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档案事业史 亚洲部分

外国档案事业史 亚洲部分

外国档案事业史 亚洲部分
外国档案事业史 亚洲部分

第一章亚洲代表性国家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本章提要:

亚洲档案事业的总体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在亚洲内部,各国档案事业发展也很不平衡;但是这种水平的高低又不完全与国家的发达程度成正比。本章选择的代表性国家是东亚的日本和韩国,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亚洲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古代档案事业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但诸多社会历史原因长期制约着亚洲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时至今日,亚洲档案事业的总体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在亚洲内部,各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但是这种发展水平的高低又不完全与国家发达程度成正比。本章主要选择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一些代表性国家,介绍它们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第一节东亚国家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一、日本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日本(Japan)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的岛国,首都东京。

(一)档案事业的总体特征及其原因

日本是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经济大国。但长期以来,日本档案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日本直到1971年才建立了名为“国立公文书馆”的国家档案馆,这与世界上第一个近现代意义的国家档案馆一一1790年成立的法国国家档案馆相比,晚了将近200年。此外,日本档案机构的设置,与其悠久的档案保管历史相比,也大大滞后。日本早在公元6~7世纪,就出现了类似于档案馆的官方文件保管库房;现存世界最早的博物馆,是日本8世纪为纪念天皇诞辰设立的宝库,其中保存有11000多份政府文件。然而,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掀起建设档案机构的热潮。

日本档案事业一度处于滞后的状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历史发展传统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1868年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从此日本的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尽管如此,日本作为军事封建帝国的长期传统,决定了日本把人力和财力多集中在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上,对档案事业不愿增加投入,甚至以紧缩财政为由,压缩档案机构和削减档案经费,这无疑限制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是学界不太重视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阻碍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观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选派一批人员赴欧美学习西方文化,他们曾试图将西方的档案管理制度引入日本,却没有引起日本学界的足够重视。19世纪末,受雇于日本政府的德国史学家雷斯曾在日本历史学会会刊上发表文章,提出历史学的首要任务是保存和整理有历史价值的文献材料,并编制检索工具。然而日本大多数历史学家忽视了雷斯的忠告。20世纪初,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历史系教授三浦秀弘访问欧洲,回国后撰文介绍了他在英、法和荷兰等国档案馆利

用档案的情况,呼吁历史学界应重视对档案的研究。但三浦秀弘的呼吁淹没在二战的硝烟中。

三是二战及其后果延缓了日本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二战给亚洲各国制造了严重的灾难,同时也使日本自身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档案领域也未能幸免。战争中大量文件付之一炬,内阁文库中仅被焚毁的西方图书多达47,000册。战争刚结束时,大批战争文件被人为销毁,许多人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因战争罪行而受到指控。战后统计,大量文件,包括许多价值珍贵的历史文献都被烧毁或作为废纸处理了。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才成立了保管文献的史料馆。

日本档案事业的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日本企业档案管理的水平较为突出,各企业大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档案馆室。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和档案机构设置的特色

日本实行分散式管理体制,政府不起统一领导作用,也没有设立全国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国内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档案馆均各自为政,大多数档案馆既无隶属关系,也无业务指导关系。各企业自行管理各自的档案资料,行业内成立史料协会进行协调。例如,日本“企业史料协议会”就是全日本企业档案工作的协调机构,它并非政府部门,只是法人团体,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是国家的档案馆,收藏全国的历史资料和国家政府部门的档案资料,也不是行政管理机构。

日本档案机构设置的特色是公文书馆、文书馆与文化机构相邻,档案、图书、情报三位一体管理。日本的史料馆一般包括档案、图书、情报三部分。例如,日本船主协会、海事产业研究所、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清水建设等企业史料馆都包括三部分;就连国立公文书馆、大阪市公文书馆也是既收藏历史档案资料,又收藏各类图书,以及各种情报资料,这样的管理形式,使利用者既可查找档案资料,又可查找图书,还可获得所需的技术情报。

日本档案机构的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名为“公文书馆”的机构。

1、国立公文书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历史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开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必要建立一个防止分散保管和集中提供公共利用的档案机构。日本科学协会注意到民众的呼声,该协会主席于1959年11月向日本首相提出建立一个国家档案馆的建议,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公文分散保存在各政府机构所造成的损失,以及方便对公共提供利用。日本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

日本国家档案馆的名称是“国立公文书馆”,成立于1971年7月。其宗旨是从政府各省厅和机构接收有重要价值的官方文件,作为历史资料进行长期保存,并向公众提供利用或展览。1988年6月实施的公共档案法对国家所有的历史资料,即重要的官方文件的保管和利用作出了规定,要求国立公文书馆将官方文件作为历史资料留给后代。

目前,国立公文书馆共有44名工作人员,设一名馆长和一名副馆长,职能机构包括办公室、档案处和内阁图书馆三个处室。该馆呈正方型,是一座地上四层和地下两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550平方米(地上面积为2710平方米,地下面积为8,840平方米,其中库房区为7,000平方米)。库房可容纳40直线平方公里长的档案,温度控制在22℃,湿度为55%。地上四层建筑的具体分布为:第四层为会议室;第三层为办公室;第二层为利用室、缩微照相室;第一层为展览室;地下一层为文件接收、归档和熏蒸室;地下二层为库房区。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目前正在筑波建立一个分馆,为一座三层楼的地面建筑,建筑面积为

11,000平方米。已入藏的公文书,包括日本历史上江户、明治、大正、昭和各时期中央政府形成的诏书、法律、敕令、政令、告示、规则、记事录、人事任免书、官员录、预决算书、照会等,一些重要的近期的公文书,如1973~1978年的天皇署名的公文书原本,也已收藏进馆。

除国立公文书馆外,日本还有两个全国性档案机构:一是防卫厅防卫研修战史部,负责保管国防档案;二是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负责保管外交档案。

2、地方档案馆

日本地方档案馆设置的起点是1959年成立山口县公文书馆。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两次掀起设置地方公文书馆的热潮。据统计,到90年代,全国47个县和11个法定城市都拥有了自己的档案机构。

冲绳县公文书馆是地方档案馆中较富代表性的一个。它于1995年8月开馆。被称为亚洲第一馆。占地11,935平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风格为大屋檐,红瓦顶,得到日本建筑最优秀设计奖。其主要职能是广泛收集整理日本琉球王朝时代至现代政府的档案,采用先进技术保管,使其流传后代,并更好提供档案为来馆者阅读服务。十分重视对琉球王朝时代中国档案的收集,以及二战前县政府档案及美国占领时期档案的收集。

3、国立史料馆

1951年5月成立,馆址东京。它是日本国家级历史档案馆,隶属文部省,负责管理、接收寄存和捐赠的日本近代(1603~1867年)档案和史料,复制其他机构收藏的重要近代史料。

4、近代文学馆

这是日本一个影响较大,性质较特殊的档案机构。它于1967年建成,兼有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性质。其馆藏包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文学方面的图书、报刊杂志、手稿、书信、日记等,价值极为珍贵。

5、全国史料协议会

1988年成立,其宗旨是通过会员的相互联系,以研究协议的方式进行档案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档案管理、使用和研究工作的开展。会员有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团体会员包括档案馆、图书馆、历史资料馆、地方史编写室及一些大学的资料室;个人会员为现在及过去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目前有团体会员154个,个人会员291人。该协会在全国设部会、各地设分会。该协会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年会,进行学术研讨,开展会员的联谊活动。各地的分会每月召开研讨会。

(三)档案管理活动的特色

由于日本实行的是分散制的管理体制,档案管理活动不是十分一致,但是总体而言,国立公文书馆的档案管理活动最富有代表性。这主要以1968年颁布的《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章程》、1971年颁布的《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部组织简则》和1972年颁布的《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利用规则》为法律依据,其中《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章程》经过修订,到1988年以《国立公文书馆法》名义颁布实施。根据上述法规,日本档案管理活动的一系列环节,诸如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现代化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1、收集

国立公文书馆由公文书科专门负责档案收集。公文书科下又设有三股一室:收集保管股主要负责接收与收集国家行政档案,并进行妥善保管;编目股负责档案的整理和分类,编制档案目录和索引;借阅股负责档案阅览、陈列和其他利用工作,并对利用情况进行统计;档案业务研究室负责制订鉴定、分类等专业标准,编纂和出版档案资料,以及开展馆际交流。通过这三股一室的明确分工,国立公文书馆井然有序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根据1980年12月25日实施的“部间联络委员会协议”,国立公文书馆根据下列规定接收各政府机构所产生的公文。形成后年满30年需永久保管的文件移交到国立公文书馆;定期保管的文件在期满一年内向公文书馆移交。

2、整理和保管

国立公文书馆的档案整理由馆长授权编目股负责。根据馆长批准的整理和分类方案,编目股对各省、厅移交的档案主要按来源原则进行整理和分类。各省厅的档案单独整理,并充分尊重机关原有的分类方案和整理基础。公文书馆所藏档案,都必须编制目录和索引,以便检索和查询。对档案整理不拘泥形式,案卷封皮和档号比较简单,主要精力投在方便检索等开发利用工作上。

国立公文书馆十分重视对文件的保管和保护。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是熏蒸。为防止文件发霉和虫蛀,所有接收进馆的文件都要进行熏蒸。熏蒸的设备为SK型真空箱,真空箱内流入的是EKIBON气体,每次熏蒸6小时。

二是整理和上架。经过整理和董蒸的文件进入库房上架保存,以防止直接日晒、高温高湿、灰尘、大气污染等的有害影响。库房内的温度保持在22℃,相对湿度保持在55%。库房内装有烟雾探头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设备。

三是缩微照相。对有重要价值、经常提供利用的文件,为避免过多使用所造成的损坏,采取缩微复制的手段。目前该馆已缩微复制2,220卷胶片,并通过阅读器对外提供利用。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善本也进行了缩微复制。

四是修复。对破损文件由专业人员进行修复。比较注重实效,不是生搬硬套地在档案馆培养技术人员,而是积极主动地利用市场上的技术公司进行专业修复。修复所使用的方法视破损的情况而定,可采用托裱、纸浆等多种修复方法,尽量保持文件的原始物理状态。

3、利用

国立公文书馆的提供利用工作,主要依据《国立公文书馆利用规则》进行。该规则对公文书馆开展利用工作的内容、开馆日期和时间、利用对象和利用手续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公文书馆可提供阅览、复制、参考调查、外借和展览等多种利用形式。其馆藏档案一般可对外开放,但馆长有权限制对捐赠档案和涉及个人隐私档案的利用,有权规定对珍贵档案和容易损坏的档案提供复制件。公文书馆除节假日外,每天开馆,如有意外不能开放,必须提前通告。前来公文书馆的利用者,凡年满20岁,为学术研究或调查目的来查阅档案,都可在申请后领取阅览证;外国利用者必须持有关介绍信,方可入馆查阅档案。如果需要复制档案,必须得到馆长批准,公文书馆要收取一定费用。外借档案也必须征得馆长同意,外借期限不超过一个月。公文书馆还可根据需要举办馆内外展览,也可向举办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的展览出借档案文件,向电视台和出版物提供照片的复制件。

在著名学者的协助下,国立公文书馆于1992年成立了一个“目录数据调查委员会”,为重要的历史档案建立一个数据库,向利用者提供利用。国立公文书馆每年出版两种刊物:一是《国立公文书馆报》,主要介绍馆藏和国外档案工作最新动态;二是《国立公文书馆年报》,

主要介绍本财政年度内该馆的活动情况。

4、现代化建设

日本作为经济发达国家,在技术和经费上的投资较为充裕,使得日本档案馆的现代化水平很高,这是日本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现实特色。主要有三点表现。

第一,日本档案馆的各种设施先进和齐备,鲜明地体现了现代化特色。档案馆的缩微设备系列齐全;复印设备功能多,效率高,高档、中速复印机、热辊定影复印机都是档案馆普遍青睐的机型;配页装订设备花样新,如旋转式配页机,通过气动分离和摩擦输页技术相结合,页架以连续旋转迅速完成配页工作;保管和保护设备性能卓越;销毁处理设备功能齐全,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对纸质文件和胶片进行销毁。碎纸机可把纸张切成纸条、纸屑,还可将胶片碎成粉尘状。这样可有效防止文件泄密。

第二,利用服务也体现了明显的现代化特色。利用者在接待室办理登记,工作人员将有关情况输入计算机,利用者就可得到一张磁卡,凭此卡,以后就无须重复登记。只要按照电脑屏幕提示的操作顺序输入查询事项,查阅所需档案目录,将磁卡插入计算机通知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通过电脑显示的库房号、架号、位号、案卷号就可快捷、准确地查找到利用者所需的档案,提供给利用者使用。

第三,日本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正在进行,大多数档案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且对档案信息进行了部分上网,利用者可通过网络实现对档案的远程利用。其中,亚洲历史资料中心就是日本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典型代表。该中心2001年成立,是国立公文书馆的分支。它试图借助最尖端技术, 帮助用户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免费阅读和打印历史资料, 下载图像数据。截止到2006年9月,中心已将国立公文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图书馆所收藏并公开的“亚洲历史资料”进行了数字化, 提供电子图像约1270万件、目录数据约80万件。因此,它真正成为通过互联网提供被电子化资料和目录数据库的数字档案馆, 可满足历史专家、普通国民以及海外人员的利用需求。

(四)档案教育的特色

目前,日本对图书馆、博物馆专业人才的教育均在大学设有专业课程,却未建立起系统的、学术性的档案研究,很少有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开设正规的档案课程。不过,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开办了档案人员的在职培训。

1988年以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每年举办一次培训班,学员包括各州市档案馆、各省厅和地方的公共机构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培训班的目的是增进学员对公共档案法的了解,提高他们对档案保护和提供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培训班为期五天,由专家讲授档案文件的保管知识,并实地参观一些档案机构。过去十年中共有数百名档案人员参加了培训班。

1993年起,国立公文书馆每年举办一次由高级档案人员参加的研讨会,其宗旨是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加强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研讨会为期三天,与会人员提交论文,交换档案保管与保护以及提供利用的经验,聘请专家授课。

当前,日本在总理府的领导下成立了研究小组讨论培训计划,最终组成了一个名为“建立档案培训机构的研究小组”。为实施研究小组所提出的建议,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从1997年11月底开始举办档案培训班,确定培训对象应为工作时间较长的现职高级人员,重点是档案馆的主要负责人。1998年培训班正式开课,培训课程的重点是现行文件(不是古代文件)的管理知识,这是因为目前公共档案馆的主要职责是处理不断增长的现行文件。培训环节包括讲课、讨论、实习和撰写论文,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五门:一是“档案馆的主要职责”,内容包括档案馆的法规制度、档案馆的社会作用、与档案馆相关的组织、档案体系与档案职

业、外国的档案工作、日本的档案工作等等;二是“档案资料研究”,内容包括历史资料、文件与档案管理、现代立法与政府管理史、政府机构的文件管理、文件的挑选与接收等;三是“档案资料管理研究”,内容包括档案的整理与编目、自动化、信息学、保护学等;四是“档案资料和提供信息服务研究”,内容包括档案公共服务(出版、展览等)、利用档案的法规制度;五是“总结报告”。

(五)企业档案工作的特色与日本企业史料协议会

日本企业档案管理的特色是国家、行政组织不以任何形式干预,完全由企业自己作主管理档案。因此,大多数企业采取分散式的管理模式,这也是日本民间企业适应现代化的一种制度。企业对已丧失现行价值的档案及其他各种记录,均放在各职能部门保管,不向其他机构移交。一些特殊事件需参考和查用非现行的历史档案时,与各部门有关人员联系,帮助查找档案。尽管整个企业没有形成集中统一保管档案的管理体制,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能依据各部门保管的档案正常开展。

当前,虽然日本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分散管理档案的模式,但在管理体制上出现了一体化的新趋势。其原因是这些企业在编纂企业史时,需收集大量历史档案,颇费周折,时常被档案不齐全完整的现象所困扰,鉴于这一教训,企业对编史修志时收集的档案资料的史料价值,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因而设置了统一的档案资料室,并将其纳入整个企业的信息体系。

企业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程度很高,计算机、缩微设备及光盘在企业中的应用相当普遍。几乎企业所有业务人员面前都配备有一台计算机终端。档案信息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实行了信息资源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企业分散管理档案的现有不足。

尽管日本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企业档案工作,但在1981年,日本民间设立了全国性的企业档案史料研究和交流的专门机构一一日本企业史料协议会。日本约有200,000个大中型企业,具有代表性的大企业超过200个,其中140多个加入了日本企业史料协议会。协议会设会长、副会长各一名,理事25人,监事2人,顾问2人。其常设机构为企业史料协议会事务局,归属于1978年成立的日本经营史研究所,该所由日本通产省领导。

日本企业史料协议会的成员来自日本最有代表性的制造业、商业、流通领域、金融行业等大企业,同时包括日本经济团体、研究所、大学以及日本著名的经济史研究者,成员的整体素质较高。该会的创立,有助于增进对企业史料的社会和历史价值的认识,促进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并有利于组织对企业史料的收集、保管、管理的调查研究。协议会的主要活动包括企业史料保存、管理的研究;企业资料的收集方针和方法的研究;企业的历史设备制品保存方法的研究;企业史料编篡的研究;企业史料管理者的培训;有关机关、团体档案管理的经验交流;杂志的发行。

二、韩国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韩国(Korea)位于亚洲大陆东部的朝鲜半岛南部,首都汉城。

(一)主要的档案机构

韩国官方最主要的档案和文件管理机构是政府记录保存所,它最早于1969年在汉城成

立,1970年以来升为局级机构,直属政府总务处长官,也是韩国唯一的中央级档案馆。1984年该所在韩国第二大城市釜山设立了分部。

记录保存所汉城总部的内部职能部门分别是档案行政管理课和档案管理课;釜山分部下设总务课、保护课和缩微胶片出版课。

韩国政府十分重视档案工作,先后颁布了《政府文件管理规则》、《政府记录所的组织机构》、《政府记录所管理细则》、《关于分类号、文件保管期限表和其它有关政府文件的规定》、《密级文件保存和移交指南》和《档案利用费用的规定》等一系列法令和规则,作为指导政府机关开展档案工作的法律准则。

政府记录保存所的职责包括:制定档案制度,接收和管理国家文件,进行档案系统的研究和规划,开展和国外档案机构的合作,提供利用服务,负责政府参考服务中心的运作。釜山分部主要负责保管和保护档案,拍摄缩微胶片,进行档案的消毒、整理和装订,提供利用服务。

(二)档案管理活动的特色

政府记录保存所根据上述职责,开展档案接收、整理、保管、保护和提供利用等管理活动。

1、接收

作为韩国官方的档案机构,政府记录保存所接收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所形成的档案文件。其接收范围具体包括:永久和准永久档案,由总统签署或与总统有关的档案,需要保存的机密文件和具有历史价值的文件。这些档案的接收时间略有差异。永久和半永久档案在产生满6 年后就可移交;总统文件每半年向记录保存所提交一次目录,总统任期结束后就把文件移交;机密文件在保密期结束后接收进馆;具有历史价值的文件可根据需要随时移交。文件移交的具体办法是:先由形成机关每年定期向记录保存所报告文件移交数量,然后由保存所制定移交计划,并通知各机关根据移交计划,进行移交工作。

2、保管

档案进馆后,先在保存所的真空熏蒸室进行消毒。然后按照机构、年度和职能等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经过整理后的档案还要通过缩微、冲洗、复制、检验和装订等处理程序,才能入库保存。库房的温湿度基本保持恒定(温度为20~22℃,相对湿度为50~60%),库房管理人员还定期进行消毒,以确保档案的安全。

政府记录保存所汉城总部建筑了一座五层档案大楼,釜山分部是一座地上两层和地下四层的档案建筑。档案库房内安有恒温恒湿控制器,突发事件安全防护设备和海龙气体灭火器等。此外,记录保存所还配备有缩微摄影机、胶片处理机、阅读机、复印机、装订机等现代化设备,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档案。

3、利用

保存所的档案实行对外开放。从原则上讲,所有文件都可以加以利用,但机密文件或涉及国家安全的文件在利用时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人事文件或财产文件只向有关人员开放。机关利用档案必须先正式通知记录保存所,个人用户必须首先提交申请表。

4、电子政府建设

在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部(UNDPEPA)和美国公共管理协会(ASAP)联合对2001年全球190个联合国成员所作的电子政府调查中,韩国的电子政府排在了前15名。韩国的门户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810733528.html,)列为全球十大门户网站的范例之一。在电子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尤其在宽带的应用上,韩国雄居全球第一,远远超过了其后的加拿大、瑞典和美国。在政府的中央部门中,92.4%的公务员通过电脑开展工作,而地方官员的这一数字达到了98.8%。99.5%的政府公务员可以熟练进行电子邮件收发,在互联网环境下工作。在2001年5月17日,韩国电子政府委员会向时任总统金大中提交的“电子政府的战略报告”中,列举了11大关键任务,其中之一是电子文档交换,具体内容是“从申报批复到资料存档,实现整个政府流程的电子化。”在韩国电子政府项目中,最受重视也最有成效的是GFC工程(Government for Citizen Project)。它旨在通过单一窗口,实现政府机关对民政事务的电子化传递。公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一体化服务,从而实现一个更简洁、更高效的政府。

第二节南亚国家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一、印度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印度(India)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首都新德里。

(一)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和档案机构设置的现实特色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实行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全国没有统一的档案事业领导中心,国家档案馆和各联邦档案馆相互独立,彼此无隶属关系。但与美国相似,印度政府规定对中央政府机关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馆负责指导和监督中央机关的文件和档案管理工作。

印度国家档案馆是保存政府非现行文件的场所,为行政管理者和学者利用服务。它是旅游和文化部下的一个下属的文化机构,它的前身是1891年在科克塔成立的帝国档案馆,1912年迁都新德里后,1926年建立了今天的国家档案馆大楼,1947年独立后改称现名。该馆现由馆长及副馆长领导,负责文件管理、行政管理、培训、出版、文件、图书馆等部门。印度国家档案馆在博帕尔有地区办事处,在布巴内斯瓦尔、斋浦尔和本地治理有文件中心。国家档案馆是政府履行《公共文件法案》(1993)及《公共文件条例》(1997)的关键机构,不仅担负保证印度中央政府的各部门、机构文件安全的职责,更负责设计合理机制,使文件管理在政府系统中得到科学管理,满足政府和学者对档案的利用需求。

各邦档案馆成立时间有先有后,除旁遮普等少数邦外,大多数邦档案馆都在1947年独立后才成立。各邦档案馆隶属关系也有差别。有的直属各邦首脑,有的直属各邦教育部。邦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多为殖民时代的历史档案,此外还有部分古老的棕榈叶、竹简和铜板手稿,价值十分珍贵。

印度档案机构中还有一个官方咨询机构一一印度历史档案委员会,它在印度独立前的1919年就已建立。总部设在新德里。目前它每年例会一次,就档案的编目、利用和出版等问题向政府提供咨询意见。该委员会几经改革,在有限的工作条件下,促进了各邦档案馆的建立,改善了档案利用条件,出版了一批档案史料,确实很有贡献。但由于其成员缺乏代表性,它发挥作用又有很大局限性,为此目前委员会确定其成员来自三方面:政府官员、档案

专业人员和通讯委员。

而在法律规范方面,除了《公共文件法》和《公共文件规则》之外,印度国家档案馆还出台了《印度国家档案馆框架文件》,该文件是州及联邦区档案馆工作的指标性文件,对于档案管理活动的规定及评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内容包括印度国家档案馆目标宗旨、档案工作成功趋势指标、具体要求、规划期望等,对2009年以来印度的档案馆和文件中心的工作做出了评价分析,并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望。

(二)档案管理活动的特色

1、接收

印度中央政府规定,政府机关(立法和最高司法机关除外)满25年的文件,都必须向国家档案馆移交,移交时必须编制文件保管期限表和移交清单,注明移交机关名称、文件起止期限和案卷基本情况。各邦档案馆自行规定档案的接收时间和接收范围。

2、整理和编目

印度议会于1993年通过了《公共文件法》,规定对公共文件要进行整理和编目。该法的作用在《公共文件规则》中进行了详述。

受英国影响,印度大多数档案馆按来源原则整理档案。整理后的档案要编制案卷目录和文件目录。案卷目录以移交清单为基础,内容包括移交清单项目和案卷的标题和内容。这是印度档案馆最主要的检索工具。文件目录与英国公共档案馆的“编年提要”相类似,详细登记每一份文件的情况,包括发文日期和地点、作者、发往地点、内容提要、类型、页数和附件等。这种详细目录是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基础,很受档案馆的重视。

3、保管和保护

国家档案馆花费了巨大的精力用不同的保存及文件复制方法确保档案文献的寿命。印度档案馆保护档案的方法很独特,纸质档案不是折叠存放,而是夹在木板中间捆起来,使之伸展平放。档案部门发明了一种独特的修复文件的方法,通过去除掉醋酸盐的纤维素薄片从而改变纸张的结构,这就是“溶解或手工切片方法”。除了这个可转变的方法之外,印度还有一套独特的技术来修复十分脆弱、已严重损坏的纸张档案和文献。保护研究所总是不停地测试用于修复文献所需的材料。棕榈叶档案尽管数量不多,但其珍贵价值使档案馆高度重视它们的保管和保护。最近印度成功地研制出一种修复已经干枯或由于年代久远或失去弹性而干裂的棕榈叶的方法,用加有甘油的热水浸泡,再用酒精和甘油去污;用适当稀释的面粉浆糊修复;用聚酯酸乙烯酯溶液覆盖棕榈叶,等等。

此外,印度在保管和保护方面还取得了一个有意义的成果,即制造出了用于档案馆和图书馆的移动式熏蒸消毒机,它可以减少熏蒸消毒的时间及熏蒸物的聚集。

4、鉴定和利用

印度对档案销毁的规定十分严格,不经国家档案馆的同意,任何人无权销毁文件。还规定年满100年的档案一律不得销毁。对档案开放的规定是,国家档案馆内已满30年的非机密文件,均可向公众开放。

任何学者都可利用印度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利用要遵守1997年的《公共文件规则》。利用者要向档案总监填写一张档案利用申请表格,并要填写自己的利用目的,外交人员要说明自己的外交使命。

5、宣传

为了促进大众普遍树立档案意识,并在学术机构和利用者之间建立一种友好的互动关系,国家档案馆向感兴趣的公众敞开了大门。尽管利用者来自不同的机构,国家档案馆仍尽力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提高了公众的档案意识。

向大众宣传档案的另一个有效举措是组织“档案周”。国家档案馆从印度历史上选取不同的主题举办有特色的展览。政府文件、私人文稿、珍贵的照片及新闻剪报齐聚一堂,紧紧的吸引住了公众的视线。全国其它地方也组织了流动展览,从而促进了公众对国家档案财富的了解和重视。

1998年7月,印度总统宣布国家档案馆展览厅向公众开放。展览厅是一个开拓性的尝试,它试图综合展示国家档案馆富有代表性的馆藏档案,展览厅的档案内容丰富,具有重要价值,展示手段先进,进一步增强了普通公众对档案的兴趣。展览厅在国家档案馆的每个工作日都向大众开放。

从1942年起,印度国家档案馆开始出版各种杂志、小册子及报告,这成了提高社会档案意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国家档案馆出版了几本学术性很高的有影响的刊物。其中包括:印度历史文件委员会诉讼文件、英国档案选摘、教育档案选摘等等。还有一些文件管理及保护技术方面的专业书籍,如印度保护专家雅·帕·凯思帕利亚1973年受国际档案理事会委托编写了《档案材料的保护和修复》一书,不仅总结了印度在档案保护方面的宝贵经验,而且介绍了欧美一些国家档案保护的研究成果。到目前,这本书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外还有为帮助国外学者利用印度各馆所藏档案而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出版了一套六册的《亚洲历史馆藏指南》,现已出版了五册。

而除了印度国家档案馆之外,印度其他档案馆也逐渐重视发挥其档案资源的作用,向民众开放历史档案。例如,2012年,印度Maharaja Sayajirao大学的历史档案馆正式开放。该档案馆保存了大量展现中世纪古吉拉特邦商业和社会活动发展的手稿。该校历史系利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对这批珍贵档案进行了分类、整理以及数字化的工作。

6、现代化建设

国家档案馆内配置了现代化的缩微照相设备和复制设备。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国家档案馆开始研制计算机管理方案。但到目前,由于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印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为了实施计算机化和数字化方案,档案馆设计了一套名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这套软件已开始运行,1748~1859年及1907~1968年的文件及其参考资料已经输入了计算机系统,在国家档案馆建立的研究室也可实现在线利用,关于外交部的外事档案文件参考信息的数据库正在建设中。

档案馆也把馆藏图书参考信息录入了计算机“LIBSYS”软件中,学者同样可以利用。文化部对五大图书馆的连接系统正在建设当中。国家档案馆正在进行一个新的项目,对珍贵的手稿进行数字化处理。

7、文件管理与电子文件管理

根据1993年的《公共文件法》和1997年的《公共文件规则》,印度国家档案馆是印度

政府文件管理代理者,不仅要负责安全保管、记录印度政府各部门的文件,也从事制定合适的机制使其记录管理简单化、系统化,为管理员和研究者提供更便捷的利用方式。印度国家档案馆还担任建议国家政府、托管机构等对文件进行适当维修、管理记录的职责。

另外,随着电子文件的普及,印度还就如何延长电子文件寿命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印度城市计算机发展中心成功研发“可信数字仓储”(Trusted Digital Repository),该项目是国家数字保存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获得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门的支持。针对由于软件过而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可信数字仓储可保存任何可能丢失的数据。数字仓储以标准格式打开文件,长久保存档案,延长其寿命。印度城市计算机发展中心向各州政府发布了相关标准和指南,未来也会转发给相关软件公司以遵循这些标准和指南,确保其数据与数字仓储兼容。

(三)档案教育的特色

国家档案馆作为印度文献遗产的保护基地,从1941年起开设了档案管理理论及实践的培训课程。到1976年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培训学校,1980年更名为档案研究学院。学院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培训学员保护档案及图书的专业知识。其课程设置是开放式的,除了理论课程之外,培训方案还包括举办一些研讨会、专题学术讨论会以及邀请一些知名档案学者、环保专家和缩微技术专家开办讲座,这些形式避免了单一理论教学的不足。该学院在国际档案界有一定的影响。

在印度,接受档案培训的人员主要包括国家档案馆官员、信息官员、档案工作人员、主管科研的官员、缩微技术人员等等。接受了培训的人员就业机会广阔,他们可以在国家档案馆及各邦档案馆任职,也能在学术机构、私人机构或事业单位任职。

印度由于地处热带,十分重视对热带气候下档案的保管、保护和修复,国家档案馆附设的档案学院还专门为其他热带国家开设了档案保护方面的培训课程,很受这些国家的欢迎。

而除了档案学院提供的教育课程之外,印度国家档案馆还设有一年制档案与文件管理课程、档案管理中短期课程、复印技术中短期课程等短期培训班,以满足档案人员培训的需要。

此外,为了档案研究学院的学术问题提供指导,并为其新课程的课程内容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现代档案趋势和培训需求的档案机构参考,国家档案馆还在1980年设立了由多名资深档案学研究者组成的教学研究组(Board of Studies)。研究组主席由国家档案馆馆长担任,其成员有档案学家、商业档案专家、档案文献学家、大学或组织的历史学教授和研究者、大学或组织的图书馆学教授和图书管理员、州档案馆馆长等。

二、巴基斯坦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巴基斯坦(Pakistan)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首都伊斯兰堡。

(一)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和档案机构设置的特色

巴基斯坦的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属于分散式。全国没有集中领导档案事务的行政机关,只有各级档案馆和文件中心。国家档案馆与各省档案馆之间保持密切的业务指导关系和技术联系,但没有行政监督和领导权。档案馆、文件中心与各机关之间完全依靠国家立法来解决档案问题。

巴基斯坦的档案机构主要是各级档案馆和文件中心。

国家档案馆的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档案图书委员会,归属教育部领导,兼有图书管理和档案保管的双重职能。1974年改用现名,成为只担负档案管理职能的独立机构,改由文化体育旅游部领导。(它位于首都伊斯兰堡,其建筑是总理府建筑群落的一个组成部分。档案馆是一座4层圆顶建筑,建筑面积为7000平方米。)国家档案馆大楼占地150,000平方尺,位于伊斯兰堡的行政区块内。大楼第一阶段于1988年完成,第二阶段于1995年建设完成。

国家档案馆实行馆长负责制,下设9个职能部门,分别是公共档案管理部、四人档案管理部、研究部、图书参考资料部、缩微部、保护部、装订部、征集部和财务基建部。国家档案馆实行馆长负责制,下设一名主任、三个职能部门,分别是公共文件部门、私人收集&国际事务部门、技术部门,共106个不同职位。馆藏档案除中央政府机关的永久档案外,还包括私人捐赠或寄存的重要档案,以及1948年至今的500多种报纸,其中时间最早的一份可兰经距今已有1,200多年。

巴基斯坦的四个省都建立了档案馆,其中成立最早的是西北边境省档案馆。该馆的档案接收和分类工作,从独立前的1946年即已开始。由于西北边境省面积最大,又是巴基斯坦出入许多国家的“国门”,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档案也很重要,大量对外交往的原始材料,都保存在省档案馆。该省档案馆的内部机构,包括研究部、文件部、缩微部、保护部、修复部、基建和会计部、陈列部和图书部,均由馆长统一领导。其他三省信德省、旁遮普省和俾路支省的档案馆,其内部机构和职能范围,与西北边境省档案馆基本相同。

(二)档案管理活动的特色

1、移交

巴基斯坦于1984年颁布了第一部档案法。根据法令规定,各机关的文件办理完毕一年以后,就可以向各级文件中心移交。移交机关必须同时划定文件保管期限:A级文件指必须永久保存的文件,在文件中心保存4年以后可移交到档案馆;B级和C级文件指明须长期保存的文件,在文件中心保存4年以后须重新鉴定,或升为A级,或降为D级;D级文件指须销毁的文件。销毁权由馆长掌握。各省文件中心保存的大量文件,都是按照上述移交规定向同级档案馆移交。

2、保管和保护

巴基斯坦在档案管理上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相当重视对档案的安全保管和保护。为此他们从库房建筑、档案保护技术和设备、档案修复等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力求改善档案的保管环境,延长档案的寿命。

国家档案馆从1982年动工兴建,采用了英国建筑标准,外墙体虽未作特殊隔热处理,但49厘米厚的砖砌外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库房设计时专门考虑了防阳光照射、隔热和密封等要求,建造了内环廊。库房地板承重为1,500公斤/平方米。库房装有单层铝窗或钢窗,内部大多安装了空调系统。但库房对防火、防盗和灭火设备的考虑较少。

各档案馆均重视档案保护技术,熏蒸杀虫是大多数档案馆开展的一项重要业务,他们通常使用麝香草酚杀虫剂,在密闭熏蒸罐内对档案进行消毒处理。西北边境省档案馆还将重要档案组卷后,用两块香木板夹住,以防档案生虫。另外保档案馆的档案修复技术也很先进,大多购置英国或德国生产的加膜机,对古老档案、受损档案进行修复加膜处理,重新精装成册,并制成复制品提供利用。为了加固水溶性字迹,各档案馆多采用英国生产的加固剂进行加固处理,然后用碳酸钙去酸,最后用法国生产的丝网膜托裱。经过这样处理后的文件具有

较强的耐久性。

巴基斯坦修复破损档案的方法很有特色。首先用一种自产特制白粉装入布包,在档案表面轻轻摩擦,以达到除去表面污物的目的。其次配制纸浆修补破损处,配制的纸浆必须与档案原件的成分和颜色一致,并用特殊粘合剂进行粘合。再次是把修复后的原件浸泡在去酸溶液中,最后用干燥机进行干燥。

巴基斯坦还十分注重对缩微胶片档案和声像档案的保护。目前,已对近20,000,000页重要公共记录、私人收藏、报纸、手稿等进行了缩微拍摄;用音频和视频格式记录并保护了249个有关杰出人物采访磁带。

3、利用和开放

根据巴基斯坦档案法规定,档案馆所存A级档案,满25年后可向社会开放;机密档案和涉及国家安全的档案可适当延长其封闭期。一般情况下,来馆利用者必须持有政府机关介绍信,并填写利用申请表;国外利用者需要提前6周办理申请手续。复制档案要收取适当费用。档案馆为方便利用,还把部分档案装订成册,放在阅览室供自由查阅。

除了档案馆之外,其他组织也以不同形式开放其档案资源以服务民众。例如,巴基斯坦人权委员会(HRCP)于2012年启动了其网上档案馆(https://www.doczj.com/doc/a810733528.html,),馆藏主要包括与巴基斯坦人权问题和民主发展相关的剪报、文档和数据等。目前,HRCP网上档案馆免费提供其2006年1月至今形成的超过六十万份档案的电子版本,更早形成的档案仍在陆续整理上传。该网上档案馆是目前唯一能够专门提供巴基斯坦人权与民主相关档案资料的网络数据库。本次启动的网上档案馆为各地的利用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查询方式。

4、现代化建设

缩微设备在各档案较为普遍。另外还有不少阅读复印机。档案馆大多将重要文件和报纸进行缩微拍摄,以35毫米的卷片为主。

巴基斯坦档案馆的计算机应用目前尚得处于规划阶段,由于缺乏技术力量和设备,缺乏配套的规范标准,绝大多数档案馆还未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档案现代化建设在巴基斯坦可谓“任重而道远”。

总体而言,巴基斯坦的档案事业受英美国家的影响较大。设置文件中心就是明显表现之一。通过设立这种过渡性档案保管机构,巴基斯坦政府的文件在移交档案馆之前均能得到妥善的保管,形成机关与档案馆共同负责文件鉴定工作,这有利全面判断文件价值,使档案馆获得高质量的馆藏保证。

5、档案教育与培训

巴基斯坦国家档案馆举办了20期短期培训,就文件管理、档案管理、档案修复与保护、缩微技术等内容,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三)国际活动

巴基斯坦国家档案馆非常注重与其他国家和国际档案组织机构开展交流合作。1982年举办了国际档案研讨会,除本国代表外,有13个国家及其他国际组织专家学者参与该会;1989年举办了国际档案理事会西南地区分会的地区研讨会,就培训需求和政策等内容进行了交流;1991年举办了南亚档案研讨会,所有南亚国家参与该会,并就地区性的档案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除了举办相关活动之外,巴基斯坦还积极参与其他档案交流活动。据其网站显示,巴基斯坦国家档案馆除了参加国际代表大会和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圆桌会议外,还参加了在欧洲、亚洲、远东地区、非洲和北美等地区50多个国际会议、研讨会、座谈会和研讨会,在档案管理和文件管理领域与国际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2012年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国家档案局会见了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一行,并签署了《中国国家档案局和巴基斯坦国家档案馆2012-2014年合作协议

(四)其他档案机构

巴基斯坦的公民档案馆(Citizens Archive of Pakistan (CAP))是一个非盈利组织,致力于文化和历史保护与运作,在卡拉奇、拉合尔和伊斯兰堡均设立办事点。公民档案馆主要关注于巴基斯坦的口述历史,强调在会话中体现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其组织有三个主要目标:维护并提供存档,建设并支持教育项目,基于收集到的档案资料开发教育产品。

参考资料:

1.印度国家档案馆网站:http://nationalarchives.nic.in

2.巴基斯坦国家档案馆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810733528.html,.pk/

3.巴基斯坦公民档案馆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810733528.html,/

4.国外档案新闻集萃[J]. 中国档案,2014,03:67.

5.宋萍萍. 印度:MSU历史档案馆开放[J]. 中国档案,2012,10:11.

i.东南亚国家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1. 马来西亚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马来西亚(Malaysia)位于亚洲东南部马来半岛的南部和加里曼丹岛的北部,由马来亚、沙捞越和沙巴组成。首都吉隆坡。

a)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和档案机构设置的特色

马来西亚的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属于集中式。马来西亚没有单独设立全国档案事业行政管理机关,政府把档案事业的领导权授予国家档案馆。根据马来西亚1966年颁布的国家档案法规定,国家档案馆既是保管国家意义档案的机构,又是统管国家档案事务的中心,这种由国家档案馆兼具保管与行政领导双重职能的集中式管理体制与北欧五国基本相同。

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后,政府立即着手设置档案机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马来西亚建成了一个由国家档案馆、地方档案馆、文件服务中心和档案咨询委员会组成的档案机构体系。

1957年12月成立的国家档案馆是马来西亚目前唯一的中央级档案馆。当时与英联邦国家一样称公共档案馆,1963年改为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建馆之初,其主要任务是抢救和收集大量濒于毁灭的重要档案。国家档案法对该馆的隶属关系、职责和权限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国家档案馆直接由主管公共档案和公共文件事务的部长领导,其职责范围很广,包括

接受、登记和整理所有公共档案;编制检索工具,提供利用和公布档案;检查政府机关文件保管和保护情况;办理购买、接受赠送和寄存档案事宜;以及培训档案人员等等。国家档案馆实行馆长负责制,馆长拥有公共档案移交和处置的终审权,未经馆长而进行的文件处置都是违法行为。1987年,国家档案馆改归文化艺术旅游部管辖。国家档案馆现设有文件管理部、行政技术部、宣传出版部、纪念项目管理部,下属1个文件服务中心、1个总理纪念馆,在全国设有8个分馆。

文件服务中心是根据国家档案法成立的,其任务是负责保管中央机关和中央各部的半现行文件。根据马来西亚的文件管理制度,凡是机关日常工作不再经常使用的文件,在本机关保存一段时间后,均可送文件服务中心保管。与欧美国家相类似,马来西亚文件服务中心属于档案系统,受国家档案馆领导和管辖,其工作人员均为国家档案馆的雇员。

国家档案馆下设有一个顾问机构——档案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主席由国家档案馆馆长兼任,另外还有5名委员。该委员会的任务包括协助馆长执行法令所规定的职责,完成馆长交办的事务,向馆长提出改进档案工作的各项建议,等等。

马来西亚的地方档案机构主要是五个州档案馆,它们分别接收和保管各州政府机关的档案。最早的柔佛巴鲁州档案馆建于1972年,其余四个分别是1976年成立的沙捞越州档案馆、1977年成立的沙巴州档案馆和东马来西亚档案馆,以及1979年成立的北马来西亚档案馆。

b)档案管理活动的特色

马来西亚档案管理活动,严格按照国家档案法进行。凡是已满20年,并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公共文件,按档案法规定都必须移交到国家档案馆保存,但涉及秘密文件,主管档案工作的文化艺术旅游部长有权阻止它们向国家档案馆移交。此外,馆长也有权推迟某些档案的移交时间。

马来西亚各档案馆的馆藏档案由三部分组成,各级政府机关移交的有永久价值的公共文件,部分国内外档案收集品和私人寄存档案,以及许多与档案内容相关的资料。档案馆对这些档案的管理,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各馆都编制有档案检索工具,以方便用户的查用。

依照档案法规定,档案的利用与开放必须遵守较严格的规定。只有经过一定整理,并已移交到档案馆的档案,才可按照规定手续向公众提供利用。如果尚处在承办过程中,任何文件都不能列入开放的范围。未经馆长的书面批准,任何人无权公布或复制馆藏档案,任何人也无权携带公共档案出境。

公共档案销毁和处置终审权,也掌握在国家档案馆馆长手中。未经馆长的同意,任何机构官员无权销毁和处置文件。如果要进行文件销毁和处置,必须首先向馆长提交申请报告,详细说明文件性质和处置计划,馆长审批后决定处置的具体办法。

2. 新加坡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新加坡(Singapore)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的南部,首都新加坡。

a)档案机构设置的特色

新加坡于1959年实行自治,1963年作为一个州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退出后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新加坡档案事业的历史较短,其国家档案馆始建于1968年,它是根据1967年《新加坡国家档案馆与文件中心法》成立的,成立之初隶属于文化部,全名为国家档案与记录中心。1993年8月和国家博物馆、口述历史馆合并成为国家遗产委员会。国家遗产委员会于1993年颁布的法令规定:档案馆“是官方记忆的宝库,永久保存具有国家历史意义的档案资料”。

国家档案馆共有9个内部机构,分别是档案管理处、文件管理处、文件修复处、文件缩微处、口述历史中心、声像档案处、古迹研究处、古迹保存局、档案利用处。据1999年资料统计,馆藏文书档案7,500公尺,缩微胶片110,000卷,电影胶片、录音带、录像带8,340盘,口述历史访谈17,000部,旧照片1,500,000张,地图和建设蓝图126,500张。国家档案馆主要收集政府机关、宗教机关、研究所、家乡会馆、学校、商业机构、博物院、图书馆以及私人的档案。

在馆内设立口述历史中心,是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一大特色。口述历史中心成立于1979年,当时名为口述历史组,1985年口述历史组改组为口述历史馆,1998年并入国家遗产委员会,改称口述历史中心。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收集本国人民记忆中的人或事情,记录、整理、保存和传播新加坡历史上的有关信息。

b)档案管理活动的特色

i. 口述档案的管理

新加坡建国时间不长,加上长期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的文字史料多数反映殖民历史,关于新加坡自身历史的记载为数不多。为了弥补早期历史档案的不足,新加坡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口述历史中心,有意识地开展了收集口述历史资料的工作。他们认为,现代人因事务繁忙,许多人都没有将他们个人的经历记录下来,传给后代。因此,通过访谈录音,记录他们的回忆,就能保存许多的历史资料。同时,口述历史也有特别的价值,它将历史人物的声音记录下来,让人能从他们的记忆中,产生一种参与感和感染到历史事件发生时的气氛。

新加坡收集口述档案的主要程序是:编制口述历史计划大纲,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名人等专题分成若干类目,然后按不同问题找有关人员进行访谈录音,编辑加工成录音资料,之后将访谈内容打印成文稿,最后修正文稿。

20年来新加坡口述历史工作成绩斐然。编制的主要成果有:新加坡先驱人物、日本侵占时期的新加坡、消失中的行业、新加坡多元种族社会、新华社会、口述传统、新加坡之政治发展、新加坡教育发展、新加坡公务员、新加坡经济发展、新加坡知名人士等等。新加坡还利用口述档案出版了许多刊物和教材。

除口述历史中心以外,新加坡还建立了档案与口述历史咨询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及检查口述历史计划,对传播及教育计划提供意见,使新加坡的口述档案工作不断结出丰硕的成果,丰富了新加坡国家档案馆的馆藏。

ii. 现代化建设

新加坡档案事业的历史虽短,但现代化程度却很高。新加坡国家档案馆配备有堪称一流的缩微设备,能将馆藏各种纸质档案转化为16mm、35mm缩微胶卷和105×140mm的缩微平片。每年可拍摄1,000多万个画面。在新加坡,馆藏纸质档案几乎全部被制成缩微胶片,并设有单独的缩微胶片库专门管理。除了具有特殊保存价值的文件需永久珍藏原件外,其余的原件缩微后予以销毁。新加坡还从立法上解决了档案馆出具的缩微品的法律凭证问题。将档案制成缩微品进行保管有利用一些重要档案原件的保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馆档案的持续增长给馆藏空间带来的压力。

此外,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在档案编目、检索和对外提供利用等方面都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利用者查阅档案。档案库区配备了温湿度自动调节设备和先进的防火、防盗、监控设备。库房相对湿度常年自动控制在45%±5%,库房温度也根据不同情况常年保持在19℃±1℃。同时,档案馆还应用先进的技术对录音、录像、影片等特色载体的档案、资料进行保管和抢救。国家档案馆内购置了许多配套的录音、录像影片及其复原设备,对已经失真的录音带、录像带、唱片、照片、影片等进行了有计划的抢救工作,恢复其原貌,延长档案的寿命。同时,还对一些早已在社会上失传,但为大众所喜欢,有欣赏价值的文化艺术作品和珍贵的历史资料,进行批量的再复制工作,并对外提供有偿服务。在丰富和活跃公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档案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新加坡的档案网站建设方面较为完善。国家档案馆网站的内容丰富,包括档案馆介绍、服务概述、馆藏简介、出版物介绍以及大事记等。国家档案馆开设了网上展览,方便公众足不出户观看档案馆的部分收藏。

思考题:

1.简述日本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十年真题

0210 标记传播《论出版自由》 普利策《火星报》 0310 “三社四边协定”美国之音(VOA) 《真理报》《北极星报》 0410 路透社马拉 《联合早报》《每日纪闻》 0501 官方公报英国的《北极星报》黄色新闻《金字塔报》德国之声电台 0510 威尼斯小报《泰晤士报》 世界电视网(World Network)美联社 0601 美国纽约《太阳报》. 德国《新莱茵报》 法国新闻社英国广播公司 0610 谷登堡普利策 《火星报》《海峡时报》 0701 廉价报纸美国《纽约时报》 英国《北极星报》苏联《塔斯社》 0710 数字电视斯克里普斯 “家庭影院”(HBO)《真理报》 0801 英国《每日邮报》法国《杜歇老爹报》 三社四边协定美国福克斯广播公司 0810 《每日纪闻》(Acta Diurna)安莎社 北岩爵士“美国之音”(VOA) 0910 《通告—报道或新闻报》“白虹贯日”事件 哈瓦斯社美联社电视新闻社(APTN) 1001 甘尼特报团东京广播公司 VOA 德国《总汇报》

0210 简述工业革命后兴起的廉价报纸的性质和特点。 原苏联的新闻体制有哪些主要特点? 简述20世纪后期新闻通讯社业务发展的新趋势。 与传统新闻媒介相比,电脑网络传播有哪些主要特点? 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述:评述西方国家报业垄断的不良影响。 0310 简述为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所作的斗争取得的进展。 简述世界广播事业发展的一般历程。 简述西方发达国家报业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简述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报业采取的措施和作出的贡献。 论述:试述密尔顿关于出版自由的基本观点并评价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论述:略述新闻通讯事业诞生的历史背景以及通讯社的职能和影响。 0410 简述普利策《世界报》业务活动的基本特色。 简述目前日本报业的一般结构和垄断格局。 简述俄国《火星报》创办的目的和历史功绩。 国际电视的发展进程有什么特点?简述它的主要传送和接收方式。 论述:工业革命对近代报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论述:美国广播电视高度商业化的利弊。 0501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党和政府是如何创办革命报刊的? 为什么说“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报业发展中的重要转变时期”? 手抄小报和新闻书产生的意义何在? 发展中国家的报业史有哪几个重要的共同点? 与国际广播相比,国际电视的发展进程有什么不同? 论述:杰弗逊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其意义何在? 论述:苏联的广播电视业是如何解体的?解体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迪? 0510 简要说明《新莱茵报》的办报思想和特色。 试述英国广播公司的概况和管理特点。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报业体制大致有哪些类型? 19世纪中期美国有哪几家著名的廉价报纸?简述它们的共同特点。 论述:略论苏联新闻体制的特点及其功过利弊。 论述:试析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报业发展各阶段的情况和特点。 0601 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报刊与资产阶级报刊相比有什么特点? .英国《每日邮报》有哪些办报特色? 发展中国家报业管理的方式是怎样的?

有关档案学的书籍和网址

有关档案学的书籍和网址 三十本书籍: 一、工具书类: 1.吴宝康:《档案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出版 2.《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档案学论著目录》(1911-1983),档案出版社 4.《档案学论著目录》(1984-1994),档案出版社 5.来新夏:《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简明辞典》,南开大学出版社 二、档案学理论类 1.吴宝康;《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档案学概论》,赵越,辽宁大学出版社 4.《档案学概述》,丁永奎,档案出版社 5.《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研究》,黄霄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三、科技档案管理学类 1.《科技档案管理学》,吴建华,南京大学出版社 2.《科技档案编研的理论与方法》,贺真,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3.《科技档案信息传播学引论》,颜祥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新编科技档案管理学》,赵鸿飞,辽宁大学出版社 5.《科技档案管理学》(修订版),王传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四、中国档案事业 1.《中国档案史讲义》(初稿),赵践,中国人民大学校内用书,1961 2.《中国档案史讲义》,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档案史教研室编,1979年 五、外国档案事业史 1.《世界档案史简编》,李凤楼等,档案出版社 2.《外国档案管理》,韩玉梅,档案出版社,1994 3.《外国现代档案管理教程》,韩玉梅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外国档案管理》,韩玉梅,黄霄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外国档案工作纵横论》,黄霄羽,档案出版社 6.《世界档案-历史?现状?理论》,延艺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7.《外国档案事业史》,黄霄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8.《外国档案管理概论》,韩玉梅,档案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9.《外国档案管理参考资料》,档案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10.《世界档案大事记》,牛创平,档案出版社 11.《日本档案工作译文集》,陕西省档案学会,档案出版社

档案学 分类参考

档案学分类参考 ◆档案学学科:档案学原理,档案术语学,档案法规学,比较档案学,档案史学,档案史料学,档案事业管理学,档案管理学,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学,档案统计学,档案目录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学史,档案事业史等。 ◆档案的种类(专项档案):国家档案全宗,档案分类,公共档案,历史档案,文书档案,专门档案,科学技术档案,石刻档案,泥板档案,纸草档案,甲骨档案,金文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羊皮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缩微品档案,机读档案,立法档案,行政档案,诉讼档案,人事档案,会计档案,艺术档案,教学档案,书稿档案,企业经营档案,商标档案,专利档案,地名档案,地名档案,人口普查档案,名人档案,家谱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农业技术档案,工业技术档案,交通运输技术档案,基本建设档案,城市建设档案,设备仪器档案,医疗卫生档案,地质档案,测绘档案,气象档案,天文档案,水文档案,地震档案,环境保护档案等。 ◆档案事业管理 *档案事业:档案事业管理体制,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等。 *档案法规*档案开放*档案统计*档案局 *档案馆:档案馆网,国家档案网,部门档案馆,企业、事业档案馆,科学技术档案馆,城市建设档案馆等。 *文件中心 *档案室:联合档案室,科学技术档案室。

*档案咨询机构 *档案专业教育:国际档案讲习班等。 *档案科学技术研究* 档案宣传出版 *国际档案学术交流: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档案大会,国际档案圆桌会议,亚洲史料指南地区协调委员会等。 *档案工作者:档案工作者协会等。 ◆档案管理 *档案收集 *档案整理:事由原则,来源原则,立档单位,全宗(联合全宗,汇集全宗,人物全宗,档案汇集),文件组合,档案组合,全宗群,档案十进分类法,全宗内档案分类(年度分类法,组织机构分类法,问题分类法),案卷,档号等。 *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期限表 *档案保管:全宗卷,档案存放位置索引等。 *档案编目:《档案著录规则》, 档案目录(案卷目录,档案专题目录,档案分类卡片),全宗指南,专题档案指南,档案馆指南等。 *档案检索:《中国档案分类法》,《中国档案主题词表》等. *档案提供利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档案统计 ◆科学技术档案管理:科学技术文件材料,科学技术档案收集,科学技术档案分类,科学技术档案鉴定,科学技术档案编研,中国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 ◆档案保护技术:档案制成材料,档案存储环境,档案保护技术措施,档案有害

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 简答题

2016年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答题 1、简述定期报刊产生的过程及标志性意义 答:定期报刊产生于17世纪初。进入17世纪,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变动的加剧,社会信息量以及对信息需求的增长,物质技术条件的逐步改善,原来的手抄小报逐步改为印刷出版,不定期的新闻书逐渐定期化。定期化的实现,先是一年,半年,由于刊期过长,只能称为定期出版物;以后随着邮政事业的发展,邮件稳定在每周送达一次,便有了新闻性较强的周刊或周报,这便是定期报刊。定期报刊最早的发源地是德国和尼德兰,其中德国1609年出现的《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这两份周刊依靠新闻信获得世界各地的消息并加以刊载,通常他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此外,英国、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瑞典等国也陆续出现了定期报刊。 2、简述发达国家现代无产阶级报刊发展的概况及目前影响较大的共产党报刊的简况 答:在发达国家,由于资产阶级报纸占绝对优势,工人阶级的报纸,包括共产党和其他工人政党、组织的报纸,不仅数量少,而且财政不足,尽管如此,它们是发达国家报业的特殊组成部分,并有着无产阶级报纸自己的政治目标和办报方针,是所在国报业中的进步力量。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宣传本组织的纲领,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争取民主权益,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斗争,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在资产阶级报业形成垄断的同时,无产阶级报刊仍然很难

的力求保持和发展自己的阵地,但是目前他们只得在资本主义的经济轨道和法制体系种运作,收到了整个资本主义环境的制约。 目前在发达国家影响较大的共产党报刊主要有英国共产党的《晨星报》;法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人道报》和日本共产党的机关报《赤旗报》。 3、简述密尔顿《论出版自由》的主要内容。 答:1644年,密尔顿《论出版自由》: 一、严重批判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认为其后果只能是破坏学术,窒息真理; 二、认为人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限制这种自由只会伤害真理; 三、认为只有保障出版自由,真理才会在论证中战胜谬误。 4、何谓“掏粪运动”?其兴起的历史背景如何? 答:掏粪运动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中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粪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英国约翰·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里的主人公,埋着头拿着粪耙收集污物,而不愿抬头看天主。 历史背景:“掏粪运动”是从《麦克卢尔杂志》1902年底发表的三组重要文章开始的。文章分别揭露美孚石油和洛克菲勒石油公司的黑幕、圣路易斯等城市弊端、以及劳工联盟腐败的问题。在《麦克卢尔杂志》的引导下,《人人杂志》、《柯里尔杂志》等也加入揭丑者行列。1905年以后,《柯里尔杂志》还成为继《麦》之后揭丑运动的主力。该刊在1905年和

(完整word版)中国档案事业史期末复习备考思考题课件资料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思考题 一、思考题: 1、以档案产生条件的基本原理和史料依据说明我国档案产生于夏朝 (一)关于文字,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仰韵文化、大汶口文化(前4000-5000年);、龙山文化(前2800-2500年); 二里头文化(前2080-1690年)———发掘陶器上刻有24种符号 殷墟(前13世纪-11世纪)——————甲骨文 (二)关于国家的产生。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及其周围。年代分布约为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500年。1959年开始发掘,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晚期都城遗址。 三、古代文献的记载:《左传》、《礼记》、《论语》 四、夏朝的档案机构和官员——史官 1、职守:不仅负责形成文书和保存档案文献,而且还可以据典劝谏君主。2、地位:比较重要,但比商朝史官的地位低。 二、思考题: 商朝职官可以分为三类:宗教官员即神职官员、事务官、武官。奴隶社会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神权政治。其中巫、史是沟通人神的媒介。商代史官的记载见于甲骨刻辞和史籍的有巫、史、大史、小史、西史、东史、贞人、作册等等,统称为巫和史。它们专掌占卜、记事和祭祀。 地位:最高政务官;知识的垄断者;文书档案的形成和保管者 1、名词解释: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1、不仅仅产生于商朝; 2、在占卜过程中形成的; 何为“占卜”?占卜是一种宗教现象。 在神权政治时期,宗教为政治所用,成为政治决策的手段; 3、其性质是商王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政务档案; 一篇完整的殷商卜辞文书通常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1、是叙辞(前辞),记载卜问的日期(殷人以干支纪年)以及卜官的姓名; 2、是命辞(问辞),记述向神祖卜问求告之事,即贞问之辞; 3、是占辞,记载卜兆之结果,即根据兆圻而定的吉凶之辞; 4、是验辞,记述卜问以后应验的情况 占卜刻辞已具备了文书基本要素,即程式化的成文性。 甲骨档案的内容 (1)占卜刻辞(卜辞),这是甲骨档案的最大部分 (2)卜事刻辞,即关于准备占卜材料的记事刻辞。 (3)记事刻辞,即与卜事无关的记事文字。 (4)表谱刻辞,包括干支表、祀谱和家谱(含玉牒)。 甲骨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孙诒让写成《契文举例》,这是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部著作。 甲骨档案的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 1、是对商周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2、是对中国档案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是印证了《史记》等古代文献中一些材料的真实性,订正了某些史实的谬误。 4、是推动了书法史、微雕史等文化现象的研究。 正因为如此,甲骨档案的发现被看作是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第一章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古代的新闻传播 1.原始新闻传播 人类在几百万年前,出于共谋生存的需要,相互之间就有种种简单的信息交流。这是一种蒙昧状态下的十分原始的信息传播,是前语言时期的信息传播。 2.口语新闻传播 (1)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此以后,口头的语言传播就成了人类主要的传播形式,成了联系社会成员的基本纽带。 (2)随着社会的发展,口头语言传播的具体方式不断丰富,日趋多样。新闻性最强的口头传播,往往出现在战争或其他重大事变中。

(3)在口头语言成为主要传播形式的同时,人类成员还保留着种种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还逐步采取标记、声光、图式等多种手段辅助新闻信息的传播。 ①标记传播 这是指借助一定的物品或记号来传递信息,例如实物借代、结绳记事等。 ②声光传播 这是指借助声光信号来传递信息,例如敲击响器、吹奏号角、点燃烽火等。声光传播的距离比较远,排列组合有较多的变化,表达的意思也可以更加复杂。 ③图式传播 这是指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来表达意思,传递信息。它是较为高级的辅助手段,通常被认为是文字传播的发轫。 3.手写新闻传播 (1)随着文字和书写工具的诞生,出现了手写新闻传播,后来它又渐渐上升为主要的新闻传播形式。 ①最早的文字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字大部分由表形向表意、表音演进,衍生出各种字母文字,而且形体日益简化,书写日益便利。 ②早期的书写工具是各种简陋的自然材料。人工造纸的技术则起源于中国。这一技术后来经中亚、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为各国采用。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有了文字书写,就有了手写的新闻传播,这种传播突破了口头传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可以使信息传播的容量更大、内容更准确、距离更远、留存的时间更长久。 (3)在古代手写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两种形式历来受到史家的注意。一种是公告式的,

外国档案管理三套试卷

外国档案管理1 一、填空题: 1.外国档案界大多认为档案起源于( 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 )。 2.德国早期的档案学者(亚克伯·冯·拉明根)在其著作《论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一书是提出,登记室是“君主的心脏、安慰和珍宝”。 3.最早实行档案开放原则的国家是(法国)。 4.文件和档案是同一事物在其不同运动阶段上(价值形态)变化的体现。 5.行政官员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档案学者(詹金逊)。 6.(戴维·比尔曼)被誉为是“当代论述电子文件最富于想象力的学者”。 7.现代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已经定型为集中式与(分散式)两大类型。 8.档案领域开始国际合作的真正起点是(191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图书与档案人员国际大会。 二、名词解释: 1.主体模式 是指国家没有设立档案事业领导中心,国家档案事业系统的组成以档案馆为主体,各类档案机构各自为政;国家档案事业大多通过档案法规来约束或档案学术机构来协调。这种模式的典型主要有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2.国际档案理事会 国际档案理事会(ICA——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是一个由档案机构和档案人员组成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非政府间国际专业组织,也是档案发展方面惟一的国际性咨询机构。 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有咨询性的合作关系,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与其他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进行密切的联系与合作。 3.限制利用 是指由国家规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拒绝或限制档案向公众开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限制利用的对象不是统治者或档案所有者,而是社会上的普通公众。 三、简答题 1.档案载体的第一次变革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1.对档案自身的影响: 对于档案自身,纸张的发明和应用,既推动档案的载体材料趋向统一,又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 2.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对档案工作,纸张的产生和应用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膨胀,使档案管理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3.对档案机构、档案人员和档案学理论的影响: 首先,档案数量的大幅增长推动了档案机构类型的进一步丰富。 其次,档案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也推动了档案人员的专职化。 最后,档案数量的大幅增长还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萌芽。 2.简述迈斯奈尔关于档案鉴定的六条原则。 ①决定必须尽可能当机立断。暂时保留的决定很可能意味着永久保存。 ②过激的行为必须避免。既不要过于谨慎的保存,也不要过于随便的抛弃。 ③不要使用过于抽象的概念作为价值标准。 ④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凡16世纪以前的案卷不允许销毁。 ⑤供某种暂时目的所用的案卷,一旦目的达到,一般是要销毁的。 ⑥关于一个永久性机构成立经过的案卷一般是要保存的。

(档案管理)档案专业常用术语汇总

档案专业常用术语汇总 1.档案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Archival Science; 2.档案管理学:Management of Archives 3.机关档案管理:Agency Records Management/Management of Agency Records 4.专门档案管理:Management of Specialized Archives 5.外国档案事业史:History of Foreign Archives and Foreign Archives Professions 6.档案文献编纂学:Compilation of Archival Documents 7.中国档案事业史:History of Chinese Archives and Chinese Archives Professions 8.中国政治制度史:History of Political Systems in China 9.档案文献复制技术:Archives Materials Duplication Techniques 10.机械制图:Mechanical Drawing 11.企业档案管理:Business Archives Management 12.档案计算机管理:Computer Management of Archives 13.文书学:Document Administration 14.科技档案管理学: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rchives Management 15.公文写作与处理:Document Writing and Processing 16.专业英语:Special English in Archives 17.秘书学:Secretary Science 18.档案现代化管理:Modernization of Archives Management 19.电子文件管理: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Records 20.档案:archives 21.档案价值 archival value 22.档案工作 archives work 23.档案管理 archives management 24.档案学 archival science 25.公共档案 public archives 26.私人档案 private archives 27.文书档案 administrative archives 28.科学技术档案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rchives 29.专业档案 specialized archives 30.音像档案 audio-visual archives 31.文件 record; document 32.电子文件 electronic record 33.原件 original document 34.复制件 copy; duplicated document 35.文稿 draft; manuscript 36.文本 text; version 37.正文 official text 38.副本 copy; duplicate 39.手稿 manuscripts 40.文种 record type 41.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archiv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42.档案室 record office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我们最早的记事方法是:结绳 在木片、骨片、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的方法是刻契 《尚书》中的禹书是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 商朝给我们留下了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甲骨档案。这些材料给我们研究商朝的历史、档案和档案工作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依据。 商朝地位显赫的官员是史官。 甲骨档案在秦汉、隋唐虽发现过,但直到清末光绪25年,它在地下整整沉睡了三千余年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进行收集研究,从而被大量的出土。 1899年到1928年私人发现的甲骨档案共九次,所得的四骨八万多片。 自1928年开始甲骨才被科学发掘,由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殷墟发掘团主持进入科学发掘阶段。 从1899年甲骨档案被人们认识起,至今九十多年来,前后累计出土15万片以上。 甲骨学的开山著录是刘鹗编撰的《铁云藏龟》,此书也是甲骨档案的首次公布。 1979年建国三十周年时开始出版的由郭沫若担任主编的《甲骨文合集》,是对八十年来我国甲骨文研究的系统整理和总结,是集大成的宏篇巨著。共著录甲骨41956片,同时也是一次最大规

模的甲骨档案的公布。 西周起草文书保管典籍的中央机构是太史寮。 西周掌管王室的档案的是冢宰。 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朝最早。 副本制度是从西周开始建立的。 秦朝少府中尚书为专掌文书档案官员外,其余各机构各任掌任档案。 秦的柱下御史就是专门保管户籍、舆图等重要档案的官员。 收藏刘邦入咸阳后萧何收集秦朝图籍档案的处所是石渠阁。 位于宫中,隶属御史府,由御史中丞主管的汉代中央档案典籍是兰台。 东汉王朝收藏档案典籍最集中的处所是东观。 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就有汉简出土。 中书省始设于魏晋,成为总揽中央机要的秘书部门,是王朝的中央秘书厅。 谱牒起源很早,早在夏朝就有了谱牒。 三省是隋唐时期中央最高辅政机构,也是文书档案工作的最高管理机关。 文书档案工作的四禁制度是针对负责起草皇帝诏令文书的中书舍人而制定的。 贴黄制度是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 宋代官府之间的上行文书是申状。

自考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授课笔记 2013最新版

古代的新闻传播: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三个发展阶段。辅助口头传播的标记传播(延续最久的时期)、声光传播、图式传播。 图式传播是较为高级的辅助手段,认为是文字传播的发轫。 手写新闻传播:公告式(官方公报);书信式(新闻信)。 官方公报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期(公元前59年),《每日纪闻》 新闻信:公元前500多年,古罗马出现新闻信。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标志这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 印刷新闻传播:1450年德国美因茨古登堡金属活字印刷术《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教堂课读》印刷术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它也使印刷新闻传播成为可能。 印刷新闻萌芽:1482年奥格斯堡《土耳其侵犯欧洲新闻》、1493年西班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记》、1508年奥格斯堡《巴西探险记》。 1.规模比较小; 2.面向某个或某些特定领域,而不是整个社会; 3.没有以采集和传播新闻为宗旨的专门机构。以上也是前新闻时期新闻传播的一般特点。 手抄小报:发源于意大利境内威尼斯 1536年威尼斯出现专门采集消息的机构和贩卖手抄小报的人。 1563年政府曾发行手抄小报。 1566年出现定名的小报“手抄新闻”。 新闻书:与手抄小报同时出现,新闻性增强,书本形式。 后期定期印刷品出现:1588年奥地利迈克尔·冯·艾津《博览会编年表》、 1594-1635年科伦拉丁文出版物《法比信使》 两种传播媒介的历史地位:近代报刊的雏形、古代新闻传播向近代新闻传播的过渡。 1.新闻传播规模扩大; 2.由特定对象转而面向整个社会; 3.逐渐出现了专门采集和公开发布新闻的机构。 从17世纪初期定期报刊问世到17世纪-18世纪日报陆续创办,这是近代新闻事业的初创阶段。 定期报刊:17世纪初(1605-1610)发源地德国 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1609年出现的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报道》。

外国档案事业史思考题

填空题:8*2 简答:4*8 论述:2 1.法国档案工作改革的意义 A.揭开了世界档案史近代时期的序幕。具有彻底反封建色彩的工作改革完全改变了档案工作的封建性质,第 一次使档案工作发展成为国家的一项独立工作,标志着档案史新时期——近代时期的开端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档案馆。 C.首创了国家档案和档案事业集中管理原则。通过国家档案馆和各省档案馆的设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 档案馆网络体系,使公共档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集中管理;后来设立法国档案局对全国档案事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成为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首创者 D.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档案法规——“穑月七日档案法”,开创了一个国家以法治档的历史 E.率先实行档案开放原则。不仅使利用者有古代时期一种统治阶级的才能享受的特权变成普通公民的权利, 扩大了利用对象的范围,而且彻底改变了档案馆封闭和机密性质,推动档案馆发展成为一种服务大众的科学文化机构 2.现代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两种类型 A.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分散式,指的是国家不设立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统一掌握全国的档案工作,中央和地方的档案工作实行分权管理、各司其职原则。换句话说,就是中央档案机构无权过问地方档案事务,地方档案机构不受中央领导。从国外范围看,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也具体表现为英国型、美国型、瑞士型三种代表 B.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集中式,指的是全国的档案事业统一接受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地方档案机构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指导和监督。从国外范围看,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也具体表现为俄罗斯型、法国型、北欧型三种代表 C.两种体制的优缺点及发展新特点 各个国家的档案事业是集中管理还是分散管理与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都有关系。 集中式体制的优点在于便利于档案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档案工作实现统一规划和有序管理(档案法规实施、档案行政职能的贯彻执行、档案机构的合理布局)。二是有利于建立和协调各类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档案机构的职责分明,馆藏建设的优化、业务关系)。三是有利于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有序组织对档案工作的好处,利于标准化,而标准化是现代化的前提) (缺点:扼杀了各个层次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封建社会时期档案载体的变革及其影响 变革:纸张的发明和传播 影响: A.对档案自身的影响:既推动档案的载体材料趋向统一,又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 B.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更加丰富和复杂。一方面,开始产生一些新的管理环节,主要有档案鉴定、统计和保 护等方面。另一方面,原有档案管理环节得到丰富和发展,主要包括档案收集、整理和编目 C.对档案机构、档案人员和档案学理论的影响。a档案机构类型的进一步丰富:庄园档案馆、教会档案馆、 城市档案馆、行会档案馆、银行档案馆、公证档案馆、机关档案馆、殖民地档案馆。b档案人员的专职化:与图书管理分化的专职档案人员。c档案学理论的萌芽:档案机构和档案管理活动的发展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萌芽 4.奴隶社会时期的档案载体类型 ①石刻档案②泥板档案③纸草档案④棕榈叶档案⑤羊皮纸档案⑥蜡板档案⑦金属档案⑧桦树皮档案⑨木简档案 5.简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在20世纪文件数量急剧增长的专业背景下提出来的,它从20世纪40-50年代西方档案学者对文件中心的理论解释起步,后来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文件的整个运动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的全面管理,成为西方档案学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意味着现代档案学的成熟,为当时已存在的(美国)文件中心提供了理论依据。 A.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三个基本点) 第一、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这一基本点包括两层含义:①这里的文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产生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记录,无论其载体形式和记录方式如何。②文件的运动过程具有整体性,文件从其最初产生到最终归宿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 1.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我国历史上主要有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形成于文字的产生,国家的出现。 2.甲骨档案是以龟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3.夏朝档案文书:典、谟、训、诰、誓 第二章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商朝甲骨档案的存储 商代的甲骨档案大部分是集中保管,集中保存在宗庙地区。 2.世人将甲骨档案早期研究成就最大者号称为“四堂”:罗雪堂(罗镇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其他名人:王懿荣;甲骨学的开上之作:刘鄂。 3.我国近代史料上的五大发现:甲骨卜辞、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大内档案、长沙吴简。 第三章西周王朝的档案与档案工作 1.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独步于世界的制度,奠定于西周。 2.西周王朝档案的管理 a.登于天府。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

b.制作副本。副本制度始于西周。 c.藏于金匮。“石室金匮”保管档案之传统始于西周。 3.在青铜器上为记事铭文,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及档案工作 1.计书:计书是战国时期的赋税档案,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经济建设盘剥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是春秋末年壮观的郡县制度的产物。 2.《尚书》是我国远古第一部档案文件汇编;《春秋》在我国历史上开创了私人利用档案修史的先例。 第五章秦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尊君抑臣——是秦建立的一套文书档案制度,所谓尊君即皇帝尊号不可侵犯,皇帝拥有不受限制的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只能在一家一姓中世袭;抑臣即对臣下的贬抑,尊君必然抑臣,这是对应关系。 2.文书抬头制度——即行文中遇有需要表示特别尊敬的字样(如皇帝姓名、尊号、皇帝的诏制),虽然一行没有写满,也要换行顶格书写,甚至高出一格以至几格。 第六章两汉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疏,也称上疏,凡官员对政事的建议、弹劾官吏等皆可用疏。一般多用于对朝廷表示看法或有匡谏,其特点为分条陈述。清代疏为题本的别称。

国家档案事业历史发展回顾简述

论文关键词:国家档案;历史;发展论文摘要:本文从我国档案事业起源、产生到不断进步,从档案材料种类,行政组织机构建设,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人员调迁,档案库建设,档案利用编史修志成果等方面,回顾了我国自商代至明清主要朝代档案事业发展的足迹。随着人类远古历史流传,人类历经如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结网捕鱼,神农氏种植五谷等传说;历经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图画记事等的原始记事;历经语言记录符号——文字的产生;历经国家、阶级、文明的产生;档案最终成为人类语言及活动的记录。据《说文》中记载,“史,记事者也,从右持中,中,正也”。所谓“中”意为“薄书”“凡官府薄书谓之中,薄书犹今之案卷也”。商代的“史官”是商文化、文字、书册的统领者,是王命大政的决策、记载、下达及掌管者。即“史官”是当时神权的代言人和文化的垄断者,同时他们又是商代档案的形成者与管理者。其中闻名于世的商代甲骨档案,包括:占卜刻辞、卜事刻辞、记事刻辞、表谱刻辞等四类,是我国现存最早、较系统的官府文书,是揭示商代历史最丰富最直接可靠的原始材料,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材料独特、数量繁多、年代久远的档案,同时亦是中国古老文明的鲜明佐证。到了西周时期,我国档案工作比商朝有了进一步发展。“太史寮”以大史为首,及其下属官员组成的官署机构,主要掌管起草文书、记载史事、保管国家典籍、策命诸侯卿大夫及其他事务。当时除了有专门的档案机构,还有了比较细化的掌管王朝内外档案的组织人员,即大史、小史、内史、御史和外史。此外西周的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领先于世界的一种管理制度。而“金文档案”又是我国历史上继商代甲骨档案之后又一种特有的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历史演进到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当时阶级势力的文书档案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较大发展。其中包括专门档案、日常政务文书及民用契券,主要种类有刑书、计书、上书、盟书、玺书、遗书、符、节、檄文、券等。另外,文书档案工作逐渐由传统史官任内分离出来,被一批专门掌管文书档案的官员所代替。这表明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同时也是职官分工的历史进步。秦朝,在其他诸侯列国的先进文化影响下,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得以迅速发展完善。至秦文公以后达到历史较高水平。而且秦的文书档案制度的制定是在全国统一文字的基础上得以实施。并且其文书档案工作紧密围绕巩固发展专制的封建皇权,从而大大促进了古代文书档案工作的进程。两汉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得到进步。这一时期的公务文书的种类和用途增加许多,在文书处理方面,逐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文书工作制度,保证了文书档案的顺利传递,有利维护了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两汉时期,当时政权重视加强档案文化典籍的收集、累积和利用,促进了这一时期文化的高度发展和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又进入动荡战乱时代。在中央,档案工作形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治的中枢系统,建立了中央文书档案的工作系统。同时随着各国文书档案工作系统的建立和加强,各国文书档案工作人员日益增加,先后设置有尚书、都令史、令史、书令史……官吏多达五六十种,名目之多创历史之最。但这一时期各国皆重视档案典籍的收藏与营养汲取。然而由于长期的社会动乱,大量的档案典籍又造成很大破坏。令人欣慰的是,这一时期随着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技术的发展,以及笔、墨等书写材料的改进,不仅促进了我国书法和文具制造工艺的提升,而且为文书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条件,因而档案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和发展。[!--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社会进入空前繁荣的唐代。唐代的档案工作中,确立了文书档案“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三省分权运行体制。三省分权制度,保证了文书运行的认真准确、避免了任何一方的独权,有效维护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至隋唐,文档官吏进一步专职化,由于当时科举制度的诞生,选官用吏两相分离,最终形成等级森严的官吏制度。而作为文书档案人员的“令吏”,地位低微而又不易升迁。随着国家机构的不断完善,文书档案的管理制度和律令亦比前代更加系统完备。对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鉴定,销毁利用等方面都做了明文规定。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组史馆,设馆官修史书,他深明“以史

2018年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著名的手抄小报“威尼斯小报”盛行于 A. 15世纪B. 16世纪C. 17世纪D.18世纪 2.外国最早的定期报刊出现于 A. 15世纪末B. 16世纪初C. 16世纪末D.17世纪初 3.标志着近代报业、也就是近代新闻事业诞生的是 A.新闻书的出现B.手抄小报的出现 C.定期报刊的出现D.日报的出现 4.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密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原本是他在国会的演说词,发表于 A. 1640年B. 1644年C. 1665年D.1688年 5.被马、恩誉为“欧洲最优秀报纸之一”的英国宪章运动的报纸是A.《贫民导报》 B.《人民报》 C.《北极星报》D.《工人辩护士报》 6.被称为美国独立战争号角的政论小册子《常识》的作者是A.塞缪尔?亚当斯B.艾赛亚?托马斯 C.托马斯?佩因D.本杰明?富兰克林 7.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率先提出为新闻自由立法并为此作出重要贡献的政治家是 A.富兰克林B.威尔克斯C.杰弗逊D.马拉 8.英国报纸中在国际上影响最大、并长期充当大英帝国喉舌的是

A.《泰晤士报》B.《每日电讯报》 C.《卫报》 D.《经济学家》 9.英国最早出现的报业集团是 A.罗瑟米尔报团B.北岩报团 C.比维布鲁克报团D.贝里兄弟报团 10.美国报纸中,历史上以独家刊登国内外重要文件著称的是A.《华盛顿邮报》B.《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C.《洛杉矶时报》D.《纽约时报》 11.在第二次大战前后有过重大影响的法国共产党机关报是A.《世界报》B.《战斗报》C.《人道报》D.《团结报》12.目前德国最大的报团是拥有全国日报发行量1/4的 A.西德意志汇报集团B.南德意志报集团 C.鲍尔出版公司D.施普林格报团 13.目前英国最大的报业集团是默多克经营的 A.镜报报业公司B.快报报业公司 C.联合报业公司D.新闻国际公司 14.列宁主持的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创刊于 A.1900年、慕尼黑B.1902年、伦敦 C.1903年、日内瓦D.1900年、莱比锡 15.新加坡现存历史最久、最有影响的日报是 A.《联合早报》B.《商业时报》 C.《海峡时报》D.《星洲日报》

档案学经典导读,综

云南大学 档案学经典导读期末论文 (2013届) 题目:近十年中国档案史研究综述 专业图书情报 学生姓名邵巍 学号 12013001668 任课教师周铭 2014年2月

近十年中国档案史研究综述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档案史概念的引入、学科研究内容和现在问题的探讨,对中国少数名族档案史、名人与档案史、档案断代史和中国档案史的学科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中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档案;档案史;档案事业 1 前言 中国档案史作为档案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本文主要选取近十年来以档案史为主题的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对这些学术论文做大致的梳理和分类,以期对中国档案史的研究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中国档案史是指档案学科体系中研究中国档案历史现象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客观规律与客店的分支学科。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档案的起源和发展演变; (2)档案库、档案室、档案馆、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档案教育机构、档案学术研究机构、档案宣传出版单位、国际档案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的历史; (3)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编目、编纂和提供利用等业务实践的发展历史; (4)档案工作法律、法令、料理、通则和办法的制定及其实施的历史; (5)档案事业史上的时间和历史人物。 中国档案史研究现阶段主要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如何对这门学科命名。以前称之为“中国档案史”,后来改称为“中国档案事业史”,其中也有一些称之为“档案工作史”、“文书档案发展史”、“中国档案管理史”等,不过,“中国档案史”的叫法比较普遍。从习惯上称“中国档案史”到正式命名为“中国档案事业史”,反映了档案界对此探索的过程。但正式命名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对此争论的停止,之所以更名为“中国档案事业史”,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档案史”所囊括的研究面太过狭窄,忽略了档案管理工作及其历史发展。但是“档案事业”这一概念的直到19世纪才被提出,“中国档案事业史”的提法又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中国古代的档案工作。所以在学科名称的问题上,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商榷,在本文中暂用“中国档案史”的提法①。 2 主题 通过对近十年来以档案史为主题的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对这些学术论文逐一归类,并根据前言部分档案史研究内容5个方面进行对号入座,将这些数学期刊 ①张会超. 将中国档案史研究进行到底[J]. 档案管理,2005,05:66-67.

2018年10月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真题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外国新闻事业史试卷 (课程代码006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每日电讯报》创办时间是() A.1854年 B.1855年 C.1856年 D.1857年 2.英国拥有(泰唔士报》和《太阳报》的报团是() A.联合报业公司 B.快报报业公司 C.镜报报业公司 D.新闻国际公司 3.目前法国广播电视的最高管理机构是() A. CNN B. ABC C. CBS D. CSA 4.法国19世纪出现的著名廉价报纸《新闻报》和《世纪报》均创办于() A.1834年 B. 1836年 C.1838年 D.1840年 5.日本最早的杂志《西洋杂志》创办人是() A.岸田吟香 B.村山龙平 C.柳河春三 D.子安峻 6.《华盛顿邮报》创办于() A.1875年 B.1877年 C.1879年 D.1881年 7.日本最大的通讯社是() A.埃菲社 B.时事社 C.安莎社 D.共同社 8.20世纪70年代,英国广播电视格局中的“双头垄断”指的是BBC和() A. ABC B. IBA C. CPB D. HBO 9.1864年1月,被国际中央委员会确定为机关报的是() A《蜂房报》B《人民便士报》C.《北极星报》D.《共和国报》 10.日本最负盛名的综合性杂志是() A《毎日周刊》B.《文艺春秋》C.《读卖周刊》D.《朝日周刊》 11.1900年12月,《火星报》出版于() A.荷兰 B.法国 C.俄国 D.徳国 12. 1868年发行官办政府公报《太政官日志》的国家是() A.英国 B.意大利 C.日本 D.中国 13.组建英国最早报团的人是() A.比维布鲁克 B.皮尓迯 C.哈姆斯沃思 D.卢冂非尔德 14. 1928年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火车被炸,最早作出报道的报纸是() A.《朝日新闰》 B.《读卖新闻》 C.《毎日新闻》 D.《产经新闻》 15.标志着俄国近代报刊产生的报纸是1703年出版的() A.《新闻报》 B.《前迸报》 C.《火星报》 D.《俄国财富》 16.西亚国家中开办广播最早的国家是() A.土耳其 B.新加坡 C.马来西亚 D.印度尼西亚 17.美国商业广播电视最为看重的内容是() A.时评 B.娱乐 C.广告 D.新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