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调查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20.76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爱留守儿童调查案例

店垭镇中心学校姚昌旭

一、选题背景: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家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温馨的港湾。在家里我们能感受到与亲人相处的温馨和幸福,能感受到亲人之间的关爱与包容,也能学到做人处世的道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在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所以,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要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寻求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的方法。

二、主题活动的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学会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事件中提出问题,并能从问题中提炼主题:了解留守儿童的成因、生活、学习等现状,培养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明确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从家庭生活中感受亲情的可贵,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围绕关爱留守儿童写一篇作文,具体生动,融入真情实感。

②过程和方法:通过“访、说、写、评”,使学生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热爱社会的情感和关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责任感。

三、活动方案:

1、研究准备:

教师:我们都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房屋整洁又漂亮,姊妹兄弟很和气,父亲母亲都慈祥,每当离开家庭后,爷爷奶奶慈祥的脸庞就会浮现在眼前;爸爸妈妈叮咛的话语回响在耳边;叔叔阿姨关爱的眼神,更让我们像吃了蜜一样······是啊,他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费劲了心思,操碎了心。但是我们对留守儿童了解多少呢?对他们的辛酸和关爱能体会多少呢?

同学们,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可以研究的东西很多。但是在研究之前,我们要事先了解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的情况,做好必要的准备。这样才能在自己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发现。

2、研究方案:

通过以上准备,也为了明确调查研究内容,首先组织学生交流探讨:留守儿童各自的家庭有什么迥异,哪些内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你对那些事最感兴趣?对留守儿童你还有哪些问题想知道? 学生纷纷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学生表决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①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现状;

②留守儿童家庭成员的关系;

③留守儿童家庭的变化;

④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3、成立活动小组

四个子课题提出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自行找合作伙伴,组成研究小组。小组内民主选举出组长,组内成员分工负责,进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成立活动小组,同学们经过讨论,将实践活动分四个小组进行,并填好表格。这四个活动小组分别是:

一组:调查组通过问卷、采访形式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之间的辈分关系和家庭变化。

二组:座谈组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座谈,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上的现状和在学校、在

家庭的表现以及需求。

三组:采访组:通过对行政领导、教师、同学家长、社会人士的采访,了解他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意见和解决策略。

四组:组:搜集整理各活动小组的材料,形成《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4、师生共同制定实践活动计划

由小组长负责,根据本小组的活动重点,讨论本小组的活动计划。并填写各小组实践活动计划表。

四、活动实施:

通过统计调查、参观访问、设计制作、资料搜集等学习活动方式,进行探究活动。

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家庭成员情况调查表:

采访组采访用表:

座谈问卷:

1、几次没交作业?上课是否能极积回答问题?

2、天或一星期花多少零用钱?

3、能和父母见几次面,通几次电话?

4、作业是谁辅导的?

5、兴趣爱好有哪些?你喜欢谁?

6、理想是什么?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最想得到什么?

7、你想对学校说点什么?

8、在金钱和父母的关爱这两个方面你选择什么?

五、成果汇报总结:

1、学生以小组展示汇报各组调查研究成果。

2、组织学生整理调查研究结果,形成调研报告。

3、围绕关爱留守儿童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我让同学们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要引导他们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开展合作活动,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们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通过合作提高活动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1—15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我们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存在如下的几个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10%的成绩优秀,2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70%!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和辅导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教育空档。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因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言语品行较差,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五、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对孩子不是关爱而更多的是溺爱。

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教育单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们有以下建议:

家庭方面

家长应该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一方面,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担当起来,应主动与子女的学校、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