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节目类型学

电视节目类型学

电视节目类型学
电视节目类型学

一、谈谈一个你最喜欢的节目样式及其你喜欢的原因。(20分,800字以上)

答:我最喜欢的节目样式是电视剧,因为其表现手法众多、内容涉及广泛、发挥空间很大。

电视剧是灵活运用文字、戏剧、电影等多种表现手法,广泛深入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使用电子传播、家庭传播、人际传播的各种手段,在当下社会影响最大、收视份额最足的电视节目类型。

电视剧的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按照剧集长短不同进行划分,电视剧基本上被分为以下五大类:1、电视短剧(电视小品)2、电视单本剧(例:家和万事兴)3、电视连续剧4、电视系列剧(例:家有儿女)5、电视系列连续剧(例:看了又看)。按照电视剧的题材来划分,电视剧又分为“古装”和“现实”两大题材共十种类型:现实题材电视剧,分为主旋律剧(例:长征,任长霞)、青春偶像剧(例:人鱼小姐)、涉案剧(例:法证先锋)、家庭伦理剧(例:蜗居)和传记类电视剧(例:青年毛泽东);古装题材电视剧,分为历史剧(例:康熙王朝)、言情剧(例:新月格格)、武侠剧(例:神雕侠侣)、喜剧(例:机灵小不懂)和神话剧(例:封神榜)。

任何的热点与争鸣,其本体特质其实都体现于一类电视剧集的具体表现中。当下电视剧主要有九种热点类型:红色经典剧(例:林海雪原)、续拍剧(例:铁齿铜牙纪晓岚)、商贾剧(例:大宅门)、戏说剧(例:唐伯虎点秋香)、动漫游戏改编剧(例:仙剑奇侠传)、情景喜剧(例:家有外星人)、方言电视剧(例:刘老根)、戏曲电视剧(例:樊梨花)和音乐电视剧。

电视剧的剧集长短不定,表现形式可以是音乐、戏曲、情景剧等等,题材也是从古到今,因此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没有过多硬性的要求。电视剧的题材从古代到现代,从神话到现实,从政治到商业,从社会热点到人情冷暖,不可谓不广泛,只有你想不到、观察不到的,没有它无法承受容纳的。电视剧的表现手法众多,内容涉及广泛,那么留给电视剧编导和制作人的发挥空间就很大了,所以电视剧这种节目样式就充满了可能性和创造性,更容易出奇不易且令人充满期待。

二、从节目系统类型划分谈谈当代电视节目变化发展的特征。(40分,1500字以上)

答:当代电视节目系统类型可划分为八个类型。

一、电视新闻资讯节目。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当场实况播放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博览会上的讲话,被公认为最早有声音和图像的电视新闻。在我国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初期,我国主要使用摄影机和电影胶片拍摄电视新闻,报道形式上也主要学习、沿用新闻电影的手法。1980年中央电视台创办了第一个评论性栏目《观察与思考》;1997年中央电视台先后直播了日全食、彗星同现苍穹的天文奇观,香港回归72小时直播,中共“十五大”开幕式,小浪底和三峡水利工程截流等。此后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新闻直播连年不断,涉及领域不断拓展,表现方式更加多样,直播内涵更加深入,直播技术和理念也更为成熟。

二、电视谈话节目。第一个广播电视谈话节目,是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WBZ广播电台在1921年播出的。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诞生于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了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谈话节目——《东方直播室》,随后全国各大省市电视台纷纷效仿,相继推出一批电视谈话节目。目前,我国约有180档电视谈话节目。

三、电视文艺节目。电视文艺节目是伴随着电视的产生而出现的。从我国电视诞生到今天,电视文艺节目随着整个电视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过程。早期的电视文艺节目以实况转播舞台演出的节目为主;文革之后,电视文艺节目开始注重自身的价值和功能;20世纪80年代之后,电视综艺栏目和电视文学、电视艺术片得到巨大发展;进入90年代,电视晚会更是异彩纷呈;90年代末期到今天,电视文艺节目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狂欢的方式。

四、电视娱乐节目。“山姆大叔”造了电视娱乐节目最初的样式。在我国,最初的娱乐功能主要由电视剧和电影来担纲。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电视行业也在这股潮流中开始了新的发展,益智游戏类节目开始出现并日益受到欢迎。2003年出现了真人秀节目,至此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完成了从明星娱乐到大众娱乐的

1

- -

转变。

五、电视记录片。电影诞生初期,卢米埃尔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已经具有后来纪录片的某些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诞生了“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当代纪录片的标准模式。

六、电视剧。1928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电视试播内容是一部情节剧《女王的信使》;1958年我国北京电视台试播,播出了《一口菜饼子》;20世纪80年代初电视剧已经成为了普罗大众夜间消遣和日间闲聊的主要承载。四大名著的改编电视剧,让通俗小说的通俗性在电视荧屏上得以继承。此后《渴望》、《还珠格格》的热播标志着我国电视剧产业的不断发展。

七、电视电影。1961年美国NBC电视网推出《周六晚间影院》,随后美国ABC和哥伦比亚CBS也先后推出自己的电影剧场。在我国,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开播的第三年,就把建国以来的近3000部国产片几乎全部播过,1999年播出了我国第一部电视电影《岁岁平安》。

八、电视特别节目。发展历程并不漫长,主要是在近十年内渐渐成熟。

虽然当代电视节目系统类型划分为八个类型,但从其各自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出电视节目变化发展的历程。电视文艺节目、电视新闻资讯节目和电视谈话节目出现的较早,几乎都是在电视出现的初期就已出现的节目形式,甚至更早。电视纪录片虽然在电影诞生初期就已有某些特征出现,但其成型却稍晚些。电视剧和电视电影的出现就比较晚些,是在电视产业发展过最初的阶段,体系相对完善的情况下成型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出现就更晚些,由于我国对电视以及其他媒介的态度较为严肃,过于强调电视作为传媒的宣传教化功能,产生初期没有将娱乐节目这一概念单独列出。直到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才真正得以发展壮大。而电视特别节目直到近十年才出现,汇聚了各种电视制作单位及其外围机构的精兵强将,这要求电视产业体系有一定的成熟度和完善度才能实现。

电视节目的变化发展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也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促进了电视产业的发展和电视节目类型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电视传媒越来越普及,也是电视产业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由于电视节目是展现给人看的,要吸引观众,因此电视节目必须于是俱进、不断创新。

如今社会正在不断进步,作为传媒媒介的电子产业也正飞速发展,电视节目类型在不断蜕变着,当代电视节目朝着更加新颖、贴近生活和正确引导人们的方向不断变化发展着。

三、比较分析《非诚勿扰》与《我们约会吧》的异同与优劣。(40分,1500字以上)

由于社会的急剧变迁、城市化、现代化、生活的精致化、人的个性张扬和注重自我感觉以及社会的发展,造成人们在婚恋中对自己、对他人都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也造成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一些与自己不符合的东西,特别是在私生活领域。

《我们约会吧》和《非诚勿扰》的强势出击,在节目形式上有比较大的突破。两档节目都改变了以前这类节目中男女嘉宾人数等量或小差额度的局面,采用了1位男嘉宾对阵20多位女嘉宾的形式,用人数上的巨大差距来制造节目的噱头,给观众新鲜感,但是两个节目在细节方面还是大相径庭。

《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的相同之处在于,两档节目同样都是是婚恋交友的节目;节目中的舞美场景完全一样,T型舞台、背后的灯柱甚至面前的灯台都十分相似;人物设置也几近相同,都是轮番出场的男嘉宾在现场众多女嘉宾面前展示自己;环节设置大同小异,包括才艺表演、互相提问回答、男生反选等,最终实现男女嘉宾的“双向选择”,达到男女约会成功的目的。

《非诚勿扰》与《我们约会吧》同为模仿《Take me out》的真人秀节目,但《非诚勿扰》显然取得了更高的收视率,说明两者在相似之余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

《我们约会吧》在节目开播之初秉承了湖南卫视一贯的综艺风格,在男嘉宾登台亮相前,被女生们了解的过程中,设置了跑道、“美人墙”、密室这些关卡,必须过关才能和佳丽们见面,男嘉宾在跑道上摔倒,要翻越高高的墙,这些画面都让配对变得很轻松,非常的游戏化,不过其中的游戏元素也弱化了男女嘉宾的相互- - 2

了解的过程。在节目开播一段时间后,为了适应观众感知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成功模式,《我们约会吧》创新推出的“男选女版”,而且取消了跑步机、美人墙、密室提问等场外游戏环节,直接让逐一出场的女孩们现场亮相,与18位男士面对面,产生直观的第一印象。然后通过两轮短片的介绍,以及现场的对话等,为女嘉宾和男嘉宾制造相互了解的机会,让双方在自然坦率的情景下擦出火花,成功约会。不过《我们约会吧》的嘉宾多偏平民化一些,素质和各方面的条件并不是特别优秀。

《非诚勿扰》在节目中的综艺元素要少很多,只有偶尔的嘉宾才艺展现,但抓住了节目精髓:重点在展现男女之间相互选择的过程,节目舞台很时尚,但是相亲的内容并不轻浮。比如除了介绍男选手详细的基本资料之外,还会附上好友评价的VCR,评价大多是对他客观的缺点评价,便于女嘉宾对他进行侧面了解。另外《非诚勿扰》除了光头孟非外,还有一个光头心理咨询师乐嘉,他随时对男女嘉宾的性格进行分析,提供了更确切的性格参考,让短时间内结识的男女朋友尽量对对方了解的更丰富。而且节目中的话题也比较具有现实性和深度:房子,是否能和父母同住,愿不愿意要孩子等等。而且《非诚勿扰》的嘉宾素质普遍较高,还有各国的友人参加,更提升了话题性,美国专场等专场模式更是赚足了眼球。

传说中为姻缘牵线的人是月老,在这两档节目中,两位主持人就担任了这个角色,不过两位“月老”的主持风格却完全不一样。

何炅是娱乐圈中数一数二的综艺主持人,这次在《我们约会吧》这个相亲舞台上,何炅以他一贯灵活搞笑的形象出现。让全场气氛变得娱乐开心是他的强项,不过作为主持明星的他每次都是全场的焦点,相信其实每次舞台上的女孩子们最想约会的人选就是何炅,何炅也成为了史上最时尚的媒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一个真人秀舞台上,属于主角的嘉宾们反而被他抢了风头。所有的月老都应该是绿叶,太抢眼反而会弱化了嘉宾们速配过程中的情感刺激,这原本应是相亲节目最精彩的部分。

《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在台上要比何炅低调,言语不多,只在适当时候点评,让嘉宾充分发挥,因此节目中的一些特色选手都成了网络红人。在外型上孟非的光头也让他成为场上最特别的人,但并不会抢其他帅气型男嘉宾的风头,他的睿智比较内敛,但是冷不丁的一个冷幽默能够让人回味。孟非是著名的新闻主持人,他每天还有一个读报专题,就是对当日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点评,因此他在这个相亲舞台上的提问和点评能够准确抓住普通人心态,让相亲变得更加有真实感。

不过,不论这两档节目孰优孰劣,不可否认因为这两档节目同时出现,让相亲交友类节目成为了今年屏幕上的话题之一,让沉寂已久的婚恋类栏目迅速回暖,在电视娱乐节目中刮起一阵旋风。

3

- -

1920——1949年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发展

1920——1949年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发展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读书笔记考古学在中国是一门年轻但又有着悠久学术渊源的学科。从研究古物的意义上来说,从宋代的金石学研究传统就可以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的萌芽,但金石学并未涉及古代遗迹的研究,也没有直接发展成为近代的考古学。而早期的考古发掘更接近于挖宝,直到近代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应用,才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学的形成。 在考古发掘中,地层学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考古学中的地层学是从地质学中借用而来的,借用地质地层学的研究原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考古研究资料,通过判定遗址中诸多堆积形成的先后过程或次序来研究遗存之间相对年代早晚关系,根据“土质土色”来区分不同的堆积,根据叠压、打破及平行关系来确定不同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可以说地层学为遗存的收集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论。 中国的考古地层学来源于西方。十九世纪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新疆做过发掘,在沙漠地带很难辨认层位关系,而当时整个欧洲的考古学界也只有少数人知道层位关系的重要性,斯坦因自然并不注意地层,更在意宝藏。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发掘,发现了仰韶文化。当时,考古地层学在西方成熟不久,作为地质学家,安特生一直非常注意地层的叠压关系。他不仅强调确定文化的早晚关系要依赖于地层学,而且还批评鸟居龙藏早年的工作,“未为地形及地层详细之考察”。并对他在我国东北地区考古所得出的结论表示怀疑。事实上无论砂锅

屯的第一次发掘或是仰韶村等地的其它发掘,安特生都对地层叠压关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建立了基线测量标本的出土位置,还注意到了土质土色的变化并试图了解遗物在各层分布的规律。由于标本都记有详细的层位,所以到四十年代安志敏研究砂锅屯洞穴的层位时,还能借助于出土标本上的标签来辅助工作。但安特生在发掘时使用地质学中划分地层的做法,按等距离深度来划分地层,所以并未把仰韶和庙底沟二期的文化层区分出来,弄混了一些出土物的层位关系。1925年李济先生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发掘是我国学者第一次独立进行的田野考古发掘。1928年以后,在李济主持下,安阳殷墟的发掘也开始了。李济先生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在美国的学科划分中,考古学是属于人类学范畴的,但他最初毕竟不是专攻考古学的,所以殷墟的最初几次发掘,并末严格按地层学要求来进行。李济先生的发掘方法用的也是水平层位的方法,但是跟安特生的方法相比,他在发掘时采用了探方发掘法,通过这种方法记录出土物更合乎科学本身的要求。 三十年代,在周口店发现旧石器后,裴文中多次同新生代研究生名誉主任步达生谈论改革发掘方法的事情。1932年春,周口店的发掘改变了原来的古生物学的发掘方法,改为采取探沟和探方相结合的考古学的发掘方法。这种按探方及采取水平层位的发掘法在当时是了不起的突破,裴文中、贾兰坡等当年的发掘者都称这种方法是发掘方法上的革命。1930年粱思永先生从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回国,1931年梁思永先生主持了安阳后岗的发掘,这次发掘还是采用了探沟的方

2021年土地估价师理论与方法考前强化训练题

2021年土地估价师理论与方法考前强化训练题 (十八) 多选题: 1、专利权评估的特点是() A、时间性 B、地域性 C、收益能力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D、排他性 【答案】A,B,C,D 2、土地估价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A、有限责任公司 B、合伙制企业 C、国有制企业 D、集体制企业 【答案】A,B 3、本国公司在国外子公司的利润收入应计入() A、本国国内生产总值 B、所在国国内生产总值 C、本国国民生产总值 D、所在国国民生产总值 【答案】B,C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国民收入

核算的两个指标,反映了统计上的两种原则。国内生产总值是与所谓国土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按照这一原则,凡是在一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无论是否为该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特别地,外国公司设在某国子公司的利润应计入该子公司所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而不应被计人外国公司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与所谓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按照这一原则,凡是本国国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驻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无论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特别地,本国公司在国外子公司的利润收入应计人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而外国公司在某国子公司的利润则不应计人该子公司所在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4、城市规划具体编制包括()。 A、规划法律体系 B、规划行政体系 C、总体规划 D、详细规划 【答案】C,D 5、按城市性质划分,我国城市大体有以下()几类。 A、工业城市 B、交通港口城市 C、中心城市

D、县城 【答案】A,B,C,D 2021年土地估价师理论与方法考前强化训练题 (十九) 判断题: 1、标定地价反映城镇整体地价水平,作为政府对地价和地产市场进行具体管理的依据。() 【答案】错误 【解析】反映城镇整体地价水平,作为政府对地价进行宏观管理和控制标准的基准地价;反映宗地在一般市场条件下正常地价水平,作为政府对地价和地产市场进行具体管理的依据为标定地价。 2、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属于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答案】错误 【解析】租用土地的资本家无论土地优劣都要缴纳地租,而租用劣等地的资本家在缴纳地租后还可得到平均利润,则说明绝对地租不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而是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 3、由于规划政策的作用,地价曲线成&&为一个由市中心向郊区渐降的平滑曲线。() 【答案】错误

土地评价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评价:是一门揭示土地在各种用途条件下土地质量高低及其在区域内空间分布的学科。 2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对一定的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高低的特性。 3比配:是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与一定土地利用的土地用途要求相比较的过程。 4标准样地: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区域内,当技术与管理水平一定或处于区域内的平均状况时,从该区域内常种植作物产量水平属于最高范围的那一类土地中随机选取出的若干个农用地分等顶级单元。 5土地利用系统:由土地评价单元与土地利用类型组成的动态系统。 6因素法: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7修正法:实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根据顶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成果进行修正,评定出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8基准作物:理论标准的折算标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粮食作物。例如小麦、玉米、水稻 9指定作物: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二填空 1土地评价的方法:定性土地评价方法,半定量评价方法(农业生态带方法,参数法,模型法)样地法,定量土地方法。 2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有四个层次: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P41图 3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包括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 4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样地的分级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级标准样地,省级标准样地,县级标准样地。5标准样地地块设置中的实质是三定“定量,定位,定质”P72-74 6土地定量评价的研究对象为土地利用系统。 7土地评价的研究对象:土地质量状况 8土地评价位于土地学科的中心地位 9标准样地的基本特点:农用生产条件最好、综合条件最优 10农用地分等基本思路:进行逐级修正 11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综合化、精确化、定量化、生态化、动态化 12土地评价因素: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灌溉与排水、社会经济因素、农田基本情况、水文地质、产量水平 三简答 1土地评价的作用? 1为土地税收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资料3为土地改良与土地质量监督提供基础资料4为土地市场管理提供基础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提供基础6为判别耕地占补是否平衡提供依据7为征地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8为农用地的流转提供价格依据9显化了土地资产的属性。 2土地评价的原则? 1土地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原则2土地评价重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4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 3土地评价单元产生的几种方法? 1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2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3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4是采用网络方格作为土地评价单元5采用综合方法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考古地层学

考古地层学 一、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地层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也是考古学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但需要说明的是,地质学中的地层学,是以各种自然堆积(自然层)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搞清地壳形成的历史;而考古学中地层学,则是以主要因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文化层)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究明人类文化堆积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两种地层形成的原因不一样,内涵和存在的形式不同,因此观察和分析地层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此外,考古地层学中还包括了一些地质地层学中所没有的内容,即除了观察、分析各种文化层形成的原因外,还要拿这种理解来指导发掘工作,处理各层次的遗迹。为了区别两种地层学,考古学中的地层学就叫考古地层学。考古地层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将这些性质、时间不同的文化堆积层次区别开来,确定它们的相对年代,即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二、文化层形成的基本原理 文化层的形成,就其最基本的原因来说,是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的结果。人类的文化堆积,必然包含有人类活动而遗留的各种文化遗迹、遗物,由于各个时期堆积形成的原因不尽相同,反映在土质、土色与包含物等方面均有所区别。考古层学主要任务就是区分各个时期文化堆积的层次,判定古文化遗址中各个时期堆积层次的先后顺序,进而确定各层次遗迹、遗物的地层关系。 一般说来,人类对居住地的选择有一定的共同要求,如近水、向阳、安全和生活资源丰富等。因此,在一些符合上述条件的理想地点,往往被历代居民都选作居住地。这样,在同一个遗址中,常常包含有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或同一文化不同时期的堆积层次,构成了这一遗址不同时期人类活动过程的记录。 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地层形成的顺序是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即老的在下、新的在上,这叫地层层序律。文化层主要是由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文化层的形成过程,较之自然层要复杂的多,期间除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之外,也同时受到自然力的作用。但在正常情况下,居住于同一地点的历代居民活动形成的堆积,也是按时间的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而成的。即年代早的在下,年代晚的在上。下部地层中包含的遗迹、遗物年代也应早于上部地层中的包含的遗存。考古层学就是依据这一基本原理,来判定古文化遗址中不同时期堆积层次的先后顺序,进而确定各种遗迹、遗物的地层关系和相对年代的。 三、文化层的划分与地层关系 1、文化层的划分 由于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内容、生存环境等有所不同,故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在土质、土色和包含物等也就会产生差异。这些就成为划分文化层的主要依据。由于人类文化总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不同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存的内涵和形态有所差异,故文化遗存的变化也是划分文化层的依据之一。考古地层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主要依据土质土色的变化、并参考包含物的变化及遗迹现象等,准确地将不同时期的人类文化堆积层次划分开来,并确定它们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土质:堆积物的岩性如颗粒成分(粘土、粉砂土、砂土等)、结构(疏松、紧密等)、质地(软、硬等),是划分地层的重要依据之一。有些层次的土色虽相近,但结构或颗粒成分不同,即可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土色:土色是指堆积物呈现的颜色,由于不同时期堆积中的包含物或形成的原因、气候等不同,土色也常有区别。常见的土色有灰色(浅灰、深灰)、黑色(浅黑、深黑等)、褐色

土地估价师考试《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Word文档

2010土地估价师考试《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 第一部分 一、判断题(共10题,题号1~10,请判断各题说法正确或错误,并将答题卡相同题号对应的符号涂黑,正确涂“√”,错误涂“x”。每题1分,共10。判断错误每题倒扣1分,最多扣至判断题总分为0) 1.土地包括地下层、地表层以及地上空间。(√) 出处:(07大纲第一部分-土地概念)(04土地管理基础书――1章P1) 解析: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间客体,具有立体的垂直剖面,它向上、向下的范围是现今人们利用土地的技术所能达到的范围。 2.土地估价对象除地上空间、地表层、地下层外,还可以包括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和相关权利等。(√)出处:(07大纲第十二部分-地上附着物及其它财产评估) 解析:在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发生转移的过程中,例如土地征收、拆迁等,需要对土地附着物进行评估。所以土地估价对象除地上空间、地表层、地下层外,还可以包括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和相关权利等。 3.采用成本逼近法评估地价时,由于税费是一种必须的支出,并不参与利润产出,所以成本计算时不计算利息。(×) 出处:(07大纲第四部分,土地估价方法)(04土地估价理论方法8章成本逼近法―P267) 解析:在成本逼近法中,投资包括土地取得费、土地开发费和有关税费。对土地评估时,投资者贷款,需要向银行偿还贷款利息,利息应计入成本;投资者利用自有资金投入,等于将自己的银行存款取出,损失了利息,从这种意义上看,也属投入,也应计人成本。 4.由于空间的状态最能反映土地的利用程度,所以采用剩余法估价中,确定土地最佳开发利用方式时,最重要的是选择最佳建筑容积率。(×) 出处:(07大纲第四部分,土地估价方法)(04土地估价理论方法7章剩余法―P245) 解析:根据调查的土地条件、土地市场条件等,在政府规划及管理等限制所允许的范围内,确定地块的最佳利用方式,它包括确定用途、建筑容积率、土地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装修档次等。在选择最佳的开发利用方式中,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最佳的土地用途。土地用途的选择,要考虑到土地位置的可接受性及这种用途的现实社会需要程度和未来发展趋势,即要分析当地市场的接受能力,究竟市场在项目建成这段时间里最需要什么类型的房地产。 5.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关于地租本质含义的阐述主要基于对边际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的比较。(√) 出处:(07大纲第三部分-地价理论)(讲义第三讲地租理论) 解析:对地租的概念,新古典主义将生产过程视为多种变量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边际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的比较,对地租的本质含义进行阐述。 6.某建筑物15年前建成交付使用,估价人员实地勘察判定其剩余经济寿命为35年,残值为零,则该建筑物现在约有七成新。(√) 出处:(07大纲第十二部分-地上附着物及其他财产评估)(讲义第九讲建筑物估价) 解析:35/(15+35)=0.7,因此正确。 7.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征地是按照原用途补偿,并且城市周边实际上已经是讨价还价所形成,所以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等于农用地的市场价格。(×) 出处:(07大纲第二部分-土地管理-五征地管理)(04土地管理基础5章P188) 解析:征地是国家行政行为,而不是土地买卖。征地既是一种国家行为,也是农民对国家应尽的一种义务,不是农民向国家卖地。国家征用土地再出让时,原土地与出让时的土地价格差异是由国家投资所形成的,原则上这项收益应归国家所有。因此,国家对农民的补偿支付的费用仍然是补偿或补助性质的,而不是完全的地价。征地区片的地价应根据使用用途、再出让方式等具体而定。 8.某宗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为2790元/平方米,买卖中涉及的税费均由买方负担,正常情况下卖方缴纳的税费为7%,买方缴纳的税费为5%,则该宗房地产的正常成交价格应为2937元/平方米。(×) 出处:(07大纲第二部分-土地管理-8地价管理) 解析:由买方负担的卖方应缴纳的7%税费应计入正常成交价格中,故正常成交价格=2790÷(1-7%)=3000元,而不是2790÷(1-5%)=2937元。 9.土地估价中常常涉及到与建筑物相关的机器设备评估。对于数量少、价值量大的机器设备评估,应尽可能采用现行市价法确定设备的基价。(√)

《土地资源及评价学》教学大纲(04-4)

《土地资源及评价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1014216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 7 总学时:60 教学时数:理论课60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土地资源及评价学是以地质、土壤、植物、气象等课程为基础,它的主要内容有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组成、类型、调查、评价、利用、保护及我国和世界土地资源。 2、地位和任务: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掌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组成、类型、调查、评价、利用、保护及我国和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3、总体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组成、类型、调查、评价、利用、保护及我国和世界土地资源。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要求先期开设的课程有地质学、土壤学、植物学、气象学。 5、修订的依据:依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地资源及评价学教学计划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修订。 二、教学大纲内容 绪论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土地资源学学科发展、土地资源学主要内容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2、教学内容: (1)土地、土地资源与土地资源学的概念;(2)土地资源的特性;(3)土地资源学发展历史和现状;(4)土地资源学的内涵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土地资源学学科发展、土地资源学主要内容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土地资源的特性。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要求理解、掌握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了解土地资源学的内容及其发展与现状。自学时间0.5小时。 第一章土地资源组成的自然要素及社会经济特性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土地资源的组成、土地资源分布规律和社会经济特性。 2、教学内容:

土地估价师考试理论与方法模拟题及答案完整版

土地估价师考试理论与方法模拟题及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3年土地估价师考试理论与方法模拟题及答案 1、“表明,2002年4月全国市场销售增幅继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52.2亿元”,该指标属于()。 A.总量指标 B.平均指标 C.相对指标 D.变异指标 标准答案:a 解析: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一种综合指标,又称绝对指标。其表现形式为有计量单位的统计绝对数。在社会经济统计中,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基础。 2、用于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是()。 A.会计科目 B.会计等式 C.会计方法 D.会计制度 标准答案:b 解析:会计等式又称会计平衡公式,是指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关系的恒等式。 3、为制定城镇基准地价而组织的城镇各类用房买卖及租赁收益调查属于()。 A.动态调查

B.静态调查 C.统计报表 D.专门调查 标准答案:d 解析:专门调查是为研究某类问题而组织的一种专项调查。如为制定城镇基准地价而组织的城镇各类用房买卖及租赁收益调查。各种普查、典型调查以及大部分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属于专门调查。 4、按房地产开发资金的占用形态划分,库存设备、材料等占用的资金属于()。 A.流动资金 B.固定资金 C.企业负债 D.银行借贷 标准答案:a 解析:储备设备、材料、低值易耗品所占用的资金;属于流动资金。 5、城市布局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 A.多中心布局和单中心布局 B.组团布局和星状布局 C.带状布局和环状布局 D.集中布局和分散布局 标准答案:d

土地评价与管理

土地评价与管理 绪论: 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是指上自大气对流层的下部,下至地壳一定深度的风化壳这一立体空间的,有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作用的后果。 2,土地的功能:(1)生产性功能(2)承载性功能(3)提供原料的功能(4)观赏性功能(5)储蓄和增值功能。 ,3,土地的性质:(1)土地是自然综合体(2)土地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厚度和范围地段(3)土地是一种历史自然体,具有发生于发展的过程(4)土地具有经济利用价值(5)土地的神会经济属性(6)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4,土地与土壤、生态系统、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国土相关概念的辨析: (1)与土壤的区别:从发生学观点看,气候、地貌、母质和生物等式土壤形成的因子,土壤只是反映了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并且只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特征产物。土地则是在一定地段内全部自然因素作为它本身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这些成分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具有综合自然特征。从相互关系看,土壤是土地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从本质特征看,土壤的本质是肥力,即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用途的生产能力。从形态结构看,土壤处于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有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基层等组成,而土地是由地上层、地表层、地下层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其表层的一部分。 (2)与生态系统的区别: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段中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以生物群落为中心,以直接影响生物群落的各环境因素的整体作为生境。生物群落、生境、处境三者相互结合,构成比生态环境更高一级的系统——自然地理系统。土地是自然地理系统的低级单位。 (3)与土地资源的区别: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总量中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用的那部分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土地资源与土地概念的关系,是部分与全体的关系。 (4)与土地资产的区别:土地资产概念的提出,是认为土地不仅使社会进行物质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而且是一笔巨大的财产。土地是人类劳动或投入的载体,凝聚了大量的人类劳动成果,并提高人类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产生超额利润。 (5)与国土区别:国土是包含有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意义的、概括性综合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土概念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政治地域概念。广义的国土概念还包括国家所用的一切资源,主要指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口、劳动力等社会资源。 5,土地科学;是一门研究土地利用及形成、演化和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6,土地评价与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农学林学城市建筑交通运输等应用学科的有机结合,从而对自然综合体土地内在性质和生产和其他方面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是进行土地利用、开发、治理保护的桥梁。 第一章: 1,土地构成要素及其农业利用关系:气候要素【光能条件(光能的意义、太阳辐射和日照指数、作物类型、光能利用率);热量条件(热量对作物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积温与无霜期);降水条件();地形因素(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地面坡度;地面坡向);土壤因素;水文及水文地质因素;植被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2,土地构成要素与城市用地发展:自然环境要素条件评价(地质条件有地基承载力、滑坡崩塌地震等自然地质现象对建设的危害,采矿造成的沉陷。;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地面水源、地下水位

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主要用来研究遗迹和遗物的形态变化过程,找出其先后演变规律,从而结合地层学判断年代,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分析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精神活动等。大量用于研究陶器、瓷器等使用周期短、变化较明显的器物。考古类型学是对收集到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析,研究和方法论,是受生物分类学的启发而产生,又称标型学或者器物形态学。通过对考古遗存形态的排比来探求其变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凡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并且延续了一定时间的考古遗存,都可以进行类型学研究。 考古类型学的局限性 一、只能确定出现早晚的逻辑序列,不能判定每式具体存在的年代。器物新旧形态,总是存在着一定并存时间,甚至有的旧形态比新形态存在的时间还长。发掘所得的层位关系和共存关系是代表了遗物被埋藏的时间先后,因此,也会出现新旧形态共存现象,甚至出现前后颠倒的现象,要判定具体存在年代,应采用多方法、多视角、多参照系的综合研究。 二、只能确定相对早晚,不能确定每式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 三、只能对一部分遗迹、遗物或遗存群进行排序,特异形态、突变器物形态都不能用类型学方法研究。 四、类型学分析属于不完全归纳法,排出的序列和总结出的规律都有一定的假定成份,随着新资料的积累,需要作补充或修改;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甚至会完全不反映实际情况,需要在资料增加后重新排队。 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把类型学研究与分类研究、器物形态研究混为一谈的现象。类型学研究只是分类研究中的一种,而分类研究又是形态研究中的一种。 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的一般步骤 物品的形态变化,虽然有一定的顺序,但当刚刚被发掘出来的时候,这个顺序是以错乱的状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怎样才能从这种形态中找出头绪、整理出顺序呢?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按下列几个步骤来进行工作。 1.确定物品的共存关系 通过严格的田野发掘而得到准确的层位关系,是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基础。因为:第一,知道了一群或若干群物品的共存关系;第二,知道了某群物品和另外一些成群物品在层位关系上的差别。这两种情况,特别是第一种情况,是进行类型学工作的基础。 2.归纳共存器物的组别 一个发掘地点得到的有一定共存器物的单位,数量往往很大。要把每一个单位逐个同其他单位比较,工作量会大得难以承担。这就应当先归纳各单位的组别。每个单位的具体内涵,自然各有差别,但总是可以归纳成若干组别。这种归纳,首先要考虑器别上的共同性,其次要考虑各器别形态上的共同性。也就是先根据器别组合上的共同性,把全部单位分为若干大组;每个大组之内,再根据同类物品形态上的共同性,分为若干小组。 3.按层次关系初分各组别的早晚 出土物形态演化的顺序,由于存在着制作时间和埋入时间的距离,也由于新、旧形态可能存在的交错现象,同其层位关系可能发生出入;但从总体情况来说,物品的演化顺序同其层位关系,基本是会一致的。因此,先从已归纳出的各组别所属层位关系出发,观察各种遗物形态变化的趋向,就很容易得到启示,能较快找到比较许多物品形态差别的关节点。当然,在比较形态差别的整个排队过程中,最初的考虑后来总是会发生一些反复和调整的,但先做这一步工作,可以避免开始时不知从何下手的处境,加快进程。 4.确定器别和选择典型器物 寻找器物形态变化过程的工作,只能是在同一种器别内进行,正确区分器别,就是研究

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形成和发展 ——兼论梁思永先生对中国考古地层学的贡献 提要: 考古学乘西学东渐之风于20世纪初期在中国生根发芽,发展至现在贡献巨大,解决并正在试图解决很多重大课题,例如中国文明起源问题、人类起源演进问题等,而考古学最根本的基础即是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在世界考古学层面上其地层学发展脉络较为清晰,但是作为世界考古学中的中国考古学,其地层学的发展脉络相对而言较为模糊,就其渊源问题有些语焉不详。学术界一般认为自梁思永先生发掘后冈遗址考古地层学始真正得以确立1。但是学术界并没有明确中国考古地层学发展与世界考古地层学的关系,并认为考古地层学“在相当程度上是经验问题和技术传统问题”2,但是对于作为新兴的中国考古学的技术传统,学界并没有给出清晰结论。这样,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发展在考古学史上显得比较突兀,似无源之水或者说源头不甚清晰。 在世界考古学层面上,考古地层学的发展主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尤其经过是被誉为地层学革命的20世纪初新大陆考古,考古地层学原理得到广泛应用。而此时正是中国考古学筚路蓝缕之时。 本文除了试图厘清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发展脉络外,主要目的还在于试图考察影响中国考古地层学发展变化的学术背景(包括考古学在内的整个社会科学的学术背景)以及世界考古学的发展。是经验积累导致地层学发展,进而促进了整个考古学的发展?还是考古学试图解决的问题的变化致使考古学需要新的获取资料的手段,从而带来考古地层学的发展?这似乎是那个著名的二律背反“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的问题。 1栾丰实等《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文物出版社2002.10 p22 2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三联出版社1997.6p151

#俞伟超考古类型学与文化因素分析法

俞伟超著;王然编《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 《关于“考古类型学”的问题——为北京大学七七至七九级青海、湖北考古实习同学而讲》P54-P107 一、“考古类型学”在我国的使用和发展概况 大体说,最初似乎有较多的人基本按照李济的那种方法去作类型学分析。他们摒弃了以序数作标记的琐碎方法,首先是确定各种器物的器别,再比较每一种器别内部存在的形态差别,把形态基本一致的东西定为一个式别(也往往称型别),个别较特殊的、不宜和其他东西划为一个式别的,订为异式(或异型)。各式别的号码次序,有的是表现一个形态的演化顺序,有的则是任意的。这种划分法,有的是表现一个形态的演化顺序,有的则是任意的。这种划分法,如果进行得很仔细,可以为别人提供一个分析全部器物形态变化序列的条件。可是,使用这种划分法得到的式别符号,表达不出彼此是同时并存还是前后相承的关系,习惯于这种方法的工作者,就往往缺乏一种寻找同时并存几条演化轨道的紧迫感,从而在划分式别时就忽略了这种辨认,结果是很容易使别人难以根据报告上发表的材料来重作划分。当然,这种分式结果,还是能把许多器物形态的显著差别揭示出来,只要考虑到彼此的共丰关系,若干遗物的演化顺序,仍能重新排列出来;若干遗迹单位的年代,亦能大体判断出来。 由苏秉琦先生首先使用的对器物进行分型、分式,并依据成组遗物、遗迹来判断文化性质及其期别、年代的方法,至五十年代后期以后,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苏秉琦先生自己在分析洛阳中州路的东周墓葬时,不仅划分了期别,而且对整个墓葬开始作了类别的划分,也可以说是对包括了成组器物、成组现象的遗迹单位,都综合成一个整体而进行型和式的划分,即型是分类,式是分期。 当类型学的运用从单种器物、单种遗迹现象的分型分式法,发展到包括成组器物、成组现象的遗迹单位的分型分式法以后,便可以在一些同时存在而内涵有别的单位中,看到一定的社会集团的划分情况,为研究当时的社会面貌,提供一个新发现的、真实的基础。这无疑是类型学方法的重大进步。 ……(略) 在运用类型学方法研究考古学文化的发展系列及其相互关系方面,六十年代时苏秉琦先生又从分析仰韶文化开始,注意到对许多考古学文化要划分区域类型问题。到八十年代,他又系统提出了要从“区系类型”角度来探索考古学文化发展谱系的原则;讲具体一点,就是要分区、分系,分类型地寻找各考古学遗存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这又是我国类型学方法的新的重要发展。 二“考古类型学”的范畴及其作用 考古学中的类型学,最初是为解决年代学问题而产生的。人们从排比钱币、武器、工具、容器、装饰品的形态和图案的变化序列而开始了类型学的研究。直到现在,类型学方法还主要被用来研究器物的演化过程。 其实,这种方法不仅可研究器物的形态演化规律,人们制造的各种建筑(包括墓葬)、交通工具、服装,乃至雕塑、书画等等物品,都可以用它来研究其形态变化过程。总之,人类制造的物品,只要有一定的形体,都可以用类型学方法来探索其形态变化过程(当然也包括上面的装饰图案);反之,凡是没有形体的东西(如思想、音乐等),就无法用类型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这种方法论所以是科学的,自然必须有这样的前提条件,即人类制造各种物品,其形态是沿着一定的轨道演化,而不是变幻不定、不可捉摸的。对人们的日常概念来说,这好像是多么不可思议呀!可是大量类型学分析的实践,却一次又一次地表明这的确是事实。 为什么是这样呢?

2017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成本与价格的关系

2017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成本与价格的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存货计价采用__可以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从而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A.先进先出法 B.后进先出法 C.加权平均法 D.个别认定法 2、根据《城乡规划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__。 A.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 C.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修建性详细规划 D.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3、征地区片价原则上要求以方法测算结果的基础上综合平衡确定。 A:一种 B:二种 C:两种以上 D:三种 E:国家实行土地估价师资格认证制度 4、市场比较法中,比较案例与待估宗地间建立价格可比基础不包括。【2009年考试真题】 A:统一价格时点 B:统一面积单位 C:统一付款方式 D:统一货币种类和单位 E:时间因素 5、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土地价格,是以为基础。 A:土地的利用价值 B:价格余额 C:土地开发成本 D:市场交易案例 E:时间因素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6]50号)规定,每个国家土地督察局__。 A.设局长1名、副局长1名和国家土地督察专员(司局级)若干名 B.设局长1名、副局长2名和同家土地督察专员(司局级)若干名 C.设局长1名、副局长3名和国家土地督察专员(司局级)若干名 D.设局长1名、副局长4名和国家土地督察专员(司局级)若干名 7、建设单位未依法取得,则不能开工建设.【2002年考试真题】 A:《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土地评价与管理

土地评价与管理 绪论 土地的功能和性质分别是什么?P5 生产性功能;承载性功能;提供原料(资源)的功能;观赏性功能;储蓄和增值的功能;第1章 农业用地评价的选择要素有哪些? 第2章 土地利用:在特定的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下,人类对土地所施加的各种活动,是一个把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 土地利用类型:基于一定土地类型经过长期开发改造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土地用途、利用方式的地域单位。 土地利用系统的目标有哪些? 1)经济有效性;2)生态安全性3)系统协调性4)结构适宜性 简述土地利用分类的理论基础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3)地方性分异规律4)城乡分异规律 按八大类进行分类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哪些类型? 1)耕地2)园地3)林地4)牧草地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交通用地7)水域8)未利用地 第3章 土地评价:是根据不同的用地目的来评定土地的适宜性和生产潜力,其实质是对土地质量的评价,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 土地评价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 1)土地资源调查的组成部分;2)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3)为土地管理服务;4)为土地税费征收服务。 土地评价的原理有哪些? 1)多样性原理2)综合性原理3)限制性原理4)系统分析原理5)相对性原理6)可比性原理 土地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比较原则——是土地评价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在土地评价时应:比较土地利用的需求和土地质量;比较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效益;比较不同的土地利用做出抉择。 2)针对性原则——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的土地评价原则。 3)区域性和综合性原则——土地评价必须针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等综合条件。第4章 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统计分析,系统分析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指在当前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条件下,在土地资源中已开发利用土地所占的比例。 土地垦殖率: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它反映了土地开垦程度和种植业发展程度。 复种指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它反映了耕地在一年内被重复利用程度。 容积率: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它反映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及其经济性的技术经济指标,也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

大学考古:遗存及整理分析与类型学

第四章遗存的整理分析与类型学 第一节整理和分析的目的 一、整理的重要性 从考古学研究的程序来看,首先是材料的收集。然后便是对所收集的材料(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和文字记录)进行科学的整理,只有在整理的基础上才能对遗存所反映的社会信息和内容作合理的解释。 整理本身也是一种研究,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因为整理本身是其它各方面研究的基础。如果这种基础是坚实可靠的话,那么才能保证其它研究的科学性。否则,便会给其它研究带来很大的水分甚至会直接导致研究的失败。 第二节技术性整理和遗存的鉴定分析 一、技术性整理: 所谓技术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出土遗物进行加固、修复,写号及其它种种保护性措施。 2、对器物进行照相,绘图和分类制作卡片,并登记造册。 3、核对遗物和记录是否有出入,对原始记录进行分类归档。 4、现场拍摄的照片要进行暗房处理,对于照片要编号归档。 二、遗存的鉴定分析 (一)人工遗物的鉴定分析 1、石器的鉴定与分析 (1)石料鉴定:主要是借助地质学的知识,目的是了解石料的种类、性能和产地,这样可以推断当时的人类的活动范围和对石料软硬度的掌握程度。其中特别侧重一些产地比较少的稀有石料。

(2)制作过程或方法的鉴定:比如是打制的还是磨制的,若打制的属哪能种打制方法。 (3)功能鉴定:主要包括对器物使用痕迹的观察,根据器物本身的形状大小进行推测;根据民族志上已知的工具进行类比等。 2、陶器的鉴定分析、 (1)质地鉴定:利用中子活化技术,对陶土成份进行鉴定,以了解陶土的产地和来源;另外还可以从表面观察到陶质中是否夹砂或掺杂其它物质。 (2)制作过程分析: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成形、器表处理、烧制技术等。从制作成形来看:分手制、轮制和模制几种。其中手制又包括捏制、泥条盘筑、泥圈套接、贴附等。轮制又可分为慢轮修整个快轮成形两种。 (3)从器表纹饰来看:是否经打磨处理,是素面还是纹饰陶,纹饰陶又可分为刻划、压印、绘彩、刮削等种。 (4)从烧制技术来看:可以利用科学的手段检测陶器的烧成温度。 (5)功能鉴定:一种是根据文献记载。如鼎、鬲、豆等,文献上有明确记载,说明了它们的使用功能;另一种是靠对器物的使用痕迹进行观察,如附近陶器表面有烟薰的痕迹表明它是炊具,有的陶器里面有水锈,表明它是水器,还有的器物中盛有粮食,表明它是储蓄器等。 (二)自然物的鉴定与分析 1、植物鉴定 主要用的是确定其种属。 (1)灰像法 一般较常用的是灰像法:由于植物皮壳中的SiO2骨架比较稳定,所以通过加热使其变为白灰,便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SiO2骨架的不同形状,进而判定出土植物的种属。 (2)花粉分析法 另外,可用花粉分析法,推断古植物的种类。花粉分析又叫孢粉分析,它是孢粉学的一

2000年土地估价师试题-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

2000年土地估价师试题-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 2000年土地估价师试题-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作者:佚名 时间:2009-3-30 浏览量: 2000年土地估价师试题-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 .土地价格受供给与需求的双重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供给是影响地价的主要方面。 2.土地使用年期决定了一宗土地可以使用并从中获取收益的时间,因而是影响地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3.同一路网条件对于区域内的各类用地具有相同的影响。 4.级差地租的存在是决定土地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 5.撰写土地估价报告时所用的素材、资料和工作底稿等不需要归档保存。 6.城镇土地定级的实质是揭示各城市之间的土地质量差别。 7.城镇中的快速交通干道可以作为土地定级单元划分的界线。 8.同一区域中,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有不同的基准地价标准。 9.运用收益还原法测算地价时,未来各年的预期纯收益不一定相等。 0.一般而言,土地面积与建筑密度一定时,容积率越高,楼面地价越低。 1.在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土地价格时,若某正常交易案例的价格为1000元/平方米,设其区域条件指数为100,评估对象的区域条件与之相比指数为110,则经区域因素修正,评估对象的价格为1100元/平方米。 2.剩余法估价所采用的不动产总价、租金和各种成本数据,均应根据未来预期的正常市场条件下的数据水平确定。 3.若土地取得费10万元/亩,开发费用10万元/亩,开发周期为一年,开发费用均匀投入,当地一年期贷款利息率为10%,则用成本逼近法计算地价时,两次费用的利息之和为2万元/亩。 4.按照报酬递增或递减原则,土地收益将随实际投资成本的增加而持续快速增加。 5.建筑物估价时,经济耐用年限一般短于自然耐用年限。 6.重建成本是指采用当前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工艺水平等,重新建造与原有建筑物功能效用相等的新建筑物所需支付的成本。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名词: 1.土地类型的定义可描述为构成土地各个自然要素的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 2.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3.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利用前一次土地利用的详查的结果作为基础,与当前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比较,对于利用性 质、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进行调绘、填图、登记和权属确认等工作。 5.土地利用制图单元 6.土地评价即土地用于规定目的时对土地性能的评定 7.土地评价单元把整个评价范围内的土地按照土地质量组合方式,划分成的一个个的土地类型单元。 8.土地特性是指各种可以直接测量或估测的土地属性,可用于区别不同适宜性的土地单元,用做描述土地质量的一种方法。 9.土地质量是由一组具有共性的土地性质的综合表达形式,它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影响某一方面的土地适宜性。 10.土地质量评价是根据土地特性及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质量,在一定条件下估算土地质量的等级并以一 定的方式描述出来的一整套方法和过程。 11.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是指分析和评定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的过程。 1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土壤、气候、地形等)以及它们之 间的综合作用相互作用对各种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此进行的土地综合评估和分等定级的过程。 13.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和分析(投入--产出分析(不同质量土地的 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相同投入条件下土地的不同产出量经济指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和效益,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和适宜程度的过程。 14.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的过程。 15.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16.基准作物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种粮食作物。 17.指定作物是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18.农用地分等单元 19.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 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20.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21.农用地分等指数 22.土地利用系数现实土地利用水平,它用单位面积的实际标准粮总量与理论标准粮总量之比表示,反映的是当地社会开发利用土地的平均水平,代表着社会经济条件、生产集约化水平的程度 23.土地经济系数是当地制定作物的“产量—成本”指数与区域“产量—成本”指数的比值,亦即区域的投入—产出水平,反映了农用地经济效益水平的差异 二、问答: 第一章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的主任务是什么? 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其目的主要是: 1)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 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