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

指导听课方法的一点体会

北京市第一四0中学于福昌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适合学生个别特点的学习条件,除了百分之一二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外,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动机方面,并无多大差别。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因此,学生智力上的差异不是造成学生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长期以来,教师强调领会课标、驾驭教材的较多,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的较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对教师的依赖,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数学学习中.听课方法的指导谈一点看法。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上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让学生明确这节课都学什么,了解其所学内容与上下节课的联系,这样,学生对学习内容就有了心理上的准备。例如,讲减法运算时,我们要学习减法法则,它是上一节加法的逆运算,按照运算顺序下一节应讲乘法。这样,既注意到了知识上的衔接,又注意到了思维的连续性。(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重在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在心理上认可、在行为上接受所学知识,同时,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体现了某些知识的应用还体现了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很有好处。比如,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它在知识上体现了去括号的法则、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及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在方法上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这是一节课中必须学会和记住的知识,首先,是记住知识,只有记住了它才是你的知识,然后,是初步运用,在用中记忆,在用中提高。比如,在讲法则时,要让学生来归纳,之后给一点时间让学生朗诵或默记,再让学生试着用数学符号表示。(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学生往往只注重例题的解法和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地提示学生,注意教师在解题之前的分析和解题之后的回顾,使学生逐步地养成习惯。(5)听好课后小结;有些学生不重视小结,它能简要地告诉学生学了那些知识和方法,便于梳理和记忆知识。比如,在讲绝对值时,小结内容可分为;知识上有绝对值的意义、求法、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有理数的构成等,思想方法上是分类讨论。在这一环节中我做到上课速度适当放慢,让学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特别是学困生是班集体的组成部分,教学效果应当追求全班的整体效果,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勉强赶速度,而是做到照顾学生的全体,不能忽略学困生。例如,在讲重点内容时,我不仅放慢速度,并尽可能重复一二次,让学生都能听懂,能明白老师讲的是什么事,必要时让学生复述其内容;在发现有学生没有认真听课时,我就设法提示学生,让其注意力回

到听课中来。同时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分散难点,化难为易,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特别是在“听”的注意(2)、(3)、(4)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应紧跟教师的教学活动(情景创设和每一个点的设问要进行设计),这时,若学生产生了其他的想法,应指导学生先记录下来,以便课后探讨,比如,讲列方程解应用问题时,根据题目我找到了两个相等关系,我的想法是用其中的一个来设未知数,另一个用来列方程,这时,有学生说根据其中一个设两个未知数不行吗?当时,我给于他很高的评价并让他记录下来,课后给予解释。这个过程也需要教师去关注学生,看学生是否在思考,及时地提醒以便养成习惯。(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这主要应用于探究性课型,教师要认真备课,善于发现有代表性、共性的问题,另外,只要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师都要给预答复(含暂时不能解答的),这对学生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有益的。(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其实中学数学中很多知识点都是用这种办法得来的,应逐渐的让学生明白这是发现和探讨新知识的好方法,比如,新定义题、找规律的题也都是用此法。(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让学生逐步学会在批判中严禁、在反思中进步,如,解方程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你如何判定解法正确,学生的回答是验算一遍,我告诉学生,课后,通读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看是否能找到更好的办法,下节交流(利用方程解的概念即可解决)。在讲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次设问时,都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特别是在要学困生回答问题前,让他们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让他们真正地掌握有关知识,并利用评价的德育功能,鼓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也有的学生不记课堂笔记。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开始时,由教师来告诉哪该记怎样记,逐渐地转到提示学生该记了,再到学生自己掌握记的内容和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如果在(1)中做到位了,那么(2)和(3)就容易了。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好的效果。

2010年11月23日

心理学必考人物斯金纳

斯金纳 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关于斯金纳,常考知识点有: 1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用自己发明的斯金纳箱做了小白鼠按压杠杆获取食物的实验,并得出了自己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因而条件作用分为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并提出了正强化、负强化、呈现性惩罚和取消性惩罚的概念。这些概念在选择题中经常考查,要注意区分。见下面题目: (江苏,2010)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 )。 A.正强化 B.正弱化 C.负强化 D.负弱化 (湖北,2007)家长要求孩子快点做作业,做完之后就可以看电视了,看电视对孩子来讲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没有任何影响

(江西,2010)胡老师抱怨她班上的学生:“当他们违反纪律时,我对他们大喊大叫,但是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观点来加以解释。 A.正强化 B.负强化 C.给予惩罚 D.消迟 2程序教学 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积极强化原理设计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了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将教材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反应,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学生的错误率降低。关于程序教学,考查如下: (江西。2013)教学应有教学策略的选择,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 A.掌握教学 B.发现教学 C.程序教学 D.个别化教学 (吉林,2013)程序教学的创始人是()。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埃森克

(完整版)桑代克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1874一1949),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采用迷津和迷笼实验,研究了小鸡、猫、狗等动物的学习活动,观察动物是如何学会走出迷津或逃出迷宠的,并在这些动物实验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学习理论。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他完成了名为《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中的实验研究》的博士论文。1903年他又写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后又发展成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概论》,于1914年出版。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 此而开始确立,桑代克也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论著有《动物的智慧》(1911)、《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成人的学习》(1928)、《人类的学习》(1931)等。桑代克是第一个用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来解释学习实质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多次的尝试错误过程而建立的。(试误说)在尝试过程中,错误的反应越来越少而正确的反应越来越多,最后就形成了一种能够适应环境的联结。这就是联结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一)学习是在刺激情境和行为反应之间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这些系统,下自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上至科学或哲学,其本身都是联结造成的”。 他曾设计过一种迷笼,动物必须在笼内做完三种不同的反应,即按压机关、抓绳索和技环之后,笼门才能自动打开。然后他再仔细观察猫是怎样学会开迷笼的。他看到,猫被放人笼后,总是表现出明显不安,并企图逃出监禁。它想从空隙中钻出来,抓咬笼内的板条或铁丝,伸出爪子抓那些可以抓到的东西。当它使某件东西松动或摇晃时,就继续努力去做。它并不十分注意笼外的食物,而是在

心理学著名人物简介(时间顺序)复习过程

(最后一页为顺序排列) 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德国 Gustav Theodor Fechner 1801---1887 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费希纳借用物理学的方式,创立了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次对感觉能力进行了划分,并发现了韦伯—费希纳定律。费希纳的研究为心理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著有《心理物理学纲要》、《论心理物理学》等。

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德国 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 德国生理学家、物理学家,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是19世纪大科学家之一。赫尔姆霍兹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上,首创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率进行了测量,提出三色色觉理论形成了著名的杨 - 赫三色论和听觉共鸣说。他在生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著有《生理光学手册》、《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等。

威廉·冯特德国 Wilhelm Wundt 1832---1920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冯特主张运用实验内省法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并且提出了感情三度说。他一生培养了众多的著名心理学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巨擘。著有《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等。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国 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虽然没有建立正式的理论体系,但他在心理学上却拥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和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他对记忆的研究突破了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障碍,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著有《记忆》、《心理学原理》等。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编辑本段基本观点 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Bandura,1969)。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阶段(或四个子过程)构成。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在注意过程中,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观察者本人的认知特征以及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观察学习的保持阶段,示范者虽然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仍给观察者以影响。要使示范行为在记忆中保持,需要把示范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通过符号这一媒介,短暂的榜样示范就能够被保持在长时记忆中。观察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把记忆中的符号和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即再现以前所观

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也是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也是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90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标志着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测量理论的诞生。 泰勒首次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泰勒也被称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时机划分) 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是指在评价的过程中,以学生所在团体 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从功能看)一般在教学实施之前,已确定目标和安排教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学评价和决策依据 标准化成就测验以教师自编测验在教学评价中的比较: 类型标准化成就 概念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国莫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特点 1.客观性 2.计划性 3.可比性 类型教师自编测验 概念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 特点 1.灵活性 2.适宜性 3.编制的简易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中出现了教师评价的概念,这对于教师的发展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也由此逐步形成了教师评价制度。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教师教学效能感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影响教师的行为: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与提高。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从教师自身方面来说,首先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其次向他人学习 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期望的积极影响,应助于以下两点 一是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都应建立积极的期望。 二是教师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理解每一个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赖特纳,韦特默

美国心理学家,赖特纳,韦特默 赖特纳·韦特默 到19世纪后期,心理科学的地位已经稳定,心理学家已经在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个体差异,而且弗洛伊德(S.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也为理解心理异常提供了一种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心理学家赖特纳·韦特默(LightnerWitmer,1867—1956)作为第一个临床心理学家出现了。 韦特默1867年6月28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1888年从费城大学本科毕业,1891~1892年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向冯特学习心理学。从1892年起他又回到费城大学攻读法律,后转读哲学,并兼做心理学实验室的研究助理。1896年起,他在拜因穆尔学院(BrynMayrCollege)建立了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并积极参与了宾州低能儿童培训学校的工作。就在这一年里,韦特默创建了第一个心理诊所(PsychologicClinic),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指导诊所,并成为临

床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韦特默是美国心理学会的最早的成员之一。他1896年在费城大学介绍他的诊所时引起了同行的注意,并刺激了心理学家对“临床方法”的兴趣。值得指出的是,当时的科学心理学已有了17年的历史,并把它定义为研究意识的科学,因此韦特默引起当时很多批评。认为心理学的临床应用既不成熟,也不是心理学家的任务,心理学家只是作为科学家和教育者。 尽管韦特默在美国心理学界受到冷遇,但在费城大学及其他地方却有很多人支持他。1897年夏天,韦特默开设了一个4周的课程,主题是临床儿童心理学,内容包括个案演示、诊断技术和心理测验的实施,以及在教育治疗方面的训练等。这一课程连续举办了几个夏天,到1900年,他平均每天会见三个孩子,并请来了一些著名专家进行咨询。 到1916年,韦特默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一年他创办了系统培训发展学校(OrthogenicSchool)作为诊所的附属,主要着重于心理诊断和对智力落后学生的训练。同时还创办了《心理学临床》杂志,发表个案报告、研究、书评以及与临床心理学有关的新闻。在此后的30年里这一直是唯一的一份临床心理

斯金纳

斯金纳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毋庸置疑的领导人和战士,他的工作对美国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大于历史上任何其他心理学家的工作,甚至大多数批评他的人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舒尔茨(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史学家) 斯金纳是我们学科的巨人之一.在心理学上留下了永恒的烙印 ——福勒(《美国心理学家》杂志的主编) 斯金纳的一生丰富多彩,尽管他多才多艺,普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最终还是被 心理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将毕生奉献给了心理学。他所创建的操作行为主义 (peram behaviosM)理论体系,对美国乃至全世界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不可替代的 影响。“心理学家”无疑是斯金纳一生所扮演的最重要、最出色的角色。 斯金纳是心理学界少有的高产学者,他一生出版19本著作、110多篇论文。斯金纳 也是心理学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尽管受到许多批评和非议,但诸多奖励足 以让他骄傲自豪、荣耀此生。斯纳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会授予的杰出科学贡献 奖,获美国政府授予的最高科学奖励——国家科学奖,1971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 授予他一枚金质奖章。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 1.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认为,动物和人的反应或行为可分成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第一类 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行为,实际上于被动行为。它由刺激所控制.是 先有刺激后有行为,刺激的强弱和频率直接制约着行为的发生概率及其效果。在这 个过程中,行为受制于环境.做出行为是为了获得刺激.行为与先 前的事件有关联。 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动物成人自身发出的反应和行为,与任何己知刺激物无关,它是自发的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个体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如鸽子压杠杆)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依赖于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个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个体 操作动作(如鸽子压杠杆)的;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是自内活动的,通 过自身的动操作(如鸽子压杠杆)来达到目的

布鲁纳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布鲁纳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结构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布鲁纳十分重视认知发展的研究。他强调说:“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在他看来,认知发展是讨论教育问题的基础。在教学时,如果忽视认知发展以及它的各种制约因素和可能利用的机会,将对儿童的成长产生负面效果。 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一是表演式再现表象期。在这一时期,儿童主要是借助于动作去学习。它是以学会作出某种反应和形成习惯的动作为基础的。布鲁纳强调说:“对于年龄最小的儿童来说,各种主要的事情或客观事实的定义是按照他的面前展现的动作来解决的。一个客观事物就是人对之有所动作的东西。” 二是映像式再现表象。在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具有一种表象系统。它依靠视觉或其它感官组织和各种概括化映像的作用。布鲁纳强点说:“映像发展成了一种有独立状态的东西,它们成了动作的高度概括者。”在他看来,这一时期儿童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无力透过事物表面变化来认识教育守恒现象。” 三是象征式再现表象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带有符号的性质,即具有符号系统的一些特征。布鲁纳强调说:““一种语言或任何符号系统都有形成的变换方式的各种规则,它们能超越动作或映像所可达到的范围而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出现实的东西。”在他看来,语言或符号为儿童提供了一种可以不用形象作为唯一判断根据的手段。 布鲁纳强调指出,以上三种再现表象期是相互联系的。人的智力发展始终会沿着这三种表象系统的顺序前进。但是,儿童的认知发展并不是受年龄的绝对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教育条件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教育过程的核心在于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使儿童的认知发展从表演式再现表象到映像式再现表象,在他看来,没有教学理论的认知心理学是元的放矢,忽视儿童认识发展的教学理论也将是一无所得。 九得学堂是一所致力于学前教育的幼儿机构。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精选教材,曾获得中国获奖教材,中国儿童精品教材,中国首选学前教材;挑选高素质、有经验的老师教学,保证教学质量。九得学堂两大优势:(1)语言思维的表达,让孩子知道怎么说,说话有逻辑性!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在任何环境下都充满自信;(2)语言表达的技巧!培养孩子全面的能力,给能优秀的孩子更好的平台。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起跑线在哪里?起跑线在于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引导儿童思考、思维的能力。九得学堂将给您的孩子打造这样的平台。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让·皮亚杰所提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皮亚杰对儿童道德认知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他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得到普遍的认同。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他把童年期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前道德阶段

世界最著名99位心理学家排行榜

世界最著名99位心理学家排行榜 2009-02-16 22:59 美国广受欢迎的心理学期刊――《普通心理学评论》(第6卷第2期)刊登了一项最新的调查研究结果,其内容是对20世纪的心理学家的知名度进行评比,结果列出了其中最著名的前99位。斯金纳排名第一,皮亚杰、弗洛伊德和班都拉紧随其后。 在这一次调查评比中,对“心理学家”的界定并不是依据该学者是否曾经获得心理学的或相关的学位,而是根据该学者是否曾对心理学做出过突出贡献。“20世纪的心理学家”也并不是依据心理学家的生理年龄界定的,而是指该学者在20世纪至少有一项心理学方面的公开出版物。 这次排名主要基于六个方面的考虑,三个定量的指标: 1、在专业期刊中被引用的频率; 2、在普通心理学课本中被引述的频率; 3、问卷反馈的结果,该问卷被发送给1725名美国心理学会的会员,请他们列出本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 还有三个定性的指标: 1、该学者的姓氏是否曾被用来命名某一心理学术语,比如巴甫洛夫条件反射(Pavlovian conditioning)、斯金纳(Skinner box)等; 2、是否是国家科学院院士; 3、是否曾被授予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即使采用了上述多种衡量标准来综合评价心理学家,也难免有一些著名人物被遗漏。正如调查研究的主持人西肯塔基大学心理系主任S.J.Haggbloom所指出的:艾宾浩斯(Hermann Fbbinghaus)――对人类学习和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第一个人,就未被列入。因此研究者只列出了该评比结果中的前99名,而将第100名空了下来。这样,人们就可以把他们认为重要的而被漏掉的其他著名的心理学家补充进来。 这样一个排名对于20世纪心理学的历史性研究、对于当代的心理学教学以及对著名心理学家的进一步研究都是意义深远的。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查阅了大量文献,获得了这99位当选的心理学家的相关资料,现简要介绍给大家,以帮助我国的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对心理学及其各分支领域的著名学者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可以看到,这些学者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都曾经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有些学者仍然在为心理学的发展而不懈努力着。 1、B.F.Skinner:斯金纳(1904-199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 2、Jean Piaget: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发生认识论。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

世界最著名位心理学家排行榜

世界最著名位心理学家 排行榜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世界最着名99位心理学家排行榜 2009-02-16 22:59 美国广受欢迎的心理学期刊――《普通心理学评论》(第6卷第2期)刊登了一项最新的调查研究结果,其内容是对20世纪的心理学家的知名度进行评比,结果列出了其中最着名的前99位。斯金纳排名第一,皮亚杰、弗洛伊德和班都拉紧随其后。 在这一次调查评比中,对“心理学家”的界定并不是依据该学者是否曾经获得心理学的或相关的学位,而是根据该学者是否曾对心理学做出过突出贡献。“20世纪的心理学家”也并不是依据心理学家的生理年龄界定的,而是指该学者在20世纪至少有一项心理学方面的公开出版物。 这次排名主要基于六个方面的考虑,三个定量的指标: 1、在专业期刊中被引用的频率; 2、在普通心理学课本中被引述的频率; 3、问卷反馈的结果,该问卷被发送给1725名美国心理学会的会员,请他们列出本世纪最着名的心理学家。 还有三个定性的指标: 1、该学者的姓氏是否曾被用来命名某一心理学术语,比如巴甫洛夫条件反射(Pavlovian conditioning)、斯金纳(Skinner box)等; 2、是否是国家科学院院士;

3、是否曾被授予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即使采用了上述多种衡量标准来综合评价心理学家,也难免有一些着名人物被遗漏。正如调查研究的主持人西肯塔基大学心理系主任S.J.Haggbloom所指出的:艾宾浩斯(Hermann Fbbinghaus)――对人类学习和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第一个人,就未被列入。因此研究者只列出了该评比结果中的前99名,而将第100名空了下来。这样,人们就可以把他们认为重要的而被漏掉的其他着名的心理学家补充进来。 这样一个排名对于20世纪心理学的历史性研究、对于当代的心理学教学以及对着名心理学家的进一步研究都是意义深远的。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查阅了大量文献,获得了这99位当选的心理学家的相关资料,现简要介绍给大家,以帮助我国的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对心理学及其各分支领域的着名学者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可以看到,这些学者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都曾经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有些学者仍然在为心理学的发展而不懈努力着。 ――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 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 2、Jean Piaget: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发生认识论。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1966

桑代克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 桑代克(EdwardL.Thorndike,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1874年生于马萨诸塞州威廉斯堡。1891年进威斯莱大学学习,临毕业前一年开始学习心理学。1895年获文学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跟着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做研究。1896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关于动物学习的研究。以后得到卡特尔的帮助,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获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1899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心理学讲师。1903年升为该院心理学教授。在任教期间,根据卡特尔的建议,把对动物研究的技术应用于儿童及年轻人,以后越来越多地用人做被试者,用大部分时间研究人类学习、教育及心理测验,成为心理测验运动的领导人物。此外,还创建并主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工作,培养了大批教师、教育行政领导人员和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桑代克在学院任教40年之久,于1940年退休。1942年返回哈佛大学任詹姆士讲座教授,以此纪念40年前支持他进行小鸡实验的大师——詹姆士。1949年逝世。 桑代克的著作很多。他发表了507篇论著,其中有许多是巨著和专著,比较著名的有:《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1898年)、《智力测验法》(1904年)、《教育心理学》(三卷本,1913年)、《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年)、《课程研究》(1928年)、《成人学习》(1928年)、《教育之基本原理》(1929年)、《人类的学习》(1931年)和《人性与社会秩序》(1939年)等等。 桑代克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动物与人类的学习心理。他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教育来改变人性,并且发表了许多专门的著作,被誉为美国动物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他在动物学习、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独特研究,曾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许多重要著作都被译成中文,对中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也有很深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概论》(EducationalPsychologyBrieferCourse,1914年)桑代克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出版。中译本《教育心理学概论》,192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陆志韦译,曾列为现代教育名著和大学用书,共494页,21.2万字。 《教育心理学概论》是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缩写本,主要是作为

教育心理学十大人物之桑代克与皮亚杰

教育心理学十大人物之桑代克与皮亚杰 桑代克 1、人物介绍 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1949.08.0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2、学习理论试误说 桑代克首先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学习心理。他创造了迷路圈、迷箱和迷笼等实验工具,试验鱼、鸡、猫、狗等动物的学习。根据这些实验,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并不具有推理演绎的思维,并不具有任何观念的作用。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因此学习即联结的形成与巩固。 3、学习律 在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 准备律是反应者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一切反应是由个人的内部状况和外部情境所共同决定的。因此学习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

一种活动。学习者必须要有某种需要,体现为兴趣和欲望。此外良好的心理准备还应包括对该情境起反应所必不可少的素养和能力准备。 练习律的实质就是强化刺激与反应的感应结。反应在情境中用得越多,它与这个情境发生的联结越牢固。反之,长期不用这个反应,这种联结就趋于减弱。后来,桑代克修改了这条定律,指出单纯的重复练习,不如对这个反应的结果给以奖赏取得的效果更大些。 效果律。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 4、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传统教育中的形式训练或“心智训练”说认为,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智官能,具有较好的某种官能在所有的情境中都能表现良好的功能。因此强调用严密组织、艰深难懂的古典学科训练学生的心智官能,以促进学生心智能力的整体发展,却忽视了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桑代克反对这种普遍的形式迁移,主张共同的要素迁移。他指出,学习迁移的发生决不是因为任何古典学科训练的结果,因为在一种情境中所成立的反应不能迁移到其他一切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

让·皮亚杰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之后成为发生认知论的哲学家,更是一位以儿童心理学之研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身份的顺序代表了皮亚杰一生从事智慧活动的历程。 【儿童思维研究】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二、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三、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四、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皮亚杰早期研究儿童语言和思维等认识的发展,并从此入手,最后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赠贵的文献。 因其学识渊博和贡献卓越,他于196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卓越贡献奖,1977年又获该会桑代克奖以表彰他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1972年于荷兰获得荣誉地位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伊拉斯姆士”奖金。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影响发展的三个因素: 1、生物性成熟(biological maturation):受遗传影响,父母或教师除了给孩子健康成长必要的营养和照顾,对孩子认知发展的生物性成熟因素影响很小。 2、活动(activity):随着身体的成熟,人作用于环境和从环境中学习一些东西的能力渐增。比如:当孩子的协调性有了一定的发展,他通过玩跷跷板,可以把握平衡的原理。通过观察、探索、测试,我们在作用于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过程。 3、社会经验(social experiences):认知的发展受社会传播(social transmission)或学习别人的影响。如果没有社会传播,我们就要从新创造或发现所有的人类知识。 这三者共同起作用,影响认知发展。 思维中的两种基本倾向: 皮亚杰从其早期的生物学研究中得出结论:所有物种与生俱来地含有两种基本倾向,或者叫恒定机能(invariant functions)。其一是组织(organization):对行为和思想的联合、排列,再联合、再排列,使它们形成连贯的系统。其二是适应(adaptation):对环境的适应。 1、组织: 人们天生具有组织思维过程,将其纳入心理结构的倾向。心理结构是我们理解世界并与之互动的系统。简单的结构持续联合和协调,变得更加成熟和有效。例如:当小孩的手接触到一个物体,他能看着它或者抓住它,但是无法协调这两个动作,即看着它和抓住它同时进行。随着小孩的发展,他们能构建一个更高层次的相互协调的动作结构:看、碰到、抓住同时或连续进行。 对于这些结构,皮亚杰给出了一个特定名称:格式(schemes)——感知和经验的心理系统或类别。在皮亚杰的理论中,格式构建思维的基本单位。我们要对这个世界中存在的实物进行心理表征,格式就是有组织的动作或思维系统。格式可以非常小,非常具体。比如用吸管吮吸的格式,识别玫瑰花的格式。格式也可以非常大,非常概括。比如喝的格式,植物分类格式。随着新格式的发展,思维过程变得更有组织性,人的动作行为也变得更加成熟,更好地适应环境。 2、适应: 适应包括两个过程: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 (1)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新信息适应现有格式)。人们用现有格式来理解世界,即试图将新的东西纳入我们已经知道的范围,进而理解它。有时,我们需要对新信息作一些改动使它适应现有格式。例如:许多孩子第一次看到臭鼬,会把它叫做小猫。他们试图把新经验和现有格式匹配起来,用这样的方式识别动物。 (2)顺应——现有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改变现有格式或创造新格式来适应新信息)。如果所获得的信息不适应任何格式,我们就应该尝试发展新的结构,让我们的思维适应新的信息,而不是使新信息适应我们的思维。当孩子将认识臭鼬的格式纳入认识动物的体系中,这说明顺应发生了。 同化和顺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认知发展缺一不可的。例如,人吃食物,通过消化作用,把食物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物质,这就是同化作用。把食物转化为可吸收物质的同时,人体有关的器官如胃、肠都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如胃壁收缩分泌胃液就

考点分析 心理学必考人物:斯金纳

考点分析| 心理学必考人物:斯金纳 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你好优秀老师介绍表示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 关于斯金纳,常考知识点有: 1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用自己发明的斯金纳箱做了小白鼠按压杠杆获取食物的实验,并得出了自己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因而条件作用分为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并提出了正强化、负强化、呈现性惩罚和取消性惩罚的概念。这些概念在选择题中经常考查,要注意区分。见下面题目: (江苏,2010)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 )。 A.正强化 B.正弱化 C.负强化 D.负弱化 (湖北,2007)家长要求孩子快点做作业,做完之后就可以看电视了,看电视对孩子来讲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没有任何影响 (江西,2010)胡老师抱怨她班上的学生:“当他们违反纪律时,我对他们大喊大叫,但是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 )观点来加以解释。 A.正强化 B.负强化

D.消迟 2程序教学 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积极强化原理设计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了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将教材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反应,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学生的错误率降低。关于程序教学,考查如下: (江西。2013)教学应有教学策略的选择,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 )。 A.掌握教学 B.发现教学 C.程序教学 D.个别化教学 (吉林,2013)程序教学的创始人是(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埃森克 3 行为塑造 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如何通过强化去塑造行为,斯金纳采用连续接近(successive appoximation)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 (山西,2010)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这是( )。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心理学必考人物桑代克

桑代克 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1949.08.0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桑代克在心理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常见的考查点有: 1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采用实证主义的研究取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走向了科学化的道路,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2桑代克的试误说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猫的迷笼实验”,提出了学习理论的“试误说”。他认为,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感应结”。 因此学习即联结的形成与巩固。他将自己的结论运用在学生学习上,提出了准备率、练习率和效果率三条学习规律。以上这些都是重点知识,考查方式如下: (河南)桑代克认为,学习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联结,因为他的学习理论称为()。A.顿悟说 B.试误说 C.刺激-反应说 D.联结说(湖南,2011)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率、练习率和( )。A.准备率B.刺激率C.失败——成功率D.成功——成功率(山东,2007,不定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 )。A.准备率B.练习率C.效果率D.刺激E.条件反射3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这是著名的共同要素说。考查方式如下: (福建,2013)在迁移中的作用,共同要素说强调的是()。A.训 练 B.两种情境中的共同要素C.概括化的经验或原 理 D.对各要素间的整体关系理解4遗忘的衰退说 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桑代克是消退说的代表人物,考查方式如下: (云南,2007)对遗忘原因的一种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A.消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湖南,2010)桑代克在其“练习律”中指出,习得的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其李良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则联结的力量会减弱,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所以要做到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让学生“敢问”、“想问” 二、留给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善问”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善于提问,教师首先就要在平常的课堂中为学生示范如何提问,并启发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特别是在自已思考后还不明白的情况下,要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善于提问的习惯。当然教师也可以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做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利用榜样的号召力,在学生中形成提问的良好风气。在竞赛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开动脑筋主动提问而不做“观众”,能自觉地在“学中问”,“问中学”。长此以往学生提问的兴趣越来越浓,甚至乐此不疲,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启发学生问“半径长度都相等”你有什么疑问吗?这一关键处设问,就揭示了特征的实质。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时间,尊重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质疑或向老师质疑,鼓励学生有疑就问。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时学生的提问能帮助老师拓展教学的空间,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当然教师也要保证学生提问的质量,不能漫无边际,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关键点上。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会问” 小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题的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问,对提问的方式,方法,内容叙述形式等没有掌握。面对新知识点不知道应从哪方面对它进行提问,这类学生占大多数。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让学生“会问”才是具备提问能力的重要标志。 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课标中提出“让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生产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发现和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数学问题,善于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年、月、日”认识闰年时,教师可先谈话创设情境: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

心理学复习资料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具有边缘科学的特点。 3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的主要方面。由于人的学科过程的性质和形式不同,又可把它分为认识、情感和意志等三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知、情、意)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如能力、气质、性格等) 4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的实质是: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6人的神经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 (1)周围神经系统分布于全身。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主要有两种神经纤维,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周围神经系统主要起着通讯作用。(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7反射按其发生方式分为两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与生具有的反射,是由低级中枢(脊髓)实现的。有食物性反射、防御性反射和性反射。 (2)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实验:对狗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狗在进食时分泌唾液,铃声是无关刺激物可是如果每次进食时都伴随着铃声,经过多次结合即使铃声单独呈现,也同样引起狗分泌唾液。这时原先无关的刺激物铃声就变成刺激物,它就与食物一样引起反射。这种由条件刺激物刺激所引起的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一只小白鼠放入试验箱,箱内安一杠杆,白鼠按此杠杆就能得到食物。刚开始时,白鼠在箱内盲目乱动,偶然踩在杠杆上就能得到食物,此后经过多次重复白鼠即会自动按动杠杆获得食物,这种必须通过自己某种活动(操作)才能得到强化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3)两种信号系统:巴甫洛夫把由具体事物作为条件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由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8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指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人、事、物的变化的觉知。(意识的觉知性是意识的本质特征、意识是反映观察者与现象之间关系的一种属性、意识是一种高级心理官能、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9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调节机制。(注意的两个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