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小组的分组方法

学习小组的分组方法

学习小组的分组方法
学习小组的分组方法

附件一:

学习小组的分组方法

学习小组的科学编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学习小组采用“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法,这种分法便于班级管理、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班级的良性发展。“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法要考虑的因素:学习成绩、性别平衡、通校生和住校生比例、班干部的分布、学生性格、特长等等。

新班级组建方法: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组8~9人。一般先以学生的入学成绩为最初分组标准,第1第6依序分到六个小组,然后以“S”形分法,将第7至第12名依次从第六组分到第一组。分完之后,再根据性别、是否住校、班干部的分布等因素进行微调。

一个班级组建后,同学之间相互了解不断增强,班主任对班级学生也不断熟悉和了解,这个时候应该采取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编组,如考虑学生的性格,一个小组不能有太多的性格外向的学生,也不能有太多纪律、习惯不好的学生;还要考虑学生的特长,既包括学习方面,也包括艺术、体育等方面,使一个小组内各种人才基本都有,确保每个小组实力相当;同时,还有兼顾学生的意愿,使学生尽量能如愿以偿,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分完组后进行组内编号,编号一般按学生的综合成绩依次排序,便于开展组内展示,对子帮扶。

小组内部座位的编排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果暂时不考虑其他因素,

这样的编排,便于AA结成学习对戏进行对学、互学;同时又便于AB、AC、BC之间的师徒结对,开展兵教兵、兵帮兵、兵强兵活动。当然,原始座位编排完成之后,再根据小组成员的性格、纪律习惯、学习所长进行合理的调配。为便于管理,个学习小组的座位摆放,也做如下要求:

座位摆放要整齐,如果每组由11张桌子,第11张摆放在靠后门方向的位置。各组之间的间距要合理,便于站位、展示、活动。

附件二:

学习小组的初步建设

一、选得力的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学习小组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组织和协调能力强;

2、口头表达能力较强;

3、学习成绩优良;

4、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5、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强;

6、要有服务意识。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起点。

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综合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师缺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进行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是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学科小组长,学科小组长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挑选担任,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活动、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从而愿意为交租建设奉献力量。

二、明确小组长的职责

1、了解组内同学的思想动态,融洽同学关系;

2、及时收齐作业,查好作业的质量,交给课代表;

3、协同纪律小组长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学习活动有序进行。

4、控制组内同学的课堂学习秩序和自习课纪律。

5、及时分配学习任务,督促组内同学自主学习,按时完成作业;

6、协同学科小组长对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的达成进行评价、计分和统计。

7、经常反思小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小组文化建设

1、起一个响亮的名字,立一个有特色的组训

由行政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酝酿制定有特色得组名和组训,并制成标志牌,激励每一个成员,甚至可以有组歌。在制定组明示应紧紧围绕学校主流文化或理念来引领学生去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翱翔、振翅、合力、给力等

2、制定组规

由学科小组长根据班规制定组规,从反馈、自学陶柳、展示交流、梳理巩固、当堂检测、作业完成于收交、纪律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3、由小组长组织每周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

四、优秀学习小组的评比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培训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培训方案 1.班级一般设置8人组6个。 1、二人组(同位组):以互助互查为主的组织形式。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方式尤为必要。使用学案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查与落实,一般问题的交流互动,发挥兵教兵的学习方式等,都可以采用二人组(同位组)的组织形式去解决。 2、四人组(合作小组):以合作探究为主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创新研究都可采用四人组的形式去活动;需学生讨论的疑难问题、生成问题的筛选,展示交流学生的推荐也可利用四人组的形式去完成。 3、八人组(合作大组):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八人组讨论解决。 2.小组建设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形式建组阶段。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几项任务:小组名称、自荐组长、小组口号、小组成长目标、小组行为守则。讨论并形成文字,做成海报,张贴上墙。一般学生都会热情高涨,有利于小组的建设。组员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形成小组意识,同时也是明确或认同本组的目标。 第二阶段为精神建组阶段。通过活动前的小组口号、成

长目标、小组纪律的宣读,强化团队意识、目标意识与纪律意识。使小组精神内化成每个组员的信念,并指导其行为。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强化小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和班干认同本小组并逐步形成小组荣誉感。在这一阶段非常关键,要趁火打铁把小组建设落实到每个人的心中。 第三阶段为荣誉建组阶段。这个阶段其实真正的小组(集体)已经形成,学生之间有互助意识。小组的一些特征开始慢慢体现出来:组员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促进性的互动;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3.精神建组阶段非常关键,如何促进小组形成? 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发言的规则是弱者先说,强者补充。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小组合作如何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案及管理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讨,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思考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小组共识,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当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组成合作小组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另一种是由老师进行分组。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时,往往会出现学习困难生、纪律不好的学生组合困难的现象。由老师进行分组,教师为学生分组时,通常是有意识地把不同学习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分在同一组,以期达到相互带动、相互影响、各有所获、共同提高的目的。但如果小组成员差别过大,往往会适得其反,进一步拉大小组成员之间的差距,使善于表现的学生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从而处于支配地位;使原本寡言的学生更加沉默,从而处于服从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组长对组员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一个组员都有事干;在小组讨论时,要给每个组员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小组代表汇报时,要使每个组员都有相对均等的机会。 综合两种分组特点,我们学校对进行实验的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是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原则。具体步骤是先拟定小组概况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 1.小组规模 小组的组建,一般是三至五人,而且要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组内成员的差异互补。分组完毕后,不再随意调换组内成员,尽量保证小组的完整性和持续性。有研究证明:4人组成的小组最为灵活高效,它便于随时调整配对形式及人员搭配,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确定小组人数后,将班上的学生总数除以四得出班上的小组数,如果能被4整除,那么商数就是班上的四人小组数,如果用4

小组合作竞争促进班级管理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814882507.html, 小组合作竞争促进班级管理初探 作者:詹达意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5-0218-01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想要做到面面俱到,但有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班级管理好了,也能领略到其中的乐趣与成就感,却占了班主任们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似乎时间永远不够用,班中总有理不顺的事。我在当班主任时,每天早出晚归,对学生苦口婆心的教导,而效果却未必见好,不仅累出了自己一身毛病,学生还埋怨班主任管得太死、太严。 一个班集体,由各种层次的同学组成,好差不均,班主任的管理有时难免不能及时到位。怎样来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使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更有加有序呢?我一直在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办法,不仅要建立一个有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而且班主任还要当得轻松,当得愉快,真正达到享受工作的境界! 通过不断的探索,我发现利用小组合作竞争机制管理班级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小组合作竞争是指在对全班同学进行多方面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值日、参与班级活动,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提高小组整体及个人的竞争力,实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一种班级管理方法。简要来说,小组合作竞争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合作,二是竞争。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利用小组合作竞争的积极因素,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将有利于班级的管理与建设。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合理分组,精选组长 同质小组的划分是整个小组合作竞争管理模式实施的开始,也是整个小组合作竞争管理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分组的总原则是利于合作竞争;利于活动开展;首先,和学生们一起商量评选组长的标准: (1)热情、乐于为大家服务; (2)做人做事公平公正,能在各个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有一定组织领导号召能力。 要让学生们明白,这些组长人选的确立很重要,因为很有可能你将来就在这样一位常务组长的“麾下”学习生活。同时,设置这一环节,也是为组长在上任伊始就树立威信。结合实践也

R实现分组汇总的几种办法

R实现分组汇总的几种办法 分组汇总是对二维结构化数据中的某个字段(或多个字段)分组,并对组内字段进行汇总的算法,下面的例子将展示R语言实现分组汇总的几种办法。为了更加通用,例子中的分组字段是2个,汇总算法也是2种。 案例描述: 请将数据框orders按照CLIENT和SELLERID分组,并在组内对AMOUNT字段分别求和、求最大值。 说明:orders存储着订单记录,其来源可以是数据库也可以是文件,比如: 方法1:aggregate函数 代码: result1<-aggregate(orders$AMOUNT, orders[,c("SELLERID","CLIENT")],sum) result2<-aggregate(orders$AMOUNT, orders[,c("SELLERID","CLIENT")],max) result<-cbind(result1,result2$x) 代码解读: 1.从名字就可以看出,aggregate是专用于分组汇总的函数,它的输入参数和计算结果都 是数据框,用法相对简单。 2.aggregate函数不能对分组后的数据进行多种汇总计算,因此要用两句代码分别实现sum 和max算法,最后再用cbind拼合。显然,上述代码在性能和易用性上存在不足。 3.aggregate函数对分组字段的顺序有一个奇怪的要求:必须反向排列。鉴于这个怪要求, 先对CLIENT分组再对SELLERID分组就必须写成:orders[,c("SELLERID","CLIENT")]。如果按照正常的思维习惯写代码,结果将是错误的。 4.不仅代码的写法违反正常的思维习惯,计算后的结果也很怪异:SELLERID字段会排在 CLIENT之前。事实上,为了使计算结果更符合业务逻辑,上述的代码还要继续加工才行。 总结: aggregate函数勉强可用,但在性能和方便性上存在不足,代码的写法、计算结果、业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提高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一、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分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互补、互助),根据班额大小,分成4—6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3、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临高思源实验学校陈惠 转眼间即将过去,今天我们在第二思源学校开展专家关于高效课堂之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专题报告,我听后收获良多。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拓展到“小组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的模式。新课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我就这次学习及班级管理实践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小组组成:每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小组人员的搭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性别,学生的性格互补来进行分组。同时还选出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性格开朗的同学当作组长。选出文笔较好,写字较快的为记录员,选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为发言人。要求每小组有组名、组规、组训,小组成员要听从指挥,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参与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 (二)班级管理,体现“合作”。在班级管理中,我建立了班委会和小组长两套管理体系。我选择班长对八个小组长的管理,每周定期召开一次组长会,根据个人能力安排学习任务,组成疑难问题小组进行探究。同时引进小组竞争机制,根据小组成员学习、纪律、作业、卫生、礼仪等诸方面表现,量化考核评选一个优秀组,张榜公布各小组量化考核成绩和优胜小组名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

别对于一周来各方面表现较弱的小组要进行分析原因,了解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情况,更正不和谐因素。 (三)课堂学习,巧用“合作”。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学习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合作,特别注重优生帮扶贫困生,另外,有个别难题,如何开展讨论,辩论,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做好小组的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取得良好后果 如何去评价小组,使学生体会学生公正、公平、公开,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出现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合作,后进生的变化较明显:他们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也愿意跟别人交流,有的开始关心集体和同学,有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班级中出现了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可喜局面。周记中常见这样感人的话语:“我们的组长很负责,管理严格,制订了组规,我们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小组。”学生家长也热情地肯定了此制度,有位母亲打来电话,称小组合作后,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效率都提高了。 小组合作制的完善,需要班主任不断研究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班级管理方式的转变,促使班级良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16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汇总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μ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案及管理措施

石家庄市第22中学高一6班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案及管理措施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 (一)组建原则: 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合理搭配11-12人一组。 (二)分组依据 1、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 2、学生成绩 3、男女搭配 (三)组建步骤(全班有46人) 1.以入学考试成绩总分为根据,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分成四个大组。前十一名为第一组,为一号组员,第十二名到第二十二名为第二组,为2号组员,第二十三名到第三十三名为第二组,为3号组员,最后十名为第四组,为4号组员。 2.先从第一组(前十一名)抽出一位出来作为组长。(在挑选组长时组长要选一位比较活跃、比较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从其他组中各抽出一名分配到已搭配好的十一个组中,组成四人小组。各有不同的强项和弱项的四位同学放在一起。这四位同学也应当是尽可能不同性别、性格、兴趣和爱好、文理课爱好不同的搭配。组成后计算每个四人小组的总分,应当十一个组都基本一样,总分只相差±5分。就是说,要让15个小组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搭配四人组的时候要考虑男女生的搭配。

3.每组内还要考虑班干部的平均分配。

(四)、小组重组 学习小组一般要求按以上步骤每学期开学时进行重新组合(也可每半个学期组合一次),并对上学期(半个学期)学习小组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提出新成立小组的奋斗目标和措施,给成绩后进学生以清零的机会。 二、学习小组的任务 (一)制订目标措施 1、学习小组一经成立,则要求各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制订好本组的名称、目标和措施并张贴在教室指定位置。 2、名称要恰当,有激励性,代表本组同学的心愿;目标要具体、恰当、有激励性,经过全组学生的共同努力可能达到。设计《学科成绩期望表》,小组人数不同,则可算出小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高一6班学习小组奋斗目标及措施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操作方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 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全班44人,划分为11个小组,调配方法:依据学生成绩将全班学生男女生分别按上、中、下等次排列,每一组中择取男生上、中、下层次各1人,女生类同,4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间各方面量化总分基本相等具体安排时再兼顾其他,诸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讷言、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同质小组,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二)小组内部自我管理。 1、小组组织的建立。 ①竞选组长,小组成员进行自荐演讲,小组成员选举确定组长、副组长。 ②确定本组名称及本组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新意叠出。本班的小组名称有:梦幻水晶、灵犀一瞬、阳光烈焰、追梦等。小组格言诸如“我奋斗,我快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志者事竟成”等。 2、小组的学习管理 ①小组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以后,组长即根据教师课堂合作学习的要求给小组成员分工。如:主持人、汇报员、书记员等以便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索学习。

②小组的课后学习。 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南北交流”,即学生成绩优秀的同学之间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习经验、方法,以文或以题会友,互相命题相互检测,共同提高。所谓“南北交流”即组内成绩优秀的同学定期为本组后进同学辅导,以出题(卷)形式帮助后进同学巩固课堂学习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本组在班级中学习成绩的竞争力。 小组作业互查互督。组长负责检查全组成员背书情况,每次默写或考试以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默写进行批改,对试卷进行质量分析订正。 3、小组卫生管理。 班级值日实行小组轮流值日,小组内由组长负责,把值日任务分工到人,如:打扫教室有的组分工如下:2人打扫教室,一人擦黑板倒垃圾,一人打扫走廊,各司共职,定时打扫,时时保洁,一学期下来,班级卫生很少扣分。 4、小组纪律管理。 班级每日都有纪律委员记录班级纪律情况,以便在小组间开展评比。因此,小组内同学也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周班会留出时间给每组同学进行表扬和批评,小组内同学表扬同组同学本周优点,批评自已不佳表现,增强纪律意识,提升道德修养。 (三)小组班级管理: 每个小组除了进行自我管理外,还要参与班级的管理。我们称之为“小组轮流治班”。以小组的自然编号为序,每组轮流管理班级。轮到管理班级的小组,组长即是班级本周班长,由他组阁本组成员分别对本班本周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进行管理。管理业绩成效由全班同学为他们组打分,每学期评选“优秀治班小组”,由班级给予奖励。小组参加班级管理,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

寨里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刘侠 2014.11.3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提高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一、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二、分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互补、互助),根据班额大小,分成4—6组,每组6—8人。 座次安排: a b c ——︱——︱—— a b c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成为特优生,b类学生称作优秀生,c类学生称作待优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3、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名常务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本组每个成员都要有分工,如根据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负责1—2门学科,可以指导本组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对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也可以把桌椅摆放、桌面整理、卫生保持、公物保管、习惯养成等分别

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实施方案

徐州市开发区实验小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班级常规管理中的运用实施方案 (草案) 一、实施意义 创新、竞争、交流与合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当下通过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大环境下,班级管理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突破原有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局限性,在实施“学讲计划”的背景下,深刻理解这项教学改革的育人功能,将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教育管理深度融合一体,促进改革整体有效的进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利用小组合作捆绑管理,形成“人人努力,共同进步”的班级新面貌,对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具有深远的重大意义。 二、实施目标 1、发挥合作学习小组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2、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协调成员的人际关际,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形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3、赋予合作学习小组管理班级常规的权利,提高小组管理能力,落实班级各项常规要求,在自主管理中促进学生发展。 三、实施内容与措施

班级常规管理面临的问题较复杂,涉及学生的课间纪律、室内外环境卫生、眼睛保健操、红领巾等方面的内容。实施”小组捆绑竞争”班级常规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班级主人翁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班级班风的管理目标。建议各班各小组分设学习小组长和常规小组长,以减轻组长的压力。班内定期进行小组长的改选,使每个孩子在管理中得到锻炼,健康成长。班级内每周各设立一个值日组、一个督查组和一个常务班长。值日组主要负责室内外的卫生扫除与保持工作;督查组主要对全班的课间纪律、眼保健操、红领巾、放学路队、室内外卫生共五项,进行检查督促和评比。常务班长则对值日组和督查组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一)值日组职责与评比要求 职责: (1)班级卫生值日实行小组值周制,每周由一个小组承包,由小组长分配扫地、拖地、擦黑板、讲台、窗子等劳动任务。 (2)卫生值周组还要负责一周内教室卫生的保洁和监督检查工作,尤其是课间的“桌椅齐、地面净”。 备注: 如果出现:值日不及时到位、值日时嬉闹、打扫质量差等现象,由组内值日组长提醒并督促。 (二)督查组职责和评比要求 1、课间纪律 督查员职责:

进行分类汇总的五种方法

进行分类汇总的五种方法 假设您要建立一个其中每个账户代码均可出现多次的月度事务列表。在月末,您需要按账户代码对数据进行组织和分类汇总。 执行此任务的方法至少有5 种。以下是这5 种方法的教程。 注释示例数据集中的账户号码在列A 中,金额在列B 中。数据区域是A2:B100,数据目前未排序。 方法1:使用创造性的IF 语句和选择性粘贴 步骤如下: 按账户(列A)对数据进行排序。 在列C中创建一个公式,以持续对每个账户进行动态汇总。例如,在单元格C2中创建公式:=IF(A2=A1,C1+B2,B2) 在列D中创建一个公式,以标识特定账户的最后一个条目,例如,在单元格D2中创建公式:=IF(A2=A3,FALSE,TRUE) 将C2:D2中的公式向下复制到所有行中。 复制C2:D100。在此区域仍处于选中状态时,单击编辑菜单上的选择性粘贴,单击数值,然后单击确定,将C2:D100中的公式改为数值。 按列D排序,降序排列。 对于在列D中值为TRUE的行,列A中是账户号码的唯一列表,列C中是账户的最终动态汇总。 优点速度快。只需对写IF语句感觉敏锐。 缺点还有更好的方法。

方法2:使用高级筛选获得唯一账户列表 这是一种获得唯一账户号码列表的方法: 突出显示区域A1:A100。 在数据菜单上,指向筛选,然后单击高级筛选。 单击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 选中选择不重复的记录复选框。 选择要在其中显示唯一列表的工作表空白部分。将此位置键入复制到框中。 注释单击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之前,复制到框显示为灰色。 单击确定。唯一账户号码将显示在输入的位置。 输入获得结果所需的所有进一步操作、数组公式等。 优点比方法1快。无需排序。 缺点此后所需输入的数组公式将使您头晕。 方法3:使用合并计算命令 此方法使用合并计算命令,这有几项要求:账户号码必须在要汇总的数值字段的左侧。每列上方必须有标题。需要对其中包括左列中的账户号码和顶部标题的单元格矩形块指定区域名称。在本例中,该区域为A1:B100。 突出显示区域A1:B100。 通过在名称框(在编辑栏左侧)中单击并键入TotalMe之类的名称,对此区域指定区域名称。(也可以在插入菜单上单击名称。)将单元格指针置于工作表的空白部分。

Excel中数据的排序、筛选与分类汇总

Excel中数据的排序、筛选与分类汇总 课程导入:通过前几次课公式和函数的系统学习,我们已经知道Excel电子表格具有强大的数据运算能力。但只有数据,而无法快速有效的查阅有效信息,这无疑是在做无用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今天这次课我们将要学习Excel中的数据处理,真正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引入实例:Excel在学生成绩统计中有独特的优势,能方便快速的进行学生成绩的各类统计,如能方便快捷的进行成绩的排序、分类汇总、数据的高效筛选、快速的进行学科及总分的分段统计等等。 要点:数据的处理重点从数据的排序、数据的筛选、数据的分类汇总入手。 教学内容一:数据排序和筛选 一、数据的排序:排序就是按某种规则排列数据以便分析。 排序的三种方式:a. “升序”排列,选中要排序列中的一个单元格,按按钮 b. “降序”排列,选中要排序列中的一个单元格,按按钮 c. 自定义排列,选择【数据】->【排序】,利用多个关键字进行复杂 排序。首先考虑的是“主要关键字”,当主要关键字排序出现相 同数据时,将按次要关键字再次排序,如果次要关键字还出现相 同数据时,可以按照第三关键字最后排序。 注意:如果Excel没能够正确地进行排序,可能是因为它没有正确地获取排序区域。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排序区域中不能够包含已合并的单元格。 教学实例一:《高一期末成绩分析》(排序) (1)打开D:\excel实例\操作一.xls,选择“高一期末成绩(排序)”。 (2)按总分进行数据排序。选定H列中的任意一个单元格(注意,不要选定H列,否则将只对H列排序),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即从大到小排序。 (3)要求总分相同的学生按语数外总分降序排序,语数外总分相同的学生按照理综降序排序。选定表中任意单元格,单击【数据】->【排序】,指定主要关键字为总分,排序方式为降序;次要关键字为语数外,排序方式也为降序;第三关键字为理综,排序方式为降序。注意:若不想对标题行进行排序,那要选择“有标题行”。 (4)保存该文件。 操作后效果图如下: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提高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一、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分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互补、互助),根据班额大小,分成4—6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

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3、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

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 南京市百家湖中学黄俊 目前,全区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全方位的更新,“社会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都要生存在一个群体当中,并需要相互交往。只有在共同协作的基础上,善于创新,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业绩来。”因此,不要让孩子在“保护伞”下生活和学习,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共存”,那时,他们会拥有一片湛蓝的天空。我们的理念是追求幸福教育,放飞多彩梦想。下面就八(2)班的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与大家作一个交流。 一、理论基础 1.合作理论 现代教育越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了班主任的“管”,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现在,每个人的深造和发展都离不开和别人的协作,没有协作就没有个人的发展。班集体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人共处,学会表达、讨论、交流显得犹为重要。社会心理学的“小团体理论”认为,小团体的成员会相互依赖并产生隶属感、荣誉感。根据这种理论,将大班级分成小组,可使小组成员获得相互帮助学习的机会,使表现好的学生协助表现不好的学生,从而提升班级整体表现。 2.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二、具体操作步骤 (一)小组分配,成员组合 自去年接手七年级小班起,我便尝试着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起初,我让学生自由组合的排座。古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这种方式坐在一起的学生常常志趣相投、习性相近或是学习情况大体一致,易于相处。但很快也出现了些问题,比如上课讲话;小组之间成绩差距太大;小组太多,不利于对组长的管理。于是这学期我们开始先自由组合,再协商互补进行小组分配。首先,同学们自主推选了六个组长,然后由六个组长分别选一个副组长,接下来他们又各自找了两个组员,最后我们班委会又根据台湾皮纹测试的理论对他们自由组合的组员进行了一个微调,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在协商讨论之后,我们班分成了6个小组,然后他们又自己讨论了小组名称,小组格言和小组奋斗目标。瞧,阳光队、旋风队、梦之队、JK家族、Asia Star、Lucky Star

第5章 数据的排序、筛选与分类汇总

在对Excel 2010中,对数据表进行排序时,在"排序"对话框中能够指定的排序关键字个数限制为______。 选择一项:b a. 2个 b. 任意 c. 3个 d. 1个 在Excel 2010的高级筛选中,条件区域中写在同一行的条件是________。 选择一项:d a. 或关系 b. 非关系 c. 异或关系 d. 与关系 在Excel 2010中,关于排序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选择一项:a a. 排序可进行有标题行与无标题行排序 b. 排序的关键字可以多个 c. 多次排序的只保留最后一次排序的结果 d. 排序只有升序和降序两种排序次序 在Excel 2010中,进行分类汇总前,首先必须对数据表中的某个列标题(即属性名,又称字段名)进行______。 选择一项:a a. 排序 b. 高级筛选 c. 查找 d. 自动筛选 在Excel 2010的自动筛选中,每个列标题(又称属性名或字段名)上的下三角按钮都对应一个______。 选择一项:c a. 窗口 b. 条件 c. 对话框 d. 工具栏 对于筛选方法,下列说法正确______。

选择一项:d a. 创建自定义筛选条件 b. 使用搜索框输入筛选条件 c. 从列表框中选择筛选条件 d. 以上三种都正确 在Excel 2010的高级筛选中,条件区域中不同行的条件是________。 选择一项:a a. 或关系 b. 非关系 c. 异或关系 d. 与关系 在Excel 2010中,假定存在着一个职工简表,要对职工工资按职称属性进行分类汇总,则在分类汇总前必须进行数据排序,所选择的关键字为______。 选择一项:b a. 职工号 b. 职称 c. 性别 d. 工资 在Excel 2010中,若需要将工作表中某列上大于某个值的记录挑选出来,应执行数据菜单中的______。 选择一项:c a. 合并计算命令 b. 分类汇总命令 c. 筛选命令 d. 排序命令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案及管理措施_百度文库

班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案及管理措施 班主任: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 (一)组建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合理搭配 4人一组。 (二)分组依据 1、全脑偏好图 2、学生成绩 3、男女搭配 (三)组建步骤(全班有40人) 1、以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总分为根据,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分成三个大组。前十名为第一组,最后十名为第三组,第十一名到第二十九名为第二组。 2、分别从第一组(前十名和第三组(最后十名中各抽出一位出来并在一起(注意并不一定是最高分和最低分的组合,而是尽可能不同性别、性格、兴趣和爱好、文理课爱好不同。 3、从中间组的20位学生(第十一名到第二十九名)中以2人一组分配到已搭配好的十个二人组中,组成四人小组。各有不同的强项和弱项的四位同学放在一起。这两位同学也应当是尽可能不同性别、性格、兴趣和爱好。组成后一定计算每个四人小组的总分,应当十个组都基本一样,总分只相差±5分。就是说,要让10个小组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4、指导全班40位同学画出“全脑偏好图”,把每个四人小组的四张“全脑偏好图”放在一起,如果有两张基本一样,就需要调走一位。

5、调整到4人小组内4人的“全脑偏好图”不相同,必须要有一位十个最高分之一,一位十个最低分之一,有男有女,若出现全女组,则要让其中有像男孩子性格的女孩。 6、在总分基本相同(相差±5分)之后,就指定成绩最好的学生当四人小组的带头人。 7、四人小组确定后,请各小组自行选出一位组长,小组选出谁就是谁,老师不要干预,一般情况下,小组长都不会是老师指定的带头人(发言人,而是一位比较活跃、比较有组织能力的学生。 分组名单如下:(略) 8、分好组后教师要在全班正式宣读各个四人小组组长与带头人的名字,并且要郑重其事地逐个送给每位小组长一本小组记录本,拜托他们记录小组活动情况。并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加以指导和批阅。 9、各小组讨论订出自己小组的下一阶段的目标,并且提出主要措施,然后教师以合同形式印发给全班每个小组一份。 10、根据成绩、性格、爱好的不同,每个小组中的四位同学,要分别结成二个帮扶对子,开展组内帮扶活动。 (四)、小组重组 学习小组一般要求按以上步骤每学期开学时进行重新组合(也可每半个学期组合一次),并对上学期(半个学期)学习小组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提出新成立小组的奋斗目标和措施,给成绩后进学生以清零的机会。 二、学习小组的任务 (一)制订目标措施 1、学习小组一经成立,则要求各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制订好本组的目标和措施并张贴在教室指定位置。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没有好的纪律,就没有好的成绩,良好的班级秩序是对班主任管理能力的检验。把班级同学平均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管理的模式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学生也越来越喜欢。在“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下,“90”后学生的激情、热情、创新、主动及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尝试着把小组合作学习制度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做如下: 一、合理分组,并选拔组长 1. 合理分组。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日常表现等进行分组,确定序号。每个组要有好、中、差三个档次,组与组之间要势力均衡,按座位每组8人左右,这样能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当然,一个小组的成员确定后,会根据具体情况个别调整组员。 2. 选出组长。每组让小组成员选一名值得信任和能力较强的同学当组长,负责组织、分配各项工作,负责收组员作业,最后交到科代表处,分配值日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并负责统计每周得分和月得分。 二、根据实际制定班规

1. 加分部分:(1)课堂发言受到老师表扬一次得1分;(2)作业被表扬得1分;(3)单科考试成绩前8名的同学得1分;(4)卫生被政教处表扬得1分;(5)好人好事一次得1分。 2. 扣分部分:(1)上课(包括自习课)迟到、早退、睡觉、讲小话、吃零食、不交作业、上课请假、忘值日者一人一次扣1分;(2)不穿校服、仪容仪表不合格者一人一次扣1分;(3)乱扔垃圾、乱倒水、乱吐口香糖、座位下卫生不合格者一人一次扣1分;(4)上课(包括自习课),说话,打闹、上课传纸条、看杂志、小说、玩手机、MP3、MP4者一次扣2分;(5)旷课、顶撞老师等严重违纪行为交政教处。 三、以小组合作方式参与班级日常管理的奖惩方法 组长每天纪律学生加减分情况,一周后将本组组员得分做和,统计小组总得分情况,积分最高的前两个小组为最佳小组,小组成员获得物质及精神奖励,班级积分最高的前10名为优秀个人,予以物质及精神嘉奖,积分最低的两个小组为后进组,予以卫生等方面惩罚。 四、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成效 1. 组员之间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互相帮助。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每名同学都是小组的一员,日常表现会影响小组的考核成绩,每名同学都不想因为自己较差的表现而连累组员,这就促使学生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严

上机1用EXCEL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汇总

上机用Excel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汇总 [实验目的] 掌握用EXCEL进行数据的整理 [实验内容] 编制变量数列 对原始数据进行简单与交叉(复合)分组汇总 [操作指导] 例1:对品质型原始数据进行简单分组汇总。资料见上机训练数据“性别与年龄构成工作表” 方法之一:利用countif函数。 方法之二:利用数据透视表。 例2:用对数值型型原始数据进行简单分组汇总。资料见上机训练数据“能力测试分工作表”。(编制变量数列) 方法一:利用countif函数。(等距或异距均可) 方法二:利用直方图分析工具。(一般是等距,异距也可但不宜直接作图)步骤: 第一步——打开Excel,在某一空白列中输入需要编制变量数列的所有原始数据,每一单元格输入一个变量值; 第二步——利用函数找出原始数据中的最大值(用函数max)与最小值(用函数min)。 第三步——利用公式求出极差(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依据数据类型、多少与分布特点确定组数与组距以及组限。 第四步——选择一空列,定组限名如“按能力分分组”,输入除最后一组以外的各组的上限值(注意,Excel默认的是上限在本组内); 第五步——单击“工具”下拉式菜单,选定“数据分析”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定“直方图”,再单击“确定”,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 第六步——在对话框中“输入区域”框内键入原始数据所在单元格,绝对、相对引用均可。) 在“接收区域”框内键入组限所在单元格) 选中“标志”(当引用单元格未包括标志所在单元格时,不选) 可在“输出区域”框内键入一空列的某一单元格 可选择“累积百分率” 选择“图表输出” 单击“确定”

第七步——为了把变量数列转化为平常表达习惯,需将表中的“频率”改成次数名称“人数”,将各组上限值依次改为区间,在与最后一组相邻的下一行单元格写上合计,选定“合计”单元格右邻的单元格并在工具栏上双击“∑”符号;还可在与次数相邻的列计算“比重”[计算时注意公式中单元格的相对引用(分子)与绝对引用(分母)] 第八步——默认直方图形式为柱形图,可以调整为标准的直方图形式。具体方法是:在图中“柱”上右击弹出菜单,选“数据系列格式”命令,再选“选项”,将其对话框中的“间距宽度”调整为“0”即可。输出结果如下: 特别提醒:由于每一组对数据值小于或等于上限的数据进行计数,所以在确定组限时,如果上组限不包含在本组内,一定要选择小于上组限的数。 方法三:利用频数分布函数。(一般是等距,异距也可但不宜直接作图) 步骤: 第一步——打开Excel,在某一空白列中输入需要编制变量数列的所有原始数据,每一单元格输入一个变量值; 第二步——利用函数找出原始数据中的最大值(用函数max)与最小值(用函数min)。 第三步——利用公式求出极差(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依据数据类型、多少与分布特点确定组数与组距以及组限。 第四步——选择一空列,定组限名同前。注意,Excel默认的是上限在本组内); 第五步——方式一:选定一列多行单元格区域(注意行数与组数对应),单击“插入”下拉式菜单,选定“函数”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定“统计”类别下的frequency(如下图1),再单击“确定”,得到对话框。在date_array旁边的方框内输入原始数据所在单元格;在bins_array旁边的方框内输入组限所在单元格(也可以直接输入各组组限,注意要用大括号括住且各组限之间用分号隔开)(如下图2),然后同时按Ctrl/shift/enter键,则得到各组频数。方式二:也可以选定一列多行单元格区域(注意行数与组数对应)后,直接输入“=frequency(原始数据所在单元格,组限所在单元格)”, 然后同时按Ctrl/shift/enter键,则得到各组频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