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新郑市龙湖镇梅山完全小学张泽芳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1、做一做及练习一第1、2题。

【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本节课内容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编排的。从知识方面来讲,学生有了米、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但是,学生对于物体测量的认知只限于整米、整厘米的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的测量,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在这种认知冲突下,学习“毫米的认识”,能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会用毫米作为测量物体长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厘米= 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一把直尺、学生卡一张、光盘一张。【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

3.那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

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

5.请同学们看一看,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厚是多少?(生:1厘米)请同学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厚的实际长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数学书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生:大约1厘米)

6.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7.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

借助游戏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在活动中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为新知的出现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认识新知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个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1cm=10mm)。(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

(6)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1毫米的长度观念。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长?拿出一张光盘,看一看,摸一摸。这张

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盘,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认识。)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接近1毫米。(电话卡的厚度、学生卡的厚度)【通过多次的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概念从实际中来,便于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会用到“毫米”作单位?(小的物体)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到毫米。

三、解决问题,拓展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一只蚂蚁长约3()。

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

2.请量一量下面各图的长度(内容见练习纸)

学生量出橡皮、回形针、铁钉的长度并填空。

3.先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看你的判断对不对。

学生完成P5第1题。

4.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学生完成P5第二题。

5.动动手:

拿出你喜欢的一种文具或者物品,量一量它是多少毫米?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说一说你有什收获?

(开心。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硬币、磁卡等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知道了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就可以用毫米表示;还知道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是: 1厘米=10毫米。)【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2毫米=1厘米2毫米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等四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xx的科学素养。 五、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六、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xx2016年8月24日

《山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山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材简介: 杜牧的《山行》是部编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 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 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 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 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目标预设: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2、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设计理念: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各种形式的朗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导航策略: 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 (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完整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复习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一张完整的叶由(叶片)(叶柄)(叶脉)构成。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 2、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阳光)(水)。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 3、植物的共同特点:(有生命)(生长需要阳光和水)。 4、蜗牛的身体由(头)(腹)(尾)构成,头上有一对(触角)。蜗牛的足叫(腹足),用(壳)保护自己,粪便由(气孔)排出。 5、蚂蚁的身体由(头)(胸)(腹)构成,头上有一对触角。 6、动物的共同特点:(能动)、(有一定的生命)。 7、常见的材料有(金属)(塑料)(木头)。 8、金属的特性有(传热)(导电)(生锈)(易打成片)(坚硬)。 9、塑料的特性有:(能弯曲)(柔软)(防水)(耐磨)(透明)。

10、木头的特性有:(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能浮在水上)(易加工)。 11、人们将物体分成三类:(液体)(固体)(气体)。 12、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13、(水)(食用油)(洗洁精)是三种常见的液体。 14、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15、石头有一定的形状,能占据空间,不易压缩,不能流动,较重。 16、水没有一定的形状,能占据空间,不易压缩,能流动,较重。 17、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能占据空间,易压缩,能流动,较轻。 18、种子植物的胚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和(胚乳)四部分。 19、植物的叶是由(叶片)和(叶柄)构成。 20、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这种足叫(腹足)。 21、世界上有一种鸟,它的大小跟蜜蜂差不多,这种鸟叫(蜂鸟)。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单元知识点

三天气 一、我们关心天气 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不同的天气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2.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这些情况是可以观测和记录的。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4.天气状况总在不停地变化着,有时变化非常迅速,有时候变化比较缓慢。 5.了解天气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利用感官和一些工具进行观测、了解并记录天气变化的信息。 6.科学家利用工具观测天气、发现规律,告诉我们天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做出天气预报告诉我们天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7.制作天气日历是我们长时间坚持观察记录天气的好方式。 8.天气日历中我们一般要注明日期、天气现象等重要信息;要坚持每天观察,真实记录。 二、认识气温计 1.太阳是地球获取热量的最主要来源。 2.温度是观察和记录的重要内容,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3.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也叫寒暑表;

测量体温的温度计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温度计叫水温计;它们的结构功能是有区别的,都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天气冷热每个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样,我们可以用气温计准确测量。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 5.气温计上有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等信息。 6.除了常用温度计,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还会使用到双金属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 7.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使用时要将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测量气温 1.要知道气温是多少,或者了解一天中气温是怎么变化的,需要我们利用气温计进行测量。 2.在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要将气温计悬挂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空气中,让气温计保持干燥,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让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测量气温,将测量数据绘制成柱状图,更加方便我们了解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4.天气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 到3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5.只有严格按照气温计使用的方法进行测量,测得的气温数据才科学。 6.气象站里气温的测量是在百叶箱里进行的。通常百叶箱的垂直距地高

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 说课稿

编号:782598333158954555300022221 学校:灵物市战神镇獬麟小学* 教师:白泽* 班级:朱雀参班* 山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山行》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三、说教法、学法: 1.话激趣,营造气氛。 2.握方法,主动学习。 3.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秋天已经悄悄得来到了我们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播放课件) 生交流。 师小结:秋天,天蓝得像蓝宝石一样透亮,让人神往。菊花怒放,千姿百态。树叶呢,有的黄了,像缀满了金子,有的红了,红得像火一样,有的仍旧青翠,显得很顽强……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在古代,诗人们为秋天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学的《山行》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1.板书:山行,读题,猜猜山行的意思。释题:在山上行走。 2.简介作者: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三步、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 2、出示学习指导: ①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②动一动: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③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画出这些景物。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人教版(含答案)

2019年上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三年级科学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0分) 1.()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在我国,我们使用的温度单位是 ()。 2.风有()、()的不同。 3.天气谚语可以分为()、看风、()和看物象四类。 4.用放大镜在阳光下能()火柴、这是因为放大镜有()的作用。 5.磁铁能够吸(),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叫()。 二、我会选(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水泥马路相隔一定距离的地方会留有一条缝隙,原因是()。 A.为了美观 B.为了行人方便 C.防止水泥热胀冷缩 2.中国气象事业的创始人是()。 A.李四光 B.竺可桢 C.袁隆平 3.“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的谜底是()。 A.下雨 B.下冰雹 C.沙尘暴 4.蚕的头很小,头上有适于咀嚼桑叶的()。 A.牙齿 B.口器 C.舌头 5.“海市蜃楼”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光的()。 A.直射 B.放射 C.折射 三、我会判(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2.每天室外的温度都是一样的。()

3.风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给人类生活带来一定的破坏作用。() 4.马王堆出土的汉代丝绸就是蚕丝制作而成的。() 5.磁铁有无数个磁极。() 6.照相机镜头中的透明镜片是凸透镜。() 7.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用潜望镜能在水下观察水上物体,这说明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9.熄灭酒精灯时,用嘴一吹就可以了,但要注意防止火灾。() 10.我们学生自己搜集到的天气数据可以通过报纸发布。() 四、我会连(每连对一条得1分,共6分) 小孔成像折射张衡发明液体温度计 平面镜反射牛顿发明了“相风铜鸟” 三棱镜直射雷伊色散实验 五、我会答(共4分)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至少写四种)(4分) 答:

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气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2.水蒸气:是水的气体形式,自然界中的水无时无刻的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 3.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没有固定的形状、无色、无味、透明。 4.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水是液体、空气 是气体。 第二课、水沸腾了 1.沸腾: 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 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 2.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的表 现。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三课、水结冰了 1.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 的温度。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 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体积变大。 4.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5.水和冰的不同点: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第四课、冰融化了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3.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水是液态,没 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4.水的三态变化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放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 离出来。 2.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 3.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学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一张完整的叶由(叶片)(叶柄)(叶脉)构成。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 2、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阳光)(水)。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 3、植物的共同特点:(有生命)(生长需要阳光和水)。 4、蜗牛的身体由(头)(腹)(尾)构成,头上有一对(触角)。蜗牛的足叫(腹足),用(壳)保护自己,粪便由(气孔)排出。 5、蚂蚁的身体由(头)(胸)(腹)构成,头上有一对触角。 6、动物的共同特点:(能动)、(有一定的生命)。 7、常见的材料有(金属)(塑料)(木头)。 8、金属的特性有(传热)(导电)(生锈)(易打成片)(坚硬)。 9、塑料的特性有:(能弯曲)(柔软)(防水)(耐磨)(透明)。 10、木头的特性有:(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能浮在水上)(易加工)。 11、人们将物体分成三类:(液体)(固体)(气体)。 12、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13、(水)(食用油)(洗洁精)是三种常见的液体。 14、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15、石头有一定的形状,能占据空间,不易压缩,不能流动,较重。 16、水没有一定的形状,能占据空间,不易压缩,能流动,较重。 17、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能占据空间,易压缩,能流动,较轻。 18、种子植物的胚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和(胚乳)四部分。 19、植物的叶是由(叶片)和(叶柄)构成。 20、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这种足叫(腹足)。 21、世界上有一种鸟,它的大小跟蜜蜂差不多,这种鸟叫(蜂鸟)。 22、人的身体是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23、像水这样没有一定(形状)、能够(流动)的物质叫做液体。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糙米做的饭没有精米做的饭好吃,说明糙米的营养没有精米的营养好。() 2、对一种液体缺乏了解时,不能轻易尝或闻。() 3、从周围的世界中接受信息最多的感觉器官是我们的眼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20分) 1、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材料我们称之为天然材料,加工处理来自大自然的材料,使之性质特点发生改变的,我们称之为人造材料。 2、蜗牛的背上有一个硬壳,身体软软的,头上有一 _对触角,用腹足爬行。 3、蚂蚁的身体分为_头_、—胸—和腹三部分,有_6_条腿, 都长在月____ 上。 4、英国科学家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_ 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5、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它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6、大多数纸的原料来自木,废纸、稻草、旧棉布也可以用来造纸。 7、目前,人们正面临缺水的危机,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人体(65)%是水,鸡蛋(76 )%是水,鱼(85 %是水, 蔬菜(90 )%是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20分) 1、地球上供人类的淡水资源很多很多,用不完。--------- (X ) 2、在观察活动中应该注意安全,但可以随便接触你想接触的动物(X ) 3、对于缺乏液体了解时,我们可以用鼻子闻或者用口尝试。 (X 4、一般来说,大雪碧大约可以装5毫升的水。------- ---- 5、用图画、拓印作记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 (X )

使用的方法。(V) 6、塑料和陶瓷都是天然材料。—————————— (X ) 7、一棵成才的树木至少要生长十几年,所以我们要节约使 用木材。( V ) 8、我们可以在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V ) 9、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V ) 10、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可能溶解在水里。——— (V) 三、选择题( 20 分) 1 、在装满水的杯中放入回形针,水还不溢出的原因是水有( D ) A 、浮力 B 、溶解力 C 、压力 D 、表面张力 2 、塑料最大的缺点是( c ) A 、颜色鲜艳 B 、不易加工 C 、不易分解 D 、轻便 3、A、蚂蚁是用 ( 头上的触 角 A )来交流信息的。 、舞蹈 B 、声音C 4、下列物品中是塑料做的是( B ) A、钥匙 B、矿泉水瓶 C、课桌 5、陶瓷和砖都是由( B )烧制而成的。 A 、木材 B 、黏土 C 、塑料 6、下边能用来观察大树粗细的工具是 ( C )。 A 、量筒 B 、放大镜 C 、绳子和尺 7、下面这些纸中,吸水性能最好的纸是( C )。 A 、白纸 B 、牛皮纸 C 、餐巾纸 8、金属容易拉成丝或打成薄片,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C ) A 、导电性 B 、光泽 C 、延展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 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 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 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 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 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 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7、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8、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 优秀教案

《山行》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3.(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 4.释题:在山上行走。 5.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教师范读。 2.指名读,结合读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 (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4)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6)坐:因为。爱:真爱,留恋。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8)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4.结合画面,讨论交流疑难字词。 三、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读到郎朗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师生合作,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

三年级科学上册答案

三上作业本参考答案 植物单元 1、我看到了什么 活动记录: 树皮光滑、灰褐色、树杆有大可乐瓶那么粗、叶子大大的上面绿油油的背面暗红色等等 课堂练习: 称重的方法不打勾,其他都可以打勾。 2、校园的树木 活动记录(略) 判断题 1、ⅹ 2、√ 3、√ 4、ⅹ 3、大树和小草 活动记录: 1.(简图略),狗尾草的特点:茎细长、柔软,在地上有点躺倒的,叶子长长的有15——20厘米,宽只有1—2厘米,顶点有一个毛茸茸的象狗尾巴一样的果实,果实长3—7厘米,根细细的,轻轻一拔都断在地中。狗尾草最高有1米左右。根像胡须 2.(略) 课堂练习 选择题1、B 2、B 3、C 4、观察水生植物 活动记录: 1.用简图画一种水生植物(略) 2.以水葫芦和金鱼藻举例 大树 高大 茎很硬 叶片宽阔 寿命长 小草 矮小 茎软 叶子细长居多 寿命短 …… 有生命 有根、茎、叶 会开花、有种子 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 会长大…… 水葫芦 浮在水面 叶柄膨大 会开花 叶片较大 金鱼藻 长在水底 叶片细小 没看到开花 …… 生长在水里 有根、茎、叶 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 会长大……

选择题1、C 2、B 3、A 5植物的叶 活动记录: 1统计(略) 图略 叶芽嫩叶老叶枯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记录(略) 1多项选择题(1)ABCF (2)ABCDF 2狗尾草叶片会慢慢枯黄,直至死亡。 7、植物有哪些同特点 活动记录: 1陆生植物:樟树、凤仙花、茶花、菊花、桂花、梧桐树等 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浮萍、水花生、茭白等 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分,都会生长,都会有后代… 2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花蕾→开花→结果→枯死 单元练习 1选择题。(1)ⅹ(2)ⅹ(3)√(4)ⅹ(5)ⅹ(6)√ 2选择题。(1)C (2)E 3、B 3(略) 4简答题 (1)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相同的生长需要是:水、阳光、空气、相适应的生存环境。 (2)本单元的观察植物的方法有:运用感管观察,看、摸、闻,运用工具观察,比较等。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年 级 科 教 案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理解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实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实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理解。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相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以前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以前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展开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 课前预习 1、至少自读两遍诗文。 2、查阅资料了解相关文学知识。 3、寻找题目提供的信息猜想诗文内容。 4、初步了解律诗和绝句。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习本课应将读与思结合起来,反复诵读,读出诗歌的韵味,学会品位优美语言,注重感悟和积累。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涉及的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识记并掌握诗中的 生字词。背诵、默写诗文。 2、理解诗中表达情感的重点语句,积累抒写秋景、秋情的名句 妙词。有感情的的朗读诗文。 3、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捕捉自己对秋的独特感触,理 解诗意,感悟作者情感。 评价任务: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主动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

3、争取当堂达到熟读成诵,正确默写全诗。 4、能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诗句并说出感受。 (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2).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么?为什么? (3).诗中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写作者被枫叶的美丽所吸引。若改作“停车坐爱枫林美”,好么?(提示:想像一下,“枫林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感受的四季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生思考,后交流。) 期待学生行为: 春:风和日丽、草长莺飞、春光明媚、春寒料峭、春暖花开、春色满园 夏:火伞高张、赤日炎炎、炎天暑月、赤时当空、骄阳四火、暑气蒸人、燋金烁石 秋:西风落叶、桐叶知秋、天高气爽、秋高气爽、金风飒飒、江枫渔火、林寒涧肃、秋风萧瑟 冬:橙黄橘绿、白雪皑皑、冰天雪地、风号雪舞、风雪交加、寒气逼人、千里冰封、朔风凛冽、天寒地冻、雪虐风饕

人教版 三年级科学 各单元知识要点

适合人教版 新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大树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地球上的植物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组成。 3、拓印树皮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白纸上反复按压,再用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4、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5、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7 8 910 11 121314、叶是(有生命的)。新鲜的叶是(活的),落叶是(死的)。 15、植物的一生大约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6、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8、世界上最大的花叫(大王花)。 19、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比 较叶片的大小。 20、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属于草本植物。 21、植物的一生经历:种子——生根—— 新芽出土——子叶张开——长成幼苗—— 出现花蕾——开花——结果——果实成 熟。 22、在观察小动物过程中,同学们要爱护 小动物,不(伤害)他们并保护他们的(生

存)环境,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 他们的生存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蜗牛的身体包括:头、腹、尾、壳、触角、眼睛、嘴等组成。 3、蜗牛没有脚,蜗牛的足叫(腹足)。蜗主要靠(腹足)爬行。 4、蜗牛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5、蜗牛没有牙齿,蜗牛口中有(齿舌)。蜗牛用(气孔)呼吸,从(肛门)中排出粪便。 6、蚯蚓由(口、环带、肛门)组成。蚯蚓的身体摸起来总是(湿湿的)。 7、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是蚯蚓怕水,所以别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8 9 10、蚂蚁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或为什么不要随便干扰蚂蚁?) 蚂蚁在行进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线路。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11、金鱼身上长着(鳞片)和(鱼鳍)。用(鳍)帮助游泳。金鱼用(鳃)呼吸。 12、动物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16、(龟)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动物。 13 14、(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有100多万种。 15、生活在海洋中的(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世界上最小的动物叫(蜂鸟)。 (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16、池塘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鱼类)。金鱼是人工培育的,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17 18 (1)把蚂蚁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2)在一个前盆子里装入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瓶盖,让蚂蚁在瓶盖上爬。(3)把蚂蚁放在昆虫盒里观察。 19、如何知道金鱼是用鳃呼吸的?设计一个试验。 材料:金鱼、红食用色素水、吸管、水。 过程和方法:观察水中的金鱼时,用吸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水,悄悄的伸入水中,在金鱼的嘴前挤 出红水,发现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从腮部流了出来。原来金鱼没有喝水而是在呼吸。 结论:金鱼用鳃呼吸。 20、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为蜗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课堂实录-精彩片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课堂实录【精彩片段】 学习《山行》前两句。 师:多媒体展示古诗《山行》。 生:齐声朗读古诗。 师:读着这优美的诗歌,我们仿佛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深宁静的山林,一处处深秋时节的美景纷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行进在山路上的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首先看到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师:(朗读一、二句诗)你喜欢这样的景色美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这样的景色很美。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景色很美的 生:是从“石径斜”这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师: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这条小路怎么样 生:这是一条用石头铺成的小路,这条小路是弯弯曲曲的。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这条小路是弯弯曲曲的 生:从“斜”字可以看出来。 师:你真棒,“斜”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意思。“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师:“远”字写出了什么 生:“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 师:顺着山路向上望去,这条弯弯曲曲绵长的小路一直延伸到哪儿去呢 生:山上。 师:这句诗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到非常美 生:从“寒山”这个词语也可以感受到这儿的景色很美。 师:你能说说原因吗 生:“寒山”是深秋时节的山,深秋时节山上的植物不再是单一的绿色,而是变成了红一块,黄一块,绿一块,这些五颜六色的色彩让人感觉到很美。 师:这句诗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到美吗 生:白云生处有人家。 师:“生”是什么意思

生:“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师:“白云生处”的云是怎样的 生:很白很白的;朦朦胧胧的;像轻纱一样,很薄很薄。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而且在这白云生处还有什么呀 生:隐隐约约的人家。 师:“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 师:好,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生: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师:大家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 生齐读前两句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

1、我看到了什么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校园的树木 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5、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 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6、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7、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 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 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 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5、我观察的狗尾草:小草矮小,茎细软,果实串像狗尾巴,叶细长。 6、小草和大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大树:大树植株高大,茎粗,很硬,很粗糙,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小草植株矮小,茎细,较软,较光滑,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根、茎、叶,都会开花结果,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4、水生植物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3、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1)都生长在水里,有适应水环境的结构;(2)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3)都有根、茎、叶。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整理完整】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闻)、(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尺)等是我们常用的测量工具。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粗糙程度)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