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 低速轴(输出轴)工艺设计

机械制造 低速轴(输出轴)工艺设计

机械制造  低速轴(输出轴)工艺设计
机械制造  低速轴(输出轴)工艺设计

设计减速箱低速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

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目的 (3)

二、要求 (3)

三、内容与步骤 (3)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1:1) (3)

2、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3)

3、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4)

4、工艺装备设计 (4)

四、审查零件图样的工艺性 (5)

1、轴的工作原理 (5)

2、零件图样分析 (5)

3、零件的工艺分析 (6)

五、确定毛坯 (6)

1、毛坯的选择 (6)

2、毛坯加工余量的确定 (6)

六、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1)

1、定位基准的选择 (11)

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1)

3、加工阶段的划分 (13)

4、加工顺序的安排 (13)

5、零件的工艺路线的确定 (13)

七、确定切削用量 (14)

1、背吃刀量的确定 (14)

2、进给速度的确定: (14)

3、切削速度的确定 (15)

八、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5)

九、工艺装备设计 (16)

十、心得体会 (16)

十一、参考文献 (16)

一、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要求学生通过工艺设计获得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并能得到下列各方面的锻炼:

1、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的安排、工艺尺寸的确定、加工定位误差的计算等问题,保证加工质量,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学生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高率,省力、经济合理而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能力。

3、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的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二、要求

1、生产纲领为中批或大量生产(1、3、5为中批,

2、4、6为大量)

2、零件图 1 张

3、毛坯图1张

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

5、工艺装备设计(铣键槽的夹具)图1套

三、内容与步骤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1:1)

(1)分析零件图的作用及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2)分析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及设计基准;

3)分析零件的材料、热处理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

2、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主要以生产性质决定

3、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制订工艺路线;。在对零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零件的工艺路线和划分粗、精加工阶段。

(2)选择定位基准;进行必要的工序尺寸的计算。根据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合理选定各工序的定位基准,当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需对它的工序尺寸进行换算。

(3)选择机床及工、夹、量、刀具。机床设备的选择应当保证加工质量,又要经济合理;装备可是通用也可是专用。

(4)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及公差的确定。根据工艺路线的安排,要求逐工序逐表面的确定加工余量,其工序间的尺寸公差按经济加工精度。一个表面的总加工余量,则为该表面各工序间加工余量之和。

(5)切削用量的确定。在机床、刀具、加工余量等已确定的基础上,先用公式计算1~2道工序的切削用量,其余用手册进行选择。

(6)画毛坯图(1:1)。在加工余量已确定的基础上画毛坯图。要求毛坯图轮廓用粗实线绘制,零件图的实体尺寸用双点画线绘出,同时应在图标明毛坯的尺寸、公差、技术要求。如选铸造和模锻还应有毛坯制造的分模面、圆角半径和起模斜度。

(7)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将前面的各项内容以及各工序加工简图,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工序简图可按比例缩小,并尽量用较少的投影绘出。简图中的加工表面用粗实线表示,对定位、夹紧表面就以规定的符号标明,并标明各加工表面在本工序加工后的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2)对定位、夹紧表面就以规定的符号查资料。

4、工艺装备设计

(1)确定设计方案,绘制结构原理示意图。

(2)选择定位元件,计算定位误差。

(3)计算所需夹紧力,设计夹紧机构。

(4)画出夹具装配图。

四、审查零件图样的工艺性

1、轴的工作原理

作为减速箱的低速轴,即输出轴,轴安装在圆锥磙子轴承上,轴承盖凸缘挡住轴承外圈,因此轴得到轴向定位。齿轮和联轴器用轴肩、轴套和挡圈轴向定位。用平键作周向定位,以传递运动和转矩。该轴上两个齿轮一端置于减速箱内,一端置于输出终端,作用是输出转矩和传递动力。

2、零件图样分析

(1)该零件是阶梯轴,零件的中心轴是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其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除要求有较高的形位公差外,最高的表面粗糙度达到了0.8um。(2)Φ45mm和Φ50mm外圆柱面为轴承配合面,配合要求较高,所以轴表面粗糙度为0.8um。

(3)零件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表面硬度为217~225HBW。

(4)为了便于装配,轴两端面都加工了45°的倒角。

(5)其余未注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2.5um。

3、零件的工艺分析

(1)减速箱输出轴的毛坯材料,首先应有足够的强度,对应力集中敏感性低,良好的工艺性,而且价格低廉,供应方便。优质中碳钢有足够的强度,对应力集中敏感性小,便于进行各种热处理及机加工,价格比合金钢低廉。因此,轴的材料选用45钢,该材料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经调制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切削加工性能。经淬火加高温回火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以满足输出轴对硬度和综合力学性能的要求,即具有较高的的强度和较高的塑性、韧性。(2)减速器的输出轴的结构比较复杂,又属于细长轴类零件,其刚性较差,加工工序需要分得很细。根据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和生产类型,表面加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加工件应粗、精加工分开,这样经过多次加工以后逐次减小了零件的变形误差和毛坯复印误差。

(3)该轴属于短丝杠加工,其特点是以车削为主,但车削时应该保证外圆的同轴度。

(4)轴的位置精度:同一轴心线上各轴:的同轴度误差会导致轴承装置歪斜,影响轴的回转精度和轴承的使用寿命,在车削磨削过程中要保证其同轴度。

(5)在半精车前安排了热处理工艺,以保证零件的内应力减小,稳定尺寸,减小零件变形。

(6)无论车削还是磨削,工件夹紧力要适中,在保证工件无轴向串动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小夹紧力避免工件产生弯曲变形,特别是在最后精车精磨时。

五、确定毛坯

1、毛坯的选择

为使它有足够抗扭强度和冲击韧度,毛坯选用45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它属于中碳钢。因为减速箱输出轴直接与负载相联,在工作中承受冲击载荷、扭转力矩并且载荷也比较大,为增强轴的抗扭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热扎圆钢,为得到合适的生产效率和圆钢的精度,宜采用模锻方法制造毛坯。减速箱输出轴是阶梯轴,并且各阶直径相差不大,可直接选用棒料,也可直接采用模锻方法制造毛坯。

2、毛坯加工余量的确定

由于零件为阶梯轴,我们可以把台阶相差不多的阶梯轴的毛坯合成同一节。

(1)外圆表面Φ45j6mm、Φ50h6mm的毛坯加工余量的确定:为提高效率,毛坯可以作为同一台阶:

1)外圆表面Φ45j6mm:其粗糙度为08um,对其加工的方案:粗车——半精车——磨削。由工艺手册查得,磨削余量为0.4mm,半精车余量为1.5mm,粗车余量为4.5mm,可得加工总余量为6.4mm,取总加工余量为10mm,并将粗车余量修正为8.1mm。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工艺

手册查得如下表:

2)外圆表面Φ50h6mm和外圆表面Φ45j6mm在同一台阶上,因此,它的毛坯尺寸也为55:其粗糙度为1.6um,对其加工的方案:粗车——半精车——精车。由工艺手册查得,精车余量为 1.0mm,半精车余量为 1.5mm,粗车余量为4.5mm,可得加工总余量为7.0mm,取总加工余量为5mm,并将粗车余量修正为2.5mm。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工艺手册

查得如下表:

(2)外圆表面Φ58mm、Φ50mm的毛坯加工余量的确定:为提高效率,毛坯可以作为同一台阶:

1)外圆表面Φ50mm:其粗糙度为12.5um,对其加工的方案:粗车。由工艺手册查得,粗车余量为4.5mm,可得加工总余量为4.5mm,取总加工余量为10mm,并将粗车余量修正为10mm。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工艺手册查得如下表:

2)外圆表面Φ58mm和外圆表面Φ50mm在同一台阶上,因此,它的毛坯尺寸也为60: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工艺手册查得如下表:

(3)右外圆表面Φ45j6mm、Φ40mm的毛坯加工余量的确定:为提高效率,毛坯可以作为同一台阶:

1)外圆表面Φ40mm:其粗糙度为1.6um,对其加工的方案:粗车——半精车——精车。由工艺手册查得,精车余量为1.0mm,半精车余量为1.5mm,粗车余量为4.5mm,可得加工总余量为7.0mm,取总加工余量为10mm,并将粗车余量修正为7.5mm。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工艺

手册查得如下表:

2)右外圆表面Φ45j6mm和外圆表面Φ40mm在同一台阶上,因此,它的毛坯尺寸也为50:其粗糙度为0.8um,对其加工的方案:粗车——半精车——磨削。由工艺手册查得,精车余量为0.4mm,半精车余量为 1.5mm,粗车余量为4.5mm,可得加工总余量为6.4mm,取总加工余量为5mm,并将粗车余量修正为3.1mm。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工艺手册

查得如下表:

(4)外圆表面Φ36mm的毛坯加工余量的确定:其粗糙度为1.6um,对其加工的方案:粗车——半精车——精车。由工艺手册查得,精车余量为1.0mm,半精车余量为1.5mm,粗车余量为4.5mm,可得加工总余量为7.0mm确定各工序的加工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工艺手册查得如下表:

(5)轴两端面毛坯加工余量的确定:其表面粗糙度为Ra12.5um,粗车既可达到要求,粗车余量为1.0mm,所以轴毛坯总长度为315+1.0*2=316.6mm。如下表:

(6)外圆表面Φ50h6mm左端面的毛坯加工余量的确定:其粗糙度为3.2um,对其加工的方案:粗车——半精车。由工艺手册查得,半精车余量为1.0mm,粗车余量为1.0mm,可得加工总余量为2.0mm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工艺手册查得如下表:

(7)外圆表面Φ58mm左端面的毛坯加工余量的确定:其粗糙度为3.2um,对其加工的方案:粗车——半精车。由工艺手册查得,半精车余量为1.0mm,粗车余量为1.0mm,可得加工总余量为2.0mm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工艺手册查得如下表:

(8)外圆表面Φ58mm右端面的毛坯加工余量的确定:其粗糙度为12.5um,:粗车即可达到要求。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工艺手册查得如下表:

(9)外圆表面Φ50mm右端面的毛坯加工余量的确定:其粗糙度为3.2um,对其加工的方案:粗车——半精车。由工艺手册查得,半精车余量为1.0mm,粗车余量为1.0mm,可得加工总余量为2.0mm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工艺手册查得如下表:

(10)右外圆表面Φ45j6mm右端面的毛坯加工余量的确定:其粗糙度为12.5um,:粗车即可达到要求。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工艺手册查得如下表:

(11)外圆表面Φ40mm右端面的毛坯加工余量的确定:其粗糙度为3.2um,对其加工的方案:粗车——半精车。由工艺手册查得,半精车余量为1.0mm,粗车余量为1.0mm,可得加工总余量为2.0mm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工艺手册查得如下表:

根据以上毛坯加工余量分析,可画出毛坯图,如下。

六、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定位基准的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一般采用轴的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这样可以使得定位装夹和加工变得很方便,而且这也符合基准统一原则。以它为粗基准定位加工顶尖孔,为后续工序加工出精基准,这样使外圆加工时余量均匀,避免后续加工精度受到“误差复映”的影响。提高工件加工时工艺系统的刚度,可采用外圆表面和一端中心轴共同作为定位基准,这样可以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并获得较高的定位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以两端面作为基准进行加工,可避免基准转换误差,也遵循基准统一原则。因此以轴的两端面为精基准;两端面的中心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中心轴线为定位基准,可保证表面最后加工位置精度,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3、加工阶段的划分

该轴为多阶梯轴,为了提高毛坯生产率,将毛坯大大的简化了,但是这使得毛坯机械加工余量较大,需要切除大量金属,产生大量的切削热,而且引起残余应力重新分布而变形,因此安排工序时,应将加工过程分为以下阶段:

(1)粗加工阶段:粗加工阶段主要是去除各加工表面的余量,并作出精基准,它包括粗车外圆以及钻中心孔。

1)粗车两端面钻中心孔,为精基面作好准备,使后续工序定位精准,从而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形状和位置要求。

2)粗车阶梯轴外圆,将零件加工出Φ36、Φ40、Φ45、Φ50、Φ58的轴外圆,调头,粗车Φ45、Φ50,使此时坯件的形状接近工件的最终形状和尺寸,只留下适当的加工余量。

(2)半精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的任务是减小粗加工留下的误差,使加工面达到一定的精度,为精加工做好准备,它包括主轴各处外圆台肩的半精车和修研中心孔等。

(3)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的任务是确保达到图纸规定的精度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它包括对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外圆表面进行磨削加工,对一些外圆表面和轴肩端面的精车加工,以及粗铣、半精铣键槽。

4、加工顺序的安排

(1)为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性能,在切削加工前应进行调质热处理。

(2)粗车之后由于此轴粗车余量较大,为了消除粗车后工件的内应力,应安排退火。

(3)为了增加轴的耐磨性和表面硬度,精车之后对整个轴进行淬火。

(4)在半精加工之后安排去毛刺;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工序。(5)按先基准面后其他的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面,钻中心孔及车表面的外圆;遵循先面后孔的原则先加工端面,再铣键;按先主后次的顺序,先加工主要表面:车外圆各个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铣键槽;按先粗后精的顺序,先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各主要表面,后安排精加工。

5、零件的工艺路线的确定

根据上面加工工艺过程的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如下图:

七、确定切削用量

在刀具耐用度一定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生产率,选择切削用量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应选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其次要在机床动力和刚度允许的条件下,同时又满足已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的情况下,选取尽可能大的进给量,最后根据车床的功率情况选定切削速度。

1、背吃刀量的确定:粗加工时,背吃刀量应根据加工余量和工艺系统刚度来确定。由于粗加工时是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所以在留出半精加工、精加工余量后,应尽量将粗加工余量一次切除,一般可达8-10mm。当遇到断续切削、加工余量太大或不均匀时,则应考虑多次走刀,而此时的背吃刀量应依次递减。粗车的背吃刀量为各个外圆表面粗车加工余量的二分之一,半精车的背吃刀量为0.75mm,精车的背吃刀量为0.25mm;轴端面和轴肩端面:粗车的背吃刀量为0.8mm,半精车的背吃刀量为0.5mm。

2、进给速度的确定:外圆表面:粗车1mm/r,半精车0.45mm/r,精车0.1mm/r;轴端面和轴肩端:粗车0.5mm/r,半精车0.5mm/r。

3、切削速度的确定

八、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九、工艺装备设计

十、心得体会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分析问题,领悟诸多平时学习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经过这次的期末大作业,锻炼了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的其他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能够非常熟练的使用Word和AUTOCAD。

十一、参考文献

[1]吕明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4

[2]何铭新钱可强徐祖茂主编《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

[3]陈国定吴立言主编《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

[4]万书亭主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8

[5]百度文库

输出轴《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输出轴工艺规程设计 目录 1、零件的分析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3 1.2、零件的作用-----------------------------------------3 1.3、零件的工艺分析-------------------------------------3 2、工艺规程设计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3

2.3、制定工艺路线---------------------------------------4 2.3.1、加工方法的选择---------------------------------4 2.3.2、加工顺序的安排---------------------------------4 2.3.3、拟定加工工艺路线-------------------------------5 2.3.4、加工路线的确定--------------------------------6 2.3.5、加工设备的选择--------------------------------6 2.3.6、刀具的选择------------------------------------7 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7 4、确定切削用量及加工时间 4.1、切削用量选定--------------------------------------10 4.2、基本加工时间确定-----------------------------------14 5、小结----------------------------------------------------18 6、参考文献------------------------------------------------19 7、附件---------------------------------------------19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如下面零件图所示为输出轴,该产品年产量为5000台,设其备品率为16%,机械加工废品率为2%,现制订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技术要求如下: ①锻件消除内应力; ②未注明倒角为1×45o; ③调质处理217~255HBS; ④材料45钢,N=Qn(1+a%+b%)=5000×1×(1+16%+2%)=5900(件/年)。 输出轴的年生产量为5900件,现通过计算,该零件质量约为3kg。根据教材表2-3,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可确定其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doc 29页)

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doc 29页)

摘要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 本次设计就是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典型轴类零件,主要侧重于该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和编程,包括完成该零件的工艺规程,主要工序工装设计,并绘制零件图、夹具图等。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对典型轴类零件的设计又有了深的认识。从而达到了巩固、扩大、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培养和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科学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控技术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毕业设计

1.引言 数控技术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成组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液压气动技术、光机电技术于一体,是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数控车床己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必需品。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及市场日益繁荣,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对数控车床选择也有了更加广阔的范围,对数控机床技术的掌握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对生产效率也有相应的提高。数控机床的出现实现了广大人们的这一愿望。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的质量、保证零件的精度,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准备、计划调度、加工操作、安全生产、技术检测和健全劳动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对高品质、高品种、高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这不但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目的,即实现了产品多样化、产品高质量、更新速度快的要求,同时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数控工艺规程的编制是直接指导产品或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 法的工艺文件,它将直接影响企业产品质量、效益、竞争能力。本文通过对典型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对零件进行编程加工,给出了对于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方法,对于提高制造质量、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本人以严谨务实的认真态度进行了此次设计,但由于知识水平与实际经验有限。在设计中会出现一些错误、缺点和疏漏,诚请各位评审老师提出批评和指正。

输出轴批量200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减速箱输出轴(批量200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及班级: 07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02班 学号: 指导教师: 2010年1月13日 目录 一.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的目的………………………………………………… 二.生产纲领的计算与生产类型的确定……………………………………… 1.生产类型的确定…………………………………………………………… 2.生产纲领的计算…………………………………………………………… 三.减速箱输出轴的工艺性分析……………………………………………… 1.轴的工作原理………………………………………………………………

2.零件图样分析……………………………………………………………… 3.零件的工艺分析…………………………………………………………… 4 减速箱输出轴的表面粗糙度、形状和位置精度要求………………… 5 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四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1.毛坯的选择………………………………………………………………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五选择减速箱输出轴的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1.定为基准的选择………………………………………………………… 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3.加工阶段的划分…………………………………………………………… 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5.加工顺序的安排…………………………………………………………… 6.减速箱输出轴工艺路线的确定…………………………………………… 六机床设备的选用……………………………………………………………… 1.机床设备的选用………………………………………………………… 2.工艺装备的选用………………………………………………………… 七工序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八、确定工序的切削用量……………………………………………………… 九课程设计体会………………………………………………………………… 十参考文献……………………………………………………………………… 一.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的目的 1.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更熟悉书本知识,能更加熟练地运用书本知识。 2.培养工程意识。通过课程设计,综合生产实际,贴近就业岗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工程的实际问题,培养工程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3.训练基本技能。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设备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初步具备设计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计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大学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产品型号零件图号 产品名称输出轴零件名称输出轴共10 页第 1 页材料牌号ZG45 毛坯种类铸铁毛坯外形尺寸每毛坯件数 1 每台件数备注 工序号工名 序称 工序内容 车 间 工 段 设备工艺装备 工时 准终单件 1 锻造锻造毛胚 2 热处理退火(消除内应力) 3 车粗车左端面钻中心孔,车各圆柱面留半精车、精车余量CA6140三爪卡盘 4 车粗、精车右端面CA6140三爪卡盘 5 车粗车φ176外圆柱面倒角CA6140三爪卡盘 6 热处理调质 7 车半精车左端各圆柱面到要求 CA6140三爪卡盘 8 车精车左端台阶到要求并倒角CA6140三爪卡盘 9 车钻φ50的底孔,扩φ80、φ104孔留镗孔余量CA6140三爪卡盘 10 镗镗φ80孔到要求,倒角CA6140三爪卡盘 11 车倒角CA6140三爪卡盘 12 铣铣φ50钻、扩、铰φ20到要求YB-211专用夹具 13 铣铣键槽C5116分度头 14 去毛刺去除全部毛刺钳工台 15 终检按零件图样要求全面检查 设计(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标准化(日期)会签(日期) 胡坤玮 标 记 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

粗和半精车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产品型号零件图号 产品名称输出轴零件名称输出轴共10 页第 2 页 车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料牌号 10 粗半精车ZG45 毛坯种类毛坯外形尺寸每毛坯可制件数每台件数 铸铁 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同时加工件数 CA6140 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切削液 01 粗铣N面夹具 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工序工时(分) 准终单件 工步号工步内容工艺装备主轴转速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 进给次数 工步工时r/min m/min mm/r mm 机动辅助 1 装夹 2 粗车左端面CA6140110 45.6 0.65 1.5 1 0.13 3 打中心孔CA6140110 45.6 1.3 1.5 1 0.13 4 粗车Φ75、Φ65、Φ60、Φ55CA6140110 45.60.6 5 1.5 1 0.13 5 6 设计(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标准化(日期)会签(日期) 胡坤玮

轴的加工工艺设计

轴的加工工艺设计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轴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一、设计要求: .零件任选 .零件图一张,用CAD画 .毛坯图一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综合卡片一套 .说明书一份 .按大批大量生产考虑 二、零件图 轴的作用 轴主要应用在动力装置中,是主要零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传递转矩,使主

轴获得旋转的动力,其工作中要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和扭矩。因此,该零件需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扭强度。 输出轴的结构特点、工艺,表面技术要求分析 从图示零件分析,该轴结构简单,属于阶梯轴类零件。主要由有φ55、φ 40、φ23、φ20的外圆柱面。φ50的外圆的粗糙度要求都为, φ20的外圆的粗糙度 要求都为,φ35的圆弧面的粗糙度要求都为,莫氏4的锥度表面要求为,形位精度也比较高,为径向跳动量小于,由于输出轴在工作中要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和扭矩,为了增强耐磨性和抗扭强度,要对输出轴进行调质处理,硬度为 250HBS。加工零件不能使用砂布、锉刀及其他砂磨工具进行锉修及打光。未标注的公差按IT14,未倒得角按1x45度。莫氏4锥度用涂色法检查接触70%。三、确定毛胚 选择毛胚材料 毛坯的材料 45钢 制造毛胚的种类有很多,如1、型材2、锻造3、铸造,由于该输出轴要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和扭矩,为了增强其刚性和韧性,所以要选择锻件做为毛胚。如果选用棒料,由于生产类型为大批,从经济上考虑,棒料要切削的余量太大,浪费材料,所以不选。 毛胚的的简图 四、工艺路线的确定 基准的选择 基准可以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 粗基准 由于此零件为轴类零件,为了保证精度,所以选择外圆作为粗基准面。首先选用三爪卡盘自动找正原理,夹紧。以外圆为粗基准面,加工外圆、端面、中心孔。然后用已加工过的外圆作为基准,加工另一端面和钻中心孔,保证两个中心孔在同一直线上。 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对一个零件加工完成后的精度非常重要。此零件选用两端的中心孔作为精基准,所以用两端中心孔来对外圆精加工。外圆加工完成后用外圆作为精基准,加工内圆,攻螺纹。 工序集中和分散考虑 工序集中 工序集中就是将零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中完成,每道工序加工内容多,工艺路线短。其主要特点是:

输出轴加工工序卡片

工序卡片模板: 沈阳大学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产品型号零件图号 产品名称零件名称输出轴共8页第1页 车间工序号工序名材料牌号 1-1车φ176端面外圆倒角45#钢 毛坯种类毛坯外型 尺寸 每毛坯可制件数每台件数 锻件11 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同时加工件 数 卧式车床C620 1 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切削液 三爪夹盘 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 工序工时s 单件 442 工 步号工步内容刀具量具 主轴转 速 r/min 切削速 度 m/min 进给 量 mm/r 背吃刀量 mm 进给次数 工步工时s 描图 机动辅助描校 1 粗车φ176轴端面硬质合金车刀游标卡尺200 110 0.66 2 1 93.7 14 2 精车φ176轴端面硬质合金车刀游标卡尺217 120 0.4 0.5 1 94.5 14 底图号3 粗车φ176外圆并倒角硬质合金车刀游标卡尺125 73 0.8 2.5 1 8 1 装订号 设计 (日期) 审核 (日期) 标准化 (日期) 会签 (日期) 1 / 9

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工序卡片模板: 沈阳大学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产品型号零件图号 产品名称零件名称输出轴共8页第2页 车间工序号工序名材料牌号 1-2车右端孔并倒角45#钢 毛坯种类毛坯外型 尺寸 每毛坯可制件数每台件数 锻件1 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同时加工件数 卧式车床C620 1 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切削液 三爪夹盘 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 工序工时s 单件 442 工 步号工步内容刀具量具 主轴转 速 r/min 切削速 度 m/min 进给量 mm/r 背吃刀量 mm 进给 次数 工步工时s 描图 机动辅助描校 1 车削φ104φ80φ55孔倒角硬质合金车刀游标卡尺210 20 0.35 15 1 300 45 2 精车φ80孔硬质合金车刀游标卡尺560 138 0. 3 1.5 1 840 126 底图 号 3 加工中心孔高速麻花钻游标卡尺135 150 0.5 3.5 2 5 1 装订设计审核标准化会签 2 / 9

“十字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优秀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十字轴加工工艺及车夹具设计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这次设计的是十字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包括零件图、毛坯图、装配图各一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与工序卡片各一张。首先我们要熟悉零件和了解其作用,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作用。然后,根据零件的性质和零件图上各端面的粗糙度确定毛坯的尺寸和械加工余量。最后拟定拨差的工艺路线图,制定该工件的夹紧方案, 画出夹具装配图。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零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Abstract This time I design the lathes of the shift forks CA6140(831005), including that the part pursuing , the blank pursues , assembling pursues , the machine work procedure card the working procedure card every sheet .We should know the part very well and know its effect first , it is worked in the organization which is used for change the speed in a lathe, and the mainly role of the part is alter the speed. Then, we design the dimension of the blank and instrument process a margin of the part according to part character and the harshness of each face .Finally, I design the handicrafts route picture of the shift forks, work out the fastening motion scheme being workpiece's turn , draw up clamp assembling picture. As far as my individual be concerned, I want to knowing the general productive technology of machine part , consolidating and deepening the knowledge of basic course and specialized course what I have already learned , integrates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what’s more , striking the basis for the future work and the following course’s studying .

减速器输出轴说明书

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结构设计说明 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机械12-7班 设计者林键 指导教师王春华 2014年12月26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题目二:二级展开式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输出轴结构简图及原始数据 b2 a ls l 轴系结构简图 项目设计方案 名称字母表示及单位4 输入功率P/kW6.1 轴转速n/(r/min)150 齿轮齿数z2107 齿轮模数m n/mm4 齿轮宽度b2/mm80 齿轮螺旋角β8°6’34” a/mm80 l/mm215 s/mm100 链节距p/mm25.4 链轮齿数z29 轴承旁螺栓直径d/mm16 二、根据已知条件计算传动件的作用力 1.计算齿轮处转矩T、圆周力F t、径向力F r、轴向力F a及链传动轴压力Q。 已知:轴输入功率P=6.1kW,转速n=150r/(min)。 转矩计算: 66 m m T9.55010P/n9.550106.1/150388366.7N 分度圆直径计算: dm n z/cos4107/cos8634432.3mm 12 圆周力计算: F t2T/d1*******.7/432.31796.7N 径向力计算: F r F t tan n/cos1796.7tan20/cos8634660.6N 轴向力计算: F a F t tan1796.7tan8634256N 轴压力计算:

.

. 计算公式为: Q 1000KP Q v npz 1000KP Q /(601000) 由于转速小,冲击不大,因此 取K Q=1.2,带入数值得 : 10001.26.1 Q3975N 15025.429/(601000) R1z R1y R r R2z Q R a R t R2y 轴受力分析 简 图 2.计算支座反力 (1)计算垂直面(X OZ)支反力 Q(ls)R(la)3975(215100)660.6(21580) Rr N y6238.62 l215 R1y R2y QR r6238.63975660.61603N (2)计算垂直面(X OY)支反力 R(la)1796.7(21580) t R z1128.2N 2 l215 R z R t R z1796.71128.2668.5N 12 三、初选轴的材料,确定材料机械性能 初选材料及机械性能 材料牌号45号 热处理调 质 毛坯直径/mm≤200 硬度/HBS217~255 σB/MPa637 σs/MPa353 σ-1/MPa268 τ-1/MPa155 [σ+1]/MPa216 [σ0]/MPa98 [σ-1]/MPa59 四、进行轴的结构设计 1.确定最小直径 按照扭转强度条件计算轴的最小值dmin。

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 计学生作品 所属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小组成员: 组长: 授课教师: 提交时间:

传动轴设计准备工作——明确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1.问题提出: 零件的几何精度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制定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针对车床传动轴,应用所学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进行一次加机械工工艺过程设计的综合性工程应用训练。 2.专题研究的目的: (1)掌握零件主要部分技术要求的分析方法; (2)掌握零件材料的选择方法和确定毛坯的制备方法及工艺;(3)掌握工艺分析方法; (4)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方法; (5)掌握制定出合理的零件加工顺序的原则和方法; (6)掌握制定出合理的零件加工路线的方法。 车床传动轴的几何设计要求——研究内容 图1所示为车床的传动轴,轴上开有键槽用来安装齿轮以传递运动和动力,两端是安装滚动轴承的支承轴颈。完成该传动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工艺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 (1)进行零件主要部分的技术要求分析研究; (2)确定传动轴的材料、毛坯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热处理工艺;(3)进行加工工艺分析;

(4)确定定位基准; (6)制定传动轴的加工顺序; (6)制定传动轴的加工路线。 图1 传动轴 工作安排 1.查阅资料了解传动轴各部位的作用; 2.根据相关资料及所学知识确定材料、毛坯及热处理工艺; 3.根据传动轴的结构特点,制定相应的加工工艺路线,并确定加工工序; 4.总结上述过程,完成研究报告。 组员分工 1.查阅资料—— 2.选材、毛坯及热处理工艺的选择—— 3工艺路线的确定—— E F M N P Q

变速箱输出轴设计说明书

变速箱输出轴设计说明书 手动五档变速箱,参考同类变速箱得最大转矩为294N ·m 。初取轴的材料为40Cr ,算取轴的最小直径: d ≥ T n [τ]3 d--最小直径。 T--最大力矩 n —转速 d ≥ 294 2000?523 =14.1mm 按照轴的用途绘制轴肩和阶梯轴,得到零件图。 从左向右传动比齿轮依次为1,同步器,1.424,2.186,同步器,3.767,同步器,6.15,倒档齿轮。

5 变速器轴的设计与校核 5.1 变速器轴的结构和尺寸 5.1.1轴的结构 第一轴通常和齿轮做成一体,前端大都支撑在飞轮内腔的轴承上,其轴颈根据前轴承内径确定。该轴承不承受轴向力,轴的轴向定位一般由后轴承用卡环和轴承盖实现。第一轴长度由离合器的轴向尺寸确定,而花键尺寸应与离合器从动盘毂的内花键统一考虑。第一轴如图5–1所示:

中间轴分为旋转轴式和固定轴式。本设计采用的是旋转轴式传动方案。由于一档和倒档齿轮较小,通常和中间轴做成一体,而高档齿轮则分别用键固定在轴上,以便磨损后更换。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5.1.2轴的尺寸 变速器轴的确定和尺寸,主要依据结构布置上的要求并考虑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7]要求而定。在草图设计时,由齿轮、换档部件的工作位置和尺寸可初步确定轴的长度。而轴的直径可参考同类汽车变速器轴的尺寸选定,也可由下列经验第二轴和中间轴: d=(0.4~0.5)A,mm (5–1)

第一轴: 3emax 6.4-4T d )( ,mm (5–2) 式中T e max —发动机的最大扭矩,Nm 为保证设计的合理性,轴的强度与刚度应有一定的协调关系。因此,轴的直径d 与轴的长度L 的关系可按下式选取: 第一轴和中间轴: d/L=0.16~0.18; 第二轴: d/L=0.18~0.21 5.2 轴的校核 由变速器结构布置考虑到加工和装配而确定的轴的尺寸,一般来说强度是足够的,仅对其危险断面进行验算即可。对于本设计的变速器来说,在设计的过程中,轴的强度和刚度[8] 都留有一定的余量,所以,在进行校核时只需要校核一档处即可;因为车辆在行进的过程中,一档所传动的扭矩最大,即轴所承受的扭矩也最大。由于第二轴结构比较复杂,故作为重点的校核对象。下面对第一轴和第二轴进行校核。 5.2.1第一轴的强度和刚度校核 因为第一轴在运转的过程中,所受的弯矩很小,可以忽略,可以认为其只受扭矩。此种情况下,轴的扭矩强度条件公式为

毕业设计输出轴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产品型号零件图号 产品名称输出轴零件名称输出轴共10 页第 1 页 车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料牌号 金工车间 1 粗车端面45钢 毛坯种类毛坯外形尺寸每毛坯可制件数每台件数 锻件 1 1 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同时加工件数 车床CA6140 1 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切削液 三爪自定心卡盘乳化液 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工序工时(分) 准终单件 工步号工步容工艺装备 主轴转速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 进给次数 工步工时 r/min m/min mm/r mm 机动辅助 1 粗车右端面至尺寸50 车刀,游标卡尺185 37. 2 0.65 2 1 2 粗车外圆尺寸至φ176 车刀,游标卡尺185 37.2 0.65 3 1 .. .专业. .

3 4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产品型号零件图号 产品名称输出轴零件名称输出轴共10 页第 2 页 车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料牌号 金工车间 2 粗车外圆柱面45钢 毛坯种类毛坯外形尺寸每毛坯可制件数每台件数 锻件 1 1 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同时加工件数 车床CA6140 1 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切削液 三爪自定心卡盘乳化液 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工序工时(分) 准终单件 .. .专业. .

.. .专业. .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产品型号零件图号 产品名称输出轴零件名称输出轴共10 页第 3 页 车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料牌号 金工车间 1 半精车外圆柱面45钢 毛坯种类毛坯外形尺寸每毛坯可制件数每台件数 锻件 1 1 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同时加工件数 车床立式钻床Z535 1 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切削液 三爪自定心卡盘乳化液 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工序工时(分) 准终单件 工步工步容工艺装备主轴转速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进给次数工步工时 .. .专业. .

传动轴加工工艺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传动轴加工工艺设计 班级: 指导老师: 组员:

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 轴类零件是常见的典型零件之一。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 台阶轴的加工工艺较为典型,反映了轴类零件加工的大部分内容与基本规律。下面就以减速箱中的传动轴为例,介绍一般台阶轴的加工工艺。 1.零件图样分析

图A-1 图A-1所示零件是减速器中的传动轴。它属于台阶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螺纹、螺尾退刀槽、砂轮越程槽和键槽等组成。轴肩一般用来确定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置,各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配时有

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使加工中磨削外圆或车螺纹时退刀方便;键槽用于安装键,以传递转矩;螺纹用于安装各种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母。 根据工作性能与条件,该传动轴图样(图A-1)规定了主要轴颈M,N,外圆P、Q以及轴肩G、H、I有较高的尺寸、位置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并有热处理要求。这些技术要求必须在加工中给予保证。因此,该传动轴的关键工序是轴颈M、N和外圆P、Q的加工。 毛坯图 2.确定毛坯 该传动轴材料为45钢,因其属于一般传动轴,故选45钢可满足其要求。

本例传动轴属于中、小传动轴,并且各外圆直径尺寸相差不大,故选择¢60mm的热轧圆钢作毛坯。 3.确定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传动轴大都是回转表面,主要采用车削与外圆磨削成形。由于该传动轴的主要表面M、N、P、Q的公差等级(IT6)较高,表面粗糙度Ra值(Ra=0.8 um)较小,故车削后还需磨削。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参考表A-3)可为: 粗车→半精车→磨削。

输出轴加工工艺说明书

输出轴加工工艺说明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引言 (1) 1、输出轴工艺分析 (2) 1.1输出轴的作用 (2) 1.2输出轴的结构特点、工艺,表面技术要求分 (2) 2、确定毛坯 (4) 2.1选择毛坯材料 (4) 2.2毛坯的简图 (4) 3、工艺路线的确定 (5) 3.1基准的选择 (5) 3.2加工方法的选择 (5) 3.3加工顺序的安排 (6) 3.4加工设备的选择 (11) 3.5刀具的选择 (12) 3.6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13) 4、确定切削用量 (16) 5、时间定额的计算 (18)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引言 所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生产规模的大小、工艺水平的高低以及解决各种工艺问题 的方法和手段都要通过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来体现。因此,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非常严肃的工作。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在保证持量和生 产进度的前提下,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制订工艺规程时,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技术上的先进性 2、经济上的合理性 3、有良的劳动条件,避免环境污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 合训练和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

1、输出轴工艺分析 1.1输出轴的作用 输出轴主要应用在动力输出装置中,是输出动力的主要零件之一。其主要 作用是传递转矩,使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其工作中要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和 扭矩。因此,该零件需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扭强度。 1.2输出轴的结构特点、工艺,表面技术要求分 图1-1 输出轴 从图示零件分析,该输出轴结构简单,属于阶梯轴类零件。主要由有φ55、φ60、φ65、φ75、φ176的外圆柱面、φ50、φ80、φ104的内圆柱表面和10 个φ20的孔和一个16 的键槽组成。为了保证输出轴旋转是的速度,表面粗糙度 有较高的要求,外圆的粗糙度要求都为Ra1.25um,内圆的粗糙度为Ra2.5um, 其余为Ra20um。形位精度也比较高,为了外圆和外面零件的配合后受力均匀, φ55,φ60的外圆的径向跳动量小于0.04mm,φ80的跳动量小于0.04mm,φ20

输出轴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输出轴加工工艺说明书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班级:0620131 学号: 21号 姓名: 慕林峰 指导老师:孙淑婷 2010年4月9日至2010年4月15日

前言 数控技术,简称“数控”。英文:Numerical Control(NC)。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1908年,穿孔的金属薄片互换式数据载体问世;19世纪末,以纸为数据载体并具有辅助功能的控制系统被发明;1938年,香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数据快速运算和传输,奠定了现代计算机,包括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基础。数控技术是与机床控制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问世,成为世界机械工业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推动了自动化的发展。 现在,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输出轴的用途很广泛,该输出应用在动力输出装置中,是动力输出的关键零件之一。该输出轴在工作中需要承受一定冲击载荷和较大的扭矩,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扭强度。所以设计中一定要注意表面热处理。

目录 前言 (2) 一、设计任务书 (4) 二、输出轴工艺分析 2.1 输出轴的作用 (6) 2.2输出轴的结构特点、工艺,表面技术要求分析 (6) 三、确定毛胚 3.1选择毛胚材料 (7) 3.2毛胚的简图 (7) 四、工艺路线的确定 4.1基准的选择 (8) 4.2各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8) 4.3工序集中和分散考虑 (9) 4.4加工设备于工艺设备的的选择 (9) 五、加工顺序的安排 (10) 六、走刀路线的确定 (11) 七、刀具的选择 (11) 八、切削用量的选择 (12) 九、小结 (13) 十、参考文献 (13) 附工艺过程卡、工序卡、加工程序 (14)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零件图七

摘要 本设计所选的题目是有关轴类零件的设计与加工,通过设计编程,最终用数控机床加工出零件,数控加工与编程毕业设计是数控专业教学体系中构成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运用数控原理,数控工艺,数控编程,制图软件和数控机床实际操作等专业知识对零件进行设计,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全面训练。熟悉设计的过程有利于对加工与编程的具体掌握,通过设计会使我们学会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同时还会对本专业有较完善的系统的认识,从而达到巩固,扩大,深化知识的目的。 此次设计也是我们走出校园之前学校对我们的最后一次全面的检验以及提高我们的素质和能力。毕业设计和完成毕业论文也是我们获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 设计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通过对零件的分析与加工工艺的设计,提高我们对零件图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达到一个毕业生应有的能力,使我们在学校所学的各项知识得以巩固,以更好的面对今后的各种挑战。 此次设计主要是围绕设计零件图七的加工工艺及操作加工零件来展开的,我们在现有的条件下保证质量,加工精度及以及生产的经济成本来完成,对我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主要内容有:分析零件图,确定生产类型和毛坯,确定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确定加工方案及装夹方案,刀具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数据处理,对刀点和换刀点的确定,加工程序的编辑,加工时的实际操作,加工后的检验工作。撰写参考文献,组织附录等等。 关键词 加工工艺、工序、工步、切削用量:切削速度(m/min)、切削深度(mm)、进给量(mm/n、mm/r)。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6)(1).doc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6.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含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等),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要提出设计任务书。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8.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2006-2-12-->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 2.对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工艺审查; 3.由今生产纲领研究零件生产类型; 4.确定毛坯; 5.拟定工艺路线; 6.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含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等),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要提出设计任务书。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9.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10.编制工艺文件。 二:工艺路线的拟订 拟订工艺路线是设计工艺规程最为关键的一步,需顺序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内容

原则 原则说明 具体实例 选择定位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基准重合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 统一基准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加工表面,以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加工轴类零件时,一般都采用两个顶尖孔作为统一精基准来加工轴类零件上的所有外圆表面和端面,这样可以保证各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和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 互为基准原则 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两个加工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例如,车床主轴前后支承轴颈与主轴锥孔间有严格的同轴度要求,常先以主轴锥孔为基准磨主轴前、后支承轴颈表面,然后再以前、后支承轴颈表面为基准磨主轴锥孔,最后达到图纸上规定的同轴度要求。 自为基准原则 一些表面的精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常以加工表面自身为基准图示为在导轨磨床上磨床身导轨表面,被加工床身1通过楔铁2支承在工作台上,纵向移动工作台时,轻压在被加工导轨面上的百分表指针便给出了被加工导轨面相对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度读数,根据此读数操作工人调整工件1底部的4个楔铁,直至工作台带动工件纵向移动时百分表指针基本不动为止,然后将工件1夹紧在工作台上进行磨削。 在导轨磨床上磨床身导轨面

输出轴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范例 ××××学院 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离合器齿轮零件机械加工工 艺规程设计 所属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1 前言 2 零件的分析 2.1 零件的作用 2.2 零件的工艺分析 2.3 零件的生产类型 3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零件合图3.1 选择毛坯 3.2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 3.3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3.4 确定毛坯尺寸 3.5 确定毛坯尺寸公差 3.6 绘制毛坯图 4 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4.1 定位基准的选择 4.2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4.3 制订工艺路线 5 工序设计 5.1 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5.2 确定工序尺寸 6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6.1 工序Ⅰ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6.2 工序Ⅱ、Ⅲ等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7 夹具设计 8 小结(略) 9 参考文献

输出轴零件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1 前言 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设计是我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2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1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为输出轴,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二是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载荷;三是支撑传动零部件。

机械零件切削加工工艺设计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零件切削加工》 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___ __________ 姓名___ _ ________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2011/10-2011/12 机电信息工程系

《机械零件切削加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阶梯轴、盘套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设计的原始数据: ①零件图:2张……………………………………………………………. ②年产量:10000件………………………………………........................... ③废品率: 1.5% 备品率1%....................................................... ④生产条件:工种齐全,设备完好…………………………………………. ⑤工作制:单班制(每天8小时﹚...................................................... ……项目一:阶梯轴 项目二:盘套

项目一:阶梯轴加工工艺设计 一、零件工艺行分析 1、零件结构工艺行分析 1 2)阶梯轴切削加工成形方法 车削、磨削、铣削。 2、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1) 二毛坯的选择 毛坯制造的基本方法

阶梯轴材料制造方法:锻造三、表面积终加工方法 1、φ24+0.021 0φ28+0.021 φ32±0.05主要表面终加工方法:精车 2、端面、台阶面、槽等次要表面终加工方法:半精车 四、主要表面加工路线 主要表面φ24+0.021 0φ28+0.021 φ32±0.05加工路线:粗车—半精车—精车 1、定位原理 1)六点定位基本原理 一个刚体在空间有六个自由度,要使工件的位置固定不变,就应限制这六个自由度,每限制一个自由度,工件就与夹具上的一个点相接触,所以限制六个自由度就有六个点接触。以六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方法称为六点定位规则或六点定位原理 A面三点限制:沿Z X、Y 三个自由度 B面两点限制:沿y Z 个自由度 C面一点限制:X 六点定位的类型、原理

输出轴的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设计说明书(详细)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 题目名称:输出轴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班级:20 级专业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 年月日

目录 1引言 (2) 1.1 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 1.2 课题背景知识 (3) 1.2.1 零件的作用 (3) 1.2.2 机械制造工艺相关知识 (3) 2.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及生产类型确定 (8) 2.1.1 零件的作用 (8) 2.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9) 2.1.3 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10) 2.2 选择毛坯种类,绘制毛坯图 (10) 2.2.1 选择毛坯种类 (10) 2.2.2 确定毛坯尺寸及机械加工余量 (11) 2.2.3 绘制毛坯图 (12) 2.3 选择加工方法,拟定工艺路线 (12) 2.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12) 2.3.2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3) 2.3.3 加工阶段的划分 (13) 2.3.4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14) 2.3.5 工序顺序的安排 (14) 2.3.6 确定工艺路线 (14) 2.3.7 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选择 (15) 2.3.8 工序间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 (16) 2.3.9 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定额的确定 (19) 3. 专用夹具设计 (35) 3.1 明确设计要求、收集设计资料 (35) 3.2 确定夹具结构方案 (36) 3.2.1 确定定位方式,选择定位元件 (36) 3.2.2 确定导向装置 (36) 3.2.3 确定工件夹紧方案,设计夹紧机构 (36) 3.2.4 确定夹具总体结构和尺寸 (37) 3.2.5 夹具使用说明 (39) 总结 (39) 参考文献 (40)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 (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