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归纳.doc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归纳.doc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归纳.doc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归纳.doc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XX乡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在过去一年中,XX乡党委、政府根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将XX乡2017度文化体系建设的如下。

一、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进一步提升XX乡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功能,加强管理和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乡加强符合标准的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到2017年全乡所有村(社区)都将建成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员。

2、在全乡普及符合标准的文化活动室。其中百里村和联合村新建文化活动广场一座,都配备完善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逐步形成能开展村级文化、体育的活动中心,形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积极发展农村服务点,重点支持欠发达村的基层服务点建设。至2017年,依托乡乡综合文化站建成服务点3个,整合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目前三个行政村活

动室都开通了有线广播电视、互联网,进一步加快与市域内的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联网,使之成为基层群众接受教育、获取知识、享受快乐的平台。

4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到2017年,完成全乡光缆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络线路升级改造,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完成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互联网工程建设。

5、改善电影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工程,完善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在XX县文新广局的支持下,基本实现3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

6、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二、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丰富服务内容

1、乡文化站年均举办各类扫黄打非等活动不少于3场。每年免费举办培训班、演出等活动不少于8场。

2、统筹城乡发展,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推进资源下移,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文化站应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和文化资源优势,依托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2014年7月10日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的战略部署,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有市、县(市、区级艺术馆(文化馆8个,从业人员68人;有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 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83万余册,从业人员72人,阅览室座位近2000个;有市、县(市、区级博物馆、纪念馆14个,从业人员292人,年均举办展览50多次,举办培训90多次;有演出场馆9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331人,年均服务观众44万人次,其中服务基层观众35万人次;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34个,总藏书50多万册,从业人员184人;已完成全市178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面覆盖的建设任务;全市1900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实现了有线广播村村响;建成7个县级、134个乡镇街道办共141个广播室;建成了57个激情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 (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自2007年以来,我市承办了海峡客家高峰论坛、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红旗颂等大型文化活动近20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积极开展送书、送

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2010-11-16 02:39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文化市场渐趋繁荣。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 在县级宣传文化系统行政26个编制中在编25人,其中宣传部有编制9人在编7人缺编2人、广电局有编制8人在编7人缺编1人,文体局有编制7人在编8人超编1 人,文联有编制2人在编3人超编1人。从在编的25人来看,年龄在21岁至30岁2人占8%,31岁至40岁8人的占32%,41至50岁13的占52%,51岁至60岁占5人占2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含)文化程度16人占64%,大专文化程度8人占32%,中专学历1人占4%。 (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 我县有媒体编制28人在编28人,其中县电视台有编制23人在编23人,《象州新闻》编辑部有编制5人在编4人临时聘用1人。从实际在编情况看,年龄在21岁至30岁之间有5人占17.86%,31岁至40岁有16人占57.15%,41 岁至50岁有3人占10.72%,51岁至60岁有4人占14.29%,本科文化程度有12人占42.86%,大专文化程度有12人42.86%,中专文化程度有10人占35.72%,中级职称有7人占25%,初级职称有20人占71.43%。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我县有县级文化、文艺专业人才编制47人在编45人。从实际在编情况看,21岁至30岁10人占22.23%,30岁至40岁有16人占35.56%,40岁至50岁有16人占35.56人,50岁至60岁有3人占6.67%。本科文化程度有13人28.89%,大专文化程度有17人占37.78%,大专以下文化程度有16人占35.56%。中级职称12人占26.67%,初级职称有29人占64.45%。 我县各乡镇领导班子中有宣传委员11人,专职宣传干事1人,兼职宣传干事7人。乡镇文化站行政编制34人,在编33人,21岁至30岁有4人占12.13%,31岁至40岁有13人占39.40%,41岁至50岁有9人占27.28%,50岁至60岁有7人占21.22%,本科文化程度有4人占12.13%,大专文化程度有15人占45.46%,大专以下文化程度有12人占36.37%。高级职称有4人占12.13%,中级职称有8人占24.25%,初级职称有54.55%, 二、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在领导班子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在干部职工队伍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单位工作学习会议、公务员培训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干部职工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媒体单位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近年来,我县以提高干部队伍工作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宣传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径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径 兰凯军《光明日报》(2014年03月02日07 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是中央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理论和发展方向的新表述,是对新形势下公共文化工作的全新概括。所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兼具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制、运行机制的总称。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存在不同程度的错位。例如,服务内容老化、服务效率低下、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公共文化服务对人民群众的亲和力与影响力下降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亟待进一步改善,以提高其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法制保障。在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运行秩序和决策方式,否则就会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期性、公平性、效率性、规范性等大打折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立法总体比较滞后,相关内容散见于一些单项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要抓紧完善立法,使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在已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政策的基础上,吸收地方立法的成功经验,将之上升到国家立法层面予以确认和保障。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标准,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服务组织提供具体的衡量尺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精细化。要积极推动地方立法,鼓励地方根据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保障和促进当地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优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机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需要法制保障,还需要高效的工作机制。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机制存在多头管理、业务重复、效能不高、区域壁垒等问题,亟待作出优化。要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突破自娱自乐、自说自话的文化工作理念,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现开放性、持续性、协调性发展。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以绩效为核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考核相符合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程序。建立“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交流合作机制,打破部门和区域壁垒,整合文化资源,促进不同形态、不同区域公共文化资源的交融与共享。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设施网络。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服务人口为依据,以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基础,以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标准、设备配置标准为指导,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合理化、规范化、标准化。努力促进国家、省、市、县、乡、企业、学校等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推,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联创共建格局。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形成集文化、教育、体育、基层党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保障各类文化设施资源由单边、单向,向多边、多向整合转变,提高文化设施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要重视和加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紧密联动,有效发挥城市大型骨干公共文化设施对基层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带动、支撑和辐射作用,促进解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矛盾。

机关部门文化建设工作总结(1)

机关部门文化建设工作总结(1) 今年来,我市地税系统深入贯彻省局文化建设座谈会、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文化建设工作会、文化建设骨干培训会等一系列会议及文件精神,努力发挥地税文化在构建和谐地税中的积极作用,按照科学、实用的原则,“六贴近”全面促进全系统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贴近学习,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向机关干部发放读书卡,重点推荐读《责任胜于能力》等二十部书,提高干部文化素养。广泛开展能手选拔、巾帼建功、岗位练兵等活动,增强干部业务技能。深入开展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干部参加稽查人员业务考试和全省地税系统“四员”培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内、外网和《荆州地税》杂志等资源,开辟“地税文化”专栏,及时反映地税文化建设动态,为全系统干部职工构筑一个高层次、多视角、宽领域的接受知识和信息的学习平台。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进一步提高干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为主题,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工作,拟定了14个调研课题,由市局分管领导直接带队,各科室、各直属单位分头领办,认真开展调研,并要求形成

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积极开展税收文化理论研讨活动,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了解地税文化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形成《地税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专题调研报告在省局会议上作了交流。 二、贴近服务,开展服务型机关建设活动。规范机关工作流程,转变机关服务方式,提高机关服务水平。认真落实《湖北省地方税收纳税服务工作实施办法》,完善办税服务厅功能,发挥办税服务厅的主阵地作用,将服务台的玻璃全部拆除,将服务台变矮,更便于与纳税人的面对面交流。全面推行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和涉税(费)事项“一站式”服务,优化衔接流程,完善后台管理,做到手续从简、审批从快、期限从宽。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畅通与服务对象的沟通联系渠道,强化责任考核,开展“纳税服务明星”评选活动。创新纳税服务手段,充分发挥地税网络建设和核心征管软件功能,大力推行网络申报、电话申报、刷卡缴税、同城通缴等多元化办税缴费方式。认真落实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咨询窗口管理,为纳税人免费提供各类宣传资料。提高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政策宣传的密集度,加大日常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税务短信平台应用推广工作,加快12366服务热线建设。积极开展“六个一”回访活动,即制定一套实施方案、编印一本《地方税收服务手册》、制作一张地方税收服务责任卡、召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企业文化体现企业整体价值观念、经营理念、信仰态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支撑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理想信念,也是员工的精神家园。五年来,我们积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凝聚广大员工,激励每一个员工养成良好思想情操和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刻苦勤奋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根据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围绕公司“诚信、创造、健康”核心价值观,我们成立了厂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公司文化架构体系的宣传推广工作,制定实施宣贯的具体措施,确定了八项管理内容,九个重点管理项目,以实现“管理强企”目标。同时,我们以企业文化团结员工、凝聚员工、激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通过文化建设,提升了广大员工的思想和素质,凝聚了企业的力量,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知识、建设企业的热情,推动了企业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建设企业家园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我们始终把建设家园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举办了“庆祝行业成立三十周年暨家园文化节演讲会”,10名同志分别以行业成立三十周年、家园文化故事为主线进行了生动的讲演;举办了“我与企业一同成长”有奖征文活动,共收到27篇作品。在庆祝行业成立30周年暨首届家园文化节中,我们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公司开展的厂歌创作中,我厂推荐了13篇作品,有六篇获奖,我们对获奖作品进行谱曲,组织演唱。我们组织员工幸福指数调查问卷和知识问答,使员工能够正确认识幸福,积极去创造幸福。我们举行特色班组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参加公司组织的卢敏班组现场交流,在青岛举办的学习活动中,我厂有四个班组做了经

20XX乡镇民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20XX乡镇民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篇一:乡镇文化工作汇报材料 乡村大文化花开正茂盛 ——xx镇实施文化名镇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镇确立了“天上王城,天下xx”文化高地的总目标,以推介春秋文化为载体,激活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热情,不断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业态,实现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的双丰收。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文化体系建设的关键。 省、市、县各级领导都到xx检查指导过工作,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许就是xx文化体系建设的动力。xx镇党委、政府更是把文化体系建设作为全镇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是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文化站工作人员,镇、管理区、村三级连动,全力结合。结合桃花节、采摘节、文化广场、文艺演出、春秋古墓、崮韵风光、旧址遗迹,擦亮文化牌,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将群众文化活动经费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建立完善文化工作机制,确保全镇文化事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以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基固本,为群众文化生活搭建平台。 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一是投资40余万元新装修综合文化站,总建筑面积达860平方米,设有多功能厅、培训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游艺活动室、电子阅览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信息资源共享活动中心等。其中图书室藏书5600余册,订阅报刊、杂志40余种,配备电脑20台,各类健身体育 器材30件,设有宣传橱窗、板报栏、文化长廊。镇文化中心的建设完善给镇驻地周边人群的健身娱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带动了全镇文化活动的开展。二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托各村现有的远程教育场所作为文化设施网点,把“共享工程”纳入文化建设整体规划,所有村庄的场所及设备均全部配齐。三是逐步建设完善全镇46个村的农村文化大院设施建设,按照农村文化大院建有“三室一校”的要求,配齐图书报刊、健身器材、必要的演出设备等。目前,全镇已建成46个村级文化广场,每个广场统一标示牌,统一安装照明,实现了全镇村级文化广场的全覆盖与规范。今年又对各村进行了高标准的建设,每个村投资600元。文化广场的建设使广大群众“娱乐有去处、活动有场地”,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文化效应凸显,呈现出文化场所规范齐全,文艺队伍持续壮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 见 1

2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 施意见 (鲁办发[]33号12月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1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全 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 3

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充分认识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 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我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 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 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二)目标任务。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 4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李媛媛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文学博士 课程前言 大家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文化体制改革。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的国家文化体制的架构基本上是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模式,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我们在谈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往往更多关注到文化产业,因为它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事实上,就所覆盖的人群、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言,公共文化服务要比文化产业更加地基本、更加地基础。 我们目前把当前文化发展的这个目标定位成大发展大繁荣。而发展繁荣的根基是在于国内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那么这个不可能单纯地靠市场化的方式来实现,所以向社会提供基本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政府文化工作的一个重点,未来也将会成为一项考核政府和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和公民文化权利这样一些问题已经成为热门的话题,这跟几个重要的历史因素是分不开的。 第一个历史性因素就是我们上节课讲到过的社会转型。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正在由一个非常态化的社会,转变成一个常态化的社会,那么随着公民社会或者用更加中性的词市民社会、民间社会的成长,是否具有丰富的发达的公共文化生活,就成为市民社会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这个也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第二个因素是这场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文化观念的变化。建国以来,我们对于文化观念的认识经历过几次比较重要的转变,从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末,我们认为文化是政治,文化基本上被等同于意识形态,它需要牢牢地掌握在政府的手里。从70年代末开始基本上从80年代开始,认为文化是事业,那么文化就是要靠钱来养的,这个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就是由政府办文化,文化建设的主体基本上就是政府和政府的文化部门和文化部门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从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始,正式地提出文化也具有产品的属性,在这样理念的基础之上这几年正在推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地促成了文化体制的变化。目前我们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这样一个文化体制架构。 第三个历史因素是刚才也说到的恩格尔系数不断地降低,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广坪中学特色工作 ----------------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了德育建设,提高了学校的发展层次,形成了具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出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1、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根据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我校创设了三大主题班会:养成教育(主题有: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朋友与友谊、我心中的偶像、自信与成功等);感恩教育(主题有:感谢父母、感谢老师、关爱、名人激励我成长等);心理辅导(主题有:如何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压力,做生活的强者、心理调试——相信自己、如何正确对待失意等)。有时还邀请家长参加,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得到了家长、社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2、国旗下的,庄严的正面教育。 我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话语虽不多,但非常注重实效,在庄严的国旗下,严肃的氛围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国旗下的讲话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高效的渠道。

2010年乡镇文化站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和平镇文化站工作总结 及2011年工作计划 一年来,我站的文化体育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为推进全镇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在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群众文化工作、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充分发挥了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为使我站今后的工作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一年来,按照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学习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改进和加强了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展中心工作,并把文化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提高业务素质使群众文化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全镇经济社会建设,年内除参加党委、政府开展的科学发展观政治理论学习外,在理论学习中,政治意识、改革意识和发展文化的观念得到了

增强,从而更加坚定了群众文化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的信心和执着,为我站的文化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加强阵地活动、打造农家书屋。 严格按照《漳平市农家书屋建设计划》的要求,以解决群众读书难、全面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为原则,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将之作为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积极措施认真落实建设任务,已建成和平村、春尾村、东坑村、下乾村农家书屋4处,今年新建了安靖村、菁坑村农家书屋,全镇初步形成了以镇文化站为中心、6处农家书屋、辐射7个周边村1.1万农村群众的服务网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三、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工作 一年来,我站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镇文化市场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方案、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与公安、工商等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开展文化市场清理整治工作,确保文化市场规范化经。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福建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开展工作。与安监部门联合执法,对安全隐患场所进行定期安全检查。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文化经营户违法违纪案件,使我站文化市场经营工作收到了明显实效。

关于乡镇机关文化建设宣传的工作总结品牌文化建设

关于乡镇机关文化建设宣传的工作总结品牌文 化建设 自开展机关文化建设工作以来,乡始终坚持把机关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树立形象、加快自身发展的重中之重,做到思想重视、措施严密、工作扎实。严格按照区机关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制定了机关文化建设工作和宣传报道实施方案,以“凝心聚力、创业奉献、树形塑魂、引领跨越”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标,以“创先争优”、“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等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宣传暨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将机关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逐步塑造了具有乡特色以及鲜明地域特点的乡机关文化精神,大力推进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思想意识 定期和不定期举办集中学习和培训,进行乡村两级马克思理论人口培训,提高广大干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对机关文化建设工作的大力宣传,为做好新时期人口发展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使机关文化建设进入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二、开展警示教育,加强文化宣传

以“警示爱国教育、推进机关文化”为主题,以引领和规范机关干部价值观念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为重点,开展警示教育影片观看,加大宣传,号召干部塑造做好人、办好事、说好话、健好体、守好廉、树好形的“六好”干部队伍。 三、加大设施农业投入,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 召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会议,实行民主决策,集中解决群众民生各种问题,包括对抗震安居房的规划和建设,使农牧民住上舒心、安全的安居房;为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加大对设施农业投入的力度,今年我乡计划建设温室80座,大棚1座,真正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做到实处。 四、以文体活动为契机,增强机关向心力 举办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增强乡党员干部的团结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借助机关文化建设及“争先创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机关文化活动,如:开展机关干部“生日晚宴”活动,加强机关干部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为开展机关文化建设工作奠定建设的基础。 五、以多种宣传方式,推进机关文化建设 通过“机关文化建设”、“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印制品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逐步提高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创建率。在机关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乡悬挂宣传标语、横幅10条,制定固定宣传墙、栏若干个。投入经费近万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总结(一): 目前,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和建立学习型企业方面还处于学习、完善的阶段,我们将吸取兄弟单位好的作法和经验,以安全文化和学习型企业为起点,全力推动我xx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下面我谈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状况: 一、我xx反,三违活动进展状况 按照xxxx反,查隐患、挖根源、反‘三违’、保平安的总体部署,在开展反,三违、遵三程活动中,我们针对xx混合提升的特殊性,开展了以打击违章扒、蹬矿车为重点的运输治乱会战,重点解决扒、蹬矿车屡禁不止、乘车秩序混乱的问题。一是强化思想引导。为了在xx营造反蹬车、反,三违氛围,xx副总以上领导、党群各部门深入班前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利用有效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反,三违活动的好处、目的,扒、蹬车带来的危害,提高职工对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二是加大思想灌输。为了使这次反,三违活动真正到达入脑、入眼的好效果,我们在聘请xxxx安全宣讲团宣传安全知识的同时,组织了反,三违宣讲小组,成员主要由各采区书记、工会主席、公亡家属组成,跟班向职工宣传自我保安和安全知识,增强职工安全忧患和防范意识,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三是强化安全监察。为了制止违章蹬车现象的发生,我们成立了机关安全小分队,配合保卫科开展井口检身活动,打击,扒、蹬、跳矿车、机斗行为,维护人车的秩序。同时,设立曝光台,违章人员一经发现,便在井口曝光。 此外,对党员干部,三违现象,则给予严肃的党纪、政纪和经济处罚。四是强化制度落实。今年3月13日,我xx发生一齐因违章蹬车导致死亡事故,为了防止,3·13事故的再次发生,xx下发了《xxxx安全行车的有关规定》,对安全行车、人车运行时间和检身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不论什么原因违章蹬车者,干部撤职,工人开除,规定实施后,开拓区两名干部、安检科一名工人违章蹬车,被举报,经xx核实后,xx按规定进行了严肃处理,张榜公布,在xx职工中反响强烈。 二、关于建立安全文化的打算

乡镇年度基层文化工作总结

乡镇年度基层文化工作总结 乡镇年度基层文化工作总结 在上级文化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契机,我场大力开创农村文化工作新局面。在今年的工作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阵地建设。 1、加强文化站服务体系建设,明确发展思路,以服务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而制定长期发展计划,结合村文化建设发展情况和人员的文化素质情况,制定对村长期文化建设帮扶和培养计划。 2、加强对村级文化室扶助和管理,健全各项文化建设制度。 二、加强活动开展与交流。 1、精心打造的企业宣传片《白云美景茶飘香》拍摄完成。整个宣传片以全新的角度和方式诠释白云银毫有机茶,再一次体现白云银毫有机茶"纯有机.真茶味"的丰富内涵。 2、举办XX县第十三届茶文化活动暨首届现场手工制茶大赛,全县13个产茶乡镇(场)和19家茶叶加工企业的手工制茶高手同台切磋制茶手艺,角逐"茶王"大奖。 3、开展茶文化、有机茶生产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先后有XX县、XX市、XX县等茶叶同行、部门领导来场开展研讨交流。 4、开展绿茶、红茶加工技术现场交流会,邀请知名专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名优绿茶、红茶生产现状与市场营销、制作工艺、标准化

生产等知识。 三、加强茶文化建设。 1、加强旅游茶园观光建设。进一步对茶叶资源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开发,摆脱传统单一的茶叶生产模式。丰富茶文化旅游内容,如游览茶山、考察茶园、参观茶建筑,观赏茶俗、学习茶艺、品尝和购买名茶,欣赏茶歌、茶舞、茶戏。 2、与旅游结合。将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围绕生态、旅游、茶产业做好文章。加强旅客服务中心、交通、住宿、餐饮、休闲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下年工作安排 一、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络,共同研究有机茶产业品牌建设及茶文化宣传方案,提高宣传质量,增强社会效果。 二、推进文明创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挖掘先进亮点,着力培育各类道德模范先进典型,扩大社会影响面。 二、丰富群众性文化生活载体。创新思维,打造农村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性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大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的开放力度,促进文化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 施 方 案

某某区某某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 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含浦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镇,推进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和《长沙市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重心下移、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建立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推进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实现含浦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科学规划,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出发,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 (二)坚持保证基本、惠及全民的原则。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针对制约公共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先行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设计研究,着力深化文化站点改革,构建符合公共文化服务规律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某某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功能,加强管理和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镇普及符合标准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到2012年全镇所有村(社区)都将建成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员。 2、基层文化阵地工程。在全镇整合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形成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尽力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某某区某某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含浦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镇,推进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立标准》和《长沙市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重心下移、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建立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推进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实现含浦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科学规划,从满足人民

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出发,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 (二)坚持保证基本、惠及全民的原则。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针对制约公共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先行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设计研究,着力深化文化站点改革,构建符合公共文化服务规律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某某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功能,加强管理和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镇普及符合标准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到全镇所有村(社区)都将建成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员。 2、基层文化阵地工程。在全镇整合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形成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尽力达到“两室一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厅)”的标准,形成覆盖全镇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一: 河东街市场社区位于河东街中心区域,辖区面积20万平方米。 居民1226户,常住人口3228人,居民小组20个,个体商户277家。 辖区内有河东街的商贸市场、社区医院、阿继二厂等5家大型企事业 单位。 一、河东街市场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和对文化建设的大力推行,河东街市场社区的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 20xx年,为了拓宽社区服务领域,限度的满足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积极打造了“五 和谐社区”建设。对原阿继退休办实行了全面的维修和改造。建成了 近200平米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创办了60余平米的社区党校、法制学校、市民学校、60余平米的老年书画室、110余平米的社区图书馆、 70余平米的乒乓球室、180余平米的台球室、130余平米的xx室、130余平米的多功能活动大厅7个文化学习、活动平台。还修整了面积近2600平米的体育、休闲活动广场和近260平米的多功能灯光球场,并 新添设了28种健身器材、32套休闲座椅、两处夜光太阳能灯,为社区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文化团体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河东街市场社区党支部为满足广大居民的不同需求,先后组织建 立了“老年合唱团”、“舞蹈队”、“秧歌队”“武术健身队”、 “乒乓球队”、“台球队”、“老年书画协会”7个社区文化、体育团体。这些社区文化、体育团体规模逐步扩大,艺术、专业水平稳步提

升。还在各文化团体中由团体成员自己选出一部分有影响力的党员成 立了党小组,带领、组织大家实行日常排练、训练。 二、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职能,及社区展开 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社区组织、动员本辖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当中来。 社区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等居民比较集中的时段在社区广场和继电 文化宫广场通过发传单、挂条幅、写黑板报、放广播等多种宣传形式,宣传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和文化团体,让居民了解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时间,继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参与其中。对于社区 工作人员了解的和居民广泛推荐、认可的具有某些特长的人员,我们 组织社区干部和相关团体骨干到这些人员家中去,做本人及家属工作,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到社区的文化活动当中,丰富自己、服务他人。 社区干部还深入到各种活动当中,为居民协调、安排活动场地, 并提供服装、道具、灯光、音响等,为文化活动能够顺利、有序的展 开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我们利用社区各种活动室和广场为平台积极组织社区文化团 体实行各种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 1、每天实行的日常活动有:早6点至7点实行集体舞、太极拳、武术演练;晚6点半至7点半实行秧歌、交际舞演练;白天在各文化、 体育活动室实行打台球、乒乓球及各类活动和书法、绘画练习。这些 活动繁荣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2、社区每年还会举行一些大型的主题文体活动,主要有: (1)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我们都会在社区图书馆展开 “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让居民读一本好书,在书中寻找人生观、 价值观的真谛所在;

文化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文化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镇文化服务中心以“ * ”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努力实践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和工作计划,以推进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基层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为镇党委、镇政府当好参谋,务实开拓,与时俱进,开创了**镇先进文化建设新局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当好参谋,精心策划,推进了全镇文化体育活动。 1、一年来,我服务中心配合镇委、镇政府,xx年举行了春节文艺汇演、焰火晚会、杂技晚会、游园灯会等系列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节日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2、组织举办经常性文体活动持之以恒。“五一”期间,举办了全镇外来工卡拉OK歌唱比赛;“七一”时,与当地驻军联合举办军民联欢晚会;元旦期间,以**中学校庆60周年为主题,特举办一次大型的、围绕**经济发展大好形势为目的、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春节期间将组织一次以村为单位的春节篮球赛。多年来,春节篮球赛已成为了全镇群众春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3、开展好“2131”工程。文化服务中心按镇委、镇府的要求,组织了送电影下乡的电影队,切实做好“2131”工程的实施工作,保证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丰富农村群众的和工厂外来工的文化生活。目前,电影队已成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十六大精神的宣传队,对在农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普及文化知识、进行普法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

4、做好十六大的 * 。十六大是新世纪一次盛会,在十六大召开前后,文化服务中心不仅通过拉横幅、写标语、协助举办各类会议和文体庆典活动等方式营造气氛,而且积极协助各村、单位做好十六大的 * 。 5、做好防非典时期文化娱乐场的管理工作。为预防非典在我镇发生,文化服务中心按上级和镇委、镇府的统一部署,在防非典期间,共要求50多间各娱乐场进行停业并消毒。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在镇有线电视播放预防非典的知识等有效的方法,使防治非典工作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效果。 6、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文化服务中心大力加强镇有线电视站的建设,目前,有线电视站从刚开始的建站时的12套节目增加到目前的18套节目,用户安装和电视收视率基本覆盖全镇,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心系基层,帮助辅导,推进了基层文体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服务中心发展的源泉在基层,基层就是基础;基础不牢,文化事业无靠。如圩镇河西休闲园,占地3000平方米,全园规划为小公园形式,方便居民在 * 有好休闲去处。文化服务中心就立足夯实基层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以优质服务,赢得了各基层的信赖,使他们重视和投入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特别在今年,省、市、区对文化服务中心评估定级达标,是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经过艰苦工作的努力,以实际行动取得的成绩。目前,全镇14个村(居)在镇文化服务中心的

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

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 摘要]文章阐明了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重点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了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新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战略性课题。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国家到地方都日益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国家、省、市现行的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全国各地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资金投入日益加大,兴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增加,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与文化产业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相比,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改革发展步伐却显得有些迟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当前公共文化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政策法规刚性支撑体系缺失 国家、省、市现行的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大部分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但是在微观的执行层面上,缺乏刚性的政策支撑,特别是在经费保障、经济政策、捐赠制度、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制等等方面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要求而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健全,这与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和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都不相适应。体制性障碍继续困扰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管理的部门分割、行政壁垒,各级政府的行为不到位和责任落实不明确也都阻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资金投入不足,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 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人总量偏少,中央财政2006年的文化事业费只占其全部支出的0.39%,远低于一般国家的1%以上水平。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也较大。农村文化投入明显不足。2006年国家对农村文化共投入44.6亿元,仅占全国财政对文化总投入比重的28.5%,这是由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社会和文化转型阶段,文化生产力还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尽管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经费增长较快,但由于基数小、比例低,公共文化经费的增长速度仍大大低于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文化行业一直处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文化事业的发展进程。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三)资金投入少,自然导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全国38240个乡镇,5800多个乡镇无文化站,23000多个图书馆、文化馆需要新建和改建;许多县和乡镇的文化宫、影剧院、书场、农民公园等公共文化机构都已相当陈旧,面积狭小,年久失修,服务能力逐渐弱化。目前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多数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许多县级图书馆购书费得不到保障,全国有700多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1/4。文化馆、文化站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紧缺。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许多县级剧团有名无实,无法正常演出。有的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政府保障资金没有完全到位致使公共博物馆难以为继。而且广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设施更加落后,基层文化服务功能有所萎缩。有的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或利用率不高或挪作它用。一些基层文化站门庭罗雀,其结果是被随意挤占,形成了改革开放30年来基层文化站(室)步入建了倒、倒了建、循环往复的怪圈。还有的乡镇基本无综合性文化站,有的村社(社区)基本无活动室及相应设备,也无专兼职人员。有些地方广播电视覆盖率低,收视效果差。还有一大批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景点根植于民间,由于多年得不到保护,濒临灭绝和消亡的边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