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12”地震对城市规划选址的影响——工程地质论文

“5.12”地震对城市规划选址的影响——工程地质论文

“5.12”地震对城市规划选址的影响——工程地质论文
“5.12”地震对城市规划选址的影响——工程地质论文

“5.12”地震对城市规划选址的影响

摘要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次生的灾害,造成了十余万人的伤亡,大量的房屋,基础设施都在地震中被破坏,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分析北川县遭受重创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认为城市的选址不科学性是造成北川县存在地质灾害的较大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从而论述城市的选址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另外,工程地质中不良地质现象的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关于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方面提出的城市禁建区,限建区以及适建区的范围,它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良地质现象可能会摧毁一座城市,严重的阻碍了城市乃至国家经济等的发展,我们应该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分析问题,在初期对城市规划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安全性进行调查与研究,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关键字:地震城市选址工程地质不良地质条件

1.绪论

1.1“5.12”地震简介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突然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经过中国地震台网的测定,震中位置为30.986°N 103.364°E。断裂带为龙门山主干断裂带。北川县城被摧毁,数个乡镇建筑基本垮塌,大量的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遭到了严重的损坏,全市受灾面积20412 km2,受灾人口530多万人,因灾死亡22000

多人,失踪8000人。

1.2龙门山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抬升、四川盆地相对下沉而形成的活动性断裂,曾经发生过多次大的地震。该地震重灾区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及两侧,断层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地震重灾区(如北川、汶川)位于山区,地势陡峭、地形起伏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地质灾害隐患大、威胁大,地震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这些地质条件的不适宜性,造成灾区安全存在很大隐患,也是使其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主要原因。

2.北川县遭地震重创原因

北川县城遭受“5.12”特大地震重创的原因主要有:

(1)“5.12”特大地震的震源断裂——映秀——北川断裂从北川县城驻地曲山镇穿过,动力地质作用强烈,场地稳定性极差。地震时县城烈度大于等于10度, 部分地区极值烈度达11度;而震前北川县城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远小于“5.12”地震烈度。地震发生后, 部分场区形成地表错动, 最大高差近3 m, 造成位于地表破裂缝上的建筑物破坏。

(2)北川县城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县城四周分布的砂岩、页岩及灰岩, 受构造运动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其中砂岩、页岩属软质岩石,易风

化, 强度较低, 极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北川县城位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长期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

(4)县城位于V字型中低山峡谷的河谷平坝,四周山体陡峭,建筑用地狭窄,部分建筑只能依山而建。“5.12”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次生灾害对这些建筑物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5)北川县城地貌单元属中低山峡谷平坝,地基土为历史上滑坡、泥石流、河流冲积形成的松散堆积物,地层松软,均匀性差,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震陷、砂土液化。在“5.12”特大地震中, 北川县城有一些建筑物整体歪斜、沉陷, 即是上述工程地质问题的表象。

总之,北川县城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场地稳定性、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地质条件均较差, 地质适宜性差, 造成县城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遭受“5.12”地震重创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城市的安全在规划阶段就应该进行重点研究,如果北川县城规划选址时重视工程地质工作,做到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就能够避免将县城建在地质条件适宜性差、地质安全存在重大隐患的地区。因此,工程地质工作对于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是城市规划的基础。

3.城市选址与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3.1选址

城市是人类活动聚集而活跃的地域,需要占用大量的自然空间。在城市长期的形成过程中,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基本的条件深深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在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个观念影响着城市的选址与营造的理念与过程。春秋时代的《管子》一书,就总结了立国建城的一些原则,如“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古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在古代都城大邑的建设,大都选址于山环水足,避害趋利,具有良好自然环境条件,也即是自然阻力最小的地方,以保证城市的发展与营运。

3.2 建设用地分析与评定

在选择自然的时候,同时考虑自然条件的分析,城市自然条件的分析,包括资料的勘察,搜集和按规划阶段的需要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这是城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第二十五条规定:编制城乡规划, 应当具备勘察、测绘、气象、地震、水文、环境等基础资料。因此对不良地质条件的考察工作是城乡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城乡布局,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任何城市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地质体上, 而地质体却因其自身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有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承载能力高, 适宜工业厂矿或高层建筑的规划布局;有的区域力学性能较差、承载能力较低, 适宜建设低层建筑;有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恶劣, 易发生地质灾害, 存在建设风险, 就应因地制宜地进行公共绿地规划布局或作为农业用地。

(2)科学规划选址, 规避工程建设风险

在工程建设的规划选址、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整个过程中, 工程地质工作都可为之做出应有的贡献, 但从全局来看, 工程地质工作的最大意义还是在城市规划之中。北川县城“5.12”地震中遭受毁灭性破坏,已不适宜原地重建, 灾后重建必须把城市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而城市安全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

(3)查明地质灾害, 构筑城乡规划防灾减灾体系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和极大灾难性的特点, 是地质环境恶化和环境容量萎缩的表现,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 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和破坏。由于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和极大灾难性的特点, 因此, 城乡规划之前, 必须对规划区的环境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 对地质灾害的现状、类型、成因与分布进行研究, 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做出合理评价, 为城乡规划布局、功能分区, 以及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3.3关于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

工程地质中不良地质现象的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关于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方面提出的城市禁建区,限建区以及适建区的范围,它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阶段,我们要进行城市用地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着重在与城市用地选择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其中包括了: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等方面。现在就把地震这一方面单独拿出来说。

我们都知道,我国是属于多震国家,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了汶川地震。它对城市用地的选择,规划布局,具体的建筑位置,以及各项工程的抗震设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造成破坏的绝大多数是构造地震,即由于地质够运动所引起的地震,如在有着活动断裂带的地区,最易发生震灾。而在断裂带的弯曲突出处和两端或断裂带的交叉处,岩石多破碎,应力集中,又往往是震中所在。目前,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只能消极预防,尽量减少其破换程度。在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中,我们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

(2)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在9度以上地区不宜选作城市用地。在北

川地区就是不适宜建设城市的地区,选址的错误导致了重大悲剧的

发生。

(3)在城市规划时,应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址、地形情况,安排相

宜的城市设施。;例如,在重要的工业用地不宜放在软地基,古河道

或易于滑塌的地区。同时在排布建筑时,尽量避开断裂破碎地带,

以减少震时的破坏。

4.总结展望

从北川地震的分析,到论述城市该如何选址,通过城市建设用地的分析与评价,以及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等方面来说明城市的选址与工程地质的评价的重要性。从古时人们就意识到城市的选址问题,在今后的建设中以及新城镇的选址和

新建中,应该吸取过去的教训,正确的进行工程地质评定,分析其不良的地质灾害,而选择最佳的城镇选址,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工程地质》邵艳,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工程地质第二版考试试题

《工程地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岩石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 2根据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划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种类型, 3岩体结构要素是(结构面)和(结构体)。 4褶曲基本形态是(向斜)、(背斜);断层要素有(断层线)、(断层面)、(断层带)、(段盘)。 5滑坡体的物质组成,滑坡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极深层滑坡)。 6岭垭口按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7层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展布状态)。倾斜岩层的产状主要有(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8.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 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9.沉积岩的结构一般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 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 10.平原地貌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平原、(冲击平原)和 11.流水的侵蚀作用包括(化学侵蚀)和机械侵蚀两种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种岩石不属于沉积岩( C )。 A. 粉砂岩 B. 石灰岩 C. 玄武岩 D. 白云岩 2. 坡面加固可起到下列( A )主要作用。 A. 增加斜坡的稳定性 B. 拦截防御作用 C. 防止水流大量渗入岩体 D. 防止软弱层风化,增加 岩体完整性 3. 下列岩石中哪一类是产生岩溶现象的主要岩石种类 ( B )。 A. 硅质灰岩 B. 石灰岩 C. 砂岩 D. 凝灰岩 4.震级是用来衡量( B ) A.地震大小的标准B.地面破坏轻重程度的标准 C.地震影响范围的标准D.地震效应的标准 5.下列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B ) A.正长岩B.石灰岩 C.石英岩D.花岗岩 6.按照摩氏硬度等级比较,下列四种矿物中硬度最小的是( C ) A.石英(硬度7) B.正长石(硬度6) C.方解石(硬度3)D.萤石(硬度4 10. 属于岩浆岩与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的是( B ) A.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 C.假整合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1. 若地质平面图上沉积岩被岩浆岩穿插,界线被岩浆岩界线截断,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C )。 A.沉积接触 B.整合接触 C.侵入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2. 河漫滩是洪水期( A ) A.能被淹没的浅滩 B.不能被淹没的浅滩 C.1/3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 D.1/4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 13. 在第四纪历史上发生的两大变化是( B ) A.人类出现、火山活动 B.构造作用、冰川作用 C.人类出现、冰川作用 D.人类出现、构造作用 14. 下面各种结构面中( A )属于构造结构面 A.断层面 B.层理面 C.片理面 D.流层 15. 完全张开的结构面中的常见的充填物质成份中的( A )抗剪强度比较高。 A.粘土质 B.砂质 C.钙质 D.石膏质 16. 岩石在( B )过程中只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变。 A.碳酸化作用 B.温差风化 C.水化作用 D.氧化作用 17. 有关岩石的风化作用描述不正确的为( D )。 A.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体的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即其完整性遭到削弱和破坏 B.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C.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恶化 D.岩石的风化作用仅发生在地表 18. 如果地壳经历多次的间断性上升,即可在河谷上形成若干级河谷阶地,( )的工程地质性质最好 A. 一级阶地 B.二级阶地 C.三级阶地 D.四级阶地 19. 牛轭湖相沉积是( )地质作用造成的 A.河流地质作用 B.湖泊地质作用 C.海洋地质作用 D.风的地质作用 20. 滑坡体在滑运过程中,各部位受力性质和移动速度不同,受力不均而产生滑坡裂隙。其中分布在滑体中部两侧,因滑坡体与滑坡床相对位移而产生的裂隙称为( B ) A.扇形裂隙 B.拉张裂隙 C.鼓张裂隙 D.剪切裂隙 21. 从滑坡形式的地形地貌条件分析( C )地段不易发生滑坡。 A.高陡斜坡 B.山地缓坡,地表水易渗入 C.山区 河流的凸岸 D.黄土地区高阶地前级坡脚被地下水侵蚀和地 下水浸润 22. 滑坡的发育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由于 各种因素的影响,斜坡的稳定状态受到破坏。此时滑坡 面基本形成,但未全部贯通。这个阶段称为( C ) A.压密稳定阶段 B.蠕动变形阶段 C相对平衡阶段D.滑动破坏阶段 23.“马刀树”是用于判断下面哪种地质现象的?( B ) A.崩塌 B.滑坡 C.地面沉降 D.地震 24. 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出脱离母体向下坠落或滚动 的现象称为( ) A.错落 B.崩塌 C.滑坡 D.塌陷 25. 岩溶的发育与深度的关系是( D )。 A.随深度而增强 B.随深度而减弱 C.与深度无关 D.随具体情况而定 26. 依据达西(Darcy)定律计算地下水运动的流量时, 系假定渗流速度与水力坡度的( )成正比。 A.二次方 B.一次方 C.1/2次方 D.2/3次方 27. 岩石允许水流通过的能力称为( B ) A.给水性 B.透水性 C.持水性 D.容水性 28. 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 A ) A.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 B.空隙水、潜水和 承压水三大类 C.岩溶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 D.包气带水、裂隙水 和承压水三大类 29. 承压水一般( C )。 A.容易受气候的影响 B.容易受气候的影响,但不易被污染 C.不易受气候的影响,且不易被污染 D.容易被污染 30. 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较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 水面的重力水叫( B )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D.自流水 31. 矿物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特性 称为( D ) A. 断口 B. 节理 C. 层理 D. 解理 3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时,下面( C )因素不属于 考虑的范围: A:工程安全等级B:场地复杂程度C:施工条件D: 地基复杂程度 33. 岩土工程勘察一般应( A )进行勘察。 A.按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阶段 B.合并勘察阶段 C.仅按详细勘察阶段 D.仅按初步勘察阶段要求 33. 在公路及隧洞选线时应尽量选择公路及隧道走向 与岩层走向( A )。 A. 平行 B. 垂直C 以上都可以 34. 岩土工程勘察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测试技术也不 同,其中原位测试通常是( )阶段采用的。 A.选址勘察 B.初步勘察 C.详细勘察 D.施工勘察 35. 原位测定饱水软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及其灵敏度的 测试方法是( ) A.十字板剪力试验 B.静力触探试验 C.静载荷试 验D.旁压试验 36. 评定碎石土地层的承载力时,下列试验中宜采用( ) 进行原位测试。 A.静力触探试验; B.动力触探试验; C.标准贯入 试验;D.扁胀试验; 37. 下列图表中,哪一种不属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 附带的必要图件?( A.工程地质柱状图 B.工程地质剖面图 C.室内实验成果图表 D.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38. 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 其相互结合的情况,称为岩浆岩的(B )。 A. 构造 B. 结构 C. 产状 D. 酸基性 39.(1)石英(2)滑石(3)正长石(4)方解石(5) 金刚石五种矿物的硬度,按相对软硬程度依次排列 出来是:( C ) A.(1)(2)(3)(4)(5) B.(2)(3)(4)(1)(5) C.(2)(4)(3)(1)(5) D.(2)(4)(3)(5)(1) 40.按滑面与层面之间关系,可将滑坡分为以下几种: ( C ) (1)顺层滑坡;(2)牵引式滑坡;(3)推动式滑坡; (4)切层滑坡;(5)均质滑坡。 A. (1)(2)(4) B. (1)(3)(5) C.(1)(4)(5) D.(2)(3)(4)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向斜(岩层向上弯曲,两端岩层相背倾斜,核心部 分岩层较老,两侧依次变新,并对称分布) 2、季节冻 土(每年寒冷时期冻结的岩土)3、承压水(两个隔 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承压作用的地下水)4、化 学风化(在氧气和水溶液等风化因素的侵袭下,岩石 中的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改变或破坏岩石的性状并 可以形成次生矿物的作用过程) 5、正断层(是指在断层中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断 层6、岩溶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 对可溶岩进行的以化学化学溶蚀为主,机械侵蚀,搬运, 和堆积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及其形成各种地貌形态的 地质现象)7、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 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 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8、 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地 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一. 名词解释。(5分*8) 1. 构造结构面:就是指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所产生的 破裂面或破裂带。包括构造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层间 错动面等。 2. 天然应力状态:是指为经人为扰动、主要是在重力 场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下,有时也在岩体的物理、 化学变化及岩浆侵入等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应力所形成 的应力状态。 3. 残余应力:承载岩体遭受卸荷时,岩体中某些组分 的膨胀回弹趋势部分地受到其它组分的约束,于是就在 岩体结构中形成残余的拉,压应力自相 平衡的应力系统,此即残余应力。 3. 粘滑:剪切破坏过程中,由于动.静摩擦角的差异, 或由于凸起体被剪断,越过,或由于转动摩擦中的翻转 等所造成的剪切位移的突跃现象,统称之为粘滑现象。 3. 震源机制断层面解:象限型初动推拉分布是由于震 源断层错动这种物理过程所造成的,由此所求得的结果 称为震源机制断层面解。 4. 累进性破坏:也称不稳定的破裂发展阶段。由于破 裂过程中所造成的应力集中效应显著,即使工作应力保 持不变,破裂仍会不断地累进性发展,通常某些最薄弱 环节首先破坏,应力重分布的结果又引起次薄弱环节破 坏,依次进行下去直至整体破坏。体积应变转为膨胀, 轴应变速率和侧向应变速率加速地增大。 5. 塑流涌出:当开挖揭穿了饱水的断裂带内的松散破 碎物质时,这些物质就会和水一起在压力下呈夹有大量 碎学屑物的泥浆状突然地涌入洞中,有时甚至可以堵塞 坑道,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 6. 弯曲—拉裂:主要发生在斜坡前缘,陡倾的板状岩 体在自重弯矩作用下,于前缘开始向临空方向悬臂梁弯 曲,并逐渐向坡内发展。弯曲的板梁之间互相错动并伴 有拉裂,弯曲后缘出现拉裂缝,形成平行于走向的反坡 台阶和槽沟。板梁弯曲剧烈部位往往产生横切板梁的折 裂。 7.表层滑动:表面滑动是沿混凝土基础与基岩接触面发 生的剪切滑动。主要发生在坝基岩体的强度远大于坝体 混凝土强度,且岩体完整.无控制滑移的软弱结构面的 条件下。 8. 管涌:强烈的渗透变形会在渗流出口处侵蚀成孔洞, 孔洞又会促使渗透途径已经减短、水力梯度有所增大的 渗流向它集中,而在孔洞末端集中的渗透水流就具有更 大的侵蚀能力,所以孔洞就不断沿最大梯度线溯源发 展,终至形成一条水流集中的管道,由管道中涌出的水 携带较大量的土颗粒,这就是管涌。 二、判断题 一般来说,对于沉积岩,孔隙胶结的岩石强度要大于基 底胶结岩石的强度。( F ) 根据潜蚀的产生过程,可分成两类潜蚀,即溶滤潜蚀和 机械潜蚀。( T ) 3.在滑坡平面图中,动与不动的界限称为滑动面。(F ) 4.一般刷坡的施工顺序为自上而下,自外而里。( T ) 5. 在野外工作中,如果前进的方向与主要构造线方向 垂直,称为追索法 6.沉积岩最主要构造是层理构造。( T ) 7.在河湾处,一般凹岸接受侵蚀,凸岸接受堆积。(T ) 8.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应强调原位测试与室内试 验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T ) 9.对于三大类岩石均可以利用古生物化石就可以判定 它们的年代。( F ) 10. 补给承压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 F ) 11. 温度变化及水的因素,是岩石物理风化的主要原因. ( F ) 12. 顺坝不改变河流流态,而丁坝对河流流态有较大的 影响.( F ) 13. 流纹岩的球状风化属于化学风化。( T ) 14.在滑坡防治过程中,对于病区内的水以尽快汇集排 出为原则,病区外的水以拦截旁引为原则。(F ) 15.在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工程地质条件中,水是最为 活跃的因素。(F ) 三、问答题 简述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边坡断面形式,边坡防 护情况等等... ) 2.简述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保持地质的稳定性)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工程土体现场原位试验的方法有那几种?(原 位测试在工程勘察中很重要。主要有土体原位测试和掩 体原位测试。其中: 土体原位测试有: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旁压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实验和标准贯入实验,十字板剪切实验, 抽注水实验) 2、地基沉降的原因是什么?(地下水的水位下降) 3、简述河流侵蚀、淤积作用的防护措施。 4、简述风化的作用类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5、基坑突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工程地质学最新完整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条件: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2、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工程地质学: 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学科,它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 4、原生矿物 岩石经物理风化破碎,但成分没有发生变化的矿物碎屑。 5、次生矿物 岩石经过化学作用,使其进一步分解,形成一些颗粒更细小的新矿物。 6、粒径 土颗粒的大小以其直径来表示,称为粒径,其单位一般采用mm。粒径只是一个相对的、近似的概念,应理解为土粒的等效直径。 7、粒度成分 土中各个粒组相对百分含量,通常用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8、等(有)效粒径 非均粒土累积含量占10%(粒组累积百分含量)所对应的粒径。(平均粒径=50%限制粒径=60%) 9、不均匀系数是土的限制粒径和有效粒径的比值,即为Cu=d60 d10。Cu值越大,土粒越不均匀,累积曲线越平缓;反之,Cu值越 小,则土粒越均匀,曲线越陡。 曲率系数 2d30是累积含量30%粒径的平方与有效粒径和限制粒径乘积的比值,即为 Cc=,Cc值能说明累积曲线的弯曲情d10?d60 况。 10、土的结构: 是指组成土的土粒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土粒间的连结关系和土粒的排列情况。 11、土的构造:

在一定的土体中,结构相对均一的土层单元体的形态和组合特征。包含土层单元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相互关联等方面。 12、细粒土的稠度: 由于细粒土的含水率不同,表现出稀稠软硬程度不同的物理状态,如固态、速态或流态,细粒土这种因含水率变化而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物力状态,即为细粒土的稠度。 13、稠度界限 随着含水率的变化,细粒土可由一种稠度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稠度状态,相对于转变点的含水率,称为稠度界限,也称为界限含水率。 14细粒土的可塑性 细粒土的含水率在液限和塑限两个稠度界限之间时,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揉塑成任意形状而不破坏土粒间的连结,并且在外力解除后仍保持已有的形状,细粒的这种性质称为它的可塑性。 16、土的前期固结压力: 是土层在过去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固结压力。 17、黏性土和非黏性土: 黏性土具有结合水连结所产生的粘性土。如细粒土; 非黏性土土粒间无连结,不具粘土。如粗粒土、巨粒土。 18、湿陷性: 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附加沉陷的性能。19、触变性: (土饱水而结构疏松)在振动等强烈扰动下其强度也会剧烈降低,甚至液化变为悬液的这种现象。 20、湿陷系数: (黄土)试样在某压力作用(p)下稳定的湿陷变形值与式样原始高度的比值称δs=hp-h'p h0,式中hp为保持天然 的湿度和结构的土样,施加一定压力时,压缩稳定后的高度(cm);h'p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侵水作用下,下层稳定后的高度(cm),h0为土样的原始高度(cm)。 21、自重湿陷系数: (黄土)实验在与其饱和自重压力相等的压力作用下,压缩稳定后的湿陷值与土样原始高度的H值δ2s='hz-hz式h0 '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中hz为保持天然的湿度和结构的土样,施加至土样的饱和自重压力时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cm);hz

大学考试—工程地质及土力学——试题库及答案

某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由石灰岩或白云岩变质而成。呈白色、浅红。块状构造,等粒状变晶结构。该岩石可初步确定为 A. 石灰岩 B. 大理岩 C. 花岗岩 D. 片麻岩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对于浅基础,一般发生整体剪切破坏的地基是 A. 中等密实的砂土地基 B. 松砂地基 C. 软土地基 D. 硬粘性土地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哪项正确? A. 侵入接触一定是岩浆岩体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B. 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C. 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D. 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形成时间较早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某直径7cm的土样进行直剪试验,已知其抗剪强度指标c=10kPa,φ=20°,当固结压力为200kPa时,破坏时的最大推力为 A. 0.318kN B. 318kPa C. 0.318kPa D.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粘性土坡滑动面的形状一般为 A. 垂直平面 B. 水平面 C. 近似圆弧面 D. 斜面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是 A. 沉积作用 B. 风化作用 C. 搬运作用

变质作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下列风化作用中,属于物理风化的是 A. 植物腐蚀作用 B. 冰冻风化 C. 水解作用 D. 碳酸化作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得到土的抗剪强度为τf,则可认为是 A. CD试验的指标cd B. 不排水强度cu C.

有效强度指标c’ D. CU试验的指标ccu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原状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称为土 A. 灵敏度 B. 不排水强度 C. 强度提高系数 D. 固结系数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已知土样试验数据为:含水量33%,液限33%,塑限18%,则该土的液性指数为: A. 0.5 B.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1

1、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年代,土层中土的粘性颗粒含量,上方覆盖的非液化土层的厚度,地下水位深度,土的密实度,地震震级和烈度。土层液化的三要素是:粉砂土,饱和水,振动强度。因此,土层中粘粒度愈细、愈深,地下水位愈高,地震烈度愈高,土层越容易液化。 2、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叫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以S a (T )表示。设计反应谱:考虑了不同结构阻尼、各类场地等因素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而专门研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常以a (T ),两者的关系为a (T )= S a (T )/g 3、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 选用地震加速度记录曲线,直接输入到设计的结构,然后对结构的运动平衡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得结构在整个时程范围内的地震反应。应选择与计算结构场地相一致、地震烈度相一致的地震动记录或人工波,至少2条实际强震记录和一条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5、抗震设计为什么要尽量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如何满足这些原则? “强柱弱梁”可有效的防止柱铰破坏机制的出现,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不会整体倒塌;“强剪弱弯”可有效防止脆性破坏的发生,使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强节点弱构件”,节点是梁与柱构成整体结构的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使节点的刚度和强度大于构件的刚度和强度。 6、什么是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如何评定震级和烈度的大小?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 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震级的大小一般用里氏震级表达 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烈度表,即地震时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破坏和地表现象划分的。 7、简述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计算中如何鞭稍效应。 适用范围: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为考虑鞭稍效应,抗震规范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对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以计入。 9、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动力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地震系数是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 10、多层砌体房屋中,为什么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楼梯间横墙间距较小,水平方向刚度相对较大,承担的地震作用亦较大,而楼梯间墙体的横向支承少,受到地震作用时墙体最易破坏2)房屋端部和转角处,由于刚度较大以及在地震时的扭转作用,地震反应明显增大,受力复杂,应力比较集中;另外房屋端部和转角处所受房屋的整体约束作用相对较弱,楼梯间布置于此,约束更差,抗震能力降低,墙体的破坏更为严重 11、试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的影响? 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是压缩波,传播速度快,周期较短,振幅较小;将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是剪切波,传播速度比纵波要慢一些,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将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晃 14为什么要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间距? (1)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横墙抗震能力减弱,横墙间距应能满足抗震承载力的要求。)2)横墙间距过大,会使纵墙侧向支撑减少,房屋整体性降低(3)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楼盖水平刚度不足而发生过大的平面内变形,从而不能有效地将水平地震作用均匀传递给各抗侧力构件,这将使纵墙先发生出平面的过大弯曲变形而导致破坏,即横墙间距应能保证楼盖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的刚度要求。 16.地震作用和一般静荷载有何不同?计算地震作用的方法可分为哪几类? 不同:地震作用不确定性,不可预知,短时间的动力作用,具有选择性,累积性,重复性。方法:拟静力法,时程分析法,反应谱法,振型分解法。 17.什么是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 答: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的突然变小,受高振型影响较大,震害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为鞭端效应;设计时对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物的地震作用效应乘以放大系数3,但此放大系数不往下传。 18.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实质是什么?如何通过截面抗震验算来实现? 答:(1)使梁端先于柱端产生塑性铰,控制构件破坏的先后顺序,形成合理的破坏机制 (2)防止梁、柱端先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以保证塑性铰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在截面抗震验算中,为保证强柱弱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对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 ∑∑ =b c c M M η

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第九组 组员:陈耀铭、黄伟鹏、江信贤 地震与民用建筑 一、民用建筑在地震中的震害特点 (一)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及分析 1)震害现象 (1)墙角的破坏:房屋的四角墙面上开裂以至于局部倒塌的现象。 (2)楼梯间的破坏:楼梯间两侧承重墙出现严重的斜裂缝。 (3)内外墙连接的破坏:内外墙连接处出现竖向裂缝,严重时纵横墙拉脱。造成纵墙外闪倒塌,

房屋丧失整体性。 (4)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等附属结构的破坏:地震时,平面突出部位出现局部破坏现象。相邻部位的刚度差异较大时尤为严重。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烟囱、女儿墙等附属结构,由于地震“鞭鞘效应”的影响,一般较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而且突出部分面积和房屋面积相差越大, 震害越严重,如图所示。 (5)墙体的破坏:墙体出现水平裂缝、斜裂缝、X形裂缝,严重的则出现歪斜以致倒塌现象,图所示。方向平行的墙体,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墙体首先出现斜裂缝,如果墙体高宽比接近1,则墙体出现X形交叉裂缝;如果墙体的高宽比较小,则在墙体中间部位出现水平裂缝。

(6)其他部位常见破坏:由于楼盖缺乏足够的拉结或施工中楼板搁置长度过小,会造成楼板坠落;由于伸缩缝过窄,不能起到防震缝的作用,地震时缝两侧墙体放生碰撞而造成破坏。 2)分析:历次大地震,如1963年前南斯拉夫地震,1972年美国费尔南多斯地震,1976年罗马利亚地震,1975年营口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中,都证明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房屋震害是相当严重的。 在地震作用下,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底层承受着上不砖房倾覆力矩的作用,其外侧柱会出现受拉的状况;底层为内框架时,外侧的砖壁柱则会因砖柱受拉承载力低而开裂,甚至严重破坏;底层为半框架时会出现底层横墙开裂,而后由于内力重分布,加重了层半框架的破坏;底层商店住宅,由于需要大空间,横墙较少,因底层的抗震能力弱形成特别的薄弱楼层,造成破坏特别严重。 (二)钢结构房屋的震害及分析 1)钢结构的震害主要有节点连接的破坏、构件的破坏以及结构的整体倒塌三种形式。 2)分析:历次地震表明,在同等场地、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要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小得多。以1985年9月墨西哥城大地震(里氏8.1级)的震害为例,其中倒塌和严重破坏的钢结构房屋为12栋,而钢筋混凝土房屋却有127栋。 1、节点连接的破坏 (1)框架梁柱节点区的破坏 由于节点集中力、构造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极易造成应力集中,因此节点破 坏时发生最多的一种破坏形式。1994年美国诺斯里奇(Northridge)地震和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均造成了很多梁柱刚性节点的破坏。2008年汶川地震也造成钢结 构网架节点破坏。 诺斯里奇地震时,H形截面的梁柱节点的典型破坏形式。由图中可见,大多数 节点破坏发生在梁端下翼缘处的柱中,这可能是由于混凝土楼板与钢梁共同作用,

工程地质试题库完整

工程地质试题库 Ⅰ.名词解释(37道) 工程地质学p1 一、矿物和岩石 矿物p4 岩石p4 层理p18 片理岩层岩石结构 片理:岩石中矿物呈平行定向排列。 岩层:由岩性差异形成的,与相邻层不同的沉积层。 岩石结构:岩石颗粒形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二、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p29 岩层产状p29 褶曲p38 节理p41 断层p44 地层p32 地质图p52 三、水的地质作用 河流(谷)阶地p64 隔水层p66 含水层p66 残积层水的硬度p67 淋滤作用 淋滤作用:大气降水带走地表细粒物质和可溶成分,使地表岩石逐渐失去完整性,在原地残留下不易带走的难溶松散物质的作用。 残积层:淋滤作用下留在原地的松散破碎物。 四、岩石工程性质 岩石吸水率p81 弹性模量p83 热胀冷缩作用p87 风化程度黄土p95 软土p99 风化程度:岩石风化后工程性质改变的程度。 五、岩体稳定性分析 岩体p142 结构面p142 结构体p142 天然应力p142 岩体结构 p142 岩体稳定性:在天然或人类活动作用下,保持不破坏、不变形的状态。六、不良地质 滑坡主裂缝p113 稀性泥石流p123 岩堆岩溶p125 落石p107 岩溶水p77 岩堆:陡坡上的松散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崩落在坡脚形成的堆积体。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35道) 一、矿物和岩石 (一) 矿物 1.方解石的晶体形态是( )

A.短柱状 B.板状 C.立方体 D.菱面体 2.条痕是指矿物的( ) A.固有颜色 B.粉末的颜色 C. 杂质的颜色 D.表面氧化物的颜色 3.肉红色是( ) 的固有颜色. A.石英 B.滑石 C.方解石 D.正长石 4.解理是指( ). A.岩石受力后形成的平行破裂面 B.岩石中不规则的裂隙 C.矿物受力后沿不规则方向裂开的性质 D.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平行裂开的性质 5.方解石有( ) A.三组完全解理 B.二组中等解理 C.二组极完全解理 D.三组中等解理 6.断口是矿物受锤击后沿( )方向产生的断裂. A.不规则方向 B.平行所有晶面方向 C.平行某一晶面方向 D.锤击方向 7.在下列矿物中,硬度最高的是( ). A.石英 B.长石 C.滑石 D.方解石 (二) 岩浆岩 1.流纹岩的常见构造是( ) A.致密块状 B.气孔状 C.流纹状 D.杏仁状 2.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 A.石英, 长石 B.角闪石, 斜长石 C.辉石, 斜长石 D.黑云母,长石 3.辉长岩的常见结构是( ) A.辉绿结构 B.全晶质中粒结构 C.斑状结构 D.隐晶质结构 4.闪长岩是一种( ) A.酸性岩 B.中性岩C .基性岩 D.超基性岩 5.玄武岩是属于( ) A.浅成岩 B.深成岩 C.喷出岩 D.火山碎屑岩 6.侵入地壳深处的酸性岩浆冷凝后形成( ) A.流纹岩 B.花岗岩 C.辉绿岩 D.闪长岩 7.喷出地表的中性岩浆冷却后形成( ). A.玄武岩 B.流纹岩 C.安山岩 D.闪长玢岩 (三) 沉积岩 1.将松散沉积颗粒连结起来固结成岩的过程叫做( ) A.压固脱水作用 B.胶结作用 C.重结晶作用 D.成岩作用 2.岩层厚度为0.1-0.5m时叫做( ) A.巨厚层 B.厚层 C.中厚层 D.薄层 3.沉积岩分类的关键因素是( ) A.结构特征 B.构造特征 C.矿物成份 D.胶结物成份

地震工程地质问题及危害

Gvilin C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地震工程地质问题及危害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题名称:地震工程地质问题及危害专业:水文与水资源 工程 班级:水文09-1班 学号:3090205117 学生:郑盛业 指导教师:赵华荣 日期:2011-10-28

地震工程地质问题及危害 【摘要】在地壳表面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和现象,称为地震。地震极其频繁的,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地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的生活,因此工程地质学也着重了对地震的研究,通过对地震的成因、分布、震级和烈度、危害等的学习研究之后,人们在防震、抗震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能够消除地震的危害,人们也在不断的研究之中。 【关键词】地震工程地质危害

目录 第一章地震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第一节什么是地震 (05) 第二节地震工程地质概述 (05) 第二章地震的分类和其发生原因 第一节地震的分类 (06) 第二节地震的发生原因 (06) 第三章地震的分布 第一节地震的时间分布 (07) 第二节地震的地理分布 (08) 第四章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第一节地震的震级 (09) 第二节地震的烈度 (10) 第五章地震的危害 第一节地震灾害 (12) 第二节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危害 (12) 第三节地震引发对环境危害 (13) 第六章防震、抗震 第一节学习防震、抗震 (15)

第二节建筑物的防震、抗震(16) 第七章我国地震问题情况 第一节我国的震区 (17) 第二节我国地震的基本特征 (18) 主要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地震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第一节什么是地震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 ,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 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 earthquake) 就是地球表层的快全球板块运动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发生五百五十万次。 第二节地震工程地质概述 地震工程地质研究重大工程附近的地震活动规律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选择较稳定的地段,以及在地震区的建筑如何采取抗震措施等工程地质工作。是评价

工程地质考试试题汇总

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 )。 A.剥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 地质作用 D.地壳运动 2.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不属于外圈的是( )。A.大气圈 B.水圈 C. 生物圈 D.地核 3.关于沉积岩形成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风化剥蚀阶段、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 B.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 C. 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风化剥蚀阶段 D.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搬运阶段、风化剥蚀阶段 4.压力等于零时的抗剪断强度称为( )。 A.抗拉强度 B.抗切强度 C. 抗剪强度 D.抗压强度 5.下列关于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褶皱构造使同一岩层产生明显的错动 B.褶皱核部为新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 C. 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 D.褶皱使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 6.随着距地表深度的不断加大,风化作用的程度( )。 A.不发生变化 B·越来越强 C. 越来越弱 D·无法判断 7.河流的地质作用一般表现为( )。 A.侵蚀、沉积 B.沉积、搬运 C. 侵蚀、搬运 D.侵蚀、沉积、搬运9.地下水位的降低可使降水周围的地面( )。 A. 下降 B. 上升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0.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 C.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可有多个 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 11.采空区地表变形可分为( )。

A.两种移动,两种变形 B. 两种移动,三种变形 C. 一种移动,三种变形 D.三种移动,一种变形 12.按结构成因,结构面分为原生、构造、次生结构面,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所产生的破裂面指的是( )。 A.原生结构面 B.构造结构面C.次生结构面 D.节理面 13.洞室衬砌的主要作用是( )。 A. 承受岩土和水压力 B. 防止地下水人渗 C. 装饰洞室 D.辅助围岩灌浆14.在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中,RQD表示( )。 A. 岩石质量 B.岩石质量指标 C. 岩体质量 D.岩体质量指标15.回转钻探不适宜于的土层是( )。 A. 粘性土 B. 粉土 C. 砂土 D.砾石土 二、判断题(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填“√”,错误者填“X”,每题2分,共计20分) 1.地壳是莫霍面以上固体地球的表层部分,平均厚度约为33Km。( ) 2.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物质沉积是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开始。( ) 3.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等。( ) 4.与不整合接触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 ) 5.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各种地质条件的图件。( ) 6.根据地面残积土的成分不可以推测出下卧基岩的种类。( ) 7.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完整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表面的重力水即包气带水。 ( ) 8.根据场地条件,调整后的地震烈度称为场地烈度。( ) 9.围岩压力的大小与岩土的物理性质、岩体结构、支护结构有关,与支护时间无关。() 10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应根据工程安全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综合分析确定。( ) 1.A 2.D 3.B 4.B 5.A 6.C 7.D 8.B 9.A 10.C 11.B 12.B 13.A 14.B 15.D

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第九组 组员:陈耀铭、黄伟鹏、江信贤 地震与民用建筑 一、民用建筑在地震中得震害特点 (一)砌体结构房屋得震害及分析 1)震害现象 (1)墙角得破坏:房屋得四角墙面上开裂以至于局部倒塌得现象。 (2)楼梯间得破坏:楼梯间两侧承重墙出现严重得斜裂缝。 (3)内外墙连接得破坏:内外墙连接处出现竖向裂缝,严重时纵横墙拉脱。造成纵墙外闪倒塌,房屋丧失整

体性。 (4)突出屋面得屋顶间等附属结构得破坏:地震时,平面突出部位出现局部破坏现象。相邻部位得刚度差异较大时尤为严重。突出屋面得屋顶间、烟囱、女儿墙等附属结构,由于地震“鞭鞘效应” 得影响,一般较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而且突出部分面积与房屋面积相差越大,震害越严重,如 图所示。 (5)墙体得破坏:墙体出现水平裂缝、斜裂缝、X形裂缝,严重得则出现歪斜以致倒塌现象,图所示。 方向平行得墙体,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墙体首先出现斜裂缝,如果墙体高宽比接近1,则墙体出现X 形交叉裂缝;如果墙体得高宽比较小,则在墙体中间部位出现水平裂缝。 (6)其她部位常见破坏:由于楼盖缺乏足够得拉结或施工中楼板搁置长度过小,会造成楼板坠落;由于伸缩缝过窄,不能起到防震缝得作用,地震时缝两侧墙体放生碰撞而造成破坏。 2)分析:历次大地震,如1963年前南斯拉夫地震,1972年美国费尔南多斯地震,1976年罗马利亚地

震,1975年营口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中,都证明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房屋震害就是相当严重得。 在地震作用下,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得底层承受着上不砖房倾覆力矩得作用,其外侧柱会出现受拉得状况;底层为内框架时,外侧得砖壁柱则会因砖柱受拉承载力低而开裂,甚至严重破坏;底层为半框架时会出现底层横墙开裂,而后由于内力重分布,加重了层半框架得破坏;底层商店住宅,由于需要大空间,横墙较少,因底层得抗震能力弱形成特别得薄弱楼层,造成破坏特别严重。 (二)钢结构房屋得震害及分析 1) 钢结构得震害主要有节点连接得破坏、构件得破坏以及结构得整体倒塌三种形式。 2)分析:历次地震表明,在同等场地、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条件下,钢结构房屋得 震害要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得震害小得多。以1985年9月墨西哥城大地震(里氏8、1级)得震害为例,其中倒塌与严重破坏得钢结构房屋为12栋,而钢筋混凝土房屋却有127栋。 1、节点连接得破坏 (1)框架梁柱节点区得破坏 由于节点集中力、构造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极易造成应力集中,因此节点破 坏时发生最多得一种破坏形式。1994年美国诺斯里奇(Northridge)地震与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均造成了很多梁柱刚性节点得破坏。2008年汶川地震也造成钢结 构网架节点破坏。 诺斯里奇地震时,H形截面得梁柱节点得典型破坏形式。由图中可见,大多数节 点破坏发生在梁端下翼缘处得柱中,这可能就是由于混凝土楼板与钢梁共同作用,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1)、工程地质学 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便科学评估,合理利用,有效改进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 (2)、工程地质条件 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3)、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建筑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土工程。 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1)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 ②影响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 (2)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工程活动破坏地质环境) (3)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 人类开采矿产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形成各类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活动,比如工程建设必须作地下水保护论证、渗漏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调查等等 3、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 ①岩土类型及性质(地层岩性与性质) ②地质构造(断层、褶皱、节理等) ③地形地貌(平原、丘陵、山区等) ④水文地质(地下水成因、埋藏、动态、成分等) ⑤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岩溶、泥石流等) ⑥天然建筑材料(砂砾、石块等) 4.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哪些? ①区域稳定性问题 ②地基稳定性问题 ③斜坡稳定性问题 ④围岩稳定性问题 5.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1)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 (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 (3)环境影响评价—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总的来说就是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促使矛盾转化和解决,既保证工程安全,经济,正常使用,又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条件 6.说明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设计方案类型,施工工期的长短和工程投资的大小,影响基础建设

工程地质学概论考试题目

工程地质学概论 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⑤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5、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1、活断层的定义: 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USNRC): (1)在3.5万年内有过一次或多次活动的断层 (2)与其他活动断层有联系的断层 (3)沿该断裂发生过蠕动或微震活动 活断层的类型:按照位移方向与水平面的关系: (1)正断型活断层 差异升降活动为它的断陷盆地边缘。下降盘分支断层多见,形成地堑式的正断层组合。 (2)逆断型活断层 多分布于板块碰撞挤压带。上盘变形带大,出现多分支断层。 (3)走滑型活断层 常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地块之间的接触部位,水平错动量大,断层带宽度不

地震对工程建筑实施的影响

浅谈地震灾害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地震对工程建筑实施的影响 摘要 地震是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以瞬间的能量瞬息间使成千上万的生命遭到伤害,地震称为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产生的原因随其形式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将阐述地震成因的具体知识,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地震带给工程实施的影响。地震时会使房屋等建筑物受到严重的震动致使破坏,会使桥梁断裂、路面开裂下陷、铁路扭曲等,从而使城市瘫痪。地震常常还会伴随滑坡、泥石流、地基沉陷等地面破坏现象,其次生灾害也是非常严重的。对此我们应该对其地震带上的城市进行防范,地震灾害的破坏程度与地震震级和震源深度、地震发生的时间、地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质量和地震的防御状况。其中后三个因素则是人类可以控制的,通过对采取有效手段完全可以降低地震灾害的程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不能有效地预测地震,无法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但采取一定措施的前提下是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的。 关键词:地震地震成因震级地震烈度应对措施 引言 地震灾害这两年对我国造成的灾害较大,本文研究地震对工程实施的影响可为改善这种现象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我国是地质灾害较多的国家,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也给人类的生命安全财产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本文研究地震地质灾害及防治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也使人们更加重视面对地震灾害时采取应对措施。 理论基础 2.1 地震现象与成因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产生的地震,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地球上差不多每天都有地震,地震时,从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产生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传播。 地震一般可分为人工地震和自然地震两大类,下面所说的地震成因为天然地震的成因:①构造地震,因为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突然变化,地壳岩层错动破裂而发生的地壳震动,这就产生了人们平常所说的地震。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变化,从而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地应力,在其长期缓慢的作用下,造成地壳的岩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