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曹博士催眠治疗各类心理疾病实例

曹博士催眠治疗各类心理疾病实例

曹博士催眠治疗各类心理疾病实例
曹博士催眠治疗各类心理疾病实例

曹博士催眠治疗各类心理疾病实例

催眠治疗轻松而有趣,就象写小说一样,但人的自我心灵却力量巨大,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下面就是曹博士亲自处理的一些催眠治疗案例:

小裘,28岁,英国留学硕士,她来到我的诊所,高高的个子,英文很好。她告诉我她是个容易接受负面暗示影响的女生,最近一直心神不宁,觉得人生的前途渺茫,没有希望,而且,经常因此哭泣,父母也无能为力。于是,我简单和她介绍一些催眠治疗的基本概念,她在国外留学,认知还可以。于是,帮她做敏感度测试,居然是一级深度(中途失败),非常怀疑,几乎不能投入催眠治疗。但我凭直觉深信一个出国,求学的硕士生应该有正常可受暗示的心智,可能出于紧张才这样的。于是,我很耐心的把所有的6级测试都一一和她做过,一方面让她放松,增加信任度,另一方面继续细心观察她的可能有的敏感度,我发觉她很能想象,于是我已基本确定可以对她进行催眠治疗。她很主观,却又不信任别人,我决定首先打破她的自以为是的主观,突破她的心理防线,让她意识到我所做的,的确是有意义并能帮到她。于是,我决定进一步让她放松,用了马汀的“催眠的花园”(35分钟),我设下一个圈套,说:“我将在你心里种植一个美丽的心灵花园,需要你专注的听讲,并积极配合去做,但是你会发现你办不到,因为你会很快入眠,所以无法听清楚所有的讲解词。”果不出所然,主观的她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她一定可以一字不漏的听下来。于是,她乖乖的躺了下来,并全神贯注听从音乐讲解的引导,很快就进入了催眠的状态。当催眠结束时,我问她听到多少东西,她很惊讶,她说她的意识很清醒的,却不能记得里面讲过的东西(全部)。通过近一小时,她已比较放松,并能信任和接受我的催眠治疗。在催眠中,我通过搭乘电梯深入法,引导她进入发生问题的当下,她的脸部变得非常的痛苦,继而开始哭泣,于是她讲出了她的故事:

原来,有一次她和她妈妈去龙华寺烧香,出来的时候被一个中年妇女拉住,声称自己来自九华山(中国佛教最大佛山之一,地藏王的宿处),通灵佛祖,能预测人的未来,她们觉得好玩,就算了一把,结果中年妇女告诉她,她会在35岁左右离婚,如果不离婚,就会死掉一个(她或她丈夫),若想化解,需立刻去九华山捐几千元香火钱,地藏王菩萨就会保佑她,免去灾祸。回家后,只要一想起这个妇女的话,她就会信以为真,直到痛哭流啼,而且已经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于是在催眠中,我询问她的老公的情况,居然没有结婚且没有男友,而且也正为此事烦恼,显然,她目前不能找到如意的男友的忧虑与困惑,和对美好婚后生活的憧憬,又被悲惨的暗示所困扰,所有问题都捆绑在一起,造成了她的悲观和信心丧失。我觉得很奇怪,因为她的个人自身条件不错,因该不愁找不到男友,我觉得一定另有问题(这里,我不再细述,在后面的催眠治疗中发觉,她有处女情结,虽然与男友有性生活,却不真正的性交,保持着处女身,所以那些男友最终离她而去。)于是我先着手解决算命给她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催眠治疗中,我首先引导她做为一个旁观者,观看她母女二人所发生的一切,并给出恰当的评论,结果她说:“那母女二人很傻,干吗听信路人的骗说,明摆是借此骗钱的,不用相信”。我觉得很好,继续引导问:“你该如何做”,她说:“我会上去劝母女二人别信她的,她是骗钱的,并把她赶走。”很好,她说此话时,已不再伤悲,转而略带正义感和愤怒。于是,我再次采用倒带回演的方法,让她回到当下情景,再次遇到这个算命的中年妇女,问她:“该如何应对?”,结果,她居然很清楚的说到:“你们这些人是骗人的,来骗钱的,快走开,不然,我叫警察抓你们!”,结果,那个算命的中年妇女转身就跑,非常的狼狈。此刻,我看到小裘的脸上已经露出得意的微笑。我考虑到她非常容易接受负面暗示,决定再导演一处戏,坚固她的信念。我通过时光隧道,将她

和她妈妈带到了未来某一天,她们刚从大商场购物出来,又碰到了一个算命的,不过,我将他改成了一个看似颇具智慧的老人(男性),并不象那些江湖骗子,又来到她们母女面前,帮她们算未来,结果,在催眠中,小裘很自信的迎上去,和那老者说:“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不会信的,你们无非是想骗钱,却不顾别人死活,用负面信息刺激欺骗别人,达到敛取不义之财的目的,实在是太可恶了,快走开!不然,我叫警察了。”结果,那老者灰溜溜的走掉了,她们母女两人开心的大笑。催眠结束。于是,我把她唤醒过来,她还在笑,并感到由衷的快乐,因为她的内心已经彻底摆脱了长久以来那个算命妇女给她带来的负面暗示的影响的痛苦。其实,在清醒的时刻,小裘都明白这些道理,却无法自我解脱,而只有催眠才有可能回到问题的当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并当场进行解决和处理,达到真正从内根治的效果。催眠很简单,但神奇而伟大。这里,用到的角色脱离的方法,对于那些一时无法立刻面对当时情景的患者,将是一种很有策略和效果的治疗方法。如今,小裘已经兴高采烈的投入到积极寻求男友的活动中。

小张,一个35岁妇女,有着幸福的家庭和一个上进的10岁的孩子的母亲,却忧郁多年,缺乏自信没有快乐。对于她的治疗,我记忆犹新,因为她的潜意识没有配合我的指令,差点使我催眠治疗失败,不过,我还是灵机一动,挺了过来。首先,是放松和敏感度测试,我发觉她的图片想象力很好,但味觉与听觉不行(在后来的催眠中,让她与她奶奶的对话要求中,一直没有发生有声对话,而得到进一步证实),继而进入年龄回溯的催眠,采用电梯下降法,考虑小张认为问题应该发生在儿时,为保险其间,我从15

层楼梯开始下降,层数代表年龄,14层,13层,。。。。。。,当电梯下降到10层起,我特别缓慢,增加更深更放松的引导,力图给她足够的可能和时间去回忆问题发生的当下的时刻,9层,8层,7层,我放得更慢,并仔细观察小张的神情,她的脸部有一些困惑,有一些痛苦,也有一些扭曲,但是没有要说话的意图,6层,我放得更慢,5层,一直没反应,难道还要小?她能记得吗?见她最终没有反应,我只能继续引导她下降,4层,,,,3层,,,,我都不敢往下报数,还是没有反应,2层,,,,1层,最终下降到她的1岁,还是没有反应,我的头开始变大!怎么回事?难道催眠失败?此刻我的思绪稍有偏离,想起两句话,“没有失败的催眠师,只有失败的被催眠者”,“病案的潜意识经常会制造一些麻烦来干扰治疗”,这二句话一闪而过(其实是灵感在帮我),我立刻回到当下,很有定力的说出一句话:“请保持放松,没有关系,我知道你的潜意识不肯立刻说出你的问题,没关系,我会给你一些时间,让你把1岁到15岁的所经历的最大的事情再回忆一边,当回忆清楚并愿意告诉我的时候,就请你说出来,好,现在开始!”,下完指令,我就静坐旁边,开始耐心等待,我相信她的潜意识一定会配合解决问题的,1分钟,2分钟,3分钟,当我就要开始怀疑并结束催眠时,伟大的心灵自治的工作开始了。

我发觉小张的情绪慢慢激动起来,开始叙述:“我只看到我的眼前有很多的图片飞过去,很多,我看不太清楚,所以我不太想说,后来你让我自己回忆的时候,这些图片就慢下来,越来越少,(我觉得这是

小张的潜意识删选的过程,需要时间),最后停留在我奶奶家里,我在一个很小的屋子里,里面有个柜子,我在柜子的第一个抽屉里试图找到一些舅舅家的孩子留下的玩具,又仿佛看见弟弟穿着新衣服站在门口。”我觉得可能与她童年的不快乐有关,于是引导她说:“那时你多大?爷爷,奶奶对你如何?”,她回答到:“大概5-7岁,爷爷不太在家,奶奶很凶,脾气不好,常会打我,我很怕,很痛苦,”我问到:“你父母呢?对你好吗?”“她们上班,没空带我。”“那就说说你奶奶如何待你的?”此刻,我清晰的看到泪水从小张的眼角流落下来,越来越多,“我小时候很孤独,很想有人陪我玩,奶奶经常打我,很残忍,会用铁条抽我,奶奶的眼睛不好,有一次硬把一块肥皂看成是干馒头,强迫我吃下去,否则就要打死我。。。”,听着她这些悲惨的故事,我已感觉小张的奶奶一定自身有问题,是个不幸的人,果然在后面得到验证。听她哭着讲完那些童年的悲辛经历,我问到:“那现在你奶奶还在吗?”“已经过世10多年了,那时我20对岁,送葬的时候,看着奶奶,我很安静”“能描述一下吗?”“奶奶是摔短了腿,不愿意重新站起来而死掉的,我很恨她,不是恨她小时候打我,折磨我,而是恨她摔短腿后再也不肯站起来,一直躺在床上,所以才很快死亡的。奶奶走得很安详,是睡着了死亡的,出葬的那天,我帮奶奶擦身体,等把奶奶背过来擦背的时候,才发现由于奶奶卧床不起,背上烂了很大的一个洞,做儿孙的都没发现,真是非常罪过和难过。”“那么你可以理解和原谅奶奶了吗?”我继续引导她。小张继续呜咽到:“我那时已经20多岁,懂事情了,完全理解奶奶,奶奶的命很苦,从小没有爹和娘,被卖到我家做童养媳(算是老婆,其实是佣人),她也没有文化,命很苦的。她人都死了,我已经原谅她,不恨她了!”“好!非常好!”我决定乘胜追击,“好,继续做3个深呼吸,保持更放松,一会儿,我们会到未来去,在那里,你将再次看到你的奶奶,看看她生活得如何,你们有什么话可以讲。”结果,小张并没有讲话,有了刚才差点失败的经验,我决定相信小张的潜意识可以做好一切,既然你不愿意说,我就亲自发问:“看到奶奶了?”“看到了,很清楚!”“奶奶对你说了什么?”“没有!”“你对奶奶说些吧?”“没有话讲,只是相互对视,很宁静,很安详。”“然后呢?”“奶奶没有了,来了一头很大的老虎!”我很惊讶,但发觉小张的表情没有变化,依然安详,于是我继续发问:“想想看说明什么?”过了一会儿,小张又说:“我给儿子取名就叫老虎!”原来如此,我想借此诱导说:“奶奶还是很爱你的,所以不舍得离去,又来投胎你家,做了你的儿子。”但是我发觉心太急,企图一次治疗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不恰当的!此刻,我明显感觉小张有抗拒,但是她没有说,我立即停止,再次引导她进行深呼吸,并以金色小球注入能量的观想治疗结束此次催眠。等小张醒来,我问她感觉如何,她很开心说:“脱胎换骨,很开心了!”,我问到:“你已经原谅你奶奶,我想引导你去和她说话,引导你去爱她,你似乎还是有点拒绝,为什么?”小张答到:“我现在已经完全可以理解并原谅她,但我还做不到爱她,也不要她再投胎回来我家。我不爱她!”“我已经察觉,所以立刻停止,并用金色小球给你注入能量,你感觉如何?”“我没有要那些能量,都注给那只老虎了!”原来她把一切希望和能量都给了她的儿子,希望他得到更多关爱,而不再象她小时候。这是我遇到的第一次将金色小球用在别人身上的。也很美好!

后来,第二天,我碰到小张的同事,他们很惊讶的告诉我,“小张已经几年不合群,没有笑容了,今天中午居然和所有的人说话,并且开怀大笑,充满生机,俨然象再生了一个新人一样!”,我很高兴,变化开始了,催眠的魔力,心灵的力量。我并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再催眠小张一次,让她爱上对她不太好的苦命的奶奶,我相信她还会经历一次再生。

一次最轻松的催眠治疗。她叫小刘,30岁,楼盘策划设计师,即将结婚。她的问题也是忧郁、痛苦、缺乏信心,已经不能坚持,影响到生活很工作。她的敏感度不错,我刚引导她做完放松,她就开始了心灵的自动治疗,讲到她来自哪里,做什么的,目前景况,男朋友是谁,近况如何,他们俩关系如何,即将如何,其间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然后自己会如何正确看待,如何正确处理,如何保持乐观,信心,成功地过好每一天,做到让自己放心,让父母放心,让男友放心,让公司领导放心,让社会放心。结果,我什么话没说,一个多小时后,她自我治疗完毕,开开心心的离去。以后我保持和她沟通,的确与治疗前,判若二人!实在神奇!

还有一次借助道具的催眠游戏,居然发人深思。她叫小周,26岁,年轻美丽,外企白领。是我一个朋友,一次,大家聊天,谈起酒量,结果小周告知我,她可以喝2至3瓶啤酒,酒量应该算不错。我忽然想起老师课上张小姐被暗示麻醉的例子,于是,顿然来了兴趣,想试试暗示酒醉。于是,我拿来一瓶酒(鲜花酿的甜酒,比啤酒的酒精度还低)。我说:“你只要喝一,二口,我就能把你催眠入醉”,小周不信,其实我也不信,只是好玩。在没有任何催眠敏感度测试的情况下,开始了我们的催眠游戏。小周喝了真正只算二小口酒(绝对没有50cc),在我的引导下进入放松的催眠状态,我暗示说:“好,非常好,现在你已经进入了一个很好的催眠状态,想象你所喝的酒渗透到你的血液里,经由血液循环被输送到你的全身,输送到每一个组织,输送到每一个毛细血孔,再那里进行充分的血液交换,所以,现在,你的全身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了酒精,而这酒是鲜花酿的,非常的醉人,而且,阵阵的花香会从你的皮肤里散发出来,你已经完全彻底的醉了,好,非常好,保持这种状态和想象,1分钟后我将唤醒你!请等待我的指令”。1分钟后,我唤醒了小周,问她感觉如何,她很开心,很放松,说:“很好,没觉得醉”。OK,游戏结束。从喝酒到结束催眠不到3分钟,没事发生。但是,你错了,低估了催眠的魔力!看看醉酒催眠没有什么反应,我就拿

了一张小周的照片给她看,我说:“这张拍得很好,很漂亮,我喜欢”。“是吗?”小周边说边把照片拿了过去,仔细端详起来。奇迹发生了,当小周看清楚自己的照片后,立刻把照片扔了出去,并快速喃喃而语,“我不是她,我不要她,她走开!”,然后开始轻微的微笑,最后放声大笑,边笑边说:“我是花,我不是她,我不要她!她走开。。。”,笑完了,又变成一个可怜的人喃喃而语,讲了一会儿又恢复大笑状态,同时说到:“我是花,我不是她,我不要她!她走开。。。”,笑完了,又变成一个可怜的人喃喃而语,。。。如此反复交换角色,时间长达半小时,已经完全在醉酒状态中,忘记了我的存在。我静静的坐着,看着,等半小时过后,她慢慢苏醒,回到现实中来,我问她感觉如何?为何会如此?她说她其实很清醒,她也很惊讶,不知道怎么会这样,但似乎不受控制,但内心很放松,宁静而喜悦。我知道这是她的二个自我在对话,而内在的那个自我(花)处于控制方,试图赶走不真实的外在自我。所以借助道具常常会效果惊人,另外,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催眠逻辑的问题,也就是被催眠者的潜意识并不会完全听从催眠师的指令,而会遵守一定的逻辑规律,譬如,在这个游戏中,我要求小周在3分钟后醒来,这不符合醉酒醒来的逻辑,事实没有那么快,所以,小周的显意识已经完全清醒,但潜意识依然保持醉酒状态,并影响到显意识,而在持续半小时后合理的醒来。所以,催眠中一定要懂得并留意催眠逻辑的合理与应用。

还有很多很多...几乎可以解决人的任何心理与次生理问题,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多写了,欢迎有需要者前来咨询与治疗!

催眠治疗表面上轻松容易,实际是严肃而科学的,需要治疗师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否则极易对个案造成不当伤害,所以敬请没有接受过系统催眠师培训的人员,切勿因好玩而随意尝试,给自己与他人制造不必要的伤害与损失!

常见的心理疾病

常见的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异常的总称。通过对咨客心理症状的分析,可首先做出医学诊断,进一步做心理学诊断,便于选择心理治疗的方法。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精神病、神经症及其它心理障碍: 1、精神病:是一类严重的心理疾病,需精神科专科医生来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2、神经症:是公认的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是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根据ICD-9中规定,分为十类:A焦虑神经症、B歇斯底里(我国译为癔病)、C恐怖症、D强迫症、E抑郁症、F神经衰弱、G人格障碍、H疑病症、I其它神经症性障碍、J未定型; 3、其它心理疾病:A性倒错、B性变态(包括露阴症、窥阴症、挨擦症、恋物症、异装症),以上病症又叫性偏移。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复杂的一种,是脑的严重、慢性、致残性疾病。曾被认为是心理疾病,现划为大脑疾病。 有关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统计资料根据美国国立精神健康研究所的 资料: ●每年有200万以上的成年美国罹患精神分裂症,其中有1/10承认有过自杀行为。

●在美国,尽管仅1%的人群患有谨慎心理性疾病,然而,光精神分裂症所占用的消耗费用占所有精神心理性疾病费用的22%。 ●精神分裂症病人所占用的病床数占所有因精神心理性疾病住院的22%。 哪些人患精神分裂症? 尽管男女均可发生精神分裂症,但男性起病比女性早,通常在10~20岁起病,而女性常在20岁以后至30多岁起病。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有哪些? 以下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但每个患者表现有差异,症状包括: ●对现实的歪曲知觉 ●意识混乱 ●多疑 ●错觉 ●幻觉 ●思维紊乱 ●情绪失控 ●感情平淡(情感表达) ●工作和学习困难 ●缺乏密切的人际关系/社交退缩 ●夸大自身价值和/或不现实自我评价过高

常见的心理健康疾病

常见的心理健康疾病 常见的心理健康疾病 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疾病,欢迎阅 读! 抑郁症的具体表现: 情绪低落,对平时喜欢的事提不起兴趣;特别容易疲劳,休息也不能缓解;头痛、背痛等各种躯体疼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失眠、早醒 引起抑郁症的原因: 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家庭婚姻问题等 中风、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饮酒用药成瘾 抑郁症的治疗: 目前治疗抑郁症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战胜抑郁的最有效的方法。 焦虑症分为慢性焦虑症和急性焦虑症。 慢性焦虑症——又称广泛性焦虑症。无明确原因下对现实问题过分担心烦恼,将百分之一可能发生的事当成百分发生。 常见症状有心悸、失眠、疲乏、神经过敏、胸闷、气急、烦躁。 急性焦虑症——也叫惊恐发作。在无诱因或有急性精神创伤后突然发病,感到莫名其妙的惊恐、心慌、出汗、面色苍白、心脏剧烈 跳动、呼吸困难。

发作时间短,一般为5—20分钟,就可自行缓解患者一切恢复如常。但可突然发作,有些人担心不知何时会发作,不敢一个人在家及外出。 焦虑症的治疗:与抑郁症一样,要双管齐下: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疑病症是患者对自身的健康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患了某种疾病,但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常不能消除患者对自身健康固有的成见。 患者的性格特征是: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对自身的健康情况特别关心,要求十全十美,好反复思索。 疑病症的起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和人格缺陷有一定的关系。错误的传统观念,既往的经历,如亲友死于某种严重疾病,以及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对疑病观念的'形成都可产生不良的影响。 疑病症的治疗:在排除躯体疾病,诊断确定之后,应停止各种不必要的检查。在此基础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是战胜疑病症的最好方法。 失眠分入睡困难,或浅睡多梦,或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伴有心烦、畏光、怕声,头昏、乏力、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有: 引起失眠最常见的原因是心理疾病,也就是说失眠是心理疾病最普遍的症状,比如焦虑时常难以入睡,抑郁则容易早醒。 某些食物如咖啡和茶;某些减肥药、降压药(如:利血平)、消炎止痛药。 太冷或太热、噪音等。 失眠的治疗 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抑郁症引起的抗抑郁治疗,焦虑症的抗焦虑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

几种常见心理治疗技术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目前都归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畴,但它们确实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心理学操作技术。当然,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许多心理咨询门诊实际上也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工作,心理咨询似乎与心理治疗同义。在国外,虽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不同名称,帮助者与求助者也有不同称谓,但人们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有无不同,仍有争议。一些人不赞成对二者进行区分。他们把咨询与心理治疗当作同义词来看待。另一些人则认为,二者是有区别的,但又在二者究竟有何不同上意见分歧。美国人哈恩(M. E. Hahn)的一段话经常被人们引用:“据我所知,极少有咨询工作者和心理治疗专家对已有的在咨询与治疗之间的明确区分感到满意……意见最一致的几点是:(1)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2)咨询者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3)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又被咨询者看作是咨询;(4)尽管如此,咨询和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 为了说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必然先给心理治疗下定义。按照给各类事物下定义的科学原则,心理治疗的定义只有一句话:“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心理咨询的定义也是如此:“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从定义的内涵来看,两者并无相同之处。一个是“协助”,即协商和协同地进行帮助,另一个则是“矫治”,即有强制性的矫正和按治疗师的方法进行调治。这显然是性质不同的操作。尽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操作本质上不同,但由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交互使用,有时也被混为一谈。例如,在咨询过程中,为了使求助者情绪相对平静,心平气和,以便进行心理交流,有时不得不对求助者实施放松治疗,使其情绪稳定下来。又如,在心理治疗时,若遇阻抗,无法切实地执行治疗计划时,往往要转向心理咨询,使用咨询技巧,改善求助者心态,以便使其配合治疗。两种方法交互使用的情况比比皆是,由此便容易使人误解两者就是一回事,无法区分开来。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专家钱铭依教授认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郝滨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当您遇到生活中的困扰,准备选择一位心理咨询师走入咨询室时,应选择具有心理学、医学或教育学等相关教育背景、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得到专业心理治疗协会或社会认可的心理咨询师。 尽管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实际应用中也常常结合在一起,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其一、心理治疗的对象是病人,无论是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生理疾病还是社会疾病;心理咨询的对象一般不是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状态基本健康,而心理上存在冲突的亚健康状态的人。 其二、心理治疗的目的着重是解决问题,需要通过治疗程序进行;心理咨询的目的着重是帮助咨客发现问题,靠挖掘咨客自身的能力来解除心理困扰。 其三、心理治疗师与求助者的关系又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病人必须听取医生的劝告、建议并服从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

22种儿童心理疾病以及治疗方案(网络整合)1

一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原因: 1、如果是3岁以前婴幼儿,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2、缺少微量元素,需及时补充。 3、家长对孩子的卫生和健康关心不够,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指甲长了不修剪,而用牙代剪,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不良习惯。 4、家庭不和,父母关系紧张,孩子经常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缺乏家庭的温暖感,使小孩心灵受到伤害或压抑,导致情绪紧张,孩子会用吮咬手指来转移注意力,排解不良情绪。或者孩子处于孤独寂寞当中,靠啃指甲打发时光。 5、学习压力大,家长期望值过高,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不自觉的咬手指分散精神、减轻压力。 心理疏导: 1、家长不呵斥打骂。对孩子的吸吮手指和咬指甲的行为,在进行矫正时,态度要和蔼亲切,语言动作要轻柔,千万不要大声呵斥、恐吓、打骂,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禁止,因为这样只会强化这种行为,使孩子感到更紧张,甚至产生自卑感、孤独感等不健康心理。直接告诉孩子,吸吮手指头是小小孩的动作,是小小孩的习惯,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再这样做是很难为情的。而且要指出这是不良习惯,不卫生,容易引起疾病。 2、对于孩子因吸吮行为及咬指甲行为,遭受小朋友讥笑时,要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慰,要鼓励孩子改掉这种不良行为,在小朋友面前树立孩子的良好形象,千万不要在众人的面前呵斥孩子,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改掉不良行为的信心。 3、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注意满足孩子被爱和被关怀的情感要求,多与孩子在一起,交流感情,并多进行肌肤间的接触,陪孩子做游戏,陪孩子睡觉,在睡觉前给孩子以抚摸等温情,使孩子有充足的幸福感和满意感。 4、转移注意力。让孩子常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谈心、读书。鼓励孩子多与同伴玩耍,给孩子安排一些合适的手工活动,尽量使他们不闲待着,如让孩子玩积木、玩沙子、画画、做游戏等,以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健康向上、快乐、活泼的活动中,以使孩子忘记这种不良行为。 5、适当调整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对孩子力求完美,不要过分强调竞争,不要对孩子不断加压,而要为他创设一个宽松的、温和的家庭环境,让他感到安全可信。你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如讲故事、唱歌、旅游、游戏等,让孩子宣泄内心的情绪,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关爱,增强自信心,逐渐克服情绪障碍。随着孩子情绪的调适,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会逐渐得到改变。 6、可在孩子指甲上,涂苦味剂(如黄连),使孩子产生厌恶感,多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多一些关爱,减轻其压力。 7、上述方法无效者,可考虑在其口腔内安装以重金属颚槽,使孩子很难将手指插入口中,持续放置半年,可达到纠正的目的。 8、个别孩子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和抗强迫药物。 总之,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任何粗暴的斥责、恐吓不但无效,还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甚至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加重咬手指的习惯。

心理疾病的产生机制及治疗

心理疾病的产生机制及治疗 摘要:对心理疾病的产生机制及治疗的探讨。本文主要是以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社会理论、客体关系理论等心理治疗的经典理论作为依托,构建了既独立又依附于这些经典理论的关于心理疾病产生的机制,并且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支持浅谈了心理疾病的治疗及预后。主要结论是心理疾病源于自我产生发展时期所产生的基本焦虑与基本敌意。 关键词:基本焦虑、基本敌意、心能、积极关注 1、引言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心理疾病的产生机制及治疗,而关于这一问题,不同的心理学派和心理学家做过不同的论述。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强调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于无意识的愿望与社会要求的矛盾所引起的根治于内部的问题,而心理治疗要尝试找到问题的无意识根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则强调心理疾病源于转嫁或实现过程的阻碍。客体关系学家克莱因则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更强调环境的影响,认为真正影响一个人精神发展过程的是在出生早期婴儿与父母的关系。精神分析社会学家霍妮则认为人类的精神冲突是由外部文化及环境造成的。本文便是依据这些经典的心理学理论,运用基本焦虑与基本敌意两个概念,并创造性地提出“心能”这一概念,来构建心理疾病的产生机制及治疗。 2、产生

2.1基本焦虑与基本敌意 在正式阐述本文的观点之前,有必要先对两个名词作出解释:基本焦虑与基本敌意。这两个概念最先是由霍妮提出,霍妮认为,如果父母不能满足儿童安全和满足的需要,或者说儿童与父母的人际关系失调,儿童便会对父母产生基本敌意,而对基本敌意的压抑和防御则导致了基本焦虑,也就是一种“在知觉可能充满敌意的世界里体验到的一种孤独和无助感”,基本焦虑与基本敌意是“不可分割的交织在一起”。然而在本文中,基本焦虑与基本敌意被视为产生于自我产生发展的过程中,而不单单产生于父母与儿童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我产生于儿童与外界现实的相互作用,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婴儿学习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的时候,自我便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弗洛伊德认为,当婴儿感到饥饿时,本我要求即时的满足,如果得不到,就会产生挫折感,而婴儿克服挫折的努力可能是导致成长的最初契机。基本焦虑与基本敌意正产生于婴儿即时的要求第一次的不到满足的时,也就是说,基本焦虑与基本敌意是随着自我一起产生的。这里的基本焦虑与基本敌意是平行的,不同于霍妮的解释。 基本焦虑是向内的能量,它是婴儿认识到自身的弱小与无力而产生的不安与恐惧感,而基本敌意的能量是向外的,他是婴儿不能接受来自来自外界客观世界的拒绝与否定而产生的不满与愤怒。这两种论述是建立在一种假设基础上,这种假设类似于克莱因对于婴儿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治疗办法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治疗办法 1.自卑 (1)自卑的表现及其危害 自卑对人的身心发展三大危害: ①引起其他心理障碍,几乎所有的心理障碍都与自卑感有关; ②容易消蚀人的斗志; ③自卑的情绪长期笼罩的人,还会诱发许多生理失调和病变,最明显的是对心 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有不良影响。 (2)自卑形成的原因 自卑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没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而导致自卑。学前儿童一般不知道自卑,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评价自我。他们的自我还停留在“自然我”的水平上;上了小学,“社会我”开始突现;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形成,然而自我意识还不能一下子成熟,不成熟的表现就是过高或者过低地要求“自我”。过低要求自我的人,得过且过,因而也不容易自卑。问题出现在过高要求自我的人身上。他们要求自己必须十全十美,必须时时处处都比别人强。可是现实中的自我达不到,因此就自卑起来。据研究,自卑的人智力水平和身材水平大都中等或者中上。可见,自卑的人之所以瞧不起自己,是因为主观评价标准太高的缘故。

②生活中的挫折导致自卑。哲学家斯宾塞说:“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有的人原本是豪情万丈,但是由于遇到了挫折,便觉得自己太无能,因而瞧不起自己。 ③身体上的缺陷。体形、体力、相貌、身体功能等方面的缺陷,常常使一些人觉得见不得人,低人一等,因而陷于自卑的泥淖中难以自拔。如太监、残疾人、痤疮患者、性功能低下者。这种自卑的本质原因仍然是心理因素。 (3)自卑的预防和调试 ①正确地评价自我。通过自我评价,改变自我意象。自我意向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基础上。人的自我意向的形成,与以往的经验有关,也与人的思维方式有关系。自我意向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人的全部个性、行为,甚至环境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始终与自我意向一致。自我意向是可以改变的。 当你有自卑感的时候,多想一想自己的优势、优点、长处。“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朵小花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凌峰、潘长江、葛尤、漠然。 ②正确地表现自我。扬己长,避己短,在人群中树立一个新形象。表现自己最拿手的、容易取得成功的。有了一次成功,自信心就会随之增强。久而久之,逐渐自卑就被克服了。 ③正确地暗示自己。“我能行”,“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坚持就是胜利”。经常使用这些暗示,自卑就回逐渐丢在脑后。

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

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 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我们平时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长期的心理疾病容易引起抑郁,严重的会自杀,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心理疾病是普遍存在的? 1、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 大家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呢?某网站对将近7000人的调查投票中,发现差不多有98%的人,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症状的心理疾病,比如多梦、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心情郁闷、想逃避,甚至还有差不多10%的网友有胸闷等其他身体不适状况出现。 压力过大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长期如此会导致各种身体和心理的疾病。而调查中的网友们这些表现背后其实隐藏着“心病”,诸如选择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据不完全统计,在心理疾病中抑郁症是“大部队”,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3000万人,失眠等心理疾病患者超过5000万人。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7%~10%的老人也患有抑郁症,患躯体疾病的老人抑郁症发生率高达50%。 2、心理疾病的表现 2.1、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醒后不能再入睡、夜惊、夜游、梦痍(经常被噩梦惊醒)。 2.2、情绪障碍。持续的心情低落、消极观念、兴趣减退、身体不适或消瘦、话少、活动减少;或情绪高涨、高兴愉悦甚至欣喜若狂及易恼怒、脾气急躁、言语多、自我评价高或夸大、行为卤莽、睡眠减少而精力充沛。 2.3、应激相关障碍。由强大的精神刺激或持续不断不愉快处境导致抑郁、焦虑、害怕情绪,警惕性增高、失眠、过分担心,遇到与刺激相似境遇感到痛苦。

2.4、精神障碍。思维特殊,有时逻辑推理荒谬离奇,或言语中心思想无法琢磨、行为异常、自言自语、表情淡漠、疏远亲人、生活懒散,部分病人有敌意、冲动,此类病人多不认为自己得病。 3、心理疾病的病因 3.1、升学考试的重负:带有这类病灶的人群主要是考生,面对着紧张繁重的学习任务、家长老师的殷切期盼、自身一举成名的梦想和自我加压,使广大考生肩负着巨大的压力,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疾病。最近湖北对该省39个城市的初、高中的调查发现,考生中有各种各样的中轻度心理问题和疾病的高达72%。 3.2、长期溺爱中的独生子女:部分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也成为家长、老师及教育界人士辣手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源于独生子女从小就享受着家人的溺爱。

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呢

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呢 因为现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人只要没有能力就会被挤下去。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这样的话就很容易一些人出现了心理疾病,出现心理疾病大家知道的就是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所以说如果能及早的发现这样话也就可以及早的治疗,不会出现后期的问题。那么,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呢? 心理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异常的总称。通过对咨客心理症状的分析,可首先做出医学诊断,进一步做心理学诊断,便于选择心理治疗的方法。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精神病、神经症及其它心理障碍: (一)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往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造成,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常见的表现为持续地高兴不起来,兴趣明显减退,感生活没

有意义,乏力、记忆减退,反应迟钝,自卑,失眠早醒、食欲下降、体重明显减轻,消极言行等。目前国内外业界公认的抑郁症治疗策略为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目前抑郁症在系统科学的治疗下多数患者能治愈,治疗不充分或不科学是导致抑郁症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二)焦虑症 焦虑症是常见的情绪障碍,往往找不到具体的病因,查体多正常,患者经常出现过分担心、紧张害怕,但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还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病状多隐渐起病,呈持续发展,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带来巨大的痛苦,由于对焦虑症的认识不足,往往患病后多在综合医疗机构就诊。焦虑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多数患者经过科学系统的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上文中只是简单的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心理疾病,出现心理疾病的时候首先患者自己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态,还要家人之间对于患者的关怀。如果比较严重的话还是建议及时的去根据医生的指导治疗,毕竟严重的话是需要专业的指导去治疗,这样才会让患者伤害到自己的身体。

心理疾病治疗方法:癔症

心理疾病治疗方法:癔症 癔症的治疗主要分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心理治疗】 癔症的症状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 心理治疗中,注意几点: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适当的保证,忌讳过多讨论发病原因。 2、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尽快完成,只需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使医生确信无器质性损害为度。 3、以消除症状为主。主要采用个别心理治疗、暗示治疗、系统脱敏疗法等。 个别心理治疗:首先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发展史、个性特点、社会环境状况、家庭关系、重大生活事件,以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表达、疏泄内心的痛苦、积怨和愤懑。医生要耐心、严肃的听取,稍加诱导,和患者共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治疗暗示治疗是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经典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急性发作而暗示性又较高的患者。暗示治疗的包括觉醒时暗示、催眠治疗、诱导疗法等。 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是行为疗法之一。通过系统脱敏的方法,使那些原能诱使此病的精神因素逐渐失去诱发的作用,从而达到减少甚至预防复发的目的。 分析性心理治疗:医生可采用精神分析技术或领悟疗法,探寻患者的无意识动机,引导患者认识到无意识动机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并加以消除。主要适用于分离性遗忘、分离性多重人格、分离性感觉和分离性运动障碍。

家庭治疗:当患者的家庭关系因疾病受到影响,或治疗需要家庭成员的配合时,可采用此方法,用以改善患者的治疗环境。 【药物治疗】 尚无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特效药物,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癔症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脑衰弱、疼痛、失眠等症状和身体不适感,症状往往的诱使患者发作的自我暗示基础,使用相应药物控制 症状十分必要。 药物治疗需针对症状进行合理选择,患者如伴有情绪问题或睡眠问题,可分别采用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及镇静催眠类药物;如果 合并精神病性症状,可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的剂量应以中、小剂量为宜,疗程也不应过长。 护理方法 护理上加强心理疏导,采用支持心理治疗方法,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激发其对生活的热情,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多给予关心、同情、安慰,给予患者生活上必要的帮助,多做细致的思想开导, 辅以热情的关怀。随时疏导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情绪调节治疗癔症癔症性格表现为情感丰富,富有夸张表演色彩,富于幻想,急躁,任性,易被别人的言语、行为和态度所影响。疾 病发作时,如果亲属的言语、行为和态度不当,会形成新的不良暗 示因素,造成症状加重,给治疗带来困难。因而患者服药期间要求 亲属应保持镇静,避免过分关注和过分热情,避免惊慌失措,要正 确对待该病的发生。为改善患者的不愉快情绪,亲属可有意识地转 移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有兴趣的事物或让患者暂时离开当时环境。注意到这些问题本身就可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对药物治疗也大有裨益。 疾病预后 癔症的预后一般较好,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内自行缓解。大 多急性发作的患者经过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治疗症状可 缓解。但慢性患者预后通常不佳,少数患者若病程很长,或经常反

中青年常见的心理疾病及防治

中青年常见的心理疾病及防治 作者:黄亨煜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北京西三角人事技术研究所所长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心职业技能专家委员会委员 原国家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一个人在为事业奋斗的途中常见的心理疾病有Array如下几种: 1、严重自卑。著名心理学大师A·阿德勒在其 《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指出:“我们每个人 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 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 自卑感人人皆有并不可怕,只要你有勇气面对现实,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自卑感就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当你改进了处境之后,自卑感就会被摆脱。可怕的是,当你面对困难的处境而觉得自己无力改变、绝对无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之时,自卑感便变成自卑情节。有自卑情节的人,他们会默认自己在生活中的软弱和无能,他们会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大大地限制起来,从而不敢主动地、勇敢地去奋斗人生。 例如有一位爱好文学的农村青年,写了不少小说,由于严重的自卑,总不敢寄出去。后来在一个朋友的鼓动下寄出了一篇,很快就发表了。这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不久他就成了一名有点成就的小说作者了。因此,在人才成长中,严重的自卑感是首先要克服的心理疾病,一个老是怀疑自己才能的人,往往不敢怀疑书本;而对书本上的每一句话都不敢怀疑的人,往往很难有什么创新。过于自卑就容易自毁,因为强烈的自卑感会扼杀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扼杀一个人的独创精神,它像一堆坚冰把天才的火花包裹起来,使聪明才智被埋没。要成才,首先就要打碎自卑感这层冰,这样智慧的火花才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克服自卑感的唯一办法是增强自信心。笔者在《增强自信心》①一文中提出了增强自信心的三种方法:一是对人的智力及其发展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们并非天生比别人笨,“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别人能干成的事情,我们就不可能干成吗?二是从人物传记中得到启迪和鼓舞。看一些人物传记,能使我们认识到许多伟人在他的事业开创之初,实在也很平凡,并非那么高不可攀。三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不断地取得一些小成功就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我们的奋斗目标可以定得高一些,但着手干的事情一定要从小事做起,干成了任何一件小事,都是对我们才能的证实和①参见:《四川青年》1981年第12期,第20页。 1 / 5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治疗办法

青少年常见得心理疾病及其治疗办法 1、自卑 ( 1)自卑得表现及其危害 自卑对人得身心发展三大危害: ①引起其她心理障碍,几乎所有得心理障碍都与自卑感有关; ②容易消蚀人得斗志; ③自卑得情绪长期笼罩得人,还会诱发许多生理失调与病变,最明显得就是对 心血管系统与消化系统有不良影响. ( 2)自卑形成得原因 自卑得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没有形成成熟得自我概念而导致自卑。学前儿童一般不知道自卑,因为她们还不知道评价自我。她们得自我还停留在“自然我”得水平上;上了小学,“社会我”开始突现;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形成,然而自我意识还不能一下子成熟,不成熟得表现就就是过高或者过低地要求“自我”。过低要求自我得人,得过且过,因而也不容易自卑。问题出现在过高要求自我得人身上.她们要求自己必须十全十美,必须时时处处都比别人强。可就是现实中得自我达不到,因此就自卑起来.据研究,自卑得人智力水平与身材水平大都中等或者中上。可见,自卑得人之所以瞧不起自己,就是因为主观评价标准太高得缘故。 ②生活中得挫折导致自卑.哲学家斯宾塞说:“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瞧得太低就就是自卑。”有得人原本就是豪情万丈,但就是由于遇到了挫折,便觉得自己太无能,因而瞧不起自己。 ③身体上得缺陷.体形、体力、相貌、身体功能等方面得缺陷,常常使一些人觉得见不得人,低人一等,因而陷于自卑得泥淖中难以自拔.如太监、残疾人、痤疮患者、性功能低下者。这种自卑得本质原因仍然就是心理因素. ( 3)自卑得预防与调试 ①正确地评价自我。通过自我评价,改变自我意象。自我意向就就是“我属于哪种人”得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得认识与评价基础上.人得自我意向得形成,与以往得经验有关,也与人得思维方式有关系。自我意向就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人得全部个性、行为,甚至环境都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得.人得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始终与自我意向一致.自我意向就是可以改变得。

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防治

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防治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 1、区分几个概念 精神病、神经病、神经症、精神疾病 1)神经病:神经病不等于精神病,它是指人的神经系统 (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发生器质性疾病。常见的神经系统 疾病有脑血管疾病、癫痫、中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在医学上,神经病属于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在医院里专门设有 神经科处理治疗这类病人。 2)神经症:亦称神经官能症。它是指非器质性的、大脑神 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它与神经病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器 质的、病理的改变。患者没有思维障碍,有自知力,会对自身异 常的心理状态感到十分痛苦。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有一定比 例的人患有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神经症,从而给他们的学习、 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3)精神病:精神病不等于神经病,它是精神疾病中最严重 的一类,与其他疾病最大区别在于自知力的缺陷与丧失,对自己 精神症状丧失判断能力,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 4)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也叫精神疾患,是各种精神障碍的 总称,包括属轻度性质的神经症、人格障碍、身心疾病和重度的 精神病。 2、心理疾病发生的原因 1)生理:据上海市1961年对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所做的普查 发现,亲属从远到近,其发病率由少到多,精神病人的亲属中得 精神病的可能均为正常人亲属发病率的6倍。 2)心理:当代的大学生是既往重成绩轻素质的教育体制下的 历史产物,有的同学心理素质偏差,有很多还是独生子女,成长 过程中又缺少磨练,心理抗震能力较差,个性特征孤僻、不合群、 偏执。 3)社会:首先是大学生的理想生活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当一

个大学生步入高等院校,进入大学校园时,面对的并不是轻松、 愉快的象牙塔,而是较差的生活、学习条件,是紧张甚至激烈竞 争的现实生活,有些学生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可能产生种种心理 障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使许多学生看到社会生活中,尤 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某些消极、 腐败乃至丑恶的社会现象,与其心中真善美的理想模式形成反差, 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 3、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神经症 1)神经衰弱 2)焦虑症 3)恐怖症 4)疑病症 5)强迫症 4、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精神病 1)精神分裂症 2)躁狂抑郁症或简称为躁郁症 5、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 0)癔症 6、心理疾病的防治 1)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2)良好的人际关系 3)对自身有客观正确的评价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坚定理想信念 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神经症   1)神经衰弱:具有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精神兴奋度增高;情绪变化异常(容易产生焦虑和疑病倾向,容易伤感和落泪);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多 数患者有头昏、眼花、耳鸣、多汗等特点。 2)焦虑症: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患病者的焦虑与惊恐并非由实际威胁或危险所引起,或其 紧张不安与惊恐程度与现实处境不相称。

心理疾病的危害及常见心理疾病的症状与治疗

心理疾病的危害 ●影响工作、生活、学习 ●影响人际关系 ●长期的心理疾病会导致生理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慢性湿疹、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等。 ●因为自身痛苦,患者常会出现物质滥用、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行为。

心理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抑郁剂 ●抗焦虑剂 ●情感稳定剂 ●抗分裂剂 ●镇静催眠剂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

抑郁症 表现:情绪低落,悲观,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减少,兴趣低下,睡眠增多或减少,饮食减少,体重下降,性欲下降,全身不适,严重时有自杀的念头或行为。上述状态持续时间长达2周以上。 治疗: ●抗抑郁药物治疗,如: ●心理治疗:阶梯式的认知行为疗法,改善负性认知,逐渐增加行为活动。

焦虑症 表现:不明原因的,没有必要的,难以克制的,过度的担心、紧张。持续时间可以较长,常伴有心悸、出汗、手抖、胸闷、呼吸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也可以急性发作,出现失控感、濒死感、晕倒等表现。 治疗: ●药物治疗:抗焦虑剂,如: ●心理治疗: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等。

器质性精神障碍 原因:阿尔采莫氏病、帕金森氏病、脑血管病、脑炎、颅脑损伤、颅内肿瘤、癫痫等 表现:出现幻觉(听到异常的声音、看到异常的人或物、闻到异常的气味、尝到异常的味道);出现妄想(怀疑别人迫害、偷窃、监视等),思维内容减少,反应减慢;情绪低落;言语行为异常、紊乱、减少或增多、攻击等;记忆力、计算力减退。 治疗:药物治疗为主 ●抗精神病性药物,如: ●抗抑郁药物,如: ●改善脑代谢药物,如:

睡眠障碍 失眠症 表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睡眠感缺乏,对失眠后果过分担心。失眠每周3次,持续1月以上。 治疗:心理支持加行为疗法。药物间断、小剂量地服用。 嗜睡症 表现: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持续1月以上。 治疗:小剂量的精神振奋药物。 睡行症 表现:睡眠过程中起床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 治疗:抗焦虑、抗抑郁剂 梦魇 表现:睡眠时常有噩梦出现,内容多涉及对生存、安全威胁的主题,伴情绪紧张、心悸、出汗等表现。能清晰回忆梦的内容。 治疗:认知心理治疗。小剂量安定制剂。

心理疾病治疗:抑郁症

心理疾病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Depression)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 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 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 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病。引起抑郁 症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 异常、精神因素等。 一、抑郁症的治疗注意事项 【基本常识】 多种抗抑郁药物、物理治疗(如镇痛安眠枕)、心理治疗都可以治疗抑郁症。对有些病人来说,抗抑郁药物更有效;而对另外一些病人 来说,物理治疗或者心理治疗更为有效;而对大多数患者来说,药物 治疗和物理治疗一起使用可能最有效。特别是对严重抑郁症患者, 物理疗法可以用来相对迅速地减轻抑郁症状,而药物则可以通过百 合清脑静神剂治疗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抑郁症后首先要使用抗抑郁的药物,坚持服用一段时间以后,再配合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还是要坚持服药。一般来说,抑郁症确诊后第一次患病如果坚持用药5年以上是 可以治愈的。 【治疗理念】 抑郁症的产生,看似伴随很多躯体症状,如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睡眠紊乱、乏力或精力减退、食欲下降、性功能减退、体重下降、便秘、全身疼痛不适等,这些症状从医学 角度来看,似乎都能找到“对症下药”的良方,而病人也的确服用 了大量的药物,有的甚至久病成医,对抗抑郁药物了如指掌。但是,长期服药后病情似乎并没有好转,有的却反而对药物渐渐形成依赖

性,更严重的甚至损害了身体的健康。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分夸大对躯体症状的治疗与消除,而忽视了造成抑郁障碍的 心理因素——即病人潜在的有缺陷的认知方式,这种根深蒂固的消 极心理障碍,往往影响抑郁症的产生、维持和发展。而药物治疗并 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状况。抑郁症正确的的治疗理念,找到产 生抑郁症的心理根源,并引导患者改变消极的认知模式,才能真正 为他们解除病痛提供帮助。 二、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 物理治疗(Physiotherapy或PhysicalTherapy)是以一种预防、 治疗、及处理因疾病或伤害所带来的动作问题的医疗专业。主要是 借着自然界中的物理因子(声光水冷电热力)、运用人体生理学原理 法则等,针对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碍或病变,施予适当的非 侵入性、非药物性治疗来处理患者身体不适和病痛治疗方式,使其 尽可能地恢复其原有的生理功能。常见的有磁场疗法、替代性疗法、实验疗法、反射疗法、运动疗法等。 【磁场疗法】 磁场疗法(magnetotherapy),以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磁场影响人体电流分布、荷电微粒的运动、膜系统的通透性和生物 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产生镇静、安眠、消肿、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等作用,常用的磁石是钕铁 硼磁矿石。镇痛安眠枕主要采用的就是钕铁硼磁矿石,它采用高科 技生物磁疗和远红外线双效治疗原理,由永磁体(钕铁硼磁矿石)和 红外线衬垫两部分构成的医疗器械产品,它利用钕铁硼高科技生物 磁场及纳米远红外线的双重作用,起到活血、镇痛、镇静、催眠和 消除焦虑等的作用,具有作用速度快、安全、方便使用的优势。可 有效的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替代性疗法】 对于传统西医不能治疗的抑郁症,可以使用替代性疗法,包含从饮食运动到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手段。包括针灸、意向引导、

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防治

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防治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 1、区分几个概念 精神病、神经病、神经症、精神疾病 1)神经病:神经病不等于精神病,它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发生器质性疾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有脑血管疾病、癫痫、中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在医 学上,神经病属于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在医院里专门设有神经 科处理治疗这类病人。 2)神经症:亦称神经官能症。它是指非器质性的、大脑神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它与神经病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器 质的、病理的改变。患者没有思维障碍,有自知力,会对自身异 常的心理状态感到十分痛苦。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有一定比 例的人患有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神经症,从而给他们的学习、 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3)精神病:精神病不等于神经病,它是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类,与其他疾病最大区别在于自知力的缺陷与丧失,对自己 精神症状丧失判断能力,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 4)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也叫精神疾患,是各种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属轻度性质的神经症、人格障碍、身心疾病和重度的 精神病。 2、心理疾病发生的原因 1)生理:据上海市1961年对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所做的普查发现,亲属从远到近,其发病率由少到多,精神病人的亲属中得 精神病的可能均为正常人亲属发病率的6倍。 2)心理:当代的大学生是既往重成绩轻素质的教育体制下的历史产物,有的同学心理素质偏差,有很多还是独生子女,成长 过程中又缺少磨练,心理抗震能力较差,个性特征孤僻、不合群、 偏执。 3)社会:首先是大学生的理想生活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当一

个大学生步入高等院校,进入大学校园时,面对的并不是轻松、 愉快的象牙塔,而是较差的生活、学习条件,是紧张甚至激烈竞 争的现实生活,有些学生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可能产生种种心理 障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使许多学生看到社会生活中,尤 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某些消极、 腐败乃至丑恶的社会现象,与其心中真善美的理想模式形成反差, 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 3、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神经症 1)神经衰弱 2)焦虑症 3)恐怖症 4)疑病症 5)强迫症 4、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精神病 1)精神分裂症 2)躁狂抑郁症或简称为躁郁症 5、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 0)癔症 6、心理疾病的防治 1)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2)良好的人际关系 3)对自身有客观正确的评价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坚定理想信念 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神经症 1)神经衰弱:具有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精神兴奋度增高;情绪变化异常(容易产生焦虑和疑病倾向,容易伤感和落泪);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多数患者有头昏、眼花、耳鸣、多汗等特点。 2)焦虑症: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患病者的焦虑与惊恐并非由实际威胁或危险所引起,或其紧张不安与惊恐程度与现实处境不相称。

怎样治疗心理疾病

怎样治疗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的一种疾病,尤其是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及节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压力导致相当一部分人产生了各种各样种类的心理疾病,而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成为很多人十分关心的话题,那么,怎样治疗心理疾病才会远离病症的困扰呢? 不得不说,心理疾病症状的出现给很多人的生活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更有甚者因为自己的心理疾病而导致工作丢失、婚姻失败,因此,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熟知并加以治疗是心理疾病患者十分迫切需要了解的。 ★(1) 想象脱敏法 就是用心理想象引起焦虑或恐惧的事物来逐步脱敏,比如用这种方法克服考试恐惧(考试焦虑),就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微闭双眼,放松肌肉,先想象自己在进行一次不很重要的考试,在产

生恐惧心理反应的同时,令自己继续放松,并告诫自己恐惧是不必要的,当逐步克服对这种考试的恐惧后,可继续想象更加重要的考试情境,直到想象到中考的情境,这样,循序渐进,考试恐惧也就可逐步克服。 ★(2)音乐疗法 是用音乐陶冶性情,调整心境的心理保健法。欢快的旋律,可加强肌肉张力,振奋精神;柔和的音调和徐缓的节奏可平稳呼吸,镇静安神;优美的音色可降低神经张力,使人轻松愉快。每个同学的性格、音乐修养不同,所以应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乐曲,注重整体调节。音乐疗法也可以利用大自然中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音响,凡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大脑机能活动暂时失调而造成的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都可用音乐疗法予以治疗。 ★(3)放松训练法

是有意识的放松全身肌肉,并由此而产生舒适的感觉和平静安宁的心理状态,克服不良情绪的心理疗法。其简单易行,效果明显,方法如下:你可以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并慢慢调匀呼吸,然后你开始用意念放松全身肌肉,可先从额头开始,你可想象:“现在我的额头开始放松……好了,额头已经完全放松了,软软地,像棉花一样了。”接着可以依次放松鼻子、两颊、下颌,最后一直到脚部,当放松后,你可以感觉到全身放松,同时紧张和不安便会悄悄消失了,这种方法可经常使用,每次5-10分钟,这种方法可帮助你解除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增强你的心理耐力。 本文中所提到的三种关于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的介绍,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心理疾病患者减轻心理疾病症状及治愈起到帮助,希望心理疾病患者能够意识到心理疾病会带给自己健康的危害,早日摆脱心理疾病对自己的困扰及影响。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及心理危机干预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一)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相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相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

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二)高校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成长中的一般问题,通过自身的调节、朋友家长及老师的相助,一般都可以顺利度过。但也存在着极少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等,这些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其成长成才和发展。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和他人都存在着极大地破坏性,是校园潜在的危险和危机。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认识和学会识别这些精神疾病,做到及早识别,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1.精神分裂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