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界面聚合法PI-PP复合纳滤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界面聚合法PI-PP复合纳滤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纳滤膜 (1)

1.1.1纳滤膜简介 (1)

1.1.2纳滤膜的分离机理 (2)

1.2耐溶剂纳滤膜简介 (3)

1.2.1耐溶剂纳滤膜概念的提出 (3)

1.2.2耐溶剂纳滤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

1.2.3已成功商业化的耐溶剂纳滤膜 (6)

1.2.4耐溶剂纳滤膜材料研究进展 (7)

1.3聚酰亚胺简介 (9)

1.4界面聚合法制备复合纳滤膜 (10)

1.4.1界面聚合简介 (10)

1.4.2界面聚合的影响因素 (12)

1.5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第二章实验部分 (15)

2.1实验原料 (15)

2.2实验所用仪器 (16)

2.3基础实验 (17)

2.3.1均苯四甲酰氯(BTAC)的合成 (17)

2.3.2聚丙烯(PP)基膜的化学亲水化 (17)

2.4PI/PP复合膜的制备 (18)

2.4.1实验步骤及方法 (18)

2.4.2考察因素的确定 (20)

2.5测试及表征方法 (20)

2.5.1接触角测试 (20)

2.5.2拉伸性能测试 (21)

2.5.3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21)

2.5.4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

2.6膜的性能测试 (22)

IX

2.6.1通量和截留性能 (22)

2.6.2溶液浓度分析方法 (23)

2.7耐溶剂性能 (25)

第三章实验结果与讨论 (27)

3.1均苯四甲酰氯(BTAC)的鉴定与表征 (27)

3.2PP基膜的基本性能 (28)

3.3亲水化结果表征 (29)

3.3.1接触角表征 (29)

3.3.2SEM表征 (29)

3.4PI/PP复合纳滤膜的表征 (30)

3.5水相和有机相单体摩尔浓度比的影响 (31)

3.6单体浓度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34)

3.7水相中NaOH添加量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36)

3.8亚胺化温度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38)

3.9水相中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40)

3.9.1表面活性剂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40)

3.9.2TBAB添加量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43)

3.10共聚剂TMC影响的初步探讨 (45)

3.11耐溶剂性能测试 (46)

3.12本章小结 (47)

第四章PI/PP复合膜对不同分子量PEG的截留性能 (49)

4.1实验仪器 (49)

4.2实验所用试剂 (50)

4.3实验方法 (50)

4.4实验内容 (51)

4.5实验结果与讨论 (51)

4.5.1三种纳滤膜的PEG截留率及透过性能 (51)

4.5.2压力对M3膜截留和透过性能的影响 (53)

4.6本章小结 (54)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7)

5.1结论 (57)

5.2研究展望 (58)

参考文献 (59)

X

附录 (67)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69)

致谢 (71)

XI

XII

符号说明

一、缩写说明二、主要符号

UF——超滤m:膜的质量,g

NF——纳滤S:膜的有效面积,cm2

RO——反渗透d:膜的平均厚度,μm

PP——聚丙烯b:测试膜的宽度,cm

PI——聚酰亚胺R:膜对溶质的截留率,%

BOD——生物需氧量C1:原测试溶液的浓度,g/L COD——化学需氧量C2:透过液的浓度,g/L

THF——四氢呋喃J:膜的通量,L/(m2·h)

DCM——二氯甲烷t:测试时间,h

EA——乙酸乙酯V:透过液体积,L

PTC——相转移催化剂σ:拉伸强度,MPa

PDMS——聚二甲基硅烷F:拉伸强力,N

PVDF——聚偏氟乙烯

PAN——聚丙烯腈

PU——聚氨酯

DMF——二甲基甲酰胺

PMDA——均苯四甲酸二酐

ODA——4,4-二氨基二苯醚

NMP——N-甲基吡咯烷酮

TEA——三乙胺

MPD——间苯二胺

BTAC——均苯四甲酰氯

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

PEG——聚乙二醇

SDS——十二烷基硫酸钠

Triton X-10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TEAC——四乙基氯化铵

TBAB——四丁基溴化铵

TMC——均苯三甲酰氯

DMSO——二甲基亚砜

XII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