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解传媒经济学

理解传媒经济学

理解传媒经济学
理解传媒经济学

理解传媒经济学

第一章传媒经济学介绍

一、什么是传媒经济学

1、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传媒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制作内容……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和需求。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国境内所创造的所有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商业周期:经济并不是以稳定或是始终如一的速度增长,而是以一系列上下波动的商业周期运行,可分为四阶段:低潮期、恢复期、高潮期、衰退期。

3、边际效用:指消费更多或更少某一特定产品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变化。(03名解)

4、边际效用递减:一个消费者消费某一特定产品越多,他或她逐次从每个单位的产品中获得的满足感就越少。

三、经济理论中的公司

1、生产:是一种资源的转化,即把劳动力、土地和资金转化为商品和服务。

2、传统公司理论的核心:所有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

3、对传统公司理论的有关传媒的两种批判:

一是商业活动纯粹受利润驱动的假设过于粗糙和简单,传媒常常还追求政治利益等。

二是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公司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由公司所有人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

由经理人经营: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公司发展目标;

4、机会成本:以特殊用途使用某物的成本就是不以最佳用途使用该物所被忽略的利益。比如把资源从电脑游戏部调配到光盘生产部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可以被计算成为生产更多的光盘而必须放弃的电脑游戏的产量。

5、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6、边际产量:在其他条件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要素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总产量)产生的变化。

7、收益递减规律: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可变要素(如技术人员)的增加,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随之降低。(在传媒公司中,常常是递增,因为复制成本基本为0或很少)

四、竞争市场结构

1、竞争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

不完全竞争又包括: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2、完全竞争:许多卖家提供同质产品或服务,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控制市场,即完全竞争。每家公司都被认为是价格的接受者,产业具有竞争者自由进入和退出的条件,没有准入壁垒。(现实中少)

3、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卖家,没有竞争,准入壁垒高。

4、垄断竞争:许多卖家销售相似的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产品是有差别的,每件产品只能从制造该产品的公司获得。公司有控制产品价格的能力。

5、寡头垄断:一个市场内只有少数几个竞争者,产品无论是同质还是异质,都存在着一定的竞争。

6、集中率:衡量一个市场寡头垄断程度最常用的方法,用最大的四五家公司在某行业中所

占的产量、就业和收入比率。

五、市场结构和行为

1、公司所处的市场结构将会决定公司的行为和经营。

六、传媒经济学的特别之处

1、在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满意的同时,还因其公共服务的性质,要实现其他目标;

2、自由市场经济学中,大多数资源配置是通过价格来实现的,但在传媒经济中,有时无法建立起其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

3、福利经济学:以整个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福利函数”即表示通过资源配置实现福利最大化的函数关系。

七、传媒的主要经济特征

(一)传媒的整体特征:分别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销售它们的商品。

1、传媒公司创造的两种商品:一是内容;二是受众。

2、听众、观众、读者所消费的娱乐和新闻内容是传媒公司销售的第一种产品;被传媒内容吸引的受众成为第二种有价值的产品被包装定价,销售给广告客户。

(二)传媒的公共商品特征:(与私有商品的不同)

1、观众从传媒内容中获得的价值在于意义,而不在于信息的载体,所以传媒内容不会在消费过程中被耗尽或损坏,相同内容可以反复提供给不同的消费者。

2、公共商品的是高初始成本,低复制成本。即某一产品的消费者增多,边际收益也会增加。

八、规模经济

1、规模经济:当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时,就出现了规模经济。是传媒产业的一个普遍特征。规模经济在传媒业中的广泛应用与传媒产品的低复制成本有关。

2、边际成本(MC):每多向消费者提供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时而产生的成本。

3、平均成本(AC):指提供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所有成本除以爱人人数。

九、范围经济

1、范围经济:通过多种产品的生产实现的经济。是传媒业的另一普遍特征。

第二章公司战略

一、传媒的垂直供应链

1、垂直供应链:制作传媒内容——将传媒内容编辑成产品——发行。

2、传媒业实质上是向用户提供内容;目的是制造和包装知识产权并尽可能多次地向尽可能广泛的观众群以尽可能高的价格销售知识产权来实现收入最大化。

3、在传媒的垂直供应链中,各个环节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哪个环节比哪个环节更重要:传媒内容如果没有被传递给大众,它就毫无意义,如果发行渠道没有内容可传播也同样没有价值。如果一家公司设法垄断了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所有与这条供应链相关的公司都会受到威胁。

二、变化中的市场结构和界限

1、传媒公司受影响因素:技术因素/国家制度

2、新的技术和放宽的法规拆除了影响传媒市场的传统的准入壁垒。

3、技术发展的影响:

一是使传统市场的地理界限模糊,出现了全球化趋势,互联网的出现建立了一个真正跨国家无界限的传播市场。(全球化)

二是使产品市场界限模糊:传媒、电讯和电脑技术汇聚一起,以前各自独立的行业部门开始走向集中和重叠。(整合)

使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可以更好地发挥效能。

三、传媒公司的战略反应

1、基本原理:尽量更充分地使用共享资源。

2、全球化和整合,增加了传媒内容再包装和再利用的可能性和积极性,使传媒技术在技术和商业允许的范围内以尽可能多的形式进行再包装和再利用,并通过尽可能多的销售渠道和窗口在尽可能多的地域或市场向尽可能多的消费者销售。

2、三类发展战略:横向发展战略/纵向发展战略/斜向发展战略。

四、管理理论

1、经理人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公司的发展规模而不利润最大化。

2、原因:薪金与公司业务的规模挂钩;公司规模扩大,有助于使高级经理在行业里的地位提升;使自己的公司更难被敌手收购。

五、横向扩张的优势

1、横向扩张:公司通过内部成长或接管经营类似产品的公司而获得在市场份额上的扩张。

2、获得更大的市场力量和增加效率是横向发展的动机。(亦是其他两种扩张策略的动机)

3、规模经济是传媒公司扩张的最主要驱动力。(见第一章第八点)与低复制成本有关。

4、范围经济在横向扩张中的作用:当一家公司横向扩张,把特殊的资源或专门技术用在不止一种产品上就产生了范围经济。

5、关于报业之间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减低成本与报业质量的争论。

6、临界质量:是大规模经营的另一优势,即大公司在与供应商和购买者(广告商)交易中处于更有利的谈判地位。

六、斜向扩张

1、斜向扩张:把业务侧向地或斜向地向其他互补领域发展。

2、积极地发挥协力优势和提高效率。

3、跨媒体的所有权合并往往发生在能够共享专门形式的内容或传输设备的公司中。

(1)当一个传媒公司的产品以一个特殊基调或主题为特色,然后扩展经营到几个不同的领域,通常会产生重要的协力优势。比如报纸、杂志和图书出版的交叉所有权,利用协力优势,通过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叠而降低成本。(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其中都起到作用。)

(2)传媒和通讯行业在所有权上进行交叉获得多样性经济的优势。电话公司用已有的传输设备传送两种服务——规模经济;同样的传媒内容被包装成不同的产品——范围经济。

4、斜向扩张通常发生在文字产品之间、音像产品与音像产品之间,而文字与音像产品的结合不一定会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优势。

5、广播和报纸出版不存在自然的范围经济,但仍然普遍的原因:一是产生了交叉宣传公司产品的机会;二是分散和降低了单独经营一种传媒产业的风险;三是存在利润最大化以外的动机,即经理人的管理动机。

七、纵向扩张

1、纵向扩张:不只在产品供应过程的一个单独环节中从事业务。

2、纵向扩张的优势:由于垂直供应链相互依赖的关系

一是降低交易成本;二是公司具有一定控制它们运行环境的能力,有助于避免它们在上游或下游的环节丧失市场销路。

第三章广告经济学

一、广告业

1、广告的目的:增加销售量/强化消费者对某些特殊品牌的钟爱。是公司用来进行竞争的主要工具之一。

2、竞争的主要手段:广告/提高质量/降价。

3、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无需广告,而在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行为,主要是广告活动和价格战。从基本上看,正是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中运营的公司的竞争刺激了广告业。

4、广告在消费者要买哪个品牌时发挥作用,而不是买什么产品。广告有助于产生和保持消费者对某品牌的忠诚度。

二、信息广告与说服性广告

三、作为市场准入壁垒的广告

1、大规模的广告是把高生产启动成本强加于新入市者的一种手段,阻止了竞争者的产生。

2、广告是寡头垄断的特点。

3、另一种阻止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的方法是“品牌多元化”,这意味着所有潜在的机会都被有效占用了。

异质产品:种类相同但在品质上又可以看得出差别的产品。

4、品牌多元化和巨资广告的结合使用形成了强大的准入壁垒。

四、广告与经济状况

1、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广告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在经济衰退时期,广告下降速度也更快。

2、任何国家的经济财富和其广告支出规模间有强大的积极的联系。

3、广告分类:展示广告/分类广告。

(1)展示广告:除了金融广告、分类广告、贸易或技术类期刊上的广告外的所有广告,占广告中的大部分支出。

展示广告的支出主要受消费者支出/公司的利润影响

(2)分类广告:指招聘、住房、个人广告等。

支出取决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房地产市场状况、二手车市场、就业水平等。

4、成功的创新产品或服务形成的市场可以从广告业中得到体现。

五、公司的广告决策

1、以佣金为基础地支付模式:客户付他们的总账单的15%的提成。这种模式促使广告公司把精力集中在花大价钱做广告上,并且忽视了广告的效果。

2、按成效付费:广告公司所得的费用是参照广告活动给客户的销售量带来的影响而计算的。

3、调查广告效果的两种方法:一是衡量广告是否成功传达了信息;二是直接检测广告在销售量和利润上的作用。(不足明显。)

4、回归法模式:把前一阶段做的广告与当前的销售额进行比较,来克服广告效果的时间滞后问题。

六、广告与新媒体

1、利:新媒体的交互性和个性化,使消费者与广告商能进行更有效的双向交流,能使广告更有针对性;

2、弊:一是有针对性的微观营销比通过传统的大众传媒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的成本高得多;二是随着传统媒体的观众的分流,接触广大消费者的成本反而提高了。

3、所以传统的大众传媒仍然是一个很强的卖点,可以把新媒体的到来看作是大众传媒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第四章电视广播

电视是传媒产业最大的组成部分。

一、广播电视的经济学特性:

1、缺乏直接向受众收费或直接从受众身上实现利润的机制。

克服这一问题的两种解决方式:

一是公共基金模式:即政府建立一个公共公司形式的广播公司,并通过向所有拥有广播电

视接收设备的用户征税(收看许可费)来资助该公司。——英国的BBC

二是由赞助商赞助,赞助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公司被允许把有关它们产品的商业信息连同这些节目一起介绍给观众。——美国的电视广播业。

2、作为传媒的整体特征:分别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销售它们的商品。传媒公司创造的两种商品:一是内容;二是受众。

电视首要的产品是它的节目,所以一定首先要有保证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的足够的不可省的资金;

其次是被其节目吸引的观众,通过观众的数量与广告商订价。广告时段:以覆盖的观众面大小来交易或是在固定价格的基础上交易。电视广播公司的实际收视率将对它的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作为公共商品的特性1:传媒内容不会在消费过程中被耗尽或损坏,相同内容可以反复提供给不同的消费者。即非穷尽性。

4、作为公共商品的特性2:是高初始成本,低复制成本。

向额外的一个顾客提供电视播出服务是没有成本的,所以随着观众的增加将会带来很大的规模经济效应,而当观众缩减时,却没办法缩减资金。

5、这些特性对于新建电视频道有着重要意义:当一个新频道推出时,建立观众群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节目制作上投资,而不论最开始的收入和观众是否会保得住这些成本,必须保持在节目质量上的投资。

电视广播收益的恶性循环:节目制作预算低——观众/付费用户少——收入低——利润低——节目制作预算更低……。

电视广播收益的良性循环:节目制作预算高——观众增多——收看用户更多——收入增加——利润增加——预算增加……

所以广播电视公司要避免恶性循环,加大对制作的投入,促进良性循环。

6、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如何在广播电视业中的起作用。

随着观众的增加,向每个观众提供电视节目服务的成本就会急剧下降,所在以电视广播业明显适用于规模经济。

只要通过利用同一内容或知识产权生产不止一种形式的产品(即不止一种节目),通过分摊一般管理费用,或共享其他效率收益时,就产生了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的另一种途径:也用来指一种节目的制作由另一种节目补贴的电视播出行为。即来自热门节目的收入被用来分摊风险和补足整套节目的生产成本。

二、广播电视中的市场失灵

1、缺乏直接向受众收费或直接从受众身上实现利润的机制。

2、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穷尽性。非排他性指很难排除不想付费的人:不管每个观众愿不愿意付费,广播电视服务都向所有人开放。非穷尽性的特征说明:额外向一个观众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这就意味着没有必要阻止任何人接收电视广播服务。

3、外部性。当公司从事某种活动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时就产生了外部性,由于社会成本并不由公司承担,因此形成了市场失灵。这有可能鼓励或促使公司投入更多的资源去提供引起负面外部性的传媒内容(比如暴力),而一些具有正面外部性的传媒内容却有可能在自由市场条件下供应不足(比如纪录片、教育产品)。

4、信息的不对称。公司向消费者提供新知识和娱乐,但观众无法提前知道他们是否对这些内容感兴趣,当他们消费了这些节目后才知道是否值得,而一旦看过了节目也就没有付费的动机了。

三、公共资助的电视广播

1、针对电视广播市场失灵的最常用政策手段是管制和公有产权。

管制:是电视市场的一个普遍特点,典型的是设置规章鼓励私人电视广播公司即使偏离利润最大化战略也必须符合公众对产品质量的要还应。(主要针对外部性)公有产权:由于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穷尽性,电视广播最好由公共部门以零价格提供,并用公共基金支付运营费。大多数国家建立了某种公共资助、国家所有形式的电视广播实体来提供公共电视广播服务。

2、广告作为电视广播的主要市场资金来源。是一种有缺陷的资金,努力吸引广告商需要的观众群,忽视了观众对不同类型节目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3、加密技术的进步,观众直接付费已成为商业电视台的一项日益重要的收入。(针对无法以直接收费)

4、BBC的公共服务性节目是通过向所有拥有电视的家庭强征义务的收看许可费来资助的。

四、电视的垂直供应链

1、电视的垂直供应链:制作—包装—播放—有条件接收—消费者界面。

(垂直供应链:制作传媒内容—将传媒内容编辑成产品—发行)

2、有些电视公司涉足供应链的几个或所有主要环节。

美国政府通过“金融利益及辛迪加”或“金辛”法案来干预电视垂直供应链,限制电视网从它们所播放的节目的二级销售上获取利润。

这种干预试图防止垂直一体化的强大的电视广播企业操纵电视的整个供应链。决策者努力提高节目制作领域的竞争—为节目制作部门从电视播出部门分离出来提供机会——使电视台操纵电视业不再容易。

五、电视广播网

1、电视广播网:是许多地方的或区域的电视台或广播电台为了产生和充分获取经济利益而联合在一起的一种方式。最重要的好处是节目制作方面的规模经济。

2、英国ITV电视网:是一个由14家地方电视台组成的覆盖整个英国的电视网。ITV电视网采用的体系是14家地方电视台为ITV同的节目共同集资,作为回报,它们获得在当地播放ITV节目的权利。

3、美国三大电视网:美国广播公司(ABC)、国家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福克斯电视网(FOX)。它们不仅一起分摊节目的成本还联合在一起销售广告。

4、大的电视网所产生的规模优势可以成为进入电视广播业的壁垒。

5、为了控制内容成本暴涨,向上纵向合并已经成为电视广播网不可或缺的战略。

六、节目编排竞争策略

1、竞争性复制:电视广播公司之间的竞争会促使它们盲目模仿别人的节目制作策略,而生产出比在垄断下会出现的更多的千篇一律的节目。

2、原因:处于竞争中的频道发现,瓜分具有大众兴趣的观众市场比迎合少数人的兴趣而疏远主流观众更有利可图。

3、居中规律:中心节目(如游戏类节目和情景喜剧)使许多节目供应商盈利后,迎合边缘观众的节目才值得做。

七、新传输技术的影响

1、有线、卫星、以及数字压缩技术,——流通渠道增多、竞争更加激烈——观众的分化——对广告商的影响(见第三章广告与新媒体)。

2、加密技术和解码技术的进步,使观众直接付费和订购成为可能,并使之成为电视广播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为产品和服务所支付的金额与他们根据市场时价需付的费用之间的差异。(愿付与需付之差。)

加密技术的进步,使得公司可以把这种消费者剩余利用起来,为较小的观众群提供节

目服务。

3、直接收费的利弊:

利:增加公司收入/使节目内容更加多样化/更有针对性;克服了长期存在的供应商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

弊:排斥观众导致福利损失/某些节目成本上涨过快。

第五章电视制作

一、节目供应经济学

1、传媒内容制作是一个昂贵的行业,制作成本也因节目类型和风格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

2、在电视产业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垂直供应链中的中间环节——电视台联系在一起的,电视台在供应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型电视台占据的主导地位可能使制作公司无法享受到它们产品的公共商品属性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

3、电视制作行业中两种不同的资金模式

赤字财政:一种在美国较为普遍的机制,即节目制作方分担节目制作中的一部分资金风险,作为回报,它们可以获得自己制作的节目的二级和三级销售权。制作方就可以开发那些红极一时的电视节目。

成本附加:在英国较普遍,电视台委托独立制作人制作节目,并愿意承担全部制作经费,还要预付给节目制作人一小笔制作费作为利润,通常是制作费的10%。电视台获得节目有初级和二级权利。

二、窗口化策略

1、窗口化策略:即节目供应商通过把一级、二级和三级电视观众看成不同的“窗口”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节目。

要实现节目的价值最大化,不仅要把这些节目在尽可能多的窗口和渠道销售,而且还要安排出能够产生最佳回报的销售模式和顺序。

2、窗口化策略是一种价格歧视,同样的产品销售给不同消费群体的价格不同。因为统一的收看费不利于供应商的收入最大化。

一级价格歧视:把电视节目出售给每一个观众的价格都不同;

三级价格歧视:对不同观众群体、不同传输渠道或窗口间的价格歧视。

3、窗口化策略影响着节目的预算。

4、窗口化策略不仅关系到国内发行还关系到海关销售。

5、成功的电视节目品牌的创造者,不仅能够通过向不同的发行窗口销售电视播放权获得收入,还能够利用版权开发相关的附加商品从附属市场中赚取利润。

三、音像制品的国际贸易

1、音像制品国际贸易量巨大,可归因于音像制品的公共商品属性,即向另一个市场更多的观众供应电视内容的低边际成本或零边际成本。此外,价格也较国内制作的电视节目价格低,这吸引了电视台。

四、美国电视供应商的支配地位

1、美国供应商形成支配地位的原因

(1)美国的金辛法案强迫三大电视网从独立电视节目制作人那里购买一定数量的节目,这大大推动了传媒制作业在美国的发展。

(2)美国国内市场规模大,电视用户多,能实现规模经营。

(3)美国观众多而且比较富有,愿意在本土节目上投资,使美国电视有更多的制作资金。

(4)美电视制作商也受益于英语是一种国际语言。

(5)电视制作资源、人才和专门支持服务的高度集中加强了观众规模、观众财富和语言带来的优势。

(6)美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通常在本土市场就会得以偿付,所以能以低成本出口。

2、倾销:当商品以低于实际生产成本的价格向海外市场销售时就产生了倾销。

而在电视节目出口中,节目的销售价格会远远低于初始生产成本,但会远远高于它的边际供应成本。

3、欧洲电视节目跨国贸易的障碍。

(1)语言障碍

(2)欧洲许多大电视台的成长保留了公共服务性质,把精力集中在本土观众的需求和利益上,不像美国商业性的电视广播公司集中在节目出口到国际市场的潜质上。

四、“欧洲堡垒”:配额

1、美国的单向贸易流动对欧洲的影响

(1)从经济上看,欧洲是贸易收支逆差,而且使本土的制作业缺乏就业和创造财富的机会。

(2)从文化上看,外国电视节目可能构成对本土语言和价值观的威胁。

2、欧洲的措施:主要政策是强制性欧洲节目的配额。要求所有电视台确保所播放的节目到少有50%是欧洲原产的。

3、配额的利弊:

利:振兴本土节目制作业的发展,确保了本土制作人从市场扩张中获得更多的利润/防止本土文化的边缘化。

弊:使新频道增加速度放慢/会限制消费者的选择,降低对欧洲节目的需求量。

五、保护主义与国际自由贸易

1、保护措施:

(1)提供补贴:向国内制作商提供各种形式的补贴以提高他们在本土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关税:向进口电视节目和电影征收税金,通过增加进口成本来保护本土生产商。(3)配额:通过限制进口促进消费者对本地生产商制作的产品需求。

(05年简答:世界各国在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哪些对本国文化保护的措施。?)

第六章国际电影业

一、电影收入

1、电影收入的三个渠道:影院票房/录像(租赁、零售、买断)/电视(收费频道)。

影片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消费者为观看影片直接或间接支付的费用。

2、电影发行商会安排影片在不同窗口依次发行,使影片在反复播映中获得整体利润的最大化。(国内票房—海外票房—按次计费—录像带—收费电视—免费电视)

二、美国模式

1、通过七大跨国公司生产和发行的影片统领了整个世界影片市场。

2、好莱坞巨头的优势

(1)规模大:不论在需求还是在供应方面。需求:有庞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供应:大规模的生产使公司在分散风险和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方面极具优势。

(2)实行生产发行一体化。

这种垂直组合的公司可为影片制作提供资金——保证生产,并且使用自己的发行网络把它们的影片推向各个放映渠道——控制发行。获得利润实现良性循环。

3、独立公司:除开好莱坞巨头,世界上其他所有的电影制片公司就是独立公司。

现在少数几个做得比较成功的独立公司都和好莱坞巨头公司有着交叉的所有权利益。

三、垂直结构与风险分摊

1、影片制作特点:投资巨大、风险高

但轰动一时的影片带来的票房收入以及其他相关收入相对于影片的投资而言仍然非常可观。

所以数部大获成功的影片足可以冲抵市场影响不大的影片带来的损失。但这只有像好莱坞一样的大公司才能够有足够的财力实现这样的良性循环。

2、制作影片是风险最大的环节,这部分支出由制片公司通过向消费者供应影片的各个环节赚取的利润来分担。

3、垂直整合意味着没有第三方发行人或其他投资人从制片公司的回报中分成。

4、独立制片公司融资困难,即使解决资金问题最后获得的利润也较低。

四、英国制片业

规模小、投资少、结构分散,缺少垂直一体化的大公司,无法通过垂直整合来获得良性循环。

五、“独立”制片的投资障碍

1、障碍一:大多数独立制片商很难吸引第三方投资——资金不足而不能通过制作多部影片分摊风险,不能实现成功影片和不成功影片的交叉互补。

2、障碍二:发行和放映都被美国巨头把持。

六、新技术的影响

1、数字技术影响着制作和发行

在制作方面:数码摄像机、编辑器和其他设备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拍摄影片的资金和劳动力成本。

在发行方面:(1)数字技术有望通过按部收费、类似视频点播(NVOD)、视频点播(VOD)等形式,使电视成为消费者核心的消费工具。

(2)互联网为影片开辟了新的播放场地。

(3)数字传输方式降低了把影片送到电影院的成本。

第七章印刷媒体

1、报纸出版的特点

(1)自商业电视问世后,20世纪50年代后,报纸出版开始渐渐萎缩。

(2)报纸收入主要是靠报纸销售收+广告收入。

(3)销售报纸可直接获得收入,出现了针对某一细分市场出版的报纸。(仅靠广告支持的电视频道,为了同一主流观众之间的竞争。)

(4)报纸收入最大化的两个途径

一是针对较小但富裕的群体,广告收入占主要地位;

二是针对较多但较不富裕的群体,销售收入占主要地位。

(5)分类广告比展示广告受到广播电视的冲击小,但分类广告对周期性上下波动十分敏感。现在,互联网对分类广告造成威胁,影响报纸中长期的收入。

分类广告收入是地方报纸的重要来源。

(6)报业也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初始成本高,边际成本低。但报纸的出版包含一定的边际成本。

影响边际成本的因素:劳动力/新闻纸/印刷/发行。

(7)报业的范围经济:报纸经营者可以通过出版多种报纸获得范围经济。

(8)成本和收入的不相关性,易于进入收益的良性或恶性循环。

二、扩大市场份额的竞争策略

1、主要竞争策略

(1)收购竞争对手

(2)发行新报

(3)广告宣传:如竞赛、集报花等,但对发行量的影响不长久。

(4)根据市场变化对报纸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

(5)改变报纸的设计和版面,增加独立的单元和副刊。

(6)价格手段。

2、报纸的定价

(1)成本附加法:是一种通过在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增加一定百分比的毛利来制定价格的方法。——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考虑。

(2)当利润最大化以外的目标存在时,价格的制定就不一定从生产成本的角度去考虑。(3)市场结构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

(4)报纸的需求价格弹性:报纸的总发行量的对该报纸价格变化的敏感度或反应度的大小。(价格弹性05名解)

弹性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替代品。

高消费剩余使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3、最大化总体收入目标意味着,报纸的实际定价比出版商只试图最大化销售这一项收入的定价低。因为出版商希望以高发行量来吸引更多的广告商。

报纸的最优定价策略必须考虑到报纸销售和广告收入间达到的利润率最大的平衡点。

三、英国高级报纸的价格战

1、需求的交叉弹性:衡量的是一种商品的需求对另一种商品任何价格变动的反应度。

2、掠夺性价格:当公司把产品价格降得低于成本并一直保持这个价格水平时就产生了掠夺性价格。目的是把竞争者逐出市场或阻碍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

四、欧洲跨国杂志出版的成功

1、杂志和报纸一样,收入主要来自广告和杂志销售收入。但不一样的是杂志业生机勃勃。

2、杂志国际化势头良好的原因:

(1)杂志不像其他大众传媒产品(报纸、电视)那样受制于文化或政治的责任;

(2)杂志内容不受地区限制,可不分国界地针对和迎合读者群体的兴趣。

(3)杂志不受任何技术限制

(4)杂志也不受任何限制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影响

(5)杂志的产品特性(比如消费杂志依赖视觉图像)和内容使杂志出版商相对容易克服语言障碍

3、杂志的主要资产是它的名字或品牌。

五、杂志需求细分

1、刺激杂志总需求的两个主要因素:人们有了大量空闲时间/可支配收入;

2、杂志业的发展趋势是读者群被日益细分,出版商在日益细分的市场发行新杂志。

3、80年代以前,出版商倾向于生产和印制大发行量杂志,依赖于规模经济。

排版技术的进行降低了印制成本,出版商可以经济地制作低发行量的杂志,市场细分的战略实施速度正在加快。

4、细分战略是杂志出版业的核心。

5、细分的一个优势特点是创造了与其他商业活动产生协力作用的可能性。

第八章新传媒

一、“新”传媒新在哪里

1、新型电缆和卫星技术使广播频道数量爆炸式增长——广大受众群体逐渐分散;

2、新加密技术——也进一步促成了受众群体的细分

3、数字技术的发展是强大的“新兴”力量

(1)数字化促使传统传媒产品市场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

(2)数字压缩技术使宽带得到有效利用,传输的服务比模拟技术的服务量大得多。

(3)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着传媒生产、传输和消费模式。

(4)数字化促使广播、通讯和计算机领域所使用的技术更加“集中”或重叠。

二、互联网和e-商务

1、互联网,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并为电子商务或e-商务提供了市场。

电子商务:使用电子的方式和技术进行商务活动,包括内部商务、商务对商务和商务对消费者的活动。

e-商务:利用电子技术来赚钱的商业活动。

2、网络为各种传媒内容和服务增添了一个传输平台,为商业活动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

3、互联网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对于传媒经营者和他们的产品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互联网不仅是以电子形式提供和以前一样的传媒产品和内容,而且还制造新的、不同的产品。

一系列新增产品开始出现,大多数产品综合了不同的传媒,并涵盖了日趋重要的互动理念。

三、数字化的传媒内容

1、数字化最重要的作用是拓展了传媒的传输渠道。

2、此外,数字化还降低了音像业、电影业的制作成本,降低了进入其中的技术性壁垒。

四、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增长

1、数字化将图像、声音和文字压缩成同一格式,并通过同一传输设备进行传输,促使以前相互分离的媒介聚合在一起。规模经济是传媒内容制作的重要特征。

2、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意味着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通过不同传输平台,以不同的形式开发和利用成功的传媒产品。这就是范围经济。

(数字技术促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3、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发展减少了许多市场准入壁垒,为那些提供新型内容(比如电脑游戏)的小公司创造了机会。

4、自动化内容管理系统可使内容制作者和版权所有人防止他们的资料质量降低,并提高他们从自己所拥有的内容中提取最大商业价值的能力。(即数字化用于传媒内容的再利用)

五、互动性

1、数字技术使更大量的数据和更多层次的内容可以汇集到一种产品中,这为生产更精良的多媒体和互动产品及服务铺平了道路。

在专业信息发布方面,互联网可搜索特定的信息促进了新型互动服务的发展。

数码广播也致使互动性更强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广播服务出现:比如视频点播

2、互动电视与电视商务

电视节目《大哥》的大获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节目的互动性,互动性大大增加了观众的参与程度。

目前,观众与电视台之间的双向交流能力似乎仍开发不足。

六、个性化

1、随着互动性的应用,个性化变成了一个重要名词,这意味着观众掌握主动,进行人个选择和安排自己的节目。

2、数字化为信息出版者向它们的客户提供更个人化的信息服务铺平了道路,使它们对业务

进行重组,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顾客身上。

3、更个性化的传媒消费,使传媒公司提供更多的以付费为基础的专门服务。

七、互联网是如何影响传媒公司的经济学的

1、网络对于传媒公司的主要优点:降低了成本

(1)互联网降低了信息收集成本;

(2)互联网对公司是一个潜在的重要的宣传工具;

(3)互联网对传媒公司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传输平台,对已有的传媒内容以极低的边际成本传输出去。

2、许多传媒大公司投入大量资金来确立自己网上内容供应商的地位。

3、互联网在提供了商机的同时,也威胁到了一些传统传媒,比如报纸和杂志社的生存。

八、来自网络的收入

1、目前几乎没有公司真正建立起可以从互联网中赚取足够的利润来负担这种服务成本的运营模式。

2、网络传媒供应商三种潜在的资金来源

一是广告;二是e-商务来增补广告收入;三是向用户收取访问在线媒体的费用。(但对于大多数原有的在线传媒产品和服务,直接收费收费似乎无法操作又不是最佳选择。)

九、电子传输与版权

版权的目的是为作者、音乐家和传媒生产者等建立商业性鼓励机制,鼓励他们出创造性的成果,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版权的保护变得更加困难。

十、来自NAPSTER的启示

在互联网上快速轻松地下载,为侵权达到一个史无前例的规模创造了潜能。

NAPSTER的启示是:1、数字化和互联网,在现实中,使人们越来越难控制可数字化的音乐和其他形式的内容的传播。

2、在短短内个月内,不进行任何营销,要创造一个广受欢迎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服务和全球知名的品牌是有可能的。

第九章传媒经济学与公共政策

一、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

1、需要政府干预的原因:

(1)解决由广播产品的公共商品特性导致的市场失灵

(2)对付外部性问题

(3)限制传媒公司滥用垄断权力

2、解决市场失灵的两个重要政策工具:规章制度和公共所有。(同第四章第三点)

规章制度:用来鼓励私营广播公司在必要的时候偏离利润最大化战略向公众提供符合他们利益的高品质传媒内容。

公共所有:通过公共部门来使用公共基金,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广播。

二、对传媒内容的扶持措施

1、第一类是特设的政策干预,通过限制进口,帮助国内的制作商;第二类为国内制作商提供补助金。

(同第五章的保护措施:(1)提供补贴:向国内制作商提供各种形式的补贴以提高他们在本土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关税:向进口电视节目和电影征收税金,通过增加进口成本来保护本土生产商。(3)配额:通过限制进口促进消费者对本地生产商制作的产品需求。)

2、补助金的形式:直接补贴/特殊津贴/奖金

3、通过这些津贴,一是鼓励本土音像制品的制作,二是提高本国内容创作者在国内和国际

上的竞争力;三是要鼓励个人根据更广泛的公共利益来决定制作什么样的音像内容。

4、对公共补助的批评:鼓励生产缺少商业吸引力的电影和电视节目。

三、传媒所有权的集中

1、政策制定者该如何解决在传媒垂直供应链的某些环节中出现的垄断控制或瓶颈问题。

2、公司扩张战略是为了提高效率和增加市场支配力,提高效率可以增加社会福利。

3、但是一家公司一旦处于支配地位,消除了竞争压力就可能引起各种各样的低效率。任何行业的垄断都被认为比处于竞争中的公司效率低。

4、鼓励更多的竞争和实现最大效率之间只能选择其一。

四、促进竞争

1、

《传媒经济学》期末考试题目A卷

《传媒经济学》 期末考试题(A)卷 2013年11月26日上午,交到动画学院319房间 电话: 一、概念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2、什么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3、什么是文化折扣 指因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它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的减低。 二.简答题 1、请谈谈你对传媒产品性质的理解 传媒产品指的就是大众媒介所制造的能够满足观众、广告商及社会的信息或者是服务。传媒既有经济属性,又有政治属性,同时还有公益属性。 媒介产品的经济属性指的是媒介产品是由商业性质的媒介公司制作出来的产品,其内容、刑事、数量以及买主(消费者)也都是由媒介公司所决定的。媒介产品的生产、销售为的是实现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不同于类似商业实体的媒介组织,它们生产媒介产品的目的在于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满意。有相当一部分传媒阻止其生产的动机在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这类媒体便是我们常说的“公共服务”媒体,它的运营经费一般由社会基金或市政府提供,这就决定了由社会基金赞助的媒体一般都有较强的公益性,“急群众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而由政府或是正当提供资金的媒体一般较容易沦落为政府或政党的“喉舌”,为政治服务的同时也会涉及到一些有关良好的社会秩序建构的民生问题上来。媒体的此类性质也就决定了传媒产品也具有公益属性。媒介的发展不能只靠市场,或是只靠政府。良好的媒介环境是由市场机制和政府的政策所共同构建起来的。不论是媒介自身、政府或是公众个人都应当既尊重市场规律又急急地执行政府的媒介公共政策。辩证地看待媒介及媒介产品的属性对于正确认识它们的性质及其功能,以及如何进行媒介运作等环节是有着

传媒经济学教程

《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点 P9微观经济学视角包括哪些方面的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 P19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内涵、特征是什么? 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私人物品。 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提供,私人物品则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P24传媒的“二元产品市场”谁提出的?内涵是什么?(问答题) “二元产品市场”由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1989年提出。 内涵:“二元产品市场”指媒介只创造一种产品,却活跃于两个性质迥异的市场。媒介的二元市场存在两个产品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二元产品市场”是传媒产业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P45什么是“共鸣效果”?“溢散效果”? “共鸣效果”:扮演意见领袖的媒介通常是传统的建制媒介,跟进的媒介是另类媒介,这种议题流动方式,被称为“共鸣效果”。 “溢散效果”:“反对议题”有可能由另类媒介引入建制媒介的视野,这种由另类媒介流向建制媒介的方式,被称为溢散效果。 P48什么是媒介的“序参数效应”?(问答题) 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实物商品的需求是不连贯的,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然而,媒介的序参数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觉要求。提供特定信息和情绪体验的媒介内容产品,本质是塑造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意志,这是社会个体的一致性需求,不仅有连贯性,而且始终存在着将所有内容商品的需求联合成统一体的内在趋势。媒介的序参数效应将偶发事件、个体行为或单次商品消费纳入社会符号意义系统,同新闻资讯意义变成人们文化心理地图上的“地点”。媒介在产业化运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产业亲和力和资源涵化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种“序参数效应”。 P58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 预估受众:指媒介从业者凭经验与直觉及粗疏的评估而预期的受众。 实测受众:指媒介经营者自己或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遵照科学的调查研究程序测量出来的受众。 实际受众:指真正消费媒介产品或服务的受众。 P62受众碎化?原因? 受众碎化指使原来集中于少数阅听选项上的受众分散到越来越多的选项中的过程。 原因:受众碎化受三个因素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受众差异性与消费消费需求的丰富性呈正相关关系,技术先进性则决定着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内容找到传布渠道的可能,这两者构成受众碎化的潜在现实,潜在现实变为现实则要视政策许可而定。(在政策许可范围

经济学文献综述写作

经济学文献综述写作 一、文献综述的含义 文献综述(以下简称综述),不同于学术论文或科研论文。学术论文或科研论文是作者亲自对某一具体课题进行研究后所做的文章。综述是一种综合性或专题性的情报资料,属于三次文献。具体地说,是指对某一专题的近期文献,经过阅读、摘选、融会贯通、分析、对比、归纳、加工、整理而成的综合评述。文献综述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二是“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 文献综述虽不是科学论著,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却不容低估。通过阅读近期原始文献而写成的综述,可以反映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水平、新发现、新趋向以及未来展望。因此,综述被看作是新知识突破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开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毕业生在进入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应该先写一篇有关的综述,以便掌握该专题的最新信息,从而为选定研究论题和修订研究计划提供有益的信息和依据。 二、收集资料:文献综述写作的基础 收集文献资料是写作文献综述的基础。因此,收集的文献资料力求广泛与全面,且尽可能收集与研究论题有关的原始文献,同时也应收集相关的权威的综述性文章。 一般地,收集文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进行检索。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主要应用近2~3年内的文献,这样才能体现出文献综述的新观点、新水平。二是从其它文章的参考文献追溯。即从一篇或数篇最新发表、有权威性的论著或综述,及这些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中寻找所需资料,这是一种较为快速而方便的方法。 收集到的文献如何阅读取舍?通常,阅读文献大致有三个步骤:

媒介经济学复习题.doc

媒介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媒介经济学 媒介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将稀缺的媒介资源在无限而又宥竞争性的用途屮合理配置的问题。 2目标受众 媒介的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指的足媒介产品所对应的人门群体。他们属于某一相同特征或属性的群体,如男性、女性、24-40岁的男性、学生等等, 3千人成本 千人成本将媒介产品的曝光总频次与所需成本关联起来:媒介产品或广告的相关信息每到达一千人次花费的广告费用。千人成本=广告总费用/收视总人次(千人) 点收视成木将媒介产品的曝光频率与所需成木关联起來:媒介产品或广吿的相关信息每到达一个收视点所花费的广告费用。千人成本=广告总费用/总收视点(GRP) 4收视率 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收看了某电视节H或某一频道的目标观众人数占该时段收看电视总人数的百分比。 如:在晚8: 20-9: 00之间,全国收看电视的平均人数力5亿,而同一吋间段收看巾央1某节目A 的平均人数为500万,则此吋间段节B A的收视率为1%。 传阅率:指的是印刷类媒体(报刊或杂忐)平均每份有儿人阅读过。例:传阅率为5,农示有五人阅读过 (某报纸共卖出100万份,每名购买者阅读后又传给其他四人阅读,则传阅率为5)。 5价格弹性 弹性,足指经济变觉之间存在阐数关系吋,因变带对&变带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或者说,足因变带的相对变动幅度对自变量相对变动幅度所做出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反映商品需求对自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 如:食盐等生活必须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而高档品、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很大,降价促销策略较适合用于后者。 6媒介效用 媒介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选择媒介商品吋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度量效用的方法:基数效用法和序数效用法。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奍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呈的增呈。 [示例:图屮所示,随若媒介产品消费效用的增忪(X轴),媒介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变化曲线]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本

国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 曹秋菊苏艳 [内容提要]随着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加快,国家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期对我国在开放条件下应对国家产业安全问题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业安全理论贸易理论投资理论 一、国家产业安全的理论起源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产业安全起源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国家经济安全作为系统、科学的研究仅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有关国家经济产业安全的理论也正在讨论、构建和形成之申。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曾对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进行过描述,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处于低生活水平、高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均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穷国与富国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悬殊。力量的悬殊不仅表现在富国占有控制国际贸易格局的支配地位,还表现在富国拥有决定以什么条件向穷国转移技术、外援和私人资本的专断权力"发达国家还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不切合后者实际国情的价值观、体制以及行为准则等,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受着国外势力的控制和支配。以巴西学者T.D.桑托斯为代表的依附理论者认为"所谓依附,我们指的是若干国家的经济受到它们所依从的另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扩大的制约"。他们认为,经济上依附将会产生国内经济不稳、加强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受跨国公司的压榨等不良后果。 著名国际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曾说过,国际金融体系有内在的"疯狂、恐慌和崩溃"倾向。它容易不时发生债务危机、国际资本流动不稳、投机、为追求更高收益率或安全避风港而出现的资本抽逃。他认为,国际金融是同霸主国对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施加影响紧密相关的。霸主国既是国际金融体系的管理者,又是该体系中的主要收益者。总之,从发展经济学家以及国际经济学家和国际政治学家的著作中,我们都能发现蕴涵着国家产业安全的问题。① 二、国家产业安全的贸易理论基础 1.重商主义保护贸易论是产业安全经济思想的萌芽。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开始于15世纪的重商主义,它是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主要观点是:金银是财富的唯一代表,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和一切经济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为了国际经济贸易的顺差,国家必须干预经济。景玉琴(2005)研究认为,

传媒经济学作业

1.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实测受众与实际受众的契合度? 答:实测受众指媒介经营者自己或者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遵照科学的调查研究程序测量出来的受众;实际受众指真正消费媒介产品或服务的受众。由于调查中存在的统计误差及被调查者不积极主动的配合调查会使实测受众与实际受众之间存在差异。 2.试分析受众碎化的表现、原因及其对媒介产业的影响。 答:表现:以美国为例,电视网收视率下降;读报、听广播的平均时数缩短;在中国同样表现出碎化特征,因中国地域差异明显,受众碎化特征在不同地域的表现也存在差异。 原因:受众碎化收三个因素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 影响:①受众碎化是降低媒介受众与广告主目标消费者之间的重合度的重要力量。 ②受众碎化使消费需求变得丰富,从而有利于促进节目产量的增加。 ③受众碎化是大势所趋,这将使数据库营销广受青睐,同时也使广告媒体策划变得更为重要。 ④在政策的允许下,承载信息的渠道将需求各异的受众分割成一个个专门市场。 3.受众极化指的是什么?哪些指标可以反映出受众极化的特征? 答:极化是指受众分化为忠诚者和不接触者两个极端部分的倾向。媒介新环境表现出的两个特征——内容与频道的相关性和家庭收视频道的不同组合。 4.用效用、边际效用递减和消费者均衡量等概念与理论解释你观察到或亲历过 的某些消费媒介产品或服务事例 答:效用是指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时消费者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它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评价。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经济学认为,随着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虽然会相应增加,但边际效用却会越来越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期末课程论文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姓名:郭兆凯 学号:20125587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试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制度的构成、运行和演化,通过探究,去发现制度是如何影响经济运行活动,新制度经济学摒弃了传统的假设,即制度是外生,进而强调制度重要性。本文主要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四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发源于罗纳德·科斯(Ronald·Cosas)的两篇巨著,1937年的《企业的性质》和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之后在哈耶克、布坎南、斯蒂格利茨等人的努力下发扬光大,逐步形成了包括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完整理论体系。 二、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 1.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的定义是什么?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此并无统一的说法。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使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德姆塞斯把交易费用定义为“交换所有权的成本”。阿罗则把交易费用说成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威廉姆斯把交易费用分为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诺斯将交易费用定义为“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因而包含了那些经济从贸易中获取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所有成本。”而张五常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是在“鲁滨逊”经济中不存在的所有成本。 深入分析交易费用的产生原因和决定因素是交易费用理论的核心问题,对此,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斯和诺斯都做过分析。 威廉姆斯认为发生在市场间和企业内的资源转移意义上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两种,即合约签订之前的“事前”交易费用和签订合同的之后的“事后”交易费用。关于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威廉姆斯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是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 诺斯是从广义上理解交易费用的。即是说,在他看来,交易费用主要由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以及政治型交易费用。而针对市场型的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诺斯是从商品的多维属性和特征、信息不对称与人的机会主义动机、交易的人格化特征等来方面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两位学者对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认识不尽相同,可以说,这里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不一致,他们的分析实际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有助于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和决定因素。 2.企业理论 一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通常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理论基石,主要是这篇论文解释了关于企业的起源以及最终决定企业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他的企业理论着重点是把企业当做是一种资源配置。对于企业组织出现和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科斯给出的解释是:“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生产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英]道尔(Doyle, G. )著;李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 书名原文: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 第1章传媒经济学介绍 什么是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它所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这些因素时刻指导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策人进行抉择。 经济理论中的公司 传媒公司所具有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以某种方式参与制作、包装和发行传媒内容。 所谓的“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是在其他条件要素投人不变时,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或总产量)产生的变化。‘‘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上增加一个可变要素(如,自由技术人员)的使用数量,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将最终

降低。 但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相反的是,许多传媒公司产量(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于产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往往是享受递增而不是递减的边际收益。 竞争市场结构 理论上,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即,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以及垄断。这些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市场中有多少个互相竞争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如果一个市场内只有少数几个供给者,而它们的产品无论是同质的还是异质出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的话,那么这种市场结构就是寡头垄断。寡头垄断是传媒公司所处市场的最普遍的市场结构类型。 规模经济在传媒中很普遍,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高初始生产成本,低边际再生产和分销成本。范围经济一一通过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实现的经济——也是传媒企业的普遍特征。 传媒的主要经济学特征 传媒具有的一个整体特征就是传媒公司常常同

公共经济学发展综述

马骁等/现状与未来:国内外公共经济学研究评述 马骁、冯俏彬/西南财经大学日期:2010-11-8 内容提要:本文梳理了国外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情况,分析了我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现状,并讨论了我国公共经济学近期研究重点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共经济公共支出公共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大有锐不可挡之势。系统梳理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演进路径、现状,把握公共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将有利于公共经济学的建设。本文将在综述国外公共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和近期研究重点。 一、国外公共经济学研究评述 1959年美国著名学者理查德·马斯格雷夫出版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一书标志着公共经济学的形成。理查德·马斯格雷夫在这部经典著作中,第一次使用了“公共经济学”这一词语。随后,在1964年和1965年,他又以法文和英文分别出版了《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经济理论概述》和《公共经济学》,直接把“公共经济学”用作书名,他也因此被称为“公共经济学之父”。在马斯格雷夫之后,斯蒂格利茨、费尔德斯坦、布朗、杰克逊、阿特金森等人相继出版的著述都开始把财政学改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1966年开始,又有了在公共经济学名义下召开的定期会议和阿特金森主持的公共经济学会及会刊,1972年,美国《公共经济学杂志》出刊。在此之后,公共经济学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一批高水平的公共经济学著作也不断涌现出来。 (一)历久弥新的税收理论与应用研究 自亚当·斯密以来,税收始终是财政学领域的第一重要问题。马斯格雷夫以前,对于税收的研究主要是文本性的、描述性的,如税收原则、税收职能等,正是马斯格雷夫第一次将标准的经济分析引入税收研究,分析了税收的局部均衡、税收激励、税收的经济效率以及对买方卖方行为的影响,以至于后人认为其《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更像是一本标准的价格理论书籍”(马丁·费尔德

经管类文献综述的写法及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范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

媒介经济学

媒介经济学复习 传媒经济: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传媒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三种视角: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普遍性问题,微观经济学研究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2、特殊问题传媒和传媒产业的强大影响力问题公共物品特性问题信息共享和再生特性 边际收益递增问题盈利模式产业边界产业内部不同细分类型外部环境与规制 稀缺指的是人类的需要总是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根源:人类需要总是无限的,满足人类需要的资源和手段则是有限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单个家庭(或消费者)与厂商在产品市场(消费品和服务买卖的场所)和要素市场(投入买卖的场所)上交互作用过程中所做决策的结果 每一个家庭和厂商等经济单位基于它们各自的私利所作出的选择,是理性选择。家庭的目标被假定为效用最大化,厂商的目标被假定为利润最大化。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是指稍微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做这件事或多做这件事就是理性的,反之,不做这件事或少做这件事就是理性的。 机会成本:满足一种需要牺牲另一种需要的成本 微观经济学三大问题的回答取决于社会的目标,分为效率和公平两大类 如果我们通过生产什么或如何生产,能够使我们当中的某些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损失什么(帕累托改进),或者使所有人的境况变好,这样做就是有效率的。效率可以体现在生产中,也可以体现在消费中。效率可以通过专业化来实现,长期来看,消费品与服务的生产会由于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而更有效率。公平指的是以公正的方式分配收入。 公共物品:满足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非竞用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 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做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叫做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叫做私人物品。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提供,私人物品则应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竞用性:私人物品是不能被其他人不花费任何代价就消费的,一个人的消费数量会影响其他人 排他性:一旦一个人购买了一种商品,他就有能力排斥其他人消费 所有媒介的内容部分都是信息,皆为公共物品;传媒产品的内容与物质载体缺一则不构成可供受众消费的完整产品。 传媒产品:媒介组织所生产的、受众所接收到的媒介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 传媒产品的性质具有动态性,受技术(加密,硬保护)、规制(版权保护,软保护)、商业模式等因素影响 二元产品市场——传媒产业重要经济特征媒介生产一种产品,却参与两个独立的商品与服务市场并非所有传媒产业都具有 商业模式: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结构,包括对各种商业活动和其角色的描述动态性 广告支撑型两个关键点:媒介带着一根看不见的“倒钩刺”;受众与消费者两种身份的重合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第六章 广 告)【圣才出品】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 4.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1.生产可能性边界 (1)在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企业能生产的产量可以有多种组合,所有这些组合用图形表示出来,则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2)随着生产技术的变化,生产可能性边界会移动。每一次技术进步几乎都导致传媒产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促使传媒产业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传媒产品或服务。 2.短期与长期 短期和长期时根据投入的变动情况相对区分的一对概念。 (1)短期是指厂房、设备等产能要求固定不变,只有劳动及原料等投入能够变动的一

个时间区间。 (2)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包括厂房和设备)都发生变动,但生产的基本技术不变的一个时间区间。 二、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 1.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生产函数受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制约,即增加一单位某生产要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随着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2.成本 媒介的总成本分为两大类: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不能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1)总可变成本,是指生产某一数量产品或服务的可变成本之和。在短期生产中,总成本是指总可变成本与总固定成本之和。 (2)短期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对应的总可变成本的变动。其表达公式如下: 短期边际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动量/产量的变动量 (3)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短期来看,平均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分摊到更多产品中,因而逐渐下降,平均可变成本则随着产量增加先降后升。 三、长期生产与长期成本 1.生产者均衡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之一 关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许多学者对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扩展到了很多领域,Michael Hoel 和Tor Iversen(2002)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强制保险和非强制保险下人们的行为差异进行研究,得出了在某些领域实施强制责任保险的必要性。William R Johnson(1977)对强制保险下的逆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科学合理的强制保险制度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经济效率。Adam Whitmore(2000)建议将强制保险制度引入环境保护中,实行环境责任强制保险,以化解因为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气候改变的风险。 国外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研究,Michael G. Faure LL.M(Netherlands)(2004)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进行了研究。他在研究中阐述了目前国际学术界对现行强制责任保险的两个方面的争论,一是强制责任保险政策的制定者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时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二是一个完全竞争的保险市场能够根据相关的法律政策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在他看来,这些争论表明了现在强制责任保险发展的一个趋势:即从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向强制第一责任保险转变。 Michael(2004)教授认为当市场失灵时,对市场给予一定的干涉是必要的,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在此基础上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功能、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对强制责任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逆选择等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Paul Bou-Habi(University of Essex)(2006)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作用作了阐述。他认为,适当的强制责任保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他不赞同“家长式的强制保险”,而是提倡“非家长式”的强制保险(NPCI),只有这样才能让强制责任保险的实施走出困境。 Tony Sheldon(2003)认为,现行的强制责任保险保障范围太小,强制责任保险应该扩大保障范围,只有在某些关键领域和高风险领域实施相应的强制责任保险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 从国外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来看,发达国家的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相对比较成熟,一般都有多个成功实施的强制责任保险险种,并且在强制责任保险的立法,实施和监管方面都积累了大量成熟的经验,形成了适合自己国情的运作模式,这

大数据的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大数据的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从大数据背景下的经济学研究出发,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对传统经济学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以及大数据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大数据的应用给传统经济学带来了全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大数据给传统经济学带了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经济学;传统经济学;挑战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big data which bring a big impact and challenges on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as well as the big data applications in economics. Big data’s applications has brought a new approach to traditional economics, more importantly, big data has brought a new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economics. 【Key words】big data; big data economics; traditional economics; challenges 1国外关于大数据经济学问题的探讨现状 对于大数据的概念,企业和学术界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准确定义。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目的的资讯。麦肯锡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Dumbill ( 2012)采用IBM 公司的观点,认为大数据具有“3V”特点,即规模性( Volume ) 、多样( Variety ) 、实时性( Velocity) 。以IDC 为代表的业界认为大数据具备“4V”特点,即在3V 的基础上增加价值性( Value) 。权威IT 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将大数据定义为“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超出传统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的极端信息管理和处理问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则将大数据定义为“由科学仪器、传感设备、互联网交易、电子邮件、音视频软件、网络点击流等多种数据源生成的大规模、多元化、复杂、长期的分布式数据集”。 维克托(2013)赞同许多物理学家的看法,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因此,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许多科学门类都会发生巨大甚至是本质上的变化和发展,进而影响人类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考研科目与参考书目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考研科目与参考书目 科目一:传播理论与历史 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 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塞弗林·坦卡特:《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科目二:传播实务 公共部分:80分 柯惠新,王锡苓,王宁《传播研究方法》 段鹏《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 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 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指定答题部分: 卜彦芳《传媒经济理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过程中,大家肯定会选择辅导班,关于报辅导班的问题我有几个特别的建议,如何选择合适的辅导班,是有方法的。 方法1:了解这个机构历年考上的情况,有没有视频版的经验谈,考上多少人。这个得详细了解一下,这样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个机构情况怎么样。例如凯程,有

大量的学员考入北大清华人大中财贸大北师大公安大学中传中戏北航北交大等院校,网站上有他们的视频经验介绍,随时可以查看,非常可信。 方法2:看资料,看看这个机构有没有配套的资料和课程,如果连讲义都拿不出来,说明他们没有开课经验。据我所知,凯程是有完整的配套体系的。 方法3:实地去考查,看看他们有没有正规的学校,有没有教学楼、食堂、宿舍、操场等设施。据我去实地考察,凯程全部都有,非常正规。 方法4:和咨询老师详细沟通,看看是否专业。通过这样的几个策略,就基本能够搞定了。 考研全程复习安排: (1)起步阶段(第一轮复习) 首轮复习的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英语、数学复习都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专业课内容庞杂,因此它们的第一轮复习都安排在起步期。政治复习可以暂缓,等新大纲出版后再进入首轮复习。 (2)强化阶段(第二轮复习) 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同时注意解题能力的训练。(3)冲刺阶段(第三轮复习) 本阶段复习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归纳总结,升华提炼,查漏补缺,二是强化应试训练,模拟考试 考研辅导班有用吗? 首先有用是肯定有用的,考研辅导班内部资料以及考研的程序,步骤,专家指导,

(完整版)经济学发展简史

经济学发展简史 虽然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经济活动,但是那时人们只有一些朴素的经济思想。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人们关注的是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如奴隶主庄园或封建主庄园的经营管理,那时的经济学可以称为家政经济学。 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要把握经济学发展的脉络,需要从三个方面对经济学理论加以考察。一、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二、以往积累的经济理论;三、其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化背景。另外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一是当时的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一是当时所用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此外,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同一时期,也必定是百家争鸣,有很多种理论学说,但一般会有得到认可的主流学派,这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轨迹。我们的论述也将以主流学派的变迁为主,兼顾同时期有重要影响的非主流学派。就每一个学派来说,会有它的典型代表人物,弄清楚了代表人物的思想,也就对该学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经济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 ●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 ●古典学派; ●新古典主义; ●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综合派。 从古典主义出发,特别是根据李嘉图的理论,马克思、列宁等发展了有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经过将近一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激进的私有化改革,试图实行全面市场经济。中国则走了一条与之不同的渐进道路。 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应的其它现代经济学派有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制度主义等等,这些学派都可以在以前的非主流经济学派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并或多或少吸取了主流经济学的观点,正日益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的有力竞争者。

媒介经济学

媒介经济学学科(0503Z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适应中国社会媒介经济与文化快速发展之需要,具备广博的媒介融合与创新之视野,熟练掌握媒介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积极有效地服务于媒介经济改革之学理研究与行业实践,成为媒介经济与文化领域具有行业实践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能够在媒介经济与文化管理部门、新闻传媒企事业、媒介文化咨询与服务等领域胜任研究、管理等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良好的人格修养与学术品德,诚实,守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熟练掌握文化创意产业与媒介经济学基础理论,能够发现并掌握本学科领域面对的前沿问题,展开有成效的学术研究工作。 3.熟练掌握本学科技能与方法,具备进行媒介经济与文化调查、典型案例分析、媒介策划与管理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运用该语言进行中外媒介文化交流与合作。 二、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名称:媒介文化创意 本方向致力于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媒介经济与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剖析其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持续深入的研究,培养学生媒介经济学素养与能力。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硕士生基准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四年,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16学时/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5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其中公共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位外语)学分为7分,专业必修课9学分,选修课16学分(除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外,文学院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均可以作为选修课,每门选修课计2学分,由导师在开学初指导学生进行选修),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参加学术活动1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4学分。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1.传媒经济,即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啊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2.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前,徐宝璜的《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等著作中,对报纸的印刷、销售、发行、广告等已有了一些扼要性的论述。30年代,在民营报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有人集中开展了报业经营管理研究,如刘觉民的《报业管理概论》等。 新中国成立之后,传媒的经营时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出现过关于“报纸具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的观点,以及办报需要根据读者需要的“读者需要论”,但是并为成为主流观点。 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新网事业和传媒产业发展的新的一幕。从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渐渐摆脱了传播学研究的惯性思维,实现了四次比较大的突破。 (1)第一次突破,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入新网领域的研究,并且引发了人们对商品性的思考。 (2)第二次突破,是将产业的概念系统应用到传媒领域,传媒产业化的提法日益成为共识。(3)第三次突破,是对传媒经济本质和特殊规律的认识的深化。 (4)第四次突破,是尝试将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完整地引入传媒产业领域。 3.稀缺,指的是人类的需要总是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任何个人和社会面临的核心经济问题是稀缺问题。在传媒经济运行过程中,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不难获得,真正稀缺的是当代人的注意力资源。因此,传媒经济领域的研究中的,除了作为稀缺资源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外,更重要的是稀缺注意力资源的配置问题。 4.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指的是稍微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 5.机会成本,即一种商品的生产或消费中的其他方面的牺牲。通常指其他各种牺牲中最大的牺牲。 6.公共产品,即同时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 7.传媒影响力,“就是它作为咨询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术语自己的那种渠道的‘烙印’”。影响力是传媒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传媒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它能使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达到有效结合。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在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采取措施构建产业的影响力。所以,利用传媒产业价值链是构造传媒影响力的一个思路。传媒产业的影响力与其生命周期相关,一般而言,某一类别传媒的影响力在引入期、成长期表现出上升趋向,至成熟期到达顶点,随衰退期的到来而下降。 8.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1)传媒行业的特殊性 ①传媒经济在研究给定假设的特殊性上,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的不断嬗变,使媒介产品的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呈现出属于自己的鲜明特征,使传媒产品与其他产品的核心差异凸显出来。 ②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支持传媒业发展所必须的游行的生产要素并不难获得,真正稀缺的是当代人的“注意力”资源。因此,传媒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除了作为稀缺资源的“生产要素”的配置之外,更重要的是稀缺注意力资源的配置问题。媒介消费者面临的预算约束,除了有效可支配收入外,同时还有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由于大量媒体内容以免费或负定价形式发行,并且有效可支配收入存在着提升的可能性,而作为同一个个体,其媒体的有效可支配注意力则面临着刚性约束,因此个体注意力的预算约束与优化配置是传媒经济的分析重点。 (2)媒介注意力资源的配置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 一、气候变化的特征 在过去的30年中,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范围内的大气平衡正在受到破坏,这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全面和长期的重大影响。很多研究者利用一些相互独立的数据观测到外力导致的气候变化,发现过量燃烧化石燃料①破坏了大气平衡,并且导致了全球变暖。这些研究证实了IPCC②第三次评估报告(IPCC,2001)的结论,即“50年来的全球变暖很可能应该归因于人类导致的温室气体的增加”。 然而,温室气体排放是否会造成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否会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以至于必须采取控制和减排措施,曾经在很长时间都有争议,这种争论甚至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末。Schelling(1992)就认为,越是放眼长期,温室气体对气温的影响就越不确定。他还就气候变暖是否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大的影响提出质疑,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科技无法对长期影响做出准确预测,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依赖气候的产业越来越少,气候变化对经济产生的负面作用也将有限。但是目前Schelling等提出的这类争议已经不复存在,气候变暖会对全球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破坏这一点被很多科学研究的成果证明,在学界也已达成广泛共识。 据研究,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在过去的100年里上升了0.3-0.6℃。Hansen 和Lebedeff(1987-1988)每5年取一个平均值,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平均表面气温从1880年的-0.5℃上升到1980年的0.2℃。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IPCC,2001)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将上升1.4-5.8℃。就像Dickinson(1986)指出的那样,实际的均衡气温上升幅

历年传媒经济学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经济学考研历年真题 2004年传媒经济学 专业一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50分) 1、社会雷达 2、新闻选择 3、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 4、信息过载 5、内容分析 6、一城一报 7、舆论三要素 8、循环模式 9、民主参与理论 10、“休眠效果” 二、简析题(50分) 1、试分析流言产生的社会机理,结合实际谈谈大众传媒的“危机对策” 2、简析我国传媒业当前发展趋势与特点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50分) 1、有研究者发表论文认为“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不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什么是媒体公信力?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如何提升传媒公信力?请结合实际论述之。 专业二传媒经济实务 一、名词解释(50分) 1、邮发合一 2、有效发行 3、分类广告 4、动众

5、制片人 二、简析题(50分) 1、试析“免费报纸”的盈利模式 2、案例分析:某电视台新闻中心基本任务规定:完全独立地负责新闻频道节目的播出和管理,并向其他频道提供部分新闻节目,试用组织理论分析某电台新闻中心组织结构图 三、论述(50分) 2005年传媒经济学专业试题 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50分) 1、知情权 2、公共新闻 3、精确新闻报道 4、新闻手段 5、公共广播电视机制 6、媒介素养教育 7、便士报运动 8、抽样调查 9、客观性原则 10、信息沟 二、简答题(50分) 1、简析媒介的公共性。 2、请谈谈美国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对媒介产业的意义。 三、论述题(50分,选做一题) 1、谈谈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大众传媒业的产业化发展轨迹及现实趋势。 2、什么是影响力经济,影响力经济有哪些环节,怎样提升影响力,请结合实际论述。 传媒经济与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