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矿山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矿山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矿山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矿山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1、安委办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申报工作的管理,在其科内设专职人员,承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申报。

2、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及时准确统计和上报职业病危害因素。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应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监发[2002]63号)中所列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结合工作现场实际调查情况,统计确定和申报。

4、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应由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人员和工程人员共同承担,识别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两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熟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识别方法、生产施工工艺流程、仪器设备等,并经专门技术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担任。为保证申报工作的及时与准确,工作人员的工作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调动。

5、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的内容要准确完整。申报内容包括:

5.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5.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5.3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

5.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6、安委办要在新施工项目开工的同时,将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材料报至所在地卫生监督部门。

7、工程项目结束时,安委办要及时将结束情况向原申报机关办理申报注销手续。

8、职业病危害项目要识别准确,申报项目全面,申报工作及时。

9、项目开工后3个月内仍未完成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申报工作的,对责任人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1、安委办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在其处内设专职专业人员,负责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计划并依法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安委办负责监督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工作的开展并对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奖罚。

2、安委办和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必须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矿相关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同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与评价,确保监测工作正常进行。

2.1监测人员必须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两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熟悉监测技术和操作规程,并经专门监测技术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担任。为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监测人员的工作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调动。

2.2监测人员必须按职业病防治计划和防治方案的要求,经常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皮带走廊内粉尘、毒物每半个月监测一次、其它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每一个月监测一次。

2.3监测人员在进行现场监测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安全帽。

2.4监测人员工作调动时,要办理交接手续,以便于工作的衔接。

3、对作业场所有害作业浓度、强度的测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的规定。

3.1粉尘、毒物的监测要按照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

3.2监测结果要填报并定期上报到相关部门。

3.3对某些毒物采样后,无条件进行检验的,要按照毒物的保存要求,及时送检。

4、安环处和专职人员要协助取得相关资质的技术服务部门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工作。

4.1定期监测工作根据国家职业病危害因素和监测周期的规定每一年进行一次。

4.2检测与评价结果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3检测结果要及时向劳动者公布。

4.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要存档。

5、要建立仪器设备要由专人负责、定期检修、定期检定。

5.1要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监测仪器设备的采购单、验收记录、使用说明书、合格证、检定证书等均应存入设备档案中。

5.2监测仪器设备每年必须委托专门的检定机构进行检定。

5.3使用、维修、检定情况要记录在仪器设备档案中。

6、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

6.1监测档案必须指定处室和专人妥善保管。

6.2项目完成时,监测档案要及时移交至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6.3监测档案为永久性保存的资料,要妥善保管,防止丢失。

7、监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要将监测对象、监测地点、监测结果、监测方法等记录并上报相关领导。

7.1接到监测超标报告,各相关部门要尽快提出改进方案,并尽快落实。

7.2无有效改进方案时,要提出可行的个人防护措施并由基建科负责尽快实施。

8、监测所需经费纳入项目经费预算中,实行专款专用。

三、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1、企管科负责本单位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疗管理工作。制定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并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性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

企管科负责监督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开展并对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奖罚。

2、必须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23号令)的规定的周期和范围,对作业场所有害作业职工进行健康体检。

2.1要与依法取得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从事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签定健康检查委托协议,由委托单位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2.2必须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包括农民工)进行上岗前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建档保存。

2.3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对在岗职工进行不定期健康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建档保存。

2.4工人因各种原因脱离原有害作业时必须进行离岗时健康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建档保存。

2.5不得以常规体检代替职业健康检查。

3、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职业禁忌症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处理。

3.1对上岗前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职业禁忌症患者时,不得因任何原因,安排从事所禁忌的劳动。

3.2在岗期间定期健康体检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职业禁忌症患者时,要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

3.3要对于从事的职业有关健康损害的劳动者,每年至少进行一

次健康检查。

4、健康检查结果表要实施告知和保密制度。

4.1健康检查结果要及时,如实地告知被检查者本人。

4.2健康检查结果要实施保密制度,不可将本人的检查情况随意泄漏给其他人员。

5、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损害诊疗费应列入职业卫生专项经费中,纳入单位或项目成本中,实施专款专用。

5.1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损害诊疗费用由企管科每年制定费用计划。报单位领导审批后,列入本单位年度经费预算中,实施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挪用。

5.2不得无故拖延、克扣、拒付有害作业人员(包括农民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损害诊疗的相关费用。

6、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必须指定科室和专人妥善保管。

6.1健康监护档案为永久性保存的资料,要妥善保管,防止丢失。

6.2职工健康监护档案不得随意外传。

6.3职工本人有借阅、复印其本人健康档案的权利,单位领导和档案保管人不得拒绝职工借阅、复印其本人档案。

7、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未成年工、孕妇、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四、职业卫生培训制度

1、通过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劳动者掌握职业卫生的知识,提高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教育劳动者自觉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教育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防护和个人防护用品,从而真正起到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的作用。

2、矿工会负责培训制度计划,依法组织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

期间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建立职工培训档案,并妥善保存。

矿工会负责监督有关部门职业卫生培训计划落实,并对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奖罚。

2.1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防护相关知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应急防护等有关职业知识的培训。

2.2可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由矿工会负责,每1-2年进行一次相关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培训具体内容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2)本单位职业卫生状况及对策,相关制度,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和责任。

3)根据实际情况对接触职业病因素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控烟教育、限制饮酒、营养与合理膳食等教育。

4)现场急救知识的应急措施培训,使劳动者遇险时可及时合理的进行自我急救和自我保护。

3、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的人员从事接触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

4、因岗位变动接触与原岗位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时,要重新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5、职工培训档案要与其它职业健康档案一起,有专人负责保管。

五、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职业病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免遭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保证劳动者安全和健康所必须配备的,带有防护功能的用品。

2、接触有害因素的所有人员都应按时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3、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选定遵循“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4、由企管科负责,根据不同工种对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需要制定《职工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标准》,根据发放标准给员工配备合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1不得以货币或其它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2不得扩大发放范围和提高标准。严格控制计划外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4.3不得随意延长或缩短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期限,或逾期不发放新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4工种相同且劳动条件相同,应发给相同的职业防护用品。从事多工种作业,按其经常从事或主要从事的工种发给相应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5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视其经常或主要参加劳动的情况,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6新增加工种或个别需变动职业病防护用品及标准时,由企管科报请主管领导审批,另行发放。

4.7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规定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使用的,应视为违章作业。

5、供应科负责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与发放工作。

5.1供应科要建立职业病防护用品采购、验收制度,确保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的安全性、可靠性。

5.2职业病防护用品保管、发放和使用部门都要建立职业病防护用品保管、发放台帐,防护用品的去向、数量、时间均应详细登记。

5.3职工脱离生产(工作)岗位三个月及以上者停发或顺延劳动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时间。属按月发放的小型防护用品,职工脱离

工作岗位一个月及以上者停发当月防护用品。

5.4因工作需要改变工种的人员,从调动工作次月起按新工种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新旧工种职业病防护用品相同部分,期限合并计算,新工种没有的已发放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予收回。

5.5故意损坏职业病防护用品者,有职工个人按原价购买。

5.6计划外职业病防护用品由使用部门申请,报主管领导审批后,采购发放。

5.7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或调离本单位时,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时间尚不到规定期限的要回收。

6、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发放、使用、维修等记录要建档保存。

六、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

1、在矿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

1.1公告栏需要公告的有关职业病防治内容如下:

1)规章制度;

2)操作规程;

3)劳动合同中相关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

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

5)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6)职业卫生相关违规、违章事件、事故及奖罚措施等;

7)职业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等。

1.2公告栏由专人负责,定期更换。

2、签订各类职工劳动合同时,要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因工作性质改变等原因造成职工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劳动合同中所列明的不一样时,要如实告知员工,必要时变更劳动合同。

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与评价可采取书面、口头、公示等方式告知,职业健康体检结果要使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告知职工本人。

4、不得隐瞒、修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5、不得隐瞒、篡改有害作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

七、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维护、保养制度

职业病防护设施是降低职业病有害因素浓度的关键设备,对保护职工的健康,免受职业有害因素侵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行,特建立以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操作人员和维(检)修人员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用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维护好设备。坚持维护与检修并重,以维护为主的原则。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设备包机制,确保设备完好。

2、操作人员对使用的设备,通过岗位练兵和学习技术,做到“三懂、三会”(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并享有“三项权利”,即“有权制止他人私自动用自己的设备,有权停止使用,发现设备运转不正常,超期不检修,安全装置不符合规定应立即上报,如不立即处理和采取相应措施,有权停止使用”。

3、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下列各项主要工作:

3.1正确使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反复检查,停车后妥善处理,运行中搞好调整,认真执行操作指标,不准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3.2精心维护、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运用“五字操作法”(听、

擦、闻、看、比),手持“三件宝”(扳手、听诊器、抹布)。定时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隐患。搞好设备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即“十字作业法”)。保持零件、附件及工具完整无缺。

3.3掌握设备故障的预防,判断和紧急处理措施,保持安全防护装置完整好用。

3.4设备计划运行,定期切换,配合检修人员搞好设备的检修工作,使其经常保持完好状态,保证随时可以启动运行,对备用设备要定时盘点,搞好防冻、防凝等工作。

3.5认真填写设备运行记录、缺陷记录,以及操作日记。

3.6经常保持设备和环境清洁卫生,做到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门窗玻璃净。

4、搞好设备润滑。严格执行石油化工厂设备润滑制度,坚持“五定”、“三级过滤”(五定:五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三级过滤:从领油大桶到岗位桶,岗位储油桶到油壶,油壶到加油点)。同时对润滑部位和油箱等定期进行清洗换油。

5、设备检修人员对所保修的设备,应按时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配合操作人员搞好安全生产。

6、各连队所有设备、管道等维护工作,必须要有明确分工,并及时做好防冻、防凝、保温、保冷、防腐、堵漏等工作。

八、警示标识配备和管理制度

1、要根据职业病危害的种类配备不同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1.1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

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

1.2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要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1.3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等储存场所,要在房间门口或设备(材料)旁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放射性警示标识。

2、警示标识要指定专人负责检查、维护,每月检查一次,及时维护和更换。

3、警示说明不得随意更换位置,不得丢弃、不得涂改。

4、发现警示标识丢失、涂改、损坏等,要立即报安委办,由安委办负责尽快更换,以免误导职工。

5、故意损毁、涂改、偷窃警示标识者,由单位领导视情节严重,采取警告、罚款、处分、开除等处理方式。

九、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

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防治职业病,保护本企业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本矿制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

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矿应当及时、如实地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项目,

二、本矿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均应由职能部门委托依法取得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和

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工程方可开工。

三、在初设阶段,本矿卫生、技安、工会等职能部门参与职业卫生审核,听取和汇总市、县各职能部门的意见,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四、在施工阶段,本矿卫生、技安、工会等职能部门应按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施工进展进行现场监督。

五、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煤矿应当委托依法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效果评价(包括现场检测),并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

六、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七、建设项目的职业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