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一、单一名言审题立意

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同样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明确话题;第二步,抓关键词;第三步,理清关系(比喻性要弄清喻意);第四步,准确立意。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一步:明确话题。讨论的是人生的美,人生的意义

第二步:抓关键词。光明和阴影

第三步:弄清喻意、理清关系。

光明和阴影应该是喻体,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本体。“光明”当指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就,生活平静幸福爱情甜美、友情真挚、家庭和谐等一切令人兴奋欣喜的事件与方面;“阴影”当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面。

“光明”“阴影”之间的关系必须阐释清楚,二者是共生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相反相成或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衬托,甚至互相转化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人生。

第四步:准确立意。

综合上述分析,本材料可以立意为:人生既有痛苦,也有快乐,我们都要去经历,这样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有魅力。

1.辩证关系类:光明和阴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阴影的光明只是一团耀眼的白光,没有生机等。;

2.阴影价值类:因为有了阴影,光明显得炫目。“人生的一切变化”“由光明和阴影构成”

3.人生价值类:种种历练和高楼大厦就正好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战胜阴影的过程,就是挑战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4.快乐人生类:遇到磨难和艰辛,不要灰心丧气,摆脱心灵上的阴影,勇敢寻找光明,让人生拥有快乐和成功等。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名言警句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挖掘其喻意。

2.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即其隐含义。

3.在名言警句隐含意的范围内,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这是一则名言警句,如果是多个呢?

二、多则名言审题立意

这类材料有两则以上名言出现,两则名言的意思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相反的。对于相同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同法;对于相反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异法。1、求同法:

例如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①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这三句名言,讨论的是同一个话题——收集材料。由此我们可以从收集材料的重要性角度立意。

2、求异法:

例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首先,我们还是可以按照单一名言的审题方式进行分析,然后再运用求异法。

第一步:明确话题:这两则材料讨论的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还是要向他人问路的问题。路应该是一个比喻。

第二步:弄清喻意:路应该指的是人生之路,问路应该指的是听取他人的建议。

第三步:求异法。这两则材料表达的是相反的两种观点。

首先我们抓住其中一则进行立意,这样就可以有两个角度:

(1)、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2)、多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才能少走弯路。接着,我们还可以抓住二者的不同之处,从对比中得到启发。

3、互补法:例3的这两则材料,对于人生道路,一个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一个强调要虚心求教,二者孰对孰非?应该说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了。

因此,可以有第3个立意的角度: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

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4、综合法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⑵。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⑶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择其中两句或三句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名言类的材料作文,三条名言围绕“争与不争”指向三个写作角度:

第一、竞争的进步意义。

①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无所不在,若我们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弃。

②竞争对个人的意义:竞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竞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再懈怠;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竞争使人更勇敢;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竞争激发个人潜力;

③竞争对社会家国的意义: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竞争,直面竞争,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第二、理性竞争。

竞争的本质是输赢,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条件是平等,竞争的旗帜是光明正大,竞争的本身是提高,竞争的过程是丰富。竞争中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做到正当竞争、高尚竞争、快乐竞争、良性竞争。要与强者争,与自己争,要追求竞争的双赢。竞争中不乏温情与关爱,竞争不乏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欣赏、互相进步。同时,竞争不排斥合作。

第三、不争是一种态度。

不争的背后是一种自在,一种坦然,是懂得生活真谛之后毅然决然的放下与洒脱。不争是万千阅历后的看破,饱经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不争是一种转向,由外在转向内在,由关注金钱名利转向精神心灵。不争还是一种清醒,一种达观,一种自信,是内心的不执不迷,不贪不念。

求异:争、不争;求同:竟争;互补:“争与不争

由此可见,多则名言警句的审读,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进而在相同之处立意,或称之为“异中求同”法。还要注意彼此之间的联系,称之为互补法。

5、尝试训练例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王元化生前谈到文坛时说:“一个人太热闹,这个人就完了。”

周国平曾说:“生命平静地逝去,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都看不见,无声无息。我多么厌恶这平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觉。”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一)审题:求同---热闹和平静

求异---(1)批判热闹,暗含“需要平静”;(2)需要热闹,反对平静

互补---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代,保持一颗冷静淡定的初心。

(二)立意:可从热闹与平静两个方面立意:

(1)从热闹的角度,可从反面立意,把热闹理解为,为争名而躁动的心,为获利而起的纷争;以及一些不理性的叫嚣与谩骂,还有一些彼此的恭维与谄媚;可以批判热闹的喧嚣与浮躁,批判现代社会的功利与短视,批判一些人坐不了冷板凳,心浮气躁,热热闹闹,做事缺贯注精神。

可从正面立意,把热闹理解为生机与活力,热闹的背后是人间烟火,是百家争鸣,是开放与活力。

(2)从平静的角度,平静是面对在世人争名夺利时内心的淡泊;在浮躁甚嚣尘上、不理性叫嚣和谩骂肆虐时的冷静、沉淀和为世界保留一些本真的坚守。平静是倾听内心的声音,是从容淡定,静看庭前花开花谢,漫随天边云卷云舒。平静的背后是理性,是淡然,是豁达,是坚守。

6、本次作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1)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道满足的就不受辱,知道适可而止的就不危险,人生路就可以走得长久快乐。当一个人该知足而不知足时,就会成为贪欲的奴隶)

(2)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克制欲望,以礼行事就是仁,做到仁,要靠自己努力修炼,哪能依靠别人呢?这样修身,人生才有意义)

(3)习大大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4)林觉民说:“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要求:读了上面四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关键词:欲望,奋斗----幸福;

求异法:(1)欲望的角度

生命的需求,不沉溺于各种欲望而不能自拔,才能获取人生真正的幸福(2)奋斗的角度

怎样获得幸福?幸福是奋斗来的

求同法:幸福的价值意义

个人与家国,现在与未来,责任与担当,是义不容辞,是舍生取义,是大胸怀、大境界,是以天下为己任。

互补法:(1)正当的欲望可以激发人们锐意进取,把握好欲望的尺度,依靠奋斗满足欲望,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2)奋斗耕耘物质上的幸福田园,修身滋润精神的幸福家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