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木材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8
第八章木材木材的分类和构造木材的物理性质木材的干燥与防木材和人造板材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龙江2008.111、什么是木材的干缩湿胀?2、木材的各向异性对其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3、影响木材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木材的三防处理是指什么?各有哪些措施?第八章木材木材的分类和构造木材的物理性质木材的干燥与防木材和人造板材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龙江2008.11第一节木材的分类和构造土木工程中使用的木材是由树木加工而成,树木的种类不同,木材的性质及应用也不同,因此必须了解木材的种类,才能合理的选用木材。
树木共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两大类,每一类树木各自的特点及用途。
树木的分类和特点木材的性质主要决定于木材的构造,木材的构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认识。
第八章木材木材的分类和构造木材的物理性质木材的干燥与防木材和人造板材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龙江2008.11一、木材的宏观构造:1、木材的宏观构造是指用肉眼和放大镜能观察到的构造特征。
由于木材构造的不均匀性即各向异性,观察其宏观构造时必须从三个切面即横切面、径切面、弦切面。
从横切面可以看出:木材主要是由髓心和木质部组成的。
木质部是土木工程中使用的主要部分,在木质部中心颜色较深的部分称为心材;靠近树皮颜色较浅的部分叫边材,心材含水量较少,不翘曲变形,抗腐蚀性较强。
边材含水量大,容易翘曲变形,抗腐蚀性也不如心材。
一般心材的利用价值比边材大一些。
第八章木材木材的分类和构造木材的物理性质木材的干燥与防木材和人造板材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龙江2008.112、从横切面上看到的深浅相间的同心圆环,即所谓年轮,在同一年轮内,春天生长的木质颜色较浅、材质松软,称为春材(早材)。
而夏秋两季生长的木质颜色较深,材质坚硬,称为夏材(晚材)。
夏材部分越多,年轮越密且均匀,木材质量越好,强度越高。
髓心是树干的中心,其材质松软、强度低、易磨蚀和虫害。
从髓心向外的射线称为髓线,它与周围连结差,干燥时易开裂。
吉大《土木工程材料》(八)第八章木材一、木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轻质高强,对热、声和电的传导性能比较低;(2)有良好的弹性和塑性、能承受冲击和振动等作(3)容易加工、木纹美观;(4)在干燥环境或长期置于水中均有很好的耐久性(5)构造不均匀,各向异性;(6)易吸湿吸水;(7)易燃、易腐、天然疵病较多;(8)长期处于干湿交替环境中,耐久性变差。
二、木材的宏观构造包括哪些内容?木材的宏观构造是指用肉眼或放大镜所观察到的木材构造特征。
木材是各向异性材料,它的宏观构造通常从树杆的三个切面进行观察,即横切面(垂直于树轴的切面),径切面(通过树轴的纵切面),和弦切面(平行树轴的纵切面)。
从横切面上可以看到,树木是由树皮,木质部和髓心三大部分构成。
树皮是树木生长的保护层,一般无使用价值,只有少数树种(如黄菠萝、栓皮栎)的树皮可用作保温隔热材料。
木质部是树皮和髓心之间的部分,是建筑上使用木材的主要部分。
木质部靠近树皮的部分颜色较浅,水分较多,易翘曲,称为边材;靠近髓心的部分颜色较深,水分较少,不易翘曲,称为心材。
边材在立木时期,具有生理功能,易被腐蚀和虫蛀。
心材无生理活性,材质较硬,密度较大,渗透性差,耐久性、耐腐蚀性均比边材好。
在木质部的横切面上,有深浅相间的同心环称为年轮,一般针叶树的年轮比阔叶树明显。
在同一年轮里,春天生长的木质,颜色较浅,木质较松软,强度低,称为春材(或早材);夏秋两季生长的木质,颜色较深,木质较硬,强度高,称为夏材(或晚材)。
对于同一树种,年轮越密,分布越均匀,材质越好;夏材所占比例越高,木材强度越高。
树干的中心称为髓心,是最早生成的木质部分,其材质松软,强度低,易腐朽。
从髓心向外的辐射线称为髓线,髓线处是木质部中连接较弱的部分,木材干燥时易沿髓线开裂。
三、木材的物理性质有哪些?木材的物理性质包括:(1)密度与表观密度木材的密度各树种相差不大,一般为~/cm3。
木材的表观密度则随木材孔隙率、含水量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不同。
第八章木材一、选择题1、建筑工程中,木材应用最广的的强度是__。
A 顺纹抗压强度B 顺纹抗拉强度C 抗弯强度D 抗剪强度2、确定木材强度的等级依据是__。
A 顺纹抗压强度B 顺纹抗拉强度C 抗弯强度D 顺纹抗剪强度3、木材含水率变化对以下哪两种强度影响较大A 顺纹抗压强度B 顺纹抗拉强度C 抗弯强度D 顺纹抗剪强度4、木材的疵病主要有__。
A 木节B 腐朽C 斜纹D 虫害二、是非判断题1、胶合板可消除各向异性及木节缺陷的影响。
2、木材的含水率增大时,体积一定膨胀; 含水率减少时,体积一定收缩。
3、当夏材率高时,木材的强度高,表观密度也大。
4、木材的持久强度等于其极限强度。
5、真菌在木材中生存和繁殖,必须具备适当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等条件。
6、针叶树材强度较高,表观密度和胀缩变形较小。
三、填空题1、__和__组成了木材的天然纹理。
2、__是木材物理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3、木材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不致引起破坏的最大强度称为__。
4、木材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其强度会__。
四、名词解释1、木材的纤维饱和点2、木材的平衡含水率五、问答题1、2000年上半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在全市抽查了6座新建的高档写字楼,这些外表富丽豪华、内部装修典雅的写字楼甲醛超标率达%。
请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2、木材的边材与心材有何差别。
3、南方某潮湿多雨的林场木材加工场所制作的木家具手工精细、款式新颖,在当地享有盛誉,但运至西北后出现较大裂纹。
请分析原因。
4、为何木材多用来做承受顺压和抗弯构件,而不宜做受拉构件5、有不少住宅的木地板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接缝不严,但亦有一些木地板出现起拱。
请分析原因。
6、常言道,木材是"湿千年,干千年,干干湿湿二三年"。
请分析其中的道理。
7、某工地购得一批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使用一定时间后发现其质量明显下降。
经送检,发现该胶合板是使用脲醛树脂作胶粘剂。
请分析原因。
六、计算题1、测得一松木试件,其含水率为11%,此时其顺纹抗压强度为,试问:(1)标准含水量状态下其抗压强度为多少(2)当松木含水率分别为20%,30%,40%时的强度各为多少(该松木的纤维饱和点为30%,松木的Α为)第八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多项选择)1、 A2、A3、AC4、ABCD二、是非判断题1、对2、错3、对4、错5、对6、对三、填空题1、年轮,木射线2、纤维饱和点3、持久强度4、降低四、名词解释1、当木材中无自由水,而细胞壁内吸附水达到饱和时,这时的木材含水率称为纤维饱和点2、木材中所含的水分是随着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木材长时间处于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时,木材中的含水量最后会达到与周围环境湿度相平衡,这时木材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
第八章木结构的防腐防虫和防火第一节木结构的防腐防虫第8.1.1条为防止木结构受潮而引起木材腐朽,设计时必须从构造上采取下列防潮和通风措施:一、应在桁架和大梁的支座下设置防潮层,在木柱下设置柱墩,并严禁将木柱直接埋入土中。
二、为保证木结构有适当的通风条件,不应将桁架支座节点或木构件封闭在墙、保温层或其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图8.1.1-1和图8.1.1-2)。
处于房屋隐蔽部分的木结构,应设通风孔洞。
对露天结构在构造上应避免任何部分有积水的可能,并应在构件之间留有空隙(连接部位除外),使木材易于通风干燥。
三、为防止木材表面产生水气凝结,当室内外温差很大时,房屋的围护结构(包括保温吊顶),应采取有效的保温和隔气措施。
第8.1.2条木结构构造上的防腐、防虫措施,除应在设计图纸中加以说明外,尚应要求在施工的有关工序交接时,检查其施工质量,如发现有问题应立即纠正。
第8.1.3条对下列情况,除从结构上采取通风防潮措施外,尚应采用药剂处理。
一、露天结构;二、内排水桁架的支座节点处;三、檩条、搁栅等木构件直接与砌体接触的部位;四、在白蚁容易繁殖的潮湿环境附近使用木构件;五、虫害严重地区使用马尾松、云南松以及新利用树种中易感染虫害的木材;六、在主要承重结构中使用不耐腐的树种木材。
常用的药剂配方及处理方法,可按本规范附录九采用。
注:虫害主要指白蚁、长蠹虫、粉蠹虫及天牛等的蛀蚀。
实践证明,沥青只能防潮,防腐效果很差,不宜单独使用。
第8.1.4条当以防腐、防虫药剂处理木构件时,应按设计指定的药剂成分、配方及处理方法采用。
若受条件限制而需改变药剂或处理方法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从本规范附录九中选择代用的方案。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药剂。
第8.1.5条木构件(包括胶合木构件)的机械加工应在药剂处理前进行。
木构件经防腐防虫处理后,应避免重新切割或钻孔。
若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确有必要作局部修整时,必须对木材暴露的表面,涂刷足够的药剂。
第八章木材及加工工艺木材是一种优良的造型材料,自古以来,它一直是最广泛最常用的传统材料,其自然、朴素的特性令人产生亲切感,被认为是最富于人性特征的材料。
木材作为一种天然材料,在自然界中蓄积量大、分布广、取材方便,具有优良的特性。
在新材料层出不穷的今天,在设计应用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图8-1)。
8.1 木材的基本性能木材是由树木采伐后经初步加工而得的,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成。
树干是木材的主要部分,由树皮、木质部和髓心三部分组成。
图8-2所示为树干的构造。
(1)质轻木材由疏松多孔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构成。
它的密度因树种不同,一般在0。
3一.0.8之间,比金属、玻璃等材料的密度小得多,因而质轻坚韧,并富有弹性,在纵向(生长方向)的强度大,是有效的结构材料,但其抗压、抗弯曲强度较差。
(2)具有天然的色泽和美丽的花纹不同树种的木材或同种木材的不同材区,都具有不同的天然悦目的色泽。
如红松的心材呈淡玫瑰色,边材成黄白色;杉木的心材成红褐色,边材呈淡黄色等。
又因年轮和木纹方向的不同而形成各种粗、细、直、曲形状的纹理,经旋切、刨切等多种方法还能截取或胶拼成种类繁多的花纹。
(3)具有调湿特性木材由许多长管状细胞组成。
在一定温度和相对湿度下,对空气中的湿气具有吸收和放出的平衡调节作用。
(4)隔声吸音性木材是一种多孔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音隔声功能。
(5)具有可塑性木材蒸煮后可以进行切片,在热压作用下可以弯曲成型,木材可以用胶、钉、榫眼等方法比较容易和牢固地接合。
(6)易加工和涂饰木材易锯、易刨、易切、易打孔、易组合加工成型,且加工比金属方便。
由于木材的管状细胞吸湿受潮,故对涂料的附着力强,易于着色和涂饰。
(7)对热、电具有良好的绝缘性木材的热导率、电导率小,可做绝缘材料,但随着含水率增大,其绝缘性能降低。
(8)易变形、易燃木材由于干缩湿胀容易引起构件尺寸及形状变异和强度变化,发生开裂、扭曲、翘曲等弊病。
木材的着火点低,容易燃烧。
教学大纲授课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学时数:45学分: 2.5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木材学”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木材对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了解木材的构造、性质和加工利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熟悉木材宏观构造与微观构造的基本特征,掌握常用木材的识别方法,掌握木材解剖构造分析技术、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和木材保护与材性改良处理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他们树立热爱木材和崇尚自然的科学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课内1学时)知识要点:人类对木材的倚重;木材生态之美;木材主要工业用途;木材的特性。
素质培养:认识木材对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了解木材的主要用途,初步掌握木材的主要特性(优点和缺点),初步培养学生对木材科学知识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广泛介绍木材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与贡献,全面分析木材的生态美学特性,让学生自发地感受和认识到木材对人们生活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木材的兴趣、渴求学习和钻研木材科学知识的愿望。
第二章树木生长与木材形成(课内2学时,课外2学时)知识要点:树木三大部位及其作用;树木分生组织;树木高生长与径生长;木材形成层。
素质培养:了解树冠、树干和树根对树木生长的作用;认识树木的各种分生组织及树木生长的机制;认知木材和树皮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课内采用照片、图示和动画等方式讲授树木的分生组织以及木材形成的过程;课外观察树木抽芽和树皮(柠檬桉)脱落,增强感性认识。
第三章木材宏观构造(课内6学时,课外8学时)知识要点:木材三切面的概念;木材的心材与边材;树木年轮与生长轮;早材与晚材;管孔;胞间道;木射线;轴向薄壁组织;木材的颜色、气味和纹理;树皮的作用与形貌特征。
素质培养:认识木材的主要宏观特征在三个切面上表现;熟悉木材的各种组织在木材横切面上的基本分布情况,掌握木材纹理和木材结构等概念,为木材宏观识别打下基础。
第八章木材第一节木材的微观构造和宏观构造木材的分类微观构造宏观构造▪一、木材的分类和构造土木工程中使用的木材是由树木加工而成,树木的种类不同,木材的性质及应用也不同,因此必须了解木材的种类,才能合理的选用木材。
树木共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两大类,每一类树木各自的特点及用途见表所示。
树木的分类和特点木材的性质主要决定于木材的构造,木材的构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认识。
▪一、木材的宏观构造:1、木材的宏观构造是指用肉眼和放大镜能观察到的构造特征。
由于木材构造的不均匀性即各向异性,观察其宏观构造时必须从三个切面即横切面、径切面、弦切面(如图10-1所示)树干的三个切面进行。
从横切面可以看出:木材主要是由髓心和木质部组成的。
木质部是土木工程中使用的主要部分,在木质部中心颜色较深的部分称为心材;靠近树皮颜色较浅的部分叫边材,心材含水量较少,不翘曲变形,抗腐蚀性较强。
边材含水量大,容易翘曲变形,抗腐蚀性也不如心材。
一般心材的利用价值比边材大一些。
▪ 2、从横切面上看到的深浅相间的同心圆环,即所谓年轮,在同一年轮内,春天生长的木质颜色较浅、材质松软,称为春材(早材)。
而夏秋两季生长的木质颜色较深,材质坚硬,称为夏材(晚材)。
夏材部分越多,年轮越密且均匀,木材质量越好,强度越高。
髓心是树干的中心,其材质松软、强度低、易磨蚀和虫害。
从髓心向外的射线称为髓线,它与周围连结差,干燥时易开裂。
▪ 3、从弦切面可以看出,包含在树干中,从树干旁边生长出的枝条部分称为节子,节子与周围木材紧密连生,构造正常称为活节;由枯死枝条形成的节子称为死节。
节子构造致密破坏木材构造的均匀性和完整性,对木材的性能影响较大,颜色与主干差异较大。
4、从径切面可以看出,木材中的纤维排列与纵轴方向是一致的,如出现不一致的倾斜纹理称为斜纹,斜纹会大大降低木材的强度。
▪二、木材的微观构造与组成▪微观构造是指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组织。
针叶树与阔叶树即在微观构造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同时又具有许多共同特征,,木材是由无数管状细胞组成的,除少数细胞横向排列外(形成髓线),绝大部分细胞是纵向排列的。
每个细胞都由细胞壁和细胞腔组成,细胞壁由若干层细纤维组成;纤维之间纵向连接比横向连接牢固,所以木材具有各向异性;同时细胞中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孔隙,决定了木材具有吸湿性较大的特点。
木材细胞因功能不同分为管胞、导管、木纤维髓线等多种,不同树木其细胞组成不同,其中针叶树组成简单,髓线细小,但阔叶树组成复杂,髓线发达,粗大且明显,所以造成了二者树木构造及性能上的差异。
第二节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1. 木材的含水率指木材中所含水的质量占干燥木材质量的百分数。
木材中主要有三种水,即自由水、吸附水和结合水。
自由水是存在于木材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中的水分,吸附水是被吸附在细胞壁内细纤维之间的水分。
(1)木材的纤维饱和点当木材中无自由水,而细胞壁内吸附水达到饱和时,这时的木材含水率称为纤维饱和点。
(2)木材的平衡含水率木材中所含的水分是随着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木材长时间处于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时,木材中的含水量最后会达到与周围环境湿度相平衡,这时木材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
2. 木材的湿胀与干缩变形当木材的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木材体积产生膨胀,随着含水率减小,木材体积收缩;而当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只是自由水增减变化时,木材的体积不发生变化。
纤维饱和点是木材发生湿胀干缩的转折点。
第三节木材的强度1. 木材的力学强度常用的强度有抗拉、抗压、抗弯和抗剪强度。
顺纹强度和横纹强度木材的顺纹强度比其横纹强度要大得多⏹理论上,木材强度中以顺纹抗拉强度为最大,其次是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但实际上是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最高。
⏹当以顺纹抗压强度为1时,木材理论上各强度大小关系如表8-1所示。
▪横纹受压是因木材受力压紧后产生显著变形而造成破坏。
顺纹抗拉破坏通常是因纤维间撕裂而后拉断所致。
木材受弯时其上部为顺纹受压,下部为顺纹抗拉,水平面内则有剪力,破坏时首先是受压区达到强度极限,产生大量变形,但这时构件仍能继续承载,当受拉区也达强度极限时,则纤维及纤维间的联结产生断裂,导致最终破坏。
▪木材受剪切作用时,由于作用力对于木材纤维方向的不同,可分为顺纹剪切、横纹剪切和横纹切断三种。
顺纹剪切破坏是由于纤维间联结撕裂产生纵向位移和受横纹拉力作用所致;横纹剪切破坏完全是因剪切面中纤维的横向联结被撕裂的结果;横纹切断破坏则是木材纤维被切断,这时强度较大,一般为顺纹剪切的4~5倍。
2. 影响木材强度的主要因素(1) 含水量的影响当木材的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随含水率降低,即吸附水减少,细胞壁趋于紧密,木材强度增大,反之,则强度减小。
当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变化时,木材强度不改变。
式中σ:含水率为12%时的木材强度(MPa);:含水率为W(%)时的木材强度(MPa);σWW-一试验时的木材含水率୦¡ª木材含水率校正系数。
α随作用力和树种不同而异,如顺纹抗压所有树种均为0.05;顺纹抗拉时阔叶树为0.015,针叶树为0;抗弯所有树种为0.04;顺纹抗剪所有树种为0.03。
(2) 负荷时间的影响木材对长期荷载的抵抗能力与对暂时荷载不同。
木材在外力长期作用下,只有当其应力远低于强度极限的某一定范围以下时,才可避免木材因长期负荷而破坏。
这是由于木材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等速蠕滑,经过长时间以后,最后达到急剧产生大量连续变形而致。
木材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不致引起破坏的最大强度,称为持久强度。
木材的持久强度比其极限强度小得多,一般为极限强度的50%~60%。
一切木结构都处于某一种负荷的长期作用下,因此在设计木结构时,应考虑负荷时间对木材强度的影响。
(3)温度的影响木材强度随环境温度升高而降低。
当温度由25℃升到50℃时,针叶树抗拉强度降低10%~15%,抗压强度降低20%~24%。
当木材长期处于60~100℃温度下时,会引起水分和所含挥发物的蒸发,而呈暗褐色,强度明显下降,变形增大。
温度超过140℃时,木材中的纤维素发生热裂解,色渐变黑,强度显著下降。
因此,长期处于高温的建筑物,不宜采用木结构。
(4)疵病的影响木材在生长、采伐、保存过程中,所产生的内部和外部的缺陷,统称为疵病。
木材的疵病主要有木节、斜纹、裂纹、腐朽和虫害等。
一般木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疵病,致使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受到影响。
第四节木材的防腐与防火1. 木材的腐朽与防腐(1)木材的腐朽木材的腐朽为真菌侵害所致。
真菌分霉菌、变色菌和腐朽菌三种,前两种真菌对木材影响较小,但腐朽菌影响很大。
腐朽菌寄生在木材的细胞壁中,它能分泌出一种酵素,把细胞壁物质分解成简单的养分,供自身摄取生存,从而致使木材产生腐朽,并遭彻底破坏。
真菌在木材中生存和繁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适量的水分、空气(氧气)和适宜的温度:温度低于5℃时,真菌停止繁殖,而高于60℃时,真菌则死亡。
(2)木材防腐措施破坏真菌生存的条件使木结构、木制品和储存的木材处于经常保持通风干燥的状态,并对木结构和木制品表面进行油漆处理,油漆涂层既使木材隔绝了空气,又隔绝了水分。
把木材变成有毒的物质将化学防腐剂注入木材2.木材的防火2.1 木材的可燃性2.2 木材燃烧及阻燃机理木材在热的作用下要发生热分解反应,随着温度升高,热分解加快。
当温度高至220℃以上达木材燃点时,木材燃烧放出大量可燃气体,这些可燃气体中有着大量高能量的活化基,活化基氧化燃烧后继续放出新的活化基,如此形成一种燃烧链反应,于是火焰在链状反应中得到迅速传播,使火越烧越旺,此称气相燃烧。
在实际火灾中,木材燃烧温度可高达800~1300℃。
木材的防火,就是将木材经过具有阻燃性能的化学物质处理后,变成难燃的材料,以达到遇小火能自熄,遇大火能延缓或阻滞燃烧蔓延,从而赢得扑救的时间。
阻止和延缓木材燃烧的途径抑制木材在高温下的热分解第五节木材和人造板材一、木材产品1、胶合板是使三层或多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胶合而成的薄板。
一般可分为阔叶树材普通胶合板和松木普通胶合板两种,其特性和适用范围见表9-6。
2、纤维板是将树皮、刨花、树枝等废料经破碎、浸泡、研磨成木浆,再经加压成型、干燥处理而成的板材。
因此成型时温度和压力不同,纤维板分为硬质、半硬质、软质三种。
▪纤维板构造均匀,而且完全克服了木材的各种疵病,不易胀缩、翘曲和开裂,各个方向强度一致并有一定的绝缘性。
▪硬质纤维可以代替木材,用于室内墙面、天花板、地板、家具等,软质纤维可用作保温、吸声材料。
例8-1解释以下名词:(1)自由水;(2)吸附水;(3)纤维饱和点;(4)平衡含水率;(5)标准含水率;(6)持久强度。
解(1)自由水:自由水是存在于木材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中的水分。
(2)吸附水:吸附水是被吸附在细胞壁内细纤维之间的水分。
(3)纤维饱和点:当木材中无自由水,而细胞壁内吸附水达到饱和时的木材含水率称为纤维饱和点。
(4)平衡含水率:在一定温度和湿度环境中,木材中的含水量达到与周围环境湿度相平衡时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
(5)标准含水率:含水率为12%为木材的标准含水率。
(6)持久强度:木材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不致引起破坏的最大强度,称为持久强度。
▪木材的纤维饱和点,是指木材的细胞壁中吸附水达饱和状态,而细胞腔及细胞间隙中不含自由水时的含水率。
是木材变形、强度等主要性质受含水变化影响的转折点。
▪平衡含水率是指在一定温、湿度环境下,木材内部含水率不再发生变化时,此时的含水率为平衡含水率。
即木材与环境进行湿度交换,达到平衡时的含水率。
在工程中,应使用达到平衡含水率的木材,以便使用中其性能基本保持稳定。
▪规定含水率为15%时为木材的标准含水率。
此状态(接近气干状态)下的木材强度为标准强度。
以此进行木材强度的测定和比较与选用,更接近实际使用状态。
▪例8-2 木材含水率的变化对其强度的影响如何?▪解▪木材的强度受含水率的影响很大,当木材的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随含水率降低,即吸附水减少,细胞壁趋于紧密,木材强度增大,反之,随含水率增大,即吸附水增多,细胞壁趋于松散,木材则强度减小。
当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变化时,木材强度不改变。
▪我国木材试验标准规定,测定木材强度时,应以其标准含水率(即含水率为15%)时的强度测值为准,对于其他含水率时的强度测值,应换算成标准含水率时的强度值。
▪例8-3 木材在吸湿或干燥过程中,体积变化有何规律?▪解▪干燥木材吸湿,含水率增加,木材出现湿胀。
当达到纤维饱和点后再继续吸湿,其体积不变。
湿木材在干燥脱水过程中,自由水脱出时(含水率大于纤维饱和点时)木材不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