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词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匆匆中叠词的作用
叠词是一种在汉语中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同一个词重复使用来表达一种强烈
的语气和感情,通常用于强调某个意思或加强语句的节奏感。
在匆匆中使用叠词,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有力,深入人心。
究竟叠词在匆匆中有哪些
作用呢?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分析:
1.增强语气
在匆匆中,人们经常使用叠词来强调某些重要的事情或增强语气。
例如,“快快走”,“哗哗声”,“急急忙忙”等。
这些叠词使语言更加有力量和冲击力,让人们更加关注和
注意到说话者所说的内容。
2.表达情感
叠词还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和情绪,例如“喜喜洋洋”,“盼盼儿子”,“哭哭啼啼”,“悠悠闲闲”等。
这些叠词让人们能感受到说话者所处的情感状态,增强了语言的地方色
彩和情感吸引力。
3.描述事物特征
叠词还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特征和形象,例如“圆溜溜的眼睛”,“滴溜溜地转动”,“咕噜咕噜的声音”等。
这些叠词通过对形象和声音特征的描绘,让人们更能形象地感受
到事物的形态和特点。
4.表达数量、频率和时间
叠词还可以用来表达数量、频率和时间,例如“日日夜夜”,“年年岁岁”,“年复
一年”,“十分钟钟”等。
这些叠词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时空和数量的概念,让
语言更具表现力和精确度。
总之,叠词是汉语中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强调或加强语气、表达情感、描绘
事物特征以及表达数量、频率和时间等方面。
在匆匆中,叠词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能够深入人心,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注意。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
叠词是指在一个汉字中重复同一个音节,如“心心相印”中的“心心”、“风风雨雨”中的“风风”、“雨雨”等等。
古诗中常使用叠词,这种表现形式有着一定的修辞效果。
首先,叠词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反复的同音词可以强调句子中表达的情感,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
比如《离骚》中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些叠词均是为了强调女子的美貌。
其次,叠词还可以起到增强语感的作用。
叠词的重复可以让读者在阅读古诗时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增强语感。
例如《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等等。
最后,叠词还可以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
叠词的重复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如《虞美人》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些叠词使人们感受到了春花飘零,水流不息的自然景观,更加形象生动。
总之,古诗中叠词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能够强调情感,也能够增强语感,还能够使描写更为形象生动。
它是古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法。
- 1 -。
叠词作用及表达效果
叠词是指将同一个词语重复使用来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于汉语
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如下:
1.强调:叠词通过重复同一个词语来加强表达的力度,使其更加突出、更加有力。
例如,“慢悠悠”、“无聊透顶”。
这种强调效果可以让读者
或听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所描述的事物或情感的强烈程度。
2.增加韵律和节奏:叠词的重复使句子的节奏更加流畅、韵律更加明显。
这种韵律和节奏的变化可以增添文章的音乐感,使其更具艺术效果。
例如,“直直地望着你”、“跳跃的音符”。
3.描绘形象:有时候,叠词可以形成一种生动的形象,帮助读者或听
者更加具象化地理解诗歌或散文作品中所描绘的物象。
例如,“小小的船儿”、“冒冒的热气”。
4.表达情感:叠词常常被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如喜悦、愤怒、悲伤等。
通过重复同一个词语,叠词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例如,“十分高兴”、“巨大的痛苦”。
总之,叠词通过重复同一个词语来加强表达力度、增加韵律和节奏、
描绘形象,以及表达情感等效果。
它为语言带来了鲜明的特色,提升了表
达的艺术性,增加了读者或听者的阅读或听力享受。
叠词的作用(2021年整理)叠词的作用: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朗朗上口;2.一些重叠的词模仿声音,非常逼真;3.是音乐性。
表达效果:1.领悟叠词的音韵美;2.领悟叠词的画面美;3.体会叠词的渲染作用;4.领悟叠词的描摹性。
资料扩展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
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
叠词的表达效果:一、领悟叠词的音韵美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上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其短促的节奏,轻细而凄清形成的的吞声饮泣的音韵美。
例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荷塘月色》)这段文字,叠词多是平声,声音清脆,节奏轻快,如河边飘过清幽的牧笛,欢快而悠扬。
大量叠词突破了单纯视觉上对无边静美的荷塘月色直观画面感受,继而从听觉上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回环往复、不绝于耳、余音绕梁富有音乐美的荷塘景色,使读者从单纯的视觉感受,转到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艺术感受。
而《诗经》中就更多了,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小雅·采薇》),“行迈靡靡,心中摇摇”(《黍离》),达到了“两字穷形,情貌无遗”的地步,既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语气,也使语言的形式和声音的节奏更臻整齐和谐。
而我们在高中的教学中,语言形式的整齐和音律的和谐是较好把握的,可以不用多讲,和谐的音律中所蕴涵的情感才是最美的,最应该让学生去体会的。
二、领悟叠词的画面美叠词具有描绘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形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使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最熟悉的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不仅描绘出了路的弯曲,而且准确呈现了曲折之深和荷塘之幽,营造了传统中国文化中所欣赏的“曲径通幽”的园林之美。
叠词的作用名词解释叠词,又称为重叠词或重复词,是指在一个词中,通过重复相同或相近的词根,以表达强烈、突出或拟人化的意义。
叠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多样的表达功能,其作用不仅限于强调和修饰,还可以增添形象感、情感色彩和表现力,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一、形象感增添叠词通过将相同或相近的词根重复一遍,使词语的形象感更加生动。
比如,“亮亮的灯光”、“白白的雪”等,通过重复词根,让描述的事物更加鲜明、生动。
另外,叠词在描述声音、动作等方面也具有形象感增添的作用。
比如,“嘎嘎叫”、“蹦蹦跳跳”等,通过叠词的重复,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声音和动作的形象。
二、情感色彩表达叠词在表达情感色彩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重复词根,可以增强情感的强烈和浓烈。
比如,“心痛痛”、“恨得咬牙切齿”等,通过叠词的使用,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强烈程度。
另外,叠词在表达幸福、喜悦等积极情感时,也可以增强其鲜明程度。
比如,“乐得蹦蹦跳跳”、“幸福洋溢溢”等,通过叠词的使用,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三、表现力提升叠词通过重复词根的方式,增加了词语的表现力和修饰效果。
通过叠词的使用,可以使描述更加具体、准确,让人们更容易理解。
比如,“红红的苹果”、“绿绿的树叶”等,通过叠词的修饰,更加明确描述颜色的特征。
此外,叠词还可以用于修饰人物的形象特征、动作状态等,增强表现力。
比如,“高高兴兴”、“傻傻地笑”等,通过叠词的运用,直观地表达了人物的情绪和状态。
四、拟人化表达叠词在拟人化表达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重复词根,可以让非生物或抽象事物具有人的性格特点,增加表达的情趣和趣味性。
比如,“铮铮作响”、“咚咚敲门”等,通过叠词的使用,使非生物事物具有了声音来源,让人们感受到了它们的“行为”和“语言”。
另外,叠词还可以用于形容人的动作、态度等,进一步拓展了语言的表现力。
比如,“娇娇滴滴”、“忙忙碌碌”等,通过叠词的修饰,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叠词是一种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具有以下作用和表
达效果:
1.增强语气。
通过叠词强调某个词的重要性、程度或者强度,使语言
更加生动、有力。
2.表示数量或者程度。
通过重复词语的方式,表达某个事物的数量或
者程度,让读者对其有更加直观的理解。
3.削弱或加强贬义词语的韵味。
通过叠词的方式,可以削弱或加强一
些贬义词语的韵味,让读者对其的理解更为客观和稳定。
4.增强语言的音韵效果。
通过叠词的方式,可以让语言更加优美、和谐,增强其音韵效果。
例如:
1.“哗哗啦啦的雨声将我们淋透了。
”通过重复“哗哗啦啦”的描述,增强了雨声的强度和影响力,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雨的力量。
2.“他一次又一次地判断错了,连连失望。
”通过重复“一次又一次”强调了他的失误的次数,让读者对其错误的程度有更深的体会。
3.“那个人非常非常的无聊。
”通过重复“非常”强调了该人的无聊
程度,让读者感受到其极度的无聊。
4.“桥边的柳树,风吹得婆娑。
”通过重复“婆娑”增强了语言的音
韵效果,让人听起来更加舒服。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
古诗中叠词是指在一个字的基础上,重复其音节或部分音节的词语。
古人常常利用叠词来表现情感、描绘景象、烘托氛围、增强语言的韵味等。
首先,叠词可以表现情感,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叠词加强了孤寂、清冷之感。
再如《离思》中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用叠词强调了孤独、凄凉的气氛。
其次,叠词还可以描绘景象,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用叠词表现了异乡的孤独;《登高》中的“昆仑无一土,何处觅踪迹”,用叠词形象地表现了登高者的孤独。
另外,叠词还可以烘托氛围,如《赠汪伦》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用叠词营造了一个清新宁静的山水环境;《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用叠词营造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氛围。
最后,叠词还能增强语言的韵味,如《长恨歌》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咏鹅》中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用叠词使语言更加流畅。
总之,古诗中叠词的作用多种多样,不仅丰富了表现手法,也增添了诗词的韵味,是古诗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语言元素。
- 1 -。
迢迢牵牛星使用叠词的作用
迢迢牵牛星使用叠词的作用
一、叠词的定义
叠词是指将同一个词汇重复书写,起到增强表现力或是加强语气的修辞手法。
例如:迢迢,牵牛。
二、叠词的作用
叠词的使用能够让语言更富有节奏感和节奏感。
迢迢牵牛星的名字本身包含了许多叠词,如“迢迢”、“牵牛”,令人们从名称上便感受到了一种富于传说色彩和耐人寻味的神秘感。
三、叠词的形成
叠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修辞手法,它具有鲜明的汉字特点。
由于汉字的组词特点,叠词所表达的意义往往更加生动、形象、精准而且易于理解和记忆。
四、叠词的应用
叠词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叠词的运用。
比如《红楼梦》中“嗒唆”、“刷刷”的声音描写、《西游记》
中“荡荡”、“心魄魂飞”的形容词等。
这些叠词的使用不仅在语言的艺术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还为描写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
五、结语
在叠词的应用中,我们应该注意到它的局限性,因为叠词只是修辞手法之一,它不能完全替代其他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
当我们遇到需要使用叠词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词汇的自身特点和所表达的意义,从而决定如何运用叠词,让所表现的形象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答题模板叠词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是将同一个词语多次叠加起来使用的表达方式。
叠词的使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出人们内心的强烈感情和情绪。
在不同语言中,叠词也有不同的名称,比如英语中的Alliteration、德语中的Lautmalerei等等。
在句子中使用叠词可以起到多种作用和表达效果,如下:1.建立鲜明的形象使用叠词可以让读者或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想要表达的事物的形象和特征。
例如:"荒草丛生"、"高高的山峰"、"滔滔不绝"等等,这些词语通过叠词的方式,更加鲜明地表达出了它们所描述的事物的形象和特点。
2.强调情感和情绪叠词的使用能够更加有效地表达出情感和情绪,让读者或听众更深刻地感受到说话人的心情。
如:"愁眉苦脸"、"痛痛快快"、"疼疼痛痛"等等都是通过叠词的方式强调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效果。
3.增强语言美感叠词的使用可以让语言更加富有节奏感和美感,容易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共鸣。
例如:"一雪前耻"、"叮咚叮咚"、"花花绿绿"等等都能通过叠词的方式,更加美妙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
4.强调节奏和韵律效果在诗歌和音乐的创作中,叠词也被广泛地应用,它们能够增强诗歌或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效果,让读者或听众更好地把握整句的韵律。
例如:"飞霜满天舞,枯叶落地声噼啪"、"红日高照,白云悠悠"等等。
总之,叠词的使用具有很多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能够更好地让人们感受到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当然,叠词的使用也要注意适度,过多的使用会影响句子的流畅度和自然度。
因此,在使用叠词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度。
叠词的作用答题模板篇一:叠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形容事物的丰富、丰富程度,以及感情的强烈。
在语言和文学中,叠词常常用来形容人、物、景等。
本文将从叠词的作用、使用技巧和示例等方面,探讨叠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一、叠词的作用叠词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可以传达出强烈的情感色彩。
1. 形容丰富、丰富程度叠词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的数量、种类、程度等丰富性,使描述更加具体、形象、生动。
例如:- 这本书有很多页,每页都写得很长,内容非常丰富。
- 这句话包含了很多细节,每个细节都非常丰富,描写得非常详细。
2. 表达感情的强烈叠词可以用于表达感情的强烈性,使情感表达更加直接、热烈。
例如:- 他笑得很开心,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好像整个世界都因为他的笑容而变得更加美好。
- 她哭得很大声,泪水像瀑布一样流淌,让人无法抵挡她的情感。
3. 营造氛围叠词可以用于营造氛围,使描述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 这座山峰非常高大,它的周围被云海所环绕,让人感觉非常神秘和壮观。
- 这句话的语言非常简洁,但是通过叠词的使用,却能够表达出一种浓郁的氛围,让人感到更加生动和深刻。
二、叠词的使用技巧叠词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叠词不同的叠词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对象,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叠词。
例如,“千峰竞秀”、“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等适用于描述自然景观;“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欣喜若狂”等适用于表达感情;“鹤舞”、“莺啼”、“蝶舞”等适用于营造氛围等。
2. 注意叠词的数量过多的叠词会使语言表达过于冗长,影响阅读体验。
因此,在使用叠词时需要注意叠词的数量,适量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3. 注意叠词的语序叠词的语序对表达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表达需要,调整叠词的语序,使语言更加流畅、自然。
三、示例分析下面是一个示例:- 这座山峰非常高大,它的周围被云海所环绕,让人感觉非常神秘和壮观。
叠词作用及表达效果
叠词,又叫重叠词,是一种专门用于诗词写作和修辞表达的语言,语
言文字特殊、节奏鲜明,能够表现出某种特定的情端,以强调语义。
一、定义
叠词,又称“重叠词”,是指两个以上相同的词连续出现,也可以称之
为“类拼词句”,是“夸张修辞”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作用
1.感情色彩浓厚:叠词从句中连续出现多次,强化了感情热情,增强节奏,增加表现的张力,从而给读者和听众留下深刻的感受。
2.易让人接受:叠词连接了前后的句子,使语言更加地紧密,朗朗上口,令人意犹未尽,使句子的意思更通顺,更容易接受。
3.表达升华:如果采用叠词来表达,会使用词更加准确,让表达更加深刻,更加自然,可以更好地展现语义深度,尤其是抒情色彩强烈时,
叠词起到了更加突显的作用。
三、形式
1.描述叠词:描述叠词是最常见的叠词方式,即用一遍或多遍的描述词组成叠词,如“但见陇头新秉烟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2.名称叠词:名称叠词就是指用两个以上的名称来组成叠词,名称直接出现,如“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动词叠词:动词叠词具有强烈的节奏感,是叠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放火焚营,掩弓傍身”。
4.形容词叠词:形容词叠词描述的是人物的思想,很常见,如“朱颜改,青衫湿,金发新”。
四、表达效果
叠词极富于情感色彩,它聚集在一起的词语,丰富了作品的表达内容。
它有一种特殊的音律感,表达出强烈的震撼力,使作品具有很强的魅
力力量,增加文章的意境。
因此,在文章中采用叠词,可以表达出较
强的节奏感,营造出一种深刻的诗意的光景,更能将作者的尽情情感
表达出来。
现代汉语语法重叠词语的作用
在现代汉语中,重叠词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短语,可以表达出强调、累加、情感、节奏等多种不同的语用效果。
以下是一些重叠词语的作用:
1. 强调:重叠词语的一个常见作用是强调。
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短语,可以突出某些信息的重要性,引起听者或读者的注意。
例如,“这件事情很重要很重要”。
2. 丰富语意:通过使用重叠词语,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语意更加明确和丰富。
例如,“我天天都去图书馆看书”。
3. 增强情感:在表达情感时,使用重叠词语可以增强情感的强度。
例如,“我非常非常想念你”。
4. 形成特定的语言风格:重叠词语的使用也可以形成特定的语言风格。
这种风格可能更口语化、更生动、更富有节奏感。
例如,“那个小孩蹦蹦跳跳地走过去”。
5. 强化语义:有时,通过重叠某些词语,可以强化语义,使意思更加明确。
例如,“我们必须要去去这个展览”。
6. 满足表达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短语是为了满足特定的表达需要,例如修辞或句式结构的要求。
例如,“好的好的,我这就去办”。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重叠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但也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
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表达需要来选择,避免过度使用或不恰当的使用。
叠词的作用答题模板篇一:叠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常用于形容事物的重叠、重复或强调。
在文学、语言、音乐等领域中,叠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叠词的定义、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叠词的定义叠词是指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来重复或叠加表示同一概念或状态的词语。
例如,“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百泉争鸣”等。
叠词往往具有强烈的形象感和感染力,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叠词的作用1. 增强语言的形象感和感染力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性体验。
例如,“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百泉争鸣”等词语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
2. 强调事物的特征和状态叠词的使用可以强调事物的特征和状态,使事物更加突出。
例如,“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百泉争鸣”等词语将不同的事物叠加在一起,突出了这些事物的特征和状态,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些事物。
3. 增加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增加语言的优美性和感染力。
例如,“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百泉争鸣”等词语在句中的重复和叠加,形成了一种优美的韵律感,使读者感受到了语言的美感。
三、拓展叠词在语言和文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领域中,叠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诗歌中,叠词可以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形象感;在散文中,叠词可以强调事物的特征和状态,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在小说中,叠词可以加强角色的情感表达,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故事情节;在戏剧中,叠词可以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增强戏剧的感染力和形象感。
叠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修辞手法,它在语言和文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强调事物的特征和状态,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
篇二:叠词是一种修辞手法,常常用于形容事物、情感等。
叠词的用法叠词是指在同一词语中重复相同的字或音节。
在中文中,叠词的使用非常普遍,它不仅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还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叠词的运用在表达情感、描述事物、描绘场景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叠词在中文中的用法及其表现方式。
一、情感表达:叠词在情感表达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功能。
“喜笑颜开”、“哭哭啼啼”、“愁眉苦脸”等,在这些词语中“呜咽”、“流泪”、“发笑”等情感的表达都通过叠词进行了强化,使得情感更加饱满、生动。
二、描述事物:叠词在描述事物时往往能够起到渲染氛围、增强印象的作用。
“高高的山峰”、“小小的村庄”、“轰轰烈烈”等,通过这样的叠词表达,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三、描绘场景:叠词也常常被用于描绘场景,通过重复呈现同一意义的词语来表达强烈的印象。
“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等,这些叠词在语境中往往能够让人们更容易产生对场景的形象感知。
在叠词的使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合适的场合:在正式的文学作品中,叠词的使用要根据语境和表达的意境来选取,避免过度使用以免显得繁琐、啰嗦。
而在口语或者民间文化中,叠词的使用则更加灵活和普遍。
2. 表达自然:叠词的使用要符合语言的自然习惯,不宜刻意追求叠词的数量和频率,以免陷入“花哨”的表达。
3. 表示情感:适当的使用叠词可以加强情感的表达。
通过对词语的反复呈现,可以让表达的情感更加饱满、真挚。
4. 强化描述:有时叠词还可以用于强化描述,让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人们对事物的印象。
叠词在中文中的使用是相当灵活多样的,它不仅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还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魅力。
在写作或者口语表达中,适当的使用叠词可以为语言增添情感、描绘事物、表达场景,有着丰富的表达功能。
叠词的作用答题技巧
1. 嘿呀,叠词能增强表达的韵律感呀!比如说“蹦蹦跳跳”,你看,是不是读起来特别欢快,感觉那人活泼的样子一下子就出现在眼前啦。
2. 叠词可以让描述更生动形象啊!就像“摇摇晃晃”,哎呀,那不稳当的样子马上就浮现出来了,让你能特别真切地感受到呢。
3. 哇塞,叠词还能强调情感呢!“高高兴兴”,这明显能让人感受到那种喜悦的心情呀。
4. 叠词能让语言更有感染力哟!像“哭哭啼啼”,那悲伤的氛围一下就渲染出来了,你说是不是呀?
5. 嘿,叠词能使描写更细腻呢!比如“慢慢悠悠”,这种不紧不慢的状态简直绝了啊。
6. 叠词会让事物的特征更突出呀!“花花绿绿”,那些多彩的样子瞬间就抓住你的眼球啦。
7. 哇哦,叠词还可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啊!“嘻嘻哈哈”,多有意思,让人听了就忍不住想笑呢。
8. 哎呀,叠词能让文字更有亲切感呢!“宝宝贝贝”,多亲昵的感觉呀。
9. 总之呢,叠词的作用可太大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大门呀!你可一定要好好运用叠词哟!。
运用叠词的好处和作用运用叠词的好处和作用叠词,顾名思义,就是由两个相同的汉字组成的一个词汇,例如“哇哇大哭”、“满满当当”、“嘎嘎地笑”等等。
在中文中,叠词是一种极其常见的表达方式,它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运用叠词的好处和作用。
一、突出语气叠词能够有效地突出语气,增强话语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咕咕叫”、“嘀嘀咕咕”、“飕飕凉风”等等,这些词汇直接表现出了事物的声音、感觉等属性,使得读者或听者更加容易体验其中的情感,进而深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二、强调程度叠词还可以用来强调程度和数量。
例如:“花团锦簇”、“冰冷刺骨”、“群策群力”等等,这些词汇都用了两个相同的字来强调程度,表现出了强烈而深刻的感受,直接引导读者或听者进入作者的思维世界。
三、提高口感叠词还可以用来提高口感,例如:“鲜香可口”、“甜蜜无边”、“奇辣无比”等等。
这些词汇通过重复的汉字,让人们更加容易联想到那种味道、口感等属性,深入印象人们的心灵,带来更加深刻的感受。
四、打造韵律在文学创作中,叠词还可以用来打造韵律,增加词语的和谐感和韵律感。
例如:“潺潺流水”、“滴滴答答”、“叮叮当当”等等,这些词汇的叠词组合形同一道奇妙的音乐,带来深刻的美感和享受。
五、增强记忆叠词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单词和词汇。
重复的汉字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印象每个单词的功用和意义,增加单词的记忆性,这对于学习和工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叠词在中文语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能够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呈现事物的属性,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还可以用来打造韵律、增强记忆等等。
因此,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我们可以适当运用叠词,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1.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2、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3、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词和词常常可以叠起来用,语言充满音乐的和谐美和节奏美。
《诗经》大都以四言为主,分析叠词的运用的好处——能使诗歌琅琅上口,具有音乐性。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小雅?采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采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表。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黍离》:“行迈靡靡,心中摇摇。
”(一)、描摹形态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人和景物的各种形状、形态,是常见的一种修辞功能。
1) 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司马空《诗品》)2) 朱门沉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陆游《关山月》)3) 江空袅袅钓丝风,人静翩翩葛巾影。
(陆游《舟中对月》)4) 那溅着地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象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朱自清《温州的踪迹》)此外,还有:蔼蔼、斑斑、憧憧、重重、鼎鼎、霏霏、菲菲、雨分雨分、拂拂、馥馥、杲杲、耿耿、汩汩、赫赫、忽忽、涣涣、皇皇、煌煌、遑遑、恢恢、岌岌、戛戛(jiá)、戋戋、菁菁、涓涓、累累(léi)、寥寥、嶙嶙、粼粼、凛凛、泠泠、漫漫、莽莽、漭漭、朦朦、靡靡、绵绵、漠漠、脉脉、蓬蓬、坯坯、萋萋、芊芊、茕茕、冉冉、溶溶、融融、茸茸、森森、闪闪、汤汤(shāng)、shēnshēn 、迢迢、岧岧、亭亭、团团、汪汪、巍巍、潇潇、翛翛、欣欣、汹汹、熊熊、徐徐、炎炎、泱泱、洋洋、依依、隐隐、幽幽、悠悠、郁郁、蜎蜎、源源、纭纭、芸芸、畇畇、蓁蓁、榛榛、濯濯、凿凿、衮衮、皑皑、苍苍、皎皎。
(二)、描摹情状运用叠词还能有助于生动、细致地描绘人物的情感获神态,使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从而令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达到真切感人的修辞效果。
如: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2)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3)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 高衙内引了一班儿闲汉,自见了林冲娘子,又被他冲散了,心中好生着迷,怏怏不乐,回到府中纳闷。
(《水浒》第七回)此外,还有:昂昂、彬彬、勃勃、草草、怅怅、冲冲、憧憧、楚楚、幢幢(chuáng)、蠢蠢、匆匆、眈眈、喋喋、咄咄、纷纷、愤愤(忿忿)、耿耿、乖乖、惶惶、遑遑、活活、亟亟、济济、戛戛(jiá)、佼佼、津津、炯炯、赳赳、睽睽、踽踽、睊睊、侃侃、累累(léi)、悢悢、了了(liǎo)、凛凛、碌碌、落落、默默、脉脉、讷讷、翩翩、便便(pián)、仆仆、跄跄、荦荦、融融、潸潸、姗姗、莘莘、偲偲、瑟瑟、堂堂、陶陶、婷婷、偷偷、汪汪、娓娓、欣欣、惺惺、悻悻、栩栩、絮絮、恂恂、恹恹、奄奄、依依、奕奕、愔愔、殷殷、喁喁、憖憖、悠悠、郁郁、谆谆、灼灼、孜孜、扬扬、怏怏。
(三)、描摹声音运用叠词来描摹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再现事物运动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1)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杜甫《兵车行》)2)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3) 忽见山上起一阵大风,刮得树木刷刷乱响。
(《镜花缘》)其它还有:嗷嗷、灼灼、琤琤、喳喳、鏦鏦、潺潺、戛戛、咯咯、呱呱(gū)、嘿嘿、霍霍、啾啾、喃喃、飕飕、咻咻、吁吁、淙淙、汩汩、鍠鍠、浅浅(jiān)、桹桹、辚辚、泠泠、玲玲、飀飀、隆隆、辘辘、缕缕、嚷嚷、呶呶、袅袅、悄悄、窃窃(切切)、瑟瑟、飒飒、簌簌、沙沙、萧萧、汹汹、哑哑、啧啧。
叠词的运用一直盛行不衰,说明这类修辞现象确实具有形式简便而又能有助于我们生动形象地描摹人或物地各种具体情景,从而起到“令对话人或读者俨然如见”的效果。
叠词的表达作用: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2.起强调作用。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
例如:《古井》中用“叮叮当当”来形容挑水桶碰撞的声音,用“吱悠吱悠”来形容扁担发出的声音,写出了人们挑水时的热闹,形象地说明了到这里取水的人多,又从侧面反映了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默默奉献的精神。
有些叠词描写形状,惟妙惟肖。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海参蠕动用“懒洋洋”,形象地表现了海参缓慢移动的样子,憨态可掬,逗人喜爱;写鱼的眼睛用“圆溜溜”,非常逼真地写出了鱼眼的灵活与水灵。
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
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写汤姆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的动作是“慢吞吞”的,十分恰当地写出了汤姆不想把鱼放掉,可又不能违反爸爸的命令的矛盾心理。
有些叠词泼墨溢彩,别有情趣。
例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用“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用“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又运用“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
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
例如:《观潮》中用“浩浩荡荡”渲染了钱塘江大潮不可阻挡的气势,突出了自然的伟大力量。
《齐天大圣》中的叠词“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有力地渲染了哪吒和孙悟空打斗时的激烈场面和气氛。
学过的诗歌中叠词的作用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
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
“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
三者用“情”贯穿一起。
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
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
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
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
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
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
《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
二是确切性。
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叠字撮合婚姻时写道:“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这里“诺诺”、“尔尔”是答应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好,好”、“就这样”之类的词,两组叠词把说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
再如《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的叹息声,也十分精当。
用叠词摹色的例子也不少。
如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颜色好像碧玉一般。
三是音乐性。
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诗的前四句分别用叠字领起,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还有用叠字来描绘音乐的。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五弦弹》中的“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
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等等,这些叠字将乐声的强弱、快慢、轻重表达得十分具体、可感。
古典诗词中叠字使用频率很高。
有人作过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字有二百篇,正如刘勰所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这些叠字在诗中有三百五十多句,运用叠字达二十六处之多,构成了这首叙事诗的一大艺术特色。
因此,在鉴赏古典诗词时,对叠字的特殊功能不容忽视。
实例分析:一、分析“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的表达效果?答案: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
“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温暖的无边春意。
这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
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城边千万丝杨柳,会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则思妇眼中之景无非难堪之离情了。
二、余光中的《乡愁》中用了“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叠词,对其表达作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巧妙运用叠词,情感一层比一层强烈。
B.运用叠词,有利于抒发作者的感情。
C.多次运用叠词,用了反复回环的修辞手法,生动感人。
D.运用叠词,诗的语言具有音乐美,显示出典雅的风韵,透露出思乡的情感。
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答案:C 反复是相同的词语,该题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