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力学(金忠谋)第六版完整版问题详解

材料力学(金忠谋)第六版完整版问题详解

材料力学(金忠谋)第六版完整版问题详解
材料力学(金忠谋)第六版完整版问题详解

第一章 绪论

1-1 求图示杆在各截面(I )、(II )、(III )上的力,并说明它的性质.

解:(a )I-I 截面: N = 20KN (拉)

II-II 截面: N = -10KN (压)

III-III 截面: N = -50KN (压)

(b )I-I 截面: N = 40KN (拉)

II-II 截面: N = 10KN (拉)

III-III 截面: N = 20KN (拉)

1-2 已知P 、M 0、l 、a ,分别求山下列图示各杆指定截面(I )、(II)上的力 解:(a ):(I )截面:力为零。

(II )截面:M = Pa (弯矩)

Q = -P (剪力)

(b ):(I )截面:θsin 31P Q =

θsin 6

1PL M = (II )截面:θsin 3

2P Q = θsin 9

2PL M =

(c ):(I )截面:L M Q 0-= 02

1M M = (II )截面:L M Q 0-

= 03

1M M =

1-3 图示AB 梁之左端固定在墙,试求(1)支座反力,(2)1-1、2-2、3-3各横截面上的力(1-1,2-2是无限接近集中力偶作用点.)

解:10110=?=A Y (KN )

1055.110-=+?-=A M (KN-M )

(1-1) 截面:10110=?=Q (KN )

52

1110-=??-=M (KN-M ) (2-2)截面:10=Q (KN )

055=-=M (KN-M )

(2-3)截面:10=Q (KN )

551110-=+??-=M (KN-M )

1-4 求图示挂钩AB 在截面 1-1、2-2上的力.

解:(1-1)截面:P N 32=

a P M ?=4

3 (2-2)截面:P Q 32=

a P M ?=3

2

1-5 水平横梁AB 在A 端为固定铰支座,B 端用拉杆约束住,求拉杆的力和在梁1-1截面上

的力.

解:(1)拉杆力T :

1

230sin 0

?=??=∑P T M A 10030

sin 2100=?= T (KN )(拉) (2)(1-1)截面力:Q 、N 、M :

5030sin -=-= T Q (KN )

6.8630cos -=-= T N (KN )(压)

()

2550.030sin =?= T M (KN-M )

1-6 一重物 P =10 kN 由均质杆 AB 及绳索 CD 支持如图示,杆的自重不计。求绳索CD 的拉力及 AB 杆在截面1-1上的力.

解:(1)绳索CD 拉力T :

0A M ∑=

()()4sin30

3sin30P T ??=?? ()13.33

T KN = (2)1-1截面力:

()10cos3013.33cos3020.2N KN =?+?=

()13.33sin3010sin30 1.667Q KN =-?+?=-

()2.5sin30 1.5sin30 2.50

M P T KN m =-??+??=-- 1-7 杆AC 及BD 铰接于A 、B 、D 三处如图示.在C 端作用一铅直载荷P ,AB =BC =BD =a 。试求截面1-1和II-II 上的力.

解:(I-I )截面:

4

30sin 21230sin 2330cos Pa a P M P P Q P P N =??==

=-

=-= (II-II )截面:

0=∑A M ()

30cos 60cos 2??=?a T a P BD

P T BD 1547.1= (压) P P P N 2887.060cos 1547.130cos =+-= (压)

P P P Q 50.030cos 1547.130sin -=-=

()

Pm a T a P M BD 25.030cos 60cos 5.1-=??+??-=

1-8 图示为一端固定的圆弧形杆,在自由端承受P 力如图示.试求各横

1-1,2-2,3-3

上的力.

解:1-1截面:P N 321= ,P Q 21= ,PR M 2

31=

2-2截面:P N =2 ,02=Q ,PR M =2

3-3截面:03=N ,P Q =3 ,PR M =3

1-9 铰接梁的尺寸及载荷如图示,D 为中间铰.试求:(1)支座反力,(2)中间铰 两侧截面上的力.

解(1):4P R A = (↑) P a a P a P R B 8132343=÷??? ???+

?= (↑) P R C 81=

(↑) (2):P Q D 43-=左

P Q D 4

3-=右 0==右左D D M M 习 题

2-1 一木柱受力如图示,柱的横截面为边长20cm 的正方形,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其弹性模量5

1010.0?=E MPa .如不计柱自重,试求:

(1)

作轴力图; (2)

各段柱横截面上的应力; (3)

各段柱的纵向线应变; (4) 柱的总变形.

解:

(1) 轴力图

材料力学公式最全总汇

外力偶矩计算公式(P功率,n转速) 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式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杆件横截面轴力FN,横截 面面积A,拉应力为正) 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计算公式(夹角a 从x轴正方向逆时针转至外法线的方位角为正) 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伸前试样标距l,拉伸后试样标距l1;拉伸前试样直径d,拉伸后试样直径d1) ^ 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 泊松比 胡克定律 受多个力作用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承受轴向分布力或变截面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公式 许用应力,脆性材料,塑性材料 延伸率 截面收缩率 剪切胡克定律(切变模量G,切应变g ) 、 拉压弹性模量E、泊松比和切变模量G之间关系式 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a)实心圆 (b)空心圆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扭矩T,所求点到圆心距离r ) 圆截面周边各点处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 扭转截面系数,(a)实心圆 (b)空心圆 :

薄壁圆管(壁厚δ≤ R0 /10 ,R0 为圆管的平均半径)扭转切应力计算公式 圆轴扭转角与扭矩T、杆长l、扭转刚度GHp的关系式 同一材料制成的圆轴各段内的扭矩不同或各段的直径不同(如阶梯轴)时或 等直圆轴强度条件 塑性材料;脆性材料 > 扭转圆轴的刚度条件或 受内压圆筒形薄壁容器横截面和纵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 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应力的一般公式 , 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

主平面方位的计算公式 / 面内最大切应力 受扭圆轴表面某点的三个主应力,, 三向应力状态最大与最小正应力, 三向应力状态最大切应力 广义胡克定律 ~ 四种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 一种常见的应力状态的强度条件,

材料力学(金忠谋)第六版答案第02章

材料力学(金忠谋)第六版答案第02章 习题2-1 一木柱受力如图示,柱的横截面为边长20cm的正方形,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其弹性模量E??105MPa.如不计柱自重,试求:作轴力图;各段柱横截面上的应力;各段柱的纵向线应变;柱的总变形.解:轴力图AC段应力???100??260????106?a????a CB 段应力?????106?a????a AC段线应变???4N- 图??????10??105CB段线应变????????10?4 5??10 总变形??????10?4???10?4???10?3m 2-2 图(a)所示铆接件,板件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已知:P=7 kN,t=,b1=,b2=,b3=。试绘板件的轴力图,并计算板内的最大拉应力。解: 轴力

图?1?1???22?73?2??107?1 0?6???a ??2?107?10?6???a ?3? 7?107?10?6???a ??2最大拉应力?max??3???a 2-3 直径为1cm 的圆杆,在拉力P=10 kN的作用下,试求杆内最大剪应力,以及与横截面夹角为?=30o的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剪应力。解: 最大剪应力?max??2?12?2?107?6??10?10???a 221?d??14 ??30?界面上的应力???????2?1?cos2????3???a 2?sin2???sin30????a ?22-4 图示结构中ABC与CD均为刚性梁,C与D均为铰接,铅垂力P=20kN作用在C铰,若杆的直径d1=1cm,杆的直径d2=2cm,两杆的材料相同,E=200Gpa,其他尺寸如图示,试求两杆的应力;C点的位移。解1杆的应力?(1)??1?d1244?20??12?107?10?6???a 2杆的应力?(2)?2?1?d2422?20??22?107?10? 6???a ?l1? C点的位

材料力学基本公式

材料力学重点及其公式 材料力学的任务 (1)强度要求;(2)刚度要求;(3)稳定性要求。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2)均匀性假设;(3)各向同性假设;(4)小变形假设。 外力分类:表面力、体积力;静载荷、动载荷。 内力: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内部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即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的附加相互作用力 截面法:(1)欲求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时,可沿该截面把构件切开成两部分,弃去任一部分,保留另一部分研究(2)在保留部分的截面上加上内力,以代替弃去部分对保留部分的作用。(3)根据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求解截面上和内力。 应力: dA dF A F p A = ??=→?lim 正应力σ、切应力τ。 变形与应变:线应变、切应变。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拉伸或压缩;(2)剪切;(3)扭转;(4)弯曲; 静载荷:载荷从零开始平缓地增加到最终值,然后不再变化的载荷。 动载荷:载荷和速度随时间急剧变化的载荷为动载荷。 失效原因:脆性材料在其强度极限b σ破坏,塑性材料在其屈服极限s σ时失效。二者统 称为极限应力理想情形。塑性材料、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分别为: []s s n σσ=,[]b b n σσ= ,强度条件:[]σσ≤??? ??=max max A F N ,等截面杆 []σ≤A F max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杆件在轴向方向的伸长为:l l l -=?1,沿轴线方向的应变和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别为: l l ?= ε, A F N =σ。横向应变为: b b b b b -=?= 1'ε,横向应变与轴

向应变的关系为:μεε-=',μ为横向变形系数或泊松比。 胡克定律:当应力低于材料的比例极限P σ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εσE =,这就是胡克定律。E 为弹性模量(GPa 1= pa MPa 931010=)。将应力与应变的表达式带入得:EA Fl l = ?EA 为抗拉或抗压刚度。 静不定(超静定):对于杆件的轴力,当未知力数目多于平衡方程的数目,仅利用静力平衡方程无法解出全部未知力。需要由几何关系构造变形协调方程。 扭转变形时的应力,薄壁圆筒扭转 δ πτ202R M e = 其中 )min () (9549 )(r n kw p m N M e =? 420d D r R R +=+=为圆筒的平均半径。剪切胡克定律:当剪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时,切应力 τ 与切应变γ成正比。γ τ G =. 变形几何关系—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 dx d φ ρ γρ=。物理关系——剪切胡克定律 dx d G G φρ γτρρ==。力学关系P A A A I dx d G dA dx d G dx d G dA T ?ρ?φρρτρ====???2 2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 t p W T I TR == max τ, t W = R I p 称为抗弯截面系数;强度条件: ][max ττ≤= t W T ,可以进行强度 校核、截面设计和确定许可载荷。 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a )实心圆 32 4 D I P π= ; 16 3 D W t π= (b )空心圆,() 4 4 44132 32 ) (αππ-= -= D d D I P ; () 43 116 απ-= D W t (D,d 分别是外,内径; D d = α)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 ==l p l p dx GI T dx GI T ?;等直杆: p GI Tl = ?其中为圆轴的抗弯刚度P GI

材料力学(金忠谋)第六版答案-附录

附录I 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I-1 求下列截面图形对z 轴的静矩与形心的位置。 解:(a ))2 )2((2)2(2 h t h b t h ht t h bt s z ++=? ++= h b h t h b h b t h t h b t A s y z c +++=+++==2)2()()2)2((2 2 (b ) 3223 32219211)}2)4 ()43()41 ()43(32(])4()43[(2{4442D D D D D D D D D D s z =--?-+??-=ππ D D D D D D A s y z c 1367.0])2 ()43[(2)44(219211223 =-?+?==π (c ) ]22)[(22)(2 h t t b t h ht t t t b s z + ?-=?+??-= ) (2)(2 t b h h t t b A s y z c -++-== I-2 试求(1)图示工字形截面对形心轴 y 及 z 的惯性矩z I 与I y 。 (2)图示 T 字形截面对形心轴的惯矩z I 与I y 。 t b

解(a) 12 )2)((12)2)((123 333t h t b bh t h t b bh J z ---=---= 12))2(2(12))(2(1222333t t h b t t t h tb J y -+=-+= (b) cm y c 643.9) 520515(2) 515(552522=?+?-?+?= 4 3 34 232 3161512 1551252010186520)643.91025(12 205515)5.2643.9(12515cm J cm J y z =?+?==??--+?+??-+?= I-3 求图示椭圆截面对长轴的惯矩、惯性半径与对形心的极惯矩。 解: θθcos , sin ?=?=a z b y θθd b dy cos = ??--?==∴ b b b b z zdy y dA y J 222 322 223 224 cos sin 2cos cos sin 2ab d ab d b a b J b b z π θθθθθθθπ π==?= ?? -- (a) b

材料力学公式汇总

材料力学重点及其公式 材料力学的任务 (1)强度要求;(2)刚度要求;(3)稳定性要求。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2)均匀性假设;(3)各向同性假设;(4)小变形假设。 外力分类: 表面力、体积力;静载荷、动载荷。 内力: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内部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即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的附加相互作用力 截面法:(1)欲求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时,可沿该截面把构件切开成两部分,弃去任一部分,保留另一部分研究(2)在保留部分的截面上加上内力,以代替弃去部分对保留部分的作用。(3)根据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求解截面上和内力。 应力: dA dP A P p A = ??=→?lim 0正应力、切应力。 变形与应变:线应变、切应变。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拉伸或压缩;(2)剪切;(3)扭转;(4)弯曲;(5)组合变形。 静载荷:载荷从零开始平缓地增加到最终值,然后不在变化的载荷动载荷:载荷和速度随时间急剧变化的载荷为动载荷。 失效原因:脆性材料在其强度极限 b σ破坏,塑性材料在其屈服极限s σ时失效。二者统称为极限应 力理想情形。塑性材料、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分别为: []3 n s σσ=, []b b n σσ=,强度条件: []σσ≤??? ??=max max A N ,等截面杆 []σ≤A N m a x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杆件在轴向方向的伸长为:l l l -=?1,沿轴线方向的应变和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别为:l l ?= ε,A P A N ==σ。横向应变为:b b b b b -=?=1'ε,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关系为:μεε-=' 。 胡克定律:当应力低于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εσE =,这就是胡克定律。E 为弹性模量。将应力与应变的表达式带入得:EA Nl l = ? 静不定:对于杆件的轴力,当未知力数目多于平衡方程的数目,仅利用静力平衡方程无法解出全部未知力。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变形几何关系—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dx d φ ρ γρ=。物理关系——胡克定律dx d G G φρ γτρρ==。力学关系dA dx d G dx d G dA T A A A ???===2 2ρφφρρτρ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t p W T R I T == max τ;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max ττ≤=t W T ,可以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确

材料力学公式汇总

材料力学常用公式 1.外力偶矩 计算公式(P功率,n转速)2.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 系式 3.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 算公式(杆件横截面轴力 F N,横截面面积A,拉应力为正) 4.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计算公式(夹角a 从x轴 正方向逆时针转至外法线的方位 角为正) 5. 6.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伸前试 样标距l,拉伸后试样标距l1; 拉伸前试样直径d,拉伸后试样 直径d1) 7. 8.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 9.10.泊松比 11.胡克定律 12.受多个力作用的杆件纵向变形计 算公式? 13.承受轴向分布力或变截面的杆 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14.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公式 15.许用应力,脆性材 料,塑性材料 16.延伸率 17.截面收缩率 18.剪切胡克定律(切变模量G,切应变g ) 19.拉压弹性模量E、泊松比和切变 模量G之间关系式 20.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a) 实心圆

21.(b)空心 圆 22.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扭矩T,所求点到 圆心距离r) 23.圆截面周边各点处最大切应力计 算公式 24.扭转截面系数,(a) 实心圆 25.(b)空心圆 26.薄壁圆管(壁厚δ≤ R0 /10 , R0为圆管的平均半径)扭转切应 力计算公式 27.圆轴扭转角与扭矩T、杆长l、 扭转刚度GH p的关系式 28.同一材料制成的圆轴各段内的扭 矩不同或各段的直径不同(如阶 梯轴)时或 29.等直圆轴强度条件 30.塑性材料;脆性 材料 31.扭转圆轴的刚度条件? 或 32.受内压圆筒形薄壁容器横截面和 纵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 , 33.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应力的一 般公式 , 34.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

材料力学(金忠谋)第六版答案第02章

习题2-1一木柱受力如图示,柱的横截面为边长20cm 的正方形,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其弹性模量E0.10 10 5MPa.如不计柱自重,试求: (1)作轴力图; (2)各段柱横截面上的应力; (3)各段柱的纵向线应变; (4)柱的总变形. 解: (1)轴力图 (2) AC 段应力 100 10 3 2.5 10 6 a 2.5 a 0.2 2 CB 段应力 260 10 3 6.5 10 6 a 6.5a 0.2 2 ( 3)AC 段线应变 0.12.5 2.510 4N- 图105 CB 段线应变 0.16.5 6.510 4 105 ( 4)总变形 2.510 4 1.5 6.5 10 4 1.5 1.35 103 m 2-2图 (a) 所示铆接件,板件的受力情况如图(b)所示.已知:P= 7 kN , t= 0.15cm, b1= 0.4cm,b2 =0.5cm, b3=0.6cml 。试绘板件的轴力图,并计算板内的最大拉应力。 解: (1)轴力图

1 7 (2) 1 3 10 7 10 6 194.4 a 0.4 0.15 2 2 7 3 10 7 10 2 0.5 0.15 2 3 0.15 7 107 10 0.6 2 6 6 311.1 a 388.9 a 最大拉应力 max3388.9 a 2-3 直径为1 cm 的圆杆, 在拉力 P = 10 kN 的作用下, 试求杆内最大剪应力, 以及与横截面夹角为 = 30o 的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剪应力。 解 : ( 1) 最大剪应力 max 1 2 2 ( 2) 30 界面上的应力 2 10 10 7 10 6 63.66 a 41 d 2 12 1 cos 2 63.66 3 95.49 a 2 2 sin 2 63.66 sin 30 55.13 a 2 2-4 图示结构中 ABC 与 CD 均为刚性梁, C 与D 均为铰接,铅垂力 P = 20kN 作用在 C 铰,若( 1)杆的 直径 d 1=1cm ,( 2)杆的直径 d 2=2cm ,两杆的材料相同, E = 200Gpa ,其他尺寸如图示,试求( 1)两杆 的应力;( 2) C 点的位移。 解 ( 1) 1 杆的应力 (1) 4 20 10 7 10 6 254.6 a 41 d 1 2 12 2 杆的应力 (2) 2 2 20 10 7 10 6 127.3 a 41 d 2 2 22 ( 2) C 点的位移 l 1 l 1 254.6 2 2.546 10 3 m 0.2546cm (1) 200 10 3

材料力学公式超级大汇总

1.外力偶矩计算公式(P功率,n转速) 2.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式 3.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杆件横截面轴力F N,横截面面积A,拉应 力为正) 4.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计算公式(夹角a 从x轴正方向逆时针转至外法线的方 位角为正) 5.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伸前试样标距l,拉伸后试样标距l1;拉伸前试样直径d,拉伸后试 样直径d1) 6.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 7.泊松比 8.胡克定律 9.受多个力作用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10.承受轴向分布力或变截面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11.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公式 12.许用应力,脆性材料,塑性材料 13.延伸率 14.截面收缩率 15.剪切胡克定律(切变模量G,切应变g ) 16.拉压弹性模量E、泊松比和切变模量G之间关系式 17.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a)实心圆 (b)空心圆 18.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扭矩T,所求点到圆心距离r) 19.圆截面周边各点处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 20.扭转截面系数,(a)实心圆 (b)空心圆

21. 薄壁圆管(壁厚δ≤ R 0 /10 ,R 0 为圆管的平均半径)扭转切应力计算公式 22. 圆轴扭转角与扭矩T 、杆长l 、 扭转刚度GH p 的关系式 23. 同一材料制成的圆轴各段内的扭矩不同或各段的直径不同(如阶梯轴)时 或 24. 等直圆轴强度条件 25.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26. 扭转圆轴的刚度条件? 或 27. 受内压圆筒形薄壁容器横截面和纵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 28. 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应力的一般公式 , 29. 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 ,

材料力学公式大全

材料力学常用公式 1.外力偶矩计算公式(P功率,n转速) 2.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式 3.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杆件横截面 轴力F N,横截面面积A,拉应力为正) 4.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计算公式(夹角a 从x 轴正方向逆时针转至外法线的方位角为正) 5.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伸前试样标距l,拉伸后试样标距l1; 拉伸前试样直径d,拉伸后试样直径d1) 6.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 7.泊松比 8.胡克定律 9.受多个力作用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10.承受轴向分布力或变截面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11.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公式 12.许用应力,脆性材料,塑性材料 13.延伸率 14.截面收缩率 15.剪切胡克定律(切变模量G,切应变g ) 16.拉压弹性模量E、泊松比和切变模量G之间关系式 17.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a)实心圆 (b)空心圆 18.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扭矩T,所求点 到圆心距离r) 19.圆截面周边各点处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

20.扭转截面系数,(a)实心圆 (b)空心圆 21.薄壁圆管(壁厚δ≤ R0 /10 ,R0为圆管的平均半径)扭转 切应力计算公式 22.圆轴扭转角与扭矩T、杆长l、扭转刚度GH p的关系式 23.同一材料制成的圆轴各段内的扭矩不同或各段的直径不同(如 阶梯轴)时或 24.等直圆轴强度条件 25.塑性材料;脆性材料 26.扭转圆轴的刚度条件? 或 27.受内压圆筒形薄壁容器横截面和纵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 , 28.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应力的一般公式 ,

材料力学(金忠谋)第六版答案第05章

第五章 弯曲内力 5-1 试求下列各梁在指定1、2、3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值. 解:(a ) 01=Q a M Q 202= a M Q 20 3= 01M M -= 02M M -= 2 3M M - = (b ) ql Q =1 ql Q =2 ql Q =3 2123ql M - = 2223ql M -= 232 3ql M -= (c ) qa Q -=1 qa Q -=2 qa Q 4 3 3= 01=M 2 2qa M -= 23qa M -= (d ) l q Q 0161= l q Q 02241= l q Q 033 1-=

01=M 20216 1 l q M = 03=M (e ) KN Q 51= KN Q 51-= KN Q 51-= 01=M 02=M 03=M (f ) KN Q 101= KN Q 102= KN Q 103= m KN M ?=51 m KN M ?=52 m KN M ?-=103 5-2 试写出下列各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确定|F max |和|M max |。 解:(a ) l M x Q 03)(= 00 3(x ) M x l M M -= l M Q 0 max 3= 0m a x 2M M = (b ) 0)(1=x Q pa x M =)(1 p x Q -=)(2 )()(2a x p pa x M --=

p Q =max pa M =max (c ) p x Q -=)(1 px x M -=)(1 p x Q 21)(2= )(2 3 )(2a x p px x M ---= p Q =max pa M =max (a )Q 图 (b )Q 图 (c )Q 图 02M 0M P a (a )M 图 (b )M 图 (c )M 图 4/qa (d )Q 图 (e )Q 图 (f )Q 图 2 2 ql 22ql 22ql 2 2 ql (d )M 图 (e )M 图 (f )M 图

材料力学公式汇总

材料力学重点及其公式 材料力学的任务 (1)强度要求;(2)刚度要求;(3)稳定性要求。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2)均匀性假设;(3)各向同性假设;(4)小变形假设。 外力分类: 表面力、体积力;静载荷、动载荷。 内力: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内部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即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的附加相互作用力 截面法:(1)欲求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时,可沿该截面把构件切开成两部分,弃去任一部分,保留另一部分研究(2)在保留部分的截面上加上内力,以代替弃去部分对保留部分的作用。(3)根据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求解截面上与内力。 应力: dA dP A P p A =??=→?lim 0正应力、切应力。 变形与应变:线应变、切应变。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拉伸或压缩;(2)剪切;(3)扭转;(4)弯曲;(5)组合变形。 静载荷:载荷从零开始平缓地增加到最终值,然后不在变化的载荷动载荷:载荷与速度随时间急剧变化的载荷为动载荷。 失效原因:脆性材料在其强度极限b σ破坏,塑性材料在其屈服极限s σ时失效。二者统称为极限应力理 想情形。塑性材料、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分别为:[]3n s σσ=,[]b b n σσ=,强度条件:[]σσ≤??? ??=max max A N ,等截面杆 []σ≤A N max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杆件在轴向方向的伸长为:l l l -=?1,沿轴线方向的应变与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别为:l l ?= ε,A P A N ==σ。横向应变为:b b b b b -=?=1'ε,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关系为:μεε-='。 胡克定律:当应力低于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εσE =,这就就是胡克定律。E 为弹性模量。将应力与应变的表达式带入得:EA Nl l =? 静不定:对于杆件的轴力,当未知力数目多于平衡方程的数目,仅利用静力平衡方程无法解出全部未知力。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变形几何关系—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dx d φργρ=。物理关系——胡克定律dx d G G φργτρρ==。力学关系dA dx d G dx d G dA T A A A ???===22ρφφρρτρ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t p W T R I T == max τ;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max ττ≤=t W T ,可以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与确定许可载荷。

材料力学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材料力学总结一、基本变形

二、还有: (1)外力偶矩:)(9549 m N n N m ?= N —千瓦;n —转/分 (2)薄壁圆管扭转剪应力:t r T 22πτ= (3)矩形截面杆扭转剪应力:h b G T h b T 32max ;β?ατ= =

三、截面几何性质 (1)平行移轴公式:;2A a I I ZC Z += abA I I c c Y Z YZ += (2)组合截面: 1.形 心:∑∑=== n i i n i ci i c A y A y 1 1 ; ∑∑=== n i i n i ci i c A z A z 1 1 2.静 矩:∑=ci i Z y A S ; ∑=ci i y z A S 3. 惯性矩:∑=i Z Z I I )( ;∑=i y y I I )( 四、应力分析: (1)二向应力状态(解析法、图解法) a . 解析法: b.应力圆: σ:拉为“+”,压为“-” τ:使单元体顺时针转动为“+” α:从x 轴逆时针转到截面的 法线为“+” ατασσσσσα2sin 2cos 2 2 x y x y x --+ += ατασστα2cos 2sin 2 x y x +-= y x x tg σστα-- =220 22 min max 22 x y x y x τσσσσσ+??? ? ? ?-±+= c :适用条件:平衡状态 (2)三向应力圆: 1max σσ=; 3min σσ=;2 3 1max σστ-= x

(3)广义虎克定律: [])(13211σσνσε+-=E [] )(1 z y x x E σσνσε+-= [])(11322σσνσε+-=E [] )(1 x z y y E σσνσε+-= [])(12133σσνσε+-=E [] )(1 y x z z E σσνσε+-= *适用条件:各向同性材料;材料服从虎克定律 (4)常用的二向应力状态 1.纯剪切应力状态: τσ=1 ,02=σ,τσ-=3 2.一种常见的二向应力状态: 22 3122τσσ σ+?? ? ??±= 2234τσσ+=r 2243τσσ+=r 五、强度理论 *相当应力:r σ 11σσ=r ,313σσσ-=r ,()()()][2 12 132322214σσσσσσσ-+-+-= r σx σ

材料力学定律公式汇总

材料力学重点及其公式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分类:(1)强度要求;(2)刚度要求;(3)稳定性要求。 (1)连续性假设;(2)均匀性假设;(3)各向同性假设;(4)小变形假设。表面力、体积力;静载荷、动载荷。 内力: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内部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即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的附加相互作用力 截面法:(1)欲求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时,可沿该截面把构件切开成两部分,弃去任一部分,保留另一部分研究(2 )在保留部分的截面上加上内力,以代替弃去部分对保留部分的作用。(3)根据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求解截面上和内力。 应力:P Hm —E 兰正应力、切应力。 应变。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1)拉伸或压缩;(2)剪切;(3)扭转; 静载荷:载荷从零开始平缓地增加到最终值,然后不在变化的载荷变化的载荷为动 载荷。 失效原因:脆性材料在其强度极限b破坏,塑性材料在其屈服极限 关系为:。 胡克定律:当应力低于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为弹性模量。将应力与应变的表达式带入得:l 皿 EA 静不定:对于杆件的轴力,当未知力数目多于平衡方程的数目,仅利用静力平衡方程无法解出全部 未知力。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几何关系一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d_ 。物理关系——胡克定律 d G G 。力学关系T °d_dx dA 2G d G2 dA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dx A A dx dx A max T R T;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I p W t T max W t [],可以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确 变形与应变:线应变、切 (4)弯曲;(5)组合变形。动载荷: 载荷和速度随时间急剧 s时失效。二者统称为极限应 力理想情形。塑性材料、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分别为: n3 b n b ,强度条件: max max ,等截面杆max A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杆件在轴向方向的伸长为: l l1l,沿轴线方向的应变和横截面上 的应力分别为: l N P 站b 。横向应变为: l 'A A b E ,这就是胡克定律。E 色-,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b

材料力学(金忠谋)第六版答案第09章

第九章 强度理论 习 题 9-1 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b σ=40MPa ,- b σ=130MPa ,从受力物体内取下列三个单元 体(a)、(b)、(c),受力状态如图示。试按(1)第一强度理论,(2)第二强度理论,判断何者已到达危险状态,设30.0=μ。 解:按第一强度理论 (a ):114540xd σσ==>,危险。其余安全。 按第二强度理论 (b )()2 12335120350.312071xd b σσμσσμσ+ =-+=+?=+?=>,危险。其余安全。 9-2 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σs =200 MPa ,从受力物体内取下列三个单元体(a )、(b )、(c ),受力状态如图示。试按(1)第三强度理论,(2)第四强度理论,判断何者已达到危险状态。 解:按第三强度理论: (a )3 1316060220xd s σσστ=-=+=>危险。其余安全。 按第四强度理论:按下列公式计算 4xd σ= 全部都不安全。

9-3 工字钢梁受载荷时,某一点处的受力情况表示如下: σ=120MPa ,τ=40MPa 。若[σ]=140MPa ,试按第四强度理论作强度校核。 解: [] 4138xd MPa σσ=< 所以安全。 9-4 某梁在平面弯曲下,已知危险截面上作用有弯矩M =50.9 m kN ?,剪力F S =134.6 kN ,截面为No. 22b 工字钢,[σ]=160 MPa ,试根据第三强度理对梁作主应力校核。 解:A 点: 3 max 6 31350.910156.6232510 156.62xd M MPa W MPa σσσσ-?===?=-= C 点: [] 2 42 2 26 4 1.5xd pD t t p MPa σσσ= ?==≤???= ==3 23 3134.61075.7618.7109.510 2151.53xd QS MPa Jt MPa τστ--?===???== B 点: 题 9-3 图

材料力学(金忠谋)第六版答案第02章

习 题 2-1 一木柱受力如图示,柱的横截面为边长20cm 的正方形,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其弹性模量51010.0?=E MPa .如不计柱自重,试求: (1) 作轴力图; (2) 各段柱横截面上的应力; (3) 各段柱的纵向线应变; (4) 柱的总变形. 解: (1) 轴力图 (2) AC 段应力 a a MP P σ5.2105.22.01010062 3 -=?-=?-= CB 段应力 a a MP P σ5.6105.62.010260623 -=?-=?-= (3) AC 段线应变 45 105.2101.05.2-?-=?-==E σε N-图CB 段线应变 45105.610 1.05.6-?-=?-==E σε (4) 总变形 m 3441035.15.1105.65.1105.2---?=??-??-=AB ? 2-2 图(a)所示铆接件,板件的受力情况如图(b)所示.已知:P =7 kN ,t =0.15cm ,b 1=0.4cm ,b 2=0.5cm ,b 3=0.6cml 。试绘板件的轴力图,并计算板内的最大拉应力。 解:

(2)a MP σ4.19410102 4.01 5.07673 11=?????=- a MP σ1.311101025.015.0767322=?????=- a MP σ9.38810102 6.015.07673=????=- 最大拉应力a MP σσ9.3883m ax == 2-3 直径为1cm 的圆杆,在拉力P =10 kN 的作用下,试求杆内最大剪应力,以及与横截面夹角为α=30o 的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剪应力。 解: (1) 最大剪应力a d MP ππP σ τ66.631010110221 267224 1m ax =????===- (2) ?=30α界面上的应力 ()a MP ασσα49.952366.632cos 12=?=+= a MP ασ τα13.5530sin 66.632sin 2 =?=?=? 2-4 图示结构中ABC 与CD 均为刚性梁,C 与D 均为铰接,铅垂力P =20kN 作用在C 铰,若(1)杆的直径d 1=1cm ,(2)杆的直径d 2=2cm ,两杆的材料相同,E =200Gpa ,其他尺寸如图示,试求(1)两杆的应力;(2)C 点的位移。 解 (1) 1杆的应力 a d MP ππP σ6.254101012046722 141)1(=????=- 2杆的应力 a d MP ππP σ3.1271010220226722241)2(=????=- (2) C 点的位移 cm m l l 2546.010546.22102006 .254331)1(1=?=??==-E σ?

材料力学公式汇总

材料力学公式汇总 一、应力与强度条件 1、拉压 []σσ≤= max max A N 2、剪切 []ττ≤= A Q max 挤压 [] 挤压挤压挤压σσ≤= A P 3、圆轴扭转 []ττ≤=W t T max 4、平面弯曲 ①[]σσ≤= max z max W M ②[]max t max t max max σσ≤=y I M z t max c max max y I M z c =σ[]cnax σ≤ ③[]ττ≤?=b I S Q z * max z max max 5、斜弯曲 []σσ≤+= max y y z z max W M W M 6、拉(压)弯组合 []σσ≤+= max max z W M A N []t max t z max t σσ≤+= y I M A N z []c max c z z max c σσ≤-=A N y I M 注意:“5”与“6”两式仅供参考 7、圆轴弯扭组合:①第三强度理论 []στσσ≤+=+= z 2n 2w 2n 2w r34W M M ②第四强度理论 []στσσ≤+= += z 2n 2w 2n 2 w r475.03W M M 二、变形及刚度条件 1、拉压 ∑ ? === ?L EA x x N EA L N EA NL L d )(i i 2、扭转 ()? = ∑==Φp p i i p GI dx x T GI L T GI TL πφ0180?=Φ=p GI T L (m / ) 3、弯曲 (1)积分法:)()(''x M x EIy = C x x M x EI x EIy +==?d )()()('θ D Cx x x x M x EIy ++=?? d ]d )([)( (2)叠加法:()21,P P f …=()()21P f P f ++…, ()21,P P θ=()()++21P P θθ… (3)基本变形表(注意:以下各公式均指绝对值,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赋予正负号) EI ML B =θ EI PL B 22=θ EI qL B 63 = θP A B M A B A B q L L L

材料力学(金忠谋)第六版答案第10章

第十章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10-1图示为梁的各种截面形状,设横向力P 的作用线如图示虚线位置,试问哪些为平面弯曲?哪些为斜弯曲?并指出截面上危险点的位置。 (a ) (b) (c) (d) 斜弯曲 平面弯曲 平面弯曲 斜弯曲 ? 弯心 () ()弯心 ? ? 弯心 ()() 斜弯曲 弯扭组合 平面弯曲 斜弯曲 “×”为危险点位置。 10-2矩形截面木制简支梁AB ,在跨度中点C 承受一与垂直方向成?=15°的集中力P =10 kN 作用如图示,已知木材的弹性模量MPa 100.14 ?=E 。试确定①截面上中性轴的

位置;②危险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③C 点的总挠度的大小和方向。 解:66.915cos 10cos =?== ?P P y KN 59.215sin 10sin =?== ?P P z KN 43 1012 2015=?=z J 4cm 3310cm W z = 33 562512 1520cm J y =?= 3 750cm W y = 25.74 3 66.94 max =?= = l P M y z KN-M 94.14 3 59.24max =?== l P M z y KN-M M P a W M W M y y z z 84.9107501094.110101025.763633max max max =??+??=+ =--σ 中性轴: 47.2515tan 562510tan tan tan 411=??? ? ??-=?? ?? ??-=--?αy z J J 2 849333105434.010 1010104831066.948--?=??????== z y y EJ l P f m 2 8 933310259.010 562510104831059.248--?=??????==y z z EJ l P f m 602.0259.05434.022=+=f cm 方向⊥中性轴: 47.25=α

材料力学(金忠谋)第六版问题详解第05章

第五章 弯曲力 5-1 试求下列各梁在指定1、2、3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值. 解:(a ) 01=Q a M Q 202= a M Q 20 3= 01M M -= 02M M -= 2 3M M - = (b ) ql Q =1 ql Q =2 ql Q =3 2123ql M - = 2223ql M -= 232 3 ql M -= (c ) qa Q -=1 qa Q -=2 qa Q 4 3 3= 01=M 2 2qa M -= 23qa M -= (d ) l q Q 0161= l q Q 02241= l q Q 033 1-=

01=M 20216 1 l q M = 03=M (e ) KN Q 51= KN Q 51-= KN Q 51-= 01=M 02=M 03=M (f ) KN Q 101= KN Q 102= KN Q 103= m KN M ?=51 m KN M ?=52 m KN M ?-=103 5-2 试写出下列各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确定|F max |和|M max |。 解:(a ) l M x Q 03)(= 00 3(x)M x l M M -= l M Q 0 max 3= 0max 2M M = (b ) 0)(1=x Q pa x M =)(1 p x Q -=)(2 )()(2a x p pa x M --=

p Q =max pa M =max (c ) p x Q -=)(1 px x M -=)(1 p x Q 21)(2= )(2 3 )(2a x p px x M ---= p Q =max pa M =max (a )Q 图 (b )Q 图 (c )Q 图 02M 0M P a (a )M 图 (b )M 图 (c )M 图 qa ql 4/qa (d )Q 图 (e )Q 图 (f )Q 图 2 2 ql 22ql 22ql 2 2 ql (d )M 图 (e )M 图 (f )M 图

材料力学公式总结大全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的任务 (1)强度要求;(2)刚度要求;(3)稳定性要求。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2)均匀性假设;(3)各向同性假设;(4)小变形假设。 外力分类:表面力、体积力;静载荷、动载荷。 内力: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内部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即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的附加相互作用力 截面法:(1)欲求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时,可沿该截面把构件切开成两部分,弃去任一部分,保留另一部分研究(2)在保留部分的截面上加上内力,以代替弃去部分对保留部分的作用。(3)根据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求解截面上和内力。 应力: dA dP A P p A = ??=→?lim 正应力、切应力。 变形与应变:线应变、切应变。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拉伸或压缩;(2)剪切;(3)扭转;(4)弯曲;(5)组合变形。 静载荷:载荷从零开始平缓地增加到最终值,然后不再变化的载荷。 动载荷:载荷和速度随时间急剧变化的载荷为动载荷。 失效原因:脆性材料在其强度极限 b σ破坏,塑性材料在其屈服极限s σ时失效。二者统称为极限应力理想情形。塑性材 料、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分别为: []3n s σσ=, []b b n σ σ=,强度条件: []σσ≤??? ??=max max A N ,等截面杆 []σ≤A N max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杆件在轴向方向的伸长为:l l l -=?1,沿轴线方向的应变和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别为:l l ?=ε,A P A N == σ。横向应变为:b b b b b -=?=1'ε,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关系为:μεε-=' 。 胡克定律:当应力低于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εσE =,这就是胡克定律。E 为弹性模量。将应力与应变的表达式带入得:EA Nl l = ? 静不定:对于杆件的轴力,当未知力数目多于平衡方程的数目,仅利用静力平衡方程无法解出全部未知力。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变形几何关系—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dx d φργρ=。物理关系——胡克定律dx d G G φργτρρ==。力学关系dA dx d G dx d G dA T A A A ??? === 2 2ρφφρρτρ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t p W T R I T ==max τ;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max ττ≤= t W T ,可以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确定许可载荷。

材料力学公式超级大汇总汇总

材料力学公式超级大汇总汇总 (P功率,n转速)2、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式3、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杆件横截面轴力FN,横截面面积A,拉应力为正)4、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计算公式(夹角a 从x轴正方向逆时针转至外法线的方位角为正)5、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伸前试样标距l,拉伸后试样标距l1;拉伸前试样直径d,拉伸后试样直径d1) 6、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 7、泊松比 8、胡克定律 9、受多个力作用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10、承受轴向分布力或变截面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11、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公式 12、许用应力,脆性材料,塑性材料 13、延伸率 14、截面收缩率 15、剪切胡克定律(切变模量G,切应变g ) 16、拉压弹性模量E、泊松比和切变模量G之间关系式 17、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a)实心圆 (b)空心圆 18、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扭矩T,所求点到圆心距离r ) 19、圆截面周边各点处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

20、扭转截面系数,(a)实心圆 (b)空心圆 21、薄壁圆管(壁厚δ≤ R0 /10 ,R0 为圆管的平均半径)扭转切应力计算公式 22、圆轴扭转角与扭矩T、杆长l、扭转刚度GHp的关系式 23、同一材料制成的圆轴各段内的扭矩不同或各段的直径不同(如阶梯轴)时或 24、等直圆轴强度条件 25、塑性材料;脆性材料 26、扭转圆轴的刚度条件? 或 27、受内压圆筒形薄壁容器横截面和纵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 28、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应力的一般公式 , 29、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 , 30、主平面方位的计算公式 31、面内最大切应力 32、受扭圆轴表面某点的三个主应力,, 33、三向应力状态最大与最小正应力 , 34、三向应力状态最大切应力 35、广义胡克定律 36、四种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 37、一种常见的应力状态的强度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