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米复合材料中界面动态特性的扫描静电显微技术研究

纳米复合材料中界面动态特性的扫描静电显微技术研究

纳米复合材料中界面动态特性的扫描静电显微技术研究
纳米复合材料中界面动态特性的扫描静电显微技术研究

纳米复合材料中界面动态特性的扫描静电显微技术研究

彭金平1,+

张冬冬1,+

丽2

张晖1张忠1,*裘晓辉1,*

(1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100190;

2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2)

摘要:

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微观界面结构和界面作用对材料的宏观介电性能,如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击穿强度

等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扫描静电显微探针技术的测量方法,可以直接表征二氧化钛/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结构及相应的动态介电响应行为.实验中利用扫描探针的纳米尺度分辨能力,探测到不同温度下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局域动态介电响应变化过程,从而获得纳米颗粒与高分子界面相互作用及极化相关的温度特性.进一步通过对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得到了两种不同特性的二氧化钛/环氧树脂界面,验证了不同界面作用引起的复合材料界面区域与非界面区域高分子链介电损耗图像的反差.关键词:

界面作用;介电响应;静电力;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

O649

An Electrostatic Force Microscopy Investigation of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Microscopic Interface in Nanocomposites

PENG Jin-Ping 1,+

ZHANG Dong-Dong 1,+GUAN Li 2ZHANG Hui 1

ZHANG Zhong 1,*QIU Xiao-Hui 1,*

(1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190,P .R.China ;

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P .R.China )

Abstract: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interfacial regions in nanocomposites considerably affect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such as dielectric constant,dielectric loss,and breakdown strength.In this paper,we developed a method based on electrostatic force microscopy (EFM)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s and the dynamic dielectric responses of the interfaces in TiO 2/epoxy nanocomposites.The nanometer-scale resolution of EFM enabled direct detection of the temperature-dependent dielectric response associated with the molecular dipoles of the epoxy chain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iO 2nanoparticles and epoxy matrix.In addition,different interfacial effects were obtained by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TiO 2nanoparticles.The EFM images showed that the investigated interfacial regions around the two types of TiO 2nanoparticles exhibited different dielectric loss responses.Key Words:

Interfacial effect;Dielectric response;Electrostatic force;Epoxy resin;

Nanocomposite

[Article]

doi:10.3866/PKU.WHXB201305091

https://www.doczj.com/doc/a914883146.html,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

Acta Phys.-Chim.Sin .2013,29(7),1603-1608

July Received:March 12,2013;Revised:May 9,2013;Published on Web:May 9,2013.?

Corresponding authors.ZHANG Zhong,Email:zhong.zhang@https://www.doczj.com/doc/a914883146.html,;Tel:+86-10-82545586.QIU Xiao-Hui,Email:xhqiu@https://www.doczj.com/doc/a914883146.html,;Tel:+86-10-82545583.+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The current address of ZHANG Dong-Dong is 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110854,P.R.China).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973046,11225210)and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0DFA54310,2011DFR50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73046,11225210)和科技部(2010DFA54310,2011DFR50200)资助项目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1603

Vol.29

Acta Phys.-Chim.Sin.2013

图1EFM 测试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EFM

test

1引言

由于良好的加工工艺性和介电性能,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介质材料领域.1-4研究表明,5,6纳米颗粒可提高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宏观介电性能.由于加入纳米颗粒后颗粒与基体界面处会累积空间电荷及带电离子,产生强烈的界面极化作用,从而提高宏观介电性能,并且这种影响随颗粒尺寸减小而逐渐增大.7另外,界面作用还会影响复合材料体系的偶极子数目,改变其定向运动能力,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宏观介电性能产生关键性影响.

目前用于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界面的一些表征方法,比如X 射线散射,8X 光电子能谱,9透射电镜,10-12拉曼光谱,13,14动态力学分析仪15,16等,仅能表征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形貌,无法直观反映微观界面作用对宏观介电性能的影响.因此亟待发展一种能够在纳米尺度直接探测复合材料界面特性的综合技术.研究人员17-20初步尝试用静电显微技术研究样品微区介电响应.本文基于静电力显微镜(EFM)探测技术,研究了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结构以及动态介电响应行为,并通过对二氧化钛(TiO 2)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得到两种不同特性的界面,研究不同界面作用对动态介电响应行为的影响.

2

实验部分

2.1

试剂

双酚A-(环氧树脂氯丙烷)环氧树脂,商品名为Araldite F ,环氧值为0.58-0.63;固化剂为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HY905,分析纯);催化剂为N ,N -二甲基苄胺(DY062,分析纯).以上原料由美国Huntsman 公司提供.

纳米二氧化钛(Aeroxide TiO 2),商品名为P25,是锐钛型和金红石型按质量比4:1混合的粉末状颗粒,原生粒径为21nm,比表面积为(50±15)m 2·g -1,由德国Evonik Degussa AG 提供.

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C 14H 19F 13O 3Si,分析纯)、无水乙醇(C 2H 5OH,分析纯)等,均购自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2.2样品制备

2.2.1纳米二氧化钛(TiO 2)表面修饰

用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以下简称全氟硅烷)对纳米TiO 2表面进行惰性修饰.一定量的TiO 2和1.5mL 全氟硅烷溶于200mL 无水乙醇中,130°C 搅

拌回流反应50min.得到表面修饰含氟基团的TiO 2(用f-TiO 2表示).

2.2.2静电力扫描测试样品的制备

首先,用高速搅拌(DISPERMAT AE)及三辊(EXAKT 80E)分散等物理分散方法将纳米TiO 2分散于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一定含量的TiO 2/环氧树脂母料;再按一定的计量比对TiO 2/环氧树脂母料进行稀释,在60°C 的水浴中低速搅拌,并置于60°C 的真空烘箱中抽除由于共混以及搅拌带来的气泡;然后用匀胶机(KW-4A 型)将1%(质量分数)TiO 2/环氧树脂稀释液旋涂于蒸有金膜的硅片表面;最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固化(热固化程序为80°C/6h,130°C/10h),得到TiO 2/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样品.

2.3表征方法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对两种TiO 2

进行表征.用美国TA 公司Q800动态力学分析仪(DMA)测量样品玻璃化转变温度.静电力显微镜(EFM)(Dimension 3100)用于表征样品微区介电特性.

图1为EFM 测试示意图.实验在频率调制的静电力模式下进行,EFM 自带加热模块,可实时显示样品温度.Pt/Ir 针尖共振频率约为70kHz,弹性常数约为2.8N ·m -1.针尖-样品电容可用公式(1)21来表示:

C (z ,εr ,h )=2πε0R ln(1+R (1-sin θ)

z +A +h /εr

)(1)

其中R 为针尖的有效半径,θ为针尖的锥角,h 为样品的厚度,εr 为样品的介电常数,A 是微悬臂的振幅.在导电针尖上施加交流(AC)调制电压信号(V AC sin(ωt ))可诱导纳米复合材料内部偶极子极化,ε0为真空绝对介电常数,z 为针尖相对样品表面的抬高高度.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颗粒和环氧树脂基体的不同极化机制会在导电针尖上产生不同的静电力响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环氧高分子链

1604

彭金平等:纳米复合材料中界面动态特性的扫描静电显微技术研究No.7

段运动状态不同,偶极子的数目以及取向极化的能

力也有差异,因而在导电针尖上产生不同的静电力

作用.EFM探针感受到的静电力信号的二倍调制频

率分量可用公式(2)22表示:

Δf(t)=f0d2C

d Z2

V2=Δf0cos(2ωt-δ)(2)

其中,

Δf0=f0

V0

(3)

Δf0称为介电响应,反映样品内部偶极子极化响应程度,C?和C?分别为针尖样品间电容的实部和虚部;f0为悬臂的共振频率;k为悬臂的弹性系数;C为针尖样品电容;Z为针尖相对样品表面的有效抬高高度; V是施加在针尖的电压;δ为相位损耗角.

tanδ=?2C″/?Z2

?2C′/?Z2

(4)公式(4)称为介电损耗,反映样品内部偶极子发生弛豫极化引起的能量损耗.

因此,通过采集针尖受到的静电力梯度的空间变化分布信息,可以得到样品微区的介电特征图像.其中,电压二倍频信号的幅值信号(R(2ω))表示样品的介电响应.反映微区的载流子分布和极化响应分布等信息;电压二倍频信号的相位信号(δ(2ω))表示样品的介电损耗.反映样品在特定交变电场下的介电损耗信息.23

3结果与讨论

3.1纳米TiO2表面修饰的红外表征结果

改性前后TiO2红外光谱如图2所示,横轴为波数,纵轴为红外光透过率.3415cm-1处为-OH特征峰.1632cm-1处为C=O特征峰.578cm-1处为Ti-O特征峰.用全氟硅烷改性后,1246cm-1处出现C-F特征峰,表明全氟硅烷已修饰于TiO2表面.

3.2玻璃化转变温度(T g)

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 g)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TiO2/环氧树脂的T g高于环氧树脂以及f-TiO2/环氧树脂的T g,表明TiO2表面的羟基与环氧树脂产生的氢键作用阻碍了环氧高分子链段运动,由于TiO2与环氧的强界面相互作用,使界面区域链段数量增多,利于增大体系的T g.24f-TiO2/环氧树脂T g减小进一步表明,弱界面相互作用增加了聚合物体系的自由体积,环氧高分子链段运动能力增强,导致T g降低.

3.3静电力显微镜测试结果分析

3.3.1TiO2/环氧树脂EFM测试

在变温条件下,对1%(质量分数)TiO2/环氧树脂进行了EFM表征,分别得到样品的形貌高度图、介电响应图、介电损耗图,如图4所示.

从高度图4(a-d)可看出:样品高度相随温度增加几乎无明显变化,说明TiO2/环氧树脂样品的耐热性能较好.

图4(e-h)是EFM介电响应图,其反差代表了纳米颗粒介电常数实部的大小,是极化作用引起的介电响应.介电响应信号与样品内部偶极子在特定交变电场下的极化响应机制有关.25图4e存在最明显的亮点,随着温度升高,介电响应图中的亮点逐渐减少直至图4h亮点消失.表明室温下TiO2和环氧树脂的介电常数反差最大.由于此时环氧树脂处于玻璃态,高分子链冻结,偶极子数量少,取向极化能力小(如图4m所示),则环氧树脂基体的介电常数小;然而TiO2的极化作用以及TiO2与环氧树脂的界面

图2TiO2及全氟硅烷改性TiO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g.2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oscopy of TiO2and TiO2modified by perfluorooctyltriethoxysilane

(f-TiO2)图3动态力学测试仪(DMA)测量样品玻璃化转变温度(T g) Fig.3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 g)of nanocomposites measured by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DMA)

1605

Vol.29

Acta Phys.-Chim.Sin.2013

极化强于环氧基体,从而介电常数出现非常大的反差,另外,由于纳米颗粒的引入,在纳米颗粒与基体的界面处易产生缺陷,使样品内部空间电荷或者带电离子在界面处聚集,产生界面极化;26当温度升高,不断接近环氧树脂T g ,环氧高分子链运动开始不断加快,偶极子数目增多,取向极化能力增强(如图4n 所示),则环氧树脂基体的介电常数不断增大;但另一方面TiO 2的离子极化机制不受温度影响,所以TiO 2与环氧树脂基体的介电常数反差不断减小.当温度超过环氧树脂T g ,环氧树脂高分子链完全松动,此时界面区域也随之消失,不存在界面极化,所以TiO 2与环氧树脂基体介电常数反差消失(如图4h 所示).

图4(i -l)为介电损耗图,反映样品介电损耗角的变化,图4i 无介电损耗反差.当温度开始升高,图像开始出现亮点,并且图4k 亮点最明显,温度继续升高,图中亮点消失.TiO 2属于离子极化机制,响应速度非常快,并且在本实验频率范围内(小于1kHz)TiO 2不产生介电损耗,因此我们认为体系中观察到的介电损耗反差来源于环氧树脂基体及界面区域.室温下,高分子链冻结,体系的介电损耗较小;温度升高,接近环氧树脂基体的T g ,非界面处的环氧高分子链开始运动,介电损耗必然大于界面处环氧的介电损耗,则开始出现介电损耗反差;当温度达到T g (120°C),介电损耗反差最大(图4k),这是由于界面处环氧高分子链运动影响了整个迟豫过程;当温度升高到140°C,界面处环氧高分子链完全松动,此时不存在界面区域,体系的介电损耗来自于均一的环氧树脂高分子链的动态松弛.据此,我们认为变温条件下,高分子链介电损耗的反差变化,直观反映了TiO 2/环氧树脂界面在变温条件下的动态变化过程.

3.3.2全氟硅烷-TiO 2/环氧树脂EFM 测试

为了进一步验证纳米复合材料中界面动态介电响应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使用全氟硅烷对TiO 2表面进行化学惰性处理,减弱TiO 2/环氧树脂的

图41%(质量分数)TiO 2/环氧树脂EFM 变温测试结果及示意图

Fig.4

EFM results and corresponding sketches of 1%(mass fraction)TiO 2/epoxy nanocomposit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 -d)topograph,(e -h)dielectric response,(i -l)dielectric loss angle,(m -p)the dipole movement and orientation polarization;

T /°C:(a,e,i)30,(b,f,j)100,(c,g,k)120,(d,h,l)

140

1606

彭金平等:纳米复合材料中界面动态特性的扫描静电显微技术研究No.7

界面作用,从而分析纳米颗粒与高分子基体界面作用的强弱对复合材料动态介电响应行为的影响.

在变温条件下,对1%(质量分数)全氟硅烷-TiO2/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f-TiO2/环氧树脂)介电行为进行EFM测试,如图5所示.

从高度图5(a-d)可看出:样品形貌随温度升高变模糊,说明温度升高,样品出现了膨胀.与图4 (a-d)比较,样品的耐热性能减小,这是由于TiO2表面进行了惰性处理,与TiO2/环氧树脂体系相比, f-TiO2/环氧树脂样品中纳米颗粒与环氧树脂界面作用变弱,因此样品的耐热性下降.在100°C时,样品形貌完全模糊.

图5(e-h)是EFM介电响应信号图.在室温下,纳米颗粒和环氧基体的介电常数反差最大.温度升高,反差减小.表明全氟硅烷-TiO2/环氧树脂体系在室温下的介电常数反差主要源于纳米颗粒与环氧基体,此时的界面作用较弱,界面极化对介电常数的贡献较小,同时,偶极子数量也较少(如图5n所示),取向极化作用同样很弱.从图5(e-h)可以看到,其温度区间是30、50、80、100°C,介电常数响应反差规律是逐渐变小的,与图4(e-h)的介电常数响应随温度变化规律相比,趋势不明显,并未如图4h一样看到介电响应反差的消失.这是因为图4(e-h)的温度区间是30、100、120、140°C,并且未修饰的TiO2/环氧树脂界面作用较强,因此图5(e-h)的结果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弱界面作用对介电常数响应反差的影响.另外,由于全氟硅烷-TiO2/环氧树脂T g降低,导致在100°C之后,样品进入粘流态,探针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图5(e-h)温度区间最大值为100°C.

因此,两种颗粒(TiO2和全氟硅烷-TiO2)的介电响应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一致的,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环氧树脂的介电常数增加,与TiO2的介电常数反差逐渐降低.

从图5(i-l)介电损耗的变化可看出,随着温度的变化,图中无明显介电损耗反差,进一步证明了全氟硅烷修饰的TiO2与环氧树脂界面作用弱.

实验图51%(质量分数)f-TiO2/环氧树脂EFM变温测试结果及示意图

Fig.5EFM results and corresponding sketches of1%(mass fraction)f-TiO2/epoxy nanocomposit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d)topographic,(e-h)dielectric response,(i-l)dielectric loss angle,(m-p)the dipole movement and orientation polarization;

T/°C:(a,e,i)30,(b,f,j)50,(c,g,k)80,(d,h,l)

100

1607

Vol.29 Acta Phys.-Chim.Sin.2013

的微观机制可以解释如下:在室温下,由于环氧树脂高分子链处于冻结状态(如图5m所示),体系的介电损耗较小;温度接近T g,由于全氟硅烷-TiO2与环氧的界面作用弱,弱界面处与非界面处环氧高分子链的介电损耗差别也很小,所以几乎检测不到环氧树脂介电损耗角反差.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实验还对TiO2和全氟硅烷-TiO2复配体系的动态介电响应行为进行了EFM表征.同样验证了扫描静电显微技术可直接探测到两种强弱不同的TiO2/环氧树脂界面引起的复合材料界面处与非界面处高分子链介电损耗图像的反差.

4结论

本文发展了纳米复合材料界面作用对材料介电性能影响的EFM显微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EFM技术可直观检测变温条件下TiO2/环氧树脂界面微观结构及界面处动态介电响应.不同表面修饰TiO2/环氧树脂体系的检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不同的界面作用会引起材料界面处与非界面处高分子链介电损耗差异.EFM方法还可应用于其它高分子复合材料体系,用于探测纳米尺度下高分子基体异质界面的相互作用对复合材料动态介电性能的影响.

References

(1)Dang,Z.M.;Yu,Y.F.;Xu,H.P.;Bai,https://www.doczj.com/doc/a914883146.html,pos.Sci.Technol.

2008,68(1),171.doi:10.1016/https://www.doczj.com/doc/a914883146.html,pscitech.2007.05.021 (2)Tsangaris,G.;Psarras,G.;Kontopoulos,A.J.Non-Cryst.Solids

1991,131,1164.doi:10.1016/0022-3093(91)90747-T

(3)Lee,J.;Jin,F.;Park,S.;Park,J.Sur.Coat.Tech.2004,180,650.

doi:10.1016/j.surfcoat.2003.10.111

(4)Reid,J.D.;Lawrence,W.H.;Buck,R.P.J.Appl.Polym.Sci.

1986,31(6),1771.doi:10.1002/app.1986.070310622

(5)Nelson,J.K.;Fothergill,J.C.Nanotechnology2004,15,586.

doi:10.1088/0957-4484/15/5/032

(6)Feng,J.Q.;Xu,M.;Zheng,X.Q.P.CSEE2004,24(6),92.

[冯军强,徐曼,郑晓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6),

92.]

(7)Lewis,T.J.IEEE T.Dielect.El.In.2004,11(5),739.

doi:10.1109/TDEI.2004.1349779

(8)Foster,M.D.Crit.Rev.Anal.Chem.1993,24(3),179.

doi:10.1080/10408349308050553

(9)Atanasoska,L.;Anderson,S.G.;Meyer,H.M.;Lin,Z.D.;

Weaver,J.H.J.Vac.Sci.Technol.A1987,5,3325.doi:10.1116/

1.574191

(10)Wong,M.;Paramsothy,M.;Xu,X.J.;Ren,Y.;Li,S.;Liao,K.

Polymer2003,44,7757.doi:10.1016/j.polymer.2003.10.011 (11)Wagnera,H.D.;Richard,A.V.Mater.Today2004,7(11),38.

doi:10.1016/S1369-7021(04)00507-3

(12)Yoonessi,M.;Toghiani,H.;Daulton,T.L.;Lin,J.S.;Pittman,

C.U.Macromol.2005,38,818.

(13)Rusli,R.;Eichhorn,S.J.Appl.Phys.Lett.2008,93(3),033111.

(14)Tang,L.C.;Zhang,H.;Zhang,https://www.doczj.com/doc/a914883146.html,pos.Sci.Technol.2011,

72,7.doi:10.1016/https://www.doczj.com/doc/a914883146.html,pscitech.2011.07.016

(15)Zaman,I.;Phan,T.T.;Kuan,H.C.;Meng,Q.S.;La,L.T.B.;

Luong,L.;Youssf,O.;Ma,J.Polymer2011,52(7),1603.

doi:10.1016/j.polymer.2011.02.003

(16)Gong,Y.;Yang,G.S.J.Mater.Sci.2009,44(17),4639.

doi:10.1007/s10853-009-3708-0

(17)Crider,P.S.;Israeloff,N.E.Nano.Lett.2006,6(5),887.

doi:10.1021/nl060558q

(18)Riedel,C.;Sweeney,R.;Israeloff,N.Appl.Phys.Lett.2010,96,

213110.doi:10.1063/1.3431288

(19)Jespersen,T.S.;Nygard,J.Appl.Phys.Lett.2007,90(18),

183108.doi:10.1063/1.2734920

(20)Riedel,C.;Arinero,R.;Tordjeman,P.;Lévêque,G.;Schwartz,

G.A.;Alegria,A.Phys.Rev.E2010,81,010801.doi:10.1103/

PhysRevE.81.010801

(21)Casuso,I.;Fumagalli,L.;Padrós,E.;Gomila,G.Appl.Phys.

Lett.2007,91,063111.doi:10.1063/1.2767979

(22)Cherniavskaya,O.;Chen,L.W.;Weng,V.;Yuditsky,L.;Brus,

L.E.J.Phys.Chem.B2003,107,1525.

(23)Crider,P.S.;Majewski,M.R.;Zhang,J.;Oukris,H.;Israeloff,

N.E.Appl.Phys.Lett.2007,91,013102.doi:10.1063/

1.2753539

(24)Forrest,J.A.;Dalnoki,V.K.;Dutcher,J.R.Phys.Rev.E1997,

56(5),5705.doi:10.1103/PhysRevE.56.5705

(25)Krauss,T.D.;Brus,L.E.Phys.Rev.Lett.1999,83,4840.

doi:10.1103/PhysRevLett.83.4840

(26)Zhao,H.X.;Robert,https://www.doczj.com/doc/a914883146.html,pos.Part A2008,39,602.

doi:10.1016/https://www.doczj.com/doc/a914883146.html,positesa.2007.07.006

1608

静电危害及应用

静电的危害 静电对健康的危害 1.皮肤静电干扰可以改变人体体表的正常电位差,影响心肌正常的电生理过程。这种静电能使病人加重 病情,持久的静电还会使血液的碱性升高,导致皮肤瘙痒、色素沉着,影响人的机体生理平衡,干扰人的情绪等。 2.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老年人的皮肤相对年轻人干燥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 等因素,老年人更容易受静电的影响。心血管系统本来就有各种病变的老年人,静电会使其病情加重。 过高的静电还常常使人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 静电对生产生活的危害 1.导致带电体的互相作用。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 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在放电视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就在混纺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也是静电捣的鬼。 2. 在生活中,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当风干物燥时,大气电场由于磨擦而产生静电。 它小则会造成电脑死机,软盘无法复制;大则使加油站、化纤车间等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如1987年发生的震惊全国的亚洲最大的哈尔滨亚麻厂大爆炸事故,就是因车间高浓度粉尘被静电火花点燃后发生爆炸起火。在石化工业中静电放电多次使汽油着火爆炸,如2010年1月7日17时30分,中国兰州石化罐区爆炸起火,6人遇难,1人重伤,5人轻伤,事故原因系罐体泄漏,致使现场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溢出可燃气体产生静电,引发着火爆炸酿成惨剧;在电子工业中损坏电子元器件。

静电的特性及危害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静电的特性及危害正式版

静电的特性及危害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静电的产生 最常见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 25×10-8cm 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2.静电的特点 静电电压高:静电能量不大,但其电压很高。固体静电可达20×104V以上,液体静电和粉体静电可达数万伏,气体和蒸气静电可达10000V以上,人体静电也可达

10000V以上。 静电泄漏慢:由于积累静电的材料的电阻率都很高,其上静电泄漏很慢。 静电的影响因素多: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受材质、杂质、物料特征、工艺设备(如几何形状、接触面积)和工艺参数(如作业速度)、湿度和温度、带电历程等因素的影响。 3.静电的危害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能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其中,爆炸或火灾是最大的危害和危险。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与初末位置的电势差有关。即AB AB qU W = 2、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叫电势能。 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pB pA AB E E W -= 电场力做了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 pB pA AB E E W >>,0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pB pA AB E E W <<,0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例:电场力做了J 5+的功,电势能减小了J 5。电场力做了J 10-的功,电势能增加了J 10。 4、设0=pB E ,AB pA W E = (A 点的电势能等于把电荷移动到零势能位置电场力做的功) 5、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叫电势 q E p = ? 6、电势的单位是伏特,电势是标量 电势与零电势点的选择有关(电势具有相对性) 通常选无穷远处或大地处电势为零 ★ 7、如何比较电势的高低 (1)(根据电场线判断)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 (2)(根据电势能及电性判断) 若电荷为正电荷,则电势能大处电势大 (q E p =?) 若电荷为负电荷,则电势能小处电势大 (q E p -= ?) 8、电势相同的各点构成的面叫等势面 9、等势面的性质: (1)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 (2)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 (3)等势面密处场强大、电场线密 (4)不同等势面在空间不相交、不相切 10、电势差 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叫做电势差,也叫电压。 B A AB U ??-=,BA AB U U -=,BC AB AC U U U +=

11、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AB AB qU W = (q 与AB W 、AB U 有关,计算时带入正负) q W U AB AB = (定义式) 电势与零电势点的选择有关,即电势具有相对性。电势差与零电势点的选择无关,即电势差具有绝对性。 12、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d U E AB = (适用于匀强电场),d 为沿电场方向的距离。 13、电容: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定义式)U Q C =,无关、与U Q C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kd S C r πε4= (决定式)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漏洞扫描技术

在计算机安全领域,安全漏洞(SecurityHole)通常又称作脆弱性(vulnerability)。 漏洞的来源漏洞的来源:(1)软件或协议设计时的瑕疵(2)软件或协议实现中的弱点(3)软件本身的瑕疵(4)系统和网络的错误配置 DNS区域传送是一种DNS 服务器的冗余机制。通过该机制,辅DNS服务器能够从其主DNS 服务器更新自己的数据,以便主DNS服务器不可用时,辅DNS服务器能够接替主DNS服务器工作。正常情况下,DNS区域传送操作只对辅DNS服务器开放。然而,当系统管理员配置错误时,将导致任何主机均可请求主DNS服务器提供一个区域数据的拷贝,以至于目标域中所有主机信息泄露. 网络扫描主要分为以下3个阶段:(1)发现目标主机或网络。(2)发现目标后进一步搜集目标信息,包括操作系统类型、运行的服务以及服务软件的版本等。如果目标是一个网络,还可以进一步发现该网络的拓扑结构、路由设备以及各主机的信息。(3)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判断或者进一步检测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 网络扫描的主要技术 (1)主机扫描:确定在目标网络上的主机是否可达,同时尽可能多映射目标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利用ICMP 数据包 (2)端口扫描:发现远程主机开放的端口以及服务 (3)操作系统指纹扫描:根据协议栈判别操作系统 发现存活主机方法: ICMP 扫射ping 广播ICMP 非回显ICMP(ICMP时间戳请求允许系统向另一个系统询当前的时间。ICMP地址掩码请求用于无盘系统引导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子网掩码。) TCP 扫射UDP 扫射 获取信息: (1)端口扫描: 端口扫描就是连接到目标机的TCP 和UDP端口上,确定哪些服务正在运行及服务的版本号,以便发现相应服务程序的漏洞。 (2)TCP connect()扫描: 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connect()系统调用,与每一个感兴趣的目标计算机的端口进行连接。如果目标端口处于侦听状态,那么connect()就能成功;否则,该端口是不能用的,即没有提供服务。 (3)TCP SYN扫描: 辨别接收到的响应是SYN/ACK报文还是RST报文,就能够知道目标的相应端口是出于侦听状态还是关闭状态(RST为关闭)。又叫“半开扫描”,因为它只完成了3次握手过程的一半. (4) TCP ACK扫描: 用来探测防火墙的规则设计。可以确定防火墙是简单的包过滤还是状态检测机制 (5):TCP Fin扫描: 扫描器发送一个FIN数据包 ?如果端口关闭的,则远程主机丢弃该包,并送回一个RST包 ?如果端口处于侦听状态忽略对FIN数据包的回复 ?与系统实现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系统不管端口是否打开,都回复RST(windows),但可以区分Unix和Windows (6) TCP XMAS 扫描(7) TCP 空扫描(8) UDP ICMP 端口不可达扫描

静电的作用及其危害

静电的作用及其危害 随着科技的进步,静电已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虽然它不经常被我们看到,但它的影子却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世界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所以我们要去了解它利用它。 在我们生活中,首先我们应该留意它。例如:干燥天气,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子会吸引头发;在黑暗中脱下身上的尼龙衣服时,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火花。这些由摩擦产生的高压静电引起的,也说明静电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同时,每一种东西都有它的应用价值,对于静电来说更是如此。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复印等。 静电除尘是气体除尘方法的一种。含尘气体经过高压静电场时被电分离,尘粒与负离子结合带上负电后,趋向阳极表面放电而沉积。在冶金、化学等工业中用以净化气体或回收有用尘粒。利用静电场使气体电离从而使尘粒带电吸附到电极上的收尘方法。在强电场中空气分子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电子奔向正极过程中遇到尘粒,使尘粒带负电吸附到正极被收集。当然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也有采用负极板集尘的方式。以往常用于以煤为燃料的工厂、电站,收集烟气中的煤灰和粉尘。冶金中用于收集锡、锌、铅、铝等的氧化物,现在也有可以用于家居的除尘灭菌产品。 静电喷涂是利用高压静电电场使带负电的涂料微粒沿着电场相反的方向定向运动,并将涂料微粒吸附在工件表面的一种喷涂方法。静电喷涂设备由喷枪、喷杯及静电喷涂高压电源等组成。利用它,我

们迅速可以消除烟气中的煤尘。 静电复印机是利用静电正、负电荷能互相吸引的原理制成的,是集静电成像技术、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于一体的办公设备。它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因其可以迅速、方便的把图书、资料、文件复印下来的优点,已是现代办公的常用设备,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办公工作。 静电植绒是利用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特性 , 使绒毛带上负电荷 , 把需要植绒的物体放在零电位或接地条件下 , 绒毛受到异电位被植物体的吸引,呈垂直状加速飞升到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由于被植物体涂有胶粘剂,绒毛就被垂直粘在被植物体上 , 因此静电植绒是利用电荷的自然特性产生的一种生产新工艺。 此外,高压静电还能对白酒生产、酸醋和酱油的陈化有促进作用。陈化后的白酒、酸醋和酱油的品味会更纯正。 但事物总有两面性,静电也存在着很多危害。在化纤生产和印刷过程中,由于静电而吸引空气中的绒毛和尘埃,会使产品质量下降。静电火花会点燃易燃物质而引起爆炸,石油在管道内流动,煤类从管道口高速喷出,含煤粉的空气在风管中流动以及汽油在用车罐运输中都会由于摩擦引起静电,当静电积累起来达到相当的电压时,就会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但仔细算来,它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在印刷厂

2021静电的特性及危害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静电的特性及危害

2021静电的特性及危害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静电的产生 最常见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10-8cm 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2.静电的特点 静电电压高:静电能量不大,但其电压很高。固体静电可达20×104V以上,液体静电和粉体静电可达数万伏,气体和蒸气静电可达10000V以上,人体静电也可达10000V以上。 静电泄漏慢:由于积累静电的材料的电阻率都很高,其上静电泄漏很慢。 静电的影响因素多: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受材质、杂质、物料特征、工艺设备(如几何形状、接触面积)和工艺参数(如作业速度)、湿度和温度、带电历程等因素的影响。

3.静电的危害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能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其中,爆炸或火灾是最大的危害和危险。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漏洞扫描概论和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作为信息流通与传输的主要媒介,网络的安全问题无疑是信息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作为信息最初的发送方、中间的传递方、最终的接收方,主机的安全问题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系统维护人员看来,只有足够安全的网络和主机,才能最大可能地保证信息安全。相应的,黑客(攻击者)也会尽可能地寻找网络和主机的漏洞,从而实施攻击来破坏信息安全。双方攻防的第一步,主要集中在对网络和主机的漏洞扫描上。 网络扫描,是基于Internet的、探测远端网络或主机信息的一种技术,也是保证系统和网络安全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主机扫描,是指对计算机主机或者其它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性检测,以找出安全隐患和系统漏洞。总体而言,网络扫描和主机扫描都可归入漏洞扫描一类。漏洞扫描本质上是一把双刃剑:黑客利用它来寻找对网络或系统发起攻击的途径,而系统管理员则利用它来有效防范黑客入侵。通过漏洞扫描,扫描者能够发现远端网络或主机的配置信息、TCP/UDP端口的分配、提供的网络服务、服务器的具体信息等。 主机漏洞扫描,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检查目标主机是否存在漏洞:1)在端口扫描后得知目标主机开启的端口以及端口上的网络服务,将这些相关信息与网络漏洞扫描系统提供的漏洞库进行匹配,查看是否有满足匹配条件的漏洞存在;2)通过模拟黑客的攻击手法,对目标主机系统进行攻击性的安全漏洞扫描,如测试弱势口令等。若模拟攻击成功,则表明目标主机系统存在安全漏洞。 一、漏洞扫描技术 安全扫描技术是一类重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互相配合,能够有效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通过对网络的扫描,网络管理员可以了解网络的安全配置和运行的应用服务,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客观评估网络风险等级。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扫描的结果更正网络安全漏洞和系统中的错误配置,在黑客攻击前进行防范。如果说防火墙和网络监控系统是被动的防御手段,那么安全扫描就是一种主动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黑客攻击行为,做到防患于未然。 漏洞扫描可以划分为ping扫描、端口扫描、OS探测、脆弱点探测、防火墙扫描五种主要技术,每种技术实现的目标和运用的原理各不相同。按照TCP/IP协议簇的结构,ping扫描工作在互联网络层:端口扫描、防火墙探测工作在传输层;0S探测、脆弱点探测工作在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ping扫描确定目标主机的IP地址,端口扫描探测目标主机所开放的端口,然后基于端口扫描的结果,进行OS探测和脆弱点扫描。 1.1 Ping扫描 ping扫描是指侦测主机IP地址的扫描。ping扫描的目的,就是确认目标主机的TCP/IP网络是否联通,即扫描的IP地址是否分配了主机。对没有任何预知信息的黑客而言,ping扫描是进行漏洞扫描及入侵的第一步;对已经了解网络整体IP划分的网络安全人员来讲,也可以借助ping扫描,对主机的IP分配有一个精确的定位。大体上,ping扫描是基于ICMP协议的。其主要思想,就是构造一个ICMP包,发送给目标主机,从得到的响应来进行判断。根据构造ICMP包的不同,分为ECH0扫描和non—ECHO扫描两种。 1.1.1 ECH0扫描 向目标IP地址发送一个ICMP ECHOREQUEST(ICMP type 8)的包,等待是否收至UICMP ECHO REPLY(ICMP type 0)。如果收到了ICMP ECHO REPLY,就表示目标IP上存在主机,否则就说明没有主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目标网络上的防火墙配置为阻止ICMP ECH0流量,ECH0扫描不能真实反映目标IP上是否存在主机。 此外,如果向广播地址发送ICMPECHO REQUEST,网络中的unix主机会响应该请求,而windows 主机不会生成响应,这也可以用来进行OS探测。 1.1.2 non-ECH0扫描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精)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描述:任何物体内部都是带有电荷的,一般状态下,其正,负电荷数量是相等的,对外不显出带电现象,但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一种物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就会越过界面,进入另一种物体内,静电就产生了。而且因它们所带电荷发生积聚时产生了很高静电压,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分离或接触时出现电火花,这就是静电放电的现象。产生静电的原因主要有摩擦、压电效应、感应起电、吸附带电等。 在工农业生产中,静电具有很大的作用,如静电植绒、静电喷漆、静电除虫等,同时由于静电的存在,也往往会产生一些危害,如静电放电造成的火灾事故等。随着石化工业的飞速发展,易产生静电的材料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其火灾危险性也随之加大。 一、火灾危险性 1.当物体产生的静电荷越积越多,形成很高的电位时,与其他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形成很高的电位差,并发生放电现象。当电压达到300伏以上,所产生的静电火花,即可引燃周围的可燃气体、粉尘。此外,静电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危害,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固体物质在搬运或生产工序中会受到大面积摩擦和挤压,如传动装置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固定物质在压力下接触聚合或分离;固体物质在挤出、过滤时与管道。过滤器发生摩擦;固体物质在粉碎。研磨和搅拌过程及其他类似工艺过程中,均可产生静电。而且随着转速加‘快。所受压力的增大,以及摩擦。挤压时的接触面过大、空气干燥且设备无良好接地等原因,致使静电荷聚集放电,出现火灾危险性。 3、一般可燃液体都有较大的电阻,在灌装、输送、运输或生产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喷溅与管壁摩擦或受到冲击时,都能产生静电。特别是当液体内没有导电颗粒、输送管道内表面粗糙、液体流速过快等,都会产生很强摩擦,所产生的静电荷在没良好导除静电装置时,便积聚电压而发生放电现象,极易引发火灾。4.粉尘在研磨。搅拌。筛分等工序中高速运动,使粉尘与粉尘之间,粉尘与管道壁、容器壁或其他器具、物体问产生碰撞和摩擦而产生大量的静电,轻则妨碍生产,重则引起爆炸。 5.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因其中含有液体或固体杂质,从管道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 时,都会在强烈摩擦下产生大量的静电,导致燃烧或爆炸事故。 二、预防措施

漏洞扫描实验报告

漏洞扫描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南京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题目漏洞扫描 课程名称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院(系、部、中心)康尼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K网络工程111 学生姓名赵志鹏 学号 240111638 设计地点信息楼A216 指导教师毛云贵 实验时间 2014年3月13日实验成绩

漏洞扫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X-Scan工具的使用方法 2.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 3.会使用工具查找主机漏洞 4.学会对弱口令的利用 5.了解开启主机默认共享以及在命令提示下开启服务的方法 6.通过实验了解如何提高主机的安全性 二:实验环境 Vmware虚拟机,网络教学系统 三:实验原理 一.漏洞扫描简介 漏洞扫描是一种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它基于局域网或Internet远程检测目标网络或主机安全性。通过漏洞扫描,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所维护的Web服务器的各种TCP/IP端口的分配、开放的服务、Web服务软件版本和这些服务及软件呈现在Internet上的安全漏洞。漏洞扫描技术采用积极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来检验系统是否含有安全漏洞。网络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安全监控系统互相配合使用,能够为网络提供很高的安全性。 漏洞扫描分为利用漏洞库的漏洞扫描和利用模拟攻击的漏洞扫描。 利用漏洞库的漏洞扫描包括:CGI漏洞扫描、POP3漏洞扫描、FTP漏洞扫描、SSH漏洞扫描和HTTP漏洞扫描等。 利用模拟攻击的漏洞扫描包括:Unicode遍历目录漏洞探测、FTP 弱口令探测、OPENRelay邮件转发漏洞探测等。 二.漏洞扫描的实现方法 (1)漏洞库匹配法 基于漏洞库的漏洞扫描,通过采用漏洞规则匹配技术完成扫描。漏洞库是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的:安全专家对网络系统的测试、黑客攻击案例的分析以及系统管理员对网络系统安全配置的实际经验。漏洞库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决定了漏洞扫描系统的功能,漏洞库应定期修订和更新。 (2)插件技术(功能模块技术) 插件是由脚本语言编写的子程序,扫描程序可以通过调用它来执行漏洞扫描,检测系统中存在的漏洞。插件编写规范化后,用户可以自定义新插件来扩充漏洞扫描软件的功能。这种技术使漏洞扫描软件的升级维护变得相对简单。 三.弱口令 通常帐户包含用户名及对应的口令。当口令使用简单的数字和字母组合时,非常容易被破解,我们称这种口令为弱口令。X-Scan工具中涵盖了很多种弱口令扫描方法,包括、SSH、POP3、IMAP、TELNET、WWW等。 为消除弱口令产生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养成定期更换密码的良好习惯。复杂的密码包含数字,字母(大写或小写),特殊字符等。例如:123$%^jlcss2008或123$%^JLCSS2008。

各种静电防护措施,ESD的含义及三种型式

各种静电防护措施,ESD的含义及三种型式 仪表元器件按其种类不同,受静电破坏的程度也不一样,最低的100V的静电压也会对其造成破坏。近年来随着仪表元件发展趋于集成化,因此要求相应的静电电压也在不断减弱。人体平常所感应的静电电压在2-4KV以上,通常是由于人体的轻微动作或与绝缘物的磨擦而引起的。也就是说,倘若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带的静电电位与IC接触,那么几乎所有的IC都将被破坏,这种危险存在于任何没有采取静电防护措施的工作环境中。静电对IC的破坏不仅体现在仪表元器件的制造工序当中,而且在IC的组装、远输等过程中都会对IC产生破坏。 要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各种静电防护措施: 1、操作现场静电防护。对静电敏感器件应在防静电的工作区域内操作; 2、人体静电防护。操作人员穿戴防静电工作服、手套、工鞋、工帽、手腕带; 3、储存运输过程中静电防护。静电敏感器件的储存和运输不能在有电荷的状态下进行。要实现上述功能,基本做法是设法减少带电物的电压,达到设计要求的安全值以内。即要求下式中的电荷(Q)与电阻(R)要小,表电容量(C)要大。V=I.R Q=C.V 式中V:电压,Q:电荷量I:电流C:静电容量R:电阻当然电阻值也不是越低越好,特别是在大面积场所的防静电区域内必须考虑漏电等安全措施之后再进行材料的选取。 静电的防护 一、接地 接地就是直接将静电过一条线的连接泄放到大地,这是防静电措施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对于导体通常用接地的方法,如人工带防静电手腕带及工作台面接地等。接地通过以下方法实施: ①人体通过手腕带接地。 ②人体通过防静电鞋(或鞋带)和防静电地板接地。 ③工作台面接地。

静电的应用和危害

安全管理编号:LX-FS-A43331 静电的应用和危害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静电的应用和危害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所谓静电,严格地说,是指电荷不发生移动,但通常情况下,静电应用也包含电流放电(如电晕放电)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简要叙述几种静电的应用和危害。 1 静电的应用 (1) 静电集尘。是指用电气的方法去除气体中浮游的微小尘埃,集尘电极接地,放电电极上施加直流电压(-40~-200kV)并形成电晕放电。含尘气体由集尘电极下方进入放电区,粉尘会带上负极性电荷。荷负电的尘埃在电场作用下被集尘电极吸附,由此可去除气流中的粉尘。另外,放电电极为负极时,电极

(完整版)静电危害

静电危害 1.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 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或静电场能量引起的。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导致了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积累,即产生了静电。由此产生的静电其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是,其电压可能高达数十千伏以上容易发生放电,产生放电火花。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 2)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此外,对静电电击的恐惧心理还对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3)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 2.静电的特性 (1)静电的产生 实验证明,只要两种物质紧密接触而后再分离时,就可能产生静电。静电的产生是迥接触电位差和接触面上的双电层直接相关。 1)静电的起电方式 ①接触--分离起电。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25*10-8cm时,由于不同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不同原子外层电子的能级不同,其间即发生电子的转移。因此,界面两侧会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这两层电荷称为双电层,其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位差。根据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可以推知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再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②破断起电。材料破断后能在宏观范围内导致正、负电荷的分离,即产生静电。这种起电称为破断起电。固体粉碎、液体分离过程的起电属于破断起电。 ③感应起电。例举一种典型的感应起电过程。假设一导体A为带有负电荷的带电体,另有一导体B与一接地体相连时,在带电体A的感应下,B的端部出现正电荷,B由于接地,其对地电位仍然为零;而当B离开接地体时,B成为了带正电荷带电体。 ④电荷迁移。当一个带电体与一个非带电体接触时,电荷将发生迁移而使非带电体带电。例如,当带电雾滴或粉尘撞击导体时,便会产生电荷迁移;当气体离子流射在不带电的物体上时,也会产生电荷迁移。 2)固体静电 固体静电可用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来解释。双电层上的接触电位差是极为有限的,而固体静电电位可高达数万伏以上,其原因在于电容的变化。 将两种相接近的两个带电面看成是电容器的极板。可以推知,电容器上的电压U与电容器极间距离d成正比。两个带电面紧密接触时,其间距离d只有25*10-8cm若二者分开为1cm,即d增大为400万倍。与其对应,如接触电位差为0.01V,则(在不考虑分开时电荷逆流的情况下),二者之间U可达40,000V。 橡胶、塑料、纤维等行业工艺过程中的静电高达数十千伏,甚至数百千伏,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容易引起火灾。 3)人体静电 人体静电引发的放电是酿成静电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体静电的产生由摩擦、接触-分离和感应所致。人体在日常活动过程中,衣服、鞋以及所携带的用具与其他材料摩擦或接

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摘要】漏洞挖掘是网络攻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介绍了漏洞的概念、漏洞的成因、漏洞的主要分类以及漏洞挖掘一般流程,然后研究了补丁分析和测试技术两种漏洞挖掘方法,重点对二进制补丁比较、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等具体漏洞挖掘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各种漏洞挖掘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漏洞;漏洞挖掘;测试技术 1引言 目前,无论从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战略还是社会层面的信息安全防护,安全漏洞已成为信息对抗双方博弈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针对具体安全漏洞,安全研究者往往进行大量的重复工作,研究效率和效果上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因此,应该加大对漏洞挖掘的研究力度,以便对各类漏洞采取更为主动合理的处理方式。 2漏洞的概念及分类 2.1什么是漏洞 任何系统和软件的运行都会假定一个安全域,这个安全域是由安全策略规定的,在该域内的任何操作都是安全的、可控的,一旦超出了该域或者违反了安全策略,系统或者软

件的运行就是不可控的、未知的。漏洞是由安全域切换到非安全域的触发点,即在计算机安全领域因设计不周而导致的系统或软件存在的缺陷,从而可以使攻击者在非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者破坏系统。漏洞是静态的、被动的,但是可触发的。 2.2漏洞的分类 每一个漏洞都有多个特征,而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将漏洞按照不同的方式分类。一般情况下,漏洞信息应包括漏洞名称、漏洞成因、漏洞级别、漏洞影响、受影响的系统、漏洞解决方案、漏洞利用类型和漏洞利用方法等。本文根据漏洞的成因对漏洞进行分类,具体可分为: 缓冲区溢出错误(Buffer Overflow),未对输入缓冲区的数据进行长度和格式的验证; 输入验证错误(Input Validation Error),未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合法性验证; 边界条件错误(Boundary Condition Error),未对边界条件进行有效性验证; 访问验证错误(Access Validation Error),访问验证存在逻辑上的错误; 意外条件错误(Exceptional Condition Error),程序逻辑未考虑意外和特例; 配置错误(Configuration Error),系统或软件的参数或

漏洞扫描实验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题目漏洞扫描 课程名称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院(系、部、中心)康尼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K网络工程111 学生姓名赵志鹏 学号 240111638 设计地点信息楼A216 指导教师毛云贵 实验时间 2014年3月13日 实验成绩

漏洞扫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X-Scan工具的使用方法 2.熟悉FTPScan工具的使用方法 3.会使用工具查找主机漏洞 4.学会对弱口令的利用 5.了解开启主机默认共享以及在命令提示下开启服务的方法 6.通过实验了解如何提高主机的安全性 二:实验环境 Vmware虚拟机,网络教学系统 三:实验原理 一.漏洞扫描简介 漏洞扫描是一种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它基于局域网或Internet远程检测目标网络或主机安全性。通过漏洞扫描,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所维护的Web 服务器的各种TCP/IP端口的分配、开放的服务、Web服务软件版本和这些服务及软件呈现在Internet上的安全漏洞。漏洞扫描技术采用积极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来检验系统是否含有安全漏洞。网络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安全监控系统互相配合使用,能够为网络提供很高的安全性。 漏洞扫描分为利用漏洞库的漏洞扫描和利用模拟攻击的漏洞扫描。 利用漏洞库的漏洞扫描包括:CGI漏洞扫描、POP3漏洞扫描、FTP漏洞扫描、SSH漏洞扫描和HTTP漏洞扫描等。 利用模拟攻击的漏洞扫描包括:Unicode遍历目录漏洞探测、FTP弱口令探测、OPENRelay邮件转发漏洞探测等。 二.漏洞扫描的实现方法 (1)漏洞库匹配法 基于漏洞库的漏洞扫描,通过采用漏洞规则匹配技术完成扫描。漏洞库是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的:安全专家对网络系统的测试、黑客攻击案例的分析以及系统管理员对网络系统安全配置的实际经验。漏洞库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决定了漏洞扫描系统的功能,漏洞库应定期修订和更新。 (2)插件技术(功能模块技术) 插件是由脚本语言编写的子程序,扫描程序可以通过调用它来执行漏洞扫描,检测系统中存在的漏洞。插件编写规范化后,用户可以自定义新插件来扩充漏洞扫描软件的功能。这种技术使漏洞扫描软件的升级维护变得相对简单。 三.弱口令 通常帐户包含用户名及对应的口令。当口令使用简单的数字和字母组合时,非常容易被破解,我们称这种口令为弱口令。X-Scan工具中涵盖了很多种弱口令扫描方法,包括FTP、SMTP、SSH、POP3、IMAP、TELNET、WWW等。 为消除弱口令产生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养成定期更换密码的良好习惯。复杂的密码包含数字,字母(大写或小写),特殊字符等。例如:123$%^jlcss2008或123$%^JLCSS2008。

一、静电的概念及特征

一、静电的概念及特征 静电是因为两种介电常数不同的物质接触、分离、摩擦或因为电场感应,介质极化,带电微粒附着等因素,使得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带电粒子扩散、转移或迁移而形成物体表面电荷的集聚,从而呈现带电现象。静电具有以下特征:在带电体电阻小于1016Ω接地时,静电荷能很快泄漏,而一般电路上要求的接地导体电阻不应大于10Ω。静电的产生与空气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静电积累明显减少;相对湿度在50%以下时,才易引起静电危害。 二、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通常我们把静电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分为两大类,即静电灾害和静电障害。静电灾害是指由于静电放电而引起的大火或爆炸事故,这类灾害往往是突发性的,一次性损失巨大。静电障害是指那些除火灾和爆炸之外,静电所带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一切麻烦与障碍,它虽不像静电灾害那般突然爆发,但它给人类财产造成的损失同样是很大的,尤其是在电子行业,今年来,严重影响的电子产品的质量。 三、静电的防护 由于静电具有在106Ω的接地导体下极易泄漏和在干燥的环境下容易累积的特性,通常人们防止静电危害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随时将产生的静电荷泄漏掉而不积累,二是设法把静电的绝对产生量减至最低限度。建立一种防止静电危害的良好环境。静电防止和消除的方法一般采取接地泄放静电、增加空气湿度、添加抗静电剂、使用消电器、建立相应的防静电操作规程等。 (一)接地泄放静电 对于导体,可以采用接地的方法来防止静电的累积。接地是将导体通过接地导线将静电荷引入地下,避免电荷越积越多而对地产生高电位。例如电子实验室、大型油罐、桥台、钢轨等就都设有专门的接地装置,以保证与大地良好接触。 若只是单纯考虑向大地导走静电,由于静电电流强度为微安级(10-6A),在保证接地导体造成的电位差小于10V的条件下,一般接地电阻在106Ω下就可以。但是,接地往往不仅仅是要防止静电,为了防止设备漏电而造成人员的电击伤害以及兼作防雷保护等,则接地电阻应按防雷和漏电保护要求设置,即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对于人体,普通的静电放电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但在要求防静电的环境,必须穿用专门的防静电鞋。但这还不够,北京理工大学的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在穿防静电鞋、穿防静电衣、铺设防静电地板情况下,防静电才是有效的。对于防静电要求较高的场所,还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佩带与地良好接触的导电镯套。 为了保证防静电和电源供电的安全可靠,必须将防静电接地和电源零线接地严格分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般采用“一点引出电阻隔离”的接地方法:即从电源主配电箱地线处(该点至大地的接地电阻小于4Ω)直接引出电源零线的同时,在同一点经过1MΩ电阻隔离后引出防静电接地的主干线。该主干线应采用截

电子防静电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毕业生、巡检电子防静电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岗位:得分_______ 考试说明: 1.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写您的姓名、岗位。 2.请仔细阅读问题后,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内容。 4.试题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填空题;第二部分:选择题(包含单项、多项选择);第三部分:判断题;第四部分:问答题;总分100分。 一、填空题(10题每空2分共20分) 1、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的特点复杂性、隐蔽性、潜伏性、随机性。 2、在相对湿度大于(50℅)的环境中,防静电工作服允许选用纯棉制品。 3、静电中的带电性(Static dissipative)是指: 物体具有吸收静电的特性,阻值为106 -1010Ω/cm2。 4、如果两种不同材料的物件因直接接触或静电感应而导致相互间电荷的转移,使之存在过剩电荷,这样就产生了静电. 5、导电性:物体有阻值的特性,即能使电流通过的性质,阻值一般为105Ω/cm2以下。 6、反静电性(Anti static):本身不具有静电特性,受温度,湿度影响而带电,阻值为1010Ω/cm2以上。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1-5题每空2分不定项选择题6-10题每空4分共30分) 1、ESD是指(C) A、静电 B、过电 C、静电放电 D、漏电 2、烙铁的接电阻值多少为合格:(A) A、小于15欧 B、15~20欧 C、20~25欧 D、25~35欧 3、防静电桌垫上应至少(B)腕带接头

A 、1 B 、2 C 、3 D 、4 5、对作业台及作业椅子等工程内使用物品的基本对策是连接接地线,确保静电的释放路径。在有带电可能性的场所使用表面阻率在104~109?之间的材料,并且与防静电对策用接地线相连接。另外,使用不锈钢板时,由于自身的阻率较低,电流突然通过接地线就会造成半导体部品的破损和设备的漏电,所以从保护人身安全考虑应该在通路中加入( A )的电阻。 A 、610 B 、810 C 、 910 D 、5 10 6、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的形式 (ABCD) A 、缩短寿命 B 、 完全破坏 C 、潜在损伤 D 、电磁干扰 7、下列哪些不是静电防护设备及静电防护用品(D) A 、静电工作台 B 、离子风枪 C 、防静电工作服 D 、绒布手套 8、静电由于接触的程度或表面的(ABCD )度等不同而电荷量不同. A 、表面的均匀度 B 、接触压力 C 、磨力 D 、分离速 9、静电产生的方式有(ABCEF )。 A 、接触 B 、剥离 C 、压电 D 、隔离 E 、温差 F 、电解 10、防静电对策:(ABCD ) A :防静电箱 B :带静电手环 C:带静电手套 D :接地线

静电的应用技术及危害防护(最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静电的应用技术及危害防护(最 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静电的应用技术及危害防护(最新版) 摘要:静电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现代科技技术,已经将静电的应用技术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本文简要的对静电的应用技术进行了概括,并分析了静电的危害与防护。 关键词:静电;应用技术;危害防护 一、关于静电 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在很多运动的物体在与其它物体接触与分离的过程(如摩擦)就会带上静电。固体、液体和气体多会带上静电。如在干燥的季节人体就很容易带上很高

的静电而遭受静电电击。 二、静电的应用技术 利用静电感应、高压静电场的气体放电等效应和原理,实现多种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在电力、机械、轻工、纺织、航空航天以及高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静电除尘 静电除尘是利用静电场的作用,使气体中悬浮的尘粒带电而被吸附,并将尘粒从烟气中分离出来而将其去除。这是静电应用的主要方面,可用于各种工厂的烟气除尘。 (二)静电喷涂 静电喷漆是在高压静电场作用下,使从喷枪喷出来的漆雾带上电荷,这种带电的漆雾,向带异号电荷的工件表面吸附,沉积成均匀的涂膜。静电喷涂的漆液利用率甚高,可达80~90%。主要用于汽车、机械、家用电器等行业。 (三)静电喷洒 喷洒农药的静电喷雾机和静电喷粉机均装设静电喷头,利用数

(完整版)静电危害与消除知识

静电的危害与消除 一、静电产生的原因 最常见的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10-8 cm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其次,因物体电阻率的不同而产生,电阻率高的物体,其导电性能差,带电层中的电子转移较困难,构成了静电荷集聚的条件。据有关资料介绍,液体的电阻率在1010~1015Ω?m时,能产生危险的静电,而在1013Ω?m时产生的静电最大,高于1015Ω?m或者低于1010Ω?m时,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小到可以忽视的程度。特别是电阻率在106Ω?m以下时,对静电来说就等于是导体的作用了,这时可以不考虑静电的问题。 二、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有三种:一是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且易放电,出现静电火花;二是可能产生电击。静电产生的电击虽然不会致人死亡,但是往往会导致二次事故,因此也要加以防范;三是可能影响生产。在生产中,静电有可能会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或降低产品的质量。此外,静电还会引起电子自动

元件的误操作。 三、静电的消除措施 静电最为严重的危害是引起爆炸和火灾,其在瞬间即释,放电能量大是其引发静电危害的突出特点。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消除静电危害。防止静电危害的关键是:防止或减少静电的产生;设法导走或中和产生的电荷,并使它无法积聚;防止有足够能量的静电放电;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 消除静电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创造条件加速静电泄漏或中和;二是控制工艺过程,即限制静电的产生。 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泄漏法和中和法。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剂等属于泄漏法;运用感应静电消除器、放射线静电消除器及离子流静电消除器等属于中和法,一般企业都采用接地的措施。 第二条途径就是工艺控制法,包括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及操作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一、泄漏法和中和法 (一)静电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灾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防止静电的最基本的措施。静电接地连接是接地措施中重要的一环,可采取静电跨接、直接接地、间接接地等方式,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采取正确的接地措施。 1、固定设备 (1)固定设备(塔、容器、机泵、换热器、离心机等)外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