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句连贯的重要练习

语句连贯的重要练习

语句连贯的重要练习
语句连贯的重要练习

一、什么是连贯?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各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句子是人们进行交际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但是要比较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往往需要若干个句子组成“句链”,句与句之间必须有着一定的联系,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这就发生了句间是否连贯的问题。

“连贯”是传统修辞学的重要内容,是研究如何使语言表述得明白、通畅,收到较好效果的重要课题。它又是篇章语言学研究热点,因为如果句子不能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就不成其为语篇;连贯是语篇的基本特征。

先理清两个问题。

1.讲连贯包不包手口头语言的连贯问题。我们这里所讲的连贯将主要指书面语的表达的连贯问题。当然口头语言中也存在连贯问题。例如:

甲:电话铃响了。

乙:我在洗澡。

甲:好吧。

[分析]这三句话,从字面上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自然不连贯,但如果在一定情境条件下,例如甲的意思是叫乙来接电话,乙的意思是自己无法接,那么这三个句子又衔接得很紧了。

2.语言的衔接和连贯的关系。

有的语言学家把句与句之间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衔接分开,把前者称为“衔接”,把后者称为“连贯”。语言的衔接指照应、替代、省略、词汇的重复与变化等等;语义衔接指句与句之间在内容上的逻辑联系,有时甚至是隐含的逻辑联系。例:

谁跟我玩儿,打火镰儿。

火镰花,买甜瓜。

豆腐烂,磨豆腐。

鸡蛋鸡蛋壳壳,里头住着哥哥。

哥哥出来买菜,里头住着奶奶。

奶奶出来烧香,里头住着姑娘。

姑娘出来点灯,烧了鼻子眼睛。

……

[分析]这些句子语言上衔接得很紧,意思上却没有联系,可见语言的衔接和语义的衔接还是有所不同的。对于我们来说,将不研究这些概念间的关系,主要侧重于运用。

在连贯这一部分的内容中,我们要讨论的是在书面表达中句际排列组合的规则,以及加强语言联系与衔接使之更为通畅的方法。

二、保持语言连贯的三个条件

要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句序和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

1. 统一的话题

分析一段话,一段之中的各句或句群,并不一定都保持着直线联系,但它们所以能组成一个语篇或语段,能保持语言的连贯,必须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话题,这是保持语言连

贯的第一个条件。一篇之中、一段之中,如果没有一个形成表述中心的共同话题,而东拉西扯,随意粘连,语方的连贯性就要遭到破坏。例如:

例1:a. 四周的景色秀丽异常。b. 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c. 像慈母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d.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顽健的小虾儿,在眼前游来游去。

[分析:这一段话共有四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四周景色是一层,湖水一层,鱼和虾又一层。四句当中,b和c有直接联系,三层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语言联系。然而我们读起来却觉得连贯而通畅,其原因就在于这三层意思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话题——某个特定环境的优美景色。]

例2:在我们中间,朋友和朋友之间充满真挚的友谊和情爱。正义是他们结合的锁链。在为着共同的理想和艰难困苦的奋斗中铸造起来的生死友情。他们之间对于错误的指正不是朋友隔阂而是友谊升级,真正的人才就是这样,他们不是依靠父母爱惜长大,而在残酷的现实下锻炼成长的。他们具有坚强意志和无畏的精神。正像森林中坚忍不拔的一棵棵树木。不经烈日暴晒,就会依缠他人的干上或者躲在路旁。永远接受不了阳光。

[分析:撇开各种语病不说,在这段话里,作者先谈朋友之间的“真挚的友谊和情爱”,后面忽然转到“在残酷的现实下锻炼成长”,话题转移,实际上是没有话题,其结果,只能是东一下,西一下,不知作者要说的是什么。此外文中的标点毛病也很多,有的虽打了句号其实不成句子,句号前后的内容也经常脱节,这些句号实际上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思维的跳跃和摇摆。]

2. 合理的句序

仅仅有共同的话题还不能保证语言的连贯。还拿上例来分析:

a. 四周的景色秀丽异常。

b. 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

c.

像慈母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d.

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顽健的小虾儿,在眼前游来游去。

[分析:三个层次:四周景色是一层,湖水一层,鱼和虾又一层。这三层意思在排列的顺序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虽然这三层的内容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如果把它们现在的顺序颠倒一下,话题并没有变,读起来就会感到不顺。这是因为“四周景色”是远望的印象,“脚边”的湖水近在眼前,而“小小的鱼儿”、“顽健的小虾儿”则只有逼近而细致地观察才能看得清楚。这样,由远而近,视野由大而小,就形成了作者表述时清晰而连贯的思路,也就是句序排列的线索。没有清晰的思路,没有合理的句序排列,语言的连贯性就得不到保证。]

当然,这样的句序也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

a. 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像慈母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顽健的小虾儿,在眼前游来游去。抬起头来,四周的景色真是秀丽极了!

[分析:句序作了更动,读起来仍然很“顺”;但是句子要做适当的改动。如果不添加“抬起头来”这样话,而且辅之以语气的变化,第一句是难以和原来的第四句衔接的。句序的这种变化实质上意味着思路的变化或者思路的局部变化。原来的句序依照自然的由远及近顺序排列,变动后的句序则以作者视线的转移为线索。这说明,尽管句序有一定灵活性,但无论怎样灵活,都必须以思路的合理性为前提。]

合理的句序是保持语言连贯性的第二个条件。句序反映着句子与句子在结构和意思上的联系,也反映着作者表述时的思路。如果句子的序列不能合理地反映句际在结构和意思上的联系,如果作者的思路违反了一般人所能接受的思维方式,一般人就会感到句子的排列违反逻辑,感到不连贯。

例:莎士比亚的成功告诉我们,若想成才,就要靠后天的努力。光是口头上说说或天真烂漫的幻想是不行的。[①]作为学生,我们学习是为了将来能走上劳动岗位,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②] a 有的人脑子天生聪明可这并不是成才的保证。b 荀子说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c 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知识,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③] d

方仲永不正是由于不好学而从一个天才成为一个让人遗憾的庸才吗?e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一个人的生命却有限。f 人不好学,要想成才又从何谈起呢?[④]

[分析:把全段分为①②③④四个层次,把③④两层各句标上a、b、c、d、e、f序号。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一)“作为学生……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一句和上下文是脱节的。上文谈的是若想为才必须努力,下文谈的也是这个问题,中间突然插进了不相干的内容,思路的连贯性就破坏了。这一句应该删去,如果不删,也应该移到段尾,还要加上“就该刻苦学习,打好基础”之类的话,使它和全段的话题呼应。(二)③④两层的句子编排有问题。

“方仲永……让人遗憾的庸才吗”一句(d句)与上下文不衔接,因为它不能作为荀子观点的例证,应该把它移到第③层的a句之后,“荀子说过……”(b句)之前。这两层的句序应该是a-d-b-c-e-f。句序排列不全理,严重的时候,就会使人感到颠三倒四。]

3. 语言的衔接与呼应

上例中的第二、三句都谈湖水,构成一个句群,成为全段的第二个层次,我们也可以写成:……像慈母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盈盈的湖水轻轻地拍着石岸。它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

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两句的顺序实际上是由代词“它”制约的。先行词在前,代词在后;含先行词的句子变了,句序随之变化。

语言的衔接与呼应是保持语言连贯的第三个条件。处理好语言的衔接与呼应,连贯感就加强;不注意语言的衔接,呼应或者处理不当,语言的连贯感就减弱,甚至上下文之间格格不入。例:综上所述,“玫瑰”还是人人爱的,有刺,我就剪下来闻,根本摘不到,十分地怕刺,于是,在手上画一枝,便聊以安慰。(1990年高考作文)

这段话的跳跃性太强,可以说前言不搭后语。没有必要的过渡,语言便不连贯。按照作者的原意,是应该这样写的(括号表示增添或改动的话):

综上所述,玫瑰还是人人爱的。(可是玫瑰)有刺(容易扎人),我就剪下来闻。(要是玫瑰实在)摘不到,(我又)十分怕刺,(就只好)在手上画一枝,聊以自慰。

说明:除了括号里添加的词语外,还要删、改某些词语,作者的原意才能让人看明白。“欠缺”会使语言不连贯,“多余”也会影响语言的连贯性。例如:

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因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这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1987年高考作文)

[分析:这段话句序没有毛病,毛病在语言方面。“是”和“因而”是多余的,如果把这个词删掉,语气就会贯通得多。除此以外,“这”的含意不明确,也影响了文字的畅达,应该改为“究竟正确与否”,与上文呼应一下,读起来应有一气呵成之感了。]

“东拉西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是人们对不连贯语言的批评,这三种批评恰好指向了保持语言连贯性所需要注意的话题、句序和语言这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中,统一的话题无疑是前提,是保持语言连贯的行决条件。

共同的话题使一个语篇中的各句组成有机的整体。为了突出话题,段的组织便常常采取确立“中心句”的办法。例如:

在延安,纺车是作为战斗的武器使用的。那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反动派**高潮,

配合日冠重重封锁陕甘宁边区,想困死我们。我们边区军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结果彻底粉碎了敌人困死我们的阴谋。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据地的人,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分析:“在延安,纺车是作为战斗的武器使用的”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成为全段表述的枢纽。中心句不但突出全段的话题,也起着控制表述思路的作用。中心句可以在段首,可以在段尾(这两种情况比较多),也可以在段的中间。中心句的位置和表述方法,常常决定了全段其它名句的顺序。]

句子必须排列有序,语言才能连贯,这个道理是容易明白的。写作的思路千变万化,但基本句序却只有几种。把握这些基本顺序,对促进思维的条理化,对加强语言的连贯性,是极为有益的。

问题是基本句序究竟有哪几种?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语篇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提供了不同的答案,西方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不同,有些分类法是我们不容易接受的。按照我们的习惯,基本句序可以归纳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心理顺序和逻辑顺序四类。

对中学生来说,这四种顺序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有的顺序比较容易掌握,如时间顺序;有的容易出现表述紊乱,如空间顺序。

1、时间顺序

凡按照时间关系(先、后、同时)排列的,都属于时间顺序。时间顺序常常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来表示。

例①

十点,江面渐趋广阔:“江津号”急流稳渡,穿过了巫峡。十点十五分到巴东,进入湖北境内。十点半到牛口,江浪汹涌,船在浪头上摇摆着前进。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却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

例②

1960年我回到北京。一到北京,首先想到的是重访故居。坐车到了南城,站在那熟悉又陌生的门前,不禁勾起了童年的回忆。那时候,黯淡的灯光和母亲的叹息使我朦胧地感到不安。现在,我又站在这个地方,真是是感交集。

按时间顺序的句列绝大多数是顺时序的。所谓“顺时序”就是按时间由先到后地表述。在这样的时序中,有时由于内容的需要或策略的需要,采取倒叙、补叙、插叙等方法。采用这些方法,虽然在时序方面出现曲折,但在表述的思维路线上仍然是由行到后的,所以倒叙、补叙、插叙实质上仍是顺时序,或者说是顺时序的变体。如例①是完全顺时序,例②就是顺时序中出现曲折。

还有一种叫“逆时序”,就是完全按照由后到前的顺序层层追叙。这种情况很少,但也存在着。如:

例③

东莞张伯桢为了取媚袁世凯,伪造了一本《袁氏宗谱》,把袁世凯祖先追溯为明代的袁崇焕。由此,一直追到汉朝“四世三公”的袁安。(刊)

时间顺序常常有时间词作为标志,但也有隐含的,例如:

例④

夜深了,在市中心那座漂亮的四星旅馆里,姑娘们都穿着汁湿的球衣静静地坐在教练的房间时。袁伟民、邓若曾好言劝慰,费好大的劲,才使姑娘们走进各自的房间。

事件都有其发展过程,按事件发展过程为线索进行表述的,都属时间顺序。按时间顺序表述,

其先后关系比较明确,容易为学生把握,所以这里只略加说明,不详细阐述。

2、空间顺序

以位置关系为贯串句子线索的,属空间顺序。空间顺序都有表示位置关系的词语作为指示语。例如:

例⑤

他和他的爱人许淑彬住在北京饭店四楼。推开西窗,眼前便是金光灿灿的天安门城楼。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南窗之外,可以望见正阳门、崇文门的城楼和仿佛是在古老城墙上升起的天坛圆顶。

[分析:上面这段话的目的在于表现主人公内心感受,而不是交代旅馆房间和外面景物的位置关系,所以句序的安排可以比较灵活。如果以交代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空间位置关系为目的,那就要注意语言表述的严密性和清晰性,其难度要大得多。]

为了表述空间关系时的清晰性和连贯性,需要注意确立参照点,还要注意表述时的先后安排。

a.参照点。一切事物的位置都是相对的,这就给我们用语言表述带来了困难。例如中国在日本的“西边”,但又在阿富汗的“东边”,如果笼统地说“东”和“西”是无法明确地说明中国的位置的。正像数学坐标轴上的0点一样,表明空间位置也必须有一个基准点,这个基准点称为“参照点”。

参照点就是表明事物空间关系的对照物,它必须是个实体。例如“胸前”、“屋后”、“校园的西侧”……就是参照点。没有了这些对照物体,“前”、“后”“西侧”等方位概念就失去了意义。有时候,为了明确地表述位置,我们甚至要用几个参照点来定位。例如:

燕山山脉在华北大平原东北面,内蒙古高原东南面。

利用参照点表述空间位置要遵守两条原则:

甲、所选择的参照点应该是读者已知的,或者看得见的,或者想像得到的事物或地方,否则对方就会莫明其妙。儿童说话,在表明事物位置的时候常常使人摸不着头脑,就是不懂得选择参照点或者参照点选择不当的缘故。

乙、除非上文已有交代或不说自明,参照点是不能省略的。在空间描述中,按照一定参照点组成的系列之间可以出现间断或穿插(例如“爬到半山腰,极目四望……再往上走……),但这种穿插中不能出现新的参照点,否则原来的参照点必须重复出现。

b.按参照点描述的两种基本格式

当我们连续描写几个位置不同的物体或地点时,有两种基本格式:

甲、让先写的事物依次成为后写事物的参照点。例如: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亲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来到了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故宫博物院》)

乙、使所描述的事物共有一个参照点。例如:

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以上是空间描述的两种基本格式。例如所描述的对象比较复杂,则常常需要两种格式综合运用。

c.空间描述的层次安排

倘若所描述的事物比较复杂,就要特别注意各描述层次的精心编排。例如:

泰姬陵以她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魅力,赢得了世界声誉。这座陵墓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中卓然特立的佼佼者,整个建筑群对称工稳,结构严谨,外观宏伟。她占地东西长约580米,南北宽约305米,呈长方形,围以红砂石围墙。陵园中央是一在白色大理石的长方形台基,每边长约95米,高约7米。台基之上是一座白色大理石的圆顶寝宫,寝宫底面积亦呈正方形,每边长约57米,四角墙壁略凹。寝宫连同台基高约74米。寝宫四壁各有一座三角拱腹的拱门,拱门分侧,另有24在小拱门,每角六座,分双层排列。寝宫正上方有一面鼓状石座,承托着一个优雅匀称的圆顶。圆顶直径约17米,顶端是一座金属小尖塔。寝宫屋脊周围有四座小圆顶凉亭,分布四角,环绕着中央的圆顶。台基四角耸立着四座白色大理石的三层尖塔。每座尖塔都高约42米,在塔顶可以俯贩阿塔拉全城。这种尖塔俗称叫拜楼,是伊斯兰放建筑特有的标志。上述主体建筑——台基、圆顶、寝宫和四座尖塔,都前后左右—一对称;陵园东西两恻附属建筑——两座红砂石的清真寺翼殿,也是彼此对称相应的。陵园前面的正方形花园,被中间一条缎带般的水池和两旁数条石径切割成整整齐齐的花园。花园正南方还有一座巍峨的红砂石墓门。所有这些对称形式,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组成了一支音调庄严和谐而又充满了抒情的乐曲。

[分析:这段话的结构很复杂,因为作者所描述的对象本身就很复杂。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一共选择了四个参照点,这四个对照点组成了四组位置关系:

甲、陵园——陵园中央、陵园东西两侧、陵园前面

乙、台基——台基之上、台基四角

丙、寝宫——寝宫底、寝宫四壁、寝宫正上方、寝宫屋脊周围

丁、花园——花园正南方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参照点之处,还要设计出清晰而有条理的描述顺序,否则还是难以表现复杂的位置关系,在上面这段文字中,作者是这样处理描述顺序的:由整体而局部,由主体建筑而附属建筑;在主体建筑部分又根据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由台基而寝宫,再写到尖塔;介绍寝宫的时候,也是按照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先底部,再四周,再正上方,最后写层脊四周。由于层次比较多,所以作者在描述了主体建筑之后适当地作了一次小结(“上述主体建筑——台基、圆顶寝宫和四周尖塔,都前后左右一一对称”),经过这样的处理,表述才眉目清楚。]

为了表述得清晰而连贯,在可能条件下,我们还努力适应人们的视觉习惯,组成或由外而内、或由内而外、或由左而右、或由右而左、或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序列,这样可以便于读者印象前后衔接,思维顺畅。例如:

龙须沟的一个典型小杂院。院子不大,只有四间东倒西歪的破土房。门窗全是东拼西凑成的,一块是古老的花格窗,一块又是洋式,再有一块也许是日本式,上边有的糊着破碎不堪的发了黄的窗纸,有的干脆用破木板或碎席于掩住,即或仍然有一两块小小的玻璃,也已经被尘埃、烟和风沙等熏得不透明了。

台右,北屋是王家,门口摆着水缸和几个破水箱,一张半方桌放在从云缝里射出来的阳光下,上边晒着一个大包袱,半方桌旁边是一个焊活和做饭菜用的小煤球炉子。

台上,东房,右边一间是丁家,屋顶上因为漏雨盖着半条破苇席,用破砖压着,绳子挂着,按下挂着一条废旧的车胎;门口挂着一条破红布门帘;门前除了一个大火炉和几件破碎的三轮车零件外,几乎是一无所有。

左边一家是程家,门上挂着一条下半截已经脱落的破旧门帘;窗子上称着许多香烟片;门前有一棵发育不全的小枣树;借着枣树搭起一个小小的喇叭花架子;架子底下,为左上角,是

用泥砌成的一座柴灶。

台左,上,柴灶的后边,是塌倒了半截的院墙墙角;从这里望出去,可以看见远处的房子,稀稀落落的电线杆子和一片密云弥漫的天空。中间,是这个小杂院的大门楼,又低又窄,出出入入的人都得低头。大门外是一条狭窄的小巷,对面有一座古老破旧的但是很高大的房子,它的阴森的剪影,像个魔掌一般沉重地压在这小杂院的头顶上;大房子的角落上高高悬着一块金字招牌——“当”。下,又是一段破墙。再下,是赵老头子所住的一间屋子,门关着,门前放着泥瓦匠所用的较大。具,一条长凳,一日倒放着的缸,缸后堆着垃圾和破砖头。程娘子的香烟摊子,出卖的茶叶和零星物品,就暂借这些地方晒着。(老舍《龙须沟》)

[分析:在这篇空间描写中,作者以面对舞台的观众席为参照点,由历向左扫描;由于所描述的事物比较复杂,在每段中又分别设计了参照点和描述顺序。经过这样的处理,全篇的各段,每段中的各句,都井然有序。]

3.心理顺序

以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为组合语句线索的,属于心理顺序。例如:

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入娘的!……(鲁迅《风波》)

按心理顺序编排的语句,有时可以平顺,有时可以呈现很强的跳跃性。例如:

1、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波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远比那大泉还有趣。

(老舍《趵突泉的欣赏》)

2、……被索性沉到底,……试看看酒色的迷力究竟有几多,……横竖是在出发以前,是在实行大决心以前……但是但是……这……这可怜的银弟,……她也何苦来,她仿佛还不自觉到自己不过是我的一种Caprice的试验品……然而这一种Caprice又是从何而起的呢?……啊啊,孤独、孤独,这种陪伴着人生的永远的孤独……。(郁达夫《孤独》)

人的心理活动是难以控制的,语言排列的心理顺序也是变化多样的。例1属于平顺的一类,例2属于跳跃感强的一类。平顺的一类与其它三种顺序之间界限比较模糊,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视线的扫描、思维的时展,心理也常油然而生变化。一般地说,凡是以时间、空间、逻辑为贯串线索的心理活动,我们都归入其它三种顺序,只把心理活动的特色很浓而其它三种顺序难以涵容

的归入心理顺序。

利用人们心理活动的特点,把它发展为文艺写作的手法,就是“意识流”。例如:

凯恩的面容缺乏温雅的气质,野心和学术研究使他的检苍白难看,皮埃特的勇气又似泄了气的皮球,他以酒壮胆。子弹。昏昏欲睡的行刑队。漆黑中衍出生命那可怕的地方。上帝的预谋。唾液搅拌的泥土。”福克茜那张脸,带着珊瑚花瓣似的浓浓的紫色。她一双眼就像吊在树上的一对铃铛。风一吹便铛铛作响。然而她备受折磨,有个女人的体内有一种生物,一个像他一样的人,一个老态龙钟的小孩,辨认着、猜测着、希冀着、渴望着。把这个小生命藏在体内,像真菌一样在体力上化脓、溃烂,怜悯地徐徐蠕动着。该多么叫人痛心疾首。(译)

“意识流”的的许多句子没有表面上的衔接,其间的关系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与此类似的,是有些语段或语篇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需要读者用自己的想象与联想来填充。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分析:作者把一组表面看起来毫无逻辑联系的意象堆砌在一起,却产生了一个大于各句意思之和的新意象:枯藤+老树+昏鸦+……=秋天游子之思。这些意象之间所保持的是一种心理联系。]

上述这种情况,中外诗歌中都常见。不过汉语的“意合”色彩特别浓,可以说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所以这种写法也逐渐渗透在现代散文之中。例如:

从窑洞出来,我们一行来到后山坡的枣树底下。冷月清风,白云孤坟。坟头上几茎枯草在寒风中飘摇,基地边枣树在夜空印悲泣。(谌容《白雪》)

[分析:加线的句子是意合的。读者不但能够理解,而且觉得语言很连贯。]

4.逻辑顺序

逻辑学研究的是人们的思维形式,一篇之中的各段之间,一段之中的各句之间,都应该保持一定的逻辑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也是一种逻辑顺序,为了更有针对性,把能反映学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等理性抽象思维能力的句序编排称为逻辑顺序。

例如:

大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镁、磷、铁、硫等矿物营养成分。特别是蛋白质的含量达到将近40%,比其它粮食都高。(刊)

[分析:先讲大豆的各种成分,再讲其中的某种成分,由一般到特殊。]

2、骄傲的人既然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就必然夸大个人的主观力量,认为只要他一出现,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样,他就会自己蒙藏自己的眼睛,看不到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看不到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困难,当然,也就不会动员大家来改正缺点并认真克服困难或预作防范。无数经验证明;看不到缺点,看不到困难,因而疏忽大意,一百件工作,九十九件没有不失败的。(马铁丁《骄必败》)

[分析:层层推论。]

逻辑顺序不限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记叙文中也需要要它。

例如:

刘家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的三仙姑。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作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摆扮天神。(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分析:这段话有三个句子,三句之间是总分关系,第一句总说两个神仙,二、三句分说。第二句和第三句的顺序是由第一句决定的,第一句先提二诸葛,再提三仙姑,所以后面两句也照此安排。]

在各种表现方法中,描写是捕捉、筛选出一系列细节,并加以编排组合,因此也常常需要逻辑线索来贯串。例如:

在天山的高处,常常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湖。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水中,把湖光水色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

变,而我看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如果你站在高处了望湖面,眼前是一片爽心悦目的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的视线的是那闪闪的鳞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青、深青、墨绿,非常分明。传说中有这么一个湖,湖水是古代一个不幸的哈萨克少女滴下的眼泪,湖色多变正是象征着那个古代少女的万种哀愁。

(碧野《天山景物记》)

[分析:从某种意义讲,描写也是一种说明,不过是一种形象的说明。描写重感受,当感受丰富而生动的时候,如果不注意梳理思路,是容易把话说乱的。这一段的第一句提出“天然湖”这个总话题,下面分三层表述;二、三句写湖水,四、五句写天鹅,六句以下写湖色。写天鹅的两句放在写湖色的各句之前,是因为天鹅的洁白和叫声衬托着天然湖的明净和幽静,与上文对湖水的描写自然结合成一体,突出的是一个“静”字;下文写湖色,则强调其“变化”。整段话不但层次分明,而且衔接紧凑。]

抒情时感情汹涌澎湃,这时候,也需要理性的思考来控制自己的思路。

如:手,伟大的手,神奇的手!人类靠着它,在高山峻岭开辟了道路,把荡荡平原变成了锦绣,建起了城市,疏浚了河流。伟大的手,神奇的手!人类靠着它,播种了谷物,驯养了家畜,烧制了陶器,冶炼了五金,创造出千千万万种产品,使生活变得文明和富裕起来。伟大的手,神奇的手!人类靠着它,制造了各种机械和仪器,可以穷究从“至大”到”至小”事物的奥秘。以言其大,人类。制造的器械可以航行于星际,到达月球降落,飞临火星摄影,或者不断环绕地球飞行,成为人造卫星。飞机和轮船,航行于世界各地,使我们巨大的星球仿佛也变小了。这些机器产品,可以把人送到北极和南极,可以帮帮人类打穿深深的地层,或者潜入漆黑的海底。以言其小,许许多多仪器,帮助人类逐步弄清了细胞、分子、原子的秘密,在一条头发丝或者一粒象牙米上进行种种雕刻。伟大的手,神奇的手!人类运用它,写出了许多伟大的著作,绘出、雕塑了无数精美的艺术品。人们运用了自己的手,甚至能够为受伤致残的人重续手臂手指,能够进行开颅的手术,能够为病人移植体内器官。手的功能,真可以说是神妙莫测、巧夺天工了。(秦牧《神奇的手》)

[分析:全段共分四层,每层都以中心句“伟大的手,神奇的手”作为首句。中心句的重复,使各层次之间界限分明。四层分别从四个方面谈人类劳动的创造力,第一层写人类对世界的改造,第二层写人类文明的发展,第三层写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四层赞美人手的精巧和创造力。第一层从宏观上使读者感到人类劳动的伟大成果,二、三层是对此的具体阐述,而先讲文明的发展,再讲今日的科技,在顺序方面含有时间的因素;第四层带有总结全段的作用,更多地着眼于一个“手”字,讲它的功能,讲它“神妙莫测、巧夺天工”,自然地收拢全段。

由此可见,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方法,在谋篇和语段的组织方面,其逻辑思维的格式是基本相通的。篇章、段的逻辑格式有多少种?说法不一,最简单的,只分“连贯”和“并列”两项,有的归纳为“递进”、“并列”、“总分”三项,有的又在这三项之外加上“因果”、“转折”、“综合”等项,还有其它格式,辨析这种格式的意义不大,关键是分析学生的言语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不连贯现象,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三、词语的呼应

我们讨论的语言的衔接与呼应的问题,包括:(1)词语的呼应,(2)句的衔接,(3)过渡句与过渡段。

1.上下文对词语作用有着制约作用。

例如:

(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分析:后面只能用“败也”,这是由上文的“成也”决定的。] (2)要么熊掌,要么鱼翅,两者不可得兼。[分析:后面只能用“要么”,这是由上文的“要么”决定的。不注意这种制约作用,违背了这一规则,人们就会觉得不连贯。]

如果有意强化上下文间这种词语的联系,连贯感就会加强。例如:

鲁迅先生说过:“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我受过先生的教诲,我吃过他的“奶”,我要永生永世学习鲁迅的精神。(草明《我吃过他的“奶”》)

[分析:“我吃过他(鲁迅)的‘奶’”如果单独抽出来看,甚至可以说是荒唐的,但是放在上下文语境中,却前后呼应,成了精彩之笔。这是语言技巧娴熟的反映。]

2.重现

(1)重现的基本形式是词语的重复。例如:

延安唱歌,成为一种风气。部队里唱歌,学校里唱歌,工厂、农村、机关里也唱歌。每逢开会,各路队伍都是踏着歌走来,踏着歌走回去。往往开会以前唱歌,休息的时候还是唱歌。没有歌声的集会几乎是没有的。(吴伯萧《歌声》)

[分析:相同的词语反复出现,互相对应,显示了句子的语义联系,起到了衔接的作用。在这段话里,“踏着歌”、“歌声”和“唱歌”属同义形式,同义形式反复出现,起着和词语重复类似的作用,而且与文中重复了六次的“唱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为了起到词语重复的呼应作用,我们还可以借助修辞手段。

如果说,商业部门在经济建设方面是“桥梁”和“橱窗”,那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商业部门也应该成为建立新型社会关系的桥梁和吹指社会主义新风的“窗口”。(刊)

[分析:在这段话里,“桥梁”和“橱窗”都是比喻。借助这两个比喻,作者使上下句衔接起来(“橱窗”和“窗口”是同义形式反复。)

(3)“重现”的第二种情况,就是同义词语的反复。

您引用了鲁迅的话:“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是废话,是蛇足,是赘疣,“删去”的目的显然也是为了达到简洁,达到纯净。(刊)

[分析:同义反复的目的在于强调,在于加强语势。加强语势,自然也加强了语言的连贯感。] (4)表示较大概念的词语和它所属较小概念的词语之间,也可以表示上下文之间的语义联系,起到衔接的作用。

A.他们哥俩都是大夫。老大搞脑外科,老二是小儿科。[分析:这属于语义的自然衔接。]

B.在桔树分,老人好像变了一个人。他就像个孩子。不,像个青年。不,简直像个诗人!他从一棵树跑到另一棵树,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说着不同的品种、特点、成熟期、营养价值、产量……,我记也记不下来。我实在不懂柑桔科学,但是我懂得老人的心。(黄宗英《橘》)[分析:作用在于强调,在于增强语势。]

(5)语义属于同一类的词在篇中成套地出现,也可以相互呼应,表现语句的联系,联成一个整体。

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刚金光闪闪,呈现出一片黄澄澄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果子。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峻青《秋色赋》)。

[分析:这段话里同类成套的词语很多,可以归类如下:

苹果—红香蕉—大金帅

水果(加点)山楂

葡萄—水晶—红玫瑰

颜色、性状(加线):红、鲜艳、金光闪闪、黄澄澄、绚丽多彩、绿绿的、晶莹透明、紫中带亮、圆润可爱、紫色的。

作为比喻的珠宝(加浪线):红玛瑙、水晶、玉石、珍珠

这些成套的词语使整段话如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只要知道,相同词语、同义词语、同类(语义场)词语在篇中可以体现意思的联系,彼此呼应,起到衔接的作用就可以了。

3.替换

我国传统修辞手法中有回避“复出”一条,就是要尽力避免词面重复,以防行文单调,这就是一种替换。替就是代替,指用别的词来代替用过的词语;换就是变换,使行文灵活多变。替换的作用一是体现上下文间的语义联系,二是使语流通畅,加强语言的连贯感。

替换首先指代词的使用。代词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照应。要理解句子中代词的意义,就必须从上下文中寻找替代的词语,这样,就把上下文联结在一起了。例如:

我出生在上海,这是我一生居住的地方。

代词可以使语气贯通。例如:

我们的语文老师也不错,我就是喜欢跟他写作文。他出的题目好,总让人人有自己的话说,而且说起来没有完。他在卷本上批改的并不多,但是他和每个学生谈话的时候,却能谈几个钟头。现在我才知道写作文也可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冰心《感谢我的语文老师》)

[分析:这段话一共用了四个“他”,语气一贯而下。如果把“他”统统换成“我们的语文老师”,语言的连贯感就要被破坏。]

使用代词而又适当地使之灵活变化,语言会更加酣畅。例如:

以蒋介石等人为首的中国反动派,自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反革命政变至现在的二十多年的漫长岁月中,难道还没有证明他们是一伙满为鲜血的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吗?难返还没有证明他们是一伙职业的帝国主义走狗和卖国贼吗?请大家想一想,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以来,中国人民对于这伙盗匪曾经做得何等仁至义尽,希望同他们建立了国内的和平。但是一切善良的愿望改变了他们的阶级本性的一分一座一毫一丝没有呢?这些盗匪的历史没有哪一个是可以和美国帝国主义分得开的。他们依靠美帝国主义把四亿七千五百万同胞投入了空前残酷的大内战,他们用美国帝国主义所供给的轰炸机、战斗机、大炮、坦克、火箭筒、自动步枪、汽油弹、毒气弹等等杀人武平屠杀了成百万的男女老少,而美国帝国主义则依靠他们掠夺中国的领土权、领海权、领空机、内河航行机、商业特权、内政外交特权,直至打死人、压死人、强奸妇女而不受任何处罚的特权。难过被迫进行了如此长期血战的中国人民,还应该对于这些穷凶极恶的敌人表示亲爱温柔,而不加以彻底地消灭和驱逐吗?只有彻底地消灭了中国反动派,驱逐了美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出中国,中国才能有独立,才能有民主,才能有和平,这个真理难道还不明白吗?(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

[分析:这段话一共用了七个“他们”,有四处不用;不但用“他们”和不用“他们”交错,而且“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反动派”、“中国反动派”、“这伙盗匪”、“这些盗匪”、“这些穷凶极恶的敌人”,五种提法没有一处相同的。如果大声朗读,我们还会发现:凡是语气加重的地方,作者都不用“他们”以示强调;凡是语气一贯而下的地方,作者都用“他们”使前后衔接。代词的使用及变化,使行文生动活泼,可以加强语言的连贯性。]

其次是同义形式的变换。例如:

他怎么能睡?宋江一进了牢,他就没合过眼皮,日夜伺候三哥了。(《扬州评话选》)

[分析:“睡”和“合过眼皮”、“宋江”和“三哥”都是同义形式的替换。这种替换,我们在“重现”中已经接触过。]

事物之间的关系总是辩证的,“重现”和“替换”也是如此。一方面,人们尽力回避复出;另一方面,人们又不时借助反复来强化语言效果,重现的作用主要在于语义的联系和强调,替换的作用主要在于语流的通畅。同义形式兼有这两方面的作用。在有的语段中,同义形式更多地体现重现的功能,在另一些语段中,则更多地体现替换的功能,但往往是两种功能兼而有之。对于我们来说,知道重现和替换对语言连贯性的作用就可以了,至于同义形式在某语段中究竟以哪一咱功能为主,不必深究。

4.省略

省略的作用是突出主要信息,而且能使语句直接衔接。它以彼此呼应的词语中有一方不出现为特点,可以说是词语呼应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方式。

省略可以承前,可以蒙后,而以承前居多。

我弟弟八岁了,刚上小学二年级。[分析:承前省]

吃过饭,他就去图书馆了。[分析:蒙后省]

省略的可以是句子的不同成分,而以省略主语居多。

他吃得不多,睡得很少,就是干起活来像拼命。[分析:省略主语]

你们俩都来了,他呢?[分析:省略谓语]

你喜欢这本书,我不喜欢。[分析:省略宾语]

以上的省略,如果把省掉的话补足,反而显得笨拙而不自然,语流反而不顺畅。

为了更好地说明省略对加强语言的连贯性的作用,下面举一个语例加以分析:

A.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得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分析:这段话的连贯感极强,一气呵成。如果将主语“他”一一添上的话,试加以比较。]

B.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他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他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他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他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他颇得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他被马歇尔看中,他做了驻华大使,他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省略句都是可以复原的,但复原之后的语感很不相同。上例增添了七个“他”字,文字就显得幼稚可笑。即使我们参照“替换”的办法使之有一些变化,语言效果仍然不同。例如:C.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他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这位先生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他坐过日本人的监狱,这个人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他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这样的一个人就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的风云人物之一。

[分析:为了语气衔接,C不得不省略了两处主语,而且增添了一个“就”字。这样一改,语气比例B通顺了,也活泼了,但即便这样,连贯感也不能和原文相比,缺乏那种一贯到底的雄辩力量。]

5、比照

“重现”、“替换”、“省略”都以词语意义的同一性为前提,但是词语的呼应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相同,可以相反,可以相似,可以相异,可以相对,等等。用来表示客体间相同、相反、相对的词语,通常成对或成系列地出现在句子之间,彼此呼应。这些成对或成系列词语所体现的呼应称比照关系。例如:

有时我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了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鲁迅《藤野先生》)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迭迭,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蚴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风采。(袁鹰《井岗翠竹》)

“小而言之……大而言之”、“从远处看……到近处看”……这类词语的呼应作用很明显,它们对语言连贯的作用也是一目了然的。

我们常在句、句群或段的开头或结尾用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领出下文或总结上文,这也是比照照应,例如前面有一例中每一层都以“伟大的手,神奇的手”打头,使全段前呼后应,成为一个整体。再如: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力作,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来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这种照应不一定词语、字数完全相同;词语呼应有时也在段中出现,与段首或段尾交织。下面这个例子就是段尾、段中呼应的例子:

……奈天色尚早,暂倒在藤椅上,闭目沉思。首先涌上心头的是:晚班邮件快来了,上海的信该来了。

恰在这时,忽然一阵剧烈的敲门声。心想:准是迫不及待的邮人,准是信来了,准是上海的信来了。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例的嘹亮而拉长的一声:“信——”

虽然如此,我总相信是邮人,是信,是上海的信,是我所期待的信。……

[分析:画线的语句在上下文之间的呼应作用,和其它语例一样,也是很明显的。]

6.其它

(1)语序

有时候,词语和句的顺序是受上下文中相对应词语的顺序制约的,违背了这样的顺序,语流便不畅,语言的连贯性也受到影响。例如:

A.对劳动教养人员应当实行奖惩制度。奖励面要大,惩罚面要小。

[分析:“奖励面要大”和“惩罚面要小”的顺序本来孰先孰后均可的,但受到上文“赏罚”和“奖惩”的制约,所以先谈“奖励面”,再谈“惩罚面”。]

B.小碑座的四周,雕刻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和坚忍,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分析:“高贵”、“纯洁”、“坚忍”是分别与“牡丹花”、“荷花”、“菊花”相对应的,因此语序也是受过上文的制约。]

(2)表述方式

有时候,某一内容的表述方式是受上下文中某些词语制约的。例如:

生产衬衫有两道关键工序;一是袖口,二是上领子。在这两道工序上,这两个家各有所长。接下来的话可以有多种说法:

I、三厂上袖子的技术不如二厂;二厂上领子的技术不如三厂。

II、二厂上领子的技术不如甲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三厂强。

……

[分析:考虑到“各有所长”和“袖口—领子”这两个因素,后面话语的排列组合方式共有八种。要和上文的“各有所长”相呼应,就只剩下两种,再加上“袖口”和“领子”这个语序因素,最顺当也就是连贯的说法只有一种,那就是: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

(3)音节

汉语词汇有单音节的、双音节的和多音节的,行文时还要注意音节这个因素,使上下文协调,否则就会感到拗口,语流不畅。例如:

一般说来,把一部小说搬上屏幕,需要经过再创造的过程:既要忠实于愿著,保持原有的主题和风格,又要摄其精华,删剪其枝叶,并且根据视觉形象的要求,更为鲜明、形象地再现原著的内容。

[分析:“撮其精华”和“删剪其枝叶”孤立地看,都没有问题,但排列在一起,就出现结构和音节不匀称的问题。或是把“删剪”改为“删”,或是把“撮”改为“撮取”,语流才顺畅。]

(4)语体

语体也应该和谐、统一。例如:

经多日侦察,我公安人员获取了确凿证据后,——

这一句话后面也可以有多种说法。

—“一举将凶犯逮捕归案”

—“一下子就把犯案的逮住了”

[分析:考虑到上文是书面语体的特点,下文就应选择相应的语体色彩。]

四、句的衔接

把句(段)衔接起来的语法手段是连接性词语。“连接性词语”这个概念要比“关联词语”宽泛一些,除了连词、副词以外,还包含像“一言以蔽之”、“如上所述”、“从所周知”、“这就是说”……这样的起着衔接作用的短语。

但是,由于汉语的意合色彩浓,如果意思明显,我们常常不使用这为词语。例如:

温度不够,催化剂质量又不纯,这次试验失败了。

他吃得不多,力气不小。

[分析:这几个句子衔接得很自然,如果加上“因为……所以”、“虽然……却”,语气反而没有原来顺畅,连贯感要受到影响。]

下面着重讲除了连接性词语以外的句的衔接问题。

1.句子的组织与连贯性的关系

我们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句子的意义是由一个个词的意义累加起来的,其实不然。不论是在口语中还是书面语中,一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总是有其重心焦点的。口语中的信息焦点是通过语调核心显示的,书面语的信息焦点只能借助语言成份的排列予以表示。

句子成分的排列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一般地说,句子的主位(主语)表达的是已知信息,述位(谓语)传递的是新信息,这样,我们就常常把意思的重点放在句子的尾部,这就是所谓的“末尾中心”(end-focus),或者说“句尾重心”。

(1)这种句尾中心可以体现在单句中。例如:

A. a. 这场两点钟开始的篮球比赛将决定谁是冠军。

(已知信息) (新信息)

b. 这次决定冠军的篮球比赛将在两点钟开始。

(已知信息) (新信息)

B.试比较:“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所传递的信息是否相同。

(2)句尾重点也体现在复句中。例如:

a. 这个村没有电井,老乡们就到五里外的小河里挑水抗旱。[言外信息:大家的热情真高]

b. 老乡们到五里外的小河里挑水抗旱,因为这个村没有电井。[言外信息:该打电井了] (3)如果上一句传递的新信息成为下句的已知信息,或者说,上句的重点成为下句的起点,句子自然就首尾衔接了。例如:

中学阶段本来是打基础阶段,每个中学生都应该打好基础。但是,有的同学,甚至老师,对“基础”的理解往往偏于狭窄。基础本来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智育。智育包括书本知识、非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诸种能力的培养,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书本知识的学习。书本知识又包括教书和课外读物,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了教科书。这样来理解“基础”,结果只能妨碍人才的成长。

利用这种语言现象,有意使前句句尾的词或词组成为后句的开头,这就是修辞格中的“顶真”。再如: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顶真是刻意为之的一种修辞格式,这里不去谈它。

(4)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句尾处理不当,会影响到语言的连贯性。例如:

其次,在德国看到的中国人,最显著的就是开饭店的了。每个大城市差不多都有中国餐馆开设在繁华的商业区。当你看到“大上海饭启”

、“亚细亚酒家”、“远东餐厅”之类的中心招牌时,当然会产生一种亲切的心情。

[分析:第二句以“开设在繁华的商业区”收尾,与下文的“大上海饭店”、“亚细亚酒家”、“远东餐厅”接不上。只要把“中国餐馆”移到句尾,改成“……每个大城市的繁华商业区差不多都有中国餐馆。当你看到‘大上海饭店’、‘亚细亚酒家’、‘远东餐厅’之类的中心招牌时,当然会产生一种亲切的感情。”这样,读起来就不一样了。]

(5)在句子的组织与排列有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我们也可以选择连贯感最强的一种。例如:

a. 我们历来坚持集体领导

b. 我们反对对个人进行不符合实际的过分颂扬,反对夸大个人的作用。

c. 我们重视领袖的作用

d. 我们反对贬低领袖的作用

后面接的是“中共中央早在1949年就作出了几项规定: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企业的名字。”

a、b、c、d应该怎样排列?以下有三种方案供选择。

甲、我们重视领袖的作用,反对贬低领袖的作用;但我们历来坚持集体领导,反对对个人进行不符合实际的过分颂扬,反对夸大个人的作用。

乙、我们历来坚持集体领导,同时又重视领袖的作用;我们反对对个人进行不符合实际的过分颂扬,反对夸大个人的作用,同时又反对贬低领袖的作用。

丙、我们历来坚持集体领导,但是反对贬低领袖的作用;我们重视领袖的作用,但是反对对个人进行不符合实际的过分颂扬,反对夸大个人的作用。

[分析:可供选择的方案不止三种,就这三种而言,有丰富写作经验的人会选择第三种。因为:

甲只是把四个句子简单地归纳为相对立的两组,行文比较呆板;

乙能体现内容间的辩证关系,但前后两部分内容显得有些重复,后一个分句连用三个“反对”比较单调,两个分句在语言上缺乏衔接,和下文也有些脱节;

丙的两个分句语言上接得比较紧,和下文能够衔接,内容上又逐步深化,能够更好地体现这一复杂问题的辩证关系。]

2.句子移位与连贯性的关系

移位是句子常规模式的一种变体。移位的作用往往是强调,有异于常规的部分留给人们的印象较深,因此语义的重点也常常随之转移。一般句子的语义重点常常在句子的后面,倒装句的重点则一般转移到了前面。

(1)句子各成分的排列还要受到上下文语境的影响,所以有的移位和连贯有关系。例如:这就是说,我须站在人民里边,而不该高高在上,站在人民的上边,像从前那样——从前,虽然对人民也有同情,也想为他们说话,但是总以为自己的文化水平比他们的高,见识比他们的广,我须帮助他们,他们帮助不了我。(老舍《八年所得》)

[分析:“像从前那样”后移,可以和“从前,……”(加点的语句)相接,而不是为了强调。]

(2)偏正复句的移位,有的也不是为了强调,而是为了连贯。例如:

他会原谅我的匆忙的,因为我还要往前赶路呀!前边的路是这样的长,在我们繁花似锦的祖国里还有多少花朵待我去摘,多少信件等我去看啊。(柯岩《奇异的书简》)

[分析:第一句是因果复句,把“因为我还要往前赶路呀”后置,正好与下文“前连的路这样的长”衔接得既紧密又自然。]

(3)并列的分句不分轻重,没有顺序问题,自然也谈不上移位;但它的排列,有时也和下文有关。例如:

“真可以。”鲁艺深表同情,“你们物理懂得太多,而法律懂得太少了。如果你没有犯法,他们早晚得让你走。”

[分析:这个语例中,“物理懂得太多”和“法律懂得太少”本来没有先后之分的,但下文谈的是法律,根据下文的话题,两个分句也就分出了先后。]

类似的现象在并列式习惯用语中也不乏其例,如“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寸有所短,尺有所长”等等,哪个先说,哪个后说是与下文有密切关系的。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语义重点也就偏向了后面的分句。

3.句式的调整与连贯性的关系

从传递信息的价值看,述位传递着新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语段的结构来看,主位又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地说,主位体现着话题。从一定意义上说,话题的连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了语篇的间架结构。在汉语的常规模式中,主位大体说来就是主语。因此,就一段话而论,注意主语的处理是很重要的。

在连续的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例如:

原文:累累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有的树枝竟然被苹果压断了,而大多数树枝不得不用木杆撑住。

改文:果实累累,树枝都被压弯了,有的树枝竟然被压断了,大多数树枝不得不用木杆撑住。(峻青《秋色赋》)

[分析:原文第一个分句主语是“果实”,二、三分句主语是“树枝”,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语气不如改文贯通。改文四个分句,第一个分句从正面着笔第二至四分句从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用三个被动句,陈述对象一致,都用“树枝”作主语,语气连贯感强。]

特别注意:保持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可以使语言连贯;如果不注意,就会破坏语言的连贯性。例如:

可是,现在有人却采取一种盲目的态度,不加分析,不分是非,把一切外来文化都视为珍品,其中的某些流派和创作方法被一些人看作海外奇珍,竟五体投地地顶礼膜拜。(刊)

[分析:在这个句子中,前面的话题是“有人”,中间却变成了“某些流派和创作方法”。最后一个分句的话题又为成“有人”,话题来回更换,前后不接茬。应该把话题都改为“有人”,语言才连贯:

可是,现在有人却采取一种盲目的态度,不加分析,不分是非,把一切外来文化都视为珍品,把某些流派和创作方法看作海外奇珍,竟五体投地地顶礼膜拜。]

保持主语一致,然后主语承前省略,语言的连贯性可以加强。为此,有时就需要调整句式,调整句式的办法,就是利用“把”字句和被动句来变动句子成分的顺序,其中被动句用得更多。例如:

二诸葛老婆追出来,被二诸葛挡了回去,还骂个不休。(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分析:这个句子如果写成“……二诸葛把她挡了回去,她还骂个不休”,上下文主语不统一,不能省略,句子就拖沓得多,语流显然不如原文顺畅。]

五、过渡句与过渡段

过渡句、段适用于比较大的或比较重要的层次之间。段内的过渡语句一般着眼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联系,段间的过渡则更多地着眼于篇章的要求。这里谈的是后者。

段间的过渡形式可以归纳为三种:1.承上式,2.启下式,3.承上启下式。

1.承上式,指下一段的开头用一句话呼应上文。如:

当时人们都很兴奋,奔走相告。这下可好了,八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结束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了,物价不再涨了,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了,因为我们终于胜利了!

是的,我们终于胜利了。可是人们所预想的一切并没有实现——物价仍然飞涨,人们并没有安居乐业,中国的大地上又传来了枪炮的声音……(刊)

2.启下式,指上一段的结尾用一句话引起下文。如:

一个声音,在祖国大地上回荡。一个思想,摇撼着亿万青年的。“干社会主义,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清华大学化工系77届二班的同学们提出的这个响亮的口号,随着八十年代的第一阵春风,飞遍了天南海北,并迅速地引起了强烈共鸣。在纪念“五?四”运动61周年的日子里,这种共鸣更显得不同凡响。

61年前,中国的先进青年,面对黑暗的旧世界,为了寻求解放的道路,经过苦闷、彷徨、

抗争、探索,终于……

3.承上启下式,指用一句话既照应上文又照应上文。如:

……对西德领导人来说,要随时就某个问题作出反应,要在联邦议院侃侃而讲,要准备回答记者的种种问题,要随时了解舆论界的反应,这些都使他们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外,施密特、卡斯滕斯、根舍和科尔这些领导人还每小时阅读一次德新社的新闻稿,以及时了解国内外动向。

他们对报纸上的漫画也是感兴趣的,不管这些画有时候把他们丑化到何等程度。

报纸是如此,床头书对这些政治家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以施密特为例,据说在他的床头书里,政治书籍和政治家的回忆录占第一位。在今年复活节休假时,他就读完了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写的《俾斯麦体制的衰败》一书。据说他联系了目前的东方政策阅读了该书所写的俾斯麦外交政策的衰败。这本书当时在西德还买不到,他是专门从纽约定购的。此外,俾斯麦的《思想与回忆》和阿登纳的四卷回忆录,也是施密特床头必备的书。……

以上三种方法中,承上启下式比较容易掌握。最简便的方法是:造一个句子,前半句总结上文,下半句总括下文的话题,就成了。

六、加强语言连贯性的一些技巧

除了逻辑联系和语言衔接以外,语调是否顺畅对语言的连贯性也有很大的影响。下面所谈的一些语言组织的技巧,都属于语调语流方面的调整和处理。这种调整在书面表达中也起到使语言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更为清晰的作用。

1.利用代词来舒缓语气

有些语法学者称代词为“半虚词”。代词的这种半虚词的性质表现为它有时候实际上只起到一个关联词的作用。例如:

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毛泽东《矛盾论》)

[分析:在这句话里,“那”的指代性质已经很不明显,实际上只是虚指。它的作用主要是承接上文的假设和前提,引出下文的判断和结果。]

代词的这种使语气衔接和舒缓的作用,在复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下面具体介绍代词在疏通语句方面的作用:

(1)前面的话语中有长定语的时候,往往需要在结构上用人称代词把它重指一下,否则后面的话接上来就显得突兀,甚至会影响到句子的通顺。例如: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2)遇到长而复杂的词组,往往需要用指示代词重指一下。这种复指,就词义来说尽管是空泛的,但是它在结构上起着上下文间的接榫作用,是很重要的。例如:

母亲同情受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2.组成“递升”序列

在排列语言成分时,我们可以根据由浅入深、由小到大、从轻到重、由少到多、从低到高的原则选择恰当的词语,使语势层层递增。这样排列可以使结构整齐,气势贯通,语流顺畅。例如:

一切内外黑暗势力的猖獗,造成了民族的灾难;但是这种猖獗,不但表示了这些黑暗势力的还有力量,而且表示了它们的最后挣扎,表示了人民大众逐渐接近了胜利。这在中国是如此,在整个东方也是如此,在世界也是如此。

(1)递升。“递升”格式中语势层层推进,达到高潮,所以又称“渐强”法。这种格式往往是作者为了强调而采取的修辞手法,就一个意思铺衍而成。例如: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山翠竹。(袁鹰《井冈翠竹》)

[分析:这句话的本意是“井冈山的竹子是烧不尽、砍不完的”,铺衍成三个分句,由“竹叶”而“竹枝”,而“竹鞭”,而“竹根”,语势逐步增强,不但这几个分句一贯而下,还带动着后面的句子,读起来一气呵成。]

(2)递降。“递降”是“递升”的变体,虽然排列顺序相反,其作用是相同的。例如:

祖国是一座花园,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郭小川《祝酒歌》)

[分析:“祖国”—“北方”—“小兴安岭”—“森林”、“花园”—“腊梅”—“花”—“蕊”,范围逐层缩小,中心逐步突出,从另一角度说,也可以说是一种递升。]

3.注意语言节奏与声调

我国古代“炼字”、“推敲”中包含声调、节奏的因素。声调、节奏不独属于诗歌,散文写作也要注意。现代散文写作如果注意到这些问题,连贯感就会加强。

(1)词语在声调节奏的排列。例如:

“世界屋脊”上的冰峰、雪岭、大漠、草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数不清的珍禽异兽,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在成为一条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1991年高考题)

[分析:画线的词语两两相对,字数由少渐多,读起来便很通畅。其中“冰峰”、“雪岭”和“大漠、草原”两组间的顺序受到“世界屋脊”这个特定描述对象的制约;此外还在于声调的因素——“峰”、“岭”,“漠”、“原”,“河”、“泊”三组内部以及三组之间的平仄刚好相反,收到了抑扬顿挫的效果。]

(2)分句的排列也受到声调的制约。例如:

鸡不啼了,狗不叫了,孩子不哭了,女人不笑了,人人都像塌了架,丢了魂,一声长叹接着一声长叹。(浩然《艳阳天》)

[分析:这个长复句读起来十分顺畅,反映了作者娴熟的语言技巧。“鸡不啼了”四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从内容看并无先后之分,但只要对句序作任何调整,读起来都不“顺”。这是因为:a.四个分句字数不等,按4-4-5-5排列,结构整齐;b.“叫”和“笑”同韵,读起来和谐;c.从平仄看,“啼”和“叫”,“哭”和“笑”都先平后仄,声调降抑,恰恰配合了作者描述的内容,点染了群众灾后的情绪。与此相对,“塌了架”和“丢了魂”也是并列的,为了避免声调呆板,“塌了架”居前,改为先仄后平,声调上挑。最后以“一声长叹接着一起长叹”收尾,“叹”是仄声,志“魂”又恰好互相配合,整齐中显出变化,全句似韵非韵,关键词语平仄起伏,错落有致,读起来确实连贯感很强,生动活泼。]

4.调整句式

有时候,几个句子或分句的主语不同,无法保持一致,可以设法保持句子模式一致,这样也会给人以连贯感。例如:

门前是一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着弥勒佛。(汪曾祺《受戒》)

句子结构模式一致,最典型的是排比、对偶,它们都以增强语势而加强连贯感。例如:

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随着指挥棍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全部到会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歌声悠扬,淳朴,像

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复,一直辐散到遥远的地方。抗日战争的前线后方,有谁没有听过,没有唱过那种从延安唱出来的歌呢?(吴伯萧《歌声》)

[分析:一个含有各种句式的语段中,作者在需要强调的地方使用整齐、对称的排比或对偶,有助于语势起伏,文气贯通。上例中,配以“递升”的句列(“上百人,不……)对加强语言连贯感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5.使语言灵活变化

整齐与变化是辩证统一的。句子结构模式相同,词语的重现可以增强语言的连贯感,但过于雷同则行文呆板、单调,使连贯感减弱,这时又要注意变化。整句、散句,长句、知句交错出现,如果再加上语言风格的巧妙转换,行文摇曳多姿,语流就会活泼舒畅。例如:

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地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分析:这一段话写得真是酣畅之至。从句式上看,它长短交错,长的达十七个字,短的只有四个字,长短变换却又使人觉得整齐,因为句式大多是两两相对的。在三组对称的句子(“或作……”)之后,突然改变句式,整齐之中又显出变化。在用语方面典雅的古语和通俗的群众口语交织在一起,“无实事求是之间,有哗众取宠之心”及“华而不实,脆而不坚”对仗工整,后面却接上“老子天下第一”,把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习用语言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作者独特的幽默风格。“演”、“串”、“章”、“篇”是仄仄平平,“意”、“心”也是上仄下平,声音上挑,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整段话亦庄亦谐,长短错落,声调起伏,琅琅上口。] 七、中学生常见的连贯性问题

研究中学生的语言连贯性问题,不单是要分析他们的言语水平,还要了解他们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的发展以及脱节情况。

内部言语(思维时的语言形态)和外部言语(表述时的语言形态)分离,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小学阶段这种分离已经出现并且逐渐广大,到了中学,随着课程内容的变化、各科教材的逻辑化和系统化,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的分离更加明显。由于思维的速度大大超过表述的速度,因此思维时的语言形态总是破碎的、零乱的、跳跃的。假如学生不懂得或者不善于将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写作简单地成了思维的实录,语言就不连贯。

中学生写作中语言不连贯现象可以归纳为三类:

1.由认识不清产生的语言不连贯

如果学生并没有充分理解自己所写的内容,不能正确把握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语言自然就不连贯。例如:

这幅漫画讽刺了一些人的作风不深入、做事不坚持的现象。例如我们许多学生学习不深入,到处搞参考书,找复习资料,东看一点,西看一点,都是不抓课本。有的干部也是这样,作风不深入,整天坐办公室,做事虎头蛇尾,使工厂亏损,生产无效果,与这个挖井一样,毫无实效。所以当前要进行改革,改革工厂各项制度。而要进行改革,就要有赵武灵王那样的精神,实行胡服骑射那样的气派,要做一件事,就一做到底,取得改革的良好效果。(1983年高考作文)

[分析:“作风不深入”、“做事不坚持”、“不抓课本”不是同一概念,这位学生概念不清,因而忽此忽彼,各层意思互不接茬,还自以为在谈同一件事。正因为如此,所以后面又扯到“改革”上来,扯出“赵武灵王”,实际上是另立一个中心意思。]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句子排序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句子排序练习题-2 乱句排序小窍门 在平常的做题训练中,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乱句排序,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那么,如何学会排列好句子呢?这里有一些小窍门,不妨一试。 做这样的题时,先把这些句子通读一遍,然后找出一定的规律,按这样的规律来做,就会简单的多。 一、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春、夏、秋、冬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二、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有些错乱的句子,先找到总述的一句话,然后再找出分述的句子来排序。 三、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有一定的方位词,表达出不同的内容。依据这些方位词,就可以找出正确的顺序。 四、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 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这就是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奖金”。 ()他一共有150项发明。 ()他在临终前写了一份遗嘱,要求将他的遗产分为两部分。 ()这些发明使他得到很多钱。 ()其中一部分钱来奖励各个领域杰出的人。 ()诺贝尔的一生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他战胜了一次次的失败,获得了一次次的成功。 这个小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的,排序为6、2、4、3、5、1。 【1】.让孩子知道一些描写顺序,比如: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低到高)、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时间先后、先轻后重。 例如: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④吃字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答案是④②①③⑤。 综观所给的文句,句④是具有根据性的句子,也是下文叙述的方向。按照合理的顺序,下面的内容应该先叙述“草原带”,再叙述“森林带”。句②是写草原上的情景,而①③⑤是写与森林有关的内容。于是,几个句子的排列顺序应为④②①③⑤,各句之间形成了合理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个连贯的语段。这种总——分的叙述方式,是常见常用的,因而难度不大。 【2】.各句子叙述对象尽量保持一致,也就是各句主语尽量一致,不要换来换去。 比如:①他走过湖边,被湖面的落日美景深深地吸引了。②他走过湖边,湖面的落日美景把它深深地吸引了。第一句要比第二句连贯。 再例如: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有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有见过。

高考语文句子衔接专项训练

句子衔接专项训练 [试题1](★★★★)填在下列横线处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放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试题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春天,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我们能享受的一切,轻松地解除了心头的焦虑和感情上的纷扰,从大自然的微笑中,显露出来。 ①充满了闲适欢愉; ②感受到了闲适欢愉; ③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令人沉醉的馨香,到处倾泻着春天的歌。 ④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春天的歌,到处倾泻着令人沉醉的馨香。 ⑤大地整个一副快乐的神态, ⑥整个大地一副快乐的神态, A.②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1.(★★★★)下面语句中,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全球经济调整发展,但人类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其生存环境也受到极大的破坏,水土流失及荒漠化日益严重。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开始实施,要保证西部大开发的完全成功,。 A.应该从宏观上注意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 B.西部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必须提到议事日程 C.应该关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D.西部人民生存环境的问题必须早日列入议事日程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黄包车在冷落的郊道上走,靠右不远是一条小河,;车过去,便蓦然惊起,撒下一串哇哇的叫声,向凄迷的天野飞去。 ①隔岸零落地蹲着些破陋的茅屋, ②一些破陋的茅屋零落地蹲在对岸, ③一片宽广的荒场就在左边,

高考语言连贯真题训练26题(含答案)

连贯训练专项训练 1、(2003全国)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2分) ①在南坡,带状颁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了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2、(2004湖北卷)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①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 ②编纂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种种动物植物的图。 ③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 ④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 ⑤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实用。 3、(2004广东卷)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 ③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荫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④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A.⑤④①②③B.⑤③②④① C.⑤②①③④D.④①③②⑤ 4、(2005湖北卷)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5、(2005北京卷)把3个备选的句子分别填入方括号(只填序号),使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语意连贯,画面完整。(3分) 到了德胜桥。[ ],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那水里的小麦穗鱼。[ ],几只白鹭,静静立在绿荷丛中,幽美而残忍的,等候着劫夺来往的小鱼。北岸上一片绿瓦高阁,清摄政王的府邸,依旧存着天潢贵胄的尊严气象。[ ],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割的绿浪,香柔柔的震荡着诗意。就是盲人也可以用嗅觉感到那荷塘的甜美,有眼的由不得要停住脚瞻览一回。 ①一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杨 ②西边一湾绿水,缓缓从净业湖向东流来 ③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 6、(2005浙江卷)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2分) 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__________________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 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 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 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 7、(2007山东卷)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3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2007辽宁卷)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3分)

语句连贯型题目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句连贯型题目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篇一:语句连贯型题目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好的散文不会让读者感到与作者生疏。作者在描摹眼中世界的同时,也在清晰地勾画着自身的影像。实际上,,无论作品本身是优是劣。?作者形象?并不等同于作家的自画像,它是作家灵魂的投影,是展现在文字中的一种人生境界,是写作视角和阅读视角综合的结果。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A.写作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印记 B.作品传达的是作者独有的情感体验 C.每一篇散文都是人文情怀与精神价值的融合 D.没有一部作品不在描绘着?作者形象? 2.?学习悖论?是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是: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前者学习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其实,破解这个悖论并不难,用我国古语中的道理就能做到。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谦受益?与?满招损? B.?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C.?博观而约取?与?厚积而薄发?

D.?学而不思则罔?与?思而不学则殆? 3.欣赏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间会合作得更加融洽;欣赏你的下属,下属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欣赏你的爱人,爱情会更加甘甜;欣赏你的学生,学生会更加可爱。。 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A.用欣赏的眼光打量周围,你会觉得世界变得更加和谐 B.用欣赏的眼光打量他人,你会觉得他人都对你友好 C.世界并不缺乏美好,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美好的眼光 D.自己的心情美好,世界就美好 4.人均GDP越高的国家,其交通就越安全。然而,人均GDP水平相当的国家,其交通危险性的级别也可能不同。一个最惊人的例子就是比利时和荷兰。两国的人均GDP相同,两国为邻国,甚至共用一种语言,但在比利时驾车更危险。答案是:程度。根据反组织?透明国际?公布的指数,2006年荷兰的透明指数位列第9,比利时位列第20。 由此推断,作者接下来要讲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B.国家清廉指数和交通安全的关系 C.比利时和荷兰两国交通状况的比较 D.交通安全状况的各种影响因素 5.当你端着满满的一杯咖啡行走时,如果你的眼睛老是盯着液面,心中总在设法使之平衡,结果你会发现咖啡液面的波动会

语句连贯题答题技巧

语句连贯题答题技巧 胡海燕 排序题是语文试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新课标在阅读中要求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排序题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古人在评价文章时要求“文气畅达”、“语势贯通”就是强调语言的连贯。所以连缀好句子,将思想表达清楚,不乱不涩,考虑好前后的贯通和衔接的紧密,这是句子连贯的基本要求。 保持语言的连贯,需要三个条件:①统一的话题,②合理的句序,③上下文语意的呼应。这也是近几年试题考查的重点。 从形式上看,排序题主要是两大类:1、用序号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之通顺并前后衔接一致;2、在语段空白处插入与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 下面我对这两类排序题作一个分析,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启迪。例1: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分析:第⑤句点出对象“种子”,指出种子正身处逆境,应放在段首,排除A、B两项。接下来的几句话都是按照种子成长的顺序来写的,即汲取养料—努力生长—变成嫩芽—开出花朵。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C。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 例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 ①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 ②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 ③然而事实不会这样。 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食物链的任何一环都不能被破坏。 ⑤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于鹿的种族延续是起决定作用的。 ⑥如果把狼这一环去掉,照理说对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 分析:例题中6个句子组成了一个议论性语段,但其中心句不在语段的开头部分,而在最后。语段的开关部分②提出了一个现象,然

补写句子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2016-2017高考语文补写句子专题训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最多字数不超过15个字。(6分) 感恩不仅是一种健康情感,①。从“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伦理,②;从姜子牙感念文王的知遇之恩,到韩信报答漂母的“一饭千金”,无不折射出感恩的人生信条和道德良心。但伦理人际关系上的报恩和我们党内关系中的感恩,有着本质区别。前者系“私恩”。它以人性为支撑,是个人的道德修为;后者为“公恩”,③,是党员报答党的组织归属。 ① ② ③ 2.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划线处的内容。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6分) 感恩教育并不是让人痛哭流涕,也不是让人下跪。中国传统文化为父母洗脚、下跪等做法已经很难被年轻人接受,其背后最根本的是,人是独立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为父母而生,当然,①,即相互不是为了彼此活着。我认为这样是对人的发展最有利的,否则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念②。我们培养的其实③,而是独立、尊重父母、尊重父母劳动、有责任感的孩子。这种责任的能力是从小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培养的,而不是通过感恩教育、通过一两场感恩讲座就能解决的,所以更多需要反思的是父母,不是孩子。 ① ② ③ 3.下面是关于“生活的平衡”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横线处的内容,。要求内 容贴切,语意连贯,语句通顺,每处不超过10字。(6分) 所谓生活的平衡,首先应当包含精神的自在状态。罗素先生写过一本书,叫《幸福之路》,全书分为“①”和“②”两部分,其中幸福的原因包括了家庭、爱情、闲暇、工作等等,不快乐的原因则有竞争、炽情等。③指的就是某种不适当、过度投入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生活极度缺乏平衡的体现。 ① ② ③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句子排序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子排序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________ 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这两句诗的悲凉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 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⑤今天,编者如果学着曹雪芹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 A. ④①⑤③② B. ③②⑤④① C. ③①⑤④② D. ④②⑤③① 【答案】 A 【解析】【分析】由①中的“这两句诗的悲凉意味”和④中的“皆是血”“辛苦”可知,④应放在首句,承前亮出诗句,①从诗句说开来;⑤由这两句诗联系今天,引出编者最想说的话;③紧承⑤,是想说的话的内容;②紧承③,是对③中诗句的解释,表现对作者与读者一路同行的感激之情。因此最恰当的顺序应是④①⑤③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2.将下面的句子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②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③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更注重含蓄不露。 ④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⑤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⑥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 A. ③④⑥①⑤② B. ④⑥②①⑤③ C. ③①⑤②④⑥ D. ④①⑤③⑥② 【答案】 A 【解析】【分析】从“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可以看出下面应该先说雕刻的无言之美,再说雕像的无言之美。第③④⑥句说明的是雕刻的无言之美,第③句中的“所谓无言”是承接前面的“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故第③句应放在首位,第④句说明雕刻的特点,第⑥句“这种”代指第④句的内容。第①⑤②说明塑像的无言之美。第⑤句承接第①句的怒目和低眉,第②句是小结。故排序为:③④⑥①⑤②。 故答案为:A

【精品】初中中考 语文句子排序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子排序 1.下列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①⑤②③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⑤③④②① D. ⑤④②③① 【答案】 C 【解析】【分析】⑤句点出对象:种子,突出所处环境对它的敌意。③句紧接⑤句,说明种子勇敢面对压力,突出其努力: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④句承接③句,再度强调其努力。②句承接④句,自然地道出种子努力的结果:变成了嫩芽。①句承接②句,坚定信念,升华文意。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 ⑤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 A. ①④②⑤③ B. ④③①⑤② C. ④①③⑤② D. ①③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分析】认真阅读这句话话,可以看出这几句话总体上是按照从黄昏到落日沉没的时间顺序安排的,先写黄昏时牧场周围雪峰的红光映照下的牧场之美,再写落日沉没后雪峰的红光消退后的火光之美。其中第④句引入要描写的对象,应放在第一位,故排除AD。第①句承接第④句,应放在第二位,故排除B。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

语言连贯训练题

练习1:添加衔接过渡语 冰凌花 每当旭日升起的时候,我都会趴在窗前凝望一会儿,然而今天我却欣喜地发现那冬天的使者——冰凌花降临了。它们有的像珊瑚,有的像瀑布,还有的像孔雀开屏...... 当百花凋谢,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但冰凌花却踏着风雪来了。 冰凌花是可贵可爱的。 (添加过渡句) 每当看到他们那遨游冰场的英姿,我既羡慕他们,也为他们而感到自豪。滑冰有多种,如花样滑冰、速滑、接力、滑冰等,但我最喜欢的要数花样滑冰。每当我看到花样滑冰的选手在比赛时,就如身临其境,自己仿佛就是赛场上的一员,我的心也随着动作的起伏而跳跃。 无论是冰凌花还是滑冰运动员,他们闪光的时刻都是那么短暂,也许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冰凌花已悄悄离去;而运动员的辉煌也是短暂的,运动员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态的变化,渐渐地在体坛上“消失”。他们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去了,但留给我们的却是一段最美好的回忆。 啊!美丽的冰凌花,你将永远盛开在祖国的大地上和亿万人们的心中。 练习2:为下文添加过渡语及结尾,使文章更连贯。 幸福的彼岸 如果命运折断了远航的风帆,请不要放弃,因为岸还在;如果生命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放弃,因为茎还在;如果人生迷失了方向,请不要放弃,因为希望还在。只要希望还在,就要努力。 我和父亲之间总隔着一条很宽很宽的河。我曾经千百次地试图跨过这条河,但每次都被怒吼的波涛淹没。我挣扎着,却被无情的漩涡卷入河底。于是我退缩了。 天,沉了。暗黄的灯光渲染着我的落寞。没错,他没来。 回到家,依旧是那冷冷的灯光,是那句似乎很不情愿的“我回来了。”看着爸爸若无其事是的工作着,一股怒火在胸中燃烧,积蓄已久的不满如火山一样爆发了。“你到底管不管我,这么重要的事你都不放在心上,你干脆别要我了!”爸爸的脸色突然变了。“砰——”盘子碎了,飞散的碎片刺伤了我的心。”我每天不断的加班,到了现在都还在马不停蹄地赶工作,回来还要听你抱怨。我这么卖命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

语意连贯练习题30道(附答案)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_____________,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②回到有人的地方, ③时而到岸旁嬉戏,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 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答案】A (考察对语境的体会。时而在水上遨游对应时而在岸上嬉戏,则排除B,C。然后根据语境得第五句和第二句搭配,故选A。) 2: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 【答案】C(此题考查句子的连贯,能力层级为C。解此类题时要注意代词、关联词语、重复的词语、特殊词语及逻辑顺序。由“这个信念”和“必定有种信念驱使我们”可知5在2句后,由“在古代”和“可是发展到现代”可以推知4在1后,排除A、B,由于1句中有“这个信念”,如果放在句首代词的指代无法落实,所以排除D。)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________________,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________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分析:本段文字是以“南天门”为叙述的中心,A 、C两项说的是“石刻”,先排除;D 项的后半句说的是“对联”,前后叙述的对象改变了,只有B项承接上文先说“门外”,然后说“门两旁”,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答案B。)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___________________。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中考复习语文专项突破《病句句子衔接》专练

2013届中考复习语文专项突破《病句、句子衔接》专练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夕阳像个贪杯的汉子,红着脸向后山倒去,霎时,①;山峦、田野、屋舍②, 揭开它还可以看见一个红色的梦似的。这红彤彤的景致煞是可爱,绝不亚于七仙女织就的锦绣。 A.①西边的那半边天犹如燃烧着的火一般②仿佛披上一层红红的轻纱 B.①西边的那半边天好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球②仿佛披上一层金色的轻纱 C.①西边的那半边天犹如燃烧着的火一般②仿佛穿上一件金色的外衣 D.①西边的那半边天好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球②仿佛穿上一件红红的外衣 答案: 4 A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今年的3月27日是“地球一小时”熄灯日,首都各界环保人士发出了当天20∶30至21∶30熄灯一小时。 B.开展“爱我朝阳,传诵经典”清明诗文的诵读活动,旨在以清明节为载体,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朝阳人民的文化素质。 C.据专家介绍,近期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造成的。 D.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高低,往往与他的阅读量的多少有关。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熊儿寨山清水秀,丰富的森林资源使当地的空气中富含氧离子,享有“天然氧吧”的美誉。村民们把房前屋后的葫芦制成葫芦烫画艺术品,打造以“葫芦文化”为主题的特色乡村。 A.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乡村风景,促进了全乡民俗旅游业的发展 B.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了全乡民俗旅游业的发展 C.良好的人文环境和风格独特的民俗文化,促进了全乡民俗旅游业的发展 D.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促进了全乡民俗旅游业的发展 答案: 3 4 D B 崇文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统一练习(一) 4.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16届亚运会将在中国广州举办。此次亚运会的吉祥物由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羊”组成。它们分别叫“阿祥” 、“阿和” 、“阿如” 、“阿意” 、“乐羊羊” 。五只羊颜色各异,其五种颜色与奥林匹克五环的颜色完全一致。作为第16届亚运会形象的重要载体,“乐羊羊”们把

句子连贯练习题教学设计

句子连贯练习题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sentence coherence exerci ses

句子连贯练习题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短语句词是一个语法学术语,是指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的一类短语,一般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本教案根据短语句词的要求和教学对象 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把下面五个句子改写成一个意思没有遗漏,语言连贯,文字简 洁的单句(可增删字词)。 张宁十分喜欢电脑。她爸爸给她买了一台电脑。这台电脑是"联想"牌的。这台电脑是在"长城"电脑公司购买的。张宁对这台 电脑非常满意。 2.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 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 有欧阳修夜读之凉。_______________, 芳草萋萋,析柳依依,春 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谈,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 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A、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B、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 C、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

D、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也应有同样的情怀。 3.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正确的顺序是。 ①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 ②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 ③然而事实不会这样。 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食物链的任何一环都不能被破坏。 ⑤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于鹿的种类延续是起决定作用的。 ⑥如果把狼这一环去掉,照理说对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更好。 4.将下面三个短语填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句是() ①缓缓地、曲折地 ②从浅浅的山谷中 ③如同一道小溪 我的生命的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入"不择细流"的大海。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5.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三色堇、金鱼草这些只有在春天才会开的花儿,也在寒冷的天气里绽开美丽的笑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训练试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全世界的古老文明中,唯有汉字从它诞生之日起延续使用,至今没有中断。汉字有着一种构造巧思之美,也有一种(yùn lǜ)美,但遗憾的是,汉字书写对于很多人来说已渐成回忆。不少年轻人对于母语情感淡化。。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现象,四字成章的结构、高度浓缩的寓意、古今同用的历史以及其内容所表现的中国价值观,使成语成为民族文化中珍贵的遗产。然而,成语研究在国内语言研究中并不是显学,甚至不成学科,国内只有少数热心的学者出版过专著,大众对于成语缺乏天然的热度。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yùn lǜ ________ (2)在横线处填写一句话,让文字表达更顺畅:________ 【答案】(1)韵律 (2)成语也是如此 【解析】【分析】(1)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2)根据语境填空题要注意两点:第一、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第二、明确要填充的内容、句式,使语意连贯。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叙述的对象。下文主要内容为成语。因而答案:成语也是如此。 2.请在《有用是毒药,无用是解药》第⑤段结尾处作一个关于段落中那个女孩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片段。 要求:⑴符合上下文的情境;⑵至少写一个比喻句;⑶字数不超过150字。 【答案】答案不要求一致,但要具体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对原文进行补写的片段练习,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具体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作文中应该体现女孩当时的神态,恍然大悟,有所启发;动作描写也要有原来的抵触变为能够接受“我”的观点,注意与上文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作答时要按照要求运用上比喻的修辞。 故答案为:答案不要求一致,但要具体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

语句衔接题专项练习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于散文作家来说,超拔而自在的心态实在是太重要了。---------。-----------。----------,---------。--------,-----------,才能真正进入艺术创造的境界。可是,这对于一个现时代的写作者来说,谈何容易! (1).只有具备自由、自在的心态 (2).因为散文是与人的心性距离最近的一种文体 (3).是人类精神与心灵秘密最为自由的显现方式 (4).这是回归文学文体,抵达人性深处的一个前提条件 (5).具备不依附于社会功利的独立的审美意识和超越世俗的固定眼光 (6).作家自由丰富的心性发育程度、心灵自由的幅度,直接关系到散文作品的艺术魅力 A.(2)(1)(5)(6)(4)(3) B.(4)(6)(2)(3)(1)(5) C.(2)(6)(4)(3)(1)(5) D.(4)(2)(1)(5)(6)(3)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1).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更不能随便认为哪种 文化不应该存在。 (2).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 (3).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4).何况国学居然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5).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6).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A.(6)(4)(2)(3)(1)(5) B.(2)(1)(4)(5)(3)(6) C.(6)(3)(5)(1)(4)(2) D.(2)(1)(5)(3)(4)(6)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师昌绪看来,人活在世上,就要为人类做贡献。--------------,----------------。---------------。--------,-----------。-----------,即使受到很大挫折也不会退却 (1).回国后,即使是整天吃窝窝头,也无怨无悔 (2).这是我在青年时期就立下的“强国之志”誓言 (3).即使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那个优越的环境里,我也一定要争取回国 (4).这就是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贡献 (5).一个人有了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就永远不会懈怠 (6).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为中华民族作贡献 A.(5)(1)(6)(2)(4)(3) B.(5)(6)(1)(4)(3)(2) C.(6)(4)(3)(2)(1)(5) D.(6)(2)(3)(1)(4)(5)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央视《面对面》记者在对他专访时问道:“你幸福吗?”莫“不知道”。莫言关于幸福的回答,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耐人寻味。---------------,言回答道: --------,---------------。-----------,-------------,-----------,因为幸福是主客观的统一体,是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 (1).自人类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 (2).似乎是“哥德巴赫猜想” (3).幸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4).哲人们穷其智慧,说的都不无道理,但又都不是最终答案

语言连贯——句子排序题巩固练习

语言连贯——句子排序题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简化的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B.②①⑤③④⑥C.④⑥②①③⑤D.④⑥③⑤②①2.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再如皇蛾阴阳蝶,它双翅的形状大小不一,更为奇特的是,它左边的翅膀为雌性,右边的翅膀为雄性。 ②据说,台湾所产的蝴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名列世界之冠。 ③这种色彩,是蝴蝶中独一无二的。 ④拿兰屿黄裙凤蝶来说,它的后翅有金黄色的花纹,会发出灿烂夺目的珍珠般的光辉。 ⑤据说,在一千万只蝴蝶中才能发现一只皇蛾阴阳蝶,自然是物以稀为贵。 ⑥我国的台湾省,地处亚热带,雨水充足,气候温暖,到处有花木茂密、绿草如茵的山谷,非常适合蝴蝶的繁殖和生长。 ⑦它翅膀的上端长着像蛇头一样的图案,两翅张开,足有洗脸盆那么大。 ⑧至于蛇头蝶,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 ⑨其中独具特色、最为名贵的有“蛇头蝶”“皇蛾阴阳蝶”“兰屿黄裙凤蝶”等等。A.②⑨④⑧①⑤⑦③⑥B.⑥⑨②④③⑤⑦⑧①C.②⑥⑨⑤④⑦①③⑧D.⑥②⑨④③①⑤⑧⑦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马己经成为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④①⑤⑥B.③⑥①④⑤②C.⑤③②⑥①④D.⑤④②③①⑥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象的表现形式 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A.③②⑤④①⑥B.③⑥⑤①②④C.⑤①④③⑥②D.⑤④③②①⑥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句子衔接排序专项练习

语文基础句子衔接排序发专项复习 语句衔接题,即在一段文字中填入一个句子,使文段更加完整,最终形成一段完整的文字,常见的提问方式是“填入横划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1. 句尾衔接题。即需要填入的句子位于文段结尾,这类句子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因此这类题基本等同于主旨题,我们做题时总结出文段的主旨即可。句尾衔接题是最重要的衔接题,也是考查最多的衔接题。 2. 句中衔接题。即需要填入的句子位于文段中间,这类句子的作用一般是承前启后(有时根据前后关系会有所侧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句中衔接题考查得也比较多,难度比句尾衔接题稍大。 3. 句首衔接题。即需要填入的句子位于文段开头,这类句子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话题或开篇点题。目前,这类题考查得很少很少,考生可以当做次重点进行把握。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进行讲解: 【例1】2010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毛羽公开表示:“虽然截至目前电影票房已经完成80亿元,然而观影人数同比并无增加,票房提高主要依赖于票价提升。”这就解释了为何影院越来越多,看电影却越来越贵的疑问,可以看出的是,中国电影________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票价高的主要原因还是电影业发展不足

B.高票房的成绩并不能掩盖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C.在无限风光的背后,暗藏的是一点冲动和一丝乱象 D.与其说创造了“票房奇迹”,不如说创造了“票价奇迹 【解析】D。由“可以看出的是”可知,划横线的句子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前文主要讲的是电影票房完成80亿元,不是因为观影人数的增加,而是依赖票价的上涨。与此相符的是D项。 【例2】好的散文不会让读者感到与作者生疏。作者在描摹眼中世界的同时,也在清晰地勾画着自身 的影像。实际上, ________________,无论作品本身是优是劣。“作者形象”并不等同于作家的自 画像,它是作家灵魂的投影,是展现在文字中的一种人生境界,是写作视角和阅读视角综合的结果。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写作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印记 B.作品传达的是作者独有的情感体验 C.每一篇散文都是人文情怀与精神价值的融合 D.没有一部作品不在描绘着“作者形象” 【答案】 D。中公解析:根据话题一致原则,划线处前文说的是作者在描摹眼中世界的同时,也在勾画着自身的影像(“作者形象” ),后句说的是“作者形象”是什么。由此可知,划线处句子也应围绕“作者形象”展开,符合此要求的只有 D 项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三语言连贯句子的补写与选择训练定时规范

语言连贯——句子的补写与选择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 题组一句子补写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如果说领土、领海、领空是有形国土,那么,__①__,爱国情感多少直接关系民族生命力的强弱。爱国情感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也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的基础。__②__,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失去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就会缺失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也就难以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新形势下,我们要对青年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对祖国深厚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报国志向。 __③__,树立正确政治信仰才有坚实基础。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①处,根据前面的“有形国土”和后面的“爱国情感”,可知应补写的内容是将“爱国情感”与“领土、领海、领空”相类比,即“爱国情感就是无形国土”。②处,前面说“爱国情感是……正确政治信仰的基础”,从正面阐述爱国情感对青年学生的重要性,后面说“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失去……政治信仰”,是从反面阐述失去爱国情感的影响,所以②处应填“青年学生如果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感”。③处,由前面的“我们要对青年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后面的“树立正确政治信仰才有坚实基础”可知,③处应补充条件复句的前一个分句,应填“只有爱国主义教育搞好了”。 答案①爱国情感就是无形国土②青年学生如果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感③只有爱国主义教育搞好了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字”是我们工作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__①__?汉字的起源,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对象。__②__。直到最近几十年,我国的考古学家才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安阳殷墟甲骨文”及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汉字可追溯到原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