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坂茂思想及其作品浅析

坂茂思想及其作品浅析

坂茂思想及其作品浅析
坂茂思想及其作品浅析

娠茂思想及其作品浅析

ShigeruBan’SDesignIdeasand

Works

傅诚魏春雨FuCheng

WeiChunyu

图12/5住宅总平面图(资料来源:(西)奎特.极少一卜义窀内设it-NO.1.蔡红(译).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1:16—23.)

图22/5住宅轴测图(资料来源:同图1)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

第二作者教授

邮编410082

电子信箱archfor@163.coin

收稿日期20081031

评论与鉴赏

CommentsandAppreciation

中图分类号1u一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39X(2009)02—0017-04

摘要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eruBan)是现今国际最受瞩1/I的中生代建筑师之一,

其最广为人知的特色,是对自然建材尤其是纸管材料的运用。他的设计理念,体

现了对建筑用材和建筑环保的探索,更深含对人类社会的关怀与责任。本文将着

重对坂茂的创作思想和设计手法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坂茂极少主义纸建筑环保建筑人文关怀

AbstractShigeruBan,aJapanesearchitect,isoneofthemiddle—aged

architectswhoattractthemostattentionaroundtheworld.Heismostwell—

knownforapplyingnaturalconstructionmaterials,especiallypapertubes.His

designideasembodynotonlyhisexplorationofconstructionmaterialsand

constructionenvironmentprotection,butalsohiscaringandresponsibilityfor

humanandsociety.Thisarticlediscussespreliminarilyhiscreationideasand

designmethods.

KeywordsShigeruBan,MinimaIism,Paperorch计ecture,Environment

protection,Humanisticcarereflectedinarchitecture

坂茂是目前深受关注的日本建筑师,

被誉为“材料大王”、绿色建筑师。他的

设计带有明显的实验倾向,同时他也关注

人类社会问题。他还说过:“作为一个建

筑师,我设计了美丽的建筑。但同时,建

筑师应有社会责任感”。对坂茂来说,社

会责任感意味着使用一些容易得到的、廉

价且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例如硬纸管,竹

子,泥砖和橡胶树,体现了他的“绿色”

观念。

1思想解读

坂茂少年时爱好造型艺术品,1977

年进入南加州建筑学院学习,1984年毕

业于纽约古柏联盟。他对脆弱的材料很感

兴趣,并一贯秉承环保、轻盈的建筑理

念,这与他的成长历程是分不开的。从孩

童时代起,他就自然而然地认为“把东西

丢掉是一种浪费”,这种对资源浪费的担

心激发了他运用可再生材料作为建筑原料

的创作灵感,同时也影响了他后来的建筑

创作思想的形成。

1.1极少主义

极少主义风格、西方中产阶级审美

情趣和价值观是构成坂茂设计思想的重要

精神谱系。少,不是无,而是对“多”的

否定,在“有”的前提下的简约与净化。

当物体的所有组成部分、所有细节以及所

有连接都被减少或压缩到极致时,便会拥

有这种特点。坂茂的作品便有这种去掉非

本质元素的特性:外形简单,施工工艺精

湛,内部空间开敞而富于变化,整体风格

纯净、典雅,通过简练的建筑艺术处理,

表达更丰富的内涵。

1-2材料的运用

在建筑界,坂茂以大胆使用最廉价、

图32/5住宅鸟瞰图(资料来源:同图1)

图4帘墙住宅总平面图(资料来源:http://naoce.sjtu.edu.cn/teaching/arch/

precedenV2007--precedents.hhTl)

图5帘墙住宅外观(资料来源:http://图7纸教堂入口(资料来源:同I茎16)WWW.designboom.com/history/

ban_curtainwall.htmI)

最脆弱的材料而闻名。日本神户大地震

时,他仅用一天时间,为失去家园的灾民

盖起了一座纸筒教堂:2006年,他用中

国竹编帽子的方式设计的法国蓬皮杜中

心新馆,从其他153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

出:他还提出用传真纸筒芯代替钢筋水泥

的想法……坂茂对这些看似“出位”的材

料的娴熟驾驭能力是其有别于其他同时代

建筑师的闪光点。

与其它材料相比,纸是坂茂采用最

多也是运用最好的材料。坂茂所采用的纸

是具有环保功能的传真纸芯,这种纸芯经

过防水、防火及覆膜处理,并进行了严格

的强度测试,非常适合建造小体量临时建

筑。1989年,坂茂在名古屋的设计博览

图6纸教堂轴测图(资料来源:http://图8纸教堂室内(资料来源:同图6)

WWW.ga|insky.COm/bUiIdings/

paperchurcWindex.htm)

佃华中建筑HUAZHONGARCHffECTURE02/2009第27卷会上实现了他的第一个纸建筑——纸凉亭,此后,他还设计了纸集装箱美术馆、纸住宅、纸教堂、纸桥等一系列作品,其中超级纸屋(日本馆)在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上获奖。

1.3环保和人文主义

坂茂不仅是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亦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他曾说过:“二十世纪的建筑大师为大众建造公共建筑,而冷战后一代的建筑师应该为少数人服务,例如种族冲突的受害者和无家可归的人。”美国《TIME》杂志曾经评价,坂茂也许比今天很多做玻璃和钢铁建筑的人更接近老旧的现代主义者的理想。“坂茂想让大众能够得到美好的东西,包括最贫穷者。”

在坂茂看来,选择低成本的材料与技术并非纯粹风格的需要,而是他对社会尤其是对弱势群体服务方式的实际体现。大量的低成本住宅使关怀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而这一点是我们谈论建构时较少考虑到的。坂茂还认为,在建筑临时住宅时应该斟酌材料与技术的使用,要考虑到一旦住户搬走,这些房屋能得到回收和再利用。

坂茂的建筑理念也反映了日本人普遍具有的生态与环保意识。当然,廉价材料建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环保,还因为它建造周期短、施工便利,为解决人类居住问题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2作品分析

可以说,坂茂是一位“沉迷”于各种材料实验的另类建筑师。他设计过一些混凝土小住宅和集合住宅,但更多设计的是特殊材料建筑物,如家具住宅和无墙住宅等,这其中他驾驭最娴熟的是纸建筑。

他所涉及的建筑类型也很多,有住宅、教

图9日本馆外观(资料来源:冬日.超级纸屋——日本馆.世界建筑,2000(”):26—28.)

堂、博物馆、图书馆、商场等。下面仅取其有代表性的几件作品作浅要分析。

2.12/5住宅(2/5House)

一个方盒子,四面围墙,界定出简洁的居住空间,两个主要的室内空间体块又界定出前庭、中庭、后庭,2/5住宅,名如其形(图1~3)。

2/5住宅的平面非常规整,开间15m,进深25m,进深方向又被分为大小相等的五个部分,这是其最显著的特色。材料主要是钢构件和玻璃,钢构件与玻璃幕墙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单纯、简洁的形体,给人以鲜明的感觉。在入口处设卷帘门,当没有人、车进入时,形成一道屏障与外界相隔,加强“方盒子”的完整性,营造一个相对静谧的环境氛围。卫生间、浴室同样设卷帘,无人使用时保证住宅内部整体的通透性,放下卷帘也可以灵活的满足私密性要求。

从整体造型看,住宅融入现代庭院元素,以直线围合,三个等大的庭院使住宅具有秩序,而各庭院内部处理又不尽相同,统一中有变化。由室外到室内要经过前庭院,它承担着空间过渡的任务,并沟通了室内空间与外部环境,开放性较大。中庭院位于室内空间之间,成为家庭成员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枢纽。事实上,两室内空间之间的视线是完全通透的,大玻璃窗之间通过中庭的联系作用,室内外互相融合,使住宅内部相当开敞。后庭院位于住宅端部,因而比较安静,可供家庭成员独处或静思,成为建筑相对独立的一部分。

透视2/5住宅,与其说坂茂营造了现

代庭院的秩序美,倒不如说这种尝试是对

传统庭院

2.2帘墙住宅(CurtainWa¨House)

帘墙住宅设计于1995年,业主是一

名摄影师,它坐落于日本东京板桥区,占

地面积76m2,建筑面积180m2。住宅地处

人口密集的街市,用地十分紧张,但坂茂

匠心独运,使住宅的造型与地形完美契合

(图4-5)。

住宅有两道“外墙”,外侧的一道为

窗帘,因其不具有一般住宅外墙的功能,

故在内侧增设一道玻璃移门,用以挡风遮

雨及隔音,移门的透明性使住宅得以享有

最佳的视野和光线,可移动性则保证了良

好的通风效果。通过硬质玻璃与软质窗帘

的巧妙结合,完成了从私密、半私密到公

众性的过渡。窗帘开启时,内外一体;

窗帘闭合时,内部另有风情。住宅结构简

易,每层仅由四根柱子承重,与上扬大屋

顶的结合共同造就了建筑的轻盈之感。整

栋住宅从地面、柱子到屋顶均选用防水耐

晒的材料,这是由其开敞性所决定的。

作为住宅而言,理应能够保护主人的

隐私。但是,帘墙住宅却具有非同一般的

通透性,其主立面全部赤裸地面对街道,

内部房间也仅有几道简单的隔墙分开。事

实上,坂茂设计的这座住宅确实是得到业

主的授意,可以说它是两人通力合作的结

果。由于房间的地板相当高,阳台又挑出

街面非常深,所以路人其实很难看到住宅

内部,也不易攀进室内,所要防备的只是

人们对住宅的眼光。

2.3纸教堂(PaperChurch)

纸教堂是在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

之后不久建立的,原址的Takatori教堂已

在地震中被烧毁。考虑到灾后的经济状

况,教堂旨在建立一种成本低。装配简易

的结构,以便为地震受害者提供简易的礼

拜场所。教堂原本是作为一座临时建筑物

搭建的,然而这座用纸管做成的教堂至今

依然发挥功用(图6~8)。

纸教堂如其名称,最大的特点在于它

的材料。58个高度为5m、直径为330mm

的纸管排列成椭圆形,支撑起类似于帐篷

的白色薄膜结构屋顶,使室内具有均匀柔

和的照度。椭圆形平面的外围又由一系列

图10日本馆室内(资料来源:同图9)

图”日本馆结构示意图I资料来源:同

图9)

坂茂思想及其作品浅析

作者:傅诚, 魏春雨, Fu Cheng, Wei Chunyu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建筑学院,410082

刊名:

华中建筑

英文刊名:HUAZHONG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27(2)

参考文献(6条)

1.李哲;曾坚;肖蓉一个实验建筑师的回归--坂茂及其作品解读[期刊论文]-建筑师 2005(02)

2.徐永利建筑的自足--<坂茂>评述 2003(06)

3.关于现代临时住宅的访谈 2001(03)

4.帘墙住宅 2005(10)

5.王晖;彭文波日本建筑师阪茂和他的纸建筑研究[期刊论文]-中外建筑 2002(02)

6.冬日超级纸屋--日本馆[期刊论文]-世界建筑 2000(11)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坂茂.史洪绿色材料的新尝试--纸质住宅[期刊论文]-室内设计与装修2006(3)

2.王晖.彭文波日本建筑师阪茂和他的纸建筑研究[期刊论文]-中外建筑2002(2)

3.李昭君坂茂纸建筑在中国-成都华林小学[期刊论文]-建筑技术及设计2008(12)

4.殷弘.邓敬.YIN Hong.DENG Jing由"过渡"而始从坂茂的纸管校舍到过渡性建筑的探讨[期刊论文]-时代建筑2009(1)

5.杨子江国外节能建筑[期刊论文]-房材与应用2003,31(5)

6.邓敬.Deng Jing成都华林小学震后纸管校舍[期刊论文]-南方建筑2008(6)

7.侯林灾后临时过渡建筑建造研究初探——从坂茂纸管临时过渡建筑的研究开始[学位论文]2010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ae8985747.html,/Periodical_hzjz200902006.aspx

浅谈建筑风格设计与特殊创意(16页)

浅谈建筑风格设计与特殊创意 摘要:设计风格“最贫乏而无益的,莫过于被现代性蛊惑纠缠,并且刻意忘记历史。古代文明留传给我们的浩瀚遗产乃是建筑与设计最堪彪炳的地方之一。这是古今之间的一种活生生的对话。但我们所要传达的讯息不应是描摹设计发展的历史,而是一种远为深切的领悟:只要我们可以想到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建造不出来的”。 现代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富现代化格调的设计工程,仿佛已是城市的商标;综观过去多年来的城市改造工程,在种类和风格上均是多元化的,无论是古典、传统或是现代化的呈现、凭着设计者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创意,经过他们的一番塑造之后,房舍的每一处,都散发出独特的神韵。 在发展设计事业的初期,设计者虽然把目标放在城市的住宅设计上,但对商业设计的市场从未忽视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办公室、酒店、餐厅、商场,还是住宅等各类工程在设计上是向往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创意空间。随着设计业的蓬勃发展,设计者对每一个新的工程就是一项新的挑战,他们将会全力以赴去创造自己的新作品。设计是凭个人的主观感觉出发,具体来说,一位主观性强的人走进现场环境里,一眼便能够洞悉出它的利弊所在,知道其适当的处理手法,这就要他们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周边事物有主观性的认识。再者,对周围事物不断观察可以训练自己的分析能力,随着观点与角度的转变,视野的拓宽,又可进一步激发设计灵感和创意,而且,经

常赏析别人的设计做到知已知彼也是十分重要的。 众多的设计者认为现在的设计主流就是80年代的简约主义的复苏,设计师多随大流,因此设计出来的作品风格都十分接近,显得毫无个性,我主张不断注入新元素,推陈出新,不容许因循或抄袭,惟有这样才能创出佳作。但如果太拘泥于此,整个设计会不够饱满。所以,它必须借鉴装饰艺术和现代艺术装饰模式。建筑设计非常注意彰显不同区域的个性,同时,为了形成一种视觉上的连续,不至于由于风格的过于强烈而形成跳跃感,设计时也十分小心地遵循协调一致的原则,其间的尺度就显得相当微妙。对设计者们的最大感悟是,“最贫乏而无益的,莫过于被现代性蛊惑纠缠,并且刻意忘记历史。古代文明留传给我们的浩瀚遗产乃是建筑与设计最堪彪炳的地方之一。这是古今之间的一种活生生的对话。但我们所要传达的讯息不应是描摹设计发展的历史,而是一种远为深切的领悟:只要我们可以想到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建造不出来的。” 众多的设计者挟建筑师之名而投身于室内设计的范畴里,确实是一有利的条件。一个专业、优质的设计师,并不局限于对家具配搭上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把整项装修工程联系起来,例如规划电器的位置、冷气机和风喉的装置等等,在懂得这些土木电工的知识之后,才能拟定出一个能得以实践的设计构思,否则,最后出来的效果便会跟原先的大相径庭,又或变得不切实际了。因此,具有建筑学知识背景对于室内设计工作确实有莫大的助益。 谈及设计风格,明净简洁最为设计者所喜爱,并多以富有现代感

坂茂及其建筑集合

坂茂建筑事务所: 日本地震应急庇护所 坂茂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44 更新时间:2011-3-22 14:33:46 坂茂建筑事务在日本东北地区分发他们设计的纸板模数隔墙应急庇护所 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eru Ban ),是当今国际最受瞩目的中生代建筑师之一,他的创作遍布全世界,最为人熟悉的从东京的三宅一生住宅,到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日本馆,从纽约“游牧博物馆”到法国庞皮度中心新馆的设计,都是他的作品。 但坂茂最广为人知的特色则是对自然建筑材料的运用,尤其是大胆采用纸管材料,从1989年开始,创作一系列的“纸建筑”的探索实验,充分展现建筑设计和自然环境融合的创新思考。他不仅是国际知名的建筑师,更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他曾说:“二十世纪的建筑大师为大众建造公共建筑,而冷战后一代的建筑师应该为少数人服务,例如种族冲突的受难者和因灾难而无家可归的人们。” 坂茂的人道主义观充分表现在他的行动上,他运用纸建材的轻巧、组装迅速的特点,为大地震后的

阪神灾民设计纸教堂及临时房屋,也为非洲卢旺达难民搭可以安身的居所。“纸建筑”对于坂茂的理念里不仅仅是一种结合高科技的创作,更深含了他作为知识创造者对人类社会的关怀与责任。 坂茂建筑事务所近日在日本东北地区的地震避难所和体育馆中分发他们设计的纸板隔墙,并作为应急避难所供灾民使用。更多关于此项捐赠的信息请参见坂茂事务所网站上的“日本地震”专栏。 在此次地震撤离中,紧急避难于各个公共避难所的灾民们,生活隐私难以得到保障,这更加深了他们精神上的痛苦。由坂茂设计的纸板模数隔墙为地震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经济而灵活的解决方式,通过这种便携式隔板,他们可以在保证隐私的前提下生活。 建筑师坂茂以及他位于日本东京的事务所总部,在世界范围内建造了一大批以纸和硬纸板作为建筑结构材料的住房和建筑,自从2004年日本新鸿niigata地震开始,坂茂就将自己设计的这种纸板建筑作为地震救灾中的应急避难所,为大批灾民提供了庇护场所。经过一次次在灾害中的实践,坂茂将自己的应急建筑进行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见到的这种模数化隔板系统。这种隔板建筑用硬纸板做成的纸管作为结构支撑柱,配以胶合板连接件,用绳子作为固定装置,用白布做为建筑隔墙。每一座单元建筑面积为180平方米,不同大小的房间倚靠原有承重墙体建造。

关于王澍作品的总结

关于王澍作品的总结 一. 材料方面 以旧材料纪念过去,同时又采用现代形式 1.【砖瓦】回收,循环,利用,象征城市的变迁 1.1“这几年,大量古旧建筑被拆除,出现大量砖瓦废料,2000年开始,我们就有重点地回收旧料、循环利用。中国民间早就有对材料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建造传统。”王澍说。 王澍和许江设计完成的《瓦园》(800平方米),在一片建筑中,以花园的形态出现。他们在地面上用6万片旧青瓦搭出了屋顶,游览者要踏上竹桥走入瓦园中,就像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上。6万片旧城拆迁回收的青瓦、3000根竹子,王澍团队和3名来自浙江乡村的泥工、瓦工和竹工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几乎在全手工的状态下造出了一个800平方米的建筑。

1.2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王澍设计的宁波滕头馆,是一栋由回收旧砖瓦做成的建筑。为了表达他的生态理念,王澍用“瓦爿墙”(用青砖碎瓦甚至破碎的缸片垒加起来的墙壁)来装饰滕头馆的三面墙体。“瓦爿墙”是用回收的50多万块旧砖瓦做的,这些旧砖瓦都是从宁波的象山、鄞州、奉化等地的大小村落收集来的,其中的元宝砖、龙骨砖、屋脊砖都有着超过百年的沧桑。 1.3王澎对瓦片的情结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2004年,王澍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为了发挥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和经济实用性,他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

1.4宁波博物馆的外墙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你仔细看看,可以发现如果是直壁,采用的是浙东地区的『瓦爿墙』,如果是斜壁,采用的则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戴宗品道出了细微处的奥秘。 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有其传统根基,历史上,以慈城地区为代表的瓦爿墙随处可见,是宁波地域乡土建造的特有形式。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材料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旧物。其中,青砖的数量最多,它们的「出生」年代也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不等,甚至有部分是汉晋时代的古砖。不少青砖上,还镌有「福寿」等铭文;龙骨砖是传统建筑中用来压脊的较大的砖,带拱,与青砖拼砌,形成错落。龙骨砖与零碎的瓦片和缸片一起,都成为了外墙的「装饰图案」。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大概测算了一下,每平方米需要100块左右的旧砖旧瓦,整个博物馆的瓦爿墙的面积是1.3万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说,宁波博物馆所用的旧砖瓦在百万块以上。」宁波博物馆在全 国建筑界是第一个如此大规模运用废旧材料。

浅谈建筑设计

浅谈建筑设计 内容摘要:建筑一般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建筑设计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设备设计等方面。建筑设计一般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建筑设计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同时,还要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具体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并考虑建筑美观和总体规划的要求。建筑设计必须在一定的基础上有依据的进行,空间尺度的要求、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建筑规范的规定等。建筑装饰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十分密切,建筑设计是建筑装饰设计的基础,建筑装饰设计的建筑设计的继续、深化和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设计要求;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设计的依据。 当今建筑设计的表现成为一种“多元化”的趋合计势。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或不同时代的建筑设计的风格、要求和条件不同。与世界上其他优秀民族一样,我国在建筑设计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为世人所瞩目和赞叹。正是在这一技术背景条件下,我国制定了一些建筑设计要求与基础条件,在这些基础要求、条件下,我国的建筑设计在不断的完善。 一、现设计需求状况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为了使自己的设计在市场占有率及各方面的优势地位,各企业不断开发和更新建筑设计技术,改进生产流程,加强企业管理,保持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而设计是增强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设计在企业地位的提高,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方面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及设计所蕴含的巨大价值。设计给企业最大的价值是经济价值。通过设计的开展,企业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和附加值,这使得设计在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同时,设计的价值也在科技发展、行业整合与竞争加剧的过程中突显出来,并且设计可以把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拉近。 二、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 建筑设计一般从平面设计入手,再进行剖面设计和立面设计,但是建筑物是

日本建筑师坂茂

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eru Ban)催生了世界首例的「纸的建築」,坂茂还將其应用在阪神地震后搭建的临 时建筑及恆久建築物上。 一九八六年,从美国留学归国的坂茂,在Alvar Aalto特展的会场设计,因为经费有限,无法使用芬兰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师Aalto爱用的木材,他以纸管作为展馆的內墙、天花板及展示台,這次的经验,让坂茂意外发现纸管的强度远超过想像,进而孕育「纸建筑」的创作原点。 一九八九年,名古屋设计博览会馆,展馆虽不大,但却让坂茂首次实现纸建筑的梦想,他以四十八支外径三十三公分、厚度十五公厘、長度四公尺,表面经过蜡纸防水加工的紙管,重现江戶時代造园名家所设计用來欣赏水琴窟的东屋。这座纸建筑,白天里,一束束屋外的光线透过纸管间的空隙照射屋內,入夜之后,建筑物本身就像一座大型灯具,朝向四面八方射出四十八条灿烂的光束。 二○○○年德国汉诺威万国博览会占地五千平方公尺的日本馆,坂茂采用纸建筑,让世人重新评价我们身旁熟悉的素材,发挥纸柔软的特性,创造出美观、坚固而低环境负担的新可能性。 坂茂不仅在建筑上有杰出的表现,也是一位人道主义者,曾任联合国难民高等委员会(UNHCR)顾问的他曾说过:「二十世纪的建筑大师为大众建造公共建筑,而冷战后一代的建筑师应该为少数人服务,例如种 族冲突的受害者和无家可归的人。」 表现在行动上,他运用纸建材轻巧、组装迅速的特质,为阪神大地震的災民设计纸教堂及临时房屋,也为非洲庐安达难民搭蓋避难所及住家;「纸建筑」在他的理念中,已不单纯是一种结合高科技的创作,更 深含对人类社会的关怀与责任。 PAPER ARBOR - Nagoya, Japan, 1989

浅谈建筑设计风格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一、东方建筑风格 (2) (一)古东方建筑艺术风格 (2) (二)中国古建筑艺术风格 (3) (三)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 (4) 二、西方建筑风格 (4) (一)古西方建筑艺术风格 (4) (二)宗教与君权的纪念碑 (5) 三、当代建筑风格 (6) (一)统一与变化中的新建筑 (6) (二)当代建筑风格 (6) (三)中国近现代建筑风格 (6) 四、建筑风格艺术分析 (7) 参考文献: (7)

浅谈建筑设计风格 学生姓名:任晓含学号:20125172287 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指导教师:甘露职称:讲师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社会文化及物质精神方面的高素质要求,建筑艺术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别具一格的建筑外观,丰富内涵的室内装饰正一步步深入人们内心,潜入社会生活,与此同时,建筑的设计风格也逐渐丰富多彩。翻开世界建筑风格史,如果用精炼的方式概括五千年以来的建筑艺术风格,那么,古希腊的庙宇,哥特式大教堂,文艺复兴教堂,现代钢筋混泥土立方体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屋顶便为其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样式,现今世界较为普遍的建筑风格当为钢筋混泥土建筑风格。只有充分掌握各个风格才能就其发展创新出更为符合社会潮流的建筑风格,丰富其建筑形式,为人类提供视觉享受。 关键词:古埃及建筑;哥特式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新中式建筑;风格美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eople in both material and spiritual aspects of social culture and the high quality requirements, architectural art and culture also gradually attention by people.Unique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rich connotation of interior decoration is deep inside people step by step, into the social life, at the same time, the design style of architecture is increasingly rich and colorful.Opened the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style, if with a refined way, summarized the building art style since five thousand, so, the ancient Greek temples, gothic cathedrals, the Renaissance church, modern reinforced concrete cube construction and DaWuDing in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rchitecture style, now the world common architectural style a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 style.Only can fully grasp the style with respect to its development innovation out more architectural style conforming to the trend of the society, enrich its architectural form, for human visual enjoyment. Key words:the ancient egyptian building;gothic architecture;modern architecture;new chinese style building;style beauty 一、东方建筑风格 (一)古东方建筑术风格 1.古埃及建筑艺术风格 古埃及建筑在艺术象征,空间设置和功能安排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宗教意涵,反映了古埃及独特的人文传统和奇异的精神理念。因其独特的地理因素,其建筑艺术风格体现出了永恒和静态,如正方形,三角形一些稳固的几何形态就经常被运用到建筑上来。 其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于建于公元前2613~公元前2449年屹立于尼罗河畔的巨大金字塔。230万块重2.5吨的巨石砌成了这座高达146.4米的建筑,且金字塔的东南角仅比西北角高1.5厘米,而胡夫金字塔的边长达230.6米,再加上建筑材料使用光滑的大块花岗石板铺设地面,使得金字塔整体未经风化,其内部保存较为完整。金字塔内部拥有富有表现力的巨大雕像,两旁树立着精美雕像的漂亮

浅析坂茂纸建筑设计

浅析坂茂(Shigeru Ban)的设计思想与纸、木建筑 "What is temporary and what is permanent?It does not depend on what material we use.A concrete building is temporary if a developer demolishes it a few years after it was built.A building made of paper can become permanent if乡eople love it.” 一一Interviewed by Martin Moeller 上述这段话来源于 Martin Moelle:对坂茂采 访中的一段,也被放在普 利兹克建筑奖官方网站 中坂茂的页面上,可见普 利兹克的评委们也认为 这段话最能代表坂茂本 身的建筑思想。坂茂认为 一栋建筑是永久还是临 时,是取决于人们对它的态度。这充分反映了日本经济危机对建筑师的影响,在所谓房地产‘泡沫’时期,开发商会买下一块土地,拆除上面的所有房屋,哪怕它们是刚刚完工的,因为在高涨的土地价格面前,房 屋建设的费用就是九牛一毛。而他在1995年为神户大地震建设的临时纸教堂,因为人们喜欢它,才得以存在了十年,并且搬迁到了台湾直到今天。这样的观点或者说思想贯穿了坂茂所有的建筑作品,很多人认为坂茂就是一位做临时建筑的建筑师,这恰是对他的误读。所以,为了尽量全面、正确地了解坂茂的轻型设计的思想,了解坂茂本人的教育与执业经历是必不可少的。 一、追随海杜克John Hejduk 坂茂出生于1957年的东京,他说他早年的生活经验对他的职业有影响。在他的童年,他曾经想成为一名木匠,因为他们家经历了多次加建,而他经常会捡木工用剩的边角料制作玩具,例如火车或者房子之类的。坂茂认为童年的经历养成了他讨厌丢弃东西的习惯,让他在执业后有冲动去重复利用不同的材料。在教育方面,坂茂首先进入了东京艺术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the Arts)学习,他说,在入学考试中,他们被要求制造一个超高一米高的模型塔,并且只能用纸板完成,且不能浪费任何材料。在坂茂成名后又遇到东京艺术大学的老师,老师对 他说:“你还是在做一样的事情”。 1、辗转SCI-Arc 在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棋文彦(Fumihiko Maki)和谷口吉生(Yoshio Taniguchi)之外,比较少著名的日本建筑师是在国外留学的,即使在今天,日本的建筑系学生也更喜欢在本国著名的学府如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东京工业大学(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等学校中学习,因此日本建筑师也呈现明显的师承关系。但是明显的,坂茂是一个例外,他说他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希望日后能在大学学习建筑,当时为了能考上东京大学的建筑学院,他前去就读了一种类似预科班的学校。在这时他通过杂志《a+u》了解 到了John Hejduk和库拍联盟,于是他改变了原来的打算,而一心想去 纽约进入库拍联盟学习。但是当年并没有互联网,而在日本也几乎没有 什么人了解库拍联盟,更糟的是,坂茂当时的英文也很差。在库拍联盟 的小册子中,坂茂了解到他们并不接受国际学生,所以他必须先申请另 一所美国大学,然后再转入库拍联盟。坂茂最初在挑选学校的时候并没 有特别的要求,幸运的是,最后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 California)接 受了他的申请。坂茂申请的时候是1977年,而南加州建筑学院是1974 年建立的,因此在当时还是一所非常新的学校,虽然Eric Owen Moss, Thom Mayne,Frank Gehry等著名建筑师己经在这任教了。也由于学院 刚刚成立,坂茂甚至不需要英语的成绩证明就进去了,当然这也归功于 他己经在日本的预科学校打下了建筑学基础。虽然南加州建筑学院只是 坂茂作为去库拍联盟的跳板,但实际上却比坂茂想象的有趣的多,Frank Gehr y在70年代的美国正处于他的鼎盛时期,而Thom Mayne也是后来 2005年的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不过即使如此,坂茂仍旧十分向往Hejduk 所在的库拍联盟,于是在1980年,坂茂放弃了在南加州建筑学院的所 有学分,己经大三的他终于转入了梦寐以求的库拍联盟,重新作为一个 大一新生再次开始了在建筑学院的学习。直到1984年坂茂从库拍联盟 毕业,他一共在两所学校花费了七年的时间,到底是什么驱使他如此向 往库拍联盟,Hejduk又是什么样的人,对坂茂有怎样的影响呢? 2、John Hejduk与库拍联盟 John Hejduk(约翰海杜克),192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99年逝世。 他曾经就读库拍联盟(Cooper Union,1947-1950)辛辛那提大学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1950-1952)以及哈佛大学(Harvard, 1952-1953。他曾经在贝律铭的工作室工作过,然后才在1965年于纽约 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75年,他才成为了库拍联盟的院长。他的 建筑生涯,可以说是以教育教学为主,设计生产为辅,这点和现代主义 四大师的Walter Gropius(格罗皮乌斯)很相似。他比较出名的作品包括克 洛兹堡塔和裙楼(Kreuzberg Tower and Wings),柏林的IBA社会住宅项 目(IBA Social Housing in Berfin。他还设计了大量实验性的住宅,例如所 谓的“墙宅”项目(Wall House,1968-1974),但是在大约四个方案当中, 只有一个真正建立起来一一二号墙宅(Wall House2)。 在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德克萨斯州,John Hejduk和Bernhard Hoesli(伯纳德.赫斯里)、Colin Rowe(柯林罗)、Robert Slutzky(罗伯特.斯 拉兹基)、Lee Hirsche(赫希)、Kan Nuhn(甘.鲁恩)、Irwin Rubin(欧文.鲁 宾)等人汇聚在一起,在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空间形式进行回顾的基础上, 对现代建筑的教育进行了探讨。后人将他们称为为“德州骑警”,这一 附有美国西部牛仔片色彩的称号。他们回顾了Le Corbusier(柯布西耶) 的“多米诺结构”和Theo Van Doesburg(凡.杜斯堡)的“空间构成”这两 者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基本的空间图式,前者将钢筋混泥土框架结 构和抽象的空间形式结合,提出更多的设计可能,后者则更多地从新的 艺术和哲学概念出发,将抽象的空间要素和构成概念应用在设计当中。 而得州骑警的教师们通过回顾,发展出了“九宫格练习”这一有效的现 代建筑教育工具。最初是Slutzky和Hirsche开创了九宫格(nine grid)三 维练习的雏形,一开始仅仅是以三成三的九个相同立方体作为基本网络 的抽象模型,后来在Hejduk的帮助下,深化了九宫格练习的可能性:将 网络交点垂直方向立起作为柱子,水平连接成为梁,以此形成框架,在 框架中水平方向板片为楼板,垂直为墙体,最终将“点一线一面”的抽 象形式与“柱一梁一板”的具体建筑构件联系起来。在Hejduk看来, 这种联系了抽象空间形式与具体建筑构件的练习正是结合了“多米 诺结构”与“空间构成”这两种现代主义基本空间图式,使得结构和空 间的问题可以同时进入设计练习当中。Hejduk认为九宫格是一种隐喻, 代表一种开放性的问题,不关乎任何风格,因为其空无一物,所以可以 永无止境地发展。 Hejduk于1963年来到纽约的库拍联盟,他不但将以前“德州骑警” 的九宫格练习带到这里,并且还发展了“方盒子”(cube problem)练习。 后来Hejduk成为了“纽约五”(New York Five)的一员,“德州骑警” 和库拍联盟的影响则继续体现在这个组合上,尤其是在Peter Eisenman(彼得.埃森曼)身上。 坂茂本人说,在他从学校毕业后,他曾经在矶崎新(Arata Isozaki) 的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按照日本许多建筑师的发展轨迹来说,通常 其工作过的事务所的影响会大于在学校的影响,但是在这点上,坂茂是 一个例外。坂茂说他非常崇敬矶崎新,特别是他的Gunma Museum C 1974,他从高中时代就很想在矶崎新的事务所工作,但是在库拍联盟毕 业后,他发现自己对矶崎新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毫无兴趣,这段工作的经 历反而更加让他决心追随John Hejduk。坂茂说虽然Hejduk并没有很多 建成作品,但是他的建筑语汇却非常切合实际。坂茂甚至调侃说“似乎 我注定就要成为一个‘纸建筑师’C paper architect”,比起美国很多只 能在纸上做设计的建筑师,坂茂真的变成了一个纸建筑师,只不过他真 的用纸 在搭建。 二、两场展览: 1、Emilio Ambas:的“功能二重性” 在坂茂执业后,真正使得他开始关注材料的,并不是他在库拍联盟 接受的教育。如果说John Hejduk和库拍联盟是为坂茂奠定了坚实的现 代主义教育的基础的话,Alvar Aalto(阿尔瓦.阿尔托)、Emilio Ambasz 两位著名建筑师和两场关于他们的展览则是使得坂茂真正转型到使用 纸作为建筑材料的关键。 坂茂毕业后在矶崎新的事务所工作的时候,坂茂负责了几场在东京 中轴美术馆(Axis Gallery of Tokyo)的展览,其中有一场是关于阿根廷籍 的设计师Emilio Ambasz的。坂茂说他本来就对Ambasz很感兴趣,不 仅因为他既是建筑师,又是图形和工业设计师,而且他的作品通常带有 一种“功能二重性”(functional duality)一一也就是他的作品在满足一般 功能性要求的同时,还能满足其他出乎人意料的功能要求。例如1992 年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世博会(Seville1992Exhibition),他曾经试图 说服每个国家都设计了一艘船作为展馆来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 周年。因为世博会的展馆通常都是临时的,所以每个国家的“船展馆” 都能在本国建造,然后驶入西班牙塞维利亚,在展览结束后,只需要再

建筑设计的十二种风格

从古典到当代,建筑设计的十二种风格 作者Julia Daudén | 译者Laurene Cen 历史的教学方式通常是线性的。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而且主要关注西方世界。 然而,我们也知道,去理解一种现象如何引起另一种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关于人类发展的广泛概述。在建筑史上,理解随着时间流逝而出现的设计运动和建筑风格是很有趣的,更确切地说,是去了解它们的连续性或断绝对迄今为止所产生的建筑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这里呈现了历史上几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风格和运动,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独特风格。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建筑建于公元前7世纪到4世纪的古希腊。它最著名的是用石头建造的大型宗教神殿,通过柱式、对称、几何和透视的原则来设计。表达古典主义风格最显著的特征是古希腊的三种“建筑柱式”:多立克(Doric)、爱奥尼(Ionic)和科斯林(Corinthian)。帕特农神庙是古典建筑中最伟大的作品。该神庙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卫城,它展示了引人注目的特点:建筑体积建造在基座之上,基座支撑着一系列的圆柱和柱头上的体量,接着再支撑一个山花。 罗马式建筑 这种建筑风格是欧洲在6世纪到9世纪之间发展起来的,改风格与它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欧洲各国处于战争状态、担心受到敌军入侵的时期,这些建筑受到古罗马共和国的启发,以厚重而坚固的墙壁和半圆形拱门的最小开窗方式为特色。这种风格的主要范例是在该时期建造的教堂,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Santiago de Compostela Cathedral)。它是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建造的,是这种风格最伟大的作品。

浅析建筑师王澍和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的创作思想差异性 相平

浅析建筑师王澍和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的创作思想差异性相平 发表时间:2019-07-19T10:43:31.243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2月下作者:相平 [导读] 在迎来21世纪的十多年间,建筑界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人们关注的视角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新之中,有这么两位建筑师,来自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 (山东建院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在迎来21世纪的十多年间,建筑界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人们关注的视角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新之中,有这么两位建筑师,来自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却同样获得了普利兹克奖,他们对于建筑的切入点不同,然而在具体的设计手法上,却又有相似之处。本文正是通过对两位建筑师的全面剖析,找到两位建筑师设计理念、设计手法上的差异性,以指导今后的建筑学习。 关键词:21世纪;建筑创作手法;建造过程 一、21世纪中西方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21世纪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回望十多年间,建筑师开始对建筑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产生了更多的关注。21世纪的社会发展,将会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都将以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为基础。应运而生的将会是一个高速发展、激烈竞争、交往频繁的社会。21世纪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纪,农村人口将继续涌入城市,而城市人口也将会超过农村人口,进入信息社会。 以上社会现状映射到建筑发展上,不同国家将会面临不同的建筑需求,不同国家的建筑师需要根据国内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来解决设计思路上的问题。以智利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和中国本土建筑师王澍为例,来探讨他们创作思想的差异,并探究成因,以此来指导建筑设计。 二、浅析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和王澍的创作思想差异性 (一)不同的成长、教育经历 王澍可谓中国土生土长的建筑师,受教育阶段在国内完成,没有留洋经历。求学阶段,王澍非常勤奋刻苦,随在教育体制内,却不拘泥于当时的教育环境。 阿拉维纳在智利成长起来,在德拉智利天主教大学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在对于建筑道路的持续追求中,他保持了清晰的视野和卓越的技巧。他在他的母校智利天主教大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项目,包括数学学院(1998)、医学院(2001)、建筑学院改造(2004)、暹罗塔楼(计算机中心,2005)以及最新完成的UC创新中心(2014)。每一建筑都展示了对于人们会如何使用建筑的深刻理解,对于材料的细致而精心的使用以及为了服务更大社区而营造公共活动空间的努力。 (二)创作思想的分析对比 一位来自由中国,一位来自于智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价值观,却因为都曾获得普利兹克奖而闻名于世,也由此引发了笔者对两位建筑师的研究热情。两位建筑师有众多不同之处,然而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却又蕴含着共性。笔者希望通过对两位建筑师的建筑作品,建筑思想的对比,能够发现更深层次的设计含义,从而引导今后的建筑创作。在接下来的介绍中,将会从两位建筑师对建筑的追求和认知、对建造过程的处理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对建筑的追求和认知:王澍从小成长在文化气息浓重的家庭环境下,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有很深的认知和造诣。中国传统的文人情怀在其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中国古代的建筑、园林的营造,往往是文人和匠人配合的结晶,文人负责整体的把关和控制,而匠人则负责具体的实施,将文人的构想化为现实。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以院落为核心,形成了南北东西不同的建筑风格流派,建筑文化可谓异彩纷呈。然其中最经典的一支,当属中国的江南私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多由文人墨客根据地形,结合个人的志趣追求,精心设计营造而成。江南私家园林的最高追求,是对“意境”的营造。所谓“意境”,则需分成“意”和“境”来分别论述。“意”是指园林主人的胸中之意,指的是人的思想感情,想要表达的志趣或对于某种事物的看法和追求。而“境”则是指外界的事物和眼前的景色,指现实中的事物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二者结合,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托物言志”。以外化的景色来表达内化的个人志趣追求。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追求和内心精神的外化体现。举例来说,拙政园的园主王献臣在园中种植大量的荷花,正是为了通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来表达个人高洁的为官之道。园林中的每一个建筑单体以及每一处空间组织,都可以构成一个具有表达意义的“景语”。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非常宝贵的一笔精神文化财富。 而王澍正是试图将这种在中国渐渐式弱的传统文化思考,重新带到公众的视野中,让建筑师,让使用者能够体验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内涵和空间形式,重新引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对比王澍,智利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则更多的关注建筑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怎样使用现有的条件,来尽可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怎样为他们解决建筑问题,提高生活品质。如果说王澍是“文人建筑师”,那么阿拉维纳可以说是“平民建筑师”。以他的作品“智利伊基克市政府经济适用房项目”为例,由于当地政策的限制和建造经费的不足,阿拉维纳使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先将建设用地内的建筑建设一半,另外一半在后期由居民在居住的过程中自己完成。只是建筑师为居民搭建了建筑的完整框架,留下的那一半未完成的建筑,可以在居民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行建设完成。让经济条件不好的居民。能够在市区较好的地块获得属于自己的房产,这可以说是一个创举。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

浅谈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 摘要:当代生活强调建筑与工业的结合, 强调建筑必须走向工业化的脚步, 这样建筑可保障质与量让建筑服务于工业化与商业 化的社会。这样同时强调技术在建筑中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建筑与艺术之间, 由技术决定了艺术的意涵,也决定了建筑形式呈现。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建筑形式 abstract: the contemporary life emphasizes building and industrial union, emphasizes building must to the steps of industrialization, so building can guarante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let building services in industrializ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society. this also stressed that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has decisive role, in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art, the technology to the meaning of art, also determines the building representation. keywords: modern socialist, building design, architecture form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总体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其中第一个影响是因为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拮据, 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这点在建筑的发展上则抑制了建筑师追求复古主义做法。第二个影响是工

王澍作品思想分析

王澍建筑思想分析及对中国城市化的思考 建筑学专业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刹那间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在各大城市拔地而起,传统建筑风貌正逐步消失,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引发了我们对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建筑应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思考。本文将通过对王澍关于城市复兴和传统建筑现代复兴思想的分析,结合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探讨中国城市化该如何更好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中国城市化、传统建筑、未来、王澍、城市复兴 一、王澍的建筑思想 2012年,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这是中国本土建筑师首次获得这个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建筑奖项。王澍的获奖引起了相当大的社会关注,这是因为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一个阶段,传统建筑社区生活方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对现代建筑简单的复制和模仿,不仅建筑师连普通的居民也要发出提问,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正如评审辞中指出:“中国建筑师获奖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代表着评委会成员们认可中国建筑师将推动中国及世界建筑思潮的发展。同时,未来中国城市化的成功对中国及世界而言都将是意义重大的。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中国既要保持悠久而独特而的文化传统,又应关注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王澍基于本土建筑的思想和将旧材料与新技术成功结合的作品将对中国今后的建筑和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王澍是一个对建筑有着独立思考的人。他一向都特立独行,在读大学时就被看作是异类,大二时就宣称没有老师可以再教他了。上个世纪80年代,当大家都热衷于现代主义建筑时,他曾写过论文《当代中国建筑学的危机》,批判整个近代中国建筑界的状态,从各个建筑界大师,一直批到自己的导师齐康;他的硕士毕业论文《死屋手记》影射了东大建筑系以及整个中国的建筑学状况,当时有人给他传话,如果不改论文就可能没有学位,但他就是一个字都不改;他的博士论文《虚构城市》阐述了他对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思考,但时至今日,不少他在同济的师兄弟和老师都说看不懂。“看不懂”,也是很多人对王澍建筑作品的评价。由最初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到后来作为获奖代表作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以及他参与的住宅项目“钱江时代”,争议从未平息,但他从不受外界评价的影响或左右,坚定地抵制市场压力,保持独立的价值观,坚持建筑世界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走基于本土文化又具有普适价值的当代建筑之路。 王澍的建筑观念是:就地取材,旧料回收,循环建造(图1)。他认为建筑就是景观,景观不仅体现在对自然地理的适应、调整、敏感对话,甚至将真实的自然也变为生活场所建造的一种元素,根据对“自然

2021年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分析论文

2021年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分析论文 1自然主义的开端与风格的摇摆 美国广阔的国土、多变的自然地貌使其景观设计有着几乎天生的自然主义追求,奥姆斯特德及其追随者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就倡导自然主义,反对追求庄严和清晰结构的古典主义。公园优美的自然式景观与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满足了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然而,之后的美国景观建筑经过浮华虚饰的后维多利亚折衷主义式(TheLateVictorianEclecticLandscape)、城市美化运动和古典主义复兴的新古典主义等潮流变换,在数十年的风格摇摆中并没有走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自己的道路。 2现代主义 二次大战前后,在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理论和作品的影响下,美国的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在所谓的“哈佛革命“之后逐渐形成。现代主义对景观建筑学最积极的贡献并不在于新材料的运用,而是认为功能应当是设计的起点这一理念,现代景观建筑从而摆脱了某种美丽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适应,赋予了景观建筑适用的理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正如“哈佛革命“三之的罗斯(JamesRose)所说的:“我们不能生活在画中,而作为一组画来设计的景观掠夺了我们活生生的生活区域的使用机会。“他最为关心的是空间的利用而不是规划中的图案或所谓的风景秩序。而加州学派的领导人物丘奇(ThomasChurch)的作品中真正鼓舞人心的也不是构成的秩序,而是自由的设计语言以及有设计本身、场地和雇主要求之间的

精妙平衡。另一位现代景观设计大师埃克博(GarrettEckbo)则更为强调景观设计中的社会尺度,强调景观建筑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在他看来“如果设计只考虑美观,就是缺乏内在的社会合理性的奢侈品“。而作品最具几何秩序感的克雷(DanKiley)同样认为设计是生活本身的映射,对功能的追求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图3)。最能象征这一时期景观设计理念和环境关怀的景观建筑师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他的作品体现了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学进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的社会作用、对适应自然系统的强调,以及功能和过程对形式产生的重要性等等。他的一系列以自然作为戏剧化景观场所规划灵感来源的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不仅是优美的城市风景而且更是人们游憩的场所,从而成为城市中人性化的开放空间(图4)。20世纪60年代起,社会民主所带来的公众参与决策制度促进了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景观建筑设计也同样如此,而哈普林正是这一变革的直接拥护者和倡导者,正是哈普林使他的公司的设计程序适应了新的社会现实,通过讨论会和信息反馈等方式实现的公众参与设计使社会意愿得以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现代主义景观建筑设计通过对社会因素和功能的进一步强调,走上了与社会现实相同步的道路。 3生态伦理 70年代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教授麦克哈格(LanMcHarg)提出了将景观作为一个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决定性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强调了景观规划应该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

浅谈建筑设计风格

浅谈建筑设计风格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科技、文化等方面也随之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追求,因此对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大大增加。在这种大环境下,能体现人们生活质量与居住环境的室内设计应运而生。这就要求设计师设计的建筑风格即不但具备应有的功能部分,还要有自然流露的文化气息。本文就建筑设计风格做一简单探讨。 标签建筑;设计风格;探讨 从2000年开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科技、文化等方面也随之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追求,因此对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能体现人们生活质量与居住环境的室内设计应运而生。这对设计师的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即不但具备应有的功能部分,还要有自然流露的文化气息。 1、建筑设计风格 1.1 简约明净的设计风格 设计者们十分钟爱简约明净的设计风格,而这种风格通常用充满现代感的设计方法体现出来。设计者们在准备设计时,需要注意:任何房子都有其特定的构造以及不同的房子主人也有其不同的喜好,不能将自己的审美认知和准则硬塞给客户,更不能生搬硬套某种现成的设计成果。通过与客户深入沟通了解其相关要求和喜爱的风格后,在满足这些需求的条件下,再融入自己的设计灵感,通过恰当的结合方法,展现出独特的室内设计效果。当然在各种设计元素里,对空间的利用、物料的搭配和色彩的组合是设计者们普遍使用且能体现个人设计特点的三个元素。其中如何合理分配间隔达到视觉上的空旷感是对空间得到充分利用的重要考察原则。而根据实际环境选取适当物料及利用色彩组合营造舒适氛围则成为后两个元素的使用标准。 1.2间接质朴的设计风格 穿梭于嘈杂且变幻莫测的社会中,已经烦扰不断的人们十分渴望得到安静、舒适的生活,因而对简单自然的生活空间十分推崇。这也是大多数人喜爱间接质朴的设计风格的主要原因。设计师可以根据人们这种心理诉求,定位自己的设计理念,即用简单明了的整体设计和素净质朴的物件搭配取代只注重形式美观的设计和大量运用的堆叠物件,从而创造出简洁、舒适、自然的室内坏境。 1.3 融入新元素、新理念的设计风格 因此,如果设计师把自己限定在某个方向,并且其设计风格一成不变,那么他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设计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此可知,只有与时代和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