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地方标准文本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业地方标准文本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业地方标准文本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业地方标准文本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业地方标准文本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以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为依据,结合笔者在标准制(修)订、标准评审及标准文本学习中的体会,从标准名称、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以及标准文本内容表述格式等方面指出了农业地方标准文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如何更好地宣传贯彻农业地方标准文本内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业地方标准;标准名称;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标准格式

Som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Related to Local Standards for Agriculture in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GB/T 1.1-2009《Directives for standardization-Part 1:Structure and drafting of standards》and the authors’experiences obtained from standard drafting,revision,review and researches,som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drafts of local standards for agriculture were pointed out,with regard to standard naming,cited normative documents,terms and definitions and standard format. Suggestions on popularizing the local standards for agriculture were proposed.

Key words:local standard for agriculture;standard naming;cited normative document;term and definition;standard format

近20年来,国家对农业标准化工作比以往更加重视,农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成为地方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均有大量标准文本发布实施[1]。但是,检查已经发布实施的农业标准文本,仍然存在不少格式或技术上的问题,需要标准制(修)订人员、相关管理部门及标准文本的使用者予以注意。本文以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为依据,指出农业地方标准文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如何更好地宣传贯彻农业地方标准文本内容提出了建议。

1 标准的名称问题

1.1 对标准名称构成中的“引导要素”、“主体要素”及“补充要素”的区分和取舍不准

引导要素表示的是标准所属的领域。尽管引导要素是一个可选要素,在标准的名称中可以不出现,但明确引导要素对于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统一管理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主体要素表示在相应领域内所要论述的主要对象。主体要素为必备要素,在标准名称中是一定要出现的。补充要素表示主要对象的特定方面,主要是给出区分该标准(或部分)与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细节。

就农业地方标准而言,从农产品质量安全角度看,有“无公害农产品(食品)”、“绿色农产品(食品)”及“有机农产品(食品)”3类。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结构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管理环节而言,生产技术规程或规范应该为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内容[2]。

事实上,抽查2002-2010年武汉市发布的73部农业地方标准,名称中明确有“无公害”字样的有50部,其他23部虽然名称中没有出现“无公害”字样,但不

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技术标准--深圳市地方标准

ICS 03.220.20 R 80 DB 深圳市地方标准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目录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一般规定 (2) 4.1 总体原则 (2) 4.2 道路交通标志 (3) 4.2.1 基本要求 (3) 4.2.2 设置 (3) 4.2.3 验收与养护 (4) 4.2.4 逆反射与照明 (4) 4.2.5 构造 (5) 4.2.6 可变信息标志 (5) 4.2.7 支撑方式 (5) 4.3 道路交通标线 (6) 4.3.1 基本要求 (6) 4.3.2 标线的反光、抗滑和排水 (6) 4.3.3 验收与养护 (7) 5.交通指引系统的设置 (7) 5.1 系统构成 (7) 5.2 机动车指路标志系统 (7) 5.2.1 服务定位 (7) 5.2.2 系统性设置要求 (7) 5.2.3 连续性设置要求 (8) 5.2.4 指路标志信息分层体系 (8) 5.2.5 标志版面布置 (9) 5.2.6 指路标志上指示的距离 (10) 5.2.7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设置 (11) 5.2.8 城市快速路指路标志系统 (24) 5.2.9 国、省道指路标志 (31) 5.2.10 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 (42) 5.2.11 进出深圳信息指示的系统性要求 (51) 5.3 自行车和行人指引标志 (53) 5.3.1 自行车指引标志 (53) 5.3.2 行人交通信息指引标志 (55)

5.4.1 一般规定 (59) 5.4.2 指引标志 (59) 5.4.3 公交站牌、公共交通线路信息牌 (59) 6.平面交叉口标志和标线的设置 (61) 6.1 标志设置 (61) 6.1.1 总体布设 (61) 6.1.2 指路标志的设置 (61) 6.1.3 指示标志的设置 (61) 6.1.4 警告标志的设置 (64) 6.1.5 禁令标志的设置 (64) 6.2 标线设置 (70) 6.2.1 交叉口出入部分的标线设置 (70) 6.2.2 交叉路口内的标线设置 (72) 7.互通式立体交叉路段标志和标线的设置 (79) 8.急弯路段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 (80) 8.1 一般道路 (80) 8.2 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 (81) 9.陡坡和长大下坡路段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 (81) 9.1 国道、省道陡坡、长大下坡标志和标线的设置 (81) 9.2 高速公路陡坡、长大下坡标志和标线的设置 (82) 10.收费站路段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 (84) 10.1 主线收费站路段 (84) 10.1.1 一般主线收费站路段 (84) 10.1.2 主线ETC(电子不停车收费)收费站路段 (85) 10.2 匝道收费站路段 (87) 11.特殊交通流状况路段标志和标线的设置 (87) 11.1 道路中存在障碍物时 (87) 11.2 设置潮汐车道时 (88) 11.3 设置公交专用道时 (89) 11.4 经常出现堵车的路段 (89) 11.5 道路条件发生变化 (89) 11.5.1 车道数变化路段 (89) 11.5.2 道路断面形式变化路段 (90) 12.特殊交通环境路段标志和标线的设置 (9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建议与对策,对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农业;问题;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对自然因素依赖较强的情况下,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近年来,农业生产连获丰收,并不是连年风调雨顺,而是科学技术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确实应用于农业生产实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仅依靠以科研教学为主的科研部门和农业院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还是依靠与农民联系密切、熟知生产实际,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卞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尽管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推广工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技推广投资强度(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较低。部分地方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认识不到位,加之经济条件限制,自收自支、差额拨款还占相当比例、人头费尚不能保证,用于技术推广的专项经费就更少。 1.2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农业科技转化,人才是关键。但当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少、素质低,而且出现断层问题。据调查,有的地方在乡镇基层农技人员中,年龄在35―50岁的仅占18%,年龄结构的“断层”导致了知识结构的“断层”。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中表现尤为突出:一是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较为严重,到岗率低,在岗的农技人员也不能保证将时间全部用于本职工作中,一年中至少有1/3的时间从事乡镇分配的其它工作,技术人员改行情况非常突出。二是由于工作环境及待遇不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农业推广部门很难吸引、留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员的进入,造成有些地方推广队伍素质偏低。三是基层推广部门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的机会,面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许多农技人员知识储备不足,技

农业标准化概论

1. 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订,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2. 标准化——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订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3. 农业标准化——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作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加以实施,并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FAO——联合国粮农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CAC——食品法典委员会 OIE——国际兽疫局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FOAM——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DF——国际乳业联合会 OIV——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局IWS——国际羊毛局 1. 农业标准化的学科性质?是一门成长中的农学、林学、畜牧兽医科学、水产学与标准化科学技术交叉渗透形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的介于技术、工程和管理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 “科学管理之父”是谁?美国泰勒 3. 农业标准化的地位与作用(1)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实行全面科学管理的基本条件与要求(2)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3)是发展现代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的重要途径(5)有利于提高市场准入水平与农产品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 4. 标准化稳定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途径和方法(1)提高质量标准(2)保证质量、维持合理生产成本(3)产品分等分级标准对质量的引导作用 5.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6. ISO成立时间?1946年10月14日——26日世界标准日是哪一天?10月14日2016年是第几届世界标准日?47届主题是什么?“标准建立信任”ISO制定国际标准的步骤?1、提出项目2、形成建议草案3、转国际标准化处登记4、ISO成员国3/4投票同意5、提交ISO理事会批准6、形成国际标准7、发布 7. HACCP是哪个体系的缩写?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包括哪七大原理?1、找出潜在危险2、确定关键控制点3、指定关键点临界指标4、建立每个关键控制点的检测措施5、建立修正措施以免关键控制点出差错6、建立HACCP正常正作程序 8. 具体说明采用国际标准的三种程度(1)等同采用:无技术差异IDT(2)等效采用:小的技术差异EQV(3)不等效采用:大的技术差异NEQ 1. 你作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一员,如何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农业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的挑战? a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我国农业标准水平b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和区域标准化的活动,主动承担国际标准与区域标准的制定工作c充分利用WTO规则,制订我国相关农业标准d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的投入e加强农业标准的宣传与贯彻f突出品牌创建,发挥其作用 1. 农业标准化范畴由对象或领域、内容和级别三维空间组合而成。 2. 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农业标准体系表包括标准体系结构图、农业标准体系结构表、农业标准统计表和标准体系表的说明与附件4个内容。 3. 农业标准体系生成的依据是农业社会的需要、农业标准化基本思想的表达的需要、自然过程的需要。 4. 农业标准分类方法包括层级分类法、对象分类法、性质分类法、效力分类法。 5. 当今世界的标准按层级不同大致可为六类:农业国际标准、农业区域标准、农业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农业地方标准和农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 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应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存在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管理措施不到位。就*** 而言,虽然2018 年在*** 投资5000 多万开展了农开工程和千亿斤粮食工程,较大的改善了我镇落后的生产条件。但是,作为传统的农业乡镇,我镇依然有大部分村组农田基础设施极为落后,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加之多数基础设施存在有人修无人管,甚至荒废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效果。 (二)农业劳动力质量下降,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大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来务农的多是妇女及老弱病残,体力差、科技文化素质低,难以掌握现代种养技术。加之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往往等收货的时候卖不上价钱,卖粮难问题偶有发生;面对突发的灾害天气, 不能及时应对,康灾 害能力较弱,比如去年冬天的大雪对当地很多设施农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三)产业化程度较低,科技使用水平不高。目前我镇

生产主体仍以分散的农户经营为主,种植地块零碎,经营管理分散,无法大规模使用大型农业设备和先进农业技术,导致农业生产繁重,生产效率较低,不能适应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需要,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加之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本身就少,大多还的参加乡里的其他工作,造成科技带动能力弱,对农业的贡献率不高。 二、建议及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政策、科技和资金倾斜力度,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同时在新建基础设施时,充分考虑后期的管护和维修问题,可设置设施的保质期,在保质期内由建设单位免费维修,或者在项目立项时,按照比例设立工程维修基金,交由相关部门保管,专款专用;第二,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利用好现有的农技推广站,选优配齐农技人员,完善服务功能,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科学种养水平。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逐步提升科技推广水平;第三,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围绕特色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和家庭农场,引导各新型主体抱团发展,通过对生产、销售一定程度的统一,改变市场经济下的农业单打独斗的弱势地位,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保险,增强防范自然灾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我县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区畜牧业、林果业、特色产业在大农业和人均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过低,南部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尤其是传统畜牧业仍然占主导地位。二是农民的传统农业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根深蒂固,习惯于小而全、多而杂和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较低。三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少,服务机制僵化,科技服务水平不高,良种程度、单产水平还明显低于周边团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困难;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村缺乏能够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有些产业还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工业反哺农业和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弱,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十分紧密,多数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牵引作用发挥不充分。五是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养滞后,农业抗风险机制不健全,致使农业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差,农业生产盲目性、短期性、脆弱性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六是土地流转机制建设滞后,土地难以向优势产业和大户集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规模集约发展。七是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外销平台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意识不

强,市场竞争力弱。 二、加快推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一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实施沃土工程,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突出灌区配套建设、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结合项目建设,引导和鼓励农民通过“一事一议”,搞好投入资金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受益快的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抗灾防灾能力。二是抓好农村道路建设。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充分调动农民修路积极性,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业农村生产公路交通条件,加快农村商贸流通。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速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推广普及沼气等洁净能源,搞好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生态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有效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防止水土质量退化恶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一是建设特色基地,夯实产业基础。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围绕棉花、番茄、辣椒、无公害蔬菜、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等农业特色产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沿国道经济区主要依托区位交通优势,扩大番茄、辣椒、蔬菜、林果种植,大力发展牛羊育肥、奶牛养殖业;老沙湾经济区主要依托水土光热资源,着力建设棉花生产、加工、转化基地;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为了发展经济,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引进了大量的污染企业;为了发展经济,我们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为了发展经济,对资源不合理的开采,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发展经济,过度放牧导致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严重,还有在云贵高原地区,由于植被的砍伐,导致石漠化严重等等。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环境的严重。特别是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下面将介绍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对策。 一、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1、水土流失严重。据调查,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5. 56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 42%,每年流失表层土在50亿吨以上,丧失的肥力高出全国化肥的产量,这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土壤肥力愈来愈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据科学家研究推算,土壤流失的速度比土壤形成的速度快120~ 400倍。从50年代以来,由于水土流失而失去的耕地267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每年6. 7万平方公里以上。 2、土地沙化的面积增大。土地沙化有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但主要是不适当的人为活动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盲目开垦,50年代到70年代末,西北地区三次大规模毁牧、毁林开垦,破坏草地667万平方公里,毁林18. 7万平方公里,其结果是开垦一块沙化一块,农牧林三者皆伤。二是过度放牧。解放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 只)增加到9000万( 只),而草地面积却减少了6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草牧超载率达50% ~ 120%,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0%。三是滥采滥伐。沙化地区燃料匮乏,加剧了对沙生植被的破坏,同时滥挖沙生植物,如甘草、麻黄、发菜等。据测算,每挖1kg甘草就要破坏8~ 10亩土地,仅甘肃省每年因这样破坏的草地面积就达90万亩。四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不少地方拦蓄河水,造成下游土地沙化严重。 3、土地荒漠化加剧。我国天然草原近40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40%,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天然生态系统,也是环绕东北、华北、西部最大的绿色屏障。但是草原在严重退化和沙化,目前我国沙化草原168.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7. 6%,其中有116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是在目前技术和财力条件下难以治理的,有52.9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经过努力是有可能恢复其原貌的。另外,还有9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处于明显的沙化过程之中,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也会逐步变成荒漠。

河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13T1161-2016农业

ICS27.010 F 04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1161.1—2016 代替DB13/T 1161.1-2009 用水定额 第1部分:农业用水 Norm of water intake Part 1:Agricultural water 2016-01-09发布2016-03-01实施

DB13/T 1161.1—2016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灌溉分区 (2) 5 农业灌溉基本用水定额调节系数 (3) 6 农业灌溉基本用水定额 (3) 7 蔬菜灌溉用水定额 (5) 8 果树灌溉用水定额 (6) 9 畜牧业用水定额 (6) 10 渔业用水定额 (7) I

DB13/T 1161.1—2016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13/T 1161《用水定额》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农业用水; ——第2部分:工业取水; ——第3部分:生活用水。 本部分为DB13/T 1161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河北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北省节约用水办公室、河北省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聂建中、张宝全、孙雪峰、苏建平、梁艳清、刘天旭、刘发、胡海军、尚瑞朝、李春辉、连少伟、孙春峰、彭鹏、李栓群、李丽玮、刘玉兰、管华、吕铁峰、郭中磊、杨婧、程鹏、韩晓宇、刘长缨、王东辉、张广艳、石梦梦、袁淑芳、卢耀东、李东海、刘红亮、李哲强、杨志娟、邓晓华、马欣华、张红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3/T 1161.1-2009。

项目申请书模板

项目申请书模板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 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 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 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 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 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 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1、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 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 求。

2、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 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 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 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 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 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 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 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 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 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 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1、项目选址及 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 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

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国农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严重: 1.我国虽是世界上粮食产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按12亿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的粮食还不足400千克,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多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3倍,但因人口也增长了1倍多,每年增产的粮食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所消耗,平均每人增加的粮食不多。 2.农业综合生产力尚低,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率常有较大波动。 3.农业结构还不合理,农、林、牧、渔没有全面发展,林业和渔业比重太小,各地农业发展很不平衡。 4.农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受污染的耕地达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耕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为了摆脱我国农业的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不懈地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持农业生产率稳步增长,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这就需要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办几件大事: 1.建设一批治理大江大河大湖的水利设施和引水工程;

2.增加农田浇灌面积,同时把现有浇灌面积中的相当一部 分建成能够抵御旱涝灾害的稳产高产农田,并积极推广节水浇 灌技术; 3.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重要农产品商品基地;加强农业区域 综合开发,改造一批中低产田,有步骤地开垦宜农荒地; 4.加强速生丰产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薪炭林的建设, 改造和建设草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5.大力抓好科技、教育兴农,逐步把农业生产体系转移到 光进技术基础上来; 6.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 进军。 一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州在农产品的市场建设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没有按照自治州确定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来规划布局。已建的8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小,设施不完善,仓贮条件差,辐射能力有限。随着我州香梨、葡萄、色素辣椒、西红柿酱等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专业性的批发市场已势在必行。 二是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的需要。目前我州八县一市农业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手段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由于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业部门不能给农民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各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应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存在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管理措施不到位。就***而言,虽然2018年在***投资5000多万开展了农开工程和千亿斤粮食工程,较大的改善了我镇落后的生产条件。但是,作为传统的农业乡镇,我镇依然有大部分村组农田基础设施极为落后,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加之多数基础设施存在有人修无人管,甚至荒废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效果。 (二)农业劳动力质量下降,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大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来务农的多是妇女及老弱病残,体力差、科技文化素质低,难以掌握现代种养技术。加之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往往等收货的时候卖不上价钱,卖粮难问题偶有发生;面对突发的灾害天气,不能及时应对,康灾

害能力较弱,比如去年冬天的大雪对当地很多设施农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三)产业化程度较低,科技使用水平不高。目前我镇生产主体仍以分散的农户经营为主,种植地块零碎,经营管理分散,无法大规模使用大型农业设备和先进农业技术,导致农业生产繁重,生产效率较低,不能适应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需要,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加之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本身就少,大多还的参加乡里的其他工作,造成科技带动能力弱,对农业的贡献率不高。 二、建议及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政策、科技和资金倾斜力度,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同时在新建基础设施时,充分考虑后期的管护和维修问题,可设置设施的保质期,在保质期内由建设单位免费维修,或者在项目立项时,按照比例设立工程维修基金,交由相关部门保管,专款专用;第二,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利用好现有的农技推广站,选优配齐农技人员,完善服务功能,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科学种养水平。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逐步提升科技推广水平;第三,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围绕特色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和家庭农场,引导各新型主体抱团发展,通过对生产、销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1)

附件 1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第一章项目单位及拟建项目情况 一、项目单位情况。包括项目单位的主营业务、营业期限、资产负债、企业投资人(或者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项目单位近几年信用情况等内容。 二、拟建项目情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开发)规模与产品方案、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配套公用辅助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拟建项目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和协调情况,拟建项目的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行业准入分析。拟建项目取得规划选址、土地利用等前置性要件的情况。 第二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二、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尾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

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三、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能源和水资源节约以及项目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实现资源能源再利用与再循环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及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三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一、生态和环境现状。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生态系统状况、资源承载力、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和环境容量状况等,明确项目建设是否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以及与相关规划环评结论的相符性。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生态破坏、特种威胁、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生态系统及环境的综合影响。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根据项目情况,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四、特殊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

地方标准 - 重庆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附件2 重庆市地方标准 《重庆沱茶加工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意义 重庆沱茶始创于1953年,生产加工历史悠久,是一款独具特色的茶叶产品,除受到川渝地区消费喜爱外,还出口意大利、日本等10多个国家。曾经荣获国际、国内奖项无数,其中1983年被评为国际金奖最具影响力。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经济体制逐渐转为市场经济,全国各地均大量兴办茶叶生产加工企业,重庆沱茶销量受到严重冲击。近年来,已有多家企业恢复重庆沱茶生产,市场反响良好,销量迅速增加。但部分企业在原料、厂房、设备、加工工艺等方面普遍存在规范性问题,导致重庆沱茶产品品质差异非常大,甚至有部分存在异味、霉变等质量安全隐患。为了进一步规范重庆沱茶原料、厂房、设备、加工工艺等规范化,严格控制加工各个关键环节,亟需制定《重庆沱茶加工技术规程》,不断提高重庆沱茶标准化生产加工水平,帮助企业提质增效。 二、项目来源和编制工作过程 为进一步规范重庆沱茶加工,振兴重庆沱茶品牌,经重庆市农业委员会调查研究,于2017年8月确定拟申请立项《重庆沱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由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指定专人组成标准制定工作组,负责标

准起草、申请、制定等工作。2017年10月30日,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对2017年第三批拟立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进行公示的通知中,把《重庆沱茶加工技术规程》列为2017年第三批重庆市地方标准制项目。 在深入沱茶加工企业调研、查阅相关标准和研究材料、充分听取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目前已形成了《重庆沱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编制原则 编制地方标准《重庆沱茶加工技术规程》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依据如下: 规范性。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相关规定的要求,本标准的编制严格按照GB/1.1的相关规定进行编制。 科学性。《重庆沱茶加工技术规程》中重庆加工要求、工艺流程、加工技术要求、质量管理等规定是以沱茶加工关键技术科研成果和相关标准为主要依据,并经行业专家和沱茶加工企业技术骨干充分论证。 创新性。目前沱茶加工技术没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本标准把沱茶蒸压、干燥等工序参数具体化,对加工企业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四、标准制定情况 由于规范的 制定《重庆沱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是为了促进标准化加工,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但由于企业规模、设备设施等差异较

当前水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当前水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对慈利县水稻生产情况的调查 文章来源:慈利县政府办作者:吴仁铣发布时间:2009-04-01 08:52:06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可见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定,而且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县,水稻生产又是我县粮食生产中的一项主导产业。长期以来,我县水稻生产一直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县水稻生产总体呈现“种植面积下降,产量缓慢提升”的局面。虽然随着国家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我县农民群众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有所回升,但总体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基于此,我们对全县近五年来的水稻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对影响水稻生产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现状及特点 近五年来,我县水稻生产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具体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种植面积、产量呈现恢复性增长。据县农业部门统计:全县水稻生产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达到顶峰,其中1979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为57.09万亩,为全县水稻生产的顶峰期。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全县水稻生产逐渐由双季栽培向一季栽培转变,水稻生产面积也逐步下降,至2003年,全县水稻生产达到最低点,为34.1万亩,此阶段为全县水稻生产的持续回落期。自2004年后,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从2005年起减免了农业税,农民的负担逐步减轻,农民的种稻积极性也有所回升。到2007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6.68万亩,比2003年增长7.04%;产量达16.7万吨,比2003年增长13.6%。 (二)规模种植出现良好发展势头。在国家鼓励农民种植水稻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稻谷价格的拉动下,我县农民的水稻种植积极性明显提高,涌现了一大批水稻种植大户。到2008年,

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2014-12-12 14:56:01浏览次数:260 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1991年2月26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9号发布) 第一条了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改进农产品质量,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标准化是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标准化,它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组织制定和实施农业标准化规划、计划,制定(包括修订、下同)和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对农业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第三条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 农业标准化计划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 第四条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农业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 (一)作为商品的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品(以下统称农产品)、种子(包括种子、种苗、种畜、种禽、鱼苗等,下同)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和安全、卫生要求; (二)农产品、种子的试验、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方法和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三)农业方面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 (四)农业方面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 第五条农业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与安全、卫生有关的技术要求,重要的涉及技术衔接通用技术语言和国家需要控制的检验方法,种子与重要农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农业标准。 其他农业标准是推荐性农业标准。 第六条为贯彻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根据地方发展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开展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县级以上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制定农业标准规范,推荐执行(法律、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例外)。

余杭区农业地方标准会议纪要

余杭区农业地方标准规范 《生猪生态养殖(种养结合模式)技术规范》 审定会纪要 2010年12月9日,余杭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杭州市农业科学院、余杭区畜牧兽医局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在杭州余杭区中泰乡志绿生态园对余杭区农业地方标准规范《生猪生态养殖(种养结合模式)技术规范》进行了审定。专家组听取了编写组的汇报,审阅了有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生猪生态养殖符合健康、生态绿色的消费理念,本标准的制定对于加快余杭区生猪生态养殖(种养结合模式)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产业化发展和向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专家组提出如下修改意见: 1、标准名称由《生态猪养殖技术规范》改为《生猪生态养殖(种养结合模式)技术规范》。 2、在“范围”部分加入了“术语和定义”和“种养结合模式”。 3、在“规范性引用文件”部分增加“GB 16569畜禽产品消毒规范”,删除“GB 8471 猪的饲养标准”。 4、在“术语和定义”部分,增加“生猪生态养殖”的定义。 5、将6.1.5 “饲料每次添加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污染腐败”改为“饲料应少喂勤添,以不剩料为宜”。 6、将 6.10“防鼠、防蚊、防应激”改为“防鼠、防蚊”,并将

6.10.1“定期投放灭鼠药结合使用捕鼠器,喷洒灭蝇药,及时收集死鼠、残余鼠药和死蝇并做无害化处理”改为“使用捕鼠器、灭蝇灯,及时收集死鼠、死蝇并作无害化处理”,删除6.10.2的内容。 7、将8.5“兽药使用符合NY 5030的要求。注意用药防治寄生虫病”改为“兽药使用应符合NY 5030的要求。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定期驱虫”。 8、删除8.6“不提倡使用抗生素或化学合成的兽药对猪进行预防性治疗”。 专家组一致认为,本标准符合标准编写规则,内容具体而具有操作性,同意通过审定,建议尽快修改报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余杭分局发布实施。 专家组长: 2010年12月10日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人类环保意识和科技水平的显著提升,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农业、可持续农业等农业发展思潮不断涌现,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共识。由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有利于发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新型规模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一种新的经营机制,对新阶段农业的战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就是要利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我国的农业正在经历着产业升级和蜕变。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形势,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仍旧暴露出一下问题。 2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国民对产业化意识不强,认知不清 由于农民知识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农业产业化”没有很好认知甚至并不知晓,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没有从本质上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在操作上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滞后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进一步推广。 2.2对市场需求不了解,生产上有一定的盲目 由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农民往往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只是盲目的按照自己的意愿种植作物,有时会因供过于求而导致产品贱卖,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次,产品在营养、多样、安全、健康、便捷等方面,无法满足人们从温饱到小康的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高质量、特色产品更是缺乏。即使有好产品,由于营销观念淡薄,缺乏专业化、现代化的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产品也难以在国内、国际市场打开局面。 2.3科学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种植技术还比较传统,机械化程度不高,农药、化肥施用不合理,残留较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产量也有待提高。最近频频发现随着我国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方式逐步走向集约化、工厂化,但是兽药和抗生素残留问题给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此外,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落后,我国大多数农产品都只经过初级简单加工就进入市场,一般品质和售价都较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大多以粗放型经营为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的主体,广大农民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各方面的现实因素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技术水平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

孝义市农业地方标准高粱

无公害高粱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高粱的生产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收获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孝义地区无公害高粱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一部分:禾谷类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T274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997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3、生产产地选择 3.1产地环境 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3.2土壤环境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二级标准要求 4、生产技术措施 4.1种子 4.1.1品种选择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认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高粱品种,并注意定期更换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种子质量标准。 4.2种子处理 晒种:选用包衣高粱种子,播前连续晒种3-5天。 4.3选地 选择土壤深厚,排灌良好的地块,前茬选择未使用剧毒高残留农

药的小麦、玉米、大豆、谷子、花生等。 4.4整地 秋深耕:前茬收获后及时灭茬深耕或深松25-30cm。 春浅旋耙耱:做到上虚下实,地平土碎,深浅一致。 4.5施肥 4.5.1底肥结合播前旋耕,每666.7m2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施氮(N)10-15kg、磷(P2O5)5-10kg、钾(K2O)5-8kg锌(Znso47H2o)1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追肥:根据高粱生长情况,8-9片叶时结合降雨每666.7 m2追尿素15kg。 4.6播种 4.6.1播种期 当5cm地温稳定在10-12℃、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60-70%时播种。孝义适宜播期5月1号-5月10号。 4.6.2播种量 每666.7 m2播种量1-1.5kg。 4.6.3播种方式 采用机械播种或耧播,等行距(50cm)或宽窄行(宽行60-65cm,窄行30-35cm)种植。 4.6.4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以2.5-3cm为宜,播后覆土一致,覆土后镇压。 4.6.5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为每666.7 m2 6500-7000株。矮秆,紧凑型品种,每666.7 m2 9000-10000株。 4.7化学除草 除草剂使用符合NY/T1997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播种后出苗前用38%莠去津水悬浮剂每666.7 m2施用120-150g,兑水45-50kg,用机械化装备喷施,或用96%异丙甲草胺乳油每666.7 m2

国家发改委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国家发改委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附件一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

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 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