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略管理)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战略管理)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战略管理)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战略管理)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摘要】:美国新军事战略指出,美国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思想,军事部署重返亚太,以此来遏制中国。中国应当深

入分析美军调整的内因,从容冷静面对,继续寻求和平

发展战略,不谋求军事对抗,使美军围堵战略不攻自破。【关键词】:美军军事战略调整亚太地区中国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5日公布美国新的国防与军事战略,宣布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国的这一军事战略调整,是在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战略的大背景下,在政治、经济方面已经实质性展开后,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具体举措。美国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思想,美国要重返亚太,做到在打赢一场战争的同时,遏制另外一场战争。在美军新战略报告中,中国一词三次被提及,遏制中国的思路非常明确。为了应对美国的军事战略,必然要深入分析其军事战略改变的各个方面。

一、美军军事战略改变的原因

美国新的国防与军事战略,这是美国多年以来,军事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军事战略要满足经济政策。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面,美国一直是在全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而且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

我们看到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一场是在伊拉克,另外是在阿富汗。“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思维,使得美国在过去的十年反恐战争里,产生了高额的财政赤字。两场战争确实是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无论是在人力、财力上,这两场战争都为美国的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一个负面的影响,甚至它成为美国到目前为止经济衰退,持续不能够复苏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加上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经济危机,更加让美国的经济雪上加霜。为此,美国不得不考虑削减财政赤字,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减少国防费用开支。所以,美国新的军事战略明确指出,五角大楼必须在今后10年实现大约4870亿美元的指出削减。如果国会无法就其他减赤计划达成共识,五角大楼还可能被迫再削减5000亿美元的支出。与此同时,新战略呼吁在2015、2016年裁剪2.7万名步兵和2万名海军陆战队员。以此来减少国防费用的开支,满足国内的经济政策和形势。

2、军事战略要符合外交战略。

在2009年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的外交策略有比较大的调整,在过去美国认为自己是老大,独自就能够解决所有的事情,但是奥巴马上台之后,他有一个新的说法,就是美国不能够解决所有的国际问题,而解决国际问题也离不开美国。美国更多的是希望国际社会所有的成员,都承担更多的责任,一些新兴的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这种责任论也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种外交政策上的变化当然也需要军事上、军事政策的一

个配合。在这种情况下,美军新战略指出,美军今后,可以在打赢一场战争的同时,阻止另外一场战乱或者战争爆发。也是为了配合当前的美国的外交政策,加强欧盟在欧洲地区甚至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以牵制俄罗斯伊朗,美国主要将重心放于亚洲,利用亚洲几个盟友的力量共同来遏制中国。

2、美军的新干涉战略影响了军事战略调整。

在去年整个全年里,中东北非发生的一系列的变革、变动当中,美国执行了一个完全崭新的干涉别国内政,一种新的战略,新干预主义战略。所谓新干预主义战略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美国不直接介入到一个国家的战乱当中,更不会直接派兵参与一个国家的地面作战,而是通过在背后指挥、策划提供必要的军事和资源上的支持,来让其他的国家进入到另外的一个国家的动乱当中。美国实际上是更多的起到了一个幕后导演的作用,在利比亚问题上就非常的明显,通过北约,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主要还是法国、意大利、英国直接的轰炸北约,美国在后面策划指挥,因此顺利的推翻了卡扎菲政府。新干预主义策略实验上的成功,为美国调整它过去一贯坚持的战略策略,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和扎实的基础,因此美国做出了调整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军事战略。

3、亚太地区的变化决定了美国的军事战略调整。

在过去十年里,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逐步提升,军事实力的逐步增强,亚太地区军事、经济和外交出现的新局面,引起了美国的重视。

首先,正如新军事战略报告的题目所昭示的那样,就是要“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在亚太地区争当霸主,显示美国的存在,不允许在亚太地区出现一个排美的政治、经济、安全力量格局。

其次,搭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顺风车,解决国内经济困境。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境况下,与陷入欧债危机的欧洲相比较,亚太地区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提速的引擎,美国对外投资和贸易的一半以上都在亚太地区,因此,美国的战略重心必然要朝亚太地区倾斜。

再者,在亚太地区拉帮结派,给美国的小伙计吃定心丸。美国在亚太地区有五大军事同盟,最近,美国又与一些南海声索国加强了军事联系。美国此举的目的之一就是向他们传递一个信号,尽管美国大幅消减军费,但美国对他们的安全承诺不会降低。

其四,在亚太地区提前布局谋势,遏制中国崛起。尽管一些美国政要“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宣称此举不是针对中国,但这只是欲盖弥彰。放眼看去,美国在亚太地区强化与五大军事同盟的关系,调整五大军事基地群的部署,在中国周边寻求更多的军事基地准入权,开发更多可资利用的战略伙伴和资源,加强针对中国的战略侦察和联合军

事演习,特别是,美国最近刚刚颁布的“海空一体”战略,提出要应对中国的“反介入”能力。因此,美国“重返”亚太实际上就是试图军事强行介入亚太,就是霸权重返亚太,就是冷战思维回归。

二、美军军事战略调整对我国的影响

这次美军战略调整将增大对中国的安全挑战。美军战略重心东移,从东北亚、东亚,到东南亚、澳洲,加强双边军事同盟和加强西太平洋前沿的军力部署,明显有遏制中国的用心。尤其是美军的调整使台海局势增添新的变数。还将海军陆战队第36航空大队移到距台湾仅460公里的下地岛,调整后的驻韩美军不仅能对付朝鲜,也可干预台海危机。美国把台湾问题纳入美日台军事同盟的战略目标范围,还酝酿把进攻性极强的武器售予台湾当局,实际上是给“台独”势力撑腰打气。这些是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加剧了台海局势的紧张和危机,增大了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美国加强美日同盟关系和在日本的兵力部署,助长了日本处理与邻国尤其是与中国领土争议的强硬立场,这不利于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和亚太地区局势的稳定,对我国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区域影响力在美国重返亚洲的全面战略下均受影响。从美国首次加盟东亚峰会、到在APEC峰会上奥巴马、希拉里等人先后宣布的美国将打造“跨太平洋体系”、推动“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及与缅甸高层接触等,美国在亚洲地区,以经济合作、文化传播、民主价值认

同等形式,正在急剧扩张影响力,这些对于中国而言,“10+1”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合作的格局面临着破解,传统的睦邻面临分化,周边安全态势受到影响,等等。美国可以说咄咄逼人,如果应对失当,中国将处处受制。

三、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美国的这种变阵也对中国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中美两个大国在国际事务当中,既有合作,也有分歧。作为两个大国,都肩负着如何来维护国际或者是地区的这种安全稳定的责任。面对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咄咄相逼,中国应当冷静面对。

首先,不正面对抗,走自己的路。美军战略调整的基础之一,即是认为中国军事发展是在反制其武力投射能力。若中国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加大军事存在,展开军备竞赛,势必激发对立之风险,重演美苏冷战故事。在当前如果一直强调抓好战略机遇期,加强军事存在和发展,定得不偿失。相反,继续秉承一贯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中国民富国强、文明昌盛,围堵战略就会不攻而自破。

其次,外交战略应主动出击,破解其功。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可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全方位的外交手段,与南海相关主权声索国,积极加强沟通与合作,谋求和平发展共识,使南海问题成为双边关系之小局,在此前提下,最终达至中国所倡导的“和平之海、合作之海”,使得美国无所作为。

第三,美中之间高层加强对话,建立战略互信。解铃还须系铃人。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自身的老大地位“守成”观念,使得美

国忧心的“中国威胁”与中国宣称的“永不称霸”,属于各说各话。改变美国的观念,就需要美中官方加强、加深战略对话,并以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等形式,使美中友好而非对立成为美国的主流民意,进而建立政治、军事等全方位的互信,以此来稳定美中这两个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才是两国人民的真正福音。

总的来说,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从其国内政策来说,实属无奈之举,美国共和党对于其新政策就大肆反对,认为削弱了美国的军事力量。而从美国整体国际战略来看,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的意图非常明显,我们应当深入分析其军事战略调整的原因,冷静制定我国军事战略、外交战略、经济战略,摆脱美国的封锁,使新中国国力全面和平发展。

从2011年版_国家安全空间战略_看美国军事航天装备发展

信息在线 本文2011- 06-10收到,作者分别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三一〇所助工、工程师从2011年版 《国家安全空间战略》看美国军事航天装备发展 杨 磊 苏鑫鑫 摘要首先对美国新版 《国家安全空间战略》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战略方针及相应的具体行动措施,并总结出新战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美国军事航天装备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美国空间战略 军事航天 发展 引言 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加强军事航天装备及技术的开发。纵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西方联军对利比亚的空袭行动,精确制导武器占总投弹量百分比不断加大,通信带宽需求不断增加,无不体现了空间军事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美国空间力量的优势。美国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并认为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其它国家空间能力的提升,美国的空间技术优势逐步弱化。 继2010年6月发布 《国家空间政策》后,2011年2月4日,美国国防部网站发布了《国家安 全空间战略》 (NSSS )的公开精简版。NSSS 的基础是《国家空间政 策 》、《国家安全战略》、《四年防务评估》和《国家情报战略》。NSSS 阐述了美国国防部与国家情报机构将如何执行《国家空间 政策》 ,对未来十年美空间力量的建设与发展方向做出规划。该报告将与奥巴马政府的国防战略、空间政策等共同牵引其军事航天装备的发展。1美国《国家安全空间战略》概 要 报告首先表明维持美国空间优势是美国国家安全的中心工作,美国国防部和情报机构将继续依赖空间系统进行军事行动、情报搜集和相关的活动。随后,对当前和未来的空间战略环境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呈现三大趋势— ——空间将更加拥挤、更具对抗性、更具竞争性,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空间能力和反空间能力,美国正面临新的挑战。由此提出了美国执行《国家 空间政策》 需实现的三大战略目标:加强空间的和平、稳定和安 全;维护并提升空间带给美国的国家战略安全优势;加强空间工 业基础的建设。 围绕这三个目标,报告陈述 了五个相互关联的战略方针:1)倡导对空间进行负责的、和平的和安全的利用; 2)不断提升美国的空间能力; 3)与负责任的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公司企业建立伙伴关系;4)预防并阻止针对支撑美国国家安全的空间设施的攻击;5)做好挫败攻击和在被降级(degraded )的环境下作战的准备。 之后,针对每项方针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措施。最后,报告综合全篇内容,提出应对空间环境特点的具体行动措施: 1)应对空间拥挤性— ——建立规范、增强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加大透明度并促进空间信息共享。 2)应对空间对抗性———支持建立空间国际规范和透明的互信机制;通过与他国合作,提升、保护重要的美国空间能力;提高攻击能力,但不会通过这些攻击能力获利,保留自卫的权

浅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浅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摘要】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与帝国主义阵营的第一次交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各方面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与朝鲜人民的并肩作战,通过5次大的战役,最终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对此,笔者将会从“天时”、“地利”以及“人和”三个方面粗浅地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反思历史、总结经验、以史为鉴。 【关键词】抗美援朝;胜利原因;“天时”;“地利”;“人和”。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支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抵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保家卫国而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国和朝鲜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无法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强国相媲美。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争。但是,历经2年9个月的持续斗争,中朝人民打退了联合国军的侵略,迫使联合国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我们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此次战争的胜利呢?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凡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一件事占尽这三要素,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极其之大了。战争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占尽这三要素就显得非常关键了。下面,笔者将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天时” “天时”这部分重在对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时局形势进行一定的分析。战争爆发的时局形势对交战双方都有重大的影响。战争的时局不仅涉及到交战本国国内的情况,而且还涉及到当时的国际形势。战争时局在很大程度上,为战争的开展奠定了国内国际的基础。一个好的战争时局,能够集合国内和国际上的有力优势,为战争的进行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相反,如果战争时局不利或者不恰当,那么会极大地影响战争的顺利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战争时局总体上是有利于中国的。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战略重点位于欧洲,而不是亚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了美国以外,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创伤,社会经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此同时,社会主义苏联在二战中崛起,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高,对美国的世界霸权构成了严重威胁。由此,世界格局朝两极化不断发展。美国为了扶持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联手对付苏联,推行“杜鲁门主义”,将其世界战略重点放在了欧洲。这就决定了美国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一开始就不可能倾其所有力量到朝鲜战场。因为美国深知,力量的分散只会使得两头的攻势都会相对减弱,最后两头都无所收获。这种国际局势所造成的美国的心理预期使得它不会全力投入朝鲜战场。这从它以联合国军的名义,联合16个国家的军队集体侵略朝鲜的做法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能够奋力与其一战,一个有所保留,一个全力以赴,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取得战争胜利的可能性。 其次,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从领导中央到全国人民都保持着极高的革命热情和革命斗志。抗美援朝爆发之前,新中国在经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后得以建立。中国这片历经五千年沧桑的神州大地,在近代遭受了战争的反复摧残。中国人民在近代以来的苦痛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革命斗争的强大意志和精神。历经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竟遭到了外国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封锁和战争,这是当时每一位中国人民都深恶痛绝的。对此,为了新生的家园,中国人民必然会倾其所有,与外来侵略势力决一死战的。这是在中国近代反复的战火中培养出来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精神的激励下的必然结果。美国以为在新中国建国不久发动侵略战争把新生中国扼杀在摇篮中是最佳的时机,但

对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总体评价

对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总体评价 大纲 一、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 1.明确了新的战略主旨 2.完善了使用武力的原则 3.采用了新的作战指导思想 4.重视低强度冲突 二、美国军事战略对中国安全的挑战 1.美国是中国最大的非交界“邻国” 2.我国周边美国军事力量的变化 3.对中国传统军事战略的挑战 知识点汇总 原理和观点 K01: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包括:第一,明确了新的战略主旨;第二,完善了使用武力的原则;第三,采用了新的作战指导思想;第四,重视低强度冲突 K02: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对中国既有影响,也有一定挑战,因此,在发扬传统军事思想的同时,我们的思想必须与时俱进,与客观相符 正文 一、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 1.明确了新的战略主旨 美国军事战略指导思想由冷战时期的以遏制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大国为宗旨,发展为冷战结束后重视对欧亚大陆广大边缘地带的控制,并从边缘地带向欧亚大陆纵深扩展,在全球范围扩张美国势力。 苏联解体之后,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国家纷纷退出世界舞台,一些新的独立国家也纷纷表示要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美国的全球势力渐渐变强。 2.完善了使用武力的原则

根据1990年以来美国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以及《国防报告》等官方文件的有关内容,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在使用武力方面有以下准则: (1)以推行国家安全战略为基本目的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需求融为一体,美军为实现国家安全战略所规定的目标而执行广泛的军事任务。 (2)根据国家的利益决定使用武力的规模 美国国家利益分为:涉及美国生存的“生死攸关的利益”、会间接影响美国安全和强盛及其所处国际环境的“重要利益”、以及“人道主义利益”三种类型。 当“生死攸关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例如当事态危及国家的安危、重要盟国的存亡、重要资源的来源、公民的安全和经济的正常运转时,不管付出何种代价,美国都将向海外派兵,必要时采取单方面行动,并从一开始便投入决定性的兵力。在对美国“生死攸关的利益”不构成直接威胁的情况下,须根据涉及美国利益的程度,慎重地决定是否使用武力以及使用武力的规模。 (3)使用武力的结果必须是得大于失 即综合考虑投入美军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力、物力消耗,以及在其他方面可能给美国带来的损失,只有在得大于失的情况下才使用武力。 (4)具有明确的目标 在越南战争时,美国出兵越南只是出于“道义”上的理由,抑或是非常空泛的理由,战争目标非常极端,要求敌方无条件投降。美国如今的战争是有限战争,具有明确、有限、可以实现、与国家政治目标一致的军事目标,并阐明军队的具体任务。 (5)武力必须是最后手段 对付各种危机,必须首先通过政治、经济和外交手段解决,在这些手段都不能奏效时,才使用军事手段。为确保使用军事手段的合理性和有利性,注重动用军事力量时先采取非战争军事行动,以武力实施禁运、设置禁飞区、禁航区和隔离区,争取达到不战而屈人的目的。 (6)投入的军事力量必须是联合部队

军事理论课程个人看法

中国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中国的崛起和复兴是一个目标,中国人民近两百年的愿望就是中国再入世界强国之列,中国的文化传播四方,中国的道德与经济足够影响世界,中国能为世界的发展提供新的模式和思路,中国同样具有维护世界和平并与自己国力相适应的国防现代化力量和军队。 信息化时代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信息是战争中的核心要素,要打赢未来反侵略和维护国家统一、安全的战争,就必须适应这种时代潮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重视发展高科技技术和培养高科技人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检验。国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由于长期处于和平时期,对国防和部队现代化建设很难说有亲身的感觉和深刻的认识,长久的和平让很多人对于安全与和平的关系没有清醒的认识,逐渐的就滋生出一种麻痹的思想,盲目自大或者妄自菲薄这两种情况在网络中可以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但中国目前是处于崛起前的关键时刻,可以说如果近一二十年能走的正确,那么过了这个坎,崛起就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指日可待,可这需要中国所有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包括年轻人,这一二十年中,现在的年轻人将逐渐的充实到社会的重要岗位上,逐渐成为中坚和骨干,对于国防与军队建设更是如此,所以对年轻人的培养更是刻不容缓。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来,我们的人生从高中到大学就是一个转变.从一个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从一个不独立有依靠思想的人向一个独立而必须自己面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这样一个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对我们进行恰如其分的军事理论教育,有助于我们强化自我的思想意识,开始体会自我,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在这个教育中,我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开始思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对自己的国家负责.让我不仅认识到自己对自己,或父母,朋友的价值,更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些中国国防力量,增加了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了解了一些军事思想,懂得了一些世界军事力量和战争,使自己的目光更加高远. 在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了解我们的祖国,更坚定的认识到自己身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志存高远,心系祖国,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读书.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也不断地在完善自己,目标从无到有,从不坚定到坚定,把生活的每天付诸于学习和提高.这是我知道了中华民族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和信仰,而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和为之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充满感恩,我感谢保卫全国人民的解放军战士,感谢中国,感谢一切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作出贡献的人们.感谢那些为祖国国防贡献汗水和智慧的一切人民.虽然,我的感谢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军事教育至少让

大国军事战略复习资料2013-11 2

《大国军事战略透析》复习2013-11 一、军事战略绪论 1、军事战略下的定义是什么? 1997年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对军事战略下的定义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按作战类型和性质,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 2、军事战略的构成要素是什么?通常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军事战略目标、军事战略方针和军事实力。 3、国家战略对军事战略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哪里? 一是军事战略的性质必须符合国家战略和总政策的性质;二是军事战略目标要与国家战略目标相一致,切实贯彻国家的战略意图,适应国家的战略需要;三是军事战略与国力相适应;四是军事战略的重点、战略步骤也要与国家战略相协调。 4、军事战略的制约因素?包括战略环境、国家战略、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水平、民族文化传统、军事力量、精神因素、地理因素等。 二、美国军事战略 1、美国的战略层次包括: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国家军事战略-战区战略等组成。 2、军事战略的制定依据:依据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依据对安全环境的分析;依据国家的物质基础。 3、冷战时代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演变 大致分为五个时期:(1)“遏制战略”时期;(2)“大规模报复战略”时期;(3)“灵活反应战略”时期;(4)“现实威慑战略”时期;(5)“新的灵活反应战略”时期。 4、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有: 布什“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克林顿“营造—反应—准备战略”、小布什“先发制人”战略。 5、克林顿“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提出的“防务三原则”是什么?预防、威慑和击败。 6、克林顿“营造—反应—准备战略”针对的主要威胁是: 地区性危险、非对称性挑战、跨国危险和“意外情况” 7、小布什“先发制人”军事战略的战略指导是:保护、预防、战胜 8、“先发制人”国防战略的特点是什么? “先发制人”国防战略,主要目的就是防患于未然,在觉察到对手对美国有威胁时,先于其行动之前将其击败。即过去美国主要是通过威慑敌人来达到自身的安全,现在企图通过先发制人战略,迅速击败敌人,从战略上保卫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 9、2006年2月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美国国防战略的重点是: 摧毁恐怖组织;保卫美国本土;影响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的选择;防止敌对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获得或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0、什么是“混合威胁”? 2010年2月美国新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报告认为,未来的敌人可能是国家,采取的是持久战,可能利用代理人进行胁迫和恫吓;也可能是非国家行为体,采用的是传统上只有国家才能采用的作战理论和高端能力。因此,未来战争的复杂性将进一步增强,参战的行为体多种多样,传统的冲突分类日趋模糊。 11、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军事战略作了哪些调整? 一是巩固成果采取“收缩战略”;二是从“先发制人”到“柔性战争”;三是重点发展信息作战武器;四是“拨乱反正”重整军事力量;五是实施海外力量调整,重心向亚太转移。 12、评奥巴马政府的“柔性战争”论 “先发制人”战略本质上是共和党新保守派单边主义思想的产物。然而伊战后,美国防务实践很快暴露出“先发制人”的自裂阵营、伤筋动骨、劳民伤财三大败笔。奥巴马政府的军事纲领转向“软实力”论,把战争思想转移到打“柔性战争”上来。“柔性战争”的基本精神是,要想维护美国在伊拉克的既得利益,需要改变传统战争进攻、占领、镇压的刚性逻辑,避免最后不体面撤出的历史悲剧。提出美军要把高技术作战和经济发达的硬实力与美国的外交、文化软实力结合起来,加强对亲美势力的军事训练和武器援助,

浅谈朝鲜战争的胜负

浅谈朝鲜战争的胜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2周年,我们有幸见证这个黄种人的民族重弱小的,任人宰割的落后国家发展成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几十年来的辛酸苦楚,先人们的努力,造就了我们这代人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这62年来的辛酸史,是我们这代人必须牢记的,毕竟我们生活在这种和平年代,远离战争的硝烟,我们会因为和平时期的生活把先人们所经受的痛楚慢慢遗忘,这就造成了现在人们思想的退步,如今的中国很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讲,中国还很弱小,虽然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这造成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根本就无法做到先富带动后富的行动,尽管中国政府正在努力的往这方面做,但是我认为要想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到达所谓的共同富裕至少还需一个世纪吧。。。。。。 新中国成立至今,这62年的发展,中国的飞跃,是有目共睹的,撇开现在的种种问题,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虽然在这条道路上走过不少岔道。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国靠着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去探索,去追寻发展的道路,这是一种自强,自信的表现。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军事力量上质的飞跃;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航空领域的发展;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则体现中国的实力蒸蒸日上。但是中国的发展并表示一帆风顺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经济倒退了不晓得多少年。 而我想通过我自己,来简单的评价一下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负。 战争的胜负我个人观点应该从他的2个角度出发来思考的胜负关系。首先是战略企图与图谋。其次是战术作战的能力与体现。在这里我们先要来驳斥一下所谓“伤亡胜负论断”韩战中,美国拥有的先进武器,是中国军队当时情况下不可能想象的。但是在实际作战中,美国并没有那么超前的歼灭与俘获中国军人很多。而中国的内部自身矛盾造成了高达45%非作战减员情况。则在后期中国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美国与中国的伤亡比例按照数字统计,公平说只有1:3-1:4左右。而美国自己的军事报告声称高达1:10。这是很不切合实际。战后撤退回国的中国军队约有38-41万。而当时分拨次参战的中国军队总数约有100万。而美国大约俘获约有12-18万战俘。因此中国的伤亡总数约在26-23万人。总计约占53%部队损失。而美军确切伤亡总数应该小于8万人。因此可以推断1:3到1:4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这并不能说美国就是因此成为胜利者。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全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与人民伤亡总数约有1.2亿。而法西斯轴心国以及服从国军民伤亡总数2300万。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当时损失平民与军队总和为960万。而同盟国是3210万。如果按照伤亡大小判断胜负。那么失败的绝对不是希特勒。 战争要区分来看待,首先是战略上,美军当时进入半岛与金日成军队开战。主要战略企图是美军要全部消灭朝鲜军队。维系韩国军队的武装与政权建设。而在后阶段,由于麦克将军的神勇的,美军作战效果取得了飞跃,已经占领了平壤。而且在仁川以北地区合围并且歼灭了55万朝鲜军队。因此,战略目标美军发生了变化,改变了维持现状的原定部署,改为消灭金日成的北朝鲜政权。在靠近中国边境鸭绿江附近的地区,美军却突然遭遇了世界上另外一个当时的陆地军事强国中国的武装干涉,这是美军始料不及的,根本没有任何思维余地,因为在此之前美军有1000个理由认为中国是不敢公然出兵对抗的。 战争持续着,双方各有胜负,而随着美空军优势不断加强,中国的后方补给出现极大困难。因此,中国就此考虑停止战争。而这恰好复合我们的初期战略定位“维系韩国政权”。因此。我们之间可以达成协议。在随后发生了反复,这主要由于个别领导者如李成万的主观臆断造成的。

奥巴马就美国新国防战略报告发表讲话(全文)

奥巴马就美国新国防战略报告发表讲话(全文) 北京时间1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国防部与国防部长帕内塔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起举行了记者会,并在会上公布了一份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奥巴马就此进行的演讲全文如下: 大家早上好。美利坚合众国是全球现有的捍卫自由与安全的最强劲力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军事力量在训练、领导力和武器装备上均属全球最佳。而我作为三军总司令,将继续传承这一传统。 现在站在这个讲台上的所有人、确切说是每一个人,都对我们的每一名战士、海员、空军人员、海军陆战队员和海岸警卫队人员怀有极强的责任感,上述这些人为了国家不惜置生命安危而不顾。然而,我们却没能给予他们一个目标明确的战略方案,而这种方案会阐明只有在绝对有必要时他们才会被派至危难之地;会向他们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装备和支持;还将确保他们及其家人受到悉心的照料,直至他们凯旋而归。而这正是我们庄严的义务。 在过去3年里,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我们继续对军备施以史无前例的投入,这包括我们的军队及其作战能力、军属以及老兵。而得益于他们的卓越贡献,我们已结束了伊拉克战争、捣毁了基地组织高层,让本-拉登绳之以法,并将恐怖主义网络送上不归之路。我们已在阿富汗取得重要进展,该国已开始进入过渡期,阿富汗人也因此得以更多地承担起保护自己国家的重任。在盟友和伙伴的支持下,我们一起保护了利比亚人民,并帮助他们终结了卡扎菲政权的统治。 如今,我们历经十年的战争行将结束。三年前,我们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驻扎有18万军队。今天,我们已将驻军数量减半。随着向阿富汗政府移交权力过程的持续,我们更多的军队将归国。此外,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加强了与盟友的联系,结成了许多新伙伴关系,并已成为保护普世权力和人类尊严的重要力量之一。 简言之,我们成功捍卫了我们的国家,勇于与敌人血战到底,且降低了受难美国人的人数,我们还恢复了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这一切均使我们更安全、更强大。这是每个美国人的功绩,尤其是那些身着美国军装的美国人,他们理应为此感到骄傲。 上述辉煌已使我们国家再度步入一个过渡期。即使我们的军队依然在阿富汗奋战,战争的潮汐已然消退;即使我们的军队依然在今天的战斗中保有优势,我们仍有机会且有责任向前展望,以打造适应于未来的强劲部队。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重振国内经济命脉,而这也是我们领先全球的基础。这首先就包括理顺财政支出。为达到这一目标,2011年,国会在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群策群力下通过了预算控制法案,减少联邦支出,包括国防预算开支。我一直坚持认为,我们在做些事情时必须怀有一种责任感,而我们国家的安全和士兵的安危都命系于此。

美国全球军事基地分布地图

美国全球军事基地分布地图 二战后,美国的军事存在几乎遍及全球,它在世界各地建立的事基地曾达5000多个(其中近半数在海外)。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以及驻在国人民的反对,美军事基地的数量大大减少。目前美海外军事基地374个,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驻军30多万人;本土基地871个,其中海军基地242个,空军基地384个。 美军目前控制的海上咽喉包括:阿拉斯加湾、朝鲜海峡、印尼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红海南端曼德海峡、北端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与大西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古巴以北的佛罗里达海峡、从非洲南端到北美的航道、格陵兰——冰岛——英国航道。 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基地可分为3个区域:即欧洲、中东和北非区;亚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南北美洲区。美国长期部署在全球基地的军队超过23万,其中主要集中在德国(7.5万)、日本(4.5万)和韩国(3.75万)。另外还有部署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14.5万人。

一、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 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历来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也是美驻军人数较多、军事设施最集中的地区,该区基地数量占美军海外基地总数的53%,并呈两线配置:中欧基地群、南欧基地群以及中东、西亚、北非基地群构成第一线的前沿基地;英国、冰岛和伊比利亚半岛的西欧基地群构成第二线的中间基地。一共驻有约11.7万美军。在驻欧美军的总数中有75603人驻在德国。驻在德国基地的第一步兵师正在伊拉克服役。美国还在德国驻有第一装甲师,并设有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美国空军在欧洲的总部和重要的后勤中心。美国的作战飞机从德国的施庞达勒姆空军基地起飞。 美国在意大利驻有1.33万部队。美海军第六舰队总部设在那不勒斯附近。阿维亚诺空军基地是美国空军的作战基地,第173空降旅驻在维琴察。大约有1.2万美军驻在英国,其中大部分是空军人员。美国第三航空队的总部设在英国的米尔登霍尔。在西班牙驻有约2000名美军。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海岸的罗塔建有一个海军站。驻在土耳其基地的美军约有1800人,大多数是驻在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的空军人员。另有1500名美军驻在冰岛,那里建有F—15战机的基地。 1、中欧基地群:该区为欧洲心脏地带,冷战期间是对抗苏联的前沿。冷战结束后,中欧地区美军的主要任务是对地区冲突做出快速反应,同时也有防范俄罗斯的战略意图。该区美军事基地分布于德国、比利时与荷兰三国。 陆军基地:德国斯图加特(欧洲美军总部驻地)、海德堡(美国驻欧洲陆军司令部)、维尔茨堡(美陆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驻地)、巴特克罗伊茨纳赫(美陆军第1装甲师驻地)。 空军基地:德国拉姆施泰因(美国驻欧洲空军司令部驻地)、施潘达勒姆、森巴赫、莱茵—美茵等;荷兰苏斯特堡;比利时希埃夫雷斯。 2、南欧基地群:该区把黑海出口,可控制东地中海,为欧洲南翼屏障。美军基地分布于意大利和希腊。陆军基地:意大利的维琴察(美陆军南欧特遣部队司令部驻地)、里窝那(陆军后勤供应港)。 海军基地:意大利那不勒斯(美驻欧洲海军司令部驻地)、加埃塔(美第6舰队司令部驻地)、马达莱纳(核潜艇支援基地)、锡戈内拉(反潜作战及后勤支援基地);希腊的苏扎湾。

试分析抗美援朝的利弊

试分析抗美援朝的利弊 摘要:迄今为止,抗美援朝在学界还是一个争议很深的话题。在我看来,一场战争必定存在了利弊两方面,但抗美援朝终究还是利大于弊的。这场战争为新中国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国际形象上、精神上都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我们从这一不可抹面的历史里需要汲取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向前。 关键词:抗美援朝、中国、美国、利弊、抗美援朝精神 这学期选修了外交风云这门课程,在课上我们分析过许多中国现代外交上的重大事件。而对于抗美援朝这一场注定不平凡的战争,我想要略说一二。对于这场战争,迄今为止,还是存在着诸多争议。但我认为,我们不能再去争议的是抗美援朝这场战是该打还是不该打,因为历史是具有客观性的,是无法改变的。无论有再多的人认为抗美援朝不该打,这样的争辩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所能评价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利和弊,以及利弊之间的权衡。只有通过不断的分析历史,才能更好的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造福于现在。 想要全方位彻底地分析一场战争,最基本的就是全面了解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那么朝鲜战争最开始是由金正日发起的。于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突然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南北双方在一系列的军事摩擦之后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但仅仅在两天之后,也就是1950年6月27日,得知战讯的联合国向安理会提交了动议案,要求授权组成联合国军队帮助韩国抵抗北朝鲜军队的入侵,该议案通过后,以美国为主的十几个国家也派出军队参战。中国共产党在苏联的施压下和朝鲜政府的请求下,经过周全考虑之后,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政策,并且迅速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既然事情都具有双面性,那么抗美援朝也不例外的存在利弊。我的观点是抗美援朝是利大于弊,但我想先从弊端分析,再罗列其利处,进行权衡对比。 抗美援朝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为了抗美援朝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据中方官方数据显示,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伤亡50万余人次。志愿军共损失坦克9辆、飞机231架、各种炮4371门、各种枪87559支。而战费开支高达35亿美元。单看这些数据其实并不觉得耗资巨大,但对比当时的国民收入才150亿美元,财政收入约12亿美元的状况,一场战争就耗费了较大一部分的财力,这对于那时才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很沉重的一笔开销。第二:中国错失了收回台湾的最好机遇,导致现在台湾问题

美国国家战略报告

美国国家战略报告简介 2011年2月8日,在9·11事件10周年之际,美国公布了新版《2011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该文件的保密版没有公布,公开版内容大概为原保密版本的三分之一。 较布什政府2004版国家军事战略,这份堪称指导美军未来十年发展方向的报告显示出美国战略重心的变化。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个战场的战略比重明显下降,而“网络战”和亚太地区成为美军关注的新战略重点。 报告全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综述面对国际环境变化,美国将调整对外政策,加强与盟国和伙伴国的配合,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推动者、促进者、召集者及保证者,以直接或间接的多样化方式实现对全球的领导。 第二部分为“战略环境”。该部分从人口结构趋势、繁荣与安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全球共享空间和全球联通领域、非国家行为体五个方面阐述美国在国际战略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威胁与挑战。报告称亚洲存在着“两个正在崛起的全球性大国”和“很多重要的地区性大国”,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将继续上升,未来全球经济天平将逐步向亚洲倾斜,因此其战略地位日益优先。由于能源稀缺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在中东的扩散,该地区对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来自亚洲的威胁极有可能上升。报告认为全球公共空间和全球联通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美国对这一领域的控制力正日益受到他国的挑战,同时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正不断加剧。

第三部分为“持久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军事目标”。该部分为报告的核心,主要分四部分具体阐述美国未来十年的战略目标。 (一)打击暴力和极端主义。报告称暴力极端主义组织仍然活跃,其发动袭击的范围正不断扩散,对其庇护所的追踪也更加困难。美国将寻求并维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协作,拓展伙伴关系网,以实现对恐怖主义的威慑,加强伙伴国和自身维护安全的能力。 (二)慑止和打败侵略。在慑止侵略方面,报告认为预防战争的意义与赢得战争一样重要,且成本更低。美国将以核武器和海外导弹防御能力来摄止侵略,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削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外美军将保持强大的常规威慑,支持国家的整体威慑政策。在击败侵略方面,报告重点提到了全球公共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安全。特别指出在这一领域内展开行动的能力对打败侵略日益重要。报告称美国将支持在国家层面建立并推动相关规范,加强公共空间动态感知及信息共享,并着力制定新的网络规范,开发新的能力、组织和技能,确保在网络空间内的有效行动。 (三)加强国际与地区安全。该部分主要阐述了美国在全球各地区的战略目标,亚洲成为其对外战略的重点关注对象。新战略称,美国将继续维持在东北亚“强大的军事存在”,加强与本地区的传统盟友日本、韩国保持密切联系,促进与日、韩之间的军事合作,也暗示对日本自卫队在地区稳定上承担更大作用的期待,表示“应协助自卫 队提升境外作战的能力”。同时,美国将对东南亚、南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资源合作。报告强调美国在亚太地区盟友的重要性,认为随着亚洲国家“军事实力的逐步上升,

大学生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和军事训练的意义

大学生参加军事理论学习和军训的意义 摘要:探讨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的现实意义,提出国防教育应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出这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意义途径军事训练 一,开设军事理论的意义 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开设军事课程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着力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第一,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军事课是对国防和军事的理性认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沦与实践的教育。从道德意义上说;保卫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最高的社会公德。因此,国防教育与“两课”教育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

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并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此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二)高校开展军事理论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 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作出贡献。 s 二军训的意义 一)学生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浅析朝鲜战争的原因

浅析朝鲜战争的原因 朝鲜战争是战后最重要的局部战争之一, 它对而后的国际形势有着深刻的影响。朝鲜战争是多种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虽然参战的国家有18国之多但其主要作用的是美国、苏联、中国和朝鲜。因此本文试从这四国来分析导致朝鲜战争的原因。 美国人并不愿意承认其外交政策受意识形态的指导,但他们也不讳言,战后美国的外交目标之一就是“为腐蚀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好战一面创造前提。”二战后反共意识形态在美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二战后美国政治中的经常性内容。至少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美国主要是从冷战的角度用遏制的态度来看待共产主义问题。该政策的基本假设是美国面临坚如磐石和紧密联系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威胁”。他受莫斯科操纵,致力于世界革命。随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变为多国,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将将世界视作一分为二的敌对阵营,双方被无法调和的思想和既存的危险均势分割。共产主义的任何进展自然成为美国所谓的“自由世界”的损失。鉴于此,美国提出了遏制全球“共产主义威胁”的冷战方针。杜鲁门主义宣称:“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更是升华了这一意识把朝鲜战争看作是世界性的事件,看作是美国在全世界的信誉反共问题,看作是一个“意识形态战场”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思维下,当朝鲜发生内战的时候美国加入了进来。 美国加入朝鲜战争当然不可能只是基于意识形态上,也有他对当前的局势的分析。华盛顿当事认为苏联在战略态势上以西线为防务的重心,北约的建立更是使苏联忧心匆匆,不得不把其庞大的常规兵力布局在欧洲地区来弥补与美国的核差距。杜鲁门及他的战略顾问们知道只要在西线保持相当的力量,斯大林是不会轻易将战略重心东移的。他们又认为新中国中共成立后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肃清大陆残敌,解放西藏和台湾的严峻任务,无论是在东京的麦克阿瑟还是在华盛顿的杜鲁门都按照他们自己的战略逻辑一致认为中国没有出兵的可能。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对苏联和中国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分析美国在亚太地区展开了全球战略的重要一步。当然美国对苏联用空军袭击的方法来试探苏联的态度收到的是苏联没有扩大事端的结果及苏联的犹豫不决也增强了美国的信心。 再者是美国对于亚太地区的战略考虑。新中国成立后,动摇了美国在东亚的地位。美国曾考虑与新中国缓和关系,有人还认为美国将台湾和朝鲜作为筹码和中共交涉,但中共和无聊苏联签订的和约使美国放弃了这一想法转而向台湾开出军舰出兵朝鲜,并以此更好的限制日本。 苏联从一开始不支持金正日用武力统一朝鲜到以不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但是支持朝鲜战争的方式可能与正在莫斯科进行的中苏谈判有关。苏联一直希望保留与国民政府所签订的条约中所获得的对旅顺、大连港和中东铁路的权益,1950 年1 月26 日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旅顺口、大连和中国长春铁路的协定》草案,要求苏联要在1952 年归还这些地方,1 月28 日苏联方面基本上同意了这一方案。这让斯大林想长期在远东占有不冻港的希望破灭,基于此,苏联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限制中国,将战争转嫁给中国。,苏联可以获得对整个朝鲜半岛的支配权,获得其矿藏和良港。如果美国参战,有中国人顶着,不会导致苏美冲突,中

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摘要】:美国新军事战略指出,美国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思想,军事部署重返亚太,以此来遏制中国。中国应当深入分 析美军调整的内因,从容冷静面对,继续寻求和平发展 战略,不谋求军事对抗,使美军围堵战略不攻自破。【关键词】:美军军事战略调整亚太地区中国 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5日公布美国新的国防与军事战略,宣布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国的这一军事战略调整,是在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战略的大背景下,在政治、经济方面已经实质性展开后,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具体举措。美国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思想,美国要重返亚太,做到在打赢一场战争的同时,遏制另外一场战争。在美军新战略报告中,中国一词三次被提及,遏制中国的思路非常明确。为了应对美国的军事战略,必然要深入分析其军事战略改变的各个方面。 一、美军军事战略改变的原因 美国新的国防与军事战略,这是美国多年以来,军事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军事战略要满足经济政策。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面,美国一直是在全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而且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

我们看到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一场是在伊拉克,另外是在阿富汗。“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思维,使得美国在过去的十年反恐战争里,产生了高额的财政赤字。两场战争确实是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无论是在人力、财力上,这两场战争都为美国的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一个负面的影响,甚至它成为美国到目前为止经济衰退,持续不能够复苏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加上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经济危机,更加让美国的经济雪上加霜。为此,美国不得不考虑削减财政赤字,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减少国防费用开支。所以,美国新的军事战略明确指出,五角大楼必须在今后10年实现大约4870亿美元的指出削减。如果国会无法就其他减赤计划达成共识,五角大楼还可能被迫再削减5000亿美元的支出。与此同时,新战略呼吁在2015、2016年裁剪2.7万名步兵和2万名海军陆战队员。以此来减少国防费用的开支,满足国内的经济政策和形势。 2、军事战略要符合外交战略。 在2009年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的外交策略有比较大的调整,在过去美国认为自己是老大,独自就能够解决所有的事情,但是奥巴马上台之后,他有一个新的说法,就是美国不能够解决所有的国际问题,而解决国际问题也离不开美国。美国更多的是希望国际社会所有的成员,都承担更多的责任,一些新兴的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这种责任论也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种外交政策上的变化当然也需要军事上、军事政策的一

俄罗斯新世纪初的军事战略

俄罗斯新世纪初的军事战略

俄罗斯新世纪初的军事战略 杨运忠 2012-8-14 16:14:47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京)2001年03期第64~68页 【专题名称】国际政治 【作者简介】杨运忠,1959年生,济南陆军学校教授。(济南250029) 【内容提要】本文从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战略出发,对新世纪俄罗斯的 军事战略做了较系统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普京执政后,对俄军事战略做了较 大调整,新世纪初俄军事战略已基本确立。如何处理与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关系,维护“军事大国”地位,为重振大国地位提供坚强有力的实力后盾和军力支持,是俄新世纪军事战略的核心问题。重振大国地位的军力需要与各种严峻挑战所 形成的军力差距,将是制约俄今后军力发展的基本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将决定俄军事实力在新世纪的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军事战略/安全战略 冷战结束后,与其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变化相适应,俄罗斯的军事战略 经历了一个摸索和调整的时期。在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有幻想全部破灭”、北约对俄攻势日趋严厉、俄罗斯国力趋于衰落、政治地缘环境趋于恶化 的背景下,普京政府开始大幅度地调整俄罗斯的军事战略,俄罗斯面向新世纪 的基本军事战略已经明晰。

普京自2000年1月1日执掌俄罗斯政权以来,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调整俄罗斯的军事战略。1月10日和4月22日,普京签署了关于批准《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和《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的命令。7月8日,普京首次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新政府的施政方针。7月11日,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发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全面阐述了俄罗斯涵盖军事战略的外交政策。9月9日,普京总统批准了《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学说》。以上述重要文件为基础,俄罗斯面向新世纪的军事战略已经确立。俄罗斯面向新世纪军事战略的基本点是:以加强军事实力为先导,确立军事力量在保障国家安全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以美国和北约为主要防御对象,立足于准备打一场“大规模战争”;以美国为军事较量的重点对象,推行既谋求发展合作关系又加以严密防范、既避免直接军事冲突又善于同美周旋的双重政策;以加强战略核力量为支撑,维护和巩固“军事大国”的地位;以推进独联体的军事一体化进程为途径,构筑有利的军事地缘环境;以面向亚太,发展同中国、印度、日本等国的军事关系为手段,全面缓和东线军事关系,改善军事环境,集主要力量于西部同北约抗衡,为重振大国地位提供坚强的实力后盾和军力支持。 (一)重新审视俄罗斯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自身的综合实力确立强大军事实力在保障国家安全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抱着一系列对西方国家“美好的幻想”,自以为只要实现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西方就会在经济上慷慨解囊,政治上平等相待。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弱化和控制俄罗斯的严酷现实,使俄罗斯的幻想全部破灭。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俄罗斯虽然开始调整亲西方的外交战略,叶利钦有时也表现出了某种强硬的外交姿态,但由于讨好西方、寻求西方的政治支持,是叶利钦稳定政权、巩固政局的重要政治资本,这就决定了叶

朝鲜战争的地缘政治学分析

1950 - 1953 年的朝鲜战争,同历史上发生在朝鲜半岛或者与朝鲜半岛密切相关的其他国际冲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之间的较量。这是由于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冷战时期爆发的朝鲜战争虽然有着很浓厚的意识形态斗争色彩,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也是历史上围绕着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斗争的延续。 1950 - 1953 年的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东西方之间的第一场热战,也是亚洲冷战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朝鲜战争是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的对朝侵略战争,导致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我们可以从很多视角来解释这场战争,而且相关著述也很多。本文侧重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分析朝鲜战争的性质。 地缘政治学(又译地理政治学) ①是有关地理和政治之间,特别是地理环境和国际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问,它在国际政治研究中被广为使用。它是地理学和政治学的结合。地缘政治学关注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拥有的自然资源等等地理因素或自然环境,与该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力地位、行为方式等等之间的关系。虽然说,影响国际政治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地理因素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但是地理因素确实是值得加以关注的。而这样的因素相对稳定,也比较容易被认识和加以解释。 地缘政治因素很多,但是在分析朝鲜战争的时候,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朝鲜半岛的战略地理位置。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是影响该地区国际政治的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当然,它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本文认为,1950 - 1953 年的朝鲜战争同历史上发生在朝鲜半岛上或者同朝鲜半岛密切相关的其他国际冲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都是陆权强国和海权国家之间的较量,这主要是由于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地位。 一、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地位 在考察围绕朝鲜半岛的国际冲突时,我们所要特别关注的该地区的地理因素,就是她的战略地理位置,或者地缘政治地位。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地位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它是欧亚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一座桥梁。这样一来,它既可以成为陆权国家(或大陆国家) 进攻海权国家(或海上国家) 的通道,也可以成为海上国家侵略大陆国家的跳板。其战略地位之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大陆国家和海上国家都会努力争夺这个战略要地。第二,朝鲜半岛的周边国家均是大国,或者说朝鲜半岛总是与强国(包括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 为邻。中国、俄罗斯和日本都是朝鲜半岛的近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朝鲜半岛的一个特殊邻国。正因为如此,有的学者指出,朝鲜半岛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上述四个大国的利益直接交汇的地区[1](p.xiii)。从这个意义上说,朝鲜半岛的地位很像朝鲜半岛的人常说的“鲸鱼群中的小虾”,这使得它极其容易成为大国斗争的场所与牺牲品。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朝鲜半岛国家的命运完全为外部大国所掌握,自己无所作为。实际情况也并非如此,朝鲜半岛的国际冲突常常与半岛内部政治斗争分不开。 有的地缘政治学家指出,大陆国家(以陆地为主要交通渠道) 和海洋国家(以海洋为主要交通渠道) 之间的冲突是一种反复出现的现象:“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的性质差距一般不能通过竞争或其他互动消除。某一大陆强国走上舞台,就要争取出海口,以扩大均势的范围,并使其功能适于以大陆为核心的体系向海外扩展,而主导海洋的强国则要抵制和否决大陆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