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闸北区2014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闸北区2014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闸北区2014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闸北区2014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闸北区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高三历史试卷(2014.1)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1-3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

1.西欧从中世纪走向近代的社会转型期间,不曾发生的是

A.推行重商政策 B. 文艺复兴运动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2.?阶级对抗从一开始就毒化了革命,致使和平改革成为不可能,并使许多资产阶级毫不迟疑地萌生破坏性的激进情绪。?此言概括了某一事件爆发的深层原因,这一事件是A.光荣革命B.法国大革命

C.工业革命D.明治维新

3.伏尔泰曾讥笑说:旅行法国者改遵法律次数之多,犹如换马匹一样。这一现象在何文献颁布后得到改变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的核心内容当是

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5.一位英国学者发现,?到19世纪50年代,在英语世界中才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一般人听到‘马克思主义’这个词还要更晚一些?。而马克思政党学说产生于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D.19世纪40年代

6.他有许多容克的观念,他曾宣称普鲁士必须抓住任何有利时机进行扩张,建立一个新的德意志联邦的思想在他脑海里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他是

A.俾斯麦B.舒曼C.阿登纳D.勃兰特

7.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曾感叹:?当我们谈论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不久之后,俄国开始“前行”。这次“前行”的起点是

A.彼得一世改革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8.下方是一幅遮住图例的地图,题为“1914年的亚洲”。图中/// 阴影覆盖地区属于

A.英俄殖民地B.法俄租借地C.英俄势力范围D.法俄势力范围9.巴黎和会上大国共同约定至少在欧洲承认民族自决权的原则,即按照语言划定的每一个民族或者种族,原则上都能建立拥有自己的主权和独立的民族国家。而某种现实与这一原则相悖,19年后最终酿成了

A.五四运动B.十月革命C.慕尼黑危机D.柏林危机

10.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借书人数新增了大约200到300万,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据此推断,图书管理员可能听到借阅者说的是A.?幸好有图书馆,我中午可以打个瞌睡、晚点回公司?

B.?幸好有图书馆,我和全家不至于冻死在街头?

C.?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每天守在壁炉边收听广播。?

D.?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

11.二战结束时,它已占据了世界工业生产量的三分之二,拥有世界黄金的三分之二,它的国民生产总值比1939年增加了两倍半,而出口增加了三倍。它因此得以在战后实施A.马歇尔计划B.莫洛托夫计划C.西欧一体化D.经济全球化12.某区域,1919年协约国决策者曾考虑将它作为防止布尔什维主义的缓冲区;二战后,有11个国家和1亿人口被置于共产党政府的统治之下。以该区域的国家为主体成立的组织是

A.北约B.华约C.欧盟D.联合国

13.一场猛烈的排外运动,其领导者是长州藩和萨摩藩的领主,他们试图推翻德川的统治,领导一次民族复兴。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A.“脱亚入欧”B.“明治维新”C.“尊王攘夷”D.“废藩置县”14.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A.推倒柏林墙B.结束越南战争

C.撤出古巴导弹D.成立独联体

15.某组织条例规定:?在根本利益上与各成员国相一致、确实可实现原油净出口的任何国

家,在为全权成员国的三分之二多数接纳,并为所有创始成员国一致接纳后,可成为本组织的全权成员国。?以下不是该组织成员国的是

A.伊朗 B.以色列 C.利比亚 D.沙特阿拉伯

16.近代某文论写到:?斯宾塞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

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该文作者当是

A.林则徐B.魏源C.梁启超D.严复

17.下列表明洋务派之思想的是

A.“君民共主,权得其平”B.“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C.“西学本身,体用兼典”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有学者认为:“如果①可称为造船制炮的改革,则②不妨称为编预算写宪法的改革,虽

说康梁等人胸中另有城府,他们的志向超过目前之规划。”①、②当是

A. 洋务运动公车上书

B. 清末新政请愿运动

C. 洋务运动百日维新

D. 清末新政仿行宪政

所示区域划定的时间当是

A.1840年

B.1842年

C.1845年

D.1860年

20.19世纪60年代经常有人借用

安史之乱后的唐代中兴,称誉当时

为清代中兴。这一评价依据的主要

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开办京师大学堂

21.中国近代思潮的演进轨迹可概括为

A. 派系斗争十分尖锐

B. 政权更替相当频繁

C. 抗争、变革和启蒙

D. 忧患、抗争和共和

22.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清末新政

D.太平天国运动——中日战争——辛亥革命

23.“其根本用意在于本乎现代西方最先进的科学并结合中国固有的思想,以指点出人文与

社会进化必须遵循的自然道理及中国文化所应发展的方向。”“其”当指

A.《天演论》 B. 《时务报》 C. 《新史学》 D. 《新青年》

24.右侧漫画所绘现象的世界背景是

A.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扩展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

25.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

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

国而是战胜国。?此观点的依据是

A.战胜国掀起瓜分狂潮

B.战胜国要求扩大市场

C.战胜国扩大资本输出

D.战胜国希望利益均沾

26.1896年,盛宣怀在《自强大计折》中提出:?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列强已控制中国银行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D.中国半殖民地化最终形成

27.右图漫画(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所示事件后的政治局势是

A.暴力革命

B. 军阀称帝

C. 分裂割据

D. 民国初建

28.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中国

历史发展历程证明,以下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

A.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

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B.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C.梁漱溟:将来全世界都要走“中国的路,孔子的路”。

D.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29.下图为上海著名食品企业凯司令的商标。据此推测,与它的成立有关的是

A.辛亥革命的胜利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北伐战争的完成

D.上海解放的捷报

30.几十年来,日本一直有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如果进行反驳,可以作为直接证据提出的是

①松冈环:《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侵华日军原士兵102人的证言》

②禹硕基等主编:《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暴行》,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

③李克痕:《沦陷后之南京》,汉口《大公报》1938年7月13日

④张生、吴凤照、费仲兴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39——幸存者调查口述续编(下)》,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31-3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3分,其余各项可能为0分或1分,多选得0分。31.据统计:17世纪全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估计约有500万;18世纪时,超过一个亿。此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拿破仑战争光大了启蒙思想B.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对外扩张

C.新航路开辟扩大了英国市场D.英国一直走在现代化的前列

32.1876年奉派的第一任驻英大臣郭嵩焘在英潜心考究后,多次提到?西洋立国二千年,政教修明,具有本末?,他意在表明

A.西方国家历史悠久,政治清明。

B.西方国家历史同中国一样长,也有农业和商业。

C.西方国家值得我们学习的不仅是船炮技术,还有制度文化。

D.西方国家建国才两千年,政治和宗教始终在修订,经济部门也很完备。

33.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反映了描述者A.反对地方宣传自由B.赞成宪政,反对清廷专制

C.肯定报纸教化有功D.鼓吹新政,反对满清统治

34.?您可知道阿贝的原意就是父亲吗?您若是作了阿贝,……国家又从您这儿多添一个会思维的生灵。这件事倒还有点儿神圣的意思在内哩。可是倘若只是由于剃了发,穿一件披肩,一件短袍,终日期待着一项微薄的收入而做了阿贝先生,那可就配不上阿贝这个称号了。?对伏尔泰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 “阿贝”是神圣的

B.“阿贝”很贪财

C. “阿贝”收入微薄

D.“阿贝”神圣性已丧

35.某论文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B.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C. 世界经济多元化的趋势

D. 欧洲、日本的重新崛起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 国家形式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类社会有三种好的国家形式和三种不好的国家形式,它们一一对应的是:君主制和暴君制,贵族制和寡头制,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问题:

(1)事实上,17-18世纪的欧美国家在“国家形式”上有重大突破。以英、美为例,分别指出这种突破是什么,并各自通过什么政治文件得以确立?(5分)

(2)英、美“国家形式”的重大突破有何积极意义?(5分)

(3)相对于亚里士多德所述的形式,17-18世纪的欧美国家在“国家形式”上的创新体现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

37.关于近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甲、乙、丙三人展开讨论。

甲说:近代不平等条约大多是中国遭受侵略战争而战败的结果。对中国来说都带有屈辱性,是民族耻辱的象征。

乙说:对中国的危害是巨大的,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标志。

丙说:不平等条约将列强的侵略要求合法化,成为列强向中国掠夺领土、勒索赔款、攫取特权的合法依据。

问题:

(1)综合点评以上三人的陈述(3分)

(2)如果你参与讨论,你会说什么?(9分)

38.辛亥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二:鲁迅在《故乡》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经济凋敝。其中最震动人心的不仅是润土的贫困, 而是他一声“老爷”中所显示的精神的麻木,以及在无出路之中把命运寄托于香炉和烛台的迷信和愚昧。鲁迅先生的代表作《阿Q正传》则更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典型的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状态的群众形象。

材料三:民国初年一位同盟会员说“革命告成之后, 全国政党为之震荡, 然大都属于上流人士, 而氓之蚩蚩依然浑噩相安, 中国专制政治聚跃为共和政治, 自表面观之, 虽若神速可喜, 而自里面观之, 前后涉断习惯、根据悉未受变动, 人情未定, 党见难齐, 调和统一, 待时尚多。”

材料四:新青年大声疾呼:“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庄严宣告:“西洋人因为拥护那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把他们救出, 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根据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对辛亥革命之影响的认识。(10分)

39.叙述19世纪中期以后一个世纪里,日本如何在变幻的国际风云中确定自己的角色?(14分)

40.“今日世界之竞争国民竞争也”

中国人不知有国民也,数千年来通行之语,只有以国家二字并称者,未闻有以国民二字并称者。国家者何?国民者何?国家者,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也。……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

呜呼,世界竞争之运,至今日而极矣!其原动力发始于欧洲,转战突进,盘若旋风,疾若掣电,倏忽叱咤,而遍于全球。试一披地图,世界六大陆,白色人种已有其五,所余者惟亚细亚一洲而已。而此亚细亚者,其面积二分之一,人口十分之四,已属白人肘腋之物。

自前世纪以来,学术日兴,机器日出,资本日加,工业日盛,而欧洲全境,遂有生产过度之患,其所产物不能不觅销售之地,前者哥仑布之开美洲,谓为新世界,谓足以调剂欧洲之膨胀,然数百年来,既已自成为产物之地,昔为欧人殖民之域者,今方且谋殖民于他境。

……以欧人之工商业,而欲求主顾于非洲人,虽费尽心血以开通之,其收效必在百数十年以后,而彼其生产过度之景况,殆不可终日。于是欧人益大窘,于是皇皇四顾,茫茫大地,不得不瞬其鹰目,涎其虎口,以暗吸明噬我四千年文明祖国、二万万里膏腴天府之支那。

由此观之,今日欧美诸国之竞争,非如秦始皇、亚力山大、成吉思汗、拿破仑之徒之逞其野心,赎兵以为快也;非如封建割据之世,列国民贼缘一时之私忿,谋一时之私利,而兴兵构怨也,其原动力乃起于国民之争自存。以天演家物竞天择、优胜劣败之公例推之,盖有欲已而不能已者焉。故其争也,非属于国家之事,而属于人群之事;非属于君相之事,而属于民间之事;非属于政治之事,而属于经济(用日本名,今译之为资生)之事。

故夫昔之争属于国家君相政治者,未必人民之所同欲也;今则人人为其性命财产而争,万众如一心焉。

昔之争属于国家君相政治者,过其时而可以息也;今则时时为其性命财产而争,终古无已时焉。呜呼,危矣殆哉!当其冲者,何以御之?

——节选自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1899年10月15日)

问题:

(1)梁启超作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如何?(4分)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作者的三个主要观点?(6分)

(3)你如何理解梁启超笔下的国民竞争论?(15分)

上海市闸北区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高三历史试卷(2014.1)

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1-3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D B D C D

6-10 A B C C D

11-15 A B C C B

16-20 D B C C B

21-25 C B A C B

26-30 C C B C C

0分。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1)5分)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权利法案》与《王位继承法》确立。

美国建立民主共和制,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

(2)写明有利于政治稳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即得4分,表述具体清晰得5分。

●英国通过颁布《权利法案》与《王位继承法》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明确了国王与议会各自的权利和职责,避免了国王与议会矛盾的再度激化;使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期,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包含三权分立原则与联邦体制为核心内容的民主共和制,使美国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写明体现民主、法治、平等的趋势得3分,写出权力制衡或限制君主或国家元首的权力等加1分。

37. (1)综合评价三者共同的优、缺点(0-2分),文字逻辑(0-1分)

●三者都只提及近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破坏作用与消极影响,而未看到客观、长远影响中积极的一面。

(2)史实正确(0-6分),史论结合(0-3分),视角全面(0-3分)

●近代不平等条约确实对中国危害巨大。首先,在中国境内,割让领土、划定租借地与租借,“领事裁判权”等使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迭遭破坏;巨额战争赔款使得中外贸易大增带来的大量国家税收无法用于本国建设,列强在华的种种特权致使国人遭受外国不良商人、教士、冒险者的欺侮祸害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第二,主权与领土不断被分割的中国国际地位江河日下,在半殖民地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了列强予取予夺的对象。近代不平等条约确实是民族和国家耻辱的标志。第三,不平等条约保住了清朝皇族的统治地位,清廷不惜一再残害国人而对列强奴颜婢膝只求“江山永固”,中国的农民起义者、地主阶级改革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或革命派都遭到遏制乃至镇压,中国迟迟不能迎来现代化的曙光。

但是,缔结不平等条约的直接原因——敌强我弱,促使清政府开展军事与经济改革,求强求富;不平等条约的缔结与实施,让中国上层逐步适应并懂得国际规则与法律价值;不平等条约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刺激了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起步;在西人享有不平等条约赋予之特权的同时,西学进一步东渐,中国法律、文化、教育开始不断进步。

总之,近代不平等条约以中国屡受屈辱的方式,唤醒封建落后的中国走向近代化。

38.分析材料、提出依据(0-4分),不抄袭材料原句(0-2分), 对“认识”进行概括(0-4分)

●辛亥革命取得了政治革命的成功。鲁迅用小说的艺术形式揭露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落后和农民的愚昧以及精神的麻木,真实显示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和悲剧性。同盟会员从上流社会-底层民众以及政党思想、人心传统的角度,发现民主共和远未成为全民共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恰恰反证了辛亥革命并未完成文化层面的任务,“民主”观念有待深入民心。

辛亥革命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取得了政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上述材料显示,辛亥革命在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但无法一举摧毁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思想、建立真正的人民大众的共和政制,其文化宣传的任务还远未完成。

39.史实叙述(0-8分),观点明确(0-4分),文字逻辑(0-2分)

●1854年培理叩关后,德川幕府先后与美国、荷兰、俄国、英国及法国等西方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致使日本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并导致国内社会矛盾空前激化。面临国内不断发生的反幕府斗争,德川幕府诉诸武力镇压,但没能成功。1868年1月,幕府制度被废除。

可见,这一时期,德川幕府对外无力抗衡、在内不得民心,成为穷途末路的统治者。

1868年10月开始,明治政府积极推行维新政策和措施,稳定政局、开化民智、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同时,还积极展开“修约运动”,废除了幕府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最终实现了和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目标。继甲午侵华成功后,参与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中国、强迫签订《辛丑条约》恶劣攫取侵略权益的活动。这一时期的日本政府是大和民族文明开化的引领者、迫不及待践踏邻国的纵火者。

日本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积极参与战后分赃,又从中国捞取更多的赔款与权益。这一时期,日本政府是西方列强的“小伙伴”,仍然对中国伺机而动的觊觎者。

为缓解经济危机,(昭和)政府增加军费、扩大政府开支,刺激经济发展,同时增强了军国主义势力,加紧策划侵略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蚕食中国领土,1937年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以后日本政府不断派出军队侵略东南亚各国。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时期,日本政府明确解决危机、维护人民生活的职责,但采取军事侵略的错误举动,极大损害人类文明、文化,也极大破坏了国家经济、国民生活。

(战后日本一面复兴经济,一面积极寻求多边自主外交,恢复睦邻关系,加入联合国。1972年,中日建交。似乎,日本政府能为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与文明进步提供正能量。)

40.(1)世界背景0-2分,中国背景0-2分。

●19世纪中期以来,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在欧洲扩展;列强在世界范围争夺殖民地;19世纪末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840年以后,中国屡遭侵略,战败签定不平等条约,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甲午一战败于东邻“小国”日本后,更遭列强疯狂瓜分。(2)概括、不抄袭原文,每条0-2分

●当今欧美各国互相征战的原动力是国民全体力争自立于世。

●从欧洲开始的世界竞争之形势已遍布全球,而白人的殖民地与势力范围也几乎遍布全球。

●欧洲工业兴盛而生产过剩,为寻找产品销售地,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寻找销售地,对我国虎视眈眈、逐渐侵噬。

●国民竞争为自存于世,属于经济之争、人群之争,符合进化规律,由不得个人自己选择参与或退缩。

(3)观点0-3分,史实0-9分,阐述逻辑0-3分

●要点:

国民竞争论的内容;

产生国民竞争论的社会背景与个人原因(梁启超的社会阅历与价值观、历史观);

对粱论进行评价。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69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第1~3题: 1.儒家思想体系所包含的优秀思想不包括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轻徭薄赋 D、和谐社会 【解析】B。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B属于法家思想。 2.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B、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C、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 【解析】A。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早在秦朝“焚书坑儒”时期开始得到改变。3.下列历史人物,将自己的思想活动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有 ①葛洪②李贽 ③洪秀全④康有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C。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权威;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4.下列对秦汉时期匈奴族社会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韩邪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

B 、在西汉时期内部出现过混战与分裂 C 、经过西汉的三次重大打击之后,再也不对汉朝构成威胁 D 、西汉时期威胁西域,东汉时期不构成对西域的威胁 【解析】B 。A 错误:统一北方草原的是冒顿单于;C 错误:此后,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东汉时期仍然威胁东汉的中原、河西以及西域;D 错误:东汉初年汉朝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 5.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国现存的石窟艺术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并留下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秦汉时期开始修造 B 、云冈石窟佛像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 C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D 、最精美的作品大多是佛教特别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 【解析】C 。A 错误:魏晋以后,随着佛教广泛传播开始建造;B 错误:是典型的胡人形象,洛阳的龙门石窟佛像才具有中原文化特征;D 错误:大多是隋唐时期作品。 6.王安石变法规定,进士科专考 A 、明经诸科 B 、诗赋 C 、经义和时务策 D 、律令和断案 【解析】C 。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的考查。王安石变法废除 了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设明法科,专考律令 和断案等 7.下图反映了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 A 、引进的高产农作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作物 B 、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 C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D 、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 【解析】C 。A 不符合实际情况;B 项不对,该图反映的 是贸易场景,而不是生产场景;该图与D 项中城市的发展无关,所以答案应该体现出农业生产与贸易的关系。 8.明清时期,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②政局相对比较稳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③抗击的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④粉碎了各种分裂势力的活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C 。根据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条件及其作用进行分析。③错误:其间抗击的日本倭寇、沙皇俄国等不是资本主义列强。 9.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下列属于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有 A.美国公使进驻北京 B.江苏的南京、苏州和镇江开辟为通商口岸 C.允许美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D.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解析】A 。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指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从中渔利或通过片面棉花图·收贩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2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2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陇西李氏续修族谱·例言》规定:“随母子,数岁来;带孕子,数月生,及义子、赘婿,皆异姓也,原非一本,例禁概不收入。”材料表明宗法制( )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B.标榜尊崇共同祖先 C.异姓乱宗是其大忌 D.不准异姓冒姓入族谱 2.在中国历史上,全国各级政府之间是一种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系统的核心。其历史源头应当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3.清朝乾隆皇帝直到86岁做了太上皇,还是励精图治、大权在握。他曾说:“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这反映了( ) A.庞大完善的官僚机构 B.乾纲独断的政治体制 C.持续繁荣的封建经济 D.清廉勤政的治国理念 4.交子来源于唐代的一种汇兑票据——飞钱。交子最初由北宋四川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每年发行一定额度的交子,持交子者可以随时兑现。交子三年界,界满后持旧交子换新交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笔费用,流通区域也仅限于四川。这说明( ) A.唐代灭亡后飞钱直接发展为交子 B.飞钱是北宋四川地区主要的流通货币 C.交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飞钱是政府与私人共同发行的官方货币 5.[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中载:“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始嘉(靖)隆(庆)间……用建会馆,士绅是主。凡出入都门者,籍有稽,游有业,困有助也。”由此分析,明朝会馆( ) A.都设在京城 B.以商办为主 C.功能较完善 D.出入较方便 6.司马光说:“隋始置进士,唐益以明经等科……不复使人察举矣。……于是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而明经止于诵书,不识义理。……儒雅之风日益颓坏,为士者狂躁险薄。”当时有识之士针对此弊端( ) A.主张恢复察举制度 B.反对礼教虚伪僵化 C.重申儒家伦理道德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7.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说明该时期( ) A.传统文化未发生实质的变化 B.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C.思想领域出现近代民主思想 D.文化专制政策出现一定松动 8.阅读下面的表格(改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 上表反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列强加紧了对中国商品输出 B.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身受多重压制 D.农业商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9.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两者都主张(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 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 C.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 10.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1982年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这说明( ) A.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 B.中国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C.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法制建设 11.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对下表的分析准确的是( )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

2018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历史试题1 24.“方镇相望于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25.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风车、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 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 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 26 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27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初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 友谅兵败投降 B. 朱元璋讨伐友谅 C. 基智取城 D. 朱元璋兵败城 28.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29.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这说明,当时中国() A. 民族经济开始衰落 B. 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 经济受到战争影响 D. 海外移民现象严重 30.《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纪实》一文中记载:“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联红军胜利万岁”的口号声震动山谷。游行队伍簇拥着斯大林元帅、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齐步向前。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 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D.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1.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32.据史料记载: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通常包括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时限进行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一定的和平等观念 B. 原告和被告进行申诉和辩论是审判程序的必需条件 C. 说明古希腊法律程序的完善、规 D. 体现了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证据 33.下表是《1832—1935年英国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高三文科历史复习试卷及答案

高三文科历史复习试卷及答案 高三的文科生们,老师发的历史复习试卷都做了吗?需要校对历史试卷的答案吗?下面由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三文科历史复习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三文科历史复习试卷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

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河北省高三历史期末试卷答案

河北省高三历史期末试卷答案 24.史籍记载,周朝在其867年的统治中,较大的自然灾害只有 89次,发生次数较少;秦汉时期自然灾害明显增多,在440年中共 发生各类自然灾害375次,平均1.4年就发生一次。这说明 A.土地大量开垦不利于生态的平衡 B.国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 所下降 C.粗放式农业经营不利于环境保护 D.秦汉时期不重视天人关系 的探求 25.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之权力工 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 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权力。我们不能夸大,但也 决不能忽略这种约束。”上述政治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C.官僚政治形成和贵族政治解体 D.夏商周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 现权力高度集中 26.北宋李觏明确指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言”,他还批判 孟子“何必曰利”的说法太偏颇。王安石也反对以往儒者“耻言理财”的旧传统。苏洵也主张“徒义”是行不通的。这反映了北宋时 期 A.孟子的学术和社会地位降低 B.政府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D.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27.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 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 府按规定给予。这一做法

A.根本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 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 C.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 D.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28.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 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 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 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 较快发展 C.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 业所取代 29.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孙科、宋子文、、董必武、吴玉章、何香凝、唐生智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他们在这里共作出 200多项重要决议,内容涉及整顿交通、金融,处理劳资纠纷,惩 治土豪劣绅等。“这个政府”是指 A.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D.武汉国民政府 30.发文称:“(中国共产党现在领导的)这个广大的中国解放区,包括十九个大的解放区,其地域包括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 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的大部分或小部分”此文发表 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A.“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 B.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全民族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D.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政 31.下列图表所示白色柱状、黑色柱状之比例主要用于说明新中 国成立后我国 A.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 B.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之比

2017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商朝历史之所以被称为信史,最有力的证据是 A . B . C . D . 2. 试图以“恪守周礼”来解决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局面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 庄子 D. 荀子 3.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确立于 A .公元前3世纪初期 B .公元前3世纪末期 C .公元前2世纪初期 D .公元前2世纪末期 4. 通过政治权力的介入,儒家价值观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这一现象始于 A .西周 B.东周 C. 西汉 D.西晋 5. 汉初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康乾盛世 6. 下令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尊孔教、以孝治国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是 A .汉武帝 B .孝文帝 C .松赞干布 D .皇太极 7. 某同学对公元3~10世纪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进行整理,图中空白处应填的是 A . B . C . D . 8. 16世纪中叶,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开始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下列作品属于这一异质文化的是 A.《梦溪笔谈》 B.《几何原本》 C.《四库全书》 D.《古今图书集成》 五代 十国 隋 唐 辽 夏 金 北宋 南宋 北朝 南朝 春秋 战国

9. 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的是 A .《人权宣言》 B .《法国民法典》 C .《权利法案》 D .《论法的精神》 10. 英国工业革命中,最早呈现出“需求引起发明”模式的产业部门是 A .毛纺织业 B .棉纺织业 C .矿冶业 D .交通运输业 11.“工业”、“工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铁路”……这些流行语会集中出现在下列哪一个年代 A.革命的年代:1789~1848 B.资本的年代:1848~1875 C.帝国的年代:1875~1914 D.极端的年代:1914~1991 12. 与右图喻指的历史现象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15~16世纪 B.17~18世纪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以后 13. 有学者认为:有关德国方面的条约过于严厉,……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 门……。这个条约是指 A.《五国海军协定》 B. 《九国公约》 C.《四国条约》 D.《凡尔赛和约》 14. “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这段《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的“他”是 A .华盛顿 B .林 肯 C .罗斯福 D .杜鲁门 15. 中国近代公派留学教育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民国建立初期 16. 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签订后,士人撰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讽刺清廷腐败无能。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 关于“冷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它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对抗 马克·吐温:当罗德斯站在好望角半岛上时,他的影子落在赞比亚。

2019年海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19年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分)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 .深受宗法影响 B .突出皇权至上 C .体现宗教色彩 D .利于邻里和睦 2. 《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君主专制 D .家国一体 3. 观察右图,票面中的主要人物是 A .毕昇 B .沈括 C .徐光启 D .李善兰 4. 李大钊认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但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A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性质不同 B .新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变成旧文化 C .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东方文化 D .李大钊创造了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5.“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诗中描写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 B.北伐进军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 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 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 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中國古代四大發

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岳阳市高三质量检测试卷(一) 历史 时量:90 分钟总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计50 分) 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结合下图“先 天弊病”是指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代远情疏 D.尊卑有秩 2.“繆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源于 A.二者的文化素养 B.法家与儒家对抗 C.社会发展需求D.代表的社会阶层 3.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这反映出当时的儒家学说 A.居于百家一言 B.地位日趋稳固 C.成为主流学说 D.融合佛道思想 4.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 ) A.民间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选拔 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价 5.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结构的变化 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结构的变动 6.下表是英国对中国的贸易情况表(单位:镑),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B.条约体系未影响中英贸易状况 C.中国已深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对外贸易仍保持贸易顺差 7.有学者称“中国近代化过程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从涓涓细流自然渐汇成滔滔江河,中国近代化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人工开掘的运河”。下列选项能够作为其依据的有 A《尼布楚条约》B《天津条约》 C《资政新篇》 D《天下郡国利病书》 8. 20 世纪初张謇创办了南通大达轮步(步即局),先开辟了外江航线,以后又组成了大达轮船公司,在苏北内河开辟航线。这一做法 A.促进了洋务工业的较快发展 B.标志着近代民族航运业出现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D.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9.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主张用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C.思想保守落后 D.主张彻底改造儒家思想 10.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2060242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为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48分)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西周分封诸侯,在武王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分封在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这反映康王之后的西周 A.宗法血缘纽带更加牢固 B.分封制度日益走向瓦解 C.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 D.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 2.《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 .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3.东汉中后期,皇帝早卒者较多,嗣君年幼,外戚得以擅权;至嗣君成年,则依靠亲信宦官翦除外戚实力,宦官专权局面随之而起。由此,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出现。这主要是由于A.君主专制体制得到加强 B.外朝官僚机构作用弱化 C.君主软弱权臣有机可乘 D.豪强大族左右政治局势 4.武则天在其身后的千余年间,主要是受批判和责难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她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建国后,史家对其评价有褒有贬,但是一分为二的分析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由此可知,历史人物的研究 A.视角不同导致结论有别B.时间愈久真相愈加清晰 C.观点越多越易达成共识D.需要迎合特定政治要求 5.宋代官员的选任,有科举取士、恩荫补官、学校考选、吏员出职、杂色补官以及摄官转正等途径。当时多数官员是以科举和恩荫补官入仕,其中又以后者居多,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被认为“无出身”,在任官升迁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少有能跻身高层者。这表明,宋代选官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传统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2.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 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盲目对华输出商品的结果B.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顽强抵抗 C.闭关锁国政策的抵制D.中国民众的贫困与消费观念对洋货的销售不利 4.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A.宣扬经学B.批判儒家思想 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D.否定孔子的权威 5.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频临崩溃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 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 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7.摄影技术的出现为记录历史提供了新的手段。下列照片记录的是同一事件,它是 A.中华民国成立B.北伐胜利进军C.抗战胜利D.新中国成立8.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 9

黄浦区2017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黄浦区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 历史试卷2017年1月 (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右图为河南郑州一处古代人工冶铁的遗址。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类似 的遗址年份不应该早于且最接近的是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春秋晚期 2.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的年代, 折成世纪计算正确的是: A.公元前一世纪B.公元前二世纪 C.公元前三世纪D.公元前四世纪 3.观察右图,中央政府对于图中箭头所指地区的管辖 最早形成于 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4.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不包括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5.中国古代民族迁移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这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是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加剧了民族矛盾③促进了民族融合④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6.下列人物中,主张向西方学习并最早付诸实践的是 A.魏源B.林则徐C.曾国藩D.康有为 7.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获得清政府给予其他国家的任何好处,纷纷要求清政府在同本国签订的条约中加上一条 A.领事裁判权B.“最惠国”待遇C.门户开放D.协定关税 8.“窃闻与日本议和……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此材料应出自以下哪一事件 A.甲午海战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瓜分狂潮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年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Ⅱ卷)黑龙江考题2018.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24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A.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B.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C.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D.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25.自耕小农衰退.土地兼并缓和D.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A.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26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A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27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28术中人物的脸谱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C D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187729.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C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30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31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C 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公元前32340“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B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年333.华盛顿在1787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B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1 / 8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1934.的原因在于.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C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10100年,我们应当在.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35一思想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0.(25材料一 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19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年到19171923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5种左右。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word版)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期末 历史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荀子明确提出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的观点,认为正是“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才造成了社 会的动乱。除儒学外,其他各派都“蔽于一曲,暗暗于大理”,统统是“无用之辩”,“无用之辩” 是“治之大殃”,必须予以根绝。据此可知() A. 荀子最早提出儒家学说独尊的设想 B. 荀子的主张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 其他学派思想有缺陷,无存在价值 D. 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思想统一的论述 2.宋人叶适记载“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门,万里为意,靡有碍隔。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 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这反映了当时宋朝() ①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②交通日益发达 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市镇开始兴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 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代杂剧的突出特点是() A. 流传范围广 B. 反映社会生活 C. 富于观赏性 D. 体现文化融合 4.著名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描述:“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 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A. 内阁于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决策 B. 相权的发挥依赖于皇权的支持 C. 内阁可以灵活机动地处理国政 D. 内阁地位提升但仍需服从君权 5.徐继畬在1844年《瀛环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 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A. 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 B. 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 C. 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D. 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 6.漫画(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表现出来的政治立场是() A. 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 B. 反对君主制度,主张共和制度 C. 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 反对暴力革命,欣赏渐进改良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2017年上海长宁区高三历史一模卷

2017年上海长宁区高三历史一模卷

2016学年第一学期长宁区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40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孟子看来,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是 A.人性本恶 B.人性本善 C.先贤思想 D.礼乐制度 2.西周宗法时代君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内外服制 D.行省制度 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冯友兰此处评价针对的是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4.康有为称严复的《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他如此推崇该书是因为 A.该书符合革命派政治需要

8.陈独秀称:“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他这样说的用意是提倡 A.中体西用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9.下列史学家中以进化论史观为导向阐述中国历史演变的是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刘知幾 D.梁启超 10.被誉为“中国近代史料宝库”,历史最久、影响最广的中文报刊是 A.《时报》 B.《申报》 C.《新报》 D.《苏报》 11.甲午战争后,在西方“群学”影响下,民间社团兴起。以下开启了立会之风的社团是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社 12.20世纪初中国性别秩序从“男率女从”逐渐走向“男女平等”,导致这一变化原因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学东渐,文明交融 B.政治革命,移风易俗 C.思想解放,教育推广 D.工业革命,经济转型 13.“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启蒙运动中与此相对立的关于国家起源的主张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