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模式的路径示意图

“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模式的路径示意图

“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模式的路径示意图
“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模式的路径示意图

附件一、“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模式的路径示意图

附件二、厦门市糖尿病全程保健网管理规范(试行)

附件三、厦门市高血压病管理路径(试行)

附件四:“糖友网”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规划建设方案(试行)

附件一

“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模式的路径示意图

图1:患者下转基层医疗机构路径

图2:基层首诊患者管理路径

附件二

厦门市糖尿病全程保健网管理规范

(试行)

前言

限于目前医学水平,糖尿病仍然是终身性的疾病,因此应给

予糖尿病患者终身的密切医疗关注。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标是通过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出现急

性代谢并发症;糖尿病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或延缓慢性并发症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

而是系统的管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建立较完善的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体系

一、“糖友网”管理模式

1、“三师共管”模式:是指医院的专科医师、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的全科医师和健康(慢病)管理师,以病人为中心,将医

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与全科、慢病的防治及康复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履行各自职责,将在医院诊疗后病情稳定下转到社区的以及社区发现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吸纳形成网络。实现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共同为病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程的管理。

专科医师由医院高年资主治医师组成;全科医师是经培训后取得全科资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健康管理师是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派有一定慢病管理知识基础,经培训并取得国家健康管理师资格的护理、药学、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

2、分级诊疗职责:①专科医师:负责对入网患者进行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定期下社区巡诊、带教全科医生、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之能胜任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诊疗;②全科医师:负责执行专科医生对患者制定的诊疗方案实施及担负对患者除糖尿病之外的疾病的全科诊疗;实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做好随访病程记录,将病情控制不良的患者及时反馈至专科医生,以期尽快解决问题;在专科医生的带教下实现对糖尿病病友的独立诊疗为目的;做好与健康管理师的日常工作沟通交流,参与商定患者个体化健康管理教育方案,解决健康管理师在执行患者健康教育过程中反馈的问题;③健康管理师是患者与医生的联系纽带,负责患者日常的随访与健康教育,旨在个人行为干预需要达

到预期效果;强化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早日实现日常自我管理;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负责安排患者下次随诊时间及双向转诊相关事宜。

3、质控管理:由上一级医院专科医生或专家制定“糖友网”入网患者的管理路径、流程、目标。执行依据以:(1)、2014

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2)、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3)、2013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4)、中国糖

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5)、国家公共卫生2型糖尿病患者管

理服务规范(2013版)作为参照。按循证医学的思维对工作中

各个细节严格把关、设计,做到有理有据。并建立完善的质控管理评估体系,利于主管部门对社区中心日常管理监督和考核。

4、培训机制:主管部门及上一级医院应担负起对全科医生、护士、管理师的专业实践指导及相关培训工作,设计好培训计划。社区要做好人才培养计划,选送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包括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等培训。

5、建立联络员协商沟通机制: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

糖尿病科各设立一名转诊联络人,对工作中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双方联络员间的相互沟通解决存在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上报糖尿病科主任或指定相关项目负责人,由其出面协调。

6、制定双向转诊机制,当患者出现需要向上级医院转诊的

情况时,由双方联络人进行协调,为患者开绿色通道,联系专家或安排住院治疗,实现医院-社区双向转诊的无缝衔接,确实惠

及患者;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专科医生可根据对患者管理的需要,适时安排全科医生参与患者住院期间的查房工作,以便全科医生及时了解患者诊疗及病情变化情况,有利于全科医生的培养及体现“三师”共同管理的优势;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转回社区进行日常管理,并由医院联络人反馈患者在上级医院的诊疗情况及病历资料,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交代后续诊疗及管理事宜,以便社区执行新的管理方案,做到日常诊疗在社区。

二、“糖友网”患者的入网路径

1、确定管理对象

“糖友网”的入网对象为:(1)、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糖尿病前期);(2)、通过“双向转诊”由

医院下转到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

2、辖区内管理对象的发现(2型糖尿病的筛查)

(1)、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①年龄≥ 40岁; ②有糖调

节受损(IGR)史; ③超重( B M I ≥ 2 4 k g / m 2)或肥胖(B M I≥28kg/m 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

女性腰围≥85cm);④静坐生活方式;⑤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

病家族史高危种族;、⑥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期糖尿病(GDM)史妇女;⑦高血压(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⑧血脂异常(HDL-C≤0.91mmol/L(≤35mg/dl)及TG≥2.22mmol/L(≥200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⑩

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1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2)、糖尿病风险评估:见表1

(3)、糖尿病筛查的年龄和频率:对于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不论年龄大小,宜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宜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首次筛查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1次。

(4)、糖尿病筛查的策略:在具备实验室条件的医疗机构中,宜对就诊和查体的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

(5)、糖尿病筛查的方法:空腹血糖筛查是简便易行的糖尿病筛查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条件允许是,应尽可能行OGTT(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

(6)、糖尿病筛查的方式:可通过社区诊断、义诊、健康体检及机构内就诊时进行,或通过其他方式。

表1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

注:判断糖尿病的最佳切入点为25分,故总分≥25必须行OGTT检查

3、建议筛查流程

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5.6mmol/L 其它情况空腹血糖≥7.0mmol/

且糖化血红蛋白<6.1% 或糖化血红蛋白≥6.5%

排除糖尿病执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尿病确诊

排除糖尿病糖尿病确诊

表2 社区人群筛查流程

4、“糖友网”病友入网要求

(1)、条件:本辖区及长期在本机构就诊的35岁以上糖尿病

患者,包括糖尿病前期患者,以及通过双向转诊由医院下转的糖尿病患者。

(2)、筛选:鉴于目前我市“糖友网”处于初始运作阶段,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能力参差不齐,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方能更好地服务更多患者,因此建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对入网者有所选择,以助于工作顺利开展,按计划层层推进,以下几点提供参考:①住处离本机构近者,交通便利;②时间灵活,可自主安排者;③年龄层次分布均衡,75岁及以上老人尽量不予选择;④对自身健康状况关注

度高,主动参与意识强者;⑤病程时间3年以上者优先考虑,以下者且属上班族者适当限制入网。

(3)、入网原则:以自愿加入、主动参与、遵守“协议”为原则。

三、“糖友网”的管理流程

1、知情同意:向每名自愿接受管理患者详细说明本管理项目的意图,主要内容,应尽的义务及享受的权利,在其沟通交流的同时再次评断是否符合入网要求;允许入网,则与其签署项目协议书,纳入网内管理。

2、建立病历档案:对每一位入网患者,要详细采集病史,全身体格检查,填写病历(内容等同于入院大病历),形成初步诊断意见,为进一步安排检查、检验及专科医生(或专家)制定诊疗计划做准备。

3、个体化健康评估:为确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初次评估要详细询问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症状、了解糖尿病的家族史。对已经诊断的医院下转糖尿病患者,复习以往的治疗方案和血糖控制情况,并进行以下体格检查和化验检查。

(1)、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计算BMI、腰围、血压和足背动脉搏动。

(2)、化验检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 b A 1 c 、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 D L - C 、LDL-C、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

(3)、特殊检查:眼底检查、心电图和神经病变相关检查。若条件允许,应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

表3 糖尿病初次评估的内容

注:DK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HbA1c:糖化血红蛋白;BMI:体重指数;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GFR:肾小球滤过率;TSH:促甲状腺激素

(4)、评估结论:先由全科医生根据患者病史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作出全面的身体健康分析,并作出初步的结论。

4、糖尿病患者的确诊与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1)、糖尿病患者的确诊:由医院(或对接的上级医院)的糖尿病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健康评价结果作出诊断,对仍不能确诊的患者提出进一步诊查建议。经培训考核合格的社区全科医师具备糖尿病的诊疗资质,也可在机构内根据患者健康评价结果作出诊断,对诊疗有困难的患者,应及时转给专科医师,或在专科医师下社区巡诊时或通过双向转诊机制上转至医院。

(2)、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首先制定最初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应该采取的措施,综合患者的年龄、心血管疾等病史情况,确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的最初目标。帮助患者制定饮食和运动的方案,肥胖者确定减轻体重的目标等。建议患者戒烟、限酒。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处方合理的降糖药物并指导药物的使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以方便、适用、价廉效优为主要原则,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治疗方案对患者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及社区日常管理的可持续性。

5、糖尿病的教育和日常管理

每个糖尿病管理单位应至少有一名受过专门培训的糖尿病教育护士。定期开设教育课程。最好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是团队式管理,糖尿病管理团队的主要成员应包括:执业医师(专科医师和/或全科医师)、糖尿病管理师(教育护士)、营养师、运动康复师、患者及其家属。必要时还可以增加眼科、心血管科、肾病、血管外科、足部和心理医师。逐步建立定期随访和评估系统,以确保所有患者都能进行咨询并得到及时的正确指导,这种系统适合基层医护人员提供糖尿病管理的支持和服务。

(1)、教育和管理的目标和形式

每位糖尿病患者一旦诊断即应接受自我管理教育(DSME),糖尿病教育的目标是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

理能力。糖尿病教育可以是大课堂式、小组式或个体化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指导,后二种形式的针对性更强,更易于个体化。这样的教育和指导应该是长期的和随时随地进行的,特别是当血糖控制较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因出现并发症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时,具体的教育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2)、教育的内容

1什么是糖尿病(包括疾病的自然进程);

2糖尿病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急慢性并发症(包括低血糖的应对);

3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4个体化的饮食、运动、用药指导及生活方式干预;

5规范自我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注射技术;

6定期监测的重要性及指导;

7口腔护理、足部护理、皮肤护理;

8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适应指导(家庭支持系统);

9糖尿病患者记录手册的规范使用及生活日记书写培训。

(3)、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

糖尿病管理师必须熟悉每位被管理者(患者)的具体情况,领会专科或全科医生为其定制的管理方案的意图,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就是糖尿病管理师的工作方向,也是评判管理质量的标准。在执行对患者的日常管理时发现或碰到问题时应及时向全科医生反馈,以共同商讨对策,对不能解决的交由专科医生处理。

表4 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

(4)、日常随访及要求

对初入网患者,执行1次/每2周随访,重点查看患者血糖记录手册,分析化验结果如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等,讨论饮食及运动方案的实施情况,询问药物的使用剂量、方法及副作用,教受支持自

我管理健康教育(DSME)课程,确定下一步要达到的目标和下一步治疗方案。对于血糖控制平稳并达标的患者建议转为1次/月随访,HbA1c每年测定2次;患者经DSME教育后能够自我管理者转为1次/季度随访。对于治疗方案改变或血糖控制没能达标患者,仍按初入网患者执行随访及DSME教育,建议HbA1c每季度测定1次。每次随访时需要监测的项目及要求,见表5。

表5 随访监测项目及要求

注:BMI:体重指数;a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

6、双向转诊

(1)、转诊目的

糖尿病患者适时地实施双向转诊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得到患者安

全和有效的治疗,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综合性医院各自的优势。

(2)、转诊对象:

转往上级医院

1初次发现血糖异常,病因和分型不明确者。

2儿童和年轻人(年龄<25岁)糖尿病患者。

3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血糖异常者。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随机血糖≥16.7mmol/L伴或不伴有意识

障碍(确诊的糖尿病酮症;疑似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

合征或乳酸性酸中毒)。

5反复发生低血糖或发生过一次严重低血糖。

6血糖、血压和/或血脂不达标者:(1)血糖(FPG、餐后2h血糖或HbAIc)控制不达标,调整治疗方案规范治疗3~6个月后HbAlc>8.0%者;(2)血压控制不达标,调整治疗方案并规范治疗3个月后血压>140/80 mmHg;(3)血脂不达标,调整治疗方案并规范治疗6个月后

LDL-C>2.6 mmoL/L。

7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或周围血管变)的筛查、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估在社区处理有困难者。

8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导致严重靶器官损害需要紧急救治者(急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严重视力下降;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导致的间歇性跛行和缺血性症状;糖尿病足)。

9血糖波动较大,基层处理困难或需要制定胰岛素控制方案者。

10.出现严重降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处理者。

转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初次发现血糖异常者,已明确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

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治疗后病情稳定。

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确诊、制定了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

4经调整治疗方案,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者:(1)血糖达标:HbAlc<7.0%;FPG<7.0 mmol/L;餐2h血糖<10.0 mmoL/L;(2)血压达标:<140/80 mm Hg;(3)血脂达标:LDL-C<2.6 mmol/L,或他汀类药物已达到最大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

(3)、转诊流程

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探讨

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探讨 我国医疗事业中,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解决了就医时的资源失衡问题,近几年,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的积极建设中,促使人们就医得到了很大的便捷性,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实现了就诊导向,打破了传统的就医格局,不仅平衡了不同级别区域下的就医服务,更是创建了就医的新格局,促使人们可以就近选择就医场所,表现出了惠民的医疗服务特征。 1 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分析 分级诊疗,是指遵循治疗难易的划分原则,实行分级诊疗,提倡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促使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都能参与到就诊服务中。分级诊疗,有利于提高医疗机构的就诊水平,在分级诊疗中,合理应用互联网,构成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共享医疗资源,实时查询医疗服务,简化患者就医的过程,而且提升患者诊疗的时效性[1]。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改进了传统分级诊疗的方式,解决了传统就诊模式中的矛盾问题,有效处理了就诊中的突发事件,医疗机构应该积极建设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以此来创造便捷的就诊途径。 2 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设计 2.1 模式建设 在互联网的条件下,建设分级诊疗模式,进而构建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应用到医疗事业中。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分级诊疗模式,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设计内容,分析如下。 2.1.1 转诊协作平台转诊协作平台,联通了上下转诊的各项环节,转诊协作平台是分级诊疗的重点内容,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信息联通,平台中,预约、就诊、转诊、结算等,都可以实现一体化的服务[2]。转诊协作平台提高了就诊、转诊的时效性。转诊协作平台中,应该合理地运用互联网环境,医院中可以专门监理转诊服务中心,直接接收基层医院预约或转诊的患者,加快可基层医院患者就医的速度,患者通过转诊协作平台,直接到相关科室就

诊疗方案与临床路径

目录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2013年诊疗方案 (1) 桡骨远端骨折2013年诊疗方案 (8) 锁骨骨折诊疗方案2013年诊疗方案 (17)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13年诊疗方案 (22)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评价标准 (28)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2014年诊疗方案 (30)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2014年诊疗方案 (35) 桡骨远端骨折2014年诊疗方案 (42)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14年诊疗方案 (51)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2015年诊疗方案 (59) 桡骨远端骨折2015年诊疗方案 (66)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15年诊疗方案 (75)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2015年诊疗方案 (83)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2016年) (87) 桡骨远端骨折(2016年) (94)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16年诊疗方案 (103)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2016年诊疗方案 (111)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15)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120)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2013年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诊断:单纯性胸腰椎骨折 西医诊断:单纯性胸腰椎骨折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5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病期诊断 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开始发送

2012年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首批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范围内开展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单位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审定各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本协作组内各病种协作组工作的总体协调、督促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具体试点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制定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对各试点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定期组织各试点单位进行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分别于2012年4月底、7月底之前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报送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四)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中医临床

2018年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

2018年临床路径分析及总结 在医院的要求下,我科近3月来开展了中风病、项痹病、腰痛病的临床路径,经过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的不足。目前大概的总结如下: 一、近3个月总的出院病人约200人,进入临床路径的约121人,占 60.50%,退出的约22人,占进入路径的18.10%。 二、分析我科目前进入路径的困难 1.合并脑梗死后出血或其他严重疾病而影响第一诊断者需退出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其他相关专业处理,或因此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其他相关专业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脑梗死后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三、,在今后路径中逐渐完善。 个人工作业务总结 本人于2009年7月进入新疆中正鑫磊地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前身为“西安中正矿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测量技术工作,至今已有三年。 在这宝贵的三年时间里,我边工作、边学习测绘相专业书籍,遇到不懂得问题积极的请教工程师们,在他们耐心的教授和指导下,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很到的提高,并在实地测量工作中加以运用、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积极的参与技术培训学习,加速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测绘技术人员。

在这三年中,在公司各领导及同事的帮助带领下,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和行为规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了领导所交给的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及工作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思想上积极向上,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在工作态度方面,勤奋敬业,热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能够主动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学习补充,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在公司领导的关怀以及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迅速的完成了职业角色的转变。 一、回顾这四年来的职业生涯,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参与了新疆库车县新疆库车县胡同布拉克石灰岩矿的野外测绘和放线工作、点之记的编写工作、1:2000地形地质图修测、1:1000勘探剖面测量、测绘内业资料的编写工作,提交成果《新疆库车县胡同布拉克石灰岩矿普查报告》已通过评审。 2、参与了库车县城北水厂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项目的室内地质资料编写工作,提交成果为《库车县城北水厂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现已通过评审。 3、参与了《新疆库车县巴西克其克盐矿普查》项目的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参与项目包括:1:2000地质测图、1:1000勘查线剖面测量、测绘内业资料的编写工作;最终提交的《新疆库车县康村盐矿普查报告》已通过评审。 4、参与了新疆哈密市南坡子泉金矿2009年度矿山储量监测工作,项目包括:野外地质测量与室内地质资料的编写,提交成果为《新疆哈密市南坡子泉金矿200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现已通过评审。

国家分级诊疗制度

国家分级诊疗制度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二)目标任务。 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基层首诊。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双向转诊。坚持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建立健全转诊指导目录,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急慢分治。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急危重症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 ——上下联动。引导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重点,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 二、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一)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三级中医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以下统称慢性病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和管理,规范培养内容和方法,提高全科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发挥全科医生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在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设置、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加强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等专业人员培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三)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政府举办或购买服务等方式,科学布局基

外科——瘿病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气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气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及入组标准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气瘿病(气瘿病;TCD编码:BNG12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E04. 902); 第一诊断:甲状腺肿瘤(ICD-10:C73/D09.302/D34/D44.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008第一版)。 2.定义 气瘿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为基本病机,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瘿病一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在中医著作里,又有称为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称。 3.证候诊断 (1)气郁痰阻 症状: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 (2)痰结血瘀 症状:颈前出现肿块,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

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3)肝火炽盛 症状: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4)肝阴虚 症状:瘿肿或大或小,质软,病起缓慢,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气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部分、次全、全)切除术及经皮实体肿瘤消融术(ICD9CM-3:06.2-06.5;ICD:50.2905); 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及经皮实体肿瘤消融术 ICD-9-CM-3:06.2-06.4 ICD:50.2905) 。 (四)标准住院日为≤6天 (五)疗效评价标准 结节性甲状腺肿:1.治愈:甲状腺大部切除(包括所有结节)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2.好转:腺体切除,症状部分改善或留有并发症。 3.未愈:症状未改善。 甲状腺腺瘤:1.治愈:完整切除,切口愈合;2.好转:未完整

医疗废物的分类

医疗废物得分类 按照医疗废物得特性、危害性、材质及处置方法分为五大类。1.感染性废物 2.损伤性废物 3.病理性废物 4.药物性废物 5、化学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 特征: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得医疗废物。 主要包括: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得物品,包括: ①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她各种敷料; ②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③废弃得被服; ④其她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得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得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得生活垃 圾。 3、病原体得培养基、标本与菌种、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得医学标本。 5、废弃得血液、血清。 6、使用后得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特征: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得废弃得医用锐器。 主要包括: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注:选择合适规格得锐器盒,装满3/4封口转运。 病理性废物 特征:诊疗过程中产生得人体废弃物与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主要包括: 1、手术及其她诊疗过程中产生得废弃得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得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得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4、传染病、疑似传染病及突发不明原因得传染病产妇得胎盘;正常产妇放弃得胎盘。 药物性废物 特征: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得废弃得药品。 主要包括: 1、废弃得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得细胞毒性药物与遗传毒性药物,包括: ①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 ②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 ③免疫抑制剂。 3、废弃得疫苗、血液制品等。 化学性废物

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目录 一、诊疗方案 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2) 2、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8) 3、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13) 二、临床路径 4、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18) 5、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2) 6、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7)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 征)。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可有指(趾)甲受累,黏膜损害。 (5)临床分为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与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得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得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与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得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得中医临床路径与中医诊疗方案与卫生部制定得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得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与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得临床路径得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进行论证与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 组长: 成员:。 (2)内一科: 组长: 成员: (3)外一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内三科: 组长: 成员: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得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得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得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得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得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得评价指标与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得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得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得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医生职责: (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得措施。 (2)决定病人就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

面试热点:解析分级诊疗模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面试热点:解析分级诊疗模式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2016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解析分级诊疗模式》,希 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面试水平,顺利进军事业单位面试考试。 【热点背景】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从实际看,分级诊疗无疑是解决大医院患者扎堆这一“看病难”问题的良方。 【例题展示】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对此你怎么看? 【题目解析】 所谓分级诊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对于解决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起到重要作用。 新一轮医改实施以来,一些地方对分级诊疗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改善了医疗服务模式。具体表现在,许多地方存在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无人问津的现象。分级诊疗的实施方便了群众就近看病,使他们在身边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能获得良好的诊疗,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范围。二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分级诊疗不仅能促进基层医疗资源充分利用,改善基本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与利用状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化,使基层偏远患者真正受益,解决疾病之苦。三是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支出。由于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比三级医院低50%以上,实施分级诊疗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医保基金支出压力,改善“看病贵”的局面。 当然,分级诊疗模式的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较弱、服务水平较低。此外,医疗设备不足、药品种类有限等因素。 因此,要落实好这一政策,一是完善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职能定位和疾病诊疗范围,为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二是通过重视全科医生培养、加强基层医生的继续教育与专业培训、鼓励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组建医疗联合体、构建合理的补偿与激励机制等措施,全面提高基层医疗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医疗技能;三是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和设施。 北京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s://www.doczj.com/doc/ac10647157.html,/beijing/

最新方案、临床路径教材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痹病)中西结合医诊疗方案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又称为肥大性关节炎和退行性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995年国际0A专题会议提出了0A的最新定义,认为骨性关节炎是力学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软骨下骨三者降解和合成正常偶联失衡的结果。 一、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炎2007年版膝关节 OA诊治指南 1、近 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 <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40岁; 5、晨僵≤30分钟; 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线检查,符合 1 +2条或 1 +3 +5 +6条或 1 +4 +5 +6条,可诊断膝关节 OA。 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临床常见证候: 1.风寒湿痹证: (1)行痹:

辨证要点: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 辨证要点:关节疼痛较剧,遇寒痛甚,得热痛缓。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 辨证要点:关节酸痛、重着,肿胀散漫,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2.风湿热痹证: 辨证要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3.瘀血闭阻证: 辨证要点:关节刺痛且位置固定,甚或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4.肝肾亏虚证: 辨证要点: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屈伸不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三、治疗 1、一般治疗 (1)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预防方法、锻炼方法,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机理等。 (2)减轻关节负荷,保护关节功能:受累关节应避免过度负荷,膝关节应避免长久站立、跪位和蹲位。可利用手杖、步行器等协助活动,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肌肉的协调运动和肌力的增强可减轻关节的疼痛症状。因此应注意告知患者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性锻炼,并示范锻炼动作,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 (3)牵引制动:适用于伴有滑膜炎的急性期患者。 2、物理治疗:超短波、微波、红外线、中频电等。 3、药物治疗: (1)消炎镇痛药或其与阿片类复方制剂,常用双氯芬酸钠、醋氯芬酸、塞来昔布、氨芬双氢可待因片。 (2)中草药或其他中成药内服: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湿痹证:

最新胸痹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pdf

胸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优势病种及临床 路径 ( 2012年)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II级或Ⅳ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的住院患者。 一、适应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TCD编码:BNX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一10编码:工20.805),且心绞痛分级为III 级或Ⅳ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诊断依据 (一)中医诊断依据:(《中医内科学》第六版教材) 1、左侧胸部或胸骨中段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疼痛常 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疼痛 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含硝酸甘油片难以缓解,可见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手足青冷至肘膝关节处甚至夕发旦死,旦发夕死,常合并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休克,多为 真心痛表现。 2、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 可迅速缓解。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侯变化,多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绣发。亦有无明显 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4、心电图应列为必备的常规检查,及白细胞总数、血沉、血清酶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二)西医诊断依据(《内科学》第六版) 1、临床表现: (1)症状: ①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②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 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③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虑、过度兴奋等)所激发,饱食、寒冷、 吸烟、心功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一天劳累之后。典型 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但有时同样的劳力只在早晨而不在下午引起心绞痛,提示与晨间痛阈较低有关。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示意图

医疗废物类别 等 >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 的医用废物 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示意 常见组份或名称 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包括: (1)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 (3)废弃的被服 (4)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物品 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废弃的血液、血淸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医学 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甑等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 (1)致癌性药物 (2)可疑致癌性药物 (3)免疫抑制剂 专用的黄色包装物 收集方法 专用的黄色医疗废 物包装物传染病病 人及疑似病人的医 疗废物用双层包装 袋 专用的黄色医疗废 物包装物 专用的黄色利器盒 或容器 有效封口并加中文 标签(科室、时间、类 别及特别说明)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1、 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 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 废弃的汞血压计、体温度计 4、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5、 6、 7、 专用的黄色容骼 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医改的全面铺开,国家出台许多惠民利民的医改政策,但“看病难”问题仍然突出。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庭冷落”。大医院大专家在忙着看头疼脑热的“基层病”,而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因“无病可看”,只好被“闲置”,这一热一冷突显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按照卫计委关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建立一套分工明确,分流有序,各司其职的分级诊疗制度势在必行。 一、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1)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2000年的卫生改革推出了“点名医疗”,即患者选择医院,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由于城乡之间的医疗资源分布悬殊明显,导致许多经济条件好的患者稍有小病都投向大医院,找“大医生”、找“名医”就诊,这种传统的就医模式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2)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由于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对一些普通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盲目就医”,“小题大做”,常见病、多发病到省市大医院就诊,吃力不讨好,浪费人力、物力。 (3)一些大医院办院的指导思想偏离,优质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长期以来,由于财政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医院被推向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经济效益,省市大医院凭借自己资源优势,盲目“做大做强”扩张床位,“越位医疗”,致使本该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的事,都“揽括、代劳”。调查发现:省市级各大医院均住有10%左右的康复患者,普遍开设“体检中心”,没有充分发挥省、市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 2.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取信于民”,影响分级诊疗制度落实。 (1)基层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按照国家规定,“床位在300张以上医院,床位与人员比为1:1.5”,大部分基层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缺乏。2011年,以罗源县为例,县医院床位360床,应配备540人,但在岗职工仅427人(其中临时人员192人),缺113人。县级以下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更为严重,大部分基层卫生院仅3~5名执业医师,2~3名助理执业医师。全县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技术职称偏低,本科以上仅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20xx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 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1.脾肾阳虚 2.肝肾阴虚 3.气血两亏 4.痰湿内停 5.瘀毒内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分工协作机制和科学保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 级诊疗模式,构建以协同服务为导向的医疗服务体系,根据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 见通知》(云办发[2016]16号)、《昆明市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实施方案》(昆卫[2015]55号)文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要求,明确我院服务职能,提升我院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科学合理、流程简化、行为规范、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分级诊疗的就医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2016年5月1日,我院要全面开展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转诊率控制在10%以内,我院转诊上级医院转院率控制在4%以下,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到2020年,形成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

务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公平可及。坚持把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明确和落实我院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二)政策引导,群众自愿。充分尊重患者的就医知情权、选择权,发挥城乡医保引导患者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的杠杆作用,引导患者常见病、多发病基层或我院首诊,逐步形成分级诊疗的有序就医习惯,降低医疗费用。 (三)上下联动,提高效率。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科学有序的转诊制度,提高我院效益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四)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我院世界,积极稳妥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的全面落实。 四、工作内容 (一)成立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如亮 副组长:余晓芳 成员:医保科主任、医务科主任、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理部主任、控感办主任 办公室设在医保科,负责日常工作,医务科负责协调、指导、落实临床医技科室分级诊疗工作。 (一)强化服务功能,合理配置资源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讲课讲稿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 策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医改的全面铺开,国家出台许多惠民利民的医改政策,但“看病难”问题仍然突出。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庭冷落”。大医院大专家在忙着看头疼脑热的“基层病”,而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因“无病可看”,只好被“闲置”,这一热一冷突显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按照卫计委关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建立一套分工明确,分流有序,各司其职的分级诊疗制度势在必行。 一、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1)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2000年的卫生改革推出了“点名医疗”,即患者选择医院,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由于城乡之间的医疗资源分布悬殊明显,导致许多经济条件好的患者稍有小病都投向大医院,找“大医生”、找“名医”就诊,这种传统的就医模式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2)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由于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对一些普通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盲目就医”,“小题大做”,常见病、多发病到省市大医院就诊,吃力不讨好,浪费人力、物力。 (3)一些大医院办院的指导思想偏离,优质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长期以来,由于财政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医院被推向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经济效益,省市大医院凭借自己资源优势,盲目“做大做强”扩张床位,“越位医疗”,致使本该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的事,都“揽括、代劳”。调查发现:省市级各大医院均住有10%左右的康复患者,普遍开设“体检中心”,没有充分发挥省、市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

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进难点与构建思路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c10647157.html, 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进难点与构建思路研究 作者:赫鹏飞赫腾飞 来源:《报刊荟萃(下)》2018年第01期 摘要:构建分级诊疗模式是当前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河北 省推进分级诊疗模式的阻力与难点主要体现在上级医院不乐意、基层医院不给力、医保付费有待改革、患者观念相对保守等方面。为此,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撑;科学定位并认真落实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引导广大群众及患者转变就医观念与习惯。 关键词:河北省;分级诊疗模式;推进难点;构建思路 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并切实推进医疗卫生领域改革,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年末,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8756个,其中医院1618个,乡镇卫生院196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97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6.1万张,其中医院27.2万张,乡镇卫生院6.7万张。[1]但目前来看,我省优质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观。2015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河北省将构建分级诊疗模式,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分析我省推进分级诊疗的阻力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分级诊疗模式的构建路径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分级诊疗的内涵与意义 所谓分级诊疗,就是要依据疾病的轻重、种类及治疗的难易程度实施不同层次的诊疗,使不同级别、类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诊疗任务,形成以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为基本特征的诊疗格局。 构建分级诊疗模式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缓解城市医院看病难、住院难的尴尬局面,对于改善民生、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利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令人甚为尴尬的问题是大量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卫生资源被闲置。调查资料显示,当前全国各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床使用率相对偏低,甚至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几乎没有住院病人,县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单位在病床使用状况上的“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较为普遍和明显。二是有利于缓解城市医院看病难、住院难的困境。当前各级医院存在较为严重的看病难、住院难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而基层医院却门可罗雀。调查发现,省市级医院特别是一些二甲、三甲医院病床使用率较高,门诊人数也相对较多,而县级医院、乡村卫生院情况则大相径庭。通过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将某些常见病、慢性病以及康复期患者留在基层医疗机构,可很大程度上缓解严重疾病患者住院难的窘境。 二、河北省推进分级诊疗模式的阻力与难点

分级诊疗制度(最全)

分级诊疗 2014年9月17日,四川省卫计委、省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2014年10月起全面实施。目标是将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宣传等手段,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力争在2015年实现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全科医生。实施路径:在医疗服务方面,将双向转诊作为关键环节,明确了9种可转往上级医院治疗的情况。新农合政策方面,完善县外转诊和备案制度,除急诊外未履行转院手续的越级诊治原则上不予报销。城镇医保政策方面,对于按规定履行了转诊手续的参保人员转诊后住院报销比例提高3%~5%。 一、分级诊疗的含义 所谓分级医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大医院由此可“减负”,没有简单病例的重复,可将主要精力放在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利于医学水平的进步。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大量常见病、多发病人,大量的病例也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的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步入良性循环。具体措施如下: 1、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改革,要做到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群众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卫生中心、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理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鼓励大医院与区县医院协作联合。 2、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大医院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加大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这是分级医疗制度的重中之重。老百姓小病、大病都愿到大医院来,说到底是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不信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