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信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信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赣州市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制定目的

为健全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进应急处置工作法制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提高依法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全县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二)制定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规定》、《江西省处置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赣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赣州市维稳工作三级预警暂行规定》、《赣州市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信丰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等。

(三)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群体性事件和大规模暴力犯罪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群体性事件主要指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治安秩序以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行为(见附件1)。大规模暴力犯罪事件是指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械斗及打、砸、抢、烧事件。

涉及暴狱、学生违法游行、民族宗教等群体性事件,按照相应预案,实施分级处置。

涉及暴乱、动乱或严重骚乱的应对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办理。(四)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快速反应,高效联动;依法处置,控制事态;以人为本,科学引导;预防在先,注重化解。

二、指挥体系

(一)信丰县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

信丰县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县应急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委副书记和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常务副总指挥,县公安局长任副总指挥。县委、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纪委(监察局)、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县委维稳办、县综治办、县信访局、县应急办、县法制办、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县消防大队、县财政局、县电信分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同志,事件发生地党政主要领导,事件涉及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指挥部成员。

(二)乡(镇)、工业园区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

乡(镇)、工业园区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乡(镇)、工业园区应急指挥部)由乡(镇)、工业园区党委主要领导任总指挥,乡(镇)、工业园区党委副书记或党委政法委员任常务副总指挥,派出所长任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参照县应急指挥部。

(三)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由公安局分管治安的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依托公安指挥平台组织应急联动处置,负责并协调信息综合、现场处置、机动处突、信息发布等工作。

(四)现场指挥部

群体性事件发生以后,县或乡(镇)、工业园区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等级及指挥关系迅速决定设立现场指挥部,确定指挥员。发生跨乡(镇)、工业园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由县应急指挥部决定设立现场指挥部,确定指挥员。

现场指挥部要在第一时间设立综合协调组、现场处置组,群众工作组、情报信息组、后勤保障组和舆论宣传组等开展工作,并按文件发生地,在第一时间调集原籍干部维稳队伍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三、工作职责

(一)县应急指挥部工作职责

贯彻落实上级和县委、县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指示和要求,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本县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按照国家法定权限和省、市应急指挥部的授权范围,制定处置方案,调度处置力量,决定重大事件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下发处置指令;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重大事项并提出相关建议等。

(二)乡(镇)、工业园区应急指挥部工作职责

在县应急指挥部的指挥下;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按照本预案规定的权限和县应急指挥部的授权范围,制定处置方案,调度处置力量,决定事件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下发处置指令;完成县委、县政府及乡(镇)、工业园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重大事项并提出相关建议等。

(三)现场指挥部职责

按照县或乡(镇)、工业园区应急指挥部指令,组织、指挥、协调、实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维持现场秩序,开展疏导劝解,防止事态升级、蔓延;全面掌握、及时报告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相关情况;提出处置工作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完成现场善后处理工作,安排处置力量有序撤离;负责处置工作的总结、报告。(四)现场指挥部各工作组职责

现场指挥部根据工作需要明确各工作组的牵头单位和组成人员。各工作组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负责收集、整合并上报涉及群体性事件的各类信息,按照指挥部要求起草、上报相关材料,保障指挥部的指挥工作,协助领导实施指挥,协调其他工作组开展工作。

2、现场处置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负责事发区域治安警戒、交通管制、秩序维护,保护重点单位、重要场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劝阻、控制闹事(策划)人员,防止打、砸、抢、烧恶性事件发生;开展现场排险、除险及卫生救护、清理、消毒工作;排查违法犯罪人员,收集违法犯罪证据;执行机动处突任务,实施现场驱散,依法抓捕带头闹事人员和违法犯罪人员等。

3、群众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事件起因,根据调查情况公开事件真相,公开党委、政府处置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初步意见;开展法制宣讲、思想疏导、诉求答复、情绪稳控等工作,缓和群众情绪,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表达诉求、维护权益;疏散、劝返围观群众;防止事态升级;做好善后处理中的政策解释、问题解决、伤员慰问、伤残优抚等工作,防止事件反弹。

4、情报信息组:收集、研判、报送相关情报信息,跟踪掌控事件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态和行动情况,注意发现敌对分子可能插手的动态信息,根据现场处置工作需要开展专项信息收集工作;准确研判事件性质、发展态势和处置时机,为指挥部提供信息参考和应对处置建议。

5、后勤保障组:负责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中所需资金、物资的保障工作;负责伤(病)员、围观群众和工作人员的疏散转运;保障事件处置中的供水、供电、供气和交通通讯畅通等。

6、原籍干部维稳组:充分发挥原籍干部人缘熟、社会关系密切的优势,在第一时间征调赶赴现场,宣传法律政策,澄清事实真相,教育、疏散、劝访群众,缓解群众情绪,维护现场秩序,阻止极端事件发生。

7、舆论宣传组:根据指挥部的统一部署,负责新闻审定和发布及各类媒体采访报道活动的组织管理,开展舆论引导和正面宣传,依法监控管理网上网下舆情;负责向上级新闻主管部门汇报、沟通事件处置情况,协调相关新闻媒体有序开展宣传工作,消除负面舆论影响,掌握舆论主导权。

(五)县直(驻县)有关部门、单位职责

群体性事件涉及县直单位管理权限和工作职能的,应按照指令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见附件2),并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本部门、本

单位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四、分级标准

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行为方式、危害程度及可能发展蔓延趋势等,群体性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群体性事件(Ⅳ级)。

(一)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Ⅰ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1、一次参与入数5000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2、冲击、围攻县级以上党政军机关和要害部门,打、砸、抢、烧乡镇以上党政军机关的事件;

3、参与人员对抗性特征突出,己发生大规模的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

4、阻断铁路干线、国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造成8小时以上停运,或阻挠、妨碍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施工,造成24小时以上停工事件;

5、造成lO人以上死亡或30人以上受伤,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事件;

6、学校内聚集事件失控,且未经批准走出校门进行大规模游行、集会、绝食、静坐、请愿等行为,引发跨地区连锁反应,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7、参与人数5OO人以上,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

8、参与人数在lO人以上的暴狱事件;

9、出现全国范围或跨省(区、市),或跨行业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互动性连锁反应;

10、其他视情需要作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对待的事件。

(二)重大群体性事件(Ⅱ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群体性事件:

1、参与人数在1OOO人以上、5000人以下,影响较大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上访请愿、聚众闹事。罢工(市、课)等,或人数不多但涉及面广和有可能进京的非法集会和集体非正常上访事件;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30人以下受伤的群体性事件;

3、学校校园内网上出现大范围串联、煽动或蛊惑信息,校内聚集规模迅速扩大并出现多校串联聚集趋势,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瘫痪,或因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题泄密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4、参与人数200人以上、5OO人以下,或造成较大人员伤亡的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

5、涉及境内外宗教组织背景的大型非法宗教活动,或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严重影响民族团结的群体性事件;

6、因土地、矿产,水资源、森林、水域等权属争议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引发的,造成严重后果的群体性事件;

7、已出现跨省(区、市)或行业的影响社会稳定的连锁反应,或造成了较严重的危害和损失,事态仍可能进一步扩大和升级的事件;

8、其他视情需要作为重大群体性事件对待的事件。

(三)较大群体性事件(Ⅲ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较大群体性事件:

1、参与人数在200人以上、1000人以下,影响社会稳定的;

2、在国家重要场所、重点地区聚集人数在10人以上、1OO人以下,参与人员有明显过激行为;

3、已引发跨地区、跨行业的影响社会稳定的连锁反应;

4、造成人员伤亡,但死亡人数在3人以下、受伤人数在10人以下的群体性事件;

5、其他视情需要作为较大群体性事件对待的事件。

(四)一般群体性事件(IV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般群体性事件:

1、参与人数在50人以上、200人以下,影响社会稳定的;

2、其他视情需要作为一般群体性事件对待的事件。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五、应急响应

(一)预警信息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属人、属地、属事、属责”的原则和“条块结合、专群结合、联动并举”的要求,构建密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情报信息网络。对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的下列信息特别是苗头性信息进行认真研判、全面评估和超前预测,根据《赣州市维稳工作三级预警暂行规定》及时准确实施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1、出现不稳定事端和群体性事件苗头,但尚处在酝酿过程中的;

2、聚集上访尚未发生堵门、堵路、拦截车辆、围攻殴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严重影响交通、治安秩序或党政机关工作秩序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

3、发生在单位内部的表达共同意愿的聚集事件,尚未发生行凶伤人,扣押有关人员或打、砸、抢、烧等违法行为的;

4、其他由人民内部矛盾引起的、尚未出现过激行为,可以由主管部门现场开展工作、化解矛盾的群体性行为;

5、群体性、行动性、预警性、苗头性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涉稳网络舆情。

(二)信息报告

1、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落实紧急信息报送制度,获取经核实的群体性事件信息后,要立即报告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同时抄报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维稳办。

2、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群体性事件信息报告进行预判后,立即指令事发地予以先期处置。同时,按照本预案规定的分级标准,初步确定事件等级,提出应急处置决策建议,立即报告总指挥和副总指挥。

3、发生群体性事件和大规模暴力犯罪事件后,乡(镇)、工业园区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立即按照本预案规定报告信息,口头报告必须在接报后第一时间上报,书面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并根据事态发展做好续报工作。特别重大或特殊情况,必须直报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县委办、县政府办和县委维稳办。

4、按照《国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江西省处置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赣州市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规定,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政府应急办和县委维稳办负责向市对口部门报告事件信息。

群体性事件中涉及有港澳台或外国籍人员伤亡、失踪、被困的,由县外侨办、县台办按规定渠道上报市相关部门。

5、信息报告主要内容:

(1)事件发生的地区(单位、部门)、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

(2)事件的简要经过、参与人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的初步估计;

(3)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及事件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

(4)事件发生后己经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

(5)需请示上级协调和解决的事项;

(6)报告单位、报告人、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报告时间;

(7)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三)启动权限

1.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Ⅰ级)、重大群体性事件(Ⅱ级)、较大群体性事件(Ⅲ级)报市应急指挥部并按规定启动应急响应。

2、一般群体性事件(Ⅳ级)由县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常务副总指挥决定启动;发生跨县(市、区)一般群体性事件(IV级)报市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

3、按照分级响应,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Ⅰ级)、重大群体性事件(Ⅱ级)、较大群体性事件(Ⅲ级)发生后,县应急指挥部应迅速向市群体性事件应急指挥部报告,由市应急指挥部组织处置。同时,启动县群体性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按照市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要求,组织和调度事发地乡(镇)、工业园区人民政府和县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进行先期应急处置。

4、一般群体性事件(IV级)启动应急响应后,由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启动应急预案,县主要领导迅速赶赴能够掌控全局的指挥位置或现场指挥处置工作。

(四)启动发布

1、县应急指挥部确定接受应急响应启动指令的部门和单位,统一发布指令。

2、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接到应急响应启动指令后,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要立即到本级指挥平台就位,参加应急处置。

(五)指挥关系

1、本着“谁启动、谁指挥”的原则,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较大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由县应急指挥部报市应急指挥部后由市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县应急指挥部根据市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

2、一般群体性事件由县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应急处置;跨县(市、区)的一般群体性事件由县应急指挥部报市应急指挥部后由市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或根据市应急指挥部授权,由县应急指挥部指挥应急处置。

3、事件等级(按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从高到低排序)在处置过程中发生变化时,指挥关系作如下调整:事件等级由高变低时,指挥关系可保持不变,也可视情移交下一级应急指挥部;事件等级由低变高时,指挥关系必须转移到上一级应急指挥部。

4、在上级明确指挥权之前或上级指挥部人员未到达指挥场所之前,仍由属地指挥。

(六)警力使用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严格遵循“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武器警械”的原则。

1、遇有下列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不得动用警力直接处置,可派便装警察或者少量着装警察到现场掌握情况,维持秩序,收集证据,并做好随时出警处置的准备。

(1)集会、游行、示威活动发生在校园、单位内部,尚未发生行凶伤人、非法拘禁或者打、砸、抢、烧行为的;

(2)聚众上访尚未发生堵门、堵路、拦截车辆、围攻殴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

(3)有关征地拆迂、企业改制、拖欠工资或者养老金、环境污染、非法集资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群体性事件,聚众现场尚未严重危害交通和治安秩序的;

(3)其他人民内部矛盾尚未激化,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化解的群体性事件。

2、遇有下列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迅速调集警力,依法采取管制或强制性措施,妥善处置。(1)未经许可或者未按照许可进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集会、游行、示威活动中出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聚众上访活动中出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邪教等非法组织组织的较大规模聚集活动;

(4)聚众围堵或冲击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重要警卫目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通讯枢纽、公共医疗机构以及其他要害部位或者单位,聚众堵塞公共交通枢纽、交通干线、对外开放口岸、破坏公共交通秩序或者非法占据公共场所; (5)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群体性事件。

3、公安机关调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严格按照有关批准权限执行;跨区域调动的,由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批准。

4、处置群体性事件可根据现场情况依法使用必要的警械;一线民警禁止携带、使用致命性武器(遇严重暴力犯罪除外)。

5、调动武警部队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办理。

(七)先期处置

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工业园区党委、政府接到预警信息后,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在第一时间启动各自应急预案,并考虑事件可能发生的方式、规模、影响,立即采取相应工作措施,及时、有效地开展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力争把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公安机关在事发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群体性事件先期处置。

1、公安机关根据群体性事件的预警信息,及时协调有关部门配合工作,完成应急处置警力部署。警力部署完成后及时向本级应急指挥部报告。

2、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要迅速调派足够警力到现场,采取教育劝散、现场控制、交通管制、重点目标保卫、侦查取证、驱散抓捕等措施开展先期处置。处置情况及时向本级指挥部报告。

3、公安机关在先期处置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动向,当出现规模升级、事态蔓延及难以控制的局面,立即报告本级指挥部,并提出下一步处置意见。

4、县或乡(镇)、工业园区应急指挥部就位后,从公安机关接收事件处置指挥权;事件处置由先期处置转入现场处置后,统一由县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

(八)现场处置

现场指挥部在本级应急指挥部领导下开展现场处置。

1、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实施现场处置;参加事件处置工作的相关部门、单位、人员和装备,统一由现场指挥部指挥调度,服从现场指挥员领导。

2、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到位、应急处置人员进入事发现场后,现场指挥部按照应急预案和职责分工迅速投入处置工作。

(1)事发地党委、政府的主要任务:

①统一调用所属人员、交通工具、通信工具、装备器械和其他物资等资源,决定重大处置措施。

②指令有关主管部门到现场开展相关工作。

③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现场处置,并带头与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

④通过新闻媒体、现场广播、发布通告等形式,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教育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⑤发生异地聚集事件的,事发地党委、政府要及时报告上级应急指挥部,由上级协调群众来源地党委、政府在控制本地群众再到异地聚集的同时,指派有关负责人率工作组赶赴现场,共同开展疏导、化解和接返工作。

(2)事件涉及部门、单位的主要任务:

①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疏导、劝解工作。

②主要负责人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

③迅速研究当事人的合理要求,提出解决方案,努力控制局面,缓解矛盾。

(3)公安机关根据党委、政府决定,可依法行使下列职责:

①采取严密措施,切实维护现场治安秩序、交通秩序。

②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迅速采取有效交通管制和现场管制措施,控制现场事态发展。

③保护党政军机关、油库(站)、气站、供电等重点部位及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④搜集并固定事件发生现场违法犯罪行为的证据。

⑤适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措施,控制局势,平息事态,恢复正常社会秩序;采取强制措施前,应向现场人员明示告知。

⑥对事件中违法犯罪的人员以及插手事件的敌对分子,依法打击处理。

(4)国家安全机关对是否有敌对势力插手事件进行调查取证,防止敌对势力渗透破坏。

(5)现场指挥部负责事件处置信息收集和报送。处理过程较长的群体性事件,每隔1小时报告一次情况。遇有重大情况,应随时报告。

3、群体性事件演变为打、砸、抢、烧、杀等大规模暴力犯罪事件的,公安、武警应快速反应,采取果断措施封锁现场,疏散群众,依法使用警械、武器制止犯罪,抓捕首要分子和骨干人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九)舆论引导

1、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党委、政府应按“速报事实、慎报原因、续报跟进”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在事件中期,及时介绍采取的措施和成效及事件处置的进展情况;在事件后期,强化正面报道,尽量减少群体性事件的负面影响。

2、信息发布及新闻报道严格按照《江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实施方案》和《赣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实施办法(试行)》,由党委宣传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并负责组织协调媒体和公共舆论的正面积极应对。参与事件处置的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3、宣传、公安、国安、电信管理等部门应加强网上网下宣传舆论的监管和引导,正面回应群众和媒体关切,及时封堵、删除有害信息,掌握宣传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十)善后处理

事发地乡(镇)、工业园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群体性事件善后处理,县委、县政府主管部门、有关单位予以配合:

1、及时开展对事件中伤亡人员的救治及其他善后处理,迅速恢复当地的社会秩序。

2、相关责任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做好群众疏导和矛盾化解以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承诺解决的问题尽快兑现;加大跟踪和督查力度,及时消除可能导致事件反弹的不稳定因素。

3、组织开展对事件损失的评估,认真剖析引发事件的原因和责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县应急指挥部。

4、根据事件处置过程中暴露和发现的问题,提出修改、完善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意见建议。

六、应急保障

(一)队伍保障

县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综合性应急队伍;县公安、武警、消防、医疗卫生等部门要分别建立专业应急队伍;其他职能部门要根据群体性事件等级确定相应的足够力量参与处置工作。综合性应急队伍所需车辆、通信等保障工作由县负责。(二)通信保障

公安机关负责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各级指挥平台通信保障工作。县通信管理部门按照职责,负责应急通信相关保障。(三)交通保障

1、公安、铁路、交通等部门要制定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交通管制方案和交通支援方案。应急期间,公安机关要做好线路规划和交通管制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要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做好有关交通运输工作,确保指挥人员、专家、应急队伍、器材设备、伤员等运输安全、快捷。

2、乡(镇)、工业园区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选择合适地点建立分流点,预置用于分流的车辆以及开展疏导、分流和接返工作。(四)后勤保障

1、资金保障。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及疏散、安置参与人员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解决。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需要和《江西省财政应急保障预案》及我市、县的有关规定,按照财政分级负担原则,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各部门各单位要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2、物资保障。县有关部门应做好处置群体性事件所需的车辆、武器警械、防爆及照明、灭火等设备器材的准备,实行专人保管、维护或更换。储备物资应存放在交通便利、贮运安全的区域,确保应急需要。

3、基本生活保障。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驻地安置,用水、食品、油料供给,伤病人员医疗救护等基本生活保障。

4、医疗卫生保障。卫生、医药、疾控、检验检疫等应急部门组织和参与因群体性事件所造成的伤病人员的现场医疗救护工作,负责对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事发现场饮用水、食品、物资等的检验、监测和防疫工作。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医疗应急救护、防护、防疫队伍和网络,建立药品、试剂、疫苗、医疗器械、救护设备、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度制度。

(五)法律保障

各级政府的法制机构要对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各类行政行为和相关政策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会同司法机关从法律层面对处置群体性事件及时进行研究,为依法处置工作提供法律支持。

七、培训演练

(一)应急培训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定期组织各地党政领导干部和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指挥部工作人员进行常规培训或专业培训,将有关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的课程列为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内容,增强各级领导的应急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和应急指挥处置能力。各应急成员部门、联动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指挥员、救援人员及专业应急力量上岗前的培训和日常培训,不断提高本部门、本单位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二)应急演练

按照预案要求,适时组织处置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群体性事件的实战演练,包括应急机制的演练、指挥系统的演练、应急专业队伍的演练、应急处置过程的演练等。演练科目可分为单个、多个或综合性科目,采取现场模拟或模拟现场方式实施,综合性科目的演练原则上县级每年组织一次。对每次演练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估并认真总结,不断完善、强化和提高各项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

八、附则

(一)责任与惩罚

1、根据《江西省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江西省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实施办法》、《江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实施意见》、《赣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限期整改、黄牌警告、一票否决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地方和部门视情予以黄牌警告或实行“一票否决”。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及相关责任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和所应承担责任的大小,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启动程序进行调查,追求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及责任人员的责任(见附件3)。

(二)预案编制

本预案由县委维护稳定领导小组牵头,县委维稳办、县应急办具体负责组织修订。各乡(镇)、工业园区党委、政府和县直(驻县)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执行,并参照本预案,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报县委维稳办、县应急办备案。本预案将根据情况适时进行复审和修订。

(三)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县委维稳办、县应急办负责解释。

(四)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群体性行为

2、县直(驻县)有关部门职责

3、主要问责行为

附件1:

群体性行为

1、聚众冲击、围堵党政军机关、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等重要警卫目标的;

2、聚众堵塞国家和省干线铁路、干线高速公路、重要交通枢纽及国道、省道的;

3、聚众阻扰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施工的;

4、聚众哄抢国家仓库、重点工程物资的;

5、罢工、罢课,违法聚众上访、请愿,非法集会、游行等引起跨地区、跨行业连锁反应的;

6、影响社会稳定的非法宗教活动;

7、严重影响民族团结的大规模事件;

8、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群体械斗及打、砸、抢、烧事件;

9、重大文体、商贸活动中发生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10、敌对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策划的大规模非法聚集活动;

11、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活动或行为。

附件2:

县直(驻县)有关部门职责

1、县纪委(监察局)负责对有关地方、部门及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和责任人在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因干部腐败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展开调查,以及对违纪党员干部进行调查和教育处理。

2、县委组织部负责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方面的教育培训,参与对违纪党员干部的调查和教育处理。

3、县委宣传部负责组织事件处置过程中的新闻报道、媒体和公共舆论应对,参加联络工作。

4、县委政法委参与协调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

5、县综治办负责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纳入综治考评,参与对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与事后的调查处理。

6、县委维稳办负责对预案的管理,协助县领导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应急处置,负责联络工作。

7、县委610办负责指导协调处置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策划的大规模非法聚集活动。

8、县信访局参与处置因信访突出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参加联络工作。

9、县政府应急办协调做好群体性事件引发的其他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10、县政府法制办负责对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各类行政行为和相关政策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从法律层面对处置群体性事件及时进行研究,为依法处置工作提供法律支持。

11、县外侨办参与处置涉及外国驻县机关、人员的群体性事件。

12、县发改委负责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物资储备和调集,参与因出台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

13、县教育局参与教育系统内部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负责指导做好参与事件学生、职工的教育、疏导工作。

14、县民宗局参与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的教育疏导工作,参与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处理。

15、县公安局负责领导和组织公安机关做好情报信息工作,维护群体性事件现场的治安秩序、交通秩序,依法处置事件中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参加联络工作。

16、县检察院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发挥检察职能对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行为进行调查,协助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17、县法院参与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协助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18、县民政局参与退伍军人和在民政部门已登记的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发起、组织、参与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依据有关政策规定负责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抚、抚恤和善后处理工作。

19、县司法局负责协调律师、人民调解组织、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在当地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参与群体性事件的调处。

20、县财政局负责政府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经费保障,参与处置因财政政策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21、县人社局参与因机构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劳动保障以及企业军转干部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22、县国土资源局参与因征地、土地权属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23、县矿管局参与因矿产权属纠纷、因矿产开发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24、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参与因建筑领域拖欠工资和建筑质量安全生产事故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25、县房管局参与拆迁、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26、县城管局参与城市管理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27、县商务局参与商业活动中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28、县旅游局参与旅游活动中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29、县交通运输局参与因交通管理和执法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负责群体性事件所需交通工具的调配。

30、县工信局参与处置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中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31、县信息中心参与处置通信故障、通信服务、通信管理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组织、协调有关电信营运企业为事件处置提供通信保障。

32、县水利局参与水源权属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33、县农业和粮食局参与因土地、草地、渔场、牧场权属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34、县文广局参与因文化活动、广播影视节目、新闻宣传和出版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35、县卫生局参与因突发公共卫生问题和医疗纠纷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负责群体性事件的医务保障。

36、火车站参与处置拦截列车、冲击车站和行车要害单位的群体性事件。

37、县工商局参与因工商管理活动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38、县质监局参与、处置因制假造假等违法犯罪活动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39、县环保局参与因环境保护问题引发的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40、县体育局参与因体育活动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41、县林业局参与因林业管理、山林权属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42、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参与因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危害群众身体健康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43、县扶贫和移民办参与扶贫开发、移民工作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44、县安监局参与因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45、人民银行参与因金融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46、银监会协助做好银行行业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47、县总工会协助有关单位积极化解不安地因素苗头、隐患,做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48、县残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设计残疾人的不安全隐患的排查化解工作,负责群体性事件中聋哑残疾人的手语翻译工作。

49、县供电公司参与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负责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电力保障。

50、县人武部按规定组织指挥所属部队、民兵和预备役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参与因军转干部待遇、安置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51、县武警中队负责指挥所属部队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

52、县消防大队负责指挥所属部队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

53、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责,按应急指挥部的指令积极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

附件3:

主要问责行为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

(1)决策失误,导致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或重复上访或引发其他严重社会矛盾的;

(2)在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监督检查等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强令、授意实施违法行政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其他重大事件的;

(3)瞒报、谎报、迟报突发公共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或其他重要情况,造成严重后果的;

(4)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不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的;

(5)对涉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处理不当,或者对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长期置之不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

(1)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拒不履行或拒不配合本预案规定的应急处置职责,阻碍、严重延误应急处置行动的;

(2)对有关规定不执行或贯彻不力,侵害群众利益,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致使事件升级的;

(3)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不认真解决,失职、渎职,甚至怂恿群众到上级机关集体上访,致使群体性事件发生的;

(4)违法规定指令公安机关参与非警务活动或违反规定派出警力处置,或滥用强制措施、警械,或违反规定携带、使用武器,

造成矛盾升级、事态扩大的;

(5)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