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游行政体制及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国,1997年前,观光部(相当于司级)设于运输省内。1998年后,运输省与建设省合并为国土交通省,观光部升为观光局(相当于副部级),其职责是制定旅游政策法规,指导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和设施建设,旅行社、饭店审批、注册、监督和检查,对外宣传、联络与国际合作,旅游调研与统计。日本观光振兴会(JNTO,又译国家旅游组织),特种法人,是全国性宣传推广机构。

设有政府咨询决策协调机构的国家

日本的旅游决策和管理机构可以分成四个层次:行政主管、政策咨询、政策协调和地方旅游管理。行政主管机构是运输省及其运输政策和观光局。

旅游政策咨询机构是观光政策审议会,原由总理府领导,现由运输省领导,主要职能是审议旅游方针政策和法规。

旅游政策协调机构是部际旅游联络会议,设在总理府(首相府),由内阁总理大臣官房内政审议室长(总务长官)主持,成员由21个与旅游业有关的省厅(部或部级机构)的代表组成。

日本地方旅游管理分为:包括国家公园、旅行社、导游等行业在内的中央政府管理的旅游事务委托47个地方自治政府代管。

地方旅游管理机构大部分在商工部或劳动部下设观光振兴课或商业观光课,东京市为新闻文化部下设观光娱乐课。中央与地方旅游管理机构之间不存在垂直领导关系,而是通过政府方针和法规规划实行指导。

除国家管理机构外,还有很多非官方旅游组织和旅游行业的协会,如:日本观光协会(JTA,社团法人)、日本交通公社基金会(JTBF,社团法人)、日本饭店协会(JHA,社团法人)、日本旅行业协会(JATA,社团法人,国际旅行社行业组织)和日本旅行协会(JATA,社团法人,国内旅行社行业组织)等。这些团体对加强旅游促销宣传,协调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关系,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目前在世界主要客源国共设有旅游办事处13个,委托性代理机构约6个。

二战后日本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是原运输省观光部,2001年日本各省厅重新整编后设在国土交通省综合政策局内的相关科室。日本旅游业内人士认为,旅游管理部门设置分散、职权有限,不利于国家旅游业的发展。2007年6月26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决定将目前负责旅游工作的各个部门进行整合,计划于2008年财政年度设立“观光厅”(暂定名),以推进日本政府的观光立国政策。

先是旅游管理体制。合理的管理体制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日本官方、协会、民间团体“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共同促进了日本旅游业的发展。中国虽也有旅游行业协会,但与日本的行业协会相比,存在着行业覆盖面过窄、与政府的关系不明确、经费来源不足、作用空间有限等缺陷。

其次是行业管理力度。日本旅游市场是一个高度成熟的市场,对旅游服务的要求也很高。日本旅游巴士的卫生标准、驾驶人员的规范服务与文明礼貌,酒店前台、客房、餐厅服务的标准化和人性化等无一不让人感受到高水准的旅游服务质量。在这些方面,中国与日本差距不小。旅游服务质量问题是到中国观光的游客提得最多的问题。这就需要中国加大行业管理力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培训,提高客人的满意度,加大

对旅游景区厕所、垃圾点、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检查,使旅游环境更加清洁、舒适、安全、放心。

最后是行业和地区的联合问题。在日本的一些旅游地,交通和旅游景区相关企业由于有共同经济利益,往往由政府牵头,采取联合优惠服务,以促进共同发展,如联合餐饮、酒店住宿、交通、旅游景区、娱乐场所、购物商店等服务行业提供“立体型”的旅游优惠服务。还有一些联合是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的,即利用互补的旅游资源,联合采取措施,通过价格优势来吸引国外游客。这些做法已被证明确实可以增加旅游收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中国的旅游企业尚缺乏联合意识,更多的是划地为牢,各自为政,尤其是旅行社的小、散、乱、差状态至今没有明显的改变,跨地区联营更是障碍重重,步履维艰。因此,走联合之路将是中国旅游业今后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王鹏)

专业机构宣传推广的旅游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1协调决策、部际合作

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关联性、依托性強,要求经济社会文化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的机制,在中央政府内设置适当的咨询决策、部际协调和执法配套的机制与形式。日本旅游政策咨询机构是观光政策审议会,原由总理府领导,现由运输省领导,主要职能是审议旅游方针政策和法规。旅游政策协调机构是部际旅游联络会议,设在总理府(首相府),由内阁总理大臣官房内政审议室长(总务长官)主持,成员由21个与旅游业有关的省厅(部或部级机构)的代表组成。

韩国《旅游振兴法》规定,在国务总理领导下设旅游政策审议委员会,协调部署旅游振兴事宜,审议和决定有关旅游开发、宣传促销事项。

泰国旅游业的最高管理机构是总理府下设的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各常务部长任委员会主席,吸收有关部门(内务部、交通部、外交部、国家环境委员会)参加。

马来西亚政府设立旅游委员会,由一位副总理任该委员会主席,由文化旅游部、财政部、旅行商、饭店和航空界等代表参加,协调旅游工作。

美国商务部旅游产业办公室下设有内阁级的旅游协调部由国务卿、内政部、劳工部、交通部、移民局、海关、国家旅游组织、美国商会、国际行业管理、管理与预算办公室的代表组成,负责协调联邦旅游政策。

德国联邦议会经济委员会下设旅游委员会,由一名国务秘书负责联络工作。旅游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各部委的旅游管理工作

巴西《巴西共和国旅游管理法》规定成立国家旅游委员会,由工商部主持,成员由与旅游相关的官方与民间、企业代表组成,其职能有制定旅游发展方针政策,参加国际旅游组织,审批地

方旅游机构、审批与检查国家旅游资金等。

墨西哥成立部际间旅游执行委员会,各州成立旅游促进委员会。

哥伦比亚《旅游法》规定成立旅游高级委员会,由经济发展部部长领导,旅游局、外交部、外经贸部、交通部、环境部、国家计划部部长组成。

厄瓜多尔《旅游法》规定,由总统代表、工业/贸易/一体化/渔业部、外交部、财政/公共信贷部部长和全国发展委员会规划秘书长等组成旅游业最高决策协调机构。

2宏观指导、政企分离

政府对旅游业的管理方式不断改变。政府逐步从直接开发、经营和管辖具体的旅游服务运行中逐渐退出,减少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主要采取政策指导、法律规范、部门协调和信息引导的手段,规范市场秩序、推进市场促销、提升产业素质,政府旅游主管机构从全方位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局”,向国家旅游形象推广和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宣传为主要职能的“服务局、促进局”转型。

3政事分工、行业自立

政府行政主管机构与旅游行业组织及企业之间“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国有旅游企业向民营化或国有民营、官民合营转型,各类旅游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不断成长,在行业规范、协调、自律、促销、联络、沟通、咨询、调研和培训等服务功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发挥,部分原来由政府行政主管机构的职能转向旅游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如行业服务标准制定推广、饭店星级评定、旅行社等级评定、旅游企业信用认可、游客中心管理、服务质量监督、从业人员培训、市场调研、信息分析和咨询服务等。这样政府行政主管机构可以从繁琐的行业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自身机构“瘦身”、集中精力研究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法规政策、发展规划、部门协调和国际联络等产业发展的大政方针,上为中央政府决策协调提供方案,下为行业企业提供指导、服务。

4公私合作、专业促销

旅游宣传推广由政府主管机构包揽向主管机构与行业组织结合转型,从行政式宣传向专业化、市场化促销转型。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合作、企业参与、专业运作的市场营销的宣传推广机构,最为成功的是日本观光振兴会、韩国观光公社、法兰西之家、美国国家旅游组织、希腊国家旅游组织、加拿大旅游委员会、澳大利亚旅游委员会、新加坡旅游促进局等。这些专业促销机构一般都成立董事会,由政府主管部门代表、旅游行业组织代表和市场营销专家组成,雇佣市场促销专业人员,开展市场调研、制定营销计划、组建国外旅游宣传推广机构,进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专业化宣传推广。宣传推广资金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同时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资助。

5中央与地方适度分权

旅游管理趋向分权化,中央政府的旅游主管部门主要承担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编制发展战略和规划、国家旅游形象宣传和整体对外促销,旅游吸引物建设和行业管理向地方旅游主管部门转移。中央政府只设立精简的管理机构,职能主要是宣传促销与对外联络,地方有旅游主管机构职能较俱全、资金较充实,各地有越来越多的管理自主权。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旅游管理体制,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探索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