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图)

【教学设计】《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图)

【教学设计】《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图)
【教学设计】《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图)

《疆域和行政区划》

在学习了第一章地球的地图的基础上,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是让学生学习中国的概况,而第一节在本章中是重点、难点,因为学生要建立中国的空间观念。而本节的重难点是我国的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基础知识,每个学生都需要记住的。但难点就在于记忆的过程与方法。如何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1)知道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

(2)记住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记住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

(4)记住我国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5)识记我国

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能力目标】

(1)根据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能正确描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

(3)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

(4)在图上填注我国主要的省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教学难点】

1.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中国位置看图:“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板书:2. 纬度位置:中国的领土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小部分属于热带,没有寒带。

补充纬度的优越性:这个纬度相当优越,它不像巴西终年炎热,也不像俄罗斯终年寒冷,而且它热带、亚热带、温带农作物都可以种植,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可以找到栖息地,因此,它有利于多种农业的发展。

提问: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 3.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补充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从海陆位置来看,中国的位置就更优越了,它背靠世界最大陆——亚欧大陆,眼望世界最大洋——太平洋,像坐在一把铁交椅上一样,稳稳当当的。为什么呢?请看:①有利于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里有鱼,有石油……你看蒙古没有海洋,要想吃点海鲜,需要国外进口,一方面需要付高昂的费用,甚至拉到本国,海鲜都不鲜了,甚至海烂了。(学生笑。)②它还有利于对外交往,一方面我们可通过太平洋,可以到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甚至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

二、中国疆域

过渡:以上是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可以说是祖国母亲给她的儿女的一大恩惠,但辽阔

的疆域,却是她给儿女的一份厚礼。下面,我们学习中国的疆域。

1. 中国的国土面积

学生齐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提问:中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学生回答: 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几位?(第三位。)

补充: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是1710万平方千米,加拿大的国土面积是997万平方千米。我国陆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2. 中国的四至

过渡: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活动:多媒体展示:“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提问: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

读图:多媒体展示:“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学生活动: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

1. 引导学生画出陆上边界和海岸线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

基于概念学习的染色体变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基于概念学习的“染色体变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内容之后,继续对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学习。本节教材包括2个课时的内容,课标中的具体内容主要涉及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及其应用,以及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和二倍体及多倍体等概念及其应用的教学; 第二课时为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概念多,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密切。如果教师课堂上处理不当,会导致课堂教学结构零乱,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节内容还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知识相联系,也是学生学习“人类遗传病” 一节的基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节学习,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直观、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对“遗传和变异” 整体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概念分析 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又分为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和以染色体组倍数的增减。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概念。这些概念的形成都以染色体组为基础,因此,“染色体组”是“染色体变异” 一节中的核心概念。本概念的地位十分重要,处于核心地位,并能够有效地组织起相关的事实和其他概念。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抽象和复杂, 与减数分裂的知识密切联系,所以,“染色体组”概念的教学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 3. 1知识目标 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理解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3.2能力目标 培养运用图形说明或阐释抽象知识能力;培养运用生物学相关概念建构概念图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激发探究生命现象的兴趣;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4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笔者应用了多轮认知教学策略展开教学, 采用概念教学设计。教师以学生原有的概念为教学的起点,以概念转变过程为模型,以概念图为工具,通过利用实例,使用事实,对事实的分析,帮助学生获得“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组”等概念, 再通过相关概念的比较、归纳获得“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等概念。 在概念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使得学生认知结构的 多轮次的持续改造,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心理过程得以不断优化。基本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1北师大版

墨竹图题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拓宽学生视野 <过程与方法> 1、师生交流诗歌创作的背景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2、学生结合资料、注解自主学习 3、理解字词,品读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竹子所拥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学习诗人的气概、培养学生为民着想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题画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突破 分析法、诵读法相结合,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提高认识,通过读、画、悟等方法升华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借物抒情,借自然之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他们虽然所系不同属科,但都有不畏严寒的高洁风格。他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文人所仰慕,被誉为岁寒三友。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一道去欣赏墨竹图,去感受诗情画意。 二、解题,交流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资料 1、板题,读题,解题 2、同桌之间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及相关资料 补充,郑板桥是一位杰出的人物,扬州八怪之一他不仅对清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更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把书法、绘画、文学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作品。他微观清廉、爱民亲民,因不畏权贵而被罢官,后以卖画为生。乾隆十三年,弘历冬巡时,封郑为书画史,中国近百年来的著名书画家如徐悲鸿、齐白石、毛泽东等都深受扬州八怪的影响,徐悲鸿称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的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风为界,将画卷分为五个故事情节,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全局构图张 弛、疏密有序;人物刻画精细、传神、古朴、大气,并通过对韩熙载头像的细致描绘,成功地表现出韩熙载当时的心理状态。 全卷分为五段,第一段是听乐”描绘了韩 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乐女弹奏琵琶的情景, 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 一刹那。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 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 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得十分宁 静,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 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 了他们的内心情感。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 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 同的姿态、性格和 表情,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的画艺。第二段是 “观舞”,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气 氛热烈而动荡。其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 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 尬的神态如(图2),完全符合这个特定 人物的特定神情。第三段是“休息”, 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 熙载在侍女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 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着, 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 间歇(如图 第四段是“清吹”,描绘了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 说话(如图4)。人物疏密有致,乐伎们的吹奏动作中,使人感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调动了欣赏者的情绪。第五段是“送别”,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如图5)。 《韩熙载夜宴图》无论是造型、设色、 用笔、构图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在造型方面,这幅类似传统绘画行乐图”的画幅,虽描绘了 繁杂的场面,不同的情景,众多的人物,但画家精心而为的是人物形象,尤其是对主人公韩 4, 图4、清吹」 [* 5 ? 1 1■ 图5、送别 这幅作品以屏 图2、观舞 休息 3)。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自主学习: 1、字: 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 2.解词: 劳顿:劳累。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3、交流材料: ①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②图题诗(找擅长绘画的学生介绍) ③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 3.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引导学生阅读“诗画赏析”第二段。 (明确: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2、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四、合作探究: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本诗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1句是实写、第2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3.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墨梅》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 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揭题,读课题。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 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构建教学设计的概念图

构建教学设计的概念图 [摘要] 教学设计这门学科的概念体系庞杂,设计过程又高度对象化和情境化,因此教学设计过程规律性中又体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本文从把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出发,客观全面地构建了一套该课程的概念图,这将对今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关键词] 构建;教学设计;概念图;以“教”为主;以“学”为主;“主导-主体”引言 教学设计是隶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是一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技术学理论和实践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这几十年里,教学设计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移植”到我国以来,通过借鉴-协同-融合-创新的发展,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开发、实施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教学设计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概念繁多、设计的诸要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设计过程灵活多样,加之众多教学设计流派的涌现及其对概念的界定和说法不一,使教学设计这门课程显得概念繁杂、设计思路不清,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本文拟把握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般规律,高度概括化地、直观、简练地构建一套教学设计的概念图。 一、构建教学设计概念图的基本思路和过程教学设计也称作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atic design),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方案并进行修改的过程。其学科性质是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的应用性"桥梁"学科,理论基础为系统论、教学论、学习论和传播理论。它有三个应用层次:1.教学系统设计层次(以"系统"为中心)属于宏观设计层次;2.教学过程设计层次(以"课堂"为中心);3.教学产品设计层次(以"产品"为中心)。其哲学基础是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有学校教育、全民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等。仔细分析多年来国内外对教学设计领域的研究,尽管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名目繁多,但从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看,不外乎三大类: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主导-主体”教学设计[1]。本文将基于这一基本划分,对每一类教学设计又从其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及设计步骤和教学应用三方面去探讨,最后将其关系用图像化形式直观表现出来。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ID1和ID2)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也称传统教学系统设计(英文缩写ID),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精细严密地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 1、理论基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为系统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其中以学习理论为分代原则将传统教学设计又分为ID1和ID2。ID1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代表模式为“肯普模式”(总结为4个要素、10个教学环节、解决3个问题)。ID2的理论基础: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代表模式为“史密斯-雷根模式”(重点放在教学组织策略的设计上)。 2、主要内容及设计步骤 (1)前期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学习需要分析的作用是鉴定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依此形成总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分析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二是揭示这些学习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学生特征分析应从三方面进行:了解一般特征、确定初始能力和测定学习风格。 (2)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国宝级绘画《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国宝級绘画《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作品简述 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朝代:五代——南唐作者:顾闳中 横卷,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绢本工笔重彩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时代背景 五代十国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显著,各画派人才辈出。如山水画以后梁的荆浩、关仝,南唐的董源、巨然四家为代表;花鸟画属南唐徐熙和前后蜀黄筌最为知名;人物画更是名家荟萃,其中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更是堪称中国古代绘画的扛鼎之作。 创作背景 韩熙载(902-970)自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南唐同光年间(923-926)登进士第,书画文章名噪一时。在南唐前主李昪和中主李璟时期,因其直言敢谏、勤于任事,特别是在中主时期,他谏言推行的新币制,使南唐的经济得以稳定,后官拜南唐中书侍郎。 南唐后主时期,继位后的李煜,虽然在诗词书画方面颇有造

诣,但终日沉迷酒色、不思治国。李煜本想用韩熙载为相,可因韩熙载出身北方,博学多才,政治抱负远大,又加之其快口直言,所以李煜一直对其心存戒备。韩熙载亦知君主对其有猜忌之心,又见朝纲败落,知道南唐气数将尽,自己再进谏也是无济于事,故为以求自保,便终日设宴,沉醉于声色之中,以此来掩饰自己的政治抱负。 但是李煜对韩熙载仍不放心,便派擅长人物画的宫廷画家顾闳中前去探查,并将所见绘于画上,这就是国宝级名作《韩熙载夜宴图》的由来。 作品分述 《韩熙载夜宴图》包括“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宴归”五部场景。画作中虽未画出墙壁、门窗,但作品以其独特而巧妙的连环画式构图,依次用屏风、隔扇、床帐等使全作段落分明,似分实连,浑然一体。同时又通过环境布局、人物着装、动作、表情变换的刻画使观者顿觉置身其中。“听乐”场景 此部分出现的人物最多。韩熙载长须高帽,身着黑袍,盘腿坐于榻上,与其他宴客及侍女共同欣赏艺妓的琵琶弹奏。画作者以其高深的技艺,淋漓尽致的描绘了“听乐”的场景,从画中人的目光、姿态,让观者充分感受到琵琶奏出的旋律,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天劳顿,夜不思眠。一个不寐的夜晚,听到冷遇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竟错觉为百姓发出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表达了画家淡泊名利,以解聊百姓之苦为己任的伟大胸襟,以及“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苍生疾苦而呼,事事关心的品格和“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讨论,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品读、欣赏图画,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情导入 1、同学们知道“岁寒三友”是什么吗?为什么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呢? 2、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郑燮的《墨竹图题诗》,去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教师板题。 二、初读古诗,掌握读音 1、自读古诗:请同学们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 2、同桌互读:同桌之间轮流读古诗,要把古诗读的很通顺。 3、检查:指名有感情读诗,其他同学倾听,纠正不对之处。

4、分组读诗。 【古诗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位。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有感情的朗读、范读,小组朗读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通过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才能揣摩出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5、交流资料,了解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借助工具理解。 劳顿:劳累。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 2、出示要求,组织汇报。 (1)、“萧萧竹”怎么理解? (2)、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了风吹竹子发出萧萧之声? (3)、听到此声音作者联想到什么? 3、探究交流: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发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发展。】 四、品读感悟,美读成诵 1、欣赏图画,交流。 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

《墨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墨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墨梅》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 2、制作好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作者王冕。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钱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 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

获挺大的。 下面,钱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 四、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钱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五、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钱老师要表扬他们。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钱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 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 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墨梅》教学设计2 王冕写《墨梅》这首诗,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自己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和卓尔不群的人品。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高中美术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高中美术鉴赏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一幅一千多年前的古典绘画--《韩熙载夜宴图》。这幅镇院之宝出自五代南唐(937年-975年)名画家顾闳中之手,经过千年的辗转,如今竟能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堪称奇迹。 顾闳中,江南人,以善画人物著称,长期担任南唐翰林院画待诏。《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描写当时的现实生活,反映真人真事,具有深刻主题思想和较高艺术性的作品。说起顾闳中这幅传世名画,有一段颇不寻常的故事。 据中国画著录书《宣和书谱》记载,五代时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官员,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进士第,懂音乐,擅长诗文书画。工书善画,而且富有政治才能。但是,此人蓄养歌伎,纵情声色,家里常常云集宾客,时时饮宴,常常酣歌达旦。把一腔苦衷寄托在歌舞夜宴之中。权弱的后主李煜倚重韩熙载,想用他为相,又不放心。原来,当时国家分裂,南北分治,南唐国势衰弱,北方强大的后周对南唐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后主李煜对那些在南唐做官的北方人心有猜忌,生怕他们存有二心。有人向后主李煜报告,今晚又有一些朝中官员要去北方籍大臣韩熙载家聚会。后主李煜心存疑惑,为了了解真实情况,于是派顾闳中和周文矩深夜潜入韩宅,了解一下他的背后活动情况。 顾闳中发现,宾客中有当年的新科状元郎粲、太常博士陈雍、紫薇郎朱铣等官员和教坊副使李嘉明,此外就是当时一些走红的歌女和舞女。夜宴的气氛异常热烈,宾主觥筹交错,大有一醉方休之势。夜宴进行当中,还有歌女唱歌、奏乐和舞女跳舞助兴。宾客们一个个陶醉于欢乐之中。 顾闳中心里明白,韩熙载这种沉湎声色来消磨时光的做法,实际上是力求自保,想借此来表明自己对权力没有兴趣,以达到避免受皇帝怀疑和迫害的目的。 回去后,顾闳中和周文矩根据自己的目识心记,各自绘制了一幅《韩熙载夜宴图》送给后主李煜。李煜看了画以后,对韩熙载的戒心减少了许多。后来,韩熙载在南唐累官至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得善终。 《韩熙载夜宴图》原两幅,但周文矩所作的一幅失传,今天我们见到的是顾闳中的作品。顾闳中《夜宴图》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绢本设色,该图为手卷形式,以韩熙载为中心,全图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各段独立成章,又能连成整体。第一段写韩熙载和宾客们宴饮,听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弹琵琶。第二段写王屋山舞“六么”,熙载亲自击鼓。第三段写客人散后,主人和诸女伎休息盥洗。第四段写熙载更便衣乘凉,听诸女伎奏管乐。第五段写一部分亲近客人和诸女伎调笑。头两段最传神,主宾或静听、或默视,集中注意于弹琴者的手上和歌舞者的身上。击鼓打板的都按节拍演奏,似乎还有声韵传出画外。由于顾闳中观察细微,把韩熙载夜宴达旦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五个场景,四十多个人物音容笑貌无一不活脱绢上。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更突出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悒郁无聊的精神状态,每段中出现的韩熙载,面部角度、服饰、动作表情各有不同,但有一点相同,脸上没有笑意,总是深沉、忧郁的。把一个才气高逸,但神态抑郁,既置身于声色之中,又韬光养晦,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划得入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张宓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六篇关于介绍“岁寒三友”的名家名篇。其中《墨竹题图诗》就是其中的重点阅读篇目。《墨竹题图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表达了诗画家淡泊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诗歌仅仅四句,却句句含情,尤其是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似写竹,实写人,写出了世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作者以竹喻人,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地品格和爱民思想。文中的“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一个凄风冷雨之夜,“竹”依然傲然挺立,丝毫无风吹雨打之姿,更让人对竹充满敬佩之意,对诗人充满仰慕之情。 本文的图,竹干很细,但细中有强;着色不多,却浓密有致,全用水墨,更显其傲骨,与众不同。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欣赏图画,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导入:墨竹题图诗 (1)这首诗的题目怎样读?你会吗? (2)墨竹|题图诗---墨竹是一幅画的名称,是一种单用墨画的竹子。题图诗是一种

诗的形式: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相符的诗句。 (3)小结:所以说,无论是现代文的阅读还是文言文、古诗词的阅读,同学们都要注意读好文章的眼睛----题目。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4)齐读课题:墨竹题图诗 2、预习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1)在预习的过程中,你从这首诗中认识了那几个生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衙(yá):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 斋(zhāi):屋子、书房或商店,本诗指的是郑燮的书房。 燮(xiè):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 随机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岿(kui)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些小: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 关情;关心。 小结:生字是预习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读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既要读准每个字音,还要了解重点字义,这对理解诗意有着很大的帮助。 (2)在预习的时候,你还做了那些工作,我们一起共享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 ★“岁寒三友”: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是古代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学习《墨竹图题诗》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作品。 ★介绍背景:本诗全名《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三个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所做,作者以梅喻人,表现了他卓尔不群的气节与人品。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此诗浅显易懂,同时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读时琅琅上口,全诗共有4句话,可以说是短小精悍却富有哲理。 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并感受诗情画意。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古诗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墨竹图题诗》和《苍松怪石图题诗》,谁能给大家背一背?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题在画上的诗,(板书课题:墨梅图题诗)。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首绝美的诗篇。 3、齐读课题。 (1)交流有关作者资料。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随机补充: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元末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是元代画苑中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他所画家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2)课题质疑。设计提问: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 4、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要求声音洪亮,字音读准。 其余学生要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随机解决生字“乾坤(qián kūn)”的字音。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岁寒三友∣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三张镇油张小学王维 学习目标: 1. 熟读古诗,能背诵,能默写。 2. 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3. 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以及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能规范、漂亮地默写古诗。 专项训练:规范默写(硬笔) 教学资源: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 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以及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你知道岁寒三友指什么吗?谁能说一说关于他们的古诗。 2.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岁寒三友之竹的古诗《墨竹图题诗》。 3.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4. 齐读诗题。 5. 学生读诗画欣赏第一自然段,简介作者。强调“燮”的读音。

设计意图:采用语言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将导课也充分利用起来,达到一开课就高效的作用。) 二、识字学词 (一)出示词语 衙(y d)斋(zh a i )燮(xi 0)号(h co)寒放赈(zh引)救济(j i)遂(su i) 1. 自由读词语。 2. 指名读词语。 3. 齐读词语。 (二)学习“衙”“斋”“ 燮”的书写 1. 指名书空“衙”,教师边写板书。 2. 指名学生书空“斋”,学生边写板书。 3. 指名学生书空“燮”,学生边写板书。 5.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6. 展示优秀作品,评价。 (设计意图:语文课标中指出,高年段要培养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先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评价或修正。) 三、熟读感知 (一)理解诗意 1. 自由读古诗。 2. 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师生评价。 3. 自读自悟: 学生依据诗画欣赏第二自然段进行自学。 (1 )出示墨竹画,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2)指名一人读一行诗,一人对应讲译文

《墨梅》教学设计

《墨梅》教学设计 1 《墨梅》教学设计一、了解诗人1.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爱梅、咏梅,还擅长画梅。(出示图片)他就是王冕。(出示资料)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他能诗,善画,兼能刻印。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著有《墨梅图题诗》《竹斋集》等。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他题在《墨梅图》上的一首诗,也叫“题画诗”。(出示古诗)诗的题目是——《墨梅》。 二、初读正音1.请大家读读这首古诗,最少读三遍:一读字正腔圆,读正确; 二读有板有眼,读流利; 三读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出诗味。开始!2.老师也来读一遍,请你听听你读对了吗?师读。 (出示词语)洗砚池淡墨痕满乾坤,请跟着老师读一遍。 (出示)“乾坤”就是天地、人间。 三、品读诗意(一)品“淡墨” 1.孩子们,看,这些是盛开的梅花(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这些梅花颜色鲜艳,真是太美了!而王冕一生最爱画的却是墨梅(出示《墨梅图》),这是他晚年时的巅峰之作——《墨梅图》。 2.你看,画中的这棵梅树就长在诗人家洗砚池边,(出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一起读。我们看到整棵梅树上的花朵怒放枝头,浅浅的、淡淡的。来,读出这墨梅的颜色淡。我们

还看到梅树上花开得很茂盛,很多,一朵朵、一簇簇。来,读出花多的样子。 3.诗人笔下的梅花痕迹很浅,颜色也不够骄艳…… 但仔细再观察,你会发现:这株梅花,虽只用淡墨画成,但姿态优美,枝干挺秀,显得那样与众不同,读!虽没有艳丽的颜色,但穿插有致,花朵淡雅,显得那样清雅脱俗!读! 2 这株墨梅素洁、淡雅,有一种特别的、不俗的美…… (二)品“清气” 这淡淡的梅花就是这样生长着。三九严寒的季节里,依然怒放枝头。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但这朴素淡雅的梅花,(出示三、四句)却不要人夸一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人们一般认为什么颜色好呢?通常是粉红、鹅黄、玫瑰红……五彩斑斓、炫丽多姿的色彩。 2.可这墨梅的颜色却很淡很淡,但它的香气却一丝丝一缕缕地飘散开来,飘满周围的世界。这个”清气”到底是怎样的梅香呢? 是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清淡的、清雅的香味。 请你试着把自己闻到的感觉读出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好一株气清的梅树呀!这梅花的香气把宋代诗人王安石也深深地吸引了,他在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出示王安石的《梅花》,读: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主要观点)

《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硏究》开题报告(主要观点) 一、研究背景 1.现状述评:科学概念是科学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童学习科学意味看修正和拓展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从而能更系统性地认识自然,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概念教学也成为科学探究教学中的重点,随看课程改革浪潮的有序推进,科学探究过程取代了自然常识告知,亲历参与取代了纯粹结论灌输。这是科学课程教学的进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些教师对科学课堂的过程设计与实践过程往往满足于被活动表象所充斥,而缺失了活动本身所应有的价值和内涵,活动过程显得苍白而无力,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教学的主流方式,离不开科学概念这—价值内核。因此,科学概念教学"活动热闹"的层面上,而要引导学生利用新旧经验,进行主动建构,从而能有系统性地I:匕较、归纳、图式推理,为科学探究服务。概念图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既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又能形成整体思维能力。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鉴于此我们设计了《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在科学教学中,应用以概念为核心创建概念图的策略,引导学生以框图的形式将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进行重组和优化,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逬知识的迁移,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研究概念图应用于科学探究教与学的过程中”其价值在于教师把概念图整合于自身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扌是高教师有效整体设计的效率,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给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

教学启示,并且组织学生开展概念构图活动,为学生引导—条全新的学习方式,利用概念进行思维发散,思维过程可视化,从而更系统、有效地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本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概念图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有助于科学教学的发展,有助于师生们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 二、研究目标 1.在概念图的硏制与运用中,提高教师有效设计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吹长。 2?用概念图于科学探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整体思维,提升素养。 3.构建新型的基于概念图教学的模式和科学探究实施策略。 4?利用独特的概念图探究文化,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三、研究内容 (_)对"基于槪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理性思考的研究 用概念图来优化科学探究有其独特的内涵,我们将对这些内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找出"概念图优化科学探究教学"与"一般科学探究教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有哪些外部行为表现?从哪些方面来突破?研究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展"概念图教学"实践研究前必须思考的策略性问题,也是我们开展研究的一个行动指南。 (二)基于槪念图教的方式的研究 这是研究教师在概念图教学中,提高自我工作能力的系列研究: 1.利用概念图来分析教材的策略研究。概念图的研制过程就是教I丿帀理解知识、梳理概念、明确重、难点并探询解决方案的过程,也就是解读教材的过程。如 何利用概念图来分析教材,有哪些对策,有待研究。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一幅一千多年前的古典绘 画--《韩熙载夜宴图》。这幅镇院之宝出自五代南唐(937年975年)名画家顾闳中之手,经过千年的辗转,如今竟能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堪称奇迹。 顾闳中,,江南人,以善画人物著称,长期担任南唐翰林院画待诏。<<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描写当时的现实生活,反映真人真事,具有深刻主题思想和较高艺术性的作品。.说起顾闳中这幅传世名画,有一段颇不寻常的故事。 据中国画著录书《宣和书谱》记载,五代时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官员,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进士第,懂音乐,擅长诗文书画。工书善画,而且富有政治才能,但是,此人蓄养歌伎,纵情声色,家里常常云集宾客,时时饮宴,常常酣歌达旦。把一腔苦衷寄托在歌舞夜宴之中。权弱的后主李煜倚重韩熙载,想用他为相,又不放心。原来,当时国家分裂,南北分治,南唐国势衰弱,北方强大的后周对南唐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后主李煜对那些在南唐做官的北方人心有猜忌,生怕他们存有二心。近日,有人向后主李煜报告,今晚又有一些朝中官员要去北方籍大臣韩熙载家聚会。后主李煜心存疑惑,为了了解真实情况,于是派顾闳中和周文矩深夜潜入韩宅,了解一下他的背后活动情况。

顾闳中发现,宾客中有当年的新科状元郎粲、太常博士陈雍、紫薇郎朱铣等官员和教坊副使李嘉明,此外就是当时一些走红的歌女和舞女。夜宴的气氛异常热烈,宾主觥筹交错,大有一醉方休之势。夜宴进行当中,还有歌女唱歌、奏乐和舞女跳舞助兴。宾客们一个个陶醉于欢乐之中。 顾闳中心里明白,韩熙载这种沉湎声色来消磨时光的做法,实际上是力求自保,想借此来表明自己对权力没有兴趣,以达到避免受皇帝怀疑和迫害的目的。 回去后,顾闳中和周文矩根据自己的目识心记,各自绘制了一幅《韩熙载夜宴图》送给后主李煜。李煜看了画以后,对韩熙载的戒心减少了许多。后来,韩熙载在南唐累官至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得善终。 《韩熙载夜宴图》原两幅,但周文矩所作的一幅失传,今天我们见到的是顾闳中的作品。顾闳中《夜宴图》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绢本设色,该图为手卷形式,以韩熙载为中心,全图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各段独立成章,又能连成整体。第一段写韩熙载和宾客们宴饮,听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弹琵琶。第二段写王屋山舞“六么”,熙载亲自击鼓。第三段写客人散后,主人和诸女伎体息盥洗。第四段写熙载更便衣乘凉,听诸女伎奏管乐。第五段写一部分亲近客人和诸女伎调笑。头两段最传神,主宾或静听、或默视,集中注意于弹琴者的手上和歌舞者的身

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学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学教案 《墨竹图题诗》是本册课文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岁寒三友,它选编了六篇课文介绍“岁寒三友”-----松,竹,梅的名家名篇.其中前三首古诗《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墨梅图题诗》为主体课文,而《梅香正浓》《竹颂》《黄山松》为拓展阅读课文.他们同为写松,竹,梅,但体裁各异,笔法不拘一格.在教学时以前三首古诗为重点学习.这三首古诗都是诗配画,可以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远,相得益彰.松,竹,梅之所以成为岁寒三友,不仅因为三者不惧寒冷,更是因为他们能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而《墨竹图题诗》是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看到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他整日为民奔波,白天劳顿,夜不思眠.本诗记载的是又一个不眠的夜晚,作者听着冷雨拍打窗子,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竟错觉为百姓发出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诗. 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写诗作画的背景及目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2,了解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以及语言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了解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蕴. 3,读出诗的韵味,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及所作的画的鉴赏与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诗人品格的学习与敬佩之情.

课时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一)交流材料(上这课之前我布置预习作业查阅资料) 1,请学生介绍斋(zhāi) 燮(xiè) 号(háo)寒放赈(zhèn) 救济(jì) 遂(suì) 2.理解词语:如诗画欣赏文中的词语 (三)读出韵律.反复朗读古诗,可采用抽读,小组读,男生女生读,齐读,老师范读等方式进行朗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