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PA考试2016-审计笔记

CPA考试2016-审计笔记

CPA考试2016-审计笔记
CPA考试2016-审计笔记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

审计发展16世纪意大利,第三方对合伙企业进行查账公证

1844-20世纪初英国,审计法规化,股份有限公司差错防弊,账目详细审计保证资产安全完整20世纪初美国,银行关注债务人信用状况,进行详细审计,关注资产负债表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法律规定必须审计,强调利润表,进行制度基础审计

二战之后,强调全部财报,进行风险导向审计

我国审计北洋政府第一部注会法规——1949计划经济不审计——1980外资审计——1994注册会计师法——2006国际审计准则趋同

审计系统化过程:客观的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认定与标准的符合程度

审计种类财报审计,经营审计(评价经营活动效率效果的内审),合规性审计(政府审计)

审计方法账项基础审计(凭证账簿详查)-制度基础审计(内审与抽样)-风险导向审计

财务报告编制

基础

(鉴证标准)1.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即是标准。

2.针对中国境内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是通用目的编制基础,主要是指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3.适当的标准应当具备下列所有特征;

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考】2

基本观点审计可以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内涵,但不对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审计可以除管理层的其他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

审计要素三方关系{当三方关系变成两方关系时,该业务不构成审计业务}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

审计证据

审计报告【考】

【2015新变化】鉴证对象信息(钱包、载体、财报)VS鉴证对象(里面的钱、内容、)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审计风险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CPA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失败CPA没有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

法律责任认定违约【考】

过失(普通过失: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

重大过失: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考】欺诈(推定欺诈)【考】

法律责任种类行政责任:警告、暂停执业、罚款、吊销证书;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撤销民事责任:赔偿

刑事责任:罚金、有期徒刑、限制人身自由

不实报告违反法律法规、执业准则和诚信公允原则,出具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审计业务报告【考】

利害关系人合理信赖使用不实报告,从事股票债券等交易遭受损失【考】

利害关系人有过错减轻事务所赔偿责任【考】

当事人列置只起诉事务所,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一并诉讼;【考】

只起诉分支机构,事务所列为共同被告【考】

被审计单位出资人抽逃出资,列为第三人参加诉讼【考】

过错推定原则事务所出具不实报告给利害关系人带来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与举证责任倒

的除外【考】

连带责任故意(恶意串通,明知……不予指明或做不实报告或不予拒绝)【考】

补充责任过失(被审计单位、出资人财产之后的补充赔偿)

普通过失低于一般专业水平执业、审计计划明显疏漏、缺必要审计程序、发现舞弊未追加必要程序、重要性原则不合理、审计证据不充分、未征求专家意见、错误判断评价审计证据免责遵守准则规则保持必要职业谨慎,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错误【考】2

仅供年检使用不能免责必须依赖金融机构单位提供的虚假或不实的证明文件,必要职业谨慎未发现虚假不实【考】2已对舞弊提出警告并在报告中指明【考】

被审验单位注册登记后抽逃出资【考】

为出资人出具不实报告,后已补足出资【考】

减责利害关系人明知不实报告仍使用【考】

赔偿顺位只有补充责任时有顺位:事务所在后顺位【考】

赔偿责任范围连带责任:无上限

补充责任:不实报告金额为上限【考】

分支机构与事务所作为共同被告,双方连带责任未经审判事务所不能被擅自追加为被执行人

第三章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

基本原则诚信、独立性、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的职业行为。【考】可以泄密法律法规允许;

客户授权、诉讼证据或向有关部门报告、维护自己权益、执业质量检查时回复。

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产生不利影响自身利益

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拥有直接经济利益、存在密切商业关系、协商受雇于客户;

会计师事务所收入过分依赖、担心失去客户、或有收费协议;

CPA发现事务所以往服务存在重大错误。

自我评价

事务所提供财务系统设计操作后评估、编制原始数据、项目组成员曾担任董高或受雇于客户并产生重大影响。

过度推介

事务所推介客户股份、诉讼时担任客户辩护人

密切关系

项目组成员近亲属是客户董高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员工、客户董高特曾担任项目合伙人、CPA 受礼品款待、事务所的合伙人或高级员工与客户有长期业务关系。

外在压力

解除业务关系威胁、不委托非鉴证业务威胁、威胁起诉事务所、降低收费而缩小工作范围、CPA服从客户员工判断、影响CPA晋升的威胁。【考】

防范措施(具体业务层面)

复核非鉴证业务、复核鉴证业务、向有关机构咨询、与治理层讨论职业道德问题、收费范围、其他所重新执行、轮换合伙人和高级员工。

首次承接业务考虑股东高管治理层的诚信问题,

在接受关系前确定是否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防范:

了解客户的股东、高管、治理层、负责经营人员;

要求客户对治理结构和内控的承诺。

承接业务(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考虑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仅承接能够胜任的业务【考】

防范:

了解业务、具体要求、工作目的性质范围、监管要求,分派胜任员工,利用专家,时间达成一致,遵守质量控制政策程序。

客户变更委托

(专业胜任能力

和应有关注)

征得客户同意,承接前与前任沟通

利益冲突(客观公正和保

密)防范:

可能存在冲突须告知并征得同意(事务所与客户、存在利益冲突的两个客户、某一特定行业领域的两个客户),分派不同项目组,实施保密程序,定期复核【考】2

应客户要求提

供第二次意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防范:

征得同意与前任沟通,向客户说明发表专业意见的局限性,向前任提供意见副本【考】{一定是先沟通,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不能搞反}

收费过低(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会所不得降低收费的方式招揽业务【考】

因减少审计收费而不恰当地缩小审计范围,影响审计质量。【考】

或有收费

考虑业务性质、可能的金额区间、收费基础、是否复核等

防范:

收费基础达成书面协议、披露工作与收费基础、质量控制程序、第三方复核。

介绍费和佣金

(客观公正和专

业胜任能力)

不得

专业服务营销不得夸大宣传、贬低他人、暗示有能力影响有关部门、欺骗性误导性说明,不得广告宣传能力【考】2

礼品和款待礼品不得,款待应进行评价

保管客户资产

非法律规定,不得保管;

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将客户资产与事务所资产分开,仅按照预定用途使用客户资产,随时准备向相关人员报告资产状况;【考】

经委托人同意,才能动用被保管资产。【考】

影响客观公正

原则防范:

退出项目组、督导、终止造成影响的利益或关系、与事务所高管讨论、与治理层讨论。

第四章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独立性实质与形式上独立

网络事务所共享收益、分担成本【考】

(成本重要,且不能仅在开发审计方法编手册成本、培训成本上分享成本)

共享所有权、控制权、管理权【考】

共享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考】

共享经营战略【考】

(联合应邀提供专业服务不属于)

共享品牌

共享重要专业资源

(包括客户资料、收费、合伙人员工等,技术部门、审计方法审计手册、培训课程等不太重要)

公共利益实体上市公司+法规界定的实体(内容要求量化)

关联实体客户的母、子公司,彼此有直接经济利益的实体,姐妹实体【考】2

治理层对实体的战略方向和管理层履行经管责任有监督责任的人(定期就独立性沟通)业务期间接受业务日——出报告日(or解除业务日较晚者)【考】

保持独立性期报表涵盖日+业务期间【考】

期间提供非鉴证业务——防范:

人员不重叠,其他CPA复核,其他所评估重做非鉴证业务

合并收购形成的利益和关系评估:

利益关系的性质和重要性、客户与关联实体的关系、终止利益的时间

可以继续业务同时满足:

合并收购6月内可终止利益;【考】

相关人不加入项目组和质量控制复核;【考】

采取过渡性措施并与治理层讨论

(组外CPA复核、其他所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其他所评估重做非鉴证业务)【考】

经济利益 CPA及其主要近亲属不得在关联实体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利益,得知持有该直接经济利益后立即处置该利益,否则将因自身利益对独立性产生严重不利影响。【考】2

贷款担保跟客户贷款担保:

金融机构、按规定取得,贷款对事务所重要需有防范措施向客户贷款担保:

不得【考】

在客户处存款开户:

金融机构、按正常商业条件开立

商业关系(自身利益、外在

压力)(事务所-不得、项目组-调离、主要近亲-评价)在(客户、控股股东、董高)企业有经济利益:

捆绑销售事务所产品与客户产品、互相推广产品服务

(所、组、主亲)与(客户、董高)在同一股东有限实体有利益{如合伙关系}

不影响独立性同时满足:

关系对双方不重要,利益不重大、不造成控制。

从审计客户购买商品服务:

正常公平交易--交易性质不特殊或金额不重大,通常没有影响

--否则需要采取防范措施。【考】

家庭私人关系(自身利益、密切关系、外在压力)(项目组)与(客户董高特)存在家庭私人关系

主亲董高特

——调离;

主亲重大影响

——看主亲职位和CPA角色;

其他亲

——看关系、职位和角色;【考】

密切关系是董高特

——看关系、职位和角色;

所内其他合伙人员工与董高特

——看关系、职位、合伙人员工对组的影响作用、在所内的角色。

雇佣的一般规

定前组员、合伙人加入客户为董高特+与事务所保持重要交往——不得(除非不收钱不参与)【考】

前组员、合伙人加入客户为董高特但无联系

——看职位、交往程度、离任时间和原角色

防范:

修改审计计划、派经验丰富人员、组外CPA复核前任工作前合伙人加入实体成为客户

——评价

现组员拟加入客户(影响自身利益)

——报告、评价

防范:

调离、组外CPA复核该组员的重大判断

公众利益实体特殊规定(密切关系、外在

压力)

关键审计合伙人加入公众利益实体任董高特(项目par、项目质量控制复核负责人、组内关键判断的其他par、分支机构其他par)

——冷却期>12月【考】

不参与审计的合伙人成为董高特(外在压力)

——离职>12月【考】2

因合并造成关键合伙人成为董高特

——同时满足未预料、没有钱、不参与

借调员工(自我评价)短期、不提供禁止的非鉴证服务、不承担管理层职责【考】2防范:

复核、不兼职、调离项目组

组员曾任董高财报涵盖期

——不得【考】

财报期之前

——看原职务、离职时间、现角色【考】

(自身利益、自我评价、密切关系)EG:财务报表涵盖期间前担任客户董事,对独立性的影响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可在进一步分析后做出决定;

如在财务报表涵盖期间担任总经理,没有措施将不利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程度,只能排出在项目组外;

担任的职务仅对财务报表产生局部影响,适当分派工作即可;{比如担任销售经理一职}担任的职务对财务报表产生全面影响,应排除在项目组外。{比如担任财务经理}

兼任(合伙人、员工)兼任(董高、秘书)——不得

长期业务关系一般规定(密切关系、自身

利益)考虑:

时间、角色、事务所组织结构、业务性质、客户管理团队变动、会计报告等问题变动防范:

轮换、组外CPA复核、独立质量复核

公众利益实体:

5年(极其特殊可+1年)——2年暂停,2年后才能再次成为关键审计合伙人【考】3中途成为公众利益实体:

5-X年或2年——2年暂停

首次公开发行证券:

2年

非鉴证业务一

般规定

(自我评价、自身利益、过度推介)对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不得【考】

无意向客户关联实体提供非鉴证服务——其他所重审或重非鉴证

可以提供非鉴证服务——非鉴证业务非审计对象、且不利影响可消除【考】公众利益实体——同时满足符合规定、不符规定的已终止、可消除

管理层职责(自我评价、过度推

介)不得:

制定政策方针、指导行动并负责、授权交易、采纳第三方建议、负责编报表、负责设计实施维护内控。【考】2

业务1:

【编制报表】(自我评价)不得【考】

不影响独立性情况:

沟通审计事项、特定技术支持、非公众利益实体提供日常机械工作(公众不得)、非组员+公众实体提供日常机械工作(该实体对总体不重要、该服务事项不重要)、紧急情况部门同意。【考】

业务2:

【评估服务】(自我评价)防范:

他人复核、调离

不得:

公众利益实体——重大影响{包括单项也包括累积起来}【考】非公众利益实体——重大影响+高度主观性

不影响独立性:

税务相关评估服务不影响财报

业务3:

【税务服务】

编纳税申报表(一般不影响)、计算税额、税务筹划、解决税务纠纷(自我评价、过度推介)

计算所得税:

自我评价不利影响,取决于税法复杂程度、进行判断的程度、税务专业水平、税额重要性。

防范措施:

组外专业人员执行,组内执行则组外合伙人或高管复核税额计算,向外部专业人员咨询。【考】

(自我评价、过度

推介)

公众利益实体(除非紧急情况经相关监管机构同意)禁止会所计算当期所得税或递延所税资、债。

不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的税务筹划咨询:

具有法律依据,得到税务机关明确认可;

产生不利影响的:

有效性取决于特定会计处理或列报,同时存在(适当性存有疑问,税务建议产生重大影响)则无防范措施,不得。

会所人员不得为客户提供税务服务时担任辩护人。在公开审理或仲裁期间,可以继续为客户提供法庭裁决的咨询。

业务4:

【内审服务】(自我评价)承担管理层责任:不得【考】

制定内审政策、内审战略方针、指导内审工作并负责、决定应执行活动的建议、代表管层向治层报告内审结果、执行内控组成部分的程序、设计执行维护内控、提供内审外包。允许情况:

同时满足:

非公众实体,组外人员负责,不利用审计,审计客户的责任并指定合适有能力员工始终负责内审,治层管层复核评估批准内审工作范围风险频率。

管层评价内审适当性,管层评价对内审的建议并管理,管层向治层报告CPA发现的重大问题和建议。

不得:

向公众利益实体提供内审服务{公众利益实体,沾都不能沾}

业务5:

【信息技术系统服务】(自我评价)不产生不利影响:

与内控无关、生成信息不构成会计财报、操作第三方软件、对他人提供或自行设计的系统评价提出建议。【考】

不得向公众利益实体提供服务:

信息系统成为内控重要组成部分,生成信息对会计记录和报表影响大【考】

防范措施:

客户认可自己建立内控的责任,指定有能力员工做管理决策,作出系统设计操作有关的管理决策,评价适当性及结果,对生成数据负责。

业务6:

【诉讼支持服

务】

(自我评价、过度

推介)应遵守评估服务的规定,

评价严重程度,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

业务7:

【法律服务】(自我评价、过度

推介)不得:

代表客户解决纠纷,进行诉讼,担任辩护人【考】

不得:

担任首席法律顾问,提供合同起草,尽职调查,法律咨询,为审计客户提供重组服务

业务8:

【招聘服务】(自身利益、密切关系、外在压力)

任何情况会所都不得承担管层职责,聘用决策应由客户负责作出

可提供的服务:

审查专业资格、提出咨询意见、面试、对候选人在财务行政管理内控等职位的胜任能力提出咨询意见;

公众利益实体招聘董、高、特,不得提供。(寻找候选人、从候选人中挑选、对可能录用候选人的证明文件核查)【考】

业务9:

【公司理财】(自我评价、过度防范:

组外专业人员提供,未参与财报服务的专业人员提供咨询建议,复核会计处理。

不得:

财务建议有效性取决于某一特定会计处理,且同时(对会计处理适当性存有疑问,财务

推介)建议将产生重大影响),将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收费

会所从某一审计客户收取的全部费用占其总额比重较大,则对该客户的依赖和可能失去客户的担心将因自身利益或外在压力产生不利影响。【考】

从某客户收取的全部费用占某合伙人收取总费用的比重很大,或占会所某分部收取的费用总额比重很大,将因自身利益或外在压力产生不利影响。

连续两年从属于公众利益实体的某一审计客户收取的全部费用比重较大(15%),影响治层披露,并讨论防范措施:

1.对第二年财报审计之前,由其他会所对业务再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2.第二年度财报审计之后,第三年之前,由其他会所对第二年审计工作再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逾期收费(自身利益):

通常要求在报告出具前付清上年审计费用,应确定逾期收费是否可视同向客户贷款,根据其重要程度确定是否继续执行审计业务。【考】

或有收费(自身利益):

不得

1.非鉴证服务的或有收费由会所取得,并对其影响重大或预期重大。

2.网络所参与大部分审计工作,非鉴证服务的或有收费由网络所获得,并影响重大或预期重大。

3.非鉴证服务的结果以及收取的费用金额取决于未来或当期财报重大金额审计相关的判断。

绩效业绩评价

政策某一审计项目组成员薪酬业绩评价与推销的非鉴证服务挂钩,因自身利益产生不利影响。防范:

调离,组外CPA复核

不得:

关键审计合伙人薪酬业绩评价不得与推销的非鉴证服务挂钩【考】

礼品款待(自身利益、密切

关系)不得:

会所或项目组成员接收礼品

评价款待产生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超出正常往来应拒绝接受。

第五章审计目标

财报编制基础通用目的: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满足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财报编制基础

特殊目的:

计税核算基础、监管机构报告要求、合同约定

(相关文件:法律法规、司法判决、职业道德要求、会计解释、准则制定机构发布的权威性意见、惯例)

财报审计总体

目标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考】

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考】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考】

CPA总体目标1.对财报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CPA能对财报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报编制基础发表审计意见

2.按审计准则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报出具审计报告,并于管层、治层沟通

审计工作前提管层、治层认可并理解其应承担的责任——

1.按照适用的财报基础编制财报,并公允反映;【考】

2.设计、执行、维护内控,使财报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考】

3.向CPA提供工作条件,包括接触相关所有信息、提供其他所需信息,允许CPA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的接触其认为必要的人员【考】

管:经营管理责任人员;

治:对战略方向和管层履行经营管理责任有监督责任的人在治理层监督下,管理层对编表负有直接责任

CPA的责任1.按照审计准则对财报发表审计意见

2.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

3.财报审计不减轻被审管层、治层的责任(完全责任)

审计工作基本

要求1.CPA遵循基本原则

诚信,独立性,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的职业行为

2.职业怀疑{怀疑}【和降低执业成本方向关系】

质疑的思维方式,对可能表明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错报的迹象保持警觉,对审计证据审慎评价,不能轻信管层、治层的诚信而满足于说服力不够的审计证据,不使用管层声明替代应当取得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保持警觉:

注意矛盾的证据、引起对证据和询问答复可靠性怀疑的信息、表明舞弊、表明需实施其他程序的情况。【考】

目的为降低风险:

忽视异常情形、过度推广观察得的证据、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范围以及评价结果时使用不恰当的假设。

除非存在相反理由可以将文件记录作为真品。

怀疑可靠性或存在舞弊时应作出进一步调查。

即使CPA认为管层、治层是诚实正直的也不能降低职业怀疑要求。

3.职业判断{判断}【贯穿始终】

用于确定重要性、审计风险、确定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范围、评价证据是否充分适当、是否需执行更多的工作、财报编制基础的适用性、估计的合理性【考】

职业判断是否适当:

是否反映了对审计和会计准则的适当运用、截至审计报告日CPA知悉的事实情况其判断是否与事实相符、作出的判断是否有具体事实和情况所支持【考】

4.审计证据和审计风险

累积性、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可以从其他来源获取、包括支持和佐证认定的信息以及相互矛盾的信息、信息缺乏也是审计证据。【考】

5.审计固有限制

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源于:

财报性质----——主观决策、评估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存在可接受的解释和判断【考】2

审计程序性质——受实务和法律的限制;

-----管理层和他人可能有意无意不提供全部信息;

-----舞弊是精心策划蓄意实施的进行隐瞒;【考】

-----审计不是对违法行为的官方调查;

在合理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的需要——可以计划审计工作,将资源投向最有可能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领域,运用测试检查总体错报。

其他——舞弊、关联方关系和交易的存在和完整性、违法行为、导致被审无法持续经营的未来事项

审计的固有限制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考】

6.审计准则

CPA可以在规定生效日期前执行,包括总则、定义、目标、要求、附则。

总则:

审计准则目的、范围、涉及的审计事项、各人员责任、制定背景

目标:

具体目标,将要求与总体目标联系起来{一步一脚印,达成每一项具体目标就能实现总体审计目标}

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即使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适当的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财务报表的某些重大错报可能未被发现的风险。

完成审计工作后发现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本身并不表明CPA没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固有限制并不能作为CPA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

如果认为没有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1.评价通过遵守其他准则是否获得进一步相关审计证据

2.扩大审计工作范围

3.实施必要的其他程序

认定管理层在报表中明确或隐含的表达,CPA用来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CPA基本职责:

确定被审管层对财报的认定是否恰当

认定1: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资表、利表)5 ↑↑↑↑↑

“真”“完”“准”“及”“分”

认定2: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存在、完整性、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资表)4

{针对完整性,并不能说你一看到漏记就认为完整性有问题,关键还是看余额是高是低,比如应付账款已经支付了但是忘了冲减,这会导致余额变多,影响的是存在认定而不是完整性}

认定3: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4

即使CPA审计了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认定,实现了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也不意味着获取了足以对财报发表审计意见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相关事项的列报正确性实施审计。

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确定具体审计目标——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考】认定是具体审计目标的基础,将认定转化为能通过审计程序实现的审计目标,每项认定确定一或多项审计目标,通过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实现目标

接受业务委托考虑诚信、具有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遵守职业道德

接受业务委托,CPA与客户就审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计划审计工作执行具体审计程序前要制定,包括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是持续的不断修正的。

实施风险评估

程序

评估财报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

CPA为了解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两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程序。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报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和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实施控制测试

和实质性程序

完成审计工作

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结论只能以消极的方式提出结论。第六章审计计划

初步业务活动目的:3

执行业务的独立性和能力、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CPA保持该业务意愿的事项、无业务约定条款误解。

内容:3

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质量控制程序、评价职业道德情况、对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考】3

审计的前提条

件1.财报编制基础

可接受性;

被审的性质、财报目的、性质、法规是否规定了相应基础;

通用目的编制基础;

法律法规规定的财报编制基础。

2.就管理层责任达成一致意见【考】

如果管理层未能承担其责任,比如未能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承担完全责任},应当不承接该项业务。

【注意】设计、执行、维护内控≠确保内控有效,内控有没有效是审计工作开始后需要做的工作。

审计业务约定书

事务所与被审签订的、用以记录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受托关系、审计目标范围、双方责任、报告格式的书面协议。

基本内容:

财报审计目的范围、CPA责任、管层责任、财报编制基础、审计报告预期形式与内容、特定情况下可能不同的说明【考】

特殊考虑:

审计工作范围、内控固有限制导致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管层提供书面声明、收费基础及安排、首次审计与前任沟通【考】

组成部分审计是否单独送约定书:

组分CPA的委托人、是否单独出具报告、相关法规、母公司所有权份额、独立程度

连续审计:

是否需要修改约定条款,提醒被审注意现有条款

导致这两点的因素:{关键词:被审发生了变化}

有迹象表明被审误解审计目标范围、需要修改或增加条款、高管变动、所有权重大变动、业务性质规模变动、法规变动、编制基础变动【考】2

变更:

环境变化对服务需求产生影响、对原业务性质存在误解→可以变更为较低保证的业务。【考】管层施加审计范围受限不能变更(CPA不同意变更,可以解除约定、向治层或监管机构报告)【考】2

变更为审阅业务,CPA需要执行的工作和报告适用变更后业务,不应提及原程序和原业务的任何情况【考】2

总体审计策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CPA根据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考】3

制定审计范围

考虑

财报编制基础、行业报告要求、预期工作涵盖范围、母公司控制关系性质、组成部分CPA审计范围、经营分部性质及要求的知识、外币折算、特别报表法定审计需求、使用服务机构情况、以前审计证据的利用、信息技术影响、协调审计工作与中期财务信息审阅的预期范围、时间安排及其影响、时间协调和数据可获得性

计划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考虑

被审公布的时间表、与管层治层的会谈讨论工作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讨论拟出具报告类型和时间安排、与管层讨论预期审计进展、与组分CPA沟通、组成员之间预期性质时间安排复核沟通、预期与第三方的沟通。

重要性、重大错报风险高的领域、评估财报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对指导监督复核的影响、组成员选择和分工、项目预算、强调职业怀疑、以往对内控有效性的评价结果、管层重视内控的证据、业务交易量、对内控重要性的重视程度、被审经营的重大发展变化、行业发展、准则制度变化、法律环境等。

确定审计方向

考虑

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的工作方向,包括:

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

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

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

评价是否有需要针对内控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

识别被审、行业、财报要求及其他重大变化。【考】

审计资源分配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资源(经验组成员、专家);【考】

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多少(人数、工作范围、时间预算); 如何调配资源;

如何管理指导监督。

具体审计计划

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考】

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总体方案“CPA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采用的总体方案“实质性方案和综合性方案”和具体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和其他程序(舞弊、持续经营、法律法规、关联方等)【考】

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的修改是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考】

CPA可能随着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需要不断修改完善具体审计计划,但只要没有影响到“大政方针”,就不需要同时调整总体审计策略。

指导监督和复

(对具体审计计

划)确定对组成员的指导、监督和工作复核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取决于:

被审的规模复杂程度、审计领域、重大错报风险{不包括审计风险}、组成员专业素质能力【考】

重要性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反向,与客观存在审计风

险反向)1.合理预期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报作出的经济决策【考】

2.根据具体环境提出,受到错报金额、性质影响【考】2

3.考虑财报使用者整体共同的信息需求作出判断【考】2

4.注册会计师应当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考虑重要性【考】

考虑:

被审及其环境、审计目标、财报各项目性质及相互关系、财报金额及波动去确定

审计开始时应对重大错报的规模性质作出判断,包括:

财报整体重要性、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要性【考】

使用整体重要性目的1.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2.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范围

4.评估已识别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反向)【考】

财报存在重大错报时CPA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考】

审计后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反向)

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反向变动【考】

审计风险是预先设定的,比如我们做的是合理保证,假设允许存在5%的错报风险,这就是这里的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财报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只与被审相关,独立于审计)

两个层次:财报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影响多项认定,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考】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审计风险模型中的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是认定层次的}

分为:固有风险——内控之前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认定发生错报且重大,但没有内控及时防止并纠正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

存在错报且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重大,CPA为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审计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考】2{检查风险是CPA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控制的}

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不可能降低为0

重要性水平【考】21.【财报整体重要性】职业判断,基准*百分比{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确定,目的是为了方便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确定在哪里插上红旗}【考】2

选定基准考虑:5项{被审×2+使用者+本身×2}

报表要素、特别关注的项目、被审性质生命周期以及行业经济环境、被审所有权结构融资方式、相对波动性【考】4{常见干扰选项:以前年度审计调整的金额、评估错报风险的结果}可选定税前利润5%、营业收入1%、毛利、费用总额、权益净资产{不要选非经常性收益性项目作为基准}

不考虑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考】

当被审较上年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时,不宜超过上一年的重要性水平。

2.【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考】{并不是每个具体审计项目都有}

3.【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低于总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未发现错报汇总数超过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低水平【考】{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也要低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者多个金额}

考虑:

对被审的了解、前期的错报性质及范围、对本期错报的预期。【考】2

非连续审计、以前年度调整多、总体风险大,50%;

连续审计、总体风险低到中等、被审以前的内部控制有效75%【考】2

4.修改重要性

情况重大变化{如被审突然做出处置子公司的决定}、获取新信息、进一步程序中了解的深入【考】2

错报某一财报项目的金额分类列报披露与财报编制基础存在差异,或CPA判断有必要调整

累积识别出的错报(低于临界的明显微小错报不需要积累)【考】

尽管某一错报低于重要性水平,但考虑到错报发生的环境,仍可能将其评估为重大。【考】

分类:

事实错报

被审收集处理时的错报、对事实忽略误解故意舞弊

判断错报

会计估计、政策用错【考】

推断错报

通过样本错报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样本错报后的差额属于推断错报【考】

【特别关注】

教材的一个变化,通过分析程序推断出的管理层无法解释的差异不再视为一项错报,因为对于这类错报,仅是注册会计师的一个初步判断,还需要继续搜集证据加以证实。【考】

考虑:

错报不会独立发生,可能表明存在其他错报。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可能导致错报未被发现。错报水平接近重要性水平,需要扩大程序进一步考虑

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2015年重大变化】

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在实务中往往是根据整体重要性水平乘以一个比例加以确定,大概是3%~5%,但是最高不超过10%。

CPA积累的被审未予更正的错报【考】

评价之前可能已经修改重要性水平。

CPA应当要求管理层更正未更正错报。【考】

未更正错报{未更正错报市值为明显高于微小错报临界值但未

更正的错报}CPA应当从金额和性质两方面确定未更正错报是否重大。【考】2

需要考虑每一单项错报,评价影响,是否超出特定类别的重要性水平。

CPA应当考虑与以前期间相关的未更正错报对相关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以及财务报表整体的影响。【考】

同一项目细分可以抵消,不同项目应考虑彼此的影响。【考】

对分类错报的评估需要定性评估,考虑其后果和影响。

考虑所有错报对财报的累积影响及其形成原因。【考】

有必要依据实际的财务结果对重要性作出修改,但重新评价会导致确定较低金额,应重新考虑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以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作为审计意见的基础。

错报可能影响评价的情况

对监管要求的影响程度、对债务合同等的影响合同、与会计政策错用相关、掩盖收益变化及其他趋势的程度、错报对财务比率的影响、对分部信息的影响、对管层薪酬的影响、相对以前信息是重大的、与特定机构和人员的相关程度、涉及信息的泄漏

金额较少的错报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形{纠偏:针对明显微小错报只是说可以不累积了,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不再调查}对财报使用者需求的感知;

获利能力趋势;

因不遵守贷款、合同约定或法规条款的报告要求产生错报的影响; 管层薪酬;【考】

错误或舞弊使账户项目对损失的敏感性;

重大或有负债;

一个账户处理大量复杂性质相同的个别交易;

关联方交易;

可能违法行为、违约利益冲突;

财报项目重要性、性质、复杂性和组成;

包含高度主观性的估计分配或不确定性;

管层偏见及收益最大化动机;

管层不愿纠正相关内控缺陷;

与账户相关的核算与报告复杂性;

前期账户特征的变化;

个别极其重大但不同的错报抵消产生的影响

第七章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 CPA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报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考】

会计记录: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分类帐、明细分类账、未记在凭证中的调整、手工计算表、电子数据表。

其他信息:

被审内部、外部获取的除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会议记录、内控手册、询证函回函、分析师报告、与竞争者比较数据、通过询问观察检查获得的信息、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的结论、计算表分析表。【考】

来源和内控相关程度均影响可信赖程度。

会计记录中包含的信息和其他信息缺一不可。没有前者,审计工作将无法进行;没有后者,可能无法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考】

充分性:(对数量的衡量)和适当性:(质量的衡量,相关性可靠性)【考】

证据的数量受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质量的影响,只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有力,更多的证据无法弥补质量的缺陷【考】3

相关性:

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与程序的目的和相关认定之间的逻辑联系,受测试方向影响(正逆)【考】(有关某一认定的证据不能替代其他认定证据,不同来源、性质的证据可能服从同一认定)【考】

可靠性:证据的可信程度

应考虑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的可靠性,并考虑与这些信息生成与维护相关控制的有效性。认为文件伪造,CPA应进一步调查,可直接向第三方质询。利用被审生成的信息应完整准确【考】

控制测试:

评价内控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

实质性程序:

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打算将被审单位信息用于其他审计目的,证据的适当性受到该信息对于审计目的而言是否足够精确和详细的影响。

证据相互矛盾证明可能不可靠,应追加必要审计程序。

考虑获取证据的成本不能以获取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考】同时多种程序实现同样结果可以从中选择。【考】

审计程序1.选择何种种类:

检查、观察、询问(控+实),函证、重新计算(仅实),重新执行(仅控)【考】,分析程序(风险+实)【考】

2.确定样本规模

3.从总体中选

4.何时执行

函证CPA直接从第三方获取书面答复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可用纸、电子形式

确定是否函证1.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注意特别风险)【应当】

2.函证程序的认定(存在、权利义务、完整性可证明,计价分摊不能)【考】【应当】

3.实施其他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如何将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低水平【应当】

4.被函证者对函证事项的了解及客观性【可以】

5.预期被函证者回复询证函的能力或意愿【可以】

函证对象(账户余额、其他条款细节)

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实际存在的银行存款余额、借款余额,抵押质押担保情况,零余额以及本期注销账户)【考】{考法:只对银行存款余额函证,对其他账户不管不顾}应收账款(可以不函证:充分证据表明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无效。函证无效采取替代审计程序)【考】2{考法:对小额账户就不函证了,其实小额账户也需要进行调查,因为小额差异可能是由于方向相反的大额差异造成的]

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款、代管加工销售的存货、长投、应付、预收、保证抵押质押、或有事项、重大或异常交易【考】是否存在影响被审收入确认的背后协议或重大交易细节

应当对应收账款和银行存款实施函证程序。对于其他项目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选择是否进行函证。【考】

特定项目:

重要资产、可能存在舞弊交易、重大关联交易、金额大账龄长的项目【考】

函证范围金额大、账龄长、交易频繁余额较小、重大关联方、重大或异常交易、可能争议舞弊错误的交易。【考】

函证时间

通常资表日为截止日,资表日后实施函证。【考】

低水平重大错报风险,可选资表日前函证,余下期间对变动实施实质性程序(确定非期末日账户余额,之后看是否必要针对剩余期间获取进一步审计证据)【考】

看是否合理并获取证据(reseanable)

1.合理

管层要求不函

应当选用替代程序并获取证据支持,若无法实施替代审计程序,则应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考】2

2.不合理

我们应该坚持要求函证,如果管理层继续阻挠函证,则视为审计范围受限。【考】2

保持职业怀疑,考虑管层诚信、找出重大舞弊错误,替代程序能否提供充分适当证据。【考】

询证函

服从于审计目标的需要。确认存在性时列明并等待确认,确认完整性,改变询证函内容或启用其他程序。

考虑函证方式(积极、消极):

以往审计经验,

拟函证信息性质(内容特点),

被询证者适当性:

投资:股债保管登记机构

应收票据:出票人承兑人

其他应收款:有关方

预付应付账款:供货单位

委托贷款:金融机构

预收账款:购货单位【考】

保证抵押质押:金融机构

或有事项:律师

被询证者易于回函的信息类型

积极询证函(金额大、重大错报风险高、有理由相信欠款有争议

或差错)

所有情况必须回函,确认信息是否正确或填列要求信息,只有收到回函才作为证据。(没收到回函:被询不存在、没有收到、没有理会,无法证明询证信息)【考】

1.列明拟审计的账户余额和其他信息,要求确认款项是否正确,可能不加验证就回函确认

2.不列明账户余额,要求填写有关信息或提供进一步信息,回函率降低,执行更多替代程序

未收到回函:

与被询联系要求回复或再次发出询证函→替代程序(存在:检查期后付款记录、对方对账单,完整:检查收货单、入库记录)【考】{考法:未收到函证直接实施替代程序,我们要死缠烂打!!!}如果CPA认为取得积极询证函是取得充分适当证据的必要程序,则替代程序不能提供所需的审计证据,应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消极询证函

被询仅在不同意列示信息才回函。当考虑余额是否可能被低估,向供应商提供消极询证函较有用,对高估的余额可能无效。

采用消极询证:

(同时)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低水平、大量余额小的账户、预期不存在大量错误、没有理由相信被询不认真对待【考】

收到回函:强有力证据;未收到回函:不能为相关认定提供审计证据

结合使用对所有或抽取的大额采用积极方式,抽取小额采用消极方式

函证控制1.被询姓名、单位名称、地址与被审的记录核对【考】

2.被询列示的账户余额和其他信息与被审的资料核对

3.询证函指明直接向事务所回函【考】2{千万不能转交}

4.被审盖章后,CPA直接发出【考】2

5.发出记录形成审计工作记录【考】

6.收到的回函形成审计工作记录,汇总统计函证结果

7.粘贴封口是寄发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应当由CPA亲自实施。【考】2

8.“跟函”程序6字决:了解(流程和人员),确认(身份和权限),观察(处理流程)【考】

电子回函可靠性存在风险(回函者身份),可采用一定程序创造安全环境【考】{采取加密技术或者电子签名技术等},注意针对电子回函可以通过电话确认的方式加以证实。

如果该电子回函是从被询证方的私人信箱发过来,则要考虑是否存在舞弊。

口头答复应收入工作底稿,信息重要应提交书面确认文件,应要求对方回函。【考】{也就说口头答复也是可以的,但必须要把之前发出去的询证函邮回来}

评价函证可靠

(取决于CPA设计询证函、实施函证程序、评价函证结果的适当性)

考虑询证函设计、发出、收回的控制情况;被询者胜任能力、独立性、授权回函情况、对函证的了解及客观性;被审施加的限制和回函中的限制。{我的,你地,一起的}认为回函不可靠,应评估对重大错报风险、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范围的影响

不符事项

评价错报是否存在舞弊,可作为CPA判断来自类似被询回函的质量、类似账户回函质量提供依据。

可能显示与财报相关的内控存在缺陷;

可能并不表明存在错报(由函证时间、计量、书写错误造成)。{考法:回函差异不经分析直接调账,当回函出现差异时不能未分析函证差异的原因直接调整账面价值,因为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差异,比如函证时间问题}

免责条款被函证方提供的免责条款,应区别对待:

如果仅仅是为了推卸责任,则是可以接受,这属于格式化条款;

但如果是对于询证函的可靠性有了影响(如对于信息、数据有影响)则应当警惕。

分析程序 CPA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包括必要时对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预期差异重大的波动或关系进行调查。目的:

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及其环境、当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时可用作实质性程序【考】2、审计结束作为总体复核【风险评估(一头)和复核(一尾)必须用分析程序,实质性程序可选用】【考】2

程序1:

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分析程序总体要求:

目的为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具体运用:

分析程序与询问、检查、观察程序结合;【考】

重点关注关键账户余额、趋势、财务比率关系,对其形成合理预期,并与被审的金额趋势比率相比较;

不用在每一方面都实施分析程序(内控不用)。【考】

特点:

风险评估中运用分析程序在于识别可能表明财报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异常变化,数据汇总性强。(如余额变化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

程序2:

实质性程序中的分析程序

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实质性分析程序的精确度受限,证据多为间接,证明力较弱,可以不实施。【考】

必须:

考虑认定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细节测试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适用性;

可考虑信息来源可比性性质相关性以及控制过程,评价进行预期时使用的数据的可靠性;

对已记录的金额比率做出预期并评价该预期是否足够精确识别重大错报;

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无需进一步调查的差异额。

确定数据【适用性】应考虑:

实质性分析程序用于一段时间内存在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关系密切稳定可预期),不复杂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分析程序。

数据可靠性越高,预期准确性越高,分析越有效。【考】

确定数据【可靠性】应考虑:

信息来源、可比性、性质和相关性、有关的控制能否保证信息完整准确有效

(被审编制的信息应测试相关控制有效性,与非财务相关控制有效性测试通常与其他控制测试相结合)【考】

评价【预期值的准确】程度(分析程序有效性多取决于预期值的准确性)应考虑:【考】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作出预测的准确性;

信息可分解的程度(详细程度,经营复杂或多元化时分解度高的详细数据更重要);

财务、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可接受差异额】(可容忍错报)应考虑:

记录金额与预期值可接受的;

无需做进一步调查的差异额。

当评估的风险增加时该差异额降低,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剩余期间实施分析程序】,应考虑: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数据可靠性、预期值的准确程度、可接受的差异额、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针对剩余期间取得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能力。

程序3:

总体复核中的分析程序(临近结束时实施的分析程序)目的:

确定财报整体是否与对被审的了解一致。强制要求!!!【考】

特点:

强调并解释财报项目自上个会计期间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证实财报中列报的所有信息与CPA对被审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与审计证据一致,程序与风险评估类似。【考】

再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应重新考虑对全部/部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评估的风险是否恰当,并重新评价之前计划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考】

第八章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特征:

对低于100%的项目实施的审计程序;【考】2

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考】2{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每个抽样单元都有被抽中的机会,但并不是同等的机会,非统计抽样就是不相等的}

为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易错】

风险评估不抽样,控制留下轨迹时可以属性抽样,细节测试可以变量抽样,实质性分析程序不抽样【考】2

抽样风险 CPA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不同于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结论的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结论)和信赖不足风险(影响效率)。

控制测试:

信赖过度风险、信赖不足风险【考】2

细节测试:

误受风险、误据风险【考】2

非抽样风险

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

原因:【考】

选择的总体不适合测试目标、未能适当定义误差、选择不适于实现目标的审计程序、未恰当评价发现的情况由人为错误造成,不能量化,可以通过采取适当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进行控制,与样本规模无关【考】

统计抽样(根据抽样决策

区分)

【西医】同时:

随机选取样本+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考】{两个基本特征都满足才能叫统计抽样}优点:

客观计量抽样风险,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控制风险,有助于高效设计样本【考】要求:

单个样本项目符合统计要求,随机排列,可能因此支出额外费用

对应为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必须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行量化确定样本规模,精确量化抽样风险;

非统计抽样【中医】

非统计抽样一般运用职业判断确定样本规模,只确定有抽样风险,但不能量化。【考】{对于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的方法下,CPA不能以样本的测试结果推断至总体} 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考】

抽样方法属性抽样:【定性】

对总体中某一事件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测试某一设定控制的偏差率,不管交易金额。【考】

变量抽样:【定量】

对总体金额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主要用于细节测试。(传统变量抽样以及PPS抽样)【考】

样本设计确定测试目标→定义总体和抽样单元→定义误差构成条件→确定审计程序

测试目标:

控制测试——获取某项控制运行是否有效

细节测试——确定某类交易账户余额金额是否正确

定义总体:

确保适当性和完整性

定义抽样单元:

保持与测试目标一致,考虑程序实施的对象

分层:

总体存在较大变异性,分层可降低总体的变异性,审计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提高效率【考】3

各层的样本只能推断各层错报,将各层的推断错报合计,得到总体的错报。【考】

定义误差:

控制偏差和错报

样本选取确定样本规模→选取样本→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

样本规模影响因素: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反),可容忍误差(反),预计总体误差(正),总体变异性(正),总体规模(小)【考】

可容忍误差:

CPA认为测试目标已实现的情况下准备接受的总体最大误差,包括可容忍偏差率和可容忍错报【考】2

总体变异性:

总体的某一特征在各项目之间的差异程度

选取样本:

随机数表、计算机辅助抽样、系统选样(等距选样,随机排列)【考】2、随意选样(不用于统计抽样,不计算概率)【考】

(统计抽样中每个抽样单元选取概率已知,非统计抽样自己判断选样)

无法实施审计程序时:

CPA对未检查项目的处理取决于其对评价样本结果的影响。

对样本评价不会因未检查项目可能存在的错报而改变,就不需对该项目进行检查。

未检查项目可能存在的错报导致重大错报,应考虑实施替代程序,为结论提供充分证据。

未能实施替代程序,应视为控制测试的偏差或细节测试的错报。【考】

选样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若是该样本无法检查了(空白发票、已作废、无对应),先评价这是否构成一项偏差或者错报,如果不是,那么就再次选取一个样本。【该查没查,偏差OR替换单据】

若是该样本查了,但是得不到相应的审计证据(如发出的积极式函证对方没有回函),则考虑实施替代程序。【该查查了,查不到,替代程序】

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形成审计结论

样本结果评价推断总体:

控制测试根据偏差率推断总体偏差率,细节测试通过错报金额推断总体错报形成结论:

控制测试中将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同时考虑抽样风险

控制测试(控制测试要求的精确程度更高)统计抽样:计算确定的信赖过度风险下可能发生的偏差率上限估计值(总体偏差率+抽样风险允许限度)【三档】

1.总体偏差率上限<可容忍偏差率,(低于但不接近)可接受【考】

2.总体偏差率上限>=可容忍偏差率,不能接受

3.低于并接近,考虑是否接受总体,是否扩大测试范围,进一步评估【考】

非统计抽样:比较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无法计算总体抽样风险)【四档】

1.样本偏差率>可容忍偏差率,不能接受

2.样本偏差率<可容忍偏差率(大大低于)可接受【考】

3.样本偏差率<可容忍偏差率(很接近)不能接受

4.差异不大应扩大样本规模进一步评估【考】

细节测试统计抽样:总体错报上限与可容忍错报相比(推断总体错报+抽样风险允许限度)【两档】总体错报上限<可容忍错报,可接受

非统计抽样:调整后的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四档】

1.调整后的总体错报>可容忍错报,不可接受

2.调整后的总体错报<可容忍错报(接近),不可接受

3.调整后的总体错报<可容忍错报(远远小于),可接受

4.差异不大应仔细考虑,扩大样本规模进一步评估【考】

控制测试的统

计抽样1.目标:

为提供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只有在初步评估控制运行有效性在中等或以上时才会实施控制测试

2.抽样单元:

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一份文件资料、记录

3.定义偏差:

控制偏差【考】

4.测试期间:期中实施控制测试(剩余期间获取额外证据)

总体定义为整个期间交易,估计剩余期间交易数量,期末时对所有期中测试后的交易进行检查。

如果高估剩余数目,没发生的编号可用其他替代;低估剩余数目,可以重新定义总体,将未包含的项目实施替代程序。

如果测试过程中发现误差不能支持计划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可能不会扩展之后交易,相应修正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和实质性程序。

总体定义为年初到期中,用替代方法测试剩余期间的控制有效性。剩余期间如果发生重大变化,可能修正对内控的了解,考虑对之后的控制进行测试。

5.样本规模:

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反)5%-10%,水平较低;

可容忍偏差率(反)同时考虑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有效性越低可容忍偏差率越高,样本规模越小(高可容忍偏差率说明控制的运行不会大大降低相关实质性程序的程度);

预计总体偏差率(正)根据对相关控制的了解或对总体中少量项目的检查评估预期偏差率;

总体规模影响小。

6.确定样本规模:

根据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确定抽样规模表,根据可容忍偏差率和预计总体偏差率确定规模。

7.选取样本

8.实施审计程序:

2018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笔记整理资料:审计计划

https://www.doczj.com/doc/aa9077028.html, 2018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笔记整理资料:审计计划 201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在10月开考,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在最后这几个月里,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注册会计考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备考生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审计计划 第二章审计计划 第一部分本章考情分析 1.本章是审计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初步业务活动、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和重要性的基本概念较难理解,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的基石,它们贯穿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全过程。本章是一个分值较高且稳定的章,不仅考客观题,也可以考简答题,更重要的是只要考审计报告的综合题就会涉及到重要性原则的应用来判断审计意见。本章考试分值5分左右。 2.2017年教材主要变化:第一节初步业务活动”删除“法律法规规定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第二部分本章精讲 第一节初步业务活动 一、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第一节初步业务活动 二、审计的前提条件

https://www.doczj.com/doc/aa9077028.html, 【例题1·单选题】为确定审计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下列各项中,注册会计师应当执行的工作有()。 A.确定被审计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行为 B.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C.确定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可接受的 D.确定管理层是否认可并理解其与财务报表相关的责任 答案:CD 解析:为确定审计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注册会计师应当执行以下工作:(1)确定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是可接受的(选项C正确);(2)就管理层认可并理解其责任与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即审计业务能不能承接(选项D正确)。选项A、B不正确,二者均属于注册会计师承接审计业务委托后的相关工作,与注册会计师“确定审计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不相关。 三、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①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注严格来说应为委托人)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②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③书面协议(本质为合同)。 (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全面的CPA考试会计复习笔记(1)

第二十五章企业合并 考情分析 2015年本章教材内容发生较大变化,删除“例24-4”;将“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处理”、“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对子公司部分投资的处理”、“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子公司投资的处理”全部内容转入到“第26章合并财务报表”章节。本章内容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章。客观性题目主要考查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主观性题目主要考查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相结合的处理要点。 知识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 (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不是暂时性的。从最终控制方的角度看,其在合并前后实际控制的经济资源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有关交易事项不应视为购买。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相关的处理: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或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合并方在合并中确认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账面上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也不产生新的商誉,但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账面上原已确认的商誉应作为合并中取得的资产确认。 3.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各项资产、负债应维持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不变。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一致的,首先统一会计政策,即合并方应当按照本企业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以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作为有关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 4.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应于发生时费用化计入管理费用。如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审计费用、资产评估费用以及有关的法律咨询费用等增量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1)以发行债券方式进行的企业合并,其发行债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应直接计入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中。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其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应自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发行收入中扣减,在权益性证券发行无溢价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扣减的情况下,应当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企业专设的购并部门发生的日常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5.合并财务报表 (1)对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在合并当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进行调整,同时应当对比较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调整,视同合并后的报告主体在以前期间一直存在。 (2)对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无论该项合并发生在报告期的哪一时

2016年最详细的CPA考试《审计》复习笔记第03章06

第三章审计证据(六) 第三节函证(教材修订) 【考点四】函证的实施与评价 (一)对函证过程的控制(教材修订) 1.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函证的全过程保持控制。 2.函证发出前的控制措施(盖章、核对) 询证函经被审计单位盖章后,应当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发出。 为使函证程序能有效地实施,在询证函发出前,注册会计师需要恰当地设计询证函,并对询证函上的各项资料进行充分核对,注意事项可能包括: (1)询证函中填列的需要被询证者确认的信息是否与被审计单位账簿中的有关记录保持一致。对于银行存款的函证,需要银行确认的信息是否与银行对账单等保持一致; (2)考虑选择的被询证者是否适当,包括被询证者对被函证信息是否知情、是否具有客观性、是否拥有回函的授权等; (3)是否已在询证函中正确填列被询证者直接向注册会计师回函的地址; (4)是否已将被询证者的名称、地址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记录进行核对,以确保询证函中的名称、地址等内容的准确性。可以执行的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①通过拨打公共查询电话核实被询证者的名称和地址; ②通过被询证者的网站或其他公开网站核对被询证者的名称和地址;

③将被询证者的名称和地址信息与被审计单位持有的相关合同等文件核对; ④对于供应商或客户,可以将被询证者的名称、地址与被审计单位收到或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中的对方单位名称、地址进行核对。 3.通过不同方式发出询证函时的控制措施 根据注册会计师对舞弊风险的判断,以及被询证者的地址和性质、以往回函情况、回函截止日期等因素,询证函的发出和收回可以采用邮寄、跟函、电子形式函证(包括传真、电子邮件、直接访问网站等)等方式。 (1)通过邮寄方式发出询证函时采取的控制措施 为避免询证函被拦截、篡改等舞弊风险,在邮寄询证函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在核实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被询证者的联系方式后,不使用被审计单位本身的邮寄设施,而是独立寄发询证函(例如,直接在邮局投递)。 (2)通过跟函的方式发出询证函时采取的控制措施 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跟函的方式(即注册会计师独自或在被审计单位员工的陪伴下亲自将询证函送至被询证者,在被询证者核对并确认回函后,亲自将回函带回的方式)能够获取可靠信息,可以采取该方式发送并收回询证函。 如果被询证者同意注册会计师独自前往被询证者执行函证程序,注册会计师可以独自前往。 如果注册会计师跟函时需有被审计单位员工陪伴,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对询证函的控制,同时,对被审计单位和被询证者之间串通舞弊的风险保持警觉。 (3)电子形式函证(包括传真、电子邮件、直接访问网站等)不是常见形式(教材P53倒数第2段) 在我国目前的实务操作中,由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商业惯例还比较认可印章原件,所以邮寄和跟函方式更为常见。如果注册会计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通过电子方式发送询证函,在发函前可以基于对特定询证方式所存在风险的评估,考虑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积极式函证未收到回函时的处理(教材未变动) 如果采用积极的函证方式实施函证而未能收到回函,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与被询证者联系,要求对方做出回应或再次寄发询证函。 如果未能得到被询证者的回应,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所实施的替代程序因所涉及的账户和认定而异,但替代审计程序应当能够提供实施函证所能够提供的同样效果的审计证据。 【解读】

2018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笔记(超详细表格版)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 审计发展16世纪意大利,第三方对合伙企业进行查账公证 1844-20世纪初英国,审计法规化,股份有限公司差错防弊,账目详细审计保证资产安全完整20世纪初美国,银行关注债务人信用状况,进行详细审计,关注资产负债表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法律规定必须审计,强调利润表,进行制度基础审计 二战之后,强调全部财报,进行风险导向审计 我国审计北洋政府第一部注会法规——1949计划经济不审计——1980外资审计——1994注册会计师法——2006国际审计准则趋同 审计系统化过程:客观的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认定与标准的符合程度 审计种类财报审计,经营审计(评价经营活动效率效果的内审),合规性审计(政府审计) 审计方法账项基础审计(凭证账簿详查)-制度基础审计(内审与抽样)-风险导向审计 财务报告编制 基础 (鉴证标准)1.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即是标准。 2.针对中国境内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是通用目的编制基础,主要是指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3.适当的标准应当具备下列所有特征; 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考】2 基本观点审计可以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内涵,但不对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审计可以除管理层的其他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 审计要素三方关系{当三方关系变成两方关系时,该业务不构成审计业务}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 审计证据 审计报告【考】 【2015新变化】鉴证对象信息(钱包、载体、财报)VS鉴证对象(里面的钱、内容、)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审计风险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CPA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失败CPA没有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 法律责任认定违约【考】 过失(普通过失: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 重大过失: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考】欺诈(推定欺诈)【考】 法律责任种类行政责任:警告、暂停执业、罚款、吊销证书;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撤销民事责任:赔偿 刑事责任:罚金、有期徒刑、限制人身自由 不实报告违反法律法规、执业准则和诚信公允原则,出具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审计业务报告【考】 利害关系人合理信赖使用不实报告,从事股票债券等交易遭受损失【考】 利害关系人有过错减轻事务所赔偿责任【考】 当事人列置只起诉事务所,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一并诉讼;【考】 只起诉分支机构,事务所列为共同被告【考】 被审计单位出资人抽逃出资,列为第三人参加诉讼【考】 过错推定原则与举证责任倒事务所出具不实报告给利害关系人带来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考】

最详细的CPA考试《审计》复习笔记第01章

第一章审计概述(八) 【考点三】具体审计目标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三)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四)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举例 【解读】认定决定具体审计目标 1.认定与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2.注册会计师基于对被审计单位认定的了解,确定某些重要财务报表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考虑可能发生的错报的类型,并据此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应对其评估的错报。 认定分类认定的含义具体审计目标 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 单位有关 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 已恰当记录 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认定分类认定的含义具体审计目标 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 的 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 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 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 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经典考题回顾 【例1?2013?单选题】(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下列有关具体审计目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财务报表中没有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列报为短期借款,违反了准确性和计价目标 B.如果财务报表附注中没有分别对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成本核算方法做出恰当的说明,违反了分类和可理解性目标 C.如果财务报表中将低值易耗品列报为固定资产,违反了准确性和计价目标 D.如果已入账的销售交易是对确已发出商品、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交易的记录,但金额计算错误,违反了准确性目标,但没有违反发生目标 【答案】D 【解析】选项A属于违反“分类和可理解性”(与列报和披露相关)认定,该事项与长期借款金额正确与否不相关,不属于违反“准确性和计价”认定。 选项B属于违反“准确性和计价”(与列报和披露相关)认定,不属于违反“分类和可理解”(与列报和披露相关)认定。 选项C属于违反“分类和可理解性”认定,该事项与金额正确与否不相关,不属于违反“准确性和计价”认定。 选项D与销售业务的“发生”认定没有问题,但如果已经入账的销售收入金额错误,则属于违反“准确性”认定,故选项D正确。 【例2?2010?单选题】(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对于下列应收账款认定,通过实施函证程序,注册会计师认为最可能证实的是()。 A.计价和分摊 B.分类 C.存在 D.完整性

注会审计学习心得

注会审计学习心得 我的复习方法是,每章先听一遍课,自己把重点难点归纳总结一遍,再把《应试指南》上的题做一遍,就算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差不多到7月中旬,第一轮复习结束,说实话,除了实际工作中碰到过的一些内容,其他的理论知识没能记住多少,对审计仍然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7月中旬开始第二轮复习,我采用的方式是“看书+背诵”,或许有些学员会认为这时候开始背似乎太早了点,到考试的时候肯定会忘记,但我要说,考试真正考到背诵的其实很少,多数题目还是靠理解和灵活运用,我所说的背诵,目的不在于要一字一句记住书上的原文,而是通过背诵这样一种方式把重要的知识点连贯地串连起来,在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将标准的审计语言变得能脱口而出。个人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考试的时候时间还是较为紧张的,对于简答题和综合题,如果明知道答案,但无法在第一时间用标准的审计语言表达出来会是很吃亏的,而对重要知识点的背诵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应该说,第二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枯燥最痛苦的一个阶段,但一定要坚持,一旦有所松懈或想要放弃,复习进度就会来不及,一切都前功尽弃。8月中旬第二轮复习基本结束,这时候对于审计已经有了大致的概念,对教材的思路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只是熟练度还不够,一些细节的把握还没到位。所以,第三阶段我采用的复习方式是把以前做错的题目再拿来重做一遍。差不多到8月底9月初,网校就会陆续推出模拟卷和考前串讲,对于模拟卷,我认为不宜做太多,3套就差不多了,做多了发现也只是大同小异,考前串讲值得认真听一下,把老师提到的知识点再在脑中过一遍,不清楚的再翻书复习一下,这个就是冲刺阶段了,在这一阶段,千万不能做一些很难很偏的题,否则会大大影响备考的信心。在考前一两天,建议把审计报告等必须要牢记的知识点再仔细背诵一遍,不要再做新题了,把之前做错的题再拿来温习一遍就可以了。 财务成本管理 总体上来说,财管的复习计划包括三轮。第一轮是5、6月的时候,将课本看了一遍,理解并记忆书上的知识点,记下看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听网校的课。我当时听的是徐经长老师的基础班,个人还是很崇拜徐老师的,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基本上听过他的课都能弄懂了。同时,根据课件的笔记和自己的判断在课本上对重要的知识点做记录,争取将书本读薄。我看完一章书后,都会做相应章节的练习,并对做错的或不会做的题目做特别记录。第一轮复习的时间较长,断断续续地大约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 第二轮是7、8月的时候,这一轮复习主要是温故而知新。我重新看了一遍书,看的重点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做过记录的地方,然后再将第一轮复习时碰到的错题重新做一遍,这一次还是做错的再做特别记录。 第三轮是9月的时候,这一轮复习是考试前的冲刺。还是要重新看一遍书,查缺补漏,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再将前两轮都做错的题目再做一次,正所谓事不过三,通常第三次都能做对的。在这一阶段,我还会将一些疑点在网上提问,我觉得这个功能还是非常有用的,老师解答问题的速度很快。另外,我还做了4、5套模拟题,都是掐着时间做的,尽量模拟考试的环境。 经过三轮复习,就差不多上考场了。当然,这是在复习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的复习计划,如果时间不允许,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了。经过财管的备考,我归纳以下两点心得。 第一、 做题很重要。有些科目要多看书,有些科目要多做题,财管属于后者。看书看明白了,不代表会做题,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题,才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那些理论。而且做题做多了,才会有题感。多做题不是说不断地找新题目做,而是要把做过的题目弄明白,将错题做多几次,直到做对。 第二、 考试时要注意取舍。考试时间是很紧迫的,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完题目的,所以要注意取舍。试卷在编排上没有从易到难的顺序,所以在考试中遇到很费时间且没把握的题目时要跳过,先攻下简单的题目。这个经

最详细的CPA《审计》复习笔记第07章

第三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考点三】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以下七个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如下图所示: (一)了解所有权结沟 对被审计单位所有权结构的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关朕方关系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决策过程。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所有权结构以及所有者与其他人员或实体之间的关系,考虑关联方关系是否已经得到识别,以及关联方交易是否得到恰当核算。 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的规定,了解被审计单位识别关联方的程序,获取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所有关联方信息,并考虑关联方关系是否已经得到识别,关联方交易是否得到恰当记录和充分披露。 【链接】教材P368(17.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和相关工作,以获取与识别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的信息” (二)了解治理结构 良好的治理结构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和财务运作实施有效的监督,从而降低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治理结构。 (三)了解组织结构 复杂的组织结构可能导致某些特定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考虑复杂组织结构可能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合并、商誉减值以及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等问题 (四)了解经营活动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 1.主营业务的性质(考试以主营业务是制造业为背景)。 2.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市场信息。例如,主要客户和合同、付款条件、利润率、市场份额、竞争者、出口、定价政策、产品声誉、质量保证、营销策略和目标等。(比如导致存货、营业收入高估风险) 3.业务的开展情况。例如,业务分部的设立情况、产品和服务的交付、衰退或扩展的经营活动的详情等。 4.联盟、合营与外包情况。 5.从事电子商务的情况。例如,是否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以及从事营销活动。 6.地区分布与行业细分。 7.生产设施、仓库和办公室的地理位置,存货存放地点和数量。(比如导致存货高估风险)8.关键客户。例如,销售对象是少量的大客户还是众多的小客户;是否有被审计单位高度依赖的特定客户(如超过销售总额10%的顾客);是否有造成高回收性风险的若干客户或客户类别(如正处在一个衰退市场中的客户〕;是否与某些客户订立了不寻常的销售条款或条件。(比

超赞的CPA复习笔记(会计)

CPA考试《会计》篇 一、科目特点: 1、注会基础性科目。 注会是高楼,会计是基础,因为不管是会计还是审计工作都是围绕企业会计工作展开的,因此会计有如注会的门户一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从知识体系上分析,学习好会计能够有效地促进审计、财管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会计、审计、财管是注会的三大高山,首先需要爬的就是会计。只有拿下了会计才等于注会学习的真正开始,所以有的人说拿下了会计就等于占据了注会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意义不亚于对日战争的百团大战。 2、注会理解性科目。 会计学习要注重理解。总在说理解,但是大家贯彻地并不是很好,一方面和学习态度有关系,另外是跟学习意识有关系。徐经长老师在讲解金融资产的时候就强调了企业持有意图和防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等基本判断原则。所谓的持有意图其实就是资产的性质,而防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则是对于资产影响损益的考虑。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顾名思义突出的是“交易”二字,既然是交易那么企业买过来意图是什么?意图就是短期交易,所以影响当期损益就是其处理特点,这样资产名称和处理特点就对应了,不怕学不好。 3、注会发散性科目。 会计的学习能够有效发散学习思维,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因为不管是审计还是财管都是围绕会计学科展开的,综合阶段考试考什么?比如决定固定资产是融资租赁还是直接购买,若运用现金净流量法确定了采用融资项目,那么在会计上就要进行摊余成本计量,由于会计折旧和税法认定之间的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处理,审计中发现会计折旧方法错误需要调整报表,本质上还是在于会计的基本处理,同时从企业申请、审批、购进、安装等等各个过程涉及到企业内控与审计重点。在这个事项中又会涉及到合同签订、税费处理、经济法事项等等,相当于注会各个科目都是有一定联系的,通过思考一个完整的企业交易业务就可以将注会几个科目串联起来,也能突出实务操作的处理,对会计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目是活学活用的,经常发散一下更有利于对注册会计师知识体系的理解。业务处理中又存在着风险,风险管理也是将来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这也是注会改革突出的一点,未来注会的发展还是大有可为的。 二、报考建议: 1、报考一门:会计。 只报考一门建议从会计开始,从此开始注会的学习旅程,注意打好基础,不要只为了60分通过,考虑到会计的重要意义,学习不好同样会影响到注会整体的学习。 2、报考两门:会计+税法/财管。

XXXX年最新注会审计学习笔记

第一章审计概述 ①、鉴证业务:审计、审阅、其他鉴证业务 ②、相关服务(非鉴证业务):税务代理、编报表、执行商定程序 (1)、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注师、管理层、使用者) ①、标的业务没有责任方外“预期使用者”,不构成“审计业务” ②、与管理层治理层责任相关的(审计工作前提),要求,管理层认可下列责任 ③、管理层有责任“编报表、建立内控、为注师提供工作条件” (2)、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审计报告(出非无保留意见情形) ①、有证据表明,财务报告整体存在重大错报(正向) ②、没有证据证明,财务报告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反向)

①、内部信息、外部信息,信息的缺乏本身也构成审计证据(押题,实践化) ②、审计证据充分性、适当性的关联性(应当运用职业判断、保持职业怀疑) ③、同一认定(不同来源证据加以证明),可以考虑“成本”“有用性”关系 ①、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②、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①、评价通过遵守其他审计准则是否将获取“进一步相关证据” ②、扩大审计工作范围 ③、实施注册会计师认定的的其他必要程序 ①、发生(关注高估),发生的交易是真实的 ②、完整性(关注低估),发生的交易都计入了

③、准确,计算准确 ④、截止,接近财务报表日,本期特定收入计入下期 ⑤、分类,主营业务收入PK营业外收入(记混了) ①、存在,已记录的金额是存在的(虚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存在) ②、完整性,已存在的金额均记录(漏记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完整性) ③、计价和分摊,恰当金额列表报表(漏提折旧、准备,固定资产/计价和分摊) ④、权利和义务,标的归被审计单位(保管存货入账,存货/权利和义务) 教材举例非常重要(解题直接指引) 1、遵守职业道德(专门学习,一般都要出个简答题会计师PK事务所)

2017年注会审计笔记

审计定义: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合理保证积极方式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 审计的目的:改善增强不涉及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可接受的低积极方式高水平; 收集审计证据的程序: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 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区别:目标和对象不同标准不同经费和收入来源不同取证权限不同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鉴证业务要素包括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人、鉴证对象(鉴证对象信息)、标准、证据和报告; 鉴证对象: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鉴证业务,鉴证对象是鉴证对象信息(比如,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内容(比如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 标准的特征:相关完整可靠中立可理解; 证据的特征:性质上具有累积性实施审计程序获取的;包括从其他来源获取的信息;会计记录也是重要的审计证据来源;既包括支持和佐证也包括矛盾;信息的缺乏本身也构成; 责任方及预期使用者可能是同一方,也可能不是同一方;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 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应当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的下列责任:(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

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及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记录、文件和其他事项),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主要是向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提供,但客观上可能对管理层有用,因此,管理层也是预期使用者之一。可能是特定的;有重要和共同利益的;收件人应当尽可能地明确为所有的预期使用者; 总体目标:1. 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合理保证能够在所有重大方面编制2. 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沟通 管理层的表达有明确的,也有隐含的 各类交易和事项: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期末账户余额: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列报和披露: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职业怀疑提出的要求:质疑的理念保持警觉审慎评价客观评价职业怀疑的作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进一步审计程序;评价审计证据;舞弊; 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的重要领域:1.确定重要性,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3.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4.评价管理层判断;5.得出结论;6. 识别、评估和应对不利的影响;

全面的CPA考试会计复习笔记(2)

第十八章借款费用 1.本章主要知识点 2.考情分析 3.知识点讲解 考情分析 2015年本章教材内容未发生实质性变化。近几年考试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目。单选题主要涉及资本化率的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等。多选题主要涉及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和停止资本化的条件等。也可能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应付债券、外币折算等有关章节结合考主观题,2013年本章出客观题目。2014年本章出现综合题。 知识点:借款费用相关概念 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企业发行债券的相关费用的摊销属于借款费用 企业发行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属于借款费用 企业发行股票的相关费用× 承租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属于借款费用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发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属于借款费用 (一)借款的范围 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既包括专门借款,也可包括一般借款。 1.专门借款,为购建或者生产某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通常应当有标明专门用途的借款合同。 2.一般借款,通常没有特指必须用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 【思考问题】短期借款属于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 『正确答案』属于。 (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用于对外出售的房地产开发产品、企业制造的用于对外出售的大型机械设备等。这类存货通常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建造或者生产过程,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 其中,“相当长时间”是指为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所必需的时间,通常为一年以上(含一年)。

注册会计师与审计

审计由厚变薄努力版 1-14章要紧依照联信范永亮老师语音课件整理,参考了网校、上国会审计讲义及网友GCH笔记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论 (平均1.5-2分,03年未考,04年应当会考) 一、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进展(简单了解) 1、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 份制企业制度;进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而产生和进展起来的。 2、启发: ①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进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其产生的直接缘故是

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②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而进展。 ③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征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与进展(简单了解,从来不考时刻) 1、1918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谢霖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2、1980年12月,财政部公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始复苏。1981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家由财政部批准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上海会计师事务所”成立; 3、1988年11月,财政部领导下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成立; 4、1996年10月4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入亚太会计师联合会,1997年5月,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 三、审计的差不多概念 1、审计: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同意托付或依照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2、审计的目的(重点了解,极有可能考) ①一般目的(考了5次,其中01年1次,02年1次) Ⅰ。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是否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Ⅱ。公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最详细的CPA《审计》复习笔记(最新编写)

第三节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 【考点一】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应用 (三)根据审计目标设计控制测试的程序(第三步) 【解读】 对所测试的样本实施审计程序的知识点,建议链接教材第八章第三节“控制测试”。 (四)确定样本规模(解决“抽多少”的问题)(第四步) 依据教材P79表4-4中,假设存在以下情形: (1)信赖过度风险为10%; (2)可容忍偏差率7%; (3)预计总体偏差率 1.75%; 查表得到样本规模n=55(1)。 (五)选取样本方法(解决“怎么抽”的问题)(第五步) 1.依据教材P70表4-2,随机数表选取样本; 2.依据教材P71举例,系统选样选取样本。 (六)评价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第六步) 依据教材举例,同时结合教材表4-4: 1.如果注册会计师测试55个样本,发现0个偏差,则 总体偏差率上限(MDR)=??/??=风险系数/样本量=2.3/55=4.18% 总体实际偏差率上限( 4.18%)小于可容忍偏差率(7%)(教材P81倒数第1段):(1)总体实际偏差率超过 4.18%的风险为10%,即有90%的把握保证总体实际偏差率不 超过4.18%。 (2)总体的实际偏差率超过可容忍偏差率的风险很小,总体可以接受; (3)证实了注册会计师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评估和计划审计工作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水平(无需扩大实质性程序范围,无需修改审计计划)。 y=k/x 【解读】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抽样进行控制测试,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某项控制活动的运行是否有效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根据本例的结论( 4.18%﹤7%),注册会计师可以形成以下判断,包括: (1)所测试的该项控制运行是有效的; (2)计划审计工作中所设计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恰当的,无需修改审计计划。 2.如果注册会计师测试55个样本,发现2个偏差,则 总体偏差率上限(MDR)=??/??=风险系数/样本量=5.3/55=9.64% 注册会计师根据以上公式的计算结果(9.64%﹥7%)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总体实际偏差率超过9.64%的风险为10%; (2)在可容忍偏差率7%的情况下,总体的实际偏差率超过可容忍偏差率的风险很大, 总体不能接受; (3)样本结果(9.64%﹥7%)不支持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了解时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 评估,计划审计工作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不是适当的,注册会计师需要扩大原拟定的 实质性程序范围,修改审计计划。 y=k/x 【解读】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抽样进行控制测试,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某项控制活动的 运行是否有效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根据本例的结论(9.64%

注册会计师审计读书笔记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概念 第一节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和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的历程的启示: (1)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特别是公司逐渐成为商品经济社会的重要经济组织后。 (2)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注册会计师审计由初期的详细审计发展为资产负债表审计,进而发展为会计报表审计;审计的目的也由查错防弊发展到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职责逐步从主要对企业的所有者负责演变为对整个社会负责。 (3)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征。 第二节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概念 1.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 2.审计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是指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是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目的的确定主要受审计对象的制约,同时也与审计的本质属性和职能以及委托人的具体要求密切相关。按照现代审计理论,审计的目的包括一般目的和特殊目的。 (1)一般目的 审计的一般目的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并发表审计意见,会计报表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支柱。 A.合法性。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是否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是否有章可循、合理合法,决定着企业资产是否安全完整,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披露是否真实。 B.公允性。公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经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 (2)特殊目的。特殊目的主要是指注会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信息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特殊目的审计意见一般包括合法性和公允性,只不过审计意见所表达的对象有所差异而已。 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通常包括:对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对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进行审计;对法规、合同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规定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对简要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3.审计的对象。审计的对象是指审计的客体,一般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审计对象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审计目的的不断发展,审计对象也不断发生变化。 (1)现代审计的内容已经超出了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范围,而扩展到与经济效益有关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各个领域; (2)由以会计账目为直接审查对象的账项基础审计扩展为以内部控制为直接首要审查对象的制度基础审计。

2019年CPA审计习题笔记

2019年CPA审计习题笔记 钟方源 一、单选题(200题) 二、多选题(100题) 三、简答题(36题) 四、综合题(3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无法无限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保证需求 B.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主要是向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提供 C.审计是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但不涉及为预期使用者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D.审计的目的是通过改善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质量,增强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提示】注册会计师在整个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既要独立于管理层,同时应当独立于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 【解析】选项D错误。审计的目的是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答案】D 2.下列有关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如果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其他预期使用者,则该项业务不属于审计业务 B.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独立于管理层,某些情形下也应当独立于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 C.审计不涉及为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如何利用相关信息提供任何建议

D.财务报表审计的基础是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解析】选项B错误,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既要独立于管理层,同时也应当独立于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 【答案】B 3.下列有关保证程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他鉴证业务更多的是提供有限保证 B.代理财务信息提供有意义的保证 C.内部控制审计是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 D.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低水平保证 【解析】代理财务信息(选项B)和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选项D)均属于非鉴证服务,无需提供保证。其他鉴证业务(选项A)有可能提供合理保证,也可能是有限保证,选项A错误。 【答案】C 4.关于财务报表审计,下列针对责任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可能不是同一方 B.责任方与预期使用者可能来自同一企业,但不是同一方 C.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主观上是为了向责任方提供 D.责任方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 【解析】选项C错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主要是向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提供。 【答案】C 5.下列有关审计证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获取的与管理层认定相矛盾的信息 B.审计证据包括从公开渠道获取的与管理层认定相矛盾的信息 C.被审计单位雇用或聘请的专家编制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审计证据 D.审计证据在性质上具有累积性,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的 【解析】选项A错误,审计证据既包括支持和佐证管理层认定的信息,也包括与管理层认定相矛盾的信息。 【答案】A 6.下列关于保持职业怀疑的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出的重大错报风险,恰当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降低选取不适当的审计程序的风险 B.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 C.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忽视存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 D.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设计恰当的风险评估程序 【解析】选项C错误,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审慎评价审计证据,纠正仅获取最容易获取的审计证据,忽视存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的偏向。 【答案】C 7.下列有关职业怀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职业怀疑是注册会计师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要素 B.职业怀疑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引起疑虑的情形,比如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引起对文件记录或对询问答复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信息、明显不合商业情理的交易或安排和其他表明可能存在舞弊的情况等保持警觉

2018年注册会计师CPA会计复习笔记(已过,共享攒人品)

2018年CPA《财务成本管理》复习笔记 目录 第一章总论 (2) 第二章金融资产 (3) 第三章存货 (5) 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 (7) 第五章固定资产 (12) 第六章无形资产 (14) 第七章投资性房地产 (15) 第八章资产减值 (17) 第九章负债 (19) 第十章所有者权益 (20) 第十一章收入、费用及利润 (22) 第十二章财务报告 (25)

第一章总论 ●概述 1、质量要求:可比性、重要性(并非要面面俱到,例如管理费用容纳百川)、 谨慎性(不高估资产、不低估负债)、实质重于形式。 2、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历史成本(一般情况)、重置成本(盘盈入账)、可变 现净值(存货期末)、现值(分期、弃置费、可回收金额、融资租入)、公允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之一、融资租入账价值之一等)。 3、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不是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单独可产生现 金流入流出)。 4、利得损失则是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 合收益主要5项(可供出售公允变动、持有至到期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非投资房地产转为投资公允与账面差额、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被投资主体除净损益以外的权益变动、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包含营业外收入支出。 5、Tips:宣告分派股票股利时,只需备查登记,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或负债,发 放时才影响。但如宣告分配现金股利,则同时影响所有者权益和负债。

第二章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 1、设置科目2个: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初始计量: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直接计入“投资收益”。含有尚未发放股 利的计入应收。即股利要剔除在收购价外。 3、后续计量:直接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处置时一并 转出计入投资收益。 4、处置:如题目要求计算处置时投资收益(简单方法:现金流入包含出售款和 获取的股利-初始入账金额),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转出计入;如要求计算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则不能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算在内。 ●持有至到期投资 1、设置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适用于一次还本付息)。 2、初始计量: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差额计入利息调整。股利要剔除在收购价外 3、后续计量:可计提减值准备。按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入“投资收益”。与 实际的应收差额摊销利息调整。 4、持有至到期,如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同,则账面价值等于摊余成本。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设置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公允价值变动。 2、初始计量: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差额计入利息调整。股利要剔除在收购价外 3、后续计量:轻微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及其他综合收益)。大的变动可计 提减值准备。对于债务工具,后续也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只不过需要对利息收益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 4、处置:处置时其他综合收益收入转出到“投资收益”。 5、Tips: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计算投资收益时,用总流入-总流出。其中总流入 要减去交易费用。总流出(成本)要加上交易费用。因此,两端费用处理不同。 ●金融资产减值 1、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款):可计提减值;且可恢复,但不能超过假 定不计提下持续计算的摊余成本。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计提减值;计提时首先要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收 益转到资产减值损失;减值可恢复,债务工具可直接反向操作,权益工具只能通过“其他综合收益”转回。 3、一般减值准备都可以转回(包括存货),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长期股权 投资减值后不得转回(原因-价值恢复可能性较小且为避免操纵利润)。 ●重分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