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为您带来“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更多精彩读后感尽在出国留学网,欢迎大家的关注和阅读。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记3的乘法口诀,并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让学生掌握3的乘法口诀,在具体习题中会正确应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熟记3的乘法口诀并会利用口诀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合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让学生背诵3的乘法口诀。

2、把口诀补充完整。

3、小脑袋、动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说算式学生对口诀这样的活动,便有学生更

清晰的记住口诀。

二、讲授新课

1、根据算式说口诀,口诀写算式。

2、连一连:老师说算式学生说口诀。

3、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一句口诀对应两道乘法算式(除了三三得九)

4、应用题:一枝铅笔3角钱,3枝这样的笔多少钱?

5、数学故事。

淘气买一套故事书,一套6本,每本3元,他付给售货员阿姨20元,阿姨给他找回了5元,淘气认为找错了,你能帮淘气算出正确找回的钱吗?

6、课件出示三道看图列式题。

7、找规律,填一填。

9、12、()、()、25。

9、12、15、()、()、24。

8、《数学乐园》每本3元,小刚和他的4个同学每人买了一本,一共需要多少钱?

9、课件出示两道应用题。

10、计算。

2×3+3=2×3-3=3×5+3=3×5-3=3×3=1×3=3×6=3×4=

三、练习巩固

1、想一想,填一填。

(1)3×8-()=3×7=3×6+()

(2)5×7+()=5×8=5×()-5

(3)3×()-3=3×5=3×()+3

2、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练一练。

四、布置作业

小册子31--32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以及评一评自己和同学这节课的表现,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

通过生生间的多向评价,并针对不足提出建议,促使学生能更好地改进学习态度、方法等。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4的乘法口诀》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4的乘法口诀》教案_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学生已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中,老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经历了根据游乐园里的实际问题列出乘法算式,由乘法算式编写成乘法口诀,并能对乘法口诀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9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1-4的乘法口诀是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将对以后的乘法口诀学习产生积极地影响。教学过程中,以童话故事呈现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教学2和3的乘法口诀时,写出乘法算式,再按照乘法算式编写出乘法口诀,让学生把乘法口诀和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并掌握口诀的结构。在4的乘法口诀教学时,先画一张表算一算,再对应数学问题写出几个相加,列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在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利用已有的方法和经验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口诀的意义和结构,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计算有关的乘法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老师的帮组下,经历2、3、4和1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情境图,题卡,表格图。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今天是小象的生日,他和妈妈邀请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来参加他的生日宴会。宴会上象妈妈为小动物们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出示宴会的场景图)。 提问:象妈妈为小猴准备了他爱吃的桃子(有四盘每盘有四个桃子)。小朋友们,象妈妈准备了多少个桃子? 生1:4个4个地数,4、8、12、16,有16个。 生2:4+4+4+4=16个老师:其实老师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你们想学吗? 揭示课题:14的乘法口诀。(板书)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活泼、自然,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和教案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 (二)过程与方法 熟练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目标解析】本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知道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且会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乘法的意义入手,让学生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加深对每句乘法口诀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编制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游戏,激趣导入 1.猜谜语。 (1)出示谜语: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谜底:手)(2)每个人都有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一双手有几个手指?三只手呢?四只手呢?5只呢? (3)独立完成填空: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前一课时已经初步认识了乘法,本节课从猜谜语引出“手”,让学生从熟悉的“手”中,依次说出1个5相加是5,2个5相加是10,3个5相加是15……,并独立完成连加计算,初步感知5的乘法,为进一步探究5的乘法口诀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列式计算。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1)课件出示一盒福娃。 ①一盒福娃有多少个?(5个) ②几个5相加?(1个5)(课件演示从一盒福娃渐变成点子图) ③1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1×5=5或5×1=5) (2)出示两盒福娃。 ①两盒福娃有多少个?(10个) ②几个5相加?(2个5)(渐变成点子图) ③2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2×5=10或5×2=10) (3)按照上面的方法,用乘法算式计算出3盒、4盒、5盒福娃分别有多少个? 随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234的乘法口诀》教案及说课稿1

《2、3、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设计 白庙小学史淑平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三册第24、25页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道 2、 3、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认识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学会用2、 3、4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会解诀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3、通过学习2、3、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每生卡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 1、开火车”口算: 12-7 20+4 25+8 30+5 15-9 20-8 35+20 2、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回答问题。 4+4+4=12 改写为提问:“4”表示什么?(相同加数。) “3”表示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 5+5+5+5=20 改写为提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4个5相加是20。) 4+4+4+4+4=20 改写为提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5个4相加是20。) 3、说出下面各题的乘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3个4的和 4个3的和 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3、4的乘法口诀。 二、学 1、师生共同学习2的乘法口诀。 (1)谈话:请大家跟老师拿出2根小棒,你能动手摆出一个汉字吗? 师:谁来说说你摆了什么字?(学生汇报:可以摆“二”字,“十”字等) 师:不管你摆的是什么字,我们都是用了几根小棒?也就是几个几呢?(1个2)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一个字用了2根就是1个2) 那么一共用了几根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指名回答:1×2=2 2×1=2)谁能把这个算式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表示?(一二得二)

第四课时 4的乘法口诀教案

第四课时 4的乘法口诀 教学提示 教材选择摆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这一典型又直观的事例,让学生动手摆出1个、2个、3个、4个正方形,归纳出4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有了学习2、3乘法口诀的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完成口诀的总结和归纳。在新知识探索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前面所学口诀的巩固记忆,利用多种活动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熟练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归纳出4的乘法口诀,熟练掌握4的口诀并能用口诀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摆正方形的数学学习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归纳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总结归纳乘法口诀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4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利用旧知迁移,掌握归纳4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复习,导入新课。 1.师生对口令,复习口诀。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对口令”的游戏好不好?我说口诀的前半部分,你们对口令的后半部分,看谁反应的又快又准确。 师:一一…… 生:得一! (师生对口令,也可以反过来,学生说前半部分,老师对后半部分) 2.看图列乘法算式,并说出乘法口诀。

算式:_____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___ 3.师:今天我们课堂上来了一个新朋友,小朋友们猜一猜它是谁? (课件出示谜语:绿衣小英雄,田时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生:青蛙。 【设计意图:设计多种复习方式,巩固前面所学的口诀。】 二、呈现新知,探究实践。 1.趣味情境,探索规律。 师:(课件出示一只青蛙)一只青蛙有几条腿,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生:1×4=4或者4×1=4 师:小朋友们看,又来了一只青蛙呢,这次一共有几条腿了?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生1:4+4=8(条) 生2:4×2=8(条)或者2×4=8(条) 师:你看,小青蛙越来越多啦,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讨论列式计算。 (学生小组内讨论计算) 2.动手实践,归纳口诀。 师: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三角形归纳出了3的乘法口诀,现在小朋友们能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吗? (学生摆正方形) 师: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生:1×4=4或者4×1=4 师:谁能根据1×4=4这个算式归纳出一句口诀? 生:一四得四。 (教师板书:一四得四) 师:下面请同学们摆出两个正方形,并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1:4+4=8 生2:2×4=8或者4×2=8 师:你能根据乘法算式总结出口诀吗? 生:二四得八。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主备人:颜政辅备人:彭绍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编制2、3、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能熟记2、3、4的乘法口诀。 (二)过程与方法 熟练运用2、3、4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会编制和运用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乘法的意义入手,让学生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加深对每句乘法口诀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编制并熟记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2、3、4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渗透 (1)填空 3+3=( )×( ) 4+4+4=( ) ×( ) 2+2=( ) ×( ) (2)对口令

开火车对5的乘法口诀。 (3)口算 2×5= 5×5= 5×1= 3×5= 5×4= 2.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2、3、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因此,本课设计中从复习乘法的意义和5的乘法口诀入手,为新知做好知识和方法两方面的铺垫,体会乘法口诀的价值,初步感受口诀的简洁美。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2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一副乒乓球拍:一副乒乓球拍有几个?(2个)有几个2相加?(1个2)(课件演示渐变成点子图)1个2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1×2=2 2×1=2)你会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板书:一二得二) (2)出示两副乒乓球拍:两副乒乓球拍有多少个?(4个)几个2相加?(2个2)(渐变成点子图)2个2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2×2=4 )你会编口诀吗?(板书:二二得四) (3)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读一读,背一背) 2.3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一束气球:一束气球有多少个?表示几个3相加是多少? (2)出示两束气球:两束气球有多少个?表示几个3相加是多少? (3)出示三束气球:三束气球有多少个?表示几个3相加是多少? (4)小组合作列算式,编口诀。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9的乘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探索9的乘法口诀蕴涵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在编写口诀和探索9的乘法中的积的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得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一、课前准备:(手指操) 二、学习新课 (一)编口诀 1、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 课件出示:数一数有几个格子?(10)再出示9颗智慧星。(这里有几颗智慧星?) 师:你能很快地告诉老师这里有几颗智慧星吗?你怎么看的这么快、这么准呢?(共10格,空了一格)

空了一格,也就是比10少1,用式子算就是10—1=9 师:我们可以说1个9比几少1是9。 2、出示两排智慧星: 师:现在是两排了,你还能很快看出现在有几颗智慧星?(怎么看的?)师:1个9和1个10比,那2个9就可以和几十比?跟20比你还能用算式算到有多少颗智慧星吗?所以我们就可以说2个9比几十少2是18。 3、出示三排智慧星: 师:再看是几个9,就可以和几十比,那3个9就是?我们也可以说3个9比30少3是27。 师:像这样还有4个9一直到9个9,你能每次和几十比一比,看看比它少几写下来,在减一减得数是几。 生:填表后汇报。(略) 导: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数都和几有关? 板书: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式子自己编口诀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2—8的口诀,今天你能根据表格,自己编9的乘法口诀吗? 生汇报师贴口诀

234乘法口诀教案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书本第54、55页的例2?例3及相对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 2、 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难点: 1、是使学生熟记 2、 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实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16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组织复习5的乘法口诀。 1、开火车,对口令 一五…三五…五五…四五…二五.... 2、组织学生之间实行对口令活动。 [设计意图]组织复习,进一步熟悉口诀,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舗垫。 二、自主探究2、3、4、的乘法口诀 1、教学例2 教师让学生先看课本插图:小聪和小娟他们种的向日葵已经发芽了这下可高兴了!多可爱的小苗啊!你发现每棵幼苗上面有几片小叶? 引导学生写岀乘法算式编制口诀。1棵幼苗上有2片叶子,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2X1二2 1X2二2。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问:“1个2得数是2,我们 能够说成'一二得二'。”并板书:“一二得二” 接着教师又让学生看2棵幼苗,问;“这是几个2?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样写?”教师指着乘法算式,说:“2个2的得数是4。我们能够说成'二二得四”并板书:“二二得四4X 5=20 5X 4=20 四五二十。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是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行思考,从而顺利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学生实行爱护植物的教育。 2、教学例3 岀示例3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每行有多少棵向日葵?能够说成几个3? 要求一共有多少棵幼苗,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呢?能够编制一句什么样的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如果有2行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口诀是什么?如果有3行呢? 2)引导学生对2和3的乘法口诀实行记忆。引导学生归纳出口诀:“二三得六”。 教师让学生再摆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自己想,自己写,最后归纳出口诀:“三三得九”。 [设计意图]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例4。

二年级数学上册 1-4的乘法口诀教案 苏教版

1-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页“想想做做”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 2、 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 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出示挂图: 情景一、玩翘翘板 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2×1=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 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2×2 想想:1×2= 情景二、玩荡秋千 1只秋千上坐3人。两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2个3是6,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二三得六) 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吗?(小组互相说一说)板书:三三得九 想一想:1×3=2×3=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 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 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1个4 2个4相加3个4相加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4×1=4,4×2=8,4×3=12,4×4=16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想一想: 1×4=2×4=3×4=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试一试 1×1=1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 二、形成应用 读读2、3、4的乘法口诀。 课本第9页“想想做做”。 第1题 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第2题 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是是哪一句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 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辅导差生。 游戏 找朋友。小朋友手中拿有1-4的乘法算式,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的同学站起来,就是它的好朋友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那么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说说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筧评价)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9页1、2、3、4题。 板书设计 1-4的乘法口诀 1个4 1×4=4 一四得四 2个4相加2×4=8 二四得八 3个4相加3×4=12 三四十二 4个4相加4×4=16 四四(十六) 教学反思

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乘法口诀是我国独有的帮助学生提高基本计算能力的有效工具。知识性的目标要求就是要帮助孩子熟记口诀、运用口诀熟练计算。我们主张课堂是让学生体验、交流、成长的舞台,是引导学生真切感悟数学本质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学的目标并不能囿限于此。从本质上说,口诀的编制来源于几个几连加的得数与乘法算式的意义之间的联系。编制口诀、了解口诀的来源有助于学生理解口诀,运用口诀。本册教材在编排上分两段安排相关内容,(一)是2~5的乘法口诀,(二)是6~9的乘法口诀。教材采用“大九九”的形式,分成两段编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散内容,以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教材先安排了2~5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数目比较小,相对好记一些;6~9的乘法口诀虽然数目比较大,但是新学的口诀越来越少,到6的乘法口诀新学的只有后面四句。这样编排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口诀的同时,旧的口诀得到相应的巩固。同时,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逐渐让学生形成观察、发现、思考的习惯。本节教材编排模式和前面相同,还是通过创设“有多少张粘贴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单元编制2~5口诀的方法,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这有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新知识,但也容易导致学生厌倦这种千篇一律的形式,缺乏编制口诀的兴趣和热情。在探索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新旧乘法口诀的联系,逐步学会迁移、联想、从已知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并且把这种思想和方法带入后续7、8、9口诀的学习中。 学情分析: 从逻辑学习起点来看,学生通过2~5乘法口诀的学习,已经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有了一定的编制口诀的经验和熟记运用口诀的经验,因此,到本单元的学习,就要向独立探究、逐步独立编制口诀发展。同时,从实际学习起点来看,不少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甚至能背诵后面的口诀,但口诀的来源、意义及新旧口诀的联系等这些数学本质并不十分清楚,这就会影响他们对口诀的理解和运用。因此,这些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的: 1.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感悟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特征,理解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 2.经历观察、推算、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用迁移

234的乘法口诀教案及反思 课件

金碧镇中心学校数学教案设计 课题2、3、4的乘法口诀课时第1课时年级二年级主备教师王勤参与教师设计日期10月21日 教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2、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学会口诀,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编制2、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了解2、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情感态度价 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由加法到乘法,再到口诀的归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2、3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批注一、导入揭题 复习铺垫。组织复习5的乘法口诀。 1、组织学生对口令 一五…三五…五五…四五…二五…… 2、看图填空 ☆☆☆☆□□□□□□ ()个()是()()个()是() 二、明确学习目标(反思总结时明确) 1、知道2﹑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学会口诀,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2﹑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编制2﹑3的乘 法口诀的过程,了解2﹑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标杆题:课件展示课本例3的主题图 学习要求:〈一〉 1、这是我们体育课上用的乒乓球拍,你知道一副乒乓球拍 有几个吗?可以用几个几来表示?

2、如果有2副乒乓球拍,一共有几个球拍?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3、写出2的乘法口诀 【学后反思】解决问题要养成养成认真审题、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巩固训练]课件展示问题 [练后反思]求几个相同家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学习要求:〈二〉课件展示例3的主题图: 1、每束有几个气球?可以说成几个3?要求一共有多少气、球,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呢?可以编制一句什么样的口诀? 2、如果有2束、3束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口诀是什么? 3写出3的乘法口诀 类比题:完成课件展示问题 【练后反思】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一)强化训练:完成课件展示问题 (二)拓展延伸:完成课件展示问题 五、课堂反思 教 后 反 思

67的乘法口诀教案

6,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页例1、例2,第32页课堂活动,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编6,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 法口诀正确计算。 2.感悟6,7乘法口诀每句之间的联系,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3.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 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6,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掌握6,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6,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算式卡片、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诀,引出课题 1.提出背口诀的要求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现在会背了吗? 下面我 们就来分大组竖着背背这些口诀。比比哪个大组背得整齐、准确。 学生分大组竖背1~5的乘法口诀。 2.看算式,说口诀

3×3= 6×5= 4×7= 5×5= 4×3= 8×4= 9×2= 6×4= 9×5= 2×5= 1×7= 3×8= 先快速地看看这些算式,想想该用哪句口诀来解决。(我们来开火车说口诀。) 教师:看来,大家1~5的乘法口诀学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6,7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6,7的乘法口诀。 [点评:以复习1~5的乘法口诀引入,既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又能集中注意力,提升自信心。同时通过这个活动找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有利于学生利用原有知识主动建构新知识。] 二、经历过程,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经历6,7的乘法口诀形成过程 (1)教学6的乘法口诀。 ①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课件演示红红到书店买台历)。 教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阿姨说每本台历6元。那两个小男孩看着台历说一个星期有7天。 ②复习旧知。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1本台历6元,那2本台历多少元? 学生:12元。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二六十二。

1-4的乘法口诀(教研课)教学设计

1-4的乘法口诀(教研课)教学设计 1-4 multiplication pithy formula (Teaching an d research course) teaching design

1-4的乘法口诀(教研课)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导入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乘法口诀,你能说一句乘法口诀吗?(指名5—6人)二教学2的乘法口诀1 老师:今天有只小青蛙 过生。日,他望眼欲穿,朋友怎么还不来,蛋糕都准备好了。 那一只青蛙有几只眼睛啊?学生:2只。老师: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指名回答:1×2=2 2×1=2 老师:谁来说一说算式 表示什么意思?学生:1乘2就表示1个2。老师:那你知道 两道算式用什么乘法口诀吗?学生:一二得二老师:这两句 都用一二得二。 2 老师:不一会来了一个小客人,两只青蛙开 心极了,你知道两只青蛙多少只眼睛吗?学生:4只。老师: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指名回答:2×2=4 老师:谁来说一说算 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2×2表示2个2相加老师:那你知 道用什么乘法口诀吗?学生:二二得四 3 齐读口诀老师:你 知道这两句口诀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三教学3的乘法口诀1 老师:你们猜两只青蛙见面会说什么呢?客人说:我还 给你带来了礼物呢。瞧,他的礼物是。。。。。

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为您带来“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更多精彩读后感尽在出国留学网,欢迎大家的关注和阅读。 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4的乘法口诀并能熟记、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熟记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应用4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复习3的乘法口诀、对口诀。 一、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小丑玩球研究了3的乘法口诀、咱们来开个小火车吧(出示课件对口诀)。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小丑顶碗中的数学问题。(重读顶碗两个字。)请看大屏幕、观察这幅杂技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共有多少个碗? 师:哦、你提了一个数学问题。图上都画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生1:每个小丑有4个碗 生2:有5个小丑。 师:哦、这么多信息、那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个碗? 师:哦、你是说5个小丑一共有多少个碗、老师把你的问题贴在黑板上。谁还想提?(重读5个) 生1:4个小丑有几个碗? 生2:3个小丑有几个碗? 生3:2个小丑有几个碗? 生4:1个小丑有几个碗?(教师逐个把问题贴在黑板上) 师:一个小丑有几个碗、用不用算? 生:不用。 师:数一数就行了。一个小丑有4个碗、表示? 生:1个4 师:1个4就是4、用乘法算式表示就是1×4=4(板书)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 师:那两个小丑几个碗? 生:8个。

【学习实践】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1-4的乘法口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1-4的乘法口诀 教案 课 件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a83234083.html, 课题:1-4的乘法口诀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闵燕妮 教学目标:在教师帮助下,经历2、3、4和1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理解这些口诀的意义和结构,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计算有关的乘 1. 在理解的基础上书记1~4的乘法口诀。2. 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及,能正确运用学过的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情境图片 口算卡 小棒教学1 着4 一班的王老师要带孩子们去儿童乐园玩。她带了多少个小朋友?青青:4+4=8,8+4=12,12+4=16,4+4+4+4就等于16!

阳阳:我有比你更简单的方法呢!!2 习吗?揭题:1、2、3、4 老师他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吧!1 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小朋友都跑到儿童乐园里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去玩了。大家一22的乘法口诀。多媒体演示跷跷板画面。提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2人,1个2是几?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还可以怎么列? 人?2个2是几,你怎么列乘法算式? 讲述:1×2=2我们可以编一句口诀:一二得二,会说吗?一二得二表示什么意思? 那你会根据2×2=4编一句口诀吗?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 哎呀,小朋友真不简单,讨论一下就编出了这句口诀。看看2×1=□你运用什么口诀?谈话:老师看你们这么聪明,想考考你们啦! 算式吗?用了哪句口诀? 提问:你能再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吗?用了什么口诀? 渡:哎呀,小朋友,你们学得真快呀!看,运用乘法口诀算起来是不是更快呀!以后遇到其他乘法也用乘法口诀,好吗? 33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最新)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 乘法口诀》,课本第84页。 ●教材分析:《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熟练掌握1到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和交流,自主探索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在计算上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计算经验独立完成,并逐步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虽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 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同时学生已经学习过2到8的乘法口 诀,已经具备了推导口诀的能力。但9的口诀句数多,数目大,容 易混淆,学生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的设计结合学生的年 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景,让他们在兴趣浓厚的状态 下主动学习,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就有了较强的自信心 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一步归纳总结,探索出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情感目标:在编写口诀和探索9的乘法口诀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运用口诀进行有关的乘法 计算。 ●教学难点:推导和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袋鼠想拜见数学王国的国王,国王想考考小袋鼠,就在小袋鼠到王国的路上设置了一些关卡,如果小猴子能顺利通关,就可以到达数学王国。小袋鼠是个好学的孩子,他非常想到数学王国学习,可是又怕过不了关,想请大家帮帮他,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课始创设了“小袋鼠到数学王国”的情境导入新课,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智勇大冲关,自主探究新知: (一)第一关,导入新课。 1、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赛龙舟情景图)小袋鼠刚走了几步就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幸好河上面有一条小桥,但是桥口有一个小兔子。小袋鼠正想从桥上走过去的时候,小兔子拦住了袋鼠说:“小袋鼠,你要是想过去,就必须完成两个任务:1、说出你在河面上发现的两个有关数学的信息,并且提出三个数学问题。 2、你必须完成跳远的任务。”

教案第四单元234的乘法口诀

总第17课时 教学内容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组织复习5的乘法口诀。 1、开火车,对口令2、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对口令活动。 二、自主探究2、3、4、的乘法口诀 1、教学例2 看课本插图:小聪和小娟他们种的向日葵已经发芽了这下可高兴了!多可爱的小苗啊!你发现每棵幼苗上面有几片小叶? 引导写出乘法算式编制口诀。1棵幼苗上有2片叶子,根据学生回答。 接着让学生看2棵幼苗,问:“这是几个2?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样写?”指出:“2个2的得数是4。我们可以说成'二二得四'。” 2、教学例3 出示例3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每行有多少棵向日葵?可以说成几个3?要求一共有多少棵幼苗,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呢?可以编制一句什么样的口诀?如果有2行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口诀是什么?如果有3行呢?引导学生对2和3的乘法口诀进行记忆。 3、教学例4。

引导观察主题图,得到相应的乘法算式和结果。引导编制乘法口诀。 想一想:1×1=?同桌交流板书:一一得一 三、巩固练习 l.做教科书第一25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第3题,是对口令游戏题。 第4题,学生看乘法算式写出乘法口诀,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做练习六第1题。 四、小结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背诵2、3、4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2、3、4的乘法口诀 1×2=2 一二得二1×4=4 一四得四 2×2=4 二二得四2×4=8 二四得八 1×3=3 一三得三3×4=12三四十二 2×3=6 二三得六4×4=16四四十六 3×3=9 三三得九

《234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广西省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太乡完小黄荣璋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强调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我将“加强生活体验,注重学生发展”确定为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学情分析: 1.相关知识,经验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从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逐步体会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学生对琅琅上口“5的乘法口诀”,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了亲切感,为学习“2、3、4的乘法口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学习困难与帮助。 由于学生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熟练程度有差异,而且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面对新知识的挑战,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作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生初步接触乘法,乘法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掌握好乘法,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接着编排了“5的乘法口诀”,这些内

容为“2、3、4的乘法口诀”做了很好的铺垫。把2、3、4的乘法口诀编排在一起,口诀内容丰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用不同的实物图设计了2、3、4的乘法口诀,并将点子图与相应的乘法算式,乘法口诀对照。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编制2、3、4的乘法口诀,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快速计算。 3.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记2、3、4乘法口诀的,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口诀的含义和来源,理解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教学准备:《2、3、4乘法口诀》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口诀算得数。 3×5= 5×2= 4×5 = 5×1= 5×5= 5×3= 2、根据口诀,填一填。 3×()=15 5×()=20 ()×5=25 5×()=10 4×()=20 ()×5=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54页、55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 2、 3、4和1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理解并熟记1~4的乘法口诀,学会用口诀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识,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感受成功的乐趣。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含义的基础上教学1-4的乘法口诀,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分别教学2、3、4的乘法口诀,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口诀,教材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地组织学生编乘法口诀。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口诀、算式、图示之间的内在联系,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乘法口诀和算式卡。 学生:自学提示单、口算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5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知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1)出示情境图:1堆有2个乒乓拍。 是几个2?可以写成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1×2=2) 为了便于记忆,可以把这道乘法算式编成一句乘法口诀 “一二得二”。(板书:一二的二,学生齐读) (2)出示情境图:2堆有4个兵乓拍。 1堆有2个乒乓拍,是1个2,那2堆呢?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板书:2×2=4) 可以编出什么口诀?(板书:二二得四,学生齐读) (3)小结:这就是2的乘法口诀。(学生齐读口诀及相应的乘法算式)(4)那你可以用图来表示“二二得四”这句口诀的吗? 学生思考、独立画、展示。 2、学习3的乘法口诀 (1)出示情境图:3根树枝,每枝有3片树叶。 观察情境图,问:1根树枝有3片树叶,是几个几?可以写出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2根树枝有几片树叶?是几个几相加?可以写出什么样的乘法算式?3根树枝有几片树叶,是几个几相加?可以写出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1×3=3,2×3=6,3×3=9) (2)根据这三道乘法算式,可以编出什么口诀呢?先自己说说看,在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板书: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3)小结,齐读3的乘法口诀及相应的乘法算式。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青岛书院路小学毕朝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练背诵3的乘法口诀。 2.在探索、寻找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小磁板小棒操作记录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艺术节的表演越来越精彩了,看,小丑头顶小碗, 手扔彩球,多精彩呀。你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信息窗图) 学生可能回答: 预设1:每个小丑头上顶着4个碗,手中玩着3个球。 预设2:有4组小丑在踩晃板。每组3个。 预设3:有4排红灯笼,每排3个。 预设4:有4排绿灯笼,每排4个。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预设1:小丑共顶着多少个碗?手中拿着多少个球? 预设2:表演晃板的有多少人? 预设3: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多少个绿灯笼? 预设4:3个小丑耍几个球?4个、5个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继续承接信息窗2的情境,引出继续看杂技的话题,通过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索,探究新知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3个小丑耍几个球?4个、5个呢?”这一问题。 1.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谈话:自己先来想一想: 3个小丑耍几个球?4个、5个? 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谈话: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来研究这些问题。 出示合作要求: 1.可以用学具小棒、圆贴等来摆一摆,帮助我们研究。 2.可以动手画一画、算一算。 3.也可以借助2、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帮助我们研究。 学生小组活动。 谈话:下面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说说你们的研究方法。 学生展示方法: 预设1:我们组解决的问题是“3个小丑耍几个球”。用小棒摆,一个小丑3个球,摆3根小棒,这是第二个的、第三个的,合起来一共是9个。我们摆出了3个3,用加法算式是:3+3+3=9。3个3用乘法算式就是“3×3=9” 预设2:我们研究的是“4个小丑耍几个球?也就是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3×4=12”。 预设3:我们解决了“5个小丑耍几个球”的问题。4个小丑是表示4个3,那5个小丑就是5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可以这样计算:3+3+3+3+3=1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 小结:3个小组分别带领我们研究了3个3、4个3、5个3是多少,先用加法帮助我们,再改写成乘法算式,让我们更容易理解了。 提问:同学们看,两个小丑就是几个3?谁会列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呢? 预设:2个3,3+3=6,2×3=6。(教师相机板书:2个3相加 2×3=6) 提问:1个小丑3个球,也就是几个3?用乘法怎么表示? 预设:1个3,1×3=3。(教师相机板书:1个3 1×3=3)。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先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去思考,然后小组合作研究,展示交流。在交流时,学生的想法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归纳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学生有了前面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研究3

《234的乘法口诀》教案

良上乡小学优质课教案课题:《2、3、4的乘法口诀》 执教人:万先祥 年级:二年级 科目:数学 时间:2010-10-22 地点:良上小学

《2、3、4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内容: 书本第54、55页的例2~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 2、 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难点: 1是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组织复习5的乘法口诀。 1、学生背5的乘法口诀。 2、师生之间进行对口令活动。 3、提示课题。 二、探究2、3、4、的乘法口诀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图,解说是什么树 师:1棵椰子树上有几个椰子?根据学生回答 师:我能能否说一个2就得2呢?你能编制一个乘法口诀吗?并板书:“一二得二” 师:你能根据这一个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2×l=21×2=2。 接着教师又出示2棵椰子树,问:“这是几个2呢? 2、教学例3 3根树枝上长()片叶子。 课件出示例3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1根树枝上长几片叶子?可以说成几个3呢?可以编制一句什么样的口诀?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呢? 板书:一三得三。 3、教学例4。 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方法跟3的乘法口诀类似。 5、组织学生背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l.课件出示做教科书第一25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指导学生游戏。 2.小动物找新家,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五、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回家背诵2、3、4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2、3、4的乘法口诀 1×1=1 一一得一 1×2=2 一二得二2×1=2 2×2=4 二二得四 1×3=3 一三得三3×1=3 2×3=6 二三得六3×2=6 3×3=9 三三得九 1×4=4 一四得四4×1=4 2×4=8 二四得八4×2=8 3×4=12 三四十二4×3=12 4×4=16 四四十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