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史
- 格式:doc
- 大小:345.69 KB
- 文档页数:5
高三历史二轮微专题(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社会基层治理社会保障体系)一、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古今中外的官员选拔和管理是保证国家政治运行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
涉及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西方近代文官制度。
当前国家倡导反腐倡廉,加强干部队伍的选拔与监督,是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必要手段。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从本质上看,选官制度始终围绕着皇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变化,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
(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5)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
2.西方的文官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1)特点①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②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③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2)作用①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部门的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②确保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文官制度已成为西方社会的稳定器。
③“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
④保证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有利于官员管理的法制化和专业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二、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注意1:区分几个名词为(1)民族: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认同自身的为一个团体的稳定共同体。
(2)民族主义即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的思想或运动,亦称国族主义或国家主义,是包含民族、种族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形态, 即以民族之名义做出文化与政治主张,民族主义也同时被称为凝聚民族共同体的学说。
(3)民族国家;即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的政治实体。
(4)民族关系是指民族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交往的关系;民族国家的交往就构成了国与国的关系,逐步形成了近现代的外交关系。
专题3.2:古代中国民族关系、边疆管理时间版
时间版:
(一)古代民族关系与边疆管理⭐课本链接(纲要上第2、3、4、5、9、10、13、14课)
1.春秋战国时期(中外历史纲要上P10)
⑴华夏认同: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⑵民族融合: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2.秦朝(中外历史纲要上P16)(选择性必修一P62)
3.汉朝(选择性必修一P62)
4.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外历史纲要上P27)(选择性必修一P63)
5.隋朝(选择性必修一P63)
6.唐朝(中外历史纲要上P33、P34、P35)(选择性必修一P63)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
7.北宋(中外历史纲要上P50、P51、P52、P61)
8.南宋(中外历史纲要上P52、P55、P61)
9.元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外历史纲要上P48、P58)(选择性必修一P64)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10.明朝(中外历史纲要上P74)(选择性必修一P64、P65)
11.清朝(1840年以前)(中外历史纲要上P78、P79)(选择性必修一P65)。
1
淮安外国语学校历史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答案写在每小题的题号前)
1.“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的桥梁,为它的开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
物是
A.张謇 B.张骞 C.玄奘 D.鉴真
2.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
他是
A.汉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右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
A.佛教的传入
B.张骞出使西域
C.西汉诸候把封地分给其子弟
D.丝绸之路上跋涉的商人
4.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
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促进北方民族封建化进程,加速北方民族经济发展的是
A.北魏孝文帝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太宗
5.下面图片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郑和下西洋
A.中外交往 B.民族团结 C.祖国统一 D.抵抗侵略
6. “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
永生。”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7.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C .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
8.宋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
A.都护府 B.市舶司 C.中书省 D.宣政院
9.中国历史上,与秦、南朝齐、北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匈奴、契丹、满族 B.契丹、鲜卑、匈奴
2
C.女真、鲜卑、匈奴 D.匈奴、鲜卑、契丹
10.“东赢有多远?芒履难丈精。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戒日王
11. 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这是为了纪
念
A.鉴真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12.彭杨同学在网上收集了下列资料,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认为适合的题目是
序 号 历史事件 作 用
1 戚继光抗倭 基本解除倭患
2 雅克萨之战 有利于中俄东段边境的长期和平
3 虎门销烟 表达了中国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A.中外友好交往 B.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C.中华帝国的强盛 D.闭关锁国与危机来临
13.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4.他是西汉的名将,年轻有为。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
奴不灭,无以家为也。”公元前119年他与卫青北击匈奴,解除了北疆边患,使西汉实现了军
事上的大一统。这位年轻的将领是
A.主父偃 B.张骞 C.董仲舒 D.霍去病
15.西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修建防御工事 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 D.派人联络别的民族夹击
16.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D.学习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17.与《昭君出塞》相比,《步辇图》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A.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C.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D.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18.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我国对外交往友好传统的是
A.郑和下西洋 B.雅克萨之战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
19.中国古代许多朝代都十分重视对外开放,早在汉朝就与许多国家交流。下列哪一个国家当
时不可能与我国交流?
3
A.朝鲜 B.日本 C.大秦 D.美国
20.中印友好源远流长,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纪》 D.《资治通鉴》
21.自2010年以来,中国海军已有多批护航编队赴红海和非洲东海
岸的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600多年前,曾率领船队
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的中国航海家是:
A.郑成功 B.麦哲伦 C.张骞 D.郑和
22.右面的史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学习西方、变法通商的思想
B.固守传统、重商抑农的思想
C.夜郎自大,对外交流的思想
D.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思想
二、非选择题
2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自古以来就重视加强对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请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早在哪一朝代就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并设置了何机构管理该地
区事务?清朝前期,新疆回部上层贵族大和卓与小和卓发动了反清叛乱,哪位皇帝平定了叛乱
后设置了何机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2)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唐朝,双方就“和同为一家”了,请以两史实
说明双方“一家”。西藏最早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一个行政区域是在哪一朝代?当时管辖藏族
地区的机构叫什么?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史实很多,请举出三例。
(3)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历史悠久。你知道最早联系是在何时?当时台湾名称是什么?台
湾最早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是在哪一朝代?当时台湾的名称叫什么?明朝时台湾曾被哪国殖
民者侵占?后来又由谁收复?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了何机构?隶属于哪个省?
近代历史上台湾被哪国割占?何时收回?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造成的?
22.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图示解析】
4
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图1
(1)图1中①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应填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史料赏析】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1793年乾隆帝在致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
通有无。”
——摘鳊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2)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夷”各指什么?
(3)据材料,概括唐朝、清朝统治者各自推行什么政策?分析各自政策的最主要影响。
【图片分析】
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图2 图3
(3)图2和图3反映明朝中外关系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4)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图3中梁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
【历史感悟】
(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对外关系这个角度谈谈体会。
①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西亚 欧洲
郑
和
之
后
,
再
无
郑
和
——
梁
启
超
5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B 2、C 3、B 4、A 5、A 6、D 7、B 8、B 9、D 10、B 11、B
12、B 13、C 14、D 15、C 16、B 17、C 18、A 19、D 20、B 21、D 22、D
二、非选择题:
23、(1)西汉,西域都护,乾隆帝,伊犁将军;(2)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元朝,
宣政院,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雍正帝于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
同管理西藏事务。(3)三国时期,夷洲,元朝,琉球,荷兰,郑成功,台湾府,福建省,日本,
1945年,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败退台湾,占据着台湾,使之与大陆分离至今。
24、(1)长安(2)少数民族,别的国家(外国)(3)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
民族团结,唐太宗也被尊奉为“天可汗”。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也未能适时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导致清朝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3)郑和
下西洋(4)在封建社会末期,特别是清朝,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对外交往。(5)
对外开放,国家兴旺,闭关锁国只会导致封闭落后。(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