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教案 第9课 静止的生命

美术教案 第9课 静止的生命

美术教案 第9课 静止的生命
美术教案 第9课 静止的生命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教材分析

静物画是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作者通过创作构思、认真选择、精心安排,使这些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在画面中的形象和色调的关系达到高度谐和,并且传出物象内在的生命内涵。以此概念为开篇,本课进入了外国静物画的学习。

教科书以17世纪荷兰画家表现富足生活、装饰家居的静物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以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表现厨房物品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中蕴含的生活之美。以19世纪末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洋溢着热情的表现引导学生体会思想之美,以20世纪形式多样的流派引导学生理解富有探索精神的个性之美。这四个篇章将外国静物画的发展演变、风格特点一一展现。

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从平凡的物品中发现美,感受艺术家对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的观察,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初步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静物画的赏析,使学生对静物画的发展概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静物画的画面构成要素、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具备分析画面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静物画赏析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外国静物画中呈现的自然美、艺术美。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画面构成要素的分析理解。画面构成要素有:构图、造型、透视、色彩、明暗、线条、技法等等。通过这些构成要素,画面营造出了节奏旋律优美、

外形透视准确、色调协调呼应、空间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生动、质感肌理明显、风格个性独特等一系列形式美感。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这句诗说明了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你能感受到身边这些物品的生命吗?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给学生观看,接着展示教师依照这些物品绘制的静物画。

每一件看似平凡的物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将它们宁静的状态定格下来,它们的生命仿佛在画中静静地绽放。以这些相对静止的物体为题材的绘画称为静物画。

教学建议:先出示苹果、碗碟等物品,再出示教师范画,这样视觉上的过渡可以引发心理上的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也直观地阐释了静物画的作画范畴和概念。

二、认识静物之美

以发现——自然之美,呈现——艺术之美,表现——生命之美,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每一件平凡的物体都有独特的美,领悟静物画中宁静从容的美及饱满的生命活力。

三、分析静物画的构成要素

静物画从美学角度讲,它所传达的语境和情绪,往往可使复杂趋向单纯,使躁动与嘈杂悄然退缩,使所表现的物体本身那种固有特质更加坦然和从容。它不仅是一门独立存在的艺术品种,也是专业基础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手段。

画面构成要素有:构图、造型、色彩、明暗、线条、技法等等。通过这些构成要素营造出了节奏旋律优美、外形透视准确、色调协调呼应、空间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生动、质感肌理明显、风格个性独特等一系列形式美感。所以分辨一幅画的优劣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以具体图例进行分析,并通过以下图表的总结加强认识。

教学建议: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学生看不出一幅画的好坏,是因为他们不懂怎样看画,所以有必要教给他们一些方法以提高审美

能力。以一两幅静物画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解读画面构成要素,教学生如何“看”画,品读静物画的艺术美。

四、欣赏精美绝伦的静物画

当一幅优雅的静物画展现在眼前时,你会看到那透明玻璃杯中的葡萄酒闪着诱惑的光,鲜美的水果令人馋涎欲滴,金银器皿蕴含着古老的神秘,你会感到一种赏心悦目的美。

真正意义上的静物画是荷兰画家首先画出来的。这些画家大都身手不凡,画的每一样东西都美仑美奂、精致细腻。这些逼真的静物画是根据作者创作构思的需要,经过认真的选择和精心地安排创作出来的,画面上的许多物体在形象和色调的关系上,都能达到高度的和谐,能传达出物象内在的感情。而画家高雅的审美情趣、敏锐的观察力、高超的写实技巧,使得生活中平凡的器物定格为艺术的永恒。

教学建议:当几百年前的静物画呈现在眼前时,学生们会被这些惟妙惟肖、细腻逼真的绘画彻底征服。它们走过了怎样的艺术之路呢?接下来我们将一探究竟。

五、了解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

1. 萌芽:西方的静物画,从文献记载看大约在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其萌芽甚至可以追溯到爱琴美术中克里特的陶器彩绘。在古罗马帝国时期,静物画可能已经比较普遍,在庞贝城遗址所留存的壁画中,就有不少独立的静物画和动物画作品。可以说这是西方静物画的第一个发展期,可惜的是这个时期没能延续下去。

2. 产生:17世纪的荷兰,新兴的资产阶级取代了封建贵族。资产阶级的要求和趣味,决定着荷兰美术这一黄金时期的独特面貌。由于热爱家庭生活的荷兰人对与此相关的物品感兴趣,促使不少荷兰画家投人静物画创作,从而使这个绘画题材成为独立的画种并在美术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当时,人们购买的绘画作品,主要用于装饰家庭。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静物画在荷兰达到了繁荣的高峰期。

3. 发展:如果说17世纪的荷兰画派是欧洲静物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那么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的作品则代表了静物画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他把静物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以往不被人们注意的形象上——朴实、简单的厨房用具和食

物,把极普通的对象变成了富于美感的艺术品。18、19世纪,静物画获得了广泛长足的发展,产生了无数的佳作,风格也日趋多样。另一方面,静物画还成为画家练习技巧和学院美术教学的一种手段并得到普及。

4. 转变:从19世纪末的后印象主义开始,静物画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阶段。塞尚在静物画创作中追求绘画的形式语言美感,开拓了静物画创作的新天地;并且启迪了西方现代艺术追求形式创新的新方向,开启了现代主义之门。其后,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现代流派进一步发展了静物画创作的新形式。

小结:从17世纪荷兰画家精美逼真的装饰画风,到18世纪法国夏尔丹朴实无华的生活之美,再到19世纪末法国塞尚抛弃明暗的坚实造型,还有20世纪西班牙毕加索个性十足的流派创建,静物画经历了形式和思想的一系列变革。对比这些画作会发现静物画的风格及表现方法有许多独特之处。静物不静,其中蕴含着画家的思想和个性。

教学建议:1.早期的静物画常常具有各种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寻找画中的玄机,给学生一些思考机会,调动参与情绪。2.在17世纪的荷兰静物画成为独立的画科这一历史背景着重介绍,并欣赏一些出手不凡的荷兰静物画家的作品。

3.以质朴的生活美、探索的思想之美、创造的个性之美来概括17世纪之后的静物画历史发展阶段的独特魅力并认识代表画家和作品。

参考案例

一、导入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英国诗人布莱克在诗中说: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诗人的眼里,一粒沙中可以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座天堂。那么在画家的笔下呢?先来听一个来自古希腊的传说:

(映示幻灯)(学生朗读)阿尔贝列斯和德甫克西斯是古希腊两个杰出的画家。他们互相闻名,互相钦慕,却从未见过对方的作品。有一次,德甫克西斯去拜访阿尔贝列斯,受到热情接待。客人要求看一看主人的作品,主人带他进入画室,指着墙说“请看吧!”整面墙被挂帘遮蔽着,德甫克西斯以为画放在挂帘后面,伸手去撩挂帘,不料却摸到了冰冷的墙壁──原来“挂帘”是阿尔贝列斯画在墙上的。德甫克西斯对阿尔贝列斯的画艺大为叹服,同时真诚邀请后者到他的

画室去,阿尔贝列斯欣然前往。一进入德甫克西斯的画室主人就端出一碟鲜艳欲滴的葡萄招待客人,阿尔贝列斯伸手摘食葡萄,不料主人的猫扑上来与客人争夺葡萄。主人生气地把猫斥退,而客人也同时发现,碟子里的“葡萄”也是主人画上去的。主客相视大笑……

故事听完了,请说说你的感受。(学生交流)

明明是画,却以假乱真,猫上当了,也欺骗了人的眼睛。原本静止的物体在画家的笔下充满了生命力,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静止的生命》。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探静物画(结合课件讲解)

1. 了解——静物画的范畴和概念

以表现现实生活中小型静止物体为主要描绘内容的绘画称为静物画。它作为独立的画种源于十七世纪的荷兰。这些静止物体大多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瓜果、蔬菜、鲜花、器皿、生活用品或居室的陈设品等。

2. 了解——欧洲最早的静物画

《鹧鸪与铁臂铠》 1504 雅克布·德·巴尔巴里意大利

3. 发现——早期静物画的隐喻之美

早期的静物画常常具有各种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如描绘面包、酒水隐喻耶稣受难;描绘骷髅、计时用的水漏或沙漏、蜡烛等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描绘花卉、水果、蔬菜象征时令变化、四季转换等。

4. 感受——静物画的自然之美

《水果篮》是卡拉瓦乔早期的代表作。明晰而结实的轮廓,单纯而质朴的光线,鲜明而实在的水果、竹篮、干枯的叶子,以及如实刻画的苹果上的虫眼,标明了生活中的物品是对人类生活的折射,描绘这些静物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绘画主题而存在。

从产生到发展,外国静物画走过了怎样的艺术之路呢?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三、走近静物画——了解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

萌芽阶段:西方的静物画,从文献记载看大约在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其萌芽甚至可以追溯到爱琴美术中克里特的陶器彩绘。在古罗

马帝国时期,静物画可能已经比较普遍,在庞贝城遗址所留存的壁画中,就有不少独立的静物画作品。可以说这是西方静物画的第一个发展期。(课件映示庞贝古城壁画作品)

成长阶段:静物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于十七世纪的荷兰。刚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荷兰人热爱家庭生活并对居室中的相关物品感兴趣,表现这些物品的静物画也成为市民喜爱的对象。人们购买这些绘画作品,用以美化自己的住宅以及公共场所。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静物画在荷兰达到了繁荣的高峰期。

1. 认识——出手不凡的荷兰画家

(学生结合课件配合介绍相关作品)

17世纪的荷兰人真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不仅画美丽的山川河流,也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器物,用高超的写实技巧将他们精致细腻的身影定格下来,成为永恒。

博兰格——《瓶中的郁金香》博兰格是专门描绘鲜花的画家,他对后世的花卉画家有很重要的影响。据说,荷兰的郁金香热便是由他的作品引发的。

扬·凡·海瑟姆——《花瓶中的蜀葵》几朵蜀葵,被画家在深沉的背景前突现了出来,玻璃花瓶隐没在花朵的背后。这是一幅花姿娇艳的静物花卉,画面层次比较复杂,色彩分布讲究,用色沉着华丽,富于质感。画家接受了巴洛克画风的影响,朴实性减弱了,增强了夸饰成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表现色彩的华丽上。但是,静物的生动与奇妙,仍然给你以美的满足。

波斯谢尔特——《静物·花卉》此画作于1620年,描绘了放在一扇圆拱形窗户内插满鲜花的花瓶,画家对绽放的鲜花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彼特·克莱茨——《有玻璃杯和银器的静物》画中那些闪亮的银盘、透明的酒杯,无不表现出画家高雅的审美情趣、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

弗洛里斯·凡·迪克——《有奶酪的宴席》手法细腻,色彩饱满,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美满与愉悦。画家以娴熟的技巧,表现出不同物品质感的差异,形成了画面中的节奏与交响,反映了一种真挚纯朴的感情。

2. 品味——静物画的生活之美

(课件映示图片若干)

(学生观看,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当几百年前的静物画呈现在眼前时,我们不仅看到了背后主人的生活,更被这些惟妙惟肖、细腻逼真的绘画彻底征服。那透明的玻璃杯中葡萄酒闪着诱惑的光,鲜美的水果令人馋涎欲滴,金银器皿蕴含着古老的神秘……这一幅又一幅优雅的静物画是那么赏心悦目,让我们震撼!

发展:如果说17世纪的荷兰画派是欧洲静物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那么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的作品则代表了静物画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他把静物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以往不被人们注意的形象上——朴实、简单的厨房用具和食物,把极普通的对象变成了富于美感的艺术品。

厨房用具,食物……同学们,你留心过身边的这些平凡的器物吗?你觉得它们美吗?你是否有被它们质朴的美丽打动的时候?

提炼——静物画的平凡之美

(课件映示夏尔丹作品)

夏尔丹是十八世纪法国主要描写市民阶层生活的杰出的风俗画家,同时也是一位着名的静物画家。夏尔丹用他的眼睛和心灵静静地注视着铜罐、碟子、水果、面包、酒瓶、刀叉、灶台这些极为普通的东西,《铜壶》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画面中表现的正是当时法国巴黎普通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铜壶,极其普通的日用品。

(欣赏与表述)欣赏作品,请你描述画家所描绘的铜壶。

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不是崭新的铜壶。与17世纪的静物画相比,荷兰小画派的静物作品为了强调物体的不同质感而不时提炼炫目的色彩和光线,让人赏心悦目。

夏尔丹为什么要表现这样的一个铜壶?它实在太寻常了,如同碟子、水果、面包、刀叉那样普通到人们天天在用、司空见惯且谁都不会在意它们的存在。

(学生思考回答)

因为普通的物件,特别是使用过的旧的物品,它们有着生活的痕迹,这些常见、平凡的东西,总能引起热爱生活的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课件映示文字)说:“所谓的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

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夏尔丹正是这样的大师,他把生活之美凝练在简单的静物画里,缓慢而深情。

(课件映示文字)(学生一起朗读)每一件看似平凡的物体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美,将它们宁静的仪态定格下来,它们的生命仿佛在画中静静地绽放。

转变阶段:从19世纪末的后印象主义开始,静物画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阶段。

1. 课件映示图片《静物》

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可以用几何形体来概括。在创作中塞尚排除繁琐的细节描绘,而着力于对物象的简化、概括的处理。他的作品中,景物描绘都很简约,而且富于几何意味。开拓了静物画创作的新天地。

2.19世纪的另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凡·高,则将一种“表现性”引入到绘画的创作中,并用绘画来表达他的各种感受。

(课件映示图片《向日葵》)

这是世界最名贵二十幅名画之一,也是凡·高的代表画作之一。

说说你的初步印象。

画家小传:凡·高(1853~1890),荷兰画家,主要生活在法国。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凡·高敏感易怒,聪敏过人,却一直贫穷潦倒,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28岁才开始绘画。凡·高对绘画创作近乎痴狂,擅长用浓重的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他是继之后在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革新者,但是,生前他的作品一直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直到去世后,才引起了一致的好评。

堪称凡·高化身的《向日葵》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凡·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对于凡·高而言,向日葵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凡·高亦如像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视频欣赏)《向日葵》的作画技巧3分13秒,《向日葵》的色彩应用2分04秒

创新阶段:20世纪,西方画家描绘静物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色彩、构图,而是追求彰显个性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现代流派进一步发展了静物画创作的新形式。

(课件映示图片)毕加索《水壶、锅子和烛台》

毕加索,一个用自由重组世界的天才画家。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皆能。他是20世纪最享盛名、作品数量最多的艺术家之一。毕加索深受塞尚的影响,是立体派的先驱,他将绘画带入到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

小结:从17世纪荷兰画家精美逼真的装饰画风、到18世纪法国夏尔丹朴实无华的生活之美、再到19世纪荷兰凡·高充满主观情感的思想表达,还有20世纪西班牙毕加索个性十足的流派创建。静物画经历了形式和思想的一系列变革。

四、感受和体验

1. 课件映示图表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通过了解画家生平,绘画产生的时代背景,观察绘画的内容、构图、造型、色彩、明暗、线条、技法,对这些优秀的画作进行了欣赏,体会作品的艺术美和所表达的情感。

2. 对于课题“静止的生命”,你现在有怎样的理解?请将你的感受表达出来。表达方式:

①用文字进行描述。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评论。

②用画笔进行描绘。通过临摹名家画作,体验静物画的独特魅力。

了解美术常识 感受艺术特色

体会思想内涵

艺术家生平、艺术风格、代表作品 时代背景、作画背景 画面内容 构图、造型、线条、色彩、技法等 精神、情感、意义、象征

如何赏析艺术作品

五、交流反馈

六、课堂总结

(课件映示文字)布莱克诗“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学生朗读)

教师总结:是的,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中可以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座天堂。在画家的笔下,静物亦充满鲜活的生命力。欧洲画家将静物的生命定格在画面上,历经数百年依旧散发着感人的魅力!

需要用KT板制作的图片

1. 荷兰画派作品:(以下四幅作品彩印16开各1份)(学生使用)

瓶中的郁金香(油画)博兰格(荷兰)教材P39

有玻璃杯和银器的静物(油画)彼特·克莱茨(荷兰)教材P40

有青瓷水罐和花卉的静物(油画)德·海姆(荷兰)教材P41

有樱桃和草莓的静物(油画)彼尔特(荷兰)教材P40

2.(夏尔丹和凡·高作品彩印16开各4份)(学生使用)

铜壶(油画)夏尔丹(法国)教材P43

向日葵(油画)凡·高(荷兰)教材P44

3.(塞尚和毕加索作品彩印16开各2份)(学生使用)

静物(油画)塞尚(法国)教材P44

水壶、锅子和烛台(油画)毕加索(西班牙)教材P45

4.(以下四幅作品彩印4开大小各1份)

(教师使用,需要张贴在黑板上,最好能在背后放置磁性贴条)

有玻璃杯和银器的静物(油画)彼特·克莱茨(荷兰)教材P40

铜壶(油画)夏尔丹(法国)教材P43

向日葵(油画)凡·高(荷兰)教材P44

水壶、锅子和烛台(油画)毕加索(西班牙)教材P45

苏少版 七年级 美术第9课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第9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和中国画的对比赏析,使学生在对比中了解静物画的发 展概况,了解静物画的画面构成要素、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具备分析画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静物画赏析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外国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不同时期静物画的艺术美。 2、难点: 画面构成要素的分析理解。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范画、学生优秀作品及相关材料。 学生:搜集静物画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英国诗人布莱克在诗中说: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诗人的眼里,一粒沙中可以看到一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座天堂。那么在画家的笔下呢?先来听一个来自古希腊的传说:阿尔贝列斯和德甫克西斯是古希两个杰出的画家。他们互相闻名,互相钦慕,却从未见过对方的作品。有一次,德甫克西斯去拜访阿尔贝列斯,受到热情接待客人要求看一看主人的作品,主人带他进入画室,指着墙说“请看吧!”整面墙被挂帘遮蔽着,德甫克西斯以为画放在挂帘后面,伸手去撩挂帘,不料却摸到了冰冷的墙壁──原来“挂帘”是阿尔贝列斯画在墙上的。德甫克西斯对阿尔贝列斯的画艺大为叹服,同时真诚邀请后者到他的画室去,阿尔贝列斯欣然前往。一进入德甫克西斯的画室主人就端出一碟鲜艳欲滴的葡萄招待客人,阿尔贝列斯伸手摘食葡萄,不料主人的猫扑

上来与客人争夺葡萄。主人生气地把猫斥退,而客人也同时发现,碟子里的“葡萄”也是主人画上去的。主客相视大笑……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说说你的感受。(明明是画,却以假乱真,猫上当了,也欺骗了人的眼睛。原本静止的物体在画家的笔下充满了生命力,为什么?)——揭示课题。 二、初探静物画 1. 了解——静物画的范畴和概念 以表现现实生活中小型静止物体为主要描绘内容的绘画称为静物画。它作为独立的画种源于十七世纪的荷兰。这些静止物体大多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瓜果、蔬菜、鲜花、器皿、生活用品或居室的陈设品等。 2. 了解——欧洲最早的静物画《鹧鸪与铁臂铠1504 雅克布·德·巴尔巴里意大利 3. 发现——早期静物画的隐喻之美早期的静物画常常具有各种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如描绘面包、酒水隐喻耶稣受难;描绘骷髅、计时用的水漏或沙漏、蜡烛等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描绘花卉、水果、蔬菜象征时令变化、四季转换等。 4. 感受——静物画的自然之美《水果篮》是卡拉瓦乔早期的代表作。明晰而结实的轮廓,单纯而质朴的光线,鲜明而实在的水果、竹篮、干枯的叶子,以及如实刻画的苹果上的虫眼,标明了生活中的物品是对人类生活的折射,描绘这些静物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绘画主题而存在。从产生到发展,外国静物画走过了怎样的艺术之路呢?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三、走近静物画——了解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 萌芽阶段:西方的静物画,从文献记载看大约在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其萌芽甚至可以追溯到爱琴美术中克里特的陶器彩绘。古罗马帝国时期,可以说这是西方静物画的第一个发展期。(展示庞贝古城壁画作品)成长阶段:静物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于十七世纪的荷兰。刚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荷兰人热爱家庭生活并对居室中的相关物品感兴趣,表现这些物品的静物画也成为市民喜爱的对象。人们购买这些绘画作品,用以美化自己的住宅以及公共场所。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静物画在荷兰达到了繁荣的高峰期。

六年级美术《生命的甘露》优秀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生命的甘露》优秀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生命的甘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学习并设计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 教学难点: 招贴画的创意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一)回顾上节所学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命的甘露活动一,知道了水对我们的重要性,可老师就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地球明明是个水球,可为什么还缺水呢? "生:回答。 (二)小结 师:"是啊!虽然有71%的水资源,可那些都是海水,且雨水分布不均匀,河流污染就造成了缺水的困境。,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震撼人心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

(二)、欣赏导入 (一)出示西南地区干旱的图片 (二)表达心声 师:"看到这些,你有何感想或是想大声的呼吁什么?" 生:保护自然,节约用水,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更应保护环境。 师:"对,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你们会怎样做呢?" 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节约用水,人人有责,那怎样号召身边更多的人节约爱惜水呢? 生:发表建议。 师: "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广告,宣传栏等提醒人们,那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其中一种(出示课题:设计招贴画),来用你设计的招贴画宣传节约用水好吗?"(三)、认识掌握 (一)了解学习目标 (二)招贴画的含义 师:出示招贴画图片 生:认真体会欣赏 师:总结并出示招贴画概念 (招贴画:又叫宣传画是招贴在公共场所加强宣传作用的。) (三)招贴画的基本要素 师:出示图片并导问:招贴画由什么要素组成? 生:同桌交流后汇报 师: 激励评价,并边出示图片边总结 (1)广告语: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2《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9.2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2)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激励自己。 能力目标 (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 (2)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知识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2)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难点: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学生一起欣赏:“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地抬头……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这首歌告诉我们: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而是勇于去战胜它,克服它。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 课堂探究 知识点一生活中难免有挫折 活动一:成长中“不愉快的事”

【活动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完成教材P105中设计的问题,然后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成长中“不愉快的事”。 【活动问题】 (1)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 (2)这些事件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它们的? 【活动例答】 (1)我12岁时,期末考试成绩退步很大,老师严厉地批评我。我心里很难受;15岁时,我参加学校足球队的选拔,落选了,心里很难受。 (2)这些事件使我懂得,生活难免有挫折。这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它们会使我保持清醒,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同时让我认识到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阻碍、失败、失利的存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活动二:什么是挫折 【活动设计】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教材P105情境中的事件加以判断,对挫折形成初步的认识;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各组总结出挫折的内涵,并在全班展示。 【活动问题】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九课 生命的甘露 ︳湘美版(2014秋)(7)

《生命的甘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命的甘露》是湘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内容。此次授课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第三部分:倡导环境保护,开展爱护水资源的行动。教材中共有五幅图片,其中三幅招贴画作品分别从例外的角度体现节水爱水的理念,告诫人们要去保护水,关注水。另两幅摄影作品分别呈现了干涸与缺水所带来的艰辛与可怕。最后,通过详尽设计制作一幅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来表达同学们的想法与做法。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绘画能力,能够自主表现自己的想法.适合于六年级孩子的学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严重作用。 2.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学习并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 教学难点:招贴画创意设计。 教学思路: 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所有的自然生物几乎都是从水中生出来的。没有了水,生命就会终结。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仅是注重了美术技能与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更严重是培养学生爱护地球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一、复习回顾 (一)回顾旧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命的甘露活动一,知道了水对我们的严重性,可老师就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地球明明是个水球,可为什么还缺水呢?” 生:回答。 (二)小结 师:“是啊!虽然有90%的水资源,可那些都是海水,且雨水分布不平均,河流污染就造成了缺水的困境。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震撼人心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 二、欣赏导入 (一)出示图片(第一组:水土地沙漠化。第二组:西北地区干旱的场景图。第三组:工业排放的废水,使水资源收到了污染。造成鱼虾大量的死亡。第四组:人类乱砍滥伐,造成森林的减少。) (二)自主表达 师:“看到这些,你有何感想?” 生:环境破坏遭到破坏,自然灾害加剧。我们应该保护自然,节约用水。 师:“对,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那作为一名学生你会怎样做呢?” 生:发传单、做宣传、贴标语。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节约用水,人人有责,那怎样号召身边更多的人节约爱惜水呢? 生:发表建议。 师:“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广告,宣传栏等提醒人们,那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其中一种(出示课题:设计招贴画),来用你设计的招贴画宣传节约用水好吗?” 三、认识掌握-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2)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激励自己。 2.能力目标 (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 (2)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3.知识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2)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难点: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增强生命的韧性》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本课由“生活难免有挫折”和“发掘生命的力量”两目内容组成。教材先让学生知道挫折的含义,以及说明人们面对挫折的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的能力。然后要求学生知道挫折对人的影响,让学生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最后通过“阅读感悟”让学生明确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要增强生命的韧性,学习面对挫折的正确方法和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有两个学生在高考中双双落榜,都非常难过。其中,甲几天后就振奋精神,重新开始复习

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生命的甘露》教学设计

《生命的甘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和水的多姿多彩,欣赏珍视生命之水。技能目标: 学习用线描、色彩表现雨景,制作保护水的招贴画。 知识目标: 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用线描、色彩表现雨景,制作保护水的招贴画。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和水的多姿多彩,欣赏珍视生命之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 1、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下雨天你的心情怎样?你认为鱼有颜色吗?在雨中有没有观察过行人的表情? 2、小游戏:表演在雨中等公共汽车。(表情:焦急、微笑、吃惊……)让学生自己扮演角色,通过问、说、讲、演等过程使学生能很快掌握画雨中时的注意点,如:人体的穿插、颜色的搭配等。 3、小结:烟雨朦胧,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像洗过一样很漂亮。 二、深人理解

1、下雨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景物、人物) 2、你注意到雨点落下来时是什么样子?(在空中、在地上) 3、下雨时你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感觉?(喜欢、不喜欢) 学生回答后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下雨了,雨点从天上争先恐后往下落,风把雨点吹得往一边斜,所以,人们打伞总要斜一点。 有时雨越下越大,好像一串串银珠从天上掉下来,雨水把地面淋得透湿。人们打着伞、穿着雨鞋、披着雨衣,在路上匆匆忙忙地走着。当乌云密布时,大地变得阴暗,景物也失去了光彩。每当下雨了,很多同学就有一种好奇、兴奋的心情,有的还喜欢在雨中行走玩耍。大人们也不例外,在炎热的夏天,若是下一场大雨,人们会觉得非常舒畅。美国影片《雨中情》中的男主角在雨中手舞足蹈,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情绪。雨,原来也是欢快的。 教师:怎样画雨景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开。(画雨的小训练) 三、方法指导 1、介绍画雨的表现方法:勾法、刷法、刮法、蜡笔水彩法。 2、教师着重介绍蜡笔水彩法。示范并讲解: (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景物; (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注意用线; (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紫灰色、蓝色、深绿等)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使画面线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方法。

9静止的生命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教材分析 静物画是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作者通过创作构思、认真选择、精心安排,使这些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在画面中的形象和色调的关系达到高度谐和,并且传出物象内在的生命内涵。以此概念为开篇,本课进入了外国静物画的学习。 教科书以17世纪荷兰画家表现富足生活、装饰家居的静物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以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表现厨房物品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中蕴含的生活之美。以19世纪末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洋溢着热情的表现引导学生体会思想之美,以20世纪形式多样的流派引导学生理解富有探索精神的个性之美。这四个篇章将外国静物画的发展演变、风格特点一一展现。 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从平凡的物品中发现美,感受艺术家对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的观察,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初步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静物画的赏析,使学生对静物画的发展概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静物画的画面构成要素、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具备分析画面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静物画赏析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外国静物画中呈现的自然美、艺术美。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画面构成要素的分析理解。画面构成要素有:构图、造型、透视、色彩、明暗、线条、技法等等。通过这些构成要素,画面营造出了节奏旋律优美、

外形透视准确、色调协调呼应、空间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生动、质感肌理明显、风格个性独特等一系列形式美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英国诗人布莱克在诗中说: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诗人的眼里,一粒沙中可以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座天堂。那么在画家的笔下呢?先来听一个来自古希腊的传说: (映示幻灯)(学生朗读)阿尔贝列斯和德甫克西斯是古希腊两个杰出的画家。他们互相闻名,互相钦慕,却从未见过对方的作品。有一次,德甫克西斯去拜访阿尔贝列斯,受到热情接待。客人要求看一看主人的作品,主人带他进入画室,指着墙说“请看吧!”整面墙被挂帘遮蔽着,德甫克西斯以为画放在挂帘后面,伸手去撩挂帘,不料却摸到了冰冷的墙壁──原来“挂帘”是阿尔贝列斯画在墙上的。德甫克西斯对阿尔贝列斯的画艺大为叹服,同时真诚邀请后者到他的画室去,阿尔贝列斯欣然前往。一进入德甫克西斯的画室主人就端出一碟鲜艳欲滴的葡萄招待客人,阿尔贝列斯伸手摘食葡萄,不料主人的猫扑上来与客人争夺葡萄。主人生气地把猫斥退,而客人也同时发现,碟子里的“葡萄”也是主人画上去的。主客相视大笑…… 故事听完了,请说说你的感受。(学生交流) 明明是画,却以假乱真,猫上当了,也欺骗了人的眼睛。原本静止的物体在画家的笔下充满了生命力,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静止的生命》。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探静物画(结合课件讲解) 1. 了解——静物画的范畴和概念 以表现现实生活中小型静止物体为主要描绘内容的绘画称为静物画。它作为独立的画种源于十七世纪的荷兰。这些静止物体大多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瓜果、蔬菜、鲜花、器皿、生活用品或居室的陈设品等。 2. 了解——欧洲最早的静物画 《鹧鸪与铁臂铠》 1504 雅克布·德·巴尔巴里意大利 3. 发现——早期静物画的隐喻之美

五年级美术下册 生命的甘露1教案 湘美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生命的甘露1教案湘美版 一、教材分析水是最常见的物质形态,生命的甘露雨雾冰雪,江河湖海,到处都有它的身影。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露,人类每天都离不开水的滋养。生命的甘露在太空中观看,地球也被蔚蓝色的海水包裹着,美丽,神奇。生命的甘露而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几乎都是水做的。水不仅是生命的源泉,它还是生命的甘露。没有了水,生命就会终结。 在此背景下编写《生命的甘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本课生命的甘露为单元课。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并安排有两个必须的学习活动。第一部分是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水的认识:离开了水就离开了生命,生命的甘露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二个部分是对水的雨形态的审美与表现,并安排有画雨景的学习活动。第三个部分是让学生以实际行动爱护和珍惜水资源,做环保卫士,安排有设计制作招贴画的学习活动。三个部分相辅相承,前后贯通。有了深入的认识和感受就会有强烈的愿望:既然生命离不开水,我们就要保护好水。 教材生命的甘露在呈现上是按以上内在联系而合理安排的。体例上有三种形式: 1、最具视觉冲击的照片(直接、明白)。 2、学生作业(不同样式的参考)。

3、前导语和提示(启迪思考)。不同形式力求体现出水对于生命的重要以及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有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第一部分有四幅照片。《地球》选自卫星太空拍摄的照片,图中的地球上美洲大陆与海洋的轮廓清晰可见。人类还从来未有能够如此观赏美丽、温馨的地球家园。图中的白色部分不是海浪,而是大气中的气旋云团。《织锦》(葛克平先生拍摄)表现了山区农民在农田(梯田)里扯秧插秧的情景,画面的构图、动态和色彩生动鲜活。《渴》(陈钢摄)表现的是儿童渴了之后大口畅饮洁水的情景。与另一幅斑马饮水的照片一样均直接体现了人、动物不能没有水的事实。安排这些图片的用意在于从宏观上和从具体的生活中体现生命个体与水的密切关系:和谐、自然。 第二部分是围绕画雨景的主题而展开的。为了从情景进入,选用了《多彩的雨季》(苏林重摄)和《都市雨景》(平龙画),雨意浓重,情景交融。意在引导学生去欣赏、体会雨的清新和美丽。另外三幅学生作业分别选用了不同的画雨方法表现人在雨中行的生活场景,较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下雨的好感和愉快。雨中上学的情景,有自己撑伞的,有穿雨衣骑单车的,人物表现得生动充分,表达出对雨的高兴,也是学生都有过的体验。教材中特意安排了画雨的小训练,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完全能取得学习好效果。 第三部分是为倡导环境保护,开展爱护水资源的行动而设计的。共有五幅图片,三幅学生作业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节水爱

《运动与静止》教案

镇巴县中小学(幼儿园) 课题 第一节 运动与静止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知道什么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过 程 与 方 法 1.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验运动的相对性。 2.在观察和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通过对具体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引导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准备 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自制PPT 课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镇巴县中小学(幼儿园) 教 学 活 动 流 程 设 计 修订与补充 _ huoyejiaoan _ 续页1 1 _ 活 页 教 案 _ huoyejiaoa _ 首 页 _ 活 页 教 案

一、引入新课 问题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为什么飞行员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可能吗?让学生在惊奇中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叫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看看你的导学案,是这样吗?) 2.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思考并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比赛中的运动员、列车、人造卫星、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问: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1.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观看一段视频) 3. 参照物 (1)组织学生看课本第59页图3-1,讨论:刘东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列车中的刘东,他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列车、刘东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部分同学所说刘东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刘东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和教案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2013年上学期 制订人: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纵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家乡美》、《逛大街》、《聪明的、机器人》、《欢乐陶吧》、《同一幅画》、《星光灿烂》、《团扇》、《大地飞虹》、《编花篮》、《生命的甘露》、《飞天畅想》、《我们往旅行》等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认知和练习,已把握了很多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认知能力和创造力,具备一定的辨别妍媸的能力和表现力,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进步。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进步自身素质。

2、做好课前预备,精心制作教具。 3、运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爱好。 4、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 六、教学进度表

第1课家乡美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2、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教学程序 一、交流 1、课前信息收集: 2、交流感受: a、欣赏家乡的片段。 b、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 c、你喜欢的家乡美景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3、教师小结:家乡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二、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教师总结: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 a、构图的处理。(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 b、特定的内容。(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 c、内容的取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 2、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 三、创作

小学科学《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为研究对象,形象地介绍了什么是运动、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等问题,符合该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满足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也使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 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设计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观察和分析,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建立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习科

学的兴趣。 【重点】 1、知道什么是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认一认>出示爱因斯坦的照片。 [师]大家认识他么?听说过他提出的重要理论么? [生]相对论。 [师]说的很对,我们今天也来学习一种生活中的相对。 引出今天的课题《静止和运动》,并板书。 2.认识静止和运动 <找一找> [师]同学们肯定知道许多生活中静止的或运动的例子,看课本26页

插图,蔚蓝的天空下,飘着几朵白云,在操场上,有的同学在踢球,有的同学在跳绳,还有的坐在操场边聊天。你认为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说一说> (学生交流)踢球的是运动的,跳绳的是运动的,坐在操场边聊天的是静止的,站着看跳绳的是静止的。 [师]:为什么说踢球的是运动的,坐在操场边聊天的是静止的。(生说理由)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说,踢球的、跳绳的相对于操场(地面)来说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科学上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反,站在那里的、坐在那里的相对地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做一做> [师]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做个实验来研究一下。 [学生实验探究]将橡皮放在课本上,推动课本在课桌上缓慢移动。观察并思考: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2)橡皮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3)橡皮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师]在做实验时,注意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生]书本相对于桌面位置变化了;橡皮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改变;

增强生命的韧性 优秀教学设计

增强生命的韧性 ——七年级第九课第二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待挫折的坚强意志。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和战胜挫折。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挫折;理解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 重 点:理解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挫折。 难 点:理解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挫折。 【本课时教学环节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有奖回答 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你是怎样面对它们的? 学生回答,教师课前准备奖品,答对的同学都有奖励。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兴趣,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增强生命的韧性 二、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1、什么是挫折?(是什么) 2、了解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生活难免有挫折 3、面对挫折,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怎么做) 第一环节:感知挫折 知识点一、(板书)什么是挫折?(是什么) (一)阅读第一封信 问题(1):(语文考试没及格……)在这种时候收到这么一封信,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种种情绪。教师继续提问: 问题(2):一味沉浸在消极情绪中,会……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危害,教师引导学生面对挫折,及时调节不良情绪。 问题(3)同样是语文考试,小娜的反应和“我”是不相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得出结论:是因为对挫折的认知各不相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大家对挫折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知不同。 进一步得出挫折的三要素: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其中挫折认知是挫折产生的关键因素。 问题(4):你对挫折的印象是怎样的?——什么是挫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挫折是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失利和失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挫折。 第二环节:感悟挫折 知识点二、(板书)生活难免有挫折——勇敢地面对挫折 (二)阅读第二封信 问题(1):这封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明确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生活难免有挫折。 问题(2):信中提到的人物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 设计意图:通过名人经历的挫折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让学生明白名人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都能积极地面对并战胜挫折,从而引导学生培养战胜困难的优秀品质。我们中学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挫折,为下面内容做铺垫。 (三)雷德蒙的视频短片 看视频,谈感触: (1)看了视频后,在我心中深深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雷德蒙

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10课 生命的甘露

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10课生命的甘露 Art lesson plan of primary school grade 5 Vol ume 2: the dew of life in Lesson 10

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10课生命的甘 露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 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 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 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分析]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形态,生命的甘露雨雾冰雪,江河湖海,到处 都有它的身影。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露,人类每天都离不 开水的滋养。生命的甘露在太空中观看,地球也被蔚蓝色的海水 包裹着,美丽,神奇。生命的甘露而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所有 生物几乎都是水做的。水不仅是生命的源泉,它还是生命的甘露。没有了水,生命就会终结。 在此背景下编写《生命的甘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本课生命的甘露为单元课。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并安排 有两个必须的学习活动。第一部分是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水的认识:离开了水就离开了生命,生命的甘露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第二个部分是对水的雨形态的审美与表现,并安排有 画雨景的学习活动。第三个部分是让学生以实际行动爱护和珍惜

水资源,做环保卫士,安排有设计制作招贴画的学习活动。三个 部分相辅相承,前后贯通。有了深入的认识和感受就会有强烈的 愿望:既然生命离不开水,我们就要保护好水。 教材生命的甘露在呈现上是按以上内在联系而合理安排的。 体例上有三种形式: 1.最具视觉冲击的照片(直接、明白)。 2.学生作业(不同样式的参考)。 3.前导语和提示(启迪思考)。不同形式力求体现出水对 于生命的重要以及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有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第一部分有四幅照片。《地球》选自卫星太空拍摄的照片, 图中的地球上美洲大陆与海洋的轮廓清晰可见。人类还从来未有 能够如此观赏美丽、温馨的地球家园。图中的白色部分不是海浪,而是大气中的气旋云团。《织锦》(葛克平先生拍摄)表现了山 区农民在农田(梯田)里扯秧插秧的情景,画面的构图、动态和 色彩生动鲜活。《渴》(陈钢摄)表现的是儿童渴了之后大口畅 饮洁水的情景。与另一幅斑马饮水的照片一样均直接体现了人、 动物不能没有水的事实。安排这些图片的用意在于从宏观上和从 具体的生活中体现生命个体与水的密切关系:和谐、自然。 第二部分是围绕画雨景的主题而展开的。为了从情景进入, 选用了《多彩的雨季》(苏林重摄)和《都市雨景》(平龙画),雨意浓重,情景交融。意在引导学生去欣赏、体会雨的清新和美丽。另外三幅学生作业分别选用了不同的画雨方法表现人在雨中

第9课静止和运动

教师寄语: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做的模拟实验;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材分析“ 重点: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法指导: 本课要以学生熟悉的的生活现象为研究对象,形象地介绍了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等问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发生了变化。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 2、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物体的。 二、科学探究(首先组内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互相研讨,各抒已见,组内形成统一意见) 1、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查阅资料,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 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的运动快慢、方向是一致的,我们把地球作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同步卫星也是静止的。 三、课堂检测 1、从宏观上来讲,自然界中的切物体每时每刻都在,绝对物体是不存在的。因此可以说,是绝对的,是相对的。 2、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他而去,这是以作为参照物。 3、古代有人用诗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名是选为参照物。第二句是选为参照物的。 4、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是。 判断题 5、参照物不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也可能不同() 6、在宇宙中,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绝对运动的物体也是不存在的() 选择: 7、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A、确定的B不确定的 8、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不能作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C、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只“小昆虫”在飞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下面的观点正确的是()

《增强生命的韧性》导学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导学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生命的力量。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能采取有效措施发掘自身力量,增强生命韧性。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认识到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了解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和看待挫折。 难点:如何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 2.这些事件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它们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增强生命的韧性。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人们常说的挫折就是我们遇到的一些__阻碍__、__失利__和__失败__。 2.面对挫折,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__认识__和__态度__不同。 3.面对挫折,产生负面的情绪是很__正常__的,但我们需要及时__调整自己__,__正确__看待挫折。 4.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__生命成长__的一部分。 5.面对挫折,各种损害生命的应对方式都是不明智的。相反,我们需要

发现,挖掘__自己的生命力量__。 6.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__承受__力,__自我调节__和__自我修复__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生活难免有挫折探究一:教材P105探究与分享 在上面这些情境中: (1)你认为哪些是挫折,哪些不是挫折?为什么? (2)你认为的挫折,在其他同学眼里也是挫折吗? 答案提示:每个人对挫折的认识不同,有些可能对自己来说是挫折,但在别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可让学生据实回答。 探究二:教材P106探究与分享 (1)请选择你面对挫折时感受。(可以多选) (2)面对挫折时,你会采取哪些行动? 答案提示:(1)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如,惊慌无助、烦恼、焦虑、紧张、沮丧…… (2)面对挫折,我会及时调整自己,愈挫愈勇,挫而不折,勇于战胜挫折;也可能会采取不恰当行为;等等。 探究三:教材P107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2)爱迪生经过几千次的实验,终于成功发明了电灯,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提示:(1)略;(2)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面对挫折,我们不能一味消沉,而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并能愈挫愈勇,战胜挫折。 知识模块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甘露》教学设计

《生命的甘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命的甘露》活动二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体验。针对该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会探索及应用,提高欣赏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引发兴趣、体验设计的快乐。在对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招贴画欣赏中,学生进行感知体验,展开探究性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讲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珍爱生命之水。 知识目标: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招贴画的基本要素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学生创作个性化的招贴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地球的眼泪

(一)课件出示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有一幅广告画。” 提问:“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谈谈你的感受。” (二)小结 师:“是啊!水滋润万物是生命的甘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生命的甘露》。)(板书课题) 二、欣赏感悟——缺水的地球 (一)地球缺水的原因 1、水资源危机 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水球,但它却面临水资源危机,现在就让我们来解读一组数字。”(课件播放新闻数字解读《水资源危机》) 2、人类破坏 师:“地球上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已经很少了。可是长久以来,看看人类都做了些什么!” (课件播放公益广告《水污染篇》) (二)地球缺水的后果 1、生存危机 师:“地球水资源告急,如果人类依然浪费挥霍。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今年西南地区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出示课件) 2、表达心声 师:“看到这些,你有何感想或是想大声的呼吁什么?”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9课《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9 静止和运动 课型:观察课 一、教材分析: 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什么静止,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等一系列问题都感到陌生。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认识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是相对另一个物体来说。 知道物体运动的主要方式。 知道物体都具有保持运动状态的特性。 情感目标: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变生活。 科学价值观: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3.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运动与静止的相关的相关图片、视频、文字、小车或课本 学生:课前搜集运动与静止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二战期间,一位法国的飞行员在驾驶飞机时,感觉脸庞有一只小虫在飞,就顺手将它抓住,仔细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学生惊愕) 在惊愕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之后,我们便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了。 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静止与运动 课件出示图片(运动的车、轮船、飞机) 师:仔细观察,图中的物体各是什么状态? 生:动或跑等等。

生:运动。 课件出示图片 师: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观察汇报 师:那么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也通过大屏幕看到了一些运动与静止的物体,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请同学们找出一个运动的物体,并说明这个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二)参照物 师:我们坐在行驶的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呢? 生:(于是回忆起坐车时的体验),坐在车里看见地面上原来不动的房屋和树木都往后走。生:实际上是车在地面上行驶。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引起学生探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兴趣。 出示课件 师: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观察后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1:车里的人在运动生2:车内只有一个人在。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汽车再向前,人们都做在汽车里,当然所有的人都在运动。 生2:司机和乘客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没动,只有一个人正在向车门处走,所以我人为车内只有一个人在运动。 模拟实验:在课桌上缓缓推动书本,书本上放上一块橡皮,使橡皮与书本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 教师提问:请你确定研究对象,并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让他们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橡皮为参照物,书本是静止的,课桌和旁边的同学都是运动的;以课桌为参照物,书本和橡皮都是运动的,桌旁的同学是静止、、、、、由此,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最后师生达成共识:运动和静止因所选的标准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有不同,这个被选定的标准就叫做参照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