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国标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国标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国标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加油站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站点,承担着为车辆提供燃料的重要职责。然而,加油站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场所,也存在着一些职业病危害。为了保障加油站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国家制定了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国标,明确了相关的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

加油站的油气回收设施是一个重要的危害因素。在加油过程中,汽油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会产生大量的油气。这些油气中包含有害物质,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国家标准要求加油站应配置有效的油气回收设施,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油气不会泄漏到环境中,对员工和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

加油站的噪声也是一个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加油站常年处于繁忙的状态,汽车引擎的噪声、油泵的噪声等都会产生很高的噪声水平。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对员工的听力产生损害,甚至导致聋哑。国家标准要求加油站应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如隔音设施、耳塞等,保护员工的听力健康。

加油站的有毒气体也是一个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加油过程中,汽油的挥发性有机物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长时间暴露在这些有毒气体中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国家标准要求加油站应配置有效的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

减少有毒气体的浓度,保护员工的健康。

加油站的火灾爆炸也是一个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由于加油站储存了大量的易燃物质,如汽油、柴油等,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国家标准要求加油站应配置有效的防火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控制火势,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加油站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场所,存在着一些职业病危害。国家制定了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国标,明确了油气回收、噪声、有毒气体和火灾爆炸等危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要求。加油站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同时,员工也应自觉遵守工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加油站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

加油站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 1、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安全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定。 2、按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职工能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的有关待遇。 3、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经费(包括健康监护费、职业病诊疗康复伤残费、职业卫生宣传教育费、培训费、管理费、职业病危害治理费、职业病危害调查费等)应列入企业年度资金计划,专款专用。 4、建立健全企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模拟演练,同时进行讲评并持续改进。 5、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情况和中毒事故时,应及时报告集团公司和地方主管部门,准确提供有关情况,并配合做好救援救护及调查工作。 6、做好防毒、噪声以及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设施的拆除或停止使用;加油站应根据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具体情况,为职工提供有效的个体职业卫生防护用品。加油站应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账。 7、加油站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亦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8、对可能造成职业病或职业中毒的作业环境、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或扩大的职业卫生隐患,应纳入企业安全隐患治理计划。 9、在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或工作内容变更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后果、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等内容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企业违反此规定,职工有权拒签劳动合同,企业不得解除终止原劳动合同。 10、所有员工都有维护本单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责任和义务,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可疑情况,应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报告,对违反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害身体健康的行为应提出批评、制止和检举,并有权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简谈汽油加油站的职业病危害评价

再谈汽油加油站的职业病危害评价 职业病危害评价| 2016-04-08 10:29 关于加油站(汽油)的职业病危害评价,业界有非常多的疑问,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些?需不需要检测?如何检测?其危害有哪些?劳动者如何安排职业健康检查?按照73号文,应当把它归为哪个类型?有哪些文献资料?等等。 1、关于汽油化学特征 1)百度全科资料显示,汽油是一种混合物,由石油蒸馏而来,蒸馏温度控制在30℃至220℃,主要成分为C5~C12脂肪烃和环烷烃类,以及一定量芳香烃。汽油按牌号来生产和销售,牌号规格由国家汽油产品标准加以规定,并与不同标准有关。例如,97号汽油指与含97%的异辛烷、3%的正庚烷抗爆性能相当的汽油燃料。不同的汽车发动机压缩比不同,从而对应使用不同标号的汽油。 2)国家关于车用汽油的质量标准有GB 17930-2013《车用汽油标准》。车用汽油已经由以前的国Ⅱ、国Ⅲ、国四过度到国五。国五标准里不仅有质量指标也有污染物杂质指标,比如硫含量(质量分数)、苯含量(体积分数)、芳烃含量(体积分数)、烯烃含量(体积分数)、甲醇含量(质量分数)、锰含量(g/L)等,分别为不大于0.001、1.0、40、24、0.3、0.002、0.01。说明成分是很复杂的,含有的有毒物质有苯锰等高毒物品目录物质。 3)除车用汽油外,尚有溶剂汽油,常见品种有: a.120号溶剂油,也称橡胶溶剂油,沸程80~120℃。用于轮胎、胶鞋生产过程中溶解胶料和配制胶浆等,也可用作特殊快干油漆和颜料的稀释剂,还可作为仪表的清洗剂。 b.180号溶剂油,也称航空洗涤油,沸程40~180℃,其精制程度较深。用于洗涤航空发动机的机械零部件及精密仪器仪表。 c.190号溶剂油也称工业汽油,沸程40~190℃。主要用于清洗各种机械零件,用作农药和医药工业的溶剂,及用作喷灯和打火机的燃料等。 d.200号溶剂油,适用于作涂料工业的溶剂和稀释剂。 4)汽油的CAS号 汽油包括车用汽油,航空汽油、石油轻真空汽油、天然汽油、蒸汽裂解石油得到的汽油、石脑油(粗汽油、石油醚)、压凝汽油、直馏初馏汽油、直馏汽油等。它们的CAS号是不同的,车用汽油为8006-61-9。其他汽油的CAS号分别为86290-81-5、64741-58-8、68425-31-0、68527-18-4、8030-30-6、68476-85-7、

天然气公司加油(气)站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天然气公司加油(气)站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汽车的保有量呈上升趋势,国内加油站和成品油库数量及其库容也相应地不断增加。国内油库及加油站作业环境相对比较恶劣,缺乏有效监管,自动化程度不高,致使作业人员直接暴露在弥漫着多种有毒气体的环境中,且作业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淡薄,职业病危害因素将严重危害他们的健康。 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油库及加油站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汽油、苯和噪声。 1.1 我国已将溶剂汽油和苯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汽油和苯中毒已列入法定职业病范畴。资料显示,美国环境保护总署(EPA)、美国毒物与疾病登记署(ATSDR)为了避免汽油对公众的危害,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汽油污染空气的法规和相关数据。 1.2 加油站工人的关注则更侧重于人身安全。 1.3 结合本单位完成的某地区油库及某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包括溶剂汽油、苯、噪声的检测检验结果,对油库及加油站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2 对象及方法 2.1 对象 以加油站的作业工人为采样对象,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进行采样。

2.2 检测方法 该项目的检测依据下列标准进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 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 2.3 判定标准 检测检验结果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等标准进行判定。 3 结果 3.1 苯及溶剂汽油浓度检测结果见表1、油库及加油站作业人员中发油工及加油工2 个工种接触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而3 个工种接触溶剂汽油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中石化中石油 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企管法规处2020年发布

文件管控信息

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制度编号:XXXX) 1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管理的内容及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公司、油库、加油站。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参照本办法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办法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中,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2.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2《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 2.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2.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5《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2.6《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2.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2.8《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2.9《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XX化工总公司、劳动 部SH3047) 2.10《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

健〔2014〕111号) 2.1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2.12《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监 〔2015〕16号) 2.13《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 号) 2.14《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619号) 2.15《国家职业健康体检标准》 2.16《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2.17《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2.18《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2.19《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2012〕第48号) 2.2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2.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2.22《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2.2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2.2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 2.2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2.26《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2.27《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采用以下定义: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为了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和警示工作,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发生职业病,切实保护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的权益。 二、岗前告知 1、加油站与新老员工签订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2、加油站各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加油

站站长、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等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三、现场告知 1、加油站在站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公布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以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的结果。 2、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四、检查结果告知 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危害的及时告知本人。员工离开本用人单位时,如索取本人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五、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职业病危害告知事项的实行情

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加油站实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加油站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3职责 3.1上级加油站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并对加油站的职业工作管理工作给予指导和监督检查。 3.2加油站负责编制本站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卫生危害防治工作的目标以及实施方案的落实。 3.3加油站长站长负责本站职业危害防治所需资金的落实。 3.4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加油站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制定职业危 害防治措施,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 3.5上级人事部门负责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 4工作程序 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 4.1定义 4.1.1职业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4.1.2职业禁忌: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

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4.1.3职业病: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

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名单的疾病。 4.2职业危害项目申报 421加油站应定期组织对本站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辨识(清单),并做好记录。 422加油站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法定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接受其监 督。 4.2.3职业危害申报的主要内容有: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4.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 4.3.1职业危害因素控制 1)针对加油站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应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配置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台账);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2)加油站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 3)加油站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定期检查,并记录。 4.3.2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1)加油站应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在检测点(台账)设置告知牌,告知检测结果,并将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国标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国标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加油站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站点,承担着为车辆提供燃料的重要职责。然而,加油站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场所,也存在着一些职业病危害。为了保障加油站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国家制定了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国标,明确了相关的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 加油站的油气回收设施是一个重要的危害因素。在加油过程中,汽油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会产生大量的油气。这些油气中包含有害物质,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国家标准要求加油站应配置有效的油气回收设施,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油气不会泄漏到环境中,对员工和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 加油站的噪声也是一个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加油站常年处于繁忙的状态,汽车引擎的噪声、油泵的噪声等都会产生很高的噪声水平。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对员工的听力产生损害,甚至导致聋哑。国家标准要求加油站应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如隔音设施、耳塞等,保护员工的听力健康。 加油站的有毒气体也是一个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加油过程中,汽油的挥发性有机物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长时间暴露在这些有毒气体中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国家标准要求加油站应配置有效的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

减少有毒气体的浓度,保护员工的健康。 加油站的火灾爆炸也是一个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由于加油站储存了大量的易燃物质,如汽油、柴油等,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国家标准要求加油站应配置有效的防火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控制火势,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加油站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场所,存在着一些职业病危害。国家制定了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国标,明确了油气回收、噪声、有毒气体和火灾爆炸等危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要求。加油站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同时,员工也应自觉遵守工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制度

榆阳区域

一、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加油站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加油站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二、加油站应将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等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签定补充合同。 三、加油站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即将采取措施,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对严重超标且危害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经营场所,必须即将住手生产经营活动,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 业病危害。 四、加油站应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并设置职

业危害告知牌。 五、加油站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卡、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录工作。 六、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的以及告知本人。员工离开本加油站时,如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加油站部门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七、职业卫生领导小组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各项职业病危害告知事项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警示与告知制度的落实。 八、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定期培训和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一、加油站安环部按照安监总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规定,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二、加油站存在或者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项目按照卫生部发放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三、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是:

加油站职业危害及防止汽油中毒措施

加油站的职业危害 加油站是一个被汽油、苯系物、一氧化碳、四乙基铅以及噪声等化学物质侵占的场所,这些化学物质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具体危害情况如下: 1、汽油的危害 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易溶于脂肪。主要是以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吸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到人的大脑,引起麻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末梢神经产生毒害作用,对骨髓造血机能也可产生不良影响。侵入途径:呼吸道、皮肤。临床中毒表现: ①急性中毒:麻醉症状,精神恍愧、步态不稳、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咳嗽等;重症为吸入高浓度汽油后,可很快出现昏迷、抽搐、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②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感觉异常,出现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触觉减退及腱反射减弱和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瘫软,神经-肌电图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 ③皮肤接触汽油可干燥、皲裂,出现角化性皮炎;妇女对汽油敏感,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月经异常、周期紊乱等. 2、四乙基铅的危害 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的汽油中加入了一定量的四乙基铅,是一种毒

性很强的物质,在燃烧时释放铅随废气排入大气中。如吸入量过大,能使人大脑萎缩。 3、甲苯的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二、可导致的职业病 汽油中毒、职业性铅中毒、苯中毒。 三、防护措施: 1.对油料的毒性要有足够的认识,不可麻痹。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 2.国家规定汽油蒸气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50mg/m3,所以生产、储存、使用场所的空间汽油浓度均应在此卫生标准以下,以确保安全生产。 3.特别要注意防止汽油泼洒、渗漏,注意工作场所的通风。 4。严禁用嘴吸取油料,特别是含铅汽油。禁止用含铅汽油灌装打火机。禁止用含铅汽油洗涤汽车零件和衣服。 5.接触汽油操作应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下班时要用肥皂、清水洗净手、脸,有条件最好洗澡。不要接触汽油后就立即吃食物、抽烟。 6.油库工作人员不要随意进入油罐内清扫底油。如需要清洗油罐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制度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制度 加油站是与石油相关的一个特殊工作环境,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一些特殊的工作条件,使得加油站职工容易患上一些职业病。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加油站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病危害制度。 首先,加油站需要明确职业病的概念和种类,提供相关的知识培训和教育。加油站职工应了解职业病的定义、种类、发病原因和预防方法。加油站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讲座等形式,向职工普及职业病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预防意识。 其次,加油站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首先是加强工作场所的管理,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和清洁。加油站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工作场所,保持空气清新,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其次是加强个人防护措施,为职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设施,如防护口罩、手套等,降低有害物质对职工的损害。 此外,加油站需要对职工进行健康监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职工健康状况的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加油站可以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健康档案,对职工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和监测。 另外,加油站需要建立职业病危害应急预案。在工作中,职业病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加油站可以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加油站应建立职业病应急预案,明确职工职责和应急处理措施,一旦发生职业病紧急情况,可以迅速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减少职工的伤害。 最后,加油站需要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加油站应当定期组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加油站可以邀

请专业人员进行讲座和培训,给予职工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提高他们自我保护和预防职业病能力。 总之,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制度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制定完善的职业病危害制度,加油站可以有效防控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为加油站提供了一个健康、稳定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制度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制度 加油站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销售与加注油品 的工作中,面临着一些职业病的危害。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加油站应该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职业病危害制度,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 首先,加油站应该加强对职业病的宣传教育。加油站的员工应该知道 当他们暴露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环境中时,存在着患病的风险。因此, 加油站应该积极组织每年一次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宣传职业病的预防 和控制常识,以及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的方法。同时,还应该设置宣传栏和 告示牌,提醒员工做好防护,了解和控制职业病的危害。 其次,加油站应该规定员工的劳动保护措施。在工作过程中,加油站 应该提供适当的劳动保护用品,如短袖、长袖工作服、安全鞋、防护手套等。员工在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时,应该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如口罩、防 护眼镜、防护帽等。此外,加油站还应该提供安全培训并且必要时进行身 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干预潜在职业病的风险。 另外,加油站应该加强场地的清洁和通风工作。在加油站,汽油、柴 油等燃油容易产生有害气体,如苯、甲苯等。这些有害气体对人体的损害 难以忽视。因此,加油站应该定期进行清洁和通风,以确保空气质量达标。此外,还应该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职业病的防控意识。 最后,加油站应该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员工的职业病 防护培训记录、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和使用情况、职业卫生检查情况等。这 些档案可以帮助加油站及时掌握职业病的防治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加油站还应该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机制,确保职业病的防治 工作得到充分重视和落实。

在加油站的工作环境中,职业病的危害是不能忽视的。加油站应该加 强职业病的宣传教育、规定员工的劳动保护措施、加强场地的清洁和通风 工作,以及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加油站员工的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

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附件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1、目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改善生产作业环境,保护本加油站职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加油站的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 3、职责 3.1加油站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职责 3.1.1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3.1.2制订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3.1.3组织对加油员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 3.1.4对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附件二: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 1、目的 为了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和警示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维护劳动者权利,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2、工作要求 2.1将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如实告知加油员,并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 2.2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选用并设置相应的防护标识。 附件三: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和提高从业员工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强化我公司在职业卫生防治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效,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促进人企合一、和谐发展的局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2、程序及要求 2.1严格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要求,及时向县安监局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2.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必须做一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附件四: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和提高从业员工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强化我公司在职业卫生防治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效,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促进人企合一、和谐发展的局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石油公司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管理细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管理细则 第一条基本概念 本细则所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是指使用特定的技术、设备对作业环境中可能产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价。 第二条目的 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防范和降低职业危害风险。 第三条职责与分工 (一)安全环保部负责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运营管理部、综合管理部等相关责任部门对主管业务范围内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负责。 (二)公司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的责任主体,应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公司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负责组织对作业场所存在的噪声、汽油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 (三)各加油站负责按要求配合检测单位取样,并督促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做好劳动保护;及时做好检测结果的公示和警示告知工作。

第四条管理内容 (一)监测内容 1.工作场所空气化学浓度的监测。 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监测。 (二)监测类别 1.日常监测用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 2.评价监测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的监测。 3.监督监测用于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对工作场所监督时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4.事故性监测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中毒时进行的紧急监测。 (三)监测周期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四)监测点的设置 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的设定和监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采样规范要求。 2.化学有害因素监测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浓度最高、职工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3.在不影响职工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职工,在不影响工作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员工,靠近员工工作时的

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一、管理目的 1、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使员工依法享有职业卫生健康保护的权利,加强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治管理,预防、控制,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2、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二、职业卫生领导机构 主要负责人:*** 分管负责人:***、***、*** 管理人员:*** 日-r sksksk sksksk sksksk 员工:***、 ***、 *** 三、机构人员责任及义务 <一>主要负责人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公司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三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业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公司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

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5、根据"三同时"原则,公司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 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方可进行建设,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亲自参加公司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7、对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二>分管负责人职责 在领导的带领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规定,在公司中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1、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2、根据公司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3、制订公司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4、直接领导本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 5、组织对公司人员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 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6、经常检查公司和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 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7、经常听取机关各部门、加油站、员工关于职业卫生有关情况的汇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全)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1 目的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实现加油站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加油站从站长到各级人员在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3 各级人员职责 3。1站长 3.1。1站长(法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3.1。2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 3。1.3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八条的规定,设置本单位的职业卫生领导小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3。1.4每年向员工报告一次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员工对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解决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3.1.5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 3.1.6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1.7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保障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投入,并有效的实施。

3。1。8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和预案。 3。1。9及时、如实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 3。1。10依法承担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责任。 3.1。11每年11月底以报告的形式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本单位年度职业病危害管理的情况。 3.1。12负责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 3.1.13组织对本单位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对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3。1。14如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要科学应对及妥善处理,及时报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3。1。15保证本单位应当具备的职业卫生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3。2专(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责 3。2。1认真履行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相关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等法规标准、规章制度。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3。2。2组织参与对员工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检查督促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2。3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 3.2.4参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2。5定期组织参与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3。2.6参与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 3.2。7负责建立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 3.3员工职业病危害防治职责

加油站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

彭阳县兴盛加油站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为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规范加油站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加油站的职业病管理. 2、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站长负责加油站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员工有权对职业病防治进行监督. 4、加油站委托职业卫生检测站及有相应监测资质的单位,完成加油站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为职业病防治工作及企业标准化管理审核提供监测数据,杜绝职业病的发生. 5、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员工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员工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6、负责组织本站员工按相关规定开展职业病健康监护工作,并建立职业病健康监护档案. 7、实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是依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重要内容和措施,公司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履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职责,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 接受监督.

8、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管理档案,按有关规定逐级汇总上报. 9、加油站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法规、规章制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告知说明. 10、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如实告知员工. 11、员工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加油站承担. 12、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为正常出勤. 13、职业病诊断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14、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时,相关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员工和有关机构也应当提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的有关资料. 15、员工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16、加油站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或者职业病病人时,应及时分别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某股份有限公司加油站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

*******有限公司*******横栏加油站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报告书 ******* (项目类别:定期检测) *******职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十月二十七日

声明 1、*******有限公司*******横栏加油站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依据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委托单位有关资料(具体见委托方提供资料)和检测工作委托书进行。 2、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生产工艺、原辅材料种类及其组分等资料是本次检测的重要依据,委托单位应对所提供资料原件及复印件的真实性负责,如因委托单位提供虚假资料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我公司概不负责。 3、本检测报告中的检测数据仅反映检测期间的生产状况和工作场所生产环境情况(检测日期为2015年10月10日和2015年10月12日)。 4、委托单位在生产工艺、原辅材料、生产规模、产品种类、生产设备、布局、工作班制等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评价。 5、本检测报告中文字、数据经涂改、增删无效。 6、本检测报告正文共15页。 7、本检测报告共5份,未经许可请勿复印,本检测报告不得做广告宣传用。 8、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本检测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公司提出书面意见,过期不再受理。 9、本检测报告的基准日为2015年10月27日(以报告出版日期为准)。 10、本检测报告应加盖本公司公章,否则无效。 *******职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 概况 (1) 1.1受检测企业基本情况 (1) 1.2检测与分析范围 (1) 1.3检测与分析依据 (1) 1.4质量控制 (3) 2 生产情况 (5) 2.1生产工艺 (5) 2.2原辅助材料 (5) 2.3生产设备 (5) 2.4劳动定员 (5) 2.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 (6)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6) 3.1工作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 (6) 3.2工人作业情况及职业卫生个人防护措施调查 (6) 3.3检测内容 (7) 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8) 4.1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 (8) 4.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10) 5结论与建议 (13) 5.1结论 (13) 5.2建议 (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