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鹤琴全集读后感

陈鹤琴全集读后感

陈鹤琴全集读后感
陈鹤琴全集读后感

陈鹤琴全集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陈鹤琴全集读后感(一)

我认真拜读了《陈鹤琴全集》,漫游在陈鹤琴幼教思想的长河里,总是思绪翻滚,感觉受益非浅。陈氏的幼教理论和思想原则,是那样通俗易懂,又不乏高深的科学哲理,是那样标新立异,有包含广博的社会生活内容,他先进的"活教育"理论,引导中国幼教改革一路前行!

陈鹤琴在活教育中的方法-论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现在我们幼儿园普遍开展的区域活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小组分散教学等与陈鹤琴先生的生活教育方法、暗示教学法、小团体教学法均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陈先生的小团体教学方法,不仅当时杜威都强调"从做中学"和分组合作学习,就是今天在幼儿园教学改革中广泛引进的"瑞吉欧教学法"等也非常强调幼儿的分组学习、共同研究和实践活动学习。因此我在设计区域活动时就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环境的暗示作用,引发孩子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就是通过有目的地为孩子提供丰富材料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其中自由选择、主动操作摆弄,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的愉悦的一种活动。它是实施个别化教育,促进孩子自主学习的很好形式。老师应该退到隐性地位,把材料推到显性地位,将材料"活化",赋予材料生命力。通过材料来营造一种环境,让环境告诉幼儿,这里可以做什么,该怎么做,

让环境来"说话",发挥暗示作用。

所以我在每个区角的墙面上都贴出了有些什么玩的东西,和怎样玩的步骤图或范例,让幼儿一看就明白。如语言区中,一台录音机、一盒故事磁带、一本相应的故事书、一叠图片,这足以让幼儿在独立感受文学作品的同时,养成专注的习惯。

又如美工区中墙面"新浦江"它就是将画、折、剪、贴的这一系列过程全部展示出来,让幼儿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探索,我要怎样设计浦江镇?给浦江镇添什么?教师通过提供多种材料供不同层次幼儿操作。这时教师在一旁观察指导,适时、适当的提醒个别幼儿尝试新的游戏内容,发展其弱项智能,最后鼓励幼儿把作品布置到"新浦江"去。

二、提供层次性的材料,培养孩子通过不同层次来提高自我能力。

如何提供适宜的材料呢?我认为,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既应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有效促进孩子向"最近发展区"逼近。我们以多元智能理论、孩子成长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活动主题为依据,然后有目的的设计材料。随后让幼儿在富有层次的内容上,不断的摆弄探索,感悟新的经验,获得更一层次的发展。

如在益智区中,我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排序的技能,我提供了三个层次的排序内容:第一层次:颜色排序,第二层次:图形排序,第三层次:动物排序,这三个层次的内容看似无关,其实环环相扣,从易到难,通过有规律地进行排序能发展幼儿对颜色、图形、动物的多种排列方法。从而拓展了幼儿对事物的想象力。

又如,在九宫格的游戏中(这是个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的游戏。)幼儿天天刚拿到材料,盯着格子里不同形状,不同排法的雪花片不知所措,在我的鼓励下,他从第一页最简单的开始,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先是看着样子,照着排,数次之后,便能迅速的记忆下来,看了一眼之后能准确的排下来,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从简单的到最复杂的,天天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观察力,记忆力也相应的得到了锻炼。孩子也获的了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多种材料组合的情境,满足孩子的多种需求。

以自我为中心是婴幼儿自身学习大纲的又一显着特点,表现在他们对学习或游戏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有成人来选择的。因此,只有使活动充分地激起他们的快乐和兴趣,才会使他们主动地、持久地去投入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也才会实现。所以我引用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多种智能领域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增强材料之间的联系性,为孩子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力求让他们感受到玩的各种不同的滋味、游戏的各种不同的情趣。在材料的投放中,我坚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材料的可操作性,使材料适应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激发了孩子积极主动地与材料发生互动,从而得到发展。

陈鹤琴全集读后感(二)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教育专家,作为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开创者,他的家庭教育论着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其中《家庭教育》一书,被陶行知誉为“近今最有价值的专着,”“愿为

天下父母共读之。”

现代的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家园共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又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带着双重身份,认真的研读了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深感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具有丰富深刻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鲜明的中国性和民主性,并具有大众化的特点,不仅是我国家庭教育理论的宝贵财富,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也有着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陈鹤琴先生说:“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都要让他自己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能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性质。”“做事的兴趣,愈做愈浓,做事的能力愈做愈强的。”他还经常风趣的说:“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因为“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是帮助孩子自立,是帮助孩子做人,”“孩子要自己做,自己生活,自己从中得到快乐,从做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做是孩子的权利。”陈鹤琴先生的儿子一鸣,一岁半的时候,要自己吃饭,开始时勺子拿不稳,饭菜装得不好,饭菜弄得一塌糊涂。还让不让孩子自己吃呢?陈鹤琴想,自己动手,自己吃饭,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嘴巴也得到相当的滋味,即使做的不顶好,也是必经的步骤。于是陈鹤琴坚持让他自己吃饭,渐渐的一鸣就吃的好起来了。两岁多的时候,已经能够非常熟练地用小锤子把钉子一根根敲进木板里。三岁多的时候能准确地剪出图案,用小喷壶浇花很在行……这些都是做的结果。

陈鹤琴认为,要善于激发孩子做事的主动性,不必要去命令孩子

做什么,怎么做。而要启发他自己去想,自己去做,给他自动的机会。

现在,一个孩子往往要有6位直接的扶持者,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此外加上叔姑舅姨,可以说是“众人扶一”。幼儿在家庭中被置于高贵的地位,受到十分优厚的待遇,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总怕孩子累着,怕孩子出危险,当孩子穿着棉衣爬来爬去拿玩具(购买玩具)时,就觉得孩子太难受,急忙把玩具(购买玩具)递到孩子手里;当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梯时,总担心孩子会摔坏,就抱着他上来下去;当孩子用小勺学着吃饭时,总担心孩子吃凉饭会闹肚子,就一口一口地喂到孩子嘴里……对孩子的吃、喝、拉、撒、玩家长照顾的无微不致,至使孩子的手、脚、口、脑等都失去了“用武之地”。

包办代替的事情也经常在我身上发生,女儿五岁的时候,看电视想自己插电源试一试,我没有同意,女儿生气的说:“你没有故事《小马过河》中的马妈妈好!马妈妈还让小马淌水试试呢,你连试,都不让我试以试。”女儿的话让我猛醒,实际上,包办代替的害处我很明白,可是在孩子中、生活中,我总是情不自禁的帮孩子做这做那。我静下心来认真地反思了一下自己,平时在家里,在幼儿园的工作中,我自觉不自觉地到底为孩子包办代替做了多少事情?今天这事是发生在女儿身上,如果是发生在幼儿园的孩子身上,幼儿园的孩子敢不敢给我提意见?做为一名受过专业教育的幼儿教师,都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动手“做”事,又怎么要求家长不包办代替?

再看看书上陈鹤琴先生分析家长包办代替的害处:“一是剥夺了

孩子肌肉发展的机会;二是养成了孩子怠惰的习惯;三是养成孩子不识世务,不知劳苦的习惯;四是阻止儿童发展独立自主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必须做到:

第一、对孩子的关照要适度

孩子的许多事情需要父母或老师帮助去做,但这种帮助应随着年龄、时间、地点和事物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能让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处处以“代劳”,一百个不放心。

第二、在幼儿中适当开展“独立工作”与“创新”活动。

鼓励、诱导与指导孩子说出自己想说出来的话,做自己想出来的好事,独立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实际出发,逐步培育幼儿的独立精神,教会孩子独立行走。

第三、家园同步施教,形成教育的一致性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及交往和应变能力,不放过每个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家园双方能够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共同研讨教育对策,进行同向、同步教育。

改革开放,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今天的孩子将是21世纪中华民族腾飞的生命军,每一个真正具有爱心的家长,幼教工作者,请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任何事情,让他们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增长知识。惟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能够充满自心地立足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为祖国输送出优秀的创造型人才;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陈鹤琴全集读后感(三)

合上面前这本微微泛黄的书,我的心里久久不平静,很后悔以前的自己对于孩子的傲慢与偏见,但我也深深佩服陈鹤琴老先生对于孩子深刻爱与理解,而这正是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的必备条件,所以我把自己读这本书时的一些收获与感受记录下来,希望能应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一。内容简介

《儿童心理之研究》是陈鹤琴先生以其长子陈一鸣为观察、研究对象,运用文字记录和摄影的记录方式,进行长达808天的连续追踪观察,取得第一手的资料编撰而成。书中论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儿童发展的一般程序,儿童身体(主要是感觉器官)的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动作的模仿与拟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 游戏,与儿童心理发展直接相关的器具──玩具,儿童心理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好奇心、惧怕、哭,儿童的学习、言语、美感、绘画、思想的心理特征,不同性别儿童的心理差异,特殊儿童(主要是耳聋和口吃儿童)的心理缺陷及矫治,以及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和历史等。书中还配有大量的系统反映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时期的照片及图表,而且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十分重视儿童期在人的一生中的意义。他认为,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儿童时期内开始发展,所以人的儿童期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此外,儿童期对社会和家庭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阅读收获与感受

(一)关于幼稚期意义的感受

在书中陈鹤琴提到“儿童期”的意义解释道:“环境愈复杂,儿童期愈长,学习的机会愈多,天赋的智力发展发展愈快,然后才可以适应复杂的环境。所以人的儿童期实在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他还将儿童期的作用形容为“改进家庭、改进社会和促进文化的原动力。”

我觉得作为幼儿园老师,要想尽职尽责,首先要懂得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有一种使命感:我们将来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时期是人一生当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预备适应这复杂社会的重要时期。但是,在我们传统观念中却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涂抹,或是按照我们大人的意愿去“强逼”着他们学习一些我们自认为对他们将来好的东西,到最后往往事得其反。实际上孩子的心理发展与身体发育一样都有其内在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衡量他们的某些行为,相反,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去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这一点我会在对“好奇心”这一章节的感悟中具体说明)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学习的东西,这样岂不是更好?

(二)关于模仿的启示

众所周知,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可是儿童喜欢模仿哪些东西?他们又是为什么喜欢模仿呢?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孩子们的

这种模仿能力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读完了“模仿”这一章节,并获得以下启示:

1.孩子的模仿是无选择的,因此家长和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其

创造美好的生活坏境。儿童的善恶观念比较薄弱,所以他们不可能有选择的模仿,比如说,孩子看见自己身边的人吐痰,他可能也会模仿他们举止,实际上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坏的结果。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所言,“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反应。”而从书中的结论来看,孩子最喜欢模仿的莫过于成人,所以,作为孩子最亲近的家长和老师,更应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为孩子做榜样,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父母们也应该尽量给予孩子们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这种生活环境并非指好的物质条件,而是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个大集体,当孩子的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他们需要玩伴,在与其他小朋友的接触中,他们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2.孩子的模仿行为只在初做的时候,后来继续所做的动作,是因为有快感才做,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利用这种心理。从陈鹤琴的研究结论可以得出产生快感有两种原因:第一点是生理的,从肌肉筋骨以及其他感觉器官所得的快感;第二点是社会的快乐,就是当他模仿的时候,别人称赞他鼓励他而产生的快感。我觉得我们这些将来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些快感,比如说孩子无意

中模仿电视上的某个舞蹈动作,哪怕模仿的并不是很像,我们这些大人在看到的时候也应该给予适度的赞扬,这样孩子才会有信心、有兴趣继续模仿。反之,结果可想而知。正如陈鹤琴老先生在书中提倡的教育理念那样:“以积极代替消极。”经常鼓励孩子,给予孩子

不断摸索的动力,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进步不是更好?

3.模仿的动作与所模仿的动作不是一样的,有些情况下必须及时纠正。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孩子初学话时,成人说“爸爸”,儿童模仿的声音可能会说:“巴巴”或是“罢罢”,成人并没有立即纠正,反而大笑,学着孩子的音……刚开始模仿时,孩子说的音往往是不正确的,作为大人不能觉得好玩儿跟着孩子说错误的音,要知道刚开始犯错误的时候容易改正,后来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正了。

(三)关于游戏的启示

首先,在游戏这一章节当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父母当做儿童的游戏伴侣”这一观点,陈鹤琴主张父母应该忘记年龄来和儿童游戏,做他的伴侣,认为这样做一方面儿童与父母的感情可以格外浓厚,另一方面可以明白孩子的性情、习惯、能力等。我看完这句话时,在高兴之余又有些许失落,我自己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基本上都没有陪在我的身边,就更别提与我一起做游戏了,所以导致我小的时候一度都跟父母很生疏,因此,我觉得作为父母,不管多忙,都必须尽量抽时间多陪陪孩子,尤其是多和孩子做游戏,让他们在关怀和呵护中更加健康的成长。

另外,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支配她的动作,来养成他的习惯。对于这一点,我在看完最近某卫视播的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中体会很深。爸爸在临睡前跟儿子谈心,对于儿子早上起床迟的问题,他没有向一般父母那样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让孩子在游戏当中,自己学会换位思考,自己

懂得赖床的坏处。当时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里暖暖的,我在想如果我是孩子,我也肯定会接受父亲这样的教育方式,当然,从其中我们更多的了解到的是游戏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意义,这种游戏性的教育,既可以使孩子不违背大人的命令,又可以促使孩子养成种种好的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儿童喜欢团体的游戏,也喜欢和动物做伴侣,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这些条件。两三岁以内的儿童,固然能独自玩耍,但也喜欢与人玩。陈鹤琴认为虽然独自游戏固然可以发展个性,但团体游戏对于儿童社会生活与社会道德的发展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他还认为小动物也是儿童很好的玩伴,儿童与动物玩,一方面可以发展他们的同情心,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动物的性情,并且使他不致寂寞。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多让孩子参加团体性的游戏,多让孩子接触自然,接触动物,当然,前提是动物必须清洁、驯服。

最后,家长和老师必须给予孩子游戏的自由。陈鹤琴认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天生好动,外界的刺激与内部的冲动,都能引起他的动作。而游戏又可以锻炼他的筋骨,辅助消化。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及心得(精选多篇)

《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精选多篇) 去年授市教研室之托我园买了两套《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今年暑假我拿了一(更多请你搜索)本在家看看,初读张雪门老师的教育文集,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虽然我的文学底子不好,但也感悟到了一些东西。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张雪门其人。 张雪门(1891-1973),浙江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说,“北张”即张雪门,在我国北方和台湾的幼教界有重大影响。 张雪门作为一名著名幼儿教育家,他写的幼儿教育文章,他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集上卷里教师里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身,原是一种生命!担任幼儿园的教师,就是负担这一生命去生长的细胞体。教师是负着教育地使命,在人生道路上正在前进的人,本身就不会有停顿的想象,学识经验随时随地地吸收着、受用着、生长着、哪里容得下足息的地方?”是的,作为教师,学习是无止境的,要做到终身学习。教师应具有的人格修养1、立志。2、省察。3、力行。4、选择环境。教师不但须要有伟大的人格,且须有健全的学识。学识修养,断不是仅仅只限于在校时所得的一些,应该与时俱进。否则材料已经变得不新鲜,除去旧把戏又没有别的,渐渐就要感到职业的乏味,以后也就会淘汰。

幼儿教师的职业很伟大,幼儿的生理如嫩芽,其心理又如素丝,日东则东倾,日西则西倾,其染色容易,也正和嫩芽向阳一样,我们的工作又如自己种的一丛花,看着它发芽,看着它长叶,看着它含苞,看着它开花结实,天天生态不同,多用一分培养的工夫,便立刻又一分的效验现出来。指导幼儿园的儿童,正是这样。儿童可塑性大,想教他怎么样,自然会怎么样。只有指给他一条路,他自然会往前跑,他跑路的速度,常常出乎意料。他们的天真烂漫,有多少情分给他,他自有多少情分给你,只有加多,绝无减少。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肩上的责任也重大,幼儿园里的一颗颗幼苗得靠你去培育、去呵护,他们才能茁壮成长。使他们开得更加茂盛。 我们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对自己的工作要充满信心,如果感不到重要,或虽感到重要而自己没有兴趣,应该放下幼儿教育的担子,另找有兴趣及重要的职业去干,不要勉强再走这一条路。如果感到,你诚感到幼儿教育的重要和自己个性合宜,就当立刻打上裹腿,努力猛进。 读了他的文章后,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为张雪门对孩子的热爱而感动着。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他才有自成一体的教育体系和观点。作为今天的幼儿教师,我们更应爱岗敬业,在工作重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使幼儿教育体现以儿童为本的思想,教师应看清自己职业的重要,平时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使自己具

陈鹤琴纪录片观后感

观《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有感 2020年6月,我园开展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活动中,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纪录片《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全片分为5集。介绍了我国新教育事业的先驱者、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的生平经历和思想理论。在大学时期,就了解过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再加上这次的学习和工作后的一些实践和经验,简略的谈谈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 陈鹤琴先生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而学前儿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我在实践过程中,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和大社会的教育不仅孩子会乐意接受,而且教育效果也非常好。由于学龄前幼儿年龄的限制,他们比较容易接受较为直观的事物,如果我们多带他们到外面大自然中走走,他们的收获通常都比在幼儿园的教室里看着挂图或是多媒体要多。 为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我园一直提倡幼儿能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所以我们一直让幼儿定期去参加“重阳敬老”和“走进社区”的活动,孩子们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到了一些与他们不一样的人群,从开始的有些害怕、不愿靠近,到后来的每次都会为爷爷奶奶准备礼物、节目,为他们捶背捶腿……这些都体现了幼儿关爱情感的萌发和提升,而这也是在教室中无法达成的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社会是个大课堂,我们要引领孩子们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更多、实践更多。 陈鹤琴先生还提出了一个做中教,并在此过程中求得进步,教师和孩子都来做,必要时给孩子提供帮助。“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这是活教育的方法-论,共有十七条教学原则,而这些都是以幼儿为主体的。 就像在区域活动中,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区域,并在各个区域中做他们想做的事,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孩子,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暗示,让他尝试自己

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

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 作者: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在创建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幼教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死教育”只会让孩子死读书本,而“活教育”就是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死教书”的方法,以“大自然”为活教材,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在活动设计时也尽量让幼儿多参与,多动手。幼儿自己动手,就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依陈鹤琴看来,我们的教学要活“做”就起着纽带的作用,通过“做”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的距离缩短,把知识和技能联结起来。根据过往的一些经验,回想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幼儿多“做”的例子是很多,不管上的是什么课,音乐课让孩子多拍、多唱、多跳,科学课让孩子动手做简单的实验,学习记录的方法,美术课多涂、多画。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这条原则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常用、普遍的一条原则。以后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更应该让幼儿动手为自己服务,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生活自己能力。本文将就如何去运用“活教育“从如下几点阐述。 一﹑把握兴趣点 教师通过媒体、实物、以及开放性的提问等方式,引导孩子发现事物的变化。当孩子发现这一特征后,都感到非常的兴奋,于是教师立即抓住这个兴趣点,来挖掘更有价值的教育内容,通过图片、媒体,让孩

子细致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师幼在共同探索过程中,寻求答案,并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师幼间的情感交流。当孩子对事物的变化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抓住机会,把孩子的兴趣点推向更高的层次。如教师让孩子独立思考或画出事物的变化过程,虽然有的孩子画出的物体形象不是非常的形象生动,但毕竟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教师积极的鼓励,适当的点拨,能更加激发孩子们的创作与想象。只有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才是真知识,只有他们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教师提供一个充分的“活”的空间,给予孩子自我发现的机会,从而让孩子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点我深有体会,现代教学采用了媒体教学,改以往书本教学为主的方法为媒体课件或实物教学,这样更开阔了孩子的视野,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媒体教学进行了一次教学展示,我运用大量的媒体课件让孩子们观看,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提问中,我发现许多孩子思维特别活动,给这节活动课增加了很多的闪光点,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替代教学 陈鹤琴说,玩是孩子的天性,你没有东西给他做,他就要破坏,就要捣乱。所以我们要他做,要他建设,要他创造。 经常,一些顽皮的孩子会给老师带来许多麻烦,让老师感到头痛。其实,孩子是活泼好动的,我们要有事情让他做,让他在“做”中学会遵守规则,学会自我提高,学会自我服务。如课间休息时可以提供图书、

陈鹤琴教育思想读书心得

陈鹤琴教育思想读书心得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专家。他怀着热爱祖国、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以培养民族幼苗为己任,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出了“热爱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他一贯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并认为“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关于体德智三育都从小好好学起。”经过长期的探讨实践,并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训育原则,体现了“活教育”理论的全新的教育观念。他把“活教育”训育原则作为实施“活教育”德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基本原则,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读了陈鹤亲先生的《怎样做小学教师》,深受启发。 陈老的教育思想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大理论,细细读来着许多的思想都是陈老一生工作经验思考的精华。特别让我感动的是陈老的任何一条箴言的提出都是从小处入手,从排队的问题到礼貌的训练,以及教室里的布局和桌椅的摆放,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问题,陈先生都事无巨细地进行了详细的要求。例如教室里展板的高度,并不是以好看为首要目的,而是要求既美观又便利,教室的门吱吱呀呀的响动这些让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陈先生也同样关注到了。“爱生”的理念融入在陈先生的思想中。这样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诸多细节:我们教

室里的讲台边、橱柜角上的护边、护角;我们教室门上的防护包边;我们精心倡导的六项儿童礼……这些不都是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的践行吗? 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做教育也好,做教师也好,无论何时都不能忽略细节、忽略最微小的根本,从小处入手,把点滴做实,也是功德无量的吧。

陈鹤琴著作读后感

读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有感 合上面前这本微微泛黄的书,我的心里久久不平静,很后悔以前的自己对于孩子的傲慢与偏见,但我也深深佩服鹤琴老先生对于孩子深刻爱与理解,而这正是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的必备条件,所以我把自己读这本书时的一些收获与感受记录下来,希望能应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一.容简介 《儿童心理之研究》是鹤琴先生以其长子一鸣为观察、研究对象,运用文字记录和摄影的记录方式,进行长达808天的连续追踪观察,取得第一手的资料编撰而成。书中论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儿童发展的一般程序,儿童身体(主要是感觉器官)的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动作的模仿与拟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 游戏,与儿童心理发展直接相关的器具──玩具,儿童心理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好奇心、惧怕、哭,儿童的学习、言语、美感、绘画、思想的心理特征,不同性别儿童的心理差异,特殊儿童(主要是耳聋和口吃儿童)的心理缺陷及矫治,以及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和历史等。书中还配有大量的系统反映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时期的照片及图表,而且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十分重视儿童期在人的一生中的意义。他认为,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儿童时期开始发展,所以人的儿童期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此外,儿童期对社会和家庭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 阅读收获与感受 (一)关于幼稚期意义的感受 在书中鹤琴提到“儿童期”的意义解释道:“环境愈复杂,儿童期愈长,学习的机会愈多,天赋的智力发展发展愈快,然后才可以适应复杂的环境。所以人的儿童期实在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他还将儿童期的作用形容为“改进家庭、改进社会和促进文化的原动力。” 我觉得作为幼儿园老师,要想尽职尽责,首先要懂得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有一种使命感:我们将来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时期是人一生当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预备适应这复杂社会的重要时期。但是,在我们传统观念中却认为孩子是一白纸,可以任意涂抹,或是按照我们大人的意愿去“强逼”着他们学习一些我们自认为对他们将来好的东西,到最后往往事得其反。实际上孩子的心理发展与身体发育一样都有其在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衡量他们的某些行为,相反,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去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这一点我会在对“好奇心”这一章节的感悟中具体说明)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学习的东西,这样岂不是更好? (二)关于模仿的启示 众所周知,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可是儿童喜欢模仿哪些东西?他们又是为什么喜欢模仿呢?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孩子们的

对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认识讲解学习

对陈鹤琴“活教育” 思想的认识

对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认识 摘要:作为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陈鹤琴一生致力于从中国国情出发, 学习和引进西方教育思想和方法,形成了完整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活教育”理论体系, 为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在此文中,从教学目的、课程论、教学 论、师生关系等不同的方面对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活”进行了阐述,以为更多 的人认识陈鹤琴先生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活教育做游戏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他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经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思想体系,即“活教育”。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活”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活”的教育目的 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何谓“做人”?我们都知道,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即一个真正的人的存在是脱离不了社会的。陈鹤琴认为“做人”包含两个要求:其一,热爱人类;其二,热爱真理。前者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重视和珍惜,后者则体现了对人类共同生活准则的认可和维护。在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时期,正是中国的黑暗期,社会动荡混乱,民风日下,人情冷漠,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们信仰观念也处于一个混沌迷乱的阶段,何处是真理,哪里又还有真理。很明显,对于当时扭曲的社会扭曲的人来说,先学会“做人”是非常必要的。 何谓“做中国人”?这是活教育的深一层目的,带有明显的民族性,陈鹤琴希望通过教育来挽救危难之中的祖国,而激发国人的民族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时的社会大众已经变得思想麻木,在帝国主义的摧残与军阀混战的折磨下,民族意识已经淡薄,即便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开始后,广大有志青年虽然义愤填膺,但也只有一部分人才能真正认识到民族意识的内涵,许许多多中国青壮年还是做了日伪军、汉奸,所以,从小开始让幼儿明白怎样“做中国人”是促进民族觉醒的有效选择。 何谓“做现代中国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先生认为“现代中国人”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服务。这是“活教育”时代精神的体现,是基于“做人”、“做中国人”实现之后才有可能实现的。中国遭受了近百年的殖民压迫和破坏,虽然做出了一些努力去改变落后面貌,比如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及制度,并且也进行了数十年的现代学校教育的实践探索,但社会和大众的落后面貌仍未改观。因此,陈鹤琴先生希望培养更多的现代中国人,通过救国图强和科学民主启蒙去改变这种现状。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有感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有感 自从读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后,感慨挺多的,方才发现我们教育孩子的诸多错误的地方。我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这本书拜读晚了,以前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太随意了,现在我也深知教育孩子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科学学问。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 在《家庭教育》这本书中所提及的很多方面的内容,放在当今社会依然实用,不愧是一本被奉为经典的家庭教育类好书。此书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以及贴近生活的实际经历,不仅介绍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而且列出了若干的教诲原则与办法。全书共十三章,从儿童的心理;学习的性质和原则;普通教诲法;卫生习惯;游戏与玩物;游戏就是任务,任务就是游戏;告诉你为什么孩子怕和哭;怎样学习待人接物的、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怎样责罚儿童;怎样使孩子的精力格外充沛、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等十三个方面探讨了生命生长的历程、以及父母的职责、儿童的养育。她还在这本书中对于“怎样做父母”这个问题进行了五次阐述,书中具备了很多的精辟见地和育子的实践经历。 书中详细地讲述了家庭教育的诸多原则,从一个经历过这些的人的视觉,在生活中,结合其他父母的经历以及经验来谈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停止教育,十分实在牢靠。书中罗列了大量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案例,显而易见的是想通过不同案例的展现,去震动父母去思考——好父母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做。作者没有向我们长篇累牍的介绍开发孩子如何智力、怎样培育孩子技艺、照顾孩子生活的好方法,而是不断的提醒我们,孩子是一团体,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想法不成熟、他们的情感很依赖,但他们和大人一样需要心灵的沟通和关爱。在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后,父母应该怎样帮助他们生长,解答他们的困惑。一方面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关爱自己,审视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让他关爱家人、同学以及其他需要关心和爱护的人,学会正确评价他人,要用积极、主动、开朗的心态面对一切。 如今的小小大人们聪明,活泼,也很大方,同时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很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是当他们真正的面对困难以及挫折的时候,往往显得那么无助和束手无策。现今社会,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姓名张翠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伦理学指导教师钱焕琦20070429中文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对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儿童心理研究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本文对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文章分析了其“活教育”思想的渊源及形成和发展过程概括总结了“活教育”思想的内容揭示了“活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史发展的历史价值从而提炼出“活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也是其长期从事中国化新教育运动的实践结果。研究与了解儿童、热爱与尊重儿童是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内容还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及教师观。当前随着“儿童优先”道德观的提出以及幼儿教育的科学化要求幼儿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我国当前幼儿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的误区解决这些误区可以借鉴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理论从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教师素质以及家园共育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更好地指导当今的幼儿教育改革力争早实现幼儿教育现代化。关键词陈鹤琴活教育幼儿教育改革“”“”‘‘’“’“’’…’’’“’’“”“”Ⅱ果。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9?9、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辱匡霪簟日期』回上仁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作者签名盈鍪聋日期型叫刖昌陈鹤琴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五四运动后我国新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系统地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教育。“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充分体现了其立足国情、放眼世界的中国化新教育创造精神。应该肯定这种精神不仅具有破除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主义教育之意义而且对于今天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影响深远。他的贡献为世人所瞩目有“中国的福禄贝尔”和“中国幼教之父”的美称。中国人曾一度被外人讥为“东亚病夫”陈鹤琴早年就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强弱与国民性的弱点有关因为国家的强弱决定于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国家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发展因此他在年一改学医的初衷而立志献身教育事业。他先是在美国学习了五年五四期间他应邀回国开始了他的新教育的创业。从年月陈鹤琴始任南京高师主讲教育学、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之后的八年时问是他奠定教育事业和“活教育”思想酝酿与提出时期。期间他投身教育改革译介西方理论、新方法并以长子一鸣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长达天的系统观察、文字记录探索总结中国儿童心理发展及其教育规律之后陈鹤琴又酝酿并实行新的教育研究计划开始了中国化幼稚园的执着求索。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一鼓楼幼稚园并对幼稚园进行课程、读法、教法及设备等方面的实验。虽然实验进展一波三折但实践证明这一持久的教育实验克服了中国幼稚园的外国化弊病并从理论高度总结出中国化幼稚园教育的宣言书一《我们的主张》。这一时期“活教育”思想的轮廓己初步形成。年代末陈鹤琴在《小学教师》发刊词中重述了陶行知十年前对中国传统死教育的描述“教死书死教书教书

2020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篇

2020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篇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本分享一 闲暇之余,读了意大利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它揭开了儿童成长的奥秘。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最生动的著作。 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之前,我们并不太在意,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有了新的感受。大人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会去考虑儿童的感受,这样就会违背儿童的心理愿望。年幼的初生儿将用啼哭来表示抗议,稍大点的幼儿园小朋友就会大胆说出来,到了小学阶段的儿童,甚至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们要根据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一点原则,多考虑儿童的感受。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往往将一切事务全部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

观后感 陈鹤琴

观后感 看了陈鹤琴视频后,感觉受益匪浅。陈鹤琴先生是我国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阔者和奠基人。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如今的幼儿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而看完以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课程的"生活化"。 正如陈鹤琴先生倡导的:"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生活是完整的,在生活中自然地融入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又是多变的,孩子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而我们所实施的课程能否做到"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中学习呢"?如果我们从孩子的生活入手,从孩子身边的生活中去汲取营养,这将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还有让我启发深刻的是陈鹤琴先生还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但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着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似乎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林立的高楼,挡住了他们的视线。其实孩子们对于神秘而亲切的大自然充满了憧憬,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也是他们学习的最好课堂。因此要鼓励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释放,尤其要带领城里的孩子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知。这不仅是为了教育,也是为了扩展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更是为了他们稚嫩心灵的陶冶。 当今社会已越来越朝着社会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给我们的课程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幼儿园的教育不仅仅只局限在幼儿园,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环境和社会资源。如果能将幼儿园的教育真正地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这样的教育合力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身处多功能的社区,有着独有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就要经常组织孩子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陈鹤琴认为,要善于激发孩子做事的主动性,不必要去命令孩子做什么,怎么做。而要启发他自己去想,自己去做! 学前106 吴佳程 45号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启示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及启示 陈鹤琴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是我国第一个运用近代教育学方法研究儿童心理进行教育实验的教育家,他是我国学前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陈鹤琴自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开始提出“活教育”思想,经过几年的教育实验,直到1947年在上海逐步整理出“活教育”的理论体系。 是什么样的历史背景是陈鹤琴产生了“活教育”理论?陈鹤琴针对陶行知揭露旧教育的情形:“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书死、死读书、读死书。”决心是这种腐败的死教育变为先进的、自动的、有生气的活教育。其表述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其中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在目的论中,第一就是要有健康的身体,这与当前五大领域中健康领域排第一位的观点是一样的。关于课程论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而书本万能的旧观念则形成课程固定、教材呆板的死教育现象,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活教育的方法论,主张“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活教育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主张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幼儿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就得到了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了事物的性质。

从上可见,活教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下对封建就教育的有力批判,也是抗日战争烽火下催生的精神体现;活教育是对欧美新教育的吸收和再创造,更是陈鹤琴长期教育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的结果。尽管或教育理论有其历史和领域的局限,但却非常适宜于学前教育领域。 不可不承认的是,活教育理论在强调“做”的同时不可忽视了系统知识教学;忽视了书本知识的学习,否认间接经验的作用。儿童教育要全面和谐发展。儿童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在当下社会里学前教育有五大领域: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要求幼儿的教育活动要围绕这五大领域展开。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灵活的使用教育方法的科学化要求。组织活动,要考虑儿童的需求,依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利用游戏和自由活动吸引幼儿,提高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 读《幼儿园课程》有感 前段时间问同事借了一本《幼儿园课程》的书看看。 曾在《纲要》中看到过关于课程的一些内容,但《纲要》中只提到了“新知识观与幼儿园课程内容”并未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这次拿到书后我认真地阅读了里面的内容。 知道了什么是幼儿园课程,详细的了解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特别是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五指课程,陈鹤琴先生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作合理的活动,予以适当的教养。 “他又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 “从陈鹤琴先生的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幼儿教育课程的理解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他的整体教育观、生活教育观、教育观原则一直指引着我们对课程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 读了《幼儿园课程》后,使我能对幼儿园课程有了初步的

认识和理解。 路还很长,还需不断学习、锻炼。 我也会尽力,努力学习的。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 课改以来,幼儿园课程问题的研究也就摆上了我们的案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省基本幼儿教材的使用框架下,摸索适合老师转变观念,满足幼儿自我发展需要的课程模式,呈现了几个阶段的变化。 如:从注重目标到注重过程的变化;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重幼儿的学的变化;从集中活动居多到开放活动居多的变化;从预设活动为主到生成活动的介入的变化等。 这些都说明大家在创新幼儿园课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幼儿园课题的一系列活动中,大家都多少对幼儿园的课程新理念有了些许收获。 但是,我们要推进幼儿园课程朝着有自我特色方向迈进时,总是感觉水平有限,难度较大! 今又认真学习了《幼儿园课程》一书,对幼儿园课程这一概念从理论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梳理即将要在园内确定的游戏化特色课程,为我园特色课程的行动研究方案提供了更准确和有力的理论依据,并可将其作为在下一步实施行动的过程中,研讨培训的支持工具。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任何模式的课程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人生的启航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仪征市真州幼儿园惠立夏 一、著作名称 《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 陈鹤琴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二、名句摘抄内容 “我们晓得栽花有了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的好。育蚕有了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的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鱼、养鸟莫不都要有专门的学识技能。而一般人对于他自己的儿女反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来看得重要。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都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好无准备,事后更不加研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中国是非常普遍,司空见惯。” “有时候,你不晓得他应当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有时候你不晓得他为什么哭的,为什么不肯吃!……有时候,他非常来的倔强,你不晓得骂他好呢,还是打他好;让他去强霸好呢,还是去抑制他好;有时候,他睡在床里哭喊,你不晓得去抱他起来摇摇他好呢,还是让他大哭大喊的好!”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总结出儿童心理的七大特征: 1.小孩子是喜欢游戏的 “二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脚,独自玩弄。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看见东西就要来抓,抓住了就要放到嘴里去。……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游戏动作比以前还要繁多而他的游戏方法也与从前不同了。从前他只能把椅子推来推去,现在他要把椅子抬来抬去,当花轿了;从前他只能把棒头敲敲做声以取乐,现在他要背着棒当枪放了。到了八九岁的时候,他的身体比从前更加强健得多了,精神也非常充足了,知识也渐渐丰富了,因此他的游戏动作也就与前不同了。此时他喜欢玩各种竞争游戏了;什么放风筝,踢毽子;什么斗蟋蟀,拍皮球;什么打棒头,捉迷藏他都能够玩了。” 2.小孩子是喜欢模仿的

陈鹤琴教育箴言读后感1611

陈鹤琴教育箴言读后感 《陈鹤琴教育箴言》读后感《陈鹤琴教育箴言》凝聚了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的教育智慧。 这本书从教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文化传承等角度,阐释教育的原理、本质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陈鹤琴先生是一位堪称大师的人物,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创者和改革者,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符合国情,具体全面,可操作性强。他毕生致力于幼稚教育,创办了鼓楼幼稚园,将国外最先进的幼稚教育理念和方法本土化好落地实践,实现了他报国为民的高尚理想和情操。陈鹤琴先生不愧是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虽然是几十年前的思想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当然时代局限性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活教育的伟大不会受到影响。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于一些原文句子较为有感触。儿童有时对于教师们布置的环境,也不很注意。因此我们一定要帮助儿童张开眼睛,打开耳朵,挥动双手,使儿童能认识环境,接触环境,以至创造环境。老师每一次在区域或者大环境中更新了材料,都是有必要给小朋友介绍的。而且应该要思考:环境布置和区域材料的投放真的是以幼儿为本进行的么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孩子们真正参与环境的布置,并让环境为幼儿服务,我们任重而道远。比如不说纸屑不应随地乱抛,而说纸屑投入纸篓,这就是叫学生去做,不是单单把禁止乱抛纸屑的标语,贴在墙壁上就算了事的。这种教法是训育上一个大大的转变,希望国内从事教育的人们,加以特别的注意!人们往往都乐于接受积极事物,所以鼓励教育比否定式更容易让人接受。大社会也是儿童的世界,家庭怎样组织的,乡镇怎样自治的,社会上的风俗习惯怎样形成的,国家怎样富强的,世界怎样进化的,这一切社会的实际问题,都是儿童的活教材。自然的东西最纯粹,最真实,最容易让人亲身接触。亲身经历过的记忆最深。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教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地研究。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是软性的,实际上小孩子是愿意改进的。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很费时间,你要花一点心思去对付。最容易做的是一种消极命令。你看见一个肮脏的小孩子,不知不觉会说他、 会骂他,教他这样做、那样做。这种硬性的教育,是不彻底的,是暂时的。积极暗示是比较难做,而收效实际上是很大的。碰到小朋友某一陋习或者有什么做不好的事情,不要直截了当的当众批评指责,反而是用积极的暗示,通过表扬做的好的小朋友,让做的不好

读《陈鹤琴教育论著选》有感

读《陈鹤琴教育论著选》有感 寒假我拜读陈鹤琴先生的大作《陈鹤琴教育论著选》,感慨万千,受益匪浅!陈鹤琴先生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活教育”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三大纲领。 “活教育”的课程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把大自然十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他们去学习。幼儿在学习中要走进大自然大社会这个大课堂。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各种事物与现象都可成为孩子探索的对象。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而应带着孩子走入大自然、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教师可以利用春游和秋游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孩子们对动植物有着特别的情感,教师可利用此机会让孩子观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探索自然界中的沙石水土等等,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我们还组织孩子走进社区和户外活动,充分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课外资源,如儿童科学博物馆、动物园、水族馆和天文馆等,那里环境轻松、愉快,可以为孩子提供很多非正式的科学活动。这些机构通过“动手做”的活动与学校在科学等领域建立了联系。如带领孩子们去蔬菜园地,让种植员给孩子们介绍各种蔬菜;带领孩子们走进农场,认识各种牲口;带领孩子们走进果园,自己动手摘橘子、桃子等;带领孩子们参观污水处理厂,让孩子了解污水是如何处理的。孩子们从狭小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教育场所变得更广阔。 如在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蔬菜》中,我们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有哪些蔬菜,蔬菜都有些什么颜色?蔬菜是从哪里来的?蔬菜有什么作用?如若把教学场所局限于教室,以图片呈现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必定不理想。所以我们就带领幼儿去参观蔬菜园,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和了解各种蔬菜。由于幼儿都没有参观过蔬菜园的经历,因此每个人都显得很兴奋,都迫不及待地向同伴介绍自己认识的蔬菜:“看,这个是西红柿,我最喜欢吃的。”“这个是黄瓜,我吃过的。”“老师,这是什么蔬菜啊?我没有吃过。”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多么强烈啊!“我知道,这是土豆。”“原来土豆是长在土里的啊!”“看,西红柿是长在树上的。”“原来荷花的根就是藕呀!”随着孩子们的阵阵惊叹声,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习兴趣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还有一些我们都不认识的蔬菜,就去请教种蔬菜的人,请他们为我们讲解。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幼儿对蔬菜

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

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 作者: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在创建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幼教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死教育”只会让孩子死读书本,而“活教育”就是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死教书”的方法,以“大自然”为活教材,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在活动设计时也尽量让幼儿多参与,多动手。幼儿自己动手,就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依陈鹤琴看来,我们的教学要活“做”就起着纽带的作用,通过“做”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的距离缩短,把知识和技能联结起来。根据过往的一些经验,回想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幼儿多“做”的例子是很多,不管上的是什么课,音乐课让孩子多拍、多唱、多跳,科学课让孩子动手做简单的实验,学习记录的方法,美术课多涂、多画。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这条原则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常用、普遍的一条原则。以后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更应该让幼儿动手为自己服务,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生活自己能力。本文将就如何去运用“活教育“从如下几点阐述。 一﹑把握兴趣点

教师通过媒体、实物、以及开放性的提问等方式,引导孩子发现事物的变化。当孩子发现这一特征后,都感到非常的兴奋,于是教师立即抓住这个兴趣点,来挖掘更有价值的教育内容,通过图片、媒体,让孩子细致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师幼在共同探索过程中,寻求答案,并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师幼间的情感交流。当孩子对事物的变化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抓住机会,把孩子的兴趣点推向更高的层次。如教师让孩子独立思考或画出事物的变化过程,虽然有的孩子画出的物体形象不是非常的形象生动,但毕竟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教师积极的鼓励,适当的点拨,能更加激发孩子们的创作与想象。只有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才是真知识,只有他们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教师提供一个充分的“活”的空间,给予孩子自我发现的机会,从而让孩子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点我深有体会,现代教学采用了媒体教学,改以往书本教学为主的方法为媒体课件或实物教学,这样更开阔了孩子的视野,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媒体教学进行了一次教学展示,我运用大量的媒体课件让孩子们观看,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提问中,我发现许多孩子思维特别活动,给这节活动课增加了很多的闪光点,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替代教学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在认真拜度了《陈鹤琴全集》,漫游在陈鹤琴幼教思想的长河里,总是思绪翻滚,感觉受益非浅。陈氏的幼教理论和思想原则,是那样通俗易懂,又不乏高深的科学哲理,是那样标新立异,有包含广博的社会生活内容,他先进的"活教育"理论,引导中国幼教改革一路前行!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专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幼教试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幼稚教育概论》等书,在幼教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并告诉我们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工作之后,重拾《陈鹤琴文集》这本书,温故而知新,对他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一、儿童玩具与教育 我们从小玩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却从没有想过玩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而它却真真实实的交给了我们无数的没能从课本,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各种手边能拿到的东西都会成为孩子们的玩具。由此可见,玩,对于孩子而言是多么重要。陈鹤琴在文中说“小孩子很少空着手玩,必须有很多玩的东西来帮助,才能满足玩的欲望。”而这些玩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玩具了。可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寓教育于游戏呢?孩子究竟要怎样玩才能玩出意义呢?教师以及家长怎么才能做好孩子“玩”的支持者、帮助者、保护者和游戏的伙伴呢? 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来玩,要有好的玩具。这些玩具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的需要,与他们的爱好兴趣相一致,更要安全,耐用。而孩子玩的场地,例如房间、公园的草地、儿童游乐场等,也都要仔细选择,找到最适合的。再有就是成人的帮助与指导,激发他们玩的兴趣,教会他们怎么去思考,或者如何让游戏更加好玩等等。此外我们还要细心的观察幼儿,及时发现他们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再给予正确的指导,教会孩子从正确积极的一面来玩游戏。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去做的是教会孩子怎样玩,而不是带领孩子玩。 二、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方法论,包括十七条教学原则,而这些都是以幼儿为主体的。其中第一条原则是这样说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他向我们提倡鼓励在教学中让孩子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使孩子进步。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在活动设计时也尽量让孩子多参与,多动手。孩子自己动手,就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条原则在如今依旧非常的适用。 如在幼儿园每天的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中,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区域,并在各个区域中做他们想做的事,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孩子,给与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暗示,让他尝试自己解决,这类活动都是以幼儿为主体,突出了“做”字和“活”字,使幼儿能够在一个处于主动学习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儿童的操作活动即“做”正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 时至今日,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仍然有着很大的帮助和启迪。他的理论主张是深刻的,阐述又通俗易懂。时代变了,教育的一些因素也变了,但是热爱儿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923年创办可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的幼儿教育道路。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是个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2.反对思教育,提倡活教育: 教育的三大目标:①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②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③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1)教育观:必须以“自动代替主动”,必须是幼儿“自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 (2)教育目标:实现或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应当是“做中教,做中学” (3)教育内容: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际紧密地结合。同时,活教育“做”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内容。 (5)教育原则:活教育的17条原则体现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动手动脑,重视直接经验的价值等思想,奠定了幼儿园教育原则的基础。 3.幼儿园课程理论: (1)课程的中心:陈鹤琴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主张将儿童的环境——自然的环境、社会的环境作为幼稚园课程系统的中心,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 (2)课程结构:他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五项,但这五项活动是一个整体,如人的手指与手掌,手指是手掌的一部分其骨肉相连,血脉相通,因此被称为“五指活动” (3)课程的实施: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行分科教学,提倡综合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的“整个教学法”,主张游戏式的教学。 4.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他说:“儿童的教育是整个的、是继续的”,只有两方的配合,才会有大的效果。 陈鹤琴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宝贵财富。在我国幼儿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学习和研究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继承和发扬他为幼儿教育事业奋斗惊声,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