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家庭教育幼儿园中班《帮助孩子学会共处》教案新部编本

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家庭教育幼儿园中班《帮助孩子学会共处》教案新部编本

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家庭教育幼儿园中班《帮助孩子学会共处》教案新部编本
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家庭教育幼儿园中班《帮助孩子学会共处》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六章

帮助孩子学会共处

肥东县实验幼儿园付晓设计意图: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多,众多家长只求付出不图回报的教养方式,使他们变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好吃的,好玩的,都是他们的。这让不少孩子唯我独尊、为所欲为、不懂体贴、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很难适应同伴间的冲突和竞争,更不会合作与分享。家长要给孩子从小灌输正面的教育;让孩子知道谦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全世界人民崇尚赞誉的高尚品格;知道竞争不是抢,而是一个人的综合实力的展示;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要让他们心中有他人,学会与人分享。只有善良、谦和、友爱的人,才能获得大家的尊重,才更具备竞争的实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让孩子学会共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能够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技能

3、努力创造和谐愉悦的家庭教养环境

教学准备:

1、家庭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及分析

2、PPT

教学过程:

一、让孩子学会共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园正在进行的合肥市市级立项科研课题《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发放了家长问卷调查表627份,收回506份,无效问卷9份。我们对50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见下表):

从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而“学会共处”就是良好性格品质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概念。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里把“学会共处”与其他三大“支柱”相提并论,可见它的重要性。

所以,家长该如何教养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共处也就成了一个社会性的十分重要的家庭教育命题。

1、与人共处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人,具有社会性)人,具有社会性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地生活在社会中,完全孤立的人是无法生存的,与人共处,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学会共处,就是要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在现代社会中能否与他人和睦相处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团队精神的标准,在竞争中能否与人密切合作,能否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是成就事业的基本素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接受必要的训练,使他们从小具备共处技巧,在生活、游戏中成为别人乐意合作的对象,赢得同伴的友谊和帮助,确保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今世界,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靠一些人,乃至许多人共同协作取得的,一个人单枪匹马是不行的。与人共处,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与人合作是我们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如果一个人不会与人共处,业务能力再强,也是庸才。这样的人,很难有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际关系和谐的人易于精神愉快,生活幸福,学习、工作效率也高。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你的专业知识,85%则取决于你的社交能力。”只有你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技巧,你就会拥有一个好人缘,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你才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2、学会共处,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

有一项研究把儿童社交地位分成5种类型:受欢迎的儿童、被拒绝的儿童、矛盾的儿童、被忽略的儿童、一般的儿童,并把“被拒绝的儿童”和“被忽略的儿童”统称为“不受欢迎的儿童”。另一项追踪5年的研究表明,如果不进行干预,“不受欢迎”幼儿的社交地位将此固定,不会有什么改善。相比其他孩子而言,这些孩子还是幼儿园的低成就者,而且在成年以后,偏离社会的行为也比较多:“被拒绝的”儿童容易发展成反社会价格;而“被忽略的”儿童容易发展成神经质的价格。这项研究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启示,那就是:对孩子的交往问题,家长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及早干预。帮助孩子克服交往障碍,使其成为受欢迎的人。

教会孩子学会共处,是时代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命题,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友好相处,学会合作。但孩子的一日具体活动中难免少不了冲突,其实冲突也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让孩子在其中从不同出发点细致地考察问题,从而了解自己行为造成的后果,及理解他人的想法,然后协调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认识,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克服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学会尊重,理解、宽容他人。学会共处,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

二、怎样帮助孩子学会与人共处呢?

学会共处对孩子来说,就是学会交往与合作。有人把这两种能力称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这里我们选取了4岁孩子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最具普遍性的两个问题,为家长进行详细的解读,一是学会谦让,二是克服嫉妒。

(一)让孩子学会谦让

案例一:(抢图书、玩具)

幼儿园中班的王老师最近挺烦恼的,因为班里的孩子经常因各种小事发生冲突。周一,因为同时看上图书角的一本书,明明和红红就发生了争执;周二,东东和田田国为谁先玩小火车而闹了矛盾;周三,华华不开心了,因为他拿到的玩具总是自己最不喜欢的……现在的孩子似乎都不会谦让了,怎么办?

案例二:(该不该谦让?)

妈妈一直教育悠悠要懂得谦让是做人的基本礼貌,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直到有一天,爷爷抱怨说:“悠悠在家这么淘气,在外面怎么这么没用!人家抢了她手里的玩具,她也不急。”“悠悠连比自己小的孩子都抢不过,我都跟着没面子。”这话让妈妈很茫然:自己的教育错了吗?过几天,又发生了一件事。果果的妈妈带着还不会走路的果果来家里玩,悠悠的妈妈拿出家里的玩具摊在地上,任由两个孩子玩。果果总是对悠悠手里的玩具感兴趣,毫不留情地伸手就抢。果果的妈妈乐呵呵地在在旁给她们鼓劲:“抢,果果抢,悠悠,你也抢啊。”悠悠妈妈看了一眼果果妈妈,很诧异她为什么让孩子这样做。再回头看悠悠她已经把玩具让给了果果,扭头去玩别的玩具了。第一回合,果果胜了。没过一会儿,果果故伎重演,又来抢悠悠的玩具,悠悠还是很快放手,再去玩别的。几个回合下来,果果是“越战越勇”,悠悠是“屡战屡败”。果果和果果妈妈走后,悠悠妈妈却很久不能释怀:到底该不该教孩子谦让呢?

案例分析:

看完上面这两个案例,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为什么不会谦让?教育孩子谦让有错吗?

首先,教育孩子谦让没有错。首先,我们要说教育孩子谦让没有错。谦让和尊老爱幼,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我们就有“孔融让梨”的故事。谦让,不仅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高下,而且对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也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合作的环境氛围,进而对人的精神发展、心理健康、甚至事业进步都能直到积极的作用。

家长的看法、想法和做法:无视、会吃亏、培养因为不会谦或不肯谦让而发生冲突的情况,在幼儿园里比比皆是。家长似乎也不把这种“小事”放在眼里,甚至因为自己的孩子抢到了图书、玩具、吃到了大苹果也感到自豪。抱着这样心态的家长往往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别人都在往前抢,自己谦让就会吃亏,会失去了发展的机会,甚至连生存下去都有困难。孩子从小学会“抢”,是为了以后更适应社会的竞争,教孩子谦让等于教孩子懦弱,是不合时宜的。

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其实是没有理解谦让与竞争的两种不同性质。谦让与竞争并不矛盾,因为它们都是有一定原则的。竞争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但是一个

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要尊重别人的权利;谦让的出发点是为了别人,但同样也有一个原则,就是要维护自尊,维护自己的利益。在这两原则的基础上,竞争与谦让是可以共存的。因为一个懂得谦让和尊重他人权利的人,更容易取得他人的帮助和合作,因而也拥有了更多的竞争实力;而一个事事都要抢先、处处都要得利的人,只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和厌恶,为自己树立了更多的对手甚至敌人,实际上是削弱了自己的竞争能力。孩子不会谦让,从短期来看,主要影响的是他们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紧张,又容易造成孩子焦虑、退缩等一系列的情绪问题,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比如案例一中的朋朋和朵朵,总喜欢与小朋友抢东西,他们的朋友会越来越少。朋友少了,朋朋和朵朵在幼儿园里也经常不开心。从长期来看,孩子幼年时没有养成谦让的品质,反而形成了凡事争抢、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这种习惯会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为他日后人际交往和人生成功的障碍。

其次,造成现在很多孩子不会谦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活环境的影响(挤公交、抢座位)

在公共场所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人们争先恐后地挤公交车、电梯,买东西时排队,甚至为了公交车上的一个座位而争吵。尤其是有些家长,自己就缺乏谦让意识,与同事、朋友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交往时,也是争抢为先,不注意谦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自然而然会模仿成人的行为,学习成人的价值观念。

2、家长的过分溺爱(唯我独尊)

现在的孩子不管是不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爱到了父母家人的无微不至的照顾。而过度的呵护与关注,极易造成孩子养成自私、任性、专横、霸道等不良性格特征。这些孩子在家里往往得“唯我独尊”,缺乏他人意识,更不懂得关心与谦让。而年幼的孩子很容易把已有的经验迁移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如幼儿园等。调查表明,在家里受到溺爱的孩子,往往很难学会与别人相处的技能。

3、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中心)

学前阶段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很明显。他们的关注重心集中在自己的感觉和需要身上,尤其是4岁的孩子,还有了关于自己的拥有物的最初认识--之所以说是最初认识,是因为这时的孩子还不理解“拥有”是怎么回事,只知道某件东西是自己的,拿给别人玩就不是自己的了。所以,当家长要求孩子

与别人分享玩具时,孩子往往难以接受。如果他们知道,分享并不会导致自己丧失对玩具的拥有,他们就会乐于这样做。从这个角度来说,谦让不是孩子天生就能拥有的品质,是需要家长、老师的教育和引导的。

指导教育孩子学会谦让的几个建议:

1、营造充好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

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以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关心他人、乐于分享、注意谦让,为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其次要采取措施,淡化、消除孩子的“众人为我”的心理。家长对孩子有求必百依百顺,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就会形成一种“众人为我”的心理优势,认为“任何东西理所当然都是自己的”,往往认识不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别人也喜欢吃;自己想得到的礼物,别人也想得到。在孩子满足自己自己需要的同时,意识到其他人的存在,是培养孩子谦让品质的关键环节。家长应让孩子意识到:好东西不是宝宝一个人的,需要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比如,看电视时家长可和孩子事先商量好,轮流看自己想看的节目,而不要一味的迁就孩子,任他独占电视;吃东西时,教孩子懂得,谁最辛苦,谁就应该得到更多,让他学会把大的、好的给爷爷妈妈、爸爸妈妈。

2、鼓励孩子的谦让行为(及时肯定)

在家庭生活之外,4岁的孩子已有很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发展人际关系。家长要鼓励孩子,把家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扩展到社会交往中,学会谦让他人。比如:家里有小朋友来玩时,提醒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小朋友玩;公交车上,别人给孩子让座时,让孩子观察一下,周围还有没有比他更需要座位的人。孩子有谦让行为时,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你真懂事,学会照顾别人了”“做得真棒,真是我们的好孩子!”通过家长的言语强化,孩子会逐渐懂得怎样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受人欢迎的。

3、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

移情教育法:让孩子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注意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比如:宝宝抢到了好多件玩具,妹妹没有东西玩了,怎么办?移情教育能让孩子更具同情心,在同伴的交往中更好友、更谦让。

消退法:对某些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予以消除,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比

如:在游戏中,两个孩子因为抢当发令者而闹矛盾时,家长要对他们的行为及时提出批评,并采取措施,暂时禁止他们游戏,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时,家长要告诉孩子谦让的意义:大家都谦让一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当发令者,游戏才能顺利地时行等。

4、教孩子学会正确的谦让(原则)

孟得斯鸠说:“美德本身需要限制。”没有原则的美德可能变成对恶行的鼓励。比如:没有原则的善良,起不到保护弱者的作用,反而会鼓励暴行。有人说:没有原则的谦让,是一种懦弱;在竞争面前的谦让,是一种逃避;在危险面前的谦让,是一种退缩;在荣誉面前的谦让,是对胜利的不尊重。一味地强调谦让行为,而不辨别谦让原因,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因此,谦让更需要智慧。父母要随时帮助孩子辨别:是否应该谦让,是否能够谦让。

案例二中,悠悠的妈妈在反复思考之后,写下这样一段话,值得每一位家长借鉴。她说:“我还会坚持教育悠悠要懂得谦让,但不必事事谦让、时时谦让。为什么说要懂得谦让?谦让不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全世界人民崇尚赞誉的高中品格。孩子是一张白纸,作为父母,我们注定要为他们画出人生第一笔色彩。我希望给自己孩子画出是的彩色的,而不是灰暗的颜色。从小灌输给孩子正面的教育,让她们知道什么是‘善’,以后才知道什么‘恶’是什么。如果先给孩子灌输了‘恶’的概念,以后再告诉他其实‘善’是这样的,就很难了。竞争需要的是一个人的综合实力,不是单单只会抢就可以的。只有善良、谦和、对别人友爱的人,才是获得大家尊重的人,才更具备竞争的实力。”

(二)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案例一:(破坏)

幼儿园放学时,老师向康康的妈妈“告状”:今天幼儿园举行绘画比赛,获奖的图画被挂在墙上展示。康康的画没评上奖,结果他趁老师不注意,用蜡笔把墙上的画画成了“大花脸”。

案例二:(嫉妒)

苗苗4岁3个月时,妈妈第一次发现她会嫉妒。苗苗一边坐在小凳子上给玩具动物排队,一边对妈妈说:“你说,玫玫是不是很讨厌?”妈妈问:“为什么呀?”

苗苗说:“玫玫有个娃娃,眼睛能动,她不让我玩儿,我的娃娃都给她玩的,她讨厌!”妈妈夸苗苗:“宝宝获得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是对的。玫玫可能太喜欢自己的娃娃了,舍不得分享,不是讨厌。”苗苗又说:“你没看见玫玫的娃娃,一点也不好,衣服脏,肚子破,很根本不想分享。破娃娃!”“我的玩具好,玫玫别想分享!”过了一会儿,妈妈问苗苗:“是不是很想要一个眼睛会动的娃娃?”她毫不犹豫地说:“嗯!”

案例分析:

家长一看就能明白,康康和苗苗的行为都是嫉妒心理在作怪。什么是嫉妒?嫉妒,是人在交往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待遇以及生活享受等方面不如别人,因而产羞愧、愤怒、怨恨等复杂的情绪状态。嫉妒的形成和发展嫉妒,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从人的早期情绪分化而来的。在新生儿期,婴儿得到了生理上的满足,吃饱穿暖了,就会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反之,生理上得不到满足,如饥饿、疲倦等,就会进行哭闹。3-4个月时,情绪分化为快乐与苦恼,5-6个月,苦恼的情绪进一步分化出嫉妒和一般的苦恼。这一时期如果妈妈抱了别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会因嫉妒而哭闹。这种嫉妒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常见现象。而从幼儿园起,孩子会因为和其他孩子在各方面的“比较”,而出现更多的嫉妒,以及由此带来的焦虑和不平、自责和自恋,甚至愤怒和破坏性。孩子的嫉妒与大人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孩子的嫉妒具有明显的外露性,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心理学家认为,早期儿童嫉妒心理的产生源于孩子对安全感的需要,争夺父母的爱、老师的表扬、或者嫉妒某一方面比自己强的人,都是因为孩子觉得自己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嫉妒,虽然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常见现象,但终究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负面情绪。家长不能听之任之,应及时疏导,否则,“长大的嫉妒”会很可怕。很多不良性格,如脾气古怪、多疑、粗暴自卑、执拗或自暴自弃等,都与孩子早期的嫉妒心理没有得到正确疏导有关。

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的建议:

1、了解孩子嫉妒的原因(不要盲目批评)

家长平时要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嫉妒心理的直接起因,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的、真实的,它完全不似成人嫉妒心理那

样,掺杂着诸多社会因素。家长应学会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对他们的苦恼表现出关心和理解,使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切勿盲目对孩子的嫉妒进行批评,或者进一步强化引发孩子嫉妒的因素。比如,孩子嫉妒别的小朋友,妈妈吓唬孩子:“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妈妈喜欢萌萌了。”这样,只会加剧孩子孩子对安全受到威胁的恐惧,让他陷入更大的痛苦和不安中。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用能影响孩子行动品质的词)

家长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礼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孩子一起讨论别的孩子的行为时,用词要谨慎。比如夸孩子最好不要用“漂亮”“聪明”“听话”这样具有强烈的比较性,却不具有行为指导性的词。被夸的孩子,虽然会由此而增加一定的自信,却依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会受到欣赏;没被夸的孩子感受到了被忽视,却依然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努力,才能赢得同样的关注。而如果我们针对具体行为来评价孩子,多用“努力”“专心”“有耐心”这样一些能影响孩子行动品质的词,无论是被夸的孩子还是没被夸的孩子,都可能从中受益。家长还要经常表现出对孩子的爱与关注,比如多抱抱孩子。这种方式会让孩子切实感觉到你对他的爱,以增加他的安全感。

3、正确评价孩子(适度表扬)

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表扬行当,可以巩固其优点,增加他的自信;但是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因此,当有人夸奖别人时,孩子就难以接受。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自我意识刚开始萌发,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他的评价为标准的。所以,父母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疼爱和喜欢,就对孩子的品德、能力过分欣赏,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

4、教育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孩子的很多嫉妒,是因为他们还不能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这就要求家长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让自己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家长要引导孩子为别人的成功鼓掌,同时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成功来取得别人的喝彩。比如,冉冉嫉妒豆豆能认识很多国家的国旗,而且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妈妈没有生气,

她每天晚上都冉冉记单词,一个月过去了,冉冉已经会说一百个单词了。妈妈夸了她,并告诉她: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最会讲故事了,每个妈妈和每宝宝都有自己的长处。冉冉很快明白了,以后又遇到同样令她产生挫败感的事,但再没有表现出不平衡的心态。相反,当别的孩子大声唱《小燕子》的时候,她认真地鼓掌,之后认真地说:“这个我不会,我会唱‘离家五百里’!”

5、帮孩子认清嫉妒的危害(现身说法)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家长可以用具体的事例来让孩子认识到嫉妒的危害,甚至可以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因为孩子是很希望像爸爸、妈妈的,就连犯的错、闯过的祸,也希望和爸爸妈妈一样。当父母不是一个权威和戒尺,而是和孩子一样可能会出错的人时,父母的教训和经验才更对他有警戒和提示作用。妈妈向孩子讲述自己的错误,然后告诉他:“你可不要像妈妈啊!”这样的教育,比单纯的说教更简单易行,也更有效。

6、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正确对待)

孩子经常会对他人的能力或他人拥有的东西产生羡慕甚至嫉妒。这种类似攀比的心理是正常的。家长不应简单地批评孩子“嫉妒是不对的”,或者用贬低他人的方式,来化解孩子的嫉妒。比如“苹苹画得好,没什么了不起的”“那件玩具根本不好玩,没有我给你买的好玩”等。类似的说法,可能会暂时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却会让孩子的评价标准发生混乱,或者盲目自大,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比别人好。正确的做法是:先肯定他人的优点,随后让孩子换个角度看问题,认识到自己身上也有让他人羡慕和嫉妒的地方。比如,冉冉很嫉妒同班的豆豆,她对妈妈说:“豆豆什么都比我强。豆豆的爸爸挣得比爸爸多,她家比咱家大,老师也都喜欢她。”妈妈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周末的时候,妈妈让冉冉去豆豆家玩了一天。结果冉冉了解到:豆豆一个月一有一两天可以见到忙碌的爸爸;豆豆不被允许在家养小动物;豆豆妈妈也经常出差,很大的房间里只有她和奶奶。冉冉从此知道了:自己的生活中,也有别人羡慕的东西,只是每个人的幸运和快乐不一样罢了。

写在最后: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还提出了让别人喜欢的六项原则:1、真诚地关心别人;

2、微笑待人;

3、记住别人的姓名,这是最甜蜜、最有效的恭维;

4、学会倾听,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5、谈论对方最感兴趣的话题;

6、让对方获得自重感。要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善于理解人,宽容人,谦让人。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性格和习惯,如友好助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乐观幽默、活波开朗、整洁文雅,要教育孩子有爱心、同情心,乐于关心帮助别人。要让孩子懂得,这些都是双向的。这些性格和习惯易于赢得别人的喜欢和接纳,便于营造愉悦的人际环境。

帮助孩子确立规则意识,学会与人共处,是我们每位家长应该努力去完成的责任和义务,愿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受欢迎的人。

备注:

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在于知识的本身。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困难,组织管理和承担风险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使学生学会舍身处地去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且从小就要培养学生具有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live)—为适应社会的迅速变革与发展,应使学生学会掌握自己命运所需的基本能力,即思考,判断,想象,表达,情绪控制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既是个人为完善自身的个性所需要的,也是作为社会成员发挥自主性和首创精神进行革新与创造的保证。

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调查研究中发现,80%以上的独生子女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这是当今独生子女的主要人格缺陷之一。

淡化竞争,发现和理解他人,鼓励合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认识他人必须首先认识自己,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能真正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反应。然而,真正让“学会共处”的理念植入人们心中,还要依靠坚持不懈的教育。

合作比竞争更重要,不会合作的人不是现代人。换句话说,学会共处不仅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中心。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和“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的思想,使得他们很难与他人和谐共处。而教育学生学会共处,又不能从书本中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创设良好氛围,对学生进行育人教育。它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参与目标一致的社会活动,学会在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并从中获得实际的体验。因此,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主要通过小组活动。如学习小组、卫生小组、劳动小组等体现合作精神,从而体现和谐共处。以小组为单位,朋辈互助,共同提高。我们开展的体验教育,优化了儿童心理品质形成的过程。现阶段的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是众星捧月,处处保护有加,致使不少孩子胆怯、孤僻、任性、唯我独尊、不会与人合作,经受不了任何挫折。

体验教育强调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我们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情景教育、情感陶冶、修养指导、行为训练、自我教育等方法,启迪少年儿童进行积极的心理活动,加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性格胆怯的孩子,我们先找他们谈心,寻找孩子胆怯的症结所在,给他们在活动中当众讲话的机会,可以担任“晨读主持人”、担任“读报员”、让他们在集体的氛围中找到自信,培养勇敢精神。对于任性、唯我独尊的孩子,在我们的军事化管理中,体验部队生活,让他亲眼目睹铁的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学会自律。对于不会与他人交往的孩子,通过角色模拟演练,帮助他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体验助人的快乐,从而成为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我们认为,只要给孩子找到合适的体验空间,他们一定能扮演好角色,获得全新的感受,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无论从调查中,还是我们的观察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多胞胎子女的相容性要比独生子女的好多了。他们不会那么霸气,那么小气,习惯了个人一起的生活,也就习惯了礼让、体贴、照顾对方,不容易出现前面提到的那种现象。宽容大度是他们最基本的理念。

所以说,环境也可以决定人的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独生子女毕竟是多数,光凭在幼儿园、学校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家长平时要给他们创造合适的机会,让他也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健全人格。平时可以带孩子多去人多的地方,让他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同龄人相处时如何“和平共处”,如何做个大

家喜欢的好孩子。

总得说来,就是不要让独生子女在“独”上有优势,要让他学习非独生子女的优点与长处,要让他从小学会为大家着想,快乐和幸福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相信当他明白这一切的时候,他不会再对他的伙伴说“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自愿地、快乐地希望他的好朋友和他一起来分享!

家庭教育讲座演讲稿

家校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为什么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今天,青少年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开阔视野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们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但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迫在眉睫。而中华传统美德正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长期以来,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着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对起码的道德要求知之不多,因此极需要告诉你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是什么,告诉你们过去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传统美德,又是在这种传统美德的哺育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复兴中华,更需要将这些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学习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少年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战略措施,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宏基伟业。 二、为什么要实现家校合作?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局限依靠其单方面力量是难以克服的。然而,我们发挥家庭学校教育的各自优势,相互利用、相互补正、相互促进,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是家校合作的意义所在。如何对学校以往积累经验进行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意识,拓宽家校沟通的渠道,延伸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使家校合作的方法多元化,为探究切合本校实际的可操作的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育人环境,优化家校双方的教育并使之形成合力,避免家校教育的冲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服务,这就是我们的研究目的。

幼儿园家长学校教案 共享成长快乐——我们一起来阅读

幼儿园家长学校教案共享成长快乐— —我们一起来阅读 活动时间: XX年4月9日下午5:10——6:00。 活动内容: 一、致欢迎词 首先我代表中三班的老师欢迎各位家长的到来,感谢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今天的家长会主要是让家长了解我园本学期开展的“共享成长快乐-我们一起来阅读”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进行“小手拉大手,共享成长快乐”阅读活动的指导。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早期阅读,能促进其语言发展,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的前提和基础,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品质,如学习的态度;对美的感受力;爱护劳动成果的品德;自制、自控能力;遵守公德的意识等。 培根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了读书的好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一个人要想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

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我班开展的“读书真快乐活动”,旨在通过亲子阅读,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促进孩子智力和非智力品质的发展。那么这项活动如何开展,怎样开展呢? 三、探讨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怎样让孩子和书交朋友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发展,还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阅读心理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幼儿阅读的特点:主要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画材料。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和画面的生动性。目的是从阅读过程中获得乐趣。喜欢重复阅读自己已经熟悉的内容。喜欢具有人性化、拟人化的童话故事。 (二)帮助幼儿挑选读物 1、挑选幼儿爱看的读物,只要读物内容健康,适合孩子的年龄段可让幼儿自己选。 2、能让幼儿学到知识的读物,根据家长的要求选择书籍。如儿歌、诗词、有关国旗、汽车等知识的书籍。 3、购买画面生动的读物:夸张、奇特、拟人化、趣味性强的读物幼儿最喜欢。 4、选择能让孩子建立科学观念的读物:为孩子选择科普内容的读物,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起关于周围世界的科学观念,这些科学观念包括:生活常识类“冬天为什么下雪”、

《幼儿园家庭教育计划》

《幼儿园家庭教育计划》() 《幼儿园家庭教育计划》 幼儿园家庭教育计划一: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计划 新的学年开始,在新的学期里,我们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学期家庭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的咼低,决定着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家家庭的生命质量。帮助家长掌握必需的教育知识,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根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自治区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XX —20XX年)》及的精神和《克拉玛依区“十二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根据本幼儿园的特点,不断提升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组织、领导机构的职能作用,以服务家长为宗旨,以提升家长素质为核心,努力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工作重点 (一)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常规工作,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1、指导站的站长要按时参加组织家庭教育工作例会。 平时要挂在网上,以方便工作。 2、指导站要按时上传本学期工作计划和期末的总结到校园网家

庭教育栏目。期末上报开展各项工作统计表给家庭教育办公室。 3、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要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家长培训采用讲座、读书交流 会、改革家长会、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等方式进行。指导站每学期一次优秀家庭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家长评选表彰。家长学校工作要做到十有,即有组织、有经费、有场地、有教材、有计划、有教案、有作业、有制度、有考评。文章自:个人简历网计划规划频道原文地址: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计划 4、网页建设工作。及时更新校园网家庭教育栏目,每 月至少上传两份资料,要及时报道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同时将更新内容后的网址转发指导师QQ群。 (二)重视家庭教育专项问题研究,形成系列化讲座。 1、为提高家庭教育理论,规范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要 求,确定幼儿园分年龄段教学课题设计及其纲目。 2、家庭教育基础常规工作研讨会。 3、安排首期讲师研修班未参加人员培训。 4、征集家庭教育名言及家庭教育指导菜单。 5、家庭教育参赛论文征集。 6、家庭教育公益视频征集及遴选。 7、家庭教育讲座录像课评比。 (三)加强家庭教育队伍能力提升,强化呱呱课堂管理 为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师授课能力,准备12月份

明德学校创建家庭教育示范校知识讲解

地级家教示范校 申报材料 龙口市明德学校

龙口市明德学校是市政府投资2亿元兴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我市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推动“幸福龙口”建设的重点民生工程。中学部于2014年2月正式启用。目前学校共有34个教学班,1706名在校生;在职教职工170名,其中,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能手1人,烟台市级以上优秀教师4名,龙口市级以上骨干教师80名;获省、地、市级优质课证书达60余人次。开学初,学校迅速确立“文化立校、质量兴校、科研强效、特色扬校”的发展战略和“见贤思齐、教学相长、明德弘毅、创新求真”的办学宗旨,以及“精细管理、科学评价、团队精神、内涵发展”的实施策略。工作中,我们在坚持校内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重视家校共建工作。在上级领导、家长、全体教师等支持下,通过一系列家校携手的举措,聚集教育合力,取得显著效果和良好的社会信誉。我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正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加强制度建设,做好长效管理。 家庭是社会的元素,家庭最关注的是子女,而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庭教育问题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学校必须把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到学校工作中,我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进行了探究。校长对不同年级层次家长会分别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深受广大家长欢迎;德育教导对全校各年级家长学校统筹安排,由年级组长、班主任作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承担者。 为了加强家庭指导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每学期都制订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计划。面向全体家长,制订总体计划目标,并分年级、分

阶段提出要求,实施操作。六年级:小升初衔接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七八年级:青春期教育。高年级:中考学习方法指导、中考前心理辅导。学校对各年级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落实主题和重点。 二、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家校携手共创新未来。 为了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增加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的了解,稳步推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能力积极、高效的发展,我校每学期举行2次(学期中、学期末)学生家长会。 家长会的大致流程是:首先,各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就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与家长进行了详细汇报和细致交流。随后,各科教师轮流进入教室,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为家长们答疑解难,并针对各学科的辅导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建议。最后,家长与教师之间进行自由沟通。根据孩子的特点,找到对应学科的教师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研究。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和谐。 通过家长会,架起了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这对于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悉心浇灌才能使孩子们在充满挑战的成功路上,行得更正,走得更稳。 三、家委会参与学校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 家庭指导工作的主人是家长,他们有权利、有责任参与学校教育指导的一切活动。为广泛听取家长意见,使各位家长朋友真正融入我校管理,为学校的管理献计献策,推动我校不断健康发展,给我们的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最新版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家长会) ——让健康心理伴你快乐成长 亲爱的家长们: 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希望通过我今天的讲座,同学们会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得到一点启迪,收获一点经验,长一些见识,心灵上得到一次震憾。心理学家曾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报告,发现学生心理大多是较健康的,但也有9.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并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例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一则案例讲,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服毒自尽。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见诸报端的类似事例,例如,某小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而自杀,某中学生因“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身亡,某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家长批评而离家出走等,可见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是势在必行的问题。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

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那么小学生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

幼儿园家长学校教案最新版

如何对幼儿进行诚实教育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会不诚实。如果碰到孩子不诚实,那应该怎么办呢?我国幼儿园的保教内容中对德育明确指出:向幼儿进行诚实教育。明清时期的思想家王廷相说:“童蒙无先入之染,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壮大者已成驳僻之习,虽以正导,以先入入之见为然,将固结而不可解矣,夫安能变之正。故养正当于蒙。”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也指出:“幼稚期(自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比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了。” 关于幼儿不诚实的原因 1、想象与事实混淆。学前心理学认为,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才刚刚萌芽。所以,幼儿会把看到的与联想的、真实的与希望的、做过的与记忆的混淆,从而说出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这时最好不要把这种情况视为不诚实。 2、孩子将不属于他的东西拿回家完。这种情况可以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家长一定要问清楚是哪种情况再处理,告诉孩子未经别人的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3、家长的言行引起孩子说谎。例如在家里,家长说了谎话,幼儿知道了,幼儿也跟着说谎。

4、强化不诚实。根据奥苏贝尔的强化理论,再操作性活动受到强化之后,其明显后果是这一操作性的活动频率增加了,而在反应之后不予强化,则反应就会减弱。因此,如果孩子说了谎,而家长认为孩子很聪明,不去纠正,反而表扬,孩子说谎的动机就会加强。 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 1、对孩子进行引导,向孩子灌输诚实的品德观念。 大部分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和家长就要有针对性地找一些有关诚实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并在结束时附带性的说明一下诚实的好处以及说谎话的坏处。 2、对孩子进行观察和分析,强化幼儿诚实的品质。 发现孩子说谎后,观察孩子的言行,冷静地找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根据找对纠正的方法。如果孩子诚实,则表扬他,叫他继续发扬这种品质。 3、幼儿园和家庭相互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诚实的品质。 让孩子知道不诚实无所遁形,不能隐瞒任何人;让幼儿自觉说实话,并且对孩子继续予以信任,教育并鼓励孩子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诚实;让孩子明白改了就是好孩子的道理。 教育有法又无定法,对幼儿进行诚实教育也一样,面对各种各样的幼儿不诚实情况要灵活地处理。只要我们坚持将幼儿的诚实教育进行到底,幼儿的明天一定灿烂。

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的说明报告_共2页

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的说明报告 我校非常重视家长学校工作,努力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学校先后成立了两个组织机构。一个是家长学校组织机构,校长魏钧华担任家长学校校长,主管学生的副校长协调组织实施,政教主任、教导主任配合,年级主任、班主任为主要成员,主要负责家长学校工作计划的制订、家庭教育讲师的选拔与确定、家庭教育培训的开展、家长会的召开等工作。二是家长委员会。挑选一至两名各行业的家长代表成立家长委员会,主要负责反馈家长的意见建议、搭建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二、活动开展情况 1.通过“校讯通”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学生每大周回家时,各班 主任发送提醒家长的事项、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等提示信息,各科任教师发送学生回家后的作业、读书的内容等,并要求家长意见积极提出反馈等。“校讯通”平台及时的让家长了解了我校的工作开展情况,方便了学校及时了解 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根据家长所提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工作,以更好的为家长和学生服务。 2.通过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并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 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全体学生和家长参与的家长会。会议的程序一般为首先了解学校概况,然后分班级观看家庭教育视频,第三步了解学生一学期以来在学校的学习、行为等表现,并留下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学校还不定期的召开部分班或某层次学生家长的家长会,有针对性的进行家校联合教育。 3.发放家庭教育材料,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和参与兴趣。 学校利用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精心准备家庭教育的知识、案例、故事等发给每位家长,并收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何困惑、希望得到何种帮助、知识等。短时间的阅读可能没有明显效果,但长时间家长接触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会使他们对家庭教育的方法产生兴趣,摒弃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主动积极的参加到家长学校中来。

幼儿园家长学校教案(亲子)

家长学校教案:幼儿交往能力的正确观念与培养 活动目标:1、家长形成正确的社会交往观念。 2、家长能对幼儿进行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指导。 活动准备:王梓健小朋友和爷爷、奶奶及小区里小朋友在玩耍的情景表演录象。 内容:天气晴朗的一天,小区里一群小朋友快乐地在一起玩耍,刚上小班的小朋友健健却独自一人在家里看电视,眼睛时不时地朝窗外张望,爷爷看书,奶奶在一旁拣菜。 指导内容:1、揭示辩论主题。 2、家长分为两组展开讨论,辨析。 3、教师运用科学理论依据进行小结。 指导对象:本班全体家长。 指导过程:

一、引出辨析主题。 师:非常欢迎各位家长能抽出宝贵时间来参加今天的辨析会。今天这个辨析会的主题是“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外出交往”。先请各位家长来看一段情景表演。 二、针对情景表演内容展开辩论。 1、提出辩题:表演中祖孙表现你们赞同吗?为什么? 2、请主张孩子外出交往的家长坐在左边,不主张孩子外出交往的家长坐在右边。 3、现在我们有两个不同的观点产生了,下面就请家长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4、先请不主张孩子外出交往的家长说说你们的想法和观点,你们不主张孩子外出交往的理由是什么?平时你是如何做的? 记录如下:

郁丹露奶奶:我家的孩子胆小、怕事,大人不在身旁肯定会被别的孩子欺负的,还是带在身边放心。李昱妈妈:想让孩子玩,但忙于赚钱,没时间陪她,再说孩子的身体并不怎么好,和别的孩子一起麻烦多。 斯羽奶奶:孩子老是买东西吃,不带他出去为好。 乐乐爷爷:怕招不必要的麻烦。孩子调皮,经常欺负别人,还是少接触为妙。 冰冰外婆:孩子平时我们带,小区里同龄的孩子也很少,再说让她出去玩,我家事情多,没有功夫陪她,万一有点磕磕碰碰的,如何向她妈妈交待啊! 桐桐妈妈:孩子常生病,外出交往容易感染细菌,更加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了。 5、现在请主张孩子外出交往的家长发表你们的见解。 你们主张自己的孩子多出去交往的理由是什么呢? 记录如下: 何兆净爸爸:我非常主张自己的孩子外出交往。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磕磕碰碰的事是难免的,有时候吃点亏我觉得反而是好事,还有不同龄的孩子在一起,会让她学到平时我们没功夫教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幼儿家庭教育新理念

幼儿家庭教育新理念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幼儿家庭教育新理念 《中国妇女报》2005年2月19日的一篇文章报道,题目是《幼儿身心发展亮红灯》,天津市医药学专家协会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天津市3到6岁儿童进行抽烟调查发现:近一半儿童存在身心发展欠缺。调查设置了动作、认知能力、情感和意志 成为家长很容易,只要孩子一出生,我们便自然成为家长了。然而,要做个称职的好家长却很不容易,做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就更难。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生接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石。 一、家长要有正确的幼儿教养态度 家长要有以下几种教养态度: (一)“沉下去”的态度 幼儿教育是为了培养优秀、有能力的人的基础教育,绝不是进名牌学校的升学教育。但是,很多家长把眼光超前地放到了将来的考试竞争上,即使是进幼儿园的入学考试,在家长眼里也绝不会等闲视之。幼儿园希望进来的孩子更聪明,于是有的幼儿园的入学登记就演变成了一种选拔,此时似乎就有了优劣之分;家长则希望自己的孩子“冒”出来,要盖过其他孩子。这两种态度的指导思想,都是把孩子往上“拎”,而不是往下“沉”。比较而言,“沉”下去的教育把握了教育的实质,眼

光长远地培养孩子的素养,而不是从小就把他们往“考试机器”的道路上赶。对儿童的培养,往往沉得越深,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越大。 (二)坚持的态度 所谓的坚持,是指态度的一贯性。许多家长不是没有理念,而是看到孩子出现的倾向较难以改变时,他们就放弃了矫正的努力。带孩子是一项很重要,也很难的工作,坚持是必需的。有些家长兴致来了就和孩子亲热一番,没有时间就远离孩子。这样的方式,不但于情感培养不利,而且会影响孩子诸多好习惯的养成。孩子的习惯决定他的一生,好习惯是孩子终生的财富,我们岂可不要?而这笔财富就在家长的坚持中得到—坚持科学的理念,坚持正确的方法。 (三)开放的态度 儿童的成长有开放的内在要求。但许多家长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方式,都显得比较保守。比如,对幼儿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倾向为按部就班,甚至对孩子的限制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代人。这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只有一个,放手不起。其实相反,科学的开放最有益于儿童的发展。家长的思想观念积极开放,孩子就心胸开阔,有助于今后的眼光远大、思维活跃;家长在学习上的开放,有助于各学科知识的交融,进一步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这有益于孩子的学习效能;家长在人际交往上的开放,有益于孩子的落落大方,具有社会人的品质…… (四)快乐的态度 快乐是儿童最需要的财富。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当尽可能地使自己快乐起来。从深层次来说,快乐是一种品质。

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读本》教案(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为了教育好子女,家长应努力把家庭构建成为孩子的乐园。 教学方式: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是所有人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每个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更是小学生成长的乐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小学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终身…… 二、案例分析: 1、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影响。 3、家庭环境对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 4、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理想志趣的影响。 小结: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情环境对孩子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每个家长都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气氛。 三、讨论: 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1、家长自由讨论。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A、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文化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B、家长要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跟子女心理相通,形成融洽的情感和心理气氛。 C、家长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D、让孩子适当参与家政管理,既能让孩子体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又为培养孩子勤俭、踏实、坚毅的品质提供了生活感性经验。 E、避免“过度教育”,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 F、家庭贵有书卷气,建立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 四、总结: 鉴于家庭环境影响的深刻性和潜移默化性,家长对子女要精心培养,爱而不宠、尊重信任、严而不苛、民主平等,让家庭充满和睦、向上、愉快的气氛。

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是幼儿园和家庭,但家长们往往把幼儿园当做了教育幼儿的主体。但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不同的特点,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而家长应该重视的不仅是幼儿园环境,还应该有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每个幼儿是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与其他幼儿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然后在幼儿园中教师往往按着普遍的大众的教学方法教导着每一个儿童,在幼儿园中存在很多性格不一,习惯不一的幼儿,但是老师只能在照顾大部分幼儿的前提下花较少的时间对个别儿童进行特别指导,这往往是不够的,于是便出现了家园合作,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等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为了对幼儿实行更好的家庭教育,有效的实现家园合作。使幼儿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在一方面,在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幼儿有所溺爱和骄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儿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家长忽视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对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无良策。我们只有意识到孩子所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今后的身体、学业、人际关系有多么重要的负面影响,才能明白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重要性,才能痛下决心采取行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是正常现象,简单粗暴的打骂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情况恶化。比如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两个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争执,更多表现出来的不是宽容不是理解,更多的认为自己没错,都是对方的错,然后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中,这样的问题是容易被忽略的,这便需要家长的合作,需要家长配合并在家庭中就要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有宽容理解的心态。因此,家庭教育在矫正幼儿问题行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特别对于幼儿来说,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让人不太满意。因此,通过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对于防止幼儿行为问题,形成幼儿健康人格有着重大的意义。 并且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长期性,全面性等特点。首先是启蒙性,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点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幼儿生长的首要环境便是家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同的,孩子在没有上学之前,是以在家庭中生活为主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比如说小孩爱发脾气,如果开始引导好,他就变得比较平和,就会变成他稳定的人格个性,如果启发引导得不好,他就变得脾气暴躁,逐渐形成了爱发脾气的性格。第二便是长期性,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从出生、上小学、初中、高中、上大学、参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一个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和家庭的距离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学校教育还要深远。第三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大,所以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它便也随之产生了。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就决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的亲密性,自然,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之大就不言而喻了。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好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贻误终生。 1一名学校老师要对多名学生关注程度不如家里是2个甚至很多人关注一个学生! 2 学校的教育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而家庭是人生官价值观的教育!两者相比后者更重要!因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再多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不能照福社会!反而会危害社会! 举例:恐怖分子,能够做导弹,有知识但是危害社会 3还有家庭教育不重视的恶果:学生成绩起伏很大;和同学关系紧张;容易偏激。造成偏科! 4你应该设想一下你们对手会怎么说:他们可能会强调学校的教育完善,面面具到!还有给你个例子,学校不是一定时间要开家长会吗!这就表明家庭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5在刚刚结束的两会国家重视学生的情商教育,就是要家庭教育来培养的! 6家庭是培养学生心灵的窗口,学校是培养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设想一下拥有很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却因为心里问题发挥不出来。在大考时很容易就失败啦,不会成功的! 就这么多,最重要的是抓住对方讲话的漏洞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

家长学校讲座教案

家长学校讲座教案—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课题: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执教:徐宏魁 授课内容: 一、关注孩子的安全教育 1、安全通报 国庆期间,我市连续发生的几起道路交通事故中,青少年学生伤亡人数呈上升趋势。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是青少年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差,家长对子女的安全教育和监管不到位,甚至听之任之、放任不管。 “9.30”、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2006年9月30日20时05分许,某市东峰镇15岁男孩钟佳文无证驾驶闽H/T2268号两轮摩托车,后载两名同龄本镇男孩,由东峰镇往建瓯市区方向行驶,途经204省道100KM+650M地段,与相向驶来的赣05/20075号拖拉机相撞,造成摩托车上3名少年当场重伤,两车损坏,3名重伤少年送医院抢救无效分别于当晚和次日上午死亡。 “10.5”道路交通事故 2006年10月5日18时30分许,某市一所民办中学一男生驾驶摩托车带同学郊游,途中不慎跌入水库,一男生溺水死亡。这是继“9。30”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后又一起交通事故。 这二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反映当前摩托车超速超载,无证驾驶等违法违章行为严重,也暴露出家长在交通安全监管上存在的问题。这是血淋淋的教训。 2、要求与措施 (1)加强警示教育提高家长监护意识 A、家长要提高监护意识和履行监护职责,进行排查,子女有无骑摩托车的,无证驾驶的。特别提醒家长不要将摩托车交付给无驾驶证的子女驾驶,不要让12岁以下的孩子在道路上骑自行车; B、家庭中开展一次讨论,坐什么车最安全。管好自家车。 C、学生往返乘车安全,不得乘坐“三无”车辆,严禁超载,马汶的上下车要遵守交通规则强调,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D、其中马汶生中午留校危害点讲清楚,马汶留校生吃零食,建议家长不要留。 E、接孩子的家长,把大门口堵了,车人拥挤,或到校内接孩子。从安全和习惯角度要求家长在门口的两边。 (2)预防流行性季节性疫情 A、加强宣传教育,懂得危害性和规律。 B、注意预防,加强饮食卫生管理。病从口入,三无食品,饮食安全。 “平安相伴,幸福相随——和谐家庭平安行动”。 二、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1、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教育 2、教育现状 自从孩子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走进校园,我们家长的肩上就多了一副沉甸甸的教育孩子的重担。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我们每位家长的心愿,似乎希望洋样都第一,不第一就求全责备,家长怪老师,老师中高中怪初中,初中怪小学,小学怪幼儿园,幼儿园怪孩子,孩子怪父亲,父亲怪爷爷….. 其实学生学习很不容易,不是所有的都会样样第一,既然排名就总有先后。 美国哈佛大学有名,总统、诺贝而奖、科学家,但也有差的,所以毕业典礼上校长说……

幼儿园中班班家长学校教案

2015年春季中班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放手,孩子动手 设计意图: 针对相关调查发现,在家长、家庭事事代劳的照顾下,儿童对家长的生照顾及解决困难的依赖性强而出现自理能力倒退现象。为了让孩子自行处理生活中的大小事务,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解难能力。同时鼓励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身教”为子女树立学习楷模,让孩子从模仿中学习,协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理习惯,特开展此项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长放手,孩子动手,即“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认识到缺乏自理能力的危害。 2、了解幼儿“自理能力”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3、明白在孩子“自理能力”培养中,家长所扮演的角色,学习相关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幼儿“自理能力”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2、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家长运用一定方法主动参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关于孩子“自理能力”的有关调查表。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课题 1、导言:各位家长,大家好,欢迎来到太平寨幼儿园,成为我们家长学校的一员。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一年级家长学校的学习。我叫张艳,是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5年,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也有七年了。作为一个亲身哺育孩子的母亲,令我对自己教育的对象——孩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孩子身上寄托了父母甚至是几代人的期望,他是家

里的一盏灯,灯亮了,家里才充满欢笑;灯灭了,世界便一片黑暗……现实中,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的母亲比比皆是,看!她来了。(播放投影) 2、投影出示武汉某大学的新生入学场景。 (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四处寻找孩子的生活寝室。找到寝室后,又帮孩子挂好了蚊帐。另一位同寝室新入学的大学生,正在打电话,向家庭询问自己旅行箱里各种东西的作用。) 教师:这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一名大学生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自理不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心里是如何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家长放手,孩子动手》 二、公布关于孩子“自理能力”调查的有关结果,初步了解什么是孩子的“自理能力”。 1、师:前几天看电视,一次幼儿亲子绘画比赛中我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比赛中焦急、卖力描画的是家长,而孩子只是陪衬,装装样子,更有甚者孩子完全成了摆设,一切都由家长独立完成。刻意地追求结果使原本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演变成了家长的比赛,孩子完全体验不到活动的乐趣,更不要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分发了一份关于一年级孩子“自理能力”的调查表。结果触目惊心。(投影出示) 镜头1、不能自己整理书包的孩子(书包整理得乱七八糟) 镜头2、不能自己独立吃饭的孩子(吃饭不好的孩子) 镜头3、早上自己起床、叠被并自己穿衣服的孩子: 镜头4、在家帮助家长劳动的孩子:(如擦桌子、洗碗、扫地等) 2、根据这次调查结果,我查阅了《中国教育报》,他们也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生活能力开展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年级小学生,不会洗脸的有49%,不会穿衣服的占37%,而不会整理书包的占90%以上,这让我想到在我的班里还有孩子不会系鞋带,不会系红领巾,这样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的孩子那就更谈不到家务劳动了,这是孩子自理能力严重不足的真实写照。如今许多家长包揽孩子能做的事,不给孩子自我实践的机会,孩子没有独立做事的习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将来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会茫然,会无从下手。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技能,要努力转变观念,不怕添乱,要相信孩子,抓住这个关键期,保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从小培养,从平时的日常生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在现阶段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开始将教育的目光转移到幼儿教育上,并且对于当前幼儿教育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相关的探索,作为幼儿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教育逐渐引起了广大教育界学者的关注。家庭教育本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体系下的关键性补充点,现目前已经取得了极为良好的实践效果。幼儿所呈现出的家庭教育,实际上指的是家长直接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家庭本身作为儿童第一个接触的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家庭教育的相关方案。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园对策 伴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过早的送入幼儿园,将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在幼儿园的教育上,进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学前儿童所能够接受的初始性教育工作,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促使儿童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起到了奠定性的作用,儿童在出生之后,所面对的第一个世界就是家庭,也是家庭为儿童这张白纸添上了第一

道色彩,这其中的家庭教育带来的基础性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及重要性 幼儿的家庭教育发生于家庭之中,与幼儿园的教育相比较,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特点,家庭教育的这些特点,使得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起点,对于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早期性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家庭,因此家庭成为儿童生命的摇篮。在家长的指引下孩子在第一声啼哭后,由父母引导着进行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了人生的教育,所以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庭教育具有早起性的特点。 2.广泛性 幼儿园时期的家庭教育,其本质上来说是帮助孩子完全融入到整个家庭生活当中。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当中呈现出来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其不仅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知识,还包括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的文明习惯、伦理规范、生产技能、自然知识、社会知识。除此之外,家庭教育工作存在于每一个普通的家庭当中,社会全员都能够参与到家庭教育之中,对于当前人类社会来说,一个孩子出现在一个家庭中,那么家庭教育也就涌现出来,这使得家庭

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家庭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摇篮 ——榆林实验小学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家庭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的工作领域,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高度,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围绕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了应有的示范作用。现把我校创办家长学校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步入科学指导家庭教育的轨道。 我校自建校以来,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校、家庭教育的模式。学校每学年都要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议,召开三到四次全校家长会,形成了家访制度,并在教育局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开办家长学校,不断探索,家庭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提高了家长素质。现已形成”以德育人,争做合格父母;为国教子,培养合格人才”的“双合格”主体活动。 二、规范管理,狠抓落实。 1、组织领导落实。 学校坚持建立“两个机构,落实一个目标“做法。首先成立

以马随成校长(兼书记)挂帅的家长学校领导小组。由三位副校级领导任家长学校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同时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会议研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问题。 2.规章制度健全落实。 学校认真按照少工委和团委以及教育局的要求,每学年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家长及教师工作职责,优秀家长评选等制度。资料档案管理齐全。坚持每学年举办两到三次家庭教育讲座,召开三次家长座谈会,组织“百名教师访千家,千名家长进课堂”活动。 三、狠抓落实,注重实效。 1、家教活动见成效。 近俩年来,家长进课堂听课出席率均在99%以上;参加听课的家长有近5000多名;多达10000多人次;每年每班评选上报学校表彰奖励一名学校“十佳家长”。每年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和家长会培训上万次家长。家教活动成效显著 2、家教针对性较强。 我校结合实际,开设“学困生如何提高学习成绩”、“问题学生教育策略”、“孩子的能力培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等专题探讨和研究;组织教师开展“帮困助学一对一”活动。面对探索性教育和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既发现了孩子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家长触动启发很大。

家庭教育讲座活动简报

莎车县第三小学家庭教育活动 简报

单位:莎车县第三小学 时间:2017年9月13日 莎车县第三小学家庭教育宣讲简报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教育是人类的希望。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使我校家庭教育工作做的扎实有效,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家教队伍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矗家长学校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教育机构,是宣传正确教育思想、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良好场所,是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的有效渠道。教育行政部门树立了主角意识,积极承担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的领导工作,协调和争取党政、妇联、关工委、共青团、公安、司法等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建立健全了家长学校的了领导机构:分别设立家长学校工作委员会或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成员由当地党政领导、学校领导、家长代表、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同志等人员组成,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教育计划之中,并作为单位考核内容。同时,建立了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的专、兼职家长学校稳定的教师队伍。从而通过办家长学校使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让家长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共同担负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保障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不断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家长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认识水平,包括科学文化知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育才观念,增强法律意识,

责任意识,改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社会,教育引导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四有“新人”。 二、小学生心目中的现代父母 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心目中的现代父母应该是: 1、民主型的父母 孩子们说所谓民主型,就是在家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大人说话时,小孩也应有说话的权力,父母无论在家做什么事,都要让孩子参与,并让孩子提出意见和建议,尊重孩子,支持孩子,鼓励孩子,孩子遇到困难、挫折,父母总是为他们排忧解难,孩子做错事不是简单粗暴的打骂,而是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不重男轻女,男孩女孩平等对待。 2、文明守信的父母 现代父母应该是文明守信的,懂得科学道理的,不会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喋喋不休;父母不要太专横,太苛刻孩子,发现孩子的作业做错,或考试分数低,臭骂一顿,甚至棍棒侍候,应该用科学的态度指导孩子学习,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不说脏话,不天天晚上打牌、打麻将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 3、朋友型的父母 孩子们希望父母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能向父母吐露,有什么苦恼能向父母倾诉,父母应让孩子们处理自己的感情生活、学习生活,不要私自翻看孩子的日记和所有东西,不该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让孩子时刻处在“学习”的牢笼里,应该让孩子劳逸结合。要多给赞扬鼓励,少给打击和批评,多给孩子些信心和自由。 三、青年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