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课-中华少年-(教案)

第八课-中华少年-(教案)

第八课-中华少年-(教案)
第八课-中华少年-(教案)

第八课《中华少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教学重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课件出示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到今天祖国的骄傲。

师问: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骄傲呢?

引导学生说出我国的上海世博会,悬浮列车,中国的国球——乒乓球,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等等,来拓展学生们的思路。

师小结:同学们不要忘记我们身边平凡而又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们,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吧,(课件播放音乐视频)

师小结:身为中国人,我们被称为中华儿女,我们应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们自然也要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爱国味很浓的文章。

2. 板书课题《中华少年》。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3.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百折不回莽莽立地顶天艳阳天强悍蹒跚学步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A.男女齐读

B.同桌互读

4.多音字

课件出示多音字:劲哈纤

A.教师领读

B.男女比读

5.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和简介:笔名少白,1939年生,湖南宁乡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儿童诗集《长胡子的娃娃》《捎给爱美的孩子》;童话集《大尾巴奇遇记》《傻熊多多的故事》等。

三、精读领悟

1.学习第一节

(1)老师先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让学生跟着老师找到断句和需要重读的地方,同时引导学生找到第一节中的比喻句。

指生回答比喻句。“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是蓝天下翱翔的雏鹰”“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课件出示问题:作者用什么比喻中华少年?为什么这样比喻?

同时展示什么是雪莲,什么是乳燕,什么是雏鹰,什么是山丹丹,当大家不光从听觉上去感受,还要从视觉上去感受。

师引导学生先从雪莲、乳燕、雏鹰和山丹丹的特点入手去考虑。雪莲多为白色,乳燕可以和人类近距离生活,雏鹰英武胆大,山丹丹的生命力极强。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雪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呈椭圆形,花瓣薄而狭长。作者把中华少年比喻成雪莲,是在比喻他们的纯洁;乳燕,是刚出生的燕子,把中华少年比喻成乳燕,是在比喻他们的勇敢乐观;雏鹰是小老鹰,把中华少年比喻成雏鹰,是在比喻他们抱负远大;山丹丹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红色,鳞茎可以吃因其花色鲜红,生命力极强收到人们的喜爱,把中华少年比喻成山丹丹,是在比喻他们的热烈顽强,非常形象。

作者以此比喻中华少年,预示着他们将植根于祖国的沃土,是祖国的希望。

(2)指生再次朗读第一节,引导学生找到这节中,除了比喻还有哪些修辞手法。并在书中勾画出来。

指生回答,

师做提示,分号是排比句常用的一种符号。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叫对偶。

引导学生找出属于对偶的句子。

课件出示第一小节的内容,展示出哪句是排比,哪句是对偶,让同学们更好的感受对偶句的特点。

师小结:第一节中有三个分号,所以前四句话是排比,而且每个排比中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都是先说从,再说我是,所以这四句又是对偶。

师问:那这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从四个比喻的喻体去考虑。

师小结:这一节还运用了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铿锵有力地表达了中华少年内心的自豪,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

(3)思考问题:第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师重点朗读第一节的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吧中华少年与祖国联系起来去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师小结:第一节是全诗的总起,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为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2.学习第二节

指生朗读第二节,课件出示词语的解释

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立地顶天:通常作“顶天立地”,诗歌是为了押韵而变换。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文中

指中华少年像昆仑山那样雄伟豪迈。

师问:第二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黄河、昆仑、北国的雪和南疆的红棉的图片,让同学们去感受祖国的锦绣山川。从而理解这句话“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

师小结:因为家园就是哺育孩子的,所以文中把祖国比喻家园,把中华少年比喻成孩子,所以祖国的锦绣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

3.学习第三节

指生朗读第三节,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提示参考前面第一节中讲到的修辞手法。

师小结:诗人在这里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高度概括了在中国上下五千年最具代表性的悠久历史和英雄人物。是祖国悠久的文化、英雄人物的光芒陶冶滋润着中华少年。

师问:你能找出第三节中出现了哪些中国的悠久历史和英雄人物吗?

课件出示:水浒,三国,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女娲,大禹,雷锋的图片,

师问:你对它们的故事了解多少呢?

举手回答,知道哪个说哪个的,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回顾。

师小结:关于水浒,大家应该都知道梁山108条好汉,个个都勇猛威武;三国写了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枫桥的钟声是指寒山寺的钟声,大漠孤烟是指塞外大漠的奇特景观,有句诗这样写到:“苏州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在描写枫桥和大漠;关于女娲,可能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故事了;大禹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雷锋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螺丝钉精神,雷锋精神。这些都体现了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

4.学习第四节

指生朗读第4节,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师引导学生理解东方之美,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

东方之美是指中国的文化,龙的传人指中国人,五千年文化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师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师小结:这句话的意思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这句话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第二、三、四小节的一个概括。

课件出示思考:第四节主要讲了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本节中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举手回答并说出端阳和中秋时的饮食特点

课件出示端阳及粽子,师解释端阳就是我们常说的端午节,有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

课件出示中秋即月饼的图片,师解释中秋时吃月饼,代表团团圆圆。

课件出示敖包会及敖包的图片,师解释敖包是蒙古族人做路标和界标的堆子,用石头、土、草等堆成。敖包会是人们在敖包里里的一种聚会。

课件出示献哈达即哈达的图片,师解释哈达是藏族和部分蒙古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也有黄、蓝等颜色。献哈达表达了人们之间的敬意。

师小结:本节主要写了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和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

5.学习第五节

指生朗读第五节

(1)课件出示第一句话“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师问:这句话如何理解?

引导学生把这句话分成两部分,前半句和后半句各怎样理解。

举手回答——过渡句

师小结:对,这一句是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是承上,后半句是启下,说明下文要介绍祖国经历的灾难。

(2)师问:那中国经受过怎样的灾难呢?

指导学生再次朗读本节的二、三句话,找出里面介绍的中国遭受的灾难。

指生回答:“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师问: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呢?

师解释黄河和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以母亲般博大的胸怀,养育着芸芸众生,护佑着万物生灵。黄河纤夫是在黄河边裸膀露背奋力拉纤的纤夫。长城是秦始皇用来抵御外敌的坚固堡垒。(结合课件解释)

引导学生从老师节讲解中感受中国遭受的灾难。

师小结:“黄河纤夫”代表着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旧中国的中华儿女,他们辛劳,却摆脱不了悲苦的命运。而同样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长城,在落后的旧中国却依然没能挡住外国列强的侵略。这句话写出了我们古老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3)课件出示问题:面对中国遭受的灾难,中国是怎样做的呢?

师解释“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象征中国共产党,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召开。从此中国共产党唤醒民众,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从灾难中醒过来了,开始反击了。

师问:东方雄狮喻指什么呢?

生其声回答:中国

师小结:非常正确,东方雄狮喻指中国,噩梦喻指中国所遭受的灾难,说明中国人民不再处于灾难中,已经奋力反抗,走向强大。

(4)师朗读最后一句,同时给同学们解释“春天的故事”

课件出示图片,“春天的故事”是一首歌曲的名字,描述了改革开放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故事。

师问: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由于同学们对改革开放不了解,所以这里老师和同学一起分析。

师小结:前半句讲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华大地吹响;后半句讲中华儿女用智慧和勤劳建设祖国,中华大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所以第五节通过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告诉中华少年要继承先辈的志愿,要为做过的强大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6.学习第六节

有感情朗读第六节

课件出示:“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师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小结:历史的重任落在中华少年的肩头,“我们”立志要谱写更加壮丽的诗篇。

小调动:怎么样,你们是不是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呢?

展开讨论,自由发言。

7.学习第七节

有感情朗读第七节

(1)课件出示词语解释:“阳关道”指有光明前途的道路。“艳阳天”指顺利的境遇。

师问:“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本体和喻体都指什么?

生举手回答:比喻,本体是长辈留下来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喻体是蜜罐温床。

师小结:这三句前面都用了不字,中华少年不去依赖这些,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2)课件出示:“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师问:这几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举手回答:排比

指生朗读前面的四个“不”字句,引导学生回答出前后形成了对比。

体会中华少年,不怎么样,要怎么样。

师小结: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四个排比句和前面的四个“不”字句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押韵,读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中华少年的爱国之心,自豪之情尽情流露。

8.学习第八节

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节

师引导学生,结合诗的第一节,体会最后一节。

课件出示问题:最后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师小结:本节总结全诗,说明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中华少年一定能继往开来,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同时也给中华少年以动力,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责任,最后两句“这就是我的中华!这就是中华的少年!”点题,再次回到文章的主题。

9.活动拓展

朗读比赛

先播放课件的朗读音频,然后出示比赛要求:

1.请你听完朗读音频后,先同桌,后小组,进行比赛。

2.要求朗读流利,感情表达丰富。

四、课堂总结

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定决心。

五、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巍峨——(高耸)萦绕——(围绕)

峻拔——(挺拔)强悍——(强壮)

刚劲——(刚健)铭记——(牢记)

2.组词

璀(璀璨)萦(萦绕)俊(英俊)

催(催促)索(思索)峻(峻峭)

六、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诗。

2. 学完本诗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

总起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

8.中华少年分述哺育、滋润、滋养、激励、铿锵誓言

总结——民族团结,共同开创祖国明天

【教学反思】

《中华少年》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8课,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定决心。

作为中华少年的同学们,通过本诗的学习,要激发起他们的爱国热情,以及建设中华的决心,所以本诗在讲授时,多采用同学有感情朗读的形式,让他们在阅读中去体会中华少年的自豪和决心,在阅读中去感受自己的责任。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第8课 中华少年》同步练习卷(4)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少年》同步练习卷(4)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wēi éjùn báxuěliánáo xiáng chúyīng kūn lún yáo lán jǐn xiù 2.给形近字组词 乳嫩摇豪漠 浮漱谣毫摸 3.给多音字组词。 纤:xiān qiàn 劲:jìn jìng 哈:hāhǎ 4.按意思写词语,在选词填空。 ①指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称为百折不挠。 ②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③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 ④本意是形容植物的花开放的过程,一朵朵,一簇簇的样子,抢着绽放自己的姿彩,生 怕自己落在别的花后面。 A九曲黄河让我懂得,莽莽昆仑使我学会立地顶天。 B五十六朵鲜花,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 5.查字典填空。 (1)“萦”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组词。 (2)“噩”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组词。 6.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巍峨峻拨碧波怀抱绵绣山川密罐温床 刚劲瑞庄萦挠耳畔东方雄师比翼连翩

7.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壮生 内见 8.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草原的雏鹰的山丹丹 的祝愿的画卷的诗篇9.文化常识填空。 ①“大漠的孤烟”选自,作者,(朝代) ②“枫桥的钟声”选自,作者,(朝代) ③《水浒传》作者,(朝代) 二、阅读理解 10.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 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 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 我是蓝天下翱(áo)翔的雏鹰; 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 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啊!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 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中华少年课文原文

中华少年课文原文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中华少年 甲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 我是冰山的一朵雪莲; 乙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 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丙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 我是蓝天下的翱翔的雏鹰; 丁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 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齐啊!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 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丁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 甲莽莽昆仑使我学会立地顶天, 丙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 乙教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 甲乙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 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 甲乙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 齐路谩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丙丁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 齐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遍) 齐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乙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丁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齐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雄师从噩梦中奋起。 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甲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 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 丙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 齐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甲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齐:(去长风破浪) 乙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齐:(去推动飞船) 丙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齐:(斩断) 丁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齐:(相连) 甲丁听,芦笙和唢呐一齐吹响, 乙丙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 齐五十六朵花竞相开放, 装点祖国万里的花园。 甲让先辈的英灵自豪的惊叹: 齐啊!这就是我的中华! 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中华少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1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中华少年》这首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 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诵,这是分角色朗诵的基础,每个学生自由读,大声读,把诗读正确,读流畅,初步了解文中一些词句含义,弄懂每一小节的意思,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这样有利于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然后我让他们四人一小组练习按照本诗甲、乙、丙、丁分角色练读,然后每一小组读一个小节接读整首诗,同时让他们小组竞赛,读完以后我进行评价,当然是以鼓励为主,并且让学生互相评价。 第一遍读得不够好,我范读了最难读的一个小节,学生心领神会,进步相当大,然后我让每个小组再重新练习,又接读了一遍。为了怕学生厌烦,每一小节我让他们顶多读两次,我再让他们读的时候,不再读自己已经读过的小节,而是延后一个小节。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他们充满了激情,越读越带劲,当下课铃响了以后仍然还想读。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是全诗的总起。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第8课《中华少年》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第8课《中华少年》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pán________跚水hǔ________ 画juàn ________ 灾nàn________ 鲜nèn________刚jìng________ qiàn ________夫 2.多音字组词 劲jìn________ jìng________ 哈hā________ hǎ________ 纤qiàn________ xiān________ 3.我是拼音小能手 pán shān________shuǐ hǔ________huà juàn ________ zāi nàn________ xiān nèn________gāng jìng________ hǎ dá ________ qiàn fū________ 4.写出近义词 思念—________ 承受—________ 惊叹—________ 翱翔—________ 5.写出反义词 崭新—________ 幻想—________ 蹒跚—________ 6.辨字组词 焊________ 驱________ 遥________ 僵________ 悍________ 躯________ 谣________ 疆________ 7.选出正确的读音 蹒跚(mán pán)________水浒(hǔ xǚ)________画卷(juǎn juàn) ________ 灾难(nán nàn)________ 鲜嫩(lùn nèn)________ 刚劲(jìn jìng)________哈达(hǎ hā) ________纤夫(qiān qiàn)________ 8.找出错误的字并改正 锦秀山川________ 英雄毫气________ 装点花圆________ 民族摇蓝________ 竟相开放________ 密罐温床________ 9.选词填空 圆月画卷花朵祝愿诗篇笑脸功德诗篇灾难画卷 鲜嫩的________ 皎皎的________ 崭新的________ 铭记________ 承受________ 璀璨的________ 美好的________ 展开________ 谱写________ 露出________ 10.写全词语 ________环抱 ________昆仑 ________黄河

《中华少年》课文原文

《中华少年》课文原文 中华少年 作者:李少白 甲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 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乙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 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丙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 我是蓝天下翱(áo)翔的雏鹰; 丁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 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齐啊!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 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丁九曲黄河让我明白得百折不回, 甲莽(mǎng)莽昆仑(lún)使我学会立地顶天, 丙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 乙教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 甲乙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 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 甲到刚劲(jìng)端庄的方块字里, 感受“水浒(hǔ)”“三国"的英雄豪气;

乙到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 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 丙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 女娲(wā)、大禹(yǔ)的故事萦(yíng)绕耳畔; 丁在爷爷的臂弯下蹒(pán)跚(shān)学步, 冬子、雷锋的脚印引我向前、 丙丁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 丁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 乙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 丙敖(áo)包会上,射箭摔跤,尽显小牧民的强悍; 甲手捧哈[hǎ]达,欢歌劲舞,献给朋友美好的祝愿。 乙丙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丁我们铭(míng)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黄河纤(qiàn)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丙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甲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 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 乙“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甲今天,历史与未来将由我们焊(hàn)接, 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 齐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cuǐ)璨(càn)的诗篇! 甲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乙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丙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丁不不记得“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甲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乙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丙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 丁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甲丁听,芦笙(shēng)与唢(suǒ)呐一齐吹响, 乙丙看,乳燕与雏鹰比翼联翩、 齐五十六朵鲜花竞(jìng)相开放,

《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

《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 《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命运岌度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文章热情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 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号召“中国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课文多为四字句,或六字句,而且押 韵,多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大量引用典故。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一、教学效果 1.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梁启超的名言以及《少年中国说》原文试着读读)。一开课,便让学生交流名言,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初步从名言中认识梁启超,既拉近与作者的距离,也为学习本文及感受人物品质作好铺垫。 2.批文入境,感知内容。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环节用时比较长,学生不会读的字音比较多,足够的练习时间才能保证流利的朗读。还创设了生帮生朗读和听录音的环节,充分营造读书氛围,落实诵读 目标;接着引导读出本文的停顿、韵律美,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言美。紧接着思考课后问题: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在思考中再次走进文本,进: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3.品词析文,体悟情感。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探究性的问题抛出,孩子们便进入了情绪高张的辩论理解之中,情感立刻在思维碰撞中得到感染和升华。再次激发学生: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为中华之兴盛而努力的志向扎根心中,使整堂课达到了高潮。 4.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积淀。

“腹有诗书气自华!”不错的,学生积累越多,感受会越深,表达会更得心应手。在指导背涌时先引导观察写作特点再以补充填空的形式呈现,学生背得兴味盎然,而且速度非常快,准确率也很高。今天的积累,也为明天的语言交流夯实了基础。文章虽然不长,但读起来有难度,理解起来更有难度。但是,整堂课却在我的预设中步个台阶稳步上升,由不会读到会读,不理解到感佰深刻,为国之兴亡立下远大志向可谓是水到渠成抑扬顿挫的诵读环节更是让课堂熠熠生辉。 二、成功之处 文章虽然不长,但读起来有难度,理解起来更有难度。但是,整堂课却在我的预设中步个台阶稳步上升,由不会读到会读,不理解到感悟深刻,为国之兴亡立下远大志向可谓是水到渠成!抑扬顿挫的诵读环节更是让课堂熠熠生辉! 三、不足之处 这堂课上下来,优秀的孩子一展自己的风采,也有了自己更高的目标,但是有部分学生因自学能力和读书能力不强做了看客,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不均衡,课堂容量也略显膝肿,不够合理。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重视创设更适合中等生发展的教学环节,补充原文内容,在对比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学效果趋于更圆满!

《中华少年》教案教学

《中华少年》教案教学Teaching plan teaching of Chinese youth 编订:JinTai College

《中华少年》教案教学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 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 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二、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⑴ 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⑵ 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第8课《中华少年》复习检测

第8课《中华少年》复习检测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蹒跚(mán pán) 水浒(hǔ xǔ) 画卷(juǎn juàn) 灾难(nán nàn) 鲜嫩(lùn nèn) 刚劲(jìn jìnɡ) 哈达(hǎ hā) 纤夫(qiān qiàn)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焊( ) 驱( ) 遥( ) 僵( ) 悍( ) 躯( ) 谣( ) 疆( ) 四、工兵扫雷(圈出并改正错字)。 锦秀山川( ) 英雄毫气( ) 装点花圆( ) 民族摇蓝( ) 竟相开放( ) 密罐温床( ) 五、词语连线。 鲜嫩的圆月铭记笑脸 皎皎的画卷承受功德 崭新的花朵展开诗篇 璀璨的祝愿谱写灾难 美好的诗篇露出画卷 六、写全词语。 ( )环抱( )昆仑( )黄河

( )学语( )学步( )耳畔 ( )不回( )破浪( )端庄 ( )联翩( )劲舞( )峻拔 七、择优录取(选词填空)。 滋养补养抚养培养 1.老师们呕心沥血为祖国( )了大批人才。 2.长江黄河之水( )了一又一代中华儿女。 3.我们的健康成长,多亏了父母的精心( )? 4.他刚刚动过手术,身体需要好好( )。 八、巧妙关联(关联词语填空)。 1.( )遇到什么挫折,我们( )能想法克服。 2.( )有春种,( )有秋获。 3.( )决心已下,( )应该坚持坚持不懈。 4.我( )不要奖品,( )在考试时作弊。 九、佳句赏析。 1.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长城的古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洋炮的弹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啊!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是指__________,“东方雄狮”比喻的是__________,“噩梦”指的是__________。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13.《少年中国说(节选)》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八荒、矞矞皇皇”等词语。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通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图片、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你们是初生的太阳,你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有一个人就提出过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出示作者头像)同学们快速浏览了解作者。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清朝光绪年间广东新会人。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运动领袖之一。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探索改良主义与君主立宪制;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提倡“新文体”。辛亥革命后,曾拥袁反袁,与段祺瑞合作。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晚年讲学于清华大学。著有《饮冰室合集》。) 齐读:《少年中国说》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章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 在梁启超先生的心里,中国之崛起的力量在于我们千千万万的中国少年。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少年中国说》出示课题。什么是“说”?(出示课件:“说”是一种古代的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 二、初读课文 1.播放本课的朗读视频。要求学生注意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 3.学生汇报朗读。

人教版《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人教版《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第八课《中华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积累】能够正确读写本课出生的生字。【方法与能力】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体会本诗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指导学生朗读诗歌一些方法。【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拓展与延伸】选择一些适合的诗歌进行朗读练习,或者写一首小诗并有感情地朗读。【重、难点突破】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flash课件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一、由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上册我们学过《儿童诗两首》这一课,已经对现代诗歌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为了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谁能说一说现代诗歌具有哪些特点呢?教学提示:估计学生们是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其目的主要是向学生普及一些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这样有利于新课的学习。教学参考: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语言上:非常精炼、句式比较短小、富有形象性。诗人的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完全融入于富有形象性的语言之中。结构上:一般句式比较整齐,但要求并不严格,可以长、短句混用。诗的结构与一般文章的结构比较类似。如按“总——分——总”的顺序安排结构等。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形象性,诗人的写作目的完全融入了诗句所描写的具体形象之中。所以,要理解诗歌的意思,必须要弄懂诗句中具体形象所代表的深刻含义。情感表达上:有的是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的则是通过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具体形象来表达。音律上:朗朗上口,有一定的韵脚,但有的诗歌的韵脚也是可以改变的。二、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容与所表达的情感,大家一起交流。教学提示: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可能有一些难度,目的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诗与学课文的方法是相通的——从内容上体会作者的情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学参考: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三、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注:必须是经过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后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学提示:重点在于词句的理解,这也是有感情朗读诗歌的前提。教学参考:“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对对诗中重点诗句的理解:①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2、3、4小节的一个概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朗诵时应充满感激、自豪之情。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这两句巧妙过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一句承上,是对2、3、4小节的总结,“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是启下,领起本小节诗句的内容。后面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会被挨打。朗诵后三行要低沉缓慢。③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

小学语文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4篇

(封面) 小学语文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4篇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小学语文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1 教学这节课,有以下两点做的不错:1.以读带讲。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进而使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2.课前让学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关的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图片和小故事,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汇报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感悟。 不足之处: 1.课堂密度过大,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如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过多,目的性不强,有的读后的评析不到位,显得为读而读,整堂课只是走马灯似的一味地读,应该让学生明白,读一次把诗歌内容和为什么这样读的理由说出来,同时再听一听别人的评价,这样理解和实践读,自己和别人理解的相互碰撞,才是学、思结合的好办法。因此,只是书声琅琅的课,亦未必是好课,必须辨证地看待读这一小学语文主要的教学形式,尤其是高年级的读,更要体现它的思辨性,不能为读而读。 2.教学重难点体现不明显。本文是本单元“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的最后一篇课文,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做到了,但是在有感情等技巧方面没有达到。 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把每一课的教学

目标落实到位。 小学语文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2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在风雨飘摇的1900年,以他的一支有力之笔饱蘸激情写下了慷慨激昂的热血之歌——《少年中国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本课是一篇半文言文半白话文的过渡性的文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是学习本课的关键。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最后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标。本文长短句结合,交替出现,节奏感极强。因此我先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然后用时大约15分钟把课文读流利。课后学生们反应,当把课文读流利之后就发现自己的声调不由自主地变得高亢嘹亮,好像要把胸中那种豪迈之气和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霸气发泄出来一样。这就是本文的特点之一。 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之后,我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课文毕竟不是现代白话文,但又比文言文好理解。所以我采用的策略是,学生先自己借助注释说一说,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订正。这个过程中老师巡视实施点拨,但绝不越俎代庖。

人教版六年级上《中华少年》语文公开课教案相关知识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中华少年》语文公开课教案 相关知识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扮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 同学: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身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当“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身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2.指名朗读自身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同学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一起的家园 大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同学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同学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保守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少年》同步练习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少年》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wēi é jùn bá xuělián áo xiá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chúyīng kūn lún yáo lán jǐn xi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给形近字组词 乳________嫩________摇________豪________漠________ 浮________漱________谣________毫________摸________ 3.给多音字组词。 纤:xiān________qiàn________ 劲:jìn________jìng________ 哈:hā________hǎ________ 4.按意思写词语,在选词填空。 ①指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称为百折不挠。________ ②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________ ③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________ ④本意是形容植物的花开放的过程,一朵朵,一簇簇的样子,抢着绽放自己的姿彩,生怕自己落在别的花后面。________ A九曲黄河让我懂得________,莽莽昆仑使我学会立地顶天。 B五十六朵鲜花________,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 5.查字典填空。 (1) “萦”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 “噩”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6.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巍峨峻拨________碧波怀抱________绵绣山川________密罐温床________ 刚劲瑞庄________萦挠耳畔________东方雄师________比翼连翩________ 7.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涤 壮——________——________生——________——________ 内——________——________见——________——________ 8.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草原 ________的雏鹰 ________的山丹丹 ________的祝愿 ________的画卷 ________的诗篇 9.文化常识填空。 ①“大漠的孤烟”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 ②“枫桥的钟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 ③《水浒传》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 二、阅读理解

中华少年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四)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诗句中的所有描写都与祖国息息相关,进一步使他们懂得我们也是和祖国紧紧相连在一起的。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课前准备:让同学们各自回家通过各种途径(报纸书籍、电视电脑或让父母讲述),了解我们的祖国,并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讲你所知道的。 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选一个小组读诗文。 2.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3.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表达了中华少年对祖国的爱与祖国对我们的期待,他们都表现出一种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的志气。)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第8课 中华少年》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少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给多音字注音然后组词。 劲 哈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崭新斩断幻想 3.按要求完成后面问题。 (1)“我们铭记着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这句话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仿照课文《中华少年》的句子,试着写一写。 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从,我是。 4.课文《中华少年》一共有几小节诗,写出每小节诗的意思。 5.将下列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精彩诗句补充完整! (1)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 (2)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 (3)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4)桂林山水:,阳朔山水甲桂林。 (5)内蒙古草原:天苍苍,,。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祖国是什么? 有一天,孩子仰起花一般好看的脸,问白鸽。 白鸽从天边飞回,从四面八方衔来了答案。 太阳回答: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松涛回答:是飞越群山的巍峨的长城! 稻穗回答:是等待开镰的金色丰收。 晓风回答: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 浪花回答:是乘风破浪竞渡的龙舟。

星星回答:是中秋佳节团圆的月饼! 青松回答:是精神抖擞开屏的孔雀。 大海回答:是吹拂大地温暖的春风! 孩子笑了,他抚摸着白鸽,用他的心说了一句: “祖国是开着花的希望!祖国是唱着歌的黎明!” 白鸽扑棱扑棱翅膀,衔着孩子的心愿飞走了, 显然,它将把一个最美的答案写上蓝天。 (1)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能否去掉,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孩子仰起花一般好看 ..的脸。 ②从四面 ..衔来了答案。 ..八方 ③白鸽要写上蓝天的“最美的答案”是什么? ④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诗歌中孩子所说的话是如何理解的。 7.下面的对联赞美了祖国的名胜古迹和丰富物产,你能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吗? 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 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 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 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中华少年 课文原文

中华少年 甲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 我是冰山的一朵雪莲; 乙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 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丙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 我是蓝天下的翱翔的雏鹰; 丁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 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齐啊!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 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丁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 甲莽莽昆仑使我学会立地顶天, 丙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 乙教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 甲乙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 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 甲乙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 齐路谩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丙丁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 齐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遍) 齐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乙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丁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齐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雄师从噩梦中奋起。 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甲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 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 丙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 齐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甲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齐:(去长风破浪) 乙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齐:(去推动飞船) 丙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齐:(斩断) 丁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齐:(相连) 甲丁听,芦笙和唢呐一齐吹响, 乙丙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 齐五十六朵花竞相开放, 装点祖国万里的花园。 甲让先辈的英灵自豪的惊叹: 齐啊!这就是我的中华! 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第8课《中华少年》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第8课《中华少年》 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第8课《中华少年》同步练习C卷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第8课《中华少年》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巍峨——________ 刚劲——________ 强悍——________ 峻拔——________ 萦绕——________ 铭记——________ 3. (10分)给形近字组词乳________嫩________摇________豪________漠________ 浮________漱________谣________毫________摸________ 4. (3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纯洁——________ 热烈——________ 复苏——________ 5. (12分)组词敖________ 蹒________ 峨________ 莽________ 悍________ 萦________ 傲________ 满________ 饿________ 蟒________ 焊________ 索________ 6. (6分)找出并改正错字锦秀山川________ 英雄毫气________ 装点花圆________ 民族摇蓝________ 竟相开放________ 密罐温床________ 7. (10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鲜嫩的________ 圆月铭记________ 笑脸皎皎的________ 画卷承受________ 功德崭新的________ 花朵展开________ 诗篇璀璨的________ 祝愿谱写________ 灾难美好的________ 诗篇露出________ 画卷8. (5分)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________ ②我想,灰惊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________ ③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果园里,麻雀为他唱歌。________ ④大鹏鸟一下子就飞出了九万里。________ ⑤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________ 9. (8分)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第8课 中华少年》同步练习卷(2)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少年》同步练习卷(2)一、填空题 1.我能把字写漂亮。 七月的星火,南湖的游船 2.一锤定音(在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蹒跚(mán pán)水浒(hǔxǔ)画卷(juǎn juàn) 灾难(nán nàn)鲜嫩(lùn nèn)刚劲(jìn jìng) 哈达(hǎhā)纤夫(qiān qiàn)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焊驱遥 僵悍躯 谣疆 4.工兵扫雷(圈出并改正错字)。 锦秀山川英雄毫气装点花圆 民族摇蓝竟相开放密罐温床 5.词语连线。 鲜嫩的圆月铭记笑脸 皎皎的画卷承受功德 崭新的花朵展开诗篇 璀璨的祝愿谱写灾难 美好的诗篇露出画卷 6.写全词语。 环抱昆仑黄河学语 学步耳畔不回破浪 端庄联翩劲舞峻拔 7.择优录取(选词填空)。

滋养补养抚养培养 (1)老师们呕心沥血为祖国了大批人才。 (2)长江黄河之水了一又一代中华儿女。 (3)我们的健康成长,多亏了父母的精心? (4)他刚刚动过手术,身体需要好好。 8.巧妙关联(关联词语填空)。 (1)遇到什么挫折,我们能想法克服。 (2)有春种,有秋获。 (3)决心已下,应该坚持坚持不懈。 (4)我不要奖品,在考试时作弊。 9.佳句赏析。 (1)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长城的古砖”指的是,“洋炮的弹片”指的是。 (2)啊!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是指,“东方雄狮”比喻的是,“噩梦”指的是。 (3)“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这句话的意思是。 10.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1)《中华少年》是一首诗,诗中选取来自、、、四个地方的族、族、族、族儿童作为代表,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2)“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能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这句话在诗中的作用是。 综合能力日日新 11.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一) 甲到刚劲端庄的方块字里, 感受“水浒”“三国”的英雄豪气; 乙到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