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家4360由分享时间:2021-11-16 16:26:50 教案是我们现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在你的教案设计中,如何设计课堂形成性评价?在你的教案设计中,是否用到学习需求分析?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口算35+3= 24+9= 45+30=

28+7=87-5= 36-8= 72-50= 93-6=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一)观察第91页情景图。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2.学生提问题。(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1.图中

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师根据生答板书:“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 32+39(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自主探索。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五、小

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六、布置作业。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

加减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加减。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在动手操作及说理训练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计算规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主体作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理

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只有分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挂图,西瓜图片,方格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答下面各题。(1)4/9里面有( )个1/9。(2)5/6是5个( )/6。(3)7/8里面有7个( )/( )。(4)2个1/9是( )。2.说说分数的具体含义。 3/5 2/9 4/4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展示情境图内容师: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哥哥吃了2块,妹妹吃1块。你能提出什ô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三、探究新知。出示教材分吃西瓜的情境。(挂图)1、学习例1:(1)师: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2)师:哥哥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板书2/8)师:妹妹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板书1/8)(3)师:看到黑板上的2/8、1/8,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哥哥吃得比妹妹多些;生2: 2/8比1/8大;生3: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生4:他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生5:哥哥比妹妹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4)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好棒呀!你们会解决吗?列式: 2/8+1/8和2/8-1/8=的结果是多少?根据学生提出的加法问题开展探究。学生操作交流,形象感知,获得正确印象。老师巡视。师:这个同学不知道答案到底是3/8还是3/16?怎ô办呢?(5)交流反馈。师:哪个小组来汇报?①.哥哥吃掉2份,就是它的2/8,妹妹吃掉1

份,就是1/8,合起来是3份,所以是3/8。②.2块是2/8,1块是1/8,一共是3块,所以是2/8+1/8=3/8。(6)老师总结算理,先让学生自己来说,然后老师引导,是表达清楚、完整。“2个1/8加1个1/8是3个1/8就是3/8”。(板书

3/8)(7)巩固 3/5+1/5= 4/9+3/9= 2/5+3/5=师:观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8)讨论2/8-1/8的结果①.2块是2/8, 1块是1/8,2块比1块多1块,所以是2/8-1/8=1/8②.“2个1/8减1个1/8是1个1/8就是1/8”。(板书1/8)③.4/7- 3/7= 8/9- 6/9= 6/6-5/6=师:观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发现了什ô?谁能仿照加法说说同分母分数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2、自主学习例2。完成课本第99页的填空。3、引导归纳分数加减法特征。(1)分母相同。不管是加法还是减法,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进行加减运算。(2)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只是分子相加减。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练习二十三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再计算,订正时,说一说ÿ幅图的意思和计算过程,最后一个不做。2、练习二十三第2题。让学生把结果写在书上,“1—4/7”的不做五、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

法,计算时大家要仔细认真,注意检查。六、思考题:有几种填法?()/5+()/5=4/5 ()/9-()/9=1/9七、课后作业。练习二十三第3题。八、板书设计分数的简单计算2/8+1/8= 2/8-

1/8=分母相同时,分母不变,只是分子相加减。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100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同分母分数加减。2、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教具、学具准备: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1、填空3/4里有( )个1/4 2/5里有( )个1/5 4/8里有( )个1/8 5/9里有( )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三、探索新知1、教学分数的加法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2)学生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2、教学分数的减法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4)提问:5/6表示几个

1/6?2/6表示几个1/6?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3、教学例

31)出示1个圆片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5)让学生计算6)全班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5、练习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四、作业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大家要理清思路,注意检查,特别是遇上1减几分之几是更应仔细。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单元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内容:万以内进位加法教学目标: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重点: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1、口算:50+70 300+500 900—500 44+2230+50 35+55 87+49(遇到困难)2、87+49 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二、新课展开

1、春天到了,学校安排我们坐车去动物园春游,三年级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辆车限坐88人,两个班坐一辆车能坐的下吗?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 40+40=80 12+80=9245+7=52 52+40=9247+5=52 52+4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 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独立完成做一做1、2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五、作业完成练习四第二课时:教学内容:3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教学目标:1、经历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认识过程,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2、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合估算的方法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计算速度教学重点: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教学难点: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口算和笔算算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运算法则,同学们还记得怎样算吗?现在老师要考你们一下。1、完成下列各题

76+37 24+89 98+66 980+660 985+6652、980+660 985+665 不

能用上节课学的计算,有同学算出来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二、探究新知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估算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2、小组讨论估算值,说明理由。3、请生列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4、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完成教科书上做一做,集体讲评订正。2、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练习五第10题,开动脑筋,独立完成。四、小结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自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式解决问题。五、作业课本练习五1~9题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经历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认识过程,学会三位数与三位数的退位减法2、通过观察、估算等方法,能正确的笔算多位数减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算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指生回答)80—7= 56—3= 76—12= 98—35=2、竖式计算(指生板演)654—12= 123—100= 876—123=

587—198=师小结:587—198=竖式计算应该注意点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二、新授(一)例11、多媒体出示教学例题1: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坐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行348千米到达了大理,又从大理出发去丽江。大家在书上可以看到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那么大理到丽江有多少米呢?2、小组讨论估算大理到丽江有多远?说明方法3、用线段图的方法来理清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拉成一条直线,可以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4、列竖式计算,指生到黑板演示(二)例21、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自由发言。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然后选出代表,指生到黑板前讲,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的方法说给大家听,边讲边板书。然后请其他学生讲评。师小结:改了数字之后还是要按照减法运算法则来计算(三)例31、怎样计算500—185(自由发表意见,方法越多越好)2、用竖式计算,指生板书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完成第23页的做一做四、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完成作业练习六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

“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情感态度: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教学准备:制作相关教学课件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难点:正确掌握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眼急脑快(口算)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帮助小羊胜利的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逐一出示口算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8+7= 9+5= 8+42= 46+9=34+53= 28+12= 520+300=【设计意图: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帮助小羊胜利的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2、心明手巧(笔算)师:同学们很顺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来,必须打开密码箱才行,你们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吗?现在请拿出练习本,用竖式算一算,密码是多少,看谁算得好。笔算下列各题: 25+38= 45+29=学生独立用竖式进行计算后汇报结果并引导学生观察。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设计意图:卡通人物是孩子们永远的话题,在课中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卡通世界:羊村迎接

亚运会圣火这一情境进行复习,找到了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们在好奇、紧张、愉快中走进数学,通过复习20以内、100以内等的加法,让学生燃起学习新课的火苗。】3、激趣引入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帮羊村完成了这意义重大的任务,村长为了表扬我们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决定请我们去参观野生动物园,高兴吗?准备好,看看你认识那些野生动物。伴随悠扬的音乐,课件分别演示熊猫、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金丝猴、藏羚羊等受保护野生动物。【设计意图:参观游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通过努力得来的奖励更能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积极状态。】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1、分析统计表,提出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注意思考从“已知种数”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数据教育学生爱护野生动物。【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和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从中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喻教于学,进行思想教育。】(2)让学生仔细观察中国特有的种数的统计图表,说出表中的信息,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3)出示第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让学生思考。2、尝试解答(1)师: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请用竖式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98+25=)(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3)师生齐分析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4)结合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把这题

的计算过程再说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设计意图: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意识和习惯。】3、比较总结(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打开密码箱的两题和例题,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汇报交流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3)通过比较总结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特点并引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续进位加的算理以及计算过程,同时也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注意那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一定要加上这个进上去的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神机妙算(直接写出结果)6 5 3

9 6 7 4 3+ 7 8 + 8 6 + 9 5 + 8 8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指名说出结果及计算过程。【设计意图: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中总结计算方法,自主构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2、拔萝卜(用竖式计算)58+94 68+52

86+77(1)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同时指3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2)让3名学生当小老师,批改同学的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数抄错)(3)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的情况。【设计意图:竖式计算是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学生扎实掌握。这一环节让学生独立思

考竖式计算方法,自主讨论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相互交流计算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述能力,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3、配钥匙(连一连)师:班长暖羊羊它负责小羊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间的钥匙给调乱了,你们能帮帮暖羊羊,把钥匙给配好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58+94 58+67 59+75 79+89125 168 152 158 134指名学生说说如何算得又快又准。【设计意图:这题不但训练了学生的笔算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口算能力,通过老师的点拨,让学生掌握更多简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活学活用(解决问题)师:暖羊羊为了感谢大家那么快就帮他配好了钥匙,就请我们去参观他们的农场。你们看,饲养园里养了什么?师:你会解答吗?请把你的算式写在书上。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并指名说出解答的算式。师:除了上面这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进行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5、想一想(扩展延伸)的两位数加上的两位数加和是多少?【设计意图:这题不但能检查学生掌握本节学习内容的作用,还为下一节估算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在总

结中提升,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有更深刻的认识。】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98+25=123(种)9 8+ 2 51 2 3答: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123种。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7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具准备: 直尺、橡皮等。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学期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那么厘米有哪些哥哥和弟弟呢?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去运用长度单位家族的这些成员呢?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书: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子上的1毫米有多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长度单位厘米大于毫米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一1000 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 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高了。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 师生交流。(略) 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序地说一说吗?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厘米大约有多长呢?学生比画。 师:如果测量1 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 师:那测量1 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你想用什么作单位?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 师:那如果测量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 师: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板书:千米)看到千米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1 千米有多长? 生2:1 千米等于多少米? 师: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 千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板书:千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家4360由分享时间:2021-11-16 16:26:50 教案是我们现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在你的教案设计中,如何设计课堂形成性评价?在你的教案设计中,是否用到学习需求分析?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口算35+3= 24+9= 45+30= 28+7=87-5= 36-8= 72-50= 93-6=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一)观察第91页情景图。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2.学生提问题。(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1.图中

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师根据生答板书:“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 32+39(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自主探索。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五、小 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六、布置作业。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 加减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加减。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在动手操作及说理训练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计算规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主体作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 1.在回忆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纯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展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灵敏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浸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正确的进展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三、教学难点 浸透学习方法 四、教学具准备 练习小篇子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内容。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说算法〕80×5=〔注意0的个数〕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 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订正 〔3〕全班交流 3.选择适宜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 〔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 〔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

〔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抢答争第一 〔1〕出示题目: 〔2〕学生抢答 2.认真观察填表格 〔1〕出示题目: 〔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兴趣数学找规律 〔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适宜的数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案: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推荐1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推荐1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并能指出和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认识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的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 1、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好吗? (演示动画:两只小蚂蚁比赛谁爬得快,找了两片相同的树叶,要求

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红蚂蚁爬到一半的时候,就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而是从树叶的中间先爬到终点;而黑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的,比红蚂蚁后到终点。) 师:你认为谁应该是冠军?说说你的理由。 (落实到规则上来。强调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师:你们真是公正的小裁判,黑蚂蚁才是真正的冠军。 师:(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我们的冠军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一周,那黑蚂蚁究竟爬了多长呢?同学们想想,这实际上是在求什么? 生:求这片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树叶一周的长度就叫做这片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周长。(板书:周长)(齐读课题两遍)以前听说过周长,从字面上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 生: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教师引导) 2、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1)摸一摸 师:(拿一个三角板)孩子们,你能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周吗?(学生边指边说) 师:(走到学生中间,任意拿起一本数学书)问:你会指出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吗?学生回答。 师: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平面图形,放在课桌里的,请孩子们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热身小游戏 二、复习旧知: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35+34= 48+29= 230+540= 360+240= 三、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湿地吗?(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湿地的美。(出示湿地图片) 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课件出示四种野生动物) 2、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第36页表格)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从表格中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和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大家有信心学好吗? 四、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算式:271+31=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良好的教学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精选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五册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2×3=630+6=36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4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4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59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 十、九、八、七、……二、一) 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秒) 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 二、学习新知: 1、出示独立学习任务单: 请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钟的哪一根指针叫做秒针吗?你知道它是怎样计时的呢? (1)通过观察,我知道秒针是钟上的那一根。 (2)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从12走到1就是走了秒,从2走到4走了秒。 (3)秒针走一圈就是走了秒,也就是分钟。 (4)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格。也就是1分=______秒。 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圈,同时板书:1分=60秒 2、感受一下1秒钟有多长。 (1)拍手练习:跟着钟表的“嘀嗒”声,每秒拍一下手。 (2)你能在1秒钟里做什么事呢?先试一试,再告诉同桌。 3、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 请同学们谈感受。(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也过得很快) 4、出示课本61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你能在1分钟里做几道口算题呢?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同学的50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推荐11篇)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推荐11篇)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坚式计算和在1010以内的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并且会验算。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 教学资源: 例题挂图、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写数学日记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数学日记,记录的是上周我校各年级的借书情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大屏幕出示例题中的统计表) 2、同学们,你们看了大屏幕,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数学问题吗?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解决。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摘录如下:

(l)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4)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在黑板上记下了四个问题,你们看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什么算法来解决?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第2个和第4个问题好不好? 教师擦掉黑板上的其他问题,只保留下面两个问题,并重新编写序号。 (1)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二、探索算法 提问:要求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应怎样列算式? 板书 143+126=————————————(本) 谈话:下边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谈话:随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用下面两种方法计算:一种是用记数器拨珠,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主要强调每一位的数要拨在对应的数位上。 另一种是仿照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算出来的。 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学生分析: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和老师共同参与一系列活动,认识四边形,掌握一定基础的学习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活跃,应充分给他们动手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设计理念: 1.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来源于生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体现)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用于生活中)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等奖2篇

4、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认真仔细观察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学生可能知道: (1)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E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列表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列表法解决问题人 教新课标版 本节课将通过例9,教授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该例题 与运煤有关,引导学生按照三个步骤进行思考:阅读与分析、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列表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简便方法,可将所有可能情况一一列举出来,使所有数据不重复、不遗漏。同时,该方法也能指向学生的有序思维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技能层面分析,他们已经有初步接触列举法解决问题,但还没有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因此,在教学例题时,需要指导学生通过表格按顺序依次枚举,有序且完整地思考问题。此外,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往往是正向尝试思维,需要引导他们在思考方案时,学会灵活调整。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学会整理分析数量关系,通过列表法找出所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2、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逐步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感知问题解决的策略意识;4、体会用列表进行解决问题的全面性,提升问题研究意识,提高数学研究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则是能够有序思考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引入例9,介绍列表法的运用和两个变量的关系。 2.引导学生按照三个步骤进行思考:阅读与分析、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3.指导学生通过表格按顺序依次枚举,有序且完整地思考问题。 4.引导学生在思考方案时,学会灵活调整。 5.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用列表进行解决问题的全面性,提升问题研究意识,提高数学研究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能够培养有序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运货问题,引导学生有序思考问题,学会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有序思考初感知 例题9:用载质量为2吨和载质量为3吨的车运8吨煤,每次每辆车都要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 1、明确题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篇1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具、学具准备: 1. 教师准备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2.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和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教师:我们以前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1米是多少厘米? 让学生具体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二、操作观察 1. 操作活动:拿出小尺量量文具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2. 分组活动:用米尺量量黑板、桌椅、教室、讲台。 3. 汇报:说说测量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探索新知 教师:我们以前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比较短的距离,是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如果我们要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该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新的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引出新课)。 1.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尺子观察一下。 教师:尺子上的刻度除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厘米外,还有什么刻度?(还有比厘米更小的格。) 教师: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教师指导学生数小格。) 教师:五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那么小1厘米是多少毫米?(因为1厘米中间有1,2,…,

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是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有多长。(看一看学生表示的是否合适。) 2.看书P2,让同桌相互说说图意,师重点引导学生看P3小天使说了什么?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用“毫米”作单位? 四、巩固练习 1.做P3“做一做”中的习题,师巡视 2.练习一的第1、2题。 五、生活中的数学 1.估一估:数学书的厚大约是多少毫米,尺子的厚度约多少毫米等等。 2.你能说说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吗?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在数学课中,老师要紧紧围绕重要的学问点去思索问题,使学生有明确的学问追求目标。经验了数学教学工作,你知道如何写一篇三年级数学教案?你是否在找正打算撰写“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503856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背景: 最近,我在教《分数的初步相识》这一课时,的确感到有点头疼。因为我始终认为对于分数的含义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在课前仔细钻研教材,还费尽心思设计了教案,打算把要学的学问点都有讲得特别透彻、到位。但结果,在上课时,很多学生都觉得很简洁,他们不停地插话,打乱了我细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可让他们做作业时,却是错误百出。但是不让他们插嘴,用心听我讲,结果他们兴致全无,趴在桌上不想听课。我真是不知该如何办才好,一下课,甚至还埋怨这些学生真是太放纵了! 后来,我停止了埋怨,起先反思: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呢?对!就是要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提倡自主学习。 案例描述: 一、嬉戏导入:(用掌声表示数)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当第3小题口述后,学生没有击掌,有的学生窃窃私语,有的学生紧锁眉头,此时,每个学生都在主动地思索(进入了状态)。2分钟过去了,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邱老师,这半个苹果该怎样表示呀?”接着我就顺水推舟对大家说:“是啊?你能用手中的圆形纸折出半个来吗?(学生爱好盎然,待学生折出之后) 二、自主探究,体验分数 师(用期盼的目光追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苹果呢? 生1:可以说“一个苹果的一半”。 生2:可以画出半个苹果“D” 生3:可以用1/2表示。 生4:可以用0.5表示。 …… 师: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苹果的状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第3位同学说得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苹果的一半,现在谁能说出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在学生相识了1/2这个分数之后) 师:你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 (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 生1:可以折成……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2014-2015学年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时、分、秒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2021年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三单元四边形 四边形结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例1、例2,完毕“做一做”中题。 教学目 1、使学生初步结识四边形,理解四边形特点,并能依照四边形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伙交流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思想教诲。 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特点。 教学难点 依照四边形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窗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思想教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测,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报告、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关于“四边形”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结识四边形) (1)下面图形中,你以为是四边形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报告,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报告,教师依照回答板书: 四条直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表面是四边形。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尚有不同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报告,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做一做”中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报告) 2、今天咱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特点;还能依照四边形边和角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类型。平行四边形结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内容,完毕第37页上“做一做”。 教学目 1、使学生初步结识平行四边形,理解平行四边形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各种感官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结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结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它们有几条边?几种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阐明:这样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感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