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问答题的答题技巧1

案例问答题的答题技巧1

案例问答题的答题技巧1
案例问答题的答题技巧1

案例问答答题技巧

基本思路:理资料、找症状、下诊断、究原因、选测验、定目标、

评效果、提转介。

一、理资料

●一般资料、成长史资料、目前状态资料、主诉及心理测量结果。

●根据临床资料整理内容,缺什么就收集什么,什么不齐补什么。

(一)一般状况资料

人口学、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内心世界。

上述提纲内容之外,求助者谈及的或调查了解到的其他资料另外列出,以供诊断时参考。

(二)个人成长资料

按社会心理学分期给出婴幼儿期、童年少年期(合并)、青年期生活情况,婚恋史、疾病史,既往重大事件及现在评价。

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一直写到求助时。必须明确家庭教养方式,性萌动体验及处理方式,退缩、回避、攻击行为。

1.童年期生活

(1)重大事件:吃食未洗手遭母训斥回忆完整。

(2)严重疾病:身体健康,未患有过严重疾病。

(3)父母情感:家庭生活传统、父母情感和谐。

(4)家庭教养:父母管教严厉、做事追求完美。

(5)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情况良好,成绩优异。

2.少年期生活

(1)严重疾病:没有严重身心疾病发生。

(2)学校教育:教育无挫折,成绩前茅。

(3)萌动体验:对异性有性萌动而自卑。

(4)成人关系:没有仇视、忌恨事或人。

(5)兴趣游戏:兴趣爱好缺游戏活动乏。

3.青年期生活

(1)求学史:升学顺利,无挫折。

(2)就业史:就业顺利,无挫折。

(3)婚恋史:婚恋挫折性欲受阻。

(4)交往史:几乎没有要好朋友。

4.个人成长中重大转变及现在对它评价

(1)童年时未洗手吃东西被母亲训斥,对生活影响很大,从此养成了讲卫生习惯。

(2)大学时同寝室同学患有肝炎而担心被传染,但认为对自己生活没有多大影响。

(三)目前状态资料

1.心理功能状态——精神状态

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模式(退缩回避攻击)、人格特征。

2.生理功能状态——身体状态

睡眠、饮食、头痛、性功能失调等,躯体疾病、异常感觉。

3.社会功能状态——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

(1)工作学习效率:活动效率下降,因病无法工作、学习而考勤不全。

(2)社会交往状况:社交能力受损,接触不良,同事、同学关系不和。(接触不良是人际关系不好)

(四)疾病诊治资料

(1)躯体疾病诊疗史,躯体检查报告,哪家医疗机构诊断,服药情况。

(2)心理疾病诊疗史,心理测量结果,哪家咨询机构诊断,治疗情况。二、找症状

●根据变态心理学提供的症状顺序框架填写有无相应表现。

●按照心理功能状态、生理功能状态、社会功能状态展开。

●列出大类,小类可不列,否则交错症状难以分开而重复。

(一)心理功能方面

1.认知方面(三原则之一)

(1)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等感觉障碍方面症状。

(2)错觉、幻觉知觉障碍症状是诊断精神病性障碍重要依据。

(3)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感知综合障碍方面症状。

(4)妄想、强迫观念、强迫意向、超价观念等思维内容症状。

(5)注意减弱影响记忆力、注意狭窄见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

(6)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等记忆障碍症状。

(7)自知力障碍——自知力丧失,如否认精神病、拒绝治疗。

答题技巧:千万别忘无幻觉、无妄想、无逻辑思维混乱、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医等。

2.情感方面(三原则之二)

(1)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抑郁、恐怖——程度变化。

(2)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障碍——性质改变。

(3)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等——脑器质性。

答题技巧:一般有焦虑、抑郁情绪症状。来不及细阅可全填上,填错也不扣分。以上不得已办法,最好是先细阅案例,如有时间则按正式套路来做。

焦虑举例:

●既怕学习不好耽误前程,又怕琴练不好达不到降低分数线级别;

●求助者常常为此十分矛盾,而冥思苦想,难以决断,辗转不眠。

3.意志行为方面

(1)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意向下降等意志行为障碍症状。(2)强迫行为、精神运动性不安、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

答题技巧:症状应逐条填写,如有强迫行为,则具体写上强迫洗涤、强迫检查等。如没有,也酌情填上无——当然要找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关症状填写。

4.人格方面(三原则之三)

●关注求助者人格倾向,从小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等人格特点。

●因不伴有妄想、幻觉且自知力完整而不归入精神障碍的人格障碍。

(1)以偏执报复、敏感多疑、敌视警惕、自以为是、别人好意当敌意为特征偏执性人格障碍。(与偏执性精神障碍区别)

(2)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征的分裂样人格障碍。

(3)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征的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4)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有明显冲动行为为特征的冲动性人格障碍——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

(5)以过分感情用事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征的表演性人格障碍——癔症性人格障碍。

(6)以循规蹈矩、过分严格、追求完美、思虑过多、悔恨焦虑、满意情绪少等为特征的强迫性人格障碍。

(7)以一贯感到紧张不安,习惯性夸大日常处境潜在危险而回避某些活动倾向为特征的焦虑性人格障碍。

(8)以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无能与缺乏精力,怕被人遗弃,常感到无助为特征的依赖性人格障碍。

5.心理生理方面(具体可归入生理功能状态)

(1)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及神经性呕吐心理生理障碍。

(2)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嗜睡和发作性睡眠异常如睡行症、夜惊、梦魇。

(3)性功能障碍,包括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等。

(二)生理功能方面

1.躯体疾病

(1)躯体障碍、异常感觉,如疼痛不适、疲劳乏力、全身酸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等。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入睡困难、胃部不适、头昏晕眩、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呼吸急促。

2.生理缺陷

生理缺陷、肢体残疾等。

(三)社会功能方面

1.工作学习效率

工作、学习效率下降,工作任务不能顺利完成,无法上班上学经常缺勤。

答题技巧:求助者活动效率一般都有下降,所以一定要写上几句。

2.社会交往状态

(1)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失调、外界接触不良。

(2)固执、退缩、回避、攻击等社会功能受损。

三、下诊断

●下诊断、列依据——给出可能的诊断。

●下诊断时列依据可视情况不引述原话。

(一)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须满足条件: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不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情绪反应没有泛化。

1.现实因素激发——因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常形冲突)

2.持续时间较短——时

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满1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2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是心理冲突持续)

3.社会功能常态——度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理智控制下,人格没有明显异常,行为不失常态,生活学习社交基本正常,但效率下降。

4.反应没有泛化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二)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强烈刺激、时间持久、反应强烈、反应泛化。

1.强烈刺激——因

引发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求助者体验着痛苦情绪。(没有引发心理冲突,而是直接导致痛苦情绪)

2.时间持久——时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3.功能受损——度

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1)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2)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

(3)社会功能受损——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4.反应泛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情绪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还没有把握诊断是还是不是神经症,但可

以给予可疑诊断。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从五个方面诊断:心理冲突、持续时间、精神痛苦、症状

泛化、功能受损。

1.变形冲突——因

非现实非道德性因素引发内心冲突,即引发原因只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事情且不带有明显道德色彩。(变形冲突)

2.持续时间——时

痛苦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2个月,未超过3个月。(超过三个月即神经症)3.功能受损——度

精神痛苦较难解决,社会功能受损,工作生活有一定程度影响,但严重程度未达到神经症诊断标准。(神经症:影响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4.内容泛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泛化。

(四)神经症(注意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叙述上的区别)

神经症(性心理障碍)从五个方面诊断:心理冲突、持续时间、功能受损、症状泛化、病变基础。

1.变形冲突——因

心理冲突指两种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患者无法协调并感到精神痛苦。(变形)

2.时间持久——时

时间上持久,常以年计,病程最少3个月。焦虑性神经症也不少于6个月,惊恐发作则是首次焦虑发作后持续1个月。

3.功能受损——度

心理冲突、精神痛苦影响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如记忆力下降,抑郁、焦虑、失眠,学习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

4.充分泛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充分泛化。

5.病变基础

无器质性病变基础。不是说神经症患者不能得器质性疾病,只是说神经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引起。

(五)精神病

四、究原因

●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三方面:生理原因、心理原因、社会原因。

●框架定要列出,如没有相应原因也要注明无明显的……方面原因。

(一)生理原因

1.生长情况

(1)遗传因素所导致精神方面的问题。

(2)发育不良、肢体创伤、躯体疾病。

(3)生理缺陷、肢体残疾等导致自卑。

2.年龄因素

(1)青春期自卑、焦虑、抑郁。

(2)处青春期,性意识性冲动。

(3)更年期考虑更年期缩合征。

(二)心理原因

1.认知偏差

成长过程中负性经历内化为认知偏差。

自我防御机制不完善导致不合理信念。

2.负性情绪

心理发育过程中的错误观念、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3.情感表现

(1)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抑郁、恐怖。

(2)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障碍。

(3)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等。

4.意志行为

(1)强迫意向会导致焦虑、回避、退缩。

(2)意向要求与常情相悖别人难以理解。

(3)自控能力差、言行缺乏前后一致性。

(4)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策略技巧。

5.人格特征

(1)追求完美、要求过高、争强好胜等强迫性人格表现。

(2)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交往面狭窄,导致性格内向。

(三)社会原因

1.人际关系中的社会支持

(1)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观念和自身的生活经历内化为求助自己的认知。

(2)与父母关系、升职下岗、家庭教养方式可导致认知偏差和人格扭曲。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有效帮助,未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理解关注和指导。

2.社会交往中的重大事件

(1)家庭变故、婚姻破裂、丧失亲人、挚友绝交都会造成心理障碍。

(2)错误评价、伦理道德、文化价值观观念冲突都会引发心理冲突。

(3)社会压力、人际冲突、司法诉讼等负性生活事件导致心理问题。

案例题型:根据以上资料,试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简答格式:

1.人际关系中社会支持:从小父母总是教育他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只有名牌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

2.社会交往中重大事件:结果大学毕业找工作不顺就归因为没有考上名牌大学而后悔并产生心理障碍。

详述格式:

1.家庭教育背景: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家庭教育严格。

2.负性生活事件:大学学习效率下降,成绩排在班里后几名。

3.人际关系紧张:很少与人交流,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

4.缺乏社会支持:未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理解、关注和帮助。

五、选测验

心理测验应从智力、人格、原因三个方面考虑。具体案例心理测验的选用思路与诊断流程相似。

(一)智力测验

1、初中生、小学生如有学习困难,要做智力测验。

2、大学生不需做智力测验,因为智力肯定没问题。

(二)人格测验

1、人格测验首先考虑EPQ,以确定神经症人格特点。

2、如有一些精神病理症状,则还要做MMPI,以探查病理人格特征或鉴别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三)病理原因

引发心理问题原因方面的测验可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

●答题技巧:如无法确定该用什么测验则相关测验全写上。

●案例题型:为了确诊,你认为需要给求助者做哪些测验?

●答题格式:疑病性神经症测验选用。

1、对该求助者可进用MMPI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依据。

2、该求助者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3、对该求助者可用SCL-90测验,用来了解精神状态、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及程度。

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

5、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

六、定目标

(一)有效咨询目标基本要素

1.具体:(1)目标越具体越容易见到效果;(2)具体目标受到终极目标指引。

2.积极:咨询目标要符合人们发展需要,要具有有效性。

3.可行:目标可行受咨询师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

4.可以评估:(1)及时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舞信心,发现不足及时调整;(2)咨询目标达成可表现为行动实现、观念转变、情感调节。

5.双方可以接受:咨询目标应由双方共同商定,并以求助者目标为主确定。

相关知识:咨询师不可能完全中立;不可灌注自己价值观。

6.属于心理学性质:咨询涉及心理障碍问题、心理适应问题、心理发展问题。

7.多层次统一:目标多层次是指既有近期具体目标,又有远期终极目标。

(二)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整合

1.确立咨询目标

(1)确立近期局部具体目标和远期整体终极目标,两种目标要做到有机统一。

(2)消除不良行为缓解负性情绪改变认知偏差;促进发展激发潜能完善人格。

2.处理咨询目标

(1)实现两种目标的统一,是心理咨询卓有成效的基本特点之一。

(2)终极目标着眼,具体目标着手;具体目标着手,实现终极目标。

3.达成咨询目标

最终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激发求助者潜能,完善求助者人格。

答题技巧:

1.和求助者协商后再予确定。其中还要提及咨询方案和咨询目标是可以更改的。

2.如咨询师和求助者认识不一致,经讨论还是难以统一,应以求助者目标为主。

案例题型:

有效咨询目标应具备哪些因素?

如何整合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七、评效果

(一)咨询效果评估时间点

1.整个咨询过程不断总结咨询效果

2.在咨询结束时全面总结咨询效果

(1)开始一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完成前)

(2)在咨询结束前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完成时)

(3)咨询结束后追踪复查时进行评估。(完成后)

(二)咨询效果评估方法

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不写废话 ?分点列出 ?重点在前 ?答题饱满

历年简答题统计分析 ?心理学高频考点 ?1、记忆和遗忘 ?2、个体发展因素 ?3、能力与智力的关系 ?4、认知发展 ?5、情绪 ?6、学习动机 ?7、人格发展 ?8、学习策略 ?9、品德 历年简答题统计分析 ?教育学高频考点 ?1、班级管理 ?2、教育目的 ?3、教学 ?4、新课改 ?5、德育 ?6、教师素养和教师发展 ?7、课程种类和课程理论 ?8、教育研究 影响遗忘的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根据遗忘特性如何进行记忆?(1)深度加工材料 ?(2)多重编码 ?(3)有效运用记忆术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选择有良好知识组织结构的教材 ?(2)创设问题情境 ?(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学习各种思维方法 ?(5)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6)教会学生思维策略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个体的知识与认知结构 ?(2)问题表征的方式 ?(3)思维定势 ?(4)功能固着 ?(5)动机与情绪状态 注意的影响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包括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 ?(2)个体因素:包括需要、兴趣、过去经验、人格特征等。 ?(3)活动目的和组织:活动目的越明确,活动对于个体的意义价值越大,个体的注意越容易得以保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 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基本结构 根据近高考题的分析,一般由材料和问题组成 1、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2、问题:主要有八大类 (1)概括归纳、说明类的试题 (2)背景、条件、原因类的试题 (3)影响、意义类的试题 (4)启示、认识类的试题 (5)特点、特征类的试题 (6)分析、比较类的试题 (7)开放性设问、小论文类的试题 (8)评析、评价类的试题 二、解题技巧 解题过程应把握好五个环节:读(审题)、找(相关信息)、接(嫁接)、转(转换)、答(组答案) 1、读(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或解题的基础,审题一旦出错,则整个解题都毫无意义。审题分两步: 第一步是读材料,建议带着问题去读,读材料包括“引言、正文、出处”(引言包括题头、属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哪一类;正文包括表格的标头、图片内的清晰字迹;括号内的注解;明确材料涉及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等限定词,同时最好对材料能分出段落大意;出处包括文章的出处;出现的年代时间;涉及的事件人物) 第二步是审问题,审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审中心词,即答什么(要将试题设置的比较复杂的设问,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简洁明了的而且符合试题要求的设问;是答原因还是影响意义等将试题“对号入座”);其次要审限定词,主要指根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还有时空等限定词;问题内部的关系:并列、递进、因果,后一问是前一问的答题依据。再次要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文综历史科一般一个要点2--4分 【特别提示】 “根据材料回答”:概括归纳材料; “根据所学知识”:教材(这种设问大多表明材料只是抛砖引玉,真正的答案还得求助课本知识。先根据设问的指向,联系相应模块、单元或专题的历史知识,根据设问要求(特别是内容词和限制词),选择相应层次的历史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教材;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大全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高中政治复习-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及矛盾分析法题目详解

题型一:运用x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给定的特定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不需要同学们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 题型二: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活性和综合性强。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原理。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原理的,通俗的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什么唯物论原理、什么辩证法原理、什么认识论原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学原理。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另外,这种题型还有可能以其他面目出现:如用唯物论原理回答(这样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入手);用辩证法原理回答(可以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规律的观点、内外因的关系、质变量变关系原理等去思考);用认识论回答(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回答(如历史创造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生价值观等理论)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二是要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 这类题型是已经告诉了我们哲学原理,然后让我们分析材料中提到的原理的内涵或方法论意义。这是前面提到的一些题型的转化。但是回答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能空谈理论,胡答一气。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这类题型是要求我们寻找材料的哲学依据。在做这种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哲学素材,体会材料中出现的一些哲学词汇和哲学教材中提到的一些成语、俗语、政策等。 例六(08年全国Ⅱ卷第38题)材料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本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

案例问答题分析及答题思路.

案例问答题分析及答题思路 理资料-----找症状-----下诊断-----究原因-----定目标-----评效果-----提转介 理资料 ☆一般资料、成长史资料、目前状态资料、主诉及心理测量结果。 ☆根据临床资料整理内容,缺什么就收集什么,什么不齐补什么。 一、一般状况资料 ?人口学、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内心世界。 ?上述提纲内容之外,求助者谈及的或调查了解到的其他资料另外列出,以供诊断时参考。 二、个人成长资料 ?按社会心理学分期给出婴幼儿期、童年少年期(合并)、青年期生活情况,婚恋史、疾病史,既往重大事件及现在评价。 ?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一直写到求助时。必须明确家庭教养方式,性萌动体验及处理方式,退缩、回避、攻击行为。 填写格式:1.童年期生活 (1)重大事件:吃食未洗手遭母训斥回忆完整。 (2)严重疾病:身体健康,未患有过严重疾病。 (3)父母情感:家庭生活传统、父母情感和谐。 (4)家庭教养:父母管教严厉、做事追求完美。 (5)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情况良好,成绩优异。 2.少年期生活 (1)严重疾病:没有严重身心疾病发生。 (2)学校教育:教育无挫折,成绩前茅。 (3)萌动体验:对异性有性萌动而自卑。 (4)成人关系:没有仇视、忌恨事或人。 (5)兴趣游戏:兴趣爱好缺游戏活动乏。 3.青年期生活 (1)求学史:升学顺利,无挫折。 (2)就业史:就业顺利,无挫折。 (3)婚恋史:婚恋挫折性欲受阻。 (4)交往史:几乎没有要好朋友。 4.个人成长中重大转变及现在对它评价 (1)童年时未洗手吃东西被母亲训斥,对生活影响很大,从此养成了讲卫生习惯。 (2)大学时同寝室同学患有肝炎而担心被传染,但认为对自己生活没有多大影响。 三、目前状态资料 1.心理功能状态——精神状态 ?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模式(退缩回避攻击)、人格特征。 2.生理功能状态——身体状态 ?睡眠、饮食、头痛、性功能失调等,躯体疾病、异常感觉。

历史主观题13种答题思路+高频答题术语

一、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二、历史条件: 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三、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 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 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四、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五、矛盾分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 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阅读答题技巧

1、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 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4、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价以及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要在阅读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养习惯,读懂文章后再动笔。 “读懂文章”:读完文章后 1、要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 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说明某个道理? 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4、我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情。 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是主人公,还是主要内容,还是中心。题眼很重要,不能放过。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例如:瞻前顾后。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方法:应先答出本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举例:《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慢慢地抹”这几个词体现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方法:解释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中心。

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 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 方法(3、4):表态,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换(删)有何 效果,所以不能换(删)。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很好,可不可以将它换成“吹”字?为什么?答:不可以。(表明态度)“绿”在文中是作为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解释字的意思),更能体现春风所带来的生机(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风的动作,如果换了就不能体现这种生机,所以不能换。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所谓“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 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方法: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举例:《窃读记》中国学老师说的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成长需要物质和精神都有保证,吃饭保证了我们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成长,而读书保证了我们的精神方面也会成长,二者缺一不可。

(完整)初中政治常见主观题答题方法技巧(简化版)

初中政治常见主观题答题方法技巧(简化版) 1、调查方式: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 活动方式(形式):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题讲座,辩论赛、黑板报等通过什么途径:网络、电脑、电视新闻、报纸杂志等 2、材料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 ①数据图表、数据材料:材料说明了...(提高、不断增长、高、低、差距大、不平衡、严重、取得巨大成就等) ②没有数据的材料:材料说明了...(找出材料关键词结合书本关键词句组织,可引用书本相关句子) ③有时两种方法可综合运用 ④党和国家领导人参与某种活动(包括参与救灾)或讲话:说明政府和国家高度重视……(参与救灾时加:尊重生命,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做法、提建议: 国家(政府):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整治打击... 社会:大力宣传...知识,举办...(活动),提高(增强)市民(青少年)...意识(观念) 学校:宣传...知识,开展...(活动),教育...引导... 家庭:教育...监护...沟通 个人:①树立(增强)...意识或观念②具体行动(开展...积极参加...自觉...)③同...言行做斗争4、启示、警示 道理+做法 ①道理:材料说明(告诉)什么?同上面第二种方法,有时还要回答“为什么”,看看材料有没有体现“为什么”意思的句子,没有就不答 ②做法:侧重做法,书本有以书本为主,没有按照上面第3种方法多角度答。 5、结合材料,谈理解、认识、感悟、感想、体会 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①是什么----即材料说明了什么? ②为什么---结合情况按照下面第6种组织语言 ③怎么做---书本有以书本为主,没有按照上面第3种方法多角度答。 6、区分:(灵活运用,不要太死板) ①为什么?原因+意义 原因: 也可是必要性,指现实依据(法律、国情等)、现状、地位等 意义:需考虑角度,即涉及到对国家、社会、个人意义,大多可以回归课本,如书中没有一般表述为“有利于....(3个有利于)或体现了...促进....只有....才等 ②重要性、作用:等同于上面的意义,包括现状(即危害、不足等) ③理由:等同于“为什么”,但更侧重于现实依据,有时可以把做法改变成原因 ④依据:即法律法规、国情等 7、结合××知识,谈材料如何贯彻、体现了...(特别是法律特征、犯罪特征、权利与义务等) ①先表述××知识,即含义、关系、表现等 ②再谈材料的哪个句子(写下来)贯彻(体现)了上面哪个知识点 8、意义、做法、危害等都要从国家(政府)或社会和个人角度谈 所谓多角度:①可以从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②可以从道德、法律、纪律等③可以从国家、社会、学习、企业、个人等

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

2015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

2015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 纵观教师资格统考、各省市教师招聘考试都会有案例分析的身影,且占分值比例较大。案例分析题主要是考察考生对相关教育理论掌握、系统知识的思考与分析、教育观点组织与文字表达等综合应用等能力。解答这类问题,不仅要求考生拥有夯实的知识储备,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要求考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在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以严密的语言逻辑、清晰的层次以及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但是,面对案例分析题,很多考生不知如何下手、如何把握答题要点、如何拿到高分。因此,好的答题技巧必然会助大家一臂之力。在此,中公教育许冬雪老师对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技巧做以简单介绍和分享。 首先,有效的解题步骤: 1.通过阅读问题明确问题的要点。 2.以问题的要点阅读材料,作上标记:在审阅背景材料时,应试者要详细阅读材料,一般来说案例材料中的每一句话,每个用词均是为提问、分析和解答埋下伏笔设定条件的。因此,解答和分析要充分

利用材料所设定的各项条件。中公教育许冬雪老师建议大家仔细阅读两遍以上,从而理清思路。 3.构思答案。 4.写出答案。 其次,答题要求: 1.析题的规范性。理论在先,分析在后。严密审视问题的设置,把握设问的中心,明确回答的方向。切忌“牛头对不上马嘴”。 2.组织的规范性。注重迎合设问组织答案,学会知识迁移和方法的迁移。切忌“字多却不能表意”。 3.表述的规范性。要求多角度、条理性表述,学会分点,不能泛泛而谈,切忌“前言不答后语”。 最后,心态调整: 1.做题要有自信心。 2.回答要有针对性,问什么答什么。 3.考前做好实战练习,乐于动笔,锻炼语感,进而掌握答题技巧和作答要求,积累做题经验。 4.安排好答题时间。

阅读题答题技巧终极版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考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方法指导:1、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2、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3、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力求规范。 4、根据分值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1)要素归纳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主要人物+事件经过+事件结果)(2)题目扩展法(有的题目高度概括内容,结合四要素增添,并合理组织语言。)(3)段意合并法(较复杂的记叙文,合并段意) (4)摘录句段法(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 考点2:标题的含义 表义指.......深层含义是...... 深层含义:引申义、修辞义、象征义、感情的出发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爸爸的花儿落了》:花儿的凋谢;父亲的去世(比喻义) 《春酒》:家乡的春酒;通过展示家乡的春酒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童年童真的怀念。(感情出发点) 《海燕》: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积极革命先驱者的形象。(象征义) 考点3:标题作用或妙处 标题的意思是...作用是… 内容上…结构上... 1.表明写作对象 2.概括主要内容 3.贯穿全文线索 4.揭示情感主旨

5.引起读者兴趣 标题的作用: 1、结构上:作为线索、组织材料,串连文章。 2、内容上:概括了主要内容、表明写作的对象(具体写出来)。 3、写法上:运用了……修辞,生动形象,或者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人物形象上:突出或者暗含了人物的……形象! 5、感情主旨上:暗含……感情或……主旨。 《藤野先生》《邓稼先》 —表明写作对象(人物) 《羚羊木雕》《背影》 —贯穿全文的线索 《背影》《春酒》 —暗含、揭示主旨情感 《紫藤萝瀑布》 —用比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智取生辰纲》 —概括了主要内容 2016年衡阳《老海棠树》: 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分析如下: 结构上,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 内容及情感上,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的形象不能分开;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考点4: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技巧

哲学原理总结(2013年高考必备) 【注意设问范围】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Ⅰ、(辩证)唯物论 一、世界物质性原理 1、〖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世界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四、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识别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五、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的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识别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 六、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材料型问答题及其解题技巧

材料型问答题及其解题技巧 贵州邹远航 材料型问答题也叫“材料题”,就是指依托材料(包括文字、图表、图片等)设计的问答题。材料型问答题是材料与问题的完美结合,回答方式主要有根据材料作答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两种方式,回答内容有背景或原因、作用、影响、措施、特征或特点等,同学们在做材料型问答题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先看问题,再看材料。看问题要注意看问题的提示性语言,明白问题的思维类型;看问题的中心语(主干语);看问题的时间、地点、性质、频率等限制语;看问题的需要回答的项目;看问题的种类,即看问答题由几个子问题组成等。看材料时,要注意几个关键地方:如果是图片材料,要注意看图片本身和图片上或图片下的文字信息,它们往往是解答问题的关键点,如“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组彩陶俑照片,回答问题: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2003年上海卷)参考答案提示:表面信息:如唐代妇女的服饰、发式、容貌,这些妇女在做什么等。深层信息:陶瓷工艺水平、造型艺术水平、审美观念、多民族、妇女可能更加开放等。又如“观察下面三副地图,回答下列问题:①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②这这个时期的政治特点分别是什么③概括这三幅图(三个时期)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趋势。”(2004年高考历史卷江苏卷)参考答案:①春秋、战国、秦朝。②春秋:诸侯争霸;奴隶社会瓦解。战国:兼并战争;一系列变法运动的开;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③由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其中①③的答案是根据三幅地图的文字信息和特征作出判断的(图一有“周”、“城濮之战”、吴、越、郑、山戎等有效信息,图二秦赵燕长城、长平、马陵等有效信息,图三有咸阳、连接东西的长城、南部三郡等有效信息。)如果是表格材料,要注意表格中的数字和文字信息,如表格中有对比性的文字、数字等,那有可能要回答“特点”、“变化”、“表现”、“趋势”及思考“原因”等,如“材料一(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2001年高考文综江浙卷)参考答案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又如“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了怎样的趋势”(2003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案例分析,即给出一个案例并就案例提出问题,要求考生作出开放式的分析。这种考法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虽然不会得不到分,但要得高分也较困难。要能很好地解答这种题,考生既要认真阅读案例,又要有清晰的分析思路;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同时案例分析一定要熟练掌握技术、法规、管理三门课的重点内容,并能够综合运用。关于分析题的解答技巧,需要补充的还有以下几点: ?1.严格掌控答题时间。前面两道选择题尽量控制在半小时内,最多不能超过1小时。以免后面笔答题时间太少。 ?2.先看问题再看案例。因为分析题的问题一般比较短,考生可以先看问题,这样在阅读时就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关键词划线,容易抓住重点,提高效率。 ?3.要认真审题。问题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认真地看,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要求分析的到底是什么。 ?4.不要急于动笔。看完题目后,考生不要马上动笔,想到什么写什么,而应先花几分钟时间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确定答题思路和要点,框架建立起来后再动笔回答。这样才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且不容易遗漏要点。 ?5.不求深,但求全。案例分析涉及到问答题,评分是按照采分点规则,每一点有固定分数,在回答时答出一点即可得到相应分数。所以案例分析核心的部分是不追求深而追求全。 ?6.找根源,抓本质。案例分析题往往会问“怎么办”、“应采取什么对策”,对这种问题,考生不可一上来就摆措施、列办法,而应首先分析事故的问题是什么,造成事故的原因又是什么,然后再针对分析结果设计对策。分析的过程是这样,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也可按同样的思路设计自己的答题框架。 ?7.语言简练,突出重点。对分析题,首先要象简述题那样做到要点完整;而跟简述题不同的是,对每一“点”,考生都要稍展开一些论述,阐述该“点”包含的内容。但应避免经验之谈,对不同的“点”又不可平均用力,重要之“点”,应详细论述;一般之“点”,讲清即可。论述过程中应遵循“从重点到一般”的顺序,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8.行文流畅,结构清楚。写文章干干净净、清清楚楚是一种好习惯,这既能给评阅教师一个好心情,也有利于保持自己思路的清晰。考生回答分析题切忌从头到尾一大段,结构混乱,乱涂乱画。 ?下面的几个小技巧可以帮助考生写出 一份漂亮的答卷: (1)分段合理,在此前提下,段落宁多勿少; (2)用不同层次的数字,如一、1、(1)、 ①表示结构层次; (3)每一要点最好先用一两句话、一两个词概括,然后再简单论述几句。 事故案例分析报告的一般格式 一、事故经过(概述)二、事故性质认定和原因分析 1.性质认定 2.直接原因 3.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与处理 1.直接责任

高三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答题步骤: 做好历史材料分析题可分为四步:审题抓关键词、读材料找有效信息、链接所学内容、组织答案答题。 1、审题抓关键词 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换言之,就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节省做题时间。 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 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有效信息。 例:①材料题的一种文字型材料题: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 ——《墨子》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解析:问题问的是生产方式最早出现的时间,我们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先看提示性文字:出处——《墨子》,得知墨子是战国时期人,该情境应该发生在战国或战国之前,再找材料中的有效文字“农夫…耕嫁,妇人纺织”,知道讲的是“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得出结论: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②材料题的另一种图表型材料题: 3、链接所学内容 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联想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通过做题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材料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课本知识,换言之,材料题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新应用,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切忌脱离课本漫天讲。 4、组织答案答题 问答题题干一般有四种问法: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二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三是“根据上述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答案比较简单,根据材料的内容即可答出,如果问的是根据这几段材料回答,请综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别写出,不要笼统概括;第二种问题答案不仅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部分答案还必须根据材料提示的内容联系课本知识总结答案;第三种问题是文综考试以来的新问法,进一步考察学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这就需要将材料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第四种即从所学知识出发探索历史问题的答案,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这就对学生有更高的能力要求了。 当然,有些简单的问题没必要按部就班的答题,但对于复杂的材料分析题来说,按照以上四步答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分析”公式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二、答题技巧: 在平时的答题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同学写了满满的答案,可就是不得分,原因是什么呢?那是因为犯了答题忌讳。答题有四忌:一忌照抄材料做无用功;二忌照搬教材文不对题,即置材料于不顾一味回归教材;三忌白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四忌堆积词藻。针对以上问题,我总结了以下答题技巧:“四化一全一精炼”。 1、“四化”: 语言规范化:答案要用专业的历史语言,例: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资本(货币),不能说“钱”等; 答案提示化:答案要写清问题的关键词,例如原因、过程、影响等; 答案段落化:切忌一大段文字写下来,没有段落一锅粥; 答案序号花:答案要点很多,标记上1、2、3、4较明了。 2、要点要全,语言要精炼: 历史问答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点特别多,所以思考问题要多方面考虑,比如说中国近代前夜发展迟滞的原因是什么?思考这个问题就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外政策等方面考虑。而要点多了就需要答题时语言一定要精炼,切忌堆积词藻费话

课外阅读题答题技巧

阅读答题技巧 平常的基础很重要,当然也要多看看文章,多做阅读题,少翻参考书,要学会凝练语言。在网上找做阅读题的技巧方法(就是叙事线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含义作用、结构层次、内容与中心、语言赏析、结构和思路、标题考查这些发面),再拓展延伸结合自己的语言套进去就行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技巧方法直接在网上查就行了(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

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及举例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及举例 一、案例分析的内涵 案例分析类试题是让应考者根据给出的案例情节,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对某一专题进行诊断和剖析,以达到检测应考者的公共管理理论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道案例分析题可能包含着某个特定范围内的若干个知识和技能鉴定点。案例分析类试题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对公共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然后再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请应考者回答。应考者需要回答的问题往往是当前公共管理中的“要点”“热点”“疑点”“焦点”或者是“难点”。 应考者在回答试题时,应当从现实出发,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案例、明确问题、探讨成因,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以及找出最优化方案等多个具体的分析步骤,才能最终完成答题。 二、案例分析题的特点 案例分析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并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或职业技能有直接的联系。(1)在公共管理的实践中较难解决的工作问题;(2)领导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3)采取必要的措施和策略,今后尽可能避免使其不能再次发生的问题;(4)对公共管理活动具有指导、借鉴或引起人们思考,给大家带来某些启示的问题。 三、案例分析题的类型 案例分析题一般分单一案例分析和复合案例分析。下面分别阐述。 1、单一案例分析题 单一案例分析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描述评价型。即案例分析试题只描述解决某种问题的全过程,包括其实际后果,不论其成功或失败。这样的试题是要求应考者做“事后诸葛亮”,留给应考者的分析任务只是对案例中的具体做法进行事后剖析,要求应考者提出具体的分析意见和改进的建议,以测试应考者对现存问题进行判断和剖析的能力。 ②分析决策型。即案例分析试题只介绍某一待解决的问题,由应考者去分析并提出对策。这类试题能有效地检测应考者对公共管理原理的认知度以及领导决策的能力。 ③方案设计型。即通过案例所给出的环境、条件和可供使用的资源,要求应考者运用自身的才智,提出具体的确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或者实施方案,以检测应考者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案例分析题的解答 首先,审阅案例的内容和情节。为了弄清案例发生背景和来龙去脉,可以采用5W2H的方法。即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ich(何物),How(如何做),How much(费用)等一连串的疑问,即从时间、空间、人物、过去、现在与未来等多维度、多视角提出问题,然后再认真思考,只有对提问逐一地做出正确的回答,才能真正把握案例实情。在分析案例发生的背景和隐含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细节,认真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应考者应当实现中高层管理者的角色扮演,设身处地进入案例的情节之中,只有这样做,才能在掌握各种数据的基础上,透过错综复杂的案情,“一进门”就抓住事件的关键,认清事物的本质。

最新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整理版)

01 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A.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B.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C.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02 答案来源,回归原文有方法 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二、答案来源: 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友情提示: 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03 阅读理解,区别文体细解读 A.说明文阅读 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看文章题目;b。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 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B.议论文阅读 1、找准论点: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 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 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 2)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 3)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括性)。 5)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6)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1)设问(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考,发人深思。(2)反问(手法)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作者的观点,发人深思。 C.记叙文阅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