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时代来临“得数据者得天下”成全球普遍共识

大数据时代来临“得数据者得天下”成全球普遍共识

大数据时代来临“得数据者得天下”成全球普遍共识
大数据时代来临“得数据者得天下”成全球普遍共识

大数据时代来临“得数据者得天下”成全球普遍共识发布时间:2015-10-23 09:04: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艳玲| 责任编辑:肖冰

10月19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人民出版社举办的“大数据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研讨会。张艳玲摄

中国网10月23日讯(记者张艳玲)“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大数据有关,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大数据,每个人都被大数据裹挟着。大数据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为每个人提供创新平台和机会。”10月19日,参加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人民出版社举办的“大数据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研讨会暨《大数据领导干部读本》新书发布会的专家们如是说。

那么,什么是大数据?用专业术语来讲,大数据是一类数据量大、增长速度快、类别多、价值密度低的数据,也是一项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性分析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架构和技术。

大数据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和深度挖掘,发现规律,创造价值,进而建立起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到网络世界的无缝链接。大数据时代,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软件与硬件、跨界融合,将重塑我们的认知和实践模式,开启一场新的产业突进与经济转型。

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说,大数据其实就是海量的、非结构化的、电子形态存在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能产生价值,带来商机的数据。

而《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多?舍恩伯格这样定义大数据,“大数据是人们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小规模数据的基础上无法完成。”

大数据是“21世纪的石油和金矿”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为《大数据领导干部读本》作序时形容大数据为“21世纪的石油和金矿”,是一个国家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又一关键资源。

而马建堂在致辞中也指出,大数据可以大幅提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着人类探索世界的方法,焕发出变革经济社会的巨大力量。“得数据者得天下”已成全球普遍共识。

“从资源的角度看,大数据是‘未来的石油’;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大数据可以提升治理效率、重构治理模式,将掀起一场国家治理革命;从经济增长角度看,大数据是全球经济低迷环境下的产业亮点;从国家安全角度看,大数据能成为大国之间博弈和较量的利器。”马建堂在《大数据领导干部读本》序言中这样界定大数据的战略意义。

总之,国家竞争焦点因大数据而改变,国家间竞争将从资本、土地、人口、资源转向对大数据的争夺,全球竞争版图将分成数据强国和数据弱国两大新阵营。

苗圩在《大数据领导干部读本》序言中说,数据强国主要表现为拥有数据的规模、活跃程度及解释、处置、运用的能力。数字主权将成为继边防、海防、空防之后另一大国博弈的空间。谁掌握了数据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谁就能赢得未来。新一轮的大国竞争,并不只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更是通过大数据增强对整个世界局势的影响力和主导权。

大数据可促进国家治理变革

专家们普遍认为,大数据的渗透力远超人们想象,它正改变甚至颠覆我们所处的时代,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经营和政府治理等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

的确,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还是一场管理革命。它提升人们认知能力,是促进国家治理变革的基础性力量。在国家治理领域,打造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智慧政府建设上都离不开大数据,大数据为解决以往的“顽疾”和“痛点”提供强大支撑;大数据还能将精准医疗、个性化教育、社会监管、舆情检测预警等以往无法实现的环节变得简单、可操作。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周文彰认同大数据是一场治理革命。他说:“大数据将通过全息数据呈现,使政府从‘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模糊治理方式,迈向‘实事求是’、‘数据驱动’的精准治理方式。在大数据条件

下,‘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数据驱动的‘精准治理体系’、‘智慧决策体系’、‘阳光权力平台’都将逐渐成为现实。”

马建堂在为《大数据领导干部读本》作序时也说,对于决策者而言,大数据能实现整个苍穹尽收眼底,可以解决“坐井观天”、“一叶障目”、“瞎子摸象”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问题。另外,大数据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升华,它能提升人类“一叶知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

专家们认为,大数据时代开辟了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新途径:大数据助力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个性化、精准化;实现信息共享融合,推动治理结构变革,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合作;大数据催生社会发展和商业模式变革,加速产业融合。

中国具备数据强国潜力2020年数据规模将位居第一

2015年是中国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今后的中国,大数据将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也具备成为数据强国的优势条件。

马建堂说,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的创新发展,准确把握大融合、大变革的发展趋势,制定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出台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为我国大数据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看作是大数据发展“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影响。

工信部为正在构建大数据产业链,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将大数据打造成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

另外,中国是人口大国、制造业大国、互联网大国、物联网大国,这些都是最活跃的数据生产主体,未来几年成为数据大国也是逻辑上的必然结果。中国成为数据强国的潜力极为突出,2010年中国数据占全球比例为10%,2013年占比为13%,2020年占比将达18%。届时,中国的数据规模将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专家指出,中国许多应用领域已与主要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具备了厚积薄发、登高望远的条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中具有超越的潜在优势。中国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抓住大数据发展带来的契机,拥抱大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建设数据强国需从顶层设计上搭建清晰框架

不过,中国在推进大数据战略上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数据开放方面还广泛存在“数据孤岛“现象,虽然政府掌握着80%的数据,但现实中“部门墙”“行业墙”“地区墙”阻碍数据流动和共享。还有大数据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缺位,导致能开放的数据不开放,需要保护的隐私无法保护,企业由于标准模糊而无法大胆创新。还有“数据主权“容易受侵犯,由于数据空间是国家新的战略维度,尚无完备的安全保障体系,加上手机、电脑、芯片、搜索引擎、服务器等核心数据的“基础设施”大量依赖进口,数据资产极易流失。

马建堂在《大数据领导干部读本》序言中也提出,抓住大数据革命带来的“机会窗口”,建设数据强国,要在顶层设计上搭建清晰的大数据行动框架,盘活数据资产,在数据开放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同时把强大的“国家企业”和活跃的“万众创新”结合起来,培育大数据竞争的中间力量和数据生态中的活跃力量。

周文彰认为,我国要从“数据大国”变为“数据强国”,借助大数据革命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如要建立数据政策体系、数据立法体系、数据标准体系;要重视对“数据主权”问题的研究,加强大数据动态的跟踪研究;要建设高质量的“大数据与国家治理实践案例库”等等。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朝代更替教训

历史教训背后的教训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为止。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然而斗争中和斗争背后,有多少惨痛的失败教训,有多少被欺凌的过程,又签订了多少对我们国家不公的条约,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教训,依然在近代历史中重演着,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们,就是统治者不肯记住历史给我们的教训。 最不该忽视的最重要的教训,就是腐败的政治和民心的涣散。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批侵华英军共计海军战舰16艘,地面部队4000人,海陆合计7000左右。后续舰队9艘(其中战舰三艘)。且不论当时的军事实力怎样,单说当时的中国人口,就接近四亿。四亿人,面对这么一小撮侵略者,吐一泡口水也能把它淹死。但是,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只把民众作为奴役的对象,他们关心的是民脂民膏的搜刮,他们无视的是民众的生存,他们害怕的是民心的凝聚。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民众,也基本上是一盘散沙。当民众是一盘散沙的时候,统治者自然是懦弱的。可以说,外国侵略者敢于对一个怏怏大国耀武扬威,无非是摸准了中国的死穴。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一直在告诫我们这些华夏子孙的教训啊,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就是在于清政府不得民心,压榨百姓,欺软怕硬。腐败的政治和民心的涣散,导致国家的灭亡的教训,历史上笔笔皆是,秦统一六国后,大肆修建宫殿和陵墓,将无数百姓当成苦力,民生哀悼,秦二世胡亥即位后“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以致“天下丁男被甲,丁女被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老百姓到了无以生存的绝境,社会矛

大数据口号

大数据口号 导读:本文是关于大数据口号,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视界高越云端,态度脚踏实地。 2、定位新时代,数据共精彩。 3、营销互动数据化,洞察先机赢天下。 4、数据分析新理念,专业服务心体验。 5、数据拆解一小步,商务未来一大步。 6、高效挖掘数据中的黄金。 7、数据精准到位,商机精彩加倍。 8、未来先人一步,数据查找端倪。 9、数据速搜准定位,高效分析大有为。 10、商务数据时代,效率自成一派。 11、洞悉先于人,数据赢天下。 12、未来可能,一数先机。 13、大数据平台万千,零误差定位领先。 14、强大数据库,定位更快速。 15、专业数据把关,商机处处领先。 16、智能数据分析,抢占市场先机。 17、数据分析在线,商机精准体验。 18、搜素大数据,定位云武器。

19、搜索分析数据,商机随心所欲。 20、未来市场怎么办,数据分析有答案。 21、快搜快算快分析,知己知彼知商机。 22、数据,早已看穿了一切。 23、商机魅力无限,数据精彩有约。 24、大数据,大智慧,大未来。 25、云平台,全智能,抢先机,有保障。 26、你来我网,数据共享。 27、数据时代,优效常在。 2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9、数据分析网,专业圆梦想。 30、高效分析,挖掘商机。 31、智造先机,快数定位。 32、数据,精准营销新势力。 33、用数据刻画未来,用规律保障品质。 34、数据云平台,搜索赢未来。 35、商机千算万算,不如数据计算。 36、精于数据分析,提前洞察先机。 37、云平台,数据一网打尽。 38、让数据变成货币。 39、快搜快算快分析,有根有据有商机。 40、智造商务精品,数据精准开启。

得阅读者得天下,剖析阅读与学习的关系

得阅读者得天下,剖析阅读与学习的关系 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来听我的课,课上完我问了她一个问题:“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你觉得阅读与不阅读的孩子差别在哪里?” 这位语文老师苦恼地说:“四五年级有一个题型,对照句子进行仿写。这个题型难度系数低,但是很难给孩子分析题目,因为它没有标准答案。读书量大的孩子,写出来的句子比标准答案还漂亮,对他们来说,这种题型是个送分题。但读书量小的孩子,我们老师真的爱莫能助。” 这是一个语文题型反映出的阅读的重要性。 我以前上高中的时候,其他科目学起来很轻松,唯独学习英语时十分痛苦,选择题错得惨不忍睹。于是,我虚心去请教我们英语课代表。我们英语课代表给了我一个我听不懂的做题方法:“有些题目一读就读出来,A、C选项读起来不通顺,不选,排除;D选项跟题目没有关系,那只能B了。

为什么英语课代表一读就能知道答案,因为她的语感好。 语感是指什么? 语感指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的敏感性,对语言的捕捉能力强,会抓重点,善于进行逻辑分析。所以英语语感强的人一读就能找到正确答案。 那么英语有语感,语文有没有语感呢? 语感这个词大多从英语老师口中讲出来,大部分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提过语感。 但是,语文与英语都是语言类学科,其中必然有对孩子语感能力的考察。所以,培养孩子语文语感的大旗应由家长扛起来。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语文语感? 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出语感。

看了那么多好作文,为什么还是写不了好作文? 电影《银河补习班》里的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那些是别人的旧鞋子,你喜欢穿别人的旧鞋子吗?写好作文应该怎么做?一个字’真’。”用内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将广泛阅读与最“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写优秀的文章就不是一件难事。 史地生:常识性学科 历史、地理和生物,我把它们归类为常识性学科。学科中的基础知识或日常知识众人皆知、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或常识部分。 有家长问:“我孩子都背下来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唐太宗李世民’等等这些常识,可为什么历史还是考不好?” 仅仅记住这些词条,对词条没有更广阔的了,直白地说,连李世民做过什么都不知道,没有广阔的阅读量,题目怎么能答对呢? 数理化:知识型学科

大数据带来的给予和挑战

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高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今后20年全球将步入大数据新时代。高端互联网将再铸新世界。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发增长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和数据感应器的出现,使数据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在快速增长。据国际数据资讯公司(GlobalPulse)估测,数据数量一直在快速增加,每年增长50%,这个速度不仅是指数据流的增长,而且还包括全新的数据种类的增多。据统计,全球企业2010年在硬盘上存储了超过7EB的新数据,消费者在PC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上存储了超过6EB新数据,而1EB数据就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存储数据的4000多倍。目前数据容量增长的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硬件技术的发展速度,并正在引发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危机。 有研究统计,从人类文明开始到2003年,人类共创造了5TB(兆亿字节)的信息,而现在,这样的数据量却仅需两天就被创造出来,且速度仍在加快。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创建和复制的数据总量,就达到了1.8ZB(1ZB等于10的21次方比特),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300GB以上的数据。目前这个数字仍在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更将超过80ZB。由此可见,我们的确已经迈入了大数据时代。 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发起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称将斥资2亿美元用于大数据研究,以应对大数据革命正在带来的大机遇。据美国咨询机构Gartner预测,从现在起到2015年,大数据将会在世界范围内创造440万个工作岗位。 “大数据”,这一新兴概念,正在被赋予极其丰富的内涵,并被寄予特别巨大的希望……大数据时代,我们该如何寻找对策,迎接挑战? 一、“大数据资源”成为重要战略资源 互联网时代,“资源”的含义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它已不再仅仅只是指煤、石油、矿产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大数据”,也正在演变成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互联网、物联网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庞大的数据资源,为人们依据数据了解世界、了解市场、了解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可能。大数据已经被视为一种资产、一种财富、一种可以被衡量和计算的价值。得大数据者得天下,是一些推崇大数据时代的变革者所坚信不疑的判断。

大数据时代到来啦

新时代的曙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浅论大数据对于统计学和相关经济部门的影响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以数据的方式存在在网络中,存储器中和我们所处的时空中。这些信息以碎片化的方式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服务器中,数据的海量汇聚和海量增长构成了信息时代下最动魄人心旋律。未来世界的竞争将会是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竞争。这些数据就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财富和经济的发展的新动力。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便利,同样也是变革和机遇。 关键字:大数据经济统计学 一、前言 数据,好像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很不起眼,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数据。这是个信息时代,为了方便信息的传输,我们通常将要传输的信息数字化,所以每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因此而产生海量的的新数据。那么这么些海量数据是否在完成了它信息传输功能之后,它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呢?这些被用过的数据还有价值吗?我们还有必要用大量的储存资源去储存它们吗? 笔者认为,美国的“棱镜门”事件将会很好的回答以上的问题。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九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频、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通过棱镜项目,国安局甚至可以实时监控一个人正在进行的网络搜索内容。也许这还只是数据挖掘的冰山一角,仅仅只对九家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挖掘就能够监视某个人的一举一动,如果我们对更多互联网公司进行数据挖掘,甚至是对整个互联网上所有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那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二、对大数据的认识

大数据时代统计调查工作的挑战与思考_季晓晶

2013.5 一、问题的提出 大数据(bigdata)泛指伴随社会化数据出现的大量在线文本、图片、流媒体数据。这里的“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数据量巨大。指在科学技术、计算机仿真、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等诸多应用领域产生的海量数据集。二是以数据为“大”的价值论。即大数据之 “大”更多地反映在其重要性上,而不完全指数量上的庞大。因为可以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目前大数据被世界经济论坛的相关报告认定为其价值堪比石油的新财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处不在的信息感知和采集终端,将行政管理、生产经营、商务活动等众多领域源源不断产生的海量即时电子化数据,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了一个与物质世界相平行的数字世界,所以很多专家认为人类已经跨入了大数据时代。作为数据生产的权威机关,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给统计调查工作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与启示?统计调查部门和统计调查工作者应该怎样应对才能满足时代提出的需求?对此,笔者拟结合多年基层工作经历进行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同仁共同关注、思考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工作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及意义 有资料显示,1998年全球网民平均每月使用流量是1MB,2008年是1GB,2014年将是10GB。全网流量累计达到1EB的时间在2001年是一年,在2004年是一个月,在2007年是一周,而2013年仅需一天,即一天产生的信息量可刻满1.88亿张DVD光盘。淘宝网站单日数据产生量超过50TB,存储量40PB。百度公司每天要处理60亿次搜索请求,几十PB数据。一个城市若安装几十万个交通和安防摄像头,每月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几十PB。数据的规模越大,处理的难度也越大,但对其进行挖掘可能得到的价值更大,这就是大数据热的原因。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2年底我国网民数为5.64亿,手机网民为4.2亿。这些网民每天在网上将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记载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可以了解大众需求、诉求和意见, 反映舆情民意。大数据的重要价值还在于对其有效的开发和使 用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和政府的信息系统每天源源不断产生大量数据。根据全球第四大独立软件公司,美国赛门铁克公司的调研报告,全球企业的信息存储总量已达2.2ZB,年增67%。医院、学校和银行等也都会收集和存储大量信息。政府可以部署传感器等感知单元, 收集环境和社会管理所需的信息。2011年,英国《自然》杂志曾出版专刊指出,倘若能够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类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 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备注:1024B=1KB 1024KB=1MB 1024MB=1GB 1024GB=1TB 1024TB=1PB 1024PB=1EB 1024EB=1ZB 1024ZB=1YB 1024YB=1BB ) 三、大数据时代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可以预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统计调查部门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统计产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更大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带来更多的则是挑战。这种挑战集中体现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调查部门应该能够使用更少的投入生产出时效性更强、质量更高的产品。社会各界对统计调查部门新的服务需求和更高的工作要求也将随之形成。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大数据背景下,统计调查工作正面临六大挑战。 一是统计工作方式的挑战。在大数据科技大浪潮的背景下,数字化的行政商业记录、网络在线文本、流媒体数据大大拓宽了统计机构收集数据信息的渠道,统计调查部门的业务工作方式也势必发生改变。在数据收集方面, 会更多的需要从互联网、物联网的数据中进行挖掘收集。如物联网的发展将使工业生产、运输物流、最终消费、服务等各种交易生成直接可用的数据。又如,现行的居民家庭日记帐是通过统一的报表和计量方式将调查对象的收入消费行为转化为可用的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将有可能实现通过对超市商场收银系统、ETC电子收费系统、GPS定位测量、银行转账、微信等数据进行挖掘从而收集到需要的数据,不再需要调查对象长期认真的配合。这种数据收集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人为误差,篡改数据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数据质量将更有保 大数据时代统计调查工作的挑战与思考 季晓晶 摘要:大数据(bi g d ata )泛指伴随社会化数据出现的大量在线文本、图片、流媒体数据。因其数据量巨大又可以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目前被世界经济论坛的相关报告认定为其价值堪比石油的新财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处不在的信息感知和采集终端,将行政管理、生产经营、商务活动等众多领域源源不断产生的海量即时电子化数据,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了一个与物质世界相平行的数字世界,所以很多专家认为人类已经跨入了大数据时代。作为数据生产的权威机关,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给统计调查工作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与启示? 统计调查部门和统计调查工作者应该怎样应对才能满足时代提出的需求?对此,笔者结合多年基层工作经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调查工作;思考 问题研究 17

2019年见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大数据云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大数据很强大,但还是有很多人仍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浙江优就业的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大数据云时代,看看大数据的真实表现。或许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讲大数据,但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前端时间马云有一个笑谈:“我知道全国胸最小的省份是哪一个”这就是大数据的鲜活体现。 如同技术行业中的所有事物一样,它一直在飞速的更新换代。它影响着所有源于大数据的领域,从数字转换、人工智能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因为很复杂,所以我想先快速地介绍下什么是大数据。 浙江优就业 什么是大数据?

像所有新出现的事物一样,你可以找到关于它的许多定义。大数据可以被看作是描述数据集的一个广义的术语、行话或者说一个标语。 关于大数据的定义大多包含三个V开头的词: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性(variety)。事实上,Gartner公司这样描述大数据“高速、大量且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通过有利可图的创新性的信息处理来增强洞察力、决定制定以及流水线自动化”。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在这儿你可以找到关于大数据的其它的一些定义(来自于不同企业的40多位领导者,比如医药、市场、食品还有时尚业等等),各种各样的定义,你一定会感到惊讶! 但无论如何定义,“Big Data”这个术语指的不仅仅是数据本身;它还涉及挑战、能力和竞争力。无所不在的一种观念是:大数据是信息持续、大量增长的一种结果。 当然,一切开始于数字领域的繁荣发展。更多的设备、更多的网络使用、更多的技术使用…所有的一切都会被翻译成信息。更多的数据。我们每一次连接,都会生成数据—比如使用社交媒体、在线商店、任何联网的APP的时候。 你或许会问你自己,“Big Data”与“large data”是否有所不同? 来自于Dwight deVera的一种说法很好的诠释了两者之间的不同:“财务主管所拥有的数以千计的关于客户的财务报表和发货单可以看作是large data。而来

2021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2021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 案 2021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考试)得阅读者得天下,很多孩子都会在阅读失分,以下是百分我搜索整理的关于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 (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听 清晨,乳白色的雾气迷迷蒙蒙,村外的溪水传来淙淙的响声。小院的篱笆上开满了繁星一样的牵牛花,鲜红的、天蓝的、淡紫的真像一只只彩色的小喇队,花瓣上闪着几颗晶莹的露珠。枣树上画眉在和黄莺对唱,声音(清脆清澈)、婉转 吱呀一声门开了,大妈踏着被露水打湿的石铺小路,上井台打水。她打起一桶(清脆清澈)的井水,忽然,她侧过头在(凝神凝视)听着什么。 是在听溪水的流响么?是在听画眉和黄莺的对唱么?还是彩色小喇叭真会广播? 啊,喇叭花下邻家的小男孩正在念书,念得那么轻细,那么流利,那么动听,真好像是溪水的琴声,小鸟的歌声,喇叭的播音声。 大妈的笑从心底溢到脸上。 她提着水桶回家去了,脚步放得很轻很轻,生怕(惊动惊断)孩子的念书声,还怕惊落了喇叭花上那忽闪忽闪的露珠

⑴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 ⑵在下面括号里填上表示声音的词。 例:溪水(淙淙) 老牛( ) 小狗( ) 大雨( ) 雷声( ) ⑶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枣树上画眉在和黄莺对唱,声音(清脆清澈)、婉转( ) ②啊,喇叭花下邻家的小男孩正在念书,念得那么轻细,那么流利,那么动听,真好像是溪水的琴声,小鸟的歌声,喇叭的播音声。( ) ⑷文中第一个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语意未尽 B.内容省略 C.说话断断续续 ⑸小院的篱笆上开满了繁星一样的牵牛花,鲜红的、天蓝的、淡紫的句子中哪个词是写数量的,哪些词是写颜色的,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⑹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⑴⑵哞哞;汪汪;哗哗;隆隆 ⑶①拟人;②比喻、排比、拟人 ⑷B ⑸数量词:满。颜色:鲜红、天蓝、淡紫。体会;花开得繁茂、鲜艳。 ⑹清晨乡村的美景和大妈提水时不忍惊到孩子念书的美好情境。 (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感受优雅

大数据时代心得体会[工作范文]

大数据时代心得体会 篇一:大数据时代读书心得 一部似乎还没有写完的书 ——读《大数据时代》有感及所思 读了《大数据时代》后,感觉到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将要来临。虽然还不怎么明了到底要彻底改变哪些思维和操作方式,但显然作者想要“终结”或颠覆一些传统上作为我们思维和生存基本理论、方法和方式。在这样的想法面前,我的思想被强烈震撼,不禁战栗起来。“在小数据时代,我们会假象世界是怎样运作的,然后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这种假想。”“随着由假想时代到数据时代的过渡,我们也很可能认为我们不在需要理论了。”书中几乎肯定要颠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也试图通过引用《连线》杂志主编安德森的话“量子物理学的理论已经脱离实际”来“终结”量子力学。对此我很高兴,因为统计学和量子力学都是我在大学学习时学到抽筋都不能及格的课目。但这两个理论实在太大,太权威,太基本了,我想我不可能靠一本书就能摆脱这两个让我头疼一辈子的东西。作者其实也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要颠覆它们的论点,毕竟还是在前面加上了“很可能认为”这样的保护伞。 近几十年,我们总是在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思维。在新思

维面前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要破和立,要改变自己的传统,跟上时代的脚步。即使脑子还跟不上,嘴巴上也必须跟上,否则可能会被扣上思想僵化甚至阻碍世界发展的大帽子。既然大数据是“通往未来的必然改变”,那我就必须“不受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特定领域里隐含的固 有偏见”,跟作者一起先把统计学和量子力学否定掉再说。反正我也不喜欢、也学不会它们。 当我们人类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达到拍字节甚至更大之后,我们可以把样本变成全部,再加上有能力正视混杂性而忽视精确性后,似乎真的可以抛弃以抽样调查为基础的统计学了。但是由统计学和量子力学以及其他很多“我们也很可能认为我们不再需要的”理论上溯,它们几乎都基于一个共同的基础——逻辑。要是不小心把逻辑或者逻辑思维或者逻辑推理一起给“不再需要”的话,就让我很担心了! 《大数据时代》第16页“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逻辑是——描述时空信息“类”与“类”之间长时间有效不变的先后变化关系规则。两者似乎是做同一件事。可大数据要的“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知道是什么就够了,没必要知道为什么”,而逻辑学四大基本定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中的充足理由律又“明确规定”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且逻辑推理三部分——归纳逻辑、溯因逻辑和演绎逻辑都是基于因果关系。两者

得民心者得天下,仁政为先_高中生优秀议论文1000字

得民心者得天下,仁政为先_高中生优秀议论文1000字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 追溯华夏文化五千年,历史在不断地演变,夏商西周,秦朝汉宫,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历史在不断地进化,由元谋人、蓝田人到一代代君王,“人文初祖”黄帝,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大禹,雄霸一方但又治国残暴的秦始皇,实现大一统的汉武帝,奢侈暴政的隋炀帝,虚心纳谏、以民为主的唐太宗……时间又怎么能阻抑历史匆匆前进的脚步呢。让人深思,一次次的改朝换代,统治者该如何稳住江山呢? 现今社会,许多领导人物之所以权利稳如泰山,才干固然重要,最大的因素莫过于深受群众的追捧和爱戴。所以我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统治者得天下,在于取悦民心,得民心以仁政为先。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秦始皇就犹如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绚丽而短暂。他威名远播,带领秦兵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开创了封建社会专制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他如此功绩赫赫,理应受到万民敬仰,受到后人垂青,可恰恰相反,群众不仅爆发了秦末大起义,而且还推翻了他一手创立的秦朝。这就在于他的残暴——繁重的徭役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生活苦不堪言;严峻刑法让老百姓活在阴霾下,担惊受怕,处于水深火热当中。试问,民怎能容忍这样的暴君?嬴政啊嬴政,“水者载舟,水者覆舟”啊! 农民起义源头起于对统治者的不满,对百姓生活的同情,逼迫统治者调整政治,促使改朝换代。可想而知,群众眼里根本不会去思量你当初立下的汗马功劳,只在乎你现在是否为百姓谋福址?尽管你才略了得,如因你的某种缺点遭到群众的排斥,最终还会败下阵来。一失足成千古恨,君王处事要三思,一个抉择就事关祸连百姓与朝廷。政治黑暗,事关君王是否愿意拨乱反正? 相比之下,唐太宗在历史上光芒四射,备受赞扬,就在于他的仁政可以得民心。他虚心纳谏传得一代佳话,他铭记“以古为镜,可以知道兴衰”,吸取隋亡的缘由,目睹农民起义,感叹“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深知人民群众伟大力量。这启发了他以仁治国,事事以民为先,展现“贞观之治”的现象,家家户户安居乐业,国力强盛,为唐朝他日步入鼎盛打下结实的基础。唐太宗深受百姓爱戴,至今仍讴歌伟绩。由此可见,当初他取悦于民,他的仁政让他实实在在地坐拥天下。 历史就是如此。翻开历史的书页,无不向我们讲诉朝代更迭,试想君王如果仁政,便让江山稳固屹立不倒,那何乐而不为呢? 仁政可以得民心,得民心必得天下。群众会像一抹阳光,给予君王与朝廷一片明朗大地;群众会像风帆,与君王和朝廷在大海上乘风破浪,顺利航行,共同进退;群众会像一棵大树,帮君王与朝廷遮挡所有的风雨……历史璀璨始终需要君与民共描绘,君待民好,民自然待君好。 得民心者得天下,仁政为先。'

大数据时代来临2

大数据时代来临发布时间:2013-02-16 点击次数:春节临近,细心的你会发现数据无时无刻不环绕在身边:在超市买年货,用手机扫描一下商品条形码,就能将商品价格与其他超市比较;看到某饭馆的打折海报,拍一下上面的二维码,就能享受年夜饭8折优惠;打开信用卡账单,银行针对你这一年的消费记录提出了新年购买理财产品的建议…… 不少媒体预测,2013年将是世界的大数据元年。“大数据”这一概念最初起源于美国,“大”用来描述数据的三维特征:信息的数据体量日益庞大、信息的种类繁多、数据变为可用信息且分析速度越来越快。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用数字“猜你喜欢” 你知道吗?在轻点鼠标的网络购物过程中,你的消费习惯已经被各大购物网站“悄悄地”收集并计算。有时候你会产生疑问——推荐系统给出的“猜你喜欢”,有时候好像比你自己都还要了解你。那么,推荐系统究竟是怎样“猜”中你的心思的呢? 你其实是一长串数字 “不忍直视啊!”有着12年网购经历的网友“又懒又没钱的球”看着2012年全年网购账单惊呼。她笑着告诉《亮报》记者:“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我懒惰的习惯是从网上购物开始的。”她表示,与网上购物刚刚兴起时不同,近几年上购物网站,你会发现很多商品是系统自动推荐的。“它甚至能猜到我喜欢什么、最近缺什么,你说神不神?”她说。 《亮报》记者发现,打开淘宝网,页面下方有一栏专门显示“猜你喜欢的宝贝”;登录亚马逊网站首页,第一屏就显示“根据购物习惯为您推荐”,下面依次是:更多为你首选的商品、更多为您推荐的图书等;1号店、京东等网上购物商城也会按照不同人群的消费习惯推荐个性化商品。 推荐系统给出的“猜你(还会)喜欢”,有时候好像比你自己都还要了解你的需求。那么,它究竟是怎样“猜”中你心思的呢?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乔瑟夫·康斯坦和约翰·瑞德在一篇论文中提到:“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在亚马逊眼中是什么样子?答案是:你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表格里的一串很长的数字。” 这串数字记录了你在网站中浏览过的每一样东西,同样,数百万到亚马逊购物的人的数字也在这个大表格里。你每次登录网站,你在网站上每动一下,这个数字就会跟着改变。而这个信息又会反过来影响你在访问的每个页面上会看到什么,还有你会从亚马逊公司收到什么邮件和优惠信息。

读书无用,从来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读书无用,从来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导读: 读书无用,从来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文/言偃 1 最近,赵丽颖主演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热播,几乎每天都有新话题上热搜。 前几天看到一个热搜,关于女主对女子读书无用的反驳,觉得很有道理。 在剧情里,奶奶劝明兰:“读书,毕竟不是女孩子的分内事。” 但生于古代、长于深闺的女主明兰,却说出了令人深思的观点:“依我看,读书无用论这话,就是骗人的。 如果读书无用,为什么天下男子,都要去科考,难道是闲得慌? 我觉得这句话,不过是那些男人们,希望女子一辈子浑噩愚昧、乖巧听话、好摆布。” 虽说这一番言论有些时代的局限性,但其本质,即使放在现代也不过时。 读书无用,从来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2 还记得之前朋友圈盛传过这样一个段子。 先给两份名单: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

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曹雪芹、胡雪岩、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问,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很明显,我们大部分人都不认识第一份的人,而熟悉第二份的人。 最后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的落榜秀才。 得出结论:会读书的人并不一定混得好,而读书考试不行的人,还更容易成功。 无数拥护“读书无用论”的人,转了这个段子,借此打脸那些认为“读书有用”的人。 的确,光看这份名单,这个结论真的很难让人反驳。 但是落榜秀才和状元,成功后面的问题,不应该被忽略。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共产生700多名状元,约11万名进士。除了极个别外,这些状元进士都在其岗位上做出了很好的业绩。 也就是说,这些人的成功有其必然性。 反观历史上的落第秀才呢?数不胜数。 其中能出现流芳千古的人,不足为奇,关键是,比例是多少呢? 可能是0。1%,抑或0。01%。可以说这些被历史铭记的落第秀才,纯属小概率事件。 用这样两份名单,来证明读书无用,说到底就是一种易得性偏

大数据带来的四种思维

大数据带来的四种思维 作者:张义祯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大数据研究专家舍恩伯格指出,大数据时代,人们对待数据的思维方式会发生如下三个变化:第一,人们处理的数据从样本数据变成全部数据;第二,由于是全样本数据,人们不得不接受数据的混杂性,而放弃对精确性的追求;第三,人类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转而关注相关关系。事实上,大数据时代带给人们的思维方式的深刻转变远不止上述三个方面。笔者认为,大数据思维最关键的转变在于从自然思维转向智能思维,使得大数据像具有生命力一样,获得类似于“人脑”的智能,甚至智慧。 总体思维 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现象的总体特征,以往采样一直是主要数据获取手段,这是人类在无法获得总体数据信息条件下的无奈选择。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获得与分析更多的数据,甚至是与之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采样,从而可以带来更全面的认识,可以更清楚地发现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正如舍恩伯格总结道:“我们总是习惯把统计抽样看作文明得以建立的牢固基石,就如同几何学定理和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但是,统计抽样其实只是为了在技术受限的特定时期,解决当时存在的一些特定问题而产生的,其历史不足一百年。如今,技术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抽样分析就像是在汽车时代骑马一样。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使用样本分析法,但这不再是我们分析

数据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在大数据时代,随着数据收集、存储、分析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动态地获得研究对象有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因诸多限制不得不采用样本研究方法,相应地,思维方式也应该从样本思维转向总体思维,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立体、系统地认识总体状况。 大数据是数据数量上的增加,以至于我们能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照片到电影,一分钟一张,一秒钟一张,一秒钟24张成了电影 量变质变定律有时间阶段发展影响和空间相关关联影响 离散思维向连续思维转换 让我来告诉大家,美国有一家创新企业https://www.doczj.com/doc/a83450511.html,。它可以帮助人们做购买决策,告诉消费者什么时候买什么产品,什么时候买最便宜。预测产品的价格趋势。这家公司背后的驱动力就是大数据。他们在全球各大网站上搜集数以十亿计的数据,然后帮助数以十万计的用户省钱,为他们的采购找到最好的时间,提高生产率,降低交易成本,为终端的消费者带去更多价值。 在这类模式下,尽管一些零售商的利润会进一步受挤压,但从商业本质上来讲,可以把钱更多地放回到消费者的口袋里,让购物变得更理性。这是依靠大数据催生出的一项全新产业。这家为数以十万计的客户省钱的公司,在几个星期前,被ebay以高价收购。

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这是千古不破的真理。在解放战争中,作战双方与其说是在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军事较量,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人心向背的民心较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够迅速取得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真心拥护。人民选择了共产党,是人民对战争双方做出了胜负的选择,也就选择了自己国家的未来命运,正是这个伟大的抉择创造了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历史。 亲民、爱民、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伴随我们党完成历史使命全过程的不变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最显著标志。凡事为人民着想,拜人民为师,一切就都灵了。革命如此,建设如此,改革也如此。这个历史真理,我们共产党人是应该永远牢记的。当年毛主席说是人民把共产党送上了执政的舞台。现在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去,穿越60多年的时空回首再看这段历史,真的不由让人感慨万千。 在那段被血与火浸染的岁月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创造了至今依

旧令我们向往的精神高度,他们为了民族解放所迸发出的那种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对当今正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中国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在百年不遇的南方洪涝灾害面前,看到了一个政党的伟大先进性——灾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危急关头,党和人民在一起;困难境地,党是人民的主心骨;再一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品格。才会在猝不及防的汶川、玉树大地震中再次感受到了一个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危急关头,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困难境地,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强震袭来,13亿兄弟姐妹紧紧相依,又一次彰 显了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勇气和信念。才会在各种巨大灾难面前体验到了一种精神的顽强生命力——危急关头,人性光辉大放异彩;困难境地,中国意志展现力量。强震袭来,灾区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全国人民不抛弃、不放弃,地震无情人有情,人间有大爱。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男女老少,情不问亲疏远近,危急关头,每一个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把关切的目光投向震区,都以各自的行动去帮助每一个受到强震伤害的生命。再一次彰显了中华民族愈挫愈勇、生生不息的坚韧与顽强。真可谓壮举震古烁今,

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思维

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思维 张靖笙 互联网带来了什么?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日益改变着人们对于信息或知识的获取和社会关系的认知方式。特别是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兴盛起来后,随时随地随手低头捣鼓手机上网几乎成了大多数城市人的习惯。 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中的中国企业,互联网大潮的冲击和洗礼是绕不过去的,必须积极去应对。认清互联网到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和改变,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什么挑战和机会,这是每位企业领导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互联网对于传统带来了什么颠覆性的影响。 (1)财富虚拟化:现在越来越多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活动通过互联网来开展,随着 大量的财富资源的交换转移到互联网中进行,由此改变了传统的财富存在方式,人 们越来越多的财富转换成信用和权益信息,以各种数据形式保存在互联网中。诚如 对于今天的新新人类,沟通比食物更加重要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驱动财富虚 拟化的人性动力是信息需求取代了物质需求成为现代人类的第一需求,因此财富形 式的去实物化也将成为新的常态,传统的财富观念随着这个趋势必将会被颠覆,甚 至私有观念也会被信息社会里面所实现的共产主义彻底消灭; (2)选择无疆界: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提供者,今天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可以找到很多的选 择,互联网是一个永不休息的大市场,地域和时段都已经不是问题,今天的个人网 民们通过互联网选择个人喜好的商品、服务、伴侣、朋友、工作,企业网民通过互 联网选择原料、供应商、目标客户、合作伙伴,同时两者都把自己的各项要素资源 贡献到网上供别人选择,在全球化背景下,地理和政治疆界都不会成为这些选择的 障碍; (3)易变新常态:互联网上泛滥的多样性选择,既带来了传统社会要素缺乏时代难以催 生的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也带来消费者需求口味和潮流风尚的朝三暮四,互联网 让市场热点转移很快,所谓的蓝海也能迅速变红,大面积的改变几乎都能在一夜之 间完成,这种改变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市场上的暂时胜出者被新的竞争者颠覆甚 至掘墓的周期越来越短促; (4)屌丝的逆袭: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电视新闻中心和出版发行者,互联 网让社会舞台的镁光灯不再专属于少数精英个人和组织,互联网让每个普通人都有 机会可以吸引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让孤独的不再孤独,卑微的不再卑微,容易 被忽略的得以显现,可能被排挤的获得接纳,小人物正在通过互联网直接参与改写 历史的进程,人民的意志和力量通过互联网得到更大的伸展,屌丝(卑微下民)逆 袭上位,越来越多地从精英手上抢得发言权,网络是一个永不停息的无限大功率的 电台,好的作品通过互联网传播可以轻易实现“好事传千里”,创新和创作者的作 品因此能惠及很多人,那么他们所赢得的回报的速度和规模也会超出常规很多倍,几乎一夜之间全球流行起来的“江南Style”就让一名原本默默无闻的歌手成为和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一样能影响全世界的韩国人,所以今天的“屌丝”,只要你在 个人专长上不懈努力,世界时刻为你准备着,互联网随时张开怀抱吸纳你绽放出的 生命精彩华章; (5)弄假可成真、众筹成大事:以前有句老话是:“谣言重复一万次可以变真”,而今天 在互联网让原本稀薄的力量得以聚合,让曾经被卷曲压制的想象得以延展释放,无 限小加上无限多形成了无限的可能,让原来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可以从无生有,弄假

块数据 大数据时代真正到来的标志

块数据大数据时代真正到来的标志 块数据将以往那些分散化、碎片化的行业数据、领域数据连接起来,把以往那些“数据孤岛”连成一片,我们就可以综合分析出个人的消费喜好、生活需求、收入水平等商业要素。特别是精确找准那些高度个性化、长尾化的市场需求,孕育产生全新的商业模式。 1. 围绕数据分析本身形成新商业模式 大数据技术提供者和服务提供者通过这种商业模式服务于数据的采集、存储、标准化、计算和可视化。从数据量上来看,非结构化数据占总数据的85%以上,任何一个种类的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都可能成为重要赢利点,如网络日志数据、流数据、语音数据、图像数据、视频数据、空间数据等的分析和处理,都会产生行业新的领军企业。 大数据技术提供者对企业端的商业模式是目前的主流,有4种类型a:一是提供单点技术,例如Teradata公司为沃尔玛和Pop-Tarts 这两个零售商提供大数据分析技术,来获得营销手段和方法;二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以IT(信息技术)厂商为主,例如: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提供软硬一体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华为公司基于IT 基础设施领域在存储和计算方面的优势,提供整体大数据解决方案;三是大数据空间出租模式,大数据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与云计算服务结合),通过出租一个虚拟空间,从简单的文件存储,逐步扩展到数据聚合平台,例如腾讯开放云战略为大数据创业者提供了廉价的数据基础设施,使中小企业也有机会在大数据领域创新业务;四是大数据云服务,提供企业对企业的在线大数据技术或者解决方案。例如RJMetrics公司,为电商提供快捷的商业智能在线服务,软件定价为500美元/月,客户只需在软件端输入特定数据,该公司便会将这些信息备份到安全的服务器上,并承诺在7日内优化数据用以分析,之后以清晰简洁的界面将结果反馈给客户。大数据技术提供者对个人服务的商业模式,目前较少,与云计算结合后会有很大的空间,未来是趋势。例如:面向个人的家庭账单、家庭耗能节能或者面向个人数据等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2.通过颠覆或注入新元素的方法,再造传统商业模式 大数据新兴服务的提供者是基于数据思维的创新公司,是善于挖掘传统行业的数据价值的大数据应用公司。这类商业模式的服务提供者有两种,一种是应用服务提供者,另一种是咨询服务提供者。应用服务提供者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外提供数据应用服务。一是面向企业或者公共政府部门,提供数据分析结果的服务。比如,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网络交易数据,就可以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小额信贷产品。二是面向个人,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服务。进行复杂的数据交互,集中分析个人动态和社交数据,就可以用作预测股市、航班、电影票房、赛事比分等。 【编辑推荐】 数据分析师?架构师?科学家?大数据时代的热门职业 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是数据分析的灵魂 “大数据”时代,什么是数据分析做不了的? 大数据时代我们还有隐私吗? 大数据时代更要讲契约精神

2012,得课堂者得天下

2012,得课堂者得天下 要预先说要将要发生的,实属冒险。连续两年,我都曾大着胆子对中国的课改走势做过预判。2010年,我预言中国的课改将走进“模式年”,2011年,我的预测是“学生主体年”。其实所谓预言只不过是一种基于某些经验和观察的“个人”判断,当然不具备“纲领性”的指导特质,它最多只能算作一种思考性“提示”。 我预言,2012年,中国课改将步入“教师角色年”。 课改呈现什么规律 新课程改革推进10年,可谓成效显著,它至少直击和试图解决三大问题。第一,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问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和“灌输者”,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如何做才是主导?二是基本厘清了教学关系,是教服务于学,还是学服务于教?如果说杜郎口中学是变“教中心”为“学中心”的典范,那么,它的启发至少体现在要“少教多学”,甚至是“先学后‘交’”。“教”的不情愿“退出”,是否意味着传统课堂已完成最后的绝唱呢?不尽然,我们不能不无奈地说,传统灌输式的知识课堂依然占据主流,而且越是“名校”、“名师”越更固执地坚守,课改在中国虽然方向明确,却仍旧任重道远;三是大多数学校都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高度关注课堂教学。当“课改”变成一种国家意志之后,“课堂”将在未来很多年里持续成为一个“热词”。“得课堂者得天下”,今天很多课改“名校”的异军突起,当无需惊诧。 纵观和分析课改“名校”的崛起秘诀,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走过了一条荆棘道路。《中国教师报》从中推波助澜,其发挥的助推和引领作用,被很多人专业人士和一线教育者认为不可小觑。课改到底要如何走?有没有经验和规律可循?回答是“有”,而且是一条必由“铁律”——“课改四步曲”。简单概括为:第一步:理念变观念;第二步:观念变方法;第三步:方法变文化;第四步:文化变信仰。这“四步”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涵括了教育的“人本”属性,遵循了“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成长规律,解决了学习动力培植的难题,达到了素质教育追求的育人目的,回答了很多人对课改片面和错误的认识,课改到底是改什么?课改是改良吗?不,改课是改革和再造,是改变原有以“控制”为主的教育教学思想,课改说穿了就是放手,是点燃、激励、唤醒。教育终究是一种“信仰”,基于当下现实教育的问题,我们可以把“信仰”解读为“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而在具体的办学理念上,教育应该遵循的是“教师为本、学生第一”,我们甚至还可以换成另外的一种说法——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再通俗一点可表达为“通过发展学生,从而成就教师”。 理念终究要呈现为一种方式方法。细数方式方法的演变,其大致的脉络是:从以“教中心”为标志的盲目膜拜,到以“有效教学”探索为载体的对教的质疑,再到以“学中心”为支撑的高效课堂的推崇;从对学习者的强制灌输,到教学环节的尝试性开放与对话,再到落实实现学习者真正的自主;从考什么教什么的功利驱使,到“一切为了”句式的浮夸性教育思考,再到追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从把学习者单纯作为被动的受教者,到视学生为“产品”,再到被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并被高度关注基于成长者的权益和尊严。这时候,教育的概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课到底应该怎么上?“实操性”如何则成为对课改学校的最大考验。近几年来,模式的竞相建构并非是为了赶时髦,而是课改发展过程中的使然,但比较具有争议的是模式的建构思想,它到底是应该基于教还是基于学,我们能够找到适合每个学科的通用模式?模式的背后是什么?从“模式”建构,到关于学习者“主体”的研究,再到“教师角色”的深层辨析,课改就这样逐步深入、拨云见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