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行社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旅行社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旅行社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旅行社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旅行社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03导5班学号2003201223 任玲玲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休闲、度假的良好方式。所以说我国的旅游事业是蓬勃发展,作为旅游业的龙头老大旅行社产业更是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我国的旅行社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就其行业状况来说已不容乐观,在其经营体系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就旅行社业存在的社会弊端进行分析,以及对存在的弊端问题,提出治理解决的对策,使其得到有效的改善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旅行社;弊端;治理;对策

这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行社更被称其为“龙头”产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正如许多学者和行业人士所注意到的,与我国旅行社市场结构变迁过程相伴而生的是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渐入困境,就从旅行社的行业状况来说,其现状已不容乐观,在其经营体系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在此进行探讨,并且得出有效的治理方法使其进行改善,使我国的旅行社行业更为有效地迎接挑战。

一、旅行社业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

回顾旅游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国内旅游才有了比较快的发展,就此算来,不过十多年时间。我国的旅行社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小,经营方式和产品设计上都存在趋同化,即模仿、跟风现象严重。翻开报纸,旅游广告里同样的市场、重复的客户,面对如此狭小的市场,旅行社缺乏有效、科学的经营管理,通常是一家旅行社将线路开发出来,大家就纷纷模仿,最主要的是都在打直观的价格战,进行恶性的削价竞争。旅行社之间相互杀价,使“价格大战”、“宰游客”、“零团费”、“负团费”相继出现。低价吸引到游客后,游览景点压缩、购物时间增加,旅行社再靠购物佣金来弥补团费不足的差额。正因为处在低层次的竞争,所以价格下降,质量得不到保障,一位旅行社老总也抱怨说,现在市场出

现的超低价格简直让人看不懂,没办法测算成本,真正有游览价值的景点游客去不了,比如到苏州只能“远眺虎丘”,到杭州更是“车览西湖”,到了南京连中山陵都不去……这样造成了游客的投诉大增,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而且还降低了行业的利润率。2002年度北京旅行社营业收入总额虽然比2001年度增长了37.6%,但利润总额却减少了3%,其中经营“国内游”的旅行社利润额已是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很多旅行社目前还处于“大众旅游”的低级阶段,相互之间抢食,经营上显露出“小、散、弱、乱”的局面;二是有些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一味削价竞争或挂靠承包,扰乱了市场秩序,自身也跌入了恶性循环之中难以自拔;三是市场上的“害群之马”造成旅行社的利润流失。例如一些外地旅行社,以极低的价格冲击正常的市场秩序,迫使其他旅行社也随之降价。

二、旅行社经营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战略性的措施

现在旅行社都在搞低价竞争,其旅游信息广告更是充斥着新闻媒体。应该说那么多家旅行社,对于旅游者而言,可供选择的余地的确增加了,但面临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状,反而让旅游者缺少了主张。在这个领域内,旅游者没有心目中的知名企业,不像选择其他商品一样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旅行社在进行广告宣传时侧重旅行社品牌形象定位应该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旅行社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就能事半功倍地增加旅游者的信任度,获得旅游者的认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眼下有一些旅行社在进行广告宣传时称自己是“×××优秀旅行社”、“×××先进旅行社”、“×××最佳旅行社”、“消费者信得过旅行社”等等,可这种传统的表明企业市场形象的方式不足以使消费者信服。而恶性的低价竞争无形中又引导消费者以价格为购买基准,急速削弱品牌忠诚度,品牌的价值在这种不良促销下荡然无存。我们知道其他一些行业的知名企业能在复杂、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其中企业品牌形象广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旅游广告信息化的今天,各旅行社所打出的旅游线路、价格甚至服务之间的差异性不再像以前那么明显了,大多数旅游产品大多缺乏

新意,没有特色,种类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即所谓的品牌产品。然而在今天看来旅行社的差异就是效益,其企业形象的塑造、品牌意识将成为其经营制胜的重要因素。由于旅游是以服务为主要产品的特殊性行业,其产品具有无形性,加之大多数旅行社的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造成了不太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单纯依靠固定模式的广告进行宣传的状况。从市场和旅行社本身来看,进行品牌塑造,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将是拉近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最便捷的途径,也是加深彼此之间信任依赖的有利途径。

三、旅行社网络化营销的管理体制薄弱,科技含量不高

近年来,我国旅游企业纷纷触网,上网的中小旅行社数量也大幅度增加,各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增长趋势,网络营销已获得了初步应用。但其在互联网建设应用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利用网络营销的整体水平比较低,科技含量不高。许多旅游企业在经营运用过程中,手工劳动较多,缺乏对高科技、新技能的运用。以旅行社日常业务为例,大都停留在对电话、传真的使用上,基本没有旅行社运用互联网辅助日常业务工作,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样的营运模式显然是不能跟上时代发展需要的。特别是旅行社业,对其网上促销、网上预定、尤其是网上结算,还存在着观望态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络新兴不久,各方面都还在建设,所以很少能够形成规模经营,导致宣传力度小,形象不突出。另一方面,各旅行社建立的网站多数内容简单、图像单一,信息也不能及时的更新和扩充,对消费者回访缺乏吸引力。同时,现在各方面对国际互联网所利用的程度多满足于信息公布、搜取层次,对网上更多功能的研究、开发较少,对实现供需双方网上信息即时交换,网上交易实现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而在营销策略上,更有许多旅游企业,只是把旅行社名、旅游产品名、地址、电话置于网上,顶多只是简单地将线路介绍、价格行情、景点介绍搬上网页,而对开展网络调研、网络分销、网络产品开发和网络服务者寥寥无几。再者,管理体制不顺也是中小旅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现实。由于许多旅游企业对网络营销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对于网络营销由哪个部门来管很困惑,是技术部门、营销部门还是信息中心?

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仍是旧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网站的信息很难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系统建设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造成企业的信息化就变成了“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所以说,中小旅游企业网络管理基础薄弱,影响了其网络营销的顺利进行,使其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难以实现真正的网络营销。

所以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而在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兴旺时期,各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它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极力吸引游客,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但在其竞争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上文所提的旅游企业恶性销价竞争,无品牌意识,网络营销的管理体制薄弱等,这都需要利用法律的强度以及旅游市场营销学来进行全面的整顿及其整合,首先就要整顿旅游市场,抵制恶性削价竞争;其次旅行社要经营品牌化;再次,因为21世纪是信息网络的年代,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旅游企业的网络营销,要使一根链条将各个环节有效地链接起来,从而形成整体优势,那具体治理方法如下:

第一、要整顿旅游市场,抵制恶性销价竞争

旅游业的恢复与振兴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针对一些恶性削价竞争乃至出现零团费和负团费现象,破坏市场秩序,严重损害旅游者利益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各地政府更要严厉打击,强化对旅游企业的监管。从1995年开始实行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行社提高质量,规范旅游市场,组建的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形成国家、省、城市三级网络,全面受理旅游者投诉,处理有关事宜,并动用保证金进行赔偿。随后的一年里为加强法制建设,1996年10月,修订后的《旅行社管理条例》正式出台,更能有效的约束旅游企业。不过要彻底扭转旅行社恶性削价竞争的局面,必须得到根本性的调整,逐步达到一种竞争有序的格局。在这一过程中,竞争是手段,共赢是目的。共赢首先是旅游者和经营者双方的共赢,旅游者付出时间、金钱和精力,

得到了良好的感受,得到了满意的服务;经营者通过积极的组织和高质量的产品以及完善的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共赢。当然这是一种最理想化的状态,从目前总体来看的确是低质低价,不过经过不断发展也会从低质低价走向优质优价。当然不同的旅游者选择不同的产品,要求不同的质量,付不同的价钱。统统实现高价优质也不可能,有些人就要求低质低价,质量差点没关系,价格符合自己的经济条件,也满足了出去旅游的心理。这就是要求旅游企业做到质价相符,它也推动了市场的分工,使旅行社在市场里的分工越来越细。所以说质价相符从根本上来说是市场进一步分工的问题,在分工的基础上达到的竞争秩序,会是一个比较好的秩序,因为它是有序的。那如果大家经营的路线产品过于雷同,又互相模仿,那价格之争又会此起彼伏,那旅行社不妨把自己经营的产品品种细分化,可以从几方面着手:一是专业化的产品增加,比如上海某旅行社专门经营西藏游,于是打出“专家带你游西藏”的口号,报名者络绎不绝,大路货逐步减少;二是小批量产品增加,形成小批量多品种;三是个性化的产品增加,就是让旅游者在很大程度上能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个体化要求,我们实际面临的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大众化的产品基础上逐步增加个性化产品;四是一对一的服务增加,很多委托代办的东西就是一对一的服务增加,比如机票,房间的预定等。当然品种细分化也可以是旅行社经营业务上的,所以说在不久的将来,各种各样专业性的旅行社会越来越多。一个旅行社就经营一个特种产品,这个特种产品固定经营下来,所对应的市场看起来虽然不大,但是因为只针对一个专门的市场,仍有一定的优势,如果该旅行社经营的特种产品创造出品牌效应,那就更具有竞争力了,那作为旅行社应该如何做出品牌效应呢?

第二、旅行社要经营品牌化

为什么要经营品牌化呢,旅游服务是以体验属性为主,因为旅游者在购买和消费之前都无法了解或评估这项服务的好坏、可靠与否等大部分属性。所以在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在选择时更重视旅行社能否保证提供舒适、安全的服务,重视服务质量,他们已不

仅仅比较价格,更比较旅行社的实力、信誉等,良好的品牌形象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所以说旅行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极其重要的。

1、根据选定的目标市场确定自己的品牌形象。旅行社在进行市场细分,选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后就要进行定位——既要进行产品定位,也要进行形象定位。例如,一家专营特种旅游的旅行社,就应针对他的目标顾客喜爱刺激、敢于冒险的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新精神而又考虑细致周到的形象。只有让品牌形象在目标顾客心中产生共鸣,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同。

2、通过分众传播渠道增强顾客的品牌认知。品牌认知是潜在的买主认出或想起某品牌是某一产品类别中的一种能力,在服务性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旅游者在选择旅行社服务时不可能像购买其他商品那样,在货架上摆满各种牌号的商品供选择,而是在记忆中搜寻有印象的品牌名称。因此,增强旅游者的品牌认知可以使旅游者在准备购买时更快、更易想起或认出本旅行社的品牌。在大众传播日益乏力的今天,旅行社必须找到精确的分众传播手段,才可能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有效的品牌认知。分众传播的核心理念就是面向一个特定的、有清晰特征的人群,而这个人群就是你的产品和品牌的主力或重度消费群。通过分众传播渠道,能让广告最精准和有效地击中目标受众,避免了在传播中分散用力,使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能够集中使用于一个或几个目标消费群,有的放矢地开展针对性传播。同时,旅行社要对自己的目标消费者了如指掌,并针对不断细分的市场,将产品信息精确地传达到目标消费者,从而和消费者建立良性互动的牢固关系。

3、提供优质的服务维护品牌形象,建立顾客对品牌的信任。旅行社在品牌形象树立后,除了不断的广告强化外,最重要的还是不断进行特色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提供与品牌形象相称的优质服务。所以说产品是品牌的基础,旅行社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真正吸引顾客的目光。尤其对中小旅行社来说,如果单纯进行价格比拼,在消费者心目中往往会形成三流旅行社的形象。而进行产品创新一方面可以争取获得较高的利润,另一方面有利于在

消费者心目中树立正面的形象。再加上在旅途中向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顾客有满意的旅游经历,建立起顾客对品牌的信任。那么当顾客下一次准备出游时就会继续选择该家旅行社,这样,顾客和旅行社的信任关系就保持下来,有利于旅行社长远的利益和发展。所以说对于旅行社来说,只有建立强势的品牌,才能带来真正的市场竞争优势。

第三、我们要大力发展旅游企业的网络营销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网络的年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必然改变旅游企业的营销理念和方式。网络营销作为信息化社会的必然产物,将会成为最主要的营销方式。随着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我们可以看到,利用互联网,旅行社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无须巨大的广告费用,无须众多的销售人员,而且进行信息传播的效率高,同时也间接节约了顾客成本,再说网络商城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张,里面可以陈列无限多的商品,消费者在网上可以很低的成本搜寻产品信息,网上销售,顾客只是下订单,采购,无须远足、交款、排队,在网上,一切都是那么简单迅速。再由旅行社上门为其服务,简化了其购买环节,节约了顾客的时间和精力,将购买过程中的麻烦减少到最小,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众所周知,现代市场营销的焦点是顾客,为顾客节约成本就是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对大型旅游企业而言,如其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比较固定和庞大的采购、销售网络,就可以更加便捷和降低成本。如果是对于实力不强,又急需扩大业务渠道的中小旅游企业来说,那其在网络的运用上更能极大地弥补其在传统市场上网络少、知名度低的弱势,因此,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发展机遇,使中小旅行社能够很快地建立一个网上的竞争平台。这样使得企业无论大小,都可以通过其网站使全国乃至全世界各个角落的顾客了解其产品,只要产品具有竞争力,就可以找到其顾客。因而在营销手段上,中小旅行社可以与大旅行社进行平等的同步竞争。其网上的客户关心的也并非企业的大小,而是该企业给他们提供的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如果企业有绝对优势,那无论其大小,客户都会选择其产品或服务的。这就要使旅游企业运用好网络营销,因为网络

营销能扬长避短,为顾客提供长期的个性化的服务,增强其竞争力。其次,网络营销能充分发挥中小旅行社在价格、产量和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再次,网络营销是旅游企业树立企业形象,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的良好手段,是中小旅行社最好的交互市场调研与顾客服务平台。面对世界上迅猛发展的网络经济,国家旅游局和各地旅游局已经充分认识到旅游的网络营销对旅游业的重要性,在利用网络方面走出了可喜的一步。当然要真正实现网络化营销,一定要使其体现旅游网络的规模化,例如上海春秋国旅旗下已超过了八十多个网点,在国内已经算不错了,但从国际竞争角度来看,仍是小儿科,没有国际竞争力,所以说现在各地建设的旅游网还有诸多不完善,但是从全行业发展高度看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发展旅游网络营销的基础雏形。随着行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发展必然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龙头老大旅行社业,更是在以营销主导时代的中国,必须要用科学、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来武装自己。从而促进中国旅行社业迅速朝健康有序的轨道高速发展。中国加入WTO使中国的旅游市场融入世界旅游市场竞争当中,这就要求我们更要积极研究旅游市场营销,把现代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理念引进中国旅游事业,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已经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致胜市场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将这个先进的理念与中国旅行社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重视品牌化,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同时还要加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结合,促使中国的旅游市场渴望尽快走向成熟,为我国实现2020年旅游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屈云波:《市场定位策略:找准顾客心》,企业管理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2】魏小安:《旅游热点问题实说》,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3】李天元:《市场定位还是形象定位———旅游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定位问题》,《旅游学刊》2001年第2期(双月刊)

【4】吕一林:《现代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3版

【5】魏小安刘达平张树民?:《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6】钟海生郭英之:《中国旅游市场需求与开发》,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7】杜江:《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2版

【8】聂献忠:《现代城市旅游业经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一、社会治理相关概述 (一)社会治理的概念 20 世纪后半期,随着公共管理理论的风行,“治理”(governance )一词开始得到学界和政界的青睐。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给出了最早的界定:“治理是指个人和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其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具有四个特征:其一,治理不是一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其二,治理的建立不以支配为基础,而以调和为基础。其三,治理不仅涉及公共部门,还涉及私人部门。其四,治理并不意味着一种正式制度,而是有赖于持续的相互作用。概括来说,即是“过程”、 “调和”、“多元”以及“互动”。 从对“治理”的概念理解社会治理,我国学者对其做了如下定义:社会治理是以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过程。 (二)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传统的“社会管理”上升到“社会治理”,虽然只有一词之差,却反映了党在治理理念上的 高度升华,适应了我国新时期的要求,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一般而言,社会管理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权威来控制社会,政府习

惯于站在超然的立场,包揽一切社会事务。相对于社会管理,社会治理 更加突出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鼓励民众的自主表达、协商对话,强调社会的自我调节功能,并不断发挥经济、法律、市场、道德、文化等多种手段的作用。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提出,我国经历了一个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推进社会治理的变革,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积极适应新 形势下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的深刻变动,努力推动社会治理的新飞跃。 二、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为了迎合提出的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提议,我国政府根据客观实际,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改善社会治理,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体制交替,利益冲突,中外文化等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提高社会治理仍然 任重而道远。 (一)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贫富差距扩大、群体性事件激增、官民关系紧张、劳资纠纷增多等社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 加,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如果不能及时 采取措施处理和控制这些矛盾和问题,必然将给社会治理创新和国家安定造成威胁。 (二)利益主体多元化

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911896649.html, 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安小林 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27期 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题中之意,农村社会则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新情况,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及社会应当积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理;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关键在基层,而农村则是社会建设的基础,更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点。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的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不断完善加强,新时代的农村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农民得到的实惠也不断增多,但与此同时,征地拆迁矛盾突出、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种种、农村教育资源缺位、医疗保障以及养老保险等公共服务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需要等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层出不穷。故综合准确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采取多种有效举措来应对与解决,对于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群众安居乐业以及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占据主导地位限制了社会治理发展 从目前的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发现,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导作用,很多工作基本上还是习惯于通过行政力量加以推动,对于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农村社区的物业管理以及农村慈善救助等事务一般均由政府控制,由政府设置组织或者购买服务项目推动工作落实,如此一来既加大了政府压力又限制了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制约了社会自治的发展。 (二)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和能力还不够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农村,特别是很多年轻有文化的人才流失更大,留守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儿童以及其他弱势群体,此类人群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维护村集体利益的意愿相对淡漠,常常抱有“各自打扫门前雪”“事不关己”的心态,即便是留守家乡的精英人才,主要精力基本上放在自己如何发家致富上,对乡村事务关注度不高,久而久之导致农民群众在农村事务中“失语”,社会治理主体相对弱化。 (三)农村各類社会矛盾日显突出

当前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当前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陈彦发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城区治安巡逻主要集中在几条干道,案件易发的小街小巷难以见到巡逻警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点数量明显不足,部分出入主城区的路口无治安卡点和视频监控。广大农村地区治安防控体系薄弱,人防、物防、技防严重缺乏,“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及儿童自我防范能力较弱,财产和人身安全易受侵害。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分散、监管不到位,食品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矿山、工地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交通事故频发,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赌博、盗窃、宾馆、洗浴等重点场所治理成为我旗社会治安管理的突出问题。 基层服务管理难以适应群众需求。社区工作机制尚未理顺,社区居委会趋于行政化,承担大量的行政部门工作,影响了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发挥。部分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不规范,居委会成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导致居民对社区工作缺乏必要的关心和支持。一些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绿化等损毁严重,小区配套设施不全,环境卫生差。部分小区因没有封闭,治安环境较差,入室

盗窃案件频发。 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还不够健全。突出表现在:一是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击鼓传花,群众跑了一圈,就是无人负责解决问题;二是少数部门责任意识不强,解决信访问题停留在形式上,甚至存在抵触情绪,未从根本上做到“案结事了”;三是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比较集中的信访问题,仍然采取个案处理的方式,没有从体制机制上根本解决问题,造成同一性质问题不同群众反复上访。同时,部分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不强、能力欠缺,遇到问题不愿选择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维权方式,更多选择“零成本、快解决”的信访渠道,致使大量问题集中到信访部门。 社会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需求日益提高,给社会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如城市规模、人口迅速扩张,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现有的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已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互联网虚拟社区、博客、即时通讯等迅猛发展,在“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分析应对能力,成为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当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如何加强规范、管理、服务,发挥其在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当前社会矛盾凸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康巴什区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是社区建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因此加快社区治理步伐,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已成为促进康巴什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康巴什区委改革办把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作为今年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深入哈巴格希街道、滨河街道、青春山街道、康新街道进行实地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康巴什区城市社区治理基本情况及成效 康巴什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12个社区,自2015年实施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提出了“一委一站一居一中心”的创新性社区治理模式,社区体制机制基本确立。政府增加了经费投入,社区服务设施逐渐完善。发展壮大了两支队伍,一支是社区居委会,一支是社会工作者,有效协助政府工作,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专业性,社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强化。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社区服务站解决了党、政、社事务中的交叉性问题,“三社联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社区治理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城市社区功能的发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以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社区自治能力不足,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厘清。社区从法律上定性为居民自治组织,而在实际工作中,出于社会管理需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政府却不断将行政事务转移给社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社区准入制度执行不严,相关职能部门经常性的摊派任务,所以改革后社区行政性的工作任务仍很繁重。社会事务大量沉淀到社区,导致社区台账资料多、调查报表多、会议活动多、证明盖章多、检查考核多,履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责以及服务群众的精力和时间大打折扣,难以系统、持久地给居民提供支持和帮助。另外随着城市管理工作重心逐步下移,社区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任务,但缺乏相应的管理职权和完成工作、履行义务所必要的配套措施或保障,权责不对称。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各部门因报表不同社区需重复上报数据、各部门在向社区推进工作时往往以文件通知等形式提出在社区加挂“xx牌”加重了社区的负担等问题。 (二)居民需求日益多元化,管理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不同的居民需求相差甚远,给开展社区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社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动适应社会管理发展变化,建立健全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当前社区服务市场化程度不够,许多服务领域缺少服务标准、服务规程,多数服务产业化程度极低,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缺失,社区服务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浅谈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仲伟金① 摘 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本文旨在研究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构建社会管理新模式,探索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管理路子。 关键词:社会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下,社会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加强,基层社区建设有序推进,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社会安全体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但是,由于我们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社会需求更加多样化,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社会矛盾的敏感性、关联性、对抗性和破坏性明显增强,因此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有的还非常突出。 一、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管理理念陈旧。先进的社会管理理念是社会管理的前导,是确保社会管理有效性和持续性的思想基础。但是,目前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理念仍然十分陈旧。主要表现为:(1)重视经济建设,轻视社会管理。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片面认为:“经济上去了,其他一切工作也就上去了”,“政绩只看GDP,经济一俊遮百丑”,因此,工作上“一手硬,一手软”,只追求招商引资、上大项目、花大力抓经济增长,不注重社会发展、民生建设和抓社会管理,对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缺少投入的热情和动力。(2)重视强势群体权利,轻视弱势群体权利。有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有意无意把服务和执法的天平倾向强势群体一边,而对于弱势群体则缺少应有的联系、了解和关心。(3)管控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一些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仍然习惯于运用行政强制和经济处罚手段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不善于运用平等协商的手段实施管理,更不善于将执法和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二)社会管理主体单一。(1)政府仍然是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这就要求政府不能包揽所有社会管理事务,社会管理需要多元化的治理主体。但是,目前各级政府仍然是社会事务的唯一管理者,政府包打天下,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以至于顾此失彼,不堪重负。(2)社会组织缺乏培育。改革开放以来,民间组织发展迅速, ① 仲伟金,山东省济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法制办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行政法。邮编:272019。

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

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 一、我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社会治理模式变革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全球性趋势。与此相适应,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巨大变迁的客观实际,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调整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在改善社会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仍处于快速转型时期的我国,面临着国际国内社会环境空前急剧变革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改善社会治理依然任重而道远。具体而言,现阶段我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在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分化和重组的同时,政府社会管理方式没有实现相应的转变。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化加速,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异质性和多样性对同质性和单一性的取代。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取代了“一大二公三纯”的旧式格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带来了职业群体结构的变化;改革前社会阶层结构高度均质化的状况已大为改变,并越来越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社会分化几乎在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上表现出来,导致原先简单的社会结构复杂化了,使同质的社会不断异质化了,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失调现象、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了。在快速激变的今天,过去传统的社会整合力量趋向弱化,而新的社会整合机制又不健全,特别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习惯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官本位依然大行其道,政府社会管理方式明显滞后于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从而导致社会整体整合力量特别是国家行政整合能力明显不足。 第二,社会治理结构尚未得到调整和优化,共建共治和谐社会的合力不强。社会治理结构实质上是确立治理主体、客体、行为准则、治理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安排。良好的社会治理机构,需要各治理主体既保持相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又能够通力合作,形成一种和谐有序、自律自治的制度化治理机制。但从现状来看,这种良好的社会治理结构在我国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第三部门还未真正成为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社会团体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发育仍显迟缓,社会资本的开发利用不足,社会的自主性及自我组织能力不够强,各级官员新的治理观念还未树立、建设和谐社会的领导能力与行政能力不强等等。 第三,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建设,公共服务短缺低效。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由于在发展观和发展理念上的偏差,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以致各级政府在

社会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xx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座现代化、崭新的新城拔地而起。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鼓楼街道办事处成立四年来,围绕加强城市管理,突出服务主题,不断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确立了“一个保障,三个体系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即: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使街道各项工作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推进和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发挥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全面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辖区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鼓楼街道把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作为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一是社区社会组织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XX年3月,辖区社会组织总量已近300个,其中社会团体26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4个。二是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如社区居民文体组织,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挖掘、培养特长人员923

名,全街道县级文体品牌队伍发展到38支。三是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整体影响力日益增强。社会组织在促进辖区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参与公共管理、开展公益活动等方面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汶川特大地震、XX奥运会中,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应有作用,实现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的要求,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XX年,鼓楼街道围绕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以社区商管协会建设为试点,开始了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1、辖区基本情况和问题:鼓楼街道地处县城中心区,辖区面积13.06平方公里。下辖24个社区居委会,设有基层党总支11个,党支部52个,党员2365名。辖区实住居民43164户,125297口人,有驻区行政事业单位169个,中小学校11所,二、三产业活动单位4598个,从业人员25333人。XX年11月,街道实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城市部件、社会治安纳入网格得到了有效管理,而对辖区新经济组织的管理还是多头管理,各管各的,谁都管谁都管不好。存在商户

基层领导干部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基层领导干部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是学习不够深入 少数基层干部心浮气躁,精神不振,思想消极,不认真学习理论,不深入思考问题,不善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习惯于凭经验想问题,办事情。 在我们村里以前有位领导,其所在基层单位需要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某操作员比较熟悉这个过程,但是这位领导是对计算机技术不是很熟悉,操作员给领导建议用他的方法完成工作效率高,但是领导有自己的想法,硬是按照他自己的意思去办,当然操作员要服从领导的安排了,可是效率下去了,若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肯定会遭到领导的训斥,甚至对其有意见,那么我们对于这样的领导只能抱着无奈的态度。试想影响工作不说,一直这样下去,会加深领导与下属之间的隔阂。长时间下去,下属们对这样的领导也就有了看法,不利于一些工作的展开和进行。 二是自身建设不够重视 少数基层干部不重视防微杜渐,把吃吃喝喝视为平常小事;致使招待费居高不下,个别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 一些工作人员向来办理结婚证的新婚夫妻索烟,否则就不给办证。这件事情就发生在我堂哥身上。我堂哥带着嫂子去民政局办理婚姻登记手续,等了大约20分钟工作窗口才有一位女性工作人员姗姗来迟。堂哥客气地给办事人员递上一袋喜糖,出示证件、填写表格等程序都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到了领证环节,一位男性工作人员向堂哥索要香烟。“不给烟咋给你们办证?”堂哥抱歉地说:“我从来不抽烟,就给买了点糖。”这位工作人员不予理睬,向窗外挥了挥手,示意他去买烟。堂哥看到不买烟就拿不到结婚证,只好匆匆跑出去买烟。递上一盒香烟后,这才如愿领到了结婚证。我们对工作人员索要香烟的行为很不满。虽然一盒烟几十块钱,但这种吃拿索要的作风令人气愤。 三是群众观念不够牢固 少数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比较少,电话遥控指挥多,深入实际少,个别干部在感情上和人民群众仍存在距离,不愿意也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有个别农村干部尤其是新上任的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中瞻前顾后,不敢惹人,一遇到矛盾或问题就上交党委、管委,一安排工作就提困难。 全面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建议加强政治理论教育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场干部的思想。 二是经常性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整顿思想、工作、生活作风。要针对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不同问题,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专题的党性党风学习教育活动,突出针对性、实效性,使广大干部进一步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就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现状反映的问题看,突出的表现出机制体制落后、科学性不高的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管理体制机制老化,机构运作迟钝和麻木,职能转变和职责内容更新迟缓,社会管理方法手段陈旧,负有执行法律和政令责任的机关单位治理能力退化。 不仅对于社会矛盾和冲突不能有效疏导,甚至连正常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协调职能都难以发挥。一些部门对社会违法现象不闻不问或出于地方或部门利益的动机,对违法现象保驾护航或助纣为孽,成为利益集团的工具,甚至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从近年来披露的黑煤窑非法经营、黑砖窑奴工事件等,均不同程度地反映一些地方的社会管理危机及其严重程度。 山西洪洞县公安局成功解救31名黑窑厂工人。获救工人大多遍体鳞伤,其中8人神智不清。资料图 山西黑砖窑里上演了现代包身工的真实一幕:上千名不满14岁的孩子被人用数百元的价格卖给黑砖窑。这些孩子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稍有怠工就会被监工拿起砖头砸得头破血流。此案已惊动中央领导,王兆国亲笔对此做出批示。洪洞县要向31名受害的农民工正式道歉,山西方面表示涉案工头衡庭汉已被警方定为“公安部B级逃犯”。 山西黑砖窑不仅存在严重非法用工问题,而且存在黑恶势力拐骗、限制人身自由、强制劳动、雇佣童工、故意伤害甚至致人死命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管理体系作为国家公权力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急剧弱化。公共管理的权威被削弱后,社会管理领域出现权威空白,给一些社会势力乘势获利提供了机会,形成非正式的管理力量。 这些势力违法乱纪,甚至以种种手段攫取一些社会群体维权的主导权,向法律公开挑战。而政府机构公信力弱化,更是对社会管理有效性的瓦解。公信力不足意味着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不仅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号召力,更导致政府机构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管理绩效的降低和解决社会问题困难的增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