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会计简答

基础会计简答

1.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种:(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会计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表。上述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和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当经济业务发生后,首先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同时还要对财产物资进行成本计算;对于账簿记录的结果,要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最后,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资料编制财务报表。
2.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由于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作用,设置会计科目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清晰性原则。
3.记账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1)内容是否真实;(2)科目和金额是否正确;(3)项目是否齐全;(4)书写是否规范。
4.账簿按外表形式和按帐页格式是如何分类的?
答:账簿按其外表形式不同可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①订本式账簿又称订本账,是在启用之前就把许多帐页装订在一起,并对帐页进行了连续编号的账簿。②活页式账簿又称活页账,是指在账簿登记完毕之前并不固定装订在一起,而是采用活页形式的账簿。③卡片式账簿又称卡片账,是指将账户所需格式印刷在卡片上,详细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账簿。(2)账簿按帐页格式不同可分为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和数量金额式账簿。①三栏式咋还能公布是指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②多栏式账簿是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账簿的借方和贷方栏下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③数量金额式账簿是指在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内,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得账簿。
5.什么是结账?结账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答:结账是指在会计期末计算并结算处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结账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将本期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2)进行账项调整。(3)结转损益类账户。(4)结算处各账户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结转下期。
6.未达账项一般有哪几种情况?
答:(1)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未收款入账。(2)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未付款入账。(3)银行已收款入账,企业未收款入账。(4)银行已付款入账,企业未付款入

账。
7.填制原始凭证应遵循哪些要求?
答:(1)业务要合法。(2)记录要真实。(3)内容要完整。(4)手续要完备。(5)书写要清楚、规范。(6)编号要连续。(7)不得涂改、刮涂、挖补。(8)填制要及时。
8.账簿用途分为哪三类?各类账簿的作用是什么?
答:账簿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类。(1)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2)分类账簿又称分类账,是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在分类账簿中分别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情况,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重要资料来源。(3)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不能登记或登记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该种账簿可以对某些经济业务的内容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如以经营租凭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登记簿等。
9.现代社会的核算只能有哪些特点?
答:(1)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计算机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中极大地加强了会计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10.简述对账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对账,是指对会计账簿记录进行核对。对账分为日常核对和定期核对。对账工作一般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1)账证核对,是指将会计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原始凭证进行核对,包括核对时间、凭证字号、内容摘要、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同,以保证过账的准确性。这种核对主要是在日常编制凭证和记账过程中进行的。(2)账账核对,是指将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有关记录进行核对。账账核对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总分类账各账户余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各账户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符;②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户余额是否相符;③会计部门有关财产物资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应该同财产物资保管或使用部门的登记簿所记录的内容相互核对,保证相符。(3)账实核对,是指将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簿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进行核对。具体内容包括:①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数额是否相符;②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③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存数额与财产物资实存数额是否相符;④各种应收、应付款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11.记账凭证的填制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1)填制要有依据。(2)凭证摘要简明。(3)科目运用准确。(4)凭证连续编号。(5)附件数量完整。(6)错误更正规范。(7)空行划线注销。(8)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对于机制记账凭证应当符合记账凭证的一般要求,打印出来的机制记账凭证要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账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签名或盖章。
12.选择账务处理程序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1)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要与本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组织规模大小和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相适应;(2)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要符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保证完善、正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3)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力求简化会计核算手续和环节,节约核算成本、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13.设置账簿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任何单位都应当根据本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置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账簿。一般来说,设置账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账簿的设置应能保证全面、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2)设置账簿应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考虑人力和物力的节约,力求避免重复设账。(3)账簿的格式应按照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和需要提供的核算指标进行设计,力求简明、清晰、实用。
14.简述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
答:(1)建立财产清查组织;(2)做好业务准备工作;(3)实施财产清查。
15.什么是平行登记?采用平行登记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要根据同一会计凭证,一方面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登记该总分类账户所属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1)登记的依据相同。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应根据审核无误后的同一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2)登记的期间相同。经济业务发生后,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3)登记的方向一致。这里所指的方向,是指所体现的变动方向,而并非是指账户的借贷方向。(4)登记的金额相等。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记入其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合计数相等。但需要注意,这种金额相等只表明其数量相等,而不一定都是借方发生额相等和贷方发生额相等的关系。
16.为什么要进行账项调整?
答:经过会计循环的前三个步骤后,企业账簿中的日常经济业务的记录还不能确切反映本期的全部收入和费用。因

为有一些经济业务不只影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确定,而是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相联系。为了再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各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就必须在编制财务报表和结账前,对这些跨期影响的经济业务进行账项调整,以合理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从而正确计量本期的经营成果。由于在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同时,也要缺人资产和负债,使期末账项的调整也关系到企业当期财务状况的正确性。
17.在制订会计凭证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时,应当注意考虑哪些问题?
答:(1)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经济业务的特点,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分工情况以及经营管理上的需要等,恰当地规定各种会计凭证的联数和所流经的必要环节。(2)各单位要根据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经济业务办理必要手续的繁简程度,确定会计凭证在各个环节停留的时间。(3)建立凭证交接的签收制度。
18.简述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的特点和优缺点。
答:(1)采用永续盘存制存货的增加和减少进行连续登记,且随时能结出账面结存数,因而便于随时掌握存货的占用情况及其动态,有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控制和监督。但这种盘存制要求对每一品种存货都要开设一个明细账,使得会计核算的工作量较大。此外,因账簿中记录的存货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都是根据有关会计凭证登记的,可能会发生账实不符的情况。(2)采用实地盘存制,平时只记录存货购进数,不记录发出数,可以简化日常核算工作。但是,这种盘存制度不能从账面随时反映各乡存货的发出和结存情况,不利于对存货的管理、控制和监督。同时,倒挤出的各项存货的减少数中成分复杂,除了正常耗用的外,还有可能包含毁损的和丢失的。
19.会计假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会计假设是人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的、根据客观情况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出的合理设定。由于会计核算都要以这些假设为依据,因此,会计假设又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20.试算平衡的原理、作用和局限是什么?
答:在借贷记账法下,依据记账规则的原理进行的试算平衡,称为发生额试算平衡。按照“有借必有贷、有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每一笔经济业务都是以相等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记录的。所以,当一定会计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都过入相关账户后,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和技术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必然相等。这样可以将各个账户当期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列于表内,

分别求出合计数,比较是否相等,以检查记账的准确性。通过试算平衡,如果借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或期末余额合计不平衡,就可以肯定账户的记录或计算有错误,并可以利用双方差额的特性,寻找错误所在。进行试算平衡,如果借贷方金额保持了平衡关系,只能说明账务处理的基本正确,但不能绝对肯定记账没有任何错误,因为有些账务处理错误是不影响贷金额平衡的。
21.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有了原始凭证为什么还要编制记账凭证?
答:因为经济业务的种类和数量繁多,与其相关原始凭证的格式和内容也各不相同,原始凭证一般不能具体表明经济业务应计入的账户及其借贷方向,直接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账簿容易发生差错。有了原始凭证再编制记账凭证既方便了记账、减少了差错,也有利于原始凭证的保管,提高对账和查账的效率。
22.什么事会计核算形式?简述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答: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记账凭证核算形式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小、且经济业务较少的单位。
23.现代会计的核算职能有哪些特点?
答:核算职能具有如下特点:(1)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计算机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极大地加强了会计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24.现代会计的监督职能有哪些特点?
答:监督职能具有如下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价值指标来进行。(2)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25.简述会计的概念。
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内涵及外延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对于现代会计,我们可以概括表述如下: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在参与经济管理决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如果没有会计信息,现代经济制度就难以运行,经济秩序就会发生混乱。在商业活动中,会计通常被称为“商业语言”,所以进行商业活动的人们应该对会计信息有一定的了解。
26.什么是会计的一般对象?
答: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从事经济活动的各个单位或组织共同进行的,这些单位或组织的性质和业务虽然有不同,但它们的活动却不同程度地与商品

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有关,都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由于会计主要利用货币计量,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因此,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就构成了会计的对象。
27.简述会计等式及其作用。
答: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必然有相应数额的资产。所以,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在数量上一定等于其权益总额,这种平衡公式如下:资产=权益。企业为取得和持有资产所需的资本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投资者的投资,形成所有者权益;二是来自于向债权人贷款,形成债权人权益,也就是负债。所以,权益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部分构成。这样,上述公式可转化如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8.资产有何特征?
答:(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资产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2)资产应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这里的“拥有”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控制”则是指企业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29.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中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有哪几种类型?
答:虽然经济业务的种类有多种多样,但它们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影响都可以归入四种典型的业务类型:(1)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项目同时增加相等的金额,即资产项目金额增加,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也增加相等金额,会计等式保持平衡。(2)经纪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项目同时减少相等的金额,即资产项目金额减少,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也减少相等金额,会计等式保持平衡。(3)经纪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右方项目之间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即不同资产项目之间有增有减相同金额,会计等式保持平衡。(4)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右方项目之间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即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间有增有减且金额相同,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30.收入与费用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有何影响?
答: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获取利润就必须取得收入,而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又必然要发生一定的费用。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

下列登时表示:利润=收入-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收入大于所发生的费用,其差额即为利润;若收入小于费用,其差额即为亏损。由于利润是导致本期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利润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亏损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按照收入、费用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收入的增加能够增加利润,因而收入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的增加会减少利润,因而费用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这样,我们可将两张财务报表的等式合并为下列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者,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31.如何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谨慎性?
答:谨慎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当高估资产或者受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因而又称稳健性。谨慎性的实质是要求企业对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应合理确认及计量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子啊会计确认及计量过程遵循谨慎性要求,对存在的各种风险和损失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再风险和损失实际发生之前化解,同时可避免夸大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32.如何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比性?
答: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可比性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这一要求的目的是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将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进行纵向比较,据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全买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做出决策。强调会计政策的一致性,并不是要求会计政策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变动,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信息,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但应当在附注中说明有关变更情况。(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该要求强调的是不同企业之间、特别是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应使用基本相同的会计政策,使不同企业财

务报告的编制建立在相同的基础上,从而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3.如何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
答: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经济业务。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做出经济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对经济业务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对资产、负债、利润等有较大的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经济业务,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不重要的经济业务,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简化处理。
34.如何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
答: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靠,就会给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带来损失。可靠性具有两项基本品质要素:一是可验证性,即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以取得的合法业务凭证为依据,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二是充分披露,即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使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得到充分披露。
35.如何界定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哪些?
答:会计目标是指通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目标在整个会计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构建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的基本出发点。会计目标可概括如下: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企业有着经济利益关系的外部各方面通常要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指那些需要运用会计信息进行有关决策的组织或人士,主要包括投资者、债

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36.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方面有何不同?
答: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与款项的收付没有必然的联系。由于权责发生制以是否取得收款权利和是否形成付款义务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因此,它能够更加真实、合理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国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记账基础。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37.每类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是什么?
答:(1)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除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外,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与该项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2)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负债的定义可以看到,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第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4)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5)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6)利润的确认条件。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38.会计要素的每种计量属性的涵义是什么?
答:(1)历史策划你根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2)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

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4)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一种计量属性。(5)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39.账户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答: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账户分为左方和右方两个基本部分,分别用以记录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加和减少的数额。当左方记录增加额时,右方就记录减少额;当右方记录增加额时,左方就记录减少额。
40.为什么要设置账户?账户余会计科目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会计科目仅仅是对会计要素内容的具体分类项目。企业的经济业务会引起会计要素的数量发生增减变动,因而需要在具有特定结构的载体中详细地分类记录这些增减变动的影响,这就需要通过账户记录取得。所以,设置会计科目后,还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一系列反映不同经济内容的账户,用来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记录。账户余会计科目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每一个账户都有其名称,会计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所以,账户与会计科目一样,都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进行的科学分类,都说明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然而,账户与会计科目又不同。会计科目仅仅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项目,只是说明一定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在数量方面发生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可以提供具体的数据资料。
41.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有哪些特点?
答:复式记账法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复式记账法要求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这样,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不仅能够完整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2)由于复式记账法要求每项经纪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同时登记,这样,不仅能够是会计要素之间保持平衡关系,而且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从而为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提供了方便。
42.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的特点是什

么?
答: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将每一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按照会计惯例,账户的左方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为“贷方”。究竟哪一方等级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不同性质的账户,其结构是不同的。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余额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余额在贷方;收入类账户的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期末通常没有余额;费用类账户的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额,期末通常没有余额。
43.单式记账法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单式记账法以现金为主要几张主体,记录现金的收付。单式记账法的记账过程虽然简单,但由于账户设置不完整,账户之间的记录没有直接的联系,不能全面、系统的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因而无法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
44.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的特点是什么?
答: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一记账规则可具体表述如下:(1)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动金额,都必须在至少两个账户中进行记录;(2)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可以是同一类别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别账户,但也必须分别计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3)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与记入贷方的金额相等。在借贷记账法下,为了保证各项经济业务在账户中记录的正确性,在会计期末通常需要进行试算平衡,以便及时发现错误并更正。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对比,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完整的一种方法。试算平衡包括发生额失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两种方法。
45.简述会计分录的种类。
答:会计分录是一般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分录只涉及两个账户,是一借一贷的形式;符合分录则涉及两个以上的账户,包括一借多贷、一贷多借以及多借多贷的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一项经济业务涉及多借多贷的账户,为全面反映此项经济业务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复合分录,但不允许将几项经济业务合并编制复合分录。
46.会计科目是如何分类的?
答:会计科目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1)会计科目按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通常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

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等五大类。按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是对会计科目的基本分类。(2)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类。
47.说明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四个基本数量之间的关系。
答:账户分为左方和右方两个基本部分,分别用以记录经纪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加和减少的数额。当左方记录增加额时,右方就记录减少额;当右方记录增加额时,左方就记录减少额。会计要素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会受到许多经济业务的影响,反映会计要素变化的账户就会记录下当期每笔经纪业务的发生额,即会计要素的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相抵后的差额,即为本期的期末余额。将本期的期末余额转至下一会计期间,就成为下期的期初余额。因此,每一个账户都会存在四个基本的数量: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48.经济业务中会计要素的增减对应关系有哪些?
答:尽管经济业务的内容多种多样,但是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会计等式中的经济业务引起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之间的增减对应关系如下表:资产/资产:一增一减;资产/负债:同增同减;资产/所有者权益:同增同减;负债/资产;负债/负债:一增一减;负债/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所有者权益/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经济业务发生后由于收入或费用发生引起的会计要素之间的增减对应关系如下表:收入/资产:同增同减;收入/负债:一增一减;费用/资产:一增一减;费用/负债:同增同减。
49.账户的对应关系有什么作用?
答:账户的对应关系具有以下作用:(1)账户对应关系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2)账户对应关系有助于发现经济业务的记录是否合理、合法。
50.如何进行过账?
答:将每笔经济业务涉及的借方账户和贷方账户发生额,分别转记到总分类账中开设的相应账户的过程,称为过账。这一步骤也就是会计方法中的登记账簿。在会计实务中,通常把编制会计分录和过账工作统称为“账务处理”。
51.账户按照经济内容是怎样分类的?
答:账户之间最本质的差别在于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因而账户的经济内容是账户分类的基础,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也是对账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分类。研究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如何设置账户以及

提供会计信息的规律性,以便正确地运用账户,为经济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指标体系。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一般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账户等五大类账户。
52.盘存账户有什么特点?
答:(1)盘存账户所反映的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均可以通过财产清查的方法,如实地盘点法、核对账目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结存额,通过核对其实际结存额与账面结存额是否相符,可以检查实存的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在管理上和使用上是否存在问题。(2)除属于货币资金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外,其他盘存账户,如“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账户,均可通过设置明细账提供实物数量和货币资金两种指标。
53.简述调整账户的特点。
答:(1)调整账户与被调整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是相同的,但用途和结构不同。(2)被调整账户反映会计要素的原始数字,而调整账户反映的是同一要素的调整数字。因此,调整账户不能离开被调整账户而独立存在,有调整账户就一定有被调整账户,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在一起的一组账户。(3)调整方式是指被调整账户的原始数字与被调整数字是相加还是相减,以求得有特定涵义的数字。调整方式是相加还是相减则取决于被调增账户余调整账户的余额是在同一方向还是相反方。
54.举例说明备抵账户与被调整账户的关系。
答:备抵账户也称抵减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其调整方式,可用下列计算公式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余额-备抵账户余额。由此可见,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与备抵账户的余额一定是相反的方向,上述公式才能成立:即如果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在借方,备抵账户的余额一定在贷方;如果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在贷方,备抵账户的余额一定在借方。备抵账户,按照被调整账户的性质,又可分为资产备抵账户和权益备抵账户两类。资产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某一资产账户余额,以求得该资产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例如,“累计折旧”账户是“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账户,“累计摊销”账户是“无形资产”账户的备抵咋还能过户,“坏账准备”账户是“应收账款”账户的备抵账户等。
55.简述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特点。
答: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结构特点是:借方登记债权的增加额和债务的减少额;贷方登记债务的增加额和债权的减少额,期末账户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从总分类账户的角度看,借方余额表示期末尚未收回的债权大于尚未偿付的债务的差额,贷

方余额表示期末尚未偿付的债务大于尚未收回的债权的差额;从明细分类账户的角度看,借方余额表示期末债权的实有数额,贷方余额表示期末债务的实有数额。因此,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必须根据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余额方向分析判断其账户的性质。
56.为什么会计核算中要设置调整账户?举例说明。
答:在实际工作中,经济活动的发生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出于经营管理上的需要,要求某些账户既要反映最初发生的原始数据,又要反映其变化后的数据,用两种数据从不同的方向进行反映。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再会计核算中设置两个账户,一个用来反映其原始数字,另一个用来反映对原始数字的调整数字,将原始数字和调整数字相加或相减,即渴求得调整后的实际数字。例如,固定资产由于使用而发生损耗,其价值不断减少,但从管理的角度考虑,需要“固定资产”账户能提供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指标,因此,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就不能直接记入“固定资产”账户的贷方,冲减其原始价值,而是另外开设“累计折旧”账户,将计提的折旧记入“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用以反映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不断减少的价值。将“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余额减去“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余额,其差额就是固定资产的净值。可见“累计折旧”账户就是为了调整“固定资产”账户借方余额,而求得其实际价值而设置的。反映经济活动原始数字的账户称为“被调整账户”,对被调整账户进行调整的账户称为“调整账户”。“累计折旧”账户就属于调整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还有“利润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坏账准备”等账户。
57.如何理解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双重性质?
答: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往往来结算业务的账户。这类结算账户既反映债权,又反映债务,属于双重性质账户。为了集中反映企业与同一单位发生的债权、债务往来结算业务,可以在一个账户中反映应收款项和预售款项或者应付款项和预付款项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数额。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结构特点是:借方登记债权的增加额和债务的减少额;贷方登记债务的增加额和债权的减少额,期末账户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从总分类账户的角度看,借方余额表示其末尚未收回的债权大于尚未偿付的债务的差额,贷方余额表示期末尚未偿付的债务大于尚未收回的债权的差额;从明细分类账户的角度看,借方余额表示期末债权的实有数额,贷方余额表示期末债务的实有数额。因此,债权债务结算账

户必须根据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余额方向分析判断其账户的性质。
58.简述构成制造业企业产品省成本项目的内容。
答:产品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大成本项目构成;(1)直接材料成本是指企业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等的成本。(2)直接人工成本是指支付给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包括工资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其他费用,如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养老保险支出等。(3)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主要包括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以及其他间接生产费用等。
59.简述确认商品销售应满足的条件。
答:(1)企业已经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购货方;(2)企业不再保留与商品所有权相联系的管理权和控制权;(3)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60.合法取得、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合法地取得、正确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反映经济业务;(2)提供记账依据;(3)监督和控制经济活动;(4)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61.原始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审核后的结果做何处理?
答: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1)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审核;(2)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审核;(3)正确性和及时性的审核。经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62.简述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的优缺点。
答:复式记账凭证可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反映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全貌及账户对应关系,可以减少记账凭证的数量,减轻登记账簿工作,同时也便于查账。但采用复式记账凭证,不便于汇总计算每一账户的发生额,不便于会计人员的分工记账。单式记账凭证反映的账户单一,便于汇总计算每一账户的发生额,也便于分工记账,但一张凭证不能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貌及账户对应关系,填制记

账凭证的工作量也比较大,且出现差错不易查找。
63.合理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有何意义?
答:正确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对于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合理地组织经济活动,加强经济管理责任制,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正确地组织凭证的传递,才能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才能把关有关部门和人员组织起来,分工协作,使经济活动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才能考核经办业务的有关部门和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的凭证手续办事,从而加强经营管理责任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
64.记账凭证是如何分类的?
答:(1)记账凭证按其适用范围的不同,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2)记账凭证按其填制的方式不同,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3)记账凭证按其是否经过汇总,可以分为汇总记账凭证和非汇总记账凭证。
65.会计凭证日常保管的要求是什么?
答:对会计凭证的保管既要做到安全和完整,又要便于凭证的事后调阅和查找。对会计凭证的保管应遵循如下要求:(1)会计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防止散失。(2)如果一个月内的凭证数量过多,可分装若干册,在封面上加注共几册字样。(3)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当取得原开出单位盖又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对于确实无法取得证明的,如火车票、轮船票、飞机票等丢失,则应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可代作原始凭证。
66.错帐更正方法有几种?说明各种方法的应用范围。
答:(1)划线更正法如果在结账之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即纯属登帐时文字或数字上的错误,应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2)红字更正法是指用红字冲销原有错误记录,从而更正账簿记录的一种方法。红字更正法一般适用于下列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有错误,从而引起账簿记录错误,可采用红字更正法更正。(3)补充登记法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所填写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都没有错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从而引起账簿记录错误,应采用补充登记法更正。
67.什么是结账?结账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答:结账,是指在会计期末计算并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结账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将本期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2

)进行账项调整。(3)结转损益类账户。(4)结算出各账户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结转下期。
68.简述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答:对账,是指对会计账簿记录进行核对。对账分为日常核对和定期核对。对账工作一般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1)账证核对,是指将会计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原始凭证进行核对,包括核对时间、凭证字号、内容摘要、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同,以保证过账的准确性。这种核对主要是在日常编制凭证和记账过程中进行的。每月终了,如果发现账账不符时,就须追本溯源,进行会计账簿与会计凭证的检查核对,以确保账证相符。(2)账账核对,是指将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有关记录进行核对。账账核对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总分类账各账户余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各账户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符;②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户余额是否相符;③会计部门有关财产物资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应该同财产物资保管或使用部门的登记簿所记录的内容相互核对,保证相符。(3)账实核对,是指将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簿的账面余额与的实存数额进行核对。①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数额是否相符;②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③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账面余财产物资实存数额是否相符;④各种应收、应付款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69.为什么要进行账项调整?账项调整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答:经过会计循环的前三个步骤后,企业账簿中的日常经济业务的记录还不能确切反映本期的全部收入和费用。因为有一些经济业务不只影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确定,而是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想联系。为了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各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就必须在编制财务报表和结账前,对这些有跨期影响的经济业务进行账项调整,以合理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从而正确计量本期的经营成果。由于在正确收入和费用的同时,也要确认资产和负债,使期末账项的调整也关系到企业当期财务状况的正确性。
70.如何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
答:将各项调整分录过账后,根据调整后的总分类账户各账户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在编制一张试算平衡表,以确定总分类账各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发生额计数、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与贷方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符。这张试算平衡表通常称为“调整后试算平衡表”,其目的是

检查调查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完整。
71.如何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
答:(1)汇总收款凭证的编制方法是:将需要进行汇总的收款凭证,按其相对应的贷方账户进行归类,计算出每一个贷方账户发生额合计数,填入汇总收款凭证中。一般可5天或10天汇总一次,每月编制一张。(2)汇总付款凭证的编制方法是:将需要进行汇总的付款凭证。按 其相对应的借方账户进行归类,计算出每一个借方账户发生额合计数,填入汇总付款凭证中。一般可5天或10汇总一次,每月编制一张。(3)汇总转账凭证的编制方法是:将需要汇总的转账凭证,按其对应的借方账户进行归类,计算出每一个借方账户发生额合计数,填入汇总转账凭证。一般可5天或10天汇总一次,每月编制一张。
72.如何编制科目汇总表?
答:科目汇总表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照相同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进行归类后编制的。在科目汇总表中,定期汇总计算每一个总账帐户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并填入科目汇总表的相应栏内。在归类汇总每一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后,加计全部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且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应当相等。为了便于按账户归类汇总每一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记账凭证最好采用单式记账凭证的形式,分别按照每个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可以直接跟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填列。
73.简述“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用途和结构。
答:为了反映和监督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及其处理情况,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该账户借方用来登记批准前的各项待处理财产的盘亏及毁损金额,待批准后处理时,再从该账户的贷方转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该账户贷方用来登记批准前的各项待处理财产的盘盈金额,待经批准后处理时,再从该账户的借方转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74.如何进行库存现金的清查?
答:库存现金的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库存先进的存数,然后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相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及短缺或溢余的情况。盘点人员清点库存现金时,为了明确经济责任,出纳人员必须在场。在盘点过程中不能用“白条”抵库,也就是不能用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条、收据等抵充库存现金。现金盘点后,应根据盘点结果及与现金日记账核对的情况,填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并由盘点人员和出纳人员共同签章。“库存现金盘点报

告表”也是重要的原始凭证,同时具有“盘存单”和“实存账存对比表”的作用,应严肃认真的填写。
75.怎样才能使会计报表的数字真实准确?
答:为了保证财务报表的数字真实、准确,应当做好以下工作:(1)根据真实的交易或事项,将报告期内所有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按照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不得提前或者延迟,从而在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2)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之前,应认真核对账簿记录,并进行全面的财产清查,以保证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3)财务报表上的各个项目,都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口径填列。
76.简述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答:(1)可以反映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是分析企业资产质量的重要资料;(2)可以反映某一特定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3)可以反映所有者拥有的权益,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4)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
77.简述利润表的重要作用。
答:利润表的作用在于: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收入的实现情况;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净利润的实现情况。同时,将利润表中的信息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相结合,还可以分析、评价企业资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便于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经济决策。
78.简述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1)财务报表的列报基础;(2)财务报表项目列报的重要性;(3)财务报表项目列报的一致性;(4)财务报表项目金额间的相互抵消;(5)比较信息的列报;(6)财务报表的表头内容;(7)财务报表的间期。
79.简述利润表的列报要求。
答:在利润表中,对于费用的列报,企业应当采用“功能法”,即按照费用在企业所发挥的功能进行分类列报,通常分为从事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并且将营业成本与其他费用分开披露。对企业而言,其经营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生产、销售、管理、融资等,每一种活动发生的费用所发挥的功能并不相同,因此,按照费用功能法将其分开列报,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费用发生的活动领域。这种方法通常能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具有结构性的信息,能更清楚地揭示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和构成,提供的信息更为相关。
80.我国会计机构设置的基本

要求是什么?
答: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其规模大小、业务繁简和管理体制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一般来说,凡实行独立核算的大、中型企业,都要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在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其会计机构由总会计师直接领导,同时,也接受上级财务会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应当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并在专职会计人员中制定会计主管人员。这里的“会计主管人员”是指负责组织管理会计事务、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职权的人员。此外,在没有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单位,应当根据《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持有代理记账许可证书的其他代理记账机构进行代理记账。
81.简述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的优缺点。
答:集中核算是指将整个单位的会计工作主要集中在会计部门进行的一种核算组织形式。实行集中核算,可以减少核算环节,精简会计人员,提高核算工作效率。但不便于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及时利用核算资料进行考核与分析。非集中核算也称为分散核算,是指将于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业务相关的明细分类核算,分散在各部门进行的一种核算组织形式。实行非集中核算,有利于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及时利用核算资料进行考核与分析。但会增加会计人员数量,对会计部门集中掌握和监督单位内部各部门的经济业务情况也有一定的影响。
82.会计档案有何作用?
答:(1)会计档案是总结经验、揭露责任事故、打击经济领域犯罪、分析和判断事故原因的重要依据和证据。(2)利用会计档案提供的过去经济活动的史料,有助于各单位进行经济前景的预测,进行经营决策,编制财务、成本计划。(3)利用会计档案资料,可以为解决经济纠纷,处理遗留的经济事务提供依据。此外,会计档案在经济科学的研究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史料价值的作用。
83.简述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
答:(1)由本单位档案机构会同会计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2)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3)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4)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请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