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述核辐射事故发生单位和抢险救援义务实用版

综述核辐射事故发生单位和抢险救援义务实用版

综述核辐射事故发生单位和抢险救援义务实用版
综述核辐射事故发生单位和抢险救援义务实用版

YF-ED-J1565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综述核辐射事故发生单位和抢险救援义务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文件名综述核辐射事故发生单位和抢险救援

义务实用版

日期20XX年XX月版次1/1

编制人XXXXXX审核XXXXXX批准XXXXXX

综述核辐射事故发生单位和抢险

救援义务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核辐射事故的基本

概念和危害特点;根据社会上涉及放射性物质

和电离辐射设备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以

及科研的行业单位划分情况,综述了能够发生

核辐射事故的单位或场所;探讨了各地公安消

防队特勤队参加核辐射事故抢险救援的法定义

务以及同其他核辐射事故抢险救援组织的工作

配合关系。

关键词:核辐射事故事故单位和场所

抢险救援义务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有关放射性物质和电离辐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核能的研究和应用为国家和公众带来的巨大恩惠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此而伴生的核辐射事故为国家和公众带来的灾祸也是触目惊心的。

核辐射事故(亦称放射事故)通常是指由于失去控制的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照射或电离辐射设备的辐射照射,而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以及经济损失等方面的事故[1]。根据核辐射对人员的伤害途径的不同,核辐射事故可以分为外照射事故(指环境中的放射线从人体外对人体的照射)和内照射事故(指被放射线污染的空气、水、食品及其它物品通过饮食、呼

吸、皮肤毛孔、皮肤伤口进入人体内,释放出放射线对人体的照射)[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27条和第34条规定:公安消防队除了承担火灾扑救工作外,还应当参加其它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在抢险救援工作中应当接受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据此,公安消防队在接到当地人民政府对核辐射事故的抢险救援命令或接到核辐射事故的报警之后应该立即赶赴现场,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积极配合当地核安全部门和卫生部门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驻军的防化部队、有关的军工企业专职消防队和核电站专职消防队的抢险救援工作,积极承担起公安消防队参加核辐射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的应尽义务。

那么,哪些单位和场所有可能发生核辐射事故呢?根据社会上涉及放射性物质和电离辐射设备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以及科研的行业单位分布情况,有可能发生核辐射事故的单位和场所主要是指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以及科研过程中涉及放射性物质的单位和场所,或者使用各类电离辐射设备的单位和场所。

如何确定核辐射事故有可能发生的单位和场所,这是公安消防队针对这些单位和场所制定核辐射事故抢险救援预案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公安消防队特勤队在对管辖地区制定核辐射事故抢险救援预案时,可以针对下面归纳列举的七大类行业单位和场所进行全面的核查,公安消防机构中的消防监督检查部门在对管辖

单位进行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也应该积极配合消防特勤队有关这方面的核查工作。本文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有关专家批评指正。

1.铀矿石开采场所和铀加工工厂

铀矿石开采和铀加工是为核工业和核军事工业提供核燃料的基础性产业。天然铀矿石开采之后,需要运输到专门的铀加工工厂,经过铀的提纯、铀的精制、铀的浓缩、铀燃料元件的制造等生产环节才能加工成核电站或核反应堆所用的核燃料[1]。

通常,铀矿石开采单位和铀加工生产单位大都属于核军事工业的生产单位,此类单位灭火扑救和核辐射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主要由这些单位的专职消防队或防化部队负责,公安消防队在接到当地人民政府抢险救援命令或接到

报警后应该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2.使用核反应堆的有关单位以及核电站

核反应堆是指大量地进行核裂变反应的专门装置,在裂变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中子射线、β射线、γ射线、放射性的裂变"碎片"以及大量的热能。核反应堆主要应用于以下一些行业单位[1][2]:

(1)将核反应堆作为中子辐射源应用于原子核物理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科研、教学以及医疗单位。此类单位如果发生火灾,主要由公安消防队负责灭火救援工作。

(2)将核反应堆作为γ射线源应用于进行有关杀菌消毒和辐射化学应用研究和生产的单位。此类单位如果发生火灾,也主要是由公安消防队负责灭火救援工作。

(3)使用核反应堆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如铀-233(233U)、钚-239(239Pu)、锶-90

(90Sr)、铯-137(137Cs)等的单位。此类单位大多是属于核军事工业生产单位的铀加工厂和核燃料后处理厂(亦称乏燃料处理厂)。如果此类单位发生火灾,主要是由单位的专职消防队负责灭火救援工作。

(4)利用核反应堆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核电站(厂)。目前,中国大陆有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如果发生火灾,主要由该核电站内的专职消防队负责灭火救援工作。

对于上述各类单位核辐射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主要由当地核安全部门、卫生部门以及单位内的专职消防队和驻军防化部队负责,公安

消防队在接到当地人民政府抢险救援命令或接到报警之后也应该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3.使用带电粒子加速器进行科研和应用的单位

带电粒子加速器是指用人工方法使电子、离子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到高能量状态,并能够产生其它高能粒子的一类电磁装置,属于电离辐射设备。带电粒子加速器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中子发生器、离子注入机、医用加速器、辐照用加速器等。目前,我国高能(大于1GeV)、中能(100-1000MeV)的带电粒子加速器有北京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合肥的同步辐射加速器和兰州的重离子加速器,另外还有低能(小于100MeV)的带电粒子加速器约300台[1]。这些加速器主要分布在开展原子核物理基

础研究以及进行医学诊断治疗、工业探伤检验、辐射照射加工、离子注入改善产品性能等开发应用单位。

带电粒子加速器在屏蔽装置发生故障或者在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出现失误时,容易发生电离辐射照射事故。此类单位如果发生火灾,主要由公安消防队负责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此类单位如果仅发生核辐射事故,通常由当地核安全部门和卫生部门负责抢险救援,公安消防队在接到当地人民政府抢险救援命令或接到报警之后应该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4.使用电离辐射设备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医疗和医学教学科研单位

医院等医疗单位以及医学院和医学研究所等医学教学科研单位通常使用X射线机、X射线

CT机等电离辐射设备进行医学诊断或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放射性治疗,在辐射源屏蔽装置发生故障或者在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出现失误时,容易发生电离辐射照射事故和放射性同位素辐射照射事故。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涉及到钴-60(60Co)、碘-131(131I)、磷-

32(32P)、碳-11(11C)、氧-15(15O)等[1][2]。

此类单位如果发生火灾,主要由公安消防队负责灭火救援工作。对于此类单位的核辐射事故抢险救援预案可以主要考虑放射性同位素仓库或保管室以及X射线照相室等场所,因为这些场所释放的放射线会相对较多。此类单位如果仅发生核辐射事故,通常由当地核安全部门和卫生部门负责抢险救援,公安消防队在接到当地人民政府抢险救援命令或接到报警之后

应该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5.生产、经销和使用内置放射性同位素的仪器设备的单位或场所

内置放射性同位素的仪器设备主要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检测仪表(亦称辐射式检测仪表),如β或γ透射式厚度计、β或γ透射式浓度计及湿度计、中子浓度计及成分分析仪、α或β电离式气体密度计或压强计、离子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等。这类检测仪表中安装的放射性同位素辐射源主要涉及到钷-

147;(147Pm)、铊-204(204Tl)、铱-

192(192Ir)、钴-60(60Co)等。另外,内置放射性同位素的仪器设备还包括放射性静电消除器和利用放射性发光涂料作为荧光显示的钟表和仪表等仪器设备。放射性静电消除器中安装的

放射性同位素辐射源主要有钋-210;(210Po)、钚-238(238Pu)等。利用放射性发光涂料作为荧光显示的钟表和仪表等仪器设备,其中安装的放射性同位素辐射源主要有镭-226(226Ra)、147Pm(钷-147)等[1][2]。

此类单位如果发生火灾,主要由公安消防队负责灭火救援工作。对于此类单位的核辐射事故抢险救援预案主要应该考虑大量生产和经销含有放射性同位素仪器设备的单位,因为这些单位储存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在火灾条件下或其它生产事故条件下会释放出大量的放射线。此类单位如果仅发生核辐射事故,通常由当地核安全部门和卫生部门负责抢险救援工作,公安消防队在接到当地人民政府抢险救援命令或接到报警之后应该积

极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6.利用辐射照射工艺生产辐照产品的单位和场所

辐射照射工艺通常利用钴-60(60Co)、铯-137(137Cs)等放射性同位素或带电粒子加速器作为加工工艺所需要的辐射源。

利用辐射照射工艺生产辐照产品的单位和场所主要包括[1][2]:

(1)利用辐射交联工艺生产某些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厂,如生产泡沫塑料、硫化橡胶、亲水性聚合物等产品的工厂。

(2)利用辐射照射加工工艺所具有的灭菌、杀虫、消毒以及改善食品品质的功能生产某些食品的加工厂,如生产某些需要防霉保鲜的粮食、肉、鱼、蛋、蔬菜、水果、饮料等产

品的工厂。

(3)利用辐射照射加工工艺所具有的灭菌、消毒功能生产医疗用品的工厂,如生产手术缝合线、一次性医疗用品等产品的工厂。

(4)利用辐射照射加工工艺所具有的氧化、还原、分解、凝聚等功能,对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回收、治理环境污染的工厂或场所。

此类单位或场所如果发生火灾,主要由公安消防队负责灭火救援工作。此类单位如果仅发生核辐射事故,通常由当地核安全部门和卫生部门负责抢险救援,公安消防队在接到当地人民政府抢险救援命令或接到报警之后应该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7.放射性物质运输途中和中转储存场所

核辐射科普知识

核辐射科普知识 核辐射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即包括你喝的水和我呼吸的空气,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所以我们不是讨论有没有放射性,而是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偏高或 高的放射性,并足以对人造成伤害。 详细介绍 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β射线是电子,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核辐射定义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辐射有什么危害?

答: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应用中发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越 大。 为什么说人类生活在放射环境中? 答:实际上,人类的生活没有一刻离开过放射性,这些放射性是天然放射性, 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 宇宙射线; 2.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性; 3.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微量的放射性不会危及健康。 人们的哪些活动也有放射性? 答:人类的很多活动都离不开放射性。例如,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毫希/年。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希;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毫希;每天抽20支烟,每年有0.5-1毫希;一次X光检查 0.1毫希等等。 生活中的核辐射污染 对于核辐射污染,即放射性污染,常人往往只注意到现代科学研究中的核辐射核工厂里某些特殊车间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危害,或者医院的X射线治疗所产生的放射性造成的影响及损害,而未考虑生活中还会有放射性污染源。实际上,生活中的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要防止生活中的放射性污染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关执法部门要增强环境保护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严格追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正确适用事故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以下简称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等有关责任人员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和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规定所称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属于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所确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属于非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经财务、税务部门核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 第五条《条例》所称的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依照下列情形认定: (一)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 (二)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 (三)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 (四)故意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并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 第六条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下列规定决定: (一)对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决定; (二)对发生重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三)对发生较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影响事故发生的五项因素

影响事故发生的五项因素 人、物、环境、管理和事故处置 人(操作工人、管理干部、其他有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主要包括:①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②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 ③人为地使安全装置失效;④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 ③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合物体;⑥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 ⑦在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置上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工作;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 ⑧注意力分散,嬉闹、打闹等。 物的原因。所谓物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①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 ②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③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或有其他缺陷; ④安全防护装置失灵;⑤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防护用具存在缺陷; ⑥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陷;⑦工艺过程不合理,作业方法不安全。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就不可能发生事故。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当它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转化为事故。 环境的原因。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 ①自然环境的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的恶劣变异; ②生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声、振动、空气质量、颜色等方面的存在缺陷。 以上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环境的危险和职业有害因素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管理的缺陷主要有: ①技术缺陷。指工业建、构筑物及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的设计、选材、安装、布置、维护维修有缺陷,或工艺流程、操作方法方面存在问题; ②劳动组织不合理; ③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失误; ④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费用,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 ⑤教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乏安全知识; ⑥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有缺陷,如有疾病,听力、视力不良等。 ?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 事故处置情况系指: ①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②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 ③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当。 显然,这些因素对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制约作用,这些因素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出现,对事故的影响范围具有重要作用。 ?管理人员的安全工作 ?人的不安全行为 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二、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三、使用不安全设备四、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五、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六、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物的不安全状态

日本核泄露事核辐射相关知识

什么是核辐射?核辐射究竟有什么危害?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α、β、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γ射线和X射线)、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早期核辐射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早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早期核辐射能像X射线那样穿透人体和物体,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当射线照射到人体、杀死细胞达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它还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辐射剂量的单位有多种衡量模式和计量单位。较为完整的衡量模式是“当量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其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定义是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 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西弗,也就是说,人体每接受1西弗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的致癌几率。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据我国核电安全专家郁祖盛介绍,根据我国的标准,每人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应小于毫西弗。事实上,人体如果短期受到低于100毫西弗的辐射,也并不会造成影响。辐射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则可能致死。 而日有媒体报道的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外部辐射量一度达到每小时1557微西弗。这个辐射量只相当于一个人接受十几次X光检查,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核泄漏时怎么做? 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网站上介绍了核电站发生紧急情况时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摘译如下: 下文中的指导原则告诉你在核电站发生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注意随时携带一个用电池的收音机收听具体指令。关闭并锁好门窗。 如果要求你撤离: ?注意保持窗户和通风口关闭;使用再循环空气。 如果建议你留在室内: ?关闭空调、换气扇、锅炉和其他进风口。 ?如果可能,进入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区域。 ?如非绝对必要,不要使用电话。

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范围

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范围 有分析指出,如果核危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日本无论从进口还是出口的角度讲,都会付出高昂代价,贸易往来会受到严重影响。那么,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范围呢?就让的 受地理因素、气候因素等影响,日本周边国家包括中国、朝鲜、韩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继发生海啸,该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受到严重的影响。2011年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2011 年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将福岛核事故等级定为核事故最高分级7级(特大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级。 福岛核事故对福岛核电厂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十分重要影响,事故的发展过程了电站各方考虑的范围,事故主要表现出来的特点有:

1.极端外部自然灾害导致事故发生; 2.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厂多机组、长时间的全厂完全断电和丧失最终热阱,超出了核电厂设计考虑的范围; 3.地震、海啸对核电厂及其周围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外部救援不能及时抵达,抢险救灾活动不能有效展开,导致事故不断升级; 4.主控室没有操控手段、没有电厂状态指示、核电厂局部位置不可到达,核电系统损伤状态超出了严重事故管理指南的覆盖范围; 5.在未预计的位置发生氢气爆炸现象,造成最后一道安全屏障的破坏; 6.大量放射性废水处理问题。在福岛核事故初期,为缓解事故

后果,向其4台机组的反应堆、安全壳和乏燃料水池内注入了大量海水和淡水,虽控制了反应性、对燃料进行了有效冷却但随着放射性废液的泄漏、大量放射性废液的处理问题逐渐显现; 7.应急撤离区域问题。福岛核事故的应急撤离范围是周围20公里,超出预期。 温馨提示: 当发生核裂变时,您想知道您周围核辐射是否安全,建议您使用核辐射检测仪测量一下。 各位新老朋友,看了上述对于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范围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如果您想要掌握更多关于核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的常识知识和辐射污染小知识及环境污染小知识,尽在我们!

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划分对比记忆

一般较大 重大 特大 310301050 1001000 5000万 1亿 死重伤直损 20万 50万 150万 300万500万1000万1 10 30 中小大桥特大桥 一般事故重大事故 质量问题 三级 二级一级 三级 二级一级直接经济损失:死:结构垮塌: 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越级直接上报。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监和有关部门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四不放过”的原则:1.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2.事故责任人没处理不放过 3.事故相关者没得到应有的教育不放过 4.事故的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1.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力和义务将工程质量事故的情况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公路工程在建项目,施工单位为事故报告单位;交付使用的工程,接养单位为事故报告单位。 2.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同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报告。在质量监督站初步确定质量事故的类别性质后,再按下述要求进行报告: (1)质量问题:问题发生单位应在2天内书面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 (2)一般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在3天内书面上报质量监督站,同时报企业上级 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省级质量监督站。 (3)重大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必须在2小时内速报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同时报告省级质量站和部质监总站,并在12小时内报出《公路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快报》。 质事故书面报告内容: 1.工程项目名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造成工程损伤状况、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质量事故处理实行“三不放过”原则:1.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3.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质量事故 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 质量事故

人因失误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人因失误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研究煤矿事故的致因机理和加强人因失误控制是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1、引言 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以上。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纯属人为的,有10起是人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即所谓“天灾”。同样,煤炭行业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现场管理不善和职工违章造成的。因此,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研究和探讨人因失误及其控制措施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人因失误致因分析 与工业安全中使用的术语“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同,在现代的系统安全中采用术语是“人因失误(Human Error)”。人因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不安全行为也是一种人因失误。但是一般来讲,不安全行为是操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导致事故的人因失误,是人因失误的特例。管理者发生的人因失误是一种更加危险的人因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指挥失误、操作失误、声音等。 3、人因失误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1)人的生理原因。违章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违章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调查表明,根据违章者主观意愿不同,违章行为分为故意性和非故意性行为两大类。故意性行为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危险后果的行为:①重生产、轻安全的心理;②冒险与侥幸心理;③特殊的性格;④其他心理因素。非故意性违章指违章者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不甚明了和对自己的行为不能或难以控制。根据起因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 ①无知性;②注意力不集中;③时间紧迫感;④过度疲劳;⑤紧急状态。 (2)人的素质原因。主要包括无知、缺乏科学文化知识,缺乏工作责任心和政治责任感,缺乏纪律观念。 (3)机械设备的原因。如:操作人员对机器的使用缺乏训练或思想不集中、操作失误而引发事故,控制器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人机协调关系等。 (4)工作环境的原因。特殊环境会给安全带来很大的困难,从客观因素来看,影响安全生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照明和噪声等。 (5)管理的原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文化素质较低,管理不善,管理者发生的人因失误。 (6)教育的原因。缺乏必要的岗前教育和岗前培训。 4、煤矿工人的人因失误控制 在人-机-环境系统中,虽然事故的发生是“人、机、环境”三个因素相互作用与影响的结果,但人起着主导作用,减少人因失误,就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由于煤矿井下环境条件恶劣多变,机械化程度低以及职工素质低等,人因失误率很高,导致事故发生频繁。人因失误是引发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由于任何人都会出现失误,所以,在掌握人因失误原因的基础上,就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来减少人因失误和控制人因失误。 (1)加强矿工心理素质培训,加强矿工的安全意识。从经济地位、家庭情况、健康状态、年龄、嗜好、习惯、性情、气质、心情以及对不同事物的心理反应等方面,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在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时,利用心理特征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 (2)作业标准化。必须认真推行标准化作业,按科学的作业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矿

关于地震及防核辐射的主题班会策划书简易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关于地震及防核辐射的主题班会策划书简易版

关于地震及防核辐射的主题班会策 划书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方案文件应用在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活动名称:xx班主题班会 二、班会主题: 对于日本地震及核辐射的讨论。 三、班会地点: 教室。 四、班会参加人员: 全体同学、辅导员。 五、班会持续时间: 大约在45分钟左右。 六、班会形式:讨论会。 七、班会宗旨:

贴近时事政治,使同学们增加对社会时事的了解,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端正对待问题的态度。 八、班会准备: (1)借教室; (2)制作符合班会主题的ppt; (3)通知同学及辅导员班会具体时间地点,并让同学们做好准备。 九、班会讨论内容: 北京时间XX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震中为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目前官方已经确认5692人死亡9506人失踪,雪上加霜的是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3号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4号反应堆出现火情。瞬间,关于核辐射的问题引起

安全事故主要负责人062试卷卷1答案

主要负责人20160624试卷卷1 考试时长: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考生姓名: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判断题共50题(每题1分,满分50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 “错误”) 1、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V ) 2、违反〈〈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故意拖延或者拒 绝落实经批复的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的,由人民检察院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X ) 3、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 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V ) 4、一般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20%^30%勺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X ) 5、事故发生单位对发生一般事故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X ) 6、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也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执行。(X ) 7、压力容器一般事故是指容器由于受压部件严重损坏(如变形、泄漏)、附件损坏等,被迫停止运行,必须进行修理的事故。(X ) &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除公安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外任何人无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X ) 9、身上着火被熄灭后,应马上把粘在皮肤上的衣物脱下来。(X ) 10、某企业发生事故,死亡32人、重伤7人,该事故按级别划分为重大事故。(X ) 1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V ) 12、生产经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从事作业的,劳务派遣人员应当计入该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数。 (V ) 13、进行心脏按摩时,按压深度不能超过2厘米,否则会造成患者肋骨骨折。(X ) 14、生产经营单位作业人员可先上岗作业,后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X ) 15、企业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V )16、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未按照批准的 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V ) 17、常用安全色规定:红色、黄色、蓝色和绿色,分别表示禁止、指令、警告和提示。(X ) 18、〈〈安全生产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因此,自然适用于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X ) 19、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租赁、兼并、转让、分立时,继续经营者必须承担原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责任。(V ) 20、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复审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V ) 21、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没必要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X ) 22、生产经营单位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V ) 23、用人单位可以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X ) 24、一处受限空间、同一作业内容可以办理一张〈〈作业证》。(V ) 25、〈〈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禁止招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V ) 26、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每2年复审1次。(X ) 27、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年度自评报告须按有关规定报相关安监部门备案。(X ) 2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待遇应当高于同级同职其他岗位管理人员的待遇。(V ) 29、用人单位必须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且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V ) 30、电流通过人体的局部肢体是没有危险的。(X ) 31、搬运易燃易爆化学品时,应该轻拿轻放,轻拖、轻拉、轻抛、轻滚。(X ) 32、自事故发生之日起4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X ) 33、皮肤烧伤后如有水泡,应及时将水泡刺破,以利于其恢复。(X ) 34、起重吊运过程中,如果突然停电,应立即将所有控制器扳回零位,切断总开关,然后再采取其它安 全措施。(V)

再谈“事故发生单位”如何界定

再谈“事故发生单位”如何界定 应该只能有一家 编者按:本报9月8日刊发了方百立同志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如何界定》一文,引起了许多安监工作者的关注。现刊登两闰同志进行再探讨的文章。 案情回放 A企业是一家金属矿山地下开采企业,它将井下的采矿和巷道掘进工作发包给B企业,同时C企业承包了井下的地勘工作。按合同的约定,A企业承担井下各生产系统(大系统)的正常运转和维护,监督井下作业单位的生产安全,负责井下作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和各作业局部生产系统的建设、投资、管理以及局部系统生产安全;B企业和C 企业负责主巷道到工作面的生产设施。 2007年6月,A企业井下由B企业承包的一采矿工作面发生事故,致1人死亡(死者是B企业的作业人员)。经调查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为工人避险时由于机械设置的位置不符安全要求,碰撞机械致死;间接原因为 B企业和A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这一设置不当的机械在长期的安全检查过程中没有发现并纠正,安全管理不到位。 观点摘登 观点一,以空间上生产经营作业场所来界定事故发生单位。 观点二,以作业人员的劳动雇佣关系来确定事故发生单位,即简单依据“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来认定事故发生单位。

观点三,以生产经营关系中的承包关系来界定。 观点四,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第1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的规定,承包方、发包方对事故的发生均有责任。 根据对9月8日刊发文章中的事故的处理过程,笔者认为事故发生单位应该只有一家单位并且是对事故发生负最主要责任的单位。 首先,从字面理解,一起事故的发生应该是在一家单位,两家单位甚至几家单位同时发生一起事故,从字面理解比较勉强,但不排除目前工作中还没有碰到的极个别特例事故。 其次,根据“权责对等,责罚相当”的原则,笔者以为,事故发生单位是对事故发生负最主要过错责任的单位且事故发生单位应该只有一家。只有这样界定才能最好体现《条例》的立法初衷,在实践中也有利于操作和贯彻,使过错责任最终得到追究。 再次,在实践中,一起事故的发生,如果排除意外事故,原因有直接的和间接的,在认定事故责任时,承包关系中的几家单位都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一定的责任,只是责任主次轻重的问题。如果一概而论且一并同等处罚,就出现了事故发生单位同时存在两家甚至多家的情况,这样的话,执行起来就有相当大的难度,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最后,还有几个在界定事故发生单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在承包关系中的合法性问题。从《安全生产法》第八十六条可以看出,

第一章核辐射基本知识08

第一章:核辐射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放射性现象 放射性现象对于我们早已不陌生,岩石里、食物内、空气中,到处都存在放射性。放射性现象就是不稳定的核素自发地放出粒子或γ射线,或在轨道电子俘获后放出X射线,或产生自发裂变的过程。 我们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其外围绕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及中子组成,质子与电子的数目相等,使原子呈中性。通常用A Z X表示核素,X为元素的化学符号;A为质量数,等于质子和中子质量的总和,Z为原子序数,等于质子的数目。例如氢有三个核素:氢、氖、氖,分别记作11H,21H,31H,它们是同位素。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相同的核素。 从构成万物的一百多种元素来看,已经发现了2000多种核素,其中280多种核素是稳定的。在不稳定的核素中有60多种是天然放射性核素,其中主要在Z>83的元素里,而余下的为人工放射性核素。 天然放射性核素发生核衰变时,会放出α、β、γ射线,人工放射性核素还可以辐射出质子或中子等。 天然放射性核素自发地衰变,一般不受温度、压力的影响,并且按指数规律变化,若某时刻t时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为N(t),则其与初始N0时具有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N。之间有下面的关系: N(t)= N0e-λt(1-1) λ称为衰变常数,和原子核的性质有关,不同的原子核有不同的λ,衰变常数的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一个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概率。它反映的是衰变的速度,λ愈大,则衰变率 来表示衰变的速度或元素的寿命。半衰期就是放射愈大,衰变速度愈快。通常用半衰期T 1/2 性元素原有的原子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例如238U的半衰期T = 4.51*109a,从若原有 1/2 1000万个原子,则经过4.51*109a后将剩下一半,约 500万个,再经过4.51*109a又剩下一半.约为 250万个;而不是经过一个半衰期剩下了一半,再经过一个半衰期的时间另一半就衰变完了。实际上,历时10个半衰期,原有的原子还剩下于分之一左右。半衰期和衰变常数有下面的简单关系: T1/2=ln2/λ(1-2) 各种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差别很大,例如氡的三个放射性同位素:222Rn(氡)、220Rn(钍射气)、219Rn(锕射气)虽然同为惰性气体,但半衰期差别很大,分别为 3.8 2 5 d,5 5.6 s和 3.9 6s,利用半衰期的差别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 虽然不同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或衰变常数为一确定数值,基本上不随化学或物理状态而改变。但是在放射性测量时我们将会发现,测量条件虽未变化,而所得结果并不完全一样,即放射源每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数目是不相同的,时多时少,有起有伏。例如第一次读数为每分钟100次衰变,条件完全相同,第二次读数可能为每分钟97次衰变,第三次读数却为每分钟108次衰变,……,前后读数相差不少,这是其他许多测量(长度测量、重量测量等)中未见到过的,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的统计涨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是自动发生的,哪一个原子核发生衰变是带有偶然性的,谁先衰变,谁后衰变无法确定。因此,对一具有大量原子的放射源,在某一时刻会有较多的原子核衰变,而另一时刻则有较少的原子核衰变,这样便使观测结果有了起伏涨落。 实验及理论均已证明,放射性测量的数据虽有涨落,但比较集中地在某一个范围内波

日本核辐射的现状及预防.

日本9级强震导致的核辐射现状 3月11日发生的日本9级强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受损泄漏,周边居民被迫疏散。在福岛核电站释放出11930微希/小时的辐射后,220公里外的东京只测出了0.774微希/小时的增长,也就是说,辐射能量已经衰减了15000倍。这0.774微希/小时,也即774纳希/小时的辐射增加值,和使用老式显示器的电脑效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目前正在阅读我们专题的不少读者,您现在所处的辐射环境就和当时的东京差不多。 隔着大海1000公里外的中国即使处于下风处,又能有多大的影响呢?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3月16日16时继续发布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监测结果汇总图中绿色曲线代表监测值,蓝色柱体代表天然本底水平,绿色曲线均在蓝色柱体范围内。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辐射环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 据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16日宣布,在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约21公里处的福岛县浪江町附近检测到每小时330微西弗的辐射量,这相当于是正常情况下的约6600倍。而这一地区属于政府要求躲在室内的区域。检测工作于当地时间15日下午8点40分至50分在该核电站中心区域西北20公里处附近进行。监测车用2种检测仪器对3处进行检测后发现,车外与车内辐射量分别为每小时330~240微西弗与300~195微西弗。 16日上午8点,他们对福岛市内自来水管内的水进行了检测,发现了少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放射性物质铀为每千克水177贝克勒尔(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放射性物质铯为每千克水58贝克勒尔。日本对在发生核辐射的情况下,食物中放射性物质的国家标准为铀300贝克勒尔以下,铯200贝克勒尔以下。

“事故发生单位”应如何界定

■口张崇烈王勇 9月8日《中国安全生产报》第三版刊发《“事故发生单位”应如何界定》一文,对事故发生单位的界定提出了疑问。笔者读了此文,深受启发,根据该文中的案例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 第一,应明确事故发生单位与事故责任单位两个概念。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两者不存在等同关系,事故发生单位不一定是事故责任单位,事故责任单位也不一定就是事故发生单位。具体来说,有事故发生并不一定存在事故责任单位,但有事故责任单位就必然会有事故发生。因为两者有先后顺序,先有事故发生,然后才可能有事故责任。也就是说,发生事故是追究责任(此处责任单纯指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而非其他责任)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因为有些事故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无法确定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国家安监总局第十三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由此可明确事故发生单位与事故责任单位的关系。 第二,从《安全生产法》《条例》规定条款的字面意思来理解,笔者认为,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事故发生单位应不只限定于一家。如A、B、C三家企业签订合同,共同从事某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其各自机械设备和各方工作人员都混合在一起。在工作时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事故发生责任无法明确到某个人,则事故发生单位和事故责任单位自然是合作各方。 第三,针对案例,可做如下分析。 1.在A、B、C三家企业所签订的合同中,安全生产管理协议部分内容合法有效。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本案中A、B、C三家企业签订了合同并设立专门条款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应当认定该协议合法有效。但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对《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理论的分析,该协议约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只能是民事责任,而不能是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2.本案中B企业是事故发生单位,A、B两家企业同为事故责任单位,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程序及相关内容

一、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包括单位的全称、所处地理位置、所有制形式和隶属关系、生产经营范围和规模等。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应当具体、地点应当准确、事故现场的情况应当全面。 (3)事故的简要经过; 对事故全过程的简要叙述,核心要求在于“全”和“简”。“全”就是要全过程描述,“简”就是要简单明了。但是,描述要前后衔接、脉络清晰、因果相连。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由于人员伤亡的情况和经济损失情况直接影响事故等级的划分,并因此决定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后续重大问题,在报告这方面情况时应当谨慎细致,力求准确。 (5)已经采取的措施; 已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指事故现场有关人员、事故单位负责人、已经接到事故报告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为减少损失、防止事故扩大和便于事故调查所采取的应急救援和现场保护等具体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即事故的补报。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三、事故的救援与现场处置 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接到事故报告后,除要做好事故报告工作外,更重要的是积极组织事故救援,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或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核辐射科普知识

核辐射科普知识 核辐射 目录 一、辐射定义 二、辐射单位 三、天然辐射 四、人工辐射 五、辐射防护 六、核辐射效应 七、辐射环境 八、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九、核电站事故一览 十、预防核辐射 一、辐射定义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

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二、辐射单位 常用辐射单位: 核电站 物理量老单位新单位换算关系 活度居里(Ci) 贝可[勒尔](Bq) 1Ci=3.7× 1010Bq 照射量伦琴(R) 库仑/千克(C/kg) 1R=2.58×10-4C/kg 吸收剂量拉德(rad) 戈[瑞](Gy) 1Gy=100rad 剂量当量雷姆(rem) 希[沃特](Sv) 1Sv=100rem 三、天然辐射 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放射性物质。据有关资料统计,天然辐射造成的公众平均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照射成分年有效剂量(毫希) 正常本底地区照射量升高的地区宇宙射线0.38 2.0 宇生放射性核素0.01 0.01 天然辐射 陆地辐射:外照射0.46 4.3 陆地辐射:内照射(氡除外) 0.23 0.6 陆地辐射:氡及其衰变物的内照射

核辐射的危害原理

核辐射的危害原理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受到各种辐射,不同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会不同。短时间的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对人体没有危害。高于4000毫西弗时,对人体是致命的。那么,核辐射的危害原理呢?就让的 核辐射的危害对象主要是生物体,其危害途径主要有内照射和外照射两种。α、β、γ三种射线由于性质不同,穿透物质的能力与电离能力不同,它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也不同。据《人民网》报道,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能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此外,核辐射对一些精密的电子仪器也会造成损伤。例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在后期的事故处理过程中动用了远程遥控机器人,但机器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其精密电子元器件如电路板、探测器等受到大量辐射源照射之后发生了故障,不能继续进行核泄露事故的处理工作。

核辐射针对生物体的危害主要在于,核辐射可以电离有机生物分子,包括细胞内行使功能的蛋白质、DNA、RNA等大分子以及其他有机小分子。辐射使得这些分子结构被破坏,或者带上电荷,从而让有机分子不稳定、发生重排或者产生对机体有害的自由基。其中受核辐射影响最大的是DNA分子。 DNA是遗传物质,对生物体非常重要。生物进化出了一套复杂的机制来保护DNA分子,比如在DNA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候生物体可以对其修复,如果修复无法完成就会让这个细胞“程序性死亡”,不会让DNA继续复制。然而当辐射照射机体以后,可能对DNA造成损伤,破坏遗传信息。而修复机制也同样可能受到影响而无法发挥修复作用,甚至造成错误修复,这将使细胞保留错误的遗传信息。 核辐射对生物体DNA的影响,常常发生在细胞复制比较活跃的细胞中,例如上皮细胞、生殖细胞和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等。因为普通细胞的DNA一般不再复制,细胞受到照射后只影响这一代细胞,因而影响相对较小。而复制细胞比较活跃的细胞,结构松散,容易受到损伤且不易修复,还可能种下“坏种子”,造成癌变。由于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源头,当造血干细胞发生癌变后,白细胞无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有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规定,事故发生单位有 篇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XX全文发布时间:XX-06-23 来源:公文网浏览:23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四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参加事故调查处理的部门和单位应当互相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效率。 第六条工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