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docx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docx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docx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docx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

1989 年 7 月 27 日,铁道部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为适应铁路运输生产的发展,不断改善线路设备质量并进一步提高线路设备大修工作

水平,特制订本规则。

第 1.0.2 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周期性地、有

计划地对损耗部分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设备强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恢复和增强轨道承载能力。

第 1.0.3 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全面规划,适当超前于需要。安排大修计划和施工顺序时,应

整区段配套进行,并尽可能采用无缝线路。

铁路线路大、中修周期相应的通过总重,一般情况按表1. 0.3(略)规定执行。但在小半径曲线、

大坡道或隧道等集中地段;轨型与所承担运营条件不匹配地段;煤、砂、矿建等散装货物运输集中

地段;以及风砂为害地段等,铁路局可根据特殊情况,做适当调整。

第 1.0.4 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有正常的工作条件,应设置大修设计和施工专业队伍,装备必

要的施工机械和工程运输车辆,在列车运行图中,安排施工“天窗”,同时应密切各有关部门的协作

配合,为大修的正常进行创造条件。

第 1.0.5 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加强管理,积极发展施工机械化,采用新技术,改革施工方法,

开展标准化作业,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改

善职工生活条件。

第 1.0. 6 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除按本规则办理外,还应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

路维修规则》、《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及《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等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工作范围

第一节工作分类

第 2. 1. 1 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分类规定如下:

一、线路大修(以km计):

( 1)线路换轨大修;

( 2)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

(3)铺设无缝线路。

线路上原铺钢轨疲劳伤损,轨型不符合要求,已不能适应当前或近期运输发展需要,必须全面更换钢

轨,加强线路时,可进行大修。线路大修时,采用普通轨道结构型式的,列线路换轨大修;采用

无缝线路轨道型式的,按施工阶段分别列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和铺设无缝线路。线路大

修工程数量,以铺换新钢轨长度为准。无缝线路必须在近期完成的前期工程地段上铺设,在特殊情

况下,也可在近期完成的线路换轨大修地段上铺设,换下的钢轨可做为新钢轨继续使用。

二、线路中修(以km计)。

三、成段更换再用轨(以km计)。

四、成组更换新道岔或新岔枕(以组计)。

五、成段更换新混凝土枕或再用混凝土枕(以根计)。

六、成段铺设混凝土宽枕(以根计)。

七、成段更换混凝土枕扣件(以根计)。原有轨枕扣件扣压力不足,需要改变扣件型式时,可列成段更换混凝土枕扣件件名。

八、道口大修(以千元/处计)。

九、其他大修(以千元计)。

第 2.1.2 条由于进行线路设备大修而涉及其他设备变动时,由铁路局在各有关部门的大修计划内统一安排。

第二节工作内容

第 2. 2. 1 条线路换轨大修主要工作内容:

一、按设计校正、改善线路纵断面和平面。

二、全面更换新钢轨及配件、钢轨伸缩调节器以及不合规定的护轮轨,更换绝缘接头及钢轨接续线。

三、更换失效的轨枕和扣件,补足轨枕配置根数,修理伤损轨枕,线路上原铺木枕地段,凡有条件的应尽量改铺混凝土枕(另列件名)。

四、彻底清筛道床、补充道碴,改善道床断面,原铺砂子或天然级配卵石道床改铺为碎石道床。对基床翻浆冒泥地段进行整治。

注:清筛道岔时应包括长岔枕范围内侧线。

五、线路大修地段,应同时成组更换新道岔和新岔枕(另列件名),如不需更换时,应整修道岔并抽换失效岔枕。

六、安装轨道加强设备。

七、铲平或填补路肩,整修基面排水横坡,清理侧沟,清除路堑边坡弃土。

八、整修道口(如道口需要改善,另列件名)。

九、因线路大修而需要的抬高邻线上道岔、道口、抬高桥梁,有碴桥上加高两侧挡碴墙。

十、补充、修理和刷新工务管理的线路标志、信号标志、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桩及备用钢轨架。

十一、回收旧料,清理场地,设置常备材料。

第 2. 2. 2 条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主要工作内容:

一、按设计校正、改善线路纵断面和平面;

二、抽换伤损钢轨和配件;

三、匀缝涂油、整修、补充防爬设备,锁定线路;四、

补充及更换失效的轨枕和扣件,修理伤损轨枕;

五、彻底清筛道床、补充道碴,改善道床断面;原铺砂子或天然级配卵石道床改铺为碎石道床;对基床翻浆冒泥地段进行整治;

六、整修通过地段的道岔和抽换失效岔枕;

七、铲低或填补路肩,整修基面排水横坡,清理侧沟,清除路堑边坡弃土;

八、整修道口;

九、补充、修理和刷新工务管理的线路标志、信号标志、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桩和备用钢轨架;

十、回收旧料,清理场地,设置常备材料。

第 2. 2. 3 条铺设无缝线路主要工作内容:

一、焊接铺设钢轨,更换扣件(轨型相同时,只更换失效扣件),并按设计锁定轨温范围锁定线路,埋设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桩;

二、整修线路,安装轨道加强设备;

三、整修道口;

四、回收旧料,清理场地,设置常备材料。

第 2. 2. 4 条成段更换再用轨主要工作内容:

一、更换再用轨及配件,恢复绝缘接头及钢轨接续线;

二、修理轨枕、更换失效的轨枕及扣件;

三、整修线路,安装轨道加强设备;

四、整修道口;

五、回收旧料,清理场地,设置常备材料。

第 2. 2. 5 条成组更换新道岔或新岔枕,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一、成组更换新道岔或新岔枕;

二、清筛道床,做好排水工作;

三、整修道岔及道岔前后影响范围内的线路;

四、回收旧料,清理场地。

第 2. 2. 6 条成段更换新混凝土枕或再用混凝土枕,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一、全面更换混凝土枕及其扣件;

二、清筛不洁道床,补充道碴,整修线路;

三、修补路肩;

四、安装轨道加强设备;

五、整修道口;

六、回收旧料,清理场地,设置常备材料。

第 2. 2. 7 条成段铺设混凝土宽枕,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一、全面清筛道床,补充道碴,处理基床病害;

二、修补路肩,改善排水设施(如工作量较大,应另列件名);

三、用仪器校正线路纵断面和平面;

四、全面铺设混凝土宽枕;

五、用封闭材料填封宽枕之间的缝隙、隧道内宽枕端头与挡碴墙之间的缝隙;

六、回收旧料,清理场地,设置常备材料。

第 2. 2. 8 条成段更换混凝土枕扣件,工作内容包括全面更换新型扣件,回收旧料,清理场地。第 2. 2. 9 条道口大修包括以下主要工作内容:

一、根据需要,改善道口条件和受其影响的两侧进路;

二、改善或更换道口铺面板、护轮轨;

三、改善防护设备;

四、清筛道床,抽换轨枕,整修线路,并根据需要增设或改善排水设备。

第 2. 2. 10 条线路中修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一、校正线路纵断面,恢复线路平面;

二、清筛道床,补充道碴,改善道床断面;原砂子或天然级配卵石道床改铺为碎石道床;对基床翻浆冒泥地段进行整治;

三、抽换伤损钢轨和配件;既有无缝线路中修还应进行应力放散和重新锁定工作,并做出锁定轨温记录;

四、调整轨缝和涂油,整修、补充防爬设备,锁定线路;

五、更换失效轨枕,修理伤损轨枕,更换或补充扣件;

六、整修通过地段的道岔和抽换失效岔枕;

七、铲低或填补路肩,整修基面排水横坡,清理侧沟,清除路堑边坡弃土;

八、整修道口;

九、补充、修理和刷新工务管理的线路标志、信号标志、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桩及备用钢轨架;

十、回收旧料,清理场地,设置常备材料。

第三章基本技术条件

第一节线路大中修纵断面

第 3.1.1 条线路大修时,应尽可能改善原有坡度。如原有线路超过限制坡度且改善有困难时,允

许保留。线路大、中修纵断面设计,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尽可能设计长的坡段,每段坡长一般不短于该区段到发线有效长的一半,个别困难地段,应不

短于 200m。

二、相邻坡段的连接,应按原线路标准设计为抛物线形或圆曲线形的竖曲线:

1.采用抛物线形竖曲线时,凡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2‰时,须设置竖曲线,每20m竖曲线长度的变坡率,凸形应不大于1‰,凹形应不大于0.5‰。

抛物线形竖曲线最好设置在平面曲线两端缓和曲线之外,仅在困难条件下,允许重迭而不受缓和曲

线的限制。

抛物线形竖曲线不能设置在无碴桥梁上。

2.采用圆曲线形竖曲线时,凡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 3‰时,须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应根据运营

条件采用 20000~ 10000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 5000m。

圆曲线形竖曲线不应侵入缓和曲线、道岔及无碴桥梁上。

第 3.1.2 条设计电气化铁路纵断面时,应严格按照铁路限界规定。但为了改善原有线路坡度,也

可考虑安排调整接触网高度。

第 3.1. 3 条两线路中心距离不大于 5m时,其轨面高度原则上应设计为同一水平。如不可能,在

个别地段允许有不大于300mm的高差度。但在冬季易受雪埋地段的轨面差不允许大于150mm。道口处不允许大于 100mm。

第 3.1.4 条大修地段与非大修地段的连接顺坡,原则上应设在大修地段以外,顺坡率应不大于 1‰。第二节线路大修平面

第 3.2.1 条设计曲线时应尽量采用单曲线,仅在困难条件下允许保留复曲线,但复曲线的两个圆

曲线间,应以缓和曲线连接之,其长度按计算决定,且不应短于20m。如条件困难不能设缓和曲线时,两个连续圆曲线的曲率差不应大于1/ 2000,每个圆曲线的长度不得短于

50m。

第 3. 2. 2 条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其长度(m)一般应不短于9×超高度(m)×容许最高行车速度(km/h),特别困难地段不短于7×超高度(m)×容许最高行车速度(k

m/h),计算结果取10m整数。如原线路的缓和曲线标准较高时,应采用原线

路标准。

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长度,一般不得小于20m,困难条件下可减至14m。

第 3. 2. 3 条两曲线间的直线长度,原则上应不低于原线路标准。

第 3.2. 4 条并行的两线路中心距离在 5m以下的曲线地段,内侧曲线的超高不得小于外侧曲线超高

的一半。否则,应根据计算加宽两线的中心距离。

第 3. 2. 5 条有条件时,应尽可能改善线路对桥梁的偏心及建筑物限界等,使其符合有关规定。第

3. 2. 6 条圆曲线外轨超高和顺坡,按工务段提供的数据设置,并应符合《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

定。

第 3.2.7 条大修平面设计时,应消除直线地段漫弯。如因建筑物限界关系等原因不能减少或消除

时,允许保留原状。

第三节道床

第 3.3. 1 条线路大中修时,必须清筛道床,补充道碴,按设计纵断面全面起道,使枕下道床厚度

达到表 3. 3. 3(略)规定标准,并对基床翻浆冒泥地段进行处理。

清筛至路基面时,应做出路拱,以利横向排水。

第 3.3.2 条道床材料的选用必须有“碎石道碴产品合格证”作为竣工验收、评定道床质量的依据。

第 3.3.3 条线路大中修时,枕下道床总厚度应根据五年内年计划通过总重密度和钢轨类型,按表

3. 3.3(略)所列标准选用。

在运量很小,行驶轻型机车或行车速度较低的线路上和在隧道及车站范围内,确因受建筑物限制时,可以酌情降低道床厚度,但在正线上木枕地段,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200~250mm,混凝土枕地段不得小于 300mm;站线上不得小于 200mm。

大、中修清筛起道后,无垫床的碎石道床,其枕下清碴厚度不得小于300mm;道床总厚度不足300mm者,应全部为清碴。

第 3.3. 4 条混凝土宽枕线路的碎石道床厚度,包括钢轨下的面碴带在内,有垫床时不小于250mm;无垫床时不小于 350mm;在岩石及渗水土路基上、隧道内及有碴桥面上,不小于200mm。面碴带采用粒径 16~ 40mm的碎石道碴,其宽度为950mm;厚度为 5

0mm。宽枕枕端埋入道床深度为80mm,道床顶面宽度为2.9m。

第 3.3.5 条道床顶面应低于轨枕顶面(轨底处)20~ 30mm。混凝土枕地段中部道床顶面应凹下

并低于枕底30~50mm,凹下长度为300~ 500mm。S— 2、J— 2 型混凝土枕中部道床可不掏空,

但应保持疏松。

第 3. 3. 6 条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应符合表3. 3. 6(略)规定。

铺设无缝线路的特大、大桥桥头路基75m范围内,连续长大坡道及制动地段以及年最大轨温差>90℃

的线路,道床两侧碴肩应堆高0. 15m。

第四节轨枕及扣件

第 3.4.1 条线路换轨大修及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除失效或伤损的轨枕应更换或修理外,并应

根据运输发展的需要,按表3.3. 3 所列标准,补充配置根数,轨枕间距尺寸见附录一(附表略)。

混凝土宽枕配置根数为1760 根/km。

第 3. 4. 2 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段,正线轨道应增加轨枕数量:

一、在半径为800m及以下的曲线;

二、大于12‰的下坡制动地段;

三、长度300m及以上的隧道内。

增加的数量应按表3.3. 3 所列每千米轨枕根数,混凝土枕增加80 根,木枕增加160 根,条件重合时只增加一次,但每千米最多铺设根数:混凝土枕为1840 根,木枕为1920 根。

第 3. 4. 3 条下列地段不宜铺设混凝土枕:

一、半径小于 300m的曲线;

二、铺设木枕的道岔前后两端各15 根轨枕(后端包括辙叉跟端以后的岔枕);

三、铺设木枕的有碴桥和无碴桥的桥台挡碴墙范围内及其两端各不少于15 根轨枕(有护轨时应延至

梭头外不少于 5 根轨枕);

四、铺设长度小于50m者;

五、混凝土枕与木枕分界处,如遇钢轨接头,须保持木枕延至钢轨接头外 5 根及以上。

第 3.4. 4 条铺设混凝土枕地段,钢轨有接头病害必须整治(焊补、打磨等);路其有翻浆、不均

匀下沉及超过 15mm的冻害时必须整治。

第 3.4.5 条轨枕类型必须按轨枕设计技术条件规定的标准进行选择,承轨槽坡度不一致的轨枕应

分别成段铺设,不宜交杂混铺。

木枕必须经过注油防腐,正线应采用Ⅰ类木枕。

第 3. 4. 6 条下列地段不宜铺设混凝土宽枕:

一、第 3. 4. 3 条规定不宜铺设混凝土枕地段;

二、路基有翻浆冒泥,不均匀下沉及冻害等病害;

三、混凝土宽枕线路和木枕线路连接地段应有长度不短于25m的混凝土枕线路过渡。

第 3. 4. 7 条线路大、中修时,失效或伤损轨枕应进行更换或修理。

轨枕失效标准:

一、混凝土枕、混凝土宽枕

1、明显折断;

2、环裂裂缝宽度超过0.5mm;

3、承轨槽面压溃,挡肩严重破损;

4、纵向裂缝宽度超过0.5mm,长度超过轨枕全长二分之一;

5、承轨槽两钉孔间裂缝宽度超过0. 5mm,并延伸至轨枕端部或轨枕中部;

6、纵横裂缝交错,严重掉块露筋。

二、木枕

1、腐朽失去承压能力,钉孔腐朽无处改孔,不能持钉;

2、折断或拼接的接合部分分离,不能保持轨距;

3、机械磨损,经过削平或除去腐朽木质后,其厚度不足100mm;

4、劈裂或其它伤损不能承压、持钉。

第 3. 4. 8 条混凝土枕、混凝土宽枕的扣件,应按设计规定配套使用。无缝线路和60kg/m及以上钢轨的线路,必须采用弹条Ⅰ型扣件。使用70 型扣板式扣件时,在半径800m及以下的曲线地段,钢轨外侧应采用加宽铁座。

第 3.4. 9 条在木枕地段,使用 5 孔垫板时,直线及R>800m的曲线地段,钉足四个道钉,垫板

与木枕的联结道钉必须钉足(冻害地段及明桥面除外);R≤800m的曲线(含缓和曲线),钉足5个道钉;使用分开式扣件时,螺纹道钉及扣轨部件必须齐全。

第 3.4. 10 条混凝土轨枕螺旋道钉采用硫磺锚固。要求使用含硫量95%以上的工业硫磺、普通硅

酸盐水泥、含泥污杂质不超过5%且粒径不大于2mm的砂子、一般工业石蜡。其重量配合比为:硫

磺∶砂子水泥∶石蜡= 1∶(1~ 1. 5)∶( 0. 3~ 0.6)∶ 0. 03。

选择配合比时,可根据气温及灌注条件具体确定。

第五节钢轨及配件

第 3. 5. 1 条线路大修采用钢轨类型应符合表3. 3. 3 的规定。

第 3.5. 2 条线路大修时,无论直线、曲线钢轨接头一律采取对接,曲线内股使用厂制缩短轨;线

路中修或成段更换再用轨时,凡有条件的,都应采取对接。

第 3. 5. 3 条普通线路中修时,应抽换轻伤有发展的伤损钢轨(△△)和伤损配件。

成段更换再用轨时,钢轨质量应符合《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的旧轨使用技术条件。

第 3.5. 4 条线路上个别插入短轨时,其长度:正线不得短于6. 0m;站线不得短于4. 5m,并不得连续插入两根及以上短轨。

第 3. 5. 5 条下列位置不应有钢轨接头,如不可避免时,应将其焊接或冻结。

一、明桥面小桥的全桥范围内;

二、钢梁端部、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等处前后各2m范围内;

三、设有温度调节器的钢梁的温度跨度范围内;

四、钢梁的横梁上;

五、平交道口范围内。

第 3.5.6 条普通线路钢轨接头,应根据钢轨的长度和温度,预留适当的轨缝。轨缝的标准尺寸按

下式计算:

1

a o=aL(t z-t o)+-a g

2

式中ao——更换钢轨时的预留轨缝(mm);

a——钢轨线膨胀系数为0. 0118 (mm/m℃);

L——钢轨长度(m);

t z——换轨地区的中间轨温(℃)

1

tz=-(T max+T min )

2

其中Tmax·Tmin——换轨当地的历史最高、最

低轨温(℃);

to——更换钢轨时的轨

温(℃);

a g——构造轨缝(mm)。

当地轨温变化幅度≤ 85℃的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轨缝计算值减小1~2mm。

25m标准轨只允许铺设在当地轨温变化幅度<100℃的地区,否则应个别设计。

第 3. 5. 7 条普通线路钢轨接头螺栓扭力矩应达到表3. 5. 7(略)的规定值。

第 3.5. 8 条直线和半径大于及等于350m的曲线轨距,均应为1435mm,半径小于350m的曲线轨距,线路大修及成段更换混凝土枕(含宽枕)应按表3. 5. 8(略)加宽。

第3.5.9 条线路中修及成段更换再用轨所使用的钢轨配件应与钢轨类型相符并原则上使用再用料,

但再用料在上道前必须经过选配、除锈及涂油。

第六节无缝线路

第 3. 6. 1 条无缝线路的基本结构型式为温度应力式。

铺设 50kg/m和 60kg/m钢轨无缝线路,锁定轨温范围,由铁路局参照附录二《铺设无缝线路

容许温差表》(略)规定。

各地区(或区段)采用的最高轨温和最低轨温,由铁路局规定。

第 3. 6. 2 条无缝线路的铺设地段和位置,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轨下基础稳定,线路没有翻浆冒泥、下沉挤出和大于15mm的冻害;

二、半径为800m及以下的曲线地段,应尽量采用全长淬火轨或耐磨轨;

三、桥梁有浅基、孔径不足、偏心超限、载重等级不足或支座、墩台等严重病害和下承板梁上,铺

设无缝线路须严格进行检算。

四、桥上铺设无缝线路,除符合下述条件者外,均应检算钢轨、墩台的受力状态、轨道防爬能力及

钢轨低温断缝值等:

1、在无碴桥上,年最大轨温幅度为86~90℃地区,桥跨总长为165m及以下的 50kg/m钢轨及桥跨总长为100m及以下的 60kg/m钢轨;年最大轨温幅度为85℃及以下地区,桥跨总长为200

m及以下的50kg/m钢轨及桥跨总长为165m及以下的60kg/m钢轨。

2、在有碴桥上,跨度为32m及以下(包括单跨和多跨),桥全长在无缝线路固定区内。年最大轨

温幅度超过 80℃的地区,桥上应铺设混凝土枕或木枕分开式扣件。

五、在隧道长度为 1000m及以上时,铺设无缝线路宜将隧道内单独铺设一段长轨,伸缩区设于隧道

洞口内方,缓冲区尽量设置在隧道洞口外。隧道长度小于1000m时,可不单独铺设。

第 3. 6. 3 条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包括固定区、伸缩区和缓冲区。

一、伸缩区长度根据计算确定。

二、固定区为长轨减去两端伸缩区的长度。每段长轨的长度,应根据线路情况和施工条件决定,原

则上应与自动闭塞区段的长度一致,如受条件限制,固定区也不应短于50m。

三、缓冲区一般由2~ 4 节标准轨或厂制缩短轨组成,有绝缘接头时应为 4 节(胶接绝缘接头为三至五节)。

缓冲区应设在下列地点:

1.两段长轨之间;

2.道岔与长轨之间;

3.自动闭塞和轨道电路地段的绝缘接头,一般应布置在缓冲区的中间;

4.其他必要的地点。

第 3. 6. 4 条缓冲区和伸缩区不得设置在平交道口和不作单独设计的无碴桥上,不宜设在曲线上。

困难条件下,缓冲区尽量避免设在缓和曲线上。

第 3.6.5 条缓冲区钢轨接头,应采用 10.9 级高强度接头螺栓及平垫圈,接头螺栓扭力矩应达到

900N·m。

缓冲区轨缝尺寸,应根据计算确定。

第 3.6.6 条工厂焊接长钢轨,可采用接触焊或气压焊,按经批准的工艺标准进行焊接。焊接成的

长轨,必须严格检查,不得有硬弯,以1m直尺测量,其矢度不超过0. 5mm;对每个焊缝应按焊

接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进行外观及探伤检验,填写焊接记录等技术资料。

第 3.6.7 条长轨联合接头的焊接,应尽量使用移动式气压焊。(用铝热焊时,气温不得低于0℃),焊接后,须经探伤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接头必须重焊。

联合接头应成对接,相错不大于100mm,距桥台挡碴墙不小于2m,并不得置于道口及无碴桥上。

铝热焊缝距轨枕边缘不得小于40mm。

第 3. 6. 8 条铺设无缝线路时,左右两股长轨的锁定轨温应基本相同,如不同时,不得超过5℃。第七节道岔

第 3. 7. 1 条线路大中修通过道岔时,其各项设备的技术条件与线路相同,对道岔要求如下:

一、保留原道岔时,应加整修,并更换失效岔枕和道岔零件,使其符合《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

的道岔综合维修验收标准(见附录三,略)。

二、更换道岔时必须:

1、道岔轨型应不低于线路的轨型;

2、道岔应严格按标准图或设计图铺设;

3、道岔前后(含侧向)应各更换一根与道岔轨型相同的新钢轨做为引轨。

三、调整道岔位置,拨正道岔前后线路方向和连接曲线。

四、应尽量采用异型轨,以减少异型接头。

第八节道口

第 3.8.1 条线路大中修经过道口时,应更换失效及不合要求的道口铺面板和护轨,按原状整修两

侧道路的平台。有条件时,应同时改善铺面及排水设备。

第 3. 8. 2 条道口单项大修,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道口应尽可能改善了望条件,铁路与道路宜设计为正交,有困难时,其交叉角一般应大于45°;

二、道口铺面宽度原则上应与道路路面宽度相同,通行机动车辆的乡村道路不应小于4. 5m,通行非机动车辆的乡村道路不应小于2.5m;

三、如改移道口或需要变动道路部分时,应与道路产权单位协商决定;

四、按需要补充、修理或更换道口防护设备。

第 3.8. 3 条道口护轨轮缘槽宽度直线上为70~ 100mm,曲线内股为 90~100mm,深度为45~60mm,护轨两端应做成喇叭口,距护轨端300mm处弯向线路中心,其终端距钢轨作用面不小于

150mm。

第九节轨道加强设备及其他

第 3.9. 1 条木枕地段,半径为800m及以下的曲线上(含缓和曲线)应按表3. 9. 1(略)设置轨距杆或轨撑。

第 3.9. 2 条混凝土枕地段,在行驶电力机车的区段,半径为600m及以下的曲线地段,其他地段

半径为 350 米及以下的曲线,可根据需要比照表3. 9. 1 设置轨距杆或轨撑,或采用保持轨距能力

较强的弹性扣件。

第 3. 9. 3 条铺设木枕地段,使用穿销式防爬器时,一般安装数量和方式如表3. 9. 3— 1(略)和表 3.9. 3— 2(略)规定。

到发线防爬设备,比照正线办理。

第 3.9. 4 条铺设混凝土枕地段,采用弹条扣件时,不安装防爬设备。采用其他扣件时,线路坡度

>6‰、制动地段,驼峰头部线路及主要道岔、绝缘接头、明桥面前后各75m,可根据需要比照木

枕地段适当安装防爬设备。

第 3.9. 5 条每组防爬设备应配 6 个防爬支撑。防爬支撑的断面一般应不小于120mm× 100mm。安装在钢轨底下或距轨底边缘350m的道心内。混凝土枕地段可采用斜口支撑,穿销式防爬器与轨

枕之间,应设木制承力板。

第 3.9.6 条使用非弹条扣件无缝线路地段防爬设备的设置,伸缩区根据计算确定;缓冲区比照伸

缩区办理。

第 3. 9. 7 条普通线路正线(不含站内)应设置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桩,有防爬设备地段,每0. 5km设一对;无防爬设备地段,每1km设一对。

无缝线路每段设置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桩5~ 7 对(伸缩区始终点各一对,固定区中点一对,其余按对

称布置)。如固定区较长,可适当增加对数。

第 3. 9. 8 条桥梁护轨顶面不应高出线路钢轨顶面,也不应低于线路钢轨面25mm,护轨头部外侧与线路钢轨头部内侧间的宽度应为200mm( 60kg/m及以上钢轨采用分开式K型扣件时,可

为 220mm),允许误差± 10mm。

第 3. 9. 9 条线路标志、信号标志(警冲标除外)应设在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2m处;不高于钢轨顶面的标志,可设在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1. 35m处。

线路标志顺计算公里方向设于线路左侧,双线区段各设于该线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信号标志顺列

车运行方向,设于线路左侧。

第四章设计及预算

第 4.0.1 条大修设计文件是指导施工和进行技术经济考核的主要依据,应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

和规章制度。

第 4.0.2 条铁路局应设立铁路局(工务处)直接领导的工务大修设计单位,配备与设计任务相适

应的技术力量,负责大修和其他工程设计及有关的技术科研工作。

第 4.0.3 条工务大修设计工作应由工务大修设计单位承担。大修设计文件的编制,应以铁路局(工

务处)批准的“大修设计任务书”或大修计划件名表为依据,并由铁路局(工务处)审批;工作量

较小,技术较简单的件名可由基层单位设计和编制预算,报铁路局(工务处)审批或委托分局(工

务科)审批,设计任务书包括以下内容:

一、任务范围;

二、施工单位及施工期限;

三、基本技术要求;

四、投资控制额;

五、提出设计文件的日期;

六、其它。

第 4. 0. 4 条设计单位在勘测设计中,应征集有关维修、施工等单位意见,以供设计参考。

对投资大、技术复杂的大修工程,应先提出比较方案,经铁路局(工务处)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审定

后再行编制。

第 4.0.5 条设计文件须经批准后方得交付施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表和施工预算三

部分组成。

文件内容应做到: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图表清晰、文字简明。

第 4. 0. 6 条设计说明书应按照不同的工程性质,分别说明以下内容:

一、工程名称及施工地段的起迄里程;

二、原有设备状态及主要技术标准,病害情况和原因分析;

三、设计依据;

四、主要工程内容、数量及采用的技术标准,对施工的技术要求,因特殊情况不符合大修技术条件

的项目、原因和解决办法;

五、有关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安全措施及其它注意事项;

六、有关旧料的使用和处理;

七、有关附属工程和施工单位的配合。

第 4.0. 7 条线路大中修工程主要图表有:纵断面设计图、平面拨量表、曲线表、水准基点表,以

及各项工程数量表(如轨料数量计算表、补充道碴数量计算表、轨枕抽换补充数量表、路基整修工程

数量表、道口整修表等)。铺设无缝线路应有无缝线路铺设位置配轨图表、锁定轨温范围预留轨

缝表及有关设计计算书。

第 4.0.8 条施工预算应根据设计说明书、设计图表、工程数量、施工方法和有关规定定额进行编

制。

预算费用由直接费、间接费、其他费等组成。各项费用的划分、费率和工料消耗定额的确定,由各

铁路局自定。

第 4.0.9 条预算应本着节约的精神进行编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预算总额的变动,

或更改设计标准和方案时,应由施工单位提出变更理由,报原设计单位签注意见后,由原批准单位

批准。

第五章大修施工

第 5.0.1 条线路大修施工,应由专业的线路大修队伍承担,工作量较小,技术比较简单的大修件

名,也可由工务段办理。

为巩固生产秩序,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大修队伍应有固定的生产人员,作为基本生产队伍。

第 5.0. 2 条为提高大修工作效率,保证大修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大修施工

单位必须具备如下设施:

一、铁路局应根据近远期规划,统筹安排,修建必要的大修固定基地及辅助基地。大修

基地应有足够的配线和场地,应具备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并应有公路通道。

二、线路大修施工单位应配备大修施工机械、机车、车辆和其他运输工具等设备,以及通讯等设施,

并应有检修机具、检修车间和机修车库,逐步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

三、大修施工队伍应配备足够的流动生活设施(如宿营车辆等)。

第 5.0.3 条大修施工计划是搞好企业管理,加强生产组织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认真细致地编制

年、季和月计划。

第 5.0.4 条线路大修工程施工,必须以正式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施工计划为依据,对需要封锁线路

或慢行的施工计划以及工程列车运行、道碴运输等,均应纳入列车运行图及铁路局的综合运输作业方

案。

大修施工及有关配合单位,要同时向有关单位提报月施工计划,经批准的施工计划,各单位均应严

格执行。

第 5.0.5 条施工单位依据设计文件,进行调查研究和施工测量,按工程件名或施工阶段,编制施

工组织设计,其主要内容为:

一、设备现状;

二、施工技术条件和技术标准;

三、工程数量及所需材料供应运输;

四、按照工序编制施工进度指示图表;

五、劳动组织、机具使用和施工方法;

六、施工临时设施;

七、保证质量安全的制度和措施;

八、职工生活的安排。

第 5.0. 6 条线路大修施工单位领导人,应深入现场,常驻工地,加强领导,亲自指挥,促进工序

衔接,确保安全、质量。

线路大修施工所在的工务段,应指派驻队领工员代表工务段常驻大修工地,与施工单位密切联系,

互相配合,搞好协作,检查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 5. 0. 7 条大修施工单位必须建立以下制度:

一、施工三检制:在每次开工前,施工中,线路开通及收工前,施工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分别按

分工地段,对工作准备、操作方法和设备情况进行检查;

二、巡查养护制:施工现场应设置巡养人员,对施工地段进行巡查养护工作,发现并及时消除危及

行车安全的处所;

三、工序交接制:前一工序要给下一工序打好基础,在前一个工序完成后,应由施工领导人组织工

序负责人进行交接;

四、隐蔽工程分阶段施工,每个阶段结束前,由施工单位会同接管单位共同检查并填写记录,确认

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准继续施工;

五、新工人、新工作、新设备,必须首先制订安全措施,进行设备调试,经过安全教育,确认技术

培训合格,才能进行工作;

六、安全检查分析制:大修安全工作,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薄弱环节,要加强定期性、季节

性及节、假日前后、工地转移前后的检查,组织群众开展事故预想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对已发

生的事故苗头及事故,要及时分析处理。

第 5.0.8 条大修施工单位应建立主要材料的检查制度,质量规格不合标准或出厂证件不符合要求

的不得使用。

第 5.0.9 条新旧材料都应及时运到指定地点,堆码整齐、清点入帐,并指定专人或委托当地单位

代为保管,防止丢失、损坏和变质。

材料的领发、运送、使用和交接时,都应建立明确的出帐和交接手续。

第 5. 0. 10 条对各种施工、运输和装卸机械,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设备台帐和

技术档案。严格执行维修保养制度,提高设备完好率。

第 5. 0. 11 条工程竣工时,现场遗留的旧料必须全部收回,运到指定地点,堆码整齐,点交保管

单位或轨料库。

第 5. 0. 12 条线路大中修应按流水作业组织施工,使工序紧密街接,将施工和慢行地段控制在最

短的合理长度内。

第 5. 0. 13 条应严格按照纵断面测量水平标桩抬道作业(变坡点应加设水平标桩),并适当预留

沉落量。

第 5.0.14 条采用龙门架换轨施工时,必须对铺轨列车上的轨排加强锁定及监视,运行时应限速。

施工单位必须在进入新的施工区段前,对沿线限界全面检查,将龙门架铺轨列车不能进入的股道,

报铁路分局通知有关单位,并对龙门架铺轨列车乘务员作详细交待。在R≤ 400m的曲线上铺轨排时,必需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叠层轨排偏移倾倒。

第 5. 0. 15 条铺设无缝线路,必须从长轨的一端向另一端顺次就位,锁定轨温以始端及终端就位

时的轨温取平均值。

测量轨温的方法要正确,使用的温度计应准确可靠,并定期标定、校正。

新铺无缝线路时的铺设轨温,如低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时,可在铺设长轨封锁时间内,用拉伸器张拉长钢轨,使长轨达到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再锁定线路;如铺设轨温高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时,可暂时锁定,待轨温符合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后,再进行应力放散,重新锁定线路。

既有无缝线路大中修,在高温或低温季节施工时,必须先实施应力放散,才能进行各项作业。具体办法由铁路局制定。

第 5. 0. 16 条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一、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钢轨拉伸器,辅以撞轨器和滚筒进行放散,应做到总放散量要够,沿钢轨全长放散要匀,最后锁定轨温要准,要结合放散应力同时整治线路爬行;

二、当达到预期放散长度或设计锁定轨温后,应及时锁定线路,通过列车后,再次拧紧扣件及接头螺栓;

三、应力放散后,确定实际锁定轨温,修改有关技术档案资料,修正纵向位移观测标记。

第 5. 0. 17 条在一般情况下,禁止采用气割钢轨及吹眼合龙口。

第六章验收

第 6.0.1 条铁路局应配备专职验收人员,对主要大修工程的安全、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主持验收工作。

第 6. 0. 2 条线路设备大修工程按下列计算单位进行验收:

一、线路大中修正线为千米(始终点不是整千米时,可按实际长度合并验收),站线为一股道;

二、铺设无缝线路为一段(包括相衔接的普通线路),同时计算千米数;

三、其他各项线路设备大修由铁路局自定。

第 6. 0. 3 条施工单位在办理工程交验时,应备齐下列竣工资料:

一、线路大、中修:

1.主要材料使用数量表;

2.竣工后的线路纵断面图;

3.钢轨编号配轨表(钢轨的钢号、生产厂、出厂年月,熔炼炉号资料);

4.既有无缝线路的纵向位移观测记录、锁定轨温及放散应力资料;

5.隐蔽工程记录;

6.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二、铺设无缝线路:

1.无缝线路技术资料(无缝线路铺设位置配轨图表、实际锁定轨温等);

2.无缝线路纵向位移观测记录;

3.焊接记录和焊缝探伤记录;

4.铺设后放散应力记录;

5.焊缝编号和钢轨编号的对照表;

6.其它有关技术资料。

三、其他各项线路设备大修:

1.主要工程数量表;

2.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第 6. 0. 4 条验收组织和验收程序:

线路设备大修每完成一个或几个单位工作量,经施工单位自验合格后,提出自验记录,向铁路局验收员提请验收,由验收员确定验收日期,组织施工单位及接管单位,按照设计文件及有关验收标准,共同进行交验。

由工务段施工的大修工程,在工程竣工后,应报请铁路局或分局派员会同工务段长进行验收。

验收时应填写实测资料及验收证。如双方有分歧意见时,应由验收员组织协商解决。

第 6. 0. 5 条线路大中修按照设计文件及表6. 0.5(略)线路大中修验收标准进行验收,主要项

目(大方向、大高低、线路锁定、道床清筛、捣固质量、路基排水)一次达到标准,可评为“优良”,如有主要项目不符合标准,次要项目漏项或不合格,经整修后复验达到标准,评为“合格”。

第 6. 0. 6 条成组更换新道岔按表 6. 0. 6(略)更换新道岔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第 6. 0. 7 条铺设无缝线路工程,按设计文件及线路大中修验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验收。

无缝线路若因季节性影响,不能在工程交验前恢复到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锁定线路时,应先组织交

验,待气温合适时,再组织应力放散,所需费用仍在原预算项内列支。

第 6.0.8 条验收其他工程时,亦应参照线路大中修进行质量评定。具体验收标准,由铁路局自定。

最新版《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TG/GW102-2019 中国铁路总公司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2019年3月

前言 2006年铁道部发布的《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对指导线路修理,保证线路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十多年来,铁路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工务维修体制改革收到了显著成效,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已不适应铁路改革和运输发展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不断提高普速铁路线路维护管理水平,提升线路设备质量和设备修理效率效益,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组织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本规则共分十一章和八个附录,主要规定了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线路设备修理主要作业要求、线路设备大修设计及预算、线路设备修理标准、线路质量评定、线路设备检查、道口看守、平面和高程控制网、附则等内容。 本规则体现了进一步深化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实行检养修分开、车间组织生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集中修、专业修、机械修”的精神,吸收了近年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和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吸纳了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线路维护管理经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的原则,对设备修程修制、维护标准、检查评价等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线路修理的科学性、经济性。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反馈给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

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康高亮、王保国 本规则主要起草人:赵文芳、曾宪海、郭战伟、吕关仁、吴细水、杨忠吉、张晓阳、田新宇、杨飞、马战国、肖俊恒、王树国、蒋金洲、姜子清、田常海、胡玉堂、刘维帧。 本规则主要审查人:李育宏、牛道安、万坚、姚冬、杨桉、孙晓南、贾跃军、冯文波、邱金帅、罗国伟、刘丙强、涂文靖、刘秀波、唐文龙、孟亮、江广坤、马生、闵国石、李明、雷重振、代永波、奚绍良、詹文华、陈福宾、许圣强、赵英超、谭丙磊、康庆涛、支洋、张启峰、魏刚、贾桂良。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适应普速铁路运营要求,规范线路设备管理,提高线路设备修理和技术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则。 第1.0.2条线路设备修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维修策略,保持和恢复线路设备安全性、可靠性。 第1.0.3条线路设备修理分为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 线路设备大修是为全面恢复和提高线路设备固有可靠度而对线路进行的大规模修理。 线路设备维修是根据线路设备变化规律,维持列车以规定速度安全和不间断地运行而对线路进行的日常维护和小规模修理。 第1.0.4条线路设备修理采用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线路设备大修以周期修为主,日常维修以状态修为主。 第1.0.5条线路设备修理应贯彻“修理标准与线路等级匹配、投入产出经济合理”理念,实行线路分级管理。 第1.0.6条优化劳动组织,实行检、养、修分开,大力推进检测、修理专业化建设;积极推行工务、电务、供电等专业日常维修一体化管理,促进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融合。 第1.0.7条线路设备修理实行天窗修制度,铁路局集团

公司应安排足够数量的天窗,以满足线路设备修理的需要。大力推广“集中修”。 第1.0.8条积极推行机械化,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作业效率,保证作业质量。 第1.0.9条积极利用现代检测监测技术加强线路检测,利用大数据提升智能化分析水平,实现对线路的智能分析,精准修理,完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第1.0.10条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应遵守本规则。铁路局集团公司应根据本规则制定实施细则。 第1.0.11条本规则适用于1435mm标准轨距和线路允许速度200km/h以下的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重载铁路除外)。重载铁路暂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非标准轨距铁路线路修理办法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并报中国铁路总公司备案。本规则未涉及的内容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 第一节基本要求 第2.1.1条积极推进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提高修理质量和作业效率,确保作业安全。 第2.1.2条线路设备大修应按照“运营条件匹配、轨道结构等强、修理周期合理、线路质量均衡”和“全面规划、适度超前、区段配套”原则,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变化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

《铁路线路修理》理论题库 画图 1、画出单线区间施工时使用移动停车信号的防护图 图4—l(长度单位:m) 2、画出区间线路作业标防护 图4—22(长度单位:m) 能力分析题 1、线路发生危及行车安全故障时的防护办法如下: (1)立即使用列车无线调度电话等通信设备通知车站或运行列车,并在故障地点设置停车信号,如瞭望困难,遇降雾、暴风雨(雪)、扬沙等恶劣天气或夜间,还应点燃火炬。设有固定信号机时,应先使其显示停车信号。 (2)当确知一端先来车时,应先向该端,再向另一端放置响墩(如图4—23),然后返回故障地点。

图4—23(长度单位:m) (3)如不知来车方向,应在故障地点注意倾听和瞭望,发现来车,应急速奔向列车,用手信号旗(灯)或徒手显示停车信号,并将响墩放置在能赶到的地点,使列车在故障地点前停车。如瞭望困难,遇降雾、暴风雨(雪)、扬沙等恶劣天气或夜间,发现来车后,奔向列车前,应在故障地点点燃第二支火炬。 (4)站内线路、道岔发生故障时,应立即通知车站值班员采取措施,防止机车、车辆通往该故障地点。同时按图4—5~4—13规定设置停车信号防护。 简答 1、视觉信号的基本颜色: 红色——停车。 黄色——注意或减低速度。 绿色——按规定速度运行。 2、防护中使用的信号标志有: (1)作业标:设在施工线路及其邻线距施工地点两端500~1000m处(见图4—28)。司机见此标志须提高警惕,长声鸣笛。 (2)减速地点标:设在需要减速地点的两端各20m处。正面表示列车应按规定限速通过地段的始点,背面表示列车应按规定限速通过地段的终点 3、驻站联络员与现场防护员电话联系过程中来车“预报”、“确报”是如何规定的? 答:预报:车站对施工区间办理闭塞时,驻站联络员应立即向现场防护员发出预报;如系通过列车,则应提前一个车站(即邻站向本站发车时)发出预报。 确报:车站向施工区间发车时,驻站联络员应立即向现场防护员发出确报。 4、利用列车间隔进行工务设备检修作业,如何在车站登记? 答:对不影响行车使用的工务设备检修作业,由驻站联络员在车站《工务设备检修登记簿》登记,并经车站值班员同意签字后方准实施。 5、进行何种作业时,需设置驻站联络员及现场防护员? 答:凡在施工封锁、维修天窗及列车间隔时间内进行的施工、作业和线桥设备检测,均设置驻站联络员及现场防护员。 6、线路上哪些地点禁止设置响墩? 答:钢轨接头、道岔、道口、无碴桥上或隧道内禁止设置响墩,如响墩放置位置恰在其上时,应将响墩放置位置向外方延伸。 7、沿线工务人员发现线路设备故障危及行车安全时,怎么办? 答:沿线工务人员发现线路设备故障危及行车安全时,除立即连续发出警报信号和以停车手信号防护外,应采取紧急措施设法修复,并迅速通知就近车站和工务工区,如不能立即修复时,应封锁区间或限速运行。 填空

第六章:线路设备修理标准

第六章线路设备修理标准 第一节线路设备修理周期 第6.1.1条钢轨大修周期(直线或曲线半径2000m及以上)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 累计通过总质量虽未达到规定大修周期的成段钢轨,但60 kg/m及以下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2~4处(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75 kg/m 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4~6处(不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应及时更换钢轨。对出现严重锈蚀、严重滚动接触疲劳以及其他影响钢轨安全使用的情况时,应及时更换钢轨。 曲线半径2000m以下地段,钢轨应在侧面磨耗达到重伤前及时换轨,更换周期参见表6.1.1-2。 线路设备大修周期表6.1.1-1 第6.1.2条道岔大修周期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根据对道岔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周期可作适当调整。道岔尖

轨、辙叉应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并根据道岔尖轨、辙叉磨耗和伤损情况确定更换周期。 第6.1.3条道床大修周期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根据对道床状态评价结果,周期可作适当调整。 第6.1.4条扣件大修周期根据对状态评价结果确定,成段扣件达到以下伤损标准,应成段更换大修。 一、弹条折断或失效、锈蚀严重。 二、螺旋道钉折断或锈蚀严重。 三、轨下垫板压溃、严重变形或丧失作用。 四、其他零部件状态不良、锈蚀或伤损严重。 第6.1.5条道口大修根据道口铺面、护轨、栏杆(栏门)、护桩、标志、平台、排水设施等工务设备状态综合评价结果确定。 第6.1.6条线路中修根据对道床状态评价结果合理确定。 第6.1.7条防护栅栏维修根据状态合理确定。 第6.1.8条实行分级管理,根据线路允许速度、年通过总质量、在路网中的重要性以及客货运输特点等情况,划分线路等级为5级。 Ⅰ级:年通过总质量大于5000万t或线路允许速度120km/h以上的铁路正线。 Ⅱ级:年通过总质量大于3000万t且不大于5000万t或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00km/h且不大于120km/h铁路正线。 Ⅲ级:年通过总质量不大于3000万t且线路允许速度不大于100km/h 的铁路正线。 Ⅳ级:支线铁路、到发线。

铁路线路工国家职业标准

铁路线路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铁路线路工。 1.2职业定义 从事铁路线路设施的施工、大修、维修及巡守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条件 室外、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 有获取、领会和理解外界信息的能力,有语言表达以及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性好;有空间想象及一般计算能力;心理及身体素质较好,无职业禁忌症;听力及辨色力正常,双眼矫正视力不低于5.0。 1.6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根据《铁路特有职业(工种)培训制度》确定。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技能培训基地、演练场和作业现场,有必要的设备、工具、量具、仪表等。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正规专业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 (2)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及以上。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的毕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及以上。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者) 取得本职业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者) 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及以上。 1.8.3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 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实际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技师、高级技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1.8.4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验收标准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验收标准 第 6.4.1条线路设备大修应按设计文件及表 6.4.1相关项目进行验收,主要项目(轨道几何尺寸、线路锁定、道床清筛、捣固质量)一次达到标准,可评为“优良”。如有主要项目不符合标准,次要项目漏项或不合格,经整修后复验达到标准,评为“合格”。 线路大、中修验收标准表6.4.1 序号项 目 质量标准 1 轨距1.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 轨距变化率(不含规定的递减率)允许速度大于120km/h正线不得大于l‰,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 正线及到发线不得大于2‰,其他站线不得大于3‰ 2 水平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3 轨向1.直线目视顺直,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曲线方向圆顺,曲线正矢符合作业验收标准3.曲线始、终端不得有反弯或“鹅头” 4 高低1.目视平顺,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轨面标高与设计标高误差不得大于20 mm

5 三角坑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6 捣固1.捣固、夯拍均匀 2.空吊板:无连续空吊板;连续检查50头,正线、到发线不得超过8%,其他站线不得超过12% 7 路肩及 排水 1.路肩平整,无大草,并有向外流水横坡 2.符合设计要求 8 道床1.清筛清洁,道砟中粒径小于25mm的颗粒质量不得超过5% 2.清筛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3.道床密实、符合设计断面,边坡整齐 9 轨枕1.位置方正、均匀,间距和偏斜误差不得大于40 mm 2.无失效,无严重伤损 3.混凝土宽枕间距和偏斜误差均不得大于30 mm 10 扣件 1.混凝土枕(1)扣件齐全

(2)螺旋道钉无损坏,丝扣及螺杆全面涂油 (3)弹条安装正确,符合要求,不符合标准的不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且无连续失效 (4)轨距挡板和挡板座顶严、密靠、压紧,不密贴(缝隙大于2 mm)的数量不超过6%(连续检查100头), 且无连续失效 (5)轨下垫板无缺损,歪斜大于5 mm者不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 2.木枕 (1)垫板歪斜及不密贴者不得超过6%(连续检查100头) (2)道钉浮离或螺纹道钉未拧紧不得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

铁路线路养护维修

兰州交通大学课程论文 题目:铁路线路养护维修 学号:200802064 姓名:丁曦彤 专业:土木工程

铁路线路养护维修概述 引言:铁路运输,对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我国铁路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然而,就算是我国铁路如此迅猛的发展,也仍然不能满足客货运输的需求。这样的结果就是:中国铁路以有限的资源承载着世界上最大的铁路运输量!超载运输,超员运输已经成为中国铁路正常健康运营的一大瓶颈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铁路运输工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安全运输或者说是安全生产!而安全生产的关键就是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线路轨道是铁路运输的基础,身为铁路工务部门的一名职工,如何搞好工务线路及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夯实基础,这不仅仅是我的职责,同时也对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铁路线路的维修养护 为保持铁路经常处于符合铁路技术标准所规定的良好状态,对铁路路基、轨道等进行的养护修理作业。 铁路线路在列车重力和列车运动产生的各种力的作用下,以及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会发生各种病害。常见的病害有:①铁路线路及其各组成部分在空间位置上的改变,如线路爬行,轨距扩大或缩小,线路方向错动,线路不均匀下沉或冻起等;②钢轨及其各组成部分发生磨损和疲劳;③轨枕损坏和道床脏污等。铁路线路病害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列车运行安全。因此,铁路线路养护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对线路的系统检查,及时发现线路上一切不符合技术标准的现象和病害,并查清其原因,以便合理地计划和组织线路养护作业,消除病害或缩小病害影响,使线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保证列车按照规定的速度,平稳、安全和不间断地运行。养护内容包括线路状态检查作业和线路养护修理作业。 线路状态检查主要形式是:①日常检查,是定时进行的例行检查;②定期检查,在春、秋两季对线路设备进行的全面检查,秋季检查结果是编制设备技术档案的原始资料,也是制定下一年度设备养护工作计划的依据;③专门检查,对钢轨状态、线路动态、线路纵断面和线路平面等进行的定期检查。 线路养护修理主要作业有:①轨道几何状态的整修,包括顺平线路、拨正方向、改正轨距、矫正轨底坡、调整轨缝和防爬锁定线路等;②保养并个别更换伤损的钢轨、轨枕及联结零件,或全部更新钢轨、轨枕及联结零件;③清筛并补充道碴,使其既密实又有弹性,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线路工应知应会模块—基本规章—《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培训资料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适应铁路运输的发展,增强轨道结构强度,提高线路设备修理质量,实现科学管理,特制定本规则。 第1.0.2条线路设备修理分为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 第1.0.3条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有计划、按周期地对线路设备进行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线路设备强度,增强轨道承载能力。 线路设备维修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线路设备使用寿命。 第1.0.4条线路设备大修应贯彻“运营条件匹配,轨道结构等强。修理周期合理,线路质量均衡”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适度超前、区段配套的方针,并应采用无缝线路。 线路设备维修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第1.0.5条线路设备大修应由大修设计和施工专业队伍承担,采用必要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并安排与施工项目相适应的施工天窗。 线路设备维修应实行天窗修制度,并实行检修分开的管理体制。 第1.0.6条线路设备修理应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的施工作业方法,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作业质量,降低成本;改进检测方法,推行信息化技术,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和检查验收制度。 第1.0.7条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应遵守本规则。本规则未作规定的,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采用新型线路设备时,其修理办法须经铁道部批准。 第1.0.8条本规则适用于1435mm标准轨距和线路允许速度为200km/h及以下的线路。 非标准轨距铁路线路修理办法由铁路局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容及工作组织 第一节工作分类 第2.1.1条线路设备大修分类: 一、线路大修。 线路上的钢轨疲劳伤损,轨型不符合要求,不能满足铁路运输需要时,必须进行线路大修。 线路大修分为普通线路换轨大修和无缝线路换轨大修。无缝线路换轨大修按施工阶段可分为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和铺设无缝线路。 二、成段更换再用轨(整修轨)。 三、成组更换道岔和岔枕。 四、成段更换混凝土枕。 五、道口大修。 六、隔离栅栏大修。 七、其他大修(以上未涵盖的线路设备大修项目列其他大修)。 八、线路中修。 在线路大修周期,道床严重板结或脏污。其弹性不能满足铁路运输需要时,应进行线路中修。石灰岩道碴应结合中修有计划地更换为一级道碴。 在无路基病害、一级道碴、道床污染较轻、使用大型养路机械按周期进行修理的区段,通过有计划地进行边坡清筛,应取消线路中修。

铁路专线维修维护工作范围和要求

铁路专线维修、维护工作范围和要求 1、按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对所有影响 机车安全运行的缺陷进行消缺、定期的检修、日常的维护、巡检等,所属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全工序,施工所需临时设施的布置及安 装结束后的拆除工作。线路质量达到铁路工企Ⅰ级标准。 2、应配备日常维修工作所需的工器具、机械、安全防护用具等,以满 足日常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液压起道机、捣固机 3、落实专人对铁路专用线路所辖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提出维修 方案并按期完成。 4、人员不能满足日常维修工作时,有责任负责调配和加强所需的配合 人员,以便保证完成厂方的工作任务。 5、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应遵守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如下,但不限于这些规范、标准。 (1)国家及部颁的现行规程、规范、标准及有关实施细则。 (2)有效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经过批准的有关设计变更。 (3)有效的技术措施、合理化建议、先进经验及新技术成果。 (4)有关的会议纪要文件等。 (5)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在线路维修年季计划中,应根据线路设备条件和实际状态,结合季节特点,在不同季节合理地安排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维修重点工作。日常应通过线路检查,掌握线路全面状态,根据轨道几何尺寸的误差程度、线路病害和其他质量情况,安排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在适时进行经常保养的基础上减少临时补修。 道床应经常保持饱满、均匀和整齐,并应根据道床不洁情况,结合综合维修有计划地进行清筛,以保持道床弹性和排水良好。 轨面擦伤和剥落掉块接近或达到轻伤程度时应焊补。要有计划地用打磨、焊补、更换道碴、垫枕下大胶垫等方法,综合整治钢轨接头病害。 对小半径曲线地段的钢轨,要根据磨耗情况定期涂油。对易受盐碱浸蚀地段和隧道内的钢轨,要经常保持排水畅通,必要时可在钢轨上涂抹防锈剂。曲线地段侧面磨耗未达到轻伤程度的钢轨,要有计划地调边使用。常备轨要有计划地与线路上钢轨倒换使用。 扣件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有计划地修理或更换:一、螺旋道钉折断,螺帽或螺杆丝扣损坏,严重锈蚀。二、平垫圈、弹簧垫圈损坏或变形,作用不良。三、弹条、扣板(弹片)损坏或变形,不能保持应有的扣压力。四、扣板(轨距挡板)严重磨损,与轨底边离缝超过2mm。五、挡板座、铁座损坏或变形,作用不良。六、大胶垫磨穿、断裂、压溃或变形(两侧压宽合计:厚度为7mm的胶垫超过15mm,厚度为10mm的胶垫超过20mm),小胶垫损坏。 四、管理内容: 1、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厂纪厂规,进厂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2、严格遵守厂安全工作各项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联系单,结合现场实际

铁路线路纵断面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铁路线路纵断面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第3.2.1条线路大修时,应改善线路坡度。如既有线路坡度超过限制坡度且改善困难时,可保持原状。线路大修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设计长坡段。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600m,困难条件下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400m;其他线路坡段长度不应小于该区段到发线有效长度的一半,个别困难地段也不应小于200m。 二、相邻坡段的连接,应按原线路标准设计为抛物线形或圆曲线形竖曲线。 1.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采用抛物线形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2‰,应设置竖曲线。 20 m范围内竖曲线的变坡率,凸形不应大于1‰,凹形不应大于0.5‰。采用圆曲线形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0000m,困难地段不得小于5000m。 2.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坡度代数差不小于1‰时,应设置圆曲线形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5000 m,且长度不应小于25m。 竖曲线不得与竖曲线、缓和曲线重叠,不得侵入道岔、调节器及明桥面。 第3.2.2条两线路中心距不大于5 m时,其轨面标高

应设计为同一水平,困难地段高度差可不大于300 mm,但易 被雪埋地段的轨面标高差不应大于150 mm,道口处不应大于 100 mm。 第3.2.3条大修地段与非大修地段的连接顺坡,应设 在大修地段以外。其顺坡率为:允许速度不大于120 km/h 的线路不应大于2.0‰,允许速度为120(不含)~160km/h 的线路不应大于1.0‰,允许速度大于160 km/h的线路不应 大于0.8‰。 第三节有砟道床 第3.3.1条道床大修,枕下道床厚度应符合表3.3.1 的规定。 道床厚度标准(mm)表3.3.1 五年内年计划通过总 质量(Mt) W年≥50 50>W年≥25 25>W年≥15 W年<15 无垫层的碎石道床一般路基450 450 400 35 0 不易风化的岩 石、碎石路基 350 350 300 30 有垫层的碎石道床(碎石/垫层)300/200 300/200 250/200 250/20 有砟桥面υmax≤120km/h 250

铁路线路维修标准

?【法规标题】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颁布单位】铁道部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1989-7-27 ?【失效时间】 ? ?【全文】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铁道部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1989年7月27日,铁道部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线路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第1.0.2条线路维修工作,必须掌握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在线路维修工作中,应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各种变化的不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第1.0.3条线路维修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开展标准化作业,改善检测手段,建立和健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要采用新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改革作业方法和劳动组织,不断地提高线路维修工作水平。 第1.0.4条本规则适用于国家铁路1435mm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 凡铁路线路维修工作,均应遵守本规则的规定。本规则未做规定者,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采用新型线路设备,在设计文件中应有设备标准和维修要求,并经铁道部(或铁路局)批准。 非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由铁路局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线路维修工作组织 第一节维修工作内容 第2.1.1条铁路线路维修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

综合维修是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综合性修理。通过综合维修,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整修和更换设备零部件,以恢复线路完好的技术状态。经常保养是根据线路变化情况,在全年度和线路全长范围内,有计划有重点的养护,以保持线路质量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临时补修主要是及时整修超过临时补修容许误差限度的轨道几何尺寸及其他不良处所,以保证行车平稳和安全。 第2.1.2条正线线路综合维修周期的年数,由铁路局比照表2.1.2(略),结合线路大中修周期,根据各线(或按区段)的线路条件、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适当规定。 道岔和站线的综合维修周期,由铁路局规定,其中正线、到发线岔的综合维修周期可与线路同步,但最长不宜超过两年。 铁路分局(工务段)应根据路局规定的综合维修周期,结合线路大中修计划和线路设备实际状态,因地制宜地安排综合维修。线路质量较差地段适当缩短周期,薄弱地段可一年进行一遍。当年线路大中修地段可不安排综合维修,但应加强经常保养。 第2.1.3条线路、道岔综合维修基本内容 一、根据线路状态,适当起道,木枕地段全面捣固;混凝土枕地段,撤除调高垫板,全面捣固或重点捣固;混凝土宽枕地段,垫碴与垫板相结合。 二、改道、拨道、调整道岔各部尺寸,全面拨正曲线。 三、清筛枕盒不洁道床和边坡土垄,处理道床翻浆冒泥,补充道碴和整理道床。 四、更换、方正和修理轨枕。 五、整调轨缝,整修、更换和补充防爬设备,整治线路爬行,锁定线路。 六、矫直钢轨硬弯,整治钢轨病害和接头病害。 七、整修、更换和补充联结零件,并有计划地涂油。 八、整修路肩,疏通侧沟,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 九、整修道口及其排水设备,修理和补充标志,收集旧料。 十、其他预防和整治病害工作。 第2.1.4条线路、道岔经常保养基本内容 一、根据超过经常保养容许误差的轨道几何尺寸状态,成段地整修线路。 二、处理道床翻浆冒泥,均匀道碴和整理道床。 三、更换和修理轨枕。 四、调整轨缝,锁定线路。 五、更换伤损钢轨,整治钢轨病害和接头病害。 六、成段进行扣件和接头螺栓涂油。 七、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和断缝焊复。 八、整修防砂、防雪设备和整治冻害。 九、整修道口,疏通侧沟,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 十、季节性工作、周期短于综合维修的单项工作和其他工作。 第2.1.5条线路、道岔临时补修的主要内容 一、整修超过临时补修容许误差限度的轨道几何尺寸。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 【颁布单位】:铁道部 【颁布日期】:1989-07-27 【正文】: 【题目】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 【颁布单位】铁道部 【颁布日期】1989.07.27 【生效日期】1989.07.27 【失效日期】 【时效性】有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适应铁路运输生产的发展,不断改善线路设备质量并进一步提高线路设备大修工作水平,特制订本规则。 第1.0.2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周期性地、有计划地对损耗部分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设备强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恢复和增强轨道承载能力。 第1.0.3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全面规划,适当超前于需要。安排大修计划和施工顺序时,应整区段配套进行,并尽可能采用无缝线路。 铁路线路大、中修周期相应的通过总重,一般情况按表1.0.3(略)规定执行。但在小半径曲线、大坡道或隧道等集中地段;轨型与所承担运营条件不匹配地段;煤、砂、矿建等散装货物运输集中地段;以及风砂为害地段等,铁路局可根据特殊情况,做适当调整。 第1.0.4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有正常的工作条件,应设置大修设计和施工专业队伍,装备必要的施工机械和工程运输车辆,在列车运行图中,安排施工“天窗”,同时应密切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为大修的正常进行创造条件。 第1.0.5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加强管理,积极发展施工机械化,采用新技术,改革施工方法,开展标准化作业,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第1.0.6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除按本规则办理外,还应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及《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等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工作范围 第一节工作分类 第2.1.1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分类规定如下: 一、线路大修(以km计): (1)线路换轨大修; (2)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 (3)铺设无缝线路。 线路上原铺钢轨疲劳伤损,轨型不符合要求,已不能适应当前或近期运输发展需要,必须全面更换钢轨,加强线路时,可进行大修。线路大修时,采用普通轨道结构型式的,列线

铁路线路设备修理标准

铁路线路设备修理标准 第一节线路设备修理周期 第6.1.1条钢轨大修周期(直线或曲线半径2000m及以上)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 累计通过总质量虽未达到规定大修周期的成段钢轨,但60 kg/m及以下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2~4处(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75 kg/m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4~6处(不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应及时更换钢轨。对出现严重锈蚀、严重滚动接触疲劳以及其他影响钢轨安全使用的情况时,应及时更换钢轨。 曲线半径2000m以下地段,钢轨应在侧面磨耗达到重伤前及时换轨,更换周期参见表6.1.1-2。 线路设备大修周期表6.1.1-1 轨道条件周期(通过总质量Mt) 轨型轨枕道 床 钢轨道岔、道床大修 75 kg/m无缝线路混凝土枕碎 石 1500 900 75 kg/m普通线路混凝土枕碎 石 700 700 60 kg/m无缝线路混凝土枕碎 石 1000 700 60 kg/m普通线路混凝土枕或碎600 600

曲线钢轨更换周期 表6.1.1-2 曲线半径(m) 周期(通过总质量, Mt ) 轨道结构 备注 R ≤400 100~200 60kg/m 钢轨、无缝线路、混凝土枕 其他轨道结构根据实际条件进行调整。 400<R ≤800 200~400 800<R ≤1200 400~700 1200<R ≤2000 700~1000 2000<R 或直线 1000 第6.1.2条 道岔大修周期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根据对道岔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周期可作适当调整。道岔尖轨、辙叉应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并根据道岔尖轨、辙叉磨耗和伤损情况确定更换周期。 第6.1.3条 道床大修周期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 木枕 石 50 kg/m 无缝线路 混凝土枕或 木枕 碎石 550 550 50 kg/m 普通线路 混凝土枕或 木枕 碎石 450 450 43 kg/m 及以下钢轨普通线路 混凝土枕或 木枕 碎石 250 250

铁路线路维修

铁路线路维修 1我国铁路线路设备的修理划分为线路设备大修和线路设备维修两种修程. 2线路维修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 3铁路线路维修按工作内容和目的可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 4综合维修是在线路大中修之间,根据线路变化规律和特点,以全面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和更换、整修失效零部件为重点,按周期、有计划的对线路进行综合修理,以恢复线路完好技术状态。 5临时补修是及时整修轨道几何尺寸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及其他不良处所的临时性修理,以保证行车平稳和安全。 6轨道几何尺寸是指轨道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基本尺寸。 7三角坑:是指18m 范围内的轨道水平扭曲状况,即水平误差变化量。 8扣分标准:Ⅰ级为保养标准,每处扣1分;Ⅱ级为舒适标准,每处扣5分;Ⅲ级为临时补修标准,每处扣100分;Ⅳ级为限速标准,每处扣301分。 质量评定:线路动态评定以千米为单位,每千米扣分总数为各级、各项偏差扣分总和。 优良——每千米扣分在50分及以内 合格——每千米扣分在51~300分 失格——每千米扣分在300分以上 9轨道质量指数(TQI):以200m的轨道区段作为单元,分别计算单元区段上左右轨高低、左右轨轨向、轨距、水平、三角坑等7项几何不平顺幅值的标准差,各单项几何不平顺值的标准差称为单项指数。将7个单项指数之和作为评价该单元区段轨道平顺性综合质量状态的指标,称为轨道质量指数。 10伤损钢轨按其伤损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钢轨折断。 11钢轨折断标准:①钢轨全截面断裂②裂纹贯通整个轨头截面③裂纹贯通整个轨底截面④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50mm且深度大于10mm的掉块;允许速度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30mm且深度大于5mm的掉块. 12混凝土轨枕失效标准(1)明显折断(2)纵向通裂①挡肩顶角处缝宽大于1.5mm②纵向水平裂缝基本贯通(3)横裂或斜裂接近环装裂纹(4)挡肩破坏,接近失去支撑能力(5)严重掉块 13道床状态包括道床尺寸,道床脏污和板结程度。 14起道:矫正线路纵断面标高的工作。其主要作业包括扒砟、起道、方正轨枕、回填石砟及捣固。 捣固作业是人工或利用捣固机械将道床石砟振捣密实的过程。 15调高垫板的规格尺寸:长度为185mm,宽度比轨底窄2mm,厚度分为2、3、4、7、10、15mm等。 16拨道:矫正线路平面位置的工作拨道 改道:改正轨距的作业称为改道 17方枕工作就是把线路上超过规定的轨枕间距误差恢复到标准状态,使每根轨枕在列车作用下受力均匀,提高轨枕状态的标准化率。 18曲线拨道标桩一般用钢钎打在曲线外侧,其位置应在与外轨作用边上测点的垂直距离为(A+e)mm处,A为1m或1.5m或其他容易记容易测的整数,e为该测点的拨量,e的符号取决于拨道方向,上挑时为正,下压时为负。 19导曲线支距:外直股工作边按按垂直方向量到导曲线外股工作边的距离。 20影响道岔上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1)由于两个方向的行车密度不同,造成同一根岔枕

铁路线路设备修理周期

铁路线路设备修理周期 第6.1.1条钢轨大修周期(直线或曲线半径2000m及以上)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累计通过总质量虽未达到规定大修周期的成段钢轨,但60 kg/m及以下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2~4处(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75 kg/m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4~6处(不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应及时更换钢轨。对出现严重锈蚀、严重滚动接触疲劳以及其他影响钢轨安全使用的情况时,应及时更换钢轨。 曲线半径2000m以下地段,钢轨应在侧面磨耗达到重伤前及时换轨,更换周期参见表6.1.1-2。 线路设备大修周期表6.1.1-1

M道床大900700700 600550450250 6.1.1-2 表曲线钢轨更换周期

道岔大修周期原则上应按照表条第6.1.2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根据对道岔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周期可作适当调整。道岔尖轨、辙叉应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并根据道岔尖轨、辙叉磨耗和伤损情况确定更换周期。第6.1.3条道床大修周期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根据对道床状态评价结果,周期可作适当调整。 第6.1.4条扣件大修周期根据对状态评价结果确定,成段扣件达到以下伤损标准,应成段更换大修。 一、弹条折断或失效、锈蚀严重。 二、螺旋道钉折断或锈蚀严重。 三、轨下垫板压溃、严重变形或丧失作用。 四、其他零部件状态不良、锈蚀或伤损严重。 第6.1.5条道口大修根据道口铺面、护轨、栏杆(栏门)、护桩、标志、平台、排水设施等工务设备状态综合评价结果确定。 第6.1.6条线路中修根据对道床状态评价结果合理确定。第6.1.7条防护栅栏维修根据状态合理确定。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试题

一、单选题 1. 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有计划、按周期对线路设备进行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线路设备强度,增强(B)。 A、轨道框架阻力 B、轨道承载能力 C、线路运营能力 D、轨道防爬能力 2. 线路设备维修应实行天窗修制度,并实行(A )的管理体制。 A、检修分开 B、养修分开 C、维修与大修并重 D、只修不养 3. 因线路设备大修引起其他设备变动时,应由(D )在相应的大修计划中统一安排。 A、运输局 B、工程局 C、工务段 D、铁路局 4. 工务段应对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发现施工安全隐患及质量问题时应责令施工单位立即纠正,危及行车安全时有权( B )。 A、建议其停止施工 B、责令其停止施工 C、责令其施工慢行 D、责令天窗点内施工 5. 工务段的管辖范围,正线延长单线以(A )km为宜。 A、500~700 B、600~800 C、800~1000 D、1000~1200 6. 检修分开的基本原则是实行专业检查和机械化集中修理,实现(D)的异体监督。 A、养护与维修 B、检查与整治 C、检测与保养 D、检查

与维修 7. 工务机械段负责综合维修的大型养路机械作业项目,工务段配合施工,并负责其他作业项目和(B)。 A、质量回检 B、质量验收 C、检查验收 D、材料回收 8. 在线路设备(C)中,应根据线路设备条件和状态,结合季节特点,合理安排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重点工作。 A、养修计划 B、维修安排 C、维修计划 D、保养计划 9.电缆沿路堑顶部埋设时,应在堑顶天沟边2 m以外。如无天沟,应在堑顶边( D )以外。 A、2m B、3m C、4m D、5m 10. Vmax≤160km/h的正线无缝线路地段,道床顶宽度不得小于(C)。 A、2.9 m B、3.1 m C、3.4 m D、3.5 m 11. 线路大中修后,无垫层的碎石道床,枕下清碴厚度不得小于(B)。 A、200mm B、300mm C、400mm D、500mm 12. 提速道岔铺设木岔枕时,应用2600 mm×260 mm×160 mm的木枕过渡,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D)。 A、20根 B、30根 C、40根 D、50根 13. 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的线路应采用(C)及以上钢轨,小半径曲线地段及重载线路应铺设全长淬火轨。 A、43 kg/m B、50 kg/m C、60 kg/m D、75 kg/m 14. 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D)且深度大于10 mm的掉块时判为折断。 A、20mm B、30mm C、40mm D、50mm

铁路线路维修与养护

铁路线路维修与养护 摘要:铁路线路在长时间运行情况下,受自然条件以及火车车辆的动力作用,会出现较大的机械磨损,铁路轨道的几何尺寸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其道床和路基经常会出现变形,线路设备也有一定程度的磨损,因此有必要定期对其进行维修和养护,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率,以保障火车运行的安全性。本文就从铁路线路出现的问题方面进行探讨,研究铁路线路的维修与养护措施。 关键词:铁路线路;维修;养护 引言 由于火车机车车辆不断作用于铁路线路,再加上铁路轨道长期处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使得铁路线路出现的机械磨损逐渐加剧,道床、路基以及轨道的几何尺寸也在逐步地发生变形,因此,对于铁路线路进行维修与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对轨道的结构及其部位的破坏非常大,造成严重的铁路线路变形,目前常见的铁路轨道结果破坏主要有曲线变形、钢轨及接头连接零件的破坏以及线路爬行等。对其进行定期维修和养护,则可以保证火车轨道的质量和设备的完整性,使轨道设备的使用寿命得以加强。

一、我国铁路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铁路轨道设备的不断发展,铁路行车密度的不断提高、行车间距的不断缩短,用于线路养护维修的作业时间也在不断在减少,但是对铁路的维修养护要求却越来越高,除原有的铁路轨道问题之外,还有维修养护方法在线路的维修组织方式、养护设备质量控制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都也存在着缺陷。 1、出现如铁路线路冻起、不均匀下沉、线路横向位移、轨距缩小或扩大、线路纵向爬行等一系列在空间位置上铁路线路出现的改变。 2、钢轨出现疲劳或者磨损,道床脏污、轨枕损坏等。铁路线路病害对于列车运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铁路线路维修与养护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系统检查铁路线路,发现病害和潜在的隐患,查清其原因,将病害影响尽量消除或者缩小,以便能够使得铁路线路处于完好状态,能够让列车不间断地、安全地、平稳地运行。 4、组织方式不当。工区管辖设备少、人员少,车间维修组织呈现出散、碎等特征。维修生产能力不足,在维修过程中其作业效率、作业质量和作业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作业方式分散,维修过程中使用的积聚和佳通运输工具不能适应规模效应,严重影响其运输效率。 5、未充分应用检测数据。在对轨道进行检查的过程中

铁路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铁路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第一节线路平面 第3.1.1条在线路直线地段,两股钢轨顶面应位于同一水平。在线路曲线地段,应根据曲线半径和实测行车速度,在外股钢轨合理设置超高(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的线路宜按旅客的舒适条件进行检算和调整超高值)。超高按下列公式计算: H = 11.8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υj=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H——超高(mm); υj——平均速度(km/h); R——曲线半径(m); N i——一昼夜各类列车次数(列); Q i——各类列车质量(t); υi——实测各类列车速度(km/h)。 按上式算出后,对未被平衡欠超高和未被平衡过超高分别按下列公式检算: H c=11.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H H g=H - 11.8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H——实设超高(mm); H c——未被平衡欠超高(mm); H g——未被平衡过超高(mm);

υmax——线路允许速度(km/h); υH——货物列车平均行车速度(km/h)。 未被平衡欠超高不应大于75 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90 mm,但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线路个别特殊情况下已设置的90(不含)~110 mm的欠超高可暂时保留,但应逐步改造;未被平衡过超高不应大于30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50mm,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线路的个别特殊情况下不应大于70 mm。 实设超高在满足上述条件下,货物列车较多时,宜减小H g,旅客列车较多时宜减小H c。 有砟轨道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125 mm,在双线上不得大于150 mm。无砟轨道实设最大超高不得大于175mm。 第3.1.2条如行车条件有较大变化,或曲线发生木枕压切、混凝土枕挡肩破损、钢轨不正常磨耗等情况,应根据实测行车速度和实际牵引质量,重新计算和调整超高。 第3.1.3条两线路中心距离在5 m以下的曲线地段,内侧曲线超高不得小于外侧曲线超高的一半,否则,必须根据计算加宽两线的中心距离。 第3.1.4条曲线超高顺坡。 一、曲线超高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顺完,允许速度大于160 km/h的线路,超高必须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顺完;允许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