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五项基本原则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五项基本原则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五项基本原则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二是重要性原则;三是制衡性原则;四是适应性原则;五是成本性原则。首先,郑百文公司实

施增资扩股 应募集资金万元而实际到位资金仅万元其余资金直至上市年月后的 年才陆续到位。

质量管理五大基本原则

质量管理五大基本原则 底线原则 所谓底线原则,就是构建企业质量管理的底线,并且不逾越底线。质量管理的底线一般有: 1、满足要求 即满足与客户约定的产品质量要求。 2、防止事故 质量事故是指大批量的不良。防止质量事故远比追求零缺陷有意义。一场质量事故会让一家企业员工士气遭受打击乃至于元气大伤。 3、最少资源 为满足质量要求以及过程管控的需要,企业决策层应至少配备质量管理的最少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员、检验仪器、必要的培训以及相应的授权等。 4、禁止作假 这种作假包括检验数据弄虚作假,更换未经客户认可的材料,等。弄虚作假的行为,往往是质量事故的一大根源。作假行为有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企业行为是企业授意员工作假以在客户面前显示更漂亮的数据,员工行为则是员工自主的作假行为,比如员工为应付检查,将未及时填写的报表用想当然的数据填上。 一家企业若能守住底线原则,质量一般就不会出现糟糕不堪的情形。 稳定原则 质量不稳定意味着企业将付出不堪重负的质量成本。追求质量稳定的一个关键就是简明化的标准作业,这意味着: 1、KISS原则

Keep It Simple & Stupid,即保持标准作业尽量简明,做到小学三年级毕业的人都能清晰看懂。 2、代表最优操作 标准作业一定是由熟悉现场作业的工程师并找出最优作业方式而制作出来的。 3、员工是不落笔的批准者 即,应该积极听取员工对标准作业的反馈,并将有价值的反馈更新到标准作业中去。 早鸟原则 当出现质量问题,发现越早,损失越小,这就是早鸟原则。质量管理的早鸟原则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暴露问题,二是从源头控制。 1、暴露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彻底依然还是问题,推卸问题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发现不了问题本身就是问题。最容易发现问题的人员是一线作业员工,他们从事着检验、生产操作等事务,最容易发现现场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物料问题、人员状况、设备问题、包装问题等。 生产异常记录表、员工意见箱、畅通的汇报制度以及品管圈(QCC)活动都是获得现场问题以及鼓励员工自主改善的好方法。 2、从源头控制,主要指两个方面,即在生产的前端以及一开始时即发现问题,如供应商物料的管控、样品阶段进入量产的控制以及生产线的首样检验;另一个方面则指发现根源性的问题,常用的手法有“五个为什么”分析法、QC 手法等,设计问题也属于根源性问题。 系统原则 系统原则是指质量管理形成系统,不再是单点作战,不再单单依赖品质控制手段,同样需要强调品质保证手段。形成系统的好处在于,更多进行预防性工作及持续改善。 形成系统的方法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将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挑战,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企业经营所遇到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加之企业经营改制中存在的不完善的运作,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峻。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经济潮流中生存、竞争、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它是通过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乃至每一名员工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高效的相互制约的行为规范。 一、科学合理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经营管理循环。就制定内控制度而言,我认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经营的设计理念上就应该高度树立制定内控制度的观点和意识,注意从建章建制向整体框架的构建与认真实施转变,做事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科学严谨的制定有序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经济越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就越重要。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在每项业务和环节上都必须按内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答案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第一讲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 ·公元前3600年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付款清单上的“点、勾、圈”和我国公元前1100年周朝的“一家财富之出入、数人耳目之同焉”等财富管理手段,反映的理念是()。 A.内部控制B.财务管理 C.公司治理D.危机意识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 公元前3600年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付款清单上的“点、勾、圈”;我国公元前1100年周朝的“一家财富之出入、数人耳目之同焉”等财富管理手段,闪耀着内部控制的火花。 二、判断题(请在各小题后面选择您认为正确的结果。)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发现问题后的防范和补救措施。() 对错 【正确答案】:错 【解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不仅仅是在事后修修补补,更应在事前建立防范体系,防患于未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第二讲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召开发布会,以财会[2008]7号文件的形式联合发布了表明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是()。 A.《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B.《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 C.《企业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 D.《中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办法》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召开发布会,以财会[2008]7号文件的形式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是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判断题(请在各小题后面选择您认为正确的结果。)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主要强调围绕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并将内部控制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考试答案

试卷类型:限时测试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查看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1.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是()。 A.内部监督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信息与沟通 A B C D 【答案错误】× 2.下列各项中,企业战略目标一般是()。 A.稳定的 B.动态的 C.具体的 D.详细的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 企业战略目标一般是稳定的,但是它的具体目标却是动态的。具体目标会随着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重新调整,以便和战略目标相协调。 3.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是()。 A.内部环境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内部监督 A B C D 【答案错误】× 4.下列各项中,属于销售与收款业务的相关岗位及人员设置重点检查的内容是()。 A.是否存在销售与收款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B.销售合同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全

C.信用政策、价格政策的执行是否合理合法D.坏账的确认、批准和坏账准备的计提情况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监督销售与收款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应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销售与收款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5.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风险中最常见的形态是()。 A. 财产风险 B. 人身风险 C. 责任损失风险 D. 财务风险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 我们将企业的风险概括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和责任损失风险等。财产损失是企业风险中最常见的形态。 6.下列各项中,属于授权批准控制要求的是()。 A.单位应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 B.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C.单位应明确账、证、表的处理程序 D.单位应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 A B C D 【答案错误】× 7.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一项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这项监督指的是()。 A.日常监督 B.专项监督 C.审计监督 D.所有权监督 A B C D 【答案错误】×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相关史料解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史料解读1.中苏结盟 材料一 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并宣布,愿以忠诚的合作精神,参加所有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迅速实现充分贡献其力量。 …… 第三条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 第四条缔约国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 第五条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是巩固革命胜利的两个基本条件。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

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 ──《毛泽东外交文选》 材料三 五年来的事实证明,中苏两大国的友好同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中苏两国一贯奉行的和平政策,得到了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由于中苏两国和其他爱好和平国家的努力,在朝鲜和印度支那的战争停止了,远东的紧张局势有了一定的和缓。 ──《周恩来外交文选》 【解读】苏联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49年10月2日,在新中国成立第二天,苏联政府致电表示决定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时宣布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两国正式建交。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率团访问苏联。1950年2月14日,周恩来同苏联外长维辛斯基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互助条约》(以下简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代了1945年8月14日中国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订的、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首次重大胜利,揭开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序幕。材料一是该条约的摘录,材料二选自毛泽东1950年4月11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是周恩来在1955年2月14日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五周年宴会上的讲话。 这些文献的要点是:①中苏双方将一致制止日本及其盟国的侵略行动。②中苏双方共同参加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活动。③中苏双方承诺不采取任何联

公司经营五大原则

公司经营五大原则 正兵者,捡士卒,利器械,明赏罚,信号令,且战且前,则胜矣.” “上下同欲者胜” 我们运作企业要以资本及生产经营为纽带建立集团公司,进而再扩大成果逐步达到多元复合型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含股票上市)。 就现阶段讲,优质的产品,高技术辐射能力和优秀企业文化,是公司能否生存的先决条件。 在中国搞企业管理,直接照西方和日本的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借重他们现代化的管理经验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和行业本身的特点,利用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管理和组织形式-------这就是企业文化。 过去我谈西方管理比较多,现在我从中国古典哲学的角度来谈一下企业管理问题,其实东西方文化有些地方是相通的。 通过数年的企业失败教训分析和对历史文化的总结,我提出“(道)正,(招)奇,(人)和,(优)质,信(义)”公司的五大经营管理原则。 不要把这件事看做小事情,纵观社会上的许多公司正是因为没有重视机制和企业文化,造成了有的“革命”,有的步履维艰。 要想达到公司的战略目标,企业文化是事业的基础,是比法律制度更加行之有效的规范,是衡量员工和业务的标准,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工作高效率的保证,是对未来的信心和信念,是企业生命的保障,是走向胜利未来的阶梯。

拥有理想是值得钦佩,但实践理想是不容易的。在实践这些原则时,我们不会做的十全十美,但我们不能放弃尝试,五大原则不会改变,这是我们的出发点;所改变的是我们如何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公司管理及业务发展上的理解。我们要随时总结,赋之更为充实,更为深刻的内涵;如果要使这些原则行之有效,我们必须保持不满足现状的积极态度和求知精神,以便不断寻找新的和更佳的方法及途径将这些原则付诸实践。 五大原则为我们的工作增加十分宝贵的空间,它不但适于工作,而且适于生活。这些原则鼓励我们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和特长,并赢得公司和个人的地位,为此赢得满足。 企业文化尤如奔腾的滔滔大河,把雾,雨,冰,雹都融化凝聚其中,奔向更为广阔的大海。 道正的原则为什么提出道正的原则: 过去计划经济禁锢着人们的头脑,而改革开放的浪潮则把人们攫取经济利益的私欲暴露的淋漓尽致,思想的混乱造成的短期行为和不择手段,严重侵蚀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由此造成的痞子文化更为此火上浇油助纣为虐。要知道,这种现象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假象,有道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人间正道是沧桑”,社会和个人都不会在掠夺中得到最后的好处,所以,我们提出了道正的原则,要为社会做点事,也要为自我打下发展的基础。 道正的原则包括: 1、缘法办公司,缘法建章建制,政要缘纪。 2、办实业,制定长期发展战略,用现代管理手段治理公司. 3、要大手笔,高定位,把眼睛放在整个地球上. 4、要搞民主管理,组织要有弹性,信息集中,分权而治;机制上要灵活,大中有小,小而集大。 5、要缘之长,治之短,缘之宏,治之微,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不招摇撞骗. 6、要赏以兴功,罚以禁奸.

内控简答题

简答题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框架与具体内容。 答:基本规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建立的框架结构,规定了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要素等基本要求,是基本依据。 内部控制目标规定了五个方面,即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基本规范同时规定了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五项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二是重要性原则;三是制衡性原则;四是适应性原则;五是成本效益原则。基本规范还规定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简要概括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是由《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的。基本规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应用指引占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把握哪些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答: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把握的原则包括: (1)全面性原则。(2)重要性原则。(3)制衡性原则。(4)适应性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 全面性原则强调全程控制、全员控制和全面控制,重要性原则要求在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在强调重点的同时也要考虑实施的成本,即成本效益原则。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内部控制包含哪五个要素?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 答: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包括: (1)内部环境。(2)风险评估。(3)控制活动。(4)信息与沟通。(5)内部监督。内部环境在最底部,这说明内部环境属于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监督在最顶部,这表示内部监督是针对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风险评估,它是采取控制活动的根据。尽量避免风险的发生,尽量降低企业的损失,这就是控制活动要素。 信息与沟通在这五个要素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沟通内外的关键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答:人力资源管理一般包括引进、开发、使用和退出四个方面。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1)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2)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3)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企业声誉受损。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目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4)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内部环境 (5) 第三章风险评估 (6) 第四章控制活动 (7) 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8) 第六章内部监督 (8) 第七章附则 (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9) 第一章总则 (9)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9) 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 (1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1) 第一章总则 (11) 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 (11) 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实施 (1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13) 第一章总则 (13) 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13) 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1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15) 第一章总则 (15) 第二章安全生产 (15) 第三章产品质量 (15)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16) 第五章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 (16)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17) 第一章总则 (17) 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培育 (17) 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 (1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19) 第一章总则 (19) 第二章筹资 (19) 第三章投资 (20) 第四章营运 (2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22) 第一章总则 (22) 第二章购买 (2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24) 第一章总则 (24) 第二章存货管理 (24) 第三章固定资产管理 (25) 第四章无形资产管理 (25)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27) 第一章总则 (27) 第二章销售 (27) 第三章收款 (2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29) 第一章总则 (29) 第二章立项与研究 (29) 第三章开发与保护 (3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31) 第一章总则 (31) 第二章工程立项 (31) 第三章工程招标 (32) 第四章工程造价 (32) 第五章工程建设 (33) 第六章工程验收 (3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35) 第一章总则 (35) 第二章调查评估与审批 (35) 第三章执行与监控 (36)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37) 第一章总则 (37) 第二章承包方选择 (37) 第三章外包业务实施 (38)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39) 第一章总则 (39) 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 (39) 第三章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 (40) 第四章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 (4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42) 第一章总则 (42) 第二章预算编制 (42) 第三章预算执行 (42) 第四章预算考核 (4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44) 第一章总则 (44)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44) 第三章合同的履行 (45)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46)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五项原则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五项原则 现场管理 如果把企业管理比作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的话,那么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就是这个大系统最重要的子系统,因为企业生产现场直接影响着产品品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生产现场管理能力能够增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增强企业改进创新的能力,最近促进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我们知道,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核心是创造价值识别价值流、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浪费并持续改善,管理者或现场操作员工在以这三点为核心的同时还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现场管理要克服只抓产量、产值而不计成本,只讲进度和速度而不讲效率与效益的单纯生产观点,树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借导思想。 首先,生产的产品一定要适销对路,也就是在产品品种、质量、数量、成本、交货期等方面要适应和满足市场的要求.只有在这个前提条件下,生产效率越高.效益才越大。否则产品方向不对路.滞销积压.则生产效率越高.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越大。 其次,要在生产过程中处处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力争在完成预定的目际任务条件下.做到少投入多产出.杜绝浪费现象。消除生产现场的各种浪费现象是提高经济效益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而且不需要花多少投资.在我国工业企业中.这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值得重视.,我们讲“向管理要效益”.当然地包括向现场管理要效益。现场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运作,都要通过现场管理才能实现。现场管理混乱就很难保证出高质量和高效益。通常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两者是一致的.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但目前的管理体制、市场环凌和价格条件,使得有些企业管理好不一定就效益好,更不能认为效益好管理就好.坚持经济效益原则.不能简单化,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以科学性为依托 生产现场的各项工作都要按科学办事,实行科学管理。现场管理的思想、制度、方法和手段都要从小生产方式的管理上升为科学管理,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有人认为现场管理很简单,没有多大“学问”,无非是跑跑腿,动动嘴(传达上级指示、要求),凭经验办事。这是不正确的。生产现场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常规工作可以改进和完善。例如,工人的操作方法和生产作业流程是否合理;各种资源的利用是否经济、有效。现场布置是否科学;人员的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现代化管理理论的指导,还需要运用现代化管理的方法:如工业工程、目标管理、成组技术、行为科学等.国外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就是从研究现场管理开始的。未来现场管理的发展趋势是自动化、电脑化。我们既不能安于现状.自甘落后,又不能操之过急,搞形式主义,而是要实事求是地坚持按科学性原则办事. 以不变应万变 现场管理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和满足用户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增加产品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按期交货等方面。这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求得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遵守的原则。但是从现场的生产和组织管理来看,又希望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条件稳定,不仅可以采用专用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提高生产效率,也便于生产管理.所以,要解决这对矛盾,现场管理就要把外部环境要求的“变”同现场生产要求的“定”有机地统一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适应性和灵活性。例如,可以按工艺原则设置生产单位;采用柔性制造、成组技术、混流生产等生产组织形式与方法;采用通用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及加工中心;培养多面手;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制度等等。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公司正常的业务运作,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内部 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公司法》等法 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公司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 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 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本公司下属的各办事处、经营单位等独立核算的会计实体。 第四条本制度由行政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公司各部门应严格遵照执行本制度。 第五条公司负责人对本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二章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第六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应达到以下基本目标:(一)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的贯彻执行。 第七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以下主要基本原则:(一)内部会计控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二)内部会计控制应约束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任何个人都不 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任何业务都不得 超越内部控制程序处理。 (三)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部门、岗位应合理设置,其职责权限应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 分离,确保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 约、相互监督。 (四)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应不断修订和完善公司内部会计 控制制度。 第三章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第八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 (二)实物资产内部会计控制。 (三)对外投资内部会计控制。 (四)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 (五)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全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1第一章总则4第二章内部环境6第三章风险评估7第四章控制活动8第五章信息与沟通9第六章内部监督10第七章附则1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12第一章总则12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12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1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14第一章总则14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14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实施15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16第一章总则16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16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1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19第一章总则19第二章安全生产19第三章产品质量19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20第五章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2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22第一章总则22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建设22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2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24第一章总则24第二章筹资24第三章投资26第四章营运2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29第一章总则29第二章购买29第三章付款3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32第一章总则32第二章存货32第三章固定资产33第四章无形资产3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36第一章总则36第二章销售36第

三章收款3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38第一章总则38第二章立项与研究38第三章开发与保护3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40第一章总则40第二章工程立项40第三章工程招标41第四章工程造价42第五章工程建设43第六章工程验收4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45第一章总则45第二章调查评估与审批45第三章执行与监控46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47第一章总则47第二章承包方选择47第三章业务外包实施48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50第一章总则50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50第三章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51第四章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5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53第一章总则53第二章预算编制53第三章预算执行54第四章预算考核55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56第一章总则56第二章合同的订立56第三章合同的履行5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59第一章总则59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59第三章内部报告的使用6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61第一章总则61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开发61第三章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62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64第一章总则64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64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65第四章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66第五章内部控制评价报告67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69第一章总则69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69第三章实施审计工作70第四章评价控制缺陷72第五

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 (征求意见稿)的通知 财会便[2007]7号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起草说明 一、关于研究、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必要性 研究、制定一套具有统一性、公认性和科学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2006年7月15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达成的广泛共识,是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国际资本市场大力强化内部控制。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为此,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日益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入门证”和“通行证”,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纷纷花巨资聘请海外机构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上市地的监管要求。 经济健康发展迫切呼唤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现实情况看,许多企业管理松弛、内控弱化、风险频发,资产流失、营私舞弊、损失浪费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财政部随即连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也从不同角度对加强内部控制提出明确要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发展;同时,各部门之间的内控要求也有待于进一步协调,以便为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价提供统一标准。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

和平共处5项原则

浅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摘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一扫过去屈辱外交的历史,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世界舞台。为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发展同邻近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是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管辖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并得到印方的赞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意义 正文: 1954年4月29,中印两国政府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写入了双方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从而使五项原则首次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条约上成为发展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 1954年6月25日至29日,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分别于28日和29日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在声明中,

五项原则的措辞作了变动,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并被吸纳进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得到了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确认,而且得到了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确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互相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原则:指各国应相互尊重国家固有的对内最高统治权和对外独立权,互相尊重国家的领土主权,不损害它国领土的完整性。 2.互不侵犯原则:各国在相互交往中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侵略,不得以违反国际法的任何形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侵犯他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得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3.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指国家间在相互关系中不应为实现本国利益而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干预他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务。 4.平等互利原则:是指各国应当彼此尊重,在法律上享有平等地位,不以损害他国利益的方法谋求任何特权和攫取本国的片面利益。 5.和平共处原则:是指各国应和平地同时存在,和平地交往合

软件开发方案管理五项原则(1)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五项原则 目前,我国软件企业尽管在国际竞争中存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不足,但管理能力,特别是项目管理能力的不足是我国软件企业面临的典型性成长障碍。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大多数附加价值的产生是由项目产生的,没有足够的项目管理能力,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承揽海外软件开发业务、扩大软件企业规模等均缺乏基础保证。 我国软件从业人员有50多万人,在6000多家软件企业中有60%是50人以下的小企业,1000人以上的企业仅10余家,软件出口额不到印度的10%。在印度的优秀软件企业如Wipro、Infosys、Tata中,软件开发项目的按时完成率高达95%以上,可以说是项目管理能力促进了印度软件企业承揽外包业务和规模化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软件企业项目的按时完成率平均为20%左右。可见,我国软件企业在项目管理能力方面与印度软件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要提高我国软件企业项目管理的能力,需要坚持以下5项原则,即:面向利益相关者的项目策划、基于统计数据的项目计划、基于专业分工的项目资源动态调度、基于可视化工具的项目监控、着眼于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整体能力的知识管理。 一、面向利益相关者的项目策划 软件项目策划的目的主要在于明晰定义项目的价值和项目目标,它是软件项目正式启动的基础是明确项目需求的基础,也是控制项目范围的基础。据统计,超过50%的软件项目都遭受过不充分的需求管理的问题,平均有25%的软件项目需求会发生变化。对有缺陷的需求、设计、代码进行返工的花费占整个项目费用的40%—50%。项目策划的要点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识别和定义项目的利益相关者 现代项目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项目必须让其利益相关者满意,要理解和定义项目的价值,进而在此基础上定义项目的目标,必须从识别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入手。然而,实践表明,识别清楚软件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准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上 一、内部控制概念 二、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 三、内控的内容 四、内控建设方法 第一节内控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内部控制还应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这些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2009 年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COSO 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时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益合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一)控制 什么是内控思想?过去强调的是牵制,比如,会计不能兼任出纳。过去强调的是会计控制。 现在,不是会计控制,而是风险为导向的控制,强调的是企业的管理层角度的管理控制,而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管理 1. 企业方面 作为股东投资者,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而作为投资者,要求投资获得收益,终极目的就是获得利润。因此在加强企业管理和运作中,会在方方面面有内控的思想的覆盖和渗透。 内部控制不是牵制,不是会计内控。 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内控的理想状态是无需内控就可以遵守规章制度。 内控是一种管理,是对风险的管理。 风险无处不再,国际风险,国家风险,政府风险,企业风险,家庭个人风险,无处不在。 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可能来自业务经营、合规、运营或财务方面,内部控制应当为企业的有效运营提供辅助条件,使企业有能力对最爱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作出反应。 2. 事业方面 在事业单位,机关财务部门作为内控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面总结概括了当代国际间关系与交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个原则相互联系,以“相互尊重主权”为出发点,引申出各项原则;又以“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总目标,以其他原则为保障,从而形成了完善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相互补充发展,具备了比单一原则更丰富全面的内容。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国际强行法性质,对国际事务具有普遍约束指导作用。 强行法在《维也纳条约公约》中被称为“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按照该公约规定,它“是指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律使得改变之规律”。强行法,或是国际法强行规则,是指在国际社会中公认为必须绝对遵守和严格执行的法律规范,他不得被任意选择、违背或改变。国际法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的性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强行法规则都是国际法基本原则,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还必须符合上述其他要求。 (三)它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完善了国际法原则体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发展,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事情之一。它向自19世纪以来形成的当代国际关系体系提出了挑战;他是少数西方国家垄断国际事务的强权政治失去了国际道义的基础;他开创了国家无论大小。去强弱,一律平等参与国际事务,解决国际问题的一时代;它第一次以基本准则的形式,确立了人类数千年来孜孜追求的一种理想生存状态:和平,在和平中发展,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四)它为国与国交往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行为准则。 中国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先倡导者之一,50年来,在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中国与世界上16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200多个国家开展了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所有邻国和周边国家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同绝大多数邻国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在国际事务中,中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不谋私利,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做出来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特别是它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我们知道,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者的残酷压榨和剥削,国家不能独立,人民饱受困苦。即使在独立以后,在两极格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下,在国际事务中,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经济上由于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受到富国剥削,南北贫富差别拉大,南北对话和合作目前仍处于僵持局面。无论在亚洲、拉丁美洲,还是在黑非洲,占世界人口的1!3至1/2的人们仍处于半温饱或贫困线上,说明这个世界是不平等和不公正的。这样的世界秩序和现状遭到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反对是理所当然的,而和平共处万项原则的提出给五、六十拜衬七已经获得政治独立或还在争取独立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新的呀光和希望,成为有力地号召和斗争的旗帜。 (六)它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拥护。这不是偶然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部控制概念 要素 原则 方法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是用来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从而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它有几项构成要素构成。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项: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是内部控制赖以生存的土壤, 控制环境的好坏 直接决定着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内部环境包括了: 1、董事会; 2、监事会; 3、组织结构; 4、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 5、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 6、人力资源政策和实务; 7、员工; 8、企业文化。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信息资产(即某事件或事物所具有的信息集)所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所带来风险的可能性的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是组织确定信息安全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属于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 1、风险因素分析法 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风险评估方法。 其一般思路是: 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 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 2、模糊综合评价法 3、内部控制评价法 内部控制评价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而确定审计风险的一种方法。由于内部控制结构与控制风险直接相关,因而这种方法主要在控制风险的评估中使用。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评价可分为三个步骤: 4、分析性复核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电子版_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电子版_企业内部控 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管理,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的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参与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实现内部管理的目标是: (1)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2)保障公司资产安全; (3)保证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5)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本制度遵循的原则有: (1)全面性原则。内部管理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部门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管理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内部管理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管理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管理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二章内部环境第五条董事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第六条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经理层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第七条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第八条公司根据实际经营需要,对子公司实施预算管理和监控管理,子公司负责各自的具体经营管理工作。 第九条董事会负责内部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