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用缝纫机原理和保养

家用缝纫机原理和保养

家用缝纫机原理和保养
家用缝纫机原理和保养

家用缝纫机原理和保养

第一节缝纫机的工作原理

初次接触缝纫机的人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缝纫机是怎样把线缝在衣料上的?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掌握手工缝纫的线迹和缝纫机缝纫的线迹不同的地方(见图1)

图1 手工缝纫线迹和缝纫机线迹的不同

(a)手工缝纫缝迹;(b)缝纫机线迹

手工缝纫由于针眼在针尾端,针穿上线后,在缝料的正、反两个方向朝前移动,见图1a;而缝缝机的线迹则由两根线(面线和底线)象搓绳一样绞合而成,由于它象锁环,见图1b,因此,称它为双线连锁线迹。

怎样才能形成双线连锁线迹呢?先从图2 中看它的绞合情况。要使两根线绞合,必须把面线绕在布上面的线团①上,底线绕在缝料下面的轮②上,当面线从布的上面线团拉出,通过缝纫机针引入缝料的下面并形成一个线环,绕过轮②,然后再向上收紧,在两层缝料间和底线组成一个绞合点。周而复始上述动作,即形成一组双线连锁线迹。

从两根线的绞合达到缝纫目的道理虽然简单,可是用机械方法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就不那么容易,它要求缝纫机的各机构动作配合必须十分准确和协调。否则,轻则影响缝纫效果,重则无法工作。

图2 上下两根线的绞合

(a)(b)(c)(d)

(e)

图3 线迹的形成过程

(a)摆梭尖在左端极限位置;(b)摆梭与机针中心线重合;(c)线环绕过梭心中线;

(d)挑线杆向上运动;(e)线环从摆梭尾部脱出

缝纫机是怎样形成双线连锁线迹的?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使缝纫机上轮旋转一周,各机构完成一个周期的动作,从而形成一个线迹。下面通过摆梭钩线形成一个线迹的过程来分析各机构的动作要求(见图3)。

(1)线环的形成机针从最高位置向下运动,在缝针没有接触缝料之前,挑线杆向上运动完成收紧上一个线迹的工作,并从线团里拉出形成下一个线环所需的面线。与此同时,送布牙也完成向前推送缝料的动作,开始向针板下方运动。此时摆梭已经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面对摆梭而言),当机针刺布、穿过缝料并达到最低位置时,摆梭逆时旋转也到极限位置,见图3a。在这期间挑线杆是向下运动的,以松驰面线,供机针向下引线用。接着机针开始回升,由于机针短槽一侧的缝料对面线的阻力作用,此段面线滞留在缝料之下(不象机针长槽一侧面线随机针上升),加上梭床盖对机针长槽一侧面线的阻拦作用,结果就在机针短槽一侧(即靠摆梭尖运转轨迹的一侧)形成了一个梨形的线环。在线环形成最佳状态时,挑线杆暂停向下运动,以免影响线环的形状。这时送布牙在针板之下向原来位置退回,所以对线环和缝料均无影响。

(2)钩线和扩大线环

在机针开始从最低位置向上回升时,摆梭也从逆时针方向的极限位置开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面对摆梭,摆梭尖在机针左侧)。当机针从最低位置回升毫米时,线环的形

状完全满足摆梭尖钩线的要求,就在这一瞬间,摆梭尖应正好到达机针短槽线环处与机针重合,见图3b。随着摆梭继续顺时针方向转动,摆梭尖钩住了面线的线环。摆梭继续顺时针旋转,梭床盖的分线斜面将线环分到摆梭的两侧,见图3c,使线环扩大并绕过装

在摆梭内的梭心套。在此期间,挑线杆迅速下降,以供给摆梭扩大线环所需的线段。机针继续向上运动退出缝料。此时,送布牙在针板下面也回到起始位置并向上运动。

(3)收线和送料

当摆梭把线环刚绕过梭心套中线时,挑线杆就开始向上运动,见图3d。由于夹线器

对面线通过时产生的阻力,在挑线杆向上运动,给面线线环造成一个拉力,使之紧贴在梭心套外壁上。随着摆梭到达顺时针方向的极限位置和挑线杆的向上运动,在面线的拉力的作用下,线环脱离摆梭叉口处的斜面,向上收缩。由于底线就绕在梭心中,当线环绕过梭心套的时候,面线也就套住了底线。就在线环收宿到接触底线时,摆梭又开始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由于挑线杆迅速向上运动,把缩小了的线环从摆梭尾部与摆梭托的空隙中(毫米)拉出来,见图3e。此时,送布牙已露出针板、机针也上升到最高位置。摆梭逆时针转动时,利用其外侧的翼形斜面给底线一定的张力,此张力与梭皮对底线的压力相配合,与面线对它的拉力相对应,以收紧底线和从梭心中拉出供下一个线迹使用的底线线段。随着挑线杆的继续上升,加上送布牙向前送布时对缝线的作用力,使套住底线的面线环收紧在两层缝料的中间,形成了一个双线连锁线迹。随着机针的向下运动,又开始下一个线迹的循环过程。

由于家用缝纫机的最高缝速一般为每分钟1000针,在这极为短促的时间里要完成这些复杂的动作,因此不但要求机器的各部分动作十分正确和协调,而且对机器的精度和零件光洁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双线连锁线迹的形成过程尤如搓绳一样,因此,从原理上讲,线迹歪斜是必然的。但是,通过对过线处表面粗糙度的减小和底面线压力的调节均匀,可减少歪斜程度。在倒缝时,因其送料方向相反,底面线绞合时的复杂程度增加,所以歪斜程序比顺缝时要大得多。

缝纫机的线迹有很多种,除上面阶绍的摆梭钩线形成的双线连锁线迹外,还有链式线迹、包缝线迹等多种。显然,各种线迹形成所需的机构是不同的。就是双线连锁线迹的形成,除摆梭钩线还有旋梭钩线等机械形式,这里就不再作一一介绍。

第二节主要机构

从线迹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形成一个线迹,主要由机针、摆梭、挑线杆、送布牙等四个主要零件作有规则的运动来实现的。因此,可以把缝纫机机头划分为引线机构、钩线机构、挑线机构、送料机构等四大机构和另外一个独立的绕底线机构。

图4 四大机构关系图

图5 缝纫机零件的安装位置

图6缝纫机工作循环图

图7送布牙的运动轨迹

(a)抬牙;(b)送布;(c)降牙;(d)倒回;(e)抬牙;(f)全部动作的运动轨迹

1—缝料;2—针板

表1

从上表不难看出,各个机构都是随着上轮的转动而运转。家用缝纫机的工作转速最高为1000转/分,也就是说,家用缝纫机在一分钟内,四大机构的工作循环要重复一千次。

在四大机构中,引线机构和钩线机构是一对“重要主角”,如要检查和维修家用缝纫机,应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 ?机针与摆梭的配合关系

上轮转角为0°时,机针处于上极限位置,摆梭一定要处于顺时针转动的下极限位置。相反,上轮转为180°时,相针处于下极限位置,摆梭处于逆时针转动的上极限位置。以便从180°至210°,机针回升形成线环时,摆梭又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钩住线环。

两者关系:如果摆梭与机针的相对极限位置不协调(发生错位),如机针抛出线环后,摆梭提前或推后钩入线环,就会引起“跳针”和“断线”等故障。机针过早下降和摆梭钩线过迟,同样会引起“断针”故障。

2 ?挑线杆与摆梭、机针的配合关系

挑线杆配合机针和摆梭的运动,具有严格的时间性。

(1)如果机针已经穿刺缝料,需要供应面线时,挑线杆应该马上供应面线,若未及时下降或过早快速下降,就会产生断线和跳线的故障。

(2)如果机针从下极限位置向上回升复位到180° --210。时,挑线杆应静止不动,以免影响线环的形成。

(3)当摆梭钩住线环后,挑线杆应马上下降,供应扩大的线量。不然,会产生绷线和断线故障。

(4)当机针在90° --110 °区间进入刺布阶段时,挑线杆还未下降,仍然上升,未及时给机针供应面线,此时,面线也会被拉断或者将机针拉弯甚至折断。

(5)在摆梭接近下极限位置(180°)时,挑线杆应及时收紧面线,并让面线越过摆梭和摆梭托,将线环迅速上升,以免产生轧线故障。挑线时间过早,也会引起轧线。

3 ?送布牙与机针、挑线杆的配合关系

当挑线杆收回线环后,机针上升到360。时,送布牙应随着机针下降而向上送料,形成一个线迹。这时,送布牙的送料运动才结束。

如果送布牙动作过快,挑线杆尚未收回线环,送布牙继续向前推进,在压脚压力的作用下,就会把未收紧的线环压住在压脚下面(缝料与针板之间)而引起浮线。如果送布牙动作过慢,虽然对挑线杆收紧线环有利,却会引起断针的故障。

家用缝纫机主要机构拆装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缝纫机四大机构的拆装及基本原理

2 .了解各零件结构用途及缝纫机的调整润滑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缝纫机一台

2 .大小螺丝刀各一把,大小扳手各一把,锤子一把

3 .铅笔,橡皮,三角板(自备)

三、实验内容

1 .缝纫机机头的传动结构及工作原理

①缝纫机机头结构简图如下:

(1)上轮(2)上轴(3)挑线凸轮(4)挑线杆(5)小连杆(6)针杆(7)送布凸轮(8)牙叉(9)牙叉滑块(10)针距座(11)送布曲柄(12)送布轴(13)牙架(14)送布牙(15)抬牙曲柄(16)抬牙轴(17)摆轴偏心凸轮(18)摆轴(19)大连杆(20)摆轴滑块(21)下轴曲柄(22)下轴(23)摆梭托,摆梭引线机构:(1)、(2)、(3)、(5)、(6)挑线机构:(1)、(2)、(3)、(4)钩线机构:(1)、(2)、(19)、(18)、(20)、(21)、(22)、(23)送布机构:(1)、(2)、(7)、(8)、(9)、(10)、(11)、(12)、(13)

(14)、(15)、(16)、(17)、(18)图上未画的压紧杆部分也属于送布机构还有自成一体的第五大机构:绕线机构。由于它是辅助机构,故未在图上画出。②缝纫机线迹形成过程缝纫机线迹是由位于缝料上方的面线和位于缝料下方绕在梭心上的底线绞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双绞线,其线迹和手工缝制的线迹不一样。梭心装在摆梭轴上,缝纫开始前,先把底线引到缝纫机台板上,然后将缝料放到台板上相应位置,调定压紧杆压力,放下压紧杆压住缝料,开始缝纫。

线迹形成过程如下:简单地说:a、送布牙向前送布到位。

b 、挑线杆拉出面线备用。

c 、针杆和机针下降刺布。

d 、机针将面线带到布下。

e 、机针上升并形成线环。

f 、摆梭逆时针转钩线环。

g 、线环被钩大绕过转轴。

h 、摆梭顺时针转动脱钩。

i 、挑线杆收紧面线线环。

j 、面线线环套住了底线。

k 、继续收线形成绞合点。

l 、周而复始形成了线迹。

更简单地说:送布—放线—引线—刺布—退针—成环—钩线—扩环—脱钩—紧环(收线)—绞合2.拆装缝纫机机头拆装大致顺序:拆下引线机构的针杆—拆下压紧杆部分—装上引线机构—装上压紧杆部分—拆下挑线机构的挑线杆—装上挑线机构—取下梭床—拆下下轴及下轴曲柄—拆下抬牙轴—拆下大连杆及摆轴—拆下送布轴及牙架—拆下针距螺钉—拆下牙叉及牙叉滑块—装上针距

螺钉—装上牙叉滑块及牙叉—装上牙架及送布轴—装上摆轴及大连杆—装上抬牙轴—装上下轴曲柄及下轴—装上梭床

拆装技术要求简述:

①压紧杆压脚抬起后与针板平面约6.5mm。

②上轴曲柄与送布凸轮螺钉处成28°--30 °角。(从面向上轮方向看)

③针杆最低时,针与摆梭尖距离约2--2.8mm。

④送布牙牙齿与针板槽应有一定间隙,保持相互不碰撞。

⑤大连杆盖侧面的铸造侧线的粗细应与大连杆的一致。

⑥针杆下端面与针板平面的距离,最低位置时约为10.6m m (针杆顶端与机壳孔平面大致平

齐)。

拆装注意事项:

①针杆与大连杆盖处的拆装要注意机壳上工艺孔的运用。

②牙叉的装拆较为特殊,装配时要先装针距螺钉,然后将上轴凸轮处的紧定螺钉旋松(注意螺钉不要取下),将上轴凸轮拨过去一小段,再将牙叉滑快压到针距座滑槽中,最后将上轴凸轮拨回牙叉的叉口中,在送布凸轮到位后,旋紧送布凸轮上的紧定螺钉并将牙叉下部与送布轴连接起来。

③下轴与下轴曲柄分离前要先将下轴曲柄处的紧定螺钉旋松,然后用冲头将下轴从下轴曲柄中冲出来。下轴与下轴曲柄装配时也要注意冲头的运用,以及最后下轴曲柄在下轴上装到位后要旋紧紧定螺钉。

④摆轴滑块放入摆轴叉口中时,要检验能否在其中自由滑动,如不能则用摆轴滑块另外两个面装入摆轴叉口。

四、实验要求

1.拆下的零件入柜,并摆放整齐有序,必要时可先局部装配。2.小零件要防止丢失或漏装。

3.边思考边拆装。

4.动作要轻柔不可损坏零件。5.装配时每装一个零件都要检查配合处是否运动灵活。

五、思考题:1.画出缝纫机四大机构运动简图并求其自由度。

2.简述缝纫机线迹形成过程。3.引线机构属于平面机构中哪一种基本机构?4.钩线机构由平面机构中哪两种基本机构组成?5.如何调大针距?

6.简述夹线器的作用。

7.简述离合器的作用。8.简述针杆拆卸过程(叙述中要提到机壳背面的工艺孔的运用)。

家用缝纫机主要机构拆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二、简述缝纫机主要机构拆装顺序。

三、思考题。

家用缝纫机保养

一、问:缝纫机润滑油有代用品吗?

缝纫机是一种高速度、低负荷的精密机械,不但组成的零部件多,零件与零件间的配合间隙亦非常小,所以缝纫机的润滑油是一种流动性好、粘度高的机械用油。为了保证机器的润滑和运转轻滑,我国的石油公司专门为缝纫机工业提供了缝纫机油。大型日用品商场均有销售缝纫机油(衣车油),配比大多属于矿物类油成品。

有些用户不熟悉缝纫机的特性或贪图方便,错用流动性差、粘度高的工作母机润滑油或花生油、菜油、桐油、松节油或其他植物油来代替缝纫机油,其结果轻者造成机器运转沉滞失灵,重者机器使机器无法动作报废。

如果已错用油类,零部件粘住而无法运转时,可在所有注油部位或油孔注上汽油或煤油,然后不断地旋转机器,边转边注入汽油或缝纫机油,让已粘腻的油料一点一点被带出,最终被冲洗掉。待机器的运转正常后,停止机器或电源,用布或纱将残余的油垢搽拭干净,再在零部件的加油部位或油孔注入洁净的缝纫机油。

如果当地没有缝纫机油供应,可使用纺织工厂、其它精密机械单位用的锭子油或供搽抹头发用的无香味的纯净白油,来作为缝纫机油的临时代用品来润滑。

又附:脚踏式JA 型家用缝纫机某铸造件装配或维修又附:必须拧紧与经常调整保养的过盈配合部分示意图除了机头以外, 主动件均需要注意润滑与防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