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

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

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

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

注:M=L×cos反之用-号。测手:记录人:计算人:检查人:组长:年月日

野外实测地层剖面工作方法

野外实测地层剖面工作方法 一、实测地质剖面的基本概念 1、定义:通过野外实地测量的方式,按一定方向,详细了解测区内地下一定深度、一定距离内的地层、 构造和岩体等特征的工作。实测地质剖面的工作成果即为相应的实测地质剖面图。 由于是实地观测,因此该图件能校准确的反映相应的地层、构造和岩体等特征,为后期的进一步的工 作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根据比例尺的不同,相应的工作精度与要求也不同。 2、分类:根据实测剖面的目的,可分为实测地层剖面与实测构造剖面等基本类型(本次实习主要进行实 测地层剖面的工作)。 二、实测地层剖面的工作方法与步骤 实测地层剖面工作是本次实习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详细了解其工作方法,严格按照其工作步骤与要 求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工作,是保证该项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基础。 1、前期准备阶段 实测地层剖面工作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各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否则将影响最终的结果,故前期 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测量工具与表格的领取,主要有测绳、记录表和图板等。 2)根据小组成员的个人情况,合理的进行分工。本次实习中,实测地层剖面工作以各个小组为单位 独立完成,根据工作性质小组成员可分为前测手、后测手、分层员、记录员、标本采集及产状测量员和疏 导及联络员。 小组各成员职责: 前测手拿着测绳,尽量沿着垂直地层的走向方向,选择通行条件较好的路线边行进边放测绳,在地形的突变处停止行进,作为本分导线的止点(做上记号),并拉直测绳,读取测绳上止点的度数,该读数 为分导线的斜距(分导线的长度L)。测量分导线的方位(读南针,俯视为正,仰视为负),所读数据告知 联络员。当本分导线所有工作完成后,前测手再进行下一个分导线的测量工作。 后测手拿着测绳的起点处(0米处),当前测手停止行进后,拉直测绳,测量分导线的方位(读北针,俯视读负,仰视读正),所读数据告知联络员。当本分导线所有工作完成后,至前测手站立处(做记号处)进行下一个分导线的测量工作。 分层员负责地层的分层工作,分层的原则主要依据某组地层的岩性特征,岩性组合特征等,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分层的编号按0、1、2……依次进行。 分层员要向记录员告知各个分层在分导线上的读数与基本岩性,当分导线处的岩层界线出露不好时, 可将分导线两侧的分层界线按岩层的走向投影到分导线上,或延伸分层的层面,当延伸后的层面与分导线 相交后,再读取该点的读数,此读数即为分层在分导线上的投影位置,如图1所示。 分层员在向记录员告知分层位置与分层的岩性后,必须在野外记录簿上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特征, 以及接触关系等。 记录员记录员主要记录实测地层剖面中的各种数据,因此该项工作必须仔细认真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将导致小组实测工作返工。所有数据按要求填写到《实测剖面计算表》的相应栏目中。 标本采集及产状测量员负责各分层标本的采集工作,标本应采集各分层具有代表性的岩性层,大小符合相关要求(3c m厚×6cm宽×9cm长),标本的编号从记录员获取,同时向记录员告知所采标本在分导 线上的投影位置。测量每一个分层的岩层产状,如果某分层的厚度较大,则适当增加产状测量的次数,将 所测得产状数值与产状测量处在分导线上的投影位置告知记录员。标本采集与产状测量点在分导线上的投 影原则与记录员相同。

实测剖面小结内容

实测剖面小结内容 1、前言 叙述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测量方法;工作起止时间、工作单位、主要工作 人员;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工程工作量、标本及样品数量等。 2、地质成果 1)、区域地质:简述测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产特征。2)、地层:依地层年代由新至老对剖面进行分层叙述。每一时代中地层可按地层组合单 位叙述其组合特征,再按不同岩性分层或填图单元详述岩性特征、接触关系,特别是不整合 接触或断层接触关系及标志层特征和分层的识别标志。 3)、岩浆岩:岩浆岩形态、产状、岩性(岩相)组合、穿插关系、接触蚀变类型及矿化 情况。 4)、构造:包括断裂及褶皱,分别描述其类型、性质、规模、形态、产状、对地层或矿 层破坏,以及控矿特征等。 5)、矿产:含矿层、矿体及矿化线索应作详细叙述。 6)、新发现、新进展及新认识。

地质填图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执行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一、地质填图的分类 地质填图包括正测、简测(正测77%)和草测(正测(65%)三种,不作特别说明时,所有地质填图均指正测。 目前,大家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1:10000和1:2000的地质填图,现就这两个比例尺度的地质填图工作进行说明。 二、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1、1:10000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了解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扩大矿区成矿找矿远景。 2、1:2000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全面、详细研究矿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矿体的数量、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分布;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估算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三、地质填图准备工作 1、设计编写阶段的准备工作 (1)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 收集矿区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的成果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 a)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构造类型特征及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图(1:50000~1:25000)等。 b)矿区内已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c)矿区内褶皱、断裂构造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d)矿区地形图(应与填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的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资料。如果收集不到与矿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或新测地形图。 e)矿区内的物化探、重砂、航遥解释等资料。 (2)确定填图比例尺 依据矿区的勘查程度及范围大小、地质复杂程度、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矿区填图比例尺。一般矿区比例尺为1:10000,矿段比例尺为1:2000。 (3)确定填图范围 a)1:10000填图范围,一般为矿区范围,外围有与已知矿床有联系的地质体及矿(化)点,找矿标志明显,各种找矿手段(包括地质、物化探、重砂等)圈定的综合异常地段。 b)1:2000填图范围,一般为矿段范围(局限于矿体和近矿围岩分布地段)。探矿工程集中布置的地段应位于填图范围的中部。 2 填图准备工作与技术要求 (1)准备地形图 地形图可以收集或由专业人员实测,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矿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 (2)野外踏勘与技术要求 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水文、物化探、测量等工种的主要人员,对测区进行实地踏勘,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统一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实测地层剖面

实测地层剖面实测地层剖面 目 录 1 1 实测地层剖面的意义实测地层剖面的意义实测地层剖面的意义 ...................................................................................................................... 1 2 2 剖面位置的选择及布置剖面位置的选择及布置剖面位置的选择及布置 ................................................................................................................ 1 2.1 剖面的选择 (1) 2.2 剖面的布置 (1) 3 3 人员的分工人员的分工人员的分工((4~6人) ................................................................................................................................................ 2 3.1 前后测手的任务 (2) 3.2 分层及描述员的任务 (3) 3.2.1 划分地层 (3) 3.2.2 观察并描述地层 (4) 3.2.3 绘制地质素描图或拍摄照片 (5) 3.3 表格记录员的任务 (5) 3.4 采样及产状测量员的任务 (8) 3.5 绘图员的任务 ....................................................... 8 4 4 实测地层剖面的室内数据整理实测地层剖面的室内数据整理实测地层剖面的室内数据整理 .............................................................................................. 8 5 5 实测地层剖面图的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的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的绘制 ................................................................................................................ 9 5.1 直线法 (10) 5.2 导线法 (11) 5.2.1导线平面图的绘制 (11) 5.2.2地层剖面图的绘制 ............................................... 11 6 6 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的绘制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的绘制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的绘制 ................................................................................................. 1313 7 7 实测地层剖面说明书的编写实测地层剖面说明书的编写实测地层剖面说明书的编写 . (1414) 7.1 概述 (14) 7.2 剖面描述 (15)

实测实量检查记录表格模板

模板工程标高检查记录表表1 工程名称楼幢号单元/楼层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仪器编号 序号检查项目 检查 位置 实测数据(偏差值)mm 设 计 值 极 差 最 大 偏 差 备 注 整改后 情况 1 2 3 4 5 1 1m线控制点 2 1m线控制点 3 1m线控制点 4 1m线控制点 5 模板面标高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检查说明:1、编号原则:西北角为1号点,以顺时针编号,中间点位5号点,如下图。2、1m标高控制点每个单元检查4个角点,标高需从±0.000自下向上引,防止累积误差,高层可设阶段性控制点。模板标高:房间、客厅测5点。厨卫阳台可测对角线2-3点。3、合格表准:标高控制点:±2mm。模板标高允许偏差±5mm,极差允许偏差10mm。将不合格点用红笔画圈标注。 4、将标注检测点编号的平面图作为本表附件。检查时间复查时间 检查人员复查人 施工方确认监理方确认工程部确认

模板工程电梯井模板中心线检查记录表表2 工程名称楼幢号楼层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仪器编号 电梯井编号 实测数据 备注 整改后复查数据 备注中心线偏差中心线偏差 1 2 3 4 1 2 3 4 J1 J2 J3 J4 J5 J6 J7 J8 J9 垂直度偏差垂直度偏差J1 J2 J3 J4 J5 J6

J7 J8 J9 检查说明:1、检查范围:电梯井全数检查,每个电梯井设置4个检测点,在4个面的中间。2、电梯井自东向西编号。3合格标准:中心线允许偏差5mm,垂直度允许偏差8mm。不合格点用红笔圈注。检查时间复查时间 检查人员复查人 施工方 确认 监理方确认工程部 确认

实测地层剖面

实测地层剖面 为了对测区的地层情况有准确的了解,选择出露较好的典型地层剖面进行实际测量。 (一)小组成员共同承担的任务 1.确定剖面起、止点, 将其准确标定在地形图上并标上地质点号 剖面起、止点按地质填图地质点号统一编号,并在剖面线上用油漆做上醒目的标记。 确定剖面起、止点通常采用三点交汇法并根据地形、地物加以校正。目前多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 确定剖面起、止点的原则: 剖面起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下伏层位中,终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上覆层位中。例如:所要实测的地层是石炭系(C),起点要放在泥盆系(D)的顶部,终点要放在二叠系(P)的底部。如下图: 2.划分地层,将分层界线和分层号标在剖面线上 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岩层剖面上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或岩石组合规律等等方面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实测剖面所划分出的层,可以是单一岩性层,也可以是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岩性层。所划分出的每一层与上、下相邻层的宏观岩性特征应有较明显的差异,易于识别。复合岩性层的的组合规律主要有①夹层型(以一种岩性为主夹有其它岩性);②互层型(由两种岩性交互产出);③韵律型(三种或三种以上岩性顺序排列、重复出现)。 地层划分的精度 地层划分的精度(即:分层厚度)与所选定的比例尺有关,两者的关系如下: 实测剖面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关系

注: 最小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mm所代表的地层厚度,最大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cm 所代表的地层厚度。分层厚度的下限通常为自然岩层厚度。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的问题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有意义的特殊岩层,例如底砾岩层、古土壤层、含矿层、化石富集层、岩性独特的标志层等等,对于这些岩层,即使厚度不大也应单独分层,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予以夸大表示(可夸大到1mm)。 3.寻找化石 应逐层依次寻找化石,将找到的化石顺序编号,并在化石发现地点用油漆做上标记。·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可作如下分工(见下表): 实测地层剖面人员分工 1. 前、后测手的任务 ①在已经确定的剖面线上,选择导线点,并做上标记(标注导线点号)。导线点的选择原则是:导线点应选择在地形明显起伏或剖面方向转折处以及剖面的起点和终点。导线点号的编码,由剖面起点至终点依次为0、1、2、3、……。 ②丈量导线距(斜坡距) ③测量导线方向:导线方向指的是导线起点至导线终点的方向。前、后测手共同测量,两者测量结果若相差太大,应重测;若相差不大,则取两者的平均值。

(完整word版)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地质剖面图(map of geological cross section)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质剖面上的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图件。地质剖面图与地质图相配合,可以获得地质构造的立体概念。垂直岩层走向的地质剖面图称地质横剖面图;平行岩层走向的剖面图,称地质纵剖面图;按水平方向编制的剖面图,称水平地质断面图。按地质剖面所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地层剖面图、第四纪地质剖面图、构造剖面图等;按资料来源和精确程度,又分为实测、随手、图切剖面图等。 一、绘制地层剖面示意图 1、地层剖面示意图内容 地层剖面示意图是表示地层在野外暴露的实际情况的概略性图件。用于路线地质工作之中。它是在勾绘出地形轮廓的剖面上进一步反映出某一或某些地层的产状、分层、岩性、化石产出部位、地层厚度以及接触关系等地层的特征。地层剖面示意图的地形剖面和地层分层的厚度是目估的而非实际测量,这是它与地层实测剖面图的主要区别。 2 、绘图步骤 (1)确定剖面方向,一般均要求与地层走向线垂直。 (2)选定比例尺,使绘出的剖面图不致过长或过短,同时又能满足表示各分层的需要。如实际剖面长,地层分层内容多而复杂时,剖面图要长一些,相反则短一些。一般地,一张图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对于绘图和阅读都是比较方便的。如果实际剖面长度是30m ,其分层厚度是数米以上时,则可用l:200或1:300的比例尺作图。 (3)按选取的剖面方向和比例尺勾绘地形轮廓,地形的高低起伏要符合实际情况。 (4)将地层及其分层的界线按该地层的真倾角数值用直线画在地形剖面相应点之下方,这时,从图上就可量出各地层及其分层的真厚度,注意检查图上反映出的厚度与目估的实际厚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须找出绘图中的问题所在,加以修正。 (5)用各种通用的花纹和代号表示各地层及分层的岩性、接触关系和时代,并标记出化石产出部位、地层产状。 (6)标出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及剖面图上地物的名称。如图1所示:

平行检查记录表格.docx

监理工程师平行检查记录表(1) 工程名称:蓝湾半岛二期编号:承包单位珠海市年顺建筑有限公司分项工程名称模板工程检查项目模板安装检查部位 施工执行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002名称及编号 检查项目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评定记录 主 控 模板及支架第 4.2.1条符合要求1 项 目 1模板安装第 4.2.3条符合要求 2梁、板起拱第 4.2.5条符合要求 一 允许偏差( MM)实测记录 般 截面内基础± 10 3 部尺寸柱、墙、梁+4,- 5 项 层高垂不大于 5米6 4 直度大于5米8 目 5轴线位置5 6底模上表面标高±5 7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 8表面平整度5 检查检查人员: 结论时间:注:平行检查一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的活动。合格点率

监理工程师平行检查记录表(2) 工程名称:蓝湾半岛二期编号:承包单位珠海市年顺建筑有限公司分项工程名称钢筋工程 检查项目钢筋连接及安装检查部位 施工执行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002名称及编号 检查项目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评定记录 1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方式第 5.4.1 符合要求 主条 控 2焊接接头性能第 5.4.2 符合要求 项条 目 3品种、级别、规格、数量第 5.5.1 符合要求条 1接头位置第 5.4.3 符合要求条 2接头外观检查第 5.4.4 符合要求条 第 5.4.5 3接头错开 条 符合要求第 5.4.6 一 条 4 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第 5.4.7 符合要求内的箍筋配置条 般允许偏差( MM)实测记录合格点率 5绑扎钢长、宽±10筋网网眼尺寸±20 项 绑扎钢长±10 6 筋骨架宽、高± 5目间距±10 受力钢排距± 5 7基础±10 筋保护层 柱、梁± 5 厚度 板、墙± 3 8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 9钢筋弯起点位置20 10预埋件中心线位置5 检查检查人员: 结论时间:注:平行检查一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

第四系实测地层剖面总结

治多县昂欠涌曲第四系实测地层剖面一.概述 青海省治多县昂欠涌曲第四系实测地层剖面为四川地勘局川西北地质队测制,测制时间为2009.8月,测制者梅刚、张鹏、陈世华、郝启洪、杨嘉鸿,工作中采用罗盘测量方向,坡度角,用测绳量距、逐层仔细观察记录、对好的地质现象进行了拍照,并配合样品采集,剖面精度按1:1000比例尺进行。 剖面工作量统计 剖面长度:622.00米 导线数:9导线 样品数:1个 b薄片共有1个 分层数:4层 1.自然地理与交通 测区地处青川藏高原腹地,属高原丘状地貌。行政区划为青海治多所辖。剖面:起点坐标: X=0724320 Y=3720901 H=4496; 终点坐标: X=0724690 Y=3721399 H=4452 交通条件一般,有一条简易公路可达。 2.前人工作史及状况 青海第四系研究始于1936年孙建初、扬钟键、卞美年等人的工作,其后陈梦熊(1945)、刘增乾(1946)、翁文波、李德生(1946)等也有专论发表。 期间,地质部632队,青海综合地质大队水文队、石油普查队,青海省地质局盐湖研究室,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冰川沙漠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青海第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第四地质队、第一、第二区调队、第一石油普查队,青海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所、地矿部90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等单位均从不同角度对青海第四系进行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 二、剖面地质特征 剖面主要出露第四系地层。 (一)剖面列述

Ⅰ级阶地,更新统(QpⅠal),高出现代河水面约3m。 3.为河漫滩堆积物,河床为砾石层,砾石主要成分为灰岩,约占90%,砾石磨圆度较好,呈椭圆-次圆状,偶见砂岩及安山岩转石。 ------不整合----- Ⅱ级阶地,更新统(QpⅡal),高出现代河水面约4m. 2.大部分为残坡积物及河流冲击物掩盖。据转石推测其下腹岩石岩性为灰岩,转石磨圆度较好,呈椭圆-次圆,偶见有灰绿色安山岩转石 ------不整合----- Ⅲ级阶地,更新统(QpⅢal),高出现代河水面5-6m 1、为大量灌木丛及草皮掩盖,据转石推测岩性为灰色灰岩,转石棱角分明,呈棱角-次棱角状。阶地高约7-8m。 ------角度不整合----- 上三叠统波里拉组(T3b) 0、岩性为厚块状灰岩。岩石外观较为完整,局部见有褐铁矿化。 (二)岩石地层综述 1、Ⅲ级阶地,高出现代河水面5--6m,阶地平台较明显,阶面宽约数十m,阶面略向北倾斜。属基座型阶地,二元结构清楚,上部为含砾砂土层,厚约0.5m,下部为含砂砾石层厚1-2m,横向上层位较稳定,角度不整合于下伏波里拉组基岩之上。 2.Ⅱ级阶地,高出现代河水面约4m.,阶地平台明显,阶面宽240余米,表层为草皮,居民点及放牧场分布其上。阶面略向北及下游倾斜。下部为:(1)腐植土层,主要由根系土,亚粘土组成;(2)粘土层;(3)细粒砾砂土层,主要由亚砂土、砾石等组成,砾石砾径1-3厘米,含量约30%,次圆-圆状;(4)砂土层,土黄色,未见底,主要由砂土80%、亚粘土20%组成。 3.Ⅰ级阶地,阶面高出现代河水面3m,为一平台,草地掩盖。阶面平坦,宽400余米,略向北(现代河流)倾斜。阶地二元结构清楚,下部为含砂砾石层,厚1.6-2.0m,砾石含量80%,成份以中粒、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次为脉石英、粉砂板岩等,略显下粗上细的韵律特征。砾径大者为10-15厘米,小者为1-3厘米。结构松散。上部为灰色粉砂质粘土,厚约0.5m。 4.三叠系波里拉组(T3b) 岩性为灰色块状灰岩,岩石破碎,裂隙发育,表面局部见有覆盖一层钙质薄膜,呈砖红色,具褐铁矿化,岩间充填方解石脉,脉宽约0.1-0.3cm。局部发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及制作方法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及制作方法 一、目的 1.了解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学会编制地质剖面图。 2.掌握不整合(不整合,地层序列中两套地层之间的一种不谐调的地层接触 关系。它意味着不整合面下的地层形成之后和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沉积开始 时所经历的沉积中断,下盘发生褶皱、断裂、变质、上升、遭受剥蚀和下盘 重新下沉或海侵接受沉积等。不整合表明地层记录的重要间断或缺失。地层 剖面中的岩层是现存的地层部分,而不整合则包含缺失的地层部分。)在剖 面图及平面图上的表现特点。 二、实习内容 (一)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 1)地质剖面图的定义: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颜色按一定的比例、沿一定的方向、表示一定距离内、地下一定深度内地质现象的图件。地质剖面图分为实测剖面、信手剖面与图切剖面(目前了解)两种。 2)地质剖面图的组成:地质剖面图由图名、比例尺(水平、垂直比例尺)、剖面方位、图例、责任表等组成。 (二)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1)剖面线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反映图内的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线方向,以及地层出露 最完整、构造最清晰的地段。 2)剖面基线的选择:所谓的剖面基线是指剖面所反映深度的一条基准线。剖面基线的确定主要根据剖面线地形的起伏,比例尺的大小而定。 3)绘制剖面地形曲线(方法同前)。 4)投影地质界线。 5)根据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先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再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6)整饰图件:图名、方位、图例、颜色等的标注,各单元的 插图6 (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特点 1. 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图上不整合线与新、老地层 界线平行或重合,不整合面的产状与新、老地层产状相同。 在平面图上用实线加虚线(新地层一端)表示,剖面图上用虚线表示。 2. 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与剖面图上的特点分两种情况: 1)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不同,倾向大致相同时,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上与新、老地层大致平行,剖面图上与新 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

地层实测剖面

地层实测剖面的意义 1.建立地层层序,确定地层单位 2.沉积相、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研究 3.大地构造背景的研究. 一. 实测剖面线的选择 实测剖面之前的工作:1野外踏勘 2实测剖面线选择 3信手剖面图的制作. 实测剖面线选择的一般要求: 1.剖面线距离短而地层出露齐全; 2.地质构造简单,尽量选择未遭受构造作用和岩浆侵入作用而导致地层重复或缺失的剖面; 3.所测剖面地层单位顶面和底面出露良好,接触关系清楚; 4.化石丰富,保存完整,有利于地层时代的确定。还有一些其它要求: 1.剖面地层出露良好,地层覆盖率<40%。 2.实测剖面的方向基本垂直于地层走向,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夹角<60° 3.当露头不连续时,在相邻地段布置短剖面加以拼结。 4.当关键地段被覆盖,且两侧一定范围无拼结对比的标志层时,应采用探槽或剥土予以揭露。 5.剖面线经过地带较平缓,剖面线拐折少。 6.实测剖面的的比例尺按研究程度确定,一般1:1000到 1:2000为宜。 7.为了消除误差,剖面起点、终点及剖面中的地质界线点都应采用GPS定点法或传统定点法标定在实际材料图上。 二、实测地层剖面的野外工作 : 一)地形及导线测量测量导线方位、导线斜距和地面坡度角,工作由前后测手二人完成。一般用地质罗盘测量导线方位和坡角,读数相差超过3°时应重测,读数相近则采用平均值记记录中。 实测剖面必须取得的地形及导线数据: (1)导线号:以剖面起点为0,第一测绳终点为1,表内记为0—1;第二测绳为1—2,依此类推。 (2)导线方位角(φ):指前进方向的方位角。 (3)导线斜距(L):每一测段的距离。 (4)分层斜距(l):同一测线上各地层单位的斜距,分层斜距之和等于导线斜距。 (5)坡角(±a 1 ): 测段首尾之间地面的坡角,以导线前进方向为准,仰角为正,俯角为负。 (6)岩层产状:测量岩层倾向和倾角(a),应记下所测产状在导线上的位置。 (7)分层号:从剖面起点开始按划分的地层单位顺次编号。 (8)地质点位置:记录剖面中各地质点在导线

实测地质剖面方法

实测地质剖面 第一节实测剖面的目的及剖面位置的选择在某一地段内,沿一定方位实际测量和编制地质剖面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也是对工作区内地层时代、层序、岩性特征、厚度、古生物演化特征、含矿层位和接触关系等进行综合研究的手段。在实测剖面工作中,凡是剖面线所经过的所有地质现象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各种地质数据和资料都要进行测量和收集;所涉及的地质问题都要详细进行研究。包括沿剖面线的地形变化;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厚度;古生物化石层位及所含化石的种属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系统采集岩石标本及化石标本,采集各种分析样品待室内进行分析研究;有时要有专门人员进行地球物理及放射性测量等项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区地质发展史的研究,以恢复古地理、古气候的特征,推断地壳运动的时期及特点,通过不同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的变化等等。因此许多专门性的研究工作也都要通过实测一定数量的地质剖面来完成。 在地质测量工作中,通过实测剖面系统掌握测区内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而准确地划分地层,确定填图单位,明确分层标志,为顺利开展地质测量作好基础工作。在踏勘测区的基础上,选择几条典型的剖面进行实测和研究,是地质测量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实测剖面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选择好剖面线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选择剖面线有以下几点要求: 1.剖面线要通过区内所有地层,也就是说,在剖面线最短的情况下,通过的地层越全越好。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于岩层走向。有时一条剖面不能包括所有地层,这时可分几个剖面进行测量,然后综合成一个连续剖面。所测每一时代地层最好要有顶面和底面,选择发育好、厚度最大的地段。以解决地层问题为目的的剖面,最好选择结构比较简单,尽可能不受断层、褶皱及岩体干扰的剖面。如果以解决构造问题为主,所选剖面应反映测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剖面线要垂直主要的褶皱轴线和断层走向。 2.剖面线经过地段露头要好,尽可能选择连续山脊或沟谷。避开障碍物,减少平移。为使制图整理方便,剖面线尽量取直,避免拐折太多。 3.根据对剖面研究的精度要求,确定剖面比例尺。如果要求将出露1m宽的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知识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及制作方法 一.目的 1.了解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学会编制地质剖面图。 2.掌握不整合在剖面图及平面图上的表现特点。 二.实习容 (一)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 1)地质剖面图的定义: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颜色按一定的比例,沿一定的方向,表示一定的距离,地下一定深度地质现象的图件。地质剖面图分为实测剖面、信手剖面与图切剖面,但目前我们就了解两种。 2)地质剖面图的组成:地质剖面图由图名、比例尺(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剖面方位、图例、责任表等组成。 (二)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1)剖面线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反映图的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线方向,以及地层出露最完整,构造最清晰的地段。 2)剖面基线的选择:所谓的剖面基线是指剖面所反映深度的一条基准线。剖面基线的确定主要根据剖面线地形的起伏,比例尺的大小而定。 3)绘制剖面地形曲线。 4)投影地质界线 5)剖面方向与倾向夹角:ε=A(倾向)—C(剖面方向) 6)根据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先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再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7)整饰图件:图名、方位、图例、颜色等的标注,各单元的合理布置。一幅标准的剖面图各单元组成及布置如下。见插图6。

(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特点 1.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图上不整合线与新、老地层界线平行或重合,不整合面的产状与新、老地层产状相同。在平面图上用实线加虚线(新地层一端)表示,剖面图上用虚线表示。 2.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与剖面图上的特点分两种情况: 1)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不同,倾向大致相同时,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上与新、老地层大致平行,剖面图上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 2)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与倾向均不同时,则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均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见插图7 (四)勾绘角度不整合时注意事项: 1.先绘制不整合面界线,再绘制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最后绘制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2.当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界线被不整合面所切时,应将老地层的界线适当用虚线延长至剖面线,再将其交点投影到剖面线上。根据该交点的位置和老地层的倾角,可 在剖面图上勾绘出老地层的界线。见插图8。 3.当面方向与岩层垂直或基本垂直时,剖面图上的岩层界线按真倾角绘制。若剖面线方向与岩层走向不垂直时,二者所夹锐角<80o时,剖面图上岩层界线应按视倾角绘 制。 4.地质剖面图的比例尺一般要与地形图相同,如需放大,则水平比例尺也一致放大,避免歪曲剖面地形和岩层倾角。如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只放大垂直比例尺,但要变 换岩层倾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