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一次函数教学教案

苏教版一次函数教学教案

苏教版一次函数教学教案
苏教版一次函数教学教案

1对1个性化辅导教学设计方案

、已知一次函数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y=k1x+a1和y=k

y2的大小关系为()

的图象画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则有一组a,b的取值,使得下列

.若直线y=kx+b经过一、二、四象限,则直线y=bx+k

A)一(B)二(C)三(D)四

.一次函数y=kx+2经过点(1,1),那么这个一次函数(

A)y随x的增大而增大(B)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图像经过原点(D)图像不经过第二象限

.无论m为何实数,直线y=x+2m与y=-x+4的交点不可能在(

《EXCEL函数的使用》教学案例

《EXCEL函数的使用》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分析 “EXCEL中函数的使用”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章的内容。EXCEL中的函数很多,功能也非常强大,如能掌握一些常用的函数,将给日常的数据处理带来很大的便利。在本案例中,我将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创设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让学习成为他们自己的需要。在学习方式上,我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主体性,倡导主动探究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任务的解决,掌握几个较常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等)的名称、功能与用法,进一步理解单元格的引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任务的解决,学生们不仅学到本节课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体会到探索新知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自主探究、小组协作、查看帮助等),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将带来正迁移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任务的解决,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并加强学生间的友谊,增强自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较强,主要是围绕着Excel函数来展开教学的,其主要内容是Excel函数的名称、功能、用法。 教学的重点放在: ①Excel函数的功能; ②Excel函数的用法 教学的难点是: ①函数的单元格区域选择 ②Excel函数在实践中的运用与拓展;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在本节课中,学生应采取自主学习和互相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Excel作为一种在工作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的软件,操作性比较强,如果能够结合有趣的案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气氛也会比较好。 四、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一张学校演讲比赛的得分表,提出任务:谁得了冠军? 师:大家谈谈处理策略。 学生们利用已有的数学、EXCEL知识与平常的处理经验,得出:求出每人的平均分或总分,谁得分最高谁就是冠军。处理方法有自定义公式或自动求和法。大家统一意见后,开始着手工作。学生独自实践操作解决问题,也可以互相交流,协作讨论各自的方法。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教导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求和、求平均数函数)。 生:王静同学得了冠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复习巩固并深化上一节课的内容:单元格引用、自定义公式、等内容的应用,同时引入自动求和、求平均函数,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优劣及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法,对和种函数的利用取长补短,丰富了处理问题的途径,增长了处理问题的信心,培养了发散思维,并内化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生:老师,在实际处理中,是不是要去掉每位选手得分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师:提得很好。谁能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呢? 生:使人为等各方面误差因素尽量减少到最低,让得分更合理,符合统计学意义。 设计意图:整合数学知识,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引出新的任务,激起学生控索的欲望。 师:怎么办?大家能否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决?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尝试,培养大家自主探索与实践的能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想一试高低。但没过多久,他们发现自己的方法很麻烦,有点灰心。为什么呢?原以为用一下公式就可以解决,但遇到这个问题却不灵了。因为每位选手的最低分和最高分所在的单元格不在同一列(没有规律),所以不能利用填充的办法来解决,要一个一个剔去。学生处于无奈和焦噪状态,这时教师适当点拔。

苏教版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 1、了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能说出一些函数的实例.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以及函数关系式,确定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3、掌握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并能利用其所具有的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一次函数:如果y=kx+b(k,b 是+常数,k ≠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1)作为一次函数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1,且其系数,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函数()中可以为任意常数,当时,一次函数 就成 (为常数,且 ),这时 叫做的正比例函数,也可以说 与成正比例,常数叫做因变量 与自变量 的比例系数.因此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但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例1.下列函数关系式中,哪些y 是x 的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 y x -=12 (2)x y 23- =(3)x y 32 = (4) 32 -= x y (5)x y 32-=(6)023=+y x 解:(2)(4)(5)(6)是一次函数,(2)(6)是正比例函数 例2.若函数 ()2 13m y m x =-+是一次函数,求m 的值,并写出解析式。 解:由题意得,12 =m ,则1±=m , 因为01≠-m ,所以1≠m 则1-=m 二、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像是一条与坐标轴斜交的直线。因此,只需求出直线y =kx +b 上的两点,就可得到它。 一般,作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常取点(0,0)和(1,k );作一次函数)0(≠+=b b kx y 的图像常取 (b ,0)和(0 ,k b -)两点,这两点是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 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

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课题:14.1.1变量 知识与技能: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增强对变量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世界观: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 重点:变量与常量 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绳圈 教学说明:本节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信息2: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行驶的时间为th, 先填写下面的表格,在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新课: 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 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范例: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 (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3)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 (4)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元)之间的关系。 活动:1.分别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对数函数教学实例

《对数函数》教学课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就是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①中第三章对数函数内容得第二课时,也就就是对数函数得入门、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全新得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对数函数又就是本章得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得分量,它就是在指数函数得基础上,对函数类型得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得作用、通过本节课得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函得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得认识与理解。同时,通过对数概念得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得思想,培养学生得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得意义、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得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得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得恐惧感、通过对指数函与指数函数得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得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得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函数定义得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与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得学习方法、 三、设计思路 学生就是教学得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得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对数得模型,体会引入对数得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步步设问、启发学生得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得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与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得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得主动权、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函数得概念,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得关系;理解对数函数得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 2、通过对数函数得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得观点,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得思想. 、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案例分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一、教材研读与剖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基础上的学习. 本章我们研究的是二次函数,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掌握利用顶点坐标解决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的方法. 学生要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感悟新旧知识的关系,深刻的体会数学中的类比思想方法. 2.教学目标:第一,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性质,会做二次函数的图像,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第二,会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并能确定实际问题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第三,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第四,从实际情景和实例中让学生探索分析,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使学生能够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符号和数学方法解决最值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经历探究和表示二次函数的过程,获得二次函数的定义;第二,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第三,探究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最值问题. 本节难点在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其中“合作性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 (1)温故而知新,回顾有关函数的知识,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有关函数的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做进一步巩固. 对“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在ppt上给出一次函数y=kx+b(其中k,b是常数,且k≠ 0)正比例函数y=kx(k是不为0的常数)反比例函数y=■ (x是不为0的常数)的形式.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ppt上给出实际问题一,例如:现有60米的篱笆要围成一个矩形场地,若矩形的长为1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若矩形的长分别为15米、20米、30米时,它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从上两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提问后,学生可独立回答.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准确的建立函数关系;学生是否能利用已学的函数知识求出最大面积;学生是否能准确的讨论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问题的设计,旨在运用函数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最后,提出问题:由矩形问题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经过短时间的讨论与思考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函数解析式y=ax2+bx+c(a,b,c是常数,a≠ 0)的形式. 在ppt上给出概念:我们把形如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称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3)利用图像激发兴趣. 学习性质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图像来探索.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以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填空:根据下边已画好抛物线y=-2x2的顶点坐标是_____,对称轴是_____,在_____侧,即x_____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在_____侧,即x_____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时,函数y的最大值是____. 当x____0时,y<0. 教师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并归纳出:二次函数y=ax2+bx+c(a≠ 0)的图像和性质,顶点坐标与对称轴,位置与开口方向,增减性与最值. (4)小组合作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师向学生展示二次函数y=x2+2x,y=

苏教版初二(一次函数)(教案)

苏教版初二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目标导航】 1.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 2.能较熟练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结合图象体会一次函数k、b的取值和直线位置的关系,提高数形结合能力. 【要点回顾】 1、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 特殊的一次函数. 2、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当k>0时,直线y=kx经 过第象限,即y随x的增大而;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象限,即y随x的增大而.画正比例函数图象 时,一般只需描点,两点连线即可. 【要点梳理】 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具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 3、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半轴; 4、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半轴; 5、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 6、k>0,b>0时,直线经过象限; 7、k>0,b<0时,直线经过象限; 8、k<0,b>0时,直线经过象限; 9、k<0,b<0时,直线经过象限. 一次函数中k与b的正、负与它的图象经过的象限归纳列表为: 【典型问题】 一.由图象说性质:1.某个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位置大致如下图所示,试分别确定k、b的符号,并说出函数的性质. 2.如图,OA,BA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生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根据图象判断快者的速度比慢 者的速度每秒快() A、2.5米 B、2米 C、1.5米 D、 1米 3.下列图形中,表示一次函数n mx y+ =与正比例函数mnx y=(m、n为常数,且0 ≠ mn)的图象的是() 4.阻值为 1 R和 2 R的两个电阻,其两端电压U关于电流强度I的函数图象如图,则阻值() (A) 1 R> 2 R(B) 1 R< 2 R(C) 1 R= 2 R(D)以上均有可能 5.如图所示图象中,不可能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y=mx-(m-3)的图象的是( ) 6.两个一次函数a bx y b ax y+ = + =,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二.由性质说图象: 7.李老师骑自行车上班,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中途由于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修车耽误了几分钟,为了按时到校,李老师加快 了速度,仍保持匀速行进,如果准时到校.在课堂上,李老师请学生画出他行进的路程y?(千米)与行进时间t(小时)的函数图 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画出的图象如图所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8.从-2,-1,0,1,2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作为一次函数y kx b =+的系数k,b,则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不经 过第四象限的有________条. 9.已知函数()m x m y m+ + =+23 1,当m为何值时,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并且说出图象经过第几象限?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什么? 三.求直线解析式: 10.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1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3x平行,且与y=x+5的图象交于y轴的同一个点,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12.已知:函数y= (m+1) x+2 m-6 (1)若函数图象过(-1 ,2),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2)若函数图象与直线 y = 2 x + 5 平行,求其函数的解析式. (3)求满足(2)条件的直线与直线y = -3 x+1 的交点,并求这两条直线与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13.直线y=2x+m与直线y=3x-4的交点在x轴上,则m的值为_________. A B C

《一次函数》教案

《一次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得到函数关系式这一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中有关的图片,如弹簧、橡皮筋等等的实物,请同学们思考一些问题.承接上节课函数的关系,让同学们感受到变量之间关系式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出来的,感受到研究函数的必要性.生活中的实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起到很好的导入新课的效果. 二、探究新知 例1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cm,在弹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 增加0.5cm.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kg、2kg、3kg、4kg、5kg时的弹簧长度,并填入下表: 例2某辆汽车油箱有汽油60L,汽车每行驶50km耗油6L. (1)完成下表: (3)你能写出剩油量z与汽车形式路程x之间的关系吗? 例3我国自2011年9月1日起,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35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3500元但低于5000元的部分征收3%的所得税……如果某人月收入

3860元. (1)当月收入大于3500元而又小于5000元时,写出应缴纳所得税y(元)与月收入x (元)之间的关系式. (2)某人月收入为4160元,他应该缴纳所得税多少元? (3)如果某人本月缴所得税19.2元,那么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多少以元? =+(,k b为常数,k≠0)的形一般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 kx b b=时,则y是x的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是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0 正比例函数. 三、拓展练习 例1、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 (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 (2)圆的面积y(厘米2)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 (3)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个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则y 与x的关系. 例2:我国自2011年9月1日起,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35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3500元但低于5000元的部分征收3%的所得税,如某人月收入38 60元,他应缴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为(3860-3500)×3%=10.8(元). (1)当月收入大于3500元而又小于5000元时,写出应缴纳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y(元)与月收入x(元)之间的关系式. (2)某人月收入为4160元,他应缴纳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多少元? (3)如果某人本月应缴纳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19.2元,那么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收入是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类很有用的函数-一次函数,只要解析式可以表示成y kx b b=时的特(,k b为常数,k≠0)的形式的函数则称为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当0 殊情形. 五、布置作业 习题6.2

对数的概念教学案例设计

对数的概念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高中数学A版必修①中第二章对数函数内容的第一课时,也就是对数函数的入门。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通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

三、设计思想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我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 2、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难点:(1)对数概念的理解;(2)对数性质的理解。

函数单调性教学案例分析

“函数的单调性”案例分析 连江一中数学组李锋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重视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的体验,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全方位的探索。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是十分有利的。现以《函数的单调性》教学实例来进行分析: 一、案例课题:函数的单调性(第一课时) 二、实施过程(注:课堂实录已经简化) 1.问题引入 师:我们观察某自来水厂在一天24小时内,水压Y随时间X的的变化情况。不妨设其函数解析式:y=f(x); x [0,24] 师:“在哪些时间段内,水压在逐渐上升?在哪能些时间段内,水压在下降?” (很快得出正确答案。) 师:在某一时间段内水压在上升,实际上是水压Y的值随时间X的增大在逐渐增大,于是我说函数y=f(x)在区间[0,3]上,是单调递增函数。同理,函数y=f(x)在区间[3,9]上是单调递减函数。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函数的又一特性——函数的单调性。 2.定义探究 师:在某个区间上:①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图象从左——右,呈上升趋势),就说这个函数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②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图象从左——右,呈下降趋势),就说这个函数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提出问题1:请同学仔细阅读课本中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思考课本定义方法和上面定义方法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定义中哪一句表达了该意思? 生:我认为是一致的.定义中的“当x1<x2时,都有f(x1)<f(x2)”描述了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1<x2时,都有f(x1)>f(x2)”描述了y随x的增大而减少. 师:说得非常正确.定义中用了两个简单的不等关系“x1<x2”和“f(x1)<f(x2)或f(x1)>f(x2)”,它刻划了函数的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的性质.这就是数学的魅力!定义中只用了两个简单的不等关系,就刻划出了单调递增和单调递减的性质特征,把文字语言表达为数学语言,简单明了。 师:提出问题2: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定义中有哪些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至关重要?能不能把它找出来。(有的同学回答不准确) 生1:我们认为在定义中,有一个词“给定区间”是定义中的关键词语.(阐述了理由)。

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七章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正确用轴表示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梳理: (1)不等式及基本性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法与应用; (3)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 但是,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时,必须根据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正确地运用不等式的性质2,特别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步骤:(1)审:认真审题,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的及其关系,找出题中不等关系,要抓住题设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小于”、“不大于”等的含义。 (2)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3)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4)解:解出所列不等式的解集。 (5)答: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类似,不同之处在与列出不等式组,并解出不等式组。 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 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当已知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范围时,可以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确定另一个变量取值的范围。

对数函数及性质案例反思

《对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及反思 市新洲区城关高中军平430400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1)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主要容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初步应用。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上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虽然这个容十分熟悉,但新教材相对于以往老教材做了一定的改动,如何设计能够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是目前大家十分关注的课题,本人选择这课题力求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型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初中生运算能力又不高,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准切入点,控制好教学标高,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知识背景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对数函数的概念,熟悉对数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指数函数的学习,作出并观察对数函数的图象,发现并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函数单调性的教学案例

函数单调性的教学案例 西安市培华职业中专王买霞 【学生】职一某班. 【教学环境】电脑教室,每生一台机,教师机可以控制学生机,例如观察某一台学生机学生的操作,让某一学生机学生观看教师机的操作,让所有学生观看教师机的操作,等等。 【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也就是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数学课堂生态化研究,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生长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不是以牺牲学生个性为代价追求效率的做法。数学课堂生态化研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各个要素内部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沟通。 多媒体信息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对学生形成多感官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注意。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学生获得了对信息的完全控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所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能营造出一个让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全新的学习环境。 【构想及教学目的】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更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讨论、在讨论中解决的学习环境。为了深入学习函数单调性,我利用电脑辅助,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实背景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发现规律,抓住问题的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 (1)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并激发学生思考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了解数形结合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分别为: (师语音拉长,师生一块儿回答) 生:列表法、公式法、图像法。 师: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生:列表法就是用表格来表示函数的方法;公式法是用函数解析式来表示函数的方法;图像法是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图形来表示函数的方法。 师:这三者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要研究一个函数,可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教材分析苏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教材分析 苏教版 一、教材 《一次函数》是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节的内容。从知识内容来说,本课是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与提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渗透建模思想。函数本身是反映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教材在编排上充分体现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抽象数学问题,建立模型并形成概念的过程,并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力图通过实例从代数表达式的角度认识一次函数。从教材体系来说,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了函数概念的基础之上的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函数思想和建模意识,为之后探究一次函数图像、二次函数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课的知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应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本节课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也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就现阶段的学生而言,已经掌握了两个变量的关系,能列出变量间的关系表达式,但是借助生活情境,正确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模型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好的数学方法,进一步

体会变量和函数之间的关系更多说课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借助具体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类比观察、探究规律,巧妙地建立概念。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之间的联系,并能根据已知生活情境给出一次函数解析表达式,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动手试验、规律探索的活动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并借助于将实际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渗透建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的探求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最新一次函数全章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案 19.1.1变量 教具;课件,直尺,三角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增强对变量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世界观: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 重点:变量与常量 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绳圈, 教学说明:本节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信息2: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 行驶的时间为th,先填写下面的表格,在试用含t的式子

表示s. 新课: 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范例: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 (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 (3)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 (4)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元)之间的关系。 活动:1.分别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圆的面积公式S=πr2; (2)正方形的l=4a; (3)大米的单价为2.50元/千克,则购买的大米的数量x(kg)与金额 与金额y的关系为y=2.5x. 2.写出下列问题的关系式,并指出不、常量和变量.

高中数学优质课 对数函数及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设计《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本节是学习指.一、教案分析1、教案内容教案内容为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数、指数函数和对数的后继内容,根据描点法,作出对数函数的图象以及得到相应的对数对数函数既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也是高中乃至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应用极为广泛.函数性质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函数.的重要初等函数之一,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学生学习情.2思想方法的 理解,为进后面一步探究函数的综合应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况分析对数函数是高中引进的第二个初等函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由于函数概.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案要求较低,学生运算能力较弱,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案中要有控制的拔高,. 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案的难度但是只要让学生类比指数函数的研究方法,通过课件演示,通过数形结合,.关注学习过程a1)a?a?0且?ylogx (取不同值时反映出不同函数图象,并让学 生观中,让其感受a察、发现、归纳出图象的特征、函数图象的规律.3、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案首先要挖掘其与指数的联系,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4、教案目标4.1知识技能 (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2)应用对数函数性质,掌握求简单对数型函数定 义域的方法;(3)掌握三种简单的分别比较对数、真数和底数大小的方法.4.2过程与方法利用指数函数以及性质导出对数函数概念和相应的函数,在学习和应用对数函数性质的过程中,着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1)类比的思想.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类比.(2)对称的思想.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对数函数关于横轴对称. (3)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函数图像研究函数的代数性质,以及通过函数表达式探究函数的几何性质,学习和领会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运用这些语言表达有关函数的性质.(4)分类讨论的思想.根据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1或小于1的不同情况进行讨论,初步了解分类的原则,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4.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指数函数类比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揭示数学类比和对称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对称美.同时使学生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来 自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案方法与策略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运用“问题探究式” 教案法.采取“设问引入—类比构建—探究反馈”的方式,力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组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关问题,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案活动中来,尝试探求将问题“一般化” 的方法.三、教案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案.利用计算机绘图的快速显示等特点对某些对数函数几何性质进行再现,运用直 观认识、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等方法,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四、学习指导1、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指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和对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因此,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有指数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和对数的知识结构,通过类比、探究等学习活动,学习对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2、学习方式与策略2.1 设置一系列的教案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 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和迁移能力. 五、教案过程

函数的单调性教学案例

函数的单调性教学案例-中学数学论文 函数的单调性教学案例 浙江浦江县第三中学潘娟春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 (2)能判别或证明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3)学会理性地认识与描述生活中的增长递减等现象,体会数形结合思想。重难点:用图象直观地认识函数的单调性,并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教学过程: 一、认识函数的一种性质 材料:观察某市一天24小时的气温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说出气温在哪些时段内是逐步升高的?哪些时段内是下降的? 问题2.当t1=8时,f(t1)= ;t2=10时,f(t2)= 。对于自变量810,对应的函数值有什么关系? 问题3.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区间[4,14]上,气温随时间增大而升高”这一特征。 问题4.若用x表示时间,y用表示温度,如何表述随着时间x增大,温度y逐渐增大?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梳理。) 二、函数的单调性概念的形成 通过讨论,结合图给出在区间上单调性的定义: (一)单调增函数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A。区间I?哿A.如果对于区间I内的任意两个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y=f(x)在区间I上是单调增函数,I称为y= f(x)的单调增区间。 问题5.你能找出气温图中的单调增区间吗? 问题6.类比单调增函数概念,你能给出单调减函数的定义吗? (二)单调减函数 如果对于区间I内的任意两个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y=f(x)在区间I上是单调减函数,I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问题7.你能找出气温图中的单调减区间吗? (三)函数的单调性与单调区间。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I是单调增函数或单调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f(x)在区间I上具有单调性.单调增区间与单调减区间统称为单调区间。(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师生共同给出) 下面请辨析下列三个问题。 (1)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1),则函数f(x)是R上的增函数。() (2)函数f(x)是R上的增函数,则必有f(2)>f(1).() (3)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1),则函数f(x)在R上不

5.3一次函数的图象教案2

一次函数的图象(2) 教学目标:(1)、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函数关系式,探索并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2)、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画图技能和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以山的图片为情景,将上山、下山的道路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相联系,帮助学生从“形”上领会函数上升和下降的意义 2、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一: 探索一次函数关系式中k的值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1)观察教课书上195页的图5-12和5-13,你同意小丽和小明的说法吗? (2)你能补充两个例子支持或反驳小丽和小明的说法吗? (3)函数图象上升时,随着自变量值的增大,函数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函数图象下降时,随着自变量值的增大,函数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通过探索活动明确一次函数的性质: 在一次函数y=kx+b中, 如果k>0,那么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如果k<0,那么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

探索活动二: 探索一次函数关系式中b 的值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研究一次函数1 y =2x 与2 y =2x+3、3 y =2x-3的关系 (1)从数量关系上看,对于同一个自变量的值: 一次函数y=2x+3的值与正比例函数y=2x 的值有什么差异? 一次函数y=2x-3的值与正比例函数y=2x 的值有什么差异? (2)从位置上看,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x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x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3)如果要画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你打算怎么做? (4)你能利用函数y=2x+3的图象画出函数y=2x-3的图象吗?反过来呢? 一次函数2 y =2x+3的图象可以看作是正比例函数1 y =2x 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 位得到的;一次函数3 y =2x-3的图象可以看作是正比例函数1 y =2x 的图象沿y 轴向下平移3 个单位得到的。 一般的,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是由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沿y 轴向上(b>0)或向下(b<0)平移得到的一条直线 3、练习 1、已知函数:y=-1.6x+4,y=0.5x-5,y=4x,y=-1.5x-3,y=5x-7 (1)、y 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的函数是 (2)、y 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是 2、P197 2、3 四、小结 五、作业 P198 4、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