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污水检测标准

美国污水检测标准

美国污水检测标准
美国污水检测标准

2540 SOLIDS#(1)*

2540 A. Introduction

Solids refer to matter suspended or dissolved in water or wastewater. Solids may affect water or effluent quality adversely in a number of ways. Waters with high dissolved solids generally are of inferior palatability and may induce an unfavorable physiological reaction in the transient consumer. For these reasons, a limit of 500 mg dissolved solids/L is desirable for drinking waters. Highly mineralized waters also are unsuitable for many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Waters high in suspended solids may be esthetically unsatisfactory for such purposes as bathing. Solids analyses are important in the control of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for assessing compliance with regulatory agency wastewater effluent limitations.

1. Definitions

‘‘Total solids’’ is the term applied to the material residue left in the vessel after evaporation of a sample and its subsequent drying in an oven at a defined temperature. Total solids includes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he portion of total solids retained by a filter, and ‘‘total dissolved solids,’’ the portion that passes through the filter.

The type of filter holder, the pore size, porosity, area, and thickness of the filter and the physical nature, particle size, and amount of material deposited on the filter are the principal factors affecting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from dissolved solids. ‘‘Dissolved solids’’ is the portion of solids that passes through a filter of 2.0 μm (or smaller) nominal pore size under specified conditions. ‘‘Suspended solids’’ is the portion retained on the filter.

‘‘Fixed solids’’ is the term applied to the residue of total, suspended, or dissolved solids after heating to dryness for a specified time at a specified temperature. The weight loss on ignition is called ‘‘volatile solids.’’ Determinations of fixed and volatile solids do not distinguish precisely between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ter because the loss on ignition is not confined to organic matter. It includes losses due to decomposition or volatilization of some mineral salts. Better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ic matter can be made by such tests as total organic carbon (Section 5310), BOD (Section 5210), and COD (Section 5220).

‘‘Settleable solids’’ is the term applied to the material settling out of suspension within a defined period. It may include floating material, depending on the technique (Section 2540F.3b).

2. Sources of Error and Variability

Sampling, subsampling, and pipeting two-phase or three-phase samples may introduce serious errors. Make and keep such samples homogeneous during transfer. Use special handling to insure sample integrity when subsampling. Mix small samples with a magnetic stirrer. If suspended solids are present, pipet with wide-bore pipets. If part of a sample adheres to the

? Copyright 1999 by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

sample container, consider this in evaluating and reporting results. Some samples dry with the formation of a crust that prevents water evaporation; special handling is required to deal with this. Avoid using a magnetic stirrer with samples containing magnetic particles.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the residue is dried has an important bearing on results, because weight losses due to volatilization of organic matter, mechanically occluded water, water of crystallization, and gases from heat-induced chemical decomposition, as well as weight gains due to oxidation, depend on temperature and time of heating. Each sample requires close attention to desiccation after drying. Minimize opening desiccator because moist air enters. Some samples may be stronger desiccants than those used in the desiccator and may take on water.

Residues dried at 103 to 105°C may retain not only water of crystallization but also some mechanically occluded water. Loss of CO2 will result in conversion of bicarbonate to carbonate. Loss of organic matter by volatilization usually will be very slight. Because removal of occluded water is marginal at this temperature, attainment of constant weight may be very slow.

Residues dried at 180 ± 2°C will lose almost all mechanically occluded water. Some water of crystallization may remain, especially if sulfates are present. Organic matter may be lost by volatilization, but not completely destroyed. Loss of CO2 results from conversion of bicarbonates to carbonates and carbonates may be decomposed partially to oxides or basic salts. Some chloride and nitrate salts may be lost. In general, evaporating and drying water samples at 180°C yields values for dissolved solids closer to those obtained through summation of individually determined mineral species than the dissolved solids values secured through drying at the lower temperature.

To rinse filters and filtered solids and to clean labware use Type III water. Special samples may require a higher quality water; see Section 1080.

Results for residues high in oil or grease may be questionable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drying to constant weight in a reasonable time.

To aid in quality assurance, analyze samples in duplicate. Dry samples to constant weight if possible. This entails multiple drying-cooling-weighing cycles for each determination.

Analyses performed for some special purposes may demand deviation from the stated procedures to include an unusual constituent with the measured solids. Whenever such variations of technique are introduced, record and present them with the results.

3. Sample Handling and Preservation

Use resistant-glass or plastic bottles, provided that the material in suspension does not adhere to container walls. Begin analysis as soon as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impracticality of preserving the sample. Refrigerate sample at 4°C up to the time of analysis to minimize microbiological decomposition of solids. Preferably do not hold samples more than 24 h. In no case hold sample more than 7 d. Bring samples to room temperature before analysis.

4. Selection of Method

? Copyright 1999 by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

Methods B through F are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lids in potable, surface, and saline waters, as well as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s in the range up to 20 000 mg/L.

Method G is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lids in sediments, as well as solid and semisolid materials produced during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5. Bibliography

THERIAULT, E.J. & H.H. WAGENHALS. 1923. Studies of representative sewage plants. Pub. Health Bull. No. 132.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1979.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Water and Wastes. Publ. 600/4-79-020, rev. Mar. 1983.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Support Lab.,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Cincinnati, Ohio.

2540 B. Total Solids Dried at 103–105°C

1. General Discussion

a. Principle: A well-mixed sample is evaporated in a weighed dish and dried to constant weight in an oven at 103 to 105°C. The increase in weight over that of the empty dish represents the total solids. The results may not represent the weight of actual dissolved and suspended solids in wastewater samples (see above).

b. Interferences: Highly mineralized water with a significant concentration of calcium, magnesium, chloride, and/or sulfate may be hygroscopic and require prolonged drying, proper desiccation, and rapid weighing. Exclude large, floating particles or submerged agglomerates of nonhomogeneous materials from the sample if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ir inclusion is not desired in the final result. Disperse visible floating oil and grease with a blender before withdrawing a sample portion for analysis. Because excessive residue in the dish may form a water-trapping crust, limit sample to no more than 200 mg residue (see Section 2540A.2).

2. Apparatus

a. Evaporating dishes: Dishes of 100-mL capacity made of one of the following materials:

1) Porcelain, 90-mm diam.

2) Platinum—Generally satisfactory for all purposes.

3) High-silica glass.#(2)*

b. Muffle furnace for operation at 550°C.

c. Steam bath.

d. Desiccator, provided with a desiccant containing a color indicator of moisture concentration or an instrumental indicator.

e. Drying oven, for operation at 103 to 105°C.

f. Analytical balance, capable of weighing to 0.1 m

g.

? Copyright 1999 by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

g. Magnetic stirrer with TFE stirring bar.

h. Wide-bore pipets.#(3)?

i. Graduated cylinder.

j. Low-form beaker.#(4)?

3. Procedure

a. Preparation of evaporating dish: If volatile solids are to be measured ignite clean evaporating dish at 550°C for 1 h in a muffle furnace. If only total solids are to be measured, heat clean dish to 103 to 105°C for 1 h. Store and cool dish in desiccator until needed. Weigh immediately before use.

b. Sample analysis: Choose a sample volume that will yield a residue between 2.5 and 200 mg. Pipet a measured volume of well-mixed sample, during mixing, to a preweighed dish. For homogeneous samples, pipet from the approximate midpoint of the container but not in the vortex. Choose a point both middepth and midway between wall and vortex. Evaporate to dryness on a steam bath or in a drying oven. Stir sample with a magnetic stirrer during transfer. If necessary, add successive sample portions to the same dish after evaporation. When evaporating in a drying oven, lower temperature to approximately 2°C below boiling to prevent splattering. Dry evaporated sample for at least 1 h in an oven at 103 to 105°C, cool dish in desiccator to balance temperature, and weigh. Repeat cycle of drying, cooling, desiccating, and weighing until a constant weight is obtained, or until weight change is less than 4% of previous weight or 0.5 mg, whichever is less. When weighing dried sample, be alert to change in weight due to air exposure and/or sample degradation. Analyze at least 10% of all samples in duplicate. Duplicate determinations should agree within 5% of their average weight.

4. Calculation

where:

A = w eight of dried residue + dish, mg, and

B = w eight of dish, mg.

5. Precision

Single-laboratory duplicate analyses of 41 samples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were made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differences of 6.0 mg/L.

6. Bibliography

SYMONS, G.E. & B. MOREY. 1941. The effect of drying time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solids in

? Copyright 1999 by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

sewage and sewage sludges. Sewage Works J. 13:936.

? Copyright 1999 by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

Endnotes

1 (Popup - Footnote)

* APPROVED BY STANDARD METHODS COMMITTEE, 1997.

2 (Popup - Footnote)

* Vycor, product of Corning Glass Works, Corning, N.Y., or equivalent.

3 (Popup - Footnote)

? Kimble Nos. 37005 or 37034B, or equivalent.

4 (Popup - Footnote)

? Class B or better.

? Copyright 1999 by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

水质检测PH标准

水质检测P H标准 水质检测标准的制定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经济条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水资源及 其水质现状等多种因素有关,不仅各国之间,而且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对饮用水水质 的要求都存在着差异。水质检测标准及水质要求的完整制定,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 1.基本概述 pH值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活度有关,在稀溶液中氢离子活度与氢离子浓度相等。pH值反应了溶液中各种溶解性化合物达到的酸碱平衡状态,主要是二氧化碳、碳酸氢盐、碳酸盐的平衡。温度对该平衡的影响较大,在纯水中温度提高25℃,pH值下降约0.45。 在水处理过程中,氢离子浓度会有变化(氯化作用减低pH值,软化水质提高pH值)。输水过程中,水pH值与水中其他物质(气体、胶质、带电或不带电物质等)联合作用侵蚀管网内壁, 而碳酸钙沉积在管网中可阻止水中氧气直接接触管壁而防止侵蚀发生,因而通过改变pH调节碳酸盐做酸氢盐平衡可防止管网腐蚀。 微生物对于pH值的适应生长范围是比较广的。管网内壁微生物生长形成黏质,同样也有防 止氧气接触管壁的作用。但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造成局部pH值降低,引起局部腐蚀性增强。pH值为5.5~8.2时最适合铁细菌的生长,铁细菌的大量繁殖会形成“红水”。 pH值也会影响其他水质指标。pH值低于7时,被硫污染的水因生成硫化氢而散发臭鸡蛋味,氯化作用因趋向三氯化氮的生成而产生令人厌恶的刺激性味道。pH值提高,水会产生苦味, 色度会增加。pH值还影响水的混凝、沉淀、过滤,从而影响水中的杂质含量。 2.在饮用水中限值的确定 人体健康与pH值的直接关系是不明确的,但pH值可通过影响其他水质指标及水处理效果 而影响健康。pH值在6.5~9.5范围内并不影响饮用及健康,但pH值过低会腐蚀水管,过高会使溶解盐析出、降低氯化消毒作用。据调查,我国绝大多数天然水中pH值范围在6.5~8.5之间,故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pH值范围在6.5~8.5之间。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试题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 规范试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试题 部门: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4分共40分) 1. 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能够提供这一 区域水环境本底值的断面称为。( B ) A. 控制断面 B. 对照断面 C. 消减断面 2. 当水面宽大于100米时,在一个监测断面上设置的采样垂线数是条。( C ) A. 5 B. 2 C. 3 3. 饮用水水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中需要重点控制的监测断面采样频次为( C ) A. 每年至少一次 B. 逢单月一次 C. 每月至少一次 4. 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至水面下毫米采集柱状水样。采样瓶(容器)不能用 采集水样冲洗。( C ) A. 100 B. 200 C. 300 5. 需要单独采样并将采集的样品全部用于测定的项目是。( C ) A. 铅 B. 氰化物 C. 油类 6. 等比例混合水样为。( A ) A.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量随时间与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 B.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 C. 从水中不连续地随机(如时间、流量和地点)采集的样品 7. 废水中一类污染物采样点设置在。( A ) A. 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 B. 排污单位的总排口 C. 车间处理设施入口

8. 以下水质项目中不属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是。( C ) A. 总铅 B. 总铬 C. 总锌 D. 总砷 9. 验收监测应在正常生产工况并达到设计规模的以上运行情况下进行,并记录监测时 的生产工况和其他有关参数。( B ) % B. 75% C. 80% D. 85% 10. 以下数据中,其中是3位有效数字的是。( D )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错的打×,每题3分,共30分) 1. 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未受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能够提供水环境 背景值的断面,称为对照断面。(×) 2. 控制断面用来反映某排污区(口)排放的污水对水质的影响,应设置在排污区 (口)的上游、污水与河水混匀处、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降低的断面。(×)3. 污水的采样位置应在采样断面的中心,水深小于或等于1米时时,在水深的1/4处采。(×) 4. 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对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转或建有调节池 的建设项目,其污水为稳定排放的可采瞬时样,但不得少于3次。(√) 5. 所谓有效数字就是保留末一位不准确数字,其余数字均为准确数字。(√) 6. 空白值的测定方法是:每批做平行双样测定,分别在一段时间内(隔天)重复测定 一批,共测定5~6批。(√) 7. 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只舍不入,保留到小数点后出现非9的一位。(√) 8. 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不用注满容器,上部可留空 间,不用水封。(×)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CJT51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CJT51-2004 1城市污水 pH值的测定电位计法 2城市污水悬浮固体的测定重量法 3城市污水易沉固体的测定体积法 4城市污水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5城市污水总固体的测定重量法 6城市污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7城市污水油的测定重量法 8城市污水挥发酚的测定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8.1三氯甲烷萃取法 8.2直接分光光度法 9城市污水氰化物的测定 9.1 异烟酸一毗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9.2银量法 10城市污水总氰化物的测定吡啶一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 11城市污水硫化物的测定 11.1对氨基N,N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 11.2容量法——碘量法 12城市污水硫酸盐的测定 12.1重量法 12.2铬酸钡容量法 12.3离子色谱法 1 3城市污水氟化物的测定 13.1 离子选择电极法(标准添加法)

13.2离子选择电极法(标准系列法) 13.3离子色谱法 14城市污水苯胺类的测定偶氮分光光度法 15城市污水苯系物(c6 -Ca)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6城市污水总铜的测定 16.1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16.2直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6.3螯合萃取火焰愿子吸收光谱法 16.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7城市污水总锌的测定 17.1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17.2直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7.3整合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7.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8城市污水总汞的测定 18.1冷原子吸收光度法 18.2原子荧光光度法 19城市污水总铅的测定 19.1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19.2直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9.3螯合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9.4原子荧光光谱法 19.5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有用的饮用水水质检测项目达标标准

有用的饮用水水质检测项目达标标准 来源:国联质检实验室 饮用水和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它的质量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常有关于饮用水水质安全隐患的报道,人们一直以来都对饮用水水质检测不重视,喝了这么久也没有什么问题,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水中含有众多微量物质,其中不乏有害物质,水质检测通过多个项目分别检测,达标后才能确定饮用水是否安全。 常见饮用水水质检测项目 1、色度:饮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时多数人即可察觉,大于30度时人感到厌恶。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2、浑浊度:为水样光学性质的一种表达语,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的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核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评价水处理技术状态的重要依据。浑浊度的降低就意味着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减少,这不仅可提高消毒杀菌效果,又利于降低卤化有机物的生成量。 3、余氯: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证供水水质。 4、臭和味: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改变或水处理不充分的信号。 5、细菌总数:水中含有的细菌,来源于空气、土壤、污水、垃圾和动植物的尸体,水中细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包括病原菌。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标准为1ml水中的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 6、化学需氧量: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动植物

腐烂分解后流入水体产生的。 7、总大肠菌群:是一个粪便污染的指标菌,从中检出的情况可以表示水中有否粪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通过消毒处理后,总大肠菌群指数如能达到饮用水标准的要求,说明其他病原体原菌也基本被杀灭。标准是在检测中不超过3个/L。 8、耐热大肠菌群:它比大肠菌群更贴切地反应食品受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也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9、大肠埃希氏菌:大肠细菌(E.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病致病大肠杆菌。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G-杆菌,多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水质检测标准

水质检测标准 概况: 水质是指水与水中杂质共同表现的综合特征。评价水质优劣受污染程度的 参数,称为水质指标。水质指标通常可分为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和生物性 指标三类。常见的水质指标见下表。 2、水质检测中常用的水质分析方法有哪些? (1)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我国已编制60多项包括采样在内的标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比较经典、准确度较高,是环境污染纠纷法定的仲裁方法,也是 用于评价其他分析方法的基本方法。 (2)统一分析方法:有些项目的检测方法尚不够成熟,没有形成国家标准,但经过研究可以作为统一方法予以推广,在使用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为上 升为国家标准方法创造条件。

(3)等效方法:与前两类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具有可比性的分析方法。等效方法必须经过方法验证和对比实验,证明其与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是等效 时才能使用。 按照检测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水质检测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法、电化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 S)法等。其中,化学法包括重量法、容量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目前在国内外水质常规检测中被普遍采用。 3、怎样选择水质检测分析方法? 正确选择检测分析方法,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分析方法 应遵循的原则是: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方法成熟、准确;操作简便,易于 普及;抗干扰能力好。 非饮用水检测标准 1.污水检测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废弃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 营养物,有毒污染物等.主要检测标准的依据是: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 996。该标准中已经部分被本标准部分内容被GB 20425-2006 皂素工业水污 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代替。 2.地下水检测 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 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主要依据:GB/T14848—2017.旧版是GB/T14848—1993

污水检测指标95747

污水化验指标 污水——指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称。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生产资源。人们采用适当的净化方法,对水进行净化处理,以满足人类生活或生产工艺对水的需求。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的加剧,人们普片重视了水资源的保护,水污染的防治和水再利用工作,而水质化验更是确定水处理的方案,选择合理的水处理方案和流程,监测水质污染和治理是对工程的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常用来衡量污水水质的指标:BOD 、COD 、SS 、PH值、氨氮、总磷、电导率、浊度、硬度。 1、生化需氧量,简称BOD,(BOD培养箱、BOD分析仪) 是指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2、化学需氧量,简称COD (COD快速测定仪) 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徘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氮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 3、SS:(ss便携式测定仪) 悬浮固体,是水中未溶解的固形物质,以SS表示。 4、PH值,(酸度仪) 是表示废水酸碱度的指标,其范围为0—14。 PH>7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PH=7中性 PH<7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大 当PH值超出6—9的范围,对人、畜特别是对水中生物会造成危害作用,尤其是PH <6,对水下管渠、设备有腐蚀作用。 5、氨氮(氨氮测定仪) 氨氮主要来源于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当工业废水中氮量不足时,采用生物处理时要人为补充氮。 6、总磷(总磷测定仪) 污水中存在多种无机磷酸盐和有机磷酸化合物。磷同氮一样,也是污水生物处理所

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及检测方法

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及检测方法 为防止农田和农产品污染,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我国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标准。标准中对农也灌溉用水的水质做了16项基本控制标准和11项选择控制标准的规定。 其中基本控制标准用于使用地表水、地下水、经过处理的养殖废水以及农产品加工废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的所有农田,具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悬浮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文、PH、全盐量、氯化物、硫化物、总汞、镉、总砷、铬、铅、粪大肠菌群数和蝈虫卵数。另外11项选择性测定指标为铜、锌、硒、氟化物、石油类、挥发酚、笨、三氯乙醛、丙烯醛和硼,这11项指标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检测16项基本指标的补充,由当地县级以上的环保和农业主管单位根据本地农业用水的水源和水质情况选择需要检测的标准进行检测。下面对农业灌溉用水16项基本控制标准和11项选择性控制标准的数值及检测方法做简单介绍。 农业灌溉用水水质的16项基本控制标准的标准值及检测方法 1、五日生化需氧量/(mg/L)。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标准中对五日生化需氧量的要求是,水作种植时BOD5不能大于60mg/L;旱作种植时不能大于 100mg/L;在用于灌溉加工、烹饪或去皮食用的蔬菜时,BOD5不能大于40mg/L;若灌溉的蔬菜为生食,其浓度则不能大于15mg/L。 在对农业灌溉用水的生化需氧量进行检测时,可采用稀释与接种法,具体检测步骤参考GB/T7488中的规定。 2、化学需氧量/(mg/L)。在水作种植作物中,CDD含量小于等于 150mg/L;旱作用水中COD则要小于等于200(mg/L);用于灌溉加工、烹饪或去皮食用的蔬菜时小于等于100mg/L;若蔬菜为生食蔬菜、水果等则要降到小于等于60mg/L。在进行灌溉用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检测时以重铬酸盐法进行测定,具体步骤请参考GB/T 11914。 3、悬浮物/(mg/L)。悬浮物在水作种植用水中80mg/L;旱作用水中100 mg/L;蔬菜种植时60mg/L;生食蔬菜、水果时则不能大于15mg/L。对灌溉用水

水质检测的标准和方法

水质检测的标准和方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不应超过下表所规定的限量。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项目标准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色色度不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 浑浊度度不超过3度,特殊情况不超过5度 嗅和味不得有异臭、异味 肉眼可见物不得含有 PH 6.5-8.5 总硬度以CzCO3,计mg/L 450 铁Femg/L 0.3 锰Mnmg/L 0.1 铜Cumg/L 1.0 锌Znmg/L 1.0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mg/L 0.002 硫酸盐mg/L 250 氯化物mg/L 250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 毒理学指标 氟化物mg/L 1.0 氰化物mg/L 0.05 砷Asmg/L 0.05 硒Semg/L 0.01 汞Hgmg/L 0.001 镉Cdmg/L 0.01 铬六价Cr6+mg/L 0.05 铅Pbmg/L 0.05 银 0.05 硝酸盐以N计mg/L 20 氯仿μg/L 60 四氯化碳*μg/L 3 苯并(a)芘*μg/L 0.01 滴滴滴*μg/L >1.0 六六六*μg/L >5.0 细菌学指标 菌落总数cfu/mL 100 总大肠菌群(MPN/100mL) 3 游离余氯 在与水接触30min后应不低于0.3mg/L。集中式给水除出厂水应符合上述要求外,

管网末梢水不应低于0.05mg/L 放射性指标总σ放射性Bq/L 0.1 总β放射性Bq/L 1.0 检验项目在一般情况下,细菌学指标和感官性状指标列为必检项目,其他指标可根据当地水质情况和需要选定。对水源水、出厂水和部分有代表性的管网末梢水,每月进行一次全分析。 自备给水和农村集中式给水水质检验的采样点数、采样次数和检验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上述要求确定。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对江河、湖泊、水库和渠道的水质监测,包括向国家直接 报送监测数据的国控网站、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市(地)级、县级控 制断面(或垂线)的水质监测,以及污染源排放污水的监测。 2 引用标准 以下标准和规范所含条文,在本规范中被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规范同效。 GB 6816—86 水质词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GB 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 GB 12997—91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GB 12998—91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 12999—91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GB 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14581—93 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 GB 50179—93 河流流量测量规范 GB 15562.1—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HJ/T 15—1996 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 卫生部卫法监发[2001]161 号文,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ISO 555—1:1973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一部分恒流注射法 ISO 555—2:1987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二部分 积分法 ISO 555—3:1987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三部分恒流

积分法和放射示踪剂积分法 ISO 748:1979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速度面积法

ISO 1070:1973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斜速面积法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定义 3.1 潮汐河流 指受潮汐影响的入海河流。 3.2 水质监测 指为了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系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对水的各种特性 指标取样、测定,并进行记录或发出讯号的程序化过程。 3.3 流域 指江河湖库及其汇水来源各支流、干流和集水区域总称。 3.4 流域监测 指全流域水质及向流域中排污的污染源监测。 3.5 水污染事故 一般指污染物排入水体,给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以及环境带来紧急危害的事故。 3.6 瞬时水样 指从水中不连续地随机(就时间和断面而言)采集的单一样品,一般在一 定的时间和地点随机采取。 3.7 混合水样 3.7.1 等比例混合水样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所采水样量随 时间或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 3.7.2 等时混合水样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断面)按等 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 3.8 采样断面 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分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 制断面和削减断面等。

余氯的测定-国标法(水质检测)

余氯的测定-国标法(水质检测)

1 余氯 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其作用是保证持续杀菌,以防止水受到再污染。余氯有三种形式: 1.总余氯:包括HOCl、OCl-和NHCl2等。 2.化合性余氯:包括NH2Cl、NHCl2及其它氯胺类化合物。 3.游离性余氯:括HOCl及OCl-等。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集中式给水出厂水的游离性余氯含量不低于0.3 mg/L,管网末梢水不得低于0.05 mg/L。 余氯的测定常采用下述两种方法,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前者可测定游离余氯和各种形态的化合余氯,后者可分别测定总余氯及游离余氯。 1.2 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 1.2.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测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的游离余氯。 本法适用于经氯化消毒后的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游离余氯和各种形态的化合性余氯的测定。 本法最低检测质量为0.1 μg,若取10mL水样测定,则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1mg/L。 高浓度的一氯胺对游离余氯的测定有干扰,可用亚砷酸盐或硫代乙酰胺控制反应以除去干扰。氧化锰的干扰可通过做水样空白扣除。铬酸盐的干扰可用硫代乙酰胺排除。 1.2.2 原理 DPD与水中游离余氯迅速反应而产生红色。在碘化物催化下,一氯胺也能与DPD反应显色。在加入DPD试剂前加入碘化物时,一部分三氯胺与游离余氯一起显色,通过变换试剂的加入顺序可测得三氯胺的浓度。本法可用高锰酸钾溶液配制永久性标准液。 1.2.3试剂 1.2.3.1 碘化钾晶体。 1.2.3.2 碘化钾溶液(5 g/L):称取0.50g碘化钾(KI),溶于新煮沸放冷的纯水中,并稀释至100mL,储存于棕色瓶中,在冰箱中保存,溶液变黄应弃去重配。 1.2.3.3 磷酸盐缓冲溶液(pH=6.5):称取24 g无水磷酸氢二钠 (Na2HPO4),46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0.8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和0.02 g氯化汞(HgCl2)。依次溶解于纯水中稀释至1000mL。 可防止霉菌生长,并可消除试剂中微量碘化物对游离余氯测定造注:HgCl 2 剧毒使用时切勿入口或接触皮肤和手指。 成的干扰。HgCl 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污水监测的相关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污水手工监测的监测方案制定,采样点位,监测采样,样品保存、运输和交接,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监测数据处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是对《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中污水监测技术规范部分的修订。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2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如下:——增加了监测方案制定的内容;——增加了附录A,给出常用污水监测项目的采样和水样保存要求;——删除了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设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应急监测、资料整编等内容;——修改了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中污水内容的相关表述;——完善了采样点位、监测采样、分析方法、监测数据处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中涉及到污水监测的部分废止。 本标准自2020年3月24日起实施。 附件: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1-2019部分代替HJ/T91-2002)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污水手工监测的监测方案制定,采样点位,监测采样,样品保存、运输和交接,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监测数据处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手工方法对排污单位污水进行监测的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concentrated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为两家及两家以上排污单位提供污水处理服务的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工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以及其他由两家及两家以上排污单位共用的污水处理设施等。 3.2 瞬时水样instantaneous sample从污水中随机手工采集的单一水样。 3.3 等时混合水样equal time composite sample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按等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 3.4 等比例混合水样equal proportional composite sample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 3.5 自动采样automatic

污水微生物指标检查法

污水总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 一、采样方法 用采水器或其他灭菌容器采取污水样1000毫升,放入灭菌瓶,如果是经加氯处理的污水,需加1.5%硫代硫酸钠5毫升中和余氯。 二、检验方法 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能使乳糖发酵产酸产气。总大肠菌群数系指每升污水中,所含的总大肠菌群的数目。 (一)初发酵试验:以无菌操作将各盛有3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5毫升的5支发酵管,各接种污水样10毫升,将各盛有单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约10毫升5支的发酵管,各接种污水样1毫升,再将各盛有单料乳糖蛋白脏培养液约10毫升的5支发酵管,各接种1∶10稀释的污水样1毫升(相当于原污水样0.1毫升)。将此15支管已接种的发酵管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 (二)平板分离:经培养24小时后,将产酸产气及只产酸不产气的发酵管,分别接种于伊红美兰培养基或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置37℃恒温箱培养18~24小时,挑选符合下列特征的菌落,取菌落的一小部分,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1 伊红美兰培养基上的菌落色泽: (1)深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2)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3)淡紫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 2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的菌落色泽: (1)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2)深红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3)淡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 (三)复发酵试验:涂片、镜检的菌落,如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则挑取上述典型菌落1~3个接种于一支单料乳糖发酵管,然后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产酸产气者(包括小量产气)即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 根据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的阳性管数,查对总大肠菌群近似数(MpN)检索表(附表1.1)即是每升污水中的大肠菌群数。此MPN表中所列数值系指100毫升水样中的细菌数,因此需将表中的数值再乘10、为每1000毫升水中的细菌数。举例:某一污水样接种10毫升的5支管中有5管为阳性;接种1毫升的5支管中有2管为阳性;接种1∶10稀释水样1毫升(即原污水样0.1毫升)的5支管皆为阴性,即结果为5、2、0,查附表1.1得知100毫升污水中总大肠菌群数为49个,即1000毫升污水中总大肠菌群数为49×10=490个。

水质检测指标国标法综合版

水质各种项目检测国标方法综合版 关键字:水质监测,国标法,汇总 1 【pH值】水质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 2 【溶解氧】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 GB/T11913-1989 碘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3 【臭和味】文字描述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4 【侵蚀性二氧化碳】甲基橙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5 【酸度】酸度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6 【碱度(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7 【色度】水质色度的测定GB/T11903-1989 8 【浊度】水质浊度的测定GB/T13200-1991 9 【悬浮物(SS)】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1901-1989 10【总可滤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1【总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2【全盐量(溶解性固体)】水质全盐量的测定重量法 HJ/T51-1999 13【总硬度(钙和镁总量)】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GB/T7477-1987 14【高锰酸盐指数】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GB/T11892-1989 15【化学需氧量(COD)】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T11914—1989 16【生物需氧量】水质生物需氧量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GB/T7488—1987 17【氨氮】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7479-1987 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最新版】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污水手工监测的监测方案制定,采样点位,监测采样,样品保存、运输和交接,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监测数据处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手工方法对排污单位污水进行监测的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concentrated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 为两家及两家以上排污单位提供污水处理服务的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工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以及其他由两家及两家以上排污单位共用的污水处理设施等。 3.2 瞬时水样instantaneous sample 从污水中随机手工采集的单一水样。 3.3 等时混合水样equal time composite sample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按等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

3.4 等比例混合水样equal proportional composite sample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 3.5 自动采样automatic sampling 通过仪器设备按预先编定的程序自动连续或间歇式采集水样的过程。 3.6 全程序空白样品whole program blank sample 将实验用水代替实际样品,置于样品容器中并按照与实际样品一致的程序进行测定。一致的程序包括运至采样现场、暴露于现场环境、装入采样瓶中、保存、运输以及所有的分析步骤等。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总

https://www.doczj.com/doc/af9358172.html,/search/s_d_%CB%AE%D6%CA%B7%D6%CE%F6%B7%BD%B7%A8%B9%FA%BC %D2%B1%EA%D7%BC%BB%E3%D7%DC_1.htm下载网址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总详细下载目录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总(一) 目录: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 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工业废水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工业废水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海洋监测规范第一部分:总则 环境甲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总(二) 目录: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遗传毒性检测的样品前处理规范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水和土壤质量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水质-1,2-二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质-甲基肼的测定(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 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水质-铵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水质-铵的测定(蒸馏和滴定法) 水质-钡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水质-钡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水质-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 水质-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水质-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质-吡啶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质-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总(三)(已下载) 目录: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景观水水质检测项目和其标准值的确定

景观水水质检测项目及其标准值的确定 一、景观水适用的水质标准 我国现行的地表水水质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此标准是对《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3)的第三次修订,1988年为第一次修订,1999年为第二次修订。本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实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同时废止。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表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 序号项目分类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1 水温(℃)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2 pH值(无量纲)6~9 3 溶解氧≥饱和率 90%(或7.5) 6 5 3 2

4 高锰酸盐指数≤ 2 4 6 10 15 5 化学需氧量(COD)≤15 15 20 30 40 6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 3 3 4 6 10 7 氨氮(NH3-N)≤0.15 0.5 1.0 1.5 2.0 8 总磷(以P计)≤0.02(湖、库 0.01)0.1(湖、库 0.025) 0.2(湖、库 0.05) 0.3(湖、库 0.1) 0.4(湖、库 0.2) 9 总氮(湖、库,以 N计) ≤0.2 0.5 1.0 1.5 2.0 10 铜≤0.01 1.0 1.0 1.0 1.0 11 锌≤0.05 1.0 1.0 2.0 2.0 12 氟化物(以F-计)≤ 1.0 1.0 1.0 1.5 1.5 13 硒≤0.01 0.01 0.01 0.02 0.02 14 砷≤0.05 0.05 0.05 0.1 0.1 15 汞≤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16 镉≤0.001 0.005 0.005 0.005 0.01 17 铬(六价)≤0.01 0.05 0.05 0.05 0.1 18 铅≤0.01 0.01 0.05 0.05 0.1 19 氰化物≤0.005 0.05 0.2 0.2 0.2 20 挥发酚≤0.002 0.002 0.005 0.01 0.1 21 石油类≤0.05 0.05 0.05 0.5 1.0 22 阴离子表面活性 剂 ≤0.2 0.2 0.2 0.3 0.3 23 硫化物≤0.05 0.1 0.2 0.5 1.0 24 粪大肠菌群(个 /L) ≤200 2000 10000 20000 40000 国家曾出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后被《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代替。这一标准是针对景观水体的,虽然已经废止,但对于景观水水质主要检测项目及其标准值的确定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标准按照水体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三大类: A类:主要适用于天然浴场或其他和人体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 B类:主要适用于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区及那些和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 C类:主要适用于一般景观用水水体。 表2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国标水质检测资料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水中化学需氧量的重铬酸盐法。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本标准是对《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 11914-89)的修订。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 11914-89)首次发布于 1989 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北京市化工研究院。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将取样体积减半,减少样品测定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 ——将硫酸汞由固体改为溶液的形式对氯化物进行掩蔽,操作更简便; ——将硫酸汞的加入量由 0.4 g 修改为可根据样品中氯离子的含量按比例加入,加入前可进行氯离子含量测定或粗略判定,从而减少有毒物质硫酸汞的使用; ——增加了附录 A,采用硝酸银法对氯离子浓度进行粗略判定; ——明确给出了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并对计算结果有效数字的保留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增加了“干扰和消除”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章节。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 1989 年 12 月 25 日批准并发布的《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 11914-89)废止。本标准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参加本标准验证的单位有: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17年3月30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17年5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警告:本方法所用试剂硫酸汞剧毒,实验人员应避免与其直接接触。样品前处理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的重铬酸盐法。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含氯化物浓度大于1000 mg/L(稀释后)的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当取样体积为10.0 ml 时,本方法的检出限为4 mg/L,测定下限为16 mg/L。未经稀释的水样测定上限为700 mg/L,超过此限时须稀释后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896 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 GB 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第 4 部分:海水分析 HJ 506 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污水的五项检测项目是什么

污水的五项检测项目是什么 PH值检测 SS项检测 氨氮bai检测 BOD检测 COD检测 五项水质检测标准分别为:du 《水质检测亚硝胺类zhi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 809-2016):规定了dao 测定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法。标准为首次发布。 《水质检测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10-2016):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海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标准为首次发布。 《水质检测总硒的测定 3,3'-二氨基联苯胺分光光度法》(HJ 811-2016):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总硒的3,3'-二氨基联苯胺分光光度法。标准为首次发布。 《水质检测可溶性阳离子(Li+ 、Na+、NH4+、K+、Ca2+、Mg2+)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812-2016):规定了测定水中6种可溶性阳离子(Li+、Na+、NH4+、K+、Ca2+、Mg2+)的离子色谱法。标准为首次发布。

以及《水质检测无机阴离子(F-、Cl-、NO2-、Br-、NO3-、PO43-、SO32-、SO42-)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84-2016):规定了测定水中无机阴离子(F-、Cl-、NO2-、Br-、NO3-、PO43-、SO32-、SO42-)的离子色谱法。本标准是对《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T 84-2001)的修订。 固定污染源废气标准为: 《固定污染源废气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HJ 540-2016):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以颗粒物形态存在的砷及其化合物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本标准是对《环境空气和废气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暂行)》(HJ 540—2009)的修订。

余氯的测定-国标法(水质检测)

1余氯 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其作用是保证持续杀菌,以防止水受到再污染。余氯有三种形式: 1. 总余氯:包括HOC、OCI-和NHC2等。 2. 化合性余氯:包括NHCI、NHC2及其它氯胺类化合物。 3?游离性余氯:括HOCI及OCI-等。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集中式给水出厂水的游离性余氯含量不低于mg/L,管网末梢水不得低于mg/L o 余氯的测定常采用下述两种方法,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和3,3 , ,5,5 ,- 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前者可测定游离余氯和各种形态的化合余氯,后者可分别测定总余氯 及游离余氯。 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测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的游离余氯。 本法适用于经氯化消毒后的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游离余氯和各种形态的化合性余氯的测定。 本法最低检测质量为卩g,若取10mL水样测定,则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L o 高浓度的一氯胺对游离余氯的测定有干扰,可用亚砷酸盐或硫代乙酰胺控制反应以除去 干扰。氧化锰的干扰可通过做水样空白扣除。铬酸盐的干扰可用硫代乙酰胺排除。 原理 DPD与水中游离余氯迅速反应而产生红色。在碘化物催化下,一氯胺也能与DPD反应显色。在加入DPD试剂前加入碘化物时,一部分三氯胺与游离余氯一起显色,通过变换试剂的加入顺序可测得三氯胺的浓度。本法可用高锰酸钾溶液配制永久性标准液。 试剂 碘化钾晶体。 碘化钾溶液(5 g/L ):称取碘化钾(KI),溶于新煮沸放冷的纯水中,并稀释至100mL, 储存于棕色瓶中,在冰箱中保存,溶液变黄应弃去重配。 磷酸盐缓冲溶液(pH=):称取24 g无水磷酸氢二钠(NazHPQ), 46g无水磷酸二氢钾(KHPQ),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 Q EDTA和g氯化汞(HgCI 2)。依次溶解于纯水中稀释至1000mL o 注:HgCl2可防止霉菌生长,并可消除试剂中微量碘化物对游离余氯测定造成的干扰。 HgCl2剧毒使用时切勿入口或接触皮肤和手指。 N , 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溶液(1 g/L ):称取盐酸N, N-二乙基对苯二胺[,或g 硫酸N, 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