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资料

1. 我国将道路工程分为三大类: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

2. 城市道路系统:各类型,各等级道路,交通广场,路边停车场,加油站等设施组成。

3.城市道路的组成:高架道路地下隧道人行过街天桥人行过街地下通道和大型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城市道路指大、中、小城市、建制镇及特大城市的卫星规划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桥梁(隧道)及其附属工程。

4.城市道路的功能组成部分:(1)车行道(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道路部分)(2)路侧带(行车道外边缘石至道路红线之间的部分,包括人行道、设施带、路侧绿化带)(3)分隔带(4)道路交叉口和交通广场(5)路边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6)道路雨水排水系统,街沟、雨水口、检查井、排水干管(7)其他设施,如渠化交通岛、安全护栏、照明设施、交通信号等。

5. 中央分隔带:分隔对向行驶的机动车流,以避免或者缓冲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发生相撞的恶性

交通事故。

6. 两侧分隔带/ 机非分隔带:分隔同向驶行驶的快慢机动车流,或者用来分隔同向行驶的机动

车流和非机动车流。

7. 人行分隔带:作用是分隔行人与非机动车流或者分隔不同流向的行人交通流,起组织和渠

化交通的作用。

8. 城市道路的功能体现:(1)交通设施功能(2)公共空间功能

(3)防灾救灾功能(4)城市结构功能

9. 城市道路的特点:

(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

(2)需要考虑行人,非机动车的交通

(3)道路交叉口多

(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

(5)景观艺术要求高

(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

(7)政策性强

10. 城市道路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更加有

效、更加合理。

11. 城市道路的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12. 几何设计基本依据:设计车速设计车辆设计小时交通量设计年限

13. 交通量:指在道路一定时间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行人)数。

14. 通行能力:通常的道路、交通和管制条件下,在一定时间段内车辆或行人能合理的期望通过

一条车道或者道路的一点或均匀道路断面所能达到的最大小时流率。

15. 道路建筑界限:为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

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即道路建筑界限。

16. 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的内容:

(1)确定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

(2)确定干道性质、走向及红线宽度

(3)确定道路横断面形式

(4)确定交叉口位置,控制高程和形式

(5)确定停车场位置

(6)绘制路网图和编写规划说明书

17.评定服务水平高低包括哪些因素:

(1)行车速度和行车时间

(2)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

(3)行车受阻或受限制的情况,每公里停车次数和车辆延误时间来衡量

(4)行车的安全性,以事故率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衡量

(5)行车的舒适性和乘客的满意程度

(6)经济性、以行驶费用来衡量。

18.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

(2)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

(3)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19. 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和组合式

20. 方格网式道路优缺点:优点:划分的街道整齐,有利于沿街建筑布置,这种路网上的交通分

散,灵活性大。缺点:干道路功能不易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

21. 放射环式路网的优缺点:优点:有利于市中心区域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的交通

联系,在明确道路功能上有其优点。缺点:容易将各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过于集中,其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路网。

22. 自由式路网优缺点:优点:不拘一格,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性生动活泼,对环境和景观破

坏较少,可节约工程造价。缺点: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较多,建筑用地较分散。

23. 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中心线的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24. 道路面积密度: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25. 人均占有道路用地总面积: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人口总数之比。

26. 非直线系数: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为非直线系数,是道路起、终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

间直线距离之比。

27. 横断面:城市道路的横断面是指道路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

28. 道路横断面设计图:包括横断面设计线和横断面地面线。

29. 横断面设计线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分隔带、路侧带等

30. 横断面设计线是表征设计前原地面沿道路横断面方向起伏变化的线形。

31. 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对横断面设计线组成部分的宽度、相对位置、横向坡度、相对高程等

进行综合设计,同时考虑地形、地质、水文以及地下建筑、地下管网的影响及协调问题。横断面设计是在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合理布置。

32. 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不对称路幅。单幅路从横断面上看,

车行道为一整体,没有物理分隔,各种车辆在一幅车行道横断面上混合行驶,俗称一块板①画出快慢车行道分车线。②不画分车线。双幅路,在车行道中央采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成两部分,上下车行道被分隔开来,这样可以避免相向行驶的机动车产生交通碰撞,俗称两块板断面,每一部分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画快慢车道分隔线。三幅路在车行道两侧采分隔带或分隔墩将快慢车行道分割开来,整个车道呈三部分,即中间一部分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车行道两侧则分别为单向行驶的非机动车道,俗称三块板。四幅路,在三幅路基础上,将中间机动车道部分用中央分隔带分割为两幅,使机动车也分向分幅行驶,从而在车行道断面布置上最大限度地保证车辆交通的行驶安全。俗称四幅路。不对称路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地形限制,交通特点,交通组织等,可以将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等设计成高程不对称,宽度不对称或上下行分幅布置的形式,以适应要求,沿江,河,滨湖路,山城道路,大型立体交叉设计中经常使用。

33. 单车行道:设计车辆总宽+最小侧向间距

34. 车行道宽度:车行道是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总称,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行道宽

度应根据设计车辆、设计车速、交通量设计。

35. 平曲线加宽值的确定:静态加宽和动态加宽。36.路肩的作用:

①由于路肩紧靠在路面的两侧设置,因此路肩具有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

②供发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

0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设置路肩能增进驾驶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对保证设计车速是必要的,尤其在挖方路段,还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

②4 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置地下管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人及非机动

车使用等。

②5精心养护路肩,能增加道路整体的美观。

37. 中间带的作用:

②1将上、下机动车流分开,即可防止因快车驶入对向车行道造成交通事故,又能减少

道路中心线附近的交通阻力,从而提高通行能力。

②2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

②3 种植花草灌木绿化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的眩目,还可起到美化环境

的作用。

②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由于有一定宽度且车道线划分醒目,既可以引导驾驶员

视线,又能增加行车所必需的侧向余宽,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路缘带对

行车部分的路面结构还可以起保护作用。

38. 土路肩:不加铺装的土质路肩,它可以起到保护硬路肩,路面和路基的作用,并提供侧

向余宽。城市道路设计车速大于等于40km/h 应设硬路肩,否则节约用地可以不设。

视线,又能增加行车所必需的侧向余宽,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9. 硬路肩:是指进行了铺装的路肩,它可以承受汽车荷载的作用力,在混合交通的道路上

便于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在填方路段,为使路肩汇集路面积水,在路肩边缘应设缘

石。

40. 路拱:为了利于排路面横向水,将路面做成中央高,两边低的拱形,称为路拱。

41. 超高的作用:

为了减少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曲线路段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形式,称为超高。

42. 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1)平面线形设计,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各自的设计及其组合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同时要考虑行车视距

等。

(2)沿线桥梁、隧道、道口、平面交叉口、广场和停车场等平面布设,还有分隔带及其断口的平面布置、路侧带缘石断口的平面布置、公交站点的平面设置等。

(3)道路照明及道路绿化的平面布置。

43. 平面线形: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称为平面线形。

44. 平面线形的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45?行车视距:是以驾驶员视线高度(1.1-1.2m )能看到前方道路上高度为0.1m物体顶点、沿车行道中线丈量所得到的距离。

46. 行车视距: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

47. 平面设计原则:②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即平面设计应遵循城

市道路网规划

②2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起来进行,并符合

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标准。

③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科学的设置缓和曲线,超

高加宽等,合理的确定行车视距并铺以适当的保证设施。

⑷应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的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

出入口,分隔带端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⑤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

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

48. 视距不足的情况:

①平面曲线路段即弯道内侧由于路侧的树木、建筑物、路堑、边坡的遮挡引起

的。

②纵向上坡接下坡的上坡路段或有立交桥(隧道)的路段上因视线受阻而产生

的。

49.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出了满足机动车辆行驶特性的要求外,与公路的不同之处:

①与城市竖向规划密切相关,道路的纵断面设计会涉及相关区域的路网高程问题

②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采用同一纵断面设计时,需考虑非机动车的行驶能力

50. 纵断面线形: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再沿道路里程展开的立面投影线形

51.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特点:(1)满足机动车行驶要求

(2)满足非机动车行驶要求与城市竖向规划,即道路网标高相协调。

52. 合成坡度:是指路线设计纵坡度与弯道超高横坡度或路拱横坡度的矢量和,其坡度方向

即水流方向。

53. 城市快速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中央分隔带分隔对向车流、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

距及形式,具有单向双车道或以上的多车道,并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的道路。

54. 变速车道:包括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设在快速路道出入口的衔接路段,与辅路或匝道相

接,其衔接形式可分为直接式和平行式。

55.城市快速路的组成:主路、辅路、出入口和匝道等组成,从而形成一个在城市内可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56. 快速路:是由主路和配套的辅路组成,其中主路是供机动车辆长距离、快速通行的道路,

具有单向双车道、连续交通流、全部控制出入、通行能力大等特点。

57. 辅路:是指集散主路车辆的道路,设置于主路两侧或者一侧,单向或双向行驶能力。

58. 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可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整体式横断面采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

车流分隔开来,车辆分分方向单向行驶:分离式横断面上、下路幅则因地制宜分幅设计,上、下车辆可在不同高程位置分方向单向行驶。

59. 车行道:车行道宽度集散车道变速车道紧急停车带辅路

60. 辅路:是为了解决快速路沿路两侧单位及街区机动车与快速路主路交通出入联系而设置

额外道路,同时承担沿线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设计车速小于或等于40Km/h。

61. 紧急停车带目的:为保证快速路通行能力及行车安全。

62. 平面设计包括:道路中线的线性设计和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平面布置设计。

63. 平面布置设计特别注意的问题:

CD主路与辅路的衔接及出入口处车道数的平衡;

②公交停靠站与人行道的衔接;

C分隔带及其断口设计;

C4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组织。

64. 根据城市快速路的性质,其出入口分为:一类是与立交匝道相接的出入口(A型),另一

类是与辅路相接的出入口(B类)。

65. 高架路:是指高架桥连续跨越两条以上横向道路,并由沟通高架与地面交通的上、下匝道所

组成的道路系统。

66.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节点形式最多的一种,包括:无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有信号控平

面交叉口、环形平面交叉口和高架路面下的平面交叉口等几种类型。

67.平面交叉设计内容:(1)选择交叉口形式,拟定尺寸

(2)布设交通设施

(3)交叉口竖向设计和雨水口,排水管布置。

68. 平面交叉口的分类:

A 类: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

B 类:无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

C 类:环形平面交叉口

69. 减少或消除冲突点的方法:

(1)交通管制(2)渠化交通(3)设置立交

70.平面交叉口的类型:

十字形交叉口、X 形交叉口、T 形交叉口、错位交叉口、Y 形交叉口、多路交叉口及畸形交叉口

71. 十字交叉口冲突点:最靠右侧一条直行机动车道的轴线与相交道路最靠中心线的一条直行车

道的轴线所构成的交叉点为最危险冲突点。

72. 交叉口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1)设置专用车道

(2)左转弯车辆交通组织

(3)渠化交通组织

(4)调整交通组织

73. 交通岛的类型:分隔岛安全岛中心岛导流岛

74. 交织的定义:两条车流会合后交换位置又分离的过程

75. 渠化交通:交通在车道上画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

的车辆像流入渠道中的水流一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的行进,称为渠化交通。

76. 环形交叉口的优点:

(1)无冲突、无停车、节约时间

(2)安全

(3)交通组织管理方便

(4)美化环境,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77. 环形交叉口的缺点:(1)占地面积大(2)车辆绕行距离长

(3)增加行人步行距离(4)增加修建和运营费用

78. 道路立体交叉:是指利用桥、隧、涵等跨线构造物,使相交的道路的交通流在不同高程层面

实现连续、无冲突点(或减少冲突点)相交的道路连接方式,称为立体交叉。

79. 立体交叉按交通用途划分:公路立体交叉、城市道路立体交叉、铁路立体交叉、人行立体交

叉。

80. 按照交通功能划分,立交可分为:互通式立交和分离式立交。

81. 城市道路的立交分类:A类为枢纽立交,B类为一般立交,C类为分离式立交。

82. 排水制度: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排除,还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的管渠系统来排除,

通长称为排水体制,又称排水制度。排水制度可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类。

83. 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系统内排除的系统形

式。

84. 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上各自独立的管渠

内排除的系统。采用分流制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以及污水的综合利用,便于从废水中回收有用物质,可以做到清浊分流,降低需要处理废水量。

85. 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1 )明沟系统(2)暗沟系统(3)混合式系统

86. 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雨水口的排水能力等因素,确定雨水口的数量、位置与间距,间距一

般为25-50m。

87. 汽车进出停车位的停发方式:前进停车、前进出车前进停车、后退出车后退停车、前进出

88. 停车车位的布置:①平行停放②垂直停放C3斜向停放

89. 停靠站台布置形式:沿路侧带边设置(一块板两块板);沿两侧分隔带设置(三幅四幅路)

90.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首末站、枢纽站和中间停靠站。

91. 环形立体交叉:由环道和上跨或下穿的主干路组成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 侯俊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侯俊 发表时间:2018-03-27T15:32:52.9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作者:侯俊[导读] 为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提供良好的思路保证和技术保证,提高城市道路设计的整体效果,满足城市道路设计的实际需求。 南通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226001 摘要:随着城市道路建设数量的增多,城市道路建设对城市交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对城市道路建设的了解,在城市道路建设之前,掌握正确的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是做好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的关健。因此,应结合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实际,认真分析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城市道路设计的思路,对城市道路设计技术要点进行探讨,为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提供良好的思路保证和技术保证,提高城市道路设计的整体效果,满足城市道路设计的实际需求。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技术 1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交通的本质目的在于实现人或者是物的整体交换,道路是载体,车辆是工具。所以说,城市道路服务对象的根本应该是人,要依据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所以说,在针对道路规划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和完善以人为本的观念,设计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用地设计思路。从城市的用地和功能出发,提供不同的交通服务。(2)空间设计思路。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空间,为道路使用人员提供综合性服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除了要求符合传统的交通功能,还应该符合景观功能、生活功能、管线功能,从整体上考虑整个空间范围内道路所需要承载的功能,合理布置相关的设施,有效的改变了传统道路设计内涵的缺陷。同时,根据空间功能,将道路空间划分成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机动车道这四部分空间,从整体上实现空间与系统的相结合。(3)路权分配思路。城市道路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从机动车交通中心考虑,从公共交通、行人、机动车等交通方式着手,根据道路等级和优先权的不同,合理分配交通设施的路权资源。从整体上保障交通参与主体的安全,体现出路权资源的合理分配。(4)交通需求思路。在进行交通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交通功能,将其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予以重视。在传统道路设计中,应该着重对各个设施功能进行细致分析,突出重点。与此同时,交通设计应该通过量化分析策略针对交通系统的设施的供应能力,提出合理的组织设计方案,保障后续道路工程方案设计的合理性。(5)风貌控制思路。在针对城市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强化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的衔接,充分结合城市的情况,根据规划提出远期目标和近期实施指导性要求,从而针对空间组合、景观风貌、建筑特色等进行综合性的设施。并且,要求强化城市的绿化设计,从整体上使道路和建筑物形成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6)精细化和人性化思路。在城市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从对人的关怀,障碍设施等。要求必须将城市功能和环境景观融合为一体,从而提升人在整个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从总体上让人获得舒服、方便、和谐的感受。并且要重视细节化处理,针对台阶、树木、土墙等进行精心设置,从而体现出城市道路精细化设计的要求。 2城市道路设计技术要点分析 2.1城市道路设计的技术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关系到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如何发挥道路的通行作用,并与城市现有的规划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城市道路设计需要兼顾的重要内容。因此,目前城市道路设计的技术理念主要表现为自身功能的突出与城市建设的融合。掌握这一技术理念对提高城市道路设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2重点控制要素由于城市道路关系到城市交通通行情况,掌握道路的基本信息,并利用道路实现城市交通的疏导以及发挥道路的通行作用,是城市道路设计中所必须满足的指标。因此,了解并掌握重点控制要素,对城市道路设计而言十分重要。在道路设计中应突出重点控制要素的理念,加强对城市道路的了解,强化道路的控制功能。 2.3道路空间综合布局城市道路在设计中要与城市现有的交通和建筑物进行融合,在这一过程中,道路空间的综合布局成为了关系到道路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认识,城市道路设计应合理考虑道路空间综合布局,提高布局的合理性,使道路设计与城市规划相融合,提高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满足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 2.4步行、自行车及公共设施空间设计城市道路在设计中,应合理考虑机动车、自行车与人行道的分布,同时还要合理规划出公共设施空间,使城市道路不但具有良好的通行功能,同时还能承接城市交通的其他功能,满足城市道路交通的现实要求。所以,合理地规划步行、自行车及公共设施的空间,是城市道路设计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 2.5公共交通空间设计目前城市公共交通设计理念逐年成熟,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公共交通空间需要预留出来,保证城市道路功能的完全实现。在此基础上,应当合理考虑道路对城市公共交通空间的影响,把握正确的设计原则,满足城市道路交通通行的实际需要。所以,应在道路设计中采取正确的公共交通空间设计理念。 2.6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考虑到城市道路的建设需求,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还应进行合理的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这些作为道路的辅助功能,在设计阶段都需要进行明确,便于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进行合理的配套施工。因此,城市道路设计应做好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完善道路设计方案,保证城市道路设计能够在完善性和合理性上达标。结语

2016工程咨询继续教育考试市政城市道路工程试卷7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下列哪种情况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A.城市快速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或各级道路与高铁、客专交叉时 B.主干路与设置有轨电车的道路交叉时 C.当受地形等条件限制,采用平面交叉将危及行车安全的一般铁路道口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与道口交通量大或铁路调车作业繁忙的一般铁路交叉时 用户答案:[A] 得分:10.00 2.设计过程中需更改或突破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时,应()。 A.设计人可自行处理 B.征得国土资源部门的同意并办理调整手续 C.征得业主单位同意 D.征得规划审批部门的同意并办理调整手续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3.关于道路线形组合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避免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极限值的相互组合设计 B.线形组合应保持视觉连续性,自然诱导驾驶员视线 C.合理选择道路的纵坡度和横坡度,以保证排水通畅和行车安全 D.所有城市道路都必须满足平纵线形相互对应且平包纵的组合要求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4.当立交匝道入口和出口(先入后出)间净距小于()时,应设置辅助车道连接入口和出口。 A.400米 B.500米 C.600米 D.800米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 1.政府投资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报立项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时,以下哪些是需要提供的申请材料()。 A.设计方案审查意见 B.用地预审意见 C.环境影响评价意见 D.承诺配套资金(如有)已落实的证明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立体交叉口分类中,立A类为枢纽立交,其立交形式为全互通立交;立B类为一般立交,其立交形式为半互通立交。()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0.00 2.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才能申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3.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范围内设置加宽,每条车道加宽值应符合规范规定。()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路基路面工程 习题 思考题汇总及答案 邓苗毅 郑州航院

思考题汇总 第1章 总论 1、路基、路面分别指的是什么?路基和路面在公路中各起什么作用?有哪些基本性能要求? 答:路基: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作用: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坚固而又稳定的路基为路面结构长期承受汽车荷载提供了重要的保证,而路面结构层的存在又保护了路基,使之避免了直接经受车辆和大气的破坏作用,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基本性能要求:①承载能力(包括强度和刚度);②稳定性;③耐久性;④表面平整度;⑤表面抗滑性能。 2、 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①地理条件;②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④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⑤土的类别。 3、 我国公路用土如何进行类型划分? 答:我国公路用土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存在的情况,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四类。 4、 为何要进行公路自然区划,制定自然区划的原则又是什么? 答:我国地域辽阔,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从北到南分处于寒带、温带和热带。从青藏高原到东部沿海高程相差4000m以上,因此自然因素变化极为复杂。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同公路建设有密切关系。为了区分各地自然区域的筑路特性,进行了公路自然区划。 原则:①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②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 ③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5、 路基湿度的水源有哪些方面?

答:①大气降水;②地面水;③地下水;④毛细水;⑤水蒸气凝结水;⑥薄膜移动水。 6、 试述路基水温状况对路基的影响。 答:沿路基深度出现较大的温度梯度时,水分在温差的影响下以液态或气态由热处向冷处移动,并积聚在该处,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基拱起而造成面层开裂,使路面遭受严重破坏 7、 路基干湿类型分为几种? 路基对干燥状态的一般要求是什么?答: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要求:路基保持干燥或中湿状态。 8、 试述原有公路土基干湿类型的确定方法。 答:按不利季节路槽底面以下80cm深度内土的平均稠度确定。 9、 试述新建公路土基干湿类型的确定方法。 答:用路基临界高度作为判别标准。 10、 什么是稠度? 答:稠度wC 定义为土的含水率w与土的液限wL之差与土的塑限wP和液限wL之差的比值。 11、 什么是路基临界高度(用于路基土干湿状况)? 答: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H。 12、 路面横断面由什么所组成?路面横断面又可分为哪两种形式?答:由行车道、硬路肩和土路肩组成。 通常分为槽式横断面和全铺式横断面。 13、 为什么要设置路拱?路拱有哪些形式? 答: 为了保证路表面的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而减弱路面结构强度,通常设置路拱。形式:直线型路拱、抛线型路拱。 14、 路面结构层次如何进行划分?

城市道路设计简答题汇总

1.城市道路有哪些不同功能组成部分。 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口和交通广场、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他设施如渠化交通岛等。 2. 2.城市道路网规划有哪些要求。1)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要求;2)满足城市用地布 局要求;3)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3. 3.城市道路有哪些功能?1)交通设施功能;2)公用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 能;4)形成城市平面结构功能。 4. 4.中间带有何作用?1)将上、下行机动车流分开,减少交通阻力,提高行车安全 及通行能力;2)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所;3)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 5.行人安全设施有哪几种?人行过街地道、人行天桥、交叉口护栏与人行道护栏、 人行横道。 6. 6.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天然水体2)尽量避 免设置雨水泵站3)结合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4)合理布置出水口5)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尚应考虑在设计地区周围或设计区以外适当距离设置排洪沟,以拦截汇水区以内排泄下来的洪水,使之排入天然水体,避免洪水的损害 7.7.平面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网布设; 2)道路平面线形 设计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起来进行,并符合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合理地确定行车视距并予以适当的保证措施; 4)应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等; 5)平面线性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 8.8.试述人行横道的设置应考虑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1)人行横道应与行人自然流向一致, 否则将导致行人在人行横道以外的地方横过车行道,不利于交通安全。 2)人行横道应尽量与车行道垂直,行人过街距离短,使行人尽快地通过交叉口,符合行人过街的心理要求。 3)人行横道尽量靠近交叉口,以缩小交叉口的面积,使车辆尽快通过交叉口,减少车辆在交叉口内的通行时间。 4)人行横道设置在驾驶员容易看清的位置,标线应醒目。 9.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有哪些,简要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有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 1)方格网式路网 优点: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缺点:道路功能不易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适用于中小城市。 2)放射环式路网 优点: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联系;道路功能明确。 缺点:容易将个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过于集中;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路网。适用于大、特大城市 3)自由式路网 优点:不拘一格,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性生动活泼,对环境和景观破坏较少,可节约工程造价。 缺点: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 李源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李源 发表时间:2019-09-17T09:22:15.4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李源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人们对于道路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张,市政道路设计的工作和整个城市道路建设,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相关工作人需要对其高度关注,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同时考察目前是的道路存在的问题,并且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将道路设计的方法做出改善,使整个城市能够因此获得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城市道路在设计方面的对策和技术。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人们对于道路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张,市政道路设计的工作和整个城市道路建设,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相关工作人需要对其高度关注,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同时考察目前是的道路存在的问题,并且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将道路设计的方法做出改善,使整个城市能够因此获得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城市道路在设计方面的对策和技术。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思路;要点 目前大部分的城市道路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当中,没有使用先进的方法合理的对道路路网进行计划,而仅仅是过于担心道路在建成之后可能会存在的宽度问题,对于一些道路等级的划分及其结构以及密度,也并没有按照先进的方法充分的进行探索,特别是对于贯通性支路的建设,这些支路并没有形成网络或是系统,不仅如此,有一些山地城市道路往往呈现出比较立体自由的形态特征,虽然在外观上层次感较为丰富,空间变化也更多,但是对于道路设计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道路设计缺乏实用性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交通运输业以及居民正常的出行已经有了更多的需要,特别是对于道路设计和建设方面提出了更加精确的要求,在城市建设的时候,一能够发现目前存在很多道路设计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道路的实用性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道路城市道路进行使用的时候,可以发现市区交叉路口经常出现拥堵现象,个别道路路面已经出现了裂痕和碎裂,但是往往很久都无法得到修复,让车辆在出行的时候遇到极大的阻碍,而得不到管理,相对而言也较为混乱。道路两旁绿化景观的设计并不符合人们实际的需要,也让道路实际价值难以发挥,而这些都体现出道路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而城市一些路段线条已经十分模糊,设计也缺乏合理性,并且没有按照相关规范,特别是道路交叉路口,因为拥堵现象而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后果,这些道路上的问题,都很容易让城市基础建设难以发挥其价值,甚至可能造成浪费[1]。 2、城市道路设计缺乏合理性和整体性 城市的交通运输状况很大程度都是受到市政道路设计的影响,在我国一些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道路设计的合理性欠缺,一些城市主干道设计往往无法符合相关规定,大部分城市过于依赖主干道,而对于一些次干道往往比较忽视,这就很容易在出行密集的时间容易发生主干道交通堵塞,并且车辆无法及时疏散的现象,交通压力很难得到缓解,而次干道设计不足就会使其失去了道路分流的作用,降低城市道路使用效率。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也会让交通运输效率较低,而且目前一些城市的道路设计,并不拥有足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格局设计工作并不完善,包括一些绿化等环保问题,一些城市道路设计没有和实际交通状况相结合。 3、城市道路设计缺乏层次感和安全感 城市道路的功能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可是,目前大部分道路在设计的时候,往往具有极端统一性,缺乏全面实际相结合的层次感,一些大型城市主干道极为宽敞,可是两边的建筑物分布高低参差不齐,大部分的建筑和道路宽度并不匹配,这就使城市的道路缺乏需要的层次感,不仅如此,道路设计往往将车辆运行作为根本任务,特别是对于车辆运进行持续的需要全面进行考虑,极端追求经济效益,但是对于车辆安全问题以及行人安全问题并没有过多重视,这就很容易使得交通环境和城市发展不协调,而道路的安全性也难以达到标准[2]。 二、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 1、重视道路路肩的设计 一般来说,在道路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发现路肩一般是带状,主要是在车辆运行道路的外延位置,一直到路基边缘进行设置。分为土路肩及硬路肩两种不同的类型,道路路肩主要是为了能够让车行道受到一定的保障,不仅如此也可以在临时停车或是路面横向支撑的时候进行使用,因为路肩自身的特征,就需要其在道路铺设的时候,对其结构有一定的要求,使其能够满足相应的承载力,对于结构导线的组合方法以及施工材料也需要进行全面的考察,这样才能够让路肩以及行程道路面有效的相结合进行运行,缓解因为降水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不仅如此,路肩也要具有合理的排水功能,这样才能够使得路面结构的水能够获得及时的排除,一般来说使用水泥混凝土及沥青面进行路肩的设置工作,这样才能够全方位提升路肩铺面的可靠度,在使用水泥混凝土的时候,需要路肩面层等厚度和行车道的面层基层能够保持相协调的状态,而使用沥青的时候主要是使用密实型混合料,一般来说需要基层材料等各方面材料能够结合起来相互配合,但是如果在行车道路并没有进行相关的排水施工,那么沥青面层以及不透水基层的厚度,就需要低于行车道面层的厚度,而对于基层中的一些填充料,则必须使用一些透水性较高的材料全面铺设起来。 2、进行道路的平面设计 道路的平面设计一般来说就是将道路的中心线以及边线之间进行一定的设计,道路的平面设计一般来说是对地面道路的整体形态,以及沿线地形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表现,不仅如此,对于一些具体位置,以及人工构筑物等也有一定的表达。而道路平面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却很容易被工作人员忽略,再进行道路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平面线形设计的实际需要进行全面考察,并且要满足其基本要求之后再进行设计工作,而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需要对于道路沿线周边的具体环境及地形进行充分的掌握,使设计能够和实际应用有一定的配合,第二,需要对于纵断面及横断面进行大致的考察,第三,防止出现大角度急转弯的情况,对于弯道设计也要重视起来,使其能够更加平缓,第四,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曲线,而对于一些高填方路段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使用直线或是较为平缓的坡道进行设计[3]。 3、城市道路的绿化工作 城市道路的直观感受就是城市道路的绿化功能,而对于城市中的居民来说,城市道路的绿化甚至比交通功能更加获得其关注,那么如

城市道路工程试卷

城市道路工程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和横断面组成宽度都是按以设计速度()为界线划分的。 A.40km/h B.50km/h C.60km/h D.80km/h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2.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在()取得审查意见(批复)后才可以申办“两证一书”(意见书、用地证、规划证)。 A.规划方案 B.设计方案 C.可研报告 D.初步设计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3.在已代征用地内或现况道路用地内(不涉及拆迁的)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可不再办理()。 A.规划意见书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C.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D.施工许可证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4.当立交匝道入口和出口(先入后出)间净距小于()时,应设置辅助车道连接入口和出口。 A.400米 B.500米 C.600米 D.800米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 1.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图编制阶段,下面哪些条件是应该具备的()。 A.初步设计批复 B.地勘报告(详勘) C.跨河桥(如有)洪评报告(通过审查) D.会签后的管线设计综合图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申办《施工许可证》时,需提供规划审批部门签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0.00 2.让行标志交叉口有两种:用停车让行标志管制的交叉口叫停车让行交叉口;用减速让行标志管制的交叉口叫减速让行交叉口。()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3.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在申办《规划意见书》时,需提供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及会签后的配套市政管线设计综合图。()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4.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申办《施工许可证》时,需提供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摘要:城市道路是国家的血脉,它的健康发展才会确保整个国家的健康和强壮。但如今的城市道路设计存在较多问题,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化也随之加速,机动化车辆的增多给城市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如何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完善城市道路建设流程已成为现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城市道路设计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问题及措施 引言 随着都市的前进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城市道路的设计将要迎接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现在的城市道路迎来了一个新的局面,那就是各种各样、新奇百态的设计样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设计样品多了,所出现的问题也就随之加多,那么对于一个道路的设计者来说,这必将是一个严峻挑战。面对挑战,设计者们也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设计负责,对道路的受用者负责,对城市建设负责。 一、在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常见问题 1、设计总体思路 在我国国内很多城市在道路设计时并不注重对整体路网进行合理的规划。道路设计并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对路网中的道路等级、横断面、竖向进行统一规划,而是在城市发展后发现道路宽度不够,道路等级不够造成道路交通功能满足不了现状,才考虑对道路进行提升、改造。不仅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而且在规划已确定,布局已成形的情况下,改造提升余地受限较多,造成工程难度及工程投资的增加。尤其是在主城城市区的整体路网规划,近远结合,更是不能孤立于整体之外进行道路设计。中心的商业区和中心区交通参与者纵多,交通组成复杂而繁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视区域路网的整体合理规划,梳理各等级路网规划,即充分合理的布局区域主干路网结构,也需重视次干路、支路、辅路的建设和完善,这样才能使整体路网合理和完善。所以,统一规划、整体设计、近远结合、主次相辅等设计思路是很重要的。 2、纵断面设计的问题 在整个道路的设计中纵断面就是重难点之一,这也是体现道路设计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首先的问题就是在设计时必须要注意道路的标高与现状标高的配合情况,但是在现实中有很多的设计人员对现状标高不够重视,忽略了纵断面与现状标高的协调,忽略了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首要出发点。其次,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维持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坡相一致的单坡横断面,保持主要道路纵坡不变,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再次,交叉口竖向设计时至少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重点)

《城市道路设计》 (第二版) Urban road design 付孝均 2013/2/5

第一章绪论 1、道路工程(三大类):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 2、城市道路的组成: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道路交叉口和 交通广场、路边停车场(带)和公交停靠站、道路雨水排水系 统、其它设施 3、城市道路:指大、中、小城市、建制镇及特大城市的卫星城 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桥梁(隧道)及附属工程 4、城市道路的功能:交通设施功能、公用空间功能、防灾救灾 功能、城市结构功能 5、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形式也取决于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 结构及城市功能的确定和界定 6、城市道路的特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需要考虑行人、非 机动车的交通;道路交叉口多;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景观艺 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 城市快速路:城市交通性干道;包括主路、辅路 城市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连接城市各分 区的道路 7、城市道路城市次干路:城市各分区的区域性交通干道 城市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是交通的终端 8、城市道路分级主要依据交通功能、交通量及交通控制条件 等。 9、各级道路的设计车速、年限 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设计速度(Km/h)100 80 60 60 50 40 50 40 30 40 30 20

设计年限(年)20 20 15 10-15 10、道路设计车速:指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 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程速度。 11、设计车速的高度直接反应道路的类别、等级的高低。 12、道路设计年限:指道路的正常工作的年限,包括道路交通 设计年限和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13、交通量:指道路在一定时间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 人)数。 14、通行能力:指在通常的道路、交通和管制条件下,在一定 时间段内车辆或行人能合理地期望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的一点 或均匀道路断面所能达到的最大小时流率。 15、道路建筑限界: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 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16、设计小时交通量:每小时内通过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17、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 18、服务交通量:指在给定的时间段内(一般为15min)通过 的最大小时流率。 第二章城市道路网规划 1、城市道路网规划应能适应城市将来的发展、交通结构的变化 和要求,具有一定得超前性。 2、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 ①、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 ②、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 ③、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思路和方法论文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思路和方法【摘要】道路与道路相交时即形成交叉口,它是城市道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的咽喉。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处汇集、通过,并进行转向分流。因此在交叉口处的通行能力直接影响到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而且,根据调查资料统计说明,约有半数以上的交通事故是发生在交叉口。所以,正确、合理的进行交叉口设计,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叉口形式;交叉竖向设计abstract intersects the road and the roa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section,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road network, urban transport throat. intersecting road vehicles and pedestrians should be compiled in the intersection, through, and steering shunt. therefor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capacity of the intersection to the capacity of the entire road. moreover,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statistics more than about half of the traffic accident occurred in the intersection. therefore, the correct and reasonable for intersection design is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the road.key words intersection of city roadway; intersection form; cross vertic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2016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城市道路工程试卷正确答案

2016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城市道路工程试卷正确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关于道路线形组合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避免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极限值的相互组合设计 B.线形组合应保持视觉连续性,自然诱导驾驶员视线 C.合理选择道路的纵坡度和横坡度,以保证排水通畅和行车安全 D.所有城市道路都必须满足平纵线形相互对应且平包纵的组合要求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2.在已代征用地内或现况道路用地内(不涉及拆迁的)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可不再办理()。 A.规划意见书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C.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D.施工许可证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3.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和横断面组成宽度都是按以设计速度()为界线划分的。 A.40km/h B.50km/h C.60km/h D.80km/h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4.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下列哪种情况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A.城市快速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或各级道路与高铁、客专交叉时 B.主干路与设置有轨电车的道路交叉时 C.当受地形等条件限制,采用平面交叉将危及行车安全的一般铁路道口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与道口交通量大或铁路调车作业繁忙的一般铁路交叉时 用户答案:[A]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 1.下面哪些规定是《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中的强制性条文()。 A.交叉口范围内的最小净高应满足规范要求 B.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存在高出路面1.2m的任何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C.互通式立交匝道出入口处,应设置变速车道 D.无人看守或未设置自动信号的铁路平交道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严禁有任何妨碍视线的障碍物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城市道路按路网地位、交通特性、服务功能的不同,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个等级。()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2.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申办《施工许可证》时,需提供规划审批部门签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0.00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 一、填空题: 1.交通标志分为和两大类。 2.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和满足各种市政工程 管线布置的要求。 3.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从技术性能、和社会环境影响。 4.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 5.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三大类型。 6.道路设计年限包括和。 7. 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8.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 9.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10.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和。 11.环道一般采用、、三种车道。 12.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和三个方面着手。 13.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 14.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 15.道路照明以满足、和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16.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三种。 17.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分为、、。 18.交通标志三要素有、、。 19.雨水口可分为、和三种形式。 20.变速车道分为和两种。 21.排水制度分为和两种。 22.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和三种类型。 23.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 二、单项选择题: 1.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又是交通的终端的城市道路类型 [ ] A.城市快速路 B.城市主干路 C.城市次干路 D.城市支路 2.一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 [ ] A.明沟系统 B.人工疏导系统 C.暗管系统 D.混合式系统 3.交通标志三要素中,颜色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人的 [ ] A.生理效果 B.习惯思维 C.心理效果 D.舒适依赖感 4.超高横坡为3%,纵坡为4%,那么合成坡度为 [ ] % % % % 5.下列情况可考虑设计集散车道的是 [ ] A.通过车道交通量大 B.两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C.三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D.所需的交织长度能得到保证 6.某十字交叉口的红灯20秒,黄灯3秒,绿灯15秒,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 [ ]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及技术关键点研究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及技术关键点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15T17:50:13.4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朱鑫银 [导读]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也逐步提升。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重庆 401147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也逐步提升。道路设计不仅仅需要满足交通需求,还需要满足经济文化、历史特点、城市特色、人文享受等各方面的需求。对此需要结合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并以实际经验为指导探究对道路交通成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 关键词:城市建设;道路设计;统筹规划;优化完善 1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遇到的困境及原因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城市扩建、道路发展呈现了大幅度增长的模式。出现了道路冗杂,辅路过多等现象,进而导致财政资金、资源浪费、维修费用增长、还使得人们在进行道路使用时出现了混乱。另外,部分城市进行扩建,出现了发展的开发区,部分居民居住在开发区工作在市中心,这就导致上下班路车遥远,堵车现象严重。尤其是在城乡交汇的地段,由于缺乏管理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导致道路利用的不合理,部分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很大程度的偏差。 2.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2.1用地要求 道路修建跟城市内的土地资源资源实质上是有一定的矛盾的,因为修建道路必然就会占用一部分城市土地资源,但是反过来看,道路本身也属于城市资源的一部分,所以如何根据具体道路的功能等级,规划不同的道路用地要求,这是需要首先考虑的实际问题。 2.2空间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是为了扩宽整个城市的道路资源,那么如果不合理的设计反而使得局部地区的空间变得更加狭小,这是得不偿失的。从如今的工程技术来讲,修建道路也不再仅仅是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地下隧道、地上的高架桥都是可以考虑的方案,把整个立体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才能让道路成为优质城市资源的同时,也没有挤占其他资源的空间。 2.3路权分配要求 道路交通的通行客体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说只考虑到机动车交通的便利性,而不考虑其他客体的需求,像行人、非机动车、公共交通也都需要使用城市交通网络,所以道路的使用权并不是只有机动车,我们要考虑具体每一条道路周边的环境情况、过往路面情况,来均分路权资源,让每一种客体都享有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 2.4交通设计要求 交通功能是交通设计的首要实现目标。城市道路设计中对于交通功能的考虑应当是放在首要地位的,但是其实过往的老式交通设计并没有很周全的考虑到这一点,因为考虑问题的时候没有从全局来看,道路设计方案只顾着自己本身这条路的功能,反而使得功能的实现并不完整。对于现在来讲,交通设计要考虑到整体和局部的协调,才能给出一个较为中肯的设计方案,之后才能有行使有效的施工建设。 2.5风貌控制要求 道路网络是一个城市主体面貌的重要体现,所以在进行道路交通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到美学因素,道路不仅仅是要良好的行使自己的功能,对于城市的美化也要起到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道路两边的景观设计就是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如何将道路跟城市本身良好的融合到一起,形成一种整体的协调美感,这是我们的城市道路设计也需要考虑到的一方面。 3.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及技术 3.1功能划分 交通设计是对道路工程进行功能设计的过程,确定功能区的类型、数量、尺寸等,然后再将这些功能区组合起来,而标线的作用是将这些功能区进行区分或标识出来。这些功能区或供某种出行方式专用,或行驶在该区域的车辆拥有某种权限或不具有某种权限等,例如公交专用道、潮汐车道、左转专用道、停车位等。由此可见,标线设计的核心要求是将路面范围各个功能区划分清楚,不能有遗漏或者在功能上有冲突(冲突不可避免时应采用其他的交通设施予以区分,如信号灯、标志牌等)。因此在标线设计时除了依据设计规范进行设置外,主要应核查上述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出现多余区域,则应辨别是渠划设计所必需的区域或者是完全多余的区域,前者应采用相应的标线进行渠划,规范车辆行驶轨迹,后者则应核查总体设计是否有必要去掉以节约投资;若划分的功能区范围不足,则应根据需要的尺度拓展道路范围,以满足功能上的需求。 3.2标线形态设计 标线形态包括标线的平面、立面形状、颜色、尺寸、厚度等,一般标线应严格按照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设计,但对于没有固定形状的标线如导流线,应根据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行确定,确定车辆行驶轨迹时应充分考虑车辆的行驶条件,例如右转车速应尽量控制低速,以利于交通安全,而左转应尽量采用高速,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对于城市道路,由于交通运行的特殊性,交通标线的设计形态除了满足一般规范规定外,还应考虑其特殊性: (1)标记尺寸。由于城市道路视线干扰大,地面标记太小或者不清晰,不利于标记被识别,如导向箭头、地面标记等应根据规范选取较大尺寸进行设置,若根据车速选择尺寸的标记,则建议提高一档进行划施。 (2)标线厚度。城市道路维修周期比公路长,因此应对交通标线的耐久性提出特殊要求,除了材料性能外,标线较厚时,磨损时间较长,其耐久性较好,因此城市道路标线应采用较厚的施工厚度(其他磨损较严重的标线也应进行加厚设计)。 (3)颜色、反光性能。应根据道路的夜间照明条件来确定标线的颜色、反光性能,对于照明条件较好的路段,则不必特殊强调其反光性能,而应提高其可辨识性、抗污性能等。 3.3对道路绿化进行科学设计 道路及道路两旁建筑还有绿地和小品等设计需要与道路具体特点相符。对交通干道及快速路而言,汽车速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对商业街和步行街来说,在对其进行绿化设计时,如果树木比较高大且种植密度比较高,无法将其繁华特点反映出来。在对道路绿地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会受比较多的因素制约,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处理,确保景观优美。在对道路绿化进行设计时,要和地面交通及建

最新城市道路设计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期末考试题库及答 案 一、填空题: 1. 交通标志分为和两大类。 2.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和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3. 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从技术性能、和社会环境影响。 4. 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 5. 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三大类型。 6. 道路设计年限包括和。 7. 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8. 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 9. 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 统。 10. 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和。 11. 环道一般采用、、三种车道。 12. 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和三个方面着手。 13. 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 14. 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 15. 道路照明以满足、和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16. 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三种。 17. 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分为、、。 18. 交通标志三要素有、、。 19. 雨水口可分为、和三种形式。 20. 变速车道分为和两种

21. 排水制度分为和两种。 22.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和三种类型。 23. 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 二、单选题: 1. 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又是交通的终端的城市道路类型口 A. 城市快速路 B.城市主干路C?城市次干路D.城市支路 2. —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1 A.明沟系统 B.人工疏导系统C?暗管系统D.混合式系统 3. 交通标志三要素中,颜色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人的[] A.生理效果 B.习惯思维 C.心理效果 D.舒适依赖感 4 . 超高横坡为3%,纵坡为4%,那么合成坡度为[] A.1% B.3% C.5% D.7% 5. 下列情况可考虑设计集散车道的是[] A. 通过车道交通量大 B. 两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C. 三个以上岀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D. 所需的交织长度能得到保证 6. 某十字交叉口的红灯20 秒,黄灯3 秒,绿灯15 秒,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 1 A.20 秒 B.41 秒 C.15 秒 D.38 秒 7. 在环形平面交叉中,中心岛不宜采用的形状是[] A.圆形 B.长方形 C.椭圆形 D.卵形 8. 下列不属于主线横面的是[] A.车行道 B.路缘带 C.分车带 D.路旁建筑物 9. 管道埋深最小覆土厚度一般不小于()m。(1 A.0.9 B.0.6 C.0.3 D.0.7 10.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卜在单位时间内一条车道或道路上点能 某一通过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