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思想品德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思想品德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思想品德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思想品德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四)

第四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权

第七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知识目标

(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3)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依法行使权力、足厥履行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和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是,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法定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3.“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4.“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三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总第23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2.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公民的生活中,法律是规矩,法律是通过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那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怎样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法律又是怎样保护我们的权利的?

板书课题:第七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二)讲授新课

一、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复习导入

说一说:①你知道“法律”一词的来源吗?(教材P82页)

②在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那些法律?

③什么是法律呢?

(1)法律规范的特殊性

教师讲述: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规范,比如,单位有单位的规章制度,工厂有工厂的规章制度,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军队有军队的纪律,公共场所也有公共场所的规范,比如,公园、影剧院、车站码头、航空港等,在醒目的地方都贴有“禁止”、“请勿”等,另外还有社会道德,这些“规章”、“制度”、“纪律”、“禁止”、“请勿”以及社会道德等,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这众多的规范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律和道德规范。法律和道德虽然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3页正文以及相关链接的内容后讨论会答下面的问题:

议一议:什么是法律?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区别?

教师小结: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教师讲述:

法律的特殊性就表现在法律这种行为规范是由①国家制定、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靠国家强制力办证实施是法律的主要特征。

案例分析1:

胡长清,1994年上半年至1999年8月,在担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87次收受、索取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544.25万元;胡长清还有161.77万元人民币的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经查证亦无合法来源证据。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判处胡长清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追缴非法所得161.77万元。

2000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核准胡长清死刑,同时下达了执行死刑的命令。

说一说:胡长清被判处死刑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惟一,既能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也能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相关链接P84页)

第一,任何人不论民族,性别,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要平等地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没有法外之人。

第二,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情境活动一:读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4页插图——

图一:1954年通过“宪法草案”图二: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

教师讲述:这两幅图片同样说明了我国法律的特殊性——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区别?

道德和法律同属于行为规范的范畴。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容是互相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在表现社会重大关系方面是趋于一致的,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如保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我国宪法第24 条、第46 条、第51 条等条款中,就明确规定了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内容的“五爱”以及社会公德的要求。在宪法的其他条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规定或隐含了道德的要求。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从形式方面来看:

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养成的,一般无需专门机构和人员来制定;而法律规范则必须由专门的立法机构和立法人员,用严格的文字制定出来。

从起作用的手段来看:

道德规范主要老社会舆论和个人的良心来起作用,靠他人或自我的褒贬,靠纯粹精神力量来起作用;而法律规范则靠国家机关的强制力,靠奖惩,靠精神的力量更靠物质的力量来起作用。(2)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本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5页材料一,讨论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①我国宪法第二条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②我国刑法第二条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③我国民法通则第五条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第二条的规定首先表明了我们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即人民是统治阶级;人民依照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总之,宪法的规定表明,宪法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刑法第二条的规定,明确了我国刑法的任务,我国刑法的任务同样是我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了。

民法通则是国家的基本法。我国民法通则第五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民法通则的规定表明,民法通则是我国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我国宪法、刑法和民法通则以及其他法律都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说,我国法律则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材料分析:(见教材P85页)

1982年9月,深圳市政府最早发布了《关于取缔黑社会组织的通告》,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向蠢蠢欲动的黑社会组织发出的严正警告。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国大陆开放力度加大,境外黑社会组织再次发动“登陆”攻势。他们与境内犯罪团伙相勾结,猖狂地进行犯罪活动。面对黑社会组织的犯罪行为,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有一部专门惩处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法律,希望通过运用法律手段,打击黑社会组织的法最活动。

1993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了《广东省惩处黑社会组织活动规定》。自这部中国第一部专门惩处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法规诞生后,广东的“反黑”除恶斗争掀起了新的高潮。警方调集大批警力多管齐下,对黑社会组织大举拉网围剿,仅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惠州等城市,就先后打掉十个境外黑社会组织,依法严惩境外黑社会骨干成员数百余名,有效地遏制了境外黑社会组织在广东渗透犯罪的嚣张气焰。对此举措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黑社会组织的犯罪活动有哪些危害?(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恶劣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社会危害性极大。)

深圳市、广东省政府颁布通告和规定说明了我国法律代表了谁的利益?

(我国法律代表了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情境活动二:读图思考回答问题

想一想:图1,图3,图4中的公民在享有什么权利?

图1:正在享有学习的权利;图3:正在享有购物的权利|(经济权利)

图4:正在享有劳动的权利

说一说:图1,图2,图4中的公民正在履行什么义务?

图1:正在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图2:正在履行服兵役、保卫祖国的义务

图4:正在履行劳动的义务

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公民履行的各项法定义务。

(1)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

⊙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呢?

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在我国,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文化程度、财产状况和职位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权利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公民其他一切权利的源泉。

比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权,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自由等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呢?

①平等权

②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人身权利和自由

④劳动权

公民的基本权利

⑤批评和建议权

⑥受教育权

⑦获得物质帮助权

⑧取得国家赔偿权

我国其他法律则具体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如公民的民事权利、诉讼权利等。

(2)法律规定了公民的义务

在我国,公民在依法享有各项权利的同时,还必须自觉地履行各项义务。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呢?

①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公民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④公民有爱护公共财物的义务

⑤公民有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

⑥公民有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⑦公民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

我国的其他法律在具体规定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

情境活动三:查一查——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我们都依法享有哪些权利,应自觉履行哪些义务?

家庭生活:权利:婚姻自由权利,财产继承权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学校生活:权利: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有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

社会生活:权利:消费者的权利,诉讼的权利,私有财产受保护的权利,继承权等

义务: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义务等

(三)课堂小结

板书: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定了公民的义务

(四)作业

《学海导航》P75页——选择题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总第24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3.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4.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3.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情境活动一:畅所欲言(见教材P88页情境材料)讨论:怎样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师讲述: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在我国,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2)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例如|:劳动既是公民谋生的手段和获取报酬的途径,对公民来说是一种权利;劳动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又是公民队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再比如,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公民的权利越能得到保障,就会越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他们自觉履行义务;而公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越高,就越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昌盛,公民的权利也就会获得更多的保障。

案例分析1:

农民章某以父母偏心为由,拒绝赡养年迈的父母。多年来,章某的妹妹和妹夫精心侍奉两位老人,赢得了四邻的赞扬。2002年秋,两位老人先后去世,临终前他们留下遗嘱,把不多的家产全部留给女儿和女婿。章某得知这一消息后,先是假惺惺地痛哭不已,接着要求和妹妹平分老人的遗产。当妹妹拿出父母生前留下的合法遗嘱时,张某气急败坏,声称要状告妹妹和妹夫侵占了他应得的遗产,侵犯了他的继承权。

议一议:

※你认为章某能打赢这场官司吗?为什么?

(章某打不赢这场官司。因为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表现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查一查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同学们一起尝试处理这一案件。

(此案中,因遗嘱合法有效,根据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的原则,因驳回章某的诉讼请求,按遗嘱处理遗产。)

4.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案例分析2:

郑某发现乡政府领导公款吃喝、乱收费问题严重,便以书面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后,对乡政府有关人员进行了处罚,郑某受到了表彰。

某工厂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经济体研究,职工李某下岗。李某认为是厂长与自己过不去,便到厂长办公室大吵大闹,还在背地里散布谣言,说厂长有贪污受贿行为,并有生活作风问题。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纯属李某诬陷,李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议一议:

※为什么郑某受到表扬,李某却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因为:郑某依法行使揭发检举权,受到表扬,而李某诬陷他人,受到法律的制裁。)2004年5月底,刘某利用手机发布虚假消息:“又要有一种新的传染病流行,请大家注意。把这条消息转发给10个用户,你的手机帐上将获得688元的话费。”警方缉拿他时,他说:“公

民有言论自由,你们缉拿我是违法的。”

说一说:

※刘某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刘某不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而是在滥用言论自由,超越了法律许可的范围。)

※说说刘某这样做的危害。(刘某的做法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那我们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呢?

(1)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学生阅读课本P89页教材正文思考问题:

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

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但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关链接:(见教材P90页)

教材P89页“小栏目”中宪法第51 条的规定和“相关链接”中的游行示威法第3 、4条的规定,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

(2)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权

案例分析3:(见教材P90页)

某私营企业两年来一直实行每天10小时的劳动制度,有时还延长至12小时。该企业的工人要求老板缩短工时,增发工人加班的工资。老板强调他的企业属于私营企业,工人上班时间长短,工资福利的多少由他说了算,并规定工人每请一天假就要扣除相当于5天的工资。后经工人举报,当地劳动主管部门制止了该企业任意延长工时和迫使工人无偿加班劳动的做法,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议一议:

该企业老板无疑有办企业的权利,但在办企业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受到处罚?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

该私营企业老板虽然有办企业的权利,但他在办企业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行使权利,损害了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受到了处罚。

在这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那他们应该怎么办呢?

教师小结:

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公民在维权时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案例分析4:(见教材P90页)

2004年“五一”节,,李某乘坐出租车,不慎将装有手机和5000元现金的手提包落在了车上,被出租车司机王某拿回家。第二天,李某几经周折找到王某,要求归还失物,但王某谎称没有看见,拒绝归还……

议一议:

※李某可能采取哪几种办法解决这件事情?

※运用法律知识对李某可能采取的办法进行评析。

教师讲述:

行使权利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案例分析5:(见教材P91页)

小芸的妈妈一年前下岗了。她不等不靠,自己在街道上租了两间房子,开了一家小餐馆。餐馆开业后,由于她善于经营,饭菜价格合理,干净卫生,受到大家的欢迎。一个月下来,收入还不少。小芸的妈妈想:“现在我有了收入,应该向国家纳税了。”于是就同小芸商量纳税的事,小芸听说后十分高兴,表示支持妈妈的做法。

说一说:

小芸为什么支持妈妈的做法?

(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妈妈自觉纳税是在)

教师小结:

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首先就表现在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责任。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需要每一个公民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怎样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呢?(3)如何自觉履行义务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91页)

(略)

说一说:

从一代伟人邓小平的身体力行中我们获得了什么教益?

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履行法定义务?

教师总结:

公民履行义务要做到: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

想一想:

我们青少年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呢?

教师小结:

青少年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

情境活动二:各抒己见(见教材P92页)

分析该同学“倒霉”的原因。

他怎样才能摆脱“倒霉”的境地?(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

该同学“倒霉”的原因是:没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他只有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才能摆脱“倒霉”的境地。

(二)课堂小结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3.我国公民的权利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4.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权

如何自觉履行义务

(三)作业

《学海导航》P76、77页——非选择题

(四)课后记

第三课时(总第25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境活动一:案例分析

郭某,15岁,系城西中学初三学生。其父是一中巴车主,从事客运生意。由于郭某母亲身体不好,郭父便请一人为其售票,月薪400元。为了节省这笔开支,郭父一直想让郭某休学,帮他售票,但郭某不同意,只好作罢。后来,售票员以报酬太低为由辞了工,郭父又一次想到女儿郭某。在郭父的执意要求下,郭某尽管满心不愿意,最终还是被迫辍了学。镇政府知道后,多次找郭父做工作,希望他让郭某复学。但郭父以“让不让女儿读书是我家的事,别人管不着”为由予以拒绝。于是镇政府依法对郭父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限其在10日内把郭某送回学校复学。

议一议:镇政府的做法根据是什么?这里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教师讲述:

镇政府是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对郭某的父亲作出行政处罚的。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让子女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是家长应尽的义务,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法律的重要内容,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作用。

板书课题:二、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学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问题:

法律是怎样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讲述:

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使公民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情境活动二:案例分析

非典型性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忘我国政府宣布,将“非典|”列入《传染病防治法》中的法定传染病来进行管理。该法规定,在发生瘟疫的情况下,可对疫区公民的自由、权利进行必要的强制性限制。2003年5月,某社区的3号楼发现了一例“非典”病人,当地政府依法对居住在3号楼的公民进行了隔离,但该楼某些居民以宪法赋予了公民人身自由权为由,不愿配合。

我们要对不愿配合的人说:

遇到类似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教师讲述:

公民应该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公民的责任;在特定情况下接受“隔离”是公民的义务,作为公民应主动配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情境活动三:案例分析(见教材P93页)

中学生张华的表哥在城里打工,春节前,表哥找老板要工钱,老板不但不给,还将其打伤。表哥很气愤,回家约了几个人准备对老板进行报复。张华听说后……

试一试: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意愿,续写这个故事,并说明理由。

想一想:自己或自己的家人与他人发生过权益纠纷吗?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讲述: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1)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

教师讲述:

在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多方面的。对于公民享有的种种合法权益,我国宪法和法律都予以保护。我国法律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任何公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根据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向有关部门、机关和团体寻求法律保护。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公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教师小结:

公民可以通过协商和解、提起诉讼等途径,依法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从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2)诉讼的类型

诉讼通常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类型。

板书:刑事诉讼

诉讼的类型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情境活动四:案例分析(见教材P94页)

2005年5月,某县凤凰村一户人家生下一个女孩,取名谢英。小英出生前两个月,父亲搭乘摩托车外出时与一辆汽车相撞,跌入一座正在施工的水井中溺水身亡。母亲肖某悲痛万分,小英的出生使一家人的日子更加贫困。为了将来的生活,母亲把驾驶员王某、水井所有人蕉坑林场以及

水井施工者塔下村民小组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作出赔偿。女儿谢英作为原告之一,成为我国当时年龄最小的诉讼当事人。

2002年6月19日,县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下塔村民小组在水井施工时没有采取安全措施,是谢父死亡的直接原因,应负主要责任;被告蕉坑林场作为水井的所有人和受益人,对于水井的施工疏于管理,负连带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小英获得8640元抚养费。这一天,她还没有满月。

说一说:我国法律是怎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

教师小结:

我国法律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本案中,被侵权人是通过诉讼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上述案例中的违法分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向被害人赔偿了经济损失。这属于什么类型的制裁呢?我国法律制裁违法犯罪还有哪些制裁的类型呢?

(3)法律制裁的类型

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我国的法律制裁可分为四种类型。

违宪制裁

行政制裁

法律制裁的类型

刑事制裁

民事制裁

(教师可以按教材P95页相关链接讲述)

(三)课堂小结

本课知识点:(详见《学海导航》P74、75页)

(四)作业

(详见《学海导航》P77页——第二框练习题)

(五)课后记

第八课伴我们一生的权利

知识目标

1.知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不受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2.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懂得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公民人身权、财产权、消费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观察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增强识别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非法侵害公民人身权、财产权、消费权益的行为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他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2.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能够自觉尊重他人;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增强尊重他人隐私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1.依法白虎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2.依法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教学难点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2.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教学方法

本课可用讲读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本课计划用3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总第26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一框——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略)

2.板书课题:一、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二)讲授新课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情境案例一:(详见教材P96页)

情境一:14岁的张亮在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被一台拖拉机撞倒,造成脑震荡和小腿骨折,致使张亮3个月未能到校学习。

情境二:一妇女带着自己的宠物狗上街,小狗将一过路的学生咬伤。

议一议:

漫画中青少年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伤害?

我们为什么要依法维护这些权利?

友情提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

(1)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意义

①什么是生命健康权

健康权

生命健康权

生命权

②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友情提示: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就失去了意义和根本,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情境案例二:(见教材P97页)

某餐馆服务员为提前下班,以扫地为名驱赶顾客,遭到顾客王某的批评。服务员杨某、邱某、张某一拥而上,用板凳、盘子、碗碟和拳头殴打王某,将其头部、鼻子和耳朵打伤,鲜血直流。公安机关依法分别给予杨某等三人治安拘留处罚,并令其担负受伤者的医疗费用。

议一议:

杨某等人侵犯了王某的什么权利?

公安机关对杨某等人的处罚说明了什么?

友情提示: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我国法律的主要任务之一

教师讲述: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害。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3)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伤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了特殊的保护。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8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第16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在我国的其它法律中都做出了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明确规定。可见,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我国法律的主要任务之一。

查一查:我国还有哪些法律对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作出了明确规定?(学生课后查找)

情境案例三:(见教材P98页)

情境一:体育课上,甲、乙两位同学因抢球发生争执。

情境二:放学后,甲伙同自己的“哥们儿”将乙痛打一顿。

我想对甲同学说:;

我想对乙同学说:。

教师小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打人、伤害他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是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违法行为,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当你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你有权寻求法律保护,你可以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案例。(1)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的方法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99页)

议一议:

※自己同意以上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假如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正确的做法是:

教师小结:

生命健康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人身权利,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我们一定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都有些什么方法呢?

一是要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

当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威胁和侵害时

二是要采用合法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

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还要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100页)防患于未然

我们身边还会遇到哪些险情,应如何应对?

家庭生活中:。

学校生活中:。

社会公共生活中:。

情境案例分析:(见教材P99页材料)

某校初二(4班)的同学在课间休息时,经常在楼道推搡、追逐打闹。2003年5月19日,黄小鹏在追打李帅的时候,一不小心将李帅推下了楼梯,造成李帅手臂骨折、一颗门牙被碰掉。为此,小李的父亲找到学校,要求学校与黄小鹏的家长联系,让其赔偿医疗费等费用。可是黄父让黄小鹏捎300元钱到学校后就不再路面了。李帅的父母听说后非常生气,于是一纸诉状将黄小鹏和学校告上了法庭。经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黄小鹏赔偿李帅各项费用共计7234.50元,由其监护人支付。

此案给我们的教训是:。

教师小结:

教训是多方面的:①当我们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或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生活学习中和同学交往中要加强自我保护,尽量避免受到伤害;③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我们享有要求别人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的权利,同样也有义务不伤害别人的生命和健康;④我们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同样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2)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阅读教材P100页正文内容)

想一想: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既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又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教师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决不做侵犯和危害别人生命和健康的事。同学之间要相互爱护、相互尊重,嬉戏、玩耍要适度,避免因过失而给对方造成伤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做到既保护自己又尊重别人的生命和健康。

想一想:

同学之间有过度嬉闹现象吗?有没有因不当嬉闹而造成人身伤害的情况?

谈一谈:

今后我们应注意:

(三)课堂小结

本课知识点:

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的保护。

③如何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一是要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法外;二是要采用合法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对恶。

(四)作业

详见《学海导航》P86—89页练习题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总第27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二框——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教材P101页——“读图、感悟”)

情境一:我的艺术照怎么在橱窗里?

情境二:为什么某同学诬告我考试作弊?

情境三:为了报复班长,我捏造事实说他有偷盗行为。

说一说:自己身边有以上类似的现象吗?

议一议:你怎么对待以上的事情?

谈一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

类似侵犯我们人格尊严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这些现象的发生告诉我们,公民的人格尊严需要得到保护。我国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2.板书课题:二、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二)讲授新课

1.我们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1)我国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①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什么是人格尊严呢?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我国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情境活动一:(读图P103页)

议一议:犯罪嫌疑人有人格尊严吗?

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裕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

②人格尊严的具体内容

①肖像权②名誉权

人格尊严权③荣誉权

④姓名权⑤隐私权

③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在我国,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非法侵犯。公民的肖像不受非法侵犯、名誉不受非法侮辱、荣誉不受非法剥夺、姓名不受他人侵害没。

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101条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

由此可见,我国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做为未成年人的我们中学生有没有人格尊严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可见,未成年人同样享有人格尊严权。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得到充分体现。(2)我们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学生阅读教材P102页第二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议一议:青少年怎样做到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教师小结:

青少年一定要做到:①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②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回失去的尊严。③每个人都要像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那样,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情境活动二:(教材P103页——读图思考讨论)

回想:我们身边有过这样的现象吗?

讨论: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还有哪些表现?

(1)隐私权的含义

①隐私及隐私权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生活的秘密,这个秘密在法律上称为隐私。自己的秘密不愿让别人知道,是自己的权利,这个权利就叫隐私权。

因此,隐私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

②隐私的具体内容

想一想:隐私包括哪些内容呢?

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

个人私事:如私生活、社会交往、生活习性;

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日记、照相簿、通信秘密等。

教师讲述:

在我国,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在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宪法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住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由此可见,我们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未成年人有没有隐私权呢?其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吗?

(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同样受法律的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这就是说,在我国,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同样要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法律的保护。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也明确规定,“儿童的隐私、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受任意非法干涉,其荣誉和名誉不受非法攻击。”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105页材料)

近一个月,初二学生黄某出现了异常情况,黄某不住校,但经常深夜才会家,中午饭也极少回家吃。黄父文黄某是什么原因,黄某说是学习紧张,中午饭再学校里和同学一块吃了,晚自习后,是在教室里复习功课。黄父半信半疑,便到学校找班主任了解儿子的情况,谁知班主任和黄某的同学都否定了黄某的说法。黄父再三追问儿子,就是不得其果。后来黄某干脆不再搭理父亲,但依然是深夜才回家。黄父心里非常着急,由于自己是公司的经理,没有时间观察儿子的行踪,有担心儿子出事,便让自己公司的一名工人跟踪黄某……

议一议:

黄父是否侵犯了儿子的隐私权?我们应当怎样看待黄父的行为?(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学生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有时人们由于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个别家长和老师采用翻学生抽屉、偷看学生日记、追问学生交往情况等手段来“关心”未成年人,尽管可能出于善意,但这是违法的,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

那么,青少年该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呢?

(3)青少年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学生阅读P105页教材正文第二段后讨论回答问题)

议一议:青少年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师小结:

青少年保护自己的隐私权,一方面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另一方面,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只有大家相互维护,相互尊重,才能保证每个人生活的自由与安宁。

情境活动四:写一写(见教材P105页)

尊重他人的隐私,我们应该做到:

对同学的日记:。

对同学的身体和生理缺陷:。

对同学的家庭生活细节:。

对同学过去的缺点:。

教师小结:

青少年要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希望别人披露自己的隐私,同时也要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三)课堂小结

知识结构:

1.我们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1)我国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①人格尊严

②人格尊严的具体内容

③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2)我们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1)隐私权的含义

①隐私及隐私权

②隐私的具体内容

(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同样受法律的保护

(3)青少年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本节课知识点:

(1)人格尊严的含义:是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内容: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

(2)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保护公民的隐私。未成年人的隐私同样受法律的保护。

(3)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

(四)作业

完成《学海导航》P89页——第二框练习题

(五)课后记

第九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知识目标

1、知道法律维护公民的财产权、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2、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掌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

能力目标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的经济权利的自觉性。

2、加深对依法保护智力成果的人是,努力增强对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善于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做斗争,提高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2、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教学难点

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2、我们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三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总第28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留给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境导入:

大屏幕展示:

材料——拾钱捐献失主索还

本报讯成都消息:目前,成都市某公司宋女士不慎遗失了一个信封,内装现金一万元。本月3日。信封被宋某的同事王某拾,在找不到失主的情况下,王某以个人名义把拾到的钱捐了某贫困地区。不久,宋得知此事,找上门来要钱。失主一脸的委屈,拾者连声喊冤。一个问:“感谢你拾金不昧,但我的钱你怎能随便捐献?”一个说:“我没贪你一分钱,凭啥叫我还钱?”

宋女士认为,王某承认捡到了她的钱,就应把钱还给她。谁把钱捐出去的,谁就应负责把钱追回来。王某却说,他拾到钱后曾经到处寻找失主,未果。他不能老把钱放在家里,所以就把钱捐给贫困地区了。在这件事上,他没有任何过错。

成都市慈善总会有关人士表示,这种情况他们没有遇到过,但一旦以个人名义填写了认捐书,一般是不能反悔的。也就是说,这笔钱王某是要不回来了。

四川华楚律师事务所黄超律师说,王某没有权利支配拾来的钱款,也没有权利擅自捐赠出去。王某以自己的名义将钱捐出,属于越权支配,在失主追讨这笔钱时,理应承担返还义务。受赠部门因为受到的是王某本人的捐款,钱的来源与他们无关,他们不负返还义务。

议一议:①你认为王某的话又没有道理?②拾来的钱能捐献吗?

小结:这个案例涉及到私有财产的所有权以及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的保护问题。

2、板书: 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二)讲授新课

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106页材料)

大屏幕展示:看图回答问题

①拖拉机就是该农民所有的:。

②该农民拥有这台拖拉机后对该拖拉机分别行使了哪些权利:。

③该农民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由此可见,公民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板书)

(1)公民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教师讲述:

该农民在买回这台拖拉机后便拥有了这台拖拉机的财产所有权。因此他分别对这台拖拉机行使了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四项权利就构成了财产的所有权。该农民之所以能够对台拉机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就是因为该农民对拖拉机享有财产所有权。

什么是财产所有权呢?

板书:占有权——

使用权——

财产所有权

收益权——

处分权——

相关链接-——(P107页)

占有,是指财产所有人对自己财产的实际占有和控制。

使用,是指财产所有人对财产的运用、利用。

收益,是通过占有、使用、经营、转让而取得的经济收益。

处分,是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某种行为对财产进行处理、处置。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当公民拥有财产所有权时,才能对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也就是说,只有当公民对财产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时,公民才享有财产所有权。

在这四项权利中,最重要的是财产的处分权,因为其他三项权利其他公民是可以分享的,而唯独处分权只能由财产所有者行使。

在我国,施工中发现的所有不明的埋藏物,捡到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

探究讨论:

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哪些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知识来判断下列选项中的财产哪些属于合法的,哪些属于非法的,并简单阐述自己的判断理由。

A、通过从事劳动所得的工资D、公民通过存钱获得的银行利息

B、毒品E、通过贪污、受贿取得的财产

C、通过抢劫得来的5,000元钱F、公民在书店里买的书

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如选项中的A、D、F 就是合法财产,而选项中的B、C、E 就是非法财产。其中,毒品本身就是非法的,而其它两种则是取得财产的方式和方法违反法律规定,因此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它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了财产的合法性。

情境活动二:

2001年11月—12月间,外地来京的无业人员李某、张某等四人,趁天黑用铁锤将独行的妇女从背后打昏,然后抢走财物。在短短的20余天内,作案9起,致使8人受伤、1人死亡,共抢得钱款1万余元。2002年2月5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做出判决,以抢劫罪分别判处李某、张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受个人全部财产,另外两名案犯被判处有期徒刑。

说一说:

(1)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什么手段,追究侵犯财产犯罪的法律责任?

(2)人民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

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采取刑事法律手段追究侵犯财产犯罪的法律责任。我国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2)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①民事法律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常见、最普通的方法

民事法律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的?

情境活动三:各抒己见

甲出国留学,临行前将自己价值1080元的DVD机委托乙保管。乙在甲出国后,擅自将甲的DVD 机以650元的价格卖给丙。甲从国外回来后,得知自己的DVD机被乙卖给丙,便要求丙返还原物。丙不给,理由是该机是自己花钱买来的,对其拥有所有权。为此,两人争执不下。

请同学们就此展开讨论:

①你认为该机的所有权应该属于谁?(属于甲)

②你认为甲、乙二人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通过民事法律的途径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③假如你是法官,你该依据何种法律,做出什么样的判决?

(依据民事法律,首先确认财产的所有权,然后判决返还原物)

教师讲述: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运用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确认所有权;恢复原状;返还原物;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

②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刑法设专章明确规定了侵法财产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等,并对其规定了最严厉的刑法处罚措施。例如,案例1。

运用刑事法律手段,打击和惩罚各种侵法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犯罪行为,使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3)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情境活动四:议一议(见教材P108页材料)

2002年12月的一天晚上,王某和李某等四人在一起打麻将。最后,李某输给王某1200元钱。由于当时李某钱不够,王某便让李某写了所欠700元的欠条,说好过一个月后还清。2003年2月,王某要欠款时,李某拒不给钱。王某一怒之下凭借欠条将李某告上了法庭,请求法庭为自己追回李某所欠的700元钱。经法庭审理判决,李某给王某所写的欠条无效,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

为什么法庭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

教师讲述:

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国家还要依据法律予以追求和处罚。

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呢?

(4)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情境活动五:出谋划策(见教材P108页图文材料)

大屏幕展示:(教材P108页)

小明应该怎么办?请你为他出个主意。(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呢?)

教师讲述:

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

一方面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另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情境活动六:各抒己见

村民老张7年前与村委会签约,承包了南山坡上的一块山地,承包起20年。老张在山地载上了苹果树。这3年,老张的果园大丰收。村委会改选后,新上任的村干部以原来的租金不合适为由,告诉老张原来的签约无效,今年收获的苹果由村委会支配,老张没有答应。到了苹果收获的季节,村干部指示村民将老张果园里的苹果全部摘下,分到了各家各户。老张欲哭无泪,痛心至极。

村委会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村委会的做法侵犯了老张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老张应该怎么做?(老张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积极寻求法律的帮助。)

2、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继承权。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所有权的延伸和体现。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继承权

教师讲述:

人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积累的这么多的财富,一旦人死去之后,该怎么处理这些遗留财产?遗留的财产该留给谁呢?

这时就出现了财产的继承问题。通过继承来完成对死者生前遗留财产的处理。伴随着继承,就出现了一项新的权利———继承权。那么,什么遗产、什么是继承权?哪些人能成为继承人享有继承权?法律又是如何保护公民享有这一权利的呢?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首先我们要了解几个概念。

什么是被继承人?什么是继承人?什么又是遗产?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的范围包括哪些?

(请同学们学生阅读教材P110页第一段教材正文以及相关链接的内容,划出相关概念。)

情境活动七:

王某全家三代六口人生活在一起,父母退休在家,弟弟是某中学的教师,儿子小明刚读初中。王某夫妇开办服装店,已有存款42 万元,王某个人财产还有图书、字画等。天有不测风云,王某因心脏病突发住进医院,临终前对全家人说,把自己的图书、字画留给当教师的弟弟。

探究思考:

哪些属于王某遗留的财产?王某遗留的财产在继承时应该如何分配?

友情提示:

在上述案例中,死者王某遗留下了财产,因此死者王某是被继承人;王某的妻子、儿子、父母、弟弟都在继承人的范围内,因此他们是继承人;王某和妻子合办的服装店、存款中属于王某的那一部分以及王某自己的图书和字画属于遗产;上述继承人中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人就享有了财产的继承权。

综上所述:

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继承死者个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利。

被继承人是指遗留财产的死者。

继承人是指承受他人遗产的人。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遗产必须具备的打三个条件:

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案例5中王某遗留的财产在继承时应该如何分配?

这就涉及到公民的遗产继承方式。

依照法律规定,公民的遗产继承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

(2)公民的遗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

依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继承权,未成年人也不例外。

①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教师讲述:

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配偶子女父母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教师讲述:

继承人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只有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如何继承呢?这就有个继承顺序问题。

②法定继承顺序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继承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她们行使继承权的时间是不一样。依据《继承法》如果将六类人排序的话,最先进入继承顺序的人应该是“配偶、儿女、父母”,在这三类继承人都不存在情况下“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方可进入。继承的顺序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了。

法定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继承人

遗产

第二顺序继承人

配偶子女父母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教师讲述: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继承顺序继承人开始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根据婚姻法规定,无论是血缘的还是法定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婚生的和非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养父母子女关系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具有同等的法律意义,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3)依法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情境活动八:(见教材P111页材料)

2003年11月25日,某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职工柳某突然病亡。当安葬万柳某后,柳某11岁的养女柳莹却进不了家门了,因为父亲生前购买的三套房子一套被姑姑强占了,一套住着租户,另一套则是铁将军把门。小柳莹幸被好心人收留才免遭流落街头之苦。小柳莹的姑姑说,小柳莹不是他哥哥的亲生孩子,不应该有继承权。这件事让新格律师事务所的冯律师十分气愤……

小柳莹是否有继承权?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无论是血缘的还是法定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婚生的和非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养父母子女关系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具有同等的法律意义,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小柳莹享有继承权。)

在这里,小柳莹的合法的继承权被侵害了。在生活中,当我们的合法继承权被侵害后,该怎么办呢?那就是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继承权。

就上述案例,以“假如我是小柳莹”或“假如我是冯律师”为题,进行口头交流。

(小柳莹应该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三)我的收获

本节课知识点:

①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其中,民事手段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刑事手段是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②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③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一方面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另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④公民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⑤公民的遗产继承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四)我的能力测试

请你选择(每小题5分,共计30分)

1、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表明()

A.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 B.我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C.私有财产比公有财产需要保护D.私人的所有财产都应保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一切财产的权利B.财产所有权包括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C.在路上拾到他人的钱财,我们也享有财产所有权 D.公民的财产都受法律保护

3、在我国,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普遍做法是()

A.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B.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C.通过行政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D.通过宪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4、某公民在获得体育彩票特等奖500万元后,捐款50万元给中国红十字会,援助印度洋地震海啸灾民,其行为是()

A.对自己财产依法占有B.对自己财产依法使用

C.最自己财产依法处分D.对自己财产依法收益

5、我国财产继承权主要是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实现的。在法定继承当中分成两个顺序,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继承顺序的是()

A.子女兄弟姐妹父母B.配偶父母外祖父母

C.子女配偶兄弟姐妹D.配偶子女父母

6、下列属于我国继承法确认的遗产有()

①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②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③家庭的全部财产④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我的理解(20分)

7、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决定宪法第十三条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请问:当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所有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应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10分)

答:当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要用最小的损失来制止犯罪行为。

8、什么是财产所有权?我国采取哪些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10分)

答:财产所有权是指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总第29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二框——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二、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

2.情境导入

大屏幕展示:(教材P112页材料)

议一议:以上所列举的属于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上述材料所列举的属于属于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二)讲授新课

1.我们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

(1)我国保护智力成果权的相关法律

情境活动一:16岁中学生三项发明引资200万,换得10%股份当老板

材料3:武汉一16岁的在校高中生胡登煌凭借3项发明专利,成为一家注册资本200万元的企业的股东。他是武汉地区“学生股东”第一人。他发明的“无压痕眼镜架”在宁波市投产。他的另两项专利“世界筷子”“自洁水龙头”也进入生产进程。前者在一双筷子上加三个套环,以固定筷子,让外国人也能熟练地使用;后者在传统水龙头把柄上钻4个孔,一开水龙头,把柄便溢水自洁。3项发明吸引了浙江知名企业宁波天安集团,该集团3个月前投资200万元成立“天之煌公司”予以开发,胡登煌凭专利技术拥有公司股份10%。

胡登煌的家人说,胡登煌自幼爱好发明,去年3月至今已申请10项专利。

阅读以上材料,想一想:

①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智力成果有什么价值?(智力成果具有经济价值,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②什么是智力成果?什么是智力成果权?

教师讲述:

智力成果具有经济价值,是一笔无形的财富。那么什么是智力成果呢?

板书:科学技术成就

智力成果(就是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发明创造

文学艺术作品

相关链接(教材P113页):

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是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在我国,智力成果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课题中的无形财产主要是指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商标权无形财产(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③我国有关法律对公民的智力成果权是怎样规定的?

教师讲述:

我国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这既是对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也为制定保护智力成果权的其它法律法规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保护智力成果权都有哪些法律法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维护智力成果权方面的重要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详见教材P113页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113页材料)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议一议:初中学生的作品有没有著作权?

(2)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同样受法律保护

我国法律规定,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智力成果。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由此可见,我们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

谈一谈:

※自己身边有没有侵犯未成年人智力成果的行为?

※网络下载、临摹名家书画室侵犯他人智力成果权的行为吗?

※学校应当为青少年获取智力成果创设哪些有利条件?

教师讲述:

网络下载、临摹名家书画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明确规定不让下载的,下载后就构成侵权;临摹名家书画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能,不属于侵权行为,若有其他动机而又没有征得名家本人同意,则是侵权行为。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我们每个人都享有智力成果权,而且为了保护我们的智力成果权,国家先后通过立法来保护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权利。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来维护和保护智力成果权呢?

2、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114页材料)

材料:江辉是某中学初二(3)班的学生,别看年龄小,电脑知识可丰富了。她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且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个人网站的内容,她把本版同学的优秀作文全部上网公布,网民可以随意浏览。

你说我说:

汪辉的做法对吗?

假如自己的作文被汪辉在网上公开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办?教师讲述:

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应不断加深对保护智力成果权的认识,努力增强保护智力成果权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智力成果权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我们中学生要从我做起,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权的保护活动,尊重他人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呢?(保护智力成果权有哪些方法呢?)

相关链接:

智力成果权,所有人保护自己智力成果的方式主要有:

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登记。

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智力成果的方式主要有:

停止侵害活动;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114页材料)

案例分析:

材料1:我国一名著名的漫画家,从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创作了一格大脑袋、圆鼻子、头上长着三根头发的小男孩形象,这一形象用于多种漫画集中。另外一名画集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在其绘画中使用了“三毛”形象的作品并编辑成册出版发行,引起了该著作权继承人的不满,遂起诉至法院。法院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判令出版社停止出版、发行和销售该画册,为销售的予以小惠,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000元,收缴侵权人所得稿酬5000元。

材料2:1994年春,13岁的中学生小峰自创一首歌词,参加当年的“全国少儿歌词征集活动”。这首歌词由于新颖、富有情感而被评为特别奖。然而,小峰并为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过调查发现,是复评中某小学教师李某和他的学生张某做了手脚。小峰于1996年10月八一至诉状交到人民法院,状告李某和张某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1997年8月10日,人民法院审结此案,小峰获得了17000元赔偿。

议一议:

①上述案例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保护当事人的智力成果权的?

②我国法律对保护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有哪些具体规定?

③依法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有效方法有哪些?

教师讲述:

我国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我国法律规定,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智力成果。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我国民法第五章规定:

第九十四条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第九十五条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专利权受法律保护。

第九十六条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依法取得的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第九十七条公民对自己的发现享有发现权。发现人有权申请领取发现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

(三)我的收获

(1)智力成果简单地说就是()的劳动成果。智力成果具体表现为:()、()、()以及()等。(2)为了保护智力成果,我国专门制定了()、()、()等有关的法律法规。

(3)我国法律规定,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

(4)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地加深对依法保护()的认识,努力增强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

(5)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积极()帮助,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我的能力测试

1.请你选择(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法律规定,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智力成果

B、我们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登记等方式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

C、当我们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可以要求侵害人停止侵害活动、消除影响、公开赔情道歉、赔偿损失等

D、法律只保护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

(2)我国为了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有( C )①②③④⑤⑥

①著作权法②商标法③专利法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智力成果也叫知识产权,是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在我国,智力成果权主要包括(C)

①著作权法②发明权③发现权④专利权⑤其它科技成果权⑥继承权

A、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不属于你的智力成果的是( B )

A、参加少年美术作品大赛时自己创作的一幅山水画

B、你在课后调查的有关维护青少年权益的社会调查数据和资料

C、发明了一个无尘板擦并获得专利权

D、写作并已经发表的作文

(5)某中学初二学生小倩在语文老师的鼓励下写了一本书《花季校园》。享有这本书的著作权人是(D )

A、小倩的语文老师

B、小倩和他的语文老师

C、小倩的父母

D、小倩自己

2.我的理解与认识

(1)9岁的强强从小爱好绘画,他的几幅作品被某美术刊物登载。强强的父亲找到这家出版社要求赠送此刊物做纪念,但出版社说,未成年人没有著作权,拒绝赠书。

出版社的说法对吗?为什么?(15分)

答:不对。我国法律规定,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智力成果。未成年人也不例外。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给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小俊是一名八年级的学生,从四岁开始学画画。去年,在学校举办的文艺活动中,他的两幅作品获奖,但只有一幅作品署着他的名字。后来,班主任告诉他,为了使班里更多的同学获奖,他用了其他同学的名字署在小俊另一幅作品上。

请你告诉小俊:

①小俊的权利是否受到侵犯?(5分)

答:受到侵害。

②面对这种情况,小俊应该怎么办?(10分)

答:先找老师协商,要求更正署名,协商不成就可以提起诉讼,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智力成果权。

(五)课后记

第三课时(总第30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三框——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在现代社会里,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广告的宣传、熟人的推荐、街头的流行等,在这商品的大千世界里,时常让我们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要拥有一双“慧眼”,既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做到有比较、有鉴别的消费,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从而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2.板书课题:第三框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二)讲授新课

1。明明白白消费

情境活动一:七嘴八舌(教材P116页图片材料)

大屏幕展示: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惨状我想说:。

自己知道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吗?。

(提示:前一问只要能围绕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这一主题回答即可;第二问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本层次的内容。)

(1)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教师讲述: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的法律。这部法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与学生关系密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认的消费者的9 项权利是:(学生阅读教材)

①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权(详见教材P117页相关链接)

②对商品和服务的知情权(详见教材P117页相关链接)

③对商品和服务的自主选择权(详见教材P117页相关链接)

④公平交易权(详见教材P117页相关链接)

消费者享有的权利⑤依法求偿权(详见教材P117页相关链接)

⑥依法结社权⑦获得知识权⑧监督批评权⑨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等

(2)生活中容易被侵犯的消费者权益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7页相关链接——

在经济生活中,较容易被侵害的消费者权益主要有以下几项:

人身、财产安全权,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知悉真实情况权,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知悉商品或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生产者、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等有关情况。

自主选择权,指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公平交易权,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的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依法求偿权,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因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可以依法向经营者要求赔偿。

情境活动二:(教材P116漫画材料、P117页材料)

材料1:漫画——顾客是上帝

销售者:东西都挑好了,你敢不要?

想走?没门!

消费者:……

面对漫画——顾客是上帝,你想说点什么?

材料2:2002年2月5日,宋某骑着刚买的三轮摩托车载着妻子唐某到县城买年货,途中车轴断裂,连车带人翻进路旁沟里,宋某当场死亡。3月1日,唐某到县消协投诉,要求经营放给与赔偿。消协组织投诉方与销售者和生产者调解。经交涉,生产者对唐某一次性赔偿死亡者抚恤金、丧葬费、孩子生活费、老人赡养费5.5万元。

某市杨女士日前在某商场服装柜特价区花130元买了一件短衫和一条裤子。回家试穿裤子时,发现裤腰太大,于是去商场要求重新换一条,却遭到拒绝,理由是“特价商品售出概不退换。”

※以上案例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人身、财产安全权;自主选择权)

※怎样才能让人们放心地消费?

友情提示:

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经济利益的诱因,会使某些经营者抛开职业道德,甚至置法律于不顾,采取不正当手段从事交易,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自己牟取暴利。

漫画——顾客是上帝,以及教材P117页的案例异曲同工,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上帝”?“顾客就是…上帝?”,经营者本应尊重消费者,在这里作为消费者的上帝沦为被欺骗、被侵权者,而为上帝服务的生产者、销售者,却高高在上肆意侵害上帝应享有的权利。

前一个案例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权;后一个案例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怎样才能让人们放心地消费呢?那就需要营造一个让人们放心的消费环境。

2.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情境活动三:看视频、看漫画,感悟、探讨、交流

材料1:

关于安徽阜阳假奶粉案的视频报道:视频资料

材料2:教材P118页漫画材料上述视频材料和漫画并非夸张,对此我们想说:。

友情提示:

以上这些行为都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生产者、销售者应该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让上帝真正享受到上帝的待遇。

怎样才能营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呢?

(1)营造放心消费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教师讲述: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消费活动中的生产者、销售者合消费者,都要按照诚实守信原则参与消费活动,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阅读教材,想一想:

生产者、销售者合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共同遵循的原则是什么?(诚实守信原则)

(2)生产者、销售者合消费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教师讲述:

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都是消费活动的参与者,都要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参与消费活动,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生产者是消费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销售者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与纽带,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消费者是消费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分别应如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8页第二段——119页第二段,思考讨论)

①生产者应如何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②销售者应如何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③消费者应如何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学生讨论交流)

(3)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情境活动四:(教材P119页案例)

议一议:两次纠纷,结果不同,说明了什么?

友情提示:

消费者应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说一说:

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呢?维权的具体途径是怎样的?

维权途径: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不成)请求消协调解(不成)向行政部门申诉或者提请仲裁机关仲裁(不成)向人民法院诉讼

一方面在我们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依法维权;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学会在消费中的自我保护。

相关链接(教材P119页)

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方法:

⊙不轻信广告宣传。

⊙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

⊙从信誉高、服务态度好的正规商家购买商品。

⊙向经营者索要消费凭证并注意保存。

情境活动五:(教材P120页图文材料)——问卷调查

这是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呢?同学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让我们设计两个调查题目:。

调查发现,80%的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70%的同学采取了“自认倒霉”的方式处理,这说明:。遇到类似问题,解决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应该是:。

题目:①在消费中,你有过被侵权的经历吗?(是;否)

②被侵权后,你是“自认倒霉”吗?(是;否)

调查数据说明:维权意识较差。

解决的正确途径和方法是:

方法:应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途径: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协调解;③向行政部门申诉或者提请仲裁机关仲裁;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我的收获

本课主要知识点:

①消费者权利主要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权)等九项权利。

②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三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③经济活动的三大原则:(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④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⑤消费者维权途径: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协调解);向行政部门申诉或者提请仲裁机关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能力测试

请你选择:(每小题5分,共计30分)

1.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使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是国家对消费者进行保护的法律依据的是(C)

A.民法通则B.反不正当竞争法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D.产品质量法

2.在现实生活中,“店庆酬宾,饭菜五折优惠”(实际上价格已经提高了一倍)

“免费美容”(实际上是高价销售化妆品)等令人眼花缭乱的促销广告让消费者怦然心动,其实商家的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的(C )

A.人身、财产安全权B.自主选择权C.真实情况知悉权D.依法求偿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了公民享有下列权利(A )⑤⑥⑦⑧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人身、财产安全权③真实情况知悉权④生命健康权

⑤自主选择权⑥公品交易权⑦依法求偿权⑧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权A.②③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⑧C.②③⑤D.⑥⑦⑧

4.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有(B )

①购买商品时,仔细检查商品的质量、规格、产地、厂家、合格证等

②消费之后,想到不报销就不向商家索要发票

③绝不买打折商品④发现商品标价签的打折虚假时,向工商部门检举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④D.③④

5.消费者在购买商品进或者接受服务时,又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这是消费者享有的( C )

A.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B.对商品和服务的自主选择权

C.公平交易权D.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悉权

6.某奶厂在产品生产日期上疯狂作假,所生产鲜奶的生产日期甚至退后了整整15天。该厂的做法(D )

A.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构成违法B.属于犯罪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是不道德行为,但不违法D.侵犯了消费者人身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探究讨论:

7.一天,李女士在一家商店里购买衣服,试穿后觉得不满意。店主却强行要求她购买。李女士拒绝店主的要求后,遭到店主的辱骂。李女士想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不知道该怎样做。

请你帮她出一个点子;并结合店主的行为,指出李女士的哪些权益受到了侵犯。

答:(1)给出一个正确的点子:例如,李女士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工商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投诉、举报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店主强行要求李女士购买衣服侵犯了消费者享有的自主选择商品的权利和公平交易权;店主辱骂消费者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权利。

8.2005年2月,我国质检总局发出了清剿“苏丹红一号”的紧急通知,“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工业和成染色剂,是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然而,一些不法生产厂家将其添加到辣椒、腌菜、肉类等产品的加工中,以降低成本,牟取利益。

(1)如何正确认识这些不法生产厂家的做法?

答:他们的行为违反了经济活动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权和真实情况知悉权,扰乱了经济秩序,应受到惩罚。

(2)假如你不慎购买和食用了这些食品,你打算怎么办?

答:找厂家要求退货并赔偿损失,向有关部门如消费者协会、工商管理部门投诉,向媒体反映情况,必要时向人们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课后记

最新鲁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乘法交换律:axb = b X a 乘法结合律:(a >b) >C = a ^b >C) 乘法分配律:(a + b) >= a>c + b>c 或 a >b + c) = a>b + a >c 拓展:(a — b) > = axc — b x c 或 a >b — c) = axb — a >c 6、 连减:a —b —c = a —(b + c) 7、 连除: a H b^c = a 讯 b >) 知识点三简便计算一(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我要拿loo 分得分: 、常见乘法计算: 25X 4 = 100 125X8= 1000 「 二、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三、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 (40+60 ) =100+98 =488+100 =198 =588 四、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五、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5 X 56 X 4 99X 125X8 =25X 4X 56 =99X (125X8) =100X 56 =99X 1000 = 5600 =99000 六、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28+35+72 =(65+35 ) + (28+72 ) =100+100 =200 七、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X 125X 4X8 =(25X 4) X (125X 8) =100X 1000 =100000 精品文档 四年级上册数学背诵或默写知识点 知识点二 运算定律(默写) 我要拿100分 得分: 1 、

2021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准备: 1、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三、教学过程: 1、【导语】: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什么是家呢?” 2、【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我又有家了”。

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3、体验活动一:我眼中到的家。(并请说明理由) 【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4、【我说我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5、【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与人为善 学 案 学校:玉溪市江川县龙街中学 教师:赵秀全

2.3 《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2.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小品表演、开展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等高尚品德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善良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规范,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善良是什么、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 2.难点:如何理解与人为善是付出也是收获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体验法、故事讲析法、角色扮演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工具] 黑板、粉笔、多媒体等 [课前准备] 教师:研读教材、搜集相关资料、编写教案、制作课件等 学生:认真预习、自检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做到与人为善。 [教学过程]

附: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归结起来,善良就是() A.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B.一颗善意理解的心 C.一颗善良的心 D.一颗宽容的心 2.“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这句话说明() A.帮助别人就意味着自己吃亏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 D、善良要见诸行动 3.雨果说:“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下列行为不符合这句话意思的是() A.某校成立“爱心社”,为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B.某市出租车司机组成“爱心车队”,免费搭乘无助老人 C.某女郎用高跟鞋踩死一只猫 D.班上同学利用周末时间打扫街道 4.小明考试成绩很差,心情很糟。一直不如他的小强这次却考得很好,想帮他找出失败的原因,反而遭到小明的拒绝,但小强不跟小明计较。 你认为小强的做法() A.对的,这是大人不计小人过 B.对的,这是与人为善的表现 C.错的,应跟小明理论,从此不再理会小明 D.错的,怪他多管闲事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全册

八年级上册思品教案 全册备课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等。俗话说:“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所以,思想品德这一课程的教育在整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套教材主要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优秀的品德素质。知识方面有: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等;能力方面有: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等;情感方面有热爱生命、自尊自信、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等。下面,我主要就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来谈谈我对教材的感受。 八年级上册教材主要是围绕交往合作这一主题,遵循由近到远(如从亲人到朋友到网络)、由浅到深(如从交往的对象深入到具体方法)的逻辑来安排,同时,接近实际,贴近生活,按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设计了《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朋友通天下》和《交往艺术新思维》四个单元。主要对我与他人的关系和交往的具体方法这两块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让学生深刻了解自己与周围亲人、朋友、老师等亲密关系,同时学会与之正确的相处之道。 在本册中,我最喜欢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本课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平等尊重你我他”三小课。着重围绕“人际关系”介绍了几种比较重要的交往方法,如宽容。 在我们生活中,宽容是一种境界,是高尚的道德,有的学生存在自我中心、心胸狭隘的心理,缺乏谦让,对他人缺乏包容之心。不善于宽容、体谅,就无法适应人际关系的要求,更无法形成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团队精神,所以,针对学生中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宽容教育。本人也一直觉得“宽容”是中华美德的重要品德之一,学会了宽容,在生活中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让学生们了解宽容,教会他们宽容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宽容,本课还介绍了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等交往的“良方”,我将会和他们一同深入学习并实践。 以上就是我对八年级上册教材的一些浅谈,望老师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加指导,我定虚心学习,并希望在以下问题中得到帮助。 1、课堂纪律是高校课堂的关键,作为初任教初中的我,又面临叛逆期的学生们,如何掌握好课堂纪律可能是个大问题,我想请问是不是有一些特殊方法,望指导。 2、在教材的处理上没有很多经验,希望在师傅的指导下和实践中得到提升,我必虚心学习。 3、新文学校学生个性张扬,群体较特殊,我该如何与她们更好的相处。 4、思想品德这一科的任教需要注意一些什么?有无特殊要求。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单元备课 单元内容分析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伴随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青少年得以不断成长和进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为孩子付出了精力和心血,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作为青春期的中学生,感受着家长的呵护、享受着家庭的亲情,但随着自身独立性的不断增强,又容易与家长产生矛盾,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对于青少年成长是不利的,更容易伤害父母和长辈的感情。所以学会同家长沟通,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对青少年来说是必要的。这同时也是在锻炼中学生的交往能力,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道德水平,受益终身。所以说:要让中学生学会与父母交流、沟通,体会家长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长辈,处理好同父母的关系,解决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让中学生在家庭的关爱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 子女与父母交往、沟通能力的培养;尊长作为子女要孝敬。 单元难点:代沟和逆反心理的产生及危害,家庭关系的确立。 学法指导 学习本单元时要注意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把平时习以为常的父母长辈的呵护予以总结和重新回味,要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消除日常生活中同父母相处的隔阂和误解,理解父母对子女的扶养和爱护,学会关心和孝敬自己的父母、擅于与父母沟通。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第一框:我知我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家庭的特点和一般概说;b、家庭关系的确立;c、子女与父母之间关系的不可选择;d、家人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 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分析家庭关系的确立和家庭结构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按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确立家庭; 子女和父母的血缘亲情无法改变,必须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家庭。 本框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什么是家庭?②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③家庭的结构类型。 2、难点: a、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改变 b、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家庭。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粉笔,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自我介绍卡片 教法学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课时划分:一框一课 教学过程: 三、教学设计 1、情景导入 鲜花、彩车、礼炮、大红的“喜”字,亲朋好友的祝福……盛装的一对新人,这是和婚礼联系在一起的字眼,这两个人没有血缘关系,从此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一个新的家庭产生了。也许你就曾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你也可以描述一下这样的场面。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财产留给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遗产的含义及其必备的条件,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及法定继承的顺序、范围、遗产分配原则;遗产继承方式、遗赠。 2、能力目标 学会协商解决遗产继承问题,受到侵权时学会依法维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让学生培养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协商解决遗产继承问题的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1、“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此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遗产继承法律制度,学会依法继承遗产。 2、“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重点,此部分的主旨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继承问题,学会依法维护继承权,同时又要发扬传统美德。只有提高继承人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才能减少争议,化解矛盾。 三、教法学法的选择 1、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我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具体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通过讨论,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通过情景设置条件的变化和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不断思考、讨论、归纳以获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请同学收集实例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美丽的自然中,冬去春来、花开花落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人也一样。从懵懂少年到白发老者。我们在上节共同讨论了公民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那么,在公

民死亡后如何来处理他们遗留在世上的财产呢?这就涉及到财产的继承问题,本节课就来共同学习《财产留给谁》 (二)讲解新课 二、财产留给谁(板书)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今天和同学们共同讨论一个案例。(多媒体展示) 案例:不久,晓军的父亲因病去世,晓军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继承遗产,可是在谁能继承,继承多少这些问题上争执不下。爷爷、奶奶认为遗产应该由五人平分,但母亲不同意,认为姑姑不能继承。 晓军的父亲尚未过世,其财产能继承吗?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有关继承的基本概念,请同学们看课本,把这些概念找出来: 1、我们享有继承权(板书) (1)有关继承的基本概念(板书)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多媒体展示) 死者被称为被继承人 接受遗产的人为继承人, 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遗产, 继承权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教师:明白了这几个关于继承问题的概念后,让我们再来看晓军家的事。 晓军父亲尚未辞世,财产能继承吗?是否所有的财产都可以继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遗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答,) 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2,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3,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2)作为遗产必须具备的条件(板书) (学生分组讨论) 不久,晓军的父亲因病去世,晓军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全册) 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 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对待文化差异存在的不同态度、什么是正确的态度;正确对待不同文化,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理解世界文化多元的情况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对文化不同会导致行为方式差异的理解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能力;对不同文化的批判、鉴赏及学习其他文化优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克服面对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安和焦虑;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自豪感,立志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促进派。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难点在于帮助学生面对不同文 化应树立平等、尊重、接纳的态度。 导入:播放《欢欢喜喜中国年》,让学生沉浸在喜庆的过年氛围中回忆我国一系列传统节日。活动一:让学生展示收集的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各种传统节日。 简明扼要地填写课本之如下表格,中国的传统节日: 外国传统节日采风活动,展示多彩文化:

即展示和交流学生在课前收集的其他国家和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节日文化,即使有些看似名称相同的节日,不同的国家又具有本民族的节日特色。如“母亲节”、“圣诞节”等等。 从各国传统节日这一文化可以得出结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不同文化的特色。 活动二:设计了评选文化代表人物的活动。( P57 ) 通过系列的探讨、评选活动,明确不同文化的民族背景,引导学生去发现以下结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形形色色的文化,将我们的世界装扮得绚丽多彩。展示了世界文化“丰富性”。 学生朗读( P58 )“汉译英”故事。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1、古诗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 (文化存在差异、差别,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2、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 学生上讲台书写:[我们的现代用语中,也受到外来语的影响,如“酷”、“巧克力”、sofa(沙发),pudding(布丁),caffee(咖啡),curry(咖喱)、冰激凌、色拉油(Sola)、英特网、坦克等] 结论:文化没有优劣之别;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

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一、课标要求: 根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具有世界眼光”;“能力”目标中,提到“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知识”目标中,“了解我与社会的道德规范”。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了这一课。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实践、学习、升华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三、学情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新的网民。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吸引都是强烈的。其中,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网下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区别,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而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的不成熟导致各种违纪违法现象频繁发生,造成很多家庭和社会问题。学校教育必须关注到这一问题。 沉溺于网络的垃圾信息、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乃至网恋的中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缺少关爱,或缺少朋友,或缺少成就感。现实生活对他们而言,是失意或失败的,是痛苦与烦恼的。这类学生容易沉溺网络,寻找寄托和慰藉。对此,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一方面,网络环境不干净,学生没有一定的自制力,很容易迷失自己; 另一方面,处于各种情感饥渴状态的学生不少,他们一旦上网,容易陷进去不能自拔。因此,针对学生的现实成长问题,教材设计了这一课。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学习知识点归纳(全)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1.家庭的定义: 答: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答: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家庭关系的确立分哪几种? 答: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②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③依照法律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④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4.家庭的结构有哪些? 答:①核心家庭,是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 ②主干家庭,是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 ③单亲家庭,是指由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 ④联合家庭,是指父母与多对己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者 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 5.为什么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答: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是无可选择、无法改变的。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启示: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特别要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学习家人的优良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6.我们与家庭的关系? 答:①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 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第一任老师; ③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 情和温暖。 7.爱的特点: 答:①是无私的、永恒的、无微不至的、不求回报的爱。 ②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

8.爱的原因(父母为什么要承担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 答:①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得自然流露,使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 ②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 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9.我们为什么要爱自己的家? 答: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 10.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答:①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 ②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③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10.孝敬父母的含义? 答:①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②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③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 11.孝敬父母的方法: 答:①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②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的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 合的具体要求,并按照这些要求去做; ③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 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 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 孝敬父母的表现 12.对父母的长辈我们应如何对待? 答:我们孝敬父母的长辈,因为他们为社会为家庭作出贡献,对我们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甚至较之父母对我们的疼爱有加,在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时,做孙子女的更要献上一片孝心。 13.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怎么办? 答:①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是为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

鲁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试卷

鲁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试卷(总49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班姓名:成绩: 一、口算:(共6分,另卷) 二.相信你能填正确:(14分) ⑴二千零四十九万五千写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⑵最高位是()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⑶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40050 44万 46500 440500 439500 ()<()<()<()<() ⑷130□672≈130万,□里最大应填()。 240□890≈241万,□里最小应填()。 ⑸在估算790×52的积时,可以把790看作(),52看作 ()算,积大约是()。 ⑹求2395÷8的近似值时,可以把2395看作(),近似值是 ()。 ⑺一个角的两边成直线,这个角是()角。 ⑻射线有()个端点,()有两个端点,直线有()端 点,角的两边是两条()线。 ⑼通过一个端点,可以画()条直线,而通过两个端点,可以 画()条直线。 ⑽105°、36°、90°、360°、70°的角中,直角是(),锐角是(),钝角是(),360°是()角。 三.相信你的选择:(5分) ⑴在386620这个数中,“3”表示()。 A: 3000 B: 30000 C:300000 ⑵在下面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A:4000960 B:4008600 C: 4080600 ⑶7时30分,时针和分针构成一个()。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平角 ⑷在89□649≈90万中,□里可填的数字是()。 A:0~4 B: 5~9 C:任何一个数字 ⑸()是计数单位,()是数位。 A:万级 B:十万 C:百位 三、包公断案:(共5分) ⑴直线比射线长。() ⑵用放大镜看一个锐角,它就会变成一个钝角。() ⑶00≈39亿。() ⑷用9、9、9、4、1、0、0组成一个最小的七位数,是4001999。 () ⑸一位同学拿了一条长30厘米的毛线,它就是一条线段。() 四、列竖式计算。(27分) 760×90= 45×125= 496×35= 160×55= 77×134= 607×70= 21×305= 116×22= 126×33= 五、算一算。(9分) 1、如下图(1),已知∠1=40°,∠2= ,∠3= ,∠4= 。 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3《诚实守信》教学设计

《诚实守信》 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的第二框。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诚信,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诚信品质的做法,从而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为国家诚信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另外, 诚信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珍惜个人诚信记录、诚信智慧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结合具体情境去运用,作出正确选择等内容也是本框教材设计要点所在。 1、知道诚信的含义; 2、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3、懂得诚信是每个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珍惜 个人诚信记录。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课活动较多,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思考探讨诚信方面的知识,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另外,诚信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珍惜个人诚信记录与学生生活有些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诚信智慧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结合具体情境去运用,作出正确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教学重点】 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践行诚信的做法。

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诚实守信的典型事例。 一、导入新课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真的要杀猪?我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 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明确:诚实守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了解诚信 (一)诚信的含义 活动一:解读诚信 阅读教材,思考:诚信的含义。 教师总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目标导学二:诚信的意义 (二)诚信的重要性 活动二: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学生阅读教材P41“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你怎么看待小方的言行? 2.你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吗? 教师讲述:不按时赴约耽误了同学的时间,影响了志愿者活动的进程,是不讲诚信的表现。我们不愿与不讲诚信的人交往,因为我们觉得他言而无信。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安身立世。 教师总结: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活动三: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 第1—5课 1、习惯对人的影响 (1)习惯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2)习惯影响着人的思维发展(3)习惯影响着人的行为2、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好习惯? (1)有计划消费的习惯(2)勤于劳动的习惯(3)节约时间的习惯 3、有计划消费的好处 使我们的收支保持平衡,使我们的消费更加合理,还会给生活的其他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4、中学生参与劳动的好处 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 5、怎样培养好习惯? (1)必须有完善可行的计划(2)必须有实际行动(3)必须有毅力必须(4)改掉坏习惯6、对中学生而言,学会自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提高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做饭、洗衣服等;另一方面要提高自主安排和计划生活的能力。 7、中学生如何培养自理能力? (1)克服依赖心理(2)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3)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 8、初中生要学会资自立,为什么还要父母的帮助? 作为未成年人还缺乏完全独立生活的能力,在法律上还不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和监护。一方面要增强自立意识,提高自理能力;一方面要听取父母、老师及他人的意见。 9、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 (1)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人的心态都是自己选择的(2)要热爱生活,善于从身边寻找快乐(3)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4)要借助运动保持健康(5)要学会爱别人,宽容别人 10、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 (1)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远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一步一步地去实现(2)要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适时调整自己的方式和行为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顺利地实现目标 11、优良意志品质的特征: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性 12、坚强意志的作用? (1)能充分激发人的潜能(2)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3)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13、怎样磨砺坚强意志? (1)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磨砺意志的好方法(2)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3)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4)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14、人为什么不能选择父母? (1)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这种爱能包容一切,能撼天动地(2)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人类之爱中唯一真正基于血缘的爱(3)作为规范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法律,也确认了子女与父母间牢不可破的关系 15、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47-49页)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doc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杨明春 今年我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思想品德课,在工作中我爱岗敬业,努力奋斗,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的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提升,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回想半年工作,自己感想颇深,为来年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来结束本期的教育工作。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尽管我已工作了二十多年,但在新课改教材面前仍然是新手,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同时,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并做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努力学习六环节教学法,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 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 三、加强培优补差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类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一框我知我家 1.家庭关系的建立P5 (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家庭结构的类型:现在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P6 (1)原因: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2)启示: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家庭,特别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了解、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学习家人的优良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框 我爱我家 1.我们为什么要爱自己的家?(我和家庭的关系) P8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2)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3)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2.无悔的奉献: P9 (1)爱的特点:亲情是至深至纯的,无微不至的,永恒的,无私,不求回报的爱。母爱似水,温柔细腻,父爱如山,严格深沉。 (2)爱的原因(父母为什么要承担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得自然流露,使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父母养育子女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P10 3.感受家庭温暖_ 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成长的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感受到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知识要点 一.主要知识点 1、家庭结构的类型有哪些? 答: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核心家庭:是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是指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 单亲家庭: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 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已婚同辈联合组成。 2、家庭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物质生产功能,人口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3、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答:(1)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理应的到爱的回报。 (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本分。 (3)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4.如何孝敬父母? 答:(1)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2)孝敬父母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孝敬和侍奉。 (3)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5.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代沟的原因有哪些? 答:(1)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同 (2)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也不同 (3)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方面容易产生较大差异。 6.我们应该如何与父母沟通? 答:(1)首先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商量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 (2)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其实是明辨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 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7.我们与父母交往的艺术有哪些? 答:(1)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2)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 (3)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8.交友的原则有哪些? 答: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9.男女生交往的意义有哪些? 答:(1)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 (3)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 10.男女生应该怎样进行健康,正常的交往? 答:(1)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2)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3)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六课从众与自主:剖析从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明确从众心理行为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现象到领悟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思路: 首先通过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感悟从众现象的含义,然后通过例举身边从众现象的事例,找出从众现象的主要表现,最后通过对小品与材料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从众的作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上课 值日生:起立 (老师忽然抬头看天花板,并持续半分钟,然后再请学生坐下) 师:刚才我看天花板时,不少同学也跟着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什么也没看见。 师:那你们为什么抬头看? 生:因为你一直盯着天花板看,我们觉得好奇,所以也跟着看。 师: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做的现象叫什么现象? 生:这种现象叫从众现象。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六课“从众与自主”第一节内容“剖析从众” 【讲授新课】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什么是从众现象,老师再给你们讲两则笑话。 (笑话二则) 笑话一:一天,某人去买菜,看见街上有好长一条队伍,以为有便宜可以捞,便排在后面,一个多小时后,队伍转了一个弯,他发现前面有四个字:公共厕所! 笑话二:某人走在街上,鼻子忽然出血了,于是仰起头来,旁边的人看见他仰着头,以为在找什么东西,于是就跟着仰头,又过了一会儿,更多的人仰着头往天上看,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仰头…… 师:透过现象看本质,究竟什么是从众现象? 生: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跟着怎么做。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从众现象。 师:请你们列举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有哪些从众现象? 生:…… 师:刚才同学们列举的都是消极的、盲目的从众现象,难道从众现象就没有积极的一面吗? 生:有。 师:请你们说说看。 生:…… 师:下面有两组材料,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两种从众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材料一:开始我坚持,后来看到大家讲的与我不一样,就怀疑自己的眼睛有问题,有点害怕自己是错的,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 点。 材料二:刚开始认为这首歌曲不好听,后来听见大家都在唱也觉得好听。 生:都是多数人怎么想,自己就跟着怎么想,这两种现象都属于心理从众师:我们再看两组材料,下面这两种现象又有什么共同点? 材料一:开始我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后来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做的与别人不同,我就照他们的做了。

(完整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鲁教版)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1分) 1、一个练习本a 元,买20个这样的练习本需要()元。 2、食堂有b 吨面粉,每天吃a吨,吃了18天,还剩()吨。 3、正方形的边长为m 米,它的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4、由8个十,7个十分之一,9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5、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9.6米,它的每条边的长度是()米。 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80度,它的顶角是()度。 7、2.5至少扩大()倍是整数。 8 里填上“>” 、“<”或“ =”。 8.4小时8小时40分9米20厘米920毫米 6.6千米6千米600米 7.4米74厘米 9、8元1角=()元15000米=()千米 4公顷120平方米=()平方米840分=()小时 75平方分米=()平方米9.02千克=()千克()克 10、根据32×16=512,可知0.32×16=(),3.2×0.16=() 二、判断(每空2分,共12分) 1、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比这个数小。() 2、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当a=12,b=15时,a×b÷2=90. ( ) 4、长分别为50厘米、40厘米和1米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 5、两个数的商是2.25,如果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两位, 商是225。() 6、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 三、选择。(每空2分,共12分) 1、两个锐角的和()。 A.一定大于直角 B.一定小于直角C不能确定 2、在(0.25×1.25)×0.8的简算中,可以运用() A.乘法结合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加法交换律 3、12时15分,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 A.等于90° B.大于90° C小于90° 4、785000000等于()亿 A.78.5 B.7.85 C.0.785 5、7.895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A.7.00 B.7.90 C.7.89 6、一个小数先缩小到它的千分之一,在扩大到它的100倍,小数点的 位置应()。 A.向右移动一位 B.向左移动一位 C.向左移动两位 四、计算题(共28分) 1、直接写得数。(共8分) 0.6+0.4= 1+2.25= 1.6+0.8= 1.6×5= 0.13×0.5= 0.8×0.7= 2 -1.09= 6.3÷2.1= 2、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8分) 4.3+6.84= 5.7-3.56= 4.15×2.8= 0.48×0.27= 3、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每题3分,共12分) 4.6×7.8+2.2×4.6 0.8× 5.95×1.25 53×10.1 8.4÷0.8÷0.5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小结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文章来源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程根龙这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五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过程中本人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作为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同时,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并做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

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即将过去,总体来看,这学期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同仁的帮助下,在本人的刻苦努力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文章来源 .**.ne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