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美国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资源消耗大国

第一节美国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资源消耗大国

第一节美国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资源消耗大国
第一节美国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资源消耗大国

第一节美国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资源消耗大国

导学2第一节美国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资源消耗大国

学习目标

1、明白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

3、能够利用图表、数据说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费国和废物排放国。

自学自测: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1、美国是世界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东南的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因大量生产的差不多材料—硅片而得名。

2、美国是世界上第经济强国。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和破坏的基础之上,因而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国和国。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活动一:美国的工业区及要紧城市

阅读教材P86图9.12请回答:

1、美国最大的工业区位于该国的部。该地区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外,还有及便利的水运条件,有利于工业的进展。

2、将以下美国城市与其特点及其濒临的水域连线

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华盛顿大西洋

首都纽约

汽车城芝加哥墨西哥湾

宇航工业底特律

硅谷休斯顿五大湖

好莱坞西雅图

中部铁路交通中心旧金山太平洋

飞机制造洛杉矶

活动二: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认真阅读教材P87活动2给出的资料,请回答:

1、美国经济增长中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已〔高于、低于〕传统的建筑业和汽车制造业的贡献。

2、美国的高新技术服务业新增的就业机会是〔较多、较少〕。

3、因特网经济已成为美国经济的产业。

4、美国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下降〕

活动三:美国对世界环境、资源的妨碍

阅读教材P88--89图9.14、图9.15、图9.16请回答:

1、美国人均能源消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是中国的倍;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是中国的倍。

2、美国从世界市场上大量进口的资源有煤炭、、、和木材,发达的经济导致高额的消费,同时大量排放、、,破坏全球地理环境。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欢乐。

目标自测:细心高效的你,抓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1、关于美国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B.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C.农业生产各个过程和环节多实现了机械化

D.世界上资源消耗、废物排放较少的国家

2、美国的经济增长得益于〔〕

A.对别国的经济制裁

B.对别国的军火输出

C.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

D.大量消耗全球资源

3、有关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占国家经济的份额下降

B.近年来的经济增长要紧得益于高新技术

C.提供的就业机会少

D.闻名的硅谷在美国东北部

4、美国是世界上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下面几位同学对美国地理特征的表达,其中错误的选项是〔〕

A.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B.高新技术产业在美国经济作中占重要地位

C.美国自然资源丰富,不需要大量进口煤、铁等资源

D.美国居民以白种人为主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探析_陈从阳

第27卷第1期 咸 宁 学 院 学 报 Vol.27,No.1 2007年2月 Journal of Xianning College Feb.2007文章编号:1006-5342(2007)01-0065-05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探析* 陈从阳1,高永鑫2 (1.咸宁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2.长江委陆管局学校,湖北 赤壁 437300) 摘 要: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作战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不仅希望参战剪除自己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和最危险的敌人,角逐欧洲和世界霸权,而且希望摧毁德国军国主义专制政权,将美国信奉的民主理想推向全球。 关键词: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原因;现实主义;理想主义 中图分类号:K704 文献标识码: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美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经历了两年零十个月的中立后,美国正式参加协约国集团对德奥同盟国作战。对于美国参战的原因,学者们众说纷纭,有 安全威胁说 、 潜艇战恢复说 、 死亡商人说 、 维护均势说 、 国家利益说 等。[1](P9~15)有的学者如阿伦 米利特则强调 美国之所以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是由于经济上切身的利益。而且是出于支持 民主 (法国和大不列颠)反对 独裁 (德国)的炽热的义务感 。[2](P332)而对于威尔逊总统来说,美国的目标则追逐着理想主义目标:不仅维护自由与国际法的原则,而且要在战后运用美国的实力来确保建立在国际法基础上的持久和平。笔者认为: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作战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现实主义国家利益(如战略安全、经济利益等)的考虑,也包括对理想主义目标的追求。 一 一战爆发后,美国拘泥于不与欧洲国家结盟的外交传统;害怕卷入欧洲引起不同族裔的分裂;屈服于国内和平运动的压力;受限于有限的军事力量;自恃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拱卫;寄希望于利用欧战,巩固在拉美、远东的阵地等种种利益权衡,对欧洲战争采取了 中立 政策。从全局来看,由于美国同欧洲列强双方矛盾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交战国任何一方的完全胜利都不利于美国。1914年8月豪斯上校在给威尔逊总统的信函中,表达了这种忧虑: 如果协约国战胜, 俄国统治了欧洲大陆;而如果德国战胜,那就是说,未来的几代是军国主义的不言而喻的专制。 [3](P43)暂时袖手一旁,让欧洲国家厮杀火并、相互削弱,以便利用矛盾,坐收渔利,为美国霸权铺平道路,不失上策。1914年10月美驻英大使佩奇在给豪斯的信中,不禁幸灾乐祸: 几乎欧洲所有的政府都破产了, 经过十年以后,将难于回忆十年以前的欧洲是个什么样子。那时,世界的整个前途将比过去任何时期,更多落在我们手掌中了。 [4](P341) 美国在 中立 期间,以 仲裁人 的身份,进行了一系列调停。但是这种调停注定命运多蹇。首先美国的调停并非 不偏不倚 。由于美国与交战双方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亲英、抑德、扶法是美国的既定策略。在德国初战节节胜利的情况下,1914年9月威尔逊通过驻德大使杰拉尔德开具的调停方案却是:德国同意在维持欧洲领土原状的基础上与法国媾和,德国可以向法国索取战争赔偿和殖民地作为补偿,该方案遭到德国断然拒绝。1915年豪斯上校的 调停-干涉 计划的抑德色彩十分明显, 威尔逊和豪斯设想由美国和协约国进行密切合作以迫使德国进行和平谈判。如 *收稿日期:2006-06-11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2005Z163) 作者简介:陈从阳(1965-),男,湖北汉川人,湖北咸宁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德国近现代史、20世纪世界史研究。

美国为什么没有加入国联

美国为什么没有加入国联 1920年1月16日,国联正式成立,1921年7月,洛奇战胜威尔逊在国会中取得胜利,8月通过对德合约,美国宣布巴黎和约条款有效,但国联条约不在内,提出建立国联的美国最终却不是它的成员国.建立国联的意愿最早是从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中体现的,美国参战的目的就是取得世界领导权,充当世界和平仲裁者,战争进行到1917年,威尔逊试图利用沙皇俄国的崩溃,英法德奥的两败俱伤,使曾经的大国们按照美国的设想建立国联,使美国取代英法成为世界主宰,威尔逊声称:“美国不能为盟国的秘密条约而作战,为它们瓜分世界的目的而作战,美国强大的经济力量必须使盟国屈服于它的压力之下,从而接受美国的和平方案。显然“十四点计划”就是美国提出的“和平方案”,建立国联就是美国维持世界和平的手段,更是其掌握世界领导权的舞台,那么为什么美国作为国联的缔造者未能加入国联呢? 首先,不加入国联使美国孤立于欧洲事务,而孤立主义自美国成立以来就成为一种根深蒂固于美国民族意识中的文化观念,孤立主义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美国的“孤立”首先来源于其地理因素,浩淼的大洋带给欧美两大陆这道地域上的天然屏障,使美国与欧洲相隔绝,我国研究美国史的专家庄锡昌教授指出:“如果对美国人的心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人们不难发现:尽管大多数美国人与欧洲有着血缘关系,但是多数美国人的内心深处对欧洲有一种鄙视心理。他们从心底里认为欧洲在堕落,欧洲在沉沦,而对美国自己的制度和价值观念却感到自豪,因此,他们感情上不愿与欧洲为伍。”但美国的“孤立”不是固步自封,与中国、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具有截然不同的内涵,它力图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远离欧洲大国对殖民地利益相互之间发生的掠夺性战争,为共和国的自我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创造一个良好安宁的环境,所以孤立主义并不是落后的政策,而是一种维护国家利益的国家政策,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就是最好的例证,正如美国早期政治家乔治梅森1783年写到:“大自然用一望无际的海洋把我们和欧洲国家分离开来,我们介入他们的战争和政治愈少,对我们就愈有利。”孤立主义作为指导美国外交的一项基本原则,则是独立后美国领导人外交实践深思熟虑的结果,使之专心致志于国内建设,并不时以和事老的身份在欧洲事务中指手画脚。孤立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已成为一种传统,传统的力量不可忽视之处在于,即使人们不知道为什么,甚至认识到有更好的办法,人们仍然宁可遵守先辈的制度,保守而求稳的走下去,美国著名史学家查尔斯.A.比尔德就确信,孤立主义政策“能使美国人民在1776年原则指导下前进,征服一个大陆,创造一种文明,尽管这种文明难免会有过失之处,但对于我们来说具有珍贵的优点,不管怎么说,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伍德罗.威尔逊出任总统后,试图把美国充当世界领袖的梦想化为现实,如此一来,孤立主义就不可避免的要结束,但合约在孤立主义势力为主的参议员面前遭到否决,正如托马斯.贝利所说:“当威尔逊开始领导美国人民摆脱孤立主义道路进行有效的世界合作时,他使我们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革命。然而,孤立主义者……能够对这次革命进行反击,使我们又回到了过去的道路。” 第二,放弃加入国联在全美当时也许称得上是众望所归。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战争尽管使美国大发横财,但那只是少数经济利益集团得利,1934年底,共和党参议员杰拉尔德.奈伊就第一次世界大战军火交易的内幕调查结果显示:“军火商贿赂了政客,共享了专利的好处,瓜分了企业,赚了难以置信的巨额利润,而又偷税漏税——这一切都隐藏在那些肮脏的杀人武器买卖里。更糟的是,军火商为了攫取利润,还助长了战争的危险。”战后带来的普遍厌战情绪使人们不愿意听到任何有关战争的消息,大部分美国人眼里,欧洲战场是罪恶之地,美国学者罗伯特.费雷尔在其著述中写道:“介入1917——1918年的世界大战愚蠢至极,以及感到了把美国与欧洲国家分离开来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民意无疑是国家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大多数美国人都反抗加入国联的背景下,威尔逊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成效。 第三,国联是由威尔逊提议的,威尔逊的下台无疑使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联显得更加举步

调查发现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调查发现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导语: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我国肺癌发病率快速上升,2000年新发病例180万 200万,死亡140万150万,发病率36 7 10万,肺癌患者总人数排名世界第 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我国肺癌发病率快速上升,2000年新发病例180万200万,死亡140万150万,发病率36.7/10万,肺癌患者总人数排名世界第一,控制烟草将是本世纪中国控制肺癌的重要战略。 这是记者昨天在首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获得的消息。在这次为期三天的高峰论坛中,省内外政府官员及国内著名肺癌权威专家齐聚金陵,共商肺癌防治策略。 记者获悉,近年来肺癌发病率速度加快。北京、上海、广州、合肥、南京等城市的肺癌死亡率已跃居群癌之首。上海市2000年男性肺癌发病率已上升到83.43/10万,居全国最高,而每年在北京的两万多个新发癌症病人中,肺癌就约占了四分之一。 大城市中人群的肺癌发病呈现出了新的趋势,年轻人发病明显增多,女性的肺癌发病率上升尤其明显。引起肺癌的病因比较复杂,但医学界公认的是:环境污染、吸烟和高温油烟等危险因素应是肺癌高发的主要元凶。 记者获悉,江苏肺癌死亡率已占城市中癌亡的首位。肺癌死亡水平最高的徐州市区,死亡率为27.3/10万男35.46/10万、女17.79/10万,肺癌占恶性肿瘤死因构成的24.57%%,每4个癌亡者中,就有1人死于肺癌。肺癌占全死因构成的 5.71%%,即当地居民每死17人中,就有1人是死于肺癌。 烟草已被证明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因素,据江苏省肿瘤医院调查,在收治的1000例肺癌病人中,有80%的肺癌是由于长期吸烟引起的。如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08历史董源 一.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处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德意日法西斯和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都与社会主义苏联有矛盾,而德意日法西斯和英法美又有着尖锐的矛盾.一战后,德国为了取得英法美对它的侵略扩张的支持与纵容,希特勒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而后法西斯国家对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波兰的侵略,更使法西斯德经济军事力量大增.使得英法美等大国“坐失良机”,“自食其果”.二战时,不得不与苏联结盟,对抗法西斯势力. 二.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加剧.: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退居世界第三,四位,新兴的美国,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二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丧失的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经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于是在欧洲形成了新兴的德国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争夺霸权,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 随着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欧洲形成了三个基本矛盾.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法德矛盾: 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失控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俄奥矛盾:

表现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奥匈帝国向巴尔干扩张,又怕他统治下的斯拉夫人脱离匈帝国独立.英德矛盾: 英国从他传统的外交政策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即不愿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俄国的实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围绕着这三对基本矛盾,形成了三国同盟(德,意,奥)及三国协约(英,法,俄)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间的对峙局面,激烈争夺加速了欧洲的紧张局势,最中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德爆发也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打击下,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企图通过对外疯狂扩张的途径摆脱经济危机,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欧洲策源地:1932年,纳粹当一越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道路,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亚洲策源地: 守军部法西斯控制的广田宏毅上台组阁,对内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新闻和出版自由;加紧扩军备战.对外制定了侵略扩张德基本国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也都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 是帝国主义二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利益耳机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在战争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密切合作,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共同进行反法西斯的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四.影响:

美国在掠夺全世界

美国在掠夺全世界 十九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列强,兴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非洲、美洲被瓜分殆尽。在全球的各大洲中,都能看到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欧美殖民者利用殖民地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掠夺了大量的真金白银。这些带着血腥气味的资本,推动了欧美工业发展,这使得欧美领先于世界。 二次世界大战,欧洲被打了个稀巴烂。列强们为了重新瓜分世界,相互厮杀,搞得人困马乏,两败俱伤,再也无法对殖民地进行强有力的控制,于是,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殖民地独立的高潮,英国等欧美列强控制的殖民地几乎全部独立。欧洲从此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美国不仅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相反,战争让美国的军火商大大赚了一把。美国由此取代英国一跃成了世界的头号强国。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殖民主义成了过街老鼠,没有了市场。然而,那些习惯了依靠榨取殖民地血汗而过上优越生活的欧美殖民主义者,是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 刚刚独立的国家,由于曾经被殖民者疯狂掠夺,一穷二白,经济濒临崩溃。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控制着世界经济的绝大部分。那些老殖民主义者,利用经济上的优势,垄断着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权,制定了极不平等的经济规则。刚刚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要融入世界,不被孤立,就不得不接受那些不平等的经济规则。发达的欧美国家,利用这些不平等的经济规则,继续榨取这些经济十分脆弱的发展中国家的血汗,使得发展中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愈来愈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资源优势,发达国家具有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如果为了保护自己的资源,限制资源的出口,就违背了WTO的规则,就会受到WTO的制裁,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廉价出卖自己的资源。而发达国家对技术出口不管有多少限制,都不会违背WTO的规则。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的头号强国,美国在世界各种经济组织中具有绝对的发言权。美国的经济组织背后,还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为后盾。美国利用这一优势,制定绝对利己的经济规则,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血汗,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财团的口袋中。美国依靠不断榨取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血汗,保持了美国的高速发展和美国人优越的生活。 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美国不断让美元贬值,却压迫其他国家货币升值。就说说美国压迫中国人民币升值的事情吧。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不仅能使中国对美国出口萎缩,美国对中国出口增加,更重要的是,通过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中国人的血汗,也轻而易举地被美国拿走了一大部分! 中美之间的经济往来,使得中国人手中有一定的美元,美国人的手中也有一定的人民币。美元贬值,中国人手中的美元资产便不断缩水,美国人手中的人民币资产便不断升值。比如,中国向美国出口一万公斤小麦,每公斤小麦一美元,中国获得一万美元。美元不断贬值,一段时间后,小麦价格变为一点一美元,这时,中国如果向美国购买小麦,出口换得的一万美元,从美国购买回来的小麦,就成了约九千公斤了。如果美国向中国出口小麦一万公斤小麦,每公斤小麦一元人民币,中国向美国支付一万元人民币,美国人手中就掌握着一万元人民币。过一段时间,人民币升值,小麦的价格为每公斤零点九元人民币,美国人手中的一万人民币,就可以购得中国小麦一万一千公斤。美国通过贸易就轻而易举把中国的利益无偿占取了。 当今世界,形式上的殖民主义被打垮了,但是,实际性质的殖民主义依然是灵魂不灭。以美国为首的欧美的老殖民主义者,把经济这条绞索,牢牢套在了发展中国家的脖子上,依靠经济这条绞索,依然牢牢控制着整个世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依然是美国等国家实质上的殖民地。不同的是,赤裸裸的武装占领变成了不见硝烟的经济侵略;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 巴黎和会 战后各国于巴黎召开和议,称为“巴黎和平会议”(简称巴黎和会)。会议的重大决定由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ew Wilson)、英国首相劳莱乔治(David Lloyd George)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Georges Clemenceau)主持。虽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主张宽大对待德国,但法国却因为复仇心作崇,主张严惩德国。因此诸国与德签订的议和条约《凡尔赛和约》,应法国的要求而加入了极其苛刻的条款,向德国强加了巨大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同时,对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等战犯施以应有的惩处。结果为德国在20年后挑起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其他和约 战胜国与其他战败国亦分别签署了条件苛刻的和约,战胜国与奥匈帝国的奥地利部份签署《圣日耳曼条约》,奥匈帝国被划分为多个民族国家;与保加利亚签署《讷依条约》,保加利亚失去爱琴海出海口,并须赔款4亿4500万美元;与匈牙利签署《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领土大幅减少;与鄂图曼土耳其签署《色佛尔条约》,彻底瓜分鄂图曼土耳其的领土。后来的土耳其共和国只剩下伊斯坦布尔和其附近小部份领土及安那托利亚的部份。 以《凡尔赛和约》及其他各个和约所构成的战后欧洲及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就是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对战后欧洲及国际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 民族国家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英国削弱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 共产革命

假如世界没有森林

假如世界没有森林 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人类起源于非洲的丛林。大约1000万年前,整个非洲大陆 覆盖着连绵不断的森林。后来,大裂谷的形成改变了非洲的地貌和气候,森林丧失了生存的条件,连续的森林碎片化使得东西部动物群的交往受到了阻碍。环境改变后,人猿的共同祖先发生了分离。西边较大居群的后裔适应湿润的森林环境,成为两种大猿;而东边较小居群共同祖先的后裔则相反,出现了一种对空旷环境适应的新成员,即人类的祖先。从这个高度简化的人类起源故事看,人类从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森林有了不解之缘。 森林的功能 关于森林的功能,许多教科书上都有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妨再看看一组枯燥的数据:每公顷森林可年吸收灰尘330~900吨,这 是说森林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有林地比无林地每公顷多蓄水20吨,即森林是“绿色

水库”;每公顷防护林可保护100多公顷农田免受风灾,是说森林是农田的“呵护神”;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因此森林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每公顷松柏林,一昼夜能分泌30公斤抗生素,杀死 肺结核、白喉、伤寒、痢疾等细菌,所以森林还是我们的“保健医生”;噪声通过40 米林带可减噪10~15分贝,即森林还可以 让人安静下来;林地只要有1厘米的枯枝落叶层覆盖,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减少94%,水土保持效果比裸地提高44倍。还有,森 林冬暖夏凉,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左右, 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左右。因此,适宜的 人居环境里应当有森林。 森林的作用远不止这些。森林为人类提供了工业原料、燃料、饲料、肥料及油料;森林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健康的森林是生态良好的标志。从全球环境看,森林生态系统还是控制全球变暖的缓冲器。森林对减少全球变暖的贡献率约占30%~50%。反过来讲,要控制全球变化,减少日益增加的空气二氧化碳,在适宜的地区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文学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时期。20年代,各种流派相继出现,表现了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和精神世界方面的问题。30年代基本上是左翼文学占主导地位,从30年代后期起,文学界分化成各个流派,又出现了纷坛多样的局面。总的来说,现代派文学与左翼文学是这个时期两股最大的文学思潮。从这个时期起,美国文学开始发生世界性的影响。1930年后,美国作家陆续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金。 现代派文学的兴起 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垄断资本进一步集中,大城市人口密集,工农运动规模越来越大。社会面貌与人的精神面貌,已非19世纪传统现实主义手法与惠特曼式的风格所能准确反映。大战前的最初10年为孕育新的风格、新的流派作了准备。欧洲的现代派文艺不断介绍到美国。 19世纪下半期美国的诗歌处于过渡阶段,继惠特曼后只出现了一个重要诗人艾米莉·狄更生。她一反浮夸的浪漫主义诗风,以不规则的韵律、奇特的对照和自由的联想,打开了通向美国现代诗的道路。 1912年,《诗刊》在芝加哥创办,标志着现代派文艺的开始。《诗刊》的头3卷里,出现了庞德(1885-1973)、韦·林赛(1879- 1931)、艾·洛威尔(1874-1925)、威·卡·威廉斯(1883-1963)、桑德堡(1878-1967)、沃·斯蒂文斯(1879-1955)、艾·李·马斯特斯(1868-1950)、玛·莫尔(1887-1972)等人的作品。这些人后来都成为美国有成就的诗人。其中有意象主义者,有接近劳动人民的芝加哥诗派,有20世纪的田园诗人,有新的乡土主义者,有抽象哲理派诗人。他们的共同点是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越来越突出的人的异化,并或多或少流露出仿惶和悲观的情绪。即使是田园诗,弗罗斯特笔下的新英格兰风光也笼罩着疏远、陌生与死亡的阴影。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作是艾略特的《荒原》(1922)。这首诗为西方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象征性的比喻。 现代主义在戏剧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奥尼尔,他的剧作受到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他对美国社会的合理性表示怀疑,创造了美国现代的悲剧。在小说方面,格。斯泰因(1874-1946)与舍。安德森(1876-1941)开创了美国现代派小说的道路。 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几年之后,对这次战争的厌恶情绪开始在文学上有所反映。“迷惘的一代”的作家大多参加过这次战争,他们普遍有一种被欺骗、被出卖的感受。他 “迷惘的一代”们不再相信虚伪的道德说教,而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来表示自己的消极抗议。 的代表作是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1926)。有些作家没有赶上参加战争,如“爵士时代的歌手”菲茨杰拉尔德,他的情绪是和“迷惘的一代”相通的。海明威、菲茨杰拉尔德等作家唱出了幻灭的哀歌。稍晚的托马斯·沃尔夫(1900-1938)在短短的10年间写出了好几百万字小说,其中的主人公都是他自己,主题是不断寻求连作者自己也不甚清楚的目标。 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这个时期传统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仍然不断出现,并且有所发展。德莱塞这个时期的作品,包括《欲望三部曲》(1912,1914,1947)和《美国的悲剧》(1925),对现实的反映和批判越来越深刻。辛·刘易斯的《大街》(1920)粉碎了“村镇是美好的世外桃源”的神话。他后来的作品对商业、科技、宗教界的问题都作了揭露,他所塑造的巴比特成了庸俗、浮夸、讲求实利的中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女作家蔽拉·凯瑟(1873-1947)以歌颂拓荒者开始,进而批判金钱势力,后来又从历史中去发掘现代美国所缺乏的精神美。

中国货币发行量已经超过全球第一经济强国

中国货币发行量已经超过全球第一经济强国 中国货币发行量已经超过全球第一经济强国 https://www.doczj.com/doc/a84670131.html,/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42681 6.shtml 美国货币供应量M2=8万亿美元, 中国货币供应量 M2=60万亿元人民币。8万亿美元按现在汇率大约是55万亿人民币.中国货币发行量已经超过全球第一经济强国. 中国GDP仅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的1/3 中国人均GDP仅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的1/13 中国工人平均工资美国工人的4% 中国房价....这话题大家说得太多太烂,我不说了.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规模占全球1/4. 比较之下,

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会在货币发行量和房价涨幅上面,位居全球前列. 难道是因为, 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 货币发行量太少, 应该增发四倍, 房价再涨四倍? 美元购买力现在全球最强, 房价比中国便宜一半, 汽车比中国便宜, 汽油比中国便宜(中国六角,美国四角), 电子产品比中国便宜, 机票特别是国际机票比中国便宜得多,

沃尔玛同一种商品,美国卖得比中国便宜, 大宗农产品比中国便宜,(因为美国是农产品主要出口国省运费) 除了人力资本相关的(因为美国工资高20倍),全部比中国便宜。 大家看一看上面那些项目,是不是已经占了中国城市中产阶级主要的开支了,房子,汽车,加油,逛沃尔玛(家乐福等),买电子产品,旅游(机票)等. 货币不一定引起通涨的。超出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印出后,基本上有两条路可去,

第一条是消费品和投资品,即引起通涨 第二条是购买资产,即引起资产泡沫,(这里资产泡沫的意思是房地产价格相对收入中位线高昂, 和上市公司股票市盈率高昂) 第一条对最下层的人们生活影响较大 第二条对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影响较大 这两条对最上层的人们都有利,包括领导干部,私营企业主,黑领,外来投资者。 我的意思是房地产泡沫吸收了多印的钱,本来是15%的通涨率体现不出来。只要房地产泡沫不断吸引多印的钱,通涨就基本上起不来,直到房地产泡沫破裂。而房地产泡沫破裂,相当于把钱从资产泡沫中赶出来,进入到消费品市场,

浅谈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84670131.html, 浅谈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作者:漆怀梅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07期 摘要: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看,是为了谋求世界霸权;直接原因是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的实施,使美国的对外贸易损失重大;同时还有经济方面、舆论方面、与德国矛盾的升级等原因。众多的因素,终于迫使美国在1917年4月6日正式对德宣战。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原因 一、国际大背景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欧洲已经称霸全球。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实力上,欧洲列强都处于优势地位。 美国在南北战争后,国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基本被扫除,工商业、农业迅速发展。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1913年,美国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36%,相当于英、德、法、日四国工业生产量的总和,美国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优势。1914年,俄、 法、德、英的陆海军总人数分别为135万、91万、89万和53万,是当时世界上的头等军事大国。而新兴的美国在1900年时陆海军总人数为9.6万人,1914年增至16.4万人,相对于欧洲这几个大国,美国的军事实力相对较弱。 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跳跃性,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势力对比的变化较大,国与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更加复杂。从1870-1913年,英国、法国的经济实力呈下降趋势,美国、德国的经济实力呈上升趋势。英国与德国实力对比的突变,也使得两国的矛盾加深,尤其在殖民地和海军方面。德国在19世纪90年代便将自己的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抛弃了既定的“大陆政策”,开始施行“世界政策”。1于是英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德国与法国的积怨由来已久,德国担心法国东山再起,因此极力的想要削弱法国,而法国一直在寻找机会复仇。俄国与德国在巴尔干地区的贸易摩擦较大,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摩擦也较大。除此之外法国与意大利在突尼斯问题上也存在很大的矛盾。种种矛盾与冲突,演变为两个军事集团,大战一触即发。 二、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917年底,美国总统试图利用沙俄的崩溃、英法集团、德奥集团在战争中两败俱伤的形势,收拾残局,迫使他们在战后按照美国的设想建立世界和平,企图使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主宰2。一战之前,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美国都可以称作世界大国。到1917

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难倒西方国家附正确答案

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难倒西方国家(附正确答案) 从众多媒体报道可以指定,中国的学生在解答复杂的数学题方面是顶级的,而西方美欧国家的学生在这方面就差很多了,进入新加坡一个15岁的孩子出了一道数学题,被西方称呼为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而亚洲的学生们对这道题完全都是小意思。 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新加坡数学题难倒西方网名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关于这道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事情是这样引发的:新加坡一位15岁的中学生设计的奥数题放在网上,不少西方网名争相解答,但却都无一而解,西方世界都震级了,新加坡的教育果然好啊,这么小的孩子就要这么复杂的数学题。甚至引起了西方主流媒体的注意,英国《卫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把这道“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发布在报纸网站上,同时世界各地网名也在积极探讨解决答案,或被指出错误,或根本就没有头绪。那么这道“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到底是什么题目呢?答案是什么? 这道题是这样的: 美国和英国想知道苏联进攻阿富汗的日期,于是苏联调侃的给了这哥俩十个可能的日期:5月15日、5月16日、5月

19日、6月17日、6月18日、7月14日、7月16日、8月14日、8月15日、8月17日。苏联只告诉了美国将要进攻阿富汗的月份,告诉英国要攻打阿富汗的日子。美国说:我不知道苏联进攻的月份,但我知道英国也不会知道。英国回答:一开始我不知道苏联进攻的日期,但是现在我知道了。美国也回答:那我也知道了。那么,苏联进攻的日期到底是几月几日? 正确答案是这样的: 在出现的十个日子中,只有18日和19日出现过一次,如果苏联进攻日期是18或19日,那知道日子的英国就能猜到月份,一定知道苏联进攻日期是何月何日。为何美国肯定英国不知道苏联进攻日期呢?如上述,因为5月和6月均有只出现过一次的日子18日和19日,知道月份的美国就能判断,到底英国有没有肯定的把握,所以她的生日一定是7月或8月。英国的话也提供信息,因为在7月和8月剩下的5个日子中,只有14日出现过两次,如果苏联告诉英国它进攻日期是14日,那英国就没有可能凭美国的一句话,猜到她的生日。所以有可能的日子,只剩下7月16日、8月15日和8月17日。在英国说话后,美国也知道了苏联进攻的日期,反映苏联进攻日期的月份不可能在8月,因为8月有两个可能的日子,7月却只有一个可能性。所以答案是7月16日。

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的影响

学号:成绩: 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的影响 【摘要】:美国作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其外交政策对中国及整个国际局势都有很深的影响。尤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立”政策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中立”是美国从建国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珍珠港事件爆发,对欧洲战争或纠纷采取的基本政策。“中立”可以使美国能够在欧洲列强的历次争夺战和纠纷中与纷争双方做生意,保证并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是美国在建国短短160多年后发展为世界头号强国的重要因素。“中立”,是美国针对欧洲发生战争(或纷争、争执)时,采取的不介入战争任一方,不与任一方结成政治联盟(包括军事联盟)的外交政策。不可否认,起初,美国实施中立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自身力量弱小,介入欧洲纷争任一方都无异于引火烧身,以至危及自身的安全。到20世纪初,美国已经初步具备了与欧洲列强直接对抗的实力后,美国对欧洲战争继续实行中立则成为保持行动自由,实现美国经济扩张、谋求世界霸权的手段。 【关键词】:一战二战美国中立政策美国外交 传统的历史教科书在论及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时的表现和作用时,是这样论断的:一,战争初期,为了垄断资产阶级坐收渔翁之利,利用世界大战大量销售军火和剩余物资,以积累财富,获取巨额利润,美国采取“中立”的立场,坐山观虎斗。二,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获得最大的利益,战争末期,美国不失时机地积极参战,以战胜国的姿态掌握称霸世界的先机和主导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4日发表了《中立宣言》。这不是当时政府临时的决断,而是由美国孤立主义传统和固有国策所决定的。华盛顿在离开总统职位时说过:“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他对于我门毫无或者甚少关系。欧洲经常发生事端,其起因基本与我们毫不相干。所以,如果我们卷入欧洲事物,与他们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者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者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相对地保持对国际事务的中立,以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致力于发展美国的经济,增强美国的综合国力,这是美国建国以来所奉行的极为明智的孤立主义国策。美国正是依靠坚决地贯彻执行这一国策,才避免过多过深地卷入欧洲事物,避开了历次战乱,没有陷进两次世界大战的血污和破坏中,保证了自己国家的兴旺和发展。

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内容较长)

一天后人类消失若干个小时后全世界的灯光陆续熄灭美国超过七成的动力都来自矿物燃料一旦燃料消耗完电力系统就无法维续如果电厂没有人来为其添加新燃料很快全世界的灯光就会暗淡下去核电厂不会那么容易失去燃料一般的反应堆就有着能够用上两年的核燃料但如果没有人来消耗这些能量反应堆在两天内便会停止工作即使是风力发电机组也不会一直工作下去涡轮的旋转需要轴承和润滑油如果没有人来维护很快风力发电机组就无法工作由于发电机组无法正常运行电力在传输过程中不断耗损最终一点点的消失殆尽几周后整个星球就将沉寂在无限的黑暗中也许整个星球上还能看到的唯一的人造光出现在美国的西南部胡佛大坝水力发电机组在这个人类消失的世界不起眼的默默工作着这是一种几乎取之不尽的能源在胡佛大坝我们所利用的能源就是在大坝背后的蓄水池里源源不断的水只要蓄水池里有水水电机组就能继续运行水库里流动的水带动涡轮发电机不停的工作这些发电机自动工作只要系统不出问题他们能够一直工作下去如果工作人员今夜就离开胡佛大坝,不再回来就像现在这样把车间留在这里它们会正常的工作一个星期后仍然会继续运转下去数星期数月之后甚至几年之后一切都还会正常运转在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胡佛大坝很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后一座还能运行的发电站一旦世界范围内电力枯竭其它相关系统都将很快崩溃世界上各大城市的地底下都有复杂的地下管道、隧道系统有的用来作为排水系统有些用来排线布线在一些大城市也是交通运输的通道大部分的隧道都在地下水位以下为保持隧道不浸水都会有一套抽水装置在必要的时候抽掉隧道里的水以保证地下隧道干燥和正常运行在纽约地铁隧道的深处有超过台的水泵不停的工作来保证不被地下水所淹没平均一天大约要抽掉万升的水现在,如果人类都消失了也就没人去打开水泵抽水经过测算在小时之内地下水就会淹没整个隧道天后回到地面上看看超市里的食物一点点腐烂电冰箱也只不过是存放着一堆腐烂食物的铁皮盒子电冰箱里融化出来的水却给一些生物提供了临时的生命保障像家鼠这样的小生物看上去似乎人类的消失对它们没有影响却非常依赖于人类留下的各种食物这些家鼠通常被定义为“共生啮齿科”动物即与人类共存共亡对人类有很大的依赖性这些家鼠以及棕鼠一离开人类便难以生存是这类动物的一个好例子人类消失后的前几周它们会洗劫厨房、食品厨等一切储藏有食物的地方一旦吃光后便开始啃食纸箱、衣服或者胶水之类的东西我想,如果在一个弃城老鼠

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按照世界银行的估算,“权力的转换”就发生在明天(9月29日),但这可能只是一个数字游戏。 人民网斯德哥尔摩9月27日电据《瑞典日报》消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居第二。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周一将出现权力的转变。经济实力将带来政治的影响力。 消息称,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的成功让人刮目相看。最近三十年的每年经济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左右。 十三年前,中国超过了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四年前,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按照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周一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国。 瑞典北欧斯安银行经济部门主任博格奎斯特称,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国内生产总值,即购买力平价计算。如果以名义GDP(也称现价GDP)算法,中国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不过很多人认为,按照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的算法更为公平。 美国自从1872年以来作为世界最大经济国的地位,在一百四十多年后被中国代替了。但是从历史长河中看,从14世纪开始三百多年里,中国也曾是世界的最大经济体。 现在中国再一次成为最大经济国,这对在国际组织上的权力制衡和话语权的分配尤其重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关于话语权分配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很久。当现在中国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后,会为之带来政治的权力。 博格奎斯特表示,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一直强调和推动要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的话语权。新兴国家已经批判了该组织对发达国家,如希腊,葡萄牙进行经济支援。如果中国能够得到更多的影响力,将会改变现在的情况。权力的制衡也将出现变化。 博格奎斯特继续称,他猜测中国对于自己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感受应是喜忧参半。他说,一方面中国希望得到世界的肯定。另一方面,中国可能又会担忧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但是,瑞典北欧斯安银行驻上海办事处负责人海內勒则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基调是发展经济,但是不为世界带来动荡。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将会出现变化。 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徘徊在每年百分之七左右。虽然较之几年前,增长率略微下降,但是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正在走向成熟。瑞典北欧斯安银行对中国未来经济的预测是,增长率会再下降一个台阶,预计2020年会在百分之五左右。中国将继续拉大和美国之间的差距,但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动荡。 博格奎斯特最后总结,如果没有不可预测的情况发生,我估计未来几年中国将会一直处于世界经济的杆位。长期的看,也许印度或者印尼会有可能挑战中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但是,我认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很有可能会超越美国曾创下的一百四十年的纪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评价: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②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7)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存在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91年。 (3)建立:①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二战后不久,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国际格局由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4)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5)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2)存在时间:1991年至今。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②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4)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二)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假如人类消失世界会是怎样

假如人类消失世界会是怎样? 如果人类明天消失,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学者艾伦·韦斯曼在其新书《没有我们的世界》中描述了人类消失后的地球。从这本书中,人们可以懊悔于人类对地球造成的伤害,慨叹于世事变迁的无奈,但更会感悟于人类文明的意义。 英国《每日电讯报》载文,带人们畅游“没有我们的世界”。 万物复苏 人类突然消失后第一周将是“毁灭”的一周。 全世界核电站紧急用燃料一周内将用完,柴油发电机无法工作,导致核反应器外的水无法循环冷却。随后,核反应器温度过热、熔化甚至爆炸,地球空气、河流和海洋中将充满辐射物质。 这些辐射究竟会对动植物产生何种影响仍存在很多未知数。生物学家詹姆斯·罗夫洛克认为,大部分野生生物其实并不惧怕辐射,仍会自我生长。这是整个假设的关键点。 接下来,地球将迎来万物复苏时刻。 老鼠和八哥等与人类相关动物、牛羊等圈养动物以及艾滋病等将统统消失。 在非洲,广袤大地将受到狮子和老虎的统治,非洲大象等物种摆脱了人类长矛和枪炮的“保护”后,百年之内将“香火旺盛”。非洲平原和森林内将再现久违的动物游戏。 在乡村,曾经商业化的农场数年内必将“荒废”,原来整齐的小麦地长满杂草、野菜甚至橡树。数世纪后,以英国为例,将回归中世纪前的森林与灌木丛相间风貌。 钢铁消融 城市呢? 伦敦、纽约等沿海城市将最先“覆灭”。因为抽水用的水泵不再运转,地铁、地下公路等地下世界将成为水世界。数周后,曾经车来车往的公路将铺满茵茵绿草。水和野草从根基腐蚀掉整个城市,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20年内倒塌,30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 如今的人类世界像是“钢铁时代”,许多东西由钢铁制造。钢铁虽然结实但易腐蚀。一两个世纪后,所有汽车腐烂消失。千年后,钢铁支撑起的现代文明彻底崩溃。 与钢铁相比,青铜耐腐蚀性更强,可存在数百万年。那时,这个世界将剩下半腐蚀的青铜制品,地球将重返“青铜时代”。 还有塑料,它将是人类最耐久的“遗产”之一。还有纸张,如果放置于没有空气和水的环境下,可以存在数百万年。 10万年后呢?或许一些金属物品会留下些许遗迹,金字塔或许仍会坚守地球。再以后?无人可预料,但大自然总会填补“真空”。韦斯曼认为,狒狒或许会成长为一种新的智能动物,接替人类成为地球主宰。“他们”在25万年后会做些什么? 人类遗迹 科学家预计,公元10亿年,不断升温的太阳将“烤焦”整个地球。那时,也许只有一些昆虫和植物能继续生存,而海洋则开始蒸发。再过数亿年,地球或许将变成毫无生命迹象的沙漠,被围困在炙热的大气层中。 如果那时有外星人造访地球,恐怕将找不到任何智能生物存在过的痕迹。 不过,也许外星人会注意到另外的东西。 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和水的腐蚀,月球车、金属制品和脚印可遗留到太阳系覆灭的那一天。美国“航行者”行星际探测器仍将继续它在银河系中漫长、寂静的旅程,直到它们意外与星球相撞或落入路过的外星人之手。 这些机器并非人类留下的最后遗物,扩散于太空中的电波生命力更顽强。当然,随着时间消失,这些电波也会变弱,消失。 毫无疑问,没有人类的地球将变得更洁净、更美好。但没有了人类,一些东西也会失去。 《每日电讯报》记者迈克尔·汉隆的话可以作为韦斯曼新书的总结,也可作为许多人畅想人类和未来的总结。“我们或许把地球弄得一团糟,但没有我们,世界无法如此精彩。”来源:新华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